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城市建设史思考题答案

中国城市建设史思考题答案

中国城市建设史思考题答案
中国城市建设史思考题答案

1. 论述我国城市是如何产生的。(包括产生的时期、基础及产生的条件)

答:我国最早的城市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也就是在原始社会解体并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产生的大体相当于公元前3000年~前2000年的“龙山文化”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和社会成员的阶级分化,精神文化相应的繁荣的发展起来,频繁的战争,城市逐渐产生。

2. 你对中国城市形成的时期及其形成的评判的标准有什么看法。

答:评判标准是:①城市需要一定的规模;②具有一定的永久性的大型建筑;③具有一定的手工生产场所和商品贸易交换场所;④具有一定的城市基础设施,例如,道路,城垣,壕沟等;⑤有比较密集的居住址。其中还①是前提,②、③是实质,④、⑤基础和保障。

3. 促成西周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促成西周城市发展较快的原因主要是分封诸侯。还有一个原因是周王朝也在寻求适中的位置加强都城的建设。

4. 我国最早的城市规划建设制度出现于何时、何书中,并阐述书中规定的主要内容、含义及其影响。

答:《周礼·考工记》中“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夫,市朝一夫”“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环涂以为诸侯(城)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

影响深远,如旁三门,宫城居中、左祖右社等,在唐长安、宋汴梁、元大都、明北京等的实例中,表现明显。

5. 试述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都城建设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答:特点:列国都城一般都有大、小两城组成,并呈现多种组合形式。原因:反映了“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

的要求。

6.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在城市规划上出现什么先进的科学理论,并阐述其内容。

答:《管子·乘马》说“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管子·乘马》说“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

7. 阐述原始居民点的特点。

答:组成:原始的居民点遗址都是由成群成片的房屋及穴居组成,一般范围较大,居住也较密集。

位置:原始居民点选址的位置,一般都选在背山面水,土地肥沃松软的高爽地带,若在山坡则均位于向阳面,靠近河流的多选在二级台地上,这样便于取水,又防备水患。

布局:已发现的居民点遗址已形成有一定的功能分区,基于当时简单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形成简单的分区。

8. 试述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实行了哪些具有地理意义的措施,并阐明这一措施对当时及以后的影响。

答:“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采用整齐划一的行政方式,统治全国各地,成为后世郡县政区沿革起始的基点。

9. 试述秦汉时期我国城市发展、建设及分布上的主要特点,并阐明分布特点形成的原因。

答:特点:①郡县制推行,行政中心城市特别是县城镇得到大量发展,我国形成了从中央到县城的三级城市体系,即首都——郡城——县城;②城市分布地域大为扩展;③众多商业中心城市兴起,并以商业贸易联系为纽带,形成了若干城市经济区域;④国际贸易城市也有了发展;⑤城市建设方面,城区居民住宅开始按闾里制修建,都城实行的是多宫制,并且占据城市很大空间。

原因:政治因素;自然条件;经济、交通状况;军事需要。

10. 我国西汉时期形成了哪些经济区。

答:关中;三河;燕赵;齐鲁;梁宋;颍川、南阳;三楚;南越。

11. 试述秦咸阳建设布局的主要特点。

答:①宫城集中在城北,市集在城南;②充分利用地形,宫城建在高城上;③重视城市分区④继承了择中立宫的传统。

12. 试述西汉长安城规划建设的主要特点。

答:①将宫殿、官署、市场、居民区置于同一个大城之内;②继承了秦代的京畿制度,把秦朝的“内史”改为“三辅”,同时承袭了遗留在京畿之内的公馆和方边道;③没有外廊,积极发展郊区县,并建设陵邑,通过陵邑承担外廊的功能;④继承了秦朝咸阳重视利用地形的传统;⑤城内没有陵墓区,帝陵主要分布在渭北,并且许多陵墓建在陵邑;⑥继承了咸阳按功能分区的传统,以功能分区作为城市规划结构基本的组织单位;⑦宫

殿占据了城市的很大空间。

13. 阐述我国魏晋至隋唐时期城市发展有哪些特点。

答:①我国城市发展和分布中心南移——发展上呈“南升北降”态势,分布上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了长江流域;

②形成沿大运河和沿长江城市发展轴线;③东南沿海港市兴起,源于我国对外贸易扩大;

④城市规模等级结构有了调整,其规模差距拉大,中间府、州级城市显著增多;⑤出现了我国最早的“镇”。

14. 阐述我国魏晋至隋唐时期城市建设特点。

答:①中轴线由局部发展到全城,形成纵贯全城的严谨对称布局的空间形态;②宫城由多宫制演变成单一的宫城,并且位置北移居中,形成了由宫城、皇城、外郭城(大城)组成的三重环套结构形态;③道路网由简单的、不甚严格的方格状演变为复杂的、十分完善的棋盘状结构,“坊”的排列也随之从不规则的发展为整齐划一的形态;④市场位置从城北迁移到城南,形成“前市后朝”的布置格局;⑤城市物质要素中,寺庙建筑尤其是佛寺建筑大量增加。

15. 绘图说明唐长安城的规划布局特点。

方正宏大,宫城居中,对称严谨,分区明确,街道整齐,坊里匀称。

16. 阐述我国五代宋元时期城市发展建设的主要特点。

答:城市发展特点:①南方城市继续发展,数量增多,而北方城市仍在减少,城市发展和分布“南升北降”的态势还在继续;②兴起了许多大的商业都会和许多以经济职能为主的市镇;③对外贸易空前发达,东部沿海港口城市兴起既多且盛;④以省会为中心的省级城市体系开始形成;⑤核心城市(都城)在地理位置上转移比较频繁;⑥城市空间内部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封闭的“坊”“市”制度解体,开放型空间结构开始形成。

城市建设特点:宋代由于城乡商品经济的发达和坊、市制度的崩溃,反映在城市建设方面也具有其自身特点:

①都城建设方面,主体部分虽然继续保持着南北朝以来以宫城为中心的传统礼制和“前朝后寝”格局,但在

城市坊市制和城厢制上已发生了重大变革:一方面,由于商业发达,大街小巷,店肆林立,酒楼、饭店、茶坊、商店等商业类建筑显著增多,有的城市还出现了侵街现象;另一方面,城门外沿河、沿路地段出现了很多民居、店肆和手工作坊,形成了“关厢”。②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自由度的提高,更多市民参与到城市文化娱乐活动中,因此,城市中出现了很多固定、非固定的文化娱乐演出场所,称为瓦子、勾栏。同时在城市建设中,出现了我国最早的望火楼等消防报警系统。③在中小城市和随着经济发展而兴起的众多中小市镇中,由于受经济因素的明显支配,城镇形状和道路系统已不甚规整,大多具有自发生长的结构特征,逐渐改变了隋唐时期城市方正严谨结构一统天下的局面。

17. 我国从宋代开始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试述这一变化的主要表现和主要原因。

答: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封闭的“坊”“市”制度解体,开放型空间结构开始形成。由于受封建社会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这一转变很不彻底,始终处于“开”而不“放“的状态

18. 和唐、宋都城相比,南宋临安城在规划布局上有何特点。

答:①城市一改过去的方形或长方形,而是建成南北长、东西窄的不规则的宽带形,状若腰鼓,俗称“腰鼓楼”;

②城内只建有宫城和大城,而无皇城和内城,与北宋开封城具有三套城墙、三道护城河截然不同;③宫城布局位置也不同,不是位于城北正中或是城市中心,而是偏于城市南端,外形也不规整等。

19. 元大都都城建设的成功之处的主要特点。

答:①继承发展了唐宋以来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优秀传统手法——三套方城,宫城居中,中轴对称的布局;②规则的宫殿与不规则的园囿有机结合;③完善的上、下水道;④元大都的规划与建设有统一领导与指挥,规划设计意图得到执行与贯彻。

20. 阐述清明时期我国城市发展和建设的主要特点。

答:发展特点:①城市数量和类型增多;②城市之间、城乡之间具有密切联系的特点;③众多小城镇特别是江南地区市镇蓬勃兴起;④沿江、沿运河城市发展轴线进一步增强;⑤边陲地区的城镇分布地域有了较大扩展;

⑥沿海大中港口城市停滞与衰落,地方小港口城市兴起与发展;⑦北京最终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都

城的位置。建设特点:①城市主体结构上礼制规划手法仍占据主导地位并有所发展;②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和人口的增加,在城门外形成关厢的现象比较普遍,城市中商业会馆建筑显著增多;③城市普遍用砖修筑城垣,城市军事设施防御体系更加坚固与完善;④园林建设在一些城市中大量增加并达到相当水平。

21. 北京为什么能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都城。

答:①政治上可以控制广大地区;②经济上可称繁庶地区;③军事上有限可守;④交通上往来便利;⑤接近统治王朝的根据地。

22. 明代永乐迁都北京,对北京城主要做了哪些扩建工程,并阐明在紫禁城北面堆筑景山的位置及用意。

答:①营建紫禁城;②开拓南城;③开辟天安门前宫廷广场;④在紫禁城北面堆筑景山;⑤在城北原元代中心阁的位置上,分别建造了鼓楼和钟楼。它既是全城的制高点,又处在宫城的中轴线上,登临其上,足以俯瞰全城;而五峰中正中主峰所在处,又正是元朝后宫延春阁的位置,以山镇之,含有压胜前朝之意,所以又叫“镇山”,其寓意十分深刻,诚谓匠心独具。

23. 概述我国古代城市发展与建设的规律。

答:①政治、军事是城市产生的主要原因,但后期城市功能趋向于多元化②城市的发展受到社会周期性危机演化的影响,呈波浪型曲线向前发展的轨迹③城市发展和分布不平衡,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逐渐分离(呈分离状态);④城市数量众多、规模宏大;⑤大一统体系中城市的有限变化。

24. 阐述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①早期的耕作制度;②传统的营建技法;③特有的文化观念——天圆地方说和天人感应的思想,五行、阴阳思想和易学说,相土、形胜与风水说;④封建政治制度;⑤社会经济形态。

