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中国的石油安全问题

论中国的石油安全问题

论中国的石油安全问题
论中国的石油安全问题

论中国的石油安全问题

论中国的石油安全问题

上海社科院《2004中国国际地位报告》课题组

摘要:目前,石油问题引起了业内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关于石油战略储备的话题沸沸扬扬。中国石油能源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不是世界石油资源的短缺或长期供应能力

不足;也不是由于政治、军事冲突而对我国可能实行的石油禁运,中国石油能源面临的

最大问题是中东地区突发事件引起的国际油价波动,以及其他国家间的重大冲突造成短

期石油供应受阻而波及中国。我国的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而且应根

据我国的生产和消费状况确定合理的储备规模和储备方式。

关键词:中国石油安全储备

1 原油需求的持续膨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国民经济年均增长9.79%,原油消费年均增加5.77%,而同期国内原油供应增长速度仅为1.67%。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后,原油进口量逐年增大,由1996年的26.22 Mt增加到2002年的69.41 Mt,2003年中国原油净进口超过91.12 Mt。在10年左右的时间里,石油净进口量增加了7倍,外贸依存度已经逼近30%。最迟在2005年,中国的石油进口规模就将突破100 Mt大关。

国际能源机构(IEA)在其《石油市场报告》中称,"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的引擎,并且中国的工业和交通领域还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据分析,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

高速发展,交通运输业对原油消费需求自然也会增加。2003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为8.5%,而同期原油消费需求的增长率竟高达9.2%。

科技部《中国后续能源发展战略研究》对中国2010年和2020年的石油需求做了预测,分别为280 Mt和360 Mt;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研究报告预测,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中国原油需求分别为270 Mt、310 Mt、350 Mt和400 Mt。

中国的石油用量,已由2002年的每日495万桶,增至2003年的每日539万桶;到2004年将增至每日570万桶。据总部位于巴黎的国际能源署公布的最新数据和预测显示,中国石油需求增长将占近两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的1/3。这无疑要引起原有世界石油供应格局的重大变化。

2 供求矛盾日益显著

据保守的估计,在2005年、2010年和2020年,中国需要进口原油分别为100 Mt、150 Mt和200 Mt。按我国目前原油的开采速度,中国将在14年后出现石油枯竭的局面。油气后备

资源严重不足。

与持续膨胀的石油需求相比,中国的原油自给能力几乎达到了极限。目前中国剩余可采储量为2 380 Mt,储采比仅为14.8,已开发油区的储采比只有10.9。在这样的储采比配置下,中国原油稳产已处于临界状态,目前年产油在180 Mt,到2020年至多也就能达到200 Mt。

2002年全球能源统计,中国石油探明储量居世界第11位,2001年探明石油储量3 300 Mt,占世界2.3%。2001年中国石油生产量占世界第七位。中国未来15年的经济增长将维持在7%以上,原油需求将至少以4%左右的速度增加,但同期国内原油产量难以突破,国内原油供需缺口逐年加大,中国原油的生命线将越来越脆弱。一旦世界风云突变,中国的能源安全将首当其冲地受到威胁。

由于在全球石油需求中所占的比例持

续增长,中国已成为驱动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中国的石油开采量已不能满足自身的消费需求,因此中国石油需求的波动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全球石油市场的贸易格局,对世界石油市场的稳定以及石油供给安全也将产生一定

的影响。西方舆论认为,中国成为石油市场中的大买家可能会给世界石油市场的价格波动带来更大变数。

3 原油进口通道单一

目前中国90%以上进口的石油需要从海上船运,其中90%的海上船运由外轮承担。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中石化龙禹公司三大石油公司的油运业务,大多是从国际油轮联营体、环球航运、韩国现代等海外油轮公司租船承运。这使得中国的原油运输受制于人,一旦遇到战争、外交或是其他不可抗拒的风险,中国的石油运输安全将处于极为被动的局面。

同时,我国的能源安全还取决于原油进口来源地的政治经济状况和海上通道的安全,但是这两方面的现状却让中国石油安全问题受到严重的威胁。

从中国原油进口的主要来源地来看,2002年80%以上进口的原油来自10个国家,60%以上来自中东和非洲的5个国家。预计未来几年,中国从中东及非洲地区进口石油的比例将继

续保持较高水平。中东、非洲地区正是目前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动荡的主要地区,局部冲突持续不断,恐怖事件频繁发生;而且无论是从中东还是从非洲进口原油,大都采用海上集中运输,其重要通道马六甲海峡安全隐患非常突出,因此石油进口面临较大的运输风险。

有学者明确指出,“目前中国海军还不能够确保海上能源交通线的安全,过分依赖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石油和单一的海上运输路线,将使得中国石油进口的脆弱性凸现。”

4 原油供给受制于人

为改变原油进口渠道单一的状况,我国的石油进口采取了“多元化”策略。

中国有超过一半进口的原油来自中东,中亚国家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而且是中国的近邻,双方在油气合作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但美国通过控股及参股等形式,竭力插手中国同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的油气投资及国际合作项目,力图控制中国油气供应的中亚源头;中国原油水路进口的重要通道马六甲海峡是美国控制的全球最重要的战略通道之一;美国、日本和韩

国通过各种手段对中俄输油管道项目施加影响,阻挠中俄能源合作顺利进行。

从目前中国同大国之间的关系来看,美、俄、日等国在能源领域已对中国构成了较大牵制,中国利用国际资源的环境并不十分理想。

5 应对石油风险能力脆弱

据粗略估算,如果每桶石油的价格上升1美元,按照目前的进口量推算,中国将多支付6亿美元的外汇,而进口达到150 Mt时则需多支付11亿美元。如果将来发生石油供应中断,中国进口不到足够的石油,而国内又没有储备,那对我国的政治、经济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据IEA预测,到2010年,中国的石油需求量为350 Mt,而原油产量为200 Mt,原油缺口将达到150 Mt,预计到2010年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将提高到40%。

据世界最大的投资银行美林公司估计,如果每桶原油平均价格达到33美元以上,除日本以外的东亚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可能减少0.5

个百分点。由于中国是东亚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

家,显然全球石油价格上涨对中国的影响不会低于上述数字。以现在中国每天进口200万桶石油计算,如果国际油价每桶上涨5美元,那么中国每天就要多支付1 000万美元。

中国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十分落后,面对危及原油供应的战争和其他突发事件,应对石油风险的能力很低,"买涨不买落"现象便是最直接的证明。2000年,当国际油价大幅上涨时,中国进口原油70 Mt,比1999年增加了七成多;随后原油价格有所回落,至2001年年底国际油价回落至每桶17美元左右,但此时中国却在释放库存压力,减少原油进口,2001年原油进口比上年下降约7%。在国际油价高涨的2003年上半年,中国原油进口又比2002年同期增长了32.8%,随着国际原油价格迅速上涨而中国原油的进口数量同步增加的"量价齐增"现象一次次的恶性再现,充分说明了我国现有原油进出口体系的应变能力尚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我国几大石油公司都在国外开发油气资源。我国在这方面的努力虽然起步很晚,但进展迅速。不过,我国直接参与开发国际油气资源仍然处在起步阶段。从我国目前在国际石油

