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IDC存储系统的特点

IDC存储系统的特点

IDC存储系统的特点
IDC存储系统的特点

IDC存储系统的特点

刊登日期:2003年7月22日/ 图文作者:Aiken@Club

IDC存储系统

对Internet数据中心(IDC)而言,数据是比其他软硬件设备更为宝贵的资源。安全地保存数据、快速便捷地获取数据、在系统崩溃时恢复数据,这些都是IDC存储系统要完成的任务。作为信息运用的三个重要环节(传输、处理、存储)之一的数据存储系统以往不太被重视,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多和宽带业务的开展,存储系统的性能日益成为瓶颈,因数据丢失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严重,存储系统的重要性才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IDC的存储系统具备以下4个特点:

1.大容量

目前,Internet上的数据量爆炸性增长,数据总量呈指数上升,IDC必须具有足够的容量以适应不断增长的数据量。存储系统不光要有大量的现实容量,还应该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能根据数据量的增长提供无缝的、不停机的容量扩充。

2.高性能

信息是具有时效性的,对于企业而言,及时获得所需数据非常关键;对于ICP而言,较高的访问速度是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对于宽带应用,存储系统的带宽要与网络带宽相适应。因此,存储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吞吐率是IDC应该密切关注的问题。从历史上看,计算机速度的瓶颈已逐渐从20世纪80年代的CPU和90年代的网络带宽转移到I/O子系统。因此,要提高IDC的整体性能,存储系统的性能提高是一个关键问题。

3.高可用性

IDC存储了企业大量的关键数据,因此,必须保证这些数据始终是安全可用的。在任何情况下,例如系统产生错误或遇到意外灾难,数据都不能丢失。系统应具有快速故障恢复能力,保证应用系统永不停机(7×24小时不间断工作),数据始终保持完整性和一致性。

4.可管理性

IDC保存着大量的业务数据。对这些数据的管理不光体现在应用层的管理,还体现在存储系统的管理。这主要表现在集中的自动化管理,如数据按特定规则的备份、对系统性能和流量等特性的监测、存储设备的负载平衡等。

以上特点需要用相应的技术进行保障。某些技术能在几个方面对存储系统做出贡献,特别是存储系统的管理渗透到整个系统的各个方面,我们很难把它从系统中单独分离出来。但作为讨论方便,我们仍从系统要求出发分别对上述特点进行讨论。

针对存储容量问题,现在最成熟的还是基于磁盘、光盘和磁带的存储技术。这些技术在很长时间内仍将占有主流地位。现在磁盘、磁带的存储容量每年增长1倍,基本上能适应数据的增长。在IDC,存储任务是由以上述技术为基础构成的存储系统来完成的,主要有磁盘阵列、磁带库和光盘库。新出现的SAN(存储区域网)、NAS(附网存储)和集群存储等新的网络存储结构为存储系统容量和性能的扩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另外,数据共享技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缓解容量问题。

对于高性能方面,在单个磁盘读写性能提升空间有限的前提下,并行I/O技术和Cache技术成为主角。并行I/O技术目前在国际上正被广泛研究,像磁盘阵列技术、多通道技术等已得到广泛应用。目前研究的重点是大规模并行I/O和多级存储技术,它们主要是从存储系统的整体结构入手,利用SAN和集群等技术进一步提高存储系统的整体性能。对于Cache技术,针对不同的应用(如数据库中事务处理方式、WWW方式等)采用合适的数据预取策略正被广泛应用。此外,采用光纤通道技术作为新一代存储接口已成为趋势,促进了存储系统性能的提高。

对于数据可用性问题可从多个层面进行讨论。磁盘阵列是一种最基本的高可用存储技术。在IDC,应选择双电源、双控制器、没有单点故障的磁盘阵列。对于系统层面,集群、SAN等技术也可以大大促进系统可用性的提高。另外,Standby技术、系统整体冗余、远程实时备份和灾难恢复等技术也是高可用性存储所不可缺少的技术。

我们看到,冗余磁盘阵列、存储区域网和集群技术对存储系统的各个方面都有较好的贡献,将这几种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满足IDC 要求的存储系统。对于IDC而言,这几种技术必然会得到进一步的重视。

存储管理贯穿于存储系统的各个方面。数据共享、无缝扩展、实时备份、容错技术、系统监控、流量控制、远程数据备份、灾难恢复等无一不需要相应的软件进行保障。对于IDC,高效、稳定、安全的存储软件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一点过去往往被人们忽视。现在,人们已开始认识到存储管理的重要性。著名IT企业,如IBM、Compaq、HP等,均推出了自己的存储管理软件,专业的存储软件公司,如VERTIAS 公司,在存储软件方面更有全线的存储管理软件可供选择。

存储系统作为一个整体,需要大量相互融合的技术进行保障。一方面要发展更好的技术,另一方面要把各种技术结合成为一个整体,提供稳定、安全、高效的整体解决方案。

数据中心服务器及存储解决方案

数据中心服务器及存储解决方案第一章:数据中心服务器方案 一:系统设计原则 在系统设计中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系统设计的前瞻性。 充分考虑到用户需求,确保在系统满足未来的业务发展需要。 (2)系统设计的先进性。 在经费的技术许可的范围内,引进、吸收和应用先进技术。在数据存储管理系统软件设计和存储网络设计以及存储设备选择上采用目前国际先进方案,在建立先进的存储结构的同时,获得较好的数据系统运行效率。 (3)开放性原则 系统采用的各种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均遵循国际标准或工业标准及国际流行标准,符合开放性设计原则,使用权其具备优良的可扩展性、可升级性和灵活性。 (4)安全性原则 数据备份系统构成应用系统的保障子系统。数据备份系统的最终目的是确保应用系统的安全运行和故障恢复机制,系统设计的首要目标是建立这一系统安全体系。 (5)稳定性原则 在采用国际先进的存储技术的同时,着重考虑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行性,其中又重点考虑系统可靠的平滑升级方式,使系统的运营风险降