25. 我国古代城市建设模式可分为哪几类,各举一个城市为例加以说明。

答:规范型,次规范型,非规范型。规范型城市主要出现在我国的北方平原地区,规范型系列传统城市是中国传统城市建设模式中最为典型的一类——城郭方正,街衢井然,轴线清晰,礼制建筑居中等等,以唐长安、明清北京等为代表。

次规范型城市是中国传统规范型建设模式在不断适应不同地理环境、文化风俗、历史条件和城市某些特定功能的要求中,有所变化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由于形成背景总体上的一致性,其空间结构虽然发生了一些变异,但基本模式中追求方正的传统却一直贯彻其中,如斜方正型(榆林)、外曲内方型(海州)、方正错落型(太原、合肥)、叠合型(南京、广州)等。

非规范型城市是中国传统城市建设模式中较为特殊的一种类型。这一系列的城市,可根据其主导影响因素和空间结构特征的不同,主要分为工商经济主导影响型(樊城)、山水条件主导影响型(重庆)、少数民族文化主导影响型(拉萨)等。

26. 和古代城市相比,中国近代城市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①部分城市性质改变,出现了一批殖民地、半殖民地性质的城市;②工业、矿业发展,近代工矿业城市出现;

③铁路、公路建设,近代交通型城市兴起;④城市规模上大城市与小城镇两极化发展;⑤城市地域分布上沿

海与内地不平衡发展加剧;⑥城市物质要素增多,功能结构复杂化;⑦城市空间结构由过去的“开”而不“放”型向开放型转变,大多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城市特有的“多区拼贴”的空间结构特征;⑧城市型行政

区得以诞生和确立,城市行政管理由过去的城乡合治到城乡分治

27. 我国近代城市在职能方面、功能、结构方面,地域空间结构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

28. 近代南京首都计划将城市用地分为哪几个功能区,并阐述中央政治区与商业选址考虑的因素。

答:共分为六大区:中央政治区、市行政区、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区及住宅区。

中央政治区:理由主要是:“盖其地处于山谷之间,在二陵之南,北峻而南广,有顺序开展之观,形胜天然,具神圣尊严之象”;“北部地面居高临下,俯瞰可尽全城,气象尊严,无逾此者”;“于国民思想上则有除旧更新之影响,查世界各国新建国都,多在城外荒郊之地……有鼎新革故之意”。军事上的理由:“紫金山峙立境北,形势险要,一建炮台,实具建瓴之势,军用工厂、机场实在其南,兵营又相接近,调遣灵活。”

商业区:拟布置在明故宫旧址。理由是符合城市向东发展方向,面积广大且地点适合,位于中央政治区和居民区之间,更重要的是“该地现价甚低,大半又属官有,一成为商业区域,地价必倍增加,政府收入因亦大进”。这实际含有土地投机的成分。

29. 1946年完成的上海都市计划运用了哪些新的城市规划理论,其规划结构如何。

答:“卫星城镇”、“邻里单位”、“有机疏散”、“快速干道”等最新的城市规划理论。

一稿内容包括了新旧城区在内的大上海区域计划及上海市土地使用与干道系统规划两种。

二稿为避免城区范围过大,规划提高了人口密度;对铁路、港口等技术问题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并设想在市区内建高架道路;同时对改建闸北西区作了详细规划。

三稿中又进一步研究了疏散市区人口、降低人口密度、提高绿地的比重(占到全市用地的28%);研究了工业区的分布,并提出在工业区附近建立居住区,以减少人流;拟定了南北快速干道及环路系统;对外交通方面,拟在吴淞蕴藻浜建集中的引入式港口,将铁路尽量与港口及工业区直接联系,并拟在何家湾设新的编组站。

30. 阐述外国独占城市的特征。

答:①城市规划与建设体现了明确的意图;②城市建设中的隔离和差异;③引进外国的建筑形式;④表现出现代资本主义城市的特征;⑤规划图的分析

31. 举例说明租界城市。

答:租界城市,特别是在几个列强占领下的,如上海、天津、汉口等,这些城市原来都是中国较大工商业及交通中心,经帝国主义侵占和经营后,一方面使城市人口规模急剧膨胀;另一方面使旧城区和新辟的租界区之间呈现出强烈的对比。同时各租界区之间也均森严。壁垒,道路与管线互不联系,房屋建筑形式和风格互不统一,整个城市形成极不协调的画面。

3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建设有哪些新发展,当前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中存在什么问题。

答:

33.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规划在那些方面有了新进展,其总体特征有哪几个方面。

答:(一)城市规划事业法制化的发展:⑴城市规划事业发展一停滞一复苏一大发展的历程⑵由城市规划编制条例——城市规划法。①规划法制基本空白阶段②法制的行政指令化阶段(1970年代末一1980年代末) ③城市规划法制的真正开端(1980年代末至今)(二)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发展:①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总体演变。

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城市规划的程序、内容有所变化,形成了新的规划系列。②城镇体系规划地位的确立;③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出现;④法定图则的探索;⑤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概念规划)的出现

城市规划发展的总体特征:①由技术型规划逐步走向综合型规划;②由单个城市规划视角逐步走向区域规划视角;③由终极蓝图逐步走向动态规划;④由计划型刚性规划逐步走向市场型弹性规划;⑤由精英型规划逐步走向社会性规划。

34. 中国现代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类型。

答:第一类是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外国资本的输入,或由于本国资本的发展,而产生较大变化或新兴起的城市。第二类是原来的封建城市,由于受到帝国主义的侵入及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发生了局部的变化。

35. 历史文化名城的定义、类型及特点。

答:古都类型,传统城市风貌类型,风景名胜类型,民族文化及地方特色类型,近代史迹类型,特殊职能类型,一般古迹类型。

36. 绘图说明从古到今北京,武汉,上海,南京等城市在规划方面的变化。

答:

37. 阐述改革开放后新兴城市深圳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答:特点:不断摸索建立诗莹市场的新机制;致力于建立合理的城市结构,引导城市的持续发展;不断地提高规划目标标准,保持适度超前,满足了不同时期经济建设的需求;规划与建设注重目标策略的研究,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城市质量确定了长远的战略目标与对策。

38. 阐述外国古代各个城市和建设成就及典型城市布局特点。

答:古埃及的城市:成就:①在用地选择上,注意因地制宜;高地,水源;②最早运用功能分区的原则,如阿玛纳城;③最早运用棋盘式道路;④出色的进行了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

典型城市:孟菲斯古城;卡洪城——长方形,砖砌城墙,东西分区(死墙),南北分阶层;底比斯城——神庙位于城中,南北中轴线;阿玛纳城——没有城墙的带形城市,顺尼罗河布置,灵活的棋盘式道路格局,北中南三区,出现城市中心区。

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城市:成就:①地方特色建筑形式和城市布局形式(乌尔城);②建筑的全方位防御;③主权和神权的统一,城市公共中心的出现;④城市建设中体现宇宙的观念,城市与宇宙观的结合;⑤能够建造大型的建筑群,(综合性,大体量)

典型城市:乌尔城——有城墙城壕的卵形城市,内城为宫殿和僧侣府第,分区明显,以山岳台为核心的公共中心,四合院宫殿,小街避日晒;巴比伦和新巴比伦城——跨河两岸,矩形平面,双重城墙,设九门,高大的山岳台和神庙,狭窄的小巷,新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是东方贸易中心。

古印度和古代美洲的城市:成就:起重技术,城市空间的有序组织,高超的供水技术,印加人的道路建设。

典型城市:死者之丘——莫亨约达罗城、周密计划兴建的哈拉巴城、孔雀王朝时期的华氏城。

古希腊的城市:城市建设:主要特征:规整、划一。城市中心为广场,广场普遍设置敞廊。

典型城市:普南城——整体作了规划,整体感强。亚历山大城——它是古代世界最大最美的城市,是地中海地区的经济贸易中心,路网完整发达。

古罗马的城市:城市建设:伊达拉里亚时期——选择高地建城,先修城墙;力求体现对天体和世界认识,体现宗教思想;城市规划、分区明确;街坊内,围绕内院造房子。

罗马共和时期——主要兴建:军事、运输、娱乐、大型市政和商业设施;罗马营寨城——战争需要、方形城堡、棋盘路十字干道、以北非的提姆加德为代表。古罗马城——公元前753年奠基、自发形成、后有城墙、以罗马七丘为核心的城市中心建设,逐步建设增长的中央广场群:共和广场与帝国广场。被火山吞没的庞贝城——原为营寨城、不规则卵形、著名的潘萨府邸。

罗马帝国时期——主要兴建娱乐设施、纪念物、宫殿和赢利性公寓;帝国时期的古罗马城——台伯河的运输设施、古罗马输水道、公元前五世纪的上下水道、大型公共浴场、逐步完善起来的帝国广场。以自然景观为背景的大型建筑群落——阿德良离宫。凯旋门——与列柱街道,、广场、交叉路口相结合,阅兵式。

39. 阐述维特鲁威《建筑十书》及理想城市方案。

答:《建筑十书》是古罗马建设历史的总结,其中有城址选择,城市形态,建筑物选址都作了很多研究,提出“实用、坚固、美观”的原则。

40. 阐述希波丹姆及其成就。

答:希波丹姆规划型式——这种机械型式遵循几何数的和谐,从秩序美的角度出发,采用几何形状,以棋盘路为城市的骨架,在后来的城市规划实践中被广泛的运用。把城市分为圣地、主要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工匠住区、农民住区、城邦卫士与公职人员住区)。

41. 阐述西欧封建城市的规划设计特征。

答:①城市基础:要塞型;城堡型;商业交通型。9世纪以后西欧围绕封建庄园城堡发展:以古罗马老城发展;

交通要塞和经济发达地区发展;②城市选址:水源丰富、粮食充足、易守难攻、地形高爽;

③城市形态:⑴城市中心:以教堂为中心;以市政厅、教堂、广场为中心;⑵城市是自发形成的以方格网布

局;以老城区为主的是环状加放射状布局;⑶中世纪城市具有良好的城市景观:城市选址好;城市有很好的视觉效果和丰富的城市轮廓线(以教堂为视觉中心);城市内建筑在材质、形体、线条、形式上都很丰富,公建(教堂)和平民建筑形成良好的对比效果。充分利用城市制高点、河湖水面和自然景色。具有鲜明的特色。

