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1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2021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2021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2021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2021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人的全面发

展”的思想

(2021最新版)

作者:______

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

根据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的要求,《小学综合素质》学生观这一节需要“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性质、地位、特征和具体实践活动的基本看法与认识。学生观是教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教育观的影响与制约.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学生观。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学生被视为被动的客体,是教育者管辖的对象.是装知识的容器。现代学生观则认为学生是积极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正在成长着的人。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

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考察人的发展的问题.指出:“这不决定于意识,而决定于存在:不决定于思维,而决定于生活;这决定于个人生活的经验发展和表现,这两者又决定于社会关系。”

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考察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后指出,出现在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后,城市和农村的分离.-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旧的社会生产分工和不合理的生产关系是人的片面发展的原因。人的片面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在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的工场手工业里,人的身心发展更加片面化、畸形化,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达到了顶点。

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机器大工业的出现和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道路。首先,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出现,使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高.从而使人的全面发展成了社会的客观需要。其次,机器大工业生产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和条件。因为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缩短了劳动时间,创造了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使劳动者有充分的闲暇时间去学技术、学文化,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以适应大工业生产的需要。

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机器大工业生产所提供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在资本主义社会并不能充分地实现,而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这是因为,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性质决定了每个人都必须参加生产劳动.而生产劳动又为每个人提供了全面发展的机会,同时,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为全体劳动者提供了物质和精神条件,从而进一步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被视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马克思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方法。”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社会进步是社会发展与人自身发展有机统一的过程,而且社会的发展总是历史地、具体地体现在人自身的发展上。从很大程度上可以说,人自身的发展是发展的核心内涵。1994年3月25日中国政府发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白皮书提出了"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位"的观点;《中国社会发展报告》也提出"以人为核心的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这表明,人的发展问题已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社会进步说到底是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进步,社会发展说到底是一切人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发展的最终目标及其现实指向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基本出发点,是马克思在其著作中不断重复的论断。他认为共产主义的目的就是为了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共产主义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23卷,第649页。)由马克思的这一表述,可以看出入的全面发展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中所占据的地位。马克思、思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产生,在其现实性上一开始就是针对私有制社会下人的片面的畸形发展而提出的,是为了寻找一条解决人的片面的畸形发展的途径而产生的。早在1845年至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就提出了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目标,并且指出这"正是共产主义者所向往的" (《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3卷,第330页) 1865年6月,恩格斯在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写的纲领性文献《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中明确指出,共产主义者的目的是把社会组织成这样:"使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并且不会因此而危及这个社会的基本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373页)。同年10月恩格斯又在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草案》中设想,在彻底废除私有制的基础上,"用整个社会的力量来共同经营生产和由此而引起的生产的新发展"的新的社会制度,"需要一种全新的人,并将创造出这种新人来",这就是要"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够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力量和才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第222-223页、217页)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过程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在不久之后的《共产党宣言》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阐发:"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马克思、恩格斯充满信心地预言:只有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里,人的全面发展才会在真正的意义上实现,"根据共产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将使自己的成员能够全面地发挥他们各方面的才能","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1卷,第223、273页。)马克思在后来的《资本论》及其《1857一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更加科学地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共产主义,也包括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和主要内容,而且把能否实施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衡量资本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标准。在马克思看来,这两种社会制度一个是最大限度地消费个人的全面发展,而另一个(共产主义)则是为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条件,即每个人都能全面发展。如马克思所说,共产主义"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是"自由人的联合体"。《资本论》第1卷,第649、95页因此,社会主义、共

(新)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綦江县南州中学 教育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而其中的重中之重又是学生评价,这就好比一把钥匙,应用得好就可以打开学生全面发展与可持续性发展的宝库,从而促进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与推进。 当前,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传统的学生评价显得与之愈来愈不适应。突出反映在重甄别选拔,轻激励改进;重结论轻过程;重学习成绩,轻全面发展;重教师评判,轻学生参与。评价的核心内容仍然是以对学生学业成绩评定为主,缺少对学生全方位的评价,这对学校的教育方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极易产生误导,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与学生发展相适应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学校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符合时代要求,科学规范的多元评价机制,它涵盖六个维度十五项指标。这项机制将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调动学生主动发展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特长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我们的探索:构建两个体系,做好一个对接,抓住一个核心。 (一)构建综合素质评价组织体系。 首先建立学生评价信息档案:学生基本信息表、学生成长袋、《综合素质评价手册》、《课堂表现手册》和若干的表现记录等。建立四个

