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小学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小学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小学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小学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小学

等差数列基本公式:

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首项=末项-(项数-1)×公差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首项+末项)×项数÷2

巧记:也可以用梯形的面积公式来记忆: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上底+下底)×高÷2

说明一下:

①首项(上底):第一位数

②末项(下底):最后一位数

③项数(高):一共有几个数

和:求一共有多少个数的总和

例如:求1+2+3+4+5+6+7+……100=?

(1+100)×100÷2=5050

三年级奥数等差数列求和习题及答案

计算(三)等差数列求和 知识精讲 一、定义:一个数列的前n 项的和为这个数列的和。 二、表达方式:常用n S 来表示 。 三:求和公式:和=(首项+末项)?项数2÷,1()2n n s a a n =+?÷。 对于这个公式的得到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思路1)1239899100++++++L 11002993985051=++++++++L 1444444442444444443 共50个101 ()()()() 101505050=?= (思路2)这道题目,还可以这样理解: 2349899100 1009998973212101101101101101101101 +++++++=+++++++=+++++++L L L 和=1+和倍和 即,和 (1001)100 2 10150 5050=+?÷=?=。 四、中项定理:对于任意一个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中间一项的值等于所有项的平均 数,也等于首项与末项和的一半;或者换句话说,各项和等于中间项乘 以项数。 譬如:① 48123236436922091800+++++=+?÷=?=L (), 题中的等差数列有9项,中间一项即第5项的值是20,而和恰等于209?; ② 65636153116533233331089++++++=+?÷=?=L (), 题中的等差数列有33项,中间一项即第17项的值是33,而和恰等于 3333?。 例题精讲: 例1:求和: (1)1+2+3+4+5+6 = (2)1+4+7+11+13= (3)1+4+7+11+13+ (85)

分析:弄清楚一个数列的首项,末项和公差,从而先根据项数公式求项数,再根据求和公式求和。 例如(3)式项数=(85-1)÷3+1=29 和=(1+85)×29÷2=1247 答案:(1)21 (2)36 (3)1247 例2:求下列各等差数列的和。 (1)1+2+3+4+…+199 (2)2+4+6+…+78 (3)3+7+11+15+…+207 分析:弄清楚一个数列的首项,末项和公差,从而先根据项数公式求项数,再根据求和公式求和。 例如(1)式=(1+199)×199÷2=19900 答案:(1)19900 (2)1160 (3)5355 例3:一个等差数列2,4,6,8,10,12,14,这个数列的和是多少? 分析:根据中项定理,这个数列一共有7项,各项的和等于中间项乘以项数, 即为:8756 ?= 答案:56 例4:求1+5+9+13+17……+401该数列的和是多少。 分析:这个数列的首项是1,末项是401,项数是(401-1)÷4+1=101,所以根据求和公式,可有: 和=(1+401)×101÷2=20301 答案:20301

等差数列求和求最值

等差数列求和应用(三)———求最值 (会不会做是能力问题,做不做是态度问题,从态度上去认识自己的问题) 一、填空题 1、(1)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n S n 162-=,则当=n 时,()=min n S 。 (2)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n S n 172+-=,则当=n 时,n S 取得最 (大、小)值。 (3)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n S n 6432+-=,则当=n 时,n S 取得最 (大、小) 值为 。 2、(1)已知数列{}n a 通项公式为92-=n a n ,则当=n 时,()=min n S 。 (2)已知数列{}n a 通项公式为n a n 210-=,则当=n 时,()=max n S 。 3、(1)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满足:、09>S 011S ,则当=n 时,n S 有最小值。 二、解答题(按照要求,按照步骤,答题过程作答应规范,条理应清晰) 4、已知数列{}1013-n ,求当n 为何值时, 5、已知数列{}1004+-n ,求当n 为何值 该数列的前n 项和n S 有最小值。 时,该数列的前n 项和n S 有最大值。 6、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满足:、099>S 7、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满足:、0200>S 0101

