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换热器试题2013.07

换热器试题2013.07

换热器试题2013.07
换热器试题2013.07

换热器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GB151适用的设计温度范围按金属材料允许的(A)确定

A. 使用温度

B. 最高温度

C. 最低温度

D. 平均温度

2. 换热器卷制圆筒以( B )作为换热器的公称直径。

A.圆筒外直径

B.圆筒内直径

C.圆筒中直径

D.其它直径

3. 换热器用钢管制圆筒以(A)作为换热器的公称直径。

A. 圆筒外径(mm)

B. 圆筒内直径(mm)

C. 圆筒中直径(mm)

D. 其它直径(mm)

4. 管壳式换热器计算换热面积以( A )为基准,扣除伸人管板内的换热管长度后,计算得到的管束表面积。

A 换热管外径

B 换热管内径 C换热管中径

5. U形管换热器的公称长度取( A )。

A. U形管直管段的长度

B. U形管总长度

C. U形管总长度平均值

D. U形管直管段的长度加外管圆弧长度

6.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型号为说法正确的是( B)。

A. 公称直径为200mm

B. 公称直径为700mm

C. 管程设计压力1.6Mpa

D. 壳程设计压力2.5Mpa

7.换热器型号说法正确的( B )。

A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B浮头式换热器

C U形管式换热器

D 填料函式换热器

8. 换热器型号,换热器程数为( D )。

A. 6

B. 2

C. 1

D. 4

9. 换热器型号,公称换热面积为(A)m2。

A. 90

B. 60

C. 25

D. 10

10. 换热器型号,管程设计压力为( C )。

A. 1.6Mpa

B. 0.6Mpa

C. 4.0Mpa

D. 2.0Mpa

11. 换热器工作压力指在正常工作情况下,换热器管、壳程( A )可能达到的最高压力。

A. 顶部

B. 底部

C. 中部

D. 出口

12.管箱前端隔板结构为,后端隔板结构为,换热器程数为( C )程。

A 1

B 4

C 6

D 12

13. 管箱前端隔板结构为,后端隔板结构为,换热器程数为( C )程。

A 2

B 8

C 4

D 6

14.换热器设计温度不得低于元件金属在工作状态可能达到的

( A )。

A最高温度 B最低温度 C平均温度 D使用温度

15. 换热器液压试压时,压力应缓慢上升,达到试验压力后,保压时间不宜少于( B ),然后降至设计压力,保持足够长时间。

A 20min

B 30min

C 150min

D 25min

16. 换热器壳体有效厚度指( A )减去腐蚀裕量和材料厚度负偏差。

A 名义厚度

B 计算厚度

C 设计厚度

D 理论厚度

17. 内压换热器液压试验压力(A )。

A B C D

18. 外压和真空换热器液压试验压力( C )。

A B C D

19. 内压换热器气压试验压力( B )。

A B C D

20. 外压和真空换热器气压试验压力( D )。

A B C D

21. u形管弯管段的弯曲半径R应不小于( C )倍的换热管外径

A. 1

B. 1.5

C. 2

D. 3

22. ( C )指计算厚度与腐蚀裕量之和。

A 名义厚度

B 理论厚度

C 设计厚度

D 有效厚度

23. 管板与换热管采用焊接连接时,管板的最小厚度应满足结构设计和制造的要求,且不小于( A ) mm

A 12

B 18

C 14

D 16

24.换热器管板分程隔板槽深度宜不小于(C )mm。

A 2

B 3

C 4

D 6

25.折流板最小间距一般不小于圆筒内直径的( D ),且不小于50mm;特殊情况下也可取较小的间距。

A 1/2

B 1/3

C 1/4

D 1/5

26. 管程设置防冲板的条件:当管程采用轴向人口接管或换热管内流体流速超过( A )时,应设置防冲板,以减少流体的不均匀分布和对换热管端的冲蚀

A 3 m/s

B 2 m/s

C 1.5 m/s

D 2.5 m/s

27. 碳素钢、16MnR和正火15MnVR钢制换热器设备液压试验时液体温度不得低于( C )度。

A 10

B 15

C 5

D 20

28. U形管弯管段的圆度偏差,应不大于换热管名义外径的10%;但弯曲半径小于2.5倍换热管名义外径的U形弯管段可按(A)验收。

A15% B25% C 30% D 20%

29.奥氏体不锈钢制换热设备用水进行液压试验时,水中的氯

离子含量不应大于( B )

A 15ppm

B 25ppm

C 10ppm

D 20ppm

30. 当壳程进出口接管距管板较远,流体停滞区过大时,应设置( A ),以减小流体停滞区,增加换热管的有效换热长度。

A 导流筒

B 防冲板

C 折流板

D 缓冲板

二、多项选择题

1. 冷换设备的主要受压元件是指( ABCD )。

A 筒体、封头

B 设备法兰和公称直径≥250mm的接管法兰

C 换热管

D 膨胀节、开孔补强板

2. GB151-管壳式换热器适用于( ABCD )。

A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B浮头式换热器

C U形管式换热器

D 填料函式换热器

3. GB151--管壳式换热器适用参数( ABCD )。

A公称直径DN≤2600mm B公称压力PN≤35MPa

C公称直径(mm)和公称压力(MPa )的乘积不大于1.75 X 104 D超出上述参数范围的换热器也可参照本标准进行设计与制造。

4. 下列( ABCD )换热器不属GB151管辖

A 直接火焰加热的换热器及废热锅炉;

B 受核辐射的换热器,

C 要求作疲劳分析的换热器;

D 已有其他行业标准管辖的换热器。

5.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型号为说法正确的

( ABC)。

A. 公称换热面积为200m2

B. 公称直径为700mm

C. 管程设计压力2.5Mpa

D. 壳程设计压力2.5Mpa

6. 换热器管程数一般有1,2,4,( ABCD )等七种

A 6

B 8

C 10

D 12

7.换热器型号说法正确的( ABCD )。

A. 公称换热面积为54m2

B. 公称直径为500mm

C. 管程、壳程设计压力均为1.6Mpa

D. 4管程,单壳程

8. 换热器型号,说法正确的( ABC )。

A. 公称换热面积为90m2

B. 管箱内直径为600mm

C. 换热管外径25mm

D. 6管程

9. 换热器型号,说法正确的( ABCD )。

A. 管程、壳程设计压力均为1.0Mpa

B. 换热管外径25mm

C. 管长6m

D. 2管程,2壳程

10. 换热器型号,换热器管程、壳程设

计压力为( B )。

A. 1.6Mpa

B. 0.6Mpa

C. 4.0Mpa

D. 2.0Mpa

11. 换热器的主要组合部件有( BCD )三部分。

A 法兰

B 前端管箱

C 壳体

D 后端结构(包括管束)

12. 换热器主要元件腐蚀裕量的考虑原则( ABCD )

A管板、浮头法兰、球冠形封头和钩圈两面均应考虑腐蚀裕量;

B平盖、凸形封头、管箱和圆筒的内表面应考虑腐蚀裕量;