市场上的实力看,还没有左右国际油价的能力,而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未来几年内将逐步开放国内的原油和成品油市场。因此,必须及早谋划如何应对世界石油市场格局可能出现

的新变化。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整体性的长期战略规划,只有这样,中国解决石油问题才真正可能摆脱"瓶颈"的状态。

6 合理确立我国的战略石油储备水平

IEA提出净进口量90天的储备量标准,但是美国、日本和德国的石油储备分别达到了净进口量的158天、161天和127天,按照在21

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结合国民经济及国防对石油的需求和我国石油工

业在国内外的发展前景,预计到2010年石油净进口量有可能达到150 Mt,相应的储备石油的规模应保持37.50 Mt。储备的石油品种应以原油为主,成品油为辅,原油和成品油的储备比例可以参照国际经验确定为9:1。为了争取时间和发挥行业的积极性,参考国际经验,对原油的储备可以考虑把其中三分之一左右分配给石油、石化、交通、民航及军工等相关行业进行建设与管

理,各项资金均由国家拨付,储备的石油所有权及动用权属于国家。成品油的储备可以全部分配给相关的行业,所需资金也由国家承担。如果我国能够建立起拥有37.50 Mt的国家石油储备,再加上属于自己的在国内外拥有的石油资源,不仅可以比较好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而且在国际石油市场上就能有较大的回旋余地。我国已经是石油进口大国,即使在和平时期,每当我国在国际市场大批量购买原油时往往会引起油价上涨,如果我们有几千万吨的原油储备在手,就可以处于比较主动的地位,避免在石油价格波动中蒙受大的经济损失。

7 规划建立由国家直接控制的石油储备管理体

2003年4月我国成立了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国家能源局主要研究国内外能源开发利用情况,提出能源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拟定能源发展规划,提出相关体制改革的建议;实施对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等能源的管埋;管理国家石油储备;提出能源节约和发展新能源的政策措施。目前,能源局下设综合处、石油天然气处、

煤炭处、电力处和新能源处,外加一个国家发改委直属的国家石油储备办公室,具体负责国家石油储备的规划、建议、政策和管理,国家石油储备办公室已经于2003年5月正式运作,针对建立国家石油储备基地问题,我国有关部门自1996年以来已经陆续进行过现场踏勘、调研、规划等工作,奠定了较好的工作基础。据最新消息,国家石油战略储备一期工程基地最终确定,分别是岙山、镇海、黄岛、大连四个储备基地。目前专家正对四个储备基地可行性报告进行评估,预计投资人民币60亿元。

目前,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石油市场将逐步对外开放。按照我们的承诺:3年放开零售市场,5年放开批发业务。因此,我们在研究建设国家战略石油储备时,也应当研究企业储备问题,通过立法和鼓励措施积极推进企业储备,实现政府战略储备和企业储备并举的模式。

8 由国家专项安排资金来源

建立石油储备所需资金分两部分:一是建设油库投资,二是储备的原油长期占用大量资金,但从国家来看这部分资金并没有被消费掉,

而是与黄金、外汇等一样,是一种充实国家实力的保值储备。在资金方面,可以借鉴日本、德国等国模式,通过发行长期国债、财政拨款、建立准备金、设计新税种等方法解决,但不能向石油商和生产企业转嫁。中石油集团公司、中石化集团公司、中海油总公司三大石油企业以及中化进出口公司等有石油及相关产品进出口权的公司,都可参与其中。

为筹集所需资金,可以考虑增设石油储备税,由消费者缴纳,德国在每升石油产品上抽取数额很小的税,来建立和维护战略石油储备。这一点似乎可供我国借鉴,如果每升汽、煤、柴油征收3分钱税,其他石油产品也比照此标准征收,则中国征收的储备消费税每年可以有80多亿元人民币,这笔钱要坚持专款专用,建设国家石油储备基地的资金或是分配给行业承担建设

石油储备任务所需的资金均统一由此项税款支付。

9 确定我国石油进口多元化战略

中东地区一直是全球石油的最主要供

应地。预计2020年中东石油产量占全球的40%。

中国2000年、2001年和2002年进口的原油中分别有54%、56%和50%来自中东地区。IEA预测,到2020年中东原油产量将达到2 200 Mt,本地区需求约400 Mt,届时将有1 800 Mt的原油向区外供应。预计到2010年和2020年中国进口的原油中仍有45%~50%左右来自中东,依赖中东原油的局势不会有太大改变,从亚太地区获得的原油将不断减少。中国2000年、2001年和2002年从亚太进口的原油份额分别是15%、14%和17%。据IEA预测,到2020年,亚太地区的原油产量为435 Mt,而消费量为1 610 Mt。中国从亚太地区进口的原油份额必将持续减少,预计从该地区进口原油的比例将从目前的15%左右降到5%以下。保持从非洲进口原油的比例,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预测,2020年非洲原油产量将达到575 Mt,2020年非洲可供出口的原油将达475 Mt。中国2000年、2001年和2002年从非洲进口原油份额分别是24%、22%和23%。预计我国2020年从非洲进口的原油比例为25%。俄罗斯和里海地区是未来原油进口开拓的重点地区,争取在20年内从该地区进口的原油比例上升到20%~25%。中亚里海地区也是石油主要产地之

一。中亚哈萨克斯坦和阿塞拜疆两个国家,预计到2005年石油产量可达60 Mt,2015年可达150 Mt,绝大部分原油将用于出口。我国应加紧中哈原油管线的再研究工作,争取获取哈萨克斯坦的原油。这样到2020年中国有可能从原苏联地区进口原油达50 Mt。因此,到2020年中国进口油的构成预计为:中东45%~50%,非洲25%,亚太5%、俄罗斯和中亚20%~25%。

中国完全可以利用和分享全球的石油

安全体系,也应参与改善和加强世界石油安全体系。我国推动的世界石油安全应以促进建立石油供需双方的双边和多边合作、长期经济利益共享为基础的石油安全机制为主;同时对非洲、里海和除俄罗斯之外的中亚地区油气资源予以充分

关注,把推动与周边国家的油气合作和加强经济互补作为促进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稳定的、长期的石油供给成了影响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安定的严峻问题,基于这样的背景,中俄之间的安大线(安加尔斯克--大庆)命运显得格外地引人注目。

现在的安大线雏形最早由俄方提出,当时俄罗斯经济形势严峻,急于打开国际能源市

场,向中方提出了修建一条从西伯利亚到中国东北的输油管线的设想。1994年双方签署了备忘录,1996年该项目被纳入两国能源合作协议中,2001年9月,该管线规划大致完成。

原本有望在2003年年底动工的安大线如今曲折重重。2003年1月,俄日签署能源合作计划,日方提出修建安纳线(安加尔斯克--纳霍德卡)的建议。同年3月,俄罗斯提出折衷方案,分别建设通往中日的两条支线,但通往中方的支线优先开工。

但是,俄罗斯的原油生产并不能保障安大、安纳两条线的供给,因此,双线方案并不能解决中日对原油的需求。2003年6月,日本表示如俄同意优先修建安纳线,日将提供75亿美元资金,协助俄开发东西伯利亚新油田。

