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如何将城市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相结合

最新如何将城市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相结合

最新如何将城市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相结合
最新如何将城市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相结合

如何将城市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相结合

如何将城市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相结合

系名称:建筑系专业名称:城市规划学生姓名:忻益慧

指导教师:孙晓露

【摘要】:城市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从本质上讲都是对城市的未来发展进行合理的规划,以达到合理安排城市各项部署,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目的。建设生态城市可以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建设城市,使城市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较好的结合起来。建立生态城市,是一种科学的规划建设模式,是解决目前城市化出现问题的一个最好办法,只有建立生态城市,才能使经济发展可持续,才能为人类提供一个更好地生活环境。

【关键词】:城市生态规划城市规划生态城市

【英文翻译】:In essence, the urban ecological planning and urban planning are all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to carry out a reasonable pla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city each deploy, h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n and natur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ty is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der the premise of reasonabl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city, to make the urban ecological planning and urban planning better to combin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ty is a kind of scientific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mode, is one of the best ways to solve the problem, only by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ty we can make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make a better environment for everyone.

urban ecological planning urban planning ecological city

【正文】:

城市生态规划坚持以整体优化、协调共生、趋适开拓、区域分异、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为指导 ,以环境容量、自然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适宜度为依据 ,寻求最佳的城市生态位 ,不断地开拓和占领空余生态位 ,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潜力 ,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的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共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调控城市中的各种生态关系及其结构功能,合理配置空间资源、社会文化资源,最终达到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的目的。

城市规划定义为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管理各项资源、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

生态城市的建设可以将城市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更好的结合起来。生态城市可以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充分的利用生态资源,将社会发展、经济和自然充分协调;与此同时

利用自然资源、物质和信息,从而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实现合理的布局。要想建设好生态城市,必须加强城市规划,其规划不仅仅局限于将生态学原理应用于城市规划过程中,而是将其思想渗透于各个方面和部分,使城市规划生态化,也就是既考虑到现今的生态关系和生态质量,又要考虑到城市未来的生态关系和质量,以使城市和城市生态系统持续发展。

在生态城市的建设中应重视城市总体发展的战略和目标研究、重点资源时空分布研究、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研究、生态系统敏感性分析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城市市域生态分区和具有可操作性的生态调控单元划分。含人口控制、城市开发强度控制、环境功能区调查、生态补偿策略和生态重构方案等。具体而言,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城市人类与环境的协调

人口的数量与结构,要与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相适应,抑制过猛的人口再生产,以减轻环境负荷;土地利用类型与强度要与区域环境条件相适应,并符合生态法则。

城市发展与土地利用的协调

来自建设部的资料显示,我国城市建设中存在大量的土地浪费现象。根据对36个城市的分析,我国城市居住用地比例平均高于国际近5个百分点。我国部分地区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由于粗放式的城镇空间发展,已经带来当地土地资源稀缺、环境污染、自然资源损耗以及生态失衡等一系列城市问题,这些地区生态环境敏感,生态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

土地利用类型与强度要与区域环境条件相适应,并符合生态法则,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破坏。将土地适宜性分析、景观生态规划、环境机制规划、生态承载力、循环经济规划、生态区划等因素引入城市规划,从而确定城市的发展规模、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使得城市的扩张不得触碰生态保护这条“底线”。

生态功能分区划分

生态功能分区是进行城市生态规划的基础,是在对城市生态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土地适宜性分析和生态敏感性分析,确定对城市生存、运行和发展具有关键制约作用的生态因子及其所在的空间区域;通过对城市周边地区生态系统的弹性研究,确定城市发展的用地性质、建设项目、建设强度等规定、管理和控制的区域;通过对人类聚居地生态健康分析,确定聚居地特殊的自然景观区域或人工建立的模拟自然景观区域。

缓冲性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

城市中不仅要有先进现代化的建筑和工业集散地。还应该有一部分空间作为紧张生活的缓冲。这部分地带可以用于休闲和绿化。在对城市中那些广场公园做出合理的规划的同时,也应对城市周边的环境予以重视——加大对城市周边环境的合理规划,建立绿化带,使这一地区可以成为城市忙碌氛围的一种缓冲剂。这样可以使城市的建设更加完善,更加整体。在与乡村的接壤地带增加合理的建设和规划,对农村建设也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保留自然景观要素

在城市生态规划中,把原生的自然景观元素与城市现代的景观元素结合起来,在城市空间的塑造中保持即使很细小但是非常有趣味的自然人文景观部分,可以丰富城市景观的异质性,同时为居民提供异样的城市空间去休闲或者观赏

保护和恢复湿地系统

湿地资源是地球的净化机,是由地球表面上的水、土和水生或湿生植物及其他水生生物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生态系统。湿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十分重要。所以我们要注重对湿地的保护。对已经破坏的湿地要进行积极地修复。

建设生态型城市,是我们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建设模式适合人类生存和可持续的发展。但是要实现这种模式的建立,我们就要设计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建设规划,并在这一规划的合理指导下建设生态城市。坚持和谐发展这一基本思想,通过对城市结构的调整、功能的划分,使自然与人类密切结合在一起,实现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浅论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城市规划建设》