C管板和平盖上开槽时,可把高出隔板槽底面的金属作为腐蚀裕量,但当腐蚀裕量大于槽深时,还应加上两者的差值;

D压力容器法兰和管法兰的内直径面上应考虑腐蚀裕量。

13. 整体管板的有效厚度系指管程分程隔板槽底部的管板厚度减去( AB )二者厚度之和:

A管程腐蚀裕量超出管程隔板槽深度的部分;

B 壳程腐蚀裕量与管板在壳程侧的结构开槽深度二者中的较大值;

C 管程腐蚀裕量;

D 隔板槽深度

14. 换热管与管板强度胀接适用于( BCD )

A换热管材料的硬度值高于管板材料的硬度值;

B设计压力小于等于4MPa;

C设计温度小于等于3000C;

D操作中无剧烈的振动,无过大的温度变化及无明显的应力腐蚀。

15. 换热器常用的折流板和支持板的形式有( AB )两种

A 弓形

B 圆盘一圆环形

C 弧形

D 条形

16. 关于防冲板的说法正确的是( ABCD )

A防冲板外表面到圆筒内壁的距离,应不小于接管外径的1/4;

B 防冲板的直径或边长,应大于接管外径50 mm;

C 碳钢防冲板的最小厚度为4.5 mm;

D 不锈钢防冲板的最小厚度为3 mm 。

17. 换热器圆筒同一断面上,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之差为e<0. 50%DN,且( AB )。

A当DN<= 1 200 mm时,其值不大于5 mm

B 当DN> 1 200 mm时,其值不大于7mm

C当DN<=1 000 mm时,其值不大于5 mm

D 当DN> 1 000 mm时,其值不大于7mm

18. 换热器圆筒直线度允许偏差为L/1 000(L为圆筒总长),且( CD ):

A当L<=8 000 mm时,其值不大于4. 5 mm;

B 当L>8 000 mm时,其值不大于8 mm

C当L<=6 000 mm时,其值不大于4. 5 mm;

D 当L> 6 000 mm时,其值不大于8 mm

19. 换热器堆焊复合管板的要求(ABD )

A堆焊前应作堆焊工艺评定;

B基层材料的待堆焊面和复层材料加工后(钻孔前)的表面,应

按JB 4730进行表面检测,检测结果不得有裂纹、成排气孔,并应符合B级缺陷显示

C堆焊前可以不作堆焊工艺评定;

D不得采用换热管与管板焊接加桥间空隙补焊的方法进行管板堆焊.

20. 换热器管板管孔表面粗糙度要求( AC )。

A当换热管与管板焊接连接时,管孔表面粗糙度Ra值不大于25um ;

B当换热管与管板焊接连接时,管孔表面粗糙度Ra值不大于12.5 um ;

C当换热管与管板胀接连接时,管孔表面粗糙度Ra值不大于12. 5 um;

D当换热管与管板胀接连接时,管孔表面粗糙度Ra值不大于25 um

21. 换热器管束的组装要求( ABC )

A拉杆上的螺母应拧紧,以免在装人或抽出管束时,因折流板窜动而损伤换热管;

B穿管时不应强行敲打,换热管表面不应出现凹瘪或划伤;

C除换热管与管板间以焊接连接外,其他任何零件均不准与换热管相焊;

22. 换热管与管板胀焊并用时适用场合( ABCD )

A. 密封性能要求较高的场合

B. 承受振动或疲劳载荷的场合

C. 有间隙腐蚀的场合

D. 采用复合管板的场合

23.换热器弓形折流板有( ABC )三种。

A. 单弓形

B. 双弓形

C. 三弓形

D. 四弓形

24. 换热器型号,说法正确的( ABC )。

A. 公称换热面积为90m2

B. 管箱内直径为600mm

C. 换热管外径25mm

D. 6管程

三、简答题(共20分)

1. 换热器设备到货应具备那些技术文件和资料?

答:

2. 换热设备安装前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3. 换热设备安装工程验收时,施工单位需提供哪些技术文件?

4.简述列管换热器做氨渗透试验的主要步骤?

四、论述题

1.浮头式换热器、釜式重沸器(U型管束)按什么程序试压?

维修电工中级操作技能考核试卷概要

考件编号 : 13GS18030000-60706050040001 第 1页共 6页注意事项一、本试卷依据 2009年颁布的《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命制。二、请根据试题考核要求,完成考试内容。三、请服从考评人员指挥,保证考核安全顺利进行。试题 1、M7475B 平面磨床电气控制电路故障检查、分析及排除 (1考试时间:60分钟 (2考核方式:实操 +笔试 (3试卷抽取方式:由考生随机抽取故障序号 (4本题分值:35分 (5具体考核要求:M7475B 平面磨床电气控制线路故障检查、分析及排除 考 生 答 题 不 准 超 过 此 线

考件编号 : 13GS18030000-60706050040001 第 2页共 6页图 1.2.2-3

笔试部分: (1正确识读给定的电路图,叙述如何保证工作台移动电动机的正反转接触器不会同 考件编号 : 时通电。 答: (2正确使用工具;简述冲击电钻装卸钻头时的注意事项。 答: (3正确使用仪表;简述指兆欧表的使用方法。 答: (4安全文明生产,回答在三相五线制系统中应采用保护接地还是保护接零? 答: 操作部分:排除 3处故障,其中主电路 1处,控制回路 2处。 (5在不带电状态下查找故障点并在原理图上标注。 (6排除故障,恢复电路功能。 (7通电运行实现车床电气控制线路的各项功能。 试题 2、 PLC 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串电阻降压启动装调 (1考试时间:120分钟 (2考核方式:实操+笔试 (3本题分值:35分

(4具体考核要求:按照电气安装规范,依据图 2.1.3-2主电路和绘制的 I/O接线图正确完成 PLC 控制电动机串电阻降压启动线路的安装、接线和调试。 13GS18030000-60706050040001 第 3页共 6页 考件编号 : 图 2.1.3-2 笔试部分: (1 正确识读给定的电路图; 将控制电路部分改为 PLC 控制, 在答题纸上正确绘制 PLC 的 I/O口(输入 /输出接线图并设计 PLC 梯形图。 (2正确使用工具;简述螺丝刀使用注意事项。 答: (3正确使用仪表;简述指针式万用表电阻挡的使用方法。

