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口社会学复习要点

人口社会学复习要点

人口社会学复习要点

人口社会学复习要点

人口过程:生育、死亡、迁移的总称

人口社会学研究过程:1提出问题(充分了解、明确目的)2收集资料(历史资料、人口普查、相关调查)3提出研究假设,建立理论模型,进行社会学分析

工业革命的人口思想:重农主义,重商主义,亚当斯密《国富论》

《人口原理》人口增长快于提供人类食物的增长《新人口论》控制人口

生育概念:1生物学:生育力、人类再生产2社会学:生育率、生育水平

农业社会多育模式特点:1人与自然联系密切,生物因素2多种经济影响3小农经济组织生

产影响,男性偏好4政治,阶级不平等

生育制度:1生育观念2行为规范3物质文化设备

死因死亡率:每10万人口,某种或某些死因

社会角度的死因分类:1外源性2内源性3妇婴疾病4外因5其他

现代性与死亡风险参量关系

迁移项目:出生地、上次居住地、固定时点居住地、居住时间、迁移原因

迁移者影响因素:1生命周期2职业生涯3迁移成本和收益

文化适应:融入方式进入新环境1改变自我2重建原有生活和文化

国际人口迁移分为:生存型、发展型

国际人口迁移结构性特征:1地区性结构2二元经济格局决定经济结构3政治性4难民非法

移民增加5女性移民增加6高素质移民增加

人口过程:生育死亡迁移使人口繁衍的综合过程

人口转变:高水平人口均衡向低水平人口均衡

人口转变与现代化互为因果社会变迁:适应性、总体性、边际性

发展中国家人口转变特点:1起步晚220C70年代,人口迅增3生育率不比死亡率明显4不

是自发5各国特色6潜伏危机

人口年龄结构:一定时点一定地区各年龄组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

心理学年龄:适应行为能力尺度社会学年龄:社会角色年龄

分析人口老龄化须注意:1区分人口老龄化和年老型人口2不是绝对数量增加3人口转变必然结构4个体衰老比例增加5国际、学术关注

性别比:同一年龄组内100女性对应男性数

影响人口性别结构因素:1人口过程2文化因素(价值观、生育观念)3社会经济因素(经

济发展条件下的卫生、医疗、社会保障制度)

贫困人口测量:1市场菜篮法2恩格尔系数60%3国际贫困线标准4贫困发生率

贫困人口种类:绝对、相对、主观人口再分布方式:扩散型、内聚型

影响人口分布因素:1自然2历史3生产力4人口过程方方面面5经济制度6科技

城市化含义:1动态:农村到城市2静态:人口比例3结构:不同规模类型城市人口分布刘易斯“二元结构发展模式”零值劳动人口

中国城镇化特点:1多渠道2结构失衡3政府行政4经济发展为主要动力5城市贫困人口社会变迁:经济文化政治技术引发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变迁,最重要最本质改变包括:1文化2经济3技术(生产方式)

与人口增长相关的社会冲突:1领土扩张2社会财富重新分配3社会解组

涂尔干:人口压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马尔萨斯:悲观人口发展战略1控制人口增长2反思发展战略3新的变量4发展中国家

间接人口政策:不是为了影响人口规范和结构但结果...

人口社会学

人口社会学 一、人口社会学简介 1、人口的概念 人口是指生活在特定制度、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是一个社会各种文化、经济和政治活动的基础。 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和分析人口结构、人口过程和人口变迁,以及它们的各种社会力量--文化、经济和政治要素之间的关系。 2、人口的双重属性 人口的生物属性也成为人口的自然属性,是人类个体的出生、成长、繁殖、衰老和死亡的生命历程。 人口的社会属性表现为:第一,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第二,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中进行的;第三,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进行的。 3、社会学的想象力 1959年,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提出“社会学的想象力”:就是掌握我们的个人生活和更大的、作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社会力量之间关系的能力。 4、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内容 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是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人口变迁。 (1)认识和分析人口过程 人口过程是人口的生育过程、死亡过程和迁移过程的总称。 人口过程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条件下进行的,受到各种社会力量的影响。(2)认识和分析人口结构 人口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各种自然的和社会的人口特征的分布状况,包括人口的自然结构、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 人口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关系 人口结构是社会结构的一部分,社会结构是社会各要素之间的组织模式和相互关系。第一,人口的自然结构是社会结构的基础,人口的空间结构和人口的社会结构是社会结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第二,一定的人口结构受到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内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文化观念和社会控制力量的影响的制约;第三,透过对人口结构的研究还可以透视各种社会力量的变化,因为人口结构与各种社会力量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人口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各种社会力量的变化。 (3)认识和分析人口变迁 人口变迁是人口过程和人口结构在时间向度上的变化,它既是社会变迁的一部分,形塑着社会变迁,又深深地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 结构性变迁:新体制逐步取代旧体制的变迁过程。 突发性变迁:原有体制的突然中断,并产生一在全新的体制,是一种革命。 二、中外人口社会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 马尔萨斯(1766-1834)英国经济学家,发表《人口论》,提出人口的增长快于生活资料的生长,主张采取各种措施限制人口繁殖。