小学奥数 数列求和 巧妙求和 含答案

第16讲巧妙求和 一、知识要点 某些问题,可以转化为求若干个数的和,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同样要先判断是否求某个等差数列的和。如果是等差数列求和,才可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在解决自然数的数字问题时,应根据题目的具体特点,有时可考虑将题中的数适当分组,并将每组中的数合理配对,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二、精讲精练 【例题1】刘俊读一本长篇小说,他第一天读30页,从第二天起,他每天读的页数都前一天多3页,第11天读了60页,正好读完。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思路导航】根据条件“他每天读的页数都比前一天多3页”可以知道他每天读的页数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数,即30、33、36、……57、60。要求这本书共多少页也就是求出这列数的和。这列数是一个等差数列,首项=30,末项=60,项数=11.因此可以很快得解: (30+60)×11÷2=495(页) 想一想:如果把“第11天”改为“最后一天”该怎样解答? 练习1: 1.刘师傅做一批零件,第一天做了30个,以的每天都比前一天多做2个,第15天做了48个,正好做完。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2.胡茜读一本故事书,她第一天读了20页,从第二天起,每天读的页数都比前一天多5页。最后一天读了50页恰好读完,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3.丽丽学英语单词,第一天学会了6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学1个,最后一天学会了16个。丽丽在这些天中学会了多少个英语单词? 【例题2】30把锁的钥匙搞乱了,为了使每把锁都配上自己的钥匙,至多要试几次? 【思路导航】开第一把锁时,如果不凑巧,试了29把钥匙还不行,那所剩的一把就一定能把它打开,即开第一把锁至多需要试29次;同理,开第二把锁至多需试28次,开第三把锁至多需试27次……等打开第29把锁,剩下的最后一把不用试,一定能打开。所以,至多需试29+28+27+…+2+1=(29+1)×29÷2=435(次)。 练习2: 1.有80把锁的钥匙搞乱了,为了使每把锁都配上自己的钥匙,至多要试多少次? 2.有一些锁的钥匙搞乱了,已知至多要试28次,就能使每把锁都配上自己的钥匙。一共有几把锁的钥匙搞乱了? 3.有10只盒子,44只羽毛球。能不能把44只羽毛球放到盒子中去,使各个盒子里的羽毛球只数不相等?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 问题1:著名数学家高斯10岁时,曾解过一道题:1+2+3+…+100=?你们知道怎么解吗? 问题2:1+2+3+…+n=? 在探求中有学生问:n是偶数还是奇数?教师反问:能否避免奇偶讨论呢?并引导学生从问题1感悟问题的实质:大小搭配,以求平衡 设=1+2+3+…+n ,又有= + + +…+1 = + + +…+ ,得= 问题3:等差数列= ? 学生容易从问题2中获得方法(倒序相加法)。但遇到= = =…=呢?利用等差数列的定义容易理解这层等量关系,进一步的推广可得重要结论:m+n=p+q 问题4:还有新的方法吗? (引导学生利用问题2的结论),经过讨论有学生有解法: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则= +()+()+…+[ ] = = (这里应用了问题2的结论) 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问题5:= = ? 学生容易从问题4中得到联想:= = 。显然,这又是一个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等差数列的求和对初学数列求和的离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较远,教师通过“弱化”的问题1和问题2将问题转化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由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不断变化的,学生解决了问题2,就说明学生的潜在的发展水平已经转化为其新的现有发展水平,在新的现有发展水平基础上教师提出了问题3,学生解决了问题3,他们潜在的发展水平已经转化为其新的现有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了问题4,这个案例的设计体现教师搭“脚手架”的作用不可低估,教师自始至终都应坚持“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礼记·学记》),诱导学生自己探究数学结论, 处理好“放”与“扶”的关系。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小学奥数之巧妙求和

五年级思维提升 今天的成绩是以往勤奋的表现,而一生的成绩还依靠毕生的勤奋。坚持就是胜利,毅力对最后的成功有决定意义。 巧妙求和 一、某些问题可以转化为若干个数的和。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同样要先判断是否是求等差数列的和。如果是等差数列求和,才可用等差数列公式求和。 在解决自然数的数字问题时,应根据题目的具体特点,有时可考虑将题中的数适当分组,并将每组中的数合理配对,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二、经典例题解析 例1 刘俊读一本长篇小说,他第一天读30页,第二天起他每天读的页数都比前一天多3页,第11天读60页,正好读完。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解: 答: 想一想:如果把“第11天读60页,正好读完”,改成最后一天读60页,正好读完。该怎样解答? 解:

习题:丽丽学英语单词,第一天学会了6个,以后每天多学会1个,最后一天学会了16个。丽丽在这些天中学会了多少个单词?解: 答: 例2 把30把锁的钥匙搞乱了,为了使每把锁都配上自己的钥匙,至少要试多少次? 解: 答: 习题:有一些锁的钥匙搞乱了,已知至多要试28次,都能使每把锁都配上自己的钥匙,问一共有几把锁的钥匙搞乱了? 解: 答: 例3 实验小学304个小朋友围成若干个圈(一圈套一圈)做游戏。已知内圈24人,最外圈52人。如果相邻两圈相差的人数相等,那么相邻两圈相差多少人? 解:(1)

(2) 答: 习题:小明练习写毛笔字。第一天写4个大字,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写相同数量的大字,最后一天写34个,共写589个大字。小明每天比前一天多写几个大字? 解:(1) (2) 答:

课后跟踪习题 一、填空: 1、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项称为,最后一项称为。数列中的数的个数称为。 2、从第二项开始,后项与其相邻的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 。后项与前项的差称为。 3、学习等差数列求和三个常用的公式。 1)求等差数列的和= 2)项数= 3)末项= 二、解答题 1、等差数列中,首项=1,末项=39,公差=2。求这个等差数列有多少项? 解: 答: 2、有一个等差数列2、5、8、11......101,这个等差数列共有多少项? 解:

学习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四个层次

学习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四个层次 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163311)毕明黎 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d n n na n a a S n n 2 )1(2 )(11-+ =+= ,是数列部分最重要公式之一,学习 公式并灵活运用公式可分如下四个层次: 1.直接套用公式 从公式d n n na n a a n a a S m n m n n 2 )1(2 )(2 )(111-+ =+= += +-中,我们可以看到公式中出现了五 个量,包括,,,,,1n n S n a d a 这些量中已知三个就可以求另外两个了.从基本量的观点认识公式、理解公式、掌握公式这是最低层次要求. 例1 设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为d,如果它的前n 项和2 n S n -=,那么( ).(1992年三南高考试 题) (A)2,12-=-=d n a n (B)2,12=-=d n a n (C)2,12-=+=-d n a n (D)2,12=+-=d n a n 解法1 由于2n S n -=且1--=n n n S S a 知,,12)1(2 2+-=-+-=n n n a n ],1)1(2[121+---+-=-=-n n a a d n n ,2-=d 选(C). 解法2 ,2 ) 1(2 1n d n n na S n -=-+ = 对照系数易知,2-=d 此时由2 1)1(n n n na -=--知,11-=a 故,12+-=n a n 选(C). 例2 设n S 是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已知33 1S 与 44 1S 的等比中项为 55 1S , 33 1S 与 44 1S 的等 差中项为1,求等差数列{}n a 的通项n a .(1997年全国高考文科) 解 设{}n a 的通项为,)1(1d n a a n -+=前n 项和为.2 )1(1d n n na S n -+= 由题意知?????=+=? 241 3 1)51(4131432 54 3S S S S S ,

一题多解专题六:等差数列前项和的最值问题

一题多解专题六: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最值问题 求等差数列前n 项和n S 最值的两种方法 (1)函数法:利用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函数表达式bn an S n +=2,通过配方或借助图象求 二次函数最值的方法求解. (2)邻项变号法: ①0,01<>d a 时,满足?? ?≤≥+0 1n n a a 的项数m 使得n S 取得最大值为m S ; ②当0,01>a a ,故n=7 时,n S 最大. 方法二:由113S S =可得d a d a 55113311+=+,把131=a 代入得2-=d ,故 n n n n n S n 14)1(132+-=--=,根据二次函数性质,当n=7时,n S 最大. 方法三:根据131=a ,113S S =,知这个数列的公差不等于零.由于113S S =说明这个数 列的和先是单调递增的然后又单调递减.根据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的前n 项 和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以及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当113S S =时,只有 72 11 3=+=n 时,n S 取得最大值. 针对性练习: 1.已知在等差数列}{n a 中,311=a ,n S 是它的前n 项的和,2210S S =. ①求n S ; ②这个数列前多少项的和最大,并求出这个最大值. 解析:①∵102110a a a S ++= ,222122a a a S ++= ,又2210S S =, ∴0221211=++a a a ,则031212211=+=+d a a a ,又311=a ,2-=∴d

