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意义思考

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意义思考

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意义思考
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意义思考

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早在五十年代就开始形成。当时我们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一方面通过工农产品剪刀差为工业化积累资金,另一方面又限制农民进城就业。形成了一套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体制,包括城乡分割的建设投入制度、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生活福利制度及市场交易制度等,造成了城乡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人均资源占有量、收入和消费、人口素质等方面的巨大差距。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过数年跟踪所做出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如果把医疗、教育、失业保障等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估计城乡收入差距可能要达到四倍、五倍,甚至是六倍。

城乡之间存在事实上的差距,这是全世界公认的,为了把这个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理论界和执政者一直都在努力探索和研究。早在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时期,欧文,傅立叶就提出了城乡一体化概念,马克思也提出要根据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来的城乡一体化,消灭不合理分工,消除城乡对立,实现城乡一体化。当然马克思所说的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在消灭私有制消灭资本主义为前提的城乡一体化。所以,城乡二元结构是历史的产物,城乡对立和分割,不利于人类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这个在将近二百多年以前就有很多人提出来了,并且提出了解决的设想和方案。

按照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人均gdp达到700-1500美元之间,农业在gdp中比重下降到15%以下,农业就业人口比重下降到30%,城市人口超过50%,就可以断定这个国家已经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进入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的显著特征是:农业和工业处于平等发展机会和权利,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不再是农业,也不需要从农业吸收资本等要素去推动工业化,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由农业转为工业和非农产业,农业成为了工业反哺对象,这个阶段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基于这个规律,如果不综合考虑统筹城乡发展,着手从根本上改变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就会导致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因此,党的十六大在全面分析国内国外形势和我国发展所处阶段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方针。

一、统筹城乡发展的意义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是党中央在正确把握我国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矛盾、新挑战、新机遇和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创新性、针对性和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统筹城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农业增效难、农民增收难、农村社会进步慢的问题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地区差距扩大趋势尚未扭转,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差还比较远。这种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和发展失衡状态,造成了“三农”问题的现实困难,农村小康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最大的难点。究其深层次原因在于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城市化滞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缺乏内在的有机联系,过多的劳动力滞留在农业,过多的人口滞留在农村。“三农”不强,建设安定有序的社会就失去前提,建设和谐社会就没有基础,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必须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必须突破就“三农”论“三农”的思想束缚,打破城乡分割的传统体制,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以工业化和城市化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形成城乡互补共促、共同发展的格局,推动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和社会长期稳定。

(二)统筹城乡是发展农村经济,实施内需带动战略的需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远远低于城镇居民,一方面由于农村居民的购买力过低,直接影响到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政策的实施效果,另一方面,由于买方市场水平低,城市市场饱

和与工业生产相对过剩的矛盾更加突出,影响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影响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具有二三产业劳动技能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具有经济实力的农村人口到城镇安居乐业,促进农村型消费向城市型消费转变;另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不断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村购买力,启动农村市场。因此,统筹城乡就成为国家重要的宏观经济战略,它不仅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一条大思路,也只有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才能有效利用城市与乡村天然的联系,充分发挥城市和乡村的不同优势,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消费水平,有效地促进内需带动战略的实施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成功范例

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成功范例 ——来自东岭集团(村)的调查报告 从不足万元家底的黑白铁皮加工铺,到拥有80多亿元资产、1、6万名员工的陕西最大民企、?中国500强企业?;从人均不到3分地、靠种菜卖菜过日子的穷村,到以新型工业、物流贸易为依托的?西部第一村?、?中国第四村?……脍炙人口的东岭传奇早已蜚声国内外,进入?十二五?、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全面启动之时,人们又一次将目光投向东岭集团(村)。 前不久,中央党校?中国小康村科学发展与战略转型?课题组,在对东岭集团实地调研之后,认为?东岭是西部地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样板和典型,其思路值得研读,其经验值得总结和借鉴?。 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金台区委、政府领导、支持下,在西秦硬汉、全国劳模李黑记带领下,东岭集团(村)在缺乏先例的情况下,敢为人先,投石问路,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村城市化的路子,以新型工业、物流贸易为支撑,打造、延伸产业链。一方面,通过安置就业,解决失地农民生计难题,又为国企下岗职工、大中专毕业生和社会无业人员建造职业平台。集团员工队伍由几十、几百、几千发展壮大到1.6万人;另一方面,以工促农,共同发展,