生态学与城市建设

生态学与城市建设 从人类文明发展史角度看,人类经历了蒙昧、野蛮而逐步走向文明,从渔猎文明发展到农业文明再发展到现在的工业文明,每一次文明更替都是一次社会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大发展、大进步。目前的工业文明虽取得很大成就,但因其固有问题的严重化,已经开始走向衰退,当前一种新的文明,作为工业文明的替代力量正在兴起,这就是说现在面临着工业文明向一种新的文明的过渡,这种新文明即为生态文明。人类社会也将从工业社会转向生态社会,从工业化发展模式转向生态化发展模式。 生态化发展模式是在工业化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工业化发展模式的辩证否定,它扬弃了只注重经济效益不顾人类福利和生态后果的唯经济的工业化发展模式,转向兼顾人口、社会、经济、环境和资源持续发展的,注重复合生态整体效益的发展模式。生态化发展模式是人们对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所走过的道路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这是人类文明进化的历史性的重大转折,是人类改变传统发展模式和开拓新文明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1.城市化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据历史资料和考古的研究,城市的出现至少已有五千余年的历史。自从工业化以来,城市化的速度不断加快。这个集中过程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城市数目的增多,二是各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从而使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提高。 国内外城市的发展表明,城市化具有正、负两个方面的效应。一方面,城市化可以促进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城市化能集约地利用土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能促进教育、就业、健康和社会服务的进行。 另一方面,城市化在为人们带来许多益处的同时,又产生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民健康产生影响。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城市的气候变化(如热岛效应)和环境污染,包括水、空气、噪声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二是自然资源的耗竭与短缺,特别是淡水、化石燃料、耕地的过度利用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三是城市人口的增加导致大量的社会问题,如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绿地减少、教育与卫生滞后,其中住房问题一直是许多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2.城市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 正是因为上述原因,世界各国都开始重视城市的生态建设问题。特别是从1992年的联合国环发大会后,人居环境问题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近代城市的发展正在摆脱过去传统的以建筑和视觉为中心的发展模式,而探索一条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道路。生态城市建设应运而生。新的城市历年对生态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生态学也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取得了新的发展,以至于形成了一门新的分支学科———城市生态学。 众所周知,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长期以来,生态学是以自然界的有机体或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的。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上人口的增长和资源与环境等全球性问题日益激化,生态学家在投身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摆脱了其初期的狭隘的纯自然的倾向和学科局限,把人类活动包括在其研究的范围之内,把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作为宏观领域的发展方向,在理论和研究方法方面都有了明显的发展,展现出了勃勃生机,以崭新的面目跻身于现代科学之林。 城市生态学是生态科学和城市科学的交叉学科,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但是古代的中国人居环境、欧洲城市和美国西南部印第安人的村庄都体现了城市生态学的思想理念。 20世纪70年代一批生物学家开始从生物学的角度研究城市。他们的研究重点在于城市环境影响下动植物区系的变化历史。20世纪70年代初,罗马俱乐部发表的第一篇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其对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前景所做的估计,进一步激起了人们

城市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原理与思路

城市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原理与思路 (一)基本原理 1、“生态位” 生态位:物种在群落中在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 生态位的宽度据该种的适应性而改变,适应性较大的物种占据较宽广的生态位。 城市生态位(urban niche):城市给人们生存和活动提提供的生态位。 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现状对于人类经济活动,生活活动的适宜程度,既城市的性质、功能、地位、作用及其人口、资源、环境的优劣势。 2、多样性与稳定性 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保持动态平衡的稳定状态的能力,是同生态系统物种及结构的多样性、复杂性呈正相关的。 生态系统的结构愈多样、复杂,则其抗干扰的能力愈强,因而也愈易于保持其动态平衡的稳定状态。 在结构复杂的生态系统中,当食物链(网)上的某一环节发生异常变化,造成能量、物质流动的障碍时,可以由不同生物种群间的代偿作用给予克服。 人力资源多样性,保证了城市各项事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土地的多样性,保证了城市各类活动的展开; 城市功能与交通方式的多样性,使城市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与辐射力; 行业和产业结构的多样性,使城市经济稳定,整体经济效益提高等。 3、食物链(网)原理 食物链: 以能量和营养物质形成的各种生物之间的联系。 食物网:生物群落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而成的复杂营养关系。 ●用于城市系统时,各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生产原料,某一企业的产品是另一企业生产 的原料;某些企业生产的“废品”也可能是另一些企业的原料。如此可以对城市食物网“加链”和“减链”。减链:除掉或控制那些影响食物网传递效益,利润低、污染重的链环。加链:增加新的生产环节,将不能直接利用的物质、资源转化为价值高的产品。 食物链(网)原理表明:人类居于食物链的顶端,人类依赖于其他生产者及各营养级的“供养”而维持其生存;人类对其生存环境污染的后果最终会通过食物链的作用(即污染物的富集作用)而归结于人类自身。 4、系统整体功能最优原理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1>1/2+1/2. ●子系统功能和系统整体功能相辅相成; ●子系统都有无限制地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不顾其他个体的潜势存在。 ●城市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并非总是协调一致的。 ●理顺系统结构,改善系统运行状态,要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整体功能和综合效益为 目标,局部功能与效率应当服从于整体。 5、环境承载力原理 环境承载力: 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 体现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三者的限制,是环境本身具有的有限性自我调节能力的量度。 环境承载力原理具体内容: (1)环境承载力会随城市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城市生态规划的理论、途径与案例研究