小学奥数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 知识点 1、数列定义:若干个数排成一列,像这样一串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个数称为首项(我们将用 1a 来表示),第二个数叫做第二项 以此类推,最后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末项(我们将用 n a 来表示),数列中数的个数称为项数,我们将用 n 来表示。如:2,4,6,8, ,100 2、等差数列:从第二项开始,后项与其相邻的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我们将这个差称为公差(我们用 d 来表示),即: 1122312----=-==-=-=n n n n a a a a a a a a d 例如:等差数列:3、6、9……96,这是一个首项为3,末项为96,项数为32,公差为3的数列。(省略号表示什么?) 练习1:试举出一个等差数列,并指出首项、末项、项数和公差。 3、 计算等差数列的相关公式: (1)通项公式:第几项=首项+(项数-1)×公差 即:d n a a n ?-+=)1(1 (2)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即:1)(1+÷-=d a a n n (3)求和公式:总和=(首项+末项)×项数÷2 即:()21321÷?+=+++n a a a a a a n n 在等差数列中,如果已知首项、末项、公差。求总和时,应先求出项数,然后再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求和。 例1:求等差数列3,5,7, 的第 10 项,第 100 项,并求出前 100 项的和。 【解析】我们观察这个等差数列,可以知道首项 1a =3,公差d=2,直接代入通

项公式,即可求得21293)110(110=?+=?-+=d a a , 2012993)1100(1100=?+=?-+=d a a . 同样的, 我们知道了首项3,末项201以及项数100,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即可求和:3+5+7+ 201=(3+201) ?100÷2=10200. 解:由已知首项 1a =3,公差d=2, 所以由通项公式d n a a n ?-+=)1(1,得到21293)110(110=?+=?-+=d a a 2012993)1100(1100=?+=?-+=d a a 。 同理,由已知,1a =3,100a =201,项数n=100 代入求和公式得3+5+7+ 201=(3+201)?100÷2=10200. 练习2:1、求出你已经写出的等差数列的各项和。 2、有一个数列,4、10、16、22……52,这个数列有多少项? 3、一个等差数列,首项是3,公差是2,项数是10。它的末项是多少? 4、求等差数列1、4、7、10……,这个等差数列的第30项是多少? 例2:在211、2 12两数之间插入一个数,使其成为一个等差数列。 解:根据第几项=首项+(项数-1)×公差, 那么第三项 3a =1a +2d ,即:212=2 11+2d ,所以d=0.5 故等差数列是,211、2、2 12。 拓展:1、在12 与 60 之间插入3个数,使这5个数成为一个等差数列。 2、在6和38 之间插入7个数,使他们成为等差数列,求这9 个数的和是多少? 例3:有10个朋友聚会,见面时如果每人都要和其余的人握一次手,那么共握了多少次手?