以东岭集团产业集群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距离,工业反哺农业,改变祖祖辈辈的习俗,培养新时代的农民。 (一) 东岭村95%以上的劳力都在企业上班,东岭集团下属五大总公司、40多个生产、经营单位,以有色金属冶炼、物流贸易为主导产业。从2000年以来,企业10年间总收入由10亿元增长到200多亿元,利税由3000多万元增长到10亿元以上,解决就业由千人增长到上万人。2010年东岭集团实现总收入232亿元,比上年增加24亿元,同比增长了11.4%,创全市企业和全省民营企业之最,上缴税金6.4亿,比上年增加1.2亿,同比增长了20%,蝉联全省民营企业纳税第一名;全年项目投资15.7亿元,冶炼公司余热发电、略钢公司60万吨转炉连铸以及20多万平米地产开发等项目相继完成;全年完成外贸收入7亿美元,比上年增加2亿美元,同比增长40%,贸易总额名列宝鸡第一、全省前列。 物流贸易、有色冶炼、矿业开发、金融投资、地产开发五大支柱产业,如同五路?高铁?,相得益彰,联合发力,将东岭集团带入行业前列: 一路?高铁?钢铁物流产业:占据东岭集团产业的半壁江山,在全国拥有 23家分公司,与国内 20多家大型钢铁企业密切合作,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近 120亿元。 二路?高铁?有色冶炼产业:以有色冶炼、焦化、钢铁为主的大工业节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既是企业向绿色低碳、循环经

城乡统筹发展问题研究

城乡统筹发展问题研究 郑梦熊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来的,十七大再次强调,十七届三中全会又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2010年的中央1号文件进一步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主题,以此为标志,统筹城乡发展进入了实质性的操作阶段。2010年以来,我们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调研与思考,形成了一些初步认识或看法。 一、统筹城乡发展是对城乡分割发展方式的根本否定,认为过去的发展是一种不统筹城乡的发展。 新中国经过三十年社会主义建设、三十年改革开放,经济总量增加,综合国力增强,工业化、城镇化提速,目前已经进入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进入这一阶段,经济结构变化引起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变革开始向深层次拓展,原有的经济优势将会消失或弱化,传统体制增长的空间已接近极限,特别是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造成的城市与乡村不同待遇、不同标准、不同发展路径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2006年到200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3587元增加到5153元,增加1566元,年均实际增幅达到8.3%,比“十五”时期加快了3个百分点,是我国历史上农民增收最快的时期之一;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1760元增长到17175元,增加5415元,是农民收入增加额的3.46倍,年均实际增长10.2%,高出农民收入增速度1.9个百分点,由此导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由8137元拉大为12022元,比值从3.22∶1扩大到3.33∶1。农村发展慢、城乡差距扩大可以理解,但是这几年农村在中央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作用下发展明显加快、农民收入增长明显提速,这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继续扩大的事实充分证明,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源不在“三农”本身,也不是仅靠有限的政策调整能够解决的,而是根本体制问题。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已经成为

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作者:中央党校地厅班扩大内需和经济发展专题第七课题组 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指出了方向,拉开了我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战略的序幕。8年来,成都、重庆等统筹城乡发展综合试验区在探索中快速推进。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也都在积极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并取得了明显成效。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面临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为此,课题组在调查研究当中对此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在此 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对策与建议。 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贫富差距拉大。从增幅来看,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贫富差距呈进一步扩大趋势。有关数据显示,城镇居民200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03年增长了103%,增加额高达8703元;而农村居民2009年人均纯收入比2003年仅增长96%,增加2531元。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3.23倍,2009年则扩大到3.33倍。青海省2003—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732元增加到12692元,增长了88%;而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817元增加到3346元,仅增长84%;收入差别从4915元扩大到9346元,差距越来越大。 人口流动加快,城市功能压力加大。有关数据显示,进城农民工由2004年的1亿增加至2008年的1.4亿,年均增长10%,2006、2007、2008年增幅分别为11%、14.5%、15.1%,农村人口流动呈加快趋势。同时,近几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递增,2007、2008、2009年分别新增大学毕业生495万、559万和611万,2010年预计新增700万,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加之城市提供就业机会的增速较慢,城市功能面临着进城农民工和毕业大学生双重压力的考验。这种状况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很 可能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农村公共服务落后。目前,在教育、医疗、培训、就业等方面,国家对农村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由于基础教育薄弱、师资队伍素质偏低等,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普遍比较落后。2009年全国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总数达3114亿元,其中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拨款为990