摘要:本文论述了国际城市生态规划研究的背景、理论、科学内涵及城市生态规划与建设的内容,并以上海市和崇明绿华阳光生态示范区规划为例,从城市的结构、功能和城乡生态关系协调性等方面,探讨了城市生态规划和生态示范园区规划建设的途径与措施。 关键词:城市生态规划建设途径与措施上海崇明 一、城市生态规划的概念与进展 国际上正式提出城市生态规划的概念约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虽然时间不长,但其学术思想却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过“理想国”的设想,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M.Vitruviius)在《建筑十书》中总结了希腊、伊达拉里亚和罗马城市的建设经验,对城市选址、城市形态与规划布局等提出了精辟的见解,把对健康、生活的考虑融汇到对自然条件的选择与建筑物的设计中。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阿尔伯蒂(L.B. Alberti 1452)、费拉锐特、斯卡莫齐等人师承维特鲁威,发展了“理想城市”的理论。16世纪英国摩尔(T.More)的"乌托邦",18-19世纪中,傅立叶的"法郎基",欧文(Rowen,1852)的"新协和村",西班牙索里亚(A.Soria,1882)的“线状城”等设想中都蕴含有一定的城市生态规划哲理。 19世纪末叶,以玛希(Geoge Marsh)为代表的生态学家和规划工作者的规划实践,标志着生态规划的产生,玛希(1864)首次提出合理地规划人类活动,使之与自然协调而不是破坏自然;鲍威尔(Powell 1879)在规划实践中指出,要制定法律和政策,促进与生态条件相适应的发展;英国霍华德(E.Howard,1898)的"田园城", 法国柯布西埃(Le Corbusier,1930)的“光明城”,英国恩维(R.Unwin,1922)的“卧城”,赖特(F.Wright,1945)的“广亩城”等工作丰富了生态规划的内容。后来的芝加哥大学人类生态学派在城市和区域规划中均进一步强调了发展要与自然相协调;美国景观生态学家麦克哈格(McHarg,I.L.)在1960年代指出, 生态规划(Ecological planning) 是在没有任何有害的境况下或在多数无害的情况下,对土地的某种用途进行的规划。后来直至1980年代,包括日本学者在内的大多数人所认同的生态规划仍大部分倾向于土地的生态利用规划,王祥荣(1995,1998)提出,从区域和城市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特点、发展趋势和生态规划所应解决的问题来看,生态规划应不仅限于土地利用规划,而是以生态学原理和城乡规划原理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的手段辩识、模拟、设计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内的各种生态关系,确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生态适宜度,探讨改善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生态建设对策,促进人与环境关系持续协调发展。从以上学者的论点可以认为,生态规划的目的是:从自然要素的规律出发,分析其发展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确定人类如何进行社会经济生产和生活,有效地开发、利用、保护这些自然资源要素,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最终使得整个区域和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城市生态规划的关键是要塑造一个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关系协调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这也是当前人们对现代城市的需求,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城市规划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就目前我国的总体情况而言,城市化水平虽然仅达30%左右,处于初始阶段,但作为全国经济改革开放龙头的上海以及整个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则已进入了城市化的“超速阶段”,城市建设、经济开发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展开,前景广阔。但是,在一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同时也存在不少注重短期经济效益,忽视长期环境效益的行为,缺乏远景规划和生态规划。因此,如何避免将城市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的基础上,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是我国在新世纪城市建设中所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生态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将为此提供科学的依据。

城市生态学和包括内容

城市生态学和包括内容 城市生态学是城市学、城市规划与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相互交叉、相互融合形成的一门新兴科学。它包括城市生物环境、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系统生态等内容。 城市生态 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人类与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具有一定功能的网络结构,也是人类在改造和适应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简介 城市生态系统,即为: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 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它注重的是城市人类和城市环境的相互关系。它是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所组成的复合系统。城市中的自然系统包括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环境,如阳光、空气、淡水、土地、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经济系统包括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的各个环节;社会系统涉及城市居民社会、经济及文化活动的各个方面,主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以及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各种关系。这三大系统之间通过高度密集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相互联系,其中人类的管理和决策起着决定性的调控作用。城市的形式 城市最初的形式是人们进行以物易物的交换场所,随着生产发展和社团组织的出现,分别发展为贸易集镇和某个民族或社团防御外侮的设施,后者又进而成为统治者居住的政治中心。近代城市虽然有性质上的区别,但一般都代表当时当地人类的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水平,是加工物质、积累信息的高效场所,也是政治动态和经济行为最活跃的地点。城市基本功能 ①经济功能。为社会提供大量的物质和信息;②生态功能。为市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便利的工作条件。两者的关系,一般说来,是经济发展导致城市人口、物质、能量的大量集结,容易引起生态关系的失调,降低城市环境质量;但单纯地追求和谐的生态关系及良好的自然环境,也会影响经济的发展,降低本来可以达到的经济效益。如何使两者协调,是现代城市生态工作中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 城市生态规划 规划的原则要使城市比较合理地发展,不仅要重视总体规划的整体性,而且要有生态系统观念,把城市安排成为一个由多种成分构成的系统,有机地联络各个组成成分(亚系统),输通相互间的回路,使各环节各得其所、各尽其能,达到生产、加工、供销、再生产等环节彼此互相适应,协调发展。要把由城市各部门相互联系组成的整个系统的最佳转化率作为城市生产力的标准。计算整个城市系统的物质和能量转化率,要包括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两个方面。前者如劳动力、生产效率,后者如生物资源、矿物资源以及光、热等恒定的区域性自然资源。通过各组成成分之间的代谢转换及信息交流,保持城市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动态平衡,是设计现代化城市的基本目标之一。要考虑的内容包括城市中心与郊区及卫星城市之间物质流与能流所引起的生态变化;人口变化及就业、升学、科学文化活动、娱乐等生活方式的改变对社会道德及环境质量的影响等。应力求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起来。规划的约束系统和目标系统系统的约束条件可分为客观约束和主观约束两类。城市发展的客观约束,包括城市现存的自然地理条件、经济技术力量和社会生产关系。这是因时因地而异的,弄清这些客观约束是进行城市生态分析和规划的前提。主观约束是规划者对某些经济生态关系相对固定的期望,在这些主观约束下去追求一些主要目标的最优值。一般说来,根据经济生态学原理,城市生态规划要达到的目标有:①人口。劳力得到充分利用,需求关系得到最大满足。②物质。物资得到充分循环利用,保持不可再生性资源的利用比例最小而可再生性资源利用率最高。③能量。达到最高的能量利用率和最小的浪费。④空间。力求