2003年9月,俄罗斯自然资源部以环保评估为由,介入到安大、安纳线的争论中来。据俄新社报道,俄自然资源部副部长杨科夫最近表示,该部以输油管如发生泄漏事故,将危及"贝加尔湖生态"为由否决了尤科斯公司提出的安大线项目。如果俄政府最终只通过安纳线向东亚输出西伯利亚原油,中国将被迫在4 000 km长

的安纳线终点纳霍德卡接油,每桶油的运价将比最初的安大线高出一倍以上。

中国虽然具有利用中亚、俄罗斯石油资源的地缘优势,但重要的是如何将地缘优势变为政治和经济优势。同处在东北亚地区的日本,在保持地区石油市场稳定方面与中国有共同利益,但在如何获取石油资源方面又存在竞争态势。

在今后十几年里,我国对石油进口的来源要有明确的战略安排和及时的部署石油进口战略部署应该和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有机地联系起来。

On Chinese Petroleum Security

Project team of Report on 2004 China's

International Status

Shanghai Social and Scientific Institute

ABSTRACT

At present, petroleum problem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people from all circles in the field, and the topic of strategic storage of petroleum has provoked much discussion. The main problem confronted with Chinese

petroleum is not the shortage of global petroleum resource or the disability of

long-term supply, nor the possible petroleum embargo for China caused by political and military conflicts, but the fluctuation of oil price caused by the outbreak affairs in Middle-East area, and the effect of block of short-term petroleum supply caused by great conflicts among other countries. The urgent affairs for China is to set up a petroleum strategic storage system with a reasonable scale and storing styl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producing and consuming situation of China.

Keywords: China, petroleum, security, storage

收稿日期:2004-05-10

中国石油安全问题分析及相应对策

中国石油安全问题分析及相应对策 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经了四个阶段,在油气资源开发、管道建立、炼油化工及油气田对外合作、国际化经营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资源相对不足,石油储量增长难度大;主力油田进入稳产后期,新区上产任务重;石油供需缺口加大,进口依存度进一步提高;石油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中国油气发展的战略应继续贯彻“立足国内、开拓国际、油气并举、厉行节约、建立储备”的方针,根据中国资源分布特点,东部挖潜,延长稳产期;西部加大投入,实现增储上产。在战略部署上做到“四个结合”。 一、中国石油的发展现状 (一)简要回顾与发展现状 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经了四个阶段,一是探索成长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1959年发现大庆油田为标志;二是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60~70年代):主要是1965年结束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实现自给,还相继发现并建成了胜利、大港、长庆等一批油气田,全国原油产量迅猛增长,1978年突破1亿吨大关,中国从此进入世界主要产油大国行列;三是稳步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这一阶段石油工业的主要任务是稳定1亿吨原油产量。这十年间中国探明的石油储量和建成的原油生产能力相当于前30年的总和,油气总产量相当于前30年的1.6倍;四是战略转移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90年代初中国提出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开发海洋、开拓国际的战略方针,东部油田成功实现高产稳产,特别是大庆油田连续27年原油产量超过5000万吨,创造了世界奇迹;西部和海上油田、海外石油项目正在成为符合中国现实的油气资源战略接替区。 (二)存在问题 1.资源相对不足,石油储量增长的难度大 中国的最终石油可采资源量即使按160亿吨计,只占全球的3.9%;人均拥有石油最终可采资源量和产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5左右。 2.主力油田进入稳产后期,新区上产任务重 中国的原油生产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占全国产量的2/3.但其主力油田已进入高含水(88%)、高采出程度(75%)和高采油速度的“三高”阶段。特别是大庆油田原油产量连续27年超过5000多万吨,2002年在5013.1万吨的产量水平上划了句号,计划今后将逐年递减。 3.石油供需缺口加大,进口依存度进一步提高 中国石油消费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原油产量增长速度,供需缺口越来越大。2000~2002年,石油消费量年均增长4.91%,高出产量增长速度近3.1个百分点,年均增加1104万吨;石油消费弹性系数达到0.7,比石油生产弹性系数高0.436.石油“一高一低”现象导致国内石油供不应求,缺口从2000年的5637.73万吨增加到2002年的7236.41万吨,石油净进口量从2000年的6962万吨增长到7184万吨,10年增加了7倍多。预计2003年石油净进口量将突破9000万吨,进口依存度达到35%以上。 4.石油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中国的石油安全问题,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来自社会各界的担忧有增无减。主要基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出于石油进口来源方面的安全考虑。二是出于战略石油储备方面的考虑。三是出于油价大幅上扬的考虑。 二、中国油气资源供需预测 1.石油需求预测 在成品油方面,汽油、煤油、柴油,按0.6的弹性系数,折合年均增长率为4.2%,预计

形势与政策论文_-中国周边安全.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 中国是个疆域辽阔、陆海兼备的濒海大国。处于亚欧大陆的东南部,太平洋西岸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拥有960万平方公里陆地的同时,还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海洋国土,有便利的海上通道和海洋资源。并且中国有众多的邻国,在陆地与中国接壤的有十四个,隔海相望的有九个国家,拥有漫长的陆地边界和海岸线。因此与周边国家的解除与摩擦也是不可避免的,能够正确的分析和合理的解决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十分重要。 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呈现出五大基本特征:朝鲜半岛局势陷于僵局,海上问题矛盾激化,美日同盟关系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相互刺激军备竞赛,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与之前比较,本年度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并没有明显改善,特别是以非传统安全为主要内涵的海上安全问题极为突出。展望过去,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两大议程值得关注:第一,中美竞争加剧,美国仍将通过其主导的“雁型安全模式”,规制中国的崛起;第二,周边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入大选年,其内部政治变化可能引 周边地区在中国外交的总体布局中处于”首要”地位,作为世界性的大国,世界也需要中国的安全来保持世界的安全。中国的周边包括六大“板块”,分别是中亚、南亚、东南亚、东北亚,以及西亚与南太平洋的部分地区.可将这六块地区统称为中国的“大周边”。当前中国周边地区的多个国家政局动荡不定,多个地缘方向滋生乱局,周边不稳趋于常态化、持久化、复杂化与联动化。周边形势动荡既有自身矛盾错综复杂的“内因”,也有大国角逐与干涉的“外因”。周边动荡加剧对中国构成诸多严峻挑战,中国应加快制定”大周边战略”.通过积极、有效、妥善应对周边不稳,不仅为自身持续与完全崛起营造更加有利的周边环境,而且也为周边的和平稳定与世界的和平发展做出应有的重要贡献。 然而近些年来中国周边安全却是一个巨大的话题。下面将从多个方面介绍。 1.中国南海海洋权益之争