层次的评价组织机构:一是学校评价委员会。对年级评定小组送交的评价结果进行审核,并及时对投诉问题给出答复。二是年级评价工作小组,负责审核本年级评价结果。三是班级审查小组,负责本班评价结果的公示。四是班级评价委员会,这是评价的核心单元,负责每位学生学业成绩和每天表现情况的记载、收集和统计。 (二)构建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体系。 所谓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不仅局限于学生自身素质的综合评价,也还需要与学生在校期间关系密切的同学,任课老师,班主任等进行多元化,全方位的评价。学生自评:每个学生写出100—150字的本月情况的基本描述,在学习小组内宣讲,然后在自评栏内打出等级;同学互评:我们建立的是6人小组,组内的其他5名同学完成对该同学的评价,如果组内有3名同学在同一维度上给出的评价都是A等,那么该生互评这个维度即是A等(采用就高不就低的原则);教师评价:班主任以及本班的科任教师根据学生日常表现和“成长袋”中的材料,参考学生自我评价结果、互评结果、家长和其他相关人员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评价(采用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分项总评:根据前三项评价等级的结果,得出5项总评结果,又根据5项总评结果得出每个维度的总评结果。 (三)实现实践活动与综合素质评价有机的对接。 综合素质评价是从六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那么怎样才能真正体现评价彻底打破以往以学业成绩为唯一尺度评价学生的局面,真正从人的角度或者从鲜活生命的角度来看待与培养学生,着眼未

2020年教资小学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2020年教资小学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1.历史性&历史继承性 历史性:不同时期不同点。 历史继承性:不同时期的相同点。 2.夸美纽斯&赫尔巴特 代表作:《大教学论》&《普通教育学》; 地位: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之父、现代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的代言人; 思想:夸我班级独立与大泛&一原则,二基础,三中心,四阶段。3.《大教学论》的地位&《普通教育学》的地位 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大教学论》;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大教学论》; 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规范的、独立的学科是:《普通教育学》; 科学形态教育学产生的标志是:《普通教育学》。 4.孔子&苏格拉底 分别是中国和西方最早使用启发式教学的人; 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和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5.《学记》的地位&《论演说家的教育》的地位 《学记》: ①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②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③“教育学的雏形”。 《论演说家的教育》:

①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②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③体现了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最高成就。 6.杜威的教育思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 学校即社会&社会即学校; 从做中学&教学做合一。 7.顺序性&阶段性 顺序性强调的是方向性,由A到B,不可逆不可跨越; 阶段性强调的是A和B的不同,强调的是不可混淆,不可混为一谈。 8.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 不平衡性指的是同一个人同一方面或不同方面之间的比较; 个别差异性指的是不同人之间的比较。 9.教育目的&教育方针 教育目的:理论术语;着重对培养人的规格做规定;可以由个人提出; 教育方针:政治术语;着重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提出要求;由政府或政党提出,具有强制性。 (二) 阅读理解题目所给材料篇幅一般在600到800字,有些甚至能达到1000字到1200字,篇幅相对较长,而在答题过程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读文章 读文章分两边读,第一遍先看一下文章题目,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大致

浅论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浅论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从《德意志意识形态》角度分析摘要:《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马克思“现实人”思想成熟,现实的人是人类第一个前提,也是马克思人学理论出发点,马克思恩格斯在文中运用唯物史观的方法深入地探析了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同时这一思想对在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人的全面德意志意识形态深远意义思想政治教育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在继1844年《神圣家族》的合作之后,于1845-1846年共同撰写的一部哲学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的重要作品。它的问世,标志着无产阶级的新型世界观——唯物主义历史观正式形成,从而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他们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中第一次全面而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其中对唯物史观之前提和出发点的论述,为唯物史观的最终创立奠定了基础。马恩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深入地探究了人的发展问题,第一次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一、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 首先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此处的"才能"指人的体力智力等各方面的发展,强调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促进人们由"体力型"向"智力型"转变,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指出"当分工一出现之后,任何人都有自己一定的特殊的活动范围,这个范围是强加于他的,他不能超出这个范围。"这就造成了人的片面的发展。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只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然而却不能人为地限定这种人的发展的可能性。 其次,人的全面发展也是指人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个体的发展。马克思把人的发展个性分为三个阶段:"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阶段、"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发展阶段以及人的全面发展阶段。在第一个阶段人的个性被淹没了,个人的独立性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独立性,而是以物为基础的独立。只有到第三个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人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发展,是人的真正全面发展的阶段。整个社会将是由各个具有个性的自由人而

