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改变一生的60个心理学效应txt免费下载在线阅读全集电子书

改变一生的60个心理学效应txt免费下载在线阅读全集电子书

改变一生的60个心理学效应txt免费下载在线阅读全集电子书
改变一生的60个心理学效应txt免费下载在线阅读全集电子书

改变一生的60个心理学效应txt免费下载在线阅读全集电子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页码:20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7500689802/9787500689805

·条形码:978750068980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图书品牌:北京中青文

内容简介《改变一生的60个心理学效应》内容简介:60个充满趣味与智慧的心理学效应。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语言通俗易懂,道理却深刻实用。在以简单、有趣和轻松的方法了解心理学的同时,你会发现你的心灵在发生意想不到的改变。你开始对自己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习惯性的消极思维方式渐渐离你远去,并且你发现。原来你也可以变得人见人爱。这就是心理学的魔力,让你获得属于你自己的成功。这个时代,到处充满喧闹与浮躁,你是否关注过你的心灵?

请你试着把这本书放在枕边,在闲暇的时候,打开它,它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发掘自身的心灵潜力,让生活更轻松,也让你在职场、商场、朋友圈中行走得更加游刃有余。

作者简介郑小兰,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心理学硕士。曾多年从事教育工作,后在管理咨询公司任职,对个体社会心理现象与成功心理学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多次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有着较为广泛的影响,著有《影响他人的心理学》、《道德情操论》(青少版)、《犹太人给子女的8种福分》等图书。网上书店QC99COM

编辑推荐《改变一生的60个心理学效应》:60个最有趣实用的心理学效应,揭开行为背后的秘密;每天读点心理学,改变自己,影响他人。

凡成功人士都必须具备以下三点:对自己有一个清楚定位,积极面对生活,精于为人处世,只有具备了这起码的三点,才有可能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这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教你如何做到这些。

读此书,不仅能丰富你的心理学常识,让你对生活有更深刻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你能将这些心理学法则铭记于心,你一定能收获更为充实精彩的人生以及更加积极的人际关系。

60个心理学效应,改变你的一生。所以,千万别不读这样的

心理学。

蘑菇原理没有茧中的蜇伏,哪来羽化成蝶的美丽二八法则找到并充分利用最关键的资源比伦定律失败也是一种机会野马结局控制你的坏情绪鲶鱼效应让自己保持适度的紧张甜柠檬心理接纳自己,找到自身优势刺猬效应和谐关系在合适距离中实现三明治效应让批评变得更可口毛毛虫效应低头赶路。更要抬头看路糖果效应克服小的诱惑,你才能得到更多……

目录

前言

第一章认识真正的自己:了解真实的自己,正视客观的事实

巴纳姆效应:人贵在自知,难在自知

因果定律:任何一种结果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

瓦拉赫效应:找到自己的最佳出发点

印刻效应:先入不一定为“主”

三分之一效应:看似第一的东西,不一定是最好的

惯性定律:命运经常被习惯主宰

晕轮效应:爱屋及乌与以偏概全

特里法则:任何改正都是进步

手表定理:更多标准会让你无所适从

蘑菇原理:没有茧中的蜇伏,哪来羽化成蝶的美丽

二八法则:找到并充分利用最关键的资源

巨人的影子:勇于正视自己的不足

从众效应:人云亦云,不如独立思考

地位效应:理性分析,不盲目追随

反映法则:外在世界反映你的内在真实

齐加尼克效应:有些压力很正常,不必为此太紧张

卢维斯定理:谦虚听取周围人的意见第二章打败消极的自己:乐观面对生活,生活会带给你快乐

塞利格曼效应:没有绝望的环境,只有绝望的心态

期望定律:有梦才有希望

坚信定律:坚定信念,理想才会实现

比伦定律:失败也是一种机会

破窗效应:已经破损的东西更易遭到破坏

野马结局:控制你的坏情绪

瓦伦达效应:专注于事情本身,不患得患失

鲶鱼效应:让自己保持适度的紧张

史华兹论断:幸福没有依靠,全凭自己掌握

霍桑效应:适度发泄,然后轻装上阵

乞丐效应:顺时莫张狂,逆时莫绝望

蔡戈尼效应:掌控自我,享受平衡生活的乐趣

不值得定律: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一定不会做好

踢猫效应:别成为坏情绪的传递者

甜柠檬心理:接纳自己,找到自身优势第三章成为受欢迎的自己:让自己变得人见人爱

互惠原理:与人相处,不妨先付出一点

投射效应:不要总以自己的喜好去衡量别人

刺猬效应:和谐关系在合适距离中实现

喜好效应:要想钓到鱼,首先要知道鱼爱吃什么

南风效应:感人心者莫乎情

三明治效应:让批评变得更可口

自己人效应:让自己成为受人喜欢的“自己人”

罗森塔尔效应:人们会成为你想象中的样子

边际效应:雪中送炭胜过锦上添花

留白效应:给别人留下适度的空间

名片效应:恰到好处地展示你自己

古德曼定理:聆听比诉说更能赢得他人的信任

首因效应:抓住第一印象的机会

互悦机制:你喜欢他,他就喜欢你第四章实现成功的自己: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

吸引力法则:改变生活从改变自己的思想开始

毛毛虫效应:低头赶路,更要抬头看路

成就动机:给自己安装一个成功的“引擎”

吉格勒定理:为自己设定一个高目标

飞轮效应:不要害怕开始的困难,挺住就是胜利

路径依赖定律:最初的选择决定最终的结果

糖果效应:克服小的诱惑,你才能得到更多网上书店QC99COM

登门槛效应:因势利导才能趁势而上

最后通牒效应:设定最后期限,你的效率会更高

蜕皮效应:成长就是不断地超越自我

卡瑞尔公式:事情已经糟糕透顶,剩下的就是解决问题

奥卡姆剃刀定律:放弃是一种智慧

重复定律:不断重复就会不断加强

专精定律:全神贯注,好上加好

……

序言改变自我、完善自我、成就自我的心理学法则。

这是一个追求自我、崇尚成功的时代!在这个令人心动的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在努力奋斗,追逐心中的梦想,每个人都在想方设法,取得别人没有达到的成功境界。似乎每个人都在试图改变着周围的世界,每个人都在力求最完美的结局……但是,一次又一次的触礁、碰壁,让人们在感叹不已的同时,不禁望而生畏,甚至心力交瘁。例如:

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在意的东西,总喜欢爱屋及乌或者以编概全,总会在压力面前无法安然入睡,无法从客观实际出发,无法真正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人们总是在一次失败后觉得生活太过残酷,总会在得到与失去那一刻患得患失,总

会在工作或者生活中,无法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进而找不到生活的色彩,无法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

人们总在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和肯定,却得不到心灵上的安慰;人们总是在不停地忙碌着,但收效甚微;人们总是不停地为自己设定目标,但一个目标也没有实现;人们总希望将事情做得足够好,但总是到最后一刻匆匆了事,无法获取满意的答案。

这些让人困惑的现象,其实只不过是契合了心理学中一个又一个的效应。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当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种人物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

这些神奇的心理效应就像一个无形的引力一样,在人们生活的这个多彩多姿的世界中,不停地发挥魔力,左右着人们的生活——有人成功,有人失败;有人消极,有人乐观;有人欢喜,有人忧愁;有人感觉在天堂,有人认为身在地狱……虽然这些心理学效应是一种看不见的隐形潜规则,但它们同样也是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改变一生的60个心理学效应》以60个可以对人们的自我认识、心理调节、人际交往及事业成功产生重要影响的心理学定律为线索,结合大量来自社会生活的案例,为读者提供了提升自身心理素质、灵活运用心理学定律的方法与技巧,旨在让读者通过自身的内在心理去指导自己,进而在认识真正的自己、打败消极的自己、成

为受欢迎的自己、实现成功的自己中不断地改变自我,完善自我,谱写出人生华丽而动听的乐章。

文摘因果定律,任何一种结果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因果定律”是由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的,又称为因果法则,指无论哪一方面的成功或失败都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一定因果关系的必然,即每件事情的发生都有某个理由,每个结果都有特定的原因,这个法则非常深奥且具极大影响力,以致世人将其称之为人类命运的“铁律”,心理学家将其归纳为: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什么样的因,就会有什么样的果。因果定律说明的是,发生在你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情的结果,必定有一个或多个与其相伴而生的原因,简单说就是人们每天都生活在因果定律之中。从天体运行、四季轮回,到小河叮咚、大地回春;从花草树木、鱼虾成群,到红杏枝头、山峦叠起……这一切都和因果定律息息相关,也可以说是因果定律运行的结果。

因果定律以最简单的形式告诉人们,如果生活中你为自己设定了想得到的结果,你就需要追溯前人,看一看那些得到这个结果的人是怎么做的,并为这个结果不停地努力、付出,如果你能够做和成功人士同样多的事情,你获得的结果也将和他们同样多,这不是奇迹,而是一个很自然的规律。

拿破仑·希尔曾被邀请到一所大学做演讲,他受到了热烈的

欢迎,当校方付给他100美元的酬劳时,他说此行不虚,因此婉言拒绝了该项报酬。

后来那所大学的校长,将这件事情动情地说给了他的学生,校长说:“我在这所大学待了20年,期间我曾邀请过很多人士给学生们发表演讲,但这是我碰到的第一个拒绝接受演讲酬金的人,他说他在演讲中收获的东西足以胜过他演讲的酬金。事实上,这个拒绝酬金的人是一家大型杂志的总编,所以,我建议你们去订阅他的杂志,因为,他身上的美德以及能力,是你们在书本中学不到的,也是将来踏入社会后必须用到的。”

拿破仑·希尔主编的《希尔的黄金定律》由此获得了这些学生6000多美元的订阅费,并在日后的发展中,获得这所大学的学生以及他们朋友50000多美元的订阅费。

种了就会有收获,哪怕你当初并没有期望获得收成。《人心的贮存》一书中曾说:“人心就像一本存折,只有打开后才知道到底有多少收益。每本存折都是用一点一滴的善去积累的。”

有的人一生获得无数次成功,有的人一生连一次成功的滋味都没品尝过。你是否想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失败的人抱怨自己的运气差,甚至将其推脱给客观条件或外在因素;成功人士在总结经验时,经常要提到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好运气,但同时也强调了重要的一点——吃得苦中

苦……

100本重要的心理学电子书.txt

100本重要的心理学电子书.txt

100本重要的心理学电子书Literatures 《泰戈尔文集》 《卡夫卡文集》 《书与你》(毛姆) 诗疗馆丛书: 《古诗我的能量补给》 《宋词我的忧郁抗体》 《元曲我的压力解药》 《植物我的精神导师》 Novels 陀思妥耶夫斯基: 《白痴》 《罪与罚》 《卡拉马佐夫兄弟》 《心理分析派小说集》part1 part2 Chinese Philosophy 《庄子》 《星云禅话》 《佛教经典》 《西藏生死书》 《禅--心的效能训练》 《禅与中国》 West Philosophy 《沉思录》(马可·奥勒留)

《忏悔录》(奥古斯丁) 卢梭: 《爱弥儿》 《忏悔录》 笛卡尔: 《第一哲学沉思集》 《笛卡尔文集》 叔本华: 《悲观论文集》 尼采: 《悲剧的诞生》 《偶像的黄昏》 《尼采作品集》 克尔凯郭尔: 《百合·飞鸟·女演员》 《非此即彼》 《勾引家日记》 《基督徒的激情》《克尔恺郭尔哲学寓言集》《恐惧与颤栗》 《论怀疑者哲学片断》 《十八训导书》

