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气象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方案

气象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方案

气象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方案
气象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方案

天津市气象信息综合服务平台 软件技术方案
北京航天宏图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版本管理 版本 生效日期
变更内容
文档管理
编制人
文档审批 审批人
职位
签名
日期

目录
1 概述 ................................................................... 6
1.1 项目背景............................................................. 6 1.2 系统概述............................................................. 6 1.3 建设目标............................................................. 7 1.4 设计依据............................................................. 7 1.5 术语与缩略语......................................................... 8
1.5.1 术语............................................................. 8
2 设计约束与要求 ........................................................ 11
2.1 设计约束............................................................ 11 2.1.1 研制方法........................................................ 11 2.1.2 文档要求........................................................ 11
2.2 设计约束............................................................ 12 2.2.1 硬件环境........................................................ 12 2.2.2 软件环境........................................................ 12
3 总体需求分析 .......................................................... 14
3.1 系统总体定位........................................................ 14 3.2 系统总体目标........................................................ 14 3.3 系统主要功能........................................................ 15
3.3.1 支撑平台........................................................ 16 3.3.2 发布平台........................................................ 16 3.4 系统主要用户........................................................ 16
4 业务模式分析 .......................................................... 17
4.1 业务模式............................................................ 17 4.2 数据流程............................................................ 18
5 支撑平台需求规定 ...................................................... 19
5.1 主要功能............................................................ 19 5.2 组成与结构.......................................................... 20 5.3 基础支撑模块........................................................ 20
5.3.1 数据源管理...................................................... 20 5.3.2 基础数据的综合查询与管理........................................ 20 5.4 产品生产模块........................................................ 21 5.4.1 模型服务管理.................................................... 21 5.4.2 模型分类管理.................................................... 21 5.4.3 生产调度管理.................................................... 21 5.4.4 模型调度监控.................................................... 21 5.5 模型集成............................................................ 21 5.5.1 气象灾害风险区划评价模型集成.................................... 21 5.6 产品管理模块........................................................ 23

5.6.1 产品目录管理.................................................... 23 5.6.2 产品结果管理.................................................... 23 5.7 服务管理模块........................................................ 24 5.7.1 服务注册管理.................................................... 24 5.7.2 服务接口使用说明................................................ 24 5.7.3 服务监控模块.................................................... 24
6 发布平台需求规定 ...................................................... 24
6.1 主要功能............................................................ 24 6.2 组成与结构.......................................................... 25 6.3 发布管理模块........................................................ 25
6.3.1 发布对象管理.................................................... 25 6.3.2 产品发布管理.................................................... 26 6.4 门户功能模块........................................................ 26 6.4.1 门户网站综合展示................................................ 26 6.4.2 门户登录管理功能................................................ 26 6.5 产品发布模块........................................................ 27 6.5.1 Webgis 展示 ..................................................... 27 6.5.2 图表数据展示.................................................... 27 6.5.3 文本数据展示.................................................... 27 6.5.4 分市区县多级发布................................................ 27 6.5.5 产品数据检索下载................................................ 28 6.5.6 Webservice 接口发布 ............................................. 28
7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28
7.1 性能需求............................................................ 28 7.1.1 支撑平台服务器性能需求.......................................... 28 7.1.2 发布平台 WEBGIS 性能需求......................................... 29
7.2 稳定性需求.......................................................... 29 7.2.1.1 系统并发执行的考虑.......................................... 29
7.3 可扩展性需求........................................................ 29 7.3.1 数据源可扩展性.................................................. 29 7.3.2 产品生成算法可扩展性............................................ 30 7.3.3 产品可扩展性.................................................... 30 7.3.4 发布对象可扩展性................................................ 30
7.4 二次开发能力需求.................................................... 30

图表目录
图 1 系统总体功能结构图 ..................................................... 15 图 2 系统总体功能结构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图 3 业务模式图 ............................................................. 17 图 4 业务数据流程模型图 ..................................................... 19 图 5 支撑平台组成与结构图 ................................................... 20 图 6 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模型集成图 ............................................. 23 图 7 发布平台组成与结构图 ................................................... 25

1 概述
1.1 项目背景
天津气象局经过多年积累,形成了庞大的自有数据体系。经过多年连续不断 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在生态农业、风险区划、灾害评估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模型 算法;存在着模型繁多缺乏统一管理,模型运行过程人工干预处理多、操作流程 复杂、自动化程度低等现实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实现数据调用、产品生 产、产品发布过程的一体化管理,搭建一套自动化程度高、可扩展性强的业务平 台,满足未来业务发展的需要,提出设计和实现本系统。
1.2 系统概述
系统建设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以信息化为发展理念与方式,以集约化和标 准化为基本要求,采用分布式云计算架构、保持开放式插件化设计理念,本着适 应未来业务变化的原则,构建结构完善的、功能先进、服务产品体系齐全、运行 高效的平台;系统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对多源数据的处理、产品生产模型 的管理与调度、和产品的自动发布。基于对系统目标的需要我们将系统分为两个 平台
(一) 支撑平台 由于数据的来源不同、种类各异。为了更好地使用数据,需要在基础数据和 上层应用之间搭建一个数据服务层。将对数据的各种应用包装成不同数据服务。 需要搭建的服务数据主要包括:基础信息数据、基础 Gis 数据、业务数据等。 平台中首先要实现对多种数据资源的统一管理。对多种数据资源要能够配置 各种数据资源;查看数据资源的属性;检测数据的完整性;能够对数据进行管理 和修改数据值等。 另外最为基础和产品发布的中间层,需要能够调用服务平台的统一接口,提 取数据并进行整理;调用产品生产模型对数据进行加工生成形成最终产品。对于 生产模型的调度做到可配置、可管理、可维护。对调度过程和产品结果达到可以 监视、可查阅。对产品生产的目录可管理、可扩展。

(二) 发布平台 数据在发布平台的展示主要以传统页面结合 WebGis 的方式为主。既要能够 发挥传统页面对数据内容丰富多彩的展示方式,又要能够通过 webGis 方式直观 的展示数据与地理信息的关系。并且增加传统页面与 webGis 的交互功能。用户 可以通过与 webgis 的交互,分门别类的查看自己关心的信息;并且可以按照不 同角度、不同维度、不同要素对一定时间内数据进行统计,使结果直接反应在 webgis 上。 发布平台只对指定的发布对象发布产品,发布对象可以横向扩展,可以对发 布对象逐级分类。系统管理员可以对发布对象可以看到的产品进行设置,约束不 同对象只能看到指定的产品。发布对象也在管理员指定的产品列表中选择自己感 兴趣的产品进行定制发布。 系统提供数据的分类查看和下载功能。
1.3 建设目标
系统建设的总体建设目标包括: ? 系统可以根据模型自动生产产品。 ? 产品生产的算法模型可以扩展、编辑。 ? 产品生产的目录可灵活配置和无限扩展。 ? 生产出来的产品可以自动发布。 ? 产品的发布对象可管理可扩展。 ? 产品对象的浏览权限可以控制,发布对象对可权浏览的产品可选择性查
看。 ? 发布的产品可下载。 ? 发布形制多种多样,生成的专题产品可按模板配置。
1.4 设计依据
软件设计过程遵循天津气象局客户意愿,系统实现功能依照本文档罗列内 容,如有重大调整,双方协调解决。