坚持城乡统筹促进协调发展

坚持城乡统筹促进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二元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变,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向。我省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解决“三农”问题为出发点,以县域经济为抓手,大力推进“三个转变”,加快工业化,推进城镇化,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为此,必须把握以下原则:坚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坚持以工业化、城镇化为根本途径;坚持以市场机制为基本手段;坚持以党和政府为统筹主体。统筹城乡发展不仅需要转变发展观念、调整发展思路,更需要构建新的制度框架。具体讲,重点要构建“五个体系”。一要构建适度倾斜的收入分配体系;二要构建联动互促的产业发展体系;三要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体系;四要构建公正平等的社会保障体系;五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体系。 ——选自省委副书记陶武先在研究班上的讲稿《坚持城乡统筹促进协调发展》 牟绪珩(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统筹城乡发展要解决现实问题。一是保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对耕地资源的保护;同时对土地征用制度进行改革,保护农民的权益。二是重视解决负担不公的问题,减少城乡差别,维护社会公平。三是重视保护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认真清理拖欠农民工资,加强生产安全保护。四是县域经济要重视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是县域经济的支撑,是吸纳农村劳动力的主体,对这些企业要给予更多重视和政策上的扶持。 杜光辉(南充市市长):统筹城乡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南充市70%以上人口是农民,“三农”问题不解决,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都要受影响。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要大力构建县域经济的产业支撑体系,认真研究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途径和政策措施,进一步推进农村劳务开发,要在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多元推进,实现城乡互动。 吴果行(省交通厅厅长):在统筹城乡发展上,结合我们自身的工作,交通厅将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增加农村公路的投入,2004年拟增加到5.25亿元,是2002年的10倍;二是继续做好“绿色通道”的工作,让农副产品免费快捷通行;三是拟在2004年补助农村建设小码头320个;四是新建农村车站241个;五是拟对边远乡村班车进行扶持,新增通乡班车120个,新增通村班车1668个。 谢维勤(省财政厅副厅长):统筹城乡发展要深化农村发展,今年中央出台许多改革措施,对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有重要意义。当前一是要落实好粮食直补的政策,二是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要尽快把政策落到实处,让农民得到实惠。 黄忠鑫(省供销社主任):当前解决“三农”问题不能就农业讲农业,而是要从城乡结合上创新发展思路。要发展小城镇,推进工业化,促进城市经济拉动农村发展;农业生产要逐步走专业化,规模化路子,发展带状经济、块状经济;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龙头企业,带领千家万户农民闯市场。 张胜明(省食品工业协会会长):要把食品工业作为城乡经济共同的支撑点和结合点,加快食品工业发展。建议恢复省政府饮料食品领导小组,加大政策扶持和招商引资力度,使食品工业成为一大优势产业,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统筹区域经济建设全面小康 统筹区域发展,就是要充分利用不同区域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之间互补的整体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形成合理分工和有序竞争的合力,优化生产力布局,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实现区域共同发展。我们统筹区域发展,要抓住三个环节。一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二是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合理规划区域布局;三是必须切实加强宏观调控,既要保持比较发达的地区快速发展的势头,又要扶持发展滞后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公共政策思考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公共政策思考 摘要:我国进入“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新阶段后,各级政府围绕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取得了瞩目的成果,但城乡统筹发展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系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还有很多公共政策亟待完善。本文阐明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涵义,研究了统筹城乡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加快统筹城乡发展需完善的政策体系,以求建立起统筹城乡发展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统筹城乡发展;公共政策;现状;建议 纵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城乡发展不平衡显然是最突出和影响最重大的问题。因此, 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化解发展矛盾的根本途径,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是全面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必然选择,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必然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主体,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根据实际发展现状,以创新的思维、改革的理念,制定完善配套的公共政策体系,推进我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实施。 1. 统筹城乡发展的涵义 统筹城乡发展,相对于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是指城市和乡村统一安排规划,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根据城乡之

间的客观联系与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城乡各自的比较优势,并将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有效联结起来,打破城乡界线,解决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不平衡问题,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共同繁荣。 农村的生活、生产、文化等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因此,统筹城乡要消除的是城乡之间的不平等,而不是形态上的城乡差别。具体而言,统筹城乡并不是通过耕地变厂房、农村变城市的方式,而是通过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改进生产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农村的生产条件、生活质量(包括劳动强度、工作条件、就业机会、收入水平、居住环境等)与城市逐渐消除差异,从而使住在农村仅是环境选择,当农民只是职业选择。 2. 当前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现状 目前,我国已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调整政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成为当务之急。虽然过去重工轻农、重城市轻农村的不协调状况开始转变,但城乡不协调的问题仍十分突出。 2.1 对农村重视不够,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的发展战略仍未根本改变。长期形成的“城市偏向发展战略”、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和“以农补工”、“以乡养城”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使农业的积累不断向工业流入,工农收入差距扩大,农民成为相对贫困的社会阶层。由于旧体制和政策壁垒的极大惯性,偏向工业和城市的经济社会政策目前还没有得到及时和完全的矫正,这种战略导向问题在各级政府都存在。

