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移动计算

移动计算

移动计算
移动计算

第6章 无线与移动计算

1 无线与移动计算的问题

移动计算包括三个要素,即通信、计算和移动,这三个方面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移动计算概念提出之前,人们对它们已经研究了很长时间,移动计算则是第一次把它们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

第一,信道可靠性问题和系统配置问题。首先,恶劣的通信环境造成很高的错误传输概率,为此采用的纠错和重传技术又会加剧时延特性的恶化。其次,有限的无线带宽,限制了数据的传输速率。

第二,对宽带业务的支持问题。为了真正实现在移动中进行各种计算,必须要对宽带数据业务进行支持。目前的无线移动蜂窝网络基本只能支持话音和低速的数据业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增加无线信道的带宽外,还必须研究如何在较低数据速率下适应移动特性,以及如何提供预连接服务、智能业务服务和资源的预分配技术等。

第三,在移动计算中,还存在一个移动管理的问题。现有的移动管理主要针对话音业务,如何拓展现有的移动管理技术到宽带数据业务,更好地支持预连接智能业务和预分配资源是一个正在研究的课题。

第四,如何把一些在固定计算网络中的成熟技术移植到移动计算网络中的问题。

2 移动计算网络

根据支持节点的移动范围的大小,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解决方案:广域解决方案和局域解决方案。

1)无线蜂窝数字通信网络和卫星通信网络

广域方案主要是依靠现有的无线蜂窝数字通信网络和卫星通信网络作为移动计算的物理网。

(1)无线蜂窝数字通信网络

传统的以话音业务为主的无线数字蜂窝系统只能支持低速的数据业务,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宽带多媒体业务的需求。为了在现有蜂窝系统的基础上增加对无线数据业务(计算能力)的支持,需要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在物理层上提供更可靠的高比特速率传输,二是在高层上支持数据业务的交换。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和CDPD(Cellular DigitalPacket Data)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2).卫星通信网络

新一代的宽带卫星进入太空,消除了成本和距离之间的硬性关系,建立了真正的普遍服务。宽带卫星具有如下优点:

· 覆盖范围广。

· 可以进行多点广播。

· 通讯费用固定。

· 通信速度快。

高速卫星通信系统示意简图如图6.1所示。卫星通信利用卫星上的微波天线来接收地球发送站发出的无线电信号,然后,又将该信号转发回地球接收端,下行链路信号可以被辐射范围内任何地球站接收。同时,用户PC可以通过本地ISP有线连接到传输平台,保证了在无线不能覆盖的区域仍能共享信息。通常经过卫星通信传送的信号可以是声音、数据或图像。

图6.1 高速卫星通信系统示意简图

卫星通信网络系统应当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在进行网络设计时,通常采用如下的各种网络安全方案。

VLAN划分:为了保证卫星主站网络主机不会受到未经授权的访问,根据系统安全控制原则将不同的主机安全级别划分到不同的VLAN,从而将其从物理上隔离开来,保证主机不会受到任何侵犯。

访问控制列表:通过建立访问控制列表,对不同的主机提供基于应用层上的安全访问控制策略(例如根据IP地址、协议类型、TCP端口号、TCP请求建立连接主机等),保证不同的主机只能获得特定的访问应用。 AAA安全认证:AAA为身份认证、授权、记账的简称,身份认证提供对用户身份鉴别,授权为通过身份认证的用户提供特定的访问权限,记账功能对用户的网络访问行为作出记录。

动态访问列表:动态访问列表可以用来防御伪装IP地址的攻击,在授权给用户获得网络访问权限的访问列表有效之前,用户必须先通过Telnet获得身份认证,然后建立授权用户访问网络的访问控制列表,在用户会话终止以后,动态访问列表自动失效。

TCP拦截技术:TCP拦截技术可以防止主机受到洪水般TCP连接请求的攻击,它能根据指定的连接溢出时间、最大TCP连接数等指标,自动复位未连接成功的TCP连接请求。

基于状态过滤:能根据TCP报头的序列号进行报文过滤,即只接收顺序到达的数据包,未经顺序到达的数据包将丢弃,从而保证用户连接中不会出现其他非用户数据包。

2)无线局域网

(1).IEEE 802.11b

IEEE 802.11b只规定了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的物理层和MAC层,它的主要特点如下:支持较高的数据速率,1~11 Mb/s;能够支持有中心和无中心两种拓扑结构;能够支持多优先级;能支持时间受限业务和数据业务;具有节能管理和安全认证;可采用无线电或红外线传输介质;在世界范围的ISM频段使用,可采用直扩或跳频两种扩频技术。无线的接入协议采用载波检听/碰撞避免(CSMA/CA)协议。为了避免碰撞或其他原因造成的传输失败,采用ACK应答机制。为了支持多优先级引入多个不同的(IFS、SIFS、PIFS、DIFS)帧间隔。为了支持实时业务又引入超帧结构。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在1999年批准了802.11b标准,它可以提供最高每秒11B位(Mb/s)的数据传输速率--近似于很多以太网工作小组所使用的10 Mb/s连接。

(2).IEEE 802.11a

IEEE于1999年批准了802.11a标准,但是直到2001年12月市场上才出现第一款兼容802.11a的产品。802.11a标准最高可以提供54 Mb/s的数据传输速率和8个不重叠的频率通道,从而可以增加网络容量,提高可扩展性,并能够在不干扰相邻单元的情况下创建微型单元式结构。802.11a 工作在5 GHz频段,因而不会受到来自于工作在2.4 GHz频段的设备的干扰,例如微波炉、无绳电话和蓝牙(一种短距离、低速、点对点、个人局域网无线标准)设备。

但是,802.11a标准并不能与现有的支持802.11b的设备兼容。已经采用了802.11b设备,并希望获得802.11a技术所提供的更高通道数和网络速度的企业,必须安装一整套全新的802.11a基础设施,以及802.11a接入点和客户端适配器。需要指出的是,2.4 GHz和5 GHz设备可以在互不干扰的情况下在同一个物理环境下工作。

(3).IEEE 802.11g

802.11g标准是从2001年11月就开始草拟的,802.11g可以提供与802.11a相同的54 Mb/s的数据传输速率,但是它还可以提供一种重要的优势,就是对802.11b设备向后兼容。这意味着802.11b客户端卡可以与802.11g接入点配合使用,而802.11g客户端卡也可以与802.11b接入点配合使用。因为802.11g和802.11b都工作在不需许可的2.4 GHz频段,所以对于那些已经采用了802.11b无线基础设施的企业来说,移植到802.11g 将是一种合理的选择。

需要指出的是,802.11b产品无法“软件升级”到802.11g,这是因为802.11g无线收发装置采用了一种与802.11b不同的芯片组,以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但是,就像以太网和快速以太网的关系一样,

802.11g产品可以在同一个网络中与802.11b产品结合使用。由于802.11g

与802.11b工作在同一个无需申请的频段,所以它需要共享三个相同的频段,这将会限制无线容量和可扩展性。

(4).HIPERLAN

关于无线局域网的另一标准是欧洲的HIPERLAN,它由

ETSI(European Telecom Standards Institute)的RES10工作组提出。HIPERLAN的特点如下:它是高性能的无线局域网;工作频段在5.12~5.30 GHz和17.1~17.3 GHz,采用窄带GMSK调制,支持的物理层传输速率为23.5 Mb/s/23.5 MHz带宽。HIPERLAN采用CSMA/C接入协议A,主要支持点到点传输,同时还具有节能管理等功能。