《人口社会学(专科必修)》2016期末试题及答案

《人口社会学》2016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人口迁移的类型。 2.简述贫困人口的结构化特征。 3.简述家庭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 4.简述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 5.简述中国传统城市化道路的主要特征。 二、论述题(共20分) 6.什么是死亡模式,结合实际论述我国死亡模式演变的过程。 三、分析题(共30分) 资料:世界人口突破70亿人之际,中国的生育政策却走到了另一个十字路口一在计划生 育政策执行30年之后,面对出现的出生人口性别失衡、老龄化加速等新情况,中国人口却出现低生育率隐忧。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到底是多少?就目前能够查询到的数据来看,众说纷纭,奠 衷一是。然而无论哪一种说法,都低于2.1的人口世代更替水平。一个事实无可置疑,中国已 经进入低生育率行列。中国人民大学人口教授顾宝昌表示,目前从世界范围看,许多国家进入 低生育率行列,但是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下降得那么急剧,由此带来的挑战将非常严峻。 请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7.什么是生育率?(5分) 8.中国生育模式的转变经历了哪三种类型?(9分) 9.请结合实际,阐述生育率的急剧下降给中国的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16分)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答:(1)按照迁移目的和动机,分为经济性迁移和非经济性迁移。(2分) (2)按照迁移的社会单位,分为单人迁移、单户迁移和集体迁移。(2分) (3)按照迁移的社会组织情况,分为有组织迁移和无组织迁移;有计划迁移和无计划迁移。 (2分) (4)按照迁移的决策选择,分为自愿迁移和强迫性迁移。(2分) (5)按照迁移的地域类型,分为城乡间人口迁移和地区间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

《人口社会学(专科必修)》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

《人口社会学》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中国生育模式转变的特点。 2.简述当代中国婚姻结构的特征。 3.简述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原因。 4.简述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 5.简述中国出生人口质量干预的途径。 二、论述题(共20分) 6.什么是死亡模式,结合实际论述我国死亡模式演变的过程。 三、分析题(共30分) 7.资料:搜狐网站载,轰轰烈烈的“春运”目前已经结束。据开始时预测,这次为期40天 的春运旅客运量将达到16.6亿人次;若以往返折合8.4亿人次,就相当予全国三分之二的人 都挟裹进去,出门打了个来回。而在民工、学生、探亲、旅游“四大潮”中,以民工潮最大。1月 31日广州两大火车站的到达客流约33万人,其中南下淘金的民工占了总客流的95%以上。2月2日消息:据广东省劳动厅掌握的资料,从1月27日至30日,从铁路、公路、水路和民航进 入广东的共有317万人,其中外地民工就占了300万人,占95%以上;“数十万新民工和超过 300万的返程民工给广东省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2月5日,“火车南下抵穗的人数跌至23.2 万,比节后春运最高峰减少了近一半”;“广州东站到达客流7.2万人次,南下广州的民工人数 充其量只有5万多。”这还占到了80%以上。 请根据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民工潮算是人口迁移吗?(4分) (2)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加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3)农民进城给城市带来的影响,试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缓解春运民工潮高峰压力的看法。(20分)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筒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答;无论从人口生育率变化的历史过程和趋势,还是国际比较来看,中国生育模式转变过程具有显著的特征。(2分) (1)中国生育率的转变具有一定的滞后性。(2分)

人口社会学复习资料课稿

人口社会学:人口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人口社会学是对社会上的人口事件进行社会学分析的一门学科,它通过对纷繁的人口现象和人口问题的社会学分析来认识和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 人口:是指生活在特定社会制度、特点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是一个社会各种文化、经济和政治活动的基础。 社会学想象力:就是掌握我们个人生活和更大的、作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社会力量之间关系的能力 人口过程:是指人口的生育过程、死亡过程和迁移过程。 人口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各种自然的和社会的人口特征的分布状况,包括人口的自然结构、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 人口变迁:是人口过程和人口结构在时间向度上的变化,它既是社会变迁的一部分,形塑着社会变迁,又深深地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 生育有两种含义:一种是生物意义的生育力,是关于人类再生产的能力。另一种是社会学上的生育率,是指人类现实的生育水平。(1)生育力:是指妇女生育能力和潜能。(2)生育率:是指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妇女或育龄妇女的实际生育水平或生育子女的数量。 生育模式:是指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文化经济条件下存在的、具有明显差异的生育类型。生育制度:是与人类生育过程相关的生育观念、行为规范和物质文化设备等一整套规则和文化。 生育规范的重要性表现为生育规范规定了两性怎样的结和才能生育子女和养育子女,即规定了生育的合法性问题。 生育的物质设备:生育的物质文化设备是指社会为生育行为提供的物质条件,包括生育时的医疗卫生条件和各种避孕药具的普及安全有效的程度。 生育意愿(观念):是人们关于生育行为的态度和看法。它包括三个方面: ①人们的生育目的.即为什么要生育子女;②对生育数量的看法,即生育几个子女理想子女数;③对子女性别的看法,即希望生育什么性别的子女。 死亡制度是个人与其社会形成的死亡率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个人的、社会心理的和符号的网络。具体可用死因结构和死亡率结构来进行表示。 预期寿命,是人口统计学上使用的一个概念,指一个特定人口平均能够存活的年龄。预期寿命的指标是个社会指标,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状况。 死亡模式:是指不同社会经济文化条件下具有明显差异的死亡类型。 人口迁移:指人口居住地(空间位置)永久性(半年或一年以上)的改变,包括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 国际人口迁移:指人口跨越国界的居住地的永久性变动。分为:生存型人口迁移、发展型人口迁移 人口再生产关注人口是怎样通过世代更替使人口数量和质量得以再生产,使人类得以延续的,表现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人口再生产模式:是指一定时期,由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所构成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稳定状况。分为原始型、过渡性、现代型 人口转变是指人口再生产模式由高水平的人口均衡向低水平的人口均衡的转变。 人口年龄结构:是一定时点、一定地区各年龄组人口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常用百分比表示。人口年龄结构是最基本的人口结构,社会构成的一部分,直接关系到社会财富的创造。 女性的生存优势:即在生物意义上,同龄女性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同时女性比男性的存活时间有延长的趋势。