42. 阐述文艺复兴时期的理想城市方案。

答:①阿尔伯蒂的《论建筑》一书。主张从城市的环境因素来合理考虑城市的选址与选型,而且结合军事防卫的需要来考虑街道的布局。(便利、美观);从城镇环境、地形地貌、水源、气候饿土壤着手,对合理选择城址机器街道在军事上的最佳形式进行了探讨;街道从中心向外辐射,形成有利于防御的多边形星形平面。

中心点设置教堂宫殿或城堡。整个城市由几何形体进行组合。

②费拉锐特的理想城市:城市由中心建筑、广场和八角形外缘组成,从中心向外辐射出十六条街道,其中一

条带有高架水道墙,城市内还有一条环形街道,沿环形道路散布着市场、教堂和其它职能机构。城市中心是大教堂、宫殿和广场,广场也作为城市商人的交易市场。这种安排很接近古罗马时代公共集会的广场,但是更具有内聚力。费拉锐特的理想城市设计导致欧洲出现星状外形、设置外凸棱堡防御城墙的城市,这种棱堡防御城墙可以从侧面射击攻城的敌人,提高了自十五世纪以来,因攻坚火器的广泛使用,城墙在防御方面需要加强的能力。

③斯卡莫齐的理想城市:城市中心为建有宫殿的市民集会广场,两侧为两个正方形的商业广场。南北分别为

交易所及市政广场,主要广场的南侧有运河横穿。

43. 阐述文艺复兴时期与巴洛克时期城市改建特点。

答:拓宽调直道路,改善公共设施与卫生条件

城市建设突破中世纪城市以宗教建筑为中心的束缚,大型的世俗性公共建筑取代教堂构成城市的主体,如:市政厅(City Hall)、行会(Guild)建筑及其前面的城市广场占据了城市中心,成为主要景观。城市的防务仍然是着重被强调的,在扩展的城市外缘普遍模仿费拉锐特的理想城市设计建造结构复杂的棱堡式的城墙。强调运动感和景深(用轴线串联)

44. 阐述文艺复兴时期广场特点。

答:早期的有佛罗伦萨的安农齐阿广场,规整,轴线对称,三面建筑物有宽大的敞廊,同时敞廊也统一,协调了周边建筑的风格。罗马市政广场:米开朗基罗对广场上人视觉感觉研究比较深,并采用错觉加强视觉感受,(入口的大台阶),元老院的主体突出采用底座等手法,地面铺地的向心性。威尼斯圣马克广场:历时几个世纪形成称为最精致的广场之一,首先它是多个空间,不同尺度的组合,形成渗通、联通的空间(如钟塔的设立);竖向空间和水平空间的对比,竖向钟塔和水平线条建筑对比;并能和海上岛屿中的小教堂形成呼应。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始建于1546年,由米开朗基罗设计。教堂上部形式较尖的穹窿,改变了传统半圆的样式,显得挺拔有力。

45. 阐述绝对君权时期城市建设特点。

答:

46. 阐述近代殖民地城市的特征。

答:①平面简单,方格网布局;②城市绿地,公共中心,子系统无统筹安排;③城市只考虑两维空间;④对城市的人口无预测;⑤城市规划布局对当地历史、文脉无关系;⑥城市体现了强烈的阶级对立性

47. 阐述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答:空想社会主义者只是对社会当前的局面不满,是想通过社会变革来实现城市变革,他们普遍带了封建小生产者的利益反对资本主义,他们都希望公有制社会。他们不是基于城市建筑和城市问题,而是基于社会的社会活动家,他们自知不可能回到过去的社会,因此,则把社会问题和城市问题结合。

48. 绘图说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

49. 阐述戛涅的工业城市理论

答:各类用地按照功能划分得非常明确,使他们各得其所,这些基本要(工厂、城镇、医院)都互相分隔以便于日后各自的扩建。

50. 阐述马塔的带型城市理论。

答:城市应有一条宽阔的道路作为脊椎,城市宽度应有限制,但城市长度可以无限。沿脊椎可布置一条或多条电气铁路运输线,可铺设供水供电的各种地下工程管线。最理想的方案是沿道路两边建设,城市宽度500米,城市长度无限。

51. 阐述近代社会法国巴黎的城市改建。

答:巴黎新城规划特点:①城市性质是综合性的;②每个新城都是由现有的10多个或20多个小镇组织起来,建设周期短;③新城内部的规划结构比较松散,各村镇间有大片“生态平衡带”;④新城建筑风格多种多样52. 阐述盖迪斯对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学科的贡献。

答:盖迪斯的《进化中的城市》一书牢固的把规划建立在研究客观显示的基础之上,即周密分析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对于居住地布局形式与地方经济体系的关系,强调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的基本框假

首创了区域规划的综合研究,使他成为西方城市科学走向综合的奠基人。首次提出以人文地理学提供规划的基础。提出组合城市概念,从而提出城市规划即城市地区的规划,把城市和农村规划纳入进来,既包括若干城镇和他们四周的影响范围-----区域规划

53. 阐述有机疏散理论。

答:芬兰著名规划师沙里宁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有机疏散”理论。该理论认为,城市是一步步疏散的,新城不是“跳离母城”,而是“有机”地进行着分离运动。即不能把城市的所有功能都集中在中心区,而应实现多中心发展,尤其是对于人口在10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郊区的卫星城,应该创造居住与就业的平衡,这样不仅可以减轻交通负担,更会降低市民的生活成本。简言之,从城市主体——人的行为入手.将其日常行为组织成“在活动中相互关联的功能性的集中点”,以使目前密集的城市得以必要和健康的疏散,是所谓“有机疏散”论的基本内容。

54. 阐述勒柯布西耶的城市集中主义。

答:他的理论被称之为城市集中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和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的分散主义不同)城市规划的观点:①城市中心地区需要通过技术改造以完善它的集聚功能;②提高建筑密度解决拥挤问题;

③调整城市内部的密度分布。降低市中心区的建筑密度和就业密度;④建立一个新型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

---铁路和人车分离的高架道路。

55. 阐述划区的概念。

答:划区:苏格兰交通警察主力总监屈普所提出。他建议英国城市的战后重建应建立在划区的基础上,即用新的系统代替造成车辆拥挤、加剧交通事故、功能混乱而且有过多交叉点的城市主要道路网。新的道路系统是道路分级,主次干道与地方支路明显分开,并且避免沿街建设房屋。这种高容量、高速度的干道决定了城市的大街坊形式。街坊内有自己的商店和地方性服务设施。

56. 阐述卫星城市理论。

答:雷蒙-恩温于1922年出版的《卫星城市的建设》一书中正式提出卫星城市的概念。

卫星城市系指在大城市附近,并在生产、经济和文化生活等方面受中心城市的吸引而发展起来的城市或工人镇。它往往是城市集聚区或城市群的外围组成部分。

57. 阐述《雅典宪章》。

答:①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在雅典的会议上形成;②主要内容:区域规划的观点;解决好居住、工作、游息、交通四大功能;名胜古迹和古建筑的保护;城市规划要考虑三度空间,并主张通过法律保证规划实施。58. 阐述广亩城市理论。

答:代表人物:赖特

内容:实质是对城市的否定。建议发展一种完全分散的、低密度的城市。每户周围都有一英亩土地(4047平米),足够生产粮食蔬菜。居住区之间以超级公路连接,提供便捷的汽车交通。沿着这些公路,规划路旁的公共设施、加油站,并将其自然的分布在为整个地区服务的商业中心之内。

59. 阐述邻里单位理论。

答:邻里单位:美国建筑师佩里;概念:一个邻里应该按一个小学所服务的面积来组成。从任何方向的距离都不超过0.8~1.2公里,包括大约1000个用户、相当5000居民左右。四界为主要交通道路,不使儿童穿越。

邻里单位内设置日常生活所必须的商业服务设施,并保持原有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色及充分的绿地。建筑自由布置,各类住宅都有充分的日照通风和庭院。

60. 阐述40年代后期城市规划建设特点。

答:修复战争的创伤,纠正、改善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城市急剧发展造成的缺陷,主要采用的措施是降低居住区密度、开拓开敞空间、实施城市中心的分散化。

61. 阐述英国新城建设。

答:英国的新城建设按照规划建设的时间,划分为三个阶段:⑴1946-1954年以哈罗为代表的第一代新城。新城较多地体现了霍华德田园城市的规划思想,其特点是城市规划比较小,密度比较低;按邻里单位进行建设;

功能分区比较严格;道路网为环路放射路组成;强调独立与平衡,但对经济问题考虑较少。⑵1955-1966年,以郎科恩为代表的第二代新城。新城的特点是城市规模,功能分区弱化,密度有所提高,重视区域经济平衡,把新城作为经济发展点,通过建设发展点来重新分布区域人口,组织区域经济⑶1967年以后,以密尔顿·凯恩斯为代表的第三代新城。20世纪60年代以来,英国基于区域和区域发展的研究,提出了反磁力吸引体系,企图在区域范围内进行全面的经济和社会规划,均衡地公布生产力和就业人口,以对抗现代大城市所产生的向心力。城市规模显著扩大,更注重自身经济发展,城市社会生活丰富,环境景观优美,管理高效,以成为区域内平衡分布生产力和人口的节点。

62. 举例说明科学城规划。

答:新西伯利亚科学城原则:城市分区明确,保证就近工作就近居住;交通便利;尽量保存和利用自然风景;

建立一整套分级文化生活设施;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不止结合地形和绿地。建筑物有良好的朝向;为远景发展留有余地。

63. 50年代出现了哪两大城市集聚区。

答:荷兰兰斯塔德和联邦德国莱因-鲁尔。

64. 阐述CIAM第十小组的新思想。

答:1955年在阿尔及尔召开国际建筑师会议CIAM第十次小组的成立大会。设计的出发点是对人的关怀和对社会的关注。簇群城市形态是其关于流动、生长和变化思想的综合体现。簇群城市是以线型中心为主干多触角的蔓延扩展。

65. 阐述国外居住区理论的演变。

答:①工作居住综合区;②整体式居住小区:组成模式:住宅连续布置配以相应的公共设施组成整体式小区;住宅、公共建筑综合楼组成的整体式小区;住宅坐落在公共设施上组成整体平台式小区;整块用地建满综合性建筑的整体式小区;一栋楼组成一个整体式。③低层高密度住宅组群

