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文言文翻译完整版

初中文言文翻译完整版

初中文言文翻译完整版
初中文言文翻译完整版

《曹刿论战》

1.十年春,齐师伐

..我,公将战。师:军队。伐:攻打。

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国。庄公准备迎战。

2.曹刿请见

..。请:请求。见:拜见。

译文:曹刿请求进见(庄公)。

3.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谋:谋划。间:参与。

译文: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

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见识)浅陋。

译文:曹刿说:“大官们(见识)浅陋,不能深谋远虑。”

5.乃入见。问:“何以

..战?”何:什么。以:用、凭、靠。

译文:于是进宫去见庄公。曹刿问庄公:“您靠什么作战?”

6.“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安:安定民生。弗:不。专:专有。以:把。

译文:衣食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7.“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同遍,普遍。从:听从。

译文:小的恩惠不能普遍分给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8.“牺牲

..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牺牲:供祭祀用的纯色体全的牛、羊、猪等牲畜。加:虚夸。

信:诚信。意思是对神说实话。

译文:祭祀用的牛羊、玉器、丝织品之类,我从不敢(向神)虚报数字,一定对神说实话。

9.“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孚:受到……信任。福:降幅。

译文:小信不能得到神灵的信任,神是不会降幅给您的。

10.“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案件。虽:即使。察:明察,了解清楚。情:实情。

译文: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按照实情处理。

11.“忠之属.也。可以

..一战。战则请从

..。”

属:类。可:可以。以:凭借。请:请让我。从:跟随,跟从。译文:这是尽职、尽力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一条件)作战。作战时请让我跟随前去。

1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于:在。

译文: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作战。

13.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鼓:击鼓,这里指击鼓进军。

译文:庄公将要击鼓进攻齐军。曹刿说:“不行。”

14.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译文: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啦。”

15.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败绩:军队溃败。驰:驱车追赶。

译文:齐军大败。庄公正要驱车追赶齐军。曹刿说:“不行。”

16.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下:下车。辙:车轮印。轼: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

译文: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横木眺望齐军(的队形),说:“可以追击了。”

17.遂逐

..齐师。遂:于是,就。逐:追赶。

译文:于是就追赶齐军。

18.既克

..,公问其故.。

既:已经。克:战胜。故:原因。

译文:战胜之后,鲁庄公问曹刿(两次阻止)的原因。

19.夫战,勇气也。

译文:作战,靠的是勇气。

20.一鼓作

...气,再.而衰.,三而竭.。

一:第一次。鼓:击鼓。作:振作。再:两次。衰:衰弱,衰减。竭:尽,耗尽,枯竭。

译文: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消失了。

21.彼竭我盈.,故克.之。

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旺盛。克:战胜。

译文:他们的勇气消失了而我们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2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测:估计,推测。伏:埋伏、伏兵。译文:齐国是大国,难以推测它的情况,害怕他们在那里有埋伏。

2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靡:倒下。

译文:我细看他们的车印混乱,远远看到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赶他们。

主要内容:

1.通过记叙曹刿战前、战中、战后的论战言论,说明“取信于民”是取得战争胜负的先决条件,同时还要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并且掌握战机才能取胜。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

2.鲁国取胜的原因(鲁庄公取信于民,相信并听从曹刿指挥;曹刿善于指挥,把握了战机。)

《记承天寺夜游》

1.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欲.:想要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脱下衣服想要睡觉

2...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

户.:门欣然:高兴的样子起行

..:起来散步;

(只见)月光照进窗户,(于是)高高兴兴地起来散步

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

..承天寺寻张怀民。

念:想,考虑遂:于是,就

心想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4.怀民亦未寝,相与

..步于中庭。

相与:共同,一起

怀民也没睡下,就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5.庭下如积水空明,

月光照在院中,像一潭水似的清澈透明

6.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

藻荇:泛指水草,文中指竹柏的影子。藻:水藻;荇:荇菜。盖:原来似水的月光下,像交错在水中的水草,原来是竹柏的影子

7.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何处没有月夜?何处没有竹柏?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仅仅闲人:闲散的人。耳:罢了

只是少了像我和怀民这样被贬的“闲人”罢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舜发.于畎亩

..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发:起,被任用。畎亩:农田。举:被举用。

译文:舜是从田野之中被提拔任用的;傅说是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的;

2.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士:狱官。

译文:胶鬲是从贩卖鱼盐的中被拔任用的;管夷吾是从狱官手中被释放并录用为相的;

3.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市:市井之中。

译文:孙叔敖是隐居海滨被提拔任用的;百里奚从市上(被赎买后)提拔任用的。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