3) 移动互联网的接入

移动终端接入Internet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无线局域网接入方式、数字蜂窝电话接入方式、点对点的专用微波链路接入方式、无线本地回路方式、同步卫星链路方式等。但目前发展最快、用户数量最多的主要是前两种方式。

有三种通过插入无线局域网卡接入Internet的情况。第一种是移动计算设备如笔记本、PDA等通过无线接入点接入的情况;第二种是在台式机插槽中插入无线局域网卡通过接入点接入Internet的情况,这样可免去常规网线的连接;第三种是有线局域网通过无线链路接入互联网的情况,这种情况适合于不存在有限接入网络设施和不方便连接的情况。4) 基于Internet的移动计算网络的构成

移动计算网络支持主机在网中自由移动,并且这种移动对用户应该是透明的。图6.2给出了基于Internet的移动计算机网络的构成。

图6.2 基于Internet的移动网络构成

如图所示,除了主机,无线接入站及漫游管理路由器外,其他功能均为现有的Internet上的设备,也可以说移动计算机网络是在Internet上又追加了“主机可移动性”功能。主机MH在同一IP子网间的移动称为散步,在不同子网间的移动称为漫游,移动计算网络必须支持散步和漫游。

移动计算网络对散步的处理是由AP负责完成的,主要涉及链路层的功能,IEEE 802.11 MAC协议处理这一问题。实现移动计算网络的关键是如何实现对漫游的处理,这一工作由网络层(如Internet的IP层)来实现。实现漫游的方法很多,例如,Internet学会IETE(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的“Mobile IP”工作组研究制订的在Internet上支持主机漫游的

Mobile IP协议,SONY公司的Terqoka等人提出的基于TCP/IP协议的VIP(虚拟IP)协议。其中Mobile IP协议由于是基于Internet的,并且由于其协议草案的合理性,1996年公布为建议标准。该标准包括下面的RFC 文件:

RFC 2002:定义了Mobile IP协议;

RFC 2003:2004和1701:定义了Mobile IP中用到的三种隧道技术;RFC 2005:叙述了Mobile IP的应用;

RFC 2006:定义了Mobile IP的管理信息库MIB。

5) Mobile IP的工作原理

Mobile IP是一种在全球Internet上提供移动功能的方案,使节点在切换链路时仍可保持正在进行的通信。它提供了一种IP路由机制,使节点以一个永久的IP地址链接到任何链路上。与特定主机路由技术和数据链路方案不同,Mobile IP还要解决安全性和可靠性问题,并与传输媒介无关。Mobile IP的可扩展性使其可以在整个Internet上应用。

图6.3显示了Mobile IP的工作原理。三个子网分别是不同的IP子网,MH1是归属于子网1的移动主机,HA_A与FA_A,HA_B与FA_B分别是子网A和子网B的家代理与外地代理。当MH_X由子网A漫游到子网B 时,称子网A是MH_X的家网,称子网B是MH_X的访问网或外地网。对MH1的漫游管理将由FA2与HA1协议完成。图中示意了A网中的移动主机MH_X移向B网的过程,AP向其网络内发出广播消息,当漫游的MH 移动到一小区时,就可以通过收听这些信息判断出它在家网还是外地网。

当MH检测出它已经漫游至外地网时,它将通过外地网的AP从FA处获得一个转交地址。MH把这个转交地址通过Internet通知它的HA。此后,其他子网发给该MH的IP数据报仍将发给其家网,在家网由HA通过代理ARP吸引发向MH的报文,把发至MH的IP数据报进行重新装配,装配时只把IP数据报的宿IP地址域作为MH的转交地址(隧道技术),然后再发送出去。如果转交地址是FA转交地址,则隧道的接收端是FA。FA把重新装配的IP数据报恢复成原来的格式再转交给MH。

如果转交地址是配置转交地址,则隧道的接收端是该MH,由它自己完成拆包工作。当MH在外地网发送IP数据报时,使用正常的IP协议发送,无需HA与FA的接入。图中子网C中的固定主机SH发向MH的报文首先到达子网A,然后再通过隧道发向子网B。这样使得一个移动用户在从A网移动到B网的过程中,不需要重新配置、重启主机,更值得注意的是,用户也不需要重启应用。例如,用户在从A网移动到B网的过程中进行FTP文件下载,该程序不会因为切换到不同的子网而中断连

接,从而实现了操作透明性。

图6.3 Mobile IP工作原理

同正常的IP路由机制比较,移动IP路由机制带来了许多额外开销(Overhead),如隧道开销、三角路由开销和分片开销等,以及切换延迟问题,它们在一起将大大降低吞吐性能。

所谓隧道开销是指,在Mobile IP运作过程中,引入了家代理打包和外地代理解包的额外开销;三角路由开销是指,IP报文不是直接发向移动主机,而是先发给家代理然后再转交给外地代理,于是也引入了开销;分片开销是指,任何一条路径可能包含多条链路,而每一条链路并不一定都采用相同的最大帧长,这就不得不分为两个或更多的报文,从而引起分片开销。

除了以上的开销,还存在切换时延问题。在Mobile IP机制下,当移动节点连续三次未收到注册代理的代理公告时,才同新的代理发起网络层切换。由此可见,当发生网络切换时,必然在大约等于三次代理公告的时间段内没有连续的网络连接,即使移动主机可以收到新代理的公告也是一样。在RFC 2002中,代理公告的最小时间是1 s,于是,每次切换将至少导致2.5 s的连续丢失,这就是切换时延问题。简单地提高代理公告的频率就可以减少切换时延,

但这种方法使得更多的网络资源用于代理公告,减少了带宽利用率,这种方式适合于带宽富裕的情况。另一种减少切换时延的方式是TCP,该方式采用快启动方式,移动节点上的TCP应在新链路上注册后立即进入快速重发,而不是等待超时。这种方法关系到Mobile IP软件和TCP软件的匹配,不得不在移动节点和端节点修改TCP和Mobile IP协议栈。

3 无线应用协议(WAP)

WAP(Wireless Applictation Protocol)是WAP论坛经过不断努力得到的成果,它提供了一个网络协议的技术规范,以便开发出适用于各种无线通信网络的应用程序和业务。WAP规定了适用于多种无线设备的网络协议和应用程序框架,这些设备包括移动电话、寻呼机、个人数字助理(PDA)等。这个规范不但扩充了移动组网技术和Internet技术,而且还将推动它们的发展。WAP论坛的目标是:

(1) 向数字蜂窝电话和其他无线终端提供Internet内容和先进的数据业务。

(2) 制订出可以在各种无线网络技术上工作的无线协议规范。

(3) 能够在很宽的范围内(包括多种承载网络和设备类型)生成内容和应用程序。

(4) 在需要的地方,融合并扩充各种应用中已有的标准和技术。

1) WAP模型

WAP编程模型与WWW编程模型类似,这样做可以给应用程序的开发人员带来许多好处,这些好处包括:编程模型是已经熟悉的,体系结构已经被证明是十分有效的,同时可以利用已有的工具(例如Web服务器,可扩展标记语言XML等)作进一步的开发。为了适应无线应用环境的特征,WAP编程模型对WWW模型作了优化和扩展。无论在什么地方,WAP技术都尽量使用或采纳已有的技术标准,并以这些标准作为WAP技术的开发起点。WAP编程模型如图6.4所示。

