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漂浮导管参数

漂浮导管参数

漂浮导管参数
漂浮导管参数

漂浮导管测得值的正常范围

右房压(相当于CVP):2-6mmHg,反映右室前负荷

肺动脉压(PAP):20-30/8-12 mmHg

肺动脉契压(PAWP):4-12 mmHg,反映左心前负荷,是指导输液的重要指标心排量(CO):4-8L/分

心脏指数(CI):2.5-4L/分

外周血管阻力(SVR):900-1200;肺血管阻力(PVR):120-200

心脏彩超诊断报告单的正常值

(mm) (m/s)

右室前壁3-5 四腔心左房内径40×50 二尖瓣收缩期

右室内径〈20 四腔心右房内径40×50

室间隔〈11 E/A(ms)>1 三尖瓣收缩期

左室内径50/55 EDT (ms) 160-240 RVSP〈30

左室后壁〈11 主动脉瓣收缩期〈2.0

右室流出道19-22(短轴)舒张期

主动脉内径〈35 肺动脉内径〈23 肺动脉瓣收缩期0.7-1.1

左房内径〈37 LVEF 50-70% 舒张期

正常参考值

M型男女

左心房内径(LA)25-35mm

左心室内径(LV)40-55mm 38-50mm

右室内径(RV)22-30mm

室间隔厚度(IVS)8-12mm

左室后壁厚度(LVPW)8-12mm

右室壁前壁厚度(RV AW)4-5mm

主动脉根部内径(AO)24-32mm 24-32mm

肺动脉内径(MPA)17-23mm

心功能指标

射血分数(EF)50%-70%

左室短轴缩短率(FS)27-35%

舒张末期左室容积(EDV) 97-149 ml

收缩末期左室容积(ESV) 42-62 ml

舒张末期左室容积指数(EDVI)64-76 ml/m2 60-73 ml/m2

收缩末期左室容积指数(ESVI)19-27 ml/m2 17-25 ml/m2

每搏输出量(SV)50-80ml

每搏指数(SI)30-50 ml/m2

心输出量(CO) 3.5-7L/min

心脏排血指数(CI) 2.4-4.0 L/min/ m2

自动获取/输入参数:

C.O CARDIAC OUTPUT 心输出量

HR HEART RATE 心率

ABP S ARTERY BLOOD PRESSURE(SYSTOLIC) 动脉压(收缩压) ABP D ARTERY BLLOD PRESSURE(DIASTOLIC) 动脉压(舒张压) ABP M ARTERY BLLOD PRESSURE(MEAN) 动脉压(平均压) PAP S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SYSTOLIC 肺动脉压(收缩压) PAP D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DIASTOLIC) 肺动脉压(舒张压) PAP S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MEAN) 肺动脉压(平均压) PAWP PULMONARY ARTERY WEDGE PRESSURE 肺楔压

CVP M CENTRAL VENOUS PRESSURE(MEAN) 中心静脉压(平均压) HEIGHT 身高

WEIGHT 体重

输出参数:

SV STROKE VOLUME 每搏量

SVR S YSTEMIC V ASCULAR RESISTANCE 外周阻力

PVR P ULMONARY V ASCULAR RESISTANCE 肺周阻力

LCW LEFT CARDIAC WORK 左心做功

LVSW LEFT VENTRICULAR STROKE WORK 左室每搏做功RCW RIGHT CARDIAC WORK 右心做功

RVSW RIGHT VENTRICULAR STROKE WORK 右室每搏做功BSA(B) BODY SURFACE AREA 体表面积

C.I CARDIAC OUTPUT INDEX 心脏指数

SI STROKE VOLUME 每搏量

SVRI SYSTEMIC V ASCULAR RESISTANCE 外周阻力指数PVRI PULMONARY V ASCULAR RESISTANCE 肺周阻力指数LCWI LEFT CARDIAC WORK INDEX 左心做功指数LVSWI LEFT VENTRICULAR STROKE WORK INDEX 左室每搏做功指数

血液动力学监测

定义:依据物理学的定律,结合生理和病理生理学概念,对循环系统中血液运动的规律性进行定量的、动态的连学、连续地测量和分析

意义:了解病情发展、指导临床治疗

Swan-Ganz导管监测的目的

早期发现病人的血液动力学改变

鉴别某些心衰、休克病人的病因

指导严重血液动力学障碍病人的治疗,判断疗效

监测血氧饱和度

进行科研观察

血液动力学监测的指征

复杂的心肌梗塞

休克

呼吸衰竭

心力衰竭

高危病人术中或术后的监测和处理

Swan-Ganz导管可测得的参数

右房压(RAP):