等差数列中的最值问题

等差数列及其前n 项和(2) ——等差数列中的最值问题 数学组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公式的形式和应用。 2、掌握常见题型的解法及常用思想方法。 3、掌握等差数列求最值问题的多种不同方法,并能对最值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等差数列求最值问题的常用解法。 难点:通过例题的讲解引导学生对等差数列的最值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并理解何种形式会有最大值,何种形式会有最小值。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回顾等差数列的常用公式: (1)通项公式()11n a a n d =+- (2)前n 项和公式()112 n n n S na d -=+=()12n n a a + (3)等差中项概念1 2()A a b =+ (4)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 定义法:1n n a a +-=常数(*n N ∈)?{}n a 为等差数列; 中项公式法:122n n n a a a ++=+(*n N ∈)?{}n a 为等差数列; 通项公式法:n a kn b =+(*n N ∈)?{}n a 为等差数列; 前n 项求和法:2n S pn qn =+(*n N ∈)?{}n a 为等差数列 (复习时主要以口述为主,必要的公式进行板书,主要让学生进行回顾,强调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公式的形式,即通项公式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前n 项和公式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且常数项为0,为后面课程的讲述埋好伏笔。) 2、教授新课: 复习用书《高考总复习学案与测评》第87页,题型四:等差数列中的最值问题 例4、在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201=a ,前n 项和为n S ,且1510S S =,求当n 取何值时,n S 有最大值,并求出它的最大值。 分析:要求n 为何值时,n S 有最大值,可从n S 的形式入手思考,n S 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可以从函数的角度求出n S 的最大值。 解:(方法一)因为201=a ,且1510S S =可得

小学奥数等差数列经典练习题

小学奥数等差数列经 典练习题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小学奥数等差数列经典练习题 一、判断下面的数列中哪些是等差数列在等差数列的括号后面打√。0,2,6,12,20,30,36…… 6,12,18,24,30,36,42……700,693,686,679,673…… 90,79,68,57,46,35,24,13…… 1,3,5,7,10,13,16……5,8,11,14,17,20…… 1,5,9,13,17,21,23…90,80,70,60,50,……20,10 二、求等差数列3,8,13,18,……的第30项是多少 三、求等差数列8,14,20,26,……302的末项是第几项 四、一个剧院的剧场有20排座位,第一排有38个座位,往后每排比前一排多2个座位,这个剧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五、计算 11+12+13……+998+999+10002+6+3+12+4+18+5+24+6+30 3、求等差数列6,9,12,15,……中第99项是几 4、求等差数列46,52,58……172共有多少项 5、求等差数列245,238,231,224,……中,105是第几项 6、求等差数列0,4,8,12,……中,第31项是几在这个数列中,2000是第几项 7、从35开始往后面数18个奇数,最后一个奇数是多少、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第二项是8,第3项是13,这1个等差数列的第10项是多少 1、计算:100+200+300+……21001+79+……+17+15+13 2、有20个同学参加聚会,见面的时候如果每人都和其他同学握手一次,那么参加聚会的同学一共要握手多少次 3、请用被4

数列求和7种方法(方法全_例子多)

一、利用常用求和公式求和 利用下列常用求和公式求和是数列求和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d n n na a a n S n n 2 ) 1(2)(11-+=+= 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1(11)1()1(111 q q q a a q q a q na S n n n 3、 )1(211 +==∑=n n k S n k n 4、)12)(1(6112 ++==∑=n n n k S n k n 5、 21 3 )]1(21[+== ∑=n n k S n k n [例1] 已知3 log 1log 23-= x ,求???++???+++n x x x x 32的前n 项和. 解:由2 1 2log log 3log 1log 3323=?-=?-= x x x 由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得 n n x x x x S +???+++=32 (利用常用公式) =x x x n --1)1(= 2 11) 211(21--n =1-n 21 [例2] 设S n =1+2+3+…+n ,n ∈N *,求1 )32()(++= n n S n S n f 的最大值. 解: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得 )1(21+=n n S n , )2)(1(2 1 ++=n n S n (利用常用公式) ∴ 1)32()(++= n n S n S n f =64 342++n n n = n n 64341+ += 50 )8(12+- n n 50 1≤ ∴ 当 8 8- n ,即n =8时,501)(max =n f 题1.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S n=2n-1,则=