社会学复习资料重点名词解释

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 法国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最先提出和使用了“社会学”的名称,并力图把它建设成为一门研究社会的实证科学,因而被认为是西方社会学的创始人。代表著作:《实证哲学教程》、《论实证哲学的精神》、《实证政治体系》。进一步明确了社会发展的三阶段论和实证观(军事、过渡、工业时期)以维护社会的“秩序和进步”为其社会学研究的两大根本原则,将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分成两类,即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 进化论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鼻祖,英国社会学的创始人,功能主义观点的早期代表。代表作:《社会学原理》、《社会静力学》、《社会学研究》。将社会理解为有机体的“社会有机体论”思想:提出社会既是系统又是个人集合体的学说,主张社会学侧重研究社会结构和制度的发展演化。社会进化论思想:社会进化是一个持续、不间断的过程,要经历生长过程、结构进化、功能分化、相互依赖等过程。 卡尔?马克思(1818-1883) 与孔德一同被视为理论社会学的两大鼻祖。19世纪上半叶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批评孔德学说的保守性,主张对现实社会的分析和批判,开创了批判社会学的传统。把经济问题和社会制度结合起来思考。资本主义与阶级斗争。社会变迁:唯物主义历史观。 埃米尔?迪尔凯姆(1858-1917) 又名涂尔干。法国学院社会学的创始人,被誉为现代社会学的真正创始人,使社会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第一个社会学专职教授。代表作:《社会劳动分工》、《社会学方法的规则》、《自杀论》。主张社会学重点在于社会结构,在社会整体层次上进行实证研究。社会学理论观点:以社会关系、社会团结为主线,把社会团结分为“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 韦伯(1864-1920) 理解社会学的集大成者,其研究属于百科全书式的,试图把实证主义与德国的唯心主义融合在一起。提出社会学研究的是有意义的行动,而不是机械反应性的行动。试图对社会行动作出解释性的理解。把社会行动分为四种类型。(目的合理型、价值合理型、情感型和传统型行动)合理性观点:一切对行动的目的、手段、可能产生的后果做出考虑、权衡、选择都是合理性的,一切受神秘的情绪、传统力量支配的行动都是不合理性的。代表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经济与社会》。 2.社会学舞台上唱主角的是社会学家个人 初创阶段:法国社会学家孔德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 形成阶段:法国社会学迪尔凯姆(涂尔干)、德国社会学家韦伯、马克思、齐美尔、腾尼斯、意大利社会学家帕累托 3.形成了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三大传统 实证主义方法论:迪尔凯姆、人文主义方法论:韦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马克思 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大学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能授予社会学博士学位的大学。芝加哥学派——20世纪20-30年代,以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为中心形成社会学中著名的学派。代表人有帕克、托马斯、伯吉斯等。热衷典型的美国社会问题:移民、贫民、城市化。它标志着美国社会学本土化的完成,直接影响了社会学在美国的繁荣发展。其研究显示了社会学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作用,为社会学制度化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结构功能主义: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抽象功能主义” 美国社会学家默顿——“经验功能主义” 社会冲突论:德国社会学家达伦多夫——“辨证冲突论” 美国社会学家科塞——“功能冲突论”

人口社会学

名词解释: 人口社会学:是对社会上的人口事件进行社会学分析的一门学科,它通过对纷繁的人口现象和人口问题的社会学分析来认识和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居住地(空间位置)永久性(半年或一年以上)的改变,包括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人口再生产模式:是指某一特定时期,由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所构成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稳定状况。人口再生产有原始传统型、过渡型、和现代型。 性别的社会差异:是指两性的生物差别经由社会制度化力量的作用表现出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和社会角色以及性别分层和性别不平等。 社会分层: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口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表现为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和不平等状况。 家庭结构:是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模式。家庭结构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家庭人口要素。即家庭规模大小,由多少成员组成;二是家庭模式要素,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联系的方式。 婚姻挤压:是指在适婚年龄的男女两性同期群中出现数量不平衡现象,表现为男性相对不足或女性相对不足现象。 社会变迁:是指经济、文化、政治、技术所引发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的变迁,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要和最本质部分的改变。 新生态范式:简称NEP。“新生态范式”认为,首先,人类是生态系统中彼此相互依赖的许多物种之中的一种。其次,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类事务不仅受社会、文化和技术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自然界中彼此内在联系的原因、结果与反馈的影响,因此有目的的人类行为会产生非预期的结果。再次,人类生活依赖与自然环境,同时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具有潜在的限制。再再次,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观点,强调尽管人类发明及其从中获得的能力可能一时扩大地球承载力的限度,但人类不可能摆脱生态法则的制约。 家庭计划:也称家庭生育计划,是指以家庭为单位各自考虑其经济条件和妻子的健康状况而有意识地安排生育数量和生育间隔的措施。家庭计划的核心是节制生育。 人口质量:从微观角度看,人口质量是个体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是指个体的素质;从宏观角度看,人口质量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人口综合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认识社会、改造社会以及认识人类自身和改造人类自身的条件和能力。 简答题: 1、简述人口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答:人口社会学研究内容主要是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人口变迁。(1)认识和分析人口过程。人口过程是人口的生育过程、死亡过程和迁移过程的总称。 对人口过程以及它们与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是人口社会学的 研究对象。 (2)认识和分析人口结构。人口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各种自然的和社会的人口特征的分布状况,包括人口的自然结构、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 (3)认识和分析人口变迁。人口变迁是人口过程和人口结构在时间向度上的变化,它既是社会变迁的一部分,形塑着社会变迁,又深深地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认识和分 析人口变迁以及人口变迁之间与其他社会变迁之间的互动关系是人口社会学研究的 基本内容。 2、论述马寅初人口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1)掌握人口数据是制定政策的关键。《新人口论》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要求客观地估