1.5 术语与缩略语
1.5.1 术语
一、 产品目录 产品目录用来存储通过模块调度生成的产品。产品目录可以动态的添加和修 改。产品目录主要定义数据存储规则和存储位置。将要发布的产品从产品目录中 自动探测和获取。产品目录包含类别,如:水清。 产品目录可扩展。 二、 发布对象
发布对象是指发布平台的产品的使用者,发布对象由系统添加。 发布 对象按照“市级>县级” 逐级添加和管理。
发布对象可扩展。 三、 发布产品 发布产品主要是通过对数据调度指定模块后生成的可发布的产品。发布产品 主要包括: 1. 空间信息数据(可以叠加到 webgis 上); 2. 按照市>县行政区划或其他行政边界统计的信息(Excel); 3. 文本信息(一段文字性的描述); 4. 专题图(产品分析结果图) 四、 用户控制 用户控制是指用户对发布产品的控制。用户控制包括两方面: 1. 省(区)级用户可以指定给不同的地、市级用户生成哪些产品可以供其 使用。 2. 地、市级用户可以定义在自己地市级的平台上选择哪些产品对外发布。 五、 发布形制 发布形制主要指以何种方式展示我们的产品。目前可以确定的发布形制有 4 种: 1. Webgis 2. 图表

3. 文本 4. 动态表达:是指对一定时间内的历史数据有一个连续的动态表达;如播 放一个连续的动画。 六、 任务调度 是指对编制好的模型可以按照一定的调度规则定时自动启动,自动完成产品 的生产。 任务调度需要定义的内容包括: 1. 调度启动时调用的模型 2. 模型输入参数配置:a.可能需要定义基础的来源(如:气象观测数据) b.将基础输入整理成模型可识别类型(如:提取指定要素值与经纬度信息生成 新数据) 3. 模型输出参数配置:通过输出配置将模型生成与产品目录关联起来。 七、 模型 模型是指包含了一系列算法的调度序列,调度的每个节点的输出作为下一个 节点的输入。模型包括基础模型和复合模型。基础模型是模型编制的基础,需要 在系统实现时全部完成。复合模型是根据产品生成的需要在基础模型基础上创建 的模型。 八、 业务数据 业务数据是指现有业务环境中已经存在的数据,主要包括:气象观测数据、 农业气象数据、生态数据、预测预报数据。 九、 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用来支持空 间数据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十、 空间数据库 Spatial Database 空间数据库是某一区域内关于一定地理要素特征的数据集合。具有数据量大、 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联合管理、数据应用范围广泛的特点。 十一、 WebGIS WebGIS 是指支持在 Internet 上发布地理信息和服务,而用户可以随时随地 获得分布的空间数据和服务的一种技术,它是 Web 技术和 GIS 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十二、 矢量数据(Vector Data) 矢量数据通过记录空间对象的坐标及空间关系来表达空间对象的位置。 十三、 栅格数据(Raster Data) 栅格数据以规则像元阵列表示空间对象的数据结构,阵列中每个数据表示空 间对象的属性特征。或者说,栅格数据结构就是像元阵列,每个像元的行列号确 定位置,用像元值表示空间对象的类型、等级等特征。 十四、 硬件配置项(HWCI): 为合同要求的独立的系统功能而设计的且能满足最终用户要求的一组硬件。 十五、 计算机软件配置项(CSCI) 为独立的配置管理(技术状态管理)而设计的且能满足最终用户要求的一组 软件,简称软件配置项。 十六、 计算机软件部件(CSC) 计算机软件配置项中功能和性质不同的部分。计算机软部件可以进一步分解 成其它计算机软部件和计算机软件单元,简称软件部件。 十七、 计算机软件单元(CSU) 计算机软部件设计中确定的能单独测试的一部分程序,简称软件单元。是最 低层次的软件成分。例如:结构化编程语言中的函数、子程序,面向对象编程语 言中的类等。 十八、 计算机软件模块 computer software module 简称模块,按照国家标准的定义,模块指的是逻辑上可以分开的系统成分。 泛指逻辑上相对独立的软件成分,如 CSCI、CSC 和 CSU 等。 十九、 计算机软件文档 computer software documents 一组数据或信息的集合, 包括计算机软件的列表和打印输出。该文档记录了 计算机软件的要求、设计、实现、功能、操作或上述各项的相关细节, 解释了软 件的能力和限制条件,并提供了在软件运行中或保障时使用的操作命令。 二十、 非开发软件 non-development software 由承制方、使用方或第三方提供的、而不是按照合同开发的可交付软件。非 开发软件按其来源可分为商用软件、可重用软件以及订购方(或使用方)提供的 软件。

二十一、 软件工程环境( software engineering environment) 软件工程工作中所需的一组软件工具、固件和硬件的集合。软件工具可包括 (但不局限于)CASE 工具、编译程序、汇编程序、连接程序、装入程序、操作系 统、调试程序、模拟器、仿真器、测试工具、文档编制工具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二十二、 软件测试环境( software test environment) 测试软件所需的一组软件工具、固件和硬件的集合。软件工具可以包括(但 不局限于)测试工具, 如模拟软件、代码分析器和测试用例生成器等, 也可能包 括包含在软件工程环境中的工具。
2 设计约束与要求
2.1 设计约束
2.1.1 研制方法
要求严格按照《计算机软件工程规范国家标准》的软件工程化方法进行。
2.1.2 文档要求
按《计算机软件工程规范国家标准》确定的取舍与合并原则,产生并交付下 列文档:
(1).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2). 软件设计说明书; (3). 数据库设计说明书; (4). 系统用户手册(包括:操作员手册和系统维护手册等);

2.2 设计约束
2.2.1 硬件环境
cpu:4 核以上 硬盘:200G 以上
2.2.2 软件环境
(1). 操作系统: ? 支撑服务器由高可靠的 Windows 服务器组成; ? WEB 服务器由 Windows 服务器组成,应用服务器使用 Tomcat;
(2). 开发环境和程序设计语言: ? Windows 平台配置 JAVA 语言和工具。
(3). 数据库系统采用 Oracle 10g 以上数据库管理软件,满足以下要求: ? 支持流行的软硬件平台(PC 服务器及 Windows Server 操作系统环境); ? 支持客户机/服务器技术、浏览器/服务器技术; ? 支持异种数据库的互连,平滑实现数据的互操作; ? 支持大量的联机用户并发操作; ? 具有 C2 级以上数据安全控制机制和权限控制,支持多种数据备份方 式; ? 多种数据库开发机制,具有开发三层结构、客户/服务器结构应用的 工具; ? 具有在线备份和在线恢复功能; ? 配置相应的应用服务器与开发工具等软件。
(4). GIS 平台支持 ? Arcgis10.0 以上版本 Arcgis 软件。 ? 具备海量数据处理能力; ? 具备海量数据发布能力;
(5). 支持群集系统负载平衡。


3 总体需求分析
3.1 系统总体定位
系统的总体服务对象为省内的各级气象部门,包括:市、区、县的气象部门; 各有关单位,包括水利厅、林业局、减灾处等多个部门。系统以各种气象相关基 础数据及各级产品数据为基础构建数据及产品的服务平台。系统用户可以以不同 形制浏览产品级数据,可以通过一定途径下载数据和产品。系统的总体定位为服 务于天津各级气象部门及相关部门的产品和支撑平台。
3.2 系统总体目标
系统以 java 作为基础开发语言,在系统安全、稳定的基础上,实现一套可 以管理多种数据资源,能够按照一定规则自动生产产品并自动发布的一套系统。
(一) 搭建能够处理多种数据资源,能够提供多种整合的数据检索、数据提取、 数据分享的服务平台。 ? 构建支撑气象专业服务的数据库体系。 ? 建立灵活的数据拓展及接入框架。
(二) 建立兼容多种格式的产品及信息产品统一发布平台。 ? 发布对象的管理和无限可扩展框架。 ? 构建发布产品的定制化发布体系。 ? 建立面向 webgis 的一体化农牧气象产品服务框架。
(三) 建立产品可自动扩展、自动化生产的支撑平台。 ? 构建实现产品目录无限扩展框架。 ? 实现产品计算模型的调度及管理框架。 ? 实现调度任务的监视、控制、及产品结果浏览的框架。