图6.4 WAP编程模型

WAP内容和应用由一组公开的内容格式来指定,即大家已经熟知的WWW内容格式。WAP内容采用基于WWW通信协议的一组标准通信协议进行传送。无线终端内的微浏览器作为普通的用户接口,这个微浏览器与标准的Web浏览器相似。

为实现移动终端与网络服务器之间的通信,WAP定义了一套标准组件,这套组件包括:

(1) 标准命名模型。标准命名模型使用WWW模型的标准URL来标识源服务器上的WAP内容,并用WWW标准的URI来标识一个设备上的本地资源,如呼叫控制功能。

(2) 内容分类。内容分类是对于每个WAP内容,都定义了一个与WWW分类相一致的特定类型,这使得Web用户代理能够依据其类型对WAP内容进行正确的处理。

(3) 标准内容格式。WAP内容格式是按照WWW技术定义的,其中包含显示标记、日历信息、电子商务卡片对象、图像和脚本语言。

(4) 标准通信协议。WAP通信协议将来自移动终端的浏览器请求传送到Web服务器。

为了能应用在规模庞大的无线手持设备上,WAP内容类型和WAP协议都经过了专门的优化。WAP通过用户代理技术把WWW和无线领域连接起来。

WAP代理的典型功能如下:

(1) 协议网关(Protocol gateway)。协议网关把来自WAP协议栈(包括无线会话协议WSP、无线事务协议WTP、无线传输层安全WTLS和无线数据包协议WDP)的请求转化成WWW协议栈(包括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和TCP/IP)的请求。

(2) 内容编译码器(Content Encoders and Decoders)。内容编译码器把

WAP内容转化成紧缩的编码格式,以减少在网络上传输的数据量。

这种基本构造使得移动终端用户可以浏览大量的WAP内容和应用程序,并且方便应用程序开发者建立运行在数量庞大的移动终端上的服务内容以及应用程序。WAP代理允许把内容和应用程序放置在标准的WWW服务器上,并且还可以使用有效的WWW技术。

WAP应用至少包括Web服务器、WAP代理和WAP客户端,这种WAP 结构可以轻松地支持其他配置。我们可以生成一个含有WAP代理功能的源服务器,这种服务器便于实现端到端的安全解决方案,也适用于要求更好地接入控制或响应保证(如无线电话应用WTA)的应用。

2) WAP的组成

WAP的组成如图6.5所示。

(1).网络层

无线消息控制协议(WCMP)与ICMP类似,但功能不如后者。为了配合外面无数的空中传输协议,WAP定义了自己的数据包;无线数据协议(WDP)以UDP为基础,但有自己的端口排序语义。关于保密层,WTLS 不是类推Ipsec,而是使用适用于低功率终端的新的椭圆曲线密码系统,提供类似传输层保密的SSL/TLS。互联网所说的“传输”在无线会话协议(WSP)中进行,是与TCP大致相同的对话协议,但只有实验性质的作业功能。

图6.5 WAP组成图

(2).应用层

无线会话协议(WSP)包含于互联网所称的“应用”之中,是对HTTP的创造性的重新构思;它进行二进制加密,PUSH和静止接入。它取得由以无线标识语言(WML)编写的“卡”组成的“页”,执行指定功能、变量和计时处理。WML是XML应用的一种,但只能以自己的压缩形式传输。最后,使用自己的WMLScript语言到“微浏览器”。

(3).WAE和WTA服务器

WAE指无线应用环境(Wireless Application Environment)。WAE服务器与网络服务器或代理服务器大致相似。WTA(无线电话应用)服务器在WAE顶层,是电话切换开关,处理电话提示和电话会议等。与IETE的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al)和其他对IP语音的研究不同,它以新用户不用以上网冲浪为前提,所以早期的产品只提供内置的应用、WEB-WAP技术的有限互联网接入。

3) WAP与Internet的关系

WAP确实使用了许多Internet标准,如XML、UDP和IP,但为适应无线环境的特殊限制进行了优化。HTML、HTTP、TLS和TCP等Internet标准难以直接应用在移动网络上。标准的HTML Web内容一般不能在便携移动电话和寻呼机的小尺寸屏幕上实现,并且在单手持机的方式下,屏幕间的切换也不方便。HTTP和TCP没有对无线网络的非连续覆盖、长延时和有限带宽进行优化。HTTP不是以压缩二进制方式而是以效率不高的文本方式发送标题和命令的。TLS安全性标准需要在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交换许多信息,由于无线传输的时延使用户感到响应非常缓慢。 WAP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进行优化。利用二进制传输经高度压缩的数据,对长时延和中、低带宽进行优化。WAP会话可处理不连续覆盖的问题,并可使IP或其他优化协议在多种无线传输方式中运行,用于WAP 内容的WML语言充分利用小屏幕,无需使用完整键盘就可实现单手操作。而且WML语言具有内置可伸缩性,可实现从两行文本的显示到智能电话和个人通信器上的全图形屏幕显示。

移动互联网将成为未来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各界已经达成共识特别是随着移动计算技术的进步移动设备的成本价格日

移动互联网将成为未来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各界已经达成共识。特别是随着移动计算技术的进步,移动设备的成本价格日趋降低,这为移动设备的普及奠定了更好的基础,这也使得我国家移动设备用户大幅增长。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3-2017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的数据:2012年我国移动设备销售量累计超过10亿部(台),移动互联网发展环境渐佳。 尽管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环境越来越好,规模也越来越大,但是缺乏盈利方式的问题却逐渐显露出来。由于移动设备屏幕小、移动流量昂贵等问题,移动互联网的广告盈利模式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用户面对这类移动互联网产品的最优考虑就是卸载。 根据《2013-2017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的调研显示:85%以上的用户在遇到广告展示的应用后都会把应用卸载(新浪微博等除外)。这也就是说,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第三方广告给用户的体验是极差的,更重要的是给用户遗留了不可信的坏印象。 当移动互联网行业的格局逐渐稳定,移动互联网的投资热情也逐渐减退,盈利模式缺失开始成为困扰行业发展的最大问题,游戏会是移动互联网突破盈利模式缺失的重要突破口吗?最近的微信传言已经开始内测游戏了。显然,作为移动互联网第一阵营排头兵在迟迟找不到盈利模式之后,也选择进入游戏领域。但能否成功还有待观察。但是从其他手游公司的发展来看,微信要取得成功的概率是非常大的。但是对于小公司却依然存在推广以及产品更新速度快等问题,耗费巨大。 移动电商其实是移动互联网实现盈利最简单的方式,但是前面说到的移动设备屏幕小、移动流量费用昂贵的问题也制约了它的发展。如果你想在淘宝购买一件衣服,需要消耗100M 的流量吗?其实这是很昂贵的。更何况到目前为止,所有的电商企业都没有公布移动电商的

2016年美国移动医疗案例分析报告(完美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2016年4月

目录 一、Practice Fusion:美国最大的云平台电子病历企业 3 1、公司概况3 2、服务方式4 3、用户数据5 4、核心价值6 5、盈利模式6 二、Castlight Health:医疗价格与质量第三方比较平台7 1、公司概况7 2、盈利模式9 3、服务方式10 4、收入规模10 5、利益相关方态度11 三、Health Tap:美式医患问答平台12 1、公司概况12 2、盈利模式14