人口社会学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对策 (一)研究制定适中的人口政策; 长期稳定生育水平,减少未来老来人口。人口政策是一项缓慢发生效应的政策,一旦失误很长时期难以挽回。只要长期稳定低生育水平,才能减少老年人口的增加,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长期稳定低生育水平不动摇。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前提,是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目前,我们既要控制人口增长,又要防止人口老龄化速度过快和老年人口比重过高。因此,要制定一个二者兼顾的中长期人口发展规划,在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针对城乡区域性老龄化程度不平衡、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户等情况,应分别采取不同的对策,适当调整人口生育率,通过合理的生育政策,逐步调整人口年龄结构向稳定方向发展。 (二)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步伐,为老龄化提供根本的经济保证; 只有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加速经济发展,才是解决人口老龄化的根本保证。老年人生活条件的改善,归根到底,有赖于社会财富的不断增长。只要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国民收入的增长大大超过因老年人增加而加重的负担,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压力就会减轻。健全和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完善政府对养老福利事业的财政投入,为老龄化问题的解决提供最根本的经济和政策保障以及出台相关的法律、政策,鼓励社会养老产业的发展。 (三)加强法制建设,完善养老保障体系; 加大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的宣传和执法力度,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在全社会营造尊老、爱老、养老、敬老的良好道德风尚。从养老保障方式上看,由于我国是“未富先老”,所以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仍将以家庭供养为主、社会供养为辅,但要逐渐过渡到以社会供养为主、家庭供养为辅,把老年人自身、家庭、社会和国家作用有机的组合起来,使之发挥出最佳效用。因此,要及早研究和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扎实地推进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完善,尤其是加快建立和健全老年经济供养体系、老年医疗保障体系和老年社区照料服务网络体系。对于农村“三无”老人(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子女依靠),继续实行“五保”制度。对于遵守国家生育政策而形成的独生子女户、双女户,继续推行计划生育养老保险。还要积极推进社区养老建设,发挥社区养老功能。同时,要不断深化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 (四)积极培育老龄化人口的服务、产品市场; 老龄产业是为了满足老年人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而形成的产业,既包括生产性产业,也包括服务性产业,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手段。发展老龄产业,一是要从我国实际出发,以满足老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为目的;二是要以市场为导向,按经济规律办事;三是要保证养老费用的合理使用,提高老年人的消费能力。具体建议是: 第一,市场机制带动老龄产业发展。国家要根据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围绕老年人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对一些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开发生产适用对路的各种老年用品,鼓励和引导老年产品市场的发展。经济管理部门应运用市场机制,制定一些必要的优惠政策,扶持具有福利性质的为老服务产业发展。 第二,以老龄产业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城乡养老社会化服务要逐步走产业化发展之路,在财政给予必要资助的同时,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启动老龄产业机制来兴办社会福利设施,依法进行经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第三,努力降低老年服务产业发展成本。要充分利用现有社会资源发展老龄产业,多层次、多渠道筹集发展老龄产业的资金,努力提高资金利用率。充分利用金融杠杆作用,在税费征收政策上,考虑扶持老年服务产业的发展。 第四,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老年人发挥作用。老年人是社会的共同财富,也是智力库,

《人口社会学》练习

《人口社会学》练习 第一-至三章 1、世界人口发展史上三次浪潮:“三次人口浪潮”是美国社会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提出来的。 第一次:新石器时代,技术革命---原始农业生产取代了渔猎采集经济; 第二次:工业技术革命; 第三次:20世纪五六十年代,科学技术革命。 2、近代人口学的产生与形成:约翰·格兰特(John Grant,1629-1674),1662年出版《依据死亡表所做的自然和政治的观察》一书,最早发现了:出生婴儿中男、女婴数量大致相等,男婴和女婴的比例大致为14:13,即107.7的重要结论。由此奠定了出生婴儿性别比的重要结论,奠定了人口理论和人口统计学基础)。法国人阿切尔·归拉德(Achille Guilard,1799-1876):1855年《人类统计的基本要素或比较人口学》,首次提出“人口学”概念。 3、人口的二重属性及其关系。 人口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人口存在和发展的既定前提,社会属性是人口的本质属性;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人口的统一体。人口的自然属性影响着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影响着人口的数量与质量;人口的社会属性,即人口作为社会生活的主体所具有的特性。 4、人口三要素、三过程;人口结构、人口变动。 人口三要素:数量、质量、结构。 三过程:生育过程、死亡过程、人口分布与迁移以及人口再生产。(P5)人口变动:①自然变动。因出生和死亡而引起的人口数量增减及年龄、性别结构的变化; ②迁移变动。又称机械运动,指人口在空间上的移动。既包括以长期改变定居地点为特征的人口迁移,又包括暂时性、往返性的人口流动; ③社会变动。指人们所属的社会集团、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 5、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基本思想观点。其合理性与局限性。 观点:1、两个公理。也称为“两个假设”,即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保持恒状。这“两个公理”是马尔萨斯得出结论的两个基本前提。2、两个级数。人口在无妨碍时以几何级数增加,而生活资料只以算术级数增加。人口增殖力和土地生产力增殖之间不平衡,前者要大于后者。3、两个抑制。所谓两个抑制,就是妨碍人口增长的手段或力量,包括积极抑制和道德抑制。积极抑制:即用提高人口死亡率的办法来使人口与生活资料之间保持平衡。道德抑制(也叫预防的抑制)即让人们通过各种主观努力在道德上限制生殖的本能,即预见到未来家庭的困难,而自觉地少生孩子,降低出生率。因此,他提出让人们禁欲、不婚、不育。这两种抑制的重点是道德抑制。4.三个命题:根据“两个公理”和“两个级数”,马尔萨斯推出三个命题:第一,人口必然为生活资料所限制。第二,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一定会坚定不移的增长,除非受到某种非常有力而又显著的阻止。第三,占优势的人口繁殖力,为贫困和罪恶所抑制,因而使现实的人口和资料保持一样。5.四点结论:第一,认为工人贫困、失业并非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而是人口法则作用的结果。第二,建立在财产公