66. 场所

答:场所:是指由特定的人或事所占有的环境特定部分;特征:场所的占有性;场所的非空间性;场所的随机性;

场所与空间的差异:空间是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形成的,具有抽象的概念。场所则强调物体或人对环境特定部分的占有,已满足人对场所的社会使用要求

67. 马丘比丘宪章

答:城市与区域;城市增长;;分区概念;住房问题;城市运输;城市土地使用;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文物和历史遗产的保存与保护;工业技术;设计与实践;城市与环境设计。

68. 城市连绵区的概念及具体实例

答:一般呈带状的、规模很大的城镇集聚区。它以若干个几十万以至几百万以上的大城市为中心,大中小城镇连续分布形成城镇化最发达的地带,组成相互依赖、兴衰与共的经济组合体。

波士顿---华盛顿大城市连绵区;芝加哥---匹兹堡大城市连绵区;圣地亚哥---旧金山大城市连绵区

其他国家大城市连绵区:英国伦敦---伯明翰---利物浦和曼彻斯特连绵区;日本以东京、名古屋、大阪为核心,包括横滨、京都和神户等特大城市的东海道连绵区。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题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题 (课程代码252365) 一、选择 1.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分工,标志着( A )。 A.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 B.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C.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D.商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2.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大分工标志着城市出现,分工主要是指( D )。 A.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 B.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C.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D.商业、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3.我国可以确定位置的最早都城址是( A )。 A.殷墟遗址 B.郑州商城 C.西亳 D.陕西半坡村 4.中国最早的宫城遗址是( C )。 A.阿房宫 B.长乐宫 C.二里头 D.明光宫 5.世界上最早的城市是( B )。 A.卡洪城 B.孟菲斯 C.阿玛纳城 D.乌尔城 6.我国最早的建制镇出现在( B )时期。 A.秦汉 B.北魏 C.隋唐 D.宋元 7.秦都的外围规划遵循( D )思想。 A.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 B.《周礼》的礼制建城思想 C.《管子》的生态建城思想 D.象天法地的规划思想 8.西汉长安的建城过程依次为( C )。 A.长乐宫 - 建章宫 - 未央宫、北宫 - 桂宫和明光宫 B.未央宫、北宫 - 长乐宫 - 建章宫 - 桂宫和明光宫 C.长乐宫 - 未央宫、北宫 - 建章宫 - 桂宫和明光宫 D.桂宫、明光宫 - 长乐宫 - 建章宫 - 未央宫、北宫 9.隋唐时期的“扬一益二”是指( A )。 A.扬州和成都 B.扬州和杭州 C.扬州和苏州 D.扬州和淮安 10.隋唐时期的四大航运城市是指( B )。 A.泉州、广州、杭州、扬州 B.杭州、扬州、淮安、苏州 C.泉州、广州、淮安、苏州 D.泉州、扬州、淮安、苏州 11.中国最早使用三合土夯筑而成的城市是( C ),城墙呈白色,有马面,城防牢固。 A.高昌城 B.交河城 C.统万城 D.渤海上京龙泉府 12.皇城朝向为正南北向,并与城市道路朝向形成一定夹角的明代城市是( B )。

中国城市建设史思考题

中国城市建设史思考题 1、我国新时期时期原始社会居民点布局形态与社会文化发展阶段有何关系? 初期城市生产的条件是什么? 2、现已发掘的商代主要城市有哪些组成物质要素?其布局特征如何?当时城 市建设技术发展水平有哪些表现? 3、为什么说我国周代发生过两次筑城高潮?西周时期有哪些主要城市?各有 何不同性质? 4、简述《周礼·考工记》中关于营国制度的内容并加于解释。周代王城制度 对我国城市发展规划的历史发展过程有何重大影响? 5、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重要的诸侯国都城?其规划和平面形状有何特点?对 照周代营国制度的规定,为什么他们大都未予遵守?试加于分析。 5.1春秋战国时代有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师及理论? 6、为什么秦统一全国后城市能得到空前的发展?发展概况如何? 7、简述汉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8、秦明都城咸阳建设有何成就?如何评价? 9、汉长安修建过程及其平面布局有何特点?略述汉长安平面布局的形成要素。 10、汉长安城门、道路、市集和居住区规划有何特点?汉代皇家园林最大者是哪一个?其规模如何? 11、汉代东都洛阳是如何形成的?其布局有何特点? 12、西汉“五都”有哪些? 13、三国至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相应的城市的发展受到哪些重大因素? 14、曹魏邺城规划的主要内容及其划时代意义是什么? 15、北魏时期洛阳改建后的布局有哪些主要内容? 16、古代南京城是怎样形成的?南朝建康有何发展?其规划布局有何特点? 17、隋唐时代我国经济社会有哪些重大发展?城市发展概况如何? 18、隋大兴城选址重建的原因是什么?其建设经过、选址布局如何?绘平面示意图。 19、隋唐长安城规划有哪些特点、成就和问题?对其他都城规划有何影响? 20、隋唐东都洛阳建设的经济社会背景是什么?其规划选址布局有何特点和问题? 21、试比较隋唐长安洛阳两京城规划的异同点和后者的改进与问题? 22、我国古代名城扬州的城市地理条件自春秋时期以来发生过哪些变迁?战国、秦汉至隋唐时期坡址、规划如何变化?扬州为何能在隋唐时期成为全国最大的城市? 23、山西新绛在唐代的城市轮廓是如何通过文献记载分析和遗址考察与现代比较后判断的?新绛在唐代繁荣的地理条件是什么? 24、南北朝至隋唐时代少数名族地区城市建设有哪些类型? 25、宋元时代我国城市有何重大发展? 26、试从隋唐东都的建设和五代以后在开封建都说明我国中原及东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对政治中心东迁的影响? 27、唐代和宋代开封的布局有何特色?《清明上河图》告诉我们哪些都城的情况?28后周世宗柴荣关于改建扩建开封的诏书中包括哪些措施?有何意义和价值?29开封在宋代的城市道路系统、市政街道、手工业区、文化娱乐设施布局有何

西建03-13年真题中国城市建设史考题

03年中国城市建设史考题 一、填空题。(55/1’) 1.城最初的定义是进行防御的实体,在中国古代“城”有不同的称谓,如《左传》记载: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无曰( )。 2.我国的城郭之制起源于()代关于“城”的记载()。早期的“城”与“郭”关系比较随意,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城在郭内,如江苏武进淹城、()2)城附之于郭之一角(城郭并置),如:燕下都、()、();3)城郭分设,如:( ). 3.乌尔城建于公元前2000-2100年,城中建有起着天体崇拜作用的(),其同时是城市的公共中心,体现了人性与神性的结合。 4.被誉为“城市规划之父”的()在希波战争后将棋盘式道路网的规划结构加以理论阐述,并在最先在()城的重建工作中加以应用。 5.公元前1世纪由奥尔梅克人建设的()城的中心由一组举行宗教仪式的纪念性建筑物构成,分布在一条2km长的大道两侧,主要的建筑物在()、月神庙。()等。 6.印度中世纪的莫沃尔王朝在首都阿格拉建造了杰出的建筑物(),被称作“印度的珍珠”。 7.日本战国时期,为了战争的需要,封建领主们建造了大量的供瞭望及防御的建筑()。 8.北魏洛阳城的规划建设有()主持:隋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的规划建设由()主持;元大都的规划建设由刘秉忠主持。 9.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特别重视中轴线的建设,城市布局多以中轴线绝对布局,明清北京城以一条长达7.5km的中轴线构筑了帝都风貌,这条中轴线由南至北的重要节点有:永定门、()、大明门、()、()、午门、太和门、()、()、()、乾清门、()、()、()、坤宁门、()、()、景山、地安门、()、()。 10.被誉为欧洲的客厅的是() 11.明清时期的票号业中心城市有()和(),手工业中心城市(),其城市布局特征与其城市性质是相适应的。