年度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目标计划书

年度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目标计划书 自我分析 本人参加工作至今已经有23年,一直担任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应该说对于岗位工作情况已经熟悉,在班主任管理方面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在语文教学中我也深感自己的文化底蕴不够丰厚,专业知识不很扎实,教育教学中的创新意识还不够,因此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是我今年的目标。 项目完成情况 课堂教学认真钻研教材,潜心研究教法,努力顺应新课改的教学趋势,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形成一定的教学特色。平时多走出去听课,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备课中能有所创新,写好教学反思,努力使自己业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专业论文积极认真阅读教育类的杂志,不仅给予自己正确的引导,更使自己对教学各方面的内容有全面的认识与参照,同时也为撰写论文积累素材。每学期撰写一篇高质量的论文,积极参加教学论文评比活动,力争在区级或以上论文评比中获奖。 课题研究积极参与学校课题的研究工作,特别是“毛虫与蝴蝶”阶梯性阅读读写绘实验的开展,要做好低段研究中最后一个学期的实验开展和资料积累工作,并且写好两年

来的实践总结、编写好学生读写绘的成果集。 班主任、辅导员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树立榜样,以点带面;关心孩子,与他们连成一片,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在教育培养班干部方面,要有意识的让学生参与管理,创设各种表现机会,充分调动每个同学的积极性,形成民主管理气氛,提高学生管理能力。 指导学生 参加竞赛对于学校等部门组织的各类竞赛活动,都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参与面要广,给每个学生都有一次锻炼的机会。并且认真辅导,争取有比较好的成绩。除了统一的竞赛活动,自己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七彩语文等杂志上的作文竞赛。 其他以学校先进教师和优秀班主任的条件来严格要求自己,争取再创校级以上的荣誉。

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综合素质评价探讨素质教育是指立志提高学生的发展水平,不断改变学生的发展状态的教育。小学的素质教育主要是基础教育,这一阶段,除了教给学生应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 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是学校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以学生的发展状态与水平为评价对象的教育评价活动,是对学生素质的各个方面,各个过程进行多渠道认证的教育评价活动。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素质教育问题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成为全社会乃至整个民族所关注的问题。推行素质教育是党中央“科教兴国”的英明决策,是关系到国运兴衰,民族素质的头等大事。那么,加强素质教育、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就是落实这一战略决策的重要步骤。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改变以分数来衡量一切的现状,首要问题是建立一套综合评价体系。 课程改革时值今日,各实验地区和学校在评价方面的确采取了许多新的举措。如:设计了学生素质评价手册、建立了学生成长记录册、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考试方式等等。为此对原先的评价机制进行了幅度不小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实践中同样发现有不少问题存在。改革的步子迈出去了,但思想依旧在“鞋子”里-----“流于形式”是最普遍的问题。因此,新的评价机制在某些方面,没有让教师、学生、家长体会到对学生发展的明显的促进作用。下面就对学生数学学

习的评价做一点粗浅的探讨。 一、利用课堂评价激发学生的潜能。 课堂评价是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学习状况的一种即时评价。现代教学论和评价论认为:有效的课堂其实是在一个个或明或隐、或大或小的评价活动中展开的。随着课改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懂得留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思想,发表评价意见。但尚存在评价方式传统、内容浅显、层次较低等不足。如在评价内容上,陈述性知识评价、程序性知识评价比较多,主要评价基本知识是否掌握,是知识的简单再现。教师要充分认识评价在教学中的总结、矫正、促进和催发作用。特别要善于利用评价激起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激励学生产生高质量的思维。 在方格本上画出对称图形。两位学生的作业完成后展示出来,学生评价后,教师:“这两个同学的确是画对了,了不起!”进而,教师:“如果你在应征一个广告设计师的职位,经理要你携带一幅你设计的对称图形,作为对你设计能力的考察,你会选择上面哪幅图呢”(引发学生继续评价) 巡视课堂,每个学生都能抓住对称的特征,进行作图。但在评价前,学生多以绘制矩形、三角形为主。展示作业都正确无误,但教师用“如果你在应征一个广告设计师的职位,经理要你携带一幅你设计的对称图形,作为对你设计能力的考察,你会选择上面哪幅图呢”对评价进行指引。学生议论之后,再次作图时,注意到从构图的美观,色彩的搭配、图形的创意等多方面去计划自己的图案设计。由此绘制

