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杜甫诗五首教案

杜甫诗五首教案

杜甫诗五首教案
杜甫诗五首教案

《杜甫诗五首》学案 答案

《杜甫诗五首》学案答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杜甫生平,体会杜甫诗歌中包含的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和杜甫诗沉郁顿挫、雄浑有力的现实主义风格。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五步法”,掌握赏析诗歌的一般方法,提高赏析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认识杜甫的诗歌往往结合时事,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对《月夜》的学习,能够找出诗歌中的诗眼并进行分析。 【课时安排】3课时 一、温故知新:回忆你所学过的杜甫的诗作。 1.《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4.《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天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二、走进诗人: 1.作者简介:杜甫,字子美,襄阳人,曾祖时迁居河南(今河南),祖父杜审言为初唐著名诗人。青年时代漫游各地,33岁时遇到“赐金放还”的李白,两人曾同游梁宋之地。后入长安,困顿十载。安史乱起,杜甫落入叛军之手,后脱逃奔赴肃宗行在,任左拾遗。后因事被贬,作检校工员外郎,世人因称其为杜工部。他所投奔得严武死后,漂泊于蜀,鄂,湘一带,穷困潦倒,病痛缠身,于770年死于赴岳州舟中。杜甫出生于奉儒守官之家,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崇高理想,但命途多舛,一生坎坷,他的诗歌忧国忧民,真实感人,安史之乱时期的重大事件在他的诗歌中都有反映,他的诗于是被称为诗史。杜甫在诗歌创作上各体兼工,谴词造句,精工巧妙,艺术成就极其突出后人称为诗圣。他在盛唐诗坛上与李白双峰并峙,合成李杜。 2.杜甫诗风:沉郁顿挫 3.代表诗作:“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月夜》 一、写作背景: 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进潼关,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寄居羌村。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今延安),企图赶到灵武,为平叛效力。但当时叛军势力已膨胀到鄜州以北,他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 二、通过“五步法”学习《月夜》 1、诵诗: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解诗:散译诗歌内容

3.3人类与海洋 教案(粤教版七年级上)

第三章陆地与海洋 第三节人类与海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与海洋有着越来越密切的关系,树立强烈的海洋权益意识和海洋保护意识。 2、发动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利用开展海报制作、撰写小论文专题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体会海洋是人类未来的希望。 3、人类对海洋的开发不当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影响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增强学生保护海洋的意识。 重点 1、海洋的开发利用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关注环境,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 难点: 海洋的开发利用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自学指导 阅读课本P40-44,约10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 1、海洋的年龄是______亿年。 2、1872年至______年期间,英国“___________”号海洋考察船的环球航行。 3、海洋总水量占地球总水量的____以上,蕴藏着极其丰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资源,被人们称为“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资源的宝库”等,是人类________发展的重要基地。 4、赤潮是怎样形成的?它对海洋有什么危害? 5、《联合国海洋公约》于________年经联合国批准并生效实施,我国也于________年__月___日加入该公约。它标志着人类在更大范围内_____利用海洋和_____管理海洋的时代已经开始。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三、探索海洋的奥秘 浩瀚的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从海洋中出现最原始的生命开始,到现在已经有近30亿年的历史。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自古至今从未间断,最著名的是1872年至1876年期间,英国“挑战者”号海洋考察船的环球航行。 海洋给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广阔的空间。开发利用海洋,是解决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人口膨胀、环境恶劣、资源短缺等难题的有效途径。到海洋寻找资源,利用海洋空间,已成为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 四、世界关注海洋 海洋面积广大,占地球总水量的97%以上,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矿产、油气、生物等资源,被人们称为“天然的鱼仓”、“蓝色的油田”、“盐类的故乡”、“娱乐的胜地”、“资源的宝库”等,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地。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中,有许多来自于海洋,如海带、食盐、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杜甫诗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 鲁人版选修1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杜甫诗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 鲁人版 选修1 教学目的:忧国忧民思想 重点难点: 课型教法:分析鉴赏相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 幻灯片号: 教学过程 1、练习 下列对《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分析,正确的是:ABD A、本诗以七言为主, B、句式多变, C、节拍有缓急, D、其目的是表达自由奔放的情感。 E、本诗在构思和表现手法上, F、类似楚辞, G、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H、本诗反映了诗人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I、积极面对人生与社会态度。 J、本诗是借惜别的话题,K、以游仙诗的形式,L、表现自己的政治态度和生活理想。 2、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称杜拾遗、杜工部,有《杜工部集》,其与“李白”同为唐代第一流诗人,并称“李杜”,因有别于杜牧,亦称“老杜”,因其生活在唐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3、结构 (一)秋风破屋 动词妙处:“怒号”“卷”“三重”“飞”“洒”“挂”“飘” (二)群童抱茅 动词妙处:“欺”“忍”“呼不得”“似叹息”;写出无可奈何心情。 (三)长夜沾湿 “长夜”一语双关,自己的处境,国家的处境(风雨飘摇之中)