低到最小。这样,系统能够充分享受先进的存储技术带来的巨大收益。 (6)系统设计的可扩展性 在考虑各子系统的设计中,均按业务要求对系统扩展的可行性进行了考虑。 (7)经济性 在满足所有需求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存储管理软件,存储设备和相关存储设备,使系统具有较好的性能价格比。 二:系统产品选型说明 鉴于用户业务性质需求。在本方案设计中所有设备完全使用冗余架构确保系统任意一点出现故障时业务的可持续运行。 (1)产品选型 NF8260M5 是浪潮基于最新一代英特尔? 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设计的一款2U4 路机架式服务器,在2U 空间内最大可支持 4 颗Intel 至强可扩展处理器,集成48 个DDR4 内存插槽,24 块 2.5 寸硬盘,达到业界最高计算密度. (2)产品特点 超高计算密度: ?2U空间内集成4颗英特尔? 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最高主频可达3.6GHZ,具备38.5MB大容量三级缓存,最多112个物理核心,224个线程,处理器 之间采用全互联架构,互联UPI速率达10.4GT/s,提供强大的并行计算处 理能力,计算性能较上一代提升65%。 ?最大支持48条DDR4 ECC内存,最高频率2666MHZ,支持RDIMM、LRDIMM、NVDIMM,可以满足对内存容量有较高需求的关键应用。 ?采用浪潮独有的PCIE拓扑均衡设计,最大限度提升IO性能。 ?支持4个双宽GPU,单GPU能提供112TFLOPS(每秒万亿次浮点运算)的T ensor计算性能。 ?相比2台2U2路服务器,根据第三方权威实验室实际测试,在虚拟化场景下相同应用能够给客户带来更高的TCO收益。

数据中心安全规划方案

XX数据中心信息系统安全建设项目 技术方案

目录1.项目概述4 1.1.目标与范围4 1.2.参照标准4 1.3.系统描述4 2.安全风险分析5 2.1.系统脆弱性分析5 2.2.安全威胁分析5 2.2.1.被动攻击产生的威胁5 2.2.2.主动攻击产生的威胁5 3.安全需求分析7 3.1.等级保护要求分析7 3.1.1.网络安全7 3.1.2.主机安全8 3.1.3.应用安全9 3.2.安全需求总结9 4.整体安全设计10 4.1.安全域10 4.1.1.安全域划分原则10 4.1.2.安全域划分设计11 4.2.安全设备部署12 5.详细安全设计13 5.1.网络安全设计13 5.1.1.抗DOS设备13 5.1.2.防火墙14 5.1.3.WEB应用安全网关15 5.1.4.入侵防御16

5.1.5.入侵检测17 5.1. 6.安全审计18 5.1.7.防病毒18 5.2.安全运维管理19 5.2.1.漏洞扫描19 5.2.2.安全管理平台19 5.2.3.堡垒机21 6.产品列表21

1.项目概述 1.1.目标与范围 本次数据中心的安全建设主要依据《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中的技术部分,从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来对网络与服务器进行设计。根据用户需求,在本次建设完毕后XX数据中心网络将达到等保三级的技术要求。 因用户网络为新建网络,所以本次建设将完全按照《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中技术部分要求进行。 1.2.参照标准 GB/T22239-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 22239-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 22240-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 GB/T 20270-2006《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基础安全技术要求》 GB/T 25058-2010《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 GB/T 20271-200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通用技术要求》 GB/T 25070-2010《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 GB 17859-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GB/Z 20986-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 1.3.系统描述 XX数据中心平台共有三个信息系统:能源应用,环保应用,市节能减排应用。 企业节点通过企业信息前置机抓取企业节点数据,并把这些数据上传到XX 数据中心的数据库中,数据库对这些企业数据进行汇总与分析,同时企业节点也可以通过VPN去访问XX数据中心的相关应用。