城乡统筹发展论文

摘要:城乡一体化是指城乡之间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等,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持续协调发展的过程。本文从几个方面从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因,形势,方法等解读了统筹城乡发展。 关键词:经济环境,二元结构,整体统一 正文 1 为什么要统筹城乡发展 从一般的道理上讲,乃是因为农村和城市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农村发展、高不开城市的辐射和带动,城市发展也离不开农村的促进和支持。因此,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才能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城乡统筹不能简单理解为工厂下乡,让城市不容的工厂搬到乡下去;也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农民工进城,让农民变居民。还是要从解放生产力的高度,去重新认识生产力要素的配置。要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去认识城乡劳动力资源的重新配置,去认识土地资源的重新配置,去认识新技术在城乡的推广,去认识社会资金在城乡的重新配置。还是要从改革生产关系的高度去重新看待农民工进城和城市人下乡。 2 现在的经济环境 统筹城乡规划朝着哪个方向发展,要想了解经济现象,首先要了解经济环境 2.1从国际形势看 21世纪的经济环境和过去的最大不同在于以下五点:世界人口的老龄化问题,中国也很严重;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下降问题;居民支配收入比例上的变化;来自全球化的经济竞争;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分离(政权有国界,国家已经开始重视)。这些变化对战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1世纪虚拟经济必将成为世界经济的趋势;21世纪企业最宝贵的资产是:知识型工作者。 2.2从国内形势看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不妨先分析一下中国市场的特殊性: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即人口密度大;人口基数大导致了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导致资源稀缺;中国疆土辽阔导致地域差异,造成了人文差异大;不完善的法律体系,导致公民法律意识淡薄;不完善相对固化的经济体制;财富流通的地域化不均衡;逐年上升的失业率是个严重的问题;虽然已经有很多的城市进行城乡改革,但是城镇密集化程度高,城市发展过程相对缓慢;不完善的法律体系,公民法律意识淡薄。 2.3再从国内产业现状看 中国的多数企业,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常见的误区有:重视眼前利益,忽视长期发展规划;照搬西方经济模式,忽视国情差异;只顾自身利益,不顾行业发展前景。