“何由彻”意味深长,一作结,二铺垫。 (四)崇高思想 安得欢颜独破受冻 秋风破屋风白天室 外事 板书:现实群童论 茅自己(生活、精神、痛苦) 长夜沾湿雨黑夜室 内人 水到渠 成 推已及人 理想广厦千万间(点睛之笔)他人(疾苦)4、小结 1、主题:从推己及人中, 2、表达了关心民生疾苦, 3、忧国忧民的崇 4、高思想。 5、层次分明清晰。 5、升化主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归心似箭) 杜甫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忧国)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忧民)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别林斯基:任何一个诗人也不能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写他自己而显得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系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朝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 郭沫若题“成都杜甫草堂诗史堂”对联:

原创精品教案 杜甫诗五首

杜甫诗五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哀江头》中今昔对照的手法。 2、让学生理解《蜀相》中寄托的诗人的身世感慨。 3、让学生体会《登岳阳楼》雄浑阔大的意境。 4、让学生体会这几首诗中体现的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哀江头》 一、背景简介 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春天。当时诗人沿长安城东南的曲江行走,感慨万千,哀恸欲绝,写下这首名诗。(参见《月夜》写作背景简介) 二、结构分析 按现实——回忆——现实,将诗歌分为三部分,请找出标志性的语句。试概括每部分的大衣。 1、行曲江所见景象 2、忆往昔繁华盛况 3、发物是人非感慨 三、鉴赏和探究 诗中哪些词句表现“哀”?试找出来加以分析。 “哀”字是这首诗的核心。开篇第一句“少陵野老吞声哭”,就创造出了强烈的艺术氛围,后面写春日潜行是哀,睹物伤怀还是哀,最后不辨南北更是极度哀伤的表现。“哀”字笼罩全篇,沉郁顿挫,意境深邈。 四、艺术手法分析

1,<<哀江头 >>采用什么方法表现今昔情景?请找出有关诗句并略加分析. 今昔对照 2、反衬手法 “江头宫殿锁千门, 细柳新蒲为谁绿?” “细柳新蒲”,景物是很美的。岸上是依依袅袅的柳丝,水中是抽芽返青的新蒲。“为谁绿”三字陡然一转,以乐景反衬哀恸,一是说江山换了主人,二是说没有游人,无限伤心,无限凄凉,大有使人肝肠寸断的笔力。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人生有情泪沾臆, 江草江花岂终极。” 意思是说,人是有感情的,触景伤怀,泪洒胸襟;而大自然是无情的,它不随人世的变化而变化,花自开谢水自流,永无尽期。这是以无情反衬有情,而更见情深。 五、主旨分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安史乱中独行昔日繁华之地曲江的感受,通过今昔对比,表达诗人忧时伤乱的哀思。 《蜀相》 一、写作背景介绍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忧心忡忡,苦闷彷徨。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杜甫诗》教学设计

《杜甫诗五首》教学设计 作为“诗圣”,在中国古代发展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选修课程中的《杜甫诗五首》选取了他比较有代表性的诗作,为大家分享了《杜甫诗五首》的教学设计,欢迎借鉴!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杜甫情景结合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品鉴诗歌中精妙词句的步骤和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杜甫诗歌中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理解杜甫诗歌中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 解决措施:抓住关键字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情感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中用词的精妙,学习品鉴诗歌的步骤和方法 解决措施:结合具体学习体会 教法学法 朗读法、讲解法 手段 运用 PPT课件 进度 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杜甫其人及其《登高》的杰出艺术成就——情景交融、炼字精准的“古今七律第一”。同课异构设计构想及思考 二、悟杜甫诗之深情

1.回顾之前所学的“快速体悟诗歌大致情感”的方法:找关键词—意境—情感倾向”; 2.结合作业情况点明《月夜》与《登岳阳楼》的情感倾向 《登岳阳楼》《月夜》 关键词老病、孤舟、 涕泗流独看、月、怜、忆、寒、泪痕 意境开阔雄浑清冷孤寂 情感倾向孤苦、忧愁思亲、悲凉 3.思考讨论:杜甫的`忧国伤时和悲己思亲之情是如何结合起来的?(提示:“涕泗”为何而流?“泪痕”为何不干?) 明确:“泪”的丰富内涵 三、品杜甫诗之妙字 1.《登岳阳楼》中的“孤舟”能否换作“单舟”? 2.如何理解《月夜》中首联的“独看”和尾联的“双照”之间的联系? 明确: 1.不能。“单”只是客观突出数量之少和“独自”之意,“孤”不仅有“形单影只”之意,还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生活孤苦、心灵无依的困顿之情,“孤”还和颔联中的洞庭湖浩瀚之景形成鲜明对比,更显诗人的孤寂漂泊之境。 2.首联中的“独看”是作者想象妻子独自对月怀人的情景,其实也暗含了自己“独看”明月思念家人的情感,让人倍感凄清,尾联中的“双照”是作者设想与妻子共赏明月的情景——只有明月照在成双成对的夫妻二人身上,才不会因为相思而落泪。只是兵荒马乱,不知何时才能重逢。起句和末句都以“月”为纽带,把夫妻“独看”之苦与联想“双照”之盼联系起来,构思巧妙。 3.品“妙字”的步骤 (1)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解释其含义; (2)结合诗句分析该字(词)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2019年精选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陆地与海洋第三节 人类与海洋粤教版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四十五