..人也,

故:所以。降:降下。于:给。是:这个。

译文:所以上天将要降下重大责任给这样的人。

5.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苦:使……受苦。形容词使动用法。劳:使……劳累。

译文: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

6.饿.其体肤,空乏

..其身,

饿:使……经受饥饿之苦。空乏:使……资财缺乏。

译文:使他的身体经受饥饿,使他遭受贫困之苦,

7.行拂.乱其所为,拂:不顺。

译文: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

8.所以动

...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动:使……惊动。

曾:通增,增加。忍:使……坚韧。

译文: 通过那些使他的思想活跃起来,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能。

9.人恒过

..,然后能改;恒:常常。过:犯错误。

译文:人总是犯了错误才能改正。

10.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通横,堵塞、不顺。作:奋起,有所作为。

译文:内心困苦,思虑梗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1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色:脸色。喻:明白。

译文:憔悴表现在脸色上,叹息吟咏之气发于声音,人们才能了解他。

12.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法家:有法度的世臣。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

拂:通弼,辅弼。恒:常常。

译文: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部的忧患,这个国家往往会灭亡。

1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知:知道。

译文:这样以后知道,忧患可以使人(国家)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国家)萎靡死(灭)亡。

主要内容:

一、列举历史上六位着名人物的事例,说明担负重任并作出了成绩的人物并不是天生,而是经过一番艰苦磨炼的。

二、论述了人要担负重任、有所作为、成就大事,必须在思想上、生活上、行为上等方面经受一番艰苦磨练的道理。

三、从个人和国家两个角度,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人常常处在困境,才能不断奋发;国家常常没有忧患,往往会灭亡的道理。

四、点明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鱼我所欲也》译文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欲:想要。

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

2.二者不可得兼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得兼:同时得到。

两者不能同时得到,就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3.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生命也是我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想要的,

4.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两者不能同时得到,就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

5.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

..也。

..生者,故不为苟得

甚:严重、厉害。于:比。苟得:苟且得到。苟:苟且,随便。

生命也是我想要的,(但是)我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做苟且偷生的事情。

6.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患:指“死”。不避:不逃避死。

死也是我厌恶的事情,(但是)我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厉害的,所以有祸患也不逃避。

7.如使

..得生者何不用也?

..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

如使:假如,假使。可以:可以用来。

如果人们想要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保全生命的方法,还有什么不可以使用的呢?

8.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如果人们厌恶的没有比死更厉害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避免死亡的办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

9.由是

..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由是:用这种办法。

用这种办法就可以保全生命,可是有人却不用;用这种办法就可以用来避免死亡,可是有人却不做。

10.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所以,人们想要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

11.非独

..贤者有是心

..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非独:不仅。是心:这种思想。

不仅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舍生取义”,并围绕中心论点进行了分析论证。

12.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箪:古代盛饭的容器,多用竹制。豆:古代盛汤的容器,多用木制。

一篮子饭,一碗汤,得到它就可以活下去,得不到就会死亡。

1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蹴:踢。

如果吆喝着给他,路上来往的人也不会接受;如果用脚踢过去给他,乞丐也不屑于接受。

第二段:运用事例论证,从正面论述了“舍生取义”是人未丧失其本性的表现。

1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钟:古代六斛四升为一钟。辩:通“辨”,判别,区分。加:益处

万钟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15.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徳”,感激。

是为了住室的华美,妻妾的侍奉,为了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自己吗?

16.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乡:通“向”,从前。为:接受。

从前为了(礼义)宁死也不接受的,现在为了住室的华美而接受了;

17.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从前宁死也不接受的,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

18.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从前宁死也不接受的,现在为了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

19.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已:止。谓:称作、叫做。

这种(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本性。

第三段:运用事例论证,从反面论述了“见利忘义”是人丧失其本性的行为。

本文阐明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重就会做出不义的事来,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

扁鹊见蔡桓公

1.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

有间:一会儿

译文:扁鹊拜见蔡桓公,站了一会儿,

2.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

..,不治将恐.深。”

腠理

..:中医指皮下肌肉间的空隙和皮肤的纹理。恐:恐怕,担心。

译文:扁鹊说:“您的皮肤有点小毛病,不医治的话,恐怕要厉害了。”

3.桓侯曰:“寡人

..无疾。”

寡人:古代帝王对自己的谦称。

译文:桓侯说:“我没有病。”

4.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

..功!”

以为:把……当作

译文:桓侯说:“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以此显示自己的本领。”

5.居.十日,扁鹊复见,

居:停,过。

译文: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觐见。

6.曰:“君之病在肌肤

..,不治将益.深。”

肌肤:肌肉和皮肤。益:更加。

译文:(对桓侯)说:“您的并以到肌肉里,不医治的话,会更加严重。”

7.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不应:不给予回应,不理睬。悦:高兴。

译文:桓侯没有理睬。扁鹊走后,桓侯又一次不高兴。

8.居十日,扁鹊复见,

译文:过了十天,扁鹊再去觐见。

9.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说:“您的病已到了肠胃中,不医治的话,会更加严重。”

10.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译文:桓侯还是理睬他。扁鹊走后,桓侯再一次不高兴。

11.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

还走:转身就跑。还通“旋”回转。走:小步快跑。

译文:过了十天,扁鹊望见桓侯转身就跑。

12.桓侯故使人

..之所及.也;