化工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1.(20分)有立式列管式换热器,其规格如下:管数30根、管长 3 m、管径由25×2.5 mm,为单管程。今拟采用此换热器冷凝冷却CS2 饱和蒸汽,从饱和温度46℃冷却到10℃,CS2 走管外,其流量为250 kg/h,其冷凝潜热为356 kJ/kg,液体CS2的比热为 1.05 kJ /(kg·℃ );水走管内与CS2成总体逆流流动,冷却水进出口温度分别为5℃和30℃。已知CS2 冷凝和冷却时传热系数(以外表面积为基准)分别为K1= 232.6和K2= l16.8 W/(m2·℃),问此换热器是否适用? 1.解:CS2冷凝的热负荷:Q冷凝=250×356=89000kJ/h=24.72 KW CS2冷却的热负荷:Q 冷凝=250×1.05×(46-10)=9450kJ/h =2.6 KW 总热负荷Q 为:Q=24.7+2.63=27.3 KW 冷却水用量q m2 为:q m2=27.3 =0.261kg/s=940kg/h 4.187×(30-5) 设冷却水进入冷却段的温度为t k,则有:0.261×4.187×(t k- 5)=2.6KW 解之得:t k=7.38℃,则:(5 分) 冷凝段对数平均温差:Δ t m=(46-30)-(46-7.38) =25.67℃ ln46 -30 46-7.38 所需传热面积: A 冷凝=24.7/232.6×10-3×25.67= 4.14m2,(5 分) 冷却段对数平均温差:Δ tm=(46-7.38)-(10-5)= 16.45℃ ln 46-7.38 (5 分)10-5 所需传热面积: A 冷却= 2.6/116.8×10-3×16.45= 1.35m2, 冷凝、冷却共需传热面积:Σ A i=4.14+ 1.35=5.49m2, 换热器实际传热面积为:A0=30×3.14×0.025×3=7.065>ΣA i ,所以适宜使用。(5分) 2.(20 分)某列管换热器由多根Φ 25×2.5mm的钢管组成,将流量为15×103kg/h 由20℃加热到55℃, 苯在管中的流速为0.5m/s ,加热剂为130℃的饱和水蒸汽在管外冷凝,其汽化潜热为2178kJ/kg ,苯的比热容cp为1.76 kJ/kg ·K,密度ρ 为858kg/m3,粘度μ为0.52 ×10-3Pa·s,导热系数λ为0.148 W/m·K,热损失、管壁热阻及污垢热阻均忽略不计,蒸汽冷凝时的对流传热系数α 为10×104 W/m2·K。试求: (1)水蒸汽用量(kg/h );(4分) (2)总传热系数K(以管外表面积为准);(7 分) (3)换热器所需管子根数n及单根管子长度L。(9 分)

(完整版)数控铣工中级操作技能考核考试试题1

数控铣工中级操作技能考核试题(一) 一、试题 评分表 鉴定项目及标准配分自检结果得分备注程序编制15 用试切法对刀10 φ6(两处)12 φ96-0。05018 R24(两处)14 6 9 3+0.02 12 精度检验及误差分析10

一、试题 评分表 鉴定项目及标准配分自检结果得分备注程序编制15 用试切法对刀10 φ6(四处)12 φ82 8 9600.05(两处)20 50-0.05-0.0910 R10(四处)8 6 7 精度检验及误差分析10

一、试题 评分表 鉴定项目及标准配分自检结果得分备注程序编制15 用试切法对刀10 φ6(四处)8 φ50+0.02 8 96+0.05(两处)16 R5(四处)8 R15(两处) 6 10 2 30 2 70 3 2+0.02 6 5+0.02 6 精度检验及误差分析10

一、试题 评分表 鉴定项目及标准配分自检结果得分备注程序编制15 用试切法对刀10 φ6(四处)8 50+0.03 8 φ30+0.02 8 90+0.05(两处)16 R10(四处)8 50 3 70(两处) 6 3+0.02 8 精度检验及误差分析10

一、试题 评分表 鉴定项目及标准配分自检结果得分备注程序编制15 用试切法对刀10 φ6(四处)8 φ40 8 φ30+0.02 8 φ50 3 90 16 R10(四处)8 50 3 5 3 3 8 精度检验及误差分析10

数控铣工中级操作技能考核试题(六) 一、试题 评分表 鉴定项目及标准配分自检结果得分备注程序编制15 用试切法对刀10 φ108 φ40 8 φ30 8 φ65 5 20 4 5000.05 16 300.03 16 精度检验及误差分析10

换热器计算步骤

第2章工艺计算 2.1设计原始数据 表2—1 2.2管壳式换热器传热设计基本步骤 (1)了解换热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和腐蚀性能 (2)由热平衡计算的传热量的大小,并确定第二种换热流体的用量。 (3)确定流体进入的空间 (4)计算流体的定性温度,确定流体的物性数据 (5)计算有效平均温度差,一般先按逆流计算,然后再校核 (6)选取管径和管流速 (7)计算传热系数,包括管程和壳程的对流传热系数,由于壳程对流传热系数与壳径、管束等结构有关,因此,一般先假定一个壳程传热系数,以计算K,然后再校核 (8)初估传热面积,考虑安全因素和初估性质,常采用实际传热面积为计算传热面积值的1.15~1.25倍 l (9)选取管长 (10)计算管数 N T (11)校核管流速,确定管程数 (12)画出排管图,确定壳径 D和壳程挡板形式及数量等 i (13)校核壳程对流传热系数 (14)校核平均温度差 (15)校核传热面积 (16)计算流体流动阻力。若阻力超过允许值,则需调整设计。

2.3 确定物性数据 2.3.1定性温度 由《饱和水蒸气表》可知,蒸汽和水在p=7.22MPa、t>295℃情况下为蒸汽,所以在不考虑开工温度、压力不稳定的情况下,壳程物料应为蒸汽,故壳程不存在相变。 对于壳程不存在相变,其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其壳程混合气体的平均温度为: t=420295 357.5 2 + =℃(2-1) 管程流体的定性温度: T=310330 320 2 + =℃ 根据定性温度,分别查取壳程和管程流体的有关物性数据。 2.3.2 物性参数 管程水在320℃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参考物性数据无机表1.10.1】 表2—2 壳程蒸气在357.5下的物性数据[1]:【锅炉手册饱和水蒸气表】 表2—3

换热器基础知识测试题

换热器基础知识测试题 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50分) 1、以在(两种流体)之间用来(传递热量)为基本目的的传热设备装置,称为换热器,又叫做(热交换器)。 2、换热器按作用原理和传热方式分类可分为:(直接接触式换热器)、(蓄热式换热器)(间壁式换热器)。 3、、离心式压缩机可用来(压缩)和(输送)化工生产中的多种气体。它具有:处理量大,(体积小),结构简单,(运转平稳),(维修方便)以及气体不受污染等特点。 4、换热器按传热面形状和结构分类可分为:(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及特殊形式换热器。 5、管壳式换热器特点是圆形的(外壳)中装有(管束)。一种介质流经(换热管)内的通道及其相贯通部分(称为壳程)。它可分为:(浮头式换热器)、(U 型管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填料函式换热器等。 6、U型管式换热器不同于固定管板式和浮头式,只有一块(管板),换热管作为(U字形)、两端都固定在(同一块管板)上;管板和壳体之间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 7、(换热管)是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元件,它直接与两种介质(接触),换热管的形状和(尺寸)对传热有很大的影响。 8、写出下列换热管及其在管板上的排列名称分别为: (a)正三角形(b)转角正三角形(c)正方形(d)转角正方形 9、管壳式换热器流体的流程:一种流体走管内称为(管程),另一种流体走管外称为(壳程)。管内流体从换热管一端流向另一端一次,称为(一程);对U 形管换热器,管内流体从换热管一端经过U形弯曲段流向另一端一次称为(两程)。 10、管板与换热管间的连接方式有(胀接)、(焊接)或二者并用的连接方式。 11、折流板的作用是引导(壳程流体)反复地(改变方向)作错流流动或其他形式的流 动,并可调节(折流板间距)以获得适宜流速,提高(传热效率)。另外,折流板还可起到(支撑管束)的作用。 12、换热器的水压试验压力为最高操作压力的(1.25~1.5)倍。 13、换热器的清洗方法有:(酸洗法)、(机械清洗法)、(高压水冲洗法)、海绵球清洗法。 14、写出下面编号的阀门类型:H(止回阀)、D(蝶阀)、J(截止阀)、A(安全阀)Z(闸阀)、Q(球阀) 15、阀门的密封试验通常为公称压力PN的)(1.1)倍。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计算机维修工中级操作技能试卷