2019年精选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陆地与海洋第三节人类与海洋粤教 版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四十五 第1题【单选题】 我国海洋污染总量的80%来自( ) A、陆地 B、海洋 C、海底火山喷发 D、船舶排污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污染源对海洋生物危害最大的是( ) A、大气污染 B、污水污染 C、固体垃圾 D、石油污染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珠江禁渔期是每年的4月1日至6月1日,期间禁止一切捕捞行为.此举目的是( ) A、增加渔民的假期

B、减少水污染 C、增加渔民的收入 D、保护鱼类资源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保护“蓝色国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对海洋资源实行综合管理 B、提高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 C、用科技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D、海洋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尽量开采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在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鱼汛来临,增加捕捞船队,最大限度地增加捕捞产量 B、每次鱼汛都要严格控制捕获物的大小和数量,保证鱼有休养生息的机会 C、大力发展滨海养殖业和远洋捕捞业 D、防止海洋污染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近年来,我国沿海实行了休渔制度,南海海域的体渔期为6、7两个月.这样安排原因是( ) A、此时段为台风多发期,确保渔民安排 B、此时段海水温度高,蒸发强,海水盐度大,鱼类少 C、此时段南海幼鱼比例最大,为了保护渔业资源 D、此时段有赤潮发生,影响渔业生产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海洋是人类发展的资源宝库,我国海域面积广阔,海洋资源丰富,但目前存在着很多问题,对“蓝色国土”应加以保护.我国最大的渔场和盐场分别是( ) A、黄渤海渔场、布袋盐场 B、舟山渔场、长芦盐场 C、北部湾渔场、莺歌海盐场 D、南海沿岸渔场、淮北盐场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诗词五首》教案

《诗词五首》教案 教学目的 1.借诵读感受诗词所描绘的景致和所抒发的感情。 2.了解各篇写作的背景,深切体会诗词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诵读感悟诗词。 2.结合创作背景体会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多层次诵读法以读为主要手段,读前做好指导与要求。按下列顺序操作:一读识字通词,正确停顿断句;二读体味句子;三读感受意境,晓悟作者心声,与作者共鸣。 2.词语替换法用一些意义相近的词替换原字,比较表达效果,体会作者遣词用字的高妙。3.讨论释疑法多组织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浅层意义,挖掘其深层内涵。 4比较阅读法适当引入相关诗歌,作比较分析,开拓视野,深化理解。 5.改写法将诗歌改写成现代散文,从根本上把握诗词语言的合蓄凝练性与跳跃性的特点,从另一个角度感悟作品的境界。 媒体设计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用投影方式介绍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从小学到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古诗。现在我们就组织一次古诗接力背诵,一名同学背出上句,其他同学以抢答形式背出下旬或全首诗,要求准确无误,看谁背得最多,接得最快。占5分钟(解说:初二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以接力背诵的形式导入新课,唤起他们对所学篇目的回忆,并激发其“温故而求新”的渴望,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竞争气氛。) 二、解题 1.《题破山寺后禅院》。 作者介绍:常建,唐代田园诗人。其作品往往通过对田园景色的描绘,表现对大自然秀丽风光的热爱和对悠闲恬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歌颂隐逸生活,抒发闲情逸致,有时流露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艺术风格上朴素真切,清新自然,诗情画意,浑然一体。本诗是常建的代表作。 2.《别云间》。 作者介绍:夏完淳(1631一1647),明末爱国作家、抗清将领。明代末年,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时期,出现了一批爱国作家,他们组织了既是文学团体又是政治团体的文社,如“复社”“几社’等。他们积极参加抗清斗争,并写出了一些内容充实、慷慨激昂,闪烁着强烈民族精神的光辉诗文。夏完淳即其中代表人物之一。14岁参加抗清活动,随“几