奥数题库(三年级)等差数列2求和

配对求和 1、13+17+21+25+29+33+37+41=__________. 2、32+34+36+38+40+42+44+46+48+50=__________. 3、21+24+27+30+33+36+39+42+45=__________. 4、3+7+11+15+……,等差数列共12项,那么这12项的和是__________. 5、4+7+10+13+……,等差数列共20项,那么这20项的和是__________. 6、94+88+82+……,等差数列共14项,那么这14项的和是__________. 7、计算:5+7+9+……+53+55=__________. 8、计算:13+19+25+……+67+73=__________. 9、计算:90+83+76+……+34+27=__________. 10、文雯为了增肥,计划每天吃包子,第一天她吃了5个包子,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吃3个包子,最后一天吃了32个包子.那么文雯一共吃了_____天包子,共吃了_____个包子. 11、雁雁为了减肥,计划每天做仰卧起坐,第一天她做了5个,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做2个,最后一天做了95个.那么雁雁一共做了_____天的仰卧起坐,共做了_____个仰卧起坐. 12.旦旦练习跳绳,第一天跳绳3次,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跳4次,最后一天跳绳39次.那么旦旦跳绳跳了_____天,共跳绳_____次. 利用中间数求和 1.一个等差数列共15项,那么这个等差数列的中间数是第__________项. 2.一个等差数列共9项,那么这个等差数列的中间数是第__________项. 3.一个等差数列共13项,那么这个等差数列的中间数是第__________项. 4.馋嘴猴特别爱吃香蕉,它每周吃的香蕉数量成等差数列,已知它第5周吃了20根香蕉.馋嘴猴前9周一共吃了__________根香蕉. 5.旦旦很喜欢吃包子,她每天吃的包子数成等差数列,已知她第6天吃了30个包子,那么旦旦前11天一共吃了__________个包子. 6.雁雁很喜欢吃鸡蛋,她每天吃的鸡蛋数成等差数列,已知她第4天吃了10个鸡蛋,那么雁雁前7天共吃了__________个鸡蛋. 7.一个等差数列共9项,和等于180,那么这个等差数列的中间项是第项,这个数是 . 8.一个等差数列共7项,和等于210,那么这个等差数列的中间项是第项,这个数是 .

初二数学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初二数学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各科成绩的提高是同学们提高总体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大家一定要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断积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八年级数学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希望同学们牢牢掌握,不断取得进步! 公式 Sn=(a1+an)n/2 (首项+末项)X项数2 Sn=na1+n(n-1)d/2; (d为公差) Sn=An2+Bn; A=d/2,B=a1-(d/2) Sn=[2a1+(n-1)d] n/2 和为 Sn 首项 a1 末项 an 公差d 项数n 等差数列公式an=a1+(n-1)d 前n项和公式为:Sn=(a1+an)n/2=na1+n(n-1)d/2 假设m+n=p+q那么:存在am+an=ap+aq 假设m+n=2p那么:am+an=2ap 以上n均为正整数 文字翻译 第n项的值an=首项+(项数-1)公差

前n项的和Sn=首项+末项项数(项数-1)公差/2 公差d=(an-a1)(n-1)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数列为奇数项时,前n项的和=中间项项数 数列为偶数项,求首尾项相加,用它的和除以2 等差中项公式2an+1=an+an+2其中{an}是等差数列 通项 首项=2和项数-末项 末项=2和项数-首项 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a1+(n-1)d 项数=(末项-首项)/ 公差+1 :n=(an-a1)/d+1 公差= d=(an-a1)/(n-1) 如:1+3+5+7+99 公差就是3-1 将a1推广到am,那么为: d=(an-am)/(n-m) 性质: 假设 m、n、p、qN ①假设m+n=p+q,那么am+an=ap+aq ②假设m+n=2q,那么am+an=2aq(等差中项) 注意:上述公式中an表示等差数列的第n项。 本文就是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数学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最值求解方法

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最值求解方法 例1 设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已知3a =12,12s >0,130s <, (1)求公差d 的取值范围; (2)指出1s ,2s ,…,12s 中哪一个值最大,并说明理由. 解析 (1)由3a =12,得:1a +2d=12,即1a =12-2d, 由12s >0,得:121a + 12*1102d >,所以d>-247 , 由130s <,得:131a +13*1202 d <,所以d<-3, 因此,d 的取值范围为(-247,-3). (2)解法一:1(1)n a a n d =+- =12-2d+(n-1)d =12+(n-3)d 令0n a >,得:n<3- 12d , 由(1)知:247-; 当n>6时,0n a <,因此,6s 最大. 解法二:由题意可得:n S =n 1a +(1)2n n d -=n(12-2d)+22n n d - =25(12)22 d n d n +- 显然d ≠0, n S 是关于自变量n 的二次函数, 由(1)知:d<0, 二次函数的图像抛物线的对称轴为n= 5122d -, 由(1)知:2437 d -<<-,