浅谈生态城市规划与传统城市规划的差异

浅谈生态城市规划与传统城市规划的差异 ——以大丰市生态城市规划为例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但是依然没有阻止自然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局部好转但整体恶化的严峻现实。城市是人类活动最集中、最频繁的地方,城市中的自然过程、经济过程、文化过程构成一个复杂的城市生态环境复合体,城市规划应该遵循生态系统的基本运行原理和规律。而以往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反自然”模式不但破坏生态环境,而且影响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因此,需要以生态城市规划概念代替传统城市规划概念。 一、传统城市规划的弊端: 传统的城市规划总是先预测近中远期的城市人口规模,然后根据国家人均用地指标确定用地规模,再依此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和不同功能区的空间布局,这一传统途径有许多弊端,包括: 第一、法定的“红线”明确划定了城市建设边界和各个功能区及地块的边界,甚至连绿地系统也是在一个划定了城市用地红线之后的专项规划。它从根本上忽视了大地景观是一个有机的系统,缺乏区域、城市、及单元地块之间应有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第二、城市是一个多变的复杂的巨系统,城市用地规模和功能布局所依赖的自变量(如人口)往往难以预测,从而规划总趋于滞后和被动(周干峙,2002;陈秉钊,2002),当然,也有“超前”的规划使大量土地撂荒。实际上都导致了城市扩张的无法和无序以及土地资源的浪费。 第三、从本质上讲传统的城市规划这是一个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城市的绿地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事实上是被动的点缀,是后续的和次级的。从而使自然过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得不到保障。 二、生态城市规划的概念、内容及方法 生态城市规划,是根据生态学的原理,综合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住所”的关系,并应用社会工程、系统工程、生态工程、环境工程等现代科学与技术手段,协调现代城市中经济系统与生物系统的关系,保护与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提高资源的再生和综合利用水平,提高人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修复、维持和发展的能力,达到既能满足人类生存、享受和持续发展的需要,又能保护人类自身生存环境的目的。生态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规划具有根本的区别,实际上,生态城市规划可以看作是复合生态系统观念在各层次的城市规划中的体现,而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生态系统的规划。 生态城市规划着眼于“生态导向”的整体规划设计方法,其实质是从人类生态学的基本思想出发,把人与自然看作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并采取行政、科技等手段,促进系统向更有序、稳定的方向发展,维持城市系统的动态平衡,与传统城市规划方法有了很大的区别。生态城市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城市建设目标体系。明确的指标有利于规划过程中合理协调自然、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的不同要求,实现生态城市的调控与管理的高效运作。 (2)城市、区域和国家不同层次规划的结合。“平衡的城市概念现在必须扩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运用.doc

条街道和公路等系统进行科学的规划,对城市空间的密度和人群疏散等功能进行优化。另外,景观生态学在城市景观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还体现在景观边际效用理论应用方面,这是确保城市规划经济性和生态性协调统一的重要基础,也就是城市规划中的城市景 观生态价值。 1.2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空间结构和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对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目的是在一定的城市空间环境内营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系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构成了城市空间环境,其中城市生态环境又包括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区域环境以及区域整体环境三个主要层面,不论是哪一种城市空间环境,在城市规划管理中都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在城市环境中,人类与自然环境是共同存在、和谐发展的。其次,人类要对自然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造,在改造的过程中要实现城市景观的自然化和多样化,并且要对自然景观的原始形态进行合理的保护。另外,要注重城市环境的保护,如果发生了环境破坏问题要及时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将城市环境破坏的影响降至最低。 当前在我国,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成为城市空间环境发展的主要趋势,在这种发展背景下,城市规划和管理的科学性显得