人口社会学复习材料.doc

名词解释 1、人口社会学:人口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人口社会学是对社会上的人口事件进行社会学分析的一门学科,它通过对纷繁的人口现象和人口问题的社会学分析來认识和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 2、人口:是指生活在特定社会制度、特点地域,具有一定数最和质量的人的总称,是一个社会各种文化、经济和政治活动的基础。 3、社会学想象力:就是学握我们个人生活和更大的、作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社会力最之间关系的能力。 4、人口过程:是指人口的生育过程、死亡过程和迁移过程。 5、人口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各种自然的和社会的人口特征的分布状况,包括人口的自然结构、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 6、人口变迁:是人口过程和人口结构在时间向度上的变化,它既是社会变迁的一部分,形塑着社会变迁,又深深地受到社会变迁的彩响。 7、生育有两种含义:一种是生物意义的生育力,是关于人类再生产的能力。另一种是社会学上的生育率,是指人类现实的生育水平。(1)生育力:是指妇女生育能力和潜能。(2)生育率:是指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妇女或育龄妇女的实际生育水平或生育子女的数量。 8、生育模式:是指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文化经济条件下存在的、具有明显差异的生育类型。 9、生育制度:是与人类生育过程相关的生育观念、行为规范和物质文化设备等一整套规则和文化。 10、生冇规范的遐要性表现为生冇规范规定了两性怎样的结和才能生冇子女和养冇子女,即规定了生育的合法性问题。10、生冇的物质设备:生冇的物质文化设备是指社会为生育行为提供的物质条件,包括生育时的医疗卫生条件和各种避孕药具的普及安全有效的程度。 11、生育意愿(观念):是人们关于生育行为的态度和看法。它包括三个方面: ①人们的生育目的.即为什么要生冇子女;②对生育数最的看袪,即生育几个子女理想子女数:③对子女性别的看法,即希望生育什么性别的子女。 12、死亡制度是个人与其社会形成的死亡率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个人的、社会心理的和符号的网络。具体可用死因结构和死亡率结构來进行表示。 13、预期寿命,是人口统计学上使用的一个概念,指一个特定人口平均能够存活的年龄。预期寿命的指标是个社会指标,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状况。 14、死亡模式:是指不同社会经济文化条件下具有明显差异的死亡类型。 15、人口迁移:指人口居住地(空间位置)永久性(半年或一年以上)的改变,包扌舌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 16、国际人口迁移:指人口跨越国界的居住地的永久性变动。分为:生存型人口迁移、发展型人口迁移 17、人I I再生产关注人口是怎样通过世代更替使人口数最和质累得以再生产,使人类得以延续的,表现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18、人口再生产模式:是指一定时期,山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所构成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稳定状况。分为原始型、过渡性、现代型 19、人口转变是指人口再生产模式山高水平的人口均衡向低水平的人口均衡的转变。 20、人口年龄结构:是一定时点、一定地区各年龄组人口在全体人口中的比朿,常用而分比表示。人口年龄结构是最基本的人口结构,社会构成的一部分,直接关系到社会财富的创造。 21、女性的生存优势:即在生物意义上,同龄女性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同时女性比男性的存活时间有延长的趋势。 22、同期群是指同一年代出生的一群人。同期群的概念把年龄角色、年龄分层和历史环境结合起來了。同期群效应是指一个同期群的人口规模能够建构一个时期。 23、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指某一人口总体中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的比求逐渐增加的过程,特别是指在年龄结构类型已属年老型的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继续上升的过程。 24、出生性别比,也叫婴儿性别比,是指某一时期内毎100名女婴所对应的出生男婴数。 25、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I I比觅较大,抚养比比较低时的状态。整个国家的经济呈现高储蓄、高

