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土家族苗族的来历

土家族苗族的来历

土家族苗族的来历
土家族苗族的来历

土家族、苗族的来历

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苗族总人口为894.01万人,在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满、回,人口居第四位。苗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人口众多的民族。苗族分布地域的历史变迁很大,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苗族口碑资料,苗族起源于5000多年前居住于黄河中下游的“九黎”部落, "三苗"时代又迁移至江汉平原,后又因战争等原因,逐渐向南、向西大迁徙,进入西南山区和云贵高原。在漫长的岁月中,苗族迁徙的足迹不仅遍布南中国的山山水水,而且漂洋过境,走向异域。如越南、泰国、老挝以及欧洲、美洲等国家和地区,都有苗族人在生活。由于在我县历史上尤其是土司统治时期曾发生过多次赶苗事件,史称“赶苗拓业”,将居住在我县境内的大部分苗族人赶到了湖南、湖北、贵州等地,苗族原生文化在我县几乎丧失殆尽,因此,我们今天着重探讨土家族族体的形成和土家文化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

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土家族人口为802.81万人,在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满、回、苗、维,在全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排第六位,主要分布在鄂西南、湘西北、渝东南、黔东北地区的34个区、市、县。土家族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民族,说它古老,早在上古时期其先民就居住在这里,至今仍保留着土家族特有的民族文化;说它年轻,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后的1957年才被国务院正式确认为一个单一民族。

关于土家族族源,以前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巴人说”;二是“土著说”;三是“乌蛮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任何一种说法都不能完全含概土家族形成的复杂性,土家族的族源应该是多元的。就我县而言,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一是世代居住在武陵山区的土著人,据相关文献资料表明土著人在这里生活的历史在五千年以上甚至更长,这从我县乌江清泉“邹家坝遗址”、酉水河老寨“笔山坝遗址”的考古发掘成果中得到了证实;

二是“四凶族”流放事件“放驩兜于崇山,以变南蛮”的一部分,《史记·五帝本纪》载:“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驩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服”。

三是古代巴人的一部分,这是目前大多数学者比较推崇的一种起源说。唐梁载言《十道志》载:“楚子灭巴,巴子兄弟五人,流入黔中,汉有天下,名曰酉、辰、乌、武、沅等五溪,各为一溪之长,号五溪蛮”。

四是历史上因多方面原因被迫迁徙而进入酉阳的濮人、楚人、乌蛮等等。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土家族并非是游离于华夏民族之外的异族,我们的祖先曾在古代中原的中心区域内生活过相当长的时间,他们为中原的早期开发,为中

原文化核心势力的形成,即为奠定华夏文化基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后来,随着中原文化势力中心的形成和扩张,才逐渐被排挤出来,被挤到中心势力区域的边缘,他们依赖自身固有的文化传统,顽强地生存下来,并创造了十分独特的民族文化。

土家族、苗族特色民族文化及花灯文化研究报告

秀山土家族、苗族特色文化及花灯文化研究报告 土家族苗族文化 土家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汉族人大量迁入后,“土家”做为族称开始出现。土家族人自称为“毕兹卡”,意思是“本地人”。中共建政后,通民族识别,长期不被承认的土家族被确定为单一民族,并且在1957年成立了湖南省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83年又成立了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其后还成立了酉阳、秀山、石柱、长阳、五峰、印江、沿河等民族自治县。 土家族主要从事农业。织绣艺术是土家族妇女的传统工艺。土家族的传统工艺还有雕刻、绘画、剪纸、蜡染等。土家织锦又称“西兰卡普”,是中国三大名锦之一。 西南卡普:是秀山独具特色的一种具有传统历史文化的衣服材质,土家语“西兰卡普”是一种土家织锦。在土家语里,“西兰”是铺盖的意思,“卡普”是花的意思,“西兰卡普”即土家族人的花铺盖。人们往往在“花铺盖”前冠以“土”字,以标示出这项民间工艺所包含的土家族民族特点。土花铺盖是受到土家族人民的珍爱,视之为智慧、技艺的结晶,被称作“土家之花”。 而由西南卡普制成的女装为短衣大袖,左袄开襟,滚镶2~3层花边,镶边筒裤;男装为对襟短衫。“过赶年”,即提前l~2天过年,是其重要节日。土家族男子穿琵琶襟上衣,缠青丝头帕。妇女着左襟大褂,滚两三道花边,衣袖比较宽大,下着镶边筒裤或八幅罗裙,喜欢佩戴各种金、银、玉质饰物。在土家族的心中,繁多的色彩中,红色则最受人青昧。红色有着热烈、鲜艳、醒目、样和之感,因此喜红者诸多。有色必有红,久而久之,不但在服饰上而且在生活上也形成了无红不成喜,有喜必有红之俗。“改土归流”后,由于受封建王朝的压制,以及中原文化的强大影响,土家族的服饰男女服装均为满襟款式,改掉了“男女服饰不分”的民族服装,加以土家族的家织花边,保持着本民族服装的浓厚特色。 土家族爱唱山歌,山歌有情歌、哭嫁歌、摆手歌、劳动歌、盘歌等。在调式上﹐徵﹑羽调式较多﹐宫调式较少﹐部分民歌有调式交替现象﹔曲式结构上以二乐句﹑四乐句﹑五乐句的乐段结构较多﹔在一些偏僻山寨﹐有一个乐句不断反覆的乐句式结构。在各种民歌中﹐多段(联曲)体结构比较普遍﹔旋律多为级进﹐与语言紧密结合﹐富