《致死的疾病》 《重复》 《或此或彼》(上,下) 克尔凯郭尔镜像: 《孤独人格——克尔凯郭尔》林和生《克尔凯郭尔、维特根斯坦的哲学与信仰》《克尔恺郭尔爱的伦理学:神的命令和道德义务》 《不幸与幸福》 黑格尔: 《纯粹人格》 《小逻辑》 《精神现象学》 《美学》 《哲学讲演录》 胡塞尔: 《纯粹现象学通论》 《现象学的方法》 《现象学的观念》 伽达默尔 《哲学解释学》 《真理与方法》part1 part2 part3 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选集》part1 part2 part3 part4 萨特: 《存在与虚无》part1 part2 part3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萨特文集》(1-8卷) 福柯: 《疯癫与文明》 《不正常的人》 《性史》 《福柯集》part1 part2 《哲学问题》(罗素) 《宗教的本质》(费尔巴哈) 《德里达》 《自杀论》(埃米尔·迪尔凯姆)part1 part2 《我的大学》(池田大作) 《人类幸福论》(约翰·格雷) 《人类学》(爱德华·泰勒) 《享受安宁》(贺伦) 《分裂的自我》莱恩 存在主义: 《非理性的人-存在主义哲学研究》[美]威廉·巴雷特《Existentialism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完整版)北师大教育心理学电子版教程

北师大教育心理学课堂讲义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论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和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不限于学校情景中学和教的基本规律,应扩展为各个年龄阶段、各个范围里学习和教学过程中交互作用的规律。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和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 二、学习与教学的要素(五要素) (一)学生 学生特征的多样化使得教学过程多姿多彩,学生的差异包括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二)教师 学生式学习的主体,但并不否定教师的指导地位。教师在组织教学、协调其他各种因素中起关键作用。教师这一要素包括: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 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学中具有异常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宏观上是由社会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决定的。农业社会注重知识经验的传授,工业社会强调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信息社会注重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四)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过去,教学媒体被视为教学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教学媒体已成为教学中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因素,不仅影响着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的大小,而且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和容量的大小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教学环境

122部心理学电子书下载

122部心理学电子书下载 一.阿德勒 1.《超越自卑》阿德勒: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c4547078.html,/space/file/romell/-300a-8d85-8d8a-81ea-5351-300b-963f-5fb7-52d2.rar/.page 2.《理解人性》阿德勒: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c4547078.html,/space/file/romell/-7406-89e3-4eba-6027-963f-5fb7-5 2d2.txt/.page 3.阿德勒《西方的智慧+-+伟大书籍.pdf: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c4547078.html,/space/file/romell/-ff08-7f8e-ff09-963f-5fb7-52d2-300 a-897f-65b9-7684-667a-6167-002b-002d-002b-4f1f-5927-4e66-7c4d.pdf/.pag e 4.理解人性阿德勒.PDF: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c4547078.html,/space/file/romell/-005b-5965-005d-963f-5fb7-52d2-3 00a-7406-89e3-4eba-6027-300b-9648-521a-8bd11991.pdf/.page 5.阿德勒疗法.doc: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c4547078.html,/space/file/romell/-963f-5fb7-52d2-7597-6cd5.doc/.pa ge 6.生活的科学.pdf: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c4547078.html,/space/file/romell/-751f-6d3b-7684-79d1-5b66.pdf/.pa ge 7.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对一个女人生活故事的观照与审视阿德勒.txt:https://www.wendangku.net/doc/bc4547078.html,/space/file/romell/-751f-547d-5bf9-4f60-610f-5473-77 40-4ec0-4e48-5bf9-4e00-4e2a-5973-4eba-751f-6d3b-6545-4e8b-5fb7-89c2-7 167-4e0e-5ba1-89c6-0020-0020-963f-5fb7-52d2.txt/.page

教育心理学1

第二章心理发展 1、填空题 (1)Piaget认为心理发展就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环境达到平衡的过程。 Assimilation:主体能够利用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把刺激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Accommodation: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改变认知结构以处理新的信息,改变旧观点以适应新情况。 (2)Piaget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3)感知运动阶段儿童认知发展的成就有、、。(客体永恒性,目标定向行为,学习翻转行为) (4)Piaget认为,守恒是阶段儿童具备的能力。 (5)按照Piaget的观点,儿童解决守恒问题的能力依赖于、和三个基本原因的理解。(同一性,补偿性,可逆性) (6)Vygotsky区分了两种心理机能,即和。(低级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 (7)Vygotsky认为,和在儿童的认知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社会性的相互作用,语言) (8)最近发展区是前苏联心理学家提出的。 (9)按照Vygotsky的观点,教学应着眼于__最近发展区__。 按照我国心理学家关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分类11、12岁到14、15岁这一期间属于 少年期 。 2、选择题 (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 D )。 A.身心变化 B.机体变化 C.心理增长 D.心理变化 婴儿常常把什么东西都放进自己嘴里,这个例子是皮亚杰理论中的哪个过程?( B ) A、同化 B、顺应 C、平衡 D、去中心化 儿童常常把什么都往嘴里放,是由吃奶向吃饭过渡,改变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因此是顺应。 (2)动作或活动的结构或组织叫( A )。 A、图式 B、同化 C、顺应 D、平衡 (3)主体将环境刺激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