杜甫诗五首

《杜甫诗五首》教师版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杜甫;背诵《月夜》、《哀江头》、《蜀相》、《又呈吴郎》、《登岳阳楼》。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月夜》的学习,能够找出诗歌中的诗眼并进行分析;会分析《哀江头》一诗中运用的对比、衬托、用典的写法;了解《蜀相》一诗中所运用的情景交融的手法;理清《又呈吴郎》一诗的思路;感受《登岳阳楼》中“坼”与“浮”字所带来的艺术效果。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杜甫忧国忧民的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杜甫的诗歌往往结合时事,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对《月夜》的学习,能够找出诗歌中的诗眼并进行分析。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杜甫简介】 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自号少陵野老 ,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杜工部,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是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真实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和老百姓的疾苦,因而被称为“ 诗史”,他与李白齐名,并称“ 李杜”,被人誉为“ 诗圣”。 《月夜》 【导入语】 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品);

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品);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品)。 这三句诗,如果排名次,哪一句最好哪一句最差为什麽改一个字能如此之神奇最后一句最好。因为: 画要点睛,诗歌重眼。 【感受诗眼】 1、诗眼的内涵: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能集中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诗歌意境,最精炼传神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诗、全联或全句的字词句。其中,位于某联、某句中最富有诗歌意境,最精炼传神的具有生动性或情趣性的字词句也叫做炼字。 2、诗眼的位置: (1)在题目中:如《书愤》、《春夜喜雨》。 (2)在诗句中:如《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品味诗眼】 3、内容定位:体会意境,联想与想象。 (1)、看题目。(2)、看作者。(3)、看注释。(4)、看内容。 译诗:今晚鄜州的月亮高悬,我的妻子只有一个人独自看着月亮。我怜惜远方幼小的孩子,他们还不晓得想念身陷长安的父亲。散发着幽香的雾气使妻子的头发被沾湿了,清朗的月光使得她洁白的双臂感到寒意。什么时候才能一起倚靠在薄而透明的纱帷之下,月光照进来,将两人脸上的泪痕照干。 4、分析诗歌。 (1)比较两幅图,哪幅更符合此情此景(一幅突出儿女,一幅突出妻子)

《杜甫诗五首》教学反思

《杜甫诗五首》教学反思 完成《杜甫诗五首》教学任务后,总觉意犹未尽,有收获,亦有遗憾。现将得失陈述如下: 一、设计语文活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展示自己积累的名言、警句和诗文,并分享他们的解读和他们的思想火花,是我一直以来的做法,以课堂展示的形式培养学生语文积累的兴趣并促使他们重视语文积累。这堂课上,江玮珊同学代表所在合作小组展示了她积累的佳句和感悟,足以说明这项活动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设计新课导语,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众所周知,一个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课堂导语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新课开始,我借用网络流行语“杜甫很忙”挑逗起学生走近杜甫的兴趣,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避免了古诗文教学中出现课堂环境的沉闷。 三、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能力 过去的课堂教学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递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人们往往把上课看成执行教案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于是,课堂就成了演出教案剧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甚至“观众”。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我在教学活动中,通过组织学习合作小组,课堂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探究,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没有心理负担,能够畅所欲言,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还能够展示自己。 有人说,40分钟的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同样,这一节课的教学也留下了许多遗憾,特别是下课仓促结束,没有布置课外阅读杜甫及其诗歌的作业,没有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学生生活中

去,从而失去了一个培养学生语文兴趣,促进他们提高语文素养的好机会。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完善、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这块教学的主阵地上实现一名教师的生命价值。

粤教版七上《人类与海洋》word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阅读各类图片和资料掌握海洋资源的种类;认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讨论和探究学习掌握如何正确地开发利用海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与海洋有着越来越密切的关系,树立强烈的海洋权益意识和海洋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正确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 2、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如何保护和利用海洋。 【教学用具】: 多媒体平台 【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 师:在很早的时候呢,人类就已经开始了对海洋的探索,19世纪中后期也就是1872年——1876年,就有一次著名的探索海洋的行动——英国“挑战者”号海洋考察船。那么人类是不是就此就停止了探索海洋的步伐呢? 生:不是 2010年8月26日。“蛟龙号”在我国南海3000米级海上试验取得成功。中国成为继美、俄、日和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具备1000米深度载人深潜能力的国家。 教师设问:为什么各国都纷纷致力于探索海洋的奥秘呢? 承接: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在一些国际战略家眼中,深海海床早已被贴上这样那样的标签,比如“大国战略要点”、“未来海底要塞”、“新能源要地”、“科技资源仓库”等等。实际上,或出于政治目的,或着眼经济利益,或本着科研精神,世界强国早已开始了一场关于夺取(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af10288580.html, 原文地址ht tp://https://www.wendangku.net/doc/af10288580.html,/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2769)未来战略制高点的深海暗战。 过渡: 浩瀚的海洋到底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揭开她的神秘面纱——共同探讨本章的第四节内容《人类与海洋》。 〔教授新课〕 一、探索海洋 首先,我们大家一同来思考这么一个问题——海洋对人类有哪些影响? 海洋对人类有4方面的影响: ⑴生命的摇篮 问:你们知不知道最原始的生命是诞生于哪里的? 讲解:大约30亿年前,海洋中出现了最原始的生命,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正是由于海洋的存在,才创造出了我们现在如此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⑵资源的宝库