...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

故:特意。使人:派人。汤熨:汤同“烫”用热水焐。熨:用药物热敷。

译文:桓侯特地派人去问他。扁鹊说:“疾病在皮表,用热水焐,用药物热敷能够治疗。”

13.在肌肤,针石

..之所及也;

针石:金属针和石针。指针灸。

译文:在肌肉里,用针灸能够治疗。

14.在肠胃,火齐

..之所及也;

火齐:一种清火治肠胃病的汤药,称火齐汤。齐通“剂”

译文:在肠胃里,用火齐能够治疗;

15.在骨髓,司命

..之所属,无奈何也。

司命:传说中掌管生死的神。

译文: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的事了,医药是没有办法的。

16.今在骨髓,臣是以

..无请也。”

是以:以是,因此。

译文:现在他的病在骨髓里,因此我就不再请求给他治病了。

17.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索:寻找。

译文:过了五天,桓侯身体疼痛,派人找扁鹊,(他)已经逃到秦国去了。18.桓侯遂死。

译文:桓侯就死了。

本文以蔡桓公病情的发展为线索,按时间顺序叙述了扁鹊跟蔡桓公的四次见面,最后以桓公病死作结。

第一层:扁鹊和蔡桓公的前三次见面,桓侯不听扁鹊的三次劝告。

第二层:两个人的第四次见面及扁鹊说明“还走”的原因。

第三层:交代事情的结果,桓侯病死。

《邹忌讽齐王纳谏》

1.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

....。

修,长,指身高。形,形体。貌,容貌。昳丽,光艳美丽。有:同“又”译文: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

2.朝服.衣冠,窥.镜,

服:穿戴。窥: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看,这里只是看、照的意思。

译文:(有一天)早晨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

3.谓.其妻曰.:“我孰与

..城北徐公美.?”谓……曰:对……说。

孰与:表比较,两者相比,哪个更甚。即同……相比,谁(哪一个)

译文: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谁美。

4.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

...公也!”

何能:怎么能。及:比得上。

译文:他的妻子说:“您美得很,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5.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译文: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6.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译文:邹忌不相信(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说:“我和徐公比谁美。”

7.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译文: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8.旦日

..,客从外来,与坐谈,

旦日:第二天

译文:第二天,(有一位)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和他坐着谈话。

9.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

译文:问客人说:“我和徐公谁美?”

10.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译文: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啊。”

11.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

..不如;

孰:同“熟”,仔细。以为:认为

译文: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看他,自己认为不如(他美)。

12.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弗:不。

译文:又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的不如(他)。

13.暮寝

..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暮:晚上。寝:睡觉。美:认为美。私:偏爱。

译文:晚上睡觉时想这件事,(觉悟)说:“我的妻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

14.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15.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译文:妾认为我美,是怕我啊;客人说我美,是想有求于我啊。

16.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译文:于是(邹忌)到朝廷上去见齐威王说:

“17.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诚:的确。

译文:我确实知道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

18.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以:以为。于:表比较,比。

译文: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想要有求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19.今齐地方

....私王;

..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

地方:土地方圆。莫不:没有不。左右:左右侍从。

译文:现在齐国土地纵横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宫里的嫔妃和左右侍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

20.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译文:朝中的臣子没有不惧怕大王的。

21.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译文: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不想有求于大王的。

22.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能兼听译文:由此看来,大王受的蒙蔽很严重啦!

23.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

..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面刺:当面指责、批评。

译文:齐威王说:“(说得)好。”就下令:“众多大臣、官吏、百姓,能当面指责、批评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

24.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谏:直言规劝。

译文:书面劝谏我的,受中等奖赏。

25.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谤:公开议论、指责。讥:批评指责。市朝:公共场所。

译文:能在公共场所议论我(的过错),让我听到的,受下等奖赏。

26.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门庭若市:门庭像集市一样。

译文:命令刚刚发布,众多大臣进规劝的话,宫门口和院子像集市一样。

27.数月之后,时时

..而间.进。时时:不时、有时。间:间或、偶然。

译文:几个月后,(大臣们)常常断续的有人进谏。

28.期年

..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期年:满一年。虽:即使。

译文:一年之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可进的了。

29.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

..齐。朝:朝见,朝拜。于:到。

译文:燕、赵、韩、魏(各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

30.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本文通过邹忌用自己的经历和亲身感受,讽劝齐王要纳谏除弊,从而说明国君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广泛听取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只有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

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邹忌这样忠心为国,善于劝谏的大臣;齐威王听取邹忌劝谏并广泛纳谏。

第一段:邹忌与徐公比美,从妻、妾、客的赞美声中,醒悟到所以赞美的原因。第二段:邹忌以自己受蒙蔽的事为例,讽喻齐王,委婉、含蓄的规劝齐王广开言路避免受蔽。

第三段:写齐王接受了邹忌的意见,决心广开言路,因此取得了显着的效果。第四段:从四国朝齐,侧面反映了齐王纳谏的影响,最后突出了纳谏除弊的结果。

读《孟尝君传》

1.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以故归之;

士:对品德好,有学识,有技能的人的统称。以:因为

翻译:世人都称赞孟尝君能得士,士因此而归附他。

2.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卒:终于虎豹之秦:像虎豹一样凶残的秦国

翻译:他终于依靠他们的力量,而从像虎豹一样凶残的秦国逃脱。

3.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

特:只,仅仅。雄:长,首领。岂:哪里

翻译:唉!孟尝君只不过是鸡鸣狗盗的首领罢了,哪里说得上是得士!