正常右房平均压力2-6mmHg

超过10mmHg 升高,深吸气时可降至-7 mmHg,深呼气时可升至+8 mmHg

影响因素:血容量、静脉血管张力、右室功能、限制性心包心肌疾病

心房压力异常

A波增高(任何心室充盈增加)

1三尖瓣狭窄

2右心室衰竭

3肺动脉瓣狭窄或肺动脉高压所致心室顺应性降低

心房压力异常

心房压力异常

Swan-Ganz导管可测得的参数

右室压(RVP)收缩压:20-30mmHg、舒张压:0-5mmHg、舒张末压:2-6 mmHg

异常: 收缩压>30mmHg 舒张末压>10mmHg

肺动脉压(PAP)收缩压:20~30mmHg、舒张末压:8~12mmHg、平均压:10~20mmHg 异常:收缩压>30mmHg 舒张压>20mmHg

肺动脉嵌顿压(PAWP):反应左房产生的后向性压力,在没有二尖瓣病变及肺血管病变的情况下:

平均PAWP=平均肺静脉压=左房压=LVEDP,可用PAWP来估测LVEDP预测左心功能

正常值:平均压6~12mmHg

PAEDP与PAWP:

无肺疾患、心功不全时PAEDP=PCWP=LVEDP

心功能不全时LVEDP>PAEDP 有相关性

PAWP

>12mmHg为异常,>18mmHg不宜扩容,>25-30mmHg发生肺淤血或肺水肿

RAP与LVEDP相关性不好

Swan-Ganz导管可测得的压力图形

心排血量(CO):

原理是通过漂浮导管在右心房上部一定的时间注入一定量的冷水,该冷水与心内的血液混合,使温度下降,温度下降的血流到肺动脉处,通过该处热敏电阻监测血温变化。其后低温血液被清除,血温逐渐恢复。肺动脉处的热敏电阻所感应的温度变化,记录温度稀释曲线。通过公式计算出CO。

成人通常在近端孔向右房上部5秒内快速注入0-5度的5%GS或0.9%NS10ml,可每隔1分钟重复注射1次。连续3次,取平均值。

正常值:6.0±2.0L/min

根据漂浮导管测得参数及患者身高、体重、心率、动脉压可计算下列参数

SVR、PVR、PCW、RCW、SV、LSVW、RSVW、CI、、SVRI、PVRI、LCWI、RCWI、SVI、LSVWI、RSVWI。

其它监测

监测动脉压力变化

心率

皮肤色泽

尿量

心脏前负荷

包括右房压、PCWP、心室舒张末容积

RAP对右心容量的调整起了指导作用

PCWP反映左心前负荷

受影响因素较多,不同病情或病情的不同阶段要求不同

根据前负荷与每搏量之间的关系大致判断前负荷的最佳值

循环容量的不同分布及体液在不同体腔间的移动均会影响心脏负荷(感染、ARDS)

心脏后负荷

体循环阻力:受循环压力和心输出量影响,综合判断

肺循环阻力

血流动力学分型

低血压状态处理步骤及治疗选择

右室心肌梗死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及治疗

参数变化:

RA平均压>10mmHg,

RA/PAWP>0.65

右心房压力曲线呈“W”或“M”型

右心室压力曲线呈“平方根号”改变

如合并左室梗死,PAWP亦可增加

治疗:

PAWP<15mmHg-----扩容

PAWP>18mmHg-----正性肌力药物、血管扩张剂

右心衰竭血流动力学

心衰合并血容量不足

血流动力学指导血管活性药物应用

漂浮导管所需仪器设备

仪器:具有有创压力监测功能和心排血量测定功能的监测仪。导管:Swan-Ganz 7F

结构:端孔:用于测量肺动脉压或PAWP

30cm侧孔:当导管尖端位于肺动脉时,此孔恰位

于右心房。该腔用于注入冷指示剂以

测CO。若连接压力换能器可测右房压。

气囊:7F充气1.5ml。5F充气0.8ml

热敏电阻:位于尖端孔后2-3cm处。

5腔者有另一30cm侧孔

光学纤维热稀释肺导管:可持续监测Svo2。

导管袖套

漂浮导管准备

气囊检查。

使用肝素盐水或NS充满导管。

使心导管远端与持续冲洗器、换能器相联通。

测压装置

加压输液袋:使压力袋压力达300mmhg

袋装0.9%NS500ml内加入肝素0.4-0.6ml。

冲洗管

换能器

换能器盖

压力延长管

三通开关若干

测压准备

连接好后启动快速冲洗器,以彻底清洗管道

驱除换能器帽内所有气体,可转动换能器或轻叩换能器帽。零位校准

心排血量测定物品

注射液温度探头

热敏电阻连线

冰盒

注射用冷溶液0.9%NS或5%GS

注射器

穿刺物品

18号穿刺针

8F钢丝、扩张管、鞘管

尖刀、弯止血钳

缝针、缝线、持针器

若作切开法。尚需眼科剪,镊子等,静切器械

其它物品

消毒敷料:治疗巾、中单、大单、纱布、手术衣、手套。

其它器械:巾钳、弯盘、小碗、大托盘、剪刀。

生理盐水、局麻药、肝素、抢救药品。

最好有X线透视设备,除颤器。

操作方法

局部消毒、铺巾、局麻

切开法:一般取肘部静脉,大隐静脉,方法同一般

静脉切开法,因操作复杂,切口大,易感染,要结扎一根静脉,故目前已少用。

穿刺法:方法简便,几乎无切口,可送部位多,不损坏血管。

操作方法

颈内静脉

优点:成功率高,走行直,导管易于沿自然弯曲进入右室、肺动脉。易于长期保留。

缺点:病人需完全平卧,头低位,心衰病人难以承受。

并发症:气栓、静脉炎、气胸、误穿颈动脉

操作方法

锁骨下静脉:

优点:走行易于沿自然弯曲进入右室、肺动脉。易于长期保留。

缺点:成功率稍低,穿刺技术要求高,病人需完全平卧。

并发症:较多,有血肿,气栓、静脉炎、气胸、误穿锁骨下动脉等。

操作方法

股静脉:

优点:成功率高,技术要求不高,病人可取头高位

缺点:进入右室、肺动脉较困难。

并发症:很少,误穿股动脉,血肿。

操作方法

穿刺成功后沿穿刺针送入钢丝,拔出穿刺针,在穿刺点用尖刀开一小口,用弯钳扩张皮下组织。沿钢丝进入扩张管和鞘管。若为带侧臂鞘管,可拔出扩张管和钢丝处理侧臂。

进管方法

盲目送管法:

将导管黄色末端与测压装置相联,边看压力边进管。进入右房时,导管深度(一般成人)。肘前静脉40-50cm

颈静脉15-20cm锁骨下静脉10-15cm 股静脉30cm

确信进入右房后,将气囊充气,继续送管。出现右室压力图形时,要严密观察心电图上有无室性心律失常。

当导管到达右室后再推进大约15cm仍未出现肺动脉压力图形,应缓慢退出导管至右心房,然后重新推进。在气囊保持充气情况下,出现PAWP图形时,说明气囊已嵌顿了某一中等大小肺动脉。故导管不应继续推进。将气囊放气,压力图形变为PAP。理想位置应是打入全部1.5ml气体后获得满意PAWP图形。

X线引导法:

可不连接测压装置,一直将管尖送入左或右肺动脉第一分支。未打气时,导管随心搏跳动,气囊充气后导管向前进,并且因嵌入肺动脉而不再跳动。连接测压装置,按前述方法核实压力情况。

送管时的注意事项

操作不可过猛

导管在体内停留时间太长会变软,可打入5%冷葡萄糖溶液,使其变硬

气囊充气不可太快,遇有阻力时不能强行打气

盲目进管时,若进入右室后再进管15cm以上仍为RVP,说明导管在右室内打圈,要撤回右房重新进入

在心排血量低,右房右室扩大有三尖瓣反流时,导管进入肺动脉可能有困难,嘱病人深吸气,右侧卧位等方法进入

送管过程中应持续冲洗导管

如疑有心内分流,应选用CO2充盈气囊,以避免气囊万一破裂时而发生体循环空气栓塞。压力测量的注意事项:

注意零点的校准。

应在病人平静时测定(呼气末即胸腔压力接近大气压力时),有呼吸性变化时,应取一个呼吸周期的均值。

PAWP只能间断测定,测完立即放气

保持导管通畅

测压时应该仔细排出装置内所有气体,以使压力传递更为准确

长期保留导管的注意事项

导管移位

皮肤固定处松脱,一般向后退出。

导管在体内的弯曲部位变直,一般管尖向前进。

预防感染

预防管腔堵塞:导管腔内有血块部分阻塞时,调整导管位置,回抽血,待回抽血通畅时再推注液体冲导管。勿用力将血块推向肺动脉,预防措施,含肝素液定时冲管、连续输液以维持导管通畅。

预防气囊破裂

定时检查测压装置内有无气泡

心排血量测定的注意事项

正确设定计量常数(管子、液温、注入液量有关)。

置冰温探头的液体与注入液体应尽早放在同一冰浴中。

测定前应使监护仪上的液温稳定不动且<5度。

抽取、推注冰液时,尽量减少手与注射器接触的时间和面积。

操作仪器者与注液者配合默契。

要在小于5秒的时间内注入冷溶液,等待数值出现。

应取差异在10%以内的三次测定的均值。

注入液量少或有气泡、冰水温度高、注射速度不均匀、导管前端移至肺动脉嵌顿位、热敏电阻贴在动脉管壁上。可致CO偏高。注射液量偏多、导管堵塞可致CO偏低。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的监测:

Svo2是通过改良的7.5或8F 热稀释肺动脉导管作连续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

该导管的主要特点是含有光学纤维,能将光线传至血流,也能将来自血流的光线传出。光源由三个二极管组成,通过其中一根光纤可发射出三种不同波长的红光可变光束,这种光被血流血红蛋白成分吸收、折射,并从第二根光纤反射到光源探测器上,然后转换成电信号,输送到资料处理机上。所计算出的血氧饱和度是5秒内的平均值,每1~2秒测量一次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的影响因素:氧供:血红蛋白、SaO2、心排血量

氧耗:引起Svo2改变的各种原因

连续测定CO:

美国Baxter公司生产的VigilanceVGS1型连续心排血量监测仪,连接其专用的美国Baxter

公司生产的744H型六腔Swan-Ganz CCO/Svo2导管。

其原理是从导管热电阻丝向心腔内脉冲式释放一已知的正性热量,在其下游部位即肺动脉内借助热敏电极记录到反应血液温度差的温度-时间变化曲线,根据热稀释原理计算出心输出量。

优点:每隔30-60秒自动测量并显示数据,免去了常用的注射冰盐水的麻烦和由于注射操作不易严格掌握带来的重复性差等缺点,连续测定心输出量。加定温热源。

应用PiCCO方法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pulse indicator continous cardiac output)

PiCCO是将跨肺热稀释技术与动脉脉搏轮廓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基本原理:

心搏量同主动脉压力曲线的收缩面积呈正比

主动脉阻力不同,用冷稀释动脉心排血量均值作为参考校

正常数:

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置入带温度感知器的特制动脉导管

将导管与PiCCO心输出量模块和压力传感器相连

进行3次热稀释法测定心排血量

对脉搏轮廓心输出量进行测定

漂浮导管的进展

应用PiCCO方法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监测参数:

连续心输出量每搏量每搏量变量体循环阻力

心输出量胸内血容量(ITBV)血管外肺水(EVLW)

可得到定量指标:心输出量(CO)、胸内血容量(ITBV)心功能指数(CFI)血管外肺水(EVLW)

应用PiCCO方法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

血管外肺水(extravascular lung water-EVLW)

总的肺水量=肺血含水量+血管外肺水量

EVLW-分布于血管外的液体,任何原因引起的肺毛细血管滤出过多或液体排除受阻都会导致EVLW增加,>2倍的EVLW影响气体弥散和肺的功能。正常EVLW<500ml。反映肺渗透性损伤的定量指标,且可从床旁获得参数,用于评价肺水肿,是预示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帮助了解肺循环的生理及病理生理改变及气体弥散功能。指导肺水肿的液体治疗,判断利尿疗效,评价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消炎以及机械通气对其影响

应用PiCCO方法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

胸内血容量(intrathoracic blood volume-ITBV)

ITBV-反映心脏前负荷的敏感指标,优于中心静脉压及肺动脉嵌顿压,不受机械通气及通气时相的影响

应用PiCCO方法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

与传统测量CO相关性好

创伤小

代替肺动脉导管

可用于儿童与婴儿

ITBV与EVLW均为血流动力学敏感指标,可潜在提高危重患者治疗有效率,降低医疗费用从动脉压曲线分析出每搏量的变量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PiCCO方法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影响因素:

影响温度稀释因素

指示剂注入量不当

注入部位不当(贵要静脉、股静脉)

心内分流、主动脉瘤、动脉狭窄、肺叶切除等

影响脉搏轮廓因素:

动脉压力监测管路中有气泡

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心律紊乱

主动脉气囊反搏

全身血管阻力变化超过20%时、SVV超过10%应重新校正CCO

漂浮导管参数

漂浮导管参数

漂浮导管测得值的正常范围 右房压(相当于CVP):2-6mmHg,反映右室前负荷 肺动脉压(PAP):20-30/8-12 mmHg 肺动脉契压(PAWP):4-12 mmHg,反映左心前负荷,是指导输液的重要指标 心排量(CO):4-8L/分 心脏指数(CI):2.5-4L/分 外周血管阻力(SVR):900-1200;肺血管阻力(PVR):120-200 心脏彩超诊断报告单的正常值 (mm) (m/s) 右室前壁3-5 四腔心左房内径40×50 二尖瓣收缩期 右室内径〈20 四腔心右房内径40×50 室间隔〈11 E/A(ms)>1 三尖瓣收缩期 左室内径50/55 EDT (ms) 160-240 RVSP〈30 左室后壁〈11 主动脉瓣收缩期〈2.0 右室流出道19-22(短轴)舒张期 主动脉内径〈35 肺动脉内径〈23 肺动脉瓣收缩期0.7-1.1

左房内径〈37 LVEF 50-70% 舒张期 正常参考值 M型男 女 左心房内径(LA)25-35mm 左心室内径(LV)40-55mm 38-50mm 右室内径(RV)22-30mm 室间隔厚度(IVS)8-12mm 左室后壁厚度(LVPW)8-12mm 右室壁前壁厚度(RV AW)4-5mm 主动脉根部内径(AO)24-32mm 24-32mm 肺动脉内径(MPA)17-23mm 心功能指标 射血分数(EF)50%-70% 左室短轴缩短率(FS)27-35% 舒张末期左室容积(EDV) 97-149 ml 收缩末期左室容积(ESV) 42-62 ml 舒张末期左室容积指数(EDVI)64-76 ml/m2 60-73 ml/m2 收缩末期左室容积指数(ESVI)19-27 ml/m2

漂浮导管

漂浮导管穿刺与放置方法 一.操作前准备 1. 物品、药品准备 无菌Swan-Ganz气囊漂浮导管; 中心静脉鞘管 中心静脉穿刺包(穿刺针,引导钢丝、扩张器、手术刀片、三通板等); 换能器;加压带;肝素水 床边监护仪; 碘酒、酒精; 无菌生理盐水。 利多卡因 超声;无菌超声保护套 2.病人准备 平卧位或头高脚低位,头偏向一侧,插管部位清洁。 测录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意识状态等。 3.操作者准备 操作者带帽子、口罩、刷手、行无菌手术。 二.操作步骤 病人平卧,头转向左侧,保持30度头低位,通过盲穿法或超声定位颈内动脉;在无菌区打开穿刺包、鞘管包等无菌物品; 常规局部皮肤消毒、铺巾,以利多卡因做浸润麻醉;

术者检查心导管:导管应有一正常弯度,如有明显死折,应弃去,否则置管十分困难。用lml注射器抽吸空气0.8~lml,充入气囊,检查导管气囊是否有漏气或气囊偏向一侧,如气囊已破或缓慢漏气应更换导管,气囊偏向一侧可能会影响监测数值的准确性,应予注意;用盐水检查鞘管通畅性; 检查穿刺针、扩张器及引导钢丝能否配套使用,并用盐水冲洗后备用。 穿刺方法:术者左手食指与中指触摸到颈动脉表面,并将其推向内侧,使之离开胸锁乳突肌前缘。在其前缘的中点食指与中指之间与额平面呈30~45度角进针,针头向尾侧指向同侧乳头。待穿刺针进入皮肤抽到静脉血后证明穿刺成功,放入引导钢丝后拨出穿刺针。穿刺口用刀片稍扩张,以钢丝引导方向,利用扩张器扩皮,将鞘管置入颈内静脉。退出引导钢丝及扩张器,再将漂浮导管与鞘管连接。固定鞘管于皮肤,穿刺点盖敷料。 放置方法:缓慢推送导管并观察患者心率及肺动脉波形,使漂浮导管以小距离快速进入心腔直至进入肺动脉。使气囊充气、导管即进入肺动脉远端,气囊放气后,导管又迅而退回原肺动脉位置,证明位置良好。外固定术毕。