3、早期质疑15 一、Practice Fusion:美国最大的云平台电子病历企业 1、公司概况 2008年成立,使命是:连接医生、患者和数据,趋向一个更好的医疗并拯救生命。 公司最初以300 美元/月向医生推广其电子病历系统,由于竞争激励,尽管降价到50 美元/月,依旧毫无起色。2009 年,为推进医疗改革,美国政府颁布法案,规定2015 年前使用电子病历系统的诊所医生,将会获得44 万到64 万美元的医疗保险奖金,反之,将要接受罚款。当时,电子病历系统在美国价格不菲,几年使用费往往需要数万美元。

同年,Practice Fusion 顺势推出免费系统——医生仅需同意将系统生成病历的所有权让渡给该公司。 2009年4 月,Practice Fusion 推出了在线免费预约服务。通过网站,公司向患者提供了全美超过27 万个认证医生的信息,还包括150 万个对医生的认证评价(每个医生平均有14 个评价)。开通当月就提供了300 万个预约渠道。这些数据目前均有大幅增长。这一业务虽然与为患者提供预约服务的行业巨头ZocDoc 业务重合,但ZocDoc 每月向每位医生收取250 美元的花费,Practice Fusion 无论是向患者还是向医生,都是完全免费的。 目前,Practice Fusion 是美国最大的云电子病历平台。美国每年有12 亿的就诊量,其中83%(近10 亿)是在医院外的医生办公室发生的,这其中6000万(6%)的就诊量是在Practice Fusion 上完成的。 2、服务方式 医生、患者在在诊前、诊中、诊后都会用到Practice Fusion 的服务:

基于上下文感知的移动计算应用

基于上下文感知的移动计算应用 李玲玲,高 新 (安徽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淮南232001) 摘 要:移动计算由最初简单的单一实体计算逐步发展到网络协同计算,而最新的发展方向则是可以对环境自适应 的智能感知计算。从上下文感知的角度研究了移动计算的基本方法,并通过近似选择、语境自动重构、语境信息和命令以及上下文触发动作对基于上下文感知的移动计算进行了结构建模和运行仿真,从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智能移动计算结构。 关键词:上下文感知;移动计算;近似选择;重构;上下文触发 中图分类号:T P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1)06-0017-02 作者简介:李玲玲(1984-),女,安徽合肥人,安徽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网络技术;高新(1986-), 男,安徽淮南人,安徽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网络技术。 0 引言 移动计算不会发生在单一的地点、单一的上下文中,而是跨越了众多的情境和地点,包括办公室、会议室、家里、机场、宾馆、教室、商场、公共汽车等。用户可以通过无线便携机访问计算资源,并通过固定设备和计算机连接到本地网络。这种新兴计算模式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断变化的执行环境。任务处理器、用户输入输出设备、网络容量、网络连接以及成本都会随时间和地点的改变而改变。 1 上下文感知计算 移动分布式计算的关键就是要利用不断改变的环境信息。而这些改变的环境要有能够在运行中感知上下文信息的新的应用类。上下文感知软件根据位置来适应用户需求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的事情。一个具有以上能力的系统能够检查计算环境并且对环境的改变做出反应。 上下文3个重要的方面是:你在哪里,你和谁在一起以及关联的原因。上下文涉及的不仅仅是用户的位置,因为其他相关因素也是移动的、不断改变的。上下文包括照明、噪声水平、网络连接、通信费用、通信带宽甚至是社会状况。我们正在研究使用PA RCT AB,它利用红外线蜂窝网络进行通讯。T ab 充当图形终端,大多数应用程序运行在远程主机。1.1 近似选择 近似选择是一种用户接口技术,强调临近的目标物体 或使定位目标更容易被选择。一般来说,近似选择涉及两 个变量:/轨迹0和/选择0。用户界面自动默认轨迹到用户的当前位置。 至少有3类定位目标选择使用这种技术。第1类就是需要协同定位使用的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第2类是与你发生相互作用对象的集合。第3类是地点的集合。 位置信息可用于权衡附近打印机的选择。打印中近似选择所需要的3个方面:打印机的名称、打印机的地点以及与用户的距离。接口涉及的问题是如何浏览这个包含更多地点信息的对话框。比如说,浏览是应该按照名称的字母顺序还是应该按位置排序。表1表示的是(a)按名称的字母顺序排列;(b)近似排序;(c)按照附近强调的打印机字母顺序排序;(d)按照近似选择的字母顺序。 表1 UI Techniqu es for Proximate Selection Nam e Room Distance caps 35-2200200ft claudia 35-210830ft perfector 35-230120ft snoball 35-2103100ft (a) Distan ce Name Room 20ft perfector 35-230130ft claudia 35-2108100ft sn ob all 35-2103200ft caps 35-2200 (b)Nam e Room Distance caps 35-2200200ft claudia 35-210830ft perfector 35-230120ft snoball 35-2103100ft (c) Distan ce Name Room caps 35-2200200ft claudia 35-210830ft perfector 35-230120ft s noball 35-2103100ft (d) 1.2 语境自动重构 重构就是添加新的组件移除已存在组件的过程,或者改变组件之间的联系。如何利用上下文才能够带来不同的系统配置以及如何适应这些配置是上下文感知系统的

移动计算技术的发展

随着移动计算技术的发展,移动数据库逐步走向应用,在嵌入式操作系统中移动数据库更显示出其优越性。本文研究了移动数据库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分析了移动数据库在应用中关键点,并指出了移动数据库管理系统应具有的基本功能。 1. 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的发展现状 数据库技术一直随着计算的发展而不断进步,随着移动计算时代的到来,嵌入式操作系统对移动数据库系统的需求为数据库技术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嵌入式移动数据库技术目前已经从研究领域逐步走向广泛的应用领域。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人们对移动数据实时处理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嵌入式移动数据库越来越体现出其优越性,从而被学界和业界所重视。 2. 移动计算与嵌入式移动数据库 移动计算是一种新型的技术,它使得计算机或其他信息设备在没有与固定的物理连接设备相连的情况下能够传输数据。移动计算的作用在于,将有用、准确、及时的信息与中央信息系统相互作用,分担中央信息系统的计算压力, 使有用、准确、及时的信息能提供给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需要它的任何用户。 所谓移动数据库是指支持移动计算环境的分布式数据库。由于移动数据库系统通常应用在诸如掌上电脑、PDA、车载设备、移动电话等嵌入式设备中,因此,它又被称为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系统。 移动计算环境比传统的计算环境更为复杂和灵活。计算平台的移动性、连接的频繁断接性、网络条件的多样性、网络通讯的非对称性、系统的高伸缩性和低可靠性以及电源能力的有限性等因素对移动数据库的性能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移动技术的发展必将对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的发展起强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的发展也能促进移动计算的广泛应用。 3. 嵌入式移动数据库在应用中的关键 移动数据库在实际应用中必须解决好数据的一致性(复制性),高效的事务处理,数据的安全性等问题。 3.1 数据的一致性 移动数据库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移动终端之间以及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是一种弱连接,即低带宽、长延迟、不稳定和经常性的断开。为了支持用户在弱环境下对数据库的操作,现在普遍采用乐观复制方法(Optimistic replication 或 Lazy replication)允许用户对本地缓存上的数据副本进行操作。待网络重新连接后再与数据库服务器或其他终端交换数据修改信息,并通过冲突检测和协调来恢复数据的一致性。 3.2 高效的事务处理 移动事务处理要解决在移动环境中频繁的、可预见的拆连情况下的事务处理。为了保证活动事务的顺利完成,必须设计和实现新的事务管理策略和算法。 1)根据网络连接情况来确定事务处理的优先级,网络连接速度高的事务请求优先处理。