4.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

然:这样擅:拥有,具有

翻译:不这样,拥有齐国的强大国力,得到一个真正的士

5.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

可以:可以,凭借;尚:还;取:借助

翻译:应该可以凭借这一士南面称王制服秦国。哪里还用借助鸡鸣狗盗之徒的力量呢?

6.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所以:……的原因

翻译:鸡鸣狗盗一类人出现在他的门下,这就是真正的士不归附他的原因。

《出师表》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

崩殂:死。崩:古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先帝创立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

2.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疲弊:人力疲劳,物力缺乏。诚:实在。秋:时候。

现在天下分成三个国家,我们蜀国贫困衰弱,这实在是生死存亡的严重时候啊。

3.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懈:懈怠内:朝廷上。外:朝廷外,指战场上

可是,侍卫的臣子,在宫廷里工作不懈怠,忠心的将士们在战场上不惜生命,

4.盖.追先帝之殊遇

..,欲报之于陛下也。

盖:发语词,“因为是,原来是“。殊遇:特殊的对待,即厚待。

原来是为了追念先帝的特殊厚待,想要在陛下身上来报答呀。

5.诚.宜开张

..圣听,

诚:实在。开张圣听:扩大听闻,意思是让后主广泛的听取意见。圣:圣明。(陛下)实在应该广泛的听取意见,

6.以.光先帝遗德,以:来。光:发扬光大。

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

7.恢弘

..志士之气;恢弘:扩大。

扩大有志之士的勇气,

8.不宜妄自菲薄

....,

..,引喻失义

菲薄:微薄。妄自菲薄:过分看清自己。引喻:引用、比喻,这里是说话的意思。义:宜、恰当。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不应该过分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

9.以塞忠谏.之路也。谏:进谏

因而堵塞忠臣进谏的道路。

10、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宫中府中:皇宫里和朝廷中。俱:都。一体:一个整体,指都是国家官吏。皇宫里的侍臣和朝廷中的官吏,都属于一个整体,

11、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陟:提升。罚:惩处。臧:表扬。否:批评。不宜异同:不应不一样。

奖惩功过,评定人物好坏,不应不一样。

12、若有作奸犯科

....,及为.忠善者,

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触犯法令。为:做。

如果有做奸邪的事情,触犯法令和忠心为国做好事的人,

13、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员。刑:罚。昭:显示,表明

平明之理:公平清明的治理

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受罚或受赏,用来表明陛下公平清明的治理

14、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偏:偏袒

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廷内外法制不一样。

15、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这都是善良诚实,志向和心思忠诚纯正的人,

16、是以

..以遗.陛下:

..先帝简拔

是以:因此。简拔:选拔遗:给予,赠送。

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

17、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悉:全,都。咨:咨询

我认为宫内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询问他们,然后施行。

18、必能裨.补阙漏

..,有所广益.。益:好处。

裨:弥补,补助。阙漏:缺点和疏漏。阙:同缺,缺点。

一定能够帮助补救缺点和疏漏,得到广泛的好处。

19、将军向宠,性行淑均

..,淑:善。均:平。

将军向宠,性情品德善良公正,

20、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畅:通晓。能:有才干。

通晓军事,在过去任用他时,先帝称赞他有才干,

21、是以

..众议举宠为督:是以:因此

因此大家议论推举他为中部督。

22、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咨:咨询。

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无论大小,都跟他商量,

23、必能使行阵

..和睦,优劣得所。行阵:队列,这里指军队。一定能够使军队上下团结,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24、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

..也;

兴隆:兴旺发达。所以:……的原因。

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

25、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

..也。倾颓:衰微,灭亡。信任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亡的原因。

26、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

先帝在世时,每当和我谈论起这些事情,

27、未尝

..于桓、灵也!