漂浮导管参数

漂浮导管测得值的正常围 右房压(相当于CVP):2-6mmHg,反映右室前负荷 肺动脉压(PAP):20-30/8-12 mmHg 肺动脉契压(PAWP):4-12 mmHg,反映左心前负荷,是指导输液的重要指标心排量(CO):4-8L/分 心脏指数(CI):2.5-4L/分 外周血管阻力(SVR):900-1200;肺血管阻力(PVR):120-200 心脏彩超诊断报告单的正常值 (mm) (m/s) 右室前壁3-5 四腔心左房径40×50 二尖瓣收缩期 右室径〈20 四腔心右房径40×50 室间隔〈11 E/A(ms)>1 三尖瓣收缩期 左室径50/55 EDT (ms) 160-240 RVSP〈30 左室后壁〈11 主动脉瓣收缩期〈2.0 右室流出道19-22(短轴)舒期 主动脉径〈35 肺动脉径〈23 肺动脉瓣收缩期0.7-1.1 左房径〈37 LVEF 50-70% 舒期 正常参考值 M型男女 左心房径(LA)25-35mm 左心室径(LV)40-55mm 38-50mm 右室径(RV)22-30mm 室间隔厚度(IVS)8-12mm 左室后壁厚度(LVPW)8-12mm 右室壁前壁厚度(RV AW)4-5mm 主动脉根部径(AO)24-32mm 24-32mm 肺动脉径(MPA)17-23mm 心功能指标 射血分数(EF)50%-70% 左室短轴缩短率(FS)27-35% 舒末期左室容积(EDV) 97-149 ml 收缩末期左室容积(ESV) 42-62 ml 舒末期左室容积指数(EDVI)64-76 ml/m2 60-73 ml/m2 收缩末期左室容积指数(ESVI)19-27 ml/m2 17-25 ml/m2 每搏输出量(SV)50-80ml 每搏指数(SI)30-50 ml/m2 心输出量(CO) 3.5-7L/min 心脏排血指数(CI) 2.4-4.0 L/min/ m2

漂浮导管监测技术

漂浮导管监测技术 一、技术简介 1970年swan和Ganz研制出特殊的导管,即肺动脉导管(pulmonary arterial catheter,PAC),又称Swan-Ganz导管。1972年将其用于临床。导管顶端带有气囊,从大静脉置管,将气囊充气后导管随血流漂经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进入肺小动脉。导管可测得右房压(right atrial pressure,RAP)、右心室压(right ventricular pressure,RVP)、肺动脉压(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PAP)以及肺毛细血管楔压(pulmonary capillary wedge pressure,PCWP)。1975年发展为光纤肺动脉导管,可用于测定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mixed venous O2 saturation,SVO2)。同时通过计算公式,可取得血流动力学参数,如外周血管阻力(peripheral vascular resistance,PVR)、每搏量(stroke volume,SV)、每搏指数(stroke index,SI)、心指数(cardiac index,CI)等。1981年又进一步用于测定右心室舒张末容量(Righ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pressure,RVEDV)和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近年来导管又经过改进,在尖端15~25cm处安装加热电热丝,通过血液热稀释法,自动连续性测定心排血量(continues cardiac output,CCO),给临床应用带来了极大方便。 二、目的 1、诊断:评价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1)判断心肌的收缩与舒张功能