更加重要,景观生态学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对城市空间环境划分、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效用,这对营造丰富的城市空间环境,促进城乡一体化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3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应用 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是目前应用景观生态学较为成熟的领域。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首先,在对城市绿地系统进行规划的时候,要确保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性、美化性和经济性,这样不仅能够对城市进行绿化,增加城市中自然景观的范围,而且还能够起到美化城市景观、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的效果。其次,景观生态学对城市绿地的空间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绿地空间格局中的应用不仅丰富了城市绿地规划的理论和方法,而且还能够构建城市绿地系统景观,构建良好的城市绿地系统,进而为城市绿地空间分布格局的科学规划和优美城市空间环境的营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外,利用景观生态学还能够对城乡环境一体化,或者说促进城乡生态环境和谐发展途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景观生态的变化,不仅能够统筹城乡景观变化,而且还能够体现出生态环境的变化,进而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以及城市规划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2景观生态学对城市规划及管理的启示 景观生态学对城市规划及管理的启示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首先,在城市规划中一定要注重保留地方性,要尊重原有的地域传统文化,要尽量的保持城市原有的自然生态景观,然后再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 城市化: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域,以及随之引起的相关人员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转变的过程。 2. 城市生态系统: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为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3. 城市人口容量:特定的时期内,在城市这一特定空间区域能相对持续容纳的具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水平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 6.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谋求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功能为目标,以各种模拟、规划方法为手段,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地域规划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对策及建议。 7. 城市生态评价:在老城市改造与新城市建设中,根据气象、地理、水文和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绿化地带做出的环境影响评价。 8. 城市生态建设: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的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 9. 生态城市:从城市生态系统着手,实现上台系统良好运行的城市。 11. 网络治理:以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通过有效的协调与及时的信

息沟通,推动政府、非营利组织、私营部门和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 12. 整体性公理: 13. 生态足迹:1: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2:指生产区域或资源消费单元所消费的资源和接纳其产生的废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并试图应用整体、综合有机体等观点去研究和解决城市生态问题。 2.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形态,其主要功能是生产、工作、休息和生活。 3.人类既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消费者,还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管理者。 4.根据人口过渡理论,正处于加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为高出生率- 死亡率- 高增长率类型。 5.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温的现象。 6.酸雨是指pH值小于的天然降雨和降雪。 7.城市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包括人工食物链和自然食物链两种类型。 8.能源结构是指能源总生产量和总消费量的构成及比例关系,可反映一个国家和城市生产技术发展水平。我国城市以煤为主要能源。

城市生态系统和生态城市规划

城市生态系统和生态城市规划 作者:XXX 摘要: 理解自然中的生态系统,以城市生态系统和生态城市规划为主思路,了 解城市生态系统主要内容和功能,生态城市和可持续发展的作用,生态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构建生态城市规划目标体系。以生态城市建设为对象,生态城市定位为主题,探讨这一复杂系统及其与周边的协调关系。论述了建构生态城市规划目标体系及其规划理论、指标体系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理论界和城市规划设计实践工作者应关注城市生态化控制理论。 关键词: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城市规划生态城市

引言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具有其生态特异性,生态城市或可持续城市的建设也应该不拘一格,每一个生态城市都应体现出其自身的区域特色。由于受地域分异、气候变差、人文历史的影响,各地生态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城市的多样化原则。 一、生态系统 1.1 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态系统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最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人类主要生活在以城市和农田为主的人工生态系统中。 1.2 生态系统的理解 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为了维系自身的稳定,生态系统需要不断输入能量,否则就有崩溃的危险;许多基础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循环,其中碳循环与全球温室效应密切相关,生态系统是生态学领域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 1.3 生态系统的特征 (1)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2)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三大功能。 (4)生态系统的营养级的数目通常不超过5 6个。 ~ (5)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 1.4 生态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生态系统的组成分为“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两部分,其中,无机环境是一个生态系统的基础,其条件的好坏直接决定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和其中生物群落的丰富度;生物群落反作用于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在生态系统中既在适应环境,也在改变着周边环境的面貌,各种基础物质将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而生物群落的初生演替甚至可以把一片荒凉的裸地变为水草丰美的绿洲。生态系统各个成分的紧密联系,这使生态系统成为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二、城市生态系统 2.1 城市生态系统的理解 城市空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和人工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它是人类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以人为主体的、人工化环境的、人类的自我驯化的、开放性的生态系统。 2.2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城市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修订版