海洋安全存在的问题

海洋安全存在的问题 中国海洋安全存在三大问题海岛问题、海上划界问题、海洋资源开发问题,是当今中国海洋安全的三大海岛问题、海上划界问题、海洋资源开发问题问题。而这三大问题相互联系,并相互制约,其中海岛问题是基础、海上划界问题是前提、海洋资源开发是目的。从这三方面来看,中国海洋国土安全的形 势不容乐观。 海岛问题是根本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一个海岛的主权归属可以决定这个岛周围以 200 海里为半径的海域的主权和主权权益的归属。一个很小的岛礁,从法理上讲,可以主张 43 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因此,在海上划界中,海岛是最直接、最基本的划界基础,海岛是海洋上最重要的领 土标志和主权归属象征。也正因此,有些处于关键地理位置的岛屿往往引发争议,甚至在无人岛上发 展“地盘”试图实现“先占” ,或甚至将礁石说成岛屿。 由于我国大量海岸线基点未最后确定,导致领海基线尚未确定, 所以无法准确地计算出内海和领海的面积,因之我国的海洋国土面积不好确定。我国的海洋国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在应归中国管辖的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 有150 ——190万平方公里存在着同邻国的争议。我国是一个沿海大国,但由 于种种原因, 海洋国土却屡遭侵犯, 至今仍悬而未决。目前,关于海洋国土划分的争议主要体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1、中韩黄海划界问题在这一带,中韩之间存在约 18 万平方公里的争议海域。 2、中日钓鱼岛问题东海海域最主要的是与日本有关钓鱼岛主权及其涉及海域和大陆架的争议。 3、南沙群岛问题南海海域诸岛及其相关海域面临着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和文莱等国的侵占。 4、岛链封锁美国在亚太地区部署的两条岛链严重制约了我国海洋发展战略的实施。中韩黄海苏岩礁、中日东海钓鱼岛、中国与东盟的南沙群岛主权之争,使我国岛礁和领海面临被瓜分的危机。最近的东京都捐款购买钓鱼岛 事件,韩国重判我渔民事件,以及近来持续一个多月的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充分说明我国的海洋周边安全环境已经十分紧张。 对于海洋资源开发利用,需要较高的技术。目前我国的海洋开发技术落后,一些部门的急功近利, 导致对海洋资源的严重破坏。如: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开发利用水平低、不充分,造成资源与环 境的破坏和严重浪费;近海渔业资源捕捞过度使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生态系统遭到不同程度破坏;入海 污染物总量逐年增加,致使某些海域环境污染加剧,等等影响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环境和资源问题越来越 突出。 海上石油开采是一个“高风险、高技术、高投资”的三高产业,没有大量的资本投入根本不可能。特别是“中海油”上市以后,其运作要受到资本市场的监控,公司必须规避“资金沉没”的风险,避免打“干井”。这也是我国开发海洋资源遇到的问题,而其他国家对我国的海洋资源虎视眈眈,有没有技术去开采。这怎么会不引发其他国家来割占我国海岛。 目前,中国最重要的是要采取行动。中国应当在中国南海海洋边界线内(即“九条断续线”内),派遣强有力的海上执法力量进行巡逻,驱逐非法入侵的外国船只,保卫自己的领土和海洋利益不受侵犯。要趁现在美国和东盟在南中海的合作关系还处在初级阶段,相机采取断然措施夺回被周边小国占领的岛礁。解决南海问题不能拖延,越晚解决,中国就要付出越大的政治和经济代价。 东海争端问题看似简单的双边冲突,其实非常吊诡,处理必须特别谨慎。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是美国二战后为牵制中日故意埋下的祸根。现在中国的海上力量远远落后于日美,如果中国采取过激行为,美日必将联手在海上重创中国,中国海上崛起的梦想势必破灭。或许要等到海上力量足够强大时,才能相机采取断然措施。 海洋问题今年突显还有中国自身的原因:由于中国自身海上力量的薄弱,使外国势力能以非常少的代价就可以对中国造成很大的打击。希拉里的一句有关南中国海安全有关美国国家利益的话,就大大震动中国。美国的亲密盟友日本则利用掌控钓鱼岛的实际控制权,抓捕在附近海域活动的中国渔民与之呼应。 中国是陆地大国,也是陆地强国,但就海洋而言,虽然是海洋大国,但却不是海洋强国。因此,我 们要增强自身实力。在我看来,增强自身实力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一、国家内部建设 1、加强全民海洋国土意识当下最重要的是在中国人脑海中树立自己的海洋国土观念,让人们充分认识到海权的重要性,尤其是帮助青少年一代树立保卫祖国海洋权益的爱国情操。 2、加强我国海洋军事实力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长期以来坚持的“近海防御”已经不能适应中国海洋军力发展的需要,南海海域中国与周边国家存在划界争端和岛礁的主权归属争议;经济全球化以后,海上通道的开辟和航路的安全等都是“近海防御” 战略无法解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长期以来,“近海防御”战略使得我国海军装备发 展过于迟缓,导致周遍国家一再挑战中国的战略底线。因此,要想在军事实力上得到提升,我认为一方 面我们应该发展科学技术,另一方面就是要制定符合当今国际海权观念的,长久的军事战略。

中国海洋安全形势分析论文

摘要: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当今国际海洋形势正在发生重要变革,这对中国的海洋战略的构建与发展既是机遇同时又是异常严峻的挑战。因此,分析当前中国周边海洋安全形势,把握中国海洋安全面临的压力与挑战,对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构建,海上力量的大力发展以及国家海洋权益的维护至关重要。 关键词:海洋安全;海洋战略;周边海洋形势 当今国际海洋形势的重大变革主要表现为世界各主要海洋国家纷纷加强和调整海洋政策;《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的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同时显现;以海权角逐为核心的海洋地缘战略争夺不断加剧;海洋领域的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影响日益凸显。①在此背景下,亚太各主要大国纷纷调整其海洋战略,同时,随着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美国对亚太地区强势回归并高调介入中国周边海洋争端问题,而与中国存在海权争端的主要国家也借此机会不断升温争端问题,使得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呈现出明显恶化之势,中国周边海洋形势面临着巨大压力和异常严峻的挑战。 一、亚太主要大国海洋战略的调整 (一)美国海洋战略的调整 冷战结束后,作为蓝色海洋上的一枝独秀,美国为了保住其“海上霸主”地位,愈加重视维护自己的海洋权益,积极调整和制定新的海洋战略,不断强化其全球海洋强国地位。2000年7月,美国政府出台了《2000年海洋法案》,为制定美国在新世纪的海洋政策提供了法律保障。2004年12月17日,布什总统向国会提交了《美国海洋行动计划》,对落实《21世纪海洋蓝图》提出了具体措施。《21世纪海洋蓝图》和《美国海洋行动计划》的制定,为21世纪美国海洋战略奠定了基础。2009年6月12日,上任不到半年的奥巴马总统发表总统公告称:“本届政府将继往开来,采取更加全面和综合的方法来制定国家海洋政策。”②“9·11”事件后,随着海洋安全的重要性和优先级不断提升。海岸警卫队很快就并入新成立的国土安全部。2002年颁布《海岸警卫队国土安全战略》,进一步提升海岸警卫队现代化水平,维护美国的海洋秩序和海上安全。2005年9月美国发布《国家海上安全战略》白皮书,第一次在国家安全层面提出海上安全战略,全面阐述美国面临的海上安全威胁、美国海上安全的战略目标以及应采取的战略行动。2007年10月,美国发布《21世纪海上力量合作战略》的新海上安全战略,突出强调了要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海上安全秩序,维护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国家利益。 (二)俄罗斯海洋战略的调整 进入新世纪以来,重建海洋强国已经成为俄罗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总统普京上台后明确指出,俄罗斯只有成为海洋强国,才能成为世界大国。为了改变由于苏联解体而导致海上实力下滑的现实,实施了一系列重振的措施。2000年3月,普京以总统命令的形式颁布了《2010年前俄联邦海上军事活动的基本政策》。同年4月,俄罗斯颁布了《俄罗斯联邦海军战略(草案)》,正式承认并使用了“海军战略”这一概念,提出了海军要面向世界大洋的战略构想。随后,《俄联邦海军未来10年发展规划》、《俄联邦海洋学说》等文件也纷纷出台。2001年7月,普京批准了《俄罗斯联邦至2020年海洋政策》,全面阐述了俄罗斯的国家海洋政策实质、原则、内容及其实施手段,确立了普京时代俄罗斯海洋安全战略的总体思路。2007年夏天,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元帅”号航母又重新恢复值勤战机起降任务,表明俄罗斯重新树立海军实力的征程已经开始。普京从远东地区战略利益出发,俄罗斯将太平洋舰队作为重点发展的舰队并为俄罗斯武装部队提供现代化武器系统,计划到2020年将现代化武器系统所占的份额提升至70%。目前,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占俄海军兵力的27%。通过“东进”战略积极谋求向太平洋进行渗透,并大力发展海上力量尤其是海上战略核力量,从而维护附近海域以及海上通道的安全。