所以6<5122d -<132 , 又因为n *N ∈, 故当n=6时,n S 最大, 即6s 最大. 例2 已知等差数列{n a },*n a N ∈,n S =212)8n a +(.若1302n n b a = -,求数列 {n b }的前n 项和的最小值. 分析:①由n S 与n a 的关系,可写出11n n s a ++与之间的关系,两式作差,即可得出1n a +与n a 间的关系; ②{n b }的前n 项和最小,估计{n b }的前n 项均为负值,后面均为正值,所有负值之和为最小. 解 1n a +=1n s +-n S =2112)8n a ++(-212)8n a +(, 即81n a +=(1n a ++22)-(n a +22), 所以(1n a +-22)-(n a +22 )=0, 即(1n a ++n a )(1n a +-n a -4)=0, 因为*n a N ∈,所以1n a ++n a ≠0,即1n a +-n a -4=0, 所以1n a +-n a =4, 因此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大于0. 1a =1s =2112)8 a +(,解得1a =2. 所以n a =4n-2,则1302 n n b a =-=2n-31. 即数列{n b }也为等差数列且公差为2. 由 23102(1)310{n n -≤+-≥,解得293122 n ≤≤,

奥数专题:等差数列求和

等差数列求和(一) 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第一讲的内容吗——数中的规律。那么对于一列有规律的数列我们怎么来求和呢?上一讲我们利用配对求和的方法能够很快解决一部分求和的问题,但是,当算式再复杂点又该怎样来解决呢?我们这一讲来介绍一种更快捷简单易懂的方法! 我们先来认识什么是等差数列,如:1+2+3+……+49+50;2+4+6+……+98+100。这两列数都有共同的规律:每一列数从第二项开始,后一个数减去前一项的差都相等(相等差又叫公差)。像这样的数列我们将它称之为等差数列。 我们再来掌握两个公式,对于等差数列,如果用字母S代表没一列数的和,字母a代表首项(即第1项),字母b代表末项,字母n 代表项数(加数的个数),那么S=(a+b)×n÷2。如果n不容易直接看出,那么可用公式来计算出来:n=(b-a)÷d+1 典型例题 例【1】求1+2+3+……+1998+1999的和。 分析首项a=1,末项b=1999,项数n=1999。 解S=(a+b)×n÷2 =(1+1999)×1999÷2 =2000×1999÷2 =1000×1999

=1999000 例【2】求111+112+113+……+288+289的和。 分析首项a=111,末项b=289,公差d=1,项数n=(289-111)÷1+1=178+1=179。 解S=(a+b)×n÷2 =(111+289)×179÷2 =400×179÷2 =200×179 =35800 例【3】求2+4+6+……+196+198的和。 分析首项a=2,末项b=198,公差d=2,项数n=(198-2)÷2+1=98+1=99。 解S=(a+b)×n÷2 =(2+198)×99÷2 =200×99÷2 =100×99 =9900