论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现状及趋势

论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刘鑫华-----20070802036 摘要:城乡统筹发展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项战略决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应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的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改变我国典型的城乡分割、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大,城市乡村二元社会结构,以形成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格局,其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需要处理好许多矛盾和问题。 关键词:城乡统筹;区域发展;城乡分割;二元结构 统筹城乡地区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农村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保证。只有农村现代化建设保持相应水平,具备保持良好的基础,城镇化才能得以持续稳步发展。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是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别的战略决策问题,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 一、城乡统筹的涵义 (一)城乡统筹的概念 城乡统筹发展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以新农村建设为核心的城市化发展新思维,而选择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时机,则取决于市场机制和现有城市发展水平两大动力系统的完备程度。城乡统筹是一种注重城乡协调发展和均衡发展、注重城乡之间和人际之间公平与和谐的一种发展理念、发展观和政策导向。城乡统筹是一种注重城乡协调发展和均衡发展、注重城乡之间和人际之间公平与和谐的一种发展理念、发展观和政策导向。 (二)城乡统筹的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家获得者刘易斯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存在着突出的二元经济结构问题,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如果城乡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就会影响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并带来诸多问题。他研究了二元经济结构问题,提出了工业化带动论。主张以现代部门扩张为主,现代部门和传统部门互联互动并且循环往复,不仅能推动和促进二元经济转变为一元经济,而且能推动和促进不发达经济转变为发达经济。 二、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意义 城乡统筹发展,是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突破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高度重视我国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问题,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城乡统筹发展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城乡统筹发展是实现城乡经济良性循环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和关键所在。 三、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 (一)、经济方面 从我国的城乡现状看,城镇和二、三产业总体规模偏小,经济实力和城市功能不强,对农村辐射带动能力明显不足。城乡差距仍然过大,广大农村资金较为匮乏,投入严重不足,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够。农村居民消费明显低于城市居民消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持续扩大的趋势,局部地区的城乡贫富差距已经进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问题几点思考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问题几点思考 [作者:郑梦熊来源:中国乡村发现网(作者授权) 点击数:106 时间:2011-7-6 录入:蔡琳] 统筹城乡发展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涉及方方面面。对这一话题感兴趣的同志、朋友看到我《关于统筹城乡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一文后又提出不少问题交流探讨,促使我就此问题进行再思考。 1.1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分清政府与市场的责任,拆除城乡市场之间的人为“篱笆”,形成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主要发挥好市场的作用。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但比政府作用还重要的是市场,不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就难以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政府的作用,一是主导旨在打破城乡分割二元体制的改革,这个作用谁也不能替代,必须由政府当导演。二是搞规划、出政策,用规划和政策把部门利益与整体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统筹起来。三是大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形成有利于农业和农村发展,特别是农民和农民工利益增长的利益分配格局;四是按照公共财政的原则,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切实承担起农村公共事业投入主体的责任,使财政支出中用于农民的份额尽快与其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基本相称。 1.2政府主导,实际上主要是中央政府主导,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是有限的。中央政府的决心和魄力决定着“统筹城乡发展”的进程和成效。只有中央政府才能完全实施城乡统筹,地方政府,即使省级政府也只能“有限统筹”。这是这因为城乡统筹主要是全国性利益集团的博弈,而不是地方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过去我们鼓励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创新,这在目标思路不明、路径方法不清的情况下不失为分散改革风险、避免全局失误的一种明智选择。但在目标思路已明、路径方法清楚的情况下,就应该由中央统一决策。在这方面要汲取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的教训。200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就明确提出要在全国建立高效率的农产品绿色通道,但由于实际实施当中由各省分散决策,其结果是直到去年12月1日,全国统一的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才真正建立,整整推迟了近7年;如果当时由中央统一决策,不仅农民,还有市民由此政策得到的实惠要快得多、大得多。当前各地围绕农民进城出台的政策虽然态度积极,但都有本地户籍的限制,而实际上农民工大部分是跨地区流动的。沿海地区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内地农民工的贡献,如果这些地区鼓励农民进城的政策仅局限于本地户籍的农民,政策的实效就要大打折扣了。这种情况提醒我们,统筹城乡发展应该把到自下而上的探索与自上而下的改革结合起来,加强宏观指导,特别是在事关公民基本权利、国家基本制度方面的重大改革,应由中央政府做出决断,并以超常魄力推动实施。比如,有的地方提出的“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社保”政策,有赞成的,有反对的,到底对不对?在这类“国是”问题上中央应该尽快有个统一的说法。否则,全国可能会出现五花八门的“城乡一体化”。哪时再来纠正,就为之晚矣! 1.3政府做不到的事情,市场却有这种“魔力”。政府把以上四个方面的作用发挥好,就很了不起了,但也就主要限于这几个方面。因为国家的实力和财力虽然与过去相比确实大大增强,但要缩小城乡差距,特别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主要应靠市场,而不是政府。市场的“魔力”要比政府大得多,而目前市场的“魔力”却被关在了城乡之间人为的“篱笆”之中。只要拆除了这个“篱笆”,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尽显风流,让各种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毫无障碍的自由流动,统筹城乡发展中好多靠政府解决不了的难题都会迎刃而解。实现这一突破,关键是要打破目前城乡分割的市场格局,建立城乡统一的市场体系。其中要害在于

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论梳理和深入探讨_百度文库解读

2007年第3期税务与经济No13May15,2007 (总第152期Taxati on and Economy(Serial No1152 经济纵横 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论梳理和深入探讨 杨立新1,蔡玉胜2 (11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社科部,吉林长春,130062;21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天津,300191 [摘要]无论是马克思主义还是西方新古典主义或者发展经济学都从不同层面上深入探讨了城乡统筹的本质和关键内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深入研究造成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一般和特殊性问题。总结中国城乡发展失衡的内在机理,除了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诱致和加剧了城乡二元结构的产生,一系列配套政策的实施则固化了二元结构的现状。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不仅要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且必须全面解决“三农”问题以及城市与乡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问题。 [关键词]城乡统筹;二元结构;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F2911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339(200703-0056-05 城市和农村的互动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适时推进由农业为工业提供积累向工业反哺农业的转换,是加快推进一个国家整体现代化进程的成功之路。进入21世纪,我国迈入从人均收入1000美元向3000美元递增的关键时期。作为经济和社会结构快速调整的特殊阶段,解决农业基础薄弱、农民收入低下、农村发展滞后的问题,尽快扭转城乡不协调发展的状况,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日益成为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所必需。 一、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演进