计算机维修工中级操作技能试卷 注 意 事 项 1、本试卷依据2008年颁布的《计算机操作员》国家职业标准命制, 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在试卷标封处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答题要求,在规定位置填写答案。 试题1:在D :上建立考生文件夹,文件夹名为“考生姓名”+“准考证号”。(5分) 试题2:识别硬件结构(填空)(共8分) 注:以红线所指为准。(1): (3): (2): (4): 南桥芯片组 北桥芯片组 ISA 插槽 ATX 主板电源插座 PCI 插槽 软驱连接器 考 生 答 题 不 准 超 过 此 线

3 2 1 4 (1):(3): (2):(4): CD音频接口 AGP金手指插口 固定片音频控制器 音频输入输出接口声音控制芯片 试题3:文字信息处理 1、完成以下内容的输入,保存在考生文件夹下,文件名为test10_type.doc。(20分)

2、版面编辑打开文件\素材\word\test3.doc,按要求编辑文档后原名保存在考生文件夹中。 ●设置日期:靛蓝色、5号、右对齐;正文文字深灰蓝、5号、幼圆、1.5倍行距;首行缩进2个字符、段前段后间距各1行。 ●正文第一段设置为2栏加间隔线;正文最后一段添加3磅三维线型(第9行),浅青绿填充底纹。 ●设置艺术字标题“电子图书浅说”,楷体、36磅、段前段后间距1行、居中;艺术字式样:第4行第2列;艺术字形状:前近后远,旋转-10°,三维效果样式6;三维颜色为浅青绿。 ●插入图片(剪辑画中“学院”类的“书”),缩放25%,环绕方式:四周型并按样张版式排列。 ●将标题前的一段英文设置为页眉,格式为Arial black、小三、深蓝色、分散对齐。 ●设置页面纸张大小:A4;页边距:左:2厘米,右:2.2厘米;装订线:1.5厘米。 〖样张〗

2012传热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华科)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对于过热器中:高温烟气→外壁→内壁→过热的传热过程次序为() A .复合换热、导热、对流换热 B .导热、对流换热、复合换热 C .对流换热、复合换热、导热 D .复合换热、对流换热、导热 2 .温度对辐射换热的影响对对流换热的影响。() A .等于 B .大于 C .小于 D .可能大于、小于 3 .对充换热系数为 1000W/(m 2 · K) 、温度为 77 ℃的水流经 27 ℃的壁面,其对流换热的热流密度为() A . 8 × 10 4 W/m 2 B . 6 × 10 4 W/m 2 C . 7 × 10 4 W/m 2 D . 5 × 10 4 W/m 2 4 .流体流过管内进行对流换热时,当 l/d 时,要进行入口效应的修正。() A .> 50 B .= 80 C .< 50 D .= 100 5 .炉墙内壁到外壁的热传递过程为() A .热对流 B .复合换热 C .对流换热 D .导热 6 .下述哪个参数表示传热过程的强烈程度?() A . k B .λ C .α c D .α 7 .雷诺准则反映了的对比关系?() A .重力和惯性力 B .惯性和粘性力 C .重力和粘性力 D .浮升力和粘性力 8 .下列何种材料表面的法向黑度为最大? A .磨光的银 B .无光泽的黄铜 C .各种颜色的油漆 D .粗糙的沿

9 .在热平衡的条件下,任何物体对黑体辐射的吸收率同温度下该物体的黑度。() A .大于 B .小于 C .恒等于 D .无法比较 10 .五种具有实际意义的换热过程为:导热、对流换热、复合换热、传热过程和() A .辐射换热 B .热辐射 C .热对流 D .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1 .已知某大平壁的厚度为 10mm ,材料导热系数为 45W/(m · K) ,则通过该平壁单位导热面积的导热热阻为。 12 .已知某换热壁面的污垢热阻为 0.0003 ( m 2 · K ),若该换热壁面刚投入运行时的传热系数为340W ( m 2 · K ),则该换热壁面有污垢时的传热系数为。 13 .采用小管径的管子是对流换热的一种措施。 14 .壁温接近换热系数一侧流体的温度。 15 .研究对流换热的主要任务是求解,进而确定对流换热的热流量。 16 .热对流时,能量与同时转移。 17 .导热系数的大小表征物质能力的强弱。 18 .一般情况下气体的对流换热系数液体的对流换热系数。 19 .在一定的进出口温度条件下,的平均温差最大。 20 .是在相同温度下辐射能力最强的物体。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21 .稳态导热 22 .稳态温度场 23 .热对流 24 .传热过程 25 .肋壁总效率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16 分)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计算用matlab源代码

%物性参数 % 有机液体取69度 p1=997; cp1=2220; mu1=0.0006; num1=0.16; % 水取30度 p2=995.7; mu2=0.0008; cp2=4174; num2=0.62; %操作参数 % 有机物 qm1=18;%-----------有机物流量-------------- dt1=78; dt2=60; % 水 t1=23; t2=37;%----------自选----------- %系标准选择 dd=0.4;%内径 ntc=15;%中心排管数 dn=2;%管程数 n=164;%管数 dd0=0.002;%管粗 d0=0.019;%管外径 l=0.025;%管心距 dl=3;%换热管长度 s=0.0145;%管程流通面积 da=28.4;%换热面积 fie=0.98;%温差修正系数----------根据R和P查表------------ B=0.4;%挡板间距-----------------自选-------------- %预选计算 dq=qm1*cp1*(dt1-dt2); dtm=((dt1-t2)-(dt2-t1))/(log((dt1-t2)/(dt2-t1))); R=(dt1-dt2)/(t2-t1); P=(t2-t1)/(dt1-t1); %管程流速 qm2=dq/cp2/(t2-t1); ui=qm2/(s*p2);