城市生态规划理论与方 法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城市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 第一部分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学 城市规划发展阶段 ⑴计划经济的城市规划模式:①50年代初期“城市规划是国民经济计划的继续与具体化”。②规划的模式③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快表现出这种模式的不适应性,从而逐渐被抛弃(叶舜赞,1987)。 ⑵商品经济的城市规划模式:进入20世纪80年代,城市规划事实上还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土地国有的反映,由于城市建设经费渠道多元化和城市土地市场初步建立,按计划经济的模式进行城市的规划布局,难以满足城市发展的市场经济需求,从而很快被现实的城市发展所突破。 ⑶市场经济的城市规划模式:90年代以来,城市规划在强调科学理论的基础上,注重城市的研究,目标集中在城市规划如何适应城市经济发展、如何适应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但在理论和方法方面并没有形成科学系统,静态规划的弊端突出(张庭伟,1994;李大智,1998)。 城市生态与环境问题:1、城市生态系统载体布局分异2、居民具有较差的环境意识3、生态矛盾激化4、城市生态系统自然景观缺失5、大城市中流动人口聚落的形成6、城市环境问题 ⑷注重生态的城市规划模式进入21世纪,城市的发展一方面既要适应国内市场经济,适应国际经济环境和政治背景,另一方面还要维持城市生态的动态平衡,促进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的困惑:1.传统城市规划理论的不足 2.传统城市规划内容需要充实 3.传统城市规划方法有待创新 城市社会-经济-生态系统 第二部分城市生态规划的研究进展 一、国外相关理论研究:1.生态学概念的提出2.生态学学科的发展 3.人类生态学与城市生态学的发展 4.可持续城市目标和生态城市建设 二、国内生态学理论的研究进展: 1.国内生态学思想回溯 2.人类生态学与城市生态学的结合与发展 3.可持续城市发展目标与山水城市导向 ㈠生态学的发展 ●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Haeckel)1866年创造“生态学”这一名词 ●二十世纪20年代生态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受到认可(Stanffer,1957)。 ●科学家们对生态学的认识或定义互不统一,从把生态学作为生理学的一部分到博物学分支各抒己见(Adams,1990)。 ●科学家们将博物学和生理学的几个侧面结合到一起,创立了生态学学科,才使生态学成为一门可以赢得公认的学科(麦金托什,1992)。 ●20世纪60年代,“环境危机”之后,生态学理论被认为能够对人类及其它生物与它们的生存环境之间的紧张关系起到缓解和协调作用(Sargent,1997;Ashton,1997)。 ●20世纪30年代末以绰而(Troll,1939)为代表提出的景观生态学。 ●生态学学科的发展主要沿两个方向进行:一是归属于生物学学科,即:有机物的生态学;二是归属于地理学学科,即:生态环境的生态学或称生态系统生态学(Chorley,1973) 国外生态学科的发展: ⑴生态学从属于生理学开始作为分支学科阶段(1900以前):——以研究个体生态学为主 ⑵生态学作为独立学科广泛发展阶段(1900-1935)——生态学从相关学科中以独立学科的身份分离出来,个体生态学与群体生态学混杂。 ⑶生态学作为综合学科在各个学科中蓬勃发展阶段(1935-1980)——个体生态学与群体生态学分离,应用生态学研究起步。 ⑷应用生态学受到重视并展开研究阶段(1980-现在)——应用生态学得到广泛发展 ㈡城市生态系统特点:1、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2、人工与自然生态复合系统3、复杂开放的巨生态系统4、自适应的具有反馈特征的生态系统 城市人类生态系统的地位: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 1、城市社会结构:城市社会网络构成简图 2、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动力场运行示意图 ㈢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1、能量转换功能-城市区域能量流2、物质循环功能-城市区域物质循环3、信息传递功能-城市区域信息传递流程4、人口流动功能5、金融融通功能 传统人类生态学思想影响下的城市生态学启蒙阶段

城市生态学论文完整版

青岛农业大学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生态城市的景观规划学生专业班级园林专业2008级4班学生姓名(学号)龚利军(20084435)指导教师李海梅 完成时间2011年6月16日 2011 年6月16日

目录 摘要..........................................................................................................................I 1 生态城市规划背景. (1) 1.1生态城市定义 (1) 1.2生态城市的主要特点 (2) 1.3评价生态城市的标准 (3) 2生态城市规划背景中的景观规划 (4) 2.1狭义景观设计 (4) 2.2城市的大地景观规划 (3) 3 结语 (6) 参考文献 (7)

生态城市的景观规划 园林专业学生姓名:龚利军 指导教师:李海梅 【摘要】在当前城市化不断加速,城市趋于空心化巨型化的现状下,人们深切感到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短缺,身心健康受损。如何构建合理的生态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空间结构,保持景观要素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多样性,构筑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生态城市景观,充分发挥景观的生产功效、经济价值、资源价值和美学价值,是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本文重点讨论在生态城市规划背景下的园林及景观规划。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景观规划大景观

生态城市不仅要有良好的自然环境,而且要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是最终目标。生态城市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以人地和谐、社会公平与经济高效为目标,使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的理想聚居地。即生态城市是可持续的,符合生态规律和适合自身生态特色发展,各种物质流和能量流能够充分交换的城市。所以,生态城市的景观规划是非常重要的。 1.生态城市规划背景 1.1生态城市定义 生态城市(ecopolis或ecocity或ecoville或ecological city或ecovillage)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人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不断升华的结果。虽然国际生态城市会议已于1990年、1992年、1996年、2000年召开过4次,但对于生态城市的定义,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界定,许多专家和学者对此都发表过各自的见解;一些国家还提出了生态城市发展原则。1987年前苏联生态学家亚尼科斯基认为生态城市是“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1992年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召开的第二届国际生态城市会议上,组织者澳大利亚的唐顿认为生态城市就是人类内部,人类与自然之间实现生态上平衡的城市,它边括了道德伦理和人们对城市进行生态修复的一系列计划,远远超出了“可持续性”这个概念。1997年中国学者黄光宇教授撰文《田园城市·绿心城市·生态城市》,认为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住所”的关系,并应用生态工程、环境工程、系统工程等现代科学与技术手段协调现代城市经济系统与生物的关系,保护与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提高资源的再生和综合利