移动医疗

移动互联网------移动健康医疗 1.定义:国际医疗卫生会员组织HIMSS给出的定义为,mHealth,就是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例如PDA、移动电话和卫星通信来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具体到移动互联网领域,则以基于安卓和iOS等移动终端系统的医疗健康类App应用为主[1] 。它为发展中国家的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在医疗人力资源短缺的情况下,通过移动医疗可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医疗问题。 2.社会现象:“TD-LTE”高清、移动、无线的技术优势,可以帮助救护车上的医护人员,通过移动高清视频获得清晰、快速的远程指导,不错过治疗的“黄金半小时”;社区医生带上移动医疗诊断设备,可以随时请大医院、大医生进行远程会诊;社区医疗信息平台,可以用短信、彩信、WAP、呼叫中心等方式向公众提供掌上医讯、预约挂号等服务…… 移动医疗当今正成为整个移动通信产业的热点,MobileHealth (移动医疗)在刚刚结束的2011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吸引了诸多与会者的眼球,甚至包括了知名的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包括NTT DoCoMo、 AT&T以及沃达丰等全球主流移动运营商,也纷纷进军这一领域。 3.特点: 让医疗服务“随手可得” 移动医疗,改变了过去人们只能前往医院“看病”的传统生活方式。无论在家里还是在路上,人们都能够随时听取医生的建议,或者是获得各种与健康相关的资讯。医疗服务,因为移动通信技术的加入,不仅将节省之前大量用于挂号、排队等候乃至搭乘交通工具前往的时间和成本,而且会更高效地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变治病为防病。 为公立医院改革“添把火” 2010年10月起,国家卫生部决定启动全国近百家医院和部分区域的电子病历试点工作。卫生部领导在公开场合表示,建立和完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信业的下一座“金矿” 移动医疗对于移动运营商、医疗设备制造商、芯片企业、应用开发商等通信产业链各个环节,是一座“金矿”、一项潜力极大的“朝阳产业”。咨询公司ParksAssociates的数据显示,仅美国市场,与无线配件、应用等相关的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在2011年有望翻一番,达到13亿美元。 对于运营商,可以借助与SP的收益分成,变单纯的“管道工”为“智能管道”。例如,日本运营商NTT DoCoMo就给出了“智能管道”的一个范例。2010年,NTT DoCoMo的“智能管道”平台,让用户和各种专业医疗和保健服务提供商共同拥有了一个符合标准的、安全可靠的生命参数采集和分发平台,从而架起了用户与医疗保健机构沟通的桥梁。而在收费模式上,运营商代收费模式值得借鉴。如卡塔尔电信就专门为用户设置了一个MobileHealth(移动医疗)账号,以便用户支付移动医疗费用。 对于医疗器材制造商,无线宽带网络、RFID芯片与传统诊疗设备的全新组合,让传统诊疗设备跳动了一颗“智慧心”。美国的GE公司2009年就研发了一种名叫“Vscan”的手机式超声仪,在中国市场的前期测试中反响相当好,“就像现在的血压仪、听诊器,医生手中拿到这个超声仪,可以一下提高好多信息辅助诊断”。 对于SP们,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也让他们在这杯移动医疗的盛宴中分得一杯羹。中国有家医疗网站“好大夫”,在线推出了完全免费的iPhone客户端。截至目前,好大夫已经收入全国3100多家正规医院、26万余位大夫,通过手机,可以检索到包括所有常见疾病以及全国各地医院、大夫的相关信息,患者可浏览检索到当地医院介绍、科室介绍等相关信息,也能查询到大夫的简历、出诊时间等,甚至可以查看患者对该医生的打分评价……

移动计算复习资料

1.移动计算基本概念 ○1指节点处于移动状态下或非预定状态下的网络计算技术; ○2移动计算是使人们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在运动过程中能够不间断地访问网络服务(数据)的技术的统称-ACM; ○3利用移动终端通过无线和固定网络与远程服务器交换数据的分布计算环境。 2.移动计算主要研究内容 ○1关键技术:移动计算机制、情景感知、移动计算环境、应用任务迁移方法、移动计算软件支撑平台、移动过程中的信息安全 ○2核心内容:情景认知建模方法、服务自发发现与资源自适应管理策略、用户任务无缝主动迁移方法、面向普适服务的移动应用支持平台的设计与实现、移动设备技术、嵌入式操作系统、无线网络技术、移动安全、移动数据管理、人机交互技术、移动商务。 ○3未来五大关键:移动支付、手写笔重生、企业业务、广告业务、语音业务 3.应用领域 ○1信息访问设备:掌上电脑、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穿戴计算机、传感器节点、智能家电、智能玩具 ○2军事应用:穿戴计算机(实施快速作战指挥与控制、实施战场侦察探测、作战信息处理、广泛地应用于各兵种);传感器网络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战场观测与监视、敌方侦察、目标跟踪与分类、核生化攻击检测、有害物质(气体、液体、辐射等)检测、战场可视化、导向系统)。 ○3民用应用:智能交通、智能手机、穿戴计算机、传感器网络 其中传感器网络的应用:城市交通(高速公路车辆监测、交通状况监测、停车场位置导引、车辆识别);健康医疗(医疗检测与诊断、医疗设备联网、病人状况监测、人体内部情况监测);商务应用(商场保安监测、交易过程监视、工厂内部监视);家庭应用(网络家电监控、家庭保安、儿童监护、智能玩具);环境监测(农田环境监测、土壤监测、气候监测、水文监测、森林火灾观测) 4.环境模型 MH:Mobile Host 移动主机FH:Fixed Host 固定主机 MSS:Mobile Support Station 移动支持站 5.简述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思想 OFDM是一种无线环境下的高速传输技术,其主要思想就是在频域内将给定信道分成许多正交子信道,在每个子信道上使用一个子载波进行调制,各子载波并行传输。尽管总的信道是非平坦的,即具有频率选择性,但是每个子信道是相对平坦的,在每个子信道上进行的是窄带传输,信号带宽小于信道的相应带宽。OFDM技术的优点是可以消除或减小信号波形间的干扰,对多径衰落和多普勒频移不敏感,提高了频谱利用率,可实现低成本的单波段接收机。

移动医疗App

移动医疗App:在医院围墙外淘金作者:南方周末记者蒋昕捷实习生王悦 发自:北京2013-04-26 10:04:37来源:南方周末 中国移动医疗市场发展前景诱人,但至今还没有一款APP找到符合中国国情的商业模式。(何籽/图)?标签 ?App ?医疗健康 ?移动医疗 ?大姨吗