3.3 系统主要功能
基于对系统目标的需要我们将系统分为两个软件平台配置项:支撑平台、发 布平台。平台结构功能图如下:
系统总体结构及主要功能
普通用户 (Web/http
方式)
特定用户 (FTP方式)
(市、县)用
户、公共气象服 务网、内部综合
信息网、办公
网)
专项服务平台
产品数据发布
独立入口
Webgis展示
分省市县多级发布
专业数据展示
图表数据展示
产品数据检索下载
产品信息发布
文本数据展示
其他网站数据嵌入
交互式空间分析
动画形式展示
Webservice接口




专题制图
专题模板管理、专题图生产


主动推送 配置推送规则
产品发布管理
省局控制生产 地市选择发布
发布对象管理
发布对象扩展 产品权限控制
产品数据(按照目录规则存放)
模型调度管理
设置输入数据 指定调度模型 指定产品目录 编制调度计划
模型注册管理 基础模型管理
产品目录管理
产品目录扩展 产品目录分级 产品目录移动
GP模型 基础数据提取模型
中间算法模型 基础数据存储模型
数据空间化(GP方式)
模型调度监控
监控调度列表
监控执行结果
监控执行参数

监控执行进度




数据综合管理

数据源管理 数据综合检索 数据转化规则管理 数据动态调度转换
业务数据服务接口
数据资源注册
服务接口管理
空间数据服务接口
数据 服务 平台
数据库数据
文本数据(报文)
空间信息数据
气象灾害灾情数据
Landsat 8 TM数据
图 1 系统总体功能结构图

3.3.1 支撑平台
数据是整个平台的基础,平台在数据和上层应用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通过 平台上层应用按照统一的接口调用下层数据。通过平台提取底层数据,按编订的 规则调用产品生产模型,生产产品并按照规则存储。平台的主要功能包括:
一、 实现数据资源的动态注册。 二、 实现对平台接口的统一管理。 三、 在平台内部能够实现各种数据类型的转化。 四、 提供统一的数据存取接口。 五、 管理产品目录及存储规则。 六、 配置产品生产模型的调度规则;实现模型的自动调度。 七、 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监控。 八、 对产品生产结果进行查看。
3.3.2 发布平台
发布平台是整个系统对外发布数据和产品的窗口和途径。产品的发布主要有 三种方式:通过页面浏览以 http 方式发布;通过 webservice 接口方式获取结构 化的数据。发布平台的主要功能包括:
一、 可以扩展发布对象并可对其进行管理。 二、 对产品发布可实现双向控制。 三、 具有可以按照多种形制发布产品的统一发布界面。
3.4 系统主要用户
(一) 天津省局用户 天津省局用户的职责主要是对系统运行的各个方面进行管理。主要权限
包括系统参数配置、数据及产品的管理、产品生产过程管理、专题模板管理 等。 (二) 产品发布对象
产品发布对象包括气象系统内部的下级(县)部门和有一定浏览需求的

兄弟部门(如:林业局)。每类产品发布对象内都包含一个管理角色和任意 个浏览角色。 ? 发布对象中的管理角色:主要职能是定义本类发布对象内的用户可以浏
览的产品。如:县管理员可以限定本县用户可以浏览的产品列表;林业 局管理员可以定义林业局用户可以浏览的产品。 ? 一般浏览者:只具有筛选产品、浏览数据和下载数据的权限。
4 业务模式分析
4.1 业务模式
系统运行过程中两个平台及一些外部软件或系统互相协作。形成如下业务模 型:
图 2 业务模式图
产品生产的主要过程如下: 1) 首先在支撑系统的后台进程按照定制的规则自动完成“产品生产的自动
化调度”。

2) 产品的执行过程启动后首先加载“生产模型”和“产品存储逻辑”。 3) “生产模型”执行数据提取算法从支撑平台提取数据,进行数据加工。 4) “生产模型”执行数据存储算法将产品按照规则存储到指定目录,同时
“产品生产的自动化调度”模块将生产的产品信息记入产品库。 5) 发布系统检测产品及产品库获得需要发布的产品的信息进行多种形制
的发布。同时发布平台可以调用支撑平台接口对底层数据进行发布。
4.2 数据流程
整个平台以数据自动处理、产品自动生成和产品自动发布为基础目标构建。 整个过程包括数据准备阶段、产品生产阶段和产品发布阶段。
准备阶段包括基础数据源的准备,数据服务准备,调度模型的编制,生成专 题图的模板的准备等。在产品生产阶段通过任务调度、订单处理、根据产品目录 设计和生产规则设置生产产品;并对生产过程实施监控,可以对生成过程和生产 结果有直观的检查和查看。在产品发布阶段通过产品的发布设置发布产品,并通 过专题图模板设置动态生成专题图。最终用户可以通过发布平台查看 gis 形式产 品、专题图产品、文档产品数据和统计产品数据等,并且可以以动画形制查看一 段时间内数据。
主要流程说明: 1. 搭建支撑平台,通过服务接口对外提供数据服务。 2. 数据转换与提取模块通过数据服务接口整理数据。 3. 数据格式化与任务调度模块将数据整理成统一格式,调用 gp 服务。 4. 模型按照编制情况执行,生产大量中间数据。 5. 产品生产模块按照产品生产规则生产最终产品。 6. 管理员可以通过产品生产监控功能监控产品声称情况。可以产出或重新
生产产品。 7. 产品自动发布模块根据产品发布设置自动将产品数据对外进行发布。 8. 最终用户浏览结果成果。

准备阶段
模型编制
任务调度
系 统 总 体 业 务 流程模 型
产品生产阶段
订单处理
调度监控
产品生成
产品发布阶段
发布控制
产品展示
数据源 空间数据
数据转换与 提取
Arcgis GP 调度
格式化 与模型
调度
产品目 录生成
数据计算与 产品生成
产品生 产设置
产品生 产
产品浏 览与控

模型处 理监控
产品综 合发布
产品发 布设置
产品、数据 Gis形式
影像数据
2
1
3
文档数据
数据服务平 台提供数据
4
5
6
7
业务数据
Gp模型 数据
中间临 时数据
处理中 数据
专题图 模板
模型监 控数据
产品数 据
专题图
文档数 据
统计数据
8
图 3 业务数据流程模型图
5 支撑平台需求规定
5.1 主要功能
支撑平台的主要功能是管理基础数据、对各类数据能够相互转化、能够为 GP 模型提供基础的数据服务、能够稳定有效的生产产品、能够对产品的生产过 程和产品结果进行管理。

5.2 组成与结构
支撑平台
基础数据管理模块
产品生产模块
产品管理模块
服务管理模块
数 据 源 管 理


模生模模

型产型型

服调调分

务度度类

管管监管

理理控理

生产 产品 结目 果录 管管 理理
服 务服 服 接务 务 口监 注 使控 册 用管 管 说理 理 明



图 4 支撑平台组成与结构图
5.3 基础支撑模块
5.3.1 数据源管理
数据源是整个系统运行的基础。数据源管理的主要功能是管理基础数据资源。 通过对数据资源的维护实现后续数据抽取、转化、整理等功能的自动化完成。
5.3.2 基础数据的综合查询与管理
基础数据的综合查询与管理功能主要是对基础数据能够直观的浏览,及对某 些数据进行校正。通过对基础数据的查看可以验证生成产品的准确性,保准发布 产品的正确性。