城市生态学和包括内容

城市生态学与包括内容 城市生态学就是城市学、城市规划与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相互交叉、相互融合形成的一门新兴科学。它包括城市生物环境、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系统生态等内容。 城市生态 城市生态系统就是城市人类与周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具有一定功能的网络结构,也就是人类在改造与适应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简介 城市生态系统,即为: 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 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它注重的就是城市人类与城市环境的相互关系。它就是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与社会系统所组成的复合系统。城市中的自然系统包括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环境,如阳光、空气、淡水、土地、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经济系统包括生产、分配、流通与消费的各个环节;社会系统涉及城市居民社会、经济及文化活动的各个方面,主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以及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各种关系。这三大系统之间通过高度密集的物质流、能量流与信息流相互联系,其中人类的管理与决策起着决定性的调控作用。 城市的形式 城市最初的形式就是人们进行以物易物的交换场所,随着生产发展与社团组织的出现,分别发展为贸易集镇与某个民族或社团防御外侮的设施,后者又进而成为统治者居住的政治中心。近代城市虽然有性质上的区别,但一般都代表当时当地人类的技术进步、经济发展与社会文明的水平,就是加工物质、积累信息的高效场所,也就是政治动态与经济行为最活跃的地点。 城市基本功能 ①经济功能。为社会提供大量的物质与信息;②生态功能。为市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与便利的工作条件。两者的关系,一般说来,就是经济发展导致城市人口、物质、能量的大量集结,容易引起生态关系的失调,降低城市环境质量;但单纯地追求与谐的生态关系及良好的自然环境,也会影响经济的发展,降低本来可以达到的经济效益。如何使两者协调,就是现代城市生态工作中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 城市生态规划 规划的原则要使城市比较合理地发展,不仅要重视总体规划的整体性,而且要有生态系统观念,把城市安排成为一个由多种成分构成的系统,有机地联络各个组成成分(亚系统),输通相互间的回路,使各环节各得其所、各尽其能,达到生产、加工、供销、再生产等环节彼此互相适应,协调发展。要把由城市各部门相互联系组成的整个系统的最佳转化率作为城市生产力的标准。计算整个城市系统的物质与能量转化率,要包括社会资源与自然资源两个方面。前者如劳动力、生产效率,后者如生物资源、矿物资源以及光、热等恒定的区域性自然资源。通过各组成成分之间的代谢转换及信息交流,保持城市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的动态平衡,就是设计现代化城市的基本目标之一。要考虑的内容包括城市中心与郊区及卫星城市之间物质流与能流所引起的生态变化;人口变化及就业、升学、科学文化活动、娱乐等生活方式的改变对社会道德及环境质量的影响等。应力求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协调起来。规划的约束系统与目标系统系统的约束条件可分为客观约束与主观约束两类。城市发展的客观约束,包括城市现存的自然地理条件、经济技术力量与社会生产关系。这就是因时因地而异的,弄清这些客观约束就是进行城市生态分析与规划的前提。主观约束就是规划者对某些经济生态关系相对固定的期望,在这些主观约束下去追求一些主要目标的最优值。一般说来,根据经济生态学原理,城市生态规划要达到的目标有:①人口。劳力得到充分利用,需求关系得到最大满足。②物质。物资得到充分循环利用,保持不可再生性资源的利用比例最小而可再

城市生态学--城市生态学在城市环境规划中的运用

?综 论?城市生态学在城市环境规划中的运用 A pp lication of U rban Eco logy in C ity Environm ental P lanning 冷东梅(福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福州350011) 摘要 介绍了城市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从8个方面论述了城市生态观在城市环境规划中的运用。通过建立城市生态系统,增强城市保护自然环境的能力,提高城市生态环境整体水平,并对建立一个高效、和谐的生态城市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城市环境规划;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T he paper in troduces the view and m easu re of U rban eco logy and dissertates the app licati on of U rban eco logy in city environm en tal p lann ing from eigh t aspects,and discu sses the app licati on of U rban eco logy in enhancing the in tegral functi on of city as an eco logical system and it w ill p romo te the natu ral environm en tal p ro tecti on,and fu rther discu sses how to estab lish an efficien t and harmon i ou s eco logical city. Key words:C ity env ironm en ta l plann i ng;Urban ecology;Susta i nable develop m en t 城市生态学是生态学的重要分支,是从生态角度研究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即城市生态系统,以及它的结构、功能与平衡调控。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然、经济与社会复合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包括生命系统、环境系统,具有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结构,可以从不同角度研究人类活动与城市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城市生态学致力于将城市建设成为生态城市,它的发展使人类对人居环境和可持续观念有了深入的认识,目前建立生态城市已经成为本世纪城市发展的明确目标。城市环境规划作为宏观指导和协调部门利益、优化城市土地资源配置、合理组织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战略部署,必须要具备生态观。只有具备了生态观,才能指导城市在今后的各项建设中向生态城市的目标迈进,建立高效、和谐的人居环境。 福州市1990年编制完成的城市环境规划,距今已届十年,已无法适应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随着社会发展,福州市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和资源高消耗、土地利用不尽合理等问题表现得越来越突出,为了适应福州城市建设的发展,迫切需要对原有的环境规划进行修编,以进一步理顺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利用城市生态学的观点,对福州市城市环境规划进行新一轮的修编,从福州市的实际出发,在规划中注入城市生态观点,这是福州市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福州市新一轮城市环境规划修编的特色。1 城市环境规划的原则 1.1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充分利用福州市优越的依山傍海自然条件,创建地方特色,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城市布局,创造优越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空间。 1.2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我国处于经济增长较为快速的时期,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工作相辅相成,确定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思路。 1.3 坚持大生态环境的原则 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繁荣带为目标,采用城市生态学观点和方法,调整福州产业的结构及空间布局,进一步明确福州城市的地位和性质,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实现福州与闽东南经济区相关城市的协调发展,带动闽江口经济圈的进一步繁荣,逐步实现城市和区域发展的一体化。 1.4 加强环境管理的原则 运用法规、制度强化环境管理,提高管理水平。通过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进行严格管理以达到成效。 1.5 公众参与的原则 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责任心、环境意识和对环境规划的监督作用。广泛向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官员和技术人员征求意见,使环境规划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可实施性。 福建环境 第18卷 第4期 2001年8月