土家族简史

土家族概述 作者:小敏彭彭 摘要:土家族是我国一个拥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的民族,在与其他民族的交流中,形成了其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情和精神文化。 土家族形成 土家族的族源在史学界并没有统一的意见,大致有三种说法,一种认为她是古代巴人的后裔,第二种则认她是当地的土著居民,第三认为她是有贵州迁来的乌蛮族的后代。多源论和主源论者的学说认为,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能是由纯粹的族源形成的,土家族也不例。现在主流的观点认为,土家族是由古代巴人的两支——廪君蛮和板楯蛮为主源,融合了后来的众多的族群,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最终形成的一个独立的民族共同体。 土家族的先民与古代巴人有直接的渊源关系。《山海经》记载“西南有巴国,太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始为巴人”。巴人分为板楯蛮和廪君蛮。 秦汉以来,以巴人为主体的又融合了彭、冉氏等其他民族成分的土家族逐渐开始形成。唐王朝在今土家族地区实行羁縻州制,致使向氏、彭氏、田氏、冉氏、覃氏、杨氏、白氏、张氏等等,纷纷涌现,得以壮大,从而发展成为上述土家族地区的主要姓氏,这也是构成今日土家族宗族制度突出的重要历史原因。 史籍中将湘鄂西一带土家族称为“土人”、“土民”等,清末地方志中开始用“土家”名称。2000多年前,他们定居于现在的湘西、鄂西一带,与其他少数民族一起,被称为“武陵蛮”或“五溪蛮”。宋代以后,土家族单独被称为“土丁”、“土民”等。新中国成立以后,根据土家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土家族。彭、田、覃、向,冉、马六大姓氏首领世袭统治地位的确立,标志着土家族稳定的共同地域最后形成。 以后随着汉族居民大量迁入,清末地方志中开始用“土家”名称。新中国成立以后,根据土家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土家族。 土家族的历史传承: 土家族是一个热爱祖国和富有反抗精神的民族。 早在殷商时期,土家族人的祖先巴人就积极参加反抗历代奴隶主和封建王朝的斗争。《华阳国志》已有关于巴国军队的记载在夏禹“会诸侯于会稽,执帛者万国,巴蜀往焉”。“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故后人称之为“武王伐纣,前歌后舞”。 周之季世,巴国内乱,将军巴曼子许楚三城以平乱,事平,将军不与楚城,自刎以谢楚