实用心理学200条

实用心理学200条 1、【一见钟情,靠的也是出色的外貌】。但凡一个人说“我不喜欢一见钟情式的故事”,多半代表——这位,对自己的外貌不自信。 2、【想知道一个人的内心缺少什么】,不看别的,就看其炫耀什么;想知道一个人自卑什么,不看别的,就看其掩饰什么。 3、【从网络聊天习惯读懂一个人】原来喜欢用“……”和“。。。”的人心底大多比较柔软,没有坏心眼,同时也会反映出他她对待事情的优柔寡断,大部分会有选择恐惧症。。。 4、【人脉交际8大心理定律】1首因效应首次见面给人好感觉;2诚信定律热情是焦点,真诚是最高点;3赞美定律善赞美能博得人心;4面子定律给人面子才善交际;5谎言定律善意谎言助交往;6忍让定律忍让能创和谐;7异性效应男女具互相吸引力作用;8互惠定律让对方产生“负债感”。 5、【可以增进感情的地方】1.酒吧。光线昏暗和私人距离可以增强亲密感。酒后彼此增加了更多的幻想,感觉男的更帅,女性更靓。2.可以看烟花或夜景的地方。黑暗会使人没有安全感,如果有强光出现会使彼此感到温暖浪漫。3.恐怖电影和过山车。心跳加速的感觉会被误认为爱情。4.火锅派对或者海岛露营。 6、【7个生活细节年轻大脑】1.3件事情轮换着做:可以刺激大脑不同区域减少大脑退化速度;2.每天大笑1次:具有缓解压力抗击心理衰老功效;3.睡够7小时:充足睡眠有助大脑强化记忆;4.每天看电视不超过2小时:每天看电视过久,会增加患老年痴呆症的危险;5.学1门外语;6.每天清洁3次牙齿;7.坚持健身4个月:锻炼有助于加强记忆。 7、真正的朋友,节日里不发短信,平时也无电话寒暄,一旦有事,拿起话筒,连一句“不好意思”的客套都不用,可以直奔主题…… 8、【如何提升生活品质】每天和伴侣做快乐的事,如一起看电视或读增加生活情趣的书;不要牺牲健康,像通宵赶工、睡眠不足、不运动、吃垃圾食物应避免;对身边的人有求必应,要急家人、朋友之所急;量入为出,财务压力使人快速衰老;不要把“办不到”当口头禅;轻松面对杂务;言出必行。(via@博曼心理) 9、【请在夜晚说爱我】在白天,人们要扮演社会角色,进行的思想活动都是有意识。到了夜晚,人们从社会角色转换到个体角色,成为完全从属于家庭、属于自己的人,能够较多地按个人意志来支配自己的活动。因此人在夜晚感情最丰富,如果在晚上求爱,人的心理防御会降低,感情更充沛,成功率也比白天要高很多。 10、【这样的女孩最动人】懂事知道啥时候该撒娇,啥时候疼惜你;不放过任何与你有关的信息,融入你生活圈;她绝不在你同事家人朋友面前提你的缺点;她需要你的肩膀,但绝不会凡事都依赖你;她不会总要求你先让步;她和你一起聚会时会打扮得漂亮但不妖艳;看到女人围着你转,会吃醋,但不会无理取闹,兴师问罪。 11、1.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就是再喜欢也不行,要懂得放弃;2.过去的事情可以不忘却,但一定要放下;3.别人说的记在脑袋里,而自己的则放在心里;4.你永远没有你本身想象中那么重要;5.钱能解决的问题统统不叫问题;6.找点时间,单独呆会儿;7.不要感到是生活亏欠了你,其实是时机未到或你还努力不够。 12、【心灵排毒的5个贴士】1、自我合理宣泄,找人倾诉、痛哭和写日记;2、情志转移,把注意力转移到平时感兴趣和喜欢的事上;3、自我理性升华,看书,看好电影,接触自己喜欢的人,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4、适度让步,退一步海阔天空,给自己心理上的解脱;5、自我遗忘,忘记不愉快的事情。 13、【职场规则】1你可以不聪明,但不可以不小心。2你说的每句话,老板都会知道。3不管什么时候,低调总是最安全的。4把自己当成聪明人,往往是最笨的。5你是上司的

100本重要的心理学电子书.txt

100本重要的心理学电子书Literatures 《泰戈尔文集》 《卡夫卡文集》 《书与你》(毛姆) 诗疗馆丛书: 《古诗我的能量补给》 《宋词我的忧郁抗体》 《元曲我的压力解药》 《植物我的精神导师》 Novels 陀思妥耶夫斯基: 《白痴》 《罪与罚》 《卡拉马佐夫兄弟》 《心理分析派小说集》part1 part2 Chinese Philosophy 《庄子》 《星云禅话》 《佛教经典》 《西藏生死书》 《禅--心的效能训练》 《禅与中国》 West Philosophy

《沉思录》(马可·奥勒留)《忏悔录》(奥古斯丁) 卢梭: 《爱弥儿》 《忏悔录》 笛卡尔: 《第一哲学沉思集》 《笛卡尔文集》 叔本华: 《悲观论文集》 尼采: 《悲剧的诞生》 《偶像的黄昏》 《尼采作品集》 克尔凯郭尔: 《百合·飞鸟·女演员》 《非此即彼》 《勾引家日记》 《基督徒的激情》 《克尔恺郭尔哲学寓言集》 《恐惧与颤栗》 《论怀疑者哲学片断》

《十八训导书》 《致死的疾病》 《重复》 《或此或彼》(上,下) 克尔凯郭尔镜像: 《孤独人格——克尔凯郭尔》林和生《克尔凯郭尔、维特根斯坦的哲学与信仰》《克尔恺郭尔爱的伦理学:神的命令和道德义务》 《不幸与幸福》 黑格尔: 《纯粹人格》 《小逻辑》 《精神现象学》 《美学》 《哲学讲演录》 胡塞尔: 《纯粹现象学通论》 《现象学的方法》 《现象学的观念》 伽达默尔 《哲学解释学》 《真理与方法》part1 part2 part3 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选集》part1 part2 part3 part4 萨特: 《存在与虚无》part1 part2 part3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萨特文集》(1-8卷) 福柯: 《疯癫与文明》 《不正常的人》 《性史》 《福柯集》part1 part2 《哲学问题》(罗素) 《宗教的本质》(费尔巴哈) 《德里达》 《自杀论》(埃米尔·迪尔凯姆)part1 part2 《我的大学》(池田大作) 《人类幸福论》(约翰·格雷) 《人类学》(爱德华·泰勒) 《享受安宁》(贺伦) 《分裂的自我》莱恩 存在主义: 《非理性的人-存在主义哲学研究》[美]威廉·巴雷特《Existentialism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Humanism-Existential Psychology