城市建设史考试题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题 一、填空、选择、判断: 1、原始的居住形式:穴居、巢居、半穴居、地面建筑等。穴居巢居时间长,后逐渐发展成半穴居及地面建筑。 2、伴随着人类社会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农业的出现形成了固定居民点。 3、人类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即商业、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使社会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阶层,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 4、城市本身的含义就包括城与市双重意义:城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是交换的场所。因此城市的出现应该具有商品经济以及防御功能的双重特征。 5、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产生的。不规则城市代表:港口城市泉州,南京。 6、在原始村落后期,就已由于生产及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简单的分区,一般分为居住区、墓葬区、烧制瓷器的陶窑区等。 7、商城(郑州):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城市遗址。郑州商城包括城外郊区在内总面积达 25 平方公里的古代大城。城市平面近似方形。城墙为夯土墙,又厚又高。城市内外有宫殿、居民住宅区、制骨、制陶、铸铁等手工业作坊、农民居民点及墓葬区。发现商城住宅,墙体为版筑。 8、周代的周原城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的西部。西周的都城为丰京和镐京,位于陕西的西安。周代的都城:公元前11世纪后半叶,周文王从周原迁都丰京及镐京。 9、井田的基本单位“夫”:即一农夫所受之一百亩耕地,被用来作为城市规划用地的基本单位。 10、商是第二个奴隶制王朝,统治600余年。殷商时代已出现考古证实的城市。城市中集中着为奴隶主服务的各种手工业和商业,如青铜器、骨器、陶器等。周代的都城是丰京,镐京和后来建立的王城、成周,这时已有按一定规划建设的城市。 11、都城一般都有城与廓之分:有的相重,如齐临淄;有的内外两重,如鲁国都城;有的并列,如燕下都与赵邯郸。城为贵族王宫,廓为一般市民住宅,城中一般都有王宫,修筑在人工夯筑的高台上,目的是防卫及显示其威严。 12、唐代国内最大的三个商业城市:南方海港广州(番禺)、长江与运河交会处的扬州(江都、广陵)、运河至黄河的转运中心汴州(开封)。 13、古代最大的港口城市:①广州——羊城、楚庭、仙城,我国对外通商最早的古城。②泉州:城市平面是不规则形的,其港湾上的后渚港是当时最大的港口。③明州(宁波)。 14、辽金地区的城市:(P103) ①辽:上京--内蒙;中京--内蒙;南京--现北京。②金上京--黑龙江;中都--现北京。③元:上都—内蒙;大都—北京。④西夏:黑城—内蒙。 15、明清时期地区封建性统治中心城市(P143):成都城:“天府之国”、茶馆最多。 16、明代军事防卫城市:(P153)①外三关:偏关、宁武、雁门②内三关:居庸、倒马、紫荆③“九边重镇”:辽东、蓟州、宣化、大同、山西、延绥(驻榆林)、甘肃、宁夏、固原④山海关:“天下第一关”;嘉峪关:“天下第一雄关”。 17、近代的中西部城市:①抗战时内地城市:1)内迁工业集中的城市:武汉、长沙、重庆、衡阳。2)交通发展引起变化城市:宝鸡。3)开采战略物资发展的城市:玉门。②革命根据地城市:红色故都瑞金,革命圣地延安。 18、“江南六镇”:苏州辖下的周庄、同里、甪(lu)直和浙江的乌镇(嘉兴)、西塘(嘉兴)、南浔(湖州)6镇。 19、旧城市的不同变化类型:①产生局部变化的封建城市:北京、南京、广州②开设“商埠”、“铁路附属地”而引起变化的城市:济南、沈阳、重庆、苏州③传统商业城市衰落:江苏淮阴、上海的嘉定。 20、变化中的传统城市--北京的四个表现方面:①教会建筑群与使馆区的出现②城市功能与结构的变化③封建帝王禁地的开放及新类型建筑的出现④近代市政工程及公用设施的出现。 21、1989年12月26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4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07年10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古代史篇(1—8章) 第一章 1、原始的居住形式有穴居、巢居、半穴居、地面建筑等。(P2) 2、中国城市产生的时间:原始社会解体并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产生的。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而产生的。(P7) 第二章 1、名词解释: 邑与都:邑并不仅是城市,而是泛指所有的居名点,都市奴隶主的驻地。 邑与市:并不是所有的邑都有市。 “市”与“井”:常常联系在一起,常称“市井”,因为市一定是在居名点中,即在邑中,而居名点中必然有井。 城与国:国与城的意义相同,城市防御性的构筑物。 城与廓(kuo):廓比城大,或城在廓,城廓均是防御性的。奴隶主贵族居城,一般人民城外廓。 城与市及城市:市指交易场所,城指防御城垣,有城的不一定全是市,市也不一定全有城墙,城与市的概念不同。即私有制及阶级产生后,需要用城垣保护私有财产,需要专门的固定的交易场所,从而从一般的居名点(邑)中分化出来。(P14) 2、翻译“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建筑师丈量土地及建筑城市。每边长九里,每边开三门,城有九条直街、九条横街,每条宽度为车轨的9倍,可以并排走三辆车。王宫的左边是祖庙,右边是社稷坛,宫殿前面是群臣朝拜的地方,后面是市场。市场和朝拜处各方百步(边长一百步的正方形)。 3、周代建筑已广泛采用油漆,色彩也有等级规定,天子柱瓦用丹色,诸侯用黑色。(P15) 第五章三国至唐朝时期的城市 1、曹魏邺城的规划 (1)曹魏邺城复原想象图 P38 复原图特点: (2)总结:宫城有多个宫城变成单一宫城,且位于城北正中,中轴线纵贯全城呈对称布置,方格网状的道路系统和宫城与坊里“不复相参”的规整的坊里,这都说明儒家的礼制思想,从邺城开始在城市建设中的强化和运用。 2、隋唐长安的城市规划思想 P55 优点:(1)隋唐长安的规划,仍是继承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传统,由于完全是新建,这种传统的布局方式表现得更为突出,而且有所发展。 (2)长安城平面方正,每面开三门,宫城居中,宫前左右有祖庙和社稷等,都是《周礼?考工记》上所列的王城制度。 缺点:城市规模、道路宽度、坊里面积都大得惊人,远超实际需要

第二讲 城市与城市发展6

第二讲城市与城市发展6 第一节城市的起源 一、城市的概念 1、相关学科对城市的定义 (1)经济学 J. Button:城市是“各种经济市场——住房、劳动力、土地、运输等等——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网状系统”。 Hirsh:城市是“具有相当面积、经济活动和住户集中,以致在私人企业和公共部门产生规模经济的连片地理区域”。 (2)社会学 Bardo & Hartman:“……按照社会学的传统,城市被定义为具有某些特征的、在地理上有界的社会组织形式”。 ●人口相对较多,密集居住,并有异质性; ●至少有一些人从事非农业生产,并有一些是专业人员; ●城市具有市场功能,并且至少有部分制定规章的权力; ●城市显示了一种相互作用的方式,在其中,个人并非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而为人所知, 这就意味着至少一些相互作用是在并不真正相识的人中间发生的; ●城市要求有一种基于超越家庭或家族之上的?°社会联系?±,更多的是基于合理的法 律。 (3)地理学 F. Ratzel:“地理学上的城市,是指地处交通方便环境的、覆盖有一定面积的人群和房屋的密集结合体” 2、城市的法律定义 ●人口规模 瑞典、丹麦: 200人; 澳大利亚、加拿大: 1,000人; 法国、古巴: 2,000人; 美国: 2,500人; 比利时: 5,000人; 日本: 30,000人。 中国:非农业人口:2,000人以上设镇; 非农业人口:60,000人以上设市。 ●城市特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三条:“本法所称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设镇条件(任一条件)(1984): 县政府所在地;

非农人口2000人以上的乡政府所在地。 设市条件(同时满足)(1986): 非农人口60000人以上的镇; 年国民生产总值2亿以上的镇。 3、字源学释义 英文: urban(城市的、市政的),源自拉丁文urbs,意为城市的生活。 city(城市、市镇),含义为市民可以享受公民权利,过着一种公共生活的地方。 相关的字,如citizenship(公民)、civil(公民的)、civic(市政的)、civilized (文明的)、civilization(文明、文化)等就是说社会组织行为处于一种高级的状态,城市就是安排和适应这种生活的一种工具。 4、城市规划对城市的理解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李铁映(1986)从系统科学角度对城市定义的概括:“城市是以人为主体,以空间与环境利用为基础,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特点,以人类社会进步为目的的一个集约人口、集约经济、集约科学文化的空间地域系统。” 吴良镛:“城市聚集了一定数量的人口;城市以非农业活动为主,是区别于农村的社会组织形式;城市是一定地域中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同范围中心的职能;城市要求相对聚集;城市必须提供物质设施和力求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城市是根据共同的社会目标和各方面的需要而进行协调运转的社会实体;城市有继承传统文化,并加以绵延发展的使命” 。 5、结论 (1)城市的实质 城市是人类聚居地形式之一; 城市是一定区域的中心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和藏库; 城市是一种生活方式。 (2)城市的特征 非农性、集聚性、领域性、人工特征 聚集是城市最本源,最主要的特征。。 (3)城市的定义: 城市是以非农业生产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在我国是指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二、城市的起源 1、居民点的形成 人类的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分离)导致了居民点的形成。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要点

●城市产生的过程; ●《周礼.考工记》城制描述及含义; ●理解殷周时代的邑、都、市、城、廓; ●殷周时期的城市特征; ●了解殷商时期的城市建设概况,郑州商城、殷墟等; ●春秋战国时期城市发展基本特征; ●秦汉时期城市的居住形式; ●秦汉时期城市总体特征; ●汉长安的布局特点; ●理解汉代军市、陵城; ●秦都外围的规划思想; ●西安附近都城变迁情况(秦汉及以前); ●三国至南北朝时期中华民族的大迁移与大融合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曹魏邺城及邺南城规划概况及其规划影响? ●唐长安城市布局。 ●南建康的城市建设特征。 ●三国至隋唐时期城市分布有何变化? ●三国至隋唐时期城镇等级体系发展有何变化? ●唐代洛阳、扬州的城市格局; ●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原因; ●唐代商业城市发展概况; ●三国至隋唐时期少数民族地区的城市建设概况(高昌城、统万城、交河城、 龙泉府等); ●隋唐时期一般地方城市新绛布局特征; ●三国至隋唐时期城市建设特征。 ●理解三横四直、瓦子、“行中书省”制? ●南宋平江府城市布局的特点; ●南宋临安与前朝都城的格局有何不同?为什么? ●后周世宗柴荣颁布的汴梁改建诏书的主要内容? ●北宋都城汴梁城市布局的特点; ●汴梁在中国古代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地位? ●理解宋代城市面貌发生重要变化的原因。 ●理解“蕃坊”地区、翼城。 ●泉州城兴衰的原因? ●泉州的基本格局;

●宋代和元代的城市建设特点; ●元大都的城市规划特点; ●辽代的五京制以及辽上京的建设概况。 ●明代南京城总体布局的基本特征; ●明清时期众多小城镇得到兴起的原因; ●明代中都风阳的建设概况; ●明代城市建设的显著特点; ●明清代城市建设的总体情况; ●明清时期北京的发展概况及建设特点; ●南通的基本格局; ●明清时期一般府州城市的特点; ●明清时期的保宁府、甘肃天水的城市布局特征; ●明清时期的淮安、保定、安阳等布局概况。 ●满城、九边重镇、关厢地区的含义; ●明清时期的大同城市基本情况; ●明清时期成都格局; ●明代防御体系镇、卫、堡的基本职能。 ●何谓票号城市?明清时期票号城市的发展概况; ●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 ●试根据景德镇或自贡的发展说明明清时期工商业城市发展特点; ●示例说明明清时期一般市镇的发展概况; ●说明归绥明清时期的发展、原因及城市的基本格局; ●大理、迪化的基本格局; ●明清时期城市建设的主要特点; ●中国古代城市的分布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 ●中国古代城市分布的总体特点。 ●中国古代城市道路系统的布局形式与发展变化。 ●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市肆的发展变化。 ●宋代景德镇、明代兰州和大理、宋元泉州、北宋杭州的城市性质。 ●1、中国古代居住模式发展过程。 ●2、从城市设计的角度认识中国古代城市的艺术内涵。 ●3、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总特点。 ●4、中国古代城墙的防御设施与防御体系。 ●马面、角楼、瓮城、翼城、战棚含义; ●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两大类型; ●近代大连规划建设的特点;