数据中心可视化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数据中心可视化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概述 随着科技信息化的建设的快速发展,信息设备的大量投入,在大型数据中心机房管理中分散着多种专业的管理系统,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能耗管理系统、运维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它们之机相互独立并存,形成监控数据孤岛现象,如何高效统一管理成为了众多企业面临的难题。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 人进入了这样一个时代:文字让人厌倦,让人不过瘾,需要图片不断刺激我们的眼球,激发我们的求知欲和触动我们麻木的神经。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对于枯燥严谨数据中心管理来说,我们已经开始进入了3D可视化时代。 解决方案 在这种背景下,推出了新一代基于3D技术的可视化仿真监控平台一一数据中心可视化管理平台。可视化技术将多种管理系统的复杂信息融汇在虚拟仿真环境之中,以符合人类直觉的方式自然呈现,从而大大提升了信息交互的效率,降低了信息损耗和时间损耗,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降低了信息查询和浏览的难度,使运维管理人员能够大幅提升操控效率,加快响应速度,缩短处理时间。运维管理人员可以更从容更精准地审视数据中心的全局图景,清晰掌握各 类设备的位置和资产信息,也为有效管理数据中心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数据可视化管理平台采用3D可视化技术对数据中心进行刻画,也被称为虚拟仿 真(Virtual Simulation),即通过技术手段把数据中心的一切物理存在的对象进行数据建模(从楼宇到设备,从地板到网线),以3D的方式在计算机中生成出来,供用户进行查看、交互、分析。机房不再需要现实中用脚走过去参观与查看,而是随时随地的以任意一个视角进行切入,比如我想知道核心业务系统的机器分别分布在哪一些机柜之中,或者哪一些机柜空间的空间剩余还是过半的,虚拟3D 机房就会直观的通过形象化图景呈现出查询结果。这只是可视化的简单应用,进而我们可以将各种监控设备的运行数据和状态信息与虚拟机房相结合,允许用户从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任意视角查看任意对象的任意信息。它能同时支持B/S、 C/S架构,用户可以在电脑上客户端进行操作软件,还可以在任意一台连上互联网的电脑上访问web版可视化软件,在Wet浏览器中就可以操作三维场景,它使得网页超越二维平面,利用多媒体效果和三维可交互的对象,向用户提供更加主动有趣和有用的服务。实现多人同时在线对全三维场景的浏览和数据交互。并 提供开放式SDK允许把三维场景嵌入第三方平台,实现数据双向交互,充分满足用户不同需求,麦景数据可视化管理平台软件包括以下内容:监控可视化管理、环境可视化管理、资产可视化管理、容量可视化管理、管线可视化管理、演示可视化管理。 系统功能 1、监控可视化管理监控可视化让用户可以整合数据中心内分散的各种专业监控工具(如动环监控、安防监控、网络监控、主机监控、应用监控等),把多种监控数据融为一体,建立统一监控窗口,改变监控数据孤岛现象,实现监控工具、监控数据的价值有效益化。同时,基于3D图像引擎的可视化能力,提供丰富的可视化手段,扭转由于二维信息维度不足而导致的数据与报表泛滥状况,切实提升监控管理水平。门禁监控集成可视化,消防监控可视化,配电监控可视化,设备性能监控展示,视频监控集成可视化,环境监控集成可视化,制冷监控集成可视化,设备统一告警展示。 2、资产可视化管理数据中心内的设备资产数量庞大、种类众多,传统的表格式管理方式效率低下、实用性差,资产可视化管理功能采用了创新的3D互动技术手段,实现对数据中心资产配置信息的可视化管理,可以与各种IT资产配置管理数据库集

数据中心安全管理解决方案

1.1 建设思路 数据中心的安全体系建设并非安全产品的堆砌,它是一个根据用户具体业务环境、使用习惯、安全策略要求等多个方面构建的一套生态体系,涉及众多的安全技术,实施过程需要涉及大量的调研、咨询等工作,还会涉及到众多的安全厂家之间的协调、产品的选型,安全系统建成后怎么维持这个生态体系的平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般建议分期投资建设,从技术到管理,逐步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 整体设计思路是将需要保护的核心业务主机包及数据库围起来,与其他网络区域进行逻辑隔离,封闭一切不应该暴漏的端口、IP,在不影响现有业务的情况下形成数据孤岛,设置固定的数据访问入口,对入口进行严格的访问控制及审计。由之前的被动安全变为主动防御,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对接入系统的人员进行有效的认证、授权、审计,让敏感操作变得更加透明,有效防止安全事件的发生。 在访问入口部署防火墙、账号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数据加密系统、令牌认证系统、审计系统等安全设施,对所有外界向核心区域主机发起的访问进行控制、授权、审计,对流出核心区域的批量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所有加密的数据将被有效的包围在安全域之内,并跟踪数据产生、扭转、销毁的整个生命周期,杜绝敏感数据外泄及滥用行为。 为了保证XXX用户的业务连续性,各安全子系统都采用旁路的方式部署到网络当中,其中账号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审计系统、数据库都采用双机的模式,以提供自身的高可靠性;加密系统、特权账号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令牌认证系统都建议部署在VMware云计算平台上,利用VMware 强大的服务器虚拟化能力为防泄密系统提供良好的可靠性与可扩展性保证。

1.2 建设需求 XXX用户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各项业务都顺利的开展起来了,数据中心已经积累了很多宝贵的数据,这些无形的资产比硬件资产还重要,但它们却面临着非常大的安全挑战。 在早期的系统建设过程中,大多用户不会考虑数据安全、应用安全层面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发展,数据中心越来越庞大,业务越来越复杂,但信息安全完全没有配套建设,经常会发生一些安全事件,如:数据库的表被人删除了、主机密码被人修改了、敏感数据泄露了、特权账号被第三方人员使用等等情况,而这些安全事件往往都是特权用户从后台直接操作的,非常隐蔽,这时候往往无从查起。 其实,信息安全建设在系统的设计初期开始,就应该要介入,始终贯穿其中,这样花费的人力物力才是最小。当一个系统建成后,发现问题了,回头再来考虑安全建设,这样投入的成本将会变得最大。 1.3 总体方案 信息安全系统整体部署架构图

IDC机房资源动态管理系统

安徽移动IDC 机房资源动态管理系统简介 一、业务概述 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简称IDC,是中国移动整合网络通信线路、带 宽资源,建立的标准化的电信级机房环境,可以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服务器托管、租用、接入、运维等的一揽子服务。 IDC资源管理的效率是业务发展和运营的基础,涉及空间资源(机房/机架/机位)、IP、、 端口、带宽、存储、设备等。资源管理的范围还包括设备资源信息、设备用户信息、设备存放信息、设备端口信息。同时,IDC有别于传统机房,其承载的业务种类多,业务系统增减及系统升级扩容频繁,因此资源是动态变化的,分配繁琐、变更复杂、记录琐碎,查询统计困难是传统的管理方式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提升IDC资源管理的水平,应对复杂的多业 务环境(自有业务、合作业务、内容引入、集体托管),满足互联网业务发展和IDC向服务 转型的需要,改变传统的IDC管理模式,优化资源分配流程,最大化利用资源,实现多维度管控,同时满足公司低成本高效运营的要求是IDC运营的当务之急。 二、原有流程 经调研,目前全国各地IDC机房均采用传统的手工模式实现资源管理,尚未有IDC机房采用电子化手段结合条码管理方式,实现对不同层级的设备及其资源的动态管控、值班人员的现场无线维护。目前传统的资源手工分配流程如下: A、IP地址的分配,使用电子表格记录IP地址,每个维护人员各自记录每次的IP分配 变化,一段时间检查汇总一次。 B、机架、机位的分配,使用电子表格记录,在分配前,需要去机房现场查看,然后具体分配机柜、机位。 C、端口分配,没有记录,每次远程登录到网络设备上分配,分配后修改端口的别名进行记录。 D、机房托管资源的记录,使用电子表格记录。合作伙伴或客户提供托管资源清单,盘点验收后作为机房托管资源的记录。 通过上述的IDC资源管理方式,虽然解决了IDC资源登记、状态信息、资源归属的记录和查询。但在实际使用中也存在较多的问题: 1. IDC机房内设备数量众多,传统的设备标签信息仅能记录设备归属信息,信息量小、