杜甫诗五首 教案(教师中心稿)

杜甫诗五首教案(教师中心稿) 《客至》之所以写得这么欢快无比,是因为喜崔明府相过。所以诗一开始就描写了浣花溪畔春意盎然的景象以及可爱的白鸥天天飞来的欢乐氛围。但也可以这样理解:平日无客,少有人迹,屋舍南北都是春水,所以整日所见只有白鸥。于是颔联顺理成章地写到了花径不扫,蓬门未开。颈联不写宾主之间的寒暄与叙旧,可见两人关系的亲密。写自己餐桌上的接待物,实话实说,没有虚文俗套,可见宾主之随和。尾联却忽转别意,写自己想邀邻翁过来喝酒。前借白鸥引客,后让邻翁陪客,构思可谓绝妙;不写餐桌上畅饮的热烈情景,而留着让读者去想像,去补充,去回味。 《旅夜书怀》 《旅夜书怀》写于作者颠沛流离的途中,且是夜里,心情可想而知是孤独伤感的。本诗的景物描写与个人情感的抒发特别融和。首联中的细微等字,与官应老病休中作者的孤单身影相应。危独二字暗示了自己在乱世中的凄凉孤独,与飘飘天地一沙鸥相呼应,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同时,星垂平野阔,不仅展现了星空低垂下

大自然的广阔浩渺,还让人联想到星空低垂下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正为生活而奔波的作者的孤单身影;月涌大江流,不仅展现了长江奔腾雄浑的气势,还让人联想到作者身影的渺小。 《咏怀古迹(其三)》 《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似乎只写了王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咏怀。但联系写作背景就可以知道,作者曾在十年前因上疏救宰相房珀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阁夜》 《阁夜》作于一个大雪初霁的寒夜。旅居在夔州西阁的诗人,寒宵辗转,从霜雪之夜的所见所闻,联想到了国家的动乱、百姓的痛苦,以及自己的贫病飘零,于是写下了此诗。诗中星河的摇动暗寓着社会的动荡。在这动荡不安的环境中,诗人回家无期,乡书不至,不胜催

七年级地理上册《人类与海洋》知识点整理粤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人类与海洋》知识点整理粤教 版 知识点 1、海底主要地貌类型 l 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依次为大陆架、大陆坡、洋盆和洋中脊 l 大陆架:分布在大陆边缘的浅海地区。 l 大陆坡:分布在大陆架的外缘。洋盆、海沟、海岭分布在大洋底。 2、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l 海底扩张学说认为:大洋底部地壳是不断生成——扩张——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洋中脊是地壳的诞生处,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 l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构成的,形成六大板块。板块内部相对稳定,很少发生变形,板块边界则是全球最活跃的构造带。 l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在交接处碰撞,大洋板块因密度大,位置较低,向大陆板块俯冲至地幔,洋壳在高温作用下融为岩浆。 l 板块的俯冲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形成了地球表面最洼的地方——海沟。如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海沟

l 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如亚洲东部的库页岛、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等 l 在陆地上会形成海岸山脉,如北美洲西海岸的落基山脉、南美洲西海岸的安第斯山脉。如果是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碰撞,都比较坚硬,则形成高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碰撞产生的。 3、海洋化学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海洋被称为“地球上最大的液体矿床”“盐的故乡”,海水中已发现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目前形成工业规模的主要有食盐、镁、溴等。海盐不仅是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中国的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且海盐的主要产区分布在长江口以北长芦盐场是我国最大的盐场。 长江口以南的盐场以海南的莺歌海盐场和台湾的布袋盐场最为出名。主要的生产方法有盐田法、电渗析法和冷冻法三种,其中盐田法是生产海盐的主要方法。 4、海水制盐: 滩面宽阔,坡度小;降水少,蒸发量大,日照强,平均风速大;附近无大河流入,海水盐度较高。 海水化学资源的开发往往实行综合开发,将用水量大的企业布局在沿海,尽可能的直接利用海水,并形成海水淡化——制盐——提取卤水——生产盐化工产品相结合的大规模联合生产和经营的模式。