小学综合素质重点(完整资料).doc

教师资格考试 综合素质重点(小学) 第一节、教育观 1、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3、素质教育的要求:(1)坚持德育为先 (2)坚持能力为重 (3)坚持全面发展 4、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目的融入各教育环节; (2)构建对接社会现实的课程体系 (3)启迪学生自主学习 (4)充分发挥教师的正能量 (5)创新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第二节、学生观 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2、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3、为什么人要全面发展? (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 (2)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 (3)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4)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 (5)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6)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4、什么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5、“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 (1)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满足人的生存需要; (2)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满足人的发展需要; (3)人与人的关系:在维护公平正义的前提下优质优酬、兼顾公平。 (4)人与组织的关系:在自愿与共享的前提下满足个人的发展需要。 6、“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完整的个体 (2)学生是学习的个体

小学数学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年度计划

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年度计划 一、个人专业发展目标 1、提升个人修养,做有品位的教师。培养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及职业道德修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深厚的人文素养,广博的知识积淀,真挚的博爱以及对学生高瞻远瞩的责任感影响教育学生,使之形成高尚的品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做一名业务上、教学上都过硬的教师。要养成善于学习、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的习惯,为自己营造一个学习的心境,认真学习学科专业知识及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广泛阅读教育教学的报刊、杂志及专著,提升对新课改理念的认识。使自己具有综合的科学文化素质,掌握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能科学、系统的驾驭教学内容,成为一个具有多元化知识结构的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研"一体化,领会生活化、情境化课堂教学的精髓。工作中要善于积累,勤于思考,做到教学中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践创新,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等级。 3、做一名轻松快乐的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向身边优秀的同行学习管理经验,学习掌握教师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及工作艺术,掌握儿童心理学及生理学等系统的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把对学生的做人教育放在首位,树立为学生的一生负责的理念,培养人,

塑造人,形成自己独有的工作风格。 4、作一名"善于反思,勤于积累"的老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及时积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总结经验、教训。及时的将自己的反思整理提炼,积极投稿。 5、现代化技术水平上一个台阶,进一步学习课件制作,让这一片天地更好的为自身、为教师发展服务。 实现目标采取的具体措施 1、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教育理论、管理艺术和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 2、积极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学习和其他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不迟到、不缺课、认真记、多巩固。 3、承担学校组织的专题研究,以专题研究带动自身的提高。 4、完善自己的个人收藏,记录自己在教育科研、课堂教学、业务学习、个人感悟等方面的学习心得体会。 5、定期参加有关的科研论文评比。做到多思考、勤动笔。 6、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保证每周有3时以上的读书时间。

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主要知识点汇总】

职业理念教师观和教学观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常考题型:选择题) 一方面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另一方面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的教学能力。 1. 分析和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 开展微格教学 3. 进行专门训练 4. 反思教学 教师成长的过程(常考题型:选择题) 1. 关注生存阶段:新教师。他们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 2. 关注情境阶段: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即将进入了关注情境阶段。 3. 关注学生阶段: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关心学生发展,及其内心世界的变化。 新课改下的教师观(常考题型: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A.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B.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C.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D. 从教学与社区关系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2. 教师行为的转变 A.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民主、互动、教学相长 B. 在对待教学上,强调帮助、引导启发 C. 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 D.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新课改下的教学观(常考题型: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1.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4.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 总而言之,关于职业理念这一部分不仅仅包含教师观和教学观当然还包含学生观,大家备考的时候不仅仅要借助老师的讲解,自己还需要学会整理考点,科目一考试题型较为固定,所以广大学员可以通过大量真题在自己做题的过程中进行汇总。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该知识点的考试方式常以选择题为主,主要考察对不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理解,所以在准备该考点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以下将对常考知识点进行分析。 1.爱国守法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3.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教书育人