苗族、土家族文化介绍

苗族,(越南文:Mèo;泰语:???? / ???;Maew / Mong 英语也称Hmong),是一个发源于中国的国际性的民 族,在2000年的人口普查中,苗族总人口为:894,0116人,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省(区)。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苗族人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谷子、小麦、棉花、烤烟、油菜、油桐等。 苗族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商周时期,苗族先民便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国”,从事农业稻作。苗族在历史上多次迁徙,大致路线是由黄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贵州)、至滇(云南)。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原先苗族有自己民族文字,《苗族古歌》记载了苗族先民在逃避战争和躲避朝廷的追杀中,为了隐秘行踪,担心苗族文字暴露予敌人,不得不将文字抹掉烧掉,当仅有的那些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去世后,文字也随之丢失,留下的只有现在的那写在衣服上的文字。 后20世纪50年代后期苗族又开始创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现今大部分人通用汉文。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节日较多,较隆重的节日有过“花山节”、“四月八”、“龙舟节”等。 苗族曾经自称Hmub(谐音:牡)、Hmongb(谐音:蒙)、Hmaob(谐音:摸)、maob(谐音:毛),有的地区自称“ghab nus(谐音:嘎脑)、ghab Xongb (谐音:仡熊)、deb songb(谐音:带叟)等。他称“长裙苗”、“短裙苗”、“红苗”、“白苗”、“青苗”、“花苗”等等,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苗族,英文写作:MIAO 和HONGB. 其中青苗人精通药草,善于运用草药治病救人。 苗族自治州:恩施州、湘西州、文山州、黔东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 苗族自治县: 苗族地区: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 外国:越南、老挝、泰国、美国、法国、澳大利亚 蚩尤的读法:蚩尤chī yóu,。因其有与黄帝争战失败的经历而闻。上古时代九黎族部落酋长,中国神话中的武战神。曾与炎帝大战,后把炎帝打败,于是炎帝与黄帝一起联合来战蚩尤。蚩尤率八十一 个兄弟举兵与黄帝争天,在涿鹿展开激战。。黄帝不能力敌,请天神助其破之。杀得天昏地暗, 血流成河。蚩尤被黄帝所杀,帝斩其首葬之,首级化为血枫林。后黄帝尊蚩尤为“兵主”,即战 争之神。他勇猛的形象仍然让人畏惧,黄帝把他的形象画在军旗上,用来鼓励自己的军队勇敢 作战,诸侯见蚩尤像不战而降。传说中蚩尤性情豪爽、刚直不阿、打仗勇往直前,充满武将帝 王阳刚之美,不愧为一代盖世豪杰。后来人们为了歌颂黄帝,便丑化蚩尤,把他论为妖魔、邪 神形象。 蚩尤约在4600多年以前,黄帝战胜炎帝后,在今河北涿鹿县境内,展开了与蚩尤部落的战争——涿鹿之战,蚩尤战死,东夷、九黎等部族融入了炎黄部族,形成了今天中华民族的最早主体。 苗族文明始祖、中国工业鼻祖-----------蚩尤 苗族歌后----阿幼朵苗族、籍贯:贵州省黄平县谷陇镇爱好:唱歌、跳舞、服装设计文化:现在就读北师大单位:中央民族歌舞团 宋祖英—苗族1966.08.13降临湘西古丈县岩头寨乡老寨村 刘媛媛苗族红旗歌手————<五星红旗> 土家族文化

土家族历史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州州 一、简介 恩施土家族是中华大家庭中的一员,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发达的文化。早在二千多年前,在湘西、鄂西就出现了他们的身影。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土家族以勤劳和智慧,铸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在我国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土家族没有确定的族称,不过由于其历史渊源、居住地、白虎图腾等,被人们称呼为“廪君种”、“巴郡南郡蛮”、“白虎夷”等,从中也可见古代汉人对土家族的偏见。到了明末清楚,大量汉人迁入土家族地区,为了区别于汉族,才出现了土家族这个族称。在1956年10月,土家族被国务院正式确认为单一的少数民族,土家族得以正式成为56个少数民族的一员。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于1983年8月19日,是共和国最年轻的自治州。位于中国湖北省西南部,地处云贵高原的东延部分,西面和北面邻接重庆市,东临宜昌市,南邻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东北接神农架林区。辖恩施、利川两个县级市和巴东、来凤、咸丰、建始、鹤峰、宣恩6个县。自治州首府为恩施市,面积24111平方千米。截止2010年末,人口约394万,其中汉族约占45%,土家族约占46%,苗族约占6.5%。春秋为巴国地。1949年设恩施专区。1970年改称恩施地区。1983年

臵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93年4月改现名。属鄂西南山地,有“山原”之称。 二、自然资源 恩施州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境内森林茂密,植被良好,全州森林覆盖率达61.62%,素有"鄂西林海"、"天然植物园"、"华中药库"的美誉。已知的植物品种达3000余种,树种资源占全国现有的七分之一,其中有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树种3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药用植物达50多种。有第四纪冰川时期幸存下来的被称为"活化石"的"水杉",有珍贵的珙桐、银杏、台湾杉等,植物中有不少名贵中药材,如:黄连、党参、当归等,不仅种类多,而且产量高。矿产资源以沉积矿床为主体,门类齐全,目前已发现各种矿藏60多种,矿产地366处,占全国已发现矿产种类的五分之一。尤其是近年发现的世界独有的硒矿床,开发利用前景广阔,恩施州也因此被誉为"世界硒都"。 三、区位优势 恩施州区位优势明显。西端是中国最大的直辖市重庆,东端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城市武汉,北与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相连,南通湖南张家界。恩施州与长江三峡、张家界两大国家级风景旅游区形成中国旅游的"金三角"。作为湖北省唯一纳入西部大开发范围的地区,随着国