漂浮导管参数

漂浮导管测得值的正常范围 右房压(相当于CVP):2-6mmHg,反映右室前负荷 肺动脉压(PAP):20-30/8-12 mmHg 肺动脉契压(PAWP):4-12 mmHg,反映左心前负荷,是指导输液的重要指标心排量(CO):4-8L/分 心脏指数(CI):2.5-4L/分 外周血管阻力(SVR):900-1200;肺血管阻力(PVR):120-200 心脏彩超诊断报告单的正常值 (mm) (m/s) 右室前壁3-5 四腔心左房内径40×50 二尖瓣收缩期 右室内径〈20 四腔心右房内径40×50 室间隔〈11 E/A(ms)>1 三尖瓣收缩期 左室内径50/55 EDT (ms) 160-240 RVSP〈30 左室后壁〈11 主动脉瓣收缩期〈2.0 右室流出道19-22(短轴)舒张期 主动脉内径〈35 肺动脉内径〈23 肺动脉瓣收缩期0.7-1.1 左房内径〈37 LVEF 50-70% 舒张期 正常参考值 M型男女 左心房内径(LA)25-35mm 左心室内径(LV)40-55mm 38-50mm 右室内径(RV)22-30mm 室间隔厚度(IVS)8-12mm 左室后壁厚度(LVPW)8-12mm 右室壁前壁厚度(RV AW)4-5mm 主动脉根部内径(AO)24-32mm 24-32mm 肺动脉内径(MPA)17-23mm 心功能指标 射血分数(EF)50%-70% 左室短轴缩短率(FS)27-35% 舒张末期左室容积(EDV) 97-149 ml 收缩末期左室容积(ESV) 42-62 ml 舒张末期左室容积指数(EDVI)64-76 ml/m2 60-73 ml/m2 收缩末期左室容积指数(ESVI)19-27 ml/m2 17-25 ml/m2 每搏输出量(SV)50-80ml 每搏指数(SI)30-50 ml/m2 心输出量(CO) 3.5-7L/min 心脏排血指数(CI) 2.4-4.0 L/min/ m2

心脏漂浮导管检查操作规范

心脏漂浮导管检查操作规范 【原理】 利用气囊血流导向导管即漂浮导管(Swan-Ganz导管),在床边通过静脉置入,送抵肺动脉。进行右心各部压力和肺毛细血管楔压的测量并利用热稀释法原理测定心排血量。 【适应证】 1.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 (1)严重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低心排血综合征; (2)右室梗死的诊断及指导治疗; (3)各种机械性并发症,如乳头肌功能不全或断裂、室间隔穿孔的鉴别诊断及指导治疗。 2.多脏器或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的重症患者,如各种原因休克、严重外伤或大面积烧伤、急慢性心肾功能衰竭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3.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评价心功能或各种治疗的效果。 4.鉴别心源性哮喘或肺源性哮喘,如急性左心衰、成

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肺栓塞。 5.鉴别引起严重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疾病,如缩窄性心包炎、限制型心肌病、心包压塞。 6.心脏病患者在心脏或非心脏手术以及高危患者各种外科手术的围手术期的血流动力学监测。 【禁忌证】 无绝对禁忌证,相对禁忌证如下。 1.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2.未控制的严重心律失常。 3.凝血异常及出血性疾患。 【术前准备】 同本章第一节。 【操作方法及程序】 血流动力学监测对象主要为危重患者,故应在有监测条件和设备的场所如冠心病监护室(ccu)、危重监护室(ICU)、或手术室等进行。对少数导管植入困难者,可在X线投视下完成。

1、将漂浮导管置入经颈内、锁骨下或股静脉穿刺置入的鞘管内,在压力监测下推送导管。当导管尖端到达右心房时(距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穿刺点约10-15cm,距股静脉穿刺点40~45cm),球囊充气1.0~1.5ml,然后在严密的心电和压力的监测下,平稳推送导管,通过三尖瓣、右心室,进入肺动脉,直到肺楔压图形出现。正确的肺楔压位置应是在球囊充气或放气时总能见到肺动脉压力图形的消失和再出现,即球囊充气时记录到肺楔压,球囊放气时记录到肺动脉压。一般情况下,从颈内静脉穿刺点导管进入45~50cm,或从股静脉穿刺点导管进入65cm,则可到达肺动脉的恰当部位。确认位置正确后将导管锁定在鞘管上,用透明胶布包扎,必要时投照X片再次确定位置。 2、心排血量(CO)测定方法:将漂浮导管热敏电阻外连接端与监护仪CO附件相连;在漂浮导管右房腔近端用三通连接10ml注射器和注射液的输液管;启动监护仪上的CO开关,并进行参数调定,待准备(ready)信号出现,用专用注射器吸入10ml室温生理盐水,(心衰患者可用5%葡萄糖10ml),排