教育心理学(电子版)

教育心理学 参考书:教育心理学,主编:莫雷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初版 I S B N :9787504139795, 出版时间:2007-1-1 目录 ?第一章绪论(2学时) ?第二章学习理论(5学时) ?第三章学习迁移(4学时) ?第四章知识学习(4学时) ?第五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4学时) ?第六章品德学习(3学时) ?第七章动作技能学习(3学时) ?第八章动机与学习(5学时) ?第九章个体差异与学习(3学时) ?第十章教学心理与教师心理(3学时) 第一章绪论 本章知识要点 1、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含义; 2、熟悉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3、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各种研究方法的特点; 4、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并能列举各个发展历史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对教育心理学发展的贡献。 重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难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本章复习思考题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各种观点综述。任何学科都有

其独特的研究领域和对象,教育心理学也不例外。但是由于不同的教育心理学家对教育和心理学所持的观点不同,各自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因此他们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看法也不同。 ?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续) ?(二)通过评说各种观点,并结合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现状和具体情况,把教育心理学定义为:?°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种种心理现象的科学?±。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 –(二)系统性原则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四)教育性原则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教育心理实验 ?实验室实验 ?自然实验: –(二)观察法 –(三)调查法 ?1、问卷法 ?优点:省事省力,容易量化,适用范围广 ?缺点:不能灵活地、有针对性地、深入地开展资料收集工作。 ?2、访谈法 ?内涵: ?优点:适用范围广,能灵活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资料 收集工作。 ?缺点:费时费力费财,结果受研究者影响,资料难

100本重要的心理学电子书.txt

100本重要的心理学电 子书.t x t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100本重要的心理学电子书Literatures 《泰戈尔文集》 《卡夫卡文集》 《书与你》(毛姆) 诗疗馆丛书: 《古诗我的能量补给》 《宋词我的忧郁抗体》 《元曲我的压力解药》 《植物我的精神导师》 Novels 陀思妥耶夫斯基: 《白痴》 《罪与罚》 《卡拉马佐夫兄弟》 《心理分析派小说集》part1 part2 Chinese Philosophy 《庄子》 《星云禅话》 《佛教经典》 《西藏生死书》 《禅--心的效能训练》 《禅与中国》

West Philosophy 《沉思录》(马可·奥勒留)《忏悔录》(奥古斯丁) 卢梭: 《爱弥儿》 《忏悔录》 笛卡尔: 《第一哲学沉思集》 《笛卡尔文集》 叔本华: 《悲观论文集》 尼采: 《悲剧的诞生》 《偶像的黄昏》 《尼采作品集》 克尔凯郭尔: 《百合·飞鸟·女演员》 《非此即彼》 《勾引家日记》 《基督徒的激情》《克尔恺郭尔哲学寓言集》《恐惧与颤栗》

《论怀疑者哲学片断》 《十八训导书》 《致死的疾病》 《重复》 《或此或彼》(上,下) 克尔凯郭尔镜像: 《孤独人格——克尔凯郭尔》林和生《克尔凯郭尔、维特根斯坦的哲学与信仰》《克尔恺郭尔爱的伦理学:神的命令和道德义务》 《不幸与幸福》 黑格尔: 《纯粹人格》 《小逻辑》 《精神现象学》 《美学》 《哲学讲演录》 胡塞尔: 《纯粹现象学通论》 《现象学的方法》 《现象学的观念》 伽达默尔 《哲学解释学》 《真理与方法》part1 part2 part3

教育心理学电子版

教育心理学 目录 ?第一章绪论(2学时) ?第二章学习理论(5学时) ?第三章学习迁移(4学时) ?第四章知识学习(4学时) ?第五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4学时) ?第六章品德学习(3学时) ?第七章动作技能学习(3学时) ?第八章动机与学习(5学时) ?第九章个体差异与学习(3学时) ?第十章教学心理与教师心理(3学时) 第一章绪论 本章知识要点 1、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含义; 2、熟悉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3、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各种研究方法的特点; 4、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并能列举各个发展历史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对教育心理学发展的贡献。 重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难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本章复习思考题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各种观点综述。任何学科都有其独特的研究领域和对象,教育心理学也不例外。但是由于不同的教育心理学家对教育和心理学所持的观点不同,各自的社会文化背景不

同,因此他们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看法也不同。 ?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续) ?(二)通过评说各种观点,并结合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现状和具体情况,把教育心理学定义为:?°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种种心理现象的科学?±。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 –(二)系统性原则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四)教育性原则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教育心理实验 ?实验室实验 ?自然实验: –(二)观察法 –(三)调查法 ?1、问卷法 ?优点:省事省力,容易量化,适用范围广 ?缺点:不能灵活地、有针对性地、深入地开展资料收集工作。 ?2、访谈法 ?内涵: ?优点:适用范围广,能灵活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资料 收集工作。 ?缺点:费时费力费财,结果受研究者影响,资料难 量化。