土家族文化

土家文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此次团队去土家族聚集地调研,必先了解学习土家族的文化。如果不先了解土家族文化,则不能有调研的想法,不如不去。若学习土家族文化不彻底,轻则会贻笑大方,重则会遇到各种麻烦使团队陷入困境。入乡随俗,现从图书、网上、及个人经历的土家文化简作介绍,望各队员认真学习。一则中华各民族文化均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中华民族的子孙应当担起保护各民族文化的责任。二则为此次调研作必要的准备,以免影响以后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一、土家族概况 土家族是湘、鄂、渝、黔毗连地带的一支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云贵高原东端余脉的大娄山、武陵山及大巴山麓的10万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主要分布于湘鄂渝黔毗连的武陵山地区。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土家族人口数为万人,仅次于壮、满、回、苗、维吾尔族,在全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排第六位,在湖南省264万、湖北省218万,重庆市150万,贵州省143万,还有散居在全国各地的土家族。 土家族主要居住在湖南、湖北、贵州三省及重庆市的51个县市(区),目前在25个县区实行区域自治,其中两个自治州(共辖16个县市),5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县,4个土家族自治县,40个土家族乡,41个土家族联合自治乡。他们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及所辖的8县市:龙山县、永顺县、保靖县、花垣县、古丈县、吉首市、凤凰县、泸溪县;张家界市的桑植县、慈利县、永定区、武陵源区;常德市的石门县、桃源县;怀化市的沅陵县、芷江县、溆浦县、麻阳县。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所辖的恩施市、利川市、建始、巴东、宣恩、咸丰、鹤峰、来凤县;宜昌市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杂居区有兴山县、宜昌县、秭归县、枝城市等县市。重庆市的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黔江区,杂居区有巫山、巫溪、云阳、奉节、万县、涪陵等县市;贵州省的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杂居区有德江、江口、石阡、思南县、铜仁市及松桃苗族自治县。

土家族日常用语50句

土家族日常用语50句 作者:陈廷亮叶德书校审 1、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你们、早上、晚上)好! buv cor diev、 mar mar diev、 pof ɡav diev:sef (huf nix、 zaox ɡux diev、 补撮迭、麻妈迭、破嘎迭:社(富尼、早古迭、贵宾们、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大家、早上、lanr qix caix) caf! 兰期猜)岔! 晚上)好! 2、欢迎各位领导(首长)来到美丽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or hov kuaf diev rev kor kuix xianx xix bif ziv kar bef kar zif zif zoux 窝火挎迭惹阔魁湘西毕兹卡白卡自治州 欢迎领导们(首长)美丽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enr jir! 恩及! 来! 3、湘西自治州有土家族、苗族两大主体民族。 xianx xix zif zif zoux bif ziv kar 、 bef kar niex yev minr zur xief!湘西自治州毕兹卡、白卡捏野民族谢! 湘西自治州土家族、苗族两个民族有! 4、我们湘西自治州有8县1市,它们是龙山、永顺、保靖、古丈、花垣、凤凰、泸溪和吉首市。 anf xianx xix zif zif zoux xianf nier lonɡr shif lav lonɡr xief:lonɡr shanx、 俺湘西自治州县涅拢市拉拢谢:龙山、 我们湘西自治州八县一市有,它们(是)龙山、yonɡv shunf、baov jinɡf、ɡuv zhanɡr、huax yuanr、fenɡfhuanɡr、lurxix、jirshouv shif。永顺、保靖、古丈、花垣、凤凰、泸溪、吉首市。 永顺、保靖、古丈、花垣、凤凰、泸溪、吉首市。 5、我们湘西自治州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人口270万。 anf xianx xix zif zif zoux zonɡv mianf jir 1.5 wanf pinɡr fanɡx ɡonɡx liv xief,lov 俺湘西自治州总面积 1.5万平方公里谢,裸

关于土家族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问题的几点思考_以湘西土家族苗族(精)