共产党宣言与人的全面发展

共产党宣言与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是人类社会发展最核心的价值之一,也是马克思 关于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解是伴随 着其哲学思想的不断发展而逐步深入的!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以共产主义理论为基础第一次初步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在共产 党宣言中马克思以唯物史观理论为基础第一次科学地论证了人的全面发展 思想。在《宣言》第二章的末尾明确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 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对未来社会本质的高度概括。在这样的 社会里,人们不仅获得了经济上的解放,而且获得了政治上和精神上的解 放,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每个人的个性、才能、智慧都能得到自 由的发展。恩格斯认为,除了《宣言》中的这段话外,再也找不出合适的 话语能够准确地将社会主义或说共产主义社会与一切旧社会区别开来的 了。可以这样说,人的自由发展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与一切旧社 会的本质区别。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价值目标和 理想追求,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人的自由发展的光辉思想。同 时,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中占有极其重 要的地位。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一个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从低级文明走向高级文明、从不完全走向全 面发展的动态过程。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形态的角度提出了人的全面发 展经过前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三个形态的学说,即原始的人,经

2017年度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新课程的实施迫切要求广大教师加强学习、进修,尽快提高专业化水平。教师既需要有扎实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不断更新知识、追逐学术前沿的意识,又需要把握教育的真谛,了解青少年发展的规律,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具备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认真负责的品质。教师要与时俱进,与新课程共同成长,以主人翁的心态投入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学校对教师队伍素质的要求更高。鉴于自身情况本人特制订未来3年个人专业发展计划,为自己今后的发展指明方向。 一、自我分析 1、发展优势 (1)我热爱教育事业,工作认真踏实,肯吃苦,不怕累,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乐于从事教学科研。善于学习,在教学工作中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能积极虚心的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 (2)现有的课堂教学实践经验,能配合学校做好各项工作。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新观点,具备一定的的教育科研能力。 (3)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并灵活有效地为教学服务。 (4)能正确处理和同事、家长、学生之间的关系。 (5)喜欢阅读各类书籍。 2、存在的问题 (1)驾驭教材的能力、设计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教师语言水平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对后进生的关注程度不够与范围不够广,理论水平有待提高。 (2)对待学生或者工作有时有点急功近利,对待学生耐心还不够。 (3)在教学研究中虎头蛇尾,主要是惰于动笔,不善于总结和整理。 (4)工作主动性不够,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个人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需要加强理论学习。 二、个人专业发展计划目标 1、根据学校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校本研究,积极投身教育科研的改革与实践,逐步形成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理念,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关注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3、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在教研活动中多多听取他人的意见,平时多听他们的课,学习有价值的教学方式,能上出令人满意的优质课,上出自己独特的风格。 4、不断地积累一些上课的经验教训,做好课后反思和案例研究。 三、主要措施 1、科学备好导学案:针对班级学生情况,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备出自己的风格。了解每一位学生,针对他们的特点进行预设,争取效果达到最佳。 2、纠正学生上课习惯。抓好课堂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如果课堂上总有一小部分学生开小差,不能集中注意力,或者发言时插嘴等,容易导致上课的内容不能完全掌握。所以,教师首要抓的就是上课习惯,利用各种形式来吸引学生上

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涵义和时代特征

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涵义和时代特征 【英文标题】Essential meaning and the Era'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dividnal's All-ro und Development SHI Shu-chen Research and Teaching Department of MarxismLeninism,Hebei University,Baodin g 071002,China 【作者】石书臣【作者简介】石书臣(1965-),男,河北临西人,河北大学马列教研部副教授;中山大学社科系博士研究生。河北大学马列教研部,河北保定071002 【内容提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特点,分析和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社会性需要和精神需要、社会素质和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其时代特征主要表现为:人的主体性不断提升和发展;人的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人力资源的开发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目标。【摘要题】人学探讨【英文摘要】Under the guidance of Marxism,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al characterist ics of modern society,essential meaning and the era's characteristics of Hum 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have been analyzed and discussed in this text. 【关键词】人/发展/人力资源开发 human being/development/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B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378(2002)02-0010-05 发展是一个哲学概念,现在已经被广泛引入各个领域。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和科技竞争日趋激烈,而经济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因此,人自身的全面发展日益成为一个国际性的问题和世界关注的焦点,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涵义人的发展,尤其是个体人全面、充分、自由的发展,自古以来就是许多思想家、哲学家关注的中心问题。但是,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思想家、教育家们由于各自所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都未能正确揭示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直到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和批判前人理论遗产的基础上,创立起科学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才真正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涵义。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有关论述,笔者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应包括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社会性需要和精神需要、社会素质和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主体是人,因而,人的全面发展的首要的和核心的内容应是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具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p16)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概括和经典性表述。根据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本质的有关论述,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主要有三方面涵义: 1.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是人的社会属性的全面发展。人的本质与人的属性相关。人的属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所谓自然属性是指人作为自然生物所具有的形态、特征和本能,主要指食欲、性欲、自我保存等属性。所谓社会属性是指人作为社会生物所具有的形态和特征,主要包括语言、思维、创造性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主体性、目的性、交往性、道德性、阶级性等。人首先是一个自然的生命机体,不能离开自然属性;但是,人的自然属性并不是人的本质属性,作为区分人与动物根本标志的、表现人的本质的是人的社会属性。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人