国内外心理学书籍推荐(新)1

心理学书籍目录【心理咨询理论和实践】《成长与 烦恼—青少年心理咨询手记》王裕如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韦彦凌等《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咨询》主编王登峰 张伯源《大学生心理咨询》陶秀英林劲松等《辅导人生—心理咨询学》马建青《家庭故事—心理随笔1》 196 (香港)李维榕《家庭故事—心理随笔2》170 (香港)李维榕《家庭故事—心理随笔3》 174 (香港)李维榕《健康地迈向 生活—心理咨询六十例》 247 黄京尧《矫正人生——心理治疗学》 354 温泉润《临床医师诊疗全书:现代心理治疗手册》281 许又新等主编《青少年心理咨询手册》 532 《人格的健 康与治疗手册》 536 沙莲香《现代心理学丛书咨询心理学》224 张人骏朱永新袁振国《现代心理咨询1000问》634 《心理冲突与解脱—现代心理治疗》 288 左成业钟友彬等编著《心理热线咨询》 222 郑瞻培《心理障碍咨询》 579 赵 友文杨晓玲宋燕华《心理诊所—现代人心理问题解题》 176 台湾游乾桂《心理治疗:理论与分析》 364 曾文星徐静《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操作》 461 主编张小乔《心理咨询概论》 260 汤宜朗,许又新编著《心理咨询纪实-骚动的心灵》287 周绍辉《心语_心理咨询案例》 331 李荐中著《一个心 理咨询医生札记》133 谭玉慈《医学心理咨询方法》262 徐俊冕著《中国青年报青春热线心理咨询丛书3》297 《咨询心理学》 752 邓明昱郭念峰【人本主义心理学】《现

代社会与人》名著译丛人寻找自己 221 [美]罗洛·梅《爱与意志》 427 罗洛梅(美)《第三次思潮:马斯洛心理学》 204 弗兰克戈布尔《动机与人格》 441 [美]马斯洛《二十世纪文库 -人的潜能和价值》 515 [美]马斯洛《科学与科学家的心理》184 [美]亚伯拉罕·马斯洛《罗杰斯“学生为中心”教学理论述评》189 方展画《人本主义心理学导论》 110 [美]夏洛特布勒等著 陈宝铠译《社会心理学丛书存在心理学探索》217 美A·H·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 342 马斯洛 《走向人格新大陆健康人格的探索》 452 许金声【梦的解析】《梦的解析》 507 奥弗洛伊德《梦的精神分析》194 [德]弗洛姆《梦境与潜意识》 168 [美]里查德·戴明等《梦境中的男女关系》 305 方刚《梦:内心的声音—梦与心 理健康》 240 朱建军孙新兰《夜间风景梦一位心理医生谈 梦与人生》 361 [台湾]王溢嘉严曼丽《梦的真谛》 170 [英] 查尔斯·莱格夫特【行为主义心理学】《20世纪心理学通览--行 为主义》 317 [美]约翰布鲁德斯华生《感觉良好》 241 [美]戴维·伯恩斯《现代行为医学》360 邓文浩、何慕陶《新潮文库104 行为主义的“乌托邦”—当代行为主义大师》216 史基纳《新行为主义学习论》 374 章益《行为疗法》208 张亚林《行为医学概论》 295 谢启文【人际交 流分析和交往心理】《保持自信》 279 (美)哈里斯(Harris,T.A.) 《沟通人生—心理交往学》 399 金盛华杨志芳赵凯《好恶心

教育心理学电子书

第一章绪论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注意以下四点: ①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学科,他要遵循科学的全部规律,具备科学学科应当具备的要求 ②教育心理学并不研究所有的学与教的问题,它主要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 ③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学与教,包括知识、技能的学与教及其伴随这一过程的有关能力的发展但也 涉及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的学习。 ④学校中的教育和教学活动虽然是教与学双方共同完成的活动,但只有弄清楚了学生如何学习的 过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才能知道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所以,教育心理学是以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为核心,其研究序列是学与教而不是教与学。 2.你认为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 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经验 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育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5个要素和3种活动过程) 5种要素: 学生:知识的主动吸纳者。学生这一要素影响教育学的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群体的差异和个体差 异。 教师:学生学习的的促进者、设计者、帮助者和合作者。 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是教学中的客体。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 准和教材; 教学媒体:用于传递旨在改变学习者行为的教学信息的媒体。 教学环境:学生所接触道德社会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物质和社会环境,前者指照明座位 等。而后者指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等。 3种活动过程:

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把知识技能等以有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并引导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知识的过程。 评价、反思过程:反思过程反映了教师的元认知能力。 三种过程的相互作用: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自身先前知识和学习发展水平为基础的,是在教学过程的背景下进行的,学习的进展因教学的质量而变化。教学过程是以学习过程为基础而进行的。 4.教育心理学研究对教师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5、教育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2)系统性原则。(把人的心理作为开放的动态的整体系统来加以考察)(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6、中学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一.描述性研究:通过观察记录教育过程中某些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来解释研究对象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①观察法②调查法③个案研究法④行为研究 1.观察法的优点:被观察者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反映真实自然。 缺点:观察资料的质量容易受观察者能力和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且只能回答是什么不能回答为什么,是研究的初级阶段使用的方法。 2.调查法:包括问卷法和访谈法、 1、问卷法是课题研究中常用的调查方法;测验法则是调查法中技术性最强的研究方法。 问卷是研究中常用的一种调查方法。它具有简便易行、省时省力、取样大 问卷内容有两个部分:个人资料的问题和所要填写的问题 2、访谈法 调查法的优点:能够同时收集到大量的材料,使用方便,并且效率高。

四十本心理学电子书

[转载]40本心理学电子书【免费、免注册下载】(2011-03-05 21:29:39) 进化心理学: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c4547078.html,/f/10722901.htm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c4547078.html,/f/10722903.html 拖延心理学: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c4547078.html,/f/10723011.html 思维改变生活:积极而实用的认知行为疗法: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c4547078.html,/f/10728998.html 社会心理学(第五版·中文第二版)阿伦森著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c4547078.html,/f/10767565.htm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c4547078.html,/f/10767566.htm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c4547078.html,/f/10767567.htm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c4547078.html,/f/10767569.html 学习的艺术维茨金著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c4547078.html,/f/10837264.html 布鲁克林有棵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c4547078.html,/f/10766374.htm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c4547078.html,/f/10766360.htm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c4547078.html,/f/10766365.html 吃的真相: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c4547078.html,/f/10772862.html 谁会认错我们为什么会有如此愚蠢的信念、错误的决定和让别人受伤的行为https://www.wendangku.net/doc/bc4547078.html,/f/10824636.htm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c4547078.html,/f/10824637.html 疯狂实验史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c4547078.html,/f/10824725.html