中国城市建设史思考题

——试述秦汉时期我国城市发展、建设及分布上的主要特点,并阐明分布特点形成的原因。 特点:1,郡县制推行,行政中心城市特别是县城镇得到大量发展,我国形成了从中央到县城的三级城市体系,即首都——郡城——县城。2,城市分布地域大为扩展,3,众多商业中心城市兴起,并以商业贸易联系为纽带,形成了若干城市经济区域。4,国际贸易城市也有了发展。5,城市建设方面,城区居民住宅开始按闾里制修建,都城实行的是多宫制,并且占据城市很大空间。 原因:政治因素;自然条件;经济、交通状况;军事需要。 ——试述秦咸阳建设布局的主要特点。 1.宫城集中在城北,市集在城南。2,充分利用地形,宫城建在高城上。3,重视城市分区。4,继承 了择中立宫的传统。 ——试述西汉长安城规划建设的主要特点。 城东北系手工业作坊,集中设市,长安城内东北部地势最低,是平民百姓的闾里所所在,住宅区内有很多里巷,实行严格管理。宫殿建筑区是长安城中心,改变了战国时期都城两城相依的旧章,也不同于秦咸阳松散状的布局,而将宫殿,官署,市场,居民区置于同一大城之内。从长安城的总的形制和布局来看,多少有些附会《周礼考公记》的规则。宫殿占据了城市的很大空间 ——阐述我国魏晋至隋唐时期城市发展有哪些特点。说明各特点的原因(找不到答案)1,我国城市发展和分布中心南移——发展上呈“南升北降”态势,分布上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了长江流域。2,形成沿大运河和沿长江城市发展轴线。3,东南沿海港市兴起,源于我国对外贸易扩大。 4,城市规模等级结构有了调整,其规模差距拉大,中间府、州级城市显著增多。5,出现了我国最早的“镇”。原因:政治因素;自然条件;经济;交通状况;军事需要。 ——阐述我国魏晋至隋唐时期城市建设特点。主要原因(找不到答案)? 1,中轴线由局部发展到全城,形成纵贯全城的严谨对称布局的空间形态。2,宫城由多宫制演变成单一的宫城,并且位置北移居中,形成了由宫城、皇城、外郭城(大城)组成的三重环套结构形态。3,道路网由简单的、不甚严格的方格状演变为复杂的、十分完善的棋盘状结构,“坊”的排列也随之从不规则的发展为整齐划一的形态。4,市场位置从城北迁移到城南,形成“前市后朝”的布置格局。5,城市物质要素中,寺庙建筑尤其是佛寺建筑大量增加。 ——绘图说明唐长安城的规划布局特点。 布局:长安城由宫城、皇城和外郭城组成。宫城位于都城北部的正中,平面成规整的长方形。四周的城墙均是版筑的夯土墙。宫城内有太极宫、东宫、掖庭宫三宫。太极宫位于宫城的中央,本为隋之大兴宫。宫内有16座大殿,其正殿名太极殿,是唐初政治的中枢所在。太极宫东边为太子居住的东宫,西边是宫女居住的掖庭宫。掖庭宫的北部为太仓所在。宫城北面设三门,南面设五门,其正门承天门北对太极殿,南临“横街”。横街宽三百步(合今441米),是当时在承天门前举行重大庆典的广场。 皇城在宫城之南,平面亦成规整的长方形。北面无墙,与宫城以横街相隔。皇城内有东西向街5条,南北向街7条,其间分布着中央高级衙署和太庙、社稷。皇城共设7门,南面3门,东西各2门。皇城的所有大门均与城内大街相通。南面正中的朱雀门与宫城的承天门和外郭城的明德门在南北一条直线上。这条南北直线就是承天门大街(亦称天街)和朱雀大街,也就是全城的中轴线。外郭城从东西南三面拱卫宫城与皇城,是居民和官僚的住宅区,也是长安城的商业区,平面形状为规整的长方形。在外郭城的东面城墙外,有一道与城墙平行的复墙。外郭城共设13个门,各门均建有高大的门楼。城的东、西、南三面,每面各3个城门,位置匀称。明德门是城的南面正门,共有5个门道,显得最为隆重、庄严。城的北面为4个城门,3个在宫城以西,仅1个在宫城之东。