最新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根据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的要求,《小学综合素质》学生观这一节需要“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性质、地位、特征和具体实践活动的基本看法与认识。学生观是教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教育观的影响与制约.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学生观。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学生被视为被动的客体,是教育者管辖的对象.是装知识的容器。现代学生观则认为学生是积极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正在成长着的人。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 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考察人的发展的问题.指出:“这不决定于意识,而决定于存在:不决定于思维,而决定于生活;这决定于个人生活的经验发展和表现,这两者又决定于社会关系。” 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考察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后指出,出现在第

一次社会大分工后,城市和农村的分离.-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旧的社会生产分工和不合理的生产关系是人的片面发展的原因。人的片面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在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的工场手工业里,人的身心发展更加片面化、畸形化,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达到了顶点。 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机器大工业的出现和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道路。首先,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出现,使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高.从而使人的全面发展成了社会的客观需要。其次,机器大工业生产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和条件。因为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缩短了劳动时间,创造了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使劳动者有充分的闲暇时间去学技术、学文化,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以适应大工业生产的需要。 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机器大工业生产所提供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在资本主义社会并不能充分地实现,而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这是因为,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性质决定了每个人都必须参加生产劳动.而生产劳动又为每个人提供了全面发展的机会,同时,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为全体劳动者提供了物质和精神条件,从而进一步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

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青铜峡市四小黄波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个人综合素质的要 求越来越高,迫切感受到个人综合素质的不足,为适应教育教学发展 的需要,同时也为自身价值的体现,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和具体的发展规划,而不是简单的重复。 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丰富自己,才能让自己不断地发展,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老师就更应该对自己的发展做出规划,并为之不断地努力,从而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一、个人分析: 参加工作已经十几年,我时刻牢记着学校的规章制度,并严格自律,以积极的主人翁姿态对待学校的各项工作,责任感强,工作中认真踏实,努力做好学生的表率,高质量地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和任务。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对待学生严格有爱。我想良好的“师德”是确保各项工作成功的基础和关键。但是随之工作上也慢慢的出现倦怠感,刚参加工作时的拼劲和热情渐渐退去,教育教学工作往往是简单的重复,进取心、进取意识不强,文化底蕴不够丰厚,在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上有许多不足,尤其缺乏工作中的思考。教学研究往往停留在感性经验的层面,没有很好的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二、加强自身师德修养。 有人说教师的工作是一一份良心活,对此,我深表赞同。

因为这份工作面对的不是生产线上的产品,而是有血有肉、有思想,并且还没有定型的孩子。我不赞同“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说法,因为老师也是平凡的人,他承担不起这样的责任,但老师一定要有师德,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不要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遇到了你而留下任何遗憾。 三、个人专业发展目标: 总目标: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以人育人的职业,对其劳动质量提出的要求是很高的、无止境的,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时刻告诫自己要追求卓越,崇尚一流,拒绝平庸,注重自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使自己真正成长为不辱使命感、历史责任感的优秀教师,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才华和爱心奉献给学生、奉献给教育事业。我相信这也是每一个教师所追求的思想境界。因此必须努力学习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丰富自身的人文底蕴;积极投入教育科研,探索规律,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1、多读书,用先进的教育理论知道自己的工作。 要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尽快提高,读书是一种省时高效的途径,所以我要坚持读有关教育的书籍.同时注意多钻研,勤思考,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并在总结和反思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虚心请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要积极向同伴学习,多走进同组教师