《月夜》教学设计

《月夜》教学设计 【授课对象】高二学生 【设计依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学习任务群5:文学阅读与写作。 【教材分析】 《月夜》是粤教版选修1第一单元《杜甫诗五首》中的第一首。通过学习诗人“关注民生,抨击时政,感叹兴亡”,实现对自我的认识,对社会的思考以及对自我的追求。 【学情分析】 面对诗歌,大部分学生表示读不懂,读不懂诗人的情感,读不懂诗歌的艺术。为什么呢?原因有几个。一是诗歌是用文言写成的,但比普通的文言文语言更加凝练,学生文言基础比较薄弱,理解诗歌自然更加困难。二是没有掌握阅读诗歌的相关方法。三是学生阅历尚浅,经历不多,对他人的情感自然了解不多。本节课旨在通过《月夜》的学习,引导学生读懂诗歌、品味语言、体会诗人感情、掌握对写法。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月夜》,品味诗歌语言、掌握对写法。 2.以《月夜》为起点,引导学生阅读杜甫诗歌,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3.学习杜甫“达则兼济天下,穷更心怀天下”的高尚情操。 二、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古典诗歌的格式,抓住关键词语与重点语句,品味这首诗的语言艺术,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诵读、对比阅读、联想与想象的方法,描绘诗中情景,提升发展思维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主动积极地理解诗中意象,感受诗中意境,感受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悟“诗言志”的传统文化魅力,体会诗人忧国忧民忧君的情怀,学习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为国家、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而努力。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读懂诗歌,理解诗人情怀。 【活动过程】 活动一:检测预习,了解作者(2分钟)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唐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被人们誉为诗史。他忧国忧民忧君,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有《杜工部集》。 活动二:诵读知其意——写了什么?(10分钟) 1.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课后注解理解诗句意思,并备注有疑惑之处。 2.结合诗歌内容、注释,找出诗句中所隐藏的人。 月夜 今夜鄜州月,(妻子)闺中只独看。 (我)遥怜小儿女,(小儿女)未解(妻子)忆长安。 香雾(妻子的)云鬟湿,清辉(妻子的)玉臂寒。 何时(我们)倚虚幌,双照(我们的)泪痕干。 3.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情景。

如何有效的进行高中诗歌教学

如何有效的进行高中诗歌教学 发表时间:2018-05-18T16:38:11.02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18年5期作者:李曼[导读] 本文也针对高中阶段诗歌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分析,主要就是希望能够通过良好的教育,传承我国千百年来积淀下的诗歌精髓,也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文化所具有的魅力。 李曼(河南省新乡县一中河南新乡 453000)摘要:我国有着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在历史的进步过程中,通过前人的智慧和劳动总结出的思想内涵,都是我国现阶段需要人民学习的文化内容,诗歌就是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非常重要地位的文化内容。诗歌学习能够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同时也能够拓宽人们的想象力,因此能够看出在校园中诗歌教育工作至关重要。而本文也针对高中阶段诗歌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分析,主要就是希望能够通 过良好的教育,传承我国千百年来积淀下的诗歌精髓,也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文化所具有的魅力,以此把文化内涵得以传承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高中;诗歌;有效教学中图分类号:G6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91(2018)05-0069-01 前言:在校园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艺术的教学并不能够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还需要学生能够了解到艺术的魅力,并且积极参与其中。高中阶段的语文教育也是如此,诗歌的创作主要就是借助着前人对自己生活总结出的内涵,以及丰富的语言描述方式所结合而成的文化艺术内容。所以想要在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引导,还要求教师能够掌握最佳的教学手段,并且把诗歌内容融合到语文教学工作之中,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诗歌的魅力,以此更好地进行学习。 一、高中诗歌教学现状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在这多年的积淀下,越来越多的文学经典作品成为值得现在人类所学习的内容,也是需要我们不断传承的文化内容。其中就包含诗歌经典文学作品,诗歌经典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当时的政治背景,更能够让学生通过作者的描述的内容,感受到当时作者的心境。所以能够看出诗歌经典内容中所蕴含的是古代人的心血和思想情感,诗歌不断的传递和诵读是经典延绵,发展的支撑,也是我国文化传承的保障。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高中阶段语文课程因为受到升学的影响,所以很多教师在教学工作上容易走向误区,仅仅把考试的重点当成课堂教学工作的主要内容。如果考试不曾涉及到的知识点,课堂上就毫无讲解,这也导致诗歌教学在高中阶段出现了边缘化的倾向,很多教师都是一笔带过,只要学生能够背诵,在考试中能够默写出来,就达到了教学的目标。这也导致很多学生对诗歌的认识程度不足,甚至即便是后期再继续学习,也无法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等方面的内容更是毫无涉及,长此以往学生的能力难以得到提高,我国几千年的文化也即将消散,所以这些都是高中阶段诗歌教学的现状,也是影响国家和学生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高中诗歌教学的开展方式 (一)反复诵读,思考品味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学习任务也异常繁重,主要就是由于学生面临着升学的考验,所以很多教师在语文课堂开展的阶段完全忽视了对诗歌的教学,认为仅仅是把考试成绩和考试内容结合到课堂之中,就能够保证学生良好的升学率,也能够达到最佳的教学目标。我国所传承下来的诗歌内容都是古代的语言和情感艺术之间相互的融合,所以诗歌可以说是所有文化中最为精纯和美妙的内容,诗歌自身所包含的特点就是象征性和隐喻性,其中也有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同时诗歌前后押韵的,所以整个文章中包含着节奏感特别强,语言和画面的美感都能够凸显出诗歌的魅力。这些要求高中阶段语文教师在进行诗歌教育工作中,应该在其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出发,让学生通过经典的诵读掌握其中所包含的艺术美和情趣,真正地把诗歌融合到教学工作之中,让学生能够通过诗歌的学习培养自身的审美文化,达到其综合素质提升的最终目标。 (二)创设情境,变换教法诗歌所具有的主要特点就是语言具有一定的美感,并且语句非常的简短凝练,前后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节奏和韵律上的协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把诗歌的特点向学生介绍,让学生能够理解诗歌写作的方法,以及诗歌种所具有的艺术内涵。同时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其写作诗歌,即便是简单的写作也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诗歌的学习兴趣。教师也需要明确,针对诗歌的教学如果采用传统的讲解方法,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需要根据具体的诗歌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手段,例如:根据诗歌具体的创设情境,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通过视频、图片和声音的播放,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作者创作过程中的背景和心理状况,利用这样的形式引导学生,融合到作者的思想中,跟着作者进行诗歌的创作,这些都能够提高学生对诗歌学习的兴趣,也能够增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结论:根据以上探讨和分析得出的结果能够看出,诗歌教学在高中阶段的存在,既是知识的一种教育,实际上也属于学生审美的培养,更是学生情感教育工作的开展。现在的诗歌和其他的文学体系一样,需要教师能够给与引导,突出学生主体的学习位置,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诗歌中所包含的美感和魅力,以此达到学习的最大效果。 参考文献: [1]戚玉燕.读韵寻眼体境悟情——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的有效性[J].科普童话,2018(07):56. [2]李乃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有效性分析——以李商隐《锦瑟》为例[J].学语文,2018(01):60-61. [3]黄梓咏.用有效问题激活诗歌教学——以《杜甫诗五首》之《蜀相》《又呈吴郎》《登岳阳楼》教学为例[J].课外语文,2018(03):42-43.