求索/2002/4 关于土家族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问题的几点思考 ———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为例 符太浩 摘要:结和提升,,,机遇。,必须处理“无为”、共性与特色、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生态环境建设与土家族文化保护和开发五对关系,才能完成民族文化传承与民族地区走向现代化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双重使命。关键词:土家族文化;民族性维系;时代性转换中图分类号:G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 490X(2002)04 181 04 ,大量 ,许多传统工艺面临失传的窘境。而某些行业由于比较好地找准了生存位置,适应了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不仅行业没有萎缩,而且还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比如,一些制作家具的细木匠转向从事室内装修,一些地区的石匠把土家族地区石雕艺术推向全国各地,就使得这些传统行业焕发出新的活力。 作为土家族文化中间层面的制度行为文化,主要包括在采集、渔猎、农耕生产活动中实施的禁林、维护安宁、定款护秋、议收桐茶、草标禁约等俗规俗约和在衣食住行、婚育丧葬、节日礼仪等方面所体现的民风民俗。这一层面的土家族文化也处在迅速变迁之中,传统的规约和习俗如同日渐消失的物种一样,大量地从土家人的日常生活中淡出,只是在交通不便的偏远村寨有着一定的遗存。 作为土家族文化内隐层面的精神心理文化,主要包括土家族的语言习惯、故事谜谚、歌舞乐剧和各类信仰禁忌等;具体表现为湘、鄂、渝、黔边50多万土家族群众仍在使用的、保留着独特的语音语序习惯和各种特殊用语的土家语;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的过程中所创造的富有想象力和爱憎情感的传说故事,从生活经验中提取加工的具有知识性和艺术性的谜语与谚语;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且别具一格的歌舞、音乐和戏剧,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提炼并上升到精神层面的,以祭祀祖先、敬奉土王、相信梯玛、迷信诸神、恪守禁忌为特征的信仰禁忌习惯;以及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出的适合山区自然环境的民间体育和娱乐活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介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处。1952年8月成立湘西苗族自治区,1957年9月成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现辖7县1市,158个乡镇,1970个行政村。国土面积1.5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85万人,其中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77.2%。湘西州是湖南省唯一进入国家西部大开发范围的地区,是湖南省湘西地区开发重点地区和扶贫攻坚主战场。湘西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古城,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誉为中国最美丽的两座小城之一;里耶战国古城,考古专家称之为“北有西安兵马俑,南有里耶秦简牍”;八百年土司王都“老司城”,堪称“中国的马丘比丘”和“东方庞贝古城”。厚重的历史文化,孕育了民国总理熊希龄、现代文豪沈从文、著名画家黄永玉、民族歌唱家宋祖英等一批政治文化名人。湘西有着浓郁的民俗风情。湘西土家族、苗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土家族山歌、苗族的对歌,曲调优美,悠扬悦耳;土家族茅古斯舞被称为民族舞蹈活化石,苗族鼓舞堪称中华一绝;酒鬼酒、土家织锦和苗族银饰、蜡染已成为游客珍藏的佳品。湘西有着神奇的山水风光。境内有国家级景区景点36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猛洞河漂流,被誉为“天下第一漂”;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免遭第四纪冰川侵袭的原始次生林;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吉首德夯,被人们称之为“天凿奇峡”,拥有全国最高的流沙瀑布。还有沈从文笔下的边城茶峒等一批著名景区景点。湘西有着独特的资源优势。山地资源丰富,全州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0%,堪称华中“生物基因库”和“中药材宝库”,拥有中药材资源2000多种。矿产资源丰富,在州域内已勘查发现63个矿种485处矿产地,锰、汞、铝、紫砂陶土矿居湖南省之首,锰工业储量居全国第二,钒矿遍及全州,有“锰都钒海”之称,全州矿产资源总价值达2万亿元以上。旅游资源丰富,拥有50多个国字号生态和文化旅游品牌,荣膺“中国魅力城市”和“中国最佳旅游去处”,“神秘湘西”旅游品牌已蜚声海内外。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直各部门大力支持下,湘西州充分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经济发展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经济发展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与生态多样性一样,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如何保护文化多样性,促进包括少数民族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丰富中华民族多姿多彩的多样文化,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大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也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恩施州历来风景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在恩施州人的性格方面仍能感受到土苗儿女豪爽、睿智、勤奋的特点。突出民族文化建设不仅是生态文化旅游的文化构建需要,而且是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需要。突出民族文化建设形成民族文化产业,可以形成三产业联动,整体发展。 一.恩施州历来风景优美,旅游资源丰富,适合走以旅游业为主导带动经济型发展路径恩施州属亚热带季风性山地湿润气候。冬少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海拔落差大,小气候特征明显,垂直差异突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因此孕育多变美丽的恩施。恩施有很多旅游景点,如恩施大峡谷,恩施土司城,利川腾龙洞,神龙溪,天下第一杉等世界着名的自然风光,但处于武陵山地区,前有三峡,西靠重庆,是恩斯黯然失色,恩施并没有打造出自己的牌子。在2012年恩施政府重金打造旅游业业,推出龙船调的故乡,素有“凉城”的美称的利川。但却令人心痛的是广告标语是:我靠重庆,凉城利川。在重庆42°火炉,利川 24°凉城,是多好的机会推出恩施旅游,但这只是引起了网络的争议,利川旅游局官方的道歉。这看出恩施在推出旅游业中人才的匮乏,政府资金的支持也是杯水车薪。塑造龙头品牌,一方面政府要给资金支持,搞好基础建设,是上述的旅游景观可以形成一个旅游循环,让旅客流连忘返。另一方面在科学技术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加大投入力度,鼓励创新,优化营运管理,真正打造出龙头品牌。