..不叹息痛恨

未尝:没有一次。痛恨:痛惜,遗憾。

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昏庸感到痛心和遗憾的。

28、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

..之臣也,

贞良死节: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以死报国的忠臣,

29、愿陛下亲之、信之,

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

30、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那么汉室的兴旺,是可以很快到来的。

31、臣本布衣

..,躬.耕于南阳,布衣:平民。躬:亲自。

我本来出身于平民,亲自在南阳耕种田地,

3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

..于诸侯。

苟:苟且。闻达:闻名,显达。

只求在动乱的社会中保全性命,不求在诸侯中扬名做官

33、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亲自屈尊。

..,猥自枉屈

卑鄙:身份微贱,见识浅陋。猥:辱,这里是降低身份。

先帝不嫌我身份微贱、见识浅陋,亲自屈尊,

34、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顾:探望,拜访。

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向我询问当代的天下大事

35、由是

..。

..先帝以驱驰

..感激,遂许

由是:因此。感激:感动,激动驱驰:奔走效劳。

因此感动,于是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36、后值倾覆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值:遇上,碰上。倾覆:失败。

后来遇到兵败,在失败的时候接受任命,在危难的时候接受命令,

37、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尔来:自那是以来。有:通又。

从那时到现在已经二十一年了。

38、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寄:寄托,委托。

先帝知道我处事谨慎,所以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39、受命以来,夙夜忧

...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夙夜忧叹:早晚忧愁叹息。效:成效。

从接受先帝遗命以来,早晚忧愁叹息,唯恐托付的事情没有成效,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

40、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不毛:不长草苗,指荒凉地区。

所以五月(率军)渡过泸水,深入到不生草苗的荒凉地区。

41、今南方已定,兵甲

..已足,兵甲:兵员装备。

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

42、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奖:鼓励,勉励

应当鼓励、率领三军,向北方平定中原。

43、庶竭驽钝

....,攘除

..奸凶,庶竭驽钝:希望竭尽平庸的才能。

驽:劣马。钝:不锋利的刀。攘除:排除,铲除。

希望竭尽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曹魏)敌人

44、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复兴汉室,回到原来的都城洛阳。

45、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

..也。职分:职责、本分。

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呀。

46、至于斟酌损益

....,进尽忠言,损:除去,减。

斟酌损益:反复衡量,考虑取舍。益:增。指政治上兴利除弊。

至于处理国家事务,反复衡量,考虑取舍,无保留的进献忠直的意见

47、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

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48、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效:重任。

希望陛下把讨伐汉贼、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

49、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不效:不能实现。

没有成效,就治我的罪,用来禀告先帝的在天之灵。

50、若无兴德之言,兴德之言:振兴国家政治的建议。

如果没有振兴国家政治的建议,

51.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慢:怠慢,疏忽。彰:显扬。咎:过失。彰其咎:表明、揭示他们的过失。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懈怠,来表明、揭示他们的过失;

52.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

....,

谘诹善道:询问好的治国道理。

陛下也应该认真考虑,询问好的治国道理,

53、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雅:正。

分析、接受正确的意见,深深思念先帝遗诏

54、臣不胜.受恩感激!胜:尽。

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54、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涕零:泪落。

现在我就要远行,离开(陛下)了,面对这个表文,不禁涕泪交流,不知说了些什么。

段意归纳:

(1—5)分析形势提建议

(6)自叙身世表心志

(7—9)请缨出师表决心

(完整版)初中语文书上课内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锦集

初中语文书上课内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锦集初一上学期: 5 《童趣》沈复 原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翻译: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它们,脖颈也因为这个僵硬了。我有留几只蚊子在未染色的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聚精会神地仔细观察,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蚂蚁当成野兽,把土块突出部分当成丘陵,把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遐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观察它,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了。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地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蛤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他赶到别的院子去。

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加翻译

初中文言文加古诗翻译 七年级上册 1.童趣(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2.《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完整word版,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岳阳楼记》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2.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译:太阳星星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迹。 3.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译:沙鸥时而飞翔,时而栖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香草和沙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在朝做官就担忧他的人民,不在朝做官就担忧他的君主。 6.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译: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忧之后才乐"吧。 《醉翁亭记》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醉了能和他们一块快乐,醉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呀! 2、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译: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峰中间飞淌下来,这就是酿泉。 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象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酿泉上面,这就是醉翁亭。(临,靠近)。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上,而在乎山水之间啊。 5、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并寄托于酒。 6、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早上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7、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译: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 8、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苍老的容颜,雪白的头发,醉醺醺地坐在人们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9、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译: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呀! 10、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游人们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呀。 1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译: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1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湖心亭看雪》 1、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译: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湖上的影子,只有隐隐露出一道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片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译:湖上哪能有你这样(闲情雅致)的人。 4、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译:我痛饮了三大杯就告别了。 5、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初一语文课本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初一语文课本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篇一】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 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译文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 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他们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 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

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 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篇二】 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 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 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 熟练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 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 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完整word)初中文言文翻译方法