人口社会学复习重点

《人口社会学》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人口社会学:人口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人口社会学是对社会上的人口事件进行社会学分析的一门学科,它通过对纷繁的人口现象和人口问题的社会学分析来认识和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 人口:是指生活在特定社会制度、特点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是一个社会各种文化、经济和政治活动的基础。 人口过程:是指人口的生育过程、死亡过程和迁移过程,三者相互作用构成了当今世界人口的基本形态。人口过程受到人口结构、经济、文化和政治变迁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人口结构和经济、文化和政治的变迁。 粗出生率:又称一般出生率,是最基本的出生指标,表示某地某年平均每1000人中出生(活产)人数。 粗死亡率:也叫总死亡率,简称死亡率,是指一定地区在特定时期(一般为一年内)每1000人口中的死亡人数。 生育意愿:生育意愿是人们关于生育行为的态度和看法。它包括三个方面:①人们的生育目的.即为什么要生育子女;②对生育数量的看法,即生育几个子女理想子女数;③对子女性别的看法,即希望生育什么性别的子女。 人口迁移:指人口居住地(空间位置)永久性(半年或一年以上)的改变,包括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 人口的性别结构:是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男女两性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 出生性别比:也叫婴儿性别比,是指某一时期内每100名女婴所对应的出生男婴数。 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年龄结构是一定时点、一定地区各年龄组人口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通常用百分比来表示。人口年龄结构是最基本的人口结构,是社会构成的一部分,直接关系到社会财富的创造。 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指某一人口总体中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的比重逐渐增加的过程,特别是指在年龄结构类型已属年老型的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继续上升的过程。 婚姻制度:社会规定的有关夫妇关系建立的一整套社会规范,任何社会都有特定的婚姻制度。 人口分布:人口分布是一定时间内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结构。人口分布主要关注两点:一是空间位置:所在地点的地理特征、行政区划、社会特征。二是人口密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的组织化程度与人们之间交流的频率。 人口密度:是指某一时点单位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通常以每平方公里常住的人口数来表示,反映人口在地域分布上的稠密程度。 环境意识:是指人类对于生态系统以及生态系统与人口关系的解释和认识。人们常说的“大地是母亲”、“人定胜天”等拟人化的说法表达了人类对环境的认识。这些认识是人类世界观和信仰的一部分。不同的环境意识形成不同的人类行为。 人口政策:人口政策是社会政策的一部分,由政府颁布的,目的在于影响人口的增减、过程、规模、结构或分布。 家庭计划:也称为家庭生育计划。这是一项以家庭为单位各自考虑其经济条件和妻子的健康状况等而有意识地安排生育数和生育间隔的措施。家庭计划的核心是节制生育。 计划生育:计划生育是对生育进行预先的设计,实行人类自身生产的计划化。即人们有计划地生育子女,繁衍后代。 人口质量是人类具有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从微观角度看,人口质量是个体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是指个体的素质。个体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科学素

社会学讲义2

社会学讲义2 第四章社会与社会运行 ●第一节社会 ●第二节社会运行 第一节社会 ●一、什么是社会 ●1、“社会”的词源考察:本意为集会、聚会。 ●中国古书中的“社会” ●“社”就是一块地方的主人。“会”就是集会。两个字合起来就表示在一定的地方,于民间节日举行的演艺集会或祭神的庆祝活动。后来发展为第二个意思,是指志趣相同者结合的团体。 ●社会学中的“社会” ●英文society的译语,来自于拉丁语socius一词。 ●明治年间日本学者翻译society时借鉴中国文献中的“社会”一词,近代中国学者又沿用了这种译法。 ●社会指的是由有一定联系、相互依存的人们组成的超乎个人的、有机的整体,它是人们的社会生活的体系。 ●2、唯实论与唯名论 ●唯实论:社会是真实存在的实体,独立于个体之外且对个体构成实实在在的限制。 ●代表人物:乔治·齐美尔,涂尔干。 ●唯名论:只有个体才是客观存在的,社会只是一个概念,是人们的主观想像或抽象. ●代表人物:吉丁斯,塔尔德。 ●3.马克思主义论“社会” ●社会是人们交往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是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统一。 ●人的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 ●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是与自然界有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 ●实践是社会的存在方式,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二、社会的特点 ●(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 ●(2)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 ●(4)社会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 ●(5)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 ●(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 ●三、社会的功能 ●(1)整合的功能。

人口社会学复习题复习课程

人口社会学复习题

一、简述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内容 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和分析人口结构、人口过程和人口变迁,以及它们与各种社会力量——文化、经济和政治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1)人口过程:生育制度,死亡制度,人口迁移,人口转变。(2)人口结构:A.自然结构包括性别结构,年龄结构,伤残结构。B.空间结构包括城市和农村。C.社会结构包括人口社会分层,婚姻家庭结构,职业结构和受教育程度等。(3)人口变迁:人口与社会变迁,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人口史,人口质量,人口政策计划生育,人口与资源。 二、简述人口的双重属性 (1)人口的生物属性,也称人口的自然属性,是人类个体的出生、成长、繁殖、衰老和死亡的生命历程受生物规律的支配,并以此为基础构成了人类自身的历代繁衍和世代更替。 人口的生物属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自然基础,表现为人口的数量、质量、性别结构、年龄结构、人口再生产周期和生命周期等等。人口的生物属性是人与其他生物所类似的属性。 (2)人口的社会属性。人类进化过程中,人口数量、质量、人均寿命等生物属性受社会影响发生巨变,即人口具有社会属性。人口的社会属性表现在:①各个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物质生产资料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人口的生存和发展。②各个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中进行的,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包括语言、习俗、信仰等影响人口的生物属性。③各个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政治制度下进行的。表现为社会的政治力量——维持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性的规范和控制力量影响和制约人口的生物属性。 出生,家庭、学习,学校学习,就业,婚姻,生育,退休,死亡。 三、简述死亡制度的分析框架 极限寿命平均预期寿命