%管程给热系数计算 rei=(d0-2*dd0)*ui*p2/mu2; pri=cp2*mu2/num2; ai=0.023*(num2/(d0-2*dd0))*rei^0.8*pri^0.4; %管壳给热系数计算 %采用正三角形排列 Apie=B*dd*(1-d0/l);%最大截流面积 u0=qm1/p1/Apie; de=4*(sqrt(3)/2*l^2-pi/4*d0^2)/(pi*d0);%当量直径 re0=de*u0*p1/mu1; pr0=cp1*mu1/num1; if re0>=2000 a0=0.36*re0^0.55*pr0^(1/3)*0.95*num1/de; else a0=0.5*re0^0.507*pr0^(1/3)*0.95*num1/de; end %K计算 K=1/(1/ai*d0/(d0-2*dd0)+1/a0+2.6*10^(-5)+3.4*10^-5+dd0/45.4); %A Aj=dq/(K*dtm*fie); disp('K=') disp(K); disp('A/A计='); disp(da/Aj); %计算管程压降 ed=0.00001/(d0-2*dd0); num=0.008; err=100; for i=0:5000 err=1/sqrt(num)-1.74+2*log(2*ed+18.7/(rei*sqrt(num)))/log(10); berr=err/(1/sqrt(num)); if berr<0.01 break; else num=num+num*0.01;

换热器计算

换热器计算的设计型和操作型问题--传热过程计算 与换热器 日期:2005-12-28 18:04:55 来源:来自网络查看:[大中小] 作者:椴木杉热度: 944 在工程应用上,对换热器的计算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设计型计算(或称为设计计算),即根据生产要求的传热速率和工艺条件,确定其所需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及其他有关尺寸,进而设计或选用换热器;另一类是操作型计算(或称为校核计算),即根据给定换热器的结构参数及冷、热流体进入换热器的初始条件,通过计算判断一个换热器是否能满足生产要求或预测生产过程中某些参数(如流体的流量、初温等)的变化对换热器传热能力的影响。两类计算所依据的基本方程都是热量衡算方程和传热速率方程,计算方法有对数平均温差(LMTD)法和传热效率-传热单元数(e-NTU)法两种。 一、设计型计算 设计型计算一般是指根据给定的换热任务,通常已知冷、热流体的流量以及冷、热流体进出口端四个温度中的任意三个。当选定换热表面几何情况及流体的流动排布型式后计算传热面积,并进一步作结构设计,或者合理地选择换热器的型号。 对于设计型计算,既可以采用对数平均温差法,也可以采用传热效率-传热单元数法,其计算一般步骤如表5-2所示。 表5-2 设计型计算的计算步骤

体进出口温度计算参数P 、R ; 4. 由计算的P 、R 值以及流动排布型式,由j-P 、R 曲线确定温度修正系数j ;5.由热量衡算方程计算传热速率Q ,由端部温度计算逆流时的对数平均温差Δtm ; 6.由传热速率方程计算传热面积 。 体进出口温度计算参数e 、CR ; 4.由计算的e 、 CR 值确定NTU 。由选定的流动排布型式查取 e-NTU 算图。可能需由e-NTU 关系反复计算 NTU ;5.计算所需的传热面积 。 例5-4 一列管式换热器中,苯在换热器的管内流动,流量为 kg/s ,由80℃冷却至30℃;冷却水在管间与苯呈逆流流动,冷却水进口温度为20℃,出口温度不超过50℃。若已知换热器的传热系数为470 W/(m2·℃),苯的平均比热为1900 J/(kg·℃)。若忽略换热器的散热损失,试分别采用对数平均温差法和传热效率-传热单元数法计算所需要的传热面积。 解 (1)对数平均温差法 由热量衡算方程,换热器的传热速率为 苯与冷却水之间的平均传热温差为 由传热速率方程,换热器的传热面积为 A = Q/KΔt m = = m 3 (2)传热效率-传热单元数法 苯侧 (m C ph ) = *1900 = 2375 W/℃ 冷却水侧 (m c C pc ) =(m h C ph )(t h1-t h2)/(t c1-t c2) =2375*(80-30)/(50-20)= W/℃ 因此, (m C p )min=(m h C ph )=2375 W/℃ 由式(5-29),可得

换热器原理与设计(答案)

广东海洋大学 2013年清考试题 《换热器原理与设计》课程试题 课程号: 1420017 √ 考试 □ A 卷 □ 闭卷 □ 考查 □ B 卷 √ 考试 一.填空题(10分。每空1分) 1.相比较沉浸式换热器和喷淋式换热器,沉浸式换热器传热系数 较低。 2.对于套管式换热器和管壳式换热器来说, 套管式换热器 金属耗量多,体积大,占地面积大,多用于传热面积不大的换热器。 3.在采用先逆流后顺流<1-2>型热效方式热交换器时,要特别注意温度交叉问题,避免的方法是 增加管外程数 和两台单壳程换热器串联。 4.在流程的选择上,腐蚀性流体宜走 管程,流量小或粘度大的流体宜走壳程,因折流档板的作用可使在低雷诺数(Re >100)下即可达到湍流。 5.采用短管换热,由于有入口效应,边界层变薄,换热得到强化。 6. 相对于螺旋槽管和光管,螺旋槽管的换热系数高. 7. 根据冷凝传热的原理,层流时,相对于横管和竖管,横管 传热系数较高。 8.减小管子的支撑跨距能增加管子固有频率,在弓形折流板缺口处不排管,将 减小 管子的支撑跨距 9. 热交换器单位体积中所含的传热面积的大小大于等于700m 2/m 3,为紧凑式换热器。 10. 在廷克流动模型中ABCDE5股流体中,真正横向流过管束的流路为B 股流体,设置旁路挡板可以改善C 股流体对传热的不利 GDOU-B-11-302 班级: 姓 名: 学号: 试题共 4 页 加白纸3 张 密 封 线

影响。

二.选择题(20分。每空2分) 1.管外横向冲刷换热所遵循侧传热准则数为(C ) A. 努赛尔准则数 B. 普朗特准则数 C. 柯尔本传热因子 D. 格拉肖夫数 2.以下哪种翅片为三维翅片管( C ) A. 锯齿形翅片 B. 百叶窗翅片 C. C管翅片 D. 缩放管 3.以下换热器中的比表面积最小( A ) A.大管径换热器B.小管径换热器 C.微通道换热器 D. 板式换热器 4. 对于板式换热器,如何减小换热器的阻力(C ) A.增加流程数B.采用串联方式 C.减小流程数 D. 减小流道数。 5.对于板翅式换热器,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C ) A.翅片高度越高,翅片效率越高 B.翅片厚度越小,翅片效率越高 C.可用于多种流体换热。 D. 换热面积没有得到有效增加。 6.对于场协同理论,当速度梯度和温度梯度夹角为( A ),强化传热效果最好。 A.0度B.45度 C.90度 D. 120度 7. 对于大温差加热流体(A ) A.对于液体,粘度减小B.对于气体,粘度减小 C.对于液体,传热系数减小 D. 对于气体,传热系数增大8. 对于下列管壳式换热器,哪种换热器不能进行温差应力补偿( B ) A.浮头式换热器B.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C.U型管换热器 D. 填料函式换热器。 9. 对于下列管束排列方式,换热系数最大的排列方式为( A ) A.正三角形排列B.转置三角形排列 C.正方形排列 D. 转正正方形排列。 10. 换热器内流体温度高于1000℃时,应采用以下何种换热器(A )