数据中心信息安全管理及管控要求(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数据中心信息安全管理及管控要求(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5815-73 数据中心信息安全管理及管控要求 (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随着在世界范围内,信息化水平的不断发展,数据中心的信息安全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世界范围内的各个机构、组织、个人都在探寻如何保障信息安全的问题。英国、美国、挪威、瑞典、芬兰、澳大利亚等国均制定了有关信息安全的本国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也发布了ISO17799、ISO13335、ISO15408等与信息安全相关的国际标准及技术报告。目前,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英国标准ISO27000:2005已经成为世界上应用最广泛与典型的信息安全管理标准,它是在BSI/DISC的BDD/2信息安全管理委员会指导下制定完成。 ISO27001标准于1993年由英国贸易工业部立项,于1995年英国首次出版BS 7799-1:1995《信息安全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系统DCIM总体方案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系统(DCIM) 总体方案

目录 1.平台概述及需求理解 (4) 1.1.项目背景简介 (4) 1.2.项目管理范围 (4) 1.3.项目建设原则 (5) 1.4.项目建设目标 (6) 1.5.解决方案概述 (7) 2.系统架构及实现原理 (11) 2.1.系统架构 (11) 2.1.1.采集层 (12) 2.1.2.处理层 (12) 2.1.3.管理层 (13) 2.1.4.交互展现层 (13) 2.2.系统集成 (14) 2.2.1.第三方集成 (14) 2.2.2.短信猫集成 (15) 2.2.3.短信网关集成 (15) 2.3.开发工具及技术介绍 (16) 2.3.1.自定义流程引擎 (16) 2.3.2.成熟的开发标准技术 (17)

2.3.3.分布式通讯调度 (17) 2.3.4.搜索引擎 (18)

1.平台概述及需求理解 1.1.项目背景简介 伴随着数据中心规模的不断扩大,业务量的逐渐增大,对数据中心的运维管理也变的越来越重要。一旦基础设施系统出现问题,而没有及时地得到妥善解决,常常会给企、事业造成很大的损失。怎样能7x24小时保证设备系统的正常运行,避免各种故障的发生,优化和改进传统的运维模式,提高客户服务的及时性和满意度就显得非常重要。 因此,建设一套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系统势在必行。一个完备的运维管理系统能够提供7x24小时检测基础设施运行状态、各种资源状态的信息。运维管理人员依靠流程管理系统可以及时排除故障避免造成重大损失,控制运维质量提高服务水平。 1.2.项目管理范围 项目内容: 设施故障发现与警报; 记录日常运维日志信息; 设施故障统计; 设施软硬件信息统计; 服务进程管理;

数据中心灾备系统的分类

数据中心灾备系统的分类 根据数据中心的安全要求,应对灾难恢复系统采用的技术路线做出全面的考虑。 1.数据级容灾和应用级容灾 按照容灾系统对应用系统的保护程度可以分为数据级容灾和应用级容灾,业务级容灾的大部分内容是非IT系统。 数据级容灾系统只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但提供实时服务的请求在灾难中会中断。应用级容灾系统能够提供不间断的应用服务,让服务请求能够透明(在灾难发生时毫无觉察)地继续运行,保证数据中心提供的服务完整、可靠、安全。因此对服务中断不太敏感的部分可以选择数据级容灾,以便节省成本,在数据级容灾的基础上构建应用级容灾系统,保证实时服务不间断运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1)数据级容灾。通过在异地建立一份数据复制的方式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当本地工作系统出现不可恢复的物理故障时,容灾系统提供可用的数据。数据级容灾是容灾的基础形式,由于只需要考虑数据的复制和存放,不需要考虑备用系统,实现起来相对简单,投资也较少。数据级容灾需要考虑三方面问题:在线模式与离线模式问题;远程数据复制技术问题;同步与异步容灾问题。 (2)应用级容灾。应用级容灾能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在数据级容灾的基础上,建立备份的应用系统环境,当本地工作系统出现不可恢复的物理故障时,容灾系统提供可用的数据和应用系统。 应用级容灾系统是建立在数据级容灾系统基础上的,同时能完成数据和应用系统环境的复制存放和管理。为实现发生灾难时的应用切换,容灾中心需要配置与工作系统同构和相同功能的业务网络、应用服务器、应用软件等。 应用级容灾还需要考虑数据复制的完全性、数据的一致性、数据的完整性、网络的通畅性、容灾切换的性能影响、应用软件的适应性改造等问题,以及为保证业务运行的所需设备、环境、人员及其相应的管理。 2.灾难恢复系统的在线/离线模式 (l)在线模式。在线灾难恢复系统要求工作系统与灾难备份系统通过网络线路连接,数据通过网络实时或定时从工作系统传输到灾难备份系统。对数据保护的实时性高,对业务连续性要求高,就需要采用在线模式。 (2)离线模式。离线灾难备份系统的数据通过存储介质(磁带、光盘等,搬运到异地保存起来实现数据的保护。离线模式适合于对数据保护的实时性要求不高的场合,离线模式设备比较简单,投资较少。 3.数据备份技术 正常情况下系统的各种应用在数据中心运行,数据存放在数据中心和灾难备份中心两地保存。当灾难发生时,使用备份数据对工作系统进行恢复或将应用切换到备份中心。灾难备份系统中数据备份技术的选择应符合数据恢复时间或系统切换时间满足业务连续性的要求。目前数据备份技术主要有如下几种: (1)磁带备份。 (2)基于应用程序的备份。通过应用程序或者中间件产品,将数据中心的数据复制到灾难备份中心。在正常情况下,数据中心的应用程序在将数据写入本地存储系统的同时将数据发送到灾难备份中心,灾难备份中心只在后台处理数据,当数据中心瘫痪时,由于灾难备份中心也存有生产数据,所以可以迅速接管业务。这种备份方式往往需要应用程序的修改,工作量比较大。另外,