11理论演进及评析 (1马克思主义的城乡统筹观。马克思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从生产关系的研究中深入剖析了城乡对立的形成和解决城乡对立的根本途径。在对城乡对立状态的形成上,马克思认为“城乡之间的对立是随着野蛮向文明的过渡、部落制度向国家的过渡、地方局限性向民族的过渡而开始的,它贯穿着全部文明的历史并一直延续到现在。”[1]“城市就是这种集中的体现,城市本身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乐和需求的集中,而在乡村所看到的却是完全相反的情况:孤立和分散。”[2]“由于农业和工业的分离,由于大的生产中心的形成,而农村反而相对孤立化。”[3]关于如何消 除城乡对立,列宁指出,城市优于农村是有了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的一切国家的一般的必然的现象,只有伤感的浪漫主义者才会为这现象悲伤,如果城市的优势是必然的,那么,只有把居民吸引到城市去,才能削弱这种优势的片面性。如果城市必然使自己越居特权地位,使乡村变成从属的、落后的、无助的、闭塞的,那么,只有农村居民流入城市,只有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混合和融合起来,才能提高乡村居民,使其摆脱孤立无援的地位。因此,最新理论在回答浪漫主义者的反动的怨言和牢骚时指出,正是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生活条件的接近才创造了消灭城乡对立的条件。[4]恩格斯在他的《共产主义原理》中提出了城乡融合论,“通过消除旧的分工,……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以及城乡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5]可以看出,早在18世纪,经典作家对于城乡差距的形成和城乡协调发展的路径已经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讨。 [收稿日期]2006-12-06 [作者简介]杨立新(1960-,女,吉林榆树人,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社科部副教 授。 (2新古典主义的城乡统筹观。新古典经济学并不把城乡关系作为它的重要研 究对象。在完全市场竞争和信息充分的严格假定下,它专注于研究资源配置的价格理论,没有考虑城乡差别及其相互关系。[6]乔根森二元结构模型试图在一个纯粹新古典主义框架内探讨工业部门的增长是如何依赖于农业部门的发展的。乔根森认为,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心得体会两篇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心得体会两篇篇一: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心得体会 2月18日-2月21日,通过参加全市城乡统筹工作培训班,使我对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统筹城乡健康和谐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尤其是对如何利用农村土地整治推动城镇建设有了更深的理解。现就农村土地整合与统筹城乡发展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农村土地整合对统筹城乡发展意义重大、成效显著 农村土地整治攸关18亿亩耕地“红线”,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使命。如何深度整合农村土地资源,充分发挥闲置土地的作用,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滁州市做出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 以村庄规划整治为突破口,向新农村建设要土地。坚持以村镇规划为抓手,以中心村建设为重点,对农民旧房改造、新居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一起规划、一起建设,一起更新。按照分类指导、试点先行、整村推进的总体思路,每个示范村根据统一部署都编制了村庄整治建设规划,乡镇编制了村庄布点规划。通过开展村庄规划整治,引导分散居住需要建房的农户就近到中心村建新房,从源头上节约了土地。

以土地整理复垦为重点,向发展现代农业要土地。加大了对耕地、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整理复垦力度,使整理土地达到“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要求,建成一批高效农业、集约农业、循环农业一体化的高标准农田,为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条件。 二、农村土地整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农村土地整治是一项深受老百姓欢迎、让广大群众真正受益的大好事、大实事,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其效应和作用显而易见。 土地整治提高了耕地生产能力,有利于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不仅新增了耕地,更重要的是以土地整治为抓手,改善 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实施土地使用权流转和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基础。 土地整治优化了用地结构,有利于促进工、农协调发展。我市从高效利用资源的高度,坚持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市集中、土地向大户集中,着力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既保证了工业用地占补平衡的需要,又通过土地整治开发带动农民增收。 土地整治增强了市场流通功能,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近几年,我市在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基础上,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

努力加快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步伐

努力加快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步伐 **街道办事处是合川区商贸旅游重镇,旅游资源丰富,风景秀丽,人杰地灵。壮丽的自然山水风光、独特的XX都市风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为我办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为加快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突出特色,科学规划,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1、突出旅游特色。 **街道辖区内有驰名中外的**古战场遗址、甘泉滴乳、三佛寺等众多旅游景点,XX年创建了“世代思居乡村旅游驿站”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XX市把**古战场遗址作为八大特色旅游区之一,合川区委、区政府提出要凭借**和涞滩古镇,打造休闲旅游名城,为**街道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快城乡统筹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乡村旅游业发展推动城乡统筹。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餐桌农业等是现代农业发展,转变着乡村旅游的理念,丰富着乡村旅游业的内容,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世代思居乡村旅游驿站建设,就是将城乡统筹与乡村旅游的有机结合,乡村旅游成为城乡统筹的助推剂。 城乡统筹发展需要多种载体作支撑