换热器计算程序+++

换热器计算程序 2.1设计原始数据 表2—1 名称设计压力设计温度介质流量容器类别设计规范单位Mpa ℃/ Kg/h / / 壳侧7.22 420/295 蒸汽、水III GB150 管侧28 310/330 水60000 GB150 2.2管壳式换热器传热设计基本步骤 (1)了解换热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和腐蚀性能 (2)由热平衡计算的传热量的大小,并确定第二种换热流体的用量。 (3)确定流体进入的空间 (4)计算流体的定性温度,确定流体的物性数据 (5)计算有效平均温度差,一般先按逆流计算,然后再校核 (6)选取管径和管内流速 (7)计算传热系数,包括管程和壳程的对流传热系数,由于壳程对流传热系数与壳径、管束等结构有关,因此,一般先假定一个壳程传热系数,以计算K,然后再校核 (8)初估传热面积,考虑安全因素和初估性质,常采用实际传热面积为计算传热面积值的1.15~1.25倍 l (9)选取管长 N (10)计算管数 T (11)校核管内流速,确定管程数 D和壳程挡板形式及数量等 (12)画出排管图,确定壳径 i (13)校核壳程对流传热系数 (14)校核平均温度差 (15)校核传热面积 (16)计算流体流动阻力。若阻力超过允许值,则需调整设计。

2.3 确定物性数据 2.3.1定性温度 由《饱和水蒸气表》可知,蒸汽和水在p=7.22MPa、t>295℃情况下为蒸汽,所以在不考虑开工温度、压力不稳定的情况下,壳程物料应为蒸汽,故壳程不存在相变。 对于壳程不存在相变,其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其壳程混合气体的平均温度为: t=420295 357.5 2 + =℃(2-1) 管程流体的定性温度: T=310330 320 2 + =℃ 根据定性温度,分别查取壳程和管程流体的有关物性数据。 2.3.2 物性参数 管程水在320℃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参考物性数据无机表1.10.1】 表2—2 密度ρ i- =709.7 ㎏/m3 定压比热容c pi =5.495 kJ/㎏.K 热导率λ i =0.5507 W/m.℃ 粘度μ i =85.49μPa.s 普朗特数Pr=0.853 壳程蒸气在357.5下的物性数据[1]:【锅炉手册饱和水蒸气表】 表2—3

板式换热器选型与计算方法(DOC)

板式换热器选型与计算方法 板式换热器的选型与计算方法 板式换热器的计算方法 板式换热器的计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目前比较流行的方法是对数平均温差法和NTU法。在计算机没有普及的时候,各个厂家大多采用计算参数近似估算和流速-总传热系数曲线估算方法。目前,越来越多的厂家采用计算机计算,这样,板式换热器的工艺计算变得快捷、方便、准确。以下简要说明无相变时板式换热器的一般计算方法,该方法是以传热和压降准则关联式为基础的设计计算方法。 以下五个参数在板式换热器的选型计算中是必须的: 总传热量(单位:kW). 一次侧、二次侧的进出口温度 一次侧、二次侧的允许压力降 最高工作温度 最大工作压力 如果已知传热介质的流量,比热容以及进出口的温度差,总传热量即可计算得出。 温度 T1 = 热侧进口温度 T2 = 热侧出口温度 t1 = 冷侧进口温度 t2= 冷侧出口温度 热负荷 热流量衡算式反映两流体在换热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相互关系,在换热器保温良好,无热损失的情况下,对于稳态传热过程,其热流量衡算关系为: (热流体放出的热流量)=(冷流体吸收的热流量)

在进行热衡算时,对有、无相变化的传热过程其表达式又有所区别。 (1)无相变化传热过程 式中 Q----冷流体吸收或热流体放出的热流量,W; mh,mc-----热、冷流体的质量流量,kg/s; Cph,Cpc------热、冷流体的比定压热容,kJ/(kg·K); T1,t1 ------热、冷流体的进口温度,K; T2,t2------热、冷流体的出口温度,K。 (2)有相变化传热过程 两物流在换热过程中,其中一侧物流发生相变化,如蒸汽冷凝或液体沸腾,其热流量衡算式为: 一侧有相变化 两侧物流均发生相变化,如一侧冷凝另一侧沸腾的传热过程 式中 r,r1,r2--------物流相变热,J/kg; D,D1,D2--------相变物流量,kg/s。 对于过冷或过热物流发生相变时的热流量衡算,则应按以上方法分段进行加和计算。 对数平均温差(LMTD) 对数平均温差是换热器传热的动力,对数平均温差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换热器传热难易程度.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无法计算对数平均温差,此时用算术平均温差代替对数平均温差,介质在逆流情况和在并流情况下的对数平均温差的计算方式是不同的。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用算术平均温差代替对数平均温差。 逆流时: 并流时:

化工基础学习知识原理第五章-传热(检验测试题)

?小测验 ?第五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六章 第五章传热 1.翅片管换热器的翅片应安装在(A)。 A. α小的一侧 B. α大的一侧 C. 管内 D. 管外 2.工业采用翅片状的暖气管代替圆钢管,其目的是(C)。 A. 增加热阻,减少热量损失; B. 节约钢材、增强美观; C. 增加流体的湍动,提高传热效果。 3. 对流传热是由(C)因素产生的。 A. 流体分子的热振动(传导); B.流体体内电子的移动; C. 流体质点的位移、扰动。 4.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是(D)。 A. 恒温传热和稳态变温传热; B. 导热给热和热交换; C. 气化、冷凝与冷却; D. 传导传热、对流传热与辐射传热 5.传热基本方程Q=KAΔtm,式中的Δtm是指(B)的平均温度差。 A.器壁内外壁面; B.器壁两侧流体; C.流体进出口; D.器壁与流体之间。 6.流体主体与器壁间的对流传热,其热阻主要存在于( C )。 A. 流体主体内; B. 器壁内; C. 滞流内层中; D. 流体湍流区域内。 7.对一台正在工作的列管式换热器,已知αi=116w/m2.K,α0=11600 w/m2.K,要提高传热系数K,最简单有效的途径是(A )。 A. 设法增大αi; B. 设法增大α0; C. 同时增大αi和α0。 8.用饱和水蒸汽加热空气时,传热管的壁温接近( B ) ? A. 蒸汽的温度; ? B. 空气的出口温度; ? C. 空气进、出口平均温度 9.(C)是指当间壁两侧泠、热流体之间的温度为1K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传热面积, 由热流体传给冷流体的热能。 ? A. 导热系数λ; ? B. 对流传热系数a; ? C. 总传热系数K 10. 间壁两侧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相差较大时,要提高K值,关键在于提高对流传热系数a (B )之值。 ? A. 大者; ? B. 小者; ? C. 两者; 11. 在间壁式换热器内用饱和水蒸汽加热空气,此过程的总传热系数K值接近于( C )。?A. α蒸汽 B. α空气 ?C. α蒸汽与α空气的平均值