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杜甫诗五首

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杜甫诗五首测试题 2019.9 1,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雨果是法国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B.高尔基(1868―1936年),俄国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长篇小说《母亲》。 C.海因里希·伯尔,法国小说家,我们曾学过他的小说《流浪人,你若来斯巴……》。其早期作品基调较为灰暗沉郁,后期作品对社会的罪恶表现出强烈的愤懑情绪。 D.泰戈尔是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重要诗作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迸裂(bènɡ)整饬(chì)忖度(cǔn)亟来闻讯(jí)B.麾下(huī)孝悌(tì)谂知(shěn)拾级而上(shè) C.霰弹(sǎn)掮客(qián)坍圮(qǐ)稗官野史(bài) D.攻讦(jié)巷道(xiànɡ)慰藉(jiè)联袂表演(mèi) 3,下列个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裹胁度假貌合神离坐收渔利 B.凋敝嬗变不纠既往金碧辉煌 C.事态辍泣墨守成规反璞归真 D.沉缅收讫人才倍出拾遗补阙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本一本二志愿正在填报中,很多文科考生为选专业大伤脑筋。记者

发现,08年文科考生占考生总数半壁江山,而从江苏公办院校招生计划来看,文科专业计划只有1/3。 B.奥运会开幕式上五彩斑斓.光彩夺目的焰火点亮了雄伟的“鸟巢”,扮靓了深邃的夜空;美轮美奂.如诗如画的文艺表演使人心醉.令人着迷,精彩的北京奥运正在上演。 C.博尔特在男子百米预赛中状态奇佳,闲庭信步般地跑出了9秒92的佳绩,在18日的百米飞人大赛上更是创造了9秒69的世界记录。 D.连日来,精彩的奥运赛场捷报频传。中国运动员不孚众望,不仅在传统优势项目上争金夺银,勇破世界纪录,而且在一些久违的项目上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斥资约180亿美元来解决长期存在的污染问题,并采取包括限制上百万辆汽车上路.改造数千台燃煤锅炉在内的多项措施,为奥运会打造了一个更清洁的北京。 B.对这部小说的人物塑造,作者没有很好地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凭主观想像加了一些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减弱了作品的感染力。C.改革的实质就是打破制约生产力发展的各种束缚,不断解放并推动生产力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D.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学生是如何支配压岁钱的呢?我们应该如何正确使用压岁钱呢?你是否想过用它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比如捐给希望工程等)。对上述问题,我们作了一些调查。 B.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