中国城市建设史题库及答案

3:为什么说我国周代发生过两次筑城高潮?西周时期有哪些主要城市?各有何不同性质?①第一次西周初年,政治中心在丰镐对于黄河下游,特别是原来商代的中心地区,不便统治,故周武王时,曾命周公在洛阳附近新建王城及成周两个城市,目的是将殷商顽民管制于成周。第二次,解放后,在洛阳西部发现东周时代夯土城墙址可能即为周王城,其部分以为涧水冲毁,部分在涧水西岸,文化遗址多为东周及春秋时代,与该城建于西周不符,故可推断进行了第二次筑城高潮。②主要城市:丰京,镐京,洛邑,成周。③丰京?镐京:是西周的都城,洛邑监视殷顽民,在东周时曾是都城,成周用于集中管制顽民。 4:简述《周里?考工记》中关于营国制度的内容并加以解释。周代王城制度对我国城市规划的历史发展过程有何重大影响?①“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匠人营建都城,方九里应为每边长九里,旁三门指每边开三个门,国中九经九纬指城内有九条竖直街九条横街,经途九轨指路宽为车轨的9倍,可并排走三辆车,左边为祖庙,右边为社稷坛,前面是行政办公,后面是市场,市与朝各方百步。②影响:1“旁三门,宫城居中。左祖右社”等都按这个制度,而且越往后,都城的建设越严格按照此制度,如唐长安,宋汴梁,元大都,明清北京,这也与儒家思想受推崇有关.2农业之国的周朝,规划与井田制有关,城市形制完整。3前堂后寝,与后来北京外朝内廷一致。 6:为什么秦统一全国后城市能得到空前的发展?发展概况如何?秦统结束了长期的战乱纷争局面,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根本愿望。实行有益于全国统一,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措施。如: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及郡县制度;拆除各国城墙,将大量人口集中于首都,促进其发展。建立了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在政策上重农工商业的发展,各国都成虽被拆除,但这些城市依旧是地区的商业中心,如淄博,邯郸,寿春等,还出现了一些新的都会如云阳,琅琊,冶铁中心临邛,海上贸易中心南海,会稽,琅琊,芝罘等。 9:汉长安修建过程及其平面部局有何特点?略述汉长安平面布局的形成因素①建国之初,利用秦代长安宫的离宫扩建为长乐宫,在其旁建造未央宫和北宫,并以此为基础建造长安城,汉武帝在城西修建章宫,城内桂宫,明光宫,王莽时在城南修建辟雍等礼制建筑,东汉时改为陪都,称西京,光武十年修长安高庙,修西京宫室,东汉末年被董卓烧毁,南北朝修复,隋文帝时废弃。②布局:为了配合地形及现状,城市平面呈不规则矩形,有城门12个,同城的大道由3条并列的道路组成,中为驰道,帝王专用;城中大部分为宫殿所占,城东北系手工业作坊,城南至曲江终南山为上林苑,城内九市,集中设市,商业发达;闾里多,城周围皇帝陵墓处设陵城未央宫,利用龙首山的地形,因地制宜先建前殿,城内直至曲江池,终南山全部为上林苑范围,为帝王专用园林。③以秦长安城为基础修建,西南龙首山要求修建配合地形,修建过程中有战争破坏,人口增多,城市扩大,汉代为加强中央集权,管理各地富豪,修筑陵城。11:汉代东都洛阳是如何形成的?其布局有何特点?①当时,长安在战争中受到严重破坏,宫室荡然,人口稀少,短期难恢复,匈奴也日益南下,对关中有威胁,洛阳虽在战争中有破坏,但南宫尚好,由于地理交通水运便捷,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商业都市。②东都洛阳城是一座不规则的长方形,东西窄而南北宽,其中仍以宫殿为主,南北两宫几乎占据了城内一半土地,南北宫之间均为方整的闾里,街道呈方格形,城内有东西南北方向大街各五条,相互交叉形成24段,约有140多个闾里,祭祀建筑在城南洛水南,魏文帝曹丕亦建都洛阳,当时南宫已残破不堪,遂拆除改为闾里,而将主要宫殿建在北宫,另在东北角建金镛城。 12:西汉“五都”有哪些?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南都南阳,吴都建康,魏都邺城 14:曹魏邺城规划的主要内容及其划时代意义是什么?①城市中间有一条通向东西主要城门的干道,将城市分为两部分。北半部全为统治阶级专用区域,正中为宫城,其中不止一组举行封建典礼的宫殿建筑和广场。东西轴线南部为房衙和一般居住区,划分为正方的房里。南北向有三条干道,东西干道与中轴线干道丁字相交于宫门前,并建有三座正车门,形成一个关闭型广场。 ②邺城的规划布局在古代城市的规划中有重要影响,城市有明确的分区,统治阶级与一般居民严格分开某一方面继承了古代城与廓的区分,也直接继承了汉代宫城与外城的区分,不同点是区分更明确,不像汉长安与洛阳宫城与坊里相参,或为坊里所包围,这也反映了阶级的对立级当时的等级森严。整个城市的布局,将道路正对城门,干道丁字相交于宫门前,这样把中轴线对称的手法从一般的建筑群,扩大应用于整个城市。这种规划手法对以后的都城布局有很大的影响,如唐长安城。 16:古代南京城是怎样形成的?南朝建康有何发展?其规划布局有何特点?①春秋末年——战国筑金陵邑城——三国建都城建邺——晋改名为建康②在东晋王朝初年国力很弱,只是利用孙吴时代的都城,局部改建宫殿,称建康宫,后又改建。在东晋中期,新建军政中心东城府。建西周城,安置诸王。这样就形成了宫城,东府城,西周城鼎足之势。三城之间是居住坊里和商市,城共9门,每道三门,上有重楼,秦淮河为商市码头,佛事园林新建。③建康城因位于长江岸边的丘陵起伏地区,山,河,湖地形复杂,而且由于各朝逐步扩建而成,整个城市呈不规则形,但其中宫城部分则按一定的规划制度,比较方正,坊市地区比较凌乱,有明显自发发展的情况,建康城实际上是一组城市形成。 17:隋唐时代我国经济社会有哪些重大发展?城市发展概况如何? ①南北朝后,中国的经济中心逐渐转向江淮流域,但军事政治中心仍在关中,出现了政治中心和军事中心分离的情况。大运河开挖,沟通了南北交通,运河沿线发展了一些城市,国内经济统一,经济发达后加强对外交流,丝绸之路及海上贸易得到发展。②运河沿线四大都市:淮安,扬州,苏州,杭州.重要的通商港口城市:广州,扬州,泉州.重要的商业城市:宋州,淮阳,泗洲,汴州.三大商业都市:广州,扬州,汴州③唐代在隋朝大兴城和洛阳城的基础上,发展建成了东,西都长安与洛阳,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其规划布局,严整的坊里,市肆制度,对后代和日本城市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25:宋元时代我国城市有何重大发展?10万户城市增加到40个;出现繁华的商业街;南方城市成为巨大经济中心;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大规模营建都城并继承汉族城市规划传统;集镇大大增加;有的发展为城市;城市防御工事加强,城市发展迅速,形成关厢;坊里的封闭模式被打破。 7:简述汉代城市发展的特点.城市分布更远更广;商业都会出现;城市专业化加强;西域与边防城市出现。19:隋唐长安城规划有哪些特点、成就和问题?对其他都城规划有何影 响?①由于城市是完全新建的,所以传统的布局方式表现的更加明显,城 市布局上,不使“宫殿与居民相参”的意图十分明显,采用严格的坊里制 度,道路突出宫殿,一切从皇帝意图出发。城市规模:道路宽,坊里大得 惊人,远远超过了实际需要,处处以大来反映当时大一统的强大威力。城 市对称布局突出中轴线,又通过中轴线突出宫殿,这种将城市作为一个构 图整体,使道路,坊里,建筑布局成为一个统一的规划手法,是中国城市 建设的优良传统,隋唐长安在布局上的整体性,超过了以往任何城市. ② 长安城的规划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有很大的影响。后建的东都洛阳,汴梁, 金中都,元大都也都受其影响,也是当时外国城市规划学习的榜样,如日 本平安京。 22:我国古代名城扬州的城市地理条件自春秋时期以来发生过哪些变迁? 战国,秦汉至隋唐时期城址,规模如何变化?扬州为何能在隋唐时期成为 全国最大的城市?①春秋时长江江面很宽,达50里,唐代扬州有子城和罗 城,子城在蜀岗,为春秋时的邗城②战国时建沟城,楚怀王十年的广陵城, 秦统一扬州成为重要的交通中心,城市有发展,汉初为盐铁等工业中心, 城址扩大,隋时有子城和罗城③a位于富庶的长江下游,又是长江与大运 河的交汇处b江,淮,盐的集散地c海外交通,海上丝绸之路。 26:试从隋唐东都的建设和五代以后在开封建都说明我国中原及东南地区 经济的发展对政治中心东迁的影响。隋唐东都的建设使政治中心和经济中 心产生分离,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加强两中心的联系,洛阳的供应条件较长 安好,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经济上的优势,开封与殷商时代就出现不少 城市,古代文化发展较快,经济发展迅速,处于大运河与黄河交汇处,工 商业交通重镇,五代建都政中心,商业都会,经济发展会对政治中心东迁 起引导作用,起到积极影响。 29:开封在宋代的城市道路系统,市肆街道,手工业区,文化娱乐设施布 局有何特点?宋开封居住区对汉唐时代严格封闭的坊里制的废除有何意 义?绘平面简图。①道路系统:城市道路一官城为中心,正对各城门,形 成井字形的方格网,其他一般道路多成方格形,也有丁字形相交的;开封 的市肆街道分布在全城,与居民区相混杂,沿街,沿河道开设各种商铺, 形成商业街,城市手工业大多建立在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基础上,文化娱乐 设施多出现在城门附近或闹市区。②开封城内有通宵营业的地方,形成了 夜市和晓市,这反映了城市经济和市民阶级发展的需要。③严格的里坊制, 限制了人们的自由,限制了人们经济活动,更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宋开封 居住的街巷增加了人们经济活动的自由度,使经济较快发展。 33:宋代平江府(苏州)有何悠久历史?平面规划布局有何特色?①春 秋时代为吴国都城,自吴国始,秦汉,晋唐以来,苏州都是东南沿海人口 众多,规模较大的重要城市之一,这里由于大运河的开通,一直是江南政 治经济文化的中心。②城市平面南北较长,东西较短,呈长方形,城市道 路成方格形,主要是井字形或丁字形相交的,河道东西三条,南北四条, 人称三横四直,城中很多坊,但无坊墙及坊门,仅作为一种管理制度,商 业在市一定地段设有市及坊;宋代佛道两教并崇,因而这类建筑很多,苏 州的城市园林,在南北朝时已有相当规模,以后更加发展,成为独具风格 的古典园林艺术。 34:宋刻《平江图》有何价值?从中反映出古代江南城市骨架的相对稳定 性和空间的走向开放,如何解释?①这是我国最早。最详细准确的城市平 面图,在世界上也是较早作品。宋代城市现状实录正确反映了当时中国城 市的面貌,并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证据,更是 研究古代城市建设和建筑历史方面的珍贵资料,展现了当时测绘水平的高 超。②古代江南城市的骨架是河道,河道是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主要命 脉,因此不会随便迁址,这就是相对稳定性。古代江南城市的格局不同于 北方城市那样平面规则方正,这也与水网地区河道纵横的自然地形有关, 没有严格的里坊制,是不规则的街巷,这就是空间轴向的开放。 36:泉州城市布局有何特点?元末以后泉州走向衰落的因素有哪些?①泉 州城市平面式不规则的,一方面是河道导致地形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是由 于逐渐的扩建形成,最先建造的子城的平面和一般古代城市一样,由方城 及正对四个城门的十字形街道形成骨架,城市发展时,沿城门外的出城干 道延伸,城市扩建时,沿新发展的地区外围修筑城墙,泉州的道路系统虽 然不像其他城市那样方正规则,但仍以原来子城内的十字街及其延长线为 骨架形成不太规整的方格网系统。②海盗侵扰,海禁,帝国主义东侵,港 口淤塞。③元朝统治者对于工商业多度剥削,导致城市萧条明清闭关锁国, 商业受遏制,过度开垦土地导致水土流失,更要注重加强海防以及保护生 态。抵制、排斥海洋文明和商业文明,这是泉州港衰败的根本原因。 38:元大都规划建设有何特点和成就?绘制平面简图。是唐长安后,平地 起家新建的最大都城,继承,总结和发展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优秀传统, 至今保留下来。继承和发展了唐宋以来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优秀传统手法 —a三套方城,(外城,皇城,宫城)宫城居中,中轴对称的布局,这反映 了封建社会儒家的居中不偏,不正不威,的传统观点把至高无上的皇权加 以烘托,达到其为政治服务的目的;b规则的宫殿与不规则的苑囿相结合; c完善的上下水道;元大都的规划与建设,都是由刘秉忠负责元大都:统 一规划,统一建设,多方参与,机制保证。 41:明南京城市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盛况,试通过对其布局的说明加以简 要描述。南京城市是我国典型的不规则型都城,城内有规则方正的宫殿区 及反应商业及手工业的自发成长的市肆区,市肆区集中于鼓楼从南秦淮河 这一带为繁华的商业中心,主要为自发形成的区域,布局不规则,明太祖 时因商旅繁盛,曾大量新建廊坊,塌房,供商旅居住并作为货栈,明代手 工业非常发达,清代以后更加发达,专门设有江宁织造府,明代的南京城 也是全国文化中心之一,并且当时的宗教建筑也很多。 43:明代中都建设失败的教训是什么?中都规划布局手法对后来的北京规 划有何影响?①脱离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条件和国家财力物力,劳民 伤财,计划过大,朱元璋的英明决断,及早“下马”,避免隋炀帝的历史覆 辙。②明北京城布局恢复传统的宗法礼制思想,继承历代程度规划传统。 城市分京城,皇城,宫城三重。整个都城以皇宫为中心。皇城左祖右社, 前朝后市。充分运用中轴对称的布置手法。44:明代北京城规划是如何利 用和更改旧元大都的?绘示意图说明①李永乐元大都的街道作为基础② 京城范围和元大都相比,北部向南收缩了5里,南部延长宫门前御道长度。 ③居住单元与元大都相仿,用胡同划分为长条形的居住地段④市肆与元大 都不同,在正阳门外的大街,东西河沿岸形成一条繁杂的商业区,由于是 自发形成,道路布局极不规则。⑤园林较元大都有较大发展,在中轴线上 有了景山公园⑥城市水系基本沿用元大都。①明北京城的布局集成了历代 都城规划的传统,整个城都以宫城为中心,完全符合左祖右社②在城市布 局艺术方面,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强调了中轴线,造成宏伟壮丽的景象 ③北京城内的街道,基本为元大都的基础,④商业市肆与元大都不同,改 在城南⑤居住区在皇城四周,划分为三个坊⑥城市水系沿用元大都 46:成都有何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在历史上的经济政治地位如何?明清 时代形成的城市平面有何特征,为什么?1成都所在的成都平原为四川盆 地西部丘陵环绕的一小块冲积平原,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称天府之国;2 成都自秦汉以来成为长江上游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工商业也十分繁 华,西汉时成为五大商业都会之一,唐代商业繁荣仅次扬州,有扬一益二 之称。汉末为益州治所,明清时皆为成都府,为四川省会城市;3由于筑成 时顺随河道,城市基本上呈正方形,但不规则,城池和街道非正南而是东 北,西南向,皇城位于商城中心,方正规则,正南北,因而与整个城市平 面及道路呈一角度。 48:明代边防体系在陆上和海边是怎样的?试述不同边防城市经济发展不 同境况与其它地理区位和形势演变的关系?①为了加强对长城的防守,在 长城沿线内侧修筑了大量的军士卫所和边防城堡并划分防区,形成长城沿 线的九边重镇,在东南沿海也建立了大量的卫所城市,防御千户所。②a 九边重镇的城市多数为边境地区的中心,军事防御职能,较强的政治,经 济职能b千户卫所城市一般以驻屯为主,经济职能相对较弱,有不少非军 籍居民c防堡,寨为纯粹的军事设施,居民基本以驻为主,基本没有经济 职能。 49:我国明代陆上和海上城寨防御手段从城寨平面上得到哪些反映?举例 说明。陆上城寨以杀虎堡为例,由于新旧两堡之间东西筑墙连成一体,杀 虎堡仅留南门,门有瓮城,城内沿北墙正中建有玄武庙,平集堡有玄武门, 南门较大有瓮城,中间的夹城开东西二门, 海上城寨以水城为例,水城由水闸引海水入城。城内东西之间的街道为主 要街道,西北东南向,偏西跨街建有鼓楼,与鼓楼对峙的还有钟楼,南北 们之间也有街道但稍微错开,并不对正。 52:明代平遥城、太谷城繁荣的因素是什么?给城市建设带来什么成果? ①平遥和太古城为全国性的票号中心城市,主要是由于晋商的崛起②在城 市建设方面,平遥太古城内票号,商铺众多,票号建筑在前,中间为管理 部分,后有客房,沿街建筑十分考究,内部装饰华丽,但由于这种经济发 展仍属于封建经济的范畴,并没有引起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变化, 因而也没有突破封建城市的布局。 54:从南翔镇平面布局看我国江南小城镇在利用河道进行规划建设方面的 经验和特色。城镇在四条水道交汇处的十字港形成中心,并沿四条睡到向 后延伸形成十字形主要街道,也沿河道形成十字形,与大街贯通的小巷多 达40余条,街巷较狭窄,弯曲,呈典型的自发性城镇的路网格局。 58:我国近代城市发展可分为那几个阶段?从这些阶段的社会经济历史背 景说明其与城市发展的密切关系①19世纪中叶至末叶,鸦片战争结束后, 清王朝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土地上出现了“租界“,这一时期洋 务派采用资本主义技术开办工厂,对城市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大量新兴 城市出现;②19世纪末叶至20世纪20年代,《马关条约》签订,辛亥革命没 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连年战争,谈不上什么城市建设,租 界畸形繁荣;③20世纪20年代前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上海江浙地区发展较 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较大发展;④20世纪20年代末叶至抗战以前,政治 中心在南京,经济中心在上海,这一时期有较大发展,并制定过程规划; ⑤抗战期间至解放前夕,军事工业及资源的开发,使一些城市得到新建和 扩建,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地区基本没什么建设,解放区着手改变一些 就城市的不合理状况。共产党提出了为“工业生产,为劳动人民服务”的 城市建设方针,开始城市建设工作。 61:略述上海近代史上三次城市规划的大意及其历史评价。第一次城市规 划:1927年开始着手规划,1929年提出“上海新区及中心区的规划”。意义: 由于经济政治上的原因,该规划没有实现,由美国的市政专家作为顾问, 受到欧美规划理论的影响,一些中国建筑师在建造“中国固有形式”的建 筑方面起了献策所用,在中心区规划中试图采用中国传统手法。第二次城 市规划:1938年日本占领上海后,开始着手上海城市规划,意义:在规划 图上可以很明显看出军用机场,军事机关,码头有仓库,铁道等占有突出 位置,规划图虽然画的很细致,但形式主义色彩很浓厚。第三次城市规划: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接手上海后再次开始上海的规划,这次规划分 为一二三稿。意义:这次规划由于脱离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无法实施,尽 管如此与中国近代其他城市的规划相比较,在工作方法和科学性上精细很 多,在规划过程中积累了不少调查资料,在近代新的规划理论的传播上也 起了一些作用62: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的上海市规划三稿有哪些在二稿基 础上的改进?应用了哪些当时较先进的规划理论?在中国近代城建史上有 何价值?改进:①疏散市区人口,降低人口密度,提高绿地比重,研究工 业区的分布②工业区附近建立独立住宅区③拟定南北快速干道及环路系统 ④引入式港口,铁路尽量与港口及工业区直接联系,发现了实际问题如“编 组站”的设置问题,“卫星城镇”“邻里单位”“有机疏散”“快速干道”. 价值:与近代中国其他城市规划相比较,在工作方法和科学性上精细很多, 在规划过程中积累了不少调查资料,在近代新的规划理论的传播上也起了 一些作用。 65:青岛有何优越自然地理条件?1910年德国人所作的青岛规划是如何利 用这些条件的? ①青岛市地处胶东半岛东南部,有着天然的海陆优势,而成为五大外贸口 岸之一②众多地区进出口物资主要集散地。③也是太平洋国家与欧亚大陆 国家联系的纽带,④同时也是以港口为主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港口设于 胶州湾内,可以避免海浪直接冲击,道路系统与地形结合非常好,道路与 绿化结合很好 66:日本占领青岛时期的规划有那两个层次?略述其大意并加以评述。① 将其建设计划列入“北支产业开发计划”并拟定“青岛特别市地方计划” 及“母开计划”②企图扩大城市范围,成为华北战略基地及掠夺物资的港 口③青岛市将胶州,即墨两县划入,还拟扩充大港,新建运煤港,(客运通 过住宅到新市中)将客运与货运分开④将“母市”向北拓展,并拟将其扩 为一带形城市。青岛是帝国主义独占城市,有长期的建设目的,因而有一 定的规划,建设不像其他半殖民城市一样混乱。在城市规划的一些共体技 术及方法上, 69:旧中国在帝国主义独占下的城市规划有何共同点?如何评价?①城市 规划与建设体现了明确的目的,有的偏重军事,有的工商,有的宫城,交 通也有综合的②城市建设中的隔离和差异:中国人和外国人居住分离③引 进外国的建筑形式,早期多古典或仿古形式,占领时期则现代主义色彩主 义色彩浓重④表现资本主义城市的特征,在多个方面都能体现出资本主义 有过统一规划的城市,①城市内各项物质要素安排比较合理②城市风格统 一,③建筑物及道路配合地形④建筑形式与色彩与地区的天然地形环境良 好结合,道路对景的变化及城市轮廓线的处理,绿化的细部处理⑤市政工 程的技术问题可取。