城乡统筹与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城乡统筹发展需要多种载体作支撑。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新农村的快速推进加速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近年来,我办建成农家乐28个、度假村6个、花卉苗木园3个,基本形成了乡村休闲度假网络,辖区内年接待旅游20万人次。乡村旅游业发展缩短了城乡差别,新农村建设成为城乡统筹的有力措施。 3、整合资源,科学规划。 加快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规划是成败的关键。XX宋城、上海青浦、苏州唯亭、锦江三圣的先进经验表明:规划要力求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世代思居旅游驿站的规划,是以中国农耕历史文化为基点,以高新农业技术、观光农业为重点,以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貌、农民劳动生活场景为资源,它的建成,在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发挥重要作用。 规划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每个规划应该管较长的时间,使规划既有长远的稳定性,又有眼前的可操作性。世代思居整个规划体坚持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融合的理念,因地制宜,充分体现山区、丘陵、平原、城郊的地形地貌特色,采用“众星拱月”的布局形式,既节约土地,又独具特色,美观大方。 突出重点,打造特色,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报告

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报告 统筹城乡发展调研组 从5月8日开始,县委书记带领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相关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围绕统筹城乡发展这一课题,开展了为期10天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基本情况 我县位于彬长煤田腹地,是连接秦陇两省的咽喉要道。全县总面积1185平方公里,总人口34.43万,其中,农业人口30.8万。耕地面积44.1万亩,果园50万亩。2009年, 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0.06亿元,人均18394元,折合美元2693美元,是2006年18.06亿的3.3倍,连续五年增速保持在20%以上;财政总收入10.5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84亿元,分别较2006年的2.46亿元、0.79亿元翻了两番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5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03元,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比2006年分别增长283.3%和104.7%。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考核中,我县从2006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09年的第11位,3年提升了23个位次,较2008年提升了9个位次。今年生产总值可望突破70亿元大关,达到7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可望突破3000美元。当前,我县已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按照市委、市政府对我县提出的“全国争一流,省内当排头”新的发展要求,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当前现状 “十一五”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2006

年以来,全县累计完成投资14亿元,实施了143个重点村建设,累计建成新居9.98万间199.7万平方米,涉及1.66万户,建成村级活动场所89个。新建、改建农村公路914.4公里(其中通村公路270条783公里),全面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水泥路)目标。建成农村人饮工程140 处,铺设农村供水管网730公里,解决了11万人饮水困难,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较2006年提高了45个百分点。新建改造了16个乡镇的农村低压线路,架设杆线212.42千米,保证了农村用电安全。去年又投资80万元,实施“太阳-太阳”光伏发电工程,为偏远村10余户群众解决了用电问题。实施了电话“村村通”、有线电视入户、互联网接入工程,建成村信息服务站247个,发展有线电视8577户、移动电话达到17.25万户。二是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不折不扣地落实惠农政策,累计发放各类补贴资金1.15亿元。不断壮大主导产业,全县果园面积达到50万亩,年产量达38万吨,农民人均果品收入2371元,较2006年净增1295元。建成润杨柿饼加工、通达果汁等龙头企业4户,肉兔、干杂果等农产品加工点81个。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组织27个,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全县“一村一品”专业村发展到117个,其中,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17个,县级示范村100个。2009年全县在外务工人员累计达到10.1万人(次),劳务收入10.85亿元。三是小城镇建设积极推进。以“七镇两乡”为重点,硬化乡镇街道48.6万平方米,建设各类市场12个、两层以上商业门店3.9万平方米。龙高镇被命名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新民镇被确定为小城镇建设省级试点镇、市级示范镇,北极镇被评为咸阳市首届“魅力城镇”。四是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三年