恩施土家族苗族民间故事的传承 (3000字)

恩施土家族苗族民间故事的传承 作者:王学锋黄毓寰赵植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4年第11期 摘要:民间故事是通过多种文化构成而具体展现的文化形式,近些年来以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故事发展为特色的文化传承受到了现实广泛的关注,本文以恩施土家族苗族民间故事传承作为研究对象,从其民间故事的特征性出发,探究现阶段民间故事的发展现状,结合时代发展的语境,提出了合理的文化传承的时代思考,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恩施土家族苗族;民间故事;传承 每一个少数民族民间故事虽然都不同,但是都有着独立的故事内容和表现形式,民间故事是一个地区文化形态、民族特色和地域生活的形象展现,实现民间故事的传承就是体现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推广,是文学研究不断深入的体现,也是文化传承的时代呼唤。 一、恩施土家族苗族民间故事的特征 每一个少数民族地区文化都有自身的特色,都有所延续的文化精神,恩施土家族苗族的民间故事传承也有自身的来源和叙事的手法,丰富的故事内涵和故事种类蕴含了土家族苗族的文化传统,是几代人传承下来的文化瑰宝。 (一)土家族苗族民间故事的故事来源

土家族苗族民间故事的来源展现的是淳朴和纯真的特点,民间故事生成的主体是寻常百姓的口述与创作,在民间的生产实践中产生的喜闻乐见的故事内容,通过百姓们的人与人之间、代代相传下去直到现在的延续,如果民间故事失去了人们的口口相传就会失去了传承的能力,没有讲述人、没有听众、没有传承的语境和情景,民间故事也失去了呈现和传承的能力。民间故事的创作者并非都是具有专业素质的艺术家,其传播和创作者可以是普通的百姓,每一个人都承担起民间故事传承的责任。 (二)土家族苗族民间故事的叙述手法 土家族苗族的民间故事叙事手法体现在故事情节的真实有效,有现实的充分依据,而且故事能够充分的反应一定的现实价值,对于人们产生深刻的启迪,对于善恶价值价值观的阐述和引导都与人们的内心情感体验真实的契合。尽管也有很多故事情节里充满着深化的色彩,但是这些故事情节的艺术展现都是根据现实合理创作的,具有现实依据性。符合人们的思想行为和认识的基本规律。 (三)土家族苗族民间故事的故事种类 土家族苗族的民间故事的故事种类有很多,有的是对于英雄人物的歌颂的,也要对寻常百姓家的道德伦理琐碎的故事讲述,也有以爱情、亲情、友情为情感处理的故事情节,之所以能够广泛的流传就是因为这些故事和情节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的相关,故事的种类涵盖了人生的百态,展示对于人们生活的写实与创意,涵盖了智慧的力量。 二、恩施土家族苗族民间故事的发展现状