城市生态环境和规划设计案例研究

论文标题:城市生态环境和规划设计案例研究——乌鲁木齐市生态环境研究 课程名称:《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 姓名:栗韫泽 班级:城市规划1201 学号:120120112 日期:2015年5月13日星期三

城市生态环境和规划设计案例研究 ——乌鲁木齐市生态环境研究乌鲁木齐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省会城市,同时也是新疆最大的城市,在整个西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999年6月,伴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整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都加快了建设的脚步,乌鲁木齐市作为省会也一直是建设的重点,按照2000年11月26日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精神,西部大开发在起步阶段的重点任务就提到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这对于地处西北很长一段时间以工业为基础的城市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1.自然环境 1.1自然条件 1.1.1地形地貌 乌鲁木齐市位于新疆的中北部,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的南缘。市区三面都环山,只有北部为开阔的平原地带,山地面积广大。南部、东北部高,中部、北部低。最高点是在市区就可以看到的天山博格达峰顶,海拔5445米,最低点处在猛进水库的大渠南侧,海拔仅有490.6米,山地面积占到了50%以上。虽然随着城市的发展主要建成区大多位于地势比较平缓的地区,但地形对整个城市的格局产生着重要影响。 1.1.2气候 乌鲁木齐是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城市,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最热7、8月平均气温25.7℃。最冷每年一月,平均气温-15.2℃。 1.2自然资源 1.2.1水资源 最为“离海洋最远的城市”,水资源是地处内陆干旱区的乌鲁木齐市最宝贵的资源。乌鲁木齐存在着冰川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不同形式的水资源,降水是水资源主要的补充途径。 乌鲁木齐地区不同于大多数内陆城市,虽然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但地表水系主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其冰川资源丰富,储量73.9亿立方米,平均消融量1.23亿立方米。 1.2.2土地资源 乌鲁木齐土地总面积12000平方千米,耕地占65430公顷占总面积的5.55%。林地57712公顷,占总面积的4.89%。牧草地最多占土地总面积的68.23%。水域总面积36204公顷,占总面积3.07%。 1.2.3矿产资源 乌鲁木齐矿产资源丰富,其中以煤炭最为丰富,仅市辖区内煤炭储量就达100亿吨,除此之外截至

城市生态学与城市规划

城市生态学与城市规划 [摘要]:城市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系统,这个系统的合理,高效,可持续运作需 要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运用城市生态学的原理,同时城市规划对于城市生态的合理有序循环也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了解城市生态学与城市规划之间的联系与制约,分析其内在的关系,来寻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 [关键词]:城市生态学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 1.引言: 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城市的问题也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地出现。如何建造一个适宜人类居住而又符合社会发展的城市是当代人探索的目的。城市生态学和城市规划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中要如何融合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课题。 2.城市生态学与城市规划的的关系 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人类与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管理各项资源、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 城市生态学与城市规划之间都有着许多相同的因素,1.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城市,区域的经济,社会,以及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2.它们的媒介都要对于城市乃至区域内的经济,社会,历史以及自然条件的深入了解。 同时它们也有着很多的不同之处。1.原则,城市生态学比较注重对于环境的开发与保护,是以不危及下一代为前提。而城市规划比较侧重城市的经济社会持续发展。2.研究对象不同,城市生态学是以人类与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为研究对象。城市规划是以城市历史沿革为基础,对城市的自然,经济,社会的研究。 3.研究内容,城市生态学主要研究人与周边环境的相互作用。城市规划主要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管理各项资源、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 城市生态学与城市规划相结合就是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最好定义,即在不危及子孙后代需要的情况下,满足当代发展需求的一个城市系统。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学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牵制的一对因子。要实现这一城市系统就要对将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学很好的结合并且有效地讲去理论运用到城市系统中。 3.城市生态学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 现代城市的发展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局面,要在城市的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实现环境的合理开发与保护。城市的发展必定会消耗自然环境资源,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温室效应,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因此在城市规划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