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

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涵 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人是一个反映类与个人辩证统一的概念。因而,应从类整体与个人这两个层面去规定和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涵:人类整体的角度看,主要包括类特性、类能力的全面发展、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以及类的解放和自由的实现;从个人的角度看,主要包括个人的类特性和个人能力的充分发展、个人价值的全面实现以及自由个性的充分发展等。类整体的全面发展与个人的全面发展既存在着差别,不能相互取代,又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一、要全面而准确地把握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涵,首先就必须对全面发展所受的主体人这一概念的涵加以规定。 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看,人这一概念,既不仅仅是指类,也不仅仅是指各个单个的个人,而是一个反映类与个人辩证统一的概念。就是说,它既可以指人类整体或总体,也可以指构成这一整体或总体的各个部分;既可以指区别于物,尤其是区别于动物的一个特殊的物种或族类,也可以指构成这一族类的各个单个的个人。同时,在类与个人之间又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在族类或类与个人之间存在着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另一方面,在族类或对族类抽象概括而形成的人与个人之间又存在着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这就是说,作为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人,它既反映着整体和部分的辩证统一,又反映着一般与个别的统一。因此,我们在探究和规定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涵时,就不能把它归结为仅仅表征着人类整体而排斥单个个人的人或不包括个人的空洞的类的全面发展,也不能把它仅仅归结为个人的全面发展,或者用各个个人的全面发展来取代类整体的全面发展。 其实,从现代系统论的观点来看,也不难理解这一道理。如果我们把类

整体看作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把各个个人看作构成这一系统的要素,那么,系统整体的特性、功能以及系统质并不是构成系统的各个单个要素所具有的特性和功能的机械总和。这就是说,用个人的全面发展,即使是每个个人的充分自由的发展去代替类整体的发展,就象用排斥个人的空洞的类的全面发展去取代个人的全面发展一样,同样是片面的、错误的。因为事实上,类的全面发展与个人的全面发展都不过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两个不可分割的不同侧面。这两个侧面各有自己的特殊涵而相互区别,但又相互联结,相互渗透。所以,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涵,我们既不能用割裂二者的辩证统一的形而上学的方法去规定,也不能用一方排斥或取代另一方的片面性思维的程式去理解,而应该从二者的辩证统一,即类与个人的有机统一的角度去把握。 诚然,马克思和恩格斯,尤其是马克思在论及人的发展时,确实在不少地方强调了个人的全面发展或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但是,我们决不能藉此而断定马克思所说的人的全面发展仅仅是指个人的全面发展。因为我们同样在不少地方可以看到马克思对类或代表着类的一般人的发展或全面发展的论述。譬如,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就明确指出:个人的这种发展是在历史上前后相继的等级和阶级的共同的生存条件下产生的,在这些个人中有类或人在发展,或者是这些个人发展了人。又说: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在《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也指出,在作为人类社会主义结构的序幕的历史时期,只有通过最损害个人的发展,才能取得一般人的发展。尤其是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更为明确地指出:人类的才能的这种发展,虽然在开始时要靠牺牲多数的个人,甚至牺牲整个阶级,但最终会克服这种对抗,而同每个个人的发展相一致。可见,马克思不仅在多处直接使用了类的发展或全面发

小学综合素质考试知识点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 小学幼教《综合素质》重难点知识点 汇总 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观的定义和内涵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六项具体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1.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2.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 3.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优化学校管理 (三)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四)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019年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根据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的要求,《小学综合素质》学生观这一节需要“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性质、地位、特征和具体实践活动的基本看法与认识。学生观是教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教育观的影响与制约.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学生观。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学生被视为被动的客体,是教育者管辖的对象.是装知识的容器。现代学生观则认为学生是积极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正在成长着的人。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 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考察人的发展的问题.指出:“这不决定于意识,而决定于存在:不决定于思维,而决定于生活;这决定于个人生活的经验发展和表现,这两者又决定于社会关系。” 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考察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后指出,出现在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后,城市和农村的分离.-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旧的社会生产分工和不合理的生产关系是人的片面发展的原因。人的片面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在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的工场手工业里,人的身心发展更加片面化、畸形化,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达到了顶点。 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机器大工业的出现和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道路。首先,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出现,使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高.从而使人的全面发展成了社会的客观需要。其次,机器大工业生产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和条件。因为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缩短了劳动时间,创造了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