《教育心理学》电子书 第八章 心理健康教育

第八章心理健康教育 [内容简介]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预防心理疾病,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有利于儿童青少年社会化与人格的健全发展;有利于提高学校日常教育与教学工作的成效。在本章中我们将集中讨论心理健康的标准,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及其成因,介绍心理评估的主要手段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本章重点: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心理评估的方法、心理辅导及其原则、心理辅导的方法等。 本章难点: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术语及其标准、心理评估方法、心理辅导方法等。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 二、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 (一)确立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 什么是“心理健康”?国内外学者对此尚无一个公认的界定。意见分歧源于人们确立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不同。有代表性的依据有以下几类。 1.统计常模 假定人的各项心理特质(智力、乐群性、支配性等)的测量值在人群中接近正态分布,即当一个人的某项心理特质的测量值接近总体平均数时,他在这一方面就是正常的、健康的;另一个人的同一项心理特质的测量值若偏离总体均值较远,他在这一方面就是异常的、不健康的,这一判断依据意味着,与多数人一致的行为是健康的行为,偏离大多数人的行为则是

不健康的行为。这一判断依据不总是合理的,因为按此项依据判断,极聪明的人,极快乐的人都属于心理异常的人。这种看法显然是不适当的。 2.社会常模 一个人的行为如果符合社会规范、得到多人认可,就被判断为健康的,正常的,偏离社会规范的行为就被判断为异常的、不健康的。由于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通常也是多数人的行为,社会常模依据与统计常模依据就会有相当程度的一致性。不过根据对某个社会的顺从性来判断健康与否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因为被一个社会视作正常的行为,可能被另一个社会视作异常行为,在同一社会内,社会规范也会随时间推移而发生改变。还有人指出,不但个人可能是不健康的,而且有时社会及其主导价值、规范也可能是病态的。 3.生活适应 生活适应良好者就是心理健康的;适应困难、干扰了个人或社会康宁者就是不健康的。除非对“生活适应”作更积极的解释,否则这一判断依据仍有其局限性。例如,一个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逢人说人话,逢鬼说鬼话”,既不损害个人安逸,也不干扰社会康宁的人能算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吗? 4.心理成熟 这是从发展角度对心理健康作判断的,即个人心理发展与生理成熟程度相当者是心理健康的,而心理成熟落后于生理成熟程度因而也落后于同龄人平均水平者是不健康的。 5.主观感受 这是判断心理健康的辅助性的依据,即按照当事人主观体验到的是满意感、幸福感,还是痛苦与不适,来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这一判断依据不能单独采用,因为某些有轻微心理障碍(如神经症)的人常有强烈的不适感,并伴随有失眠、食欲减退等躯体症状,而某些严重的精神病人(如狂躁-抑郁症患者在其躁狂发作期间)却精力充沛、热情高涨、充满自信,并未自感痛苦。 (二)心理健康的定义 以上所列各项都无法单独应用来提供一个完全令人满意的心理健康标准。综合考虑各方面要求,大体上可以说,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标准是心理健康概念的具体化。由于确立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不同,国内外学者提供的判断标准虽有互相重迭的部分,但在涉及到的心理特质的范围、关注的重点以及评判尺度宽严的把握上,还是有差别的。

教育心理学书籍 经典

教育心理学书籍经典 教育心理学书籍之读书心得 在这本书中,作者把整个的教育心理学做了几个部份和阶段来讲述,我将他详列於下 一、教育心理学的基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身心发展学习理论二、教育心理学的实践个别差异的探讨教学过程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作者提出了一个教育心理学未来的走向「教育心理学研究目的教育化,研究对象全人化,研究方去本土化」的一个建议,因为作者认为,现在一般人对於教育心理学总是认为他是心理学的一部份,但是作者强烈的指出「教育心理学原本即是因教育需要而产生的,而非由心理学中分化出来的」,所以作者在此强调研究目的要教育化,另外作者认为教育的对象是人(学生),是整个活生生的的人,而不是局部人。 故整个的教学过程,应当是在「了解学生心理需求与主观价值的教育基本目的」下进行,最後作者提出另一个方向为「本土化」,作者认为教育的方法只有「最适合的方法」而无「最好的方法」,因此对於教学对象都是本地的学生,因此在做教育心理学时,应该以最适合本地学生的方式去做研究,作者这种论点在其他的书中我都没见过,算是一种创新的写法,然此种写法对於未来从事於中学教师的我们来说应该是一种很好的建议,因此我很喜欢这本书的写法和内容,接著作者以研究对象「人」为出发点,来探讨一个人的发展,这种写法让我真正的了解到我们所教学的对象的本质和成长历程。

这对於日後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检讨上都是一个很好的基矗尤其作者在第四章还提到社会发展和教育的关系,这是在其他书本中很少提到的,我们在探讨学校教育时,一般都只考虑到校园的行政、教学对学生所造成的影响,往往都忽略了社会这个「大学校」对教育所造成的冲击,在书中作者也论及到这点,让我体会到社会对教育的影响,作者接著便进入教学的主题,开始探讨一个学习理论和原理,在这裏清楚的介绍各种理论以及其应用,让我们可以清楚的明白各种理论的定义和范畴,这对於我们未来的教学分析是一个重要的基矗最後,整本书以实践作一个结尾。 教育心理学书籍之读书报告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其研究内容是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揭示在教育、教学影响下,受教育者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个性的心理规律;研究形成道德品质的心理特点,以及教育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等。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的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重点是把心理学的理论或研究所得应用在教育上。教育心理学可应用于设计课程、改良教学方法、推动学习动机以及帮助学生面对成长过程中所遇上的各项困难和挑战。“教育心理学”和“学校心理学”这两个名词经常交替使用,但通常从事理论工作及研究的人员较倾向称作教育心理学家,而在学校或学校相关埸所从事实务工作的就被归类为学校心理学