《人口社会学(Ⅰ)》第二次作业答案复习过程

《人口社会学(Ⅰ)》第二次作业答案

首页 - 我的作业列表 - 《人口社会学(Ⅰ)》第二次作业答案 欢迎你,周婷婷(FC312214008) 你的得分:71.5 完成日期:2014年03月05日 18点21分 说明:每道小题括号里的答案是您最高分那次所选的答案,标准答案将在本次作业结束(即2014年03月13日)后显示在题目旁边。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4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是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男女两性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 ( C ) A.人口的婚姻结构 B.人口的空间结构 C.人口的性别结构 D.人口的年龄结构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社会性别差异的表现形态的是()。 (c) A.观念领域的性别社会差异 B. C.物质领域的性别社会差异 D. E.私人领域的性别社会差异 F. G.社会公共领域的性别社会差异 3.五分位法是用来测量()。 ( A ) A.收入 B.职业声望 C.社会声望 D.贫困人口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影响职业结构的人口因素的是()。 ( B ) A.人口规模 B.人口收入水平 C.人口受教育状况 D.人口迁移和分布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贫困的一种的是()。 ( D ) A.绝对贫困 B.相对贫困 C.主观贫困 D.客观贫困 6.从全球范围看,贫困人口具有明显的()特征。

( c ) A.开放性 B.封闭性 C.二元化 D.动态性 7.()是人口再生产的基本单位。 ( a) A.家庭 B.家庭结构 C.家庭制度 D.家庭人口要素 8.()反映一个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 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模式。 ( c) A.家庭模式 B.家庭结构 C.家庭规模 D.家庭生命周期 9.由祖父母、父母和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 b )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破损家庭 D.联合家庭 10.()是一定时间内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结构。 ( B ) A.人口性别结构 B.人口分布 C.人口年龄结构 D.人口婚姻结构 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城市的共同特征的是()。 ( B ) A.具有相对庞大的人口规模 B. C.具有大量的从事农业活动的人口 D.具有大量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口 E. F.是社会的经济、文化、科技聚集体,也是政治中心 12.人口增长与社会变迁之间是()的关系。 ( d ) A.同向变化 B.反向变化 C.因果关系 D.互相促进

人口社会学论文

软着陆还是硬着陆? ——对放开二胎政策的讨论 摘要:随着中国人口结构问题的凸显,“放开二胎”再次受到民众热议。然而对于是否应该放开二胎在当代中国却在观点上存在着分歧。计划生育引发的生育率降低确实成为了人口老龄化、劳动人口比例下降、性别比偏高等问题的助因,然而单纯从生育政策角度考虑解决问题,放开二胎并无法逆转老龄社会的存在,并有激化人口与资源、环境矛盾的风险。本文从正反两方面对于是否应该放开二胎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并在未来人口政策调整上给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计划生育,放开二胎,生育政策 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发展历史 鉴于我国严峻的人口形势,上世纪六十年代起,我国开始推行节制生育运动,即计划生育(family planning)。计划生育政策到上世纪七十年代,被我国宪法进一步明确,使其成为指导全国人口发展与规划的基本国策。 我国宪法明文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同时规定:“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中国作为人口大国,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计划生育政策,确实对中国有计划地控制人口起到了不可磨灭的积极作用。这种积极作用不止使中国的人口数量与结构发生了转变,中国作为世界通人口大国,也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计划生育的发展历史与法律法规的变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建国初期的人口增长与节制生育政策;文革时期的人口政策的反复阶段;78年后的严格控制生育人口政策。 (一)建国初期,我国的人口死亡率在1949-1953年间由20%下降到14%,而人口生育率则保持较高水平,致使人口自然增长率激增,使新中国出现了第一次人口增长高峰。这一时期为了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央政府与诸多社会学者都对节制生育政策予以关注。1957年10月我国正式公布的《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第二十九条其中提到的“要宣传和推广节制生育,提倡有计划地生育子女”。这一时期,著名学者马寅初也发表了极具影响的《新人口论》。 (二)然而在1957年反右派斗争中,以马寅初为代表的控制人口论人士,被当做马尔萨斯主义遭批判。1958年随着“大跃进”运动片面强调人多是好事,刚刚开始起步的节制生育宣传与人口控制理论被迫停止。1959到1961年中国社会进入严重困难时期,这一阶段生育率下降,人口死亡率上升,直到1962年全国出现人口生育高峰,人口自然增长率达到33.33%,人口的急剧回升再次引起了党与政府对人口问题的重视,1962年底,中共发出了《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再次重申节制生育问题,1964年1月,国务院成立了计划生育委员会,使得这一阶段在城市的计划生育政策得到了较好的落实,但在农村地区计划生育尚未完全开展。 (三)1978年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上,计划生育被纳入宪法。1980年,中共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1982年,中共十二大报告正式将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直到九十年代,人口问题被提升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这之后,计划生育制度一直在城乡各地被贯彻执行,自2002年9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至今,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已经集中在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促进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上。