漂浮导管监测技术

漂浮导管监测技术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

漂浮导管监测技术 一、技术简介 1970年swan和Ganz研制出特殊的导管,即肺动脉导管(pulmonary arterial catheter,PAC),又称Swan-Ganz导管。1972年将其用于临床。导管顶端带有气囊,从大静脉置管,将气囊充气后导管随血流漂经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进入肺小动脉。导管可测得右房压(right atrial pressure,RAP)、右心室压(right ventricular pressure,RVP)、肺动脉压(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PAP)以及肺毛细血管楔压(pulmonary capillary wedge pressure,PCWP)。1975年发展为光纤肺动脉导管, 可用于测定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mixed venous O 2 saturation,SVO 2 )。同时通过计算 公式,可取得血流动力学参数,如外周血管阻力(peripheral vascular resistance,PVR)、每搏量(stroke volume,SV)、每搏指数(stroke index,SI)、心指数(cardiac index,CI)等。1981年又进一步用于测定右心室舒张末容量(Righ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pressure,RVEDV)和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近年来导管又经过改进,在尖端15~25cm处安装加热电热丝,通过血液热稀释法,自动连续性测定心排血量(continues cardiac output,CCO),给临床应用带来了极大方便。 二、目的 1、诊断:评价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1)判断心肌的收缩与舒张功能 (2)监测患者肺循环与体循环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3)对治疗的反应

漂浮导管

漂浮导管 【定义】 肺动脉漂浮导管(Swan-Ganz):肺动脉漂浮导管监测可以全面了解血流动力学变化。导管置入途径多为经右颈内静脉到达右心房、右心室进入肺动脉。可直接测量肺动脉压(PAP)、肺动脉楔压(PAWP),通过温度稀释法测得心排出血量(CO);可计算出心排指数(CI)、肺循环血管阻力(PVR)、体循环血管阻力(SVR)及左右心室每搏功指数等一系列心功能指标,以此判断循环功能状况来指导治疗。 【临床适应症】 ⑴急性心肌梗塞 ⑵急性巨大肺栓塞 ⑶鉴别心源性或非心源性肺水肿 ⑷各类休克,尤其是心源性休克 ⑸多脏器功能不全的重症患者 ⑹危重病人和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在术中及术后的监测和处理 ⑺外伤患者的液体疗法 ⑻应用扩容、扩血管药、增强心肌收缩药、缩血管药物的监测及处理 ⑻其他如利用漂浮导管技术进行临时性心房、心室或房室顺序起搏,超速抑制,心腔内心电图记录等。 【护理要点】 ⑴留置期间,应用肝素盐水(生理盐水500ml中加入肝素25mg)每1~2小时定时冲洗,保持各管道的通畅性,以利于血流动力学的监测。 ⑵监测系统中各个接头均要衔接紧密,避免松脱、出现漏液或漏血;始终保持导管中无气泡及监测系统的封闭状态,以预防气体栓塞。 ⑶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导管以无菌治疗巾覆盖;三通、肝素帽有血迹残留及时更换;保持导管入口处及周围皮肤无菌、干燥及无渗血,观察皮肤有无红肿热痛等炎性反应症状,有污染时随时更换敷料。 ⑷妥善固定导管;进行翻身、治疗操作时避免牵拉导管,随时观察波形,防止导管脱出、扭曲、打折。 ⑸导管放置时间一般为3~5天,最佳留置时间为48~72小时。当出现血栓性静脉炎或栓塞时应拔除导管。 ⑸并发症的观察: ①心律失常:插入右心导管时,因导管尖端刺激心肌壁、瓣膜或腱索所致,一般发作很短,意义不大。最常见的是室性早搏和非持续性室速,极少数情况下也可能出现持续性室速、室颤,需电转复。室性心律失常最常发生于休克、急性心肌缺血或梗塞、低血钾、低血钙、低氧、酸中毒和插管时间过长。 ②气囊破裂:多见于肺动脉高压患者,由于导管反复多次使用,球囊在血管内移动,磨损或气囊过度扩张(7F导管大于 1.5ml),误用液体充盈气囊或给气囊主动放气(而不是被动放气)。气囊破裂表现为充气时无阻力感,被动充气时注射器活塞不能弹回和充气后不能测得PAWP。从气囊管腔溢出血液亦提示气囊破裂,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应将气囊管腔活塞关闭,盖上活塞帽并注明“不能充气”字样或予以拔出更换。 ③血栓或栓塞:原因为导管周围纤维性管套形成血栓;导管内血栓;导管阻塞肺动脉分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