我国周边安全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我国周边安全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我国目前的安全形势总体上来说还是令人比较满意,但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因为周边安全环境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兴衰存亡的大事。下面从四个方面分析一下: 一、我国周边地理环境概况 第一、我国是边界线较长,相邻国家最多的国家之。第二、我国周边地区人口众多,周边国家政治制度及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第三、我国周边地区是世界上大国最集中的地区。第四、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改善合作日益频繁。 二、判断安全环境面临威胁的理论分析 (一)产生威胁的要素 1、实力 2、企图 3、环境、时机和方式。 (二)威胁的类型 威胁的类型可以分为现实威胁、潜在威胁、全面威胁、局部威胁、主要威胁、次要威胁、核威胁、常规威胁、军事威胁、综合威胁等。 三、我国周边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祖国统一面临挑战 近年来,台湾海峡地区出现了较为复杂的局面,一方面要求统一的呼声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台分裂势力也越来越嚣张。再加上我国与周边邻国还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领土、领海方面的争端,国际敌对势力也借机制造事端,使祖国统一面临更加复杂的形势。 (二)海洋权益存在复杂纠纷 在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维护海洋权益的斗争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和敏感性。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与海上8个邻国均有海域划界和岛屿归属问题之争。 1、关于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的争议 东海面积77万平方公里,大陆架一直延伸到冲绳海槽。冲绳海槽大部深度超过1000米,坡度很陡,形成西部大陆架和东部岛架的天然分界。但日本却提出以东海中心线为界,企图占去我2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洋面积。但历史证明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 2、南海海域及南海诸岛的争议 南海是连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南海是大型舰船的试验场。南海的经济价值非常高,已探明的石油蕴藏量达600亿吨,天然气为120平方千米,还有丰富的稀有矿藏和丰富的水产资源。 南沙群岛历来是我国的领土。目前我国只控制了7个岛礁和台湾当局占据太平岛外,共有38个岛礁被别国占领。除此之外,中国在东海、黄海与周边一些国家在海域划分上的矛盾一时还难以解决。(三)边界争端尚未全部解决 从总体上说,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边界国家的边界问题大多得到了解决,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边界争端,是中印边界争端。 (四)影响边疆地区安全的其他不稳定因素 境内外一小撮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在国际上某些反华势力的操纵,唆使下,置民族大义,国家利益不顾,为迎合某些西方大国对中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和平演变战略,采取政治斗争与暴力对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民族分裂活动,严重影响了我国的边疆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四、结论与对策 (一)更积极倡导与推动多边主义。(二)有所不为才有所为。(三)扩大共有利益寻求利益的重叠。(四)构筑东亚认同共同体。我们要共同努力,使我国有一个更好的,更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使祖国能够更好的发展。把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

中国石油安全问题分析及相应对策(最新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中国石油安全问题分析及相应 对策(最新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中国石油安全问题分析及相应对策(最新 版) 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经了四个阶段,在油气资源开发、管道建立、炼油化工及油气田对外合作、国际化经营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资源相对不足,石油储量增长难度大;主力油田进入稳产后期,新区上产任务重;石油供需缺口加大,进口依存度进一步提高;石油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中国油气发展的战略应继续贯彻“立足国内、开拓国际、油气并举、厉行节约、建立储备”的方针,根据中国资源分布特点,东部挖潜,延长稳产期;西部加大投入,实现增储上产。在战略部署上做到“四个结合”。 一、中国石油的发展现状 (一)简要回顾与发展现状 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经了四个阶段,一是探索成长阶段(20

世纪50年代):以1959年发现大庆油田为标志;二是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60~70年代):主要是1965年结束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实现自给,还相继发现并建成了胜利、大港、长庆等一批油气田,全国原油产量迅猛增长,1978年突破1亿吨大关,中国从此进入世界主要产油大国行列;三是稳步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这一阶段石油工业的主要任务是稳定1亿吨原油产量。这十年间中国探明的石油储量和建成的原油生产能力相当于前30年的总和,油气总产量相当于前30年的1.6倍;四是战略转移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90年代初中国提出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开发海洋、开拓国际的战略方针,东部油田成功实现高产稳产,特别是大庆油田连续27年原油产量超过5000万吨,创造了世界奇迹;西部和海上油田、海外石油项目正在成为符合中国现实的油气资源战略接替区。 (二)存在问题 1.资源相对不足,石油储量增长的难度大 中国的最终石油可采资源量即使按160亿吨计,只占全球的3.9%;人均拥有石油最终可采资源量和产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