“新一代天气雷达信息共享平台”项目-中国气象局

中国气象局客户案例 中国气象局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成立于1949年12月。1994年由国务院直属机构改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后,经国务院授权,承担全国气象工作的政府行政管理职能,负责全国气象工作的组织管理。 为了更好的满足气象、水利、航空、林业等各行业需求,实现对农村、沿海、重要江河流域、主要战略经济区和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的气象灾害监测,提高应对极端气象灾害的综合监测预警能力、抵御能力和减灾能力。同时避免民航、水利等其他部门对天气雷达观测网的重复建设,最大程度地发挥投资效益,在全国范围内共享天气雷达观测网信息,中国气象局“新一代天气雷达信息共享平台”项目应运而生。 建设信息共享平台遭遇双重挑战 为了满足新的业务发展需求,中国气象局需要使用支持天气雷达的信息共享平台来共享资源并且处理大量的气象数据。同时,该平台还要对各种类型的数据都具有很高的兼容性和可扩充性。然而,中国气象局的传统系统是以项目为导向的、单独的非标准化系统,无法提供所需的基础架构和应用系统来收集、处理、保存、共享集成的气象信息。如何实现规范化的数据管理和提供高效快捷的数据服务,成为建设信息共享平台过程中遭遇的两大挑战。 挑战一:数据是气象业务中最核心、最宝贵的资源,是对大气的一份历史记录,具有不可再生性。随着卫星、雷达、自动站等气象综合观测系统的迅速发展,每年数据的增长 量都高达100TB以上量级。同时,数据规范性不高,数据标准不统一。如何对海量 数据进行规范、有效的存放、管理成为首要问题。 挑战二:由于国家级与省级之间的数据交换途径多样化,气象数据的各类用户使用数据接口、FTP、Web等多种方式获得所需的各类气象数据和产品,数值天气预报模型需 要同时给结构化及非结构化形式的信息提供强大支持。如何提供高效快捷的数据服 务成为建设信息共享平台过程中遇到的又一大挑战。 IBM助力打造智慧的信息共享平台 经过对系统安全性、稳定性、可扩展性等多方面的考量,中国气象局最终选择了IBM 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HPC)平台来构建“新一代天气雷达信息共享平台”。在IBM Power 服务器、IBM通用并行文件系统(GPFS)和高性能计算系统(HPC: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system)的有效应用下,大大提高了气象数据模型的处理速度,并使国家气象局计算系统运算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整体预报分析处理能力也达到了更高的水平,可以为公众提供更精准,更全面的气象服务。目前,国家气象局可以按照需要,生成不同省市未来一周每日的天气情况,并帮助确保气象问题得以快速检测,获得不同维度的各类量化数据和指标,可将单一特定气象资料库的平均搜索时间缩短高达3分钟,并且将雷达信息的平均生成时间缩短6分钟。 IBM解决方案提供三层云环境–基础架构即是服务、平台即是服务、软件即是服务。通过集成IBM通用并行文件系统与Tivoli Storage Manager软件,项目组创建了可以调节的统

气象信息服务协议书

编号:_______________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气象信息服务协议书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方_________乙方_________为进一步促进乙方的防灾减灾工作,并以针对性的气象预报服务,有效地、广泛地指导乙方各行业生产,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生产安全,提高各行业经济效益。 应上级政府部门要求或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甲方为乙方开通海洋气象网站气象信息服务,具体事宜双方协议如下一、甲方为乙方开通海洋气象网站,并通过该网站为乙方开展综合气象信息服务。 现阶段已上网的气象信息内容见附件,今后甲方应根据乙方对气象信息的需求、各行业生产和防减灾工作特点,及时充实和完善网站气象服务信息。 二、甲方应确保网站畅通,做到网站气象信息及时更新,努力做准、做好各类预报服务。 乙方有义务积极配合甲方为进一步提升和完善网站气象信息服务所做的调研等各项工作。 三、乙方要配备专用设备,指定专人负责上网浏览气象信息、做好重要气象信息的传递汇报、提出防减灾建议、指导行业生产、反馈气象服务效益、提出对网站气象服务的意见和建议。 四、甲方网站实行会员制管理,每户设置一个用户名和一个密码,未经甲方书面许可,乙方不得对外单位或个人泄露、转让用户名和密码,否则会对乙方自身正常使用本网站造成较大影响,同时甲方有权要求乙方赔偿相关经济损失。 五、乙方协议使用海洋气象网站的部位为本单位使用。 六、鉴于现阶段全球气象科技水平的限制,气象预报还不能做到完全准确无误,因此甲方并不承担某些因预报不准给乙方造成的损失和相关的法律责任,但甲方应尽力做好、作准预报服务。 律师365若乙方或下属单位从事远程海上作业,甲方建议在参考甲方预报的同时,要综合参考各上级气象台及临近作业海区其它气象台站的气象预报,使生产决策做到全面、准确,以确保安全生产。 七、本协议规定服务期限自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至 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止。

决策气象服务实施细则

市决策气象服务实施细则 一、总则 第一条决策气象服务是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市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中国气象局《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中国气象局《气象决策服务工作目标考核试行办法》、《安徽省短时临近预报与预警信息发布业务规定(试行)》、《安徽省气象灾情收集上报、和调查评估业务流程》等业务规范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决策气象服务对象是市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机关,各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相关责任人。 第三条决策气象服务方式主要包括上门服务、电话传真、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气象服务网站等,并以市气象局的名义统一对外发布。 第四条决策气象服务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组织领导,分级负责。市气象局局长任决策气象服务领导小组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市局业务科技科、办公室、气象台、科技服务中心、后勤服务中心负责人为成员,由气象台具体实施。 二、内容 第五条决策气象服务产品目前包括《一周天气》、《天气情况汇报》、《重要气象信息专报》、《专项气象服务汇报》和灾害性天气预警五类,并随业务需要调整和扩展。

第六条《一周天气》包括上周天气回顾、本周天气趋势与建议,以及七天逐天天气预报。 第七条《天气情况汇报》包括: 1、天气实况通报。对出现大范围强降水、干旱、高温、大风、寒潮等天气过程的实况通报。天气实况应在天气过程中和天气过程结束时,及时通报。应图文结合,能够揭示主要气象要素的时空分布。 2、天气气候评价。对决策有较大影响的天气气候事件发生后,应及时搜集气象和影响资料,与历史气候资料进行对比,评估其异常程度和影响大小。 3、气象灾害调查评估。重大灾害性天气发生后,需要第一时间到灾害现场收集资料,并通过民政部门了解面上灾情,制作灾情调查评估报告。 4、气象专题报告。根据气象条件或气象灾害发生、发展的情况,就其对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适时进行专题分析、研究,提出措施和对策建议。 5、会议专题材料。为党委、政府重要决策会议提供的专题气象服务材料。 第八条《重要气象信息专报》是指“三性”天气专报,包括正式发布的暴雨、冰雹、寒潮、高温、大风、大雪等灾害性天气预报;久旱转雨、久雨转晴等转折性天气过程预报;以及对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性天气过程预报。 第九条《专项气象服务汇报》是为重大社会活动提供气象

航空气象信息服务系统

航空气象信息服务系统 建设方案 X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2年3

目录 1.1建设背景 (1) 1.2系统概述 (1) 1.3主要功能 (1) 1.3.1通告预警 (2) 1.3.2气象资料收集处理 (2) 1.3.3气象报文 (2) 1.3.4飞行文件 (2) 1.3.5卫星云图 (3) 1.3.6雷达图像 (3) 1.3.7自动观测 (3) 1.3.8传真图 (3) 1.3.9航空预告图管理 (3) 1.3.10台风路径图 (4) 1.3.11系统管理 (4) 1.4系统特点 (4) 1.4.1实用性 (4) 1.4.2提高企业形象 (5) 1.4.3提高安全保障水平 (5)