数据中心安全管理制度

数据中心安全管理制度 ST-YW-ZD-1.3

目录 一、适用范围 (3) 二、门禁安全管理 (3) 三、机房保安制度 (3) 四、机房消防制度 (4) 五、视频监控管理 (5)

一、适用范围 计算数据中心 二、门禁安全管理 1)机房门禁卡管理系统由专人管理,门禁卡应严格控制,统一调配 2)门禁卡按照一人一卡的原则配置,设置确定的权限,不得借给他人使用 3)门禁必须设有紧急开关按钮,出现紧急情况可以通过击碎紧急按钮玻璃逃生第四条 4)平时不使用的机房门必须从机房内侧反锁,门上用十字封条封死; 5)门禁系统需与消防联动,当消防告警,门禁系统自动失效,机房内人员可以逃生 6)门禁卡必须设置备用卡,由专人保管,在紧急事件中使用 7)门禁系统实行分级授权管理制度,授权相应办公人员的进入级别,并可限制其进入的 区 8)员工进入数据中心及相应办公区域必须使用门禁感应卡 9)门禁感应卡的持有人有责任保管好自己的感应卡,若有遗失,需立即通知管理人员禁 止该丢失卡的使用权限,持卡人在使用中发现问题应立即联系管理人员维修,持卡人若离职或调动,管理人员需将感应卡收回或重新设定使用权限 10)申请办理门禁卡,设定使用权限或者其他人员因遗失申请补办门禁卡,需报机房服务 部批准并发卡,由相关人员设置权限,原则上不为客户提供门禁卡 11)持卡人应刷卡出入权限规定的机房,确保门禁系统的记录完整、真实;相关单位新增 门禁卡或变更门禁卡权限,需专门提出书面申请填写《数据中心门禁权限申请表》,经相关领导申批通过后,由门禁系统管理人员负责核实并制卡 12)数据中心所有门需常闭,即进出后随手关门 三、机房保安制度 1)各岗位保安应着制服,保持仪容整洁、精神状态佳、态度和蔼、认真负责 2)坚守岗位,不擅离职守,因事离开岗位时必须有人代班,无关人员不得进入保安室 3)值班保安严禁睡觉、看小杂志、酗酒、听收音机等做与工作无关的事,监守自盗 4)不定时巡察机房重要区域的安全,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5)发生民事纠纷,应及时劝阻和制止,并及时报告保安队长或综合管理部处理 6)接班后,警具、警械应随身携带,不得交于无关人员玩耍

IDC资源接入管理系统介绍

IDC资源接入管理系统介绍 一、业务概述 IDC是中国移动整合网络通信线路、带宽资源,建立的标准化的电信级机房环境,可以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服务器托管、租用、接入、运维等的一揽子服务。 IDC资源管理的效率是业务发展和运营的基础,涉及空间资源(机房/机架/机位)、IP、、端口、带宽、存储、设备等。资源管理的范围还包括设备资源信息、设备用户信息、设备存放信息、设备端口信息。同时,IDC有别于传统机房,其承载的业务种类多,业务系统增减及系统升级扩容频繁,因此资源是动态变化的,分配繁琐、变更复杂、记录琐碎,查询统计困难是传统的管理方式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提升IDC资源管理的水平,应对复杂的多业务环境(自有业务、合作业务、内容引入、集体托管),满足互联网业务发展和IDC向服务转型的需要,改变传统的IDC管理模式,优化资源分配流程,最大化利用资源,实现多维度管控,同时满足公司低成本高效运营的要求是IDC运营的当务之急。 二、原有流程 经调研,目前全国各地IDC机房均采用传统的手工模式实现资源管理,尚未有IDC机房采用电子化手段结合条码管理方式,实现对不同层级的设备及其资源的动态管控、值班人员的现场无线维护。目前传统的资源手工分配流程如下: A、IP地址的分配,使用电子表格记录IP地址,每个维护人员各自记录每次的IP分配变化,一段时间检查汇总一次。 B、机架、机位的分配,使用电子表格记录,在分配前,需要去机房现场查看,然后具体分配机柜、机位。

C、端口分配,没有记录,每次远程登录到网络设备上分配,分配后修改端口的别名进行记录。 D、机房托管资源的记录,使用电子表格记录。合作伙伴或客户提供托管资源清单,盘点验收后作为机房托管资源的记录。 通过上述的IDC资源管理方式,虽然解决了IDC资源登记、状态信息、资源归属的记录和查询。但在实际使用中也存在较多的问题: 1.IDC机房内设备数量众多,传统的设备标签信息仅能记录设备归属信息,信息量小、不全面,运维人员巡检时发现的问题时,无法快速定位设备维保信息、设备维护使用记录、客户经理及其联系信息等内容,无法及时并直接将设备故障信息反馈给设备相关维护人员,需记录设备编号后再后台查找相关信息后,通知厂家维护人员,维护效率较低。 2.IDC资源的分配流程长,涉及的分配环节和人员较多,分配效率低,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和面向服务转型的需要,需要对分配流程进行优化。 3.在运维过程中,因各种各样的漏记、错记,资源状态不能及时更新,资源状态比较错乱,导致数据不准确现象时有发生,传统的手工分配资源无法从根本上杜绝数据错误,保证数据100%准确。 4.传统的手工分配资源,无法对资源的分配过程、变更过程、历史记录等信息进行管理和查询,不符合IDC资源动态变化分配管理的要求,导致资源利用率较低。 5.资源占用记录不直观,资源统计不方便,不能对IDC的运营、规划提供第一手资料。 综上所述,传统人工资源管理流程,存在资源分配流程长、维护效率低、资