谈城乡统筹发展的历史经验与现实意义

[论文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新农村建设[论文摘要]中国城乡统筹发展的历史经验与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第一,要站在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系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大局的高度,充分理解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实意义;第二,要坚持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去指导城乡发展的一切工作;第三,要找准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载体——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并进一步强调,“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把统筹城乡发展放到了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中的第一位,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统筹城乡发展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的重要地位。统筹城乡发展,是中央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关系的经验教训,根据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了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和理解统筹城乡发展的历史经验与现实意义。一、充分理解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实意义——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系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大局由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百分之八十左右,而且相对于城市的发展来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农村发展滞后、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系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大局。毛泽东同志在 1957年就指出:“全党一定要重视农业。农业关系国计民生极大。”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再次强调:“我国有五亿多农业人口,农民的情况如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关系极大。”“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工业才有原料和市场,才有可能为建立强大的重工业积累较多的资金。大家知道,轻工业和农业有极密切的关系。没有农业,就没有轻工业。重工业要以农业为重要市场这一点,目前还没有使人们看得很清楚。但是随着农业的技术改革逐步发展,农业的日益现代化,为农业服务的机械、肥料、水利建设、电力建设、运输建设、民用燃料、民用建筑材料等等将日益增多,重工业以农业为重要市场的情况,将会易于为人们所理解。”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也多次强调:“现在全国人口有九亿多,其中百分之八十是农民。人多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在生产还不够发展的条件下,吃饭、教育和就业都成为严重的问题。我们要大力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但是即使若干年后人口不再增加,人口多的问题在一段时间内也仍然存在。我们地大物博,这是我们的优越条件。但有很多资源还没有勘探清楚,没有开采和使用,所以还不是现实的生产资料。土地面积广大,但是耕地很少。耕地少,人口多特别是农民多,这种情况不是很容易改变的。这就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考虑的特点。”邓小平同志还进一步指出:“农业是根本,不要忘掉。”“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在农村。中国社会能不能安定,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 [!--empirenews.page--] 江泽民同志在 1994年也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系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大局,关系着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这不但是个重大的经济问题,同时是个重要的政治问题。”二、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指导方针——统筹兼顾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目前统筹城乡发展的长效体制机制尚未建立,但我们已经找到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指导方针,那就是统筹兼顾。毛泽东在 1957年指出:“我们各方面的建设事业都在蓬勃地发展着,成绩很大,但是,在目前社会大变动的过渡时期,困难问题还是很多的。又发展又困难,这就是矛盾。任何矛盾不但应当解决,也是完全可以解决的。我们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无论粮食问题,灾荒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知识分子问题,各种爱国力量的统一战线问题,少数民族问题,以及其他各项问题,都要从对全体人民的统筹兼顾这个观点出发,就当时当地的实际可

论我国目前城乡统筹发展的实现形式_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

论我国目前城乡统筹发展的实现形式 ———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 曾福生,吴雄周,刘辉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湖南长沙410128) 摘要: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都是我国目前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没有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将失去客观基础;没有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将丧失原动力。坚持二者的协调发展是我国目前城乡统筹的具体实现形式。但在其协调发展中存 在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不平衡、 城市群发展不充分、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运作乏力等多方面的问题,应从公共产品均衡机制、城市群发展机制、要素流动机制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的构建和完善等方面,促进我国目前的城乡统筹发展。关键词:城乡统筹;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275(2010)01-0019-05 Realizes Form on City and Countryside Overall Plan Development in China ———Urbanization and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ZENG Fu-sheng ,WU Xiong-zhou ,LIU Hui (College of Economics,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 ,Hunan 410128,China) Abstract :The urbanization and the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 are social development realistic needs in china.Will not have the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the urbanization to lose the objective foundation;without the urbanization,the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 will lose the driving force.Insisting that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s our country present city and countryside overall plan realizes the form specifically.At present has many problems,such as the city and countryside public product supplies not balanced,the urban cluster development not full,the element of production cannot the unrestricted flow,press the agriculture by the labor,operate the asthenia by the city leads the countryside.The article proposed the concrete countermeasure,such as the consummation public product balanced mechanism,the urban cluster development mechanism,the essential factor flowing mechanism and presses agricultural,persistent effect mechanism by the city leads the countryside Key words :city and countryside overall plan;urbanization;new rural reconstruction;coordinated development 项目来源:湖南科技厅软科学重点项目:“湖南省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编号:2009ZK2010) 作者简介:曾福生(1964-),男,湖南祁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收稿日期:2009-10-06,修回日期:2009-11-24 第31卷第1期2010年1月 Vol.31No.1Jan .2010 农业现代化研究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城乡统筹的具体实现形式分为三种:城市偏向的低级形式、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的过渡形式、城乡一体化的高级形式。对于我国目前城乡统筹的具体实现形式选择,亦即对于目前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时序选择,存在以下几个观点:第一种观点:城镇化优先论。认为新农村建设造成城镇化已用和可用资源的被“侵占”或“旁落”。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这不仅使新农村建设捉襟见肘,而且延缓了城镇化的进程。持有这种观念的人大多对中央工作重心逐渐向农村转移的做法提出了异议。该观点的实质是否定新农村建设。第二种观点:新农村建设优先论。认为城镇化占用了农村发展资金和农民廉价土地,只注重改善城市人民的生活水平,忽视农民生存的诸多利益,城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新农村建设的障碍。该观点的实质是否定城镇化[1]。面对城镇化和 新农村建设谁先谁后的“两难选择”,我们到底应作 何取舍?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能不能协调发展?我国目前应不应该、能否坚持二者的协调发展?作为城乡统筹的一种具体实现形式,我国的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在现实中尚存哪些问题?应构建什么样的机制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本文拟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1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是我国目前城乡统筹发展的实现形式 我们认为,“城镇化优先论”和“新农村建设优先论”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应坚持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两条腿走路,二者不可偏废。城市偏向的低级形式已造成了城乡差距的持续扩大,影响了区域的均衡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运行,故我国应放弃城市偏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