?春雨掌上医生 ?商业模式 ? 在医药健康领域的跨界革命移动医疗冲击之下,中国创业者首先从医疗健康类App开始自己的梦想。如何在两千多款医疗健康类App突围,规避监管,寻找到成熟的商业模式,正考验着年轻的创业者。 健康革命,从App开始 54岁的王琪要挑战“80后、90后玩转世界的方式”——移动互联网世界。 在这个新的世界里,她拥有双重身份。一方面,她是专家——北京妇产医院产科主任医师,她像在医院时那样接受“备孕”“保胎”等患者咨询。另一方面,她也是用户——几年前她升格为姥姥,试图指导女儿喂养外孙女,可女儿怎么都不肯接受她的专业意见。 智能手机上的App应用能保护健康、挽救生命?至少在互联网时代长大的年轻人是这么认为的。 一款名为“春雨掌上医生”的App(智能手机第三方应用程序)成了矛盾调停者。这位“50后”医生不得不拿着苹果手机,在App上帮着咨询关于吐奶、哭闹、便秘等儿科的常见烦恼。 毫无疑问,智能手机已经实现每天24小时如影随形,而这正是创业者所乐见的——他们设想了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就医场景: 一个小小的外接设备能实时监控你身体的各项指标,一旦出现异常,就会发出信号。下一步,它将自动连接最近的医院,帮你安排一辆救护车;在你到达医院之前,既往的病史、心电图、血压等多项数据已加入到医生的病例库中。如果有必要,你的资料会被发送到地球的另一端,出现在某位全球知名医生的手机上。 “这不是科学幻想,这是正发生的医药健康领域的一场跨界革命。”从事移动互联网产业研究的艾媒咨询CEO 张毅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这场革命即为移动医疗。艾媒咨询刚刚发布的《2012-2013中国移动医疗市场年度报告》指出,2012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已达到18.6亿元,预计5年后,将达到125亿元。 对于绝大多数创业者来说,梦想首先是从医疗健康类App起步的。 就在2013年4月12日,一款以女性生理期管理为主的App产品“大姨吗”获得了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领投、真格基金跟投的数百万美元投资。年轻的创业者喊出的口号是:打造全世界最懂“大姨妈”的公司。 “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医生 想从移动医疗市场掘金者,不止“大姨吗”公司。“春雨掌上医生”早在2011年11月就开始描绘蓝图。 这款App的创始人张锐喊出的口号是“身体不适问春雨”。这一问诊平台“专注于医院围墙之外的健康咨询与简单问诊”,最早从儿科、妇产科起步,目前的3.0版本几乎汇聚了一家综合医院的所有科室,最新上线的是禽流感科。 在公共平台上,一位患者即向北京同仁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张友平提问:“昨天吃了鸡肉,后来就发烧了,会不会是感染了H7N9。” 春雨掌上医生包括自诊和问诊两部分。在问诊环节,用户可以通过语音、图文等方式,向五千多名来自全国的三甲医院医生提问。 在接下来的手机对话中,张友平详细询问了从医院检测报告到鸡肉烹调方式等诸多环节。最后他答了两个字:“不会。”

易问医移动医疗APP带给我们的好处

易问医移动医疗APP带给我们的好处 其实,移动医疗并不是新名词,传统上就有飞机医院、手术汽车、体检大巴、轮船医院及远程医疗等。移动远程医疗发展至今已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代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远程医疗最初萌芽于美国国家宇航局对宇宙飞行中的宇航员进行医学保健遥测和监护,受制于当时的信息技术还不够发达,信息传送量极为有限,远程医疗发展较为缓慢。 第二代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后期,随着通信和电子技术的不断提高,美国和西欧国家在远程会诊、医学图像的远距离传输、远程会议和军事医学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第三代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目前正处于远程医疗的快速、全面发展时期,逐步呈现走进社区,走向家庭,更多地面向个人,提供个性服务发展的特点。 易问医移动医疗将改变健康从业人员和健康需求者的角色,而大数据分析为临床研究提供强大的平台。 说好处 做医生助手当患者帮手 帮医生 帮医生梳理病人 有些手机APP软件,或者网站可以对患者问题进行分诊和、疏导,设置严格有序的多级导诊程序,在患者真正和医生沟通之前,起到了筛选把关的作用,这减轻了很多医生的网络问诊的压力和负担。 当医生的助手 医生助手服务模式的定位是由医生主导,为医生服务的移动端患者管理随访助手。这种服务模式是一个封闭系统,只有在医生授权的情况下,才能实现病历在不同医生间的流转,这也充分保护了医生和患者的权益,避免病源流失。app从医疗个性化的管理工具切入,充分调动了医生在医疗资源管理和调配的主动性。 辅助医生开展科研 医生可以在患者入组后,让患者在手机端安装一个科研随访App。这样,患者不仅可以在手机上自动收到下次访视的提醒,医生也能够通过手机APP,与患者直接沟通,并可向患者发送研究注意事项和科普文章等,甚至一些访视内容(如随访表)可以设计成直接通过手机App完成。更进一步地说,如果在平时看病人的时候,就注意积累潜在的患者资源,并通过有效的App能够在随后进行更有效地沟通和维护。这样一旦有合适的临床试验,平时维护稳定的患者群将成为招募病人的一个有效资源,同时,有效的随访也为临床研究提供了保证。

无线网络与移动计算

无线网络发展状况 计算机通信分两种: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 无线通信包括卫星,微波,红外等等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AN)技术可以非常便捷地以无线方式连接网络设备,人们可随时、随地、随意地访问网络资源。在推动网络技术发展的同时,无线局域网也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本文分析了无线局域网的优缺点极其理论基础,介绍了无线局域网的协议标准,阐述了无线局域网的体系结构,探讨了无线局域网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以太网无线局域网扩频安全性移动IP 一、引言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局域网络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应运而生,且发展迅速。尽管目前无线局域网还不能完全独立于有线网络,但近年来无线局域网的产品逐渐走向成熟,正以它优越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在网络应用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无线局域网是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从专业角度讲,无线局域网就是通过无线信道来实现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并实现通信的移动化、个性化和宽带化。通俗地讲,无线局域网就是在不采用网线的情况下,提供以太网互联功能。 广阔的应用前景、广泛的市场需求以及技术上的可实现性,促进了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完善和产业化,已经商用化的802.11b网络也正在证实这一点。随着802.11a网络的商用和其他无线局域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局域网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二、无线局域网概述 无线网络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50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美国陆军研发出了一套无线电传输技术,采用无线电信号进行资料的传输。这项技术令许多学者产生了灵感。1971年,夏威夷大学的研究员创建了第一个无线电通讯网络,称作ALOHNET。这个网络包含7台计算机,采用双向星型拓扑连接,横跨夏威夷的四座岛屿,中心计算机放置在瓦胡岛上。从此,无线网络正式诞生。 1.无线局域网的优点 (1)灵活性和移动性。在有线网络中,网络设备的安放位置受网络位置的限制,而无线局域网在无线信号覆盖区域内的任何一个位置都可以接入网络。无线局域网另一个最大的优点在于其移动性,连接到无线局域网的用户可以移动且能同时与网络保持连接。 (2)安装便捷。无线局域网可以免去或最大程度地减少网络布线的工作量,一般只要安装一个或多个接入点设备,就可建立覆盖整个区域的局域网络。