土家族、瑶族、苗族风俗

土家族风俗 一、土家历史 土家族是中华大家庭中一个历史悠久、文化较发达的少数民族。二千多年前,他们就定居于今天的湘西、鄂西一带。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土家人民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开发了湘鄂渝黔接壤的广大地区,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对我们伟大祖国的缔造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主要集中在湖南西北部、?湖北西南部、重庆西南部、贵州东北部等地。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后裔。巴氏之子务相以“掷剑”、?“浮船”两种方式从巴氏、樊氏、覃氏、相氏、郑氏五姓中脱颖而出,被推举为首领,是为廪君。后率五姓沿夷水西上,称君夷城(今恩施)。范晔《后汉书·西南夷传》载:“巴郡南郡蛮,本有巴氏、樊氏、覃氏、相氏、郑氏。皆出于武落钟离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之子皆生于黑穴。?未有君长,俱事鬼神,乃共掷剑于石穴,约能中者,奉以为君。巴氏子务相乃独中之,众皆叹。又令各乘土船,约能浮者,当以为君。余姓悉沉,唯务相独浮。因共立之,是为廪君。乃乘土船,从夷水至盐阳。盐水有神女,谓廪君曰:…此地广大,鱼盐所出,愿留共居。?廪君不许。盐神暮辄来取宿,旦即化为虫,与诸虫群飞,掩蔽日光,天地晦冥。积十余日,廪君(伺)其便,因射杀之,天乃开明。廪君于是君乎夷城,四姓皆臣之。廪君死,魂魄世(化)为白虎。巴氏以虎饮人血,遂以人祠焉。”后来,“巴方”之民进入川东,建立巴国。这一时期(春秋时期),土家族先民统称为巴人。 从秦到清的漫长历史中,土家族深受封建王朝的影响。其发展可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阶段是秦至隋的郡县制时期;第二阶段是唐宋时期的羁縻州县制时期;第三阶段是元明至清初的土司制度时期;第四阶段是清代中晚的改土归流时期。 土家族在我国历史上长期没有确定的族称,曾因其历史渊源、白虎图腾、呼赋称为“?”、所居江左之地域、其所属地、所属的土司政治制度等多种因素被分别称为“廪君种”、“白虎夷”、“?人”、“蛮左”、“巴郡南郡蛮”、“建平蛮”、“施州蛮”、“北江蛮”或“武陵蛮”、“土蛮”,直到明末清初,汉人大量迁入土家族地区,才有别于汉人或其他民族,“土家”方作为相对的族称出现。 1956年10月,国务院正式确认土家族为单一的少数民族,土家族正式成为祖国民族大家庭里的一员。土家族,现有人口5704223人,主要聚居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此外,四川省的石柱、秀山、酉阳、黔江等县也有分布。 二、土家文化 1.白虎崇拜白虎在土家人的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土家族自称是“白虎之后”。相传,远古的时候,土家族的祖先巴务相被推为五姓部落的酋领,称为“廪君”。廪君率领部落成员乘土船沿河而行,行至盐阳,杀死凶残的盐水神女,定居下来。人民安居乐业,自然廪君也深受人们的爱戴。后来廪君逝世,他的灵魂化为白虎升天。从此土家族便以白虎为祖神,时时处处不忘敬奉。每家的神龛上常年供奉一只木雕的白虎。结婚时,男方正堂大方桌上要铺虎毯,象征祭祀虎祖。 除了进行宗教式的虔诚敬祭,土家人的生活中也随处可见白虎的影子。古代土家族先民作战时所持的(钅享)钎、戈、剑上面,都铸镂有虎头形或镂刻有虎形花纹。如今小孩穿虎头鞋,戴虎头帽,盖“猫脚”花衾被;门顶雕白虎、门环铸虎头。其意用虎的雄见来驱恶镇邪,希翼得到平安幸福。 2.民歌薅秧、锄草有薅秧歌和薅草锣鼓,放牛有山歌,相爱有情歌,出嫁有哭嫁歌,死人有孝歌,石工、扛工、土工、船工,有相应的号子。 土家人有自己的语言。“毕兹卡”是土家人的自称,“舍巴”指摆手舞。土家人的语言丰富:象父称爹(读“的”),母称“奶子”,岳父、岳母称老丈(读“灶”)、老丈母等。 3.“毛古斯”舞“毛古斯”,土语为“拔步长”,是老公公的意思。它是土家族纪念祖先,开拓荒野,捕鱼狩猎等创世业迹的一种古老舞蹈。形式风格,异常古朴、别致。每逢过年节跳摆手,都要跳这种古老的舞蹈。跳演“毛古斯”,需十五六人组成,为首的祖辈叫“拔步长”,其他的是小辈儿孙。这样就组合成一个家庭。无论辈份高低,浑身都得用稻草、茅草、树叶包扎,甚至脸面也用稻草树叶遮盖住,头上还要扎五条大棕叶瓣子,四根稍弯,分向四面下垂。跳演至《接亲》时,特别要用稻草扎根男性生殖器,夹在两腿中。观看跳演的人,没有谁认为是“丑事”,却觉得这样装扮才真实。“毛古斯”舞,从动作到内容,