人口社会学复习资料1

人口社会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1、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和分析人口结构、人口过程和人口变迁,以及他 们与各种社会力量——文化、经济和政治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P3 2、1959年,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提出——“社会学的想象力”,他认为,社会学的想象力就是掌握我们 个人生活和更大的。作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社会力量之间关系的能力。我们不应该忘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侧面都是由更大的、看不见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力量左右着。P5 3、人口过程是人口的生育过程、死亡过程和迁移过程的总称。从人口社会学的角度看,人们通过出生和 迁入(包括国际迁入和国内迁入)进入某一社会;同时,人们通过死亡和迁出离开某一社会,这些过程本身就是人类日常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过程。P7 4、人口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各种自然的和社会的人口特征的分布状况,包括人口的自然 结构、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P7 5、人口变迁是人口过程和人口结构在时间向度上的变化,它既是社会变迁的一部分,形塑着社会变迁, 又深深地收到社会变迁的影响。社会变迁有两大类,一是结构性变迁,是新体制逐步取代旧体制的变迁过程;二是突发性变迁,是原有体制的突然中断,并产生了一种全新的体制,这是一种革命。P9 6、人口社会学的研究意义(简)p9 人口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与社会学、人口学以及人类学等相关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是人们认识社会和人类行为的科学链条中的一环,这一环强调对人类生育、死亡和变迁行为的研究;强调社会变迁中人口规模、人口结构和人口过程与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力量之间的互动关系。 陈达的《人口问题》指出“人口学者因兴趣与观点的歧异,显示不同的研究途径。”分统计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不同范围。 1882年,在日内瓦卫生与人口学大会上“人口学”一词正式被使用。人口学分为形式人口学和实体人口学。 实体人口学也叫广义人口学,是研究人口过程与围绕着它的外部过程如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环境等之间的互相关系的学科。在这一意义上,人口社会学与实体人口学有许多共通之处。 科学研究有三个主要的目标——描述、解释和预测。 7、职业的性别隔离是指在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因性别不同而被分配、集中到不同的职业类别,担任不同 性质的工作。这样的研究发现既有助于加强对职业性别隔离现象的全面了解和认识,也可以寻找性别隔离与性别不平等的关联状况,回答更理论化的问题。P16 小结:人口社会学是用社会学的想象力和研究方法,认识和分析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人口变迁,及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在吸纳相关学科研究和理论的基础上,人口社会学注重实证研究和解释研究,特别注重对人口普查资料的使用。 第二章 1、古希腊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柏拉图具有适度人口的思想。他在《法律篇》一书中强调稳定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2、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具有控制人口数量的思想。“国家应干预人们的婚姻和生育,由此限制人口,维持自给自足的生活。” 减少人口的两种途径:一种是“积极性抑制”,它是通过增加人口死亡率,减少现存人口,其手段包括战争、瘟疫、饥荒和各种疾病;另一种是“预防性抑制”,它是通过限制出生人数而控制人口增长,其手段包括晚婚、避孕、流产、杀婴和节欲。——马萨尔斯的《人口理论》 3、早期社会学家斯宾塞深受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思想的影响,他的人口社会学思想带有社会生物学的色彩。 4、杜蒙特使用著名的“社会毛细管”的说法论述社会学思想。“社会毛细血管说”是一种类比说法,是指现代社会每人都具有不断向上发展的渴望和机遇,这些向上发展的渴望就像油灯中的油,会顺着燃烧的灯芯自然地向上。他认为,现代文明建立在个人主义的生存观念基础上。 5、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在他建构全面的社会理论时把人口增长视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因,考察了人口增长带来的“各种结果”。涂尔干关心现代社会复杂性的不断增长及其原因和结果。在《劳动分工论》一书

社会学概论15重点讲义资料

社会学概论_在线作业_1 交卷时间:2016-05-26 19:01:22 一、单选题 1. (5分) ? A. 符号互动论 ? B. 冲突主义 ? C. 功能主义 ? D. 交换论 得分: 5 知识点: 1.4 理论流派 答案 C 解析 2. (5分) ? A. 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已经得到遏制 ? B. 全世界每年净增加人口达到7000- 8000万 ? C. 因为家庭计划与某些宗教理念抵触,家庭计划在世界范围内远不够普及 ? D. 世界人口增长的速率已经放缓,历史最高点在20世纪60年代 得分: 5 知识点: 10.1 人口增长 答案 D 解析 3. (5分) ? A. 信息 ? B. 宣传 强调“共享价值观”作用的是()学派。 以下关于世界人口的叙述,准确的是()。 某人特别喜欢看纪录片,那么这个人其实是在使用媒体的哪个功能?()

? C. 娱乐 ? D. 广告 得分: 5 知识点: 6.2 传媒功能和影响 答案 A 解析 4. (5分) ? A. 政治、法律、经济、上帝 ? B. 上帝、法律、经济、政治 ? C. 上帝面前、法律面前、政治、经济 ? D. 上帝、政治、法律、经济 得分: 5 知识点: 7.1 社会不平等 答案 C 解析 5. (5分 ) ? A. 个人需求多元化 ? B. 城乡性别比重差异 ? C. 婚姻倾度 ? D. 家庭的需要 得分: 5 知识点: 4.3 婚姻 答案 D 解析 6. (5分) 人类走向平等进程的顺序是( )。 以下哪个因素不属于自由择偶的困境?( )

? A. 社会因素 ? B. 生活方式 ? C. 地理和气候 ? D. 遗传因素 得分: 5 知识点: 12.1 健康 答案 B 解析 7. (5 分) ? A. 城市贫富区域分隔 ? B. 郊区有更好的学校和环境 ? C. 内城年久失修 ? D. 汽车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 得分: 5 知识点: 9.2 城市社区 答案 A 解析 8. (5 分) ? A. 减少痛苦 ? B. 顺其自然 ? C. 延长生命 ? D. 放弃治疗 得分: 5 知识点: 12.2 医疗 答案 A 解析 二、多选题 影响健康的最大因素是( )。 发达国家的郊区化和内城衰败其本质是( )。 医疗的根本目标是恢复健康,如果不能恢复健康,则必须(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