IDC业务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报告

IDC业务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报告 题目:IDC业务治理系统 学院:理学院 专业:教育技术学(软件工程) 组员:余锦祥(教育技术09-1) 苏清波(教育技术09-1) 张开忠(教育技术09-1) 指导老师:杨忠明老师 目录 一、需求分析 (3) 1.1 IDC业务的治理结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IDC业务治理系统功能 (3)

1.3 IDC现有业务系统流程分析 (4) 1.4数据流图分析 (5) 二、概念设计 (9) 2.1服务终止通知、客户业务、客户、施工单之间的联系 (9) 2.2客户、客户来访、客户回访、客户联系人之间的联系 (10) 2.3客户联系人、客户计费、客户、客户业务之间的联系 (10) 2.4客户设备、设备端口、设备、IP地址、故障记录之间的联系 (11) 2.5 总E-R图 (11) 2.6实体集集属性 (12) 三、逻辑设计 (13) 3.1 客户信息汇总表 (13) 3.2 施工单 (14) 3.3 客户业务信息表 (14) 3.4 客户授权信息表 (15) 3.5 客户设备信息表 (15) 3.6 资源分配表 (15) 3.7 IP地址使用表 (16) 3.8业务完成确认单 (16) 3.9客户计费信息表 (17) 3.10客户回访登记表 (17) 3.11客户信息爱护表 (17) 3.12 故障记录表 (18) 3.13客户业务咨询表 (18) 3.14日常运行爱护记录表 (19) 3.15客户业务变更表 (19) 3.16客户服务终止通知单 (19) 3.17客户设备移机登记表 (19) 3.18客户新增设备登记表 (20) 3.19客户来访登记表 (20) 3.20客户授权开/关设备登记表 (20) 3.21客户投诉登记表 (20) 四、储备过程 (21) 五、触发器 (21) 六、小结 (22) 一、需求分析

数据中心存储与灾备解决方案

灾备流程 》》灾备切换 整个切换过程分切换准备和正式切换两步。 ●切换准备 用户以电话方式告知解密密码后,需要进行切换前的状态检查工作,包括: ◆用户真实交易网管是否已经关闭(灾备中心询问,客户检查并得到灾备中心确认); ◆灾备中心是否还有灾备运行机给予切换(灾备中心检查); ◆灾备中心是否可以连通交易所(灾备中心检查); ◆用户信息是否齐全(灾备中心检查)。 ●正式切换 在用户提供正式切换密码并完成上一步所有操作(是否完成需要灾备中心人员确认)后,即可由灾备中心通过管理程序进行正式切换: ◆根据用户号,读取用户的相关信息,如该用户的版本信息。 ◆分配一组灾备运行机。 ◆数据准备。 ◆调用“灾备数据恢复模块”启用灾备运行机。 ◆当日交易完成,调用“柜台环境复原模块”复原灾备运行机。 ②期货经纪公司的操作流程 ◆发生灾难或其他重大事故 ◆判定本地已经无法维持正常交易 ◆通过电话通知共享灾备中心进行切换操作(分两步)。 切换准备:告知灾备中心加密密码,确认主交易系统已经关闭; 正式切换:检查确认所有切换准备工作,告知灾备切换密码并经灾备中心确认后实施切换。 ◆当共享灾备中心完成切换以后,自己先检验数据是否正确,否则要求中心重导数据。 ◆发布消息,通知客户和营业部连接灾备中心的托管网关。 ◆进行正常交易 ◆盘后尽快恢复自己的交易系统

③切换后状态图 1),RAID-Based基于磁盘阵列的容错方式 一)、RAID是单点故障解决的标准方案。常见结构为RAID5。在RAID5+多盘热备的基础上,同时考虑冗余电源、先进冷却系统、HBA、双主动/主动RAID控制卡,以及符合SAF -TE监控标准的机架,将会使数据从存储系统到服务器的路径都得到完全保护。 二)、其他关注的焦点,应当转向服务器应用系统的保护。同样,可以在服务器系统上应用RAID1。 具备以上两点,存储系统就已具备完整的容错和恢复能力。 三)、硬件或软件 1、服务器6台,配置RAID1 2、RAID5+多盘热备+SCSI热插拨+冗余电源+冷却系统+ HBA+双主动/主动RAID控制卡 3、Win2003 + 应用程序 4、RAID阵列数据恢复专用软件(东智) 优点 1、服务器RAID1有效避免由于应用程序自身缺陷导致系统全部宕机,故障发生后可快速恢复系统应用。 2、数据全部存贮在磁盘阵列柜中,如果出现单盘故障时,热备盘可以接替故障盘,进行RAID 重建。理论上,RAID5+多盘热备可以支持多点单盘故障。 3、通过冗余电源、冷却系统、HBA、双主动/主动RAID控制卡,以及符合SAF-TE监控标准的机架,可以实现数据从存储系统到服务器的路径都得到完全保护。 缺点 虽然有效避免单点或多点故障,但在选配这种方案时,需要选用一个品质与售后服务较好的硬件和软件产品。因此成本较高。