论当前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论当前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摘要:中国周边的形势相当复杂,目前来看我国基本上是稳定了我国的边境。近年来出现的东突组织事件、南海问题、萨德系统事件等反应出我国当前周边安全形势并不乐观。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地区力量的急剧变化,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将继续处于快速变化之中,并对中国安全形势提出新的挑战。 关键词:当前中国安全安全形势局势 周边安全形势是指周边国家直接或者间接影响本国安全的条件和因素。周边安全形势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周边国家与本国的利益矛盾、对本国的政策企图、与本国密切相关的军事力量及其部署等直接影响本国安全的情况和因素。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地区力量的急剧变化,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将继续处于快速变化之中,各种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将时有显现并对中国安全提出复杂的新挑战。我们需要分析出这些挑战并且自觉迎接挑战。一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特点:1.邻国众多,强邻环伺。我国是世界上拥有邻国最多的国家,周边地区也是世界上大国最集中的地区,并且还多为军事强国。一个国家邻国多少和强弱对其安全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邻国多现实和潜在的安全隐患就多,强邻多面临的现实和潜在的安全挑战就大。2.战略区位重要,大国利益交汇。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和太平洋西岸,地处东亚的中心位置。3.多样性突出,热点矛盾集中。我国周边的多样性突出,各国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各异,各种文化、民族和宗教等聚集在我国周围。当今世界五大热点地区:中东波斯湾、中亚、南亚次大陆、台湾海峡和朝鲜半岛几乎都在中国周边。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极为复杂。 当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基本稳定,但是仍旧存在着各种现实的挑战和潜在的危机。1是美国视中国为主要的潜在竞争对手。中国作为一个正在迅速崛起、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大国,不可避免地要成为美国遏制、敌视的对象。2中日之间存在一系列的矛盾和斗争。3.台湾局势出现重大积极变化,但是反“台独”斗争依然严峻、复杂。今年5月6日早晨,出现了台湾海巡队扣大陆渔船并且发出子弹导致两位渔民受伤这么一件事,可以看出“台独”问题依然严峻。4.我国海洋权益遭遇严峻复杂的挑战。我国有着辽阔的海洋国土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领海面积22.8万千米,并且管辖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海域300万平方千米。辽阔的疆域既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又使我们维护国家主权的任务异常艰巨和繁重,与周边邻国在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上的矛盾非常突出。南沙群岛是我国巨大的资源宝库之一,人称第二个波斯湾,并且它的战略位置也非常重要。而南海的周边国家却陆续侵占南沙群岛,严重侵犯了我国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5.恐怖主义活动猖獗,对我国的威胁增大。我国毗邻恐怖活动的“重灾区”,与恐怖事件多发、恐怖势力聚集的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等国为邻,处于国际恐怖势力猖獗的高危弧形地带。近年来,境内的恐怖势力与境外的恐怖势力遥相呼应,暴力化趋势日益增强。2008年的时候西藏的“3.14”事件、2009年乌鲁木齐的“7.5”严重暴力犯罪事件还有2014年在我国昆明火车站发生的暴力恐怖案件。这些恐怖案件给我们造成了重大的生命与安全的损失。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地区力量的急剧变化,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将会继续处于快速变化之中,各种各样的不确定和不稳定的因素时有显现,对我国的安全提出复杂的新挑战。1.大国关系的相对平稳发展是中国周边继续保持缓和的基础。中国周边地区是大国利益交汇的地方,在全球化背景下彼此利益相互交织,在竞争中力求保持合作,避免迎头相撞。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只要自身的策略得当,中国不会成为大国矛盾的焦点,在大国的外交中仍然有充分的回旋空间。2.地区热点发生热战的可能性较低。在东海南海岛屿权益问题上,因岛屿问题引发的个别意外冲突虽不能完全排除,但是演变为大规模组装冲突的可能性却不大。3.非传统安全问题将成为地区安全合作的“催化剂”。 周边国家与地区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开展互利合作的重要伙伴,也是发挥国际作用的主

[原因分析,石油化工,安全管理]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为切实加强安全管理的工作力度,我国石油化工企业中很大一部分采取了一系列独特的管理办法,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石化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借鉴。 摘要:就我国经济发展现状来看,石油化工行业是促进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柱。而该行业的事故发生率很高,因此,加大我国石化企业安全管理力度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探析了促进石化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特点,并介绍了当前我国石化企业的安全管理模式。 关键词:石化企业;安全管理;模式 在我国,石油石化企业的健康发展关系着国民的生计问题,若其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会对国家、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随着我国石化企业的不断发展及国家对安全生产越来越重视,石化事故发生率得到了控制但仍处于较高位,给人们的财产和人身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安全事故的频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发关注,加强石化企业安全管理的呼声越来越响亮。 1 石化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特点 与其他行业相比,石油化工行业的危险性很高。为了有效降低石化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率,相关企业在进行安全管理时应以管理理念、制度、措施等为着力点,保障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下面,我们就其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特点进行简要的分析。 1.1 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高 由于石化行业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且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石油化工企业十分注重在产品的生产、加工以及质量监管等工作中的安全管理。然而,有些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仍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这种现象在我国石油化工企业中并不少见,是一个亟待改善的问题。 1.2 设置有安全管理部门 目前,我有已有很多石油化工企业设置了安全管理部门,比如安全部、安环科等,其工作任务就是监督并指导企业安全生产。通过相关的调查、分析发现,石油化工企业中设置的安全管理部门,虽然在保障生产活动符合安全标准方面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因其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职能分工不明确等,导致了很多安全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并且,在企业利益与安全管理之间产生矛盾时,企业的安全管理部门会过多地关注企业利益,使安全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1.3 具有独特的管理模式 为切实加强安全管理的工作力度,我国石油化工企业中很大一部分采取了一系列独特的管理办法,如奖惩制、责任制、评价制等。通过采用这些独特的管理办法,可以将安全管理工作具体到各个部门中去,使企业的全体员工都参与进来,继而有效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

形势与政策论文对当前国际形势及我国周边安全问题的理解

对当前国际形势及我国周边安全问题的理解 一、国际环境及我国周边安全现状 1、国际大环境相对稳定,大国之间相对平稳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周恩来打开的中美关系新格局,于1979年亲自出访美国,主持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发展的总体走向,作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新的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形势判断,要求把更多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上,从此迎来了改革开放和经济迅猛发展的30年。此后,我国与其他大国关系进一步改善:中美关系虽然曲折不断,但总体稳定;中俄关系稳步发展,两国高层互访频繁,并签订了一系列联合声明和友好条约;中日关系发展基本平稳,正致力于构建和平与发展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中国与欧盟关系保持良好,经贸往来、政治互信不断加深。 2、我国周边的热点地区冲突得到不同程度缓解 我国周边地区诸如朝鲜、越南、阿富汗、柬埔寨等曾经爆发过激烈的冲突,我国也曾或多或少地卷入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冲突。近20年来,周边地区基本相安无事,除了阿富汗反恐战争以外,其他周边地区没有战事,阿富汗反恐战争对我国影响也微乎其微。 3、我国和周边所有邻国之间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我国和周边所有的陆地邻国都曾有过领土纷争。20世纪60年代,我国先后与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蒙古、阿富汗、朝鲜6国签订了边界协定或条约;80年代以后,我国与印度和越南也实现了关系正常化;90年代我国又先后与老挝、俄、哈、塔、吉5国签订了国界协定;2001年7月,中俄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8年10月,俄方将银龙岛和半个黑瞎子岛移交给中国;2008年6月,中日两国经过磋商同意在实现有关东海海域划界前的过渡期间,在不损害双方各自法律立场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在东海海域选定适当的区域进行共同开发;中印关系不断取得新突破,2003年6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两国签署了《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的宣言》这一纲领性文件,标志着中印关系进入新阶段,同时两国在领土争端问题上也不断取得突破,目前两国边境线中段的争议区域初步得到解决,为解决整个领土争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4、地区集团化、区域化合作势头不断上升 我国与东盟睦邻互信伙伴关系深入发展。2003年10月,我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双方政治互信进一步增强。2002年与东盟签署了《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今年建成了我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实现了我国与东盟发达的6个国家之间的贸易零关税,与其他几个国家之间将在未来一到两年时间内统一取消关税,未来中国与东盟之间统一市场、实现“经济无国界”之势已经不可阻挡。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加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论坛前景广阔,东北亚地区六国集聚的人力资源优势,俄罗斯、蒙古和朝鲜的资源优势以及日本、韩国的经济、科技优势,对我国都具有优势互补、合作双赢的潜力,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促进亚洲经济一体化,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摆脱大国的压制和其他区域集团的牵制,更好地平衡我国与其他大国的利益关系。 二、我国未来周边形势走向不容乐观 我国周边形势20多年的相对稳定来之不易,短期内不至于发生牵动全局的战乱。然而,周边地区的一些固有矛盾尚未完全解决,影响和平稳定的不安定因素依然存在,我国周边安全仍然面临着不同对象、不同程度、不同原因的威胁和挑战。对于这种挑战,我个人认为主要来自两大方面:一是理论上的,二是行动上的。对此,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加强国防建设,提高防范能力,确保国家安全。 (一)理论上的不稳定因素