2013 pdf版 教育心理学复习总汇(重庆)

1 / 17 教育心理学复习总汇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学习与教学的五个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3、学习与教学过程:1)学习过程2)教学过程3)评价/反思过程。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3)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913~1914年,《教育心理学》有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大纲》 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分为三部分:人类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其原因。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后) 到40年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理论的提出,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兴起。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开始) 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教学与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理论被大量引进到美国。 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的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总结了教育心理学的成果主要表现在: A、主动性研究 B、反思性研究c、合作性研究D、社会文化研究。6、我国第一本自编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廖世承1924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此后,肖孝嵘,潘菽、陈选善等陆续编写了一些教科书。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的心理变化。 2、学生心理的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和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我国心理学家吧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3、青少年心理发展阶段特征:少年期、青年初期。 4、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特点。学习准备包括两个维度:纵向和横向。 5、关键期:是由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在研究鸟类的自然习性时发现的。 6、认识发展的阶段理论:(瑞士)皮亚杰提出的,他将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 1)感知运算:(0~2岁):这一阶段的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2)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和形象模式,特别的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 此时儿童的思维的主要特征: 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已经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 守恒:是指儿童认识到客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已经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1)命题之间的关系(2)假设演绎推理(3)抽象逻辑思维(4)可逆性与

《教育心理学》电子书 第三章 学习动机

第三章学习动机 [内容简介] 在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如何教学生学会学习的今天,诸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日益引起教育界的普遍关注.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有些学生在学习中为避免过多地失败,而不愿去主动尝试;有些学生虽然智商不差,但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另外一些学生由于过度焦虑而不能将注意力集中于所学的知识,从而使学习成绩下降等等。以上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学习动机问题。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能对学习动机的方方面面有比较透彻的了解,是难于组织有效的教学,从而促使学生有效地学习的。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学习动机的探索和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章从介绍学习动机的概念、学习动机的构成入手,探讨了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接着介绍了主要的学习动机理论,并讨论了如何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的问题。 本章重点:动机的基本因素与作用、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的影响、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动机的培养、成就动机及其训练、归因训练及自我效能感的培养等。 本章难点:学习动机的激发、成就动机及其训练。 一、动机的基本因素与作用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与形成 三、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第一节动机与学习 一、动机的基本因素与作用 (一)动机的概念、基本因素与特征 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有机体的各种行为和活动都是由动机所引起的。动机由内驱力和诱因两个基本因素构成。

内驱力指在有机体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推动力,是一种内部刺激。有机体会产生各种需要,当需要没得到满足时,有机体会产生内驱力,内驱力引起反应,反应导致需要的满足。例如,当摄食需要出现时,内驱力会驱使有机体表现出摄食行为以满足这种生理需要,随着摄食需要的满足,内驱力降低,摄食行为也就停止了。内驱力和需要基本上是同义的,经常被替换使用。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需要指的是主体感受,而内驱力所表现的是作用于行为的刺激。内驱力的作用可以通过行为强度来测量,它本身也可以通过一些外界手段来操纵,因而动机的实验研究中一般都用内驱力的概念。 诱因指能满足有机体需要的物体、情境或活动,是有机体趋向或回避的目标。满足有机体需要的诱因是后天通过个体经验而逐步形成的。例如,同样的摄食需要,有的人会去吃米饭,有的人会去吃面点;同样为满足自尊的需要,有的学生通过取得很好的学习成绩来获得同学的尊重,有的学生则通过讲究穿戴来吸引同学的注意。当有机体在个体活动中把自己的各种需要与能满足其需要的物体、情境联系在一起,这些物体就成为行为的目标。诱因和目标是同义的。 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是怎样的? 需要是人体组织系统中的一种缺乏、不平衡状态。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当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它就会推动人们去寻找满足需要的对象,从而产生活动的动机,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推动着人们去活动,并把活动引向某一目标,这时,需要就成为人们活动的动机了。需要作为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源泉,它是激发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内部动力。 动机的产生除了有机体的某种需要外,诱因的存在也是一个重要的条件。所谓诱因是指能够激发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够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如食物的色泽、芳香是饥饿时觅食的诱因。 在动机中,需要与诱因是紧密联系着的。需要比较内在、隐蔽,是支配有机体行动的内部原因;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机体达到了某种目标,满足了相应的需要,就会降低相应的动机,使机体处在相对不活跃的状态。因此,没有需要,就不会有行为的目标,相反,没有行为的目标或诱因,也就不会有某种特定的需要。在实际生活中,人的行为往往取决于需要与诱因的相互作用。 动机是由需要与诱因共同组成的。因此,动机的强度或力量既取决于需要的性质,也取决于诱因力量的大小。实验表明,诱因引起的动机的力量依赖于个体达到目标的距离。距离太大,动机对活动的激发作用就很小了。人有理想、有抱负,他的动机不仅支配行为指向近期的目标,而且能指向远期的目标。因此,空间上邻近的目标,不一定具有最大的激发作用。动机的社会意义与动机的力量也有直接的关系。成就理论告诉我们,除了目标的价值以外,个体对实现目标的概率的估计或期待也有重要的意义。 内驱力和诱因这两个基本因素决定了动机具有活动性和选择性两个特征。(1)活动性:动机推动有机体进入活动状态并通过行为的强度与持续时间表现出不同的活动水平。首先,动机使有机体进入活动状态,如饥饿引起摄食活动,为获得称赞去努力学习。其次,动机的水平不同,进行活动的强度不一样,持续时间也不一样,如渴的程度越高,找水的劲头就越足,而且会克服途中的障碍坚持找到水为止。(2)选择性:动机推动有机体选择一定的活动,而相应地忽视其他活动。这一特征也被称为动机的指向性,它指导行为朝向特定的目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