数据中心信息安全管理及管控要求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9144 (操作规程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数据中心信息安全管理及管控要求标准版本

数据中心信息安全管理及管控要求 标准版本 操作指导:该操作规程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随着在世界范围内,信息化水平的不断发展,数据中心的信息安全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世界范围内的各个机构、组织、个人都在探寻如何保障信息安全的问题。英国、美国、挪威、瑞典、芬兰、澳大利亚等国均制定了有关信息安全的本国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也发布了ISO17799、 ISO13335、ISO15408等与信息安全相关的国际标准及技术报告。目前,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英国标准ISO27000:2005已经成为世界上应用最广泛与典型的信息安全管理标准,它是在BSI/DISC的

BDD/2信息安全管理委员会指导下制定完成。 ISO27001标准于1993年由英国贸易工业部立项,于1995年英国首次出版BS 7799-1:1995《信息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它提供了一套综合的、由信息安全最佳惯例组成的实施规则,其目的是作为确定工商业信息系统在大多数情况所需控制范围的唯一参考基准,并且适用于大、中、小组织。1998年英国公布标准的第二部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它规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与信息安全控制要求,它是一个组织的全面或部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评估的基础,它可以作为一个正式认证方案的根据。ISO27000-1与ISO27000-2经过修订于1999年重新予以发布,1999版考虑了信息处理技术,尤其是在网络和通信领域应用的近期发展,同时还非常强调了商务涉及的信息安全及信息安全的责任。20xx年

数据中心机房安全管理制度通用版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577 数据中心机房安全管理制度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数据中心机房安全管理制度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计算机数据中心机房是保证医院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场所。为保证机房设备与信息的安全,保障机房有良好的运行环境和工作秩序,特制定本制度。 1、保证中心机房环境安全: 每天查看中心机房的温度和湿度,并记录;每天聋看UPS日志并记录,不得在中心机房附近添置强震动、强噪声、强磁场的设备,定期检查计算机设备使用电源安全接地情况。 2、实行中心机房准入管理: 中心机房配备门禁止系统,计算机中心工作人员进入需持个人的专用卡刷卡进入。外来人员需得到计算机中心负责人同意,并在相关计算机中心工作人员陪同下方可进入.并作记录。 3、中心服务器操作系统安全管理: 系统管理员单独管理系统用户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离开服务器时技术锁定机器。第三方需要登陆服务器时,需在计算机中心工作人员全程陪同下进行操作,工作

数据中心信息安全管理及管控要求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240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The Procedures Or Steps Formulated T o Ensure The Safe And Effective Operation Of Daily Production, Which Must Be Followed By Relevant Personnel When Operating Equipment Or Handling Business, Are Usually Systematic Documents, Which Are The Operation Specifications Of Operator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数据中心信息安全管理及管控要求通 用范本

数据中心信息安全管理及管控要求通用 范本 使用指引:本操作规程文件可用于保证本部门的日常生产、工作能够安全、稳定、有效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操作设备或办理业务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通常为系统性的文件,是操作人员的操作规范。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随着在世界范围内,信息化水平的不断发展,数据中心的信息安全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世界范围内的各个机构、组织、个人都在探寻如何保障信息安全的问题。英国、美国、挪威、瑞典、芬兰、澳大利亚等国均制定了有关信息安全的本国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也发布了ISO17799、ISO13335、ISO15408等与信息安全相关的国际标准及技术报告。目前,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英国标准ISO27000:2005已经成为世界上应用最广泛与典型的信息安全管理标准,它是在

IDC机房资源动态管理系统

安徽移动IDC机房资源动态管理系统简介 一、业务概述 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简称IDC,是中国移动整合网络通信线路、 带宽资源,建立的标准化的电信级机房环境,可以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服务器托管、租用、接入、运维等的一揽子服务。 IDC资源管理的效率是业务发展和运营的基础,涉及空间资源(机房/机架/机位)、 IP、、端口、带宽、存储、设备等。资源管理的范围还包括设备资源信息、设备用户信息、设备存放信息、设备端口信息。同时,IDC有别于传统机房,其承载的业务种类多,业务 系统增减及系统升级扩容频繁,因此资源是动态变化的,分配繁琐、变更复杂、记录琐碎,查询统计困难是传统的管理方式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提升IDC资源管理的水平,应对 复杂的多业务环境(自有业务、合作业务、内容引入、集体托管),满足互联网业务发展和IDC向服务转型的需要,改变传统的IDC管理模式,优化资源分配流程,最大化利用资源,实现多维度管控,同时满足公司低成本高效运营的要求是IDC运营的当务之急。 二、原有流程 经调研,目前全国各地IDC机房均采用传统的手工模式实现资源管理,尚未有IDC机 房采用电子化手段结合条码管理方式,实现对不同层级的设备及其资源的动态管控、值班人员的现场无线维护。目前传统的资源手工分配流程如下: A、IP地址的分配,使用电子表格记录IP地址,每个维护人员各自记录每次的IP分配变化,一段时间检查汇总一次。 B、机架、机位的分配,使用电子表格记录,在分配前,需要去机房现场查看,然后具体分配机柜、机位。 C、端口分配,没有记录,每次远程登录到网络设备上分配,分配后修改端口的别名进行记录。 D、机房托管资源的记录,使用电子表格记录。合作伙伴或客户提供托管资源清单,盘点验收后作为机房托管资源的记录。 通过上述的IDC资源管理方式,虽然解决了IDC资源登记、状态信息、资源归属的记录和查询。但在实际使用中也存在较多的问题: 1.IDC 机房内设备数量众多,传统的设备标签信息仅能记录设备归属信息,信息量小、不全面,运