移动计算考试重点1

******第一章**************** ●ISO七层参考模型: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利用传输介质为通信的网络节点之间建立、管理和释放物理连接; 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为数据链路层提供数据传输服务;物理层的数据传输单元是比特。 ●数据链路层主要功能:在物理层提供的服务基础上,数据链路层在通信的实体间建立数 据链路连接;传输以“帧”为单位的数据包;采用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的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网络层主要功能:通过路由选择算法为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最适当的路径;为数据在 节点之间传输创建逻辑连接;实现网络互连功能。 ●传输层主要功能:向用户提供可靠端到端(end-to-end)服务;处理数据包错误、数据 包次序,以及其他一些关键传输问题;传输层向高层屏蔽了下层数据通信的细节,是计算机通信体系结构中关键的一层。 ●会话层的主要功能:负责维护两个节点之间的传输链接,以便确保点-点传输不中断; 管理数据交换。 ●表示层的主要功能:用于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数据格式变换; 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 ●应用层的主要功能:为应用程序提供了网络服务;应用层需要识别并保证通信对方的可 用性,使得协同工作的应用程序之间的同步;建立传输错误纠正与保证数据完整性的控制机制。 ●对OSI参考模型的评价:层次数量与内容选择不是很好,会话层很少用到,表示层几乎 是空的,数据链路层与网络层有很多的子层插入;OSI 参考模型将“服务”与“协议”的定义结合起来,使得参考模型变得格外复杂,实现困难;寻址、流控与差错控制在每一层里都重复出现,降低系统效率;数据安全性、加密与网络管理在参考模型的设计初期被忽略了;参考模型的设计更多是被通信的思想所支配,不适合于计算机与软件的工作方式;严格按照层次模型编程的软件效率较低。 ●对TCP/IP参考模型评价:在服务、接口与协议的区别上不很清楚,一个好的软件工程 应该将功能与实现方法区分开,参考模型不适合于其它非TCP/IP协议族;TCP/IP参考模型的主机-网络层本身并不是实际的一层;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的划分是必要和合理的,但是TCP/IP参考模型却没有做到这点。 ●无线通信通常影响OSI中的三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物理层:无线系统中 关键资源是无线频谱,物理层重点是设计如何有效利用频谱资源的调制、信源编码、信道编码、信号检测等技术。链路层:重点是如何在时间上、频率上或空间上共享频谱,其中MAC层协议的设计尤为重要。网络层:重点是路由和服务质量。 ●跨层设计的思想就是使任意两层之间能够互相提供和利用有用信息。 ●自适应是跨层设计的核心思想,所谓自适应就是指协议栈能够分析和提取所需信息,并 根据这些信息做出正确反应的机制,它既包括协议栈的上层对下层变化的自适应,也包括下层对上层要求的自适应。 ●移动计算:是一种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在运动过程中所具有的不间断访问数据的能 力。 ●游牧计算:人们在不同的地点要求连续同样的工作,这些地方是固定的工作场所,在移动 过程中不要求工作.工作环境:计算机+ 互联网 ●普适计算又称普存计算、普及计算(英文中叫做pervasive computing或者Ubiquitous computing)这一概念强调和环境融为一体的计算,而计算机本身则从人们的视线里消

移动计算技术

063815移动计算技术32学时/2学分英文译名: Mobile Computing Technology 适用领域: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理论 开课单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移动计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若干移动计算典型案例,重点掌握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以及移动自组网和无线Mesh网的基本组成、 结构、原理、相关协议以及实现与应用,为后续学习和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预备知识或先修课程要求:计算机网络 教学主要内容以及对学生的要求: 要求学生应预先学习计算机网络和移动通信等相关课程;教学主要内容包括:计算的 演变、移动计算技术概论、通用计算技术简介、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移动自组 网、无线Mesh网、下一代无线Internet、移动计算的仿真技术以及移动计算的典型应 用案例等。 内容摘要: 移动计算技术是随着无线网络、移动网络以及移动设备的发展而在互联网基础上的技 术提升,主要解决不同网络的接入和无缝计算;它是分布式计算和分布式人工智能与 移动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以移动性为特征的新的计算和问题求解规范,是 下一代分布、移动、开放环境中的工程系统模型,是目前的一个学术研究热点,并在 实际中得到广泛应用。因此,本课程主要对以上内容进行概念性介绍,使学生了解计

算技术的演变过程,把握信息技术的未来。同时,本课程将系统讲解移动计算的基础 理论、系统结构、关键技术和方法,并描述了移动计算多个应用案例。此外还对与移 动计算相交叉的移动自组网技术、无线Mesh网技术、穿戴计算技术、和移动计算仿 真技术作了详细讲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移动计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熟悉若干移动计算典型案例,为后续学习和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考核方式: 总成绩(百分制)=平时成绩(10%)+实验(10%)+口头报告(30%)+大作业(50%)。 平时成绩根据上课出勤情况和课堂参与度评定;课程讨论要求每名学生作口头报告并 提交PPT,根据报告难度和质量评定成绩;课程结束时,每名学生需将自己研究方向 与移动计算技术相结合,撰写一个完整、可行的研究计划,根据完成质量评定成绩。课程主要教材: 无. 主要参考书目: [1]《移动计算技术》徐明、曹建农、彭伟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9 [2]《GloMoSim网络仿真-从入门到精通》高振国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5 [3]《普及计算》[德]Uwe Hansmann, Lothar Merk 等(著),英春、孙沛(译) 清华大 学出版社2004-1 [4]《Mobile Computing》Chander Dhawan 世界图书出版社1997 [5]《下一代无线因特网技术:无线Mesh网络》方旭明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5 [6]《Ad Hoc移动无线网络》王金龙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5

移动计算论文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综述 崔婷婷 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重庆 400715 摘要:随着Internet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无线通信的需求越来越大,也出现了许多的无线通信协议,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成为了当今的热点。本文对目前使用较广泛的蓝牙、802.11(WiFi)以及ZigBee分别进行了阐述。 关键字:无线通信; 蓝牙; WiFi; ZigBee Xxxx Cui Tingting College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computer, communication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people have a great demand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here have been a number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Short-rang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s a hot topic today. This paper describe the popular technology such as Bluetooth, 802.11 (WiFi) and ZigBee described. Keywor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luetooth; WiFi; ZigBee 引言 随着Internet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网络逐渐走入人们的眼帘,在有线网络技术已经发展成熟的今天,无线网络具有巨大的潜力。人们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在人和环境融为一体的模式下,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进行信息的获取与处理。近年来无线组网通信发展迅速的原因,不仅是由于技术已经达到可驾驭和可实现的高度,更是因为人们对信息随时随地获取和交换的迫切需要,从而要去各种通信技术发展的终极目标是“无处不在”。在技术、成本、可靠性及可实用性等各方面的综合考虑下,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成为了当今的热点。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范围很广,在一般意义上,只要通信收发双方通过无线电波传输信息,并且传输距离限制在较短的范围内,通常是几十米以内,就可以称为短距离无线通信。接下来就目前使用较广泛的蓝牙、802.11(Wi-Fi)以及ZigBee分别进行阐述。 1蓝牙 蓝牙(Bluetooth)[1]是由爱立信公司于1994年首先提出的一种工作在2.4GHz频段

移动计算大作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移动计算技术课程设计 学号:S314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生姓名: 任课教师: 2014年12月

物联网低功耗技术研究 1. 低功耗技术研究背景 1.1.研究意义 自1999年美国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提出物联网的概念以来,物联网的研究已经经过了十几个年头。物联网近年来在国内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对比欧美各国,我国人口、行业众多,物联网将迎来巨大的发展和应用,因此,为了避免以往技术“先发展,后治理”的误区,适应通信绿色化的发展趋势,减小通信行业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未雨绸缪,提前从产业政策、关键技术等方面开展“绿色物联网”即“低功耗物联网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1.2.国内外物联网低功耗技术发展动态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全球范围内日益增长的能源消耗及减少温室效应以保护生态环境的迫切需求已经将能源问题变成全人类所面临的不可回避的重大挑战和共同使命之一。根据2011年11月国务院常委会议知: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及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中国政府已经作出郑重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通信行业必然要走“绿色”之路,而且从目前情况来看,通信行业已经成为了耗电大户,排在全国各行业的第12位,巨额的用电成本不仅阻碍了行业的发展,也意味着碳排放量的大幅度升高。目前国际上标准化组织对绿色物联网高度关注,并于2010年成立了专门的技术组织ISO/IECJTCISC39《信息技术与可持续发展》。部分标准化组织已经展开了对物联网能耗方面的跟踪和研究。 1.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在3GPP中,与物联网线管的主要是“机器到机器(Machine-to-Machine)”的标准化工作,目标是实现无线传感网络与蜂窝网络的融合,主要是根据M2M通信的特点对现有GSM网络及未来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和第四代(4G)网络进行优化。 2.Internet工程任务组。Internet工程任务组(IETF)重点关注无线传感网络的路由问题,共成立了三个工作组来进行低功耗IPV6网络方面的研究。 3.其他标准化组织。目前各大主流标准化组织对物联网的关注还是偏重应用与网络建设,对能效部分关注并不多,但是由于物联网的底层传感器的底层传感器节点能耗有限,所以标准化组织也均在要求上做定义,但是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标准化工具。 1.3部分参考文献 [1]2010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 [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2.物联网中能耗来源 为解决物联网整体耗能问题,需要从物联网的架构出发,找到物联网中无效功耗的