板式换热器计算程序说明

上海化工机械二厂 板式换热器计算程序V6.0使用说明 一、概述 1、板式换热器是一种高效紧凑型热交换设备。它具有传热效率高,阻力损失小,结构紧凑,拆装方便,操作灵活等优点。目前广泛应用于冶金、机械、电力、石油、化工、制药、纺织、造纸、食品、城镇小区集中供热等各个行业和领域。 2、在以往工程设计中,板式换热器设计计算均采用手算,方法有以下两种: ⑴简易算法:假定理论传热系数,求出换热面积,选定厂家及换热器型号,计算板间流速,通过厂家样本提供的传热特性曲线及流阻特性曲线,查出实际传热系数及流阻,经过反复校核得出满足工艺条件的结果,最终确定换热器型号及换热面积大小。这种算法的优点是计算简单,步骤少,时间短;缺点是结果不准确。造成结果不准确的原因主要是样本所提供的传热特性曲线及流阻特性曲线是一定工况条件下的曲线,而设计工况可能与之不符。 ⑵标准算法:选定厂家,根据角孔流速确定换热器型号,从手册查出在设计工况下冷、热介质的各种物理参数,根据厂家样本提供的传热经验公式及流阻经验公式进行热工计算,求出传热系数及流阻,经过反复校核得出满足工艺条件的结果,最终确定换热器型号及换热面积大小。这种算法的优点是计算结果准确;缺点是计算复杂,步骤多,时间长。 3、利用计算机进行板式换热器设计计算,充分发挥了计算机运算速度快的特长,一个计算在微机上几秒钟内就能完成,且结果的准确性是手算难以达到的。另一个主要特点是程序中存贮了计算所需的不同水温时水的各种物理参数及板式换热器定型设备的所有参数,设计人员在计算机上进行计算时只需输入工艺条件(如水量、水温、流阻等)就能马上得出计算结果,这为设计人员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计算人员还可以输入不同的工艺条件(如水量、水温相同,流阻不同等)得出不同的计算结果,或更换换热器型号以得出不同的计算结果,通过对结果的比较、优化,最终选定既经济合理又性能可靠的板式换热器。 二、编制依据 《板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张治川著; 《热交换器设计手册》〔日〕尾花英朗著; 《换热器》邱树林、钱滨江著; 《换热设备的污垢与对策》杨善让、徐志明著; 《换热器设计手册》钱颂文主编; 三、应用范围 程序仅用于计算上海化工机械二厂生产的板式换热器。 四、使用方法 1、打开显示器、打印机、计算机主机电源开关,操作系统应为WIN98或更高版本,文字处理采用OFFICE97或更高版本,打印纸选择A4 2、将带有板式换热器计算程序的安装盘插入光盘驱动器,执行安装命令SETUP.EXE,按屏幕提示进行。若复制文件发生访问冲突时,选择“忽略”,直至安装完毕。 3、单击“开始”按钮,执行“程序”菜单中的“板式换热器计算程序”,开始运算。整个运算过程全部采用人机对话,操作者只需按照屏幕的提示进行操作即可得到满意的计算结果。

中级技能试题库

复习资料(一) 一、单项选择题 1.( )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 A、法律 B、准则 C、要求 D、道德 2.有关道德与法律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道德与法律产生的社会条件不同 B、道德与法律的表现形式不同 C、道德与法律的推行力量不同 D、道德与法律的制裁方式相同 3.职业道德是( )在职业行为和职业关系中的具体体现。 A、社会物质文明 B、社会道德要求 C、社会人际关系 D、社会生产行为4.职业道德的意义之一是有利于推动( )。 A、企业体制改革 B、产品价格的提高 C、不计报酬超强工作 D、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5.职业道德是( )的重要组成部分。 A、社会主义企业建设 B、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C、社会主义法律法规 D、社会主义伦理建设 6.从事职业活动的人要自觉遵守和职业活动、行为有关的( )。 A、制度和纪律 B、任务和计划 C、企业发展规划 D、企业分派的工作 7.职业道德首先要从( )的职业行为规范开始。 A、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B、爱岗敬业,忠于职守 C、诚实守信,办事公道 D、遵纪守法,廉洁奉公 8.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赖以生存的重要依据是( )。 A、质量 B、服务 C、价格 D、信誉 9.在利益关系中正确地处理好国家、企业、职工个人、他人(消费者)的利益关系称为( )。 A、诚实守信 B、办事公道 C、奉献社会 D、服务群众 10.以下关于“节俭”的说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节俭是维持人类生存的必需 B、节俭是持家之本 C、节俭是安邦定国的法宝 D、节俭不利于拉动内需 11.以下有关对工作认真负责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焊接过程中注意层间清理 B、焊接工作结束后,及时关闭焊机电源 C、焊接中焊条头随意丢弃 D、工作中不但要求数量多,而且要质量好 12.焊接从业人员应刻苦钻研业务,认真学习专业知识,重视( ),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 A、岗位技能训练 B、人际交往 C、管理素质提高 D、焊接质量 13.假象画法中,在装配图上,当需要表达本部件与相邻部件的装配关系时,可用( )画出相邻部分的轮廓线。 A、虚线 B、单点化线 C、双点化线 D、细实线 14.金属在氧气中锈蚀属于( )反应。 A、中和 B、还原 C、氧化 D、分解 15.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 )跟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的反应。 A、氢离子 B、氧离子 C、氢氧根离子 D、氮离子

《换热器原理与设计》课程试题

《换热器原理与设计》课程试题 一.填空题(10分。每空1分) 1.相比较沉浸式换热器和喷淋式换热器,沉浸式换热器传热系数较低。 2.对于套管式换热器和管壳式换热器来说,套管式换热器金属耗量多,体积大,占地面积大,多用于传热面积不大的换热器。 3.在采用先逆流后顺流<1-2>型热效方式热交换器时,要特别注意温度交叉问题,避免的方法是增加管外程数和两台单壳程换热器串联。 4.在流程的选择上,腐蚀性流体宜走管程,流量小或粘度大的流体宜走壳程,因折流档板的作用可使在低雷诺数(Re>100)下即可达到湍流。 5.采用短管换热,由于有入口效应,边界层变薄,换热得到强化。 6. 相对于螺旋槽管和光管,螺旋槽管的换热系数高. 7. 根据冷凝传热的原理,层流时,相对于横管和竖管,横管传 热系数较高。 8.减小管子的支撑跨距能增加管子固有频率,在弓形折流板缺口 处不排管,将减小管子的支撑跨距 9. 热交换器单位体积中所含的传热面积的大小大于等于 700m2/m3,为紧凑式换热器。 10. 在廷克流动模型中ABCDE5股流体中,真正横向流过管束的流 路为B股流体,设置旁路挡板可以改善C股流体对传热的不利影响。 二.选择题(20分。每空2分) 1.管外横向冲刷换热所遵循侧传热准则数为(C ) A. 努赛尔准则数 B. 普朗特准则数 C. 柯尔本传热因子 D. 格拉肖夫数 2.以下哪种翅片为三维翅片管( C )