数据中心项目方案

江阴电教馆云数据中心项目方案 目录 1 方案建设思路 (1) 2方案拓扑 (2) 3方案的优势 (2) 3.1可靠性 (2) 3.1.1服务器硬件高可用 (2) 3.1.2虚拟化集群高可用 (3) 3.1.3存储系统高可用 (4) 3.1.4数据备份高可用 (5) 3.2可扩展性 (7) 3.2.1动态添加虚拟化集群 (7) 3.2.2容灾升级扩展 (8) 3.3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服务水平 (8) 3.4简化管理 (9) 3.4.1浪潮云海OS的管理平台ICM概述 (9) 3.4.2浪潮ICM管理特性 (9) 3.4.3浪潮ICM主要功能 (10) 3.4.4整体架构和管理界面 (10) 4方案配置清单 (10) 5公司简介 (13) 1方案建设思路 根据用户的需求,本次方案采用软硬一体化的虚拟化解决方案。 本次方案采用3台浪潮TS850八路服务器做双机,配置8颗Intel Xeon E7-8837 CPU (2.66GHz/8c),整机达到64核心,配置256 GB ECC registered DDR3 内存,3个300GB SAS硬盘组成RAID5阵列。在服务器上部署vmware vsphere 5.1虚拟化平台,将电教馆的相关业务转移到vmware vsphere 5.1虚拟化平台上去,实现上层应用与底层硬件的无关性,提高可管理性和对异构设备的兼容性。通过在浪潮ICM管理平台,对各个应用系统进行集中管理,功能上实现应用业务在本地的HA、FT、vMotion、DRS、DMP、在线业务迁移等功能,保障服务器硬件故障业务不中断。 后端采用虚拟化存储解决方案,打破实体存储设备间的疆界,构建高弹性的存储基础架构,以最经济的方式实现存储高可用。即在一定范围内,控制器所组成的虚拟存储层以高可用集群架构存在,在服务器和存储磁盘阵列之间构建了一个虚拟逻辑磁盘,底层数据

数据中心安全管理制度

益阳市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 数据中心安全管理制度 为保证数据中心中的设备及数据的安全,中心办公室设立以下管理规定,所有授权进出数据中心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此规定。 一、硬件安全 1. 数据中心机房只有授权人员才可以进入,其他公司技术和管理人员获得邀请并登记后也可以进入数据中心。 2. 离开数据中心前应确保关闭机柜门、整理好有关设备、离开时必须关闭数据中心大门。 3. 进入数据中心操作时应穿防静电鞋套,保持服装整洁,以防带入灰尘。 4. 进入数据中心后应关闭大门,以免灰尘飘入数据中心。 5. 数据中心内禁止饮食、吸烟,禁止带入不相关的东西。 6. 数据中心专用工具及软件应由系统管理员统一注册、并统一保管,外借工具应登记(借出、借入方均需签名)并应在两工作天内归还,借出者负责跟进收回工具。 7. 系统管理员必须定期检查所有设备是否工作正常,包括检查网络是否畅通、散热设备是否运转、设备是否过热及服务器状态是否良好等等,一般可定一星期检查一次。 二、软件安全 1. 所有数据中心设备(包括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及精密空调等等)均需设置密码进行保护。 2. 密码最少八位长度,必须由数据中心管理人员一人或多人完全掌握。 核心数据密码不宜写在纸上或文件中,并要求至少三个月更新一次。 3. 控制系统操作人员权限,数据库及应用系统超级管理员权限只能赋予数据中心内部人员,开发运维商只能赋予普通用户权限,开发运维商如需登录数据库或应用系统时须在数据中心内部人员的陪同下进行。 4. 更新/维护设备或软件时,必须至少提前一天通知受影响用户,紧急情况

时应尽量将影响程度降至最低。 5. 按需求安装软件时,必须在其它机器中测试并验证可用后,才可以在服务器中安装。 6. 服务器中软件均为正版软件,禁止在服务器中安装没有授权证(License)的软件,不应在服务器中安装测试版软件。

EMC双活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V4.0

EMC数据中心容灾系统 建设方案建议书 EMC电脑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Version 1.0,2014/10

前言 信息是用户的命脉, 近十年来信息存储基础设施的建设在用户取得长足的进步。从内置存储转向外置RAID存储,从多台服务器共享一台外置RAID阵列,再到更多台服务器通过SAN共享更大型存储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容量不断扩大的同时,其功能也不断增强,从提供硬件级RAID保护到独立于服务器的跨磁盘阵列的数据镜像,存储服务器逐渐从服务器外设的角色脱离出来,成为单独的“存储层”,为数据中心的服务器提供统一的数据存储,保护和共享服务。 随着用户业务的不断发展,对IT系统尤其是存储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鉴于用户业务由于信息的重要性,要求各地各用户多中心来预防单一数据中心操作性风险。 多数据中心建设方案可以预防单数据中心的风险,但面对多数据中心建设的巨额投资,如何同时利用多数据中心就成为IT决策者的首要问题。同时利用多数据中心就必需实现生产数据跨中心的传输和共享,总所周知,服务器性能的瓶颈主要在IO部分,数据在不同中心之间的传输和共享会造成IO延时,进而影响数据中心的总体性能。 同时,各家厂商不断推出新技术,新产品,容量不断扩展,性能不断提高,功能越来越丰富,但由于不同存储厂商的技术实现不尽相同,用户需要采用不同的管理界面来使用不同厂商的存储资源。这样,也给用户业用户带来不小的问题,首先是无法采用统一的界面来让服务器使用不同厂商的存储服务器,数据在不同厂商存储服务器之间的迁移也会造成业务中断。 作为信息存储行业的领先公司,EMC公司针对用户跨数据中心信息传输和共享的迫切需求,推出存储VPlex解决方案,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本文随后将介绍VPlex产品及其主要应用场景,供用户信息存储管理人士参考。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