1.1 建设背景 近年来,随着航空事业迅速发展,我国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的目标之一是全面、系统地提高天气观测和预报水平,大大减少天气对飞行的影响。在此框架下,我公司将建设航空气象信息服务系统,气象信息将从单一的业务辅助系统的角色向着面向地区,面向预报过程,面向决策支持的气象数据搜集的综合信息服务系统,此系统建成将大大降低天气对飞行的影响。 气象信息服务系统是行业用户获取气象信息的平台,该系统对各种气象数据和产品进行了整合并提供有效的分析,同时融合了各种相关的用户业务流程和工作习惯,减少用户操作,避免错忘漏的发生。系统实现气象信息传递、交换、处理的电子化,推进企业办公自动化、公文交换无纸化、管理决策网络化,人道服务电子化,,节约办公经费、提高办公效率和提升办公质量,为推进航空事业发展提供保障。建成后的系统将为各航空公司和其它专业用户提供统一的服务接口,为区域管制中心运行的保障服务,飞行流量管理、航空公司集中运行控制、机场运行管理的服务等相关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1.2 系统概述 航空气象信息服务系统是为航空气象部门、管制部门、航空公司及机场指挥部门等提供航空气象信息服务的综合性航空专业气象业务系统。其功能主要包括实现气象中心发布短期天气预警的功能,实现航空报文的检索显示,实现飞行气象文件提取,实现各种气象资料的检索显示,实现预报产品的检索显示,并完成用户的权限控制管理和系统配置参数的管理。 1.3 主要功能

【服务合同】气象信息服务协议书

气象信息服务协议书 甲方: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 为进一步促进乙方的防灾减灾工作,并以针对性的气象预报服务,有效地、广泛地指导乙方各行业生产,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生产安全,提高各行业经济效益。应上级政府(部门)要求或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甲方为乙方开通海洋气象 一、甲方为乙方开通海洋气象 二、甲方应确保 乙方有义务积极配合甲方为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三、乙方要配备专用设备,指定专人负责上网浏览气象信息、做好重要气象信息的传递汇报、提出防减灾建议、指导行业生产、反馈气象服务效益、提出对 四、甲方 五、乙方协议使用海洋气象 六、鉴于现阶段全球气象科技水平的限制,气象预报还不能做到完全准确无误,因此甲方并不承担某些因预报不准给乙方造成的损失和相关的法律责任,但甲方应尽力做好、作准预报服务。 若乙方(或下属单位)从事远程海上作业,甲方建议在参考甲方预报的同时,要综合参考各上级气象台及临近作业海区其它气象台站的气象预报,使生产决策做到全面、准确,以确保安全生产。

七、本协议规定服务期限:自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至 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止。 经甲乙双方商定,乙方在获得甲方 上列款项乙方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前一次性汇入甲方银行帐户。(甲方帐户:_________;帐号:_________) 八、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后即生效。 甲方(盖章):_________乙方(盖章):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 甲方代表:_________乙方代表:_________ 电话号码:_________电话号码:_________ 开户银行:_________开户银行:_________ 银行帐号:_________ 银行帐号: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决策气象服务方案

2012年决策气象服务方案 为进一步规范决策气象服务流程,改进决策气象服务质量,提高决策气象服务的针对性、敏感性、综合性和时效性,全力做好2010年决策气象服务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决策气象服务产品 决策气象服务产品主要包括《重要天气预报》、《重要气象信息》、《专题气象服务》、《领导专报》、文件、手机短信等,服务对象为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和人武部以及防汛抗旱指挥部、森林防火指挥部、农业局、救灾办等有关部门。 表1:决策气象服务产品表 二、2012年决策气象关注重点 1. 2012年分月关注要点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2.新县分月天气气候特点、主要气象灾害、农事活动和社会活动

3、定期服务内容 (1)5月21日-6月20日,“三夏”专题服务材料,二级服务范围 (2)9月21日-10月20日,“三秋”专题服务材料,二级服务范围 (3)汛期早 8点,24小时雨情资料服务,二级服务范围 (4)5月30日、9月29日分别发布两个黄金周预报服务 (5)12月~2月,春运专题气象服务。 4.分级服务范围 (1)一级服务范围为情况异常紧急情形:县委常委成员、县委办、县政府办;县政府县长及相关副县长、应急办;县人大主任、副主任、办公室,县政协主席、副主席、办公室。传真:县防汛办、森防办、水利局、安监局、公安局、教体局、广电局(电视台)、公安交警大队、财政局、救灾办、农业局、交通局等有关部门(2)二级服务范围为情况重要情形:县委办、县政府办、应急办,县安监局、教体局、广电局(电视台)、公安交警大队、农业局、交通局,有关局(办)。 (3)三级服务范围为一般情况:县委办、县政府办、应急办,县安监局、教体局、广电局(电视台)、公安交警大队、农业局,有关局(办)。 三、决策气象服务流程

国家气象中心气象信息共享门户系统技术方案

国家气象中心气象信息共享门户系统 技术方案

1项目概况 随着国家气象中心天气预报业务精细化水平的发展,预报产品不断丰富,对外辐射能力不断增强。现有业务流程中存在的业务系统部署多,业务系统之间彼此独立,数据到产品缺乏统一的管理系统,协调能力不足等问题,已无法满足当前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天气业务的需求。气象信息共享门户将在国家气象中心现有业务基础上建立完善业务流转与控制体系,优化中心的预报服务业务流程,提高数据流转和产品利用效率,减少预报服务过程中的人为干预,降低中间环节的复杂度与出错率,增强预报服务协同能力,推进预报和服务业务系统的建设应用,促进天气监视、预报及决策服务平台专业化发展,为国家气象中心现代天气发展及服务能力提升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将建立业务系统规范和数据规范,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和服务,对预报员、服务人员和业务管理人员身份、权限进行数字化的管理,对国家气象中心主要预报、服务业务系统的运行、数据流转状态等实现实时监视,实现对整个中心业务系统的数据衔接与流转控制,实现对预报员身份信息、准入系统信息、业务监控信息、产品流转状态、任务调度等所有实时信息的显示和统计分析,实现预报产品和服务产品的分发控制,并增强国家气象中心互联网展示气象产品的水平。 2业务需求分析 2.1 业务现状分析 国家气象中心是全国天气预报的国家级中心,也是世界气象组织亚洲区域气象中心、核污染扩散紧急响应中心,其前身中央气象台,成立于1950年3月1日。50多年来,国家气象中心有了巨大发展。国家气象中心的气象服务包括为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政府部门制订指导国民经济发展、组织指挥防灾减灾科学决策所需气象信息的决策气象服务,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站等媒介为公众提供公益气象服务,向国家重点工程、企事业单位趋利避害组织生产所需的专业

智慧气象项目规划方案

“农业气象农夫知”项目规划方案 ——让气象真正为农业服务1.背景介绍: 由于我国农业发展不够现代化,加之气象状况复杂,所以农业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 巨大。国家在农业气象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开展了许多农气科研工作并 得到众多研究成果,中国气象局及各地方气象局官网也开设有农业气象专栏,同时 也出现了许多农业气象app和微信公众号。 与此同时,在田间地头进行农业生产的农民依然饱受干旱,大风倒伏等各类气象灾 害的困扰,因为农民平均收入低,故灾害承受力差,粮食减产数成即可对其生活造 成巨大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民未能获取到相关农业气象资料,亦或获取了而 未能有效利用。有农民自身局限性,但更多的是农业气象各方面措施未能真正为农 民服务,没得到农民朋友的满意。 2.现状分析: (我们电话采访了河南省焦作市的几十位农民和河南省焦作市气象局的相关负责人,得到了他们的宝贵意见和帮助。) a)对于农民: i.他们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电脑操作技术,也几乎都未知道可以上网获取 各个气象网站上的农业气象资料。而且他们也很难分析相关资料。 ii.由于大多数种植面积少,种粮收入不高,所以了解相关农业气象的积极性也偏低。有农民想要承包土地做种粮大户,可又自知不具备现代化农业的科学知识 和利用农业气象的能力,所以不敢承包土地发展为农场。

b)对于气象部门: i.很多农气产品没有深入了解农民需求,没有真正在乡间和农民交流。产品设计 没有面向对象,而是更多的考虑到完成上级领导要求。故而导致一些产品受到 领导嘉奖而未被农民朋友接受的怪象。 ii.一些想法与措施都出自理论课本,而未切实可行,所以实际行不通。一些产品推广不够,没有被广大农民朋友所了解。 iii.但很多也是气象部门所为难的,关于农业气象的各类事务要联合农业部门,很多交叉方面很难处理到位。农民使用app需要进行培训,推广起来极其费力, 而且种粮大户少,一般农民积极性不高。 3.指导方针: a)基于农民实际需求和实际情况去更深度地结合农业和气象,释放出气象大数据背后 的农业意义和红利。 b)将生硬难懂的气象资料转化成农民易懂易行的表达,始终将我们的服务对象——农 民放在第一位。 c)结合智能手机和微信等已被广大农民接受并熟练使用的事物令其无缝对接农业气 象资料。 4.目标要求: a)能够满足农民对农业气象的需求,并尽可能防止和减轻实际的农业气象灾害影响。 b)能够结合当前国家政策,沿着农业的现代化农场化趋势及符合气象朝公共服务转变, 结合网络和大数据的背景,项目具有可延展性。 5.主要任务措施 a)人事:

气象服务中心工作计划

气象服务中心工作计划 气象服务中心工作计划 1、坚持公共气象服务方向,完善现代业务服务体系。 一是要切实加强防灾减灾气象服务工作。提高气象灾害预测 预报预警业务能力和水平,提升气象灾害防御效益;全面拓展气象 服务领域,积极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气候论证和农业气象服 务业务;切实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发布工作,巩固完善和扩大12121电话、手机短信服务面,扩大其宣传面。提升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播出质量,扩大气象信息覆盖面,建立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气象灾害应急工作机制。 二是进一步加强监测网络建设,主要是加强自动站建设。按 照规划我市在未来三年内自动气象站将达48个,结合山洪地质灾 害非工程措施的实施,明年计划新建自动气象站20余个,改造自 动气象站3个。 三是要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业务质量。要加强技术学习和培训,开展岗位练兵、劳动竞赛活动,提高业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自 动雨量站的监控和管理,实行24小时不间断的监控;确保自动雨 量站的正常运行加强情报服务工作(灾情、雨情、农情);继续抓好长、中、短期及重要气象信息的发布,做到及时、准确、周到、 贴近生活,力争基础业务质量进入全市前列。

四是充分发挥气象科技优势,积极探索气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积极开展气候资源普查,摸清气候资源家底,建立本地气候资源数据库;要积极开展气象可利用资源即风、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资源的专项调查评估和开发利用工作;要积极开展重大建设项目气候论证和气候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2、增强预测预报预警能力,提高公共气象服务水平。 进一步完善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平台、公共气象服务信息发布平台及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系统,提高业务平台的预测预报预警能力,切实加强和规范气象志愿者队伍管理,加大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乡镇气象志愿者(信息员)队伍的作用。 3、加大依法行政力度,认真履行行政职能责任。 一是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办法》和《省雷电灾害防御条例》,提高全民雷电安全意识。 二是要切实加大行政执法力度,认真履行行政职能责任。在执法的过程中要做到依法、廉洁、诚信、人性、创新、高效。要完善决策机制,按照行政服务中心的要求,切实抓好网上审批工作,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扩大政务公开的范围,提高行政行为的透明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三是要切实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争创优良业绩。要教育全局干部职工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弘扬气象人精神,在服务的过程

气象服务学

研究对象就是气象服务业 目标是形成能够指导现代气象服务业发展的理论和服务技术方法体系 气象服务业的定位(了解) 1、气象服务在气象事业中的定位 (1)气象服务在气象业务技术体系中的定位 a 气象服务技术既是气象基本科学技术的延伸,又是气象基本科学技术的发展 b 气象服务业务分系统是整个气象业务系统的窗口和出口 c.气象服务业在气象业务技术体系中的定位 (2)气象服务在气象事业中的定位 气象服务是气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气象服务是气象工作的立业之本 2、气象服务在国民经济中的定位 气象事业是服务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基础性公益事业。 气象服务学研究的总体思路和方法 1、以促进气象服务业的发展为根本宗旨,以解决气象服务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标 2、软硬并举,相互促进:例如如何认识服务需求发展规律,规划服务业的发展;如何根据服务业的行业特点和运行规律,建立科学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 3、在移植的基础上集成创新 4、在总结气象服务实践经验和已有初步成果的基础上提炼创新 气象服务的分类:从气象服务的性质、内容、对象以及手段四个层面对气象服务进行分类气象服务的分类: 一、气象服务的性质分类1)基本公益服务(公益无偿服务)产品I p≥0.5 2)附加公益服务(成本补偿性有偿服务)产品I p<0.5 公益性指数I p=SXD 3)商业性服务产品气象商品,必须具有气象公共产品所不具备的新价值和特有的交换价值二、气象服务的内容分类1)、气象信息服务a气象情报信息服务b气象预报信息服务 2)、气象工程技术服务 3)、气象科技综合咨询服务 三、气象服务的对象分类: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专用气象服务 四、气象服务的手段分类:1、印刷品气象信息服务2、电话气象信息服务3、广播、电视气象信息服务4、警报器气象信息服务5、计算机网络及因特网气象信息服务 Chapter 2 气象服务的科学技术基础:服务对象系统具有气象可控性;气象对该服务对象系统的制约关系具有可测性;相关的气象因子本身也具有可测性 系统可控性:系统可以通过适当改变某些条件来实现状态控制的性质称为系统的可控性。系统的气象可控性:如果某系统的状态受制于气象环境,而且这种气象环境是可调控的或气象环境对它的影响是可调控的,则称该系统具有气象可控性。 气象制约关系的可测性也是相对的。实际的是指在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精度条件的可测性。这种可测性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拓展。 气象制约关系可测性是指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条件下可以获知(实测或推测得到)的气象对某一对象系统的制约关系。 气象控制因子:把为利用气象条件对用户系统的制约规律而实行有效气象控制所必须适时提供的气象因子称之为气象控制因子 气象控制因子的可测性是指在当前科学技术水平下可以通过一定的科学技术手段测得(实测或预测)这个气象控制因子。

气象部门 应急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应急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原则、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以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落实和完善应急预案为基础,以提高预防处置重大气象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能力为重点,全面保证气象应急管理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或者避免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原则。充分体现 “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体现“以人为 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服务理念,把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 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 伤亡和危害。 2、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建设应急处置队伍,建立联动协调制度。 3、坚持防灾与抗灾并举,以防为主的原则。突出作好“抓基层、抓重点、抓薄弱环节”。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依靠科技,加强重大气象灾害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防御能力。 (三)总体目标和近期目标 总体目标:“十一五”期间,建成基本满足应急需求、覆盖全市气象部门的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体制更合理,机制更完善,分工更明确,预案更健全、管理更规范,全面提升气象应急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应急管理体系。 近期目标:力争在1-2年内,按照集约化原则,以信息、网络为依托,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测、预警体系为支撑,以提供优质快速气象应急服务为根本目标,初步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体制合理,机制完善,分工明确,管理规范的应急管理体系。