中国海洋安全

中国海洋安全问题分析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政治经济以及科技军事等都得到了较高的提升,与此同时中国的海洋权益却面临着一系列的严重的挑战:台湾问题、钓鱼岛、东海大陆架问题以及南海诸岛问题构成了中国最为棘手的海权问题。 我国有2万多公里海岸线,7千多个岛屿,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对于这样一个地理形态的大国,拥有强大的海权本应是必然的选择。由于近代中国对世界发展大趋势反应迟钝,与国家政治变革同步的军事转型迟迟不能完成。所以“重陆轻海”的思想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的30年间,由于种种原因和各种因素,始终没有把发展海洋经济,建成海洋强国放到战略地位上来。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复杂原因,在属于我国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权益中,近一半存在争议,海域被分割,岛礁被占领,资源被掠夺的情况较普遍。我国版图上划的海上传统疆界‘九段线’已名存实亡。我国的8个海洋邻国,对我海洋国土和权益均提出不同程度的无理要求,总面积达1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沉痛的历史教训给人们许多启示。海洋利益关系着国家的荣辱。没有海洋意识的民族是没有兴衰未来的民族。一个濒临海洋的大国,如果没有足够的力量捍卫自己的海洋权益,也不可能长期保持其大国、强国的地位。因此顺着国家战略的指向,拥有强大的海权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那么我们应如何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呢?? 国家海上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和实现海洋权益最重要的工具。海洋权益是国家主权概念内涵的延伸。但是,海洋权益永远需要有力量来捍卫,这个力量就是国家的海上力量。 (一)加快完善海洋立法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振兴经济的重大举措,对海洋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海洋管理等投入逐步加大。为规范海洋开发活动,保护海洋环境,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家先后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但这些法律法规仅限于对内的使用管理方面,而缺少针对维护我海洋权益的法律法规。我国政府应该加快制定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可以通过立法昭示天下,宣布我国的海岛数量、分布、名称,规制开发利用权益等,维护我国领海权益。 (二)加强海上执法队伍建设 我国海洋管理体制不顺,海上执法队伍分散,难以对海洋开发和保护活动进行全面有效的综合管理。目前,国务院涉海部门虽多,但职能交叉,造成政出多门,管理分散。尽管2008年7月国务院批准的国家海洋局”三定”方案规定国家海洋局的职责中包括”对海洋事务的综合协调”,但目前仍未实现对我国300多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实施全面有效的综合管理。为此一方面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国家的海洋法规和海洋管理体制,一方面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通过多种层次和手段来维护领海权益。如多批次派出渔政船、海监船、甚至军舰来加强对南海、东海的护鱼、护油、护岛的活动。 (三)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海上力量保障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领域。海洋对于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马汉说:“光有法律而没有力量就得不到公正。法律的合理性与否不取决于力量,但有效性要由后者赋予”。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和海洋安全必须要有强大的海上力量作保障。 中国的海上力量同我们这个濒海大国的地位相比,有很大差距。爱因斯坦的话应该对“现在我们的世界最缺乏的是善意和力量的结合”。中国是个爱好和平的大国,我们有所启示:

浅谈石油化工危险源的安全管理

浅谈石油化工危险源的安全管理 发表时间:2018-09-03T15:48:58.22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7期作者:刘建超王蕊 [导读] 石油化工生产自身具有特殊性,无论是从生产环境及生产工艺,还是从生产设备和生产材料等几方面来讲,都存在较大的风险问题天津市利维特安全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天津 300400 摘要:石油化工生产自身具有特殊性,无论是从生产环境及生产工艺,还是从生产设备和生产材料等几方面来讲,都存在较大的风险问题,极易发生火灾甚至是爆炸事故,在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同时,还不利于石油化工企业的良好发展,以及和谐稳定社会的构建。如何加强安全管理,确保生产安全,是石油化工企业必须重视并落实的一项重要工作,文章从危险源安全控制入手进行分析,以提高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以供参考。 关键词:石油化工;危险源;安全管理 石油化工产品在世界化工产品中所占比重约为50%,是生活生产需求量最大的一类化工产品,包括各种燃油、合成塑料、橡胶、化纤及制品等,并且在社会经济的推动下,人们对石油化工产品的需求量呈持续上升趋势,为石油化工企业创造了良好发展机遇。但是,在实际生产工作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有待解决,尤其是风险防范和安全管理方面,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较大。因此,必须对石油化工危险源进行科学合理地安全管理,因此探究相关的安全管理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一、石油化工生产安全的重要性 石油化工生产危险性较高,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能够为石油化工企业的良好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只有坚持“安全第一”的生产原则,加强工作人员强化其岗位职责意识,才能规范完成各项作业及操作,保证所有工作的安全、顺利开展,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以此来维护企业良好运行,防止对企业财产及员工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另一方面,通过落实好石油化工生产安全管理,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将其排除,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最大限度的确保石油化工安全生产的实现,可以显著提升石油化工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有利于按照生产标准落实安全管理。 二、石油化工企业常见的危险源类型 (一)原材料 石油化工企业的原材料应用范围较为广泛,一种原材料可能用于生产多种产品,而进行一种产品的生产也可能应用多种形式的易燃易爆原料,原料的交叉应用使得各种形式的易燃易爆品在石油化工企业随处可见。同时伴随近年来生产工艺的不断完善,各种新型的化学品也投入到应用领域,更增加了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组成,我国针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应用等环节都制订了较为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但是在企业的生产管理环节中,却存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的现象,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事故隐患。 (二)生产工艺 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较为复杂,一般可分为:原料处理、化学反应、产品分离和精细处理等环节,通过原料处理环节能够让应用原材料符合后续工作的应用要求,将原料进行化学反应能够使原料在经过化学反应的自然处理方式之后得到所要得到的产品,通过产品分离过程将获得的产品进行不同生产规格标准的分离和精细化处理,进而能够使相关生产产品满足应用标准,实现应用价值。 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工艺一般都在高温、高压的工作环境下进行,进行化学反应的生产原料也多为易燃易爆等物质,物料处于非常危险的运作状态,一旦发生设备故障、物料泄露以及密封措施不到位等现象,便可能使正在发生化学反应的物料与空气接触,发生燃烧火灾、设备爆炸等重大安全事故,其中存在的干扰因素众多,给企业的安全管理和事故预防带来重大的工作压力。另外,虽然现在的石油化工企业生产工艺基本已经实现现代化、智能化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其安全程度得到明显的提高,但是其中也需要工作人员进行操作、检修维护等工作环节,人为因素存在设备检修不到位、违章技术操作等问题都会造成安全事故隐患,这也是危险源的组成要素之一。 (三)储存运输 所有的原料、成品都需要进行储存和运输环节,这些原料和产品都具备遇火燃烧的特点,原料的储存根据自身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其储存环境都有相关的要求,在原料和成品的运输环节也有专用的运输设备和车辆,然而很多企业都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运输存储工作标准进行操作,储存环境不合格,中转运输操作不规范,运输工作人员没有危险品运输资质等问题屡禁不止,造成了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风险。 三、石油化工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安全监督管理机构 石油化工企业应当认识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建立完善的安全监督管理机构,通过组织机构的完善使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制度能够有效落实,通过各组织层面安全生产意识的提升,加强对各生产运营环节的安全监督,促进了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二)加大对现代化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的投入力度 企业在项目改建、扩建或者新建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现代化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的投入力度,利用自动化生产设备的投入提高生产自动化操作水平,减少生产环节中的人为因素干预,同时自动化设备具有事故报警、自动停车等安全保护措施,一旦在生产环节中出现异常的生产运行情况,并能够对运行状态的数据信息进行储存和传输,有助于技术工作人员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进而采取相关的解决措施,避免重大的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发生。 (三)建立标准的安全操作体系 在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想要实现化工作业风险的有效降低,相关管理人员可以制定出一系列安全操作模式,防止其他危险源的出现。这种安全操作体系的建立,可对一线石油化工作业过程进行规范和引导,并对一线工作者进行合理的技术培训。总的来说,石油化工企业需要对每一道操作程序制定严格标准,并将无数道工序规则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套完整体系,并将其落实到程序规程条例之中,确保工作人员边工作边学习,实现个人素质的有效提升。例如,为了对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操作体系进行完善,山东省安监局开展生产巡查全覆盖模式,建立双重安全操作防范体系,其中涉及到的内容包括分级管控、隐患排查、运行管理考核等,与此同时,山东省安监局要求相