文言翻译 文言翻译,就是用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把文言句子的意思说出来。 文言文翻译“九字诀”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和方法,从而便于准确地翻译文言文。文言文翻译“九字诀”是指“信、达、雅、留、换、调、引、增、删”九个字。 “信、达、雅”是翻译文言文的要求。“信”就是要忠于原文,不歪曲原意。不随意增多减少,添枝去叶,望文生义,牵强附会,更不能随心所欲,甩开原文,凭空编造。“达”就是要通顺流畅,既要使句子完美无缺,保留原文的语气;又要避免语句的呆板、带文言气。而“雅”就是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文字语句要生动优美、简练流畅。总之,文言文翻译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准确、通顺地表达原文的内容。 “留、换、调、引、增、删”则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因为古今词义和语法有所不同,所以翻译文言文要根据句子和组成句子的虚词、实词的不同用法采取不同的方法。 一、留保留原文中的词语。凡有古今意义相同的字、词及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国名、官职、年号、谥号、度量衡单位等古代专用名词,翻译时不宜改动,都要保留原词。 例如: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一~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 “庆历”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郡名,翻译时把它们保留下来,照搬到译文中就行了。 另外,文言文里有不少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经常使用,如“披荆斩棘”“气象万千”“千钧一发”等,一般都能理解,不需再译,否则反而显得不通顺。 二、换替换词语。文言文里的不少词语所表示的意思现在仍在用,但现代汉语不再用原文的词表示,丽是用了另外的词。翻译时就要用现代汉语中意思与之相当的词进行替换。例如: 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列论战》)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此句中的“师”“伐”要用“军队…‘攻打”来替换。 另外,有的词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常用,但表示的内容有区别,翻译时不能用今义去推敲古义,而要用现代汉语中与文言文词语的意思相当的词去替换,以免造成误解。 例如:

初中一年级文言文要句翻译大全

初中一年级文言文要句翻译大全 初一年级上册: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我心里把它们(蚊子)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 3、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 ——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 4、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是空想却不

读书,就有危险。” 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9、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10、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11、未几,高垣睥睨,边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的城墙,(顶上是)呈凹凸形的短墙,连绵六七里,竟然是一座城了。 12、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上与天接,

[初中文言文翻译方法]文言文翻译方法6字

[初中文言文翻译方法]文言文翻译方法6字 翻译古文实在是太难了,怎么办呢?以下是关于初中文言文翻译方法。 六个字:对、增、删、移、留、换。 一、对,即对译法。 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如:“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韩非子.说难》)可译为:“宋国有个富人,天下雨使墙倒塌了。” 二、增,即增添法。 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例如:“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齐国军队攻打我国。 对于省略了某些句子成分或内容的句子,翻译时,要做必要的补充,意思才完整,语句才流畅。 补充的部分应该用括号加以标注。 如:“问:‘何以哉?’”(《曹刿论战》)“问”缺主语和直接宾语,应做补充。 译文则为:“(曹刿)问(庄公):‘凭借什么作战?’” 三、删,即删减法。 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 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 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如: ①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 夫,发语词;也,表示判断的语气词。 现代汉语中不用,应删。 ②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 者,起提顿作用。 也,表示判断的语气词。 现代汉语中的判断句不用这两个虚词,应删。 四、移,即移位法。 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 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例如: ①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于长勺”应作“战”的状语,应提到“战”前翻译。 ②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涉江》)

(完整word)初中文言文翻译.pdf

初中文言文翻译 一、《江天一传》原文与翻译 【原文】 江天一①,字文石,徽州歙县人②。少丧父,事其母, 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③。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④,必 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⑤,每试辄拔置第 一⑥。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⑦。家贫屋败⑧,躬畚土筑垣 以居⑨。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⑩。雨至,淋漓蛇伏(11),或张敝盖自蔽(12)。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13)。 【注释】 ①作者为明清鼎革之际抗清义士江天一立传,重点叙其 智谋和失败被执、慷慨就义的经过,以顺叙为主,间用补叙、插叙,有详有略,笔法灵活有致。②徽州:清代徽州府,辖 歙(shè设)县、休宁、祁门、绩溪等六县,府治在歙县。③具:通“俱”。至性:善良天性,指孝顺父母、友爱兄弟。④立 品:树立良好品德。⑤傅岩:字野清,浙江义乌人,崇祯初 年进士,授歙县令,官至监察御史。⑥试:指童生岁试。 ⑦补诸生:考取秀才,成为县学生员。⑧败:破、坏。⑨躬 畚(běn本)土筑垣:亲自取土筑墙。畚,竹制或木制撮土工 具。此作动词用。⑩暴(pù铺):通“曝”,晒。 (11)蛇伏:像蛇一样蜷伏着。(12)敝盖:破伞。(13)自若:

自如,像平常一样。 【译文】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小时候就死了父亲,侍 奉他的母亲,和扶养弟弟天表,有着纯厚的本性。他曾经对 别人说:“一个读书人,不树立好的道德品行,就必然没有 好文章。”前朝明末崇祯年间,歙县县令傅岩认为他才学奇 异,每次县里童生的岁试,总是选拔他为第一名。但到三十 六岁,才补上一名生员。他家里很穷,房屋残破不堪,就自 己动手用畚箕挑土筑墙而住。屋上盖的瓦片不齐全,大热天 就暴晒在酷热的太阳中;下雨天,全身被雨淋得象蛇一样蜷 伏着,或是张起破伞来遮挡一下。家里的人一面埋怨,一面 叹息,然而天一却捧着书本朗读,和平常一样。 二、师旷论学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 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译文】