A. 锯齿形翅片 B. 百叶窗翅片 C. C管翅片 D. 缩放管 3.以下换热器中的比表面积最小( A ) A.大管径换热器B.小管径换热器 C.微通道换热器 D. 板式换热器 4. 对于板式换热器,如何减小换热器的阻力(C ) A.增加流程数B.采用串联方式 C.减小流程数 D. 减小流道数。 5.对于板翅式换热器,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C ) A.翅片高度越高,翅片效率越高 B.翅片厚度越小,翅片效率越高 C.可用于多种流体换热。 D. 换热面积没有得到有效增加。 6.对于场协同理论,当速度梯度和温度梯度夹角为( A ),强化传热效果最好。 A.0度B.45度 C.90度 D. 120度 7. 对于大温差加热流体(A ) A.对于液体,粘度减小B.对于气体,粘度减小 C.对于液体,传热系数减小 D. 对于气体,传热系数增大8. 对于下列管壳式换热器,哪种换热器不能进行温差应力补偿( B ) A.浮头式换热器B.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C.U型管换热器 D. 填料函式换热器。 9. 对于下列管束排列方式,换热系数最大的排列方式为( A ) A.正三角形排列B.转置三角形排列 C.正方形排列 D. 转正正方形排列。 10. 换热器内流体温度高于1000℃时,应采用以下何种换热器(A ) A.辐射式换热器B.强制对流式换热器 C.自然对流式换热器 D. 复合式换热器。 三.名词解释(15分,每题5分) 1.布管限定圆(5分)

育婴师中级技能操作试卷及参考答案(1)

育婴师中级操作技能模拟卷及答案(一) 试题1. 科学添加泥糊状食品 (1)本题分值:25分 (2)考核时间:5分钟 (3)考核形式:笔试 (4)具体考核要求:请写出为宝宝添加“碎菜、菜泥、米汤、菜沫、面条、菜水” 这6种泥糊状食品时渐进的正确顺序,并且写出添加泥糊状食品的原则。 试题1. 参考答案:顺序:菜水- 菜泥- 菜沫- 碎菜-米汤-面条- 原则:1.要掌握先素后荤、由少到多、由细到粗、由稀到稠的渐进原则。 2.添加食物要循序渐进,经过试食、适应、喜欢的过程后再转入新食物,这样可发现婴儿有无食物过敏,减少盲目性带来的不良后果 3.婴儿不宜食用过量的糖、脂肪、化学添加剂、盐和味精,泥糊状食品最好不加盐和味精等调味品,尽量选用高钾低钠的食物补充婴儿营养。 4.添加泥糊状食品要定时定量,新食物的试食要从少到多,开始为5-10毫升,如无过敏反应可增至30-40毫升。同一类食物一次不要喂得太多,过量进食可引发食物过敏。 5.泥糊状食品烹饪要适度,同时要注意卫生 试题2. 记录女婴体重发育曲线 (1)本题分值:25分 (2)考核时间:5分钟 (3)考核形式:笔试 (4)具体考核要求: ①根据所提供的婴儿体重实测值,正确记录相应的体重发育曲线。 ②根据所提供的正常女婴体重的下限值和上限值,判断婴儿生长是否正常。

一个女婴的身高别体重的实测值: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身长 (cm) 3.3 3.4 3.5 3.7 3.9 4.1 4.3 4.5 4.8 5.0 5.3 5.5 5.8 6.1 6.4 6.7 体重 (kg) 正常女婴身高别标准体重的下限值和上限值: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身长 (cm) 2.6 2.6 2.7 2.8 3.0 3.1 3.3 3.5 3.7 3.9 4.1 4.3 4.6 4.8 5.0 5.3 下限 (kg) 4.0 4.2 4.4 4.7 4.9 5.2 5.6 5.7 6.1 6.3 6.6 6.9 7.2 7.5 7.8 8.1 上限 (kg) 身高(女)cm 85 80 75 70 65 60 55 50 45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体重千克 试题2. 参考答案:该女婴生长正常。A

换热器设计计算步骤

换热器设计计算步骤 1. 管外自然对流换热 2. 管外强制对流换热 3. 管外凝结换热 已知:管程油水混合物流量 G ( m 3/d),管程管道长度 L (m),管子外径do (m), 管子内径di (m),热水温度 t ℃, 油水混合物进口温度 t 1’, 油水混合物出口温度 t 2” ℃。 1. 管外自然对流换热 1.1 壁面温度设定 首先设定壁面温度,一般取热水温度和油水混合物出口温度的平均值,t w ℃, 热水温度为t ℃,油水混合进口温度为'1t ℃,油水混合物出口温度为"1t ℃。 "w 11 t ()2 t t =+ 1.2 定性温度和物性参数计算 管程外为水,其定性温度为1()K -℃ 21 ()2 w t t t =+ 管程外为油水混合物,定性温度为'2t ℃ ''"2111 ()2t t t =+ 根据表1油水物性参数表,可以查得对应温度下的油水物性参数值 一般需要查出的为密度ρ (3/kg m ),导热系数λ(/())W m K ?,运动粘度2(/)m s ,体积膨胀系数a 1()K -,普朗特数Pr 。

表1 油水物性参数表 水 t ρ λ v a Pr 10 999.7 0.574 0.000001306 0.000087 9.52 20 998.2 0.599 0.000001006 0.000209 7.02 30 995.6 0.618 0.000000805 0.000305 5.42 40 992.2 0.635 0.000000659 0.000386 4.31 50 998 0.648 0.000000556 0.000457 3.54 60 983.2 0.659 0.000000478 0.000522 2.99 70 997.7 0.668 0.000000415 0.000583 2.55 80 971.8 0.674 0.000000365 0.00064 2.21 90 965.3 0.68 0.000000326 0.000696 1.95 100 958.4 0.683 0.000000295 0.00075 1.75 油 t ρ λ v a Pr 10 898.8 0.1441 0.000564 6591 20 892.7 0.1432 0.00028 0.00069 3335 30 886.6 0.1423 0.000153 1859 40 880.6 0.1414 9.07E-05 1121 50 874.6 0.1405 5.74E-05 723 60 868.8 0.1396 3.84E-05 493 70 863.1 0.1387 0.000027 354 80 857.4 0.1379 1.97E-05 263 90 851.8 0.137 1.49E-05 203 100 846.2 0.1361 1.15E-05 160 1.3 设计总传热量和实际换热量计算 0m v Q Cq t Cq t ρ=?=?v v C q t C q t αρβρ=?+?油油水水 C 为比热容/()j kg K ?,v q 为总体积流量3 /m s ,αβ分别为在油水混合物中 油和水所占的百分比,t ?油水混合物温差,m q 为总的质量流量/kg s 。 实际换热量Q 0Q Q *1.1/0.9= 0.9为换热器效率,1.1为换热余量。 1.4 逆流平均温差计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