浅谈中国周边安全问题

浅谈中国周边安全问题 周边安全环境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外部条件。我国周边多个方向频繁出现异常状况,我国周边安全问题关乎到国家安全形势的发展和国家主权的维护,我国必须要塑造相应的国家安全意识,迎接即将面临的诸多问题,努力营造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 关键词:中国周边安全稳定动荡 近期,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新变数与新“乱子”有所增加,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争议和摩擦连续出现,如中日钓鱼岛之争、中印边界领土争端、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等当前中国周边环境总体上呈现“东缓”、“西安”、“南乱”、“北稳”之势。 1、中国南海海洋权益之争 在我国周边安全诸多的挑战中,最近一段时变现得最为突出的无疑是我国与南亚五国(越南、文莱、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南海主权之争和中日钓鱼岛之争等。菲律宾驱逐我国在黄岩岛作业的渔民、越南挑衅我国台湾驻太平岛士兵、日本无理扣押我国在钓鱼岛附近作业的渔民等。事实,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中国和日本除了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之争外,还有专属经济区和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中国和朝

韩在东海域划界问题上也有分歧,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 我国与南亚五国、日本、韩国、朝鲜等国的海权之争,实质是这些国家我国海洋资源的窥视、无理占有欲掠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随着能源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人们渐渐地把更多的目光转到海上资源。因为南海蕴藏这大量丰富的石油、鱼类等资源,所以我国周边各国都想来捞一手。 2、美国“重返”亚太 美国战略东移的实际展开,东亚和中亚地区都将成为美国军事部署和战略争夺的重点,这在客观上也势必加大对中国的军事压力。 目前,美国全球战略重心正在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其军事部署的重点也在随之调整,大量先进的海空力量逐步部署到东亚地区。同时,为了控制中亚地区的能源资源,美国也加快了谋势中亚的步伐,既和俄罗斯争夺势力范围,也对中国形成钳制。中美之间尽管在经济合作领域日益密切,政治对话也不断加强,但作为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决不会改变对中国的防范立场。美国的战略非常注重前瞻性,不是考虑三五年的事情,而是预谋一二十年甚至二三十年的事情,他们不可能对快速发展的中国完全放心,军事上的未雨绸缪是应有之义。在此情况下,中美之间在东北亚、东海和南海以及中亚地区的“战

中国石油安全问题及对策

中国石油安全问题及对策 一?世界石油的储量?产量和消费量 1.世界石油储量 2005年,全球石油探明储量为1200千万桶?其中,美洲为24%,西欧1%,中东58%,非洲8%,亚太地区3%,东欧及前苏联地区为6%?图1为世界石油探明储量前12位的国家? 2.世界石油产量 2005年,全世界合计生产原油35.90亿吨?其中,美洲为23%,西欧7%,中东32%,非洲12%,亚太地区10%,东欧及前苏联地区为16%?图2为2005年世界各主要产油国的石油产量? 3.世界石油消费量 2005年,世界石油消费总量达38.368亿吨,表3为2005年世界前12个国家石油消费量? 从图1—图3①的数据可以看到我国石油储量?产量在世界上的排位较低,尤其是储量?相反的,我国的石油消费量近年来增加很快,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二?中国石油安全问题的现状 1.中国的石油储量相当有限,对外依存越来越严重 我国是一个人均能源资源不足?优质能源短缺的发展中国家,人均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1%?尽管石油勘探技术在不断进步,但探明石油储量却在逐年下降? 2.供求矛盾日益显著 尽管中国的石油产量达到340万桶/天,是世界第五大产油国,但还是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自1993年以来,中国一直就是石油净进口国,原因很简单,一方面中

国是世界上石油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另一方面中国现有主要油田的产量都在经历着下滑?2004年,中国石油进口总额高达431.5亿美元,同比增长112.56%,成为我国一大贸易逆差和外汇支出项目,已对我国的贸易平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国际能源署(IEA)估计,到2030年中国的石油进口比例将高达84%?这种供需之间矛盾的日益显著,必将给中国的石油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 与持续膨胀的石油需求相比,中国的原油自给能力几乎达到了极限?原油产量不能满足需求,供需矛盾突出,进口石油依存度不断增大?目前,中国剩余可采储量为23.8亿吨,储采比仅为14∶8,已开发油区的储采比只有10∶9?在这样的储采比配置下,中国原油稳产已处于临界状态,目前年产油在1.8亿吨,到2020年至多也就能达到2.0亿吨?据此保守估计,2010年,中国需要进口原油量大致为1.3亿吨,到2020年将达到2亿~2.5亿吨?油气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中国未来15年的经济增长将维持在7%以上,原油需求将至少以4%左右的速度增加,但同期国内原油产量增长速度难以超过9%,国内原油供需缺口逐年加大,中国原油的生命线将越来越脆弱?一旦世界风云突变,中国的能源安全将首当其冲地受到威胁?石油产品的有效供给不足,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软肋,进而成为严重威胁国家安全的重大因素? 3.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抵御风险的能力差 随着中国对WTO有关条款的逐步兑现和中国进口石油数量的持续增加,世界石油价格的涨跌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最近,国际石油价格的不断飙升就已经造成了国家外汇支出的增加?炼油加工及运输成本增加等现象,已严重影响和波及?农业?动力以及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使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成本增加,产生了“成本推动”型的物价上涨,严重地影响了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甚至危及国家经济安全和外交上的主动权?有关专家对我国GDP?石油进口数量和价格波动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认为,油价每上涨1%,并持续一年时间,将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平均下降0.01个百分点?表3和图4分别为2000年石油价格的变动对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价格变动的影响测度表和2000—2004年国内价格总水平和石油价格上涨率的对比图? 同时,石油价格上涨也给国民的带来了间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出口面临着下降的危险,一是使以石油为主要燃料?原料的产品,因为生产成本的上升而导致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