土家族苗族的来历

土家族、苗族的来历 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苗族总人口为894.01万人,在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满、回,人口居第四位。苗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人口众多的民族。苗族分布地域的历史变迁很大,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苗族口碑资料,苗族起源于5000多年前居住于黄河中下游的“九黎”部落, "三苗"时代又迁移至江汉平原,后又因战争等原因,逐渐向南、向西大迁徙,进入西南山区和云贵高原。在漫长的岁月中,苗族迁徙的足迹不仅遍布南中国的山山水水,而且漂洋过境,走向异域。如越南、泰国、老挝以及欧洲、美洲等国家和地区,都有苗族人在生活。由于在我县历史上尤其是土司统治时期曾发生过多次赶苗事件,史称“赶苗拓业”,将居住在我县境内的大部分苗族人赶到了湖南、湖北、贵州等地,苗族原生文化在我县几乎丧失殆尽,因此,我们今天着重探讨土家族族体的形成和土家文化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 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土家族人口为802.81万人,在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满、回、苗、维,在全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排第六位,主要分布在鄂西南、湘西北、渝东南、黔东北地区的34个区、市、县。土家族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民族,说它古老,早在上古时期其先民就居住在这里,至今仍保留着土家族特有的民族文化;说它年轻,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后的1957年才被国务院正式确认为一个单一民族。 关于土家族族源,以前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巴人说”;二是“土著说”;三是“乌蛮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任何一种说法都不能完全含概土家族形成的复杂性,土家族的族源应该是多元的。就我县而言,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一是世代居住在武陵山区的土著人,据相关文献资料表明土著人在这里生活的历史在五千年以上甚至更长,这从我县乌江清泉“邹家坝遗址”、酉水河老寨“笔山坝遗址”的考古发掘成果中得到了证实; 二是“四凶族”流放事件“放驩兜于崇山,以变南蛮”的一部分,《史记·五帝本纪》载:“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驩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服”。 三是古代巴人的一部分,这是目前大多数学者比较推崇的一种起源说。唐梁载言《十道志》载:“楚子灭巴,巴子兄弟五人,流入黔中,汉有天下,名曰酉、辰、乌、武、沅等五溪,各为一溪之长,号五溪蛮”。 四是历史上因多方面原因被迫迁徙而进入酉阳的濮人、楚人、乌蛮等等。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土家族并非是游离于华夏民族之外的异族,我们的祖先曾在古代中原的中心区域内生活过相当长的时间,他们为中原的早期开发,为中

印江土家族苗族风俗介绍

风俗篇 挑“金银”水印江土家族节日习俗。金银水即新年凌晨从水井中舀出的水,土家族的男人们每年都要挑金银水,习俗源流无从查考。新年的第一个时辰内,土家族的男人们便挑上水桶,拿着香、纸、烛,提上灯笼,带着一颗真诚的心和美好的愿望,静悄悄地前往离家近的那口水井旁,轻轻放下手中的东西,先点燃蜡烛,再焚香化纸钱,口中轻念祈求平安幸福,新年发财之类的吉言,然后用葫芦瓢小心翼翼地在水井里舀水将桶装满挑回家。回家路上不能大声说话,生怕得罪山神,亦不能让桶中的水荡一滴出来。到了家门口,要大声喊:“金银水挑回来了!”屋里的人应道:“快让金银水滚进来。”于是,土家族男人挑金银水进屋,屋里人将水桶稳稳接住,再轻轻的往水缸里倒,心里默默祝福:“金银水进屋了。”(陈法权) 腊月二十三祭灶神印江土家族节日习俗。祭灶神习俗许多民族都有。传说灶神是一家之主,每个家庭一年中的是非善恶,他都记录在案,要向上天玉皇大帝汇报,因而,灶神是不能得罪的。印江土家人认为灶神在腊月二十三日晚上要去天上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年中全家的善恶,希望他隐恶扬善,所以在当天下午晚饭后,要将锅、碗、瓢、盆、火钩、

火钳等炊事家具清整干净,摆放有序,用茶盆装上刀头肉一个,粑粑、豆腐、炒蛋各一盘,酒三杯,点上三柱香两支烛,然后用十二数长钱,一贴散钱焚化奠祭,在刀头肉上用刀划一个十字,把肉、蛋等食各拈一点丢在燃着的纸堆上,表示灶神已吃喝了,钱也收到了,便会高高兴兴去天上向玉皇大帝汇报。祭祀中除男人主祭、跪拜、祈祷外,家庭主妇也要参加跪拜磕头,这是妇女在春节前后唯一能参与祭祀的活动。(陈法权) 三十夜的疙蔸火印江土家族春节习俗。大年三十,吃过年夜饭,大人们的心情轻松了起来,或围着“火坑”烤火,或近邻相互串串门,见面总是一句“过年分饷办齐了!”对方也客气地回敬一句“在你家哟”。夜幕降临,串门的人们各自回家燃起疙蔸火来。平时印江土家人冬天烤火,或烤自家火坑,或烤“烘笼火”,或烤“火盆火”。在年三十夜,无论用火坑、火盆,必须烧“疙蔸火”。烧起疙蔸火,老人们总是对家人、对小辈封赠、祝愿;女人们则精心守护着疙蔸火,让火焰紧紧聚在一起,燃得通红透亮,象征来年五谷丰登、财源旺盛。一家人围坐在疙蔸火边,嗑着花生和葵花,吃着香甜的米酒,尝着糖食果品,尽情享受天伦之乐;拉家常,讲故事,盘算着来年的生计。老老少少,其乐融融,是一家人一年中最开心的时候。12点钟,新年伊始,男人们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