综合气象信息共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综合气象信息共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发表时间:2018-12-20T10:59:43.17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5期作者:唐洪君 [导读] 文章对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研究分析,以供参考。 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气象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841100 摘要: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强,有越来越多的气象综合观测系统得以建立和完善。全国各地观测收集了大量的气象信息。而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气象信息系统的需求不断提高,因此现有的气象信息系统越来越难以满足社会不同层面的需求。文章对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研究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全国性;气象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1前言 随着气象现代化深入推进,气象信息系统一方面规模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强,另一方面结构越来越精细形式越来越丰富。与此同时现代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移动应用大量普及,网络计算能力空前提高。使得建立在气象信息系统基础上的气象业务和气象服务中的信息活动变得极为频繁和宽泛,机器语言之间、应用模组之间、服务设备之间的快速数据交换成了气象信息系统建设的非常关切的需求。在众多新技术中JSON数据技术提供了便捷数据交互能力。JSON是一种轻量级的数据交换格式,采用完全独立于编程语言的文本格式来存储和表示数据。简洁和清晰的层次结构使得JSON成为理想的数据交换语言,易于人阅读和编写,同时也易于机器解析和生成,并有效地提升网络传输效率,在数据传输方面具有明显优点:数据格式比较简单,易于读写,格式都是压缩的,占用带宽小。气象数据有别于其他数据,结构复杂种类多样,实时性强动态多变,具有极强的专业特征。气象信息系统承载各类气象数据传输处理加工等业务功能,在系统建设与运行中各种数据信息关联紧密交流活跃。在气象信息系统建设中各个场合与界面中需要完成各种数据交互工作,JSON提供了极强的技术支撑,应用好JSON技术能为业务带来极大便利。 2气象计量信息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根据国家气象计量站现有业务、未来扩展业务和管理情况,设计技术路线和软件架构,要求软件系统符合安全可靠性、高集成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以及数据的完整性和数据接口的通用性。能够实现系统的灵活可配,初步实现质量控制流程,基本完成自动化管理并具备完整的业务流程。同时,系统应满足相应的时间性能要求,软件界面与相关配置应具备易操作性。 2.1检测业务自动化 相比于企业和省级气象计量单位,国家气象计量站计量标准、被检仪器及检测要素多,相同要素仪器种类多的特点,使得检测业务的自动化复杂多变。但实现微型计算机自动控制设备完成检测业务是存在客观基础的,因为我们具备完善自控通信接口的计量标准及各类用于辅助检测计量的设备。结合国家气象计量站检测要素多的特点,自动化检测系统由气压自动检测系统、温度自动检测系统、湿度自动检测系统、风速风向自动检测系统、雨量自动检测系统、辐射自动检测系统等组成。自动检测系统采用成熟的C/S技术,用户可以完成各种复杂的管理操作,既保证了不同要素检测的相对独立,又实现了强大的数据维护、统计分析、报表打印等功能。自动检测系统主要包括输入、控制处理和输出三个部分:(1)输入部分将自动检测系统所有标准设备、被检设备乃至环境监测设备的协议、命令接入控制与处理部分,为了适应相同要素仪器种类繁多的情况,在输入部分需要设置开放通信接口模块,实现管理员对新型设备自动检测的自扩展,大大增加系统的实用性和可扩展性;(2)控制与处理部分首先通过串口通信模块导入输入部分的通信协议,然后在检测过程控制模块严格按照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检测,并且按照规程、规范的要求在数据处理模块实现所需数据的处理;(3)输出部分包括合格判据模块和报表的打印与导出模块,即自动检测系统遵照规程、规范对被检仪器测试数据进行合格判据,且能实现所有测试数据报表的打印与导出。 2.2业务管理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国家气象计量站业务的不断扩展,统计繁琐易错、计量检测工作时长量大及管理的滞后已无法满足现代计量器具所需的维修养护和全面管理需求,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必须实现计量业务管理的信息化。这也是气象计量信息系统的核心内容。信息化业务管理平台主要功能为:(1)被检仪器和检定证书发放的工作实现流程化,平台统一管理被检仪器的送检登记、检定测试状态、领取登记等信息,并自动存取原始检测记录信息、测试报告、检定证书等信息,被检仪器。(2)平台对国家气象计量站的检定设备、辅助设备进行统筹管理,生成便于执行的自动检定计划,具体管理内容包括设备的数量、质量、使用情况和状态。平台建立计量相关标准单位、规程、法规的后台增量索引,以供查询使用。平台对计量器具的信息变更进行实时更新,包括该器具使用状态、检定周期、使用部门人员等信息,若有维修或报废的器具,平台跟踪记录,并生成报告提交相关责任人。(3)平台需具备一定物质管理功能:如固定资产管理、检定仪器及辅助设备管理、消耗材料及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平台建立检定仪器设备的完备档案信息,提供时动态的设备数据分析,并可监控和统计各科室的物质消耗情况,在中心相关财会及物质管理的制度规范基础上提交报告。 3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系统的设计 3.1系统结构设计分析 20世纪80年代诞生了一种新的设计模式即C/S模式,这种模式也是伴随着网络数据库和桌面图形交互窗口及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而逐渐成长起来。在这种模式下,网络中的计算机简单的可以认为由客户机和服务器两部分组成。在C/S结构中,装在客户本地计算机上的客户端与装在远程计算机的数据库服务器通过计算机网络连接,而服务器的职责在于对用户数据处理。客户端的主要职责就是负责与用户直接交互,将用户的操作转换成相应的指令而后通过网络向远程的服务器发送用户请求。 3.2系统性能分析 在对现有其他类似系统进行分析后,本系统具有如下显著特点:跨平台特性:面对目前不同用户使用软件的操作系统不同,硬件条件不同,所以如果对每个系统下都要开发出同一款软件而言,不论从经济,还是从时效性上都是不允许的。因此软件的跨平台的运行,使得开发的周期和开发的成本降低,这样就可以在最短时间占领一定的市场份额。针对以往气象系统的弊端,本系统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这一

气象信息系统的构成

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论文设计 气象信息系统构成 院系名称:信息系 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 班级: 1109 学生姓名:史弘俊 指导老师:刘欢笑 日期:2015 年12月28日

目录 一、摘要 (1) 二、气象信息系统的构成 (3) 2.1 通信系统 (4) 2.1.1 通信系统的组成 (4) 2.1.2 通信系统的分类 (5) 三、网络系统 (6) 四、高性能计算机系统 (7) 五、数据管理和服务系统 (8) 六、信息共享平台 (9) 七、总结 (10) 八、致谢 (11) 九、参考文献 (12)

气象信息系统构成 专业班级:1109 学生姓名:史弘俊 指导老师: XXX 职称:XXXX 摘要:气象信息系统是气象信息与技术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气象业务的公共技术 基础支撑系统,主要包括通信与网络、高性能计算机、信息存储与共享、数据处理与管理、探测数据质量控制、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研究、气象技术装备管理、气象仪器的计量检定、技术保障等。气象信息交流是现代气象业务的基础系统和支撑系统。他主要包括:通信网络、数据存储管理与共享服务,高性能计算机交流等,信息交流作为气象信息的传输,存储管理、计算机处理,资源共享的基础设施,其发生是气象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并直接影响到气象业务部门和广大用户能否及时快速的获取和发送国内外气象信息,关系到气象能否为各级政府,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等提供优质气象服务,气象信息交流的发展经受到其他气象业务交流发展的驱动,又制约着其他系统的快速发展。 目前气象部门内的气象信息系统主要由通信系统、网络系统、计算环境、数据管理与服务几个部分组成。 关键词:通信系统网络系统高性能计算系统数据管理与服务

全国智慧农业气象能力建设实施方案

.. 全国智慧农业气象能力建设2019年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为贯彻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落实中国气象局党组关于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和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总体 安排,依靠科技和机制创新,强化综合统筹和合理布局,通过“三个平台、两个能力”(农业气象大数据平台、业务支 撑平台、服务平台以及农业气象观测试验能力、核心技术应用能力)建设,推进全国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的联动与融合,推进农业气象服务规模化、集约化、智慧化、品牌化发展。2019年,基于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初步建成全国农业气象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系统,实现国家级、省级农业气象业务数据、产品的快速访问。全国农业天气通APP(基础版)正式发布并试运行,WebCAgMSS客户端实现业务试用,10个特色农业气象业务系统基本建成。完成年度农业气象业务核心技术项目研发与区域联合试验任务。初步实现国家级、省级基础农业气象产品格点化制作。多种渠道的“直通式”服务覆盖全省60%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较2018年增长10%以上。 二、建设任务及分工 (一)农业气象大数据业务能力建设 1.农业气象大数据平台建设