中国城市建设史思考题答案

1. 论述我国城市是如何产生的。(包括产生的时期、基础及产生的条件) 答:我国最早的城市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也就是在原始社会解体并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产生的大体相当于公元前3000年~前2000年的“龙山文化”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和社会成员的阶级分化,精神文化相应的繁荣的发展起来,频繁的战争,城市逐渐产生。 2. 你对中国城市形成的时期及其形成的评判的标准有什么看法。 答:评判标准是:①城市需要一定的规模;②具有一定的永久性的大型建筑;③具有一定的手工生产场所和商品贸易交换场所;④具有一定的城市基础设施,例如,道路,城垣,壕沟等;⑤有比较密集的居住址。其中还①是前提,②、③是实质,④、⑤基础和保障。 3. 促成西周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促成西周城市发展较快的原因主要是分封诸侯。还有一个原因是周王朝也在寻求适中的位置加强都城的建设。 4. 我国最早的城市规划建设制度出现于何时、何书中,并阐述书中规定的主要内容、含义及其影响。 答:《周礼·考工记》中“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夫,市朝一夫”“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环涂以为诸侯(城)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 影响深远,如旁三门,宫城居中、左祖右社等,在唐长安、宋汴梁、元大都、明北京等的实例中,表现明显。 5. 试述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都城建设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答:特点:列国都城一般都有大、小两城组成,并呈现多种组合形式。原因:反映了“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 的要求。 6.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在城市规划上出现什么先进的科学理论,并阐述其内容。 答:《管子·乘马》说“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管子·乘马》说“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 7. 阐述原始居民点的特点。 答:组成:原始的居民点遗址都是由成群成片的房屋及穴居组成,一般范围较大,居住也较密集。 位置:原始居民点选址的位置,一般都选在背山面水,土地肥沃松软的高爽地带,若在山坡则均位于向阳面,靠近河流的多选在二级台地上,这样便于取水,又防备水患。 布局:已发现的居民点遗址已形成有一定的功能分区,基于当时简单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形成简单的分区。 8. 试述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实行了哪些具有地理意义的措施,并阐明这一措施对当时及以后的影响。 答:“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采用整齐划一的行政方式,统治全国各地,成为后世郡县政区沿革起始的基点。 9. 试述秦汉时期我国城市发展、建设及分布上的主要特点,并阐明分布特点形成的原因。 答:特点:①郡县制推行,行政中心城市特别是县城镇得到大量发展,我国形成了从中央到县城的三级城市体系,即首都——郡城——县城;②城市分布地域大为扩展;③众多商业中心城市兴起,并以商业贸易联系为纽带,形成了若干城市经济区域;④国际贸易城市也有了发展;⑤城市建设方面,城区居民住宅开始按闾里制修建,都城实行的是多宫制,并且占据城市很大空间。 原因:政治因素;自然条件;经济、交通状况;军事需要。 10. 我国西汉时期形成了哪些经济区。 答:关中;三河;燕赵;齐鲁;梁宋;颍川、南阳;三楚;南越。 11. 试述秦咸阳建设布局的主要特点。 答:①宫城集中在城北,市集在城南;②充分利用地形,宫城建在高城上;③重视城市分区④继承了择中立宫的传统。 12. 试述西汉长安城规划建设的主要特点。 答:①将宫殿、官署、市场、居民区置于同一个大城之内;②继承了秦代的京畿制度,把秦朝的“内史”改为“三辅”,同时承袭了遗留在京畿之内的公馆和方边道;③没有外廊,积极发展郊区县,并建设陵邑,通过陵邑承担外廊的功能;④继承了秦朝咸阳重视利用地形的传统;⑤城内没有陵墓区,帝陵主要分布在渭北,并且许多陵墓建在陵邑;⑥继承了咸阳按功能分区的传统,以功能分区作为城市规划结构基本的组织单位;⑦宫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