中考语文文言文常考句子翻译归纳汇总

中考语文文言文常考句子翻译归纳汇总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自由自在。 3.寒暑易节,始一返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7.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8.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他安然自若! 9.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10.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凌云志向呢! 1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12.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马,也只是辱没在仆役的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的里面,不因为日行千里而出名。 13.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吃完粮食一石。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而没有喂养。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优点不能从外面表现。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15.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驾驭它不采用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 1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它在心里,并寄托它在酒上。 1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18.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使百姓定居下来,

初中文言文课文翻译大全

《论语》十则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口技 京城里有一个善于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好碰上有一家大摆酒席请客,在客厅的东北角上安放了一个八尺宽的围幕,这位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中,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客人们围坐在一起。过了一会儿,只听得围幕里醒木一拍,全场都安静下来,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 只听到远远的深巷里一阵狗叫声,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着哈欠,伸着懒腰,她丈夫说着梦话。一会儿小孩子醒了,大声哭着。丈夫也被吵醒。妇人拍着孩子,给他喂奶,孩子口里含着乳头还是哭,妇人一面拍着孩子,一面呜呜地哼唱着哄他睡觉。又一个大孩子也醒了,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这时候,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中呜呜哼唱的声音,小孩子含着乳头啼哭的声音,大孩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时都响了起来,各种声音都表演得惟妙惟肖。全场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凝神地听着,微笑着,暗暗赞叹着,认为妙极了! 没隔多久,丈夫的鼾声响起来了,妇人拍孩子的声音也渐渐地拍一会儿停一会儿。隐隐地听到老鼠悉悉索索的声音,盆碗等器物打翻的声音,妇人在梦中咳嗽的声音。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身子渐渐坐正了。 突然有一个人大声喊道:?失火啦!?丈夫起身大叫,妻子也起身大叫,两个孩子一齐哭了起来。刹时间,成百上千的人大喊起来,成百上千的小孩儿哭了起来,成百上千的狗叫了起来。中间夹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而发出的爆烈声,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了起来;还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声,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子时一齐用力发出的呼喊声,在火中抢夺物件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是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哪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一张嘴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一个不

(word完整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世说新语》两则 一、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二、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

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阅读技巧及方法

初中文言文阅读技巧及方法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中考文言文阅读必然会考到课外语言材料。面对从未读过的语段或文章,又无工具书可查,怎么办?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很多同学感到束手无策。我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出解题四个步骤,仅供同学们参考。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学生应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

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遇到个别疑难词句像“绊脚石”一样横在途中,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认真推敲,可用猜想的方法来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三是

初中文言文课文翻译大全

《论语》十则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口技 京城里有一个善于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好碰上有一家大摆酒席请客,在客厅的东北角上安放了一个八尺宽的围幕,这位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中,里面只放了一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客人们围坐在一起。过了一会儿,只听得围幕里醒木一拍,全场都安静下来,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 只听到远远的深巷里一阵狗叫声,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着哈欠,伸着懒腰,她丈夫说着梦话。一会儿小孩子醒了,大声哭着。丈夫也被吵醒。妇人拍着孩子,给他喂奶,孩子口里含着乳头还是哭,妇人一面拍着孩子,一面呜呜地哼唱着哄他睡觉。又一个大孩子也醒了,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这时候,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中呜呜哼唱的声音,小孩子含着乳头啼哭的声音,大孩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时都响了起来,各种声音都表演得惟妙惟肖。全场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凝神地听着,微笑着,暗暗赞叹着,认为妙极了! 没隔多久,丈夫的鼾声响起来了,妇人拍孩子的声音也渐渐地拍一会儿停一会儿。隐隐地听到老鼠悉悉索索的声音,盆碗等器物打翻的声音,妇人在梦中咳嗽的声音。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身子渐渐坐正了。 突然有一个人大声喊道:“失火啦!”丈夫起身大叫,妻子也起身大叫,两个孩子一齐哭了起来。刹时间,成百上千的人大喊起来,成百上千的小

初中一二三年级语文文言文翻译完整版

初中一二三年级语文文言文翻译完整版《曹刿论战》 1.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师:军队。伐:攻打。 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国。庄公准备迎战。2. 曹刿请见。请:请求。见:拜见。 译文:曹刿请求进见(庄公)。 3.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谋:谋划。间:参与。 译文: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4.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见识)浅陋。 译文:曹刿说:“大官们(见识)浅陋,不能深谋远虑。” 5. 乃入见。问:“何以战?”何:什么。以:用、凭、靠。 译文:于是进宫去见庄公。曹刿问庄公:“您靠什么作战?” 6.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安:安定民生。弗:不。专:专有。以:把。 译文:衣食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7.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同遍,普遍。从:听从。 译文:小的恩惠不能普遍分给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8.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牺牲:供祭祀用的纯色体全的牛、羊、猪等牲畜。加:虚夸。 信:诚信。意思是对神说实话。 译文:祭祀用的牛羊、玉器、丝织品之类,我从不敢(向神)虚报数字,一定对神说实话。 9.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孚:受到……信任。福:降幅。 译文:小信不能得到神灵的信任,神是不会降幅给您的。 10.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案件。虽:即使。察:明察,了解清楚。情:实情。 译文: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按照实情处理。 11.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属:类。可:可以。以:凭借。请:请让我。从:跟随,跟从。