(1)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建立国家级、试点省农业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实现各类农word 教育资料 .. 业气象大数据的上传、存储与管理。建立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和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多种技术相结合的分布式存储方案,开发农业气象数据服务MUSIC接口,为农业气象业务系统与服务平台提供高效数据服务。基于气象大数据云平台,通过加工流水线实现智慧农业气象数据加工、数据挖掘、算法运行、产品生成等功能。 (2)国家气象中心 开发基于WEB的国家级农业气象大数据分析应用系统,实 现农业气象基础观测、基础地理与环境信息、基础格点产品、服务主体等各类农业气象数据显示、浏览、分析及下载。(3)各省(区、市)气象局 根据业务实际情况,开发本级农业气象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强化农业气象大数据在业务服务中的应用。 2.农业气象大数据建设任务 (1)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负责全球及全国日值气象数据、全国土壤水分自动观测数据、农业气象观测数据的实时入库,通过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实现共享;负责存储和管理国家级、省级业务单位上传的农业气

气象局互联网+气象服务平台建设招投标书范本

竞争性谈判文件 采购项目编号:宁政采招()号 采购项目名称:西宁市气象局互联网+气象服务平台建设采购单位:西宁市气象局 集中采购机构:西宁市政府采购中心 年月

目录 第一部分投标人须知前附表……………………………………………………………………………………第二部分投标人须知………………………………………………………………………………………………. 一、说明………………………………………………………………………………………………………………….. 二、竞争性谈判文件说明…………………………………………………………………………………………… 三、谈判响应文件的编制…………………………………………………………………………………………. . 四、谈判响应文件的递交…………………………………………………………………………………………… 五、评标……………………………………………………………………………………………………………………. 六、资格审查程序及方法………………………………………………………………………………………….. 七、评标程序及办法………………………………………………………………………………………………… 八、评审结果………………………………………………………………………………………………………………… 九、授予合同………………………………………………………………………………………………………………. 十、串通投标的认定及处理办法…………………………………………………………………………………. 十一、废标…………………………………………………………………………………………………………………十二、处罚…………………………………………………………………………………………………………………十三、其他…………………………………………………………………………………………………………………. 第三部分西宁市政府采购项目合同书范本…………………………………………………………….. 第四部分投标文件格式……………………………………………………………………………………….. 第五部分采购项目要求及技术参数………………………………………………………………………. (一)投标要求…………………………………………………………………………………………………………….. (二)项目概况及技术参数………………………………………………………………………………………

气象服务标准答案

标准 答案 (A、 B卷)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试卷标准答案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气象服务学课程试卷( A 卷) 本试卷共2 页;考试时间100 分钟;任课教师_____;出卷时间____年_____ 月 一、名词解释(共10分,每题2分) 1、气象服务 气象服务是指以气象知识为基础,应用气象服务的技术方法,实现用户充分合理地利用气象资源、有效避免气象灾害可能带来的危害和损失从而提高运行效益的途径。 2、系统的气象可控性 如果某系统的状态受制于气象环境,而且这种气象环境是可调控的,或气象环境对它的影响是可调控的,我们称该系统具有气象可控性。 3、气象控制因子 气象控制因子是指为利用气象条件对用户系统的制约规律而实行有效气象控制所必须适时提供的气象因子。 4、气象服务效益 气象服务效益是指气象服务活动中的资源耗费与其产生的有效效果之间的比较。 5、气象服务心理学问题 所谓气象服务的心理学问题,实际上就是气象服务学与心理学之间的相互渗透、交织以及融合的关系问题。 二、填空题(40分,每空1分) 1、气象服务按照服务的对象可划分为(决策气象服务) 、(公众气象服务) 和(专用气象服务) 。 2、气象服务效益按照属性可划分为气象服务的(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和(生态效益) 、 (智力效益)。 3、从科学技术角度看,气象服务要产生效益必须具备的科学技术基础包括(服务对象系统具有气象可控型)、(气象对该服务对象系统的制约关系具有可测性)、(相关的气象因子本身也具有可测性)。 4、气象消费的特性主要包括( 消费的社会性) 、(消费的骤变性)、(消费的风险性) 和 (消费的乘数效应) 。 5、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消费者的认识过程) 、(消费者的情绪过程) 和(消费者的意志过程) 。 6、导致气象服务效益评估难度较大的原因是气象服务效益的(难以度量性)、(不确定性) 、(多因素性) 和(难以归属性) 。 7、气象信息服务的质量指标包括( 针对性)、(有效性) 和(及时性) 。 8、合理的投入反馈机制应当体现的原则是:(谁受益,谁投入) ,我国基本公益气象服务的投入反馈机制是( 公益无偿)。 9、气象控制因子的类型主要包括(气象源信息库中已有的常规气象要素)、(用户系统所在地一般常规气象要素) 、(非常规气象要素) 和(气象相关物理量) 。气象控制因子的提取方法主要包括(气象影响指数化方法)、(气象控制因子模型化方法)和(气象影响参数化方法)。 10、气象信息服务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包括(生命周期法) 、(快速原型法(99+1法))和 (直接面向对象法)。 11、揭示气象制约关系的基本方法包括(经验分析方法)、(统计诊断方法)、(实验方法)和(物理理论推断方法)。 三、选择题 1、C 2、A 3、D 4、B 5、C 三、简答题(40分) 1、简述气象服务基本原理(5分) 根据气象因子对控制系统的制约关系,制作有针对性的气象控制信息;进

气象信息系统

“气象信息系统”系统设计说明书 文件状态:[ ] 草稿[√] 正式发布[ ] 正在修改文件标识 当前版本 1.0.0 作者 完成日期2011年12月5日 版本历史 版本/状态修订人修改日期备注 第一部分概述 1、文档说明 本文档描述“气象信息”系统的设计文档,系统使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首先设计系统的总体结构,再设计各个用例的实现。 2、系统需求概述 气象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需要查阅和管理如下信息:天气(晴、多云、阴、小雨(雪)、大雨(雪)、暴雨(雪)、雾等)、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状况(优、良、轻度污染、重度污染)等信息。工作人员以“天”为单位发布信息,需要进行登录认证,对数据进行增加、删除、修改、查询等。普通用户无需登录即可直接进入系统查询天气情况,使用浏览器访问该系统。系统的用例图如图一所示: 气象业务管理系统 工作人员 登陆 退出 增加气象信息 删除气象信息 修改气象信息 查询气象信息 普通用户<> <> <> <> <> <> <> 发布气象信息 <> 图一:“气象信息系统”系统的用例图

第二部分 系统总体结构 系统设计时基于MVC 设计模型,采用三层架构,如图二所示。 图二:气象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 第三部分、系统设计 1、关键抽象 从需求中可以得出系统的如下关键抽象:气象工作人员、气象信息、普通用户。这些实体可以设计为JavaBean 类,例如气象工作人员具有这些属性:姓名、工作证号和出生日期等。工作人员和气象信息之间具有如下关系:一个气象工作人员可以增加、修改、删除、发布、查询气象信息,每天的气象信息可以被多个气象工作人员来操作更新;每天的气象信息包括天气、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而普通人员可以查询每日的气象信息。图三描述了系统的关键抽象,他们为系统的模型。 +setuserName()+getuserName()+setpassword()+getpassword() -userName : string -password : string -weatherworker +setdate()+getdate()+setweather()+getweather()+settemperature()+gettemperature()+sethumidity()+gethumidity()+setairQuality()+getairQuality() -date : string -weather : string -temperatuer : float -humidity : float -airQuality : string weatherinfo +getdate()+getweather()+gettemperature()+gethumidity()+getairQuality() commonperson 图3 “气象信息系统”关系模型 2、用例的设计 使用面向对象设计时,关键在于描述那些对象如何交互完成用例的功能,通常将对象发送消息的相互调用过程画成时序图。下面将逐一解释用例的时序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