移动医疗创业计划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移动医疗创业计划书 篇一:移动医疗项目商业计划书 移动医疗项目商业计划书20XX年 前言 中商咨询编制的商业计划书可作为项目运作主体的沟 通工具,会着力体现企业(项目)的核心价值与竞争优势,有效吸引风险投资者及商业伙伴,促成项目融资。同时,中商咨询编制的商业计划书内容涉及企业(项目)运营的方方面面,能为企业(项目)实施提供建议参考。 中商产业研究院每年完成项目数量达数百个,在养老产业、商业地产、产业地产、产业园区、互联网、电子商务、民营银行、民营医院、农业、养殖业、生态旅游、酒店、机械电子等行业积累了丰富的项目案例,可对同行业项目提供具有参考性、建设性意见,帮助客户对项目进行梳理和判断。 【出版日期】20XX年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格】订制

移动医疗项目商业计划书 第一部分摘要 一、项目背景 二、项目简介 三、项目竞争优势 四、融资与财务说明 第二部分移动医疗行业与市场分析一、市场环境分析 (一)政策环境分析 (二)经济环境分析 二、移动医疗行业市场分析 三、移动医疗市场预测分析 四、市场分析小结 第三部分公司介绍 一、公司基本情况 二、公司业务介绍 三、组织架构 四、主要管理团队 第四部分产品与技术 一、主要产品介绍 (一)主要产品 (二)产品性能

(三)产品的竞争优势 二、产品制造 (一)产品生产制造方式 (二)生产工艺流程 (三)质量控制 (四)售后服务 (五)生产成本控制 三、技术与研发 (一)关键技术介绍 (二)技术亮点 (三)现有的和正在申请的知识权(四)研发团队 (五)持续创新安排 第五部分营销规划 一、营销战略 二、营销措施 第六部分项目发展规划 一、发展战略 二、阶段发展规划 三、实现经营目标采取的具体策略(一)营销网络计划 (二)人才培养和引进策略

移动计算心得与体会

有关移动计算 有关移动计算、你了解多少呢? 听了有关于移动计算的讲座,我心潮澎湃。关于未来、关于前景、关于未来生活和工作方式。我似在听一部关于世界技术革命的史诗级画卷的展开! 下面,我仅仅说几句我的心得! 移动计算是随着移动通信、互联网、数据库、分布式计算等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新技术。移动计算技术将使计算机或其它信息智能终端设备在无线环境下实现数据传输及资源共享。它的作用是将有用、准确、及时的信息提供给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任何客户。这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移动计算是一个多学科交叉、涵盖范围广泛的新兴技术,是计算技术研究中的热点领域,并被认为是对未来具有深远影响的四大技术方向之一。 移动计算使用各种无线电射频(RF)技术或蜂窝通信技术,使用户携带他们的移动计算机、个人数字助手(pDA)、BP机和其他电讯设备自由漫游。使用调制解调器的移动计算机用户也应该属于这一范畴,但他们侧重于无线远程用户。移动计算机用户依赖于电子信报传送服务,使他们无论走到那里都能和办公室保持联系。一些厂商,Microsoft,正在制造支持移动用户的特殊接口。例如,当移动用户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时,将恢复桌面排列和在最后会谈中打开的文件,就象计算机从来都不关闭一样。 移动计算是消息传递技术和无线通信的融合。象RAM Mobile Data这样的公司也已加入,不仅具有通信的一面,而且还具有用户接口的支持。典型的用户包括需要技术信息的领域服务专家、进行估算的保险代表和需要信息以决定投资的销售人员。获得信息的一种方式是与公司数据库简单相连,并进行实时查询,信报传送减少,电话费用。移动用户只需通过一个数据库查询发送一个电子函件消息到数据库服务器,然后,服务器产生一个响应,并将响应放置在用户以后进行查取的信箱里。 与固定网络上的分布计算相比,移动计算具有以下一些主要特点: (1)移动性:移动计算机在移动过程中可以通过所在无线单元的MSS与固定网络的节点或其他移动计算机连接。 (2)网络条件多样性:移动计算机在移动过程中所使用的网络一般是变化的,这些网络既可以是高带宽的固定网络,也可以是低带宽的无线广域网(CDPD),甚至处于断 接状态。 (3)频繁断接性:由于受电源、无线通信费用、网络条件等因素的限制,移动计算机一般不会采用持续连网的工作方式,而是主动或被动地间连、断接。 (4)网络通信的非对称性:一般固定服务器节点具有强大的发送设备,移动节点的发送能力较弱。因此,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的通信带宽和代价相差较大。 (5)移动计算机的电源能力有限:移动计算机主要依靠蓄电池供电,容量有限。经验表明,电池容 量的提高远低于同期CPU速度和存储容量的发展速度。 (6)可靠性低:这与无线网络本身的可靠性及移动计算环境的易受干扰和不安全等因素有关。由于移动计算具有上述特点,构造一个移动应用系统,必须在终端、网络、数据库平台以及应用开发上做一些特定考虑。适合移动计算的终端、网络和数

移动学习概述

移动学习 1、定义 (1)定义 移动学习是指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以及多媒体技术,学生和教师在移动计算设备(如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pocketPC等)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 正确理解移动学习的内涵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首先,移动学习是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数字化学习的扩展,它有别于一般学习。其次,移动学习除具备了数字化学习的所有特征之外,还有它独一无二的特性,即学习者不再被限制在电脑桌前,可以自由自在、随时随地进行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学习。学习环境是移动的,教师、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学生都是移动的。最后,从它的实现方式来看,移动学习实现的技术基础是移动计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即移动互连技术;实现的工具是小型化的移动计算设备。 (2)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中国移动学习的商业行为在三四年已经萌芽,有部分企业利用WAP和手机短信开展学习活动,甚至已经有基于手机的学习系统。但是由于当时的手机性能、手机资费、用户学习习惯等制约,基于手机的学习还处于萌芽状态,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商业活动。同时,国内也有学者对移动学习展开研究,如各大高校教育技术系的研究。但是从整体而言,移动学习处于研究阶段,没有展开大规模的商业活动。 但是自2005年底,尤其是2006年,移动学习由研究阶段进入商业推广应用阶段。据各地对移动学习态度的调查结果显示:34%的大学生、42%的高中生、42%的初中生表示对学习手机持喜欢态度,超过调查总人数的1/3,而选择一般的人占到了43%以上。持不喜欢态度的人不到总数的1/5。由此可见,移动学习得到多数潜在用户的认可。 但是,目前国内推出相应移动学习解决方案的公司数量并不多。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