初中文言文重要语句翻译归纳

初中文言文重要语句翻译归纳 导读:初中文言文重要语句翻译归纳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9.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自由自在。 10.寒暑易节,始一返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1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

葱,映入帘子中。 1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1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1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完整版)初二文言文专项训练及答案(带翻译)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关?”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 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⒌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①朝服.衣冠:②孰.视之: ③皆以.美于徐公:④期年 ..之后: ⒍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 ②能谤讥于市朝。 译文:。 ⒎邹忌见了徐公后,又“窥镜而1刍视”“暮寝而思之”的行为反映了邹忌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 答:。 ⒏阅读全文,说说齐国为什么能在朝廷上战胜别国?(4分) 答:。 【参考答案】 5.①朝服.衣冠:穿戴②孰.视之:通“熟”。缜密,仔细,周详 ③皆以.美于徐公:认为④期年 ..之后:一年 ⒍ (4分) ①译文:从这件事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太厉害了 ②译文: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 ⒎(4分)头脑清醒、善于思考、精明能干、深谋远虑。 ⒏(4分)是因为邹忌以自己的实际例子,来告诫威王要虚心纳谏,对臣下友好,要赏罚分明,要亲近向自己提建议的人,远 离光奉承自己的人,所以数月来提建议的人,宫中像集市一样。一年之后想提也提不出了。威王的虚心纳谏,是齐国战胜于 朝廷的关键。 (一)(12分) 伍子胥父诛于楚,子胥挟弓,身.干阖闾。阖闾曰:“士之甚,勇之甚。”将为之报仇。子胥曰:“不可,诸侯不为匹夫报仇。臣闻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行,报父之仇,不可。”于是止。 蔡昭公南朝楚,被.羔裘,囊瓦求之,昭公不与。即拘昭公南郢(yǐng),三年然后归之。昭公去至河,用事,曰:“天下谁能伐.楚乎?寡人愿为前列!”楚闻之.,使囊瓦兴师伐蔡。昭公闻子胥在吴,请救蔡。子胥于是报阖闾曰:“蔡公南朝,被羔裘,囊瓦求之,蔡公不与,拘蔡公三牟,然后归之。蔡公至河,曰:‘天下谁能伐楚者乎?寡人愿为前列。’楚闻之,使囊瓦兴师伐蔡。蔡非有罪,楚为无道。君若有忧中国之事意者,时可矣。”阖闾于是使子胥兴师,救蔡而伐楚。楚王已死,子胥将卒六千 人,操鞭笞.平王之坟。曰:“昔者吾先君无罪,而子杀之,今此以报子也!” 囊瓦者何?楚之相也。郢者何?楚王治处也。 ⒎下列句中的“之”与“楚闻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至之.市 C.亲戚畔之. D.怅恨久之. ⒏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收藏起来用三年!

一、《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学习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在温习旧的知识后,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可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陷入邪说)有害危险。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和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做自己的使命,不也是重大吗?到死才停止,不也很遥远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孔子说“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初中文言文翻译方法指导

初中文言文翻译方法 “增、删、调、留、扩、缩、直、意、替、选”是考试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在具体运用时不是孤立的,而常常是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的,要根据表达需要灵活运用。 一增 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 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 例3:“君与俱来。”“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 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删 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例1:“夫战,勇气也。”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三调

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三种情况: 1.前置谓语后移 例:“甚矣!汝之不惠。”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 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 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 4.介宾短语前移。 例:“还自扬州。”可调成“自扬州还”。 四留 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译句:“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庆历四年”为年号,“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五扩 就是扩展。 1.单音节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 例:“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译句:“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役”、“赋”扩展为双音节词。 2.言简义丰的句子,根据句义扩展其内容。 例:“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译句:“使敌人降服,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 六缩 就是凝缩,文言文中的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实用繁笔,在翻译时应将其意思凝缩。

高考必背古诗文及翻译初中部分(完整)

七年级上册 1、论语十则 ①子.曰:“学而时习(时常地复习)之,不亦说(“悦”,愉快)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不亦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乎?”(《学而》)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为师矣。”(《为政》)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思而不学则殆(有害)。”(《为政》 ④曾子曰:“吾(我)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真诚,诚实)乎?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不习乎?”(《学而》) ⑤子曰:“由(仲由,字子路),诲女(“汝”,你)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是聪明的。是,此、这。知,通“智”)。”(《为政》) 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⑦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刚强,勇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⑧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凋谢)也。”(《子罕》) ⑨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其,大概、也许。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⑩子曰:“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复习,不也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高兴的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修养的人吗?曾参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得,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让学业陷入困境。”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