七年级地理上册 3_3 人类与海洋教案 (新版)粤教版11

3.3 人类与海洋 一、教学目标 1.列举两至三种海洋能为人类提供的资源。 2.知道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历程,了解海洋面临的困惑与问题。 3.了解保护海洋的举措,树立保护海洋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海洋提供的资源。 2. 海洋污染及防治。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美丽的海底世界可以看出海洋的资源丰富,从而引出人类与海洋的内容。 讲授新课 1、人类对海洋的探索 (1)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很早以前,人类便使用十分简陋的工具开始了对海洋的探测。随着包括造船技术在内的各种技术的进步,海洋探索也进入了新的里程。1872年至1876年,英国“挑战者”号海洋考察船实现了人类首次环球海洋考察,开启了近代海洋科学的序幕。 (2)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在海洋生物利用、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海水资源开发利用、深海采矿等多个方面获得巨大的发展。如,据现有的探测显示,有利形成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的海区面积约为18.9亿平方千米。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清洁能源,是公认的21世纪可替代能源之一。因此,保护海洋环境、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 (3)丰富的海洋资源

除了石油外,海中还有许多矿产资源,如果我们把地球上的海水加以提炼,可得到550万吨黄金、4亿吨白银、40亿吨铜、137亿吨铁……海洋还蕴藏有陆地上蕴藏量小,而又难于提取的稀有元素。 海洋给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广阔的空间。开发利用海洋,是解决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人口膨胀、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系列难题的有效途径。到海洋寻找资源,利用海洋空间,已成为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 2、海洋污染及防治 (1)海洋面积辽阔,储水量巨大,因而长期以来是地球上最稳定的生态系统。由陆地流入海洋的各种物质被海洋接纳,而海洋本身却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然而近几十年,随着世界工业的发展,海洋的污染也日趋严重,使局部海域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并有继续扩展的趋势。 (2)海洋的污染主要是发生在靠近大陆的海湾。由于密集的人口和工业,大量的废水和固体废物倾入海水,加上海岸曲折造成水流交换不畅,使得海水的温度、pH、含盐量、透明度、生物种类和数量等性状发生改变,对海洋的生态平衡构成危害。目前,海洋污染突出表现为石油污染、赤潮、有毒物质累积、塑料污染和核污染等几个方面;污染最严重的海域有波罗的海、地中海、东京湾、纽约湾、墨西哥湾等。 就国家来说,沿海污染严重的是日本、美国、西欧诸国和前苏联国家。我国的渤海湾、黄海、东海和南海的污染状况也相当严重。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1.3《杜甫诗五首》教案之教材梳理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1.3《杜甫诗五首》教案之教材梳理粤教版选修《唐 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文题解读 《月夜》 诗题为“月夜”,全诗便紧扣月色来写,“独看”“双照”为全诗之眼。“独看”是现实,虽全从对方落笔落墨,而作者的“独看”自然包含其中。“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而更多的是希望。 《哀江头》 全诗以“哀”字为核心。开篇第一句的“吞声哭”,就创造出强烈的艺术氛围,接着写春日潜行是哀,睹物伤怀还是哀,最后,不辨南北更是极度哀伤的表现。以“哀”字为题,以“哀”统领全面,笼罩全篇,沉郁顿挫,意境深远。 《蜀相》 本诗题目为“蜀相”,“蜀相”的意思是蜀国的丞相,即诸葛亮,题目点明了歌咏的对象。 《又呈吴郎》 “呈”是“呈送”的意思,尊敬的说法。吴郎是作者的一个亲戚。郎是对人的爱称。这是用诗写的一封信,此前杜甫给吴郎写过一首诗,所以此诗题为“又呈吴郎”。吴郎年辈比杜甫小,杜甫不说“又简吴郎”,而有意用“呈”字,是为了让吴郎易于接受诗中所劝。 《登岳阳楼》 题目表明了写诗的地点是岳阳楼,诗人通过描写洞庭湖浩瀚汪洋的不凡气势,触景生情,写自己身世的凄凉孤寂,反映出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关心。 走近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自称少陵野老,因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的社会矛盾,对统治者的罪恶作了较深的批判,对贫苦人民寄以深切的同情。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因而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因而被称为“诗圣”。代表作有“三吏”(包括《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包括《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背景纵览 《月夜》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当年六月,安史叛军攻入潼关,接着进入长安,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寄居在羌村。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今陕西延安),准备赶至灵武为平叛效力,但不幸被叛军所俘,掳往长安。因杜甫原无官职,便未受囚禁。一个月夜,诗人望月生情,写下这首诗。 《哀江头》 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春天。当时诗人沿长安城东南的曲江行走,感慨万千,哀恸欲绝,写下这首名诗。 《蜀相》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诗人流落蜀地,寄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