等差数列最值的求法

等差数列前n 项和最值问题求法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最值问题反映了数的变化过程,体现了一种从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揭示了数之间的关联,其最值的求法通常可从函数与不等式来考察,下面通过几个例题从不同的侧面来小议其求法。 一、应用二次函数图象求解最值 例1:等差数列{}n a 中, 1490,a S S >=,则n 的取值为多少时?n S 最大 分析: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n S 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因此可从二次函数的图象的角度来求解。 解析:由条件1490,a S S >=可知,d<0,且2 11(1)()2 2 2 n n n d d S na d n a n -=+ = +- , 其图象是开口向下的抛物线,所以在对称轴处取得最大值,且对称轴为49 6.52 n +==, 而n N *∈,且6.5介于6与7的中点,从而6n =或7n =时n S 最大。 点评:利用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性等、数形结合求解其最值简单易行,但要注意对称轴是介于两个整数的中点,此时应有两个n 的取值。 二、转化为求二次函数求最值 例3、在等差数列{n a }中, 4a =-14, 公差d =3, 求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的最小值 分析:利用条件转化为二次函数,通过配方写成顶点式易求解。 解析:∵4a =1a +3d, ∴ -14=1a +9, 1a =-23, ∴ n S =-23n +2 ) 1(3-n n =2 3[(n -496 )2 - 2 49 36 ], ∴ 当n= 496 最小时,n S 最小, 但由于n N * ∈, 496 介于8与9之间, 8100S =-,999S =- 即有且89S S >,故当n =8 8S =-100最小. 点评:通过条件求出1a ,从而将n S 转化为关于n 的二次函数,然后配方求解,但要注意的是此处 496 介于8与9之间,但并不能取两个整数,判断的标准是对称轴是否处于两 个整数中点,否则只有一个取值。 三、利用关系式0 0n n a a ≥??

小学六年级数学奥数等差数列求和讲解

等差数列求和 小朋友们,对于一列有规律的数列我们怎么来求和呢?我们这一讲来介绍一种更快捷简单易懂的方法! 我们先来认识什么是等差数列,如:1+2+3+……+49+50;2+4+6+……+98+100。这两列数都有共同的规律:每一列数从第二项开始,后一个数减去前一项的差都相等(相等差又叫公差)。像这样的数列我们将它称之为等差数列。 我们再来掌握两个公式,对于等差数列,如果用字母S代表没一列数的和,字母a代表首项(即第1项),字母b代表末项,字母n 代表项数(加数的个数),那么S=(a+b)×n÷2。如果n不容易直接看出,那么可用公式来计算出来:n=(b-a)÷d+1 典型例题 例【1】求1+2+3+……+1998+1999的和。 分析首项a=1,末项b=1999,项数n=1999。 解S=(a+b)×n÷2 =(1+1999)×1999÷2 =2000×1999÷2 =1000×1999 =1999000

例【2】求2+4+6+……+196+198的和。 分析首项a=2,末项b=198,公差d=2,项数n=(198-2)÷2+1=98+1=99。 解S=(a+b)×n÷2 =(2+198)×99÷2 =200×99÷2 =100×99 =9900 例【3】求297+294+291+……+9+6+3的和。 分析297+294+291+……+9+6+3=3+6+9+……+291+294+297,对于重新排列的这列数,首项a=3,末项b=297,公差d=3,项数n=(297-3)÷3+1=98+1=99。 解S=(a+b)×n÷2 =(3+297)×99÷2 =300×99÷2 =150×99 =14850 例【4】求5000-124-128-132-……-272-276的和。

小学奥数《等差数列公式》及其练习

等差数列练习 知识点 1、数列定义:若干个数排成一列,像这样一串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个数称为首项(我们将用 1a 来表示),第二个数叫做第二项ΛΛ以此类推,最后一个数叫做 这个数列的末项(我们将用 n a 来表示),数列中数的个数称为项数,我们将用 n 来表示。如:2, 4,6,8,Λ,100 2、等差数列:从第二项开始,后项与其相邻的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我们将这个差称为公差(我们用 d 来表示),即: 1122312----=-==-=-=n n n n a a a a a a a a d Λ 例如:等差数列:3、6、9……96,这是一个首项为3,末项为96,项数为32,公差为3的数列。(省略号表示什么) 练习1:试举出一个等差数列,并指出首项、末项、项数和公差。 3、 计算等差数列的相关公式: (1)通项公式:第几项=首项+(项数-1)×公差 即:d n a a n ?-+=)1(1 (2)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即:1)(1+÷-=d a a n n (3)求和公式:总和=(首项+末项)×项数÷2 即:()21321÷?+=+++n a a a a a a n n Λ

在等差数列中,如果已知首项、末项、公差。求总和时,应先求出项数,然后再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求和。 例1:求等差数列3,5,7,Λ的第 10 项,第 100 项,并求出前 100 项的和。 【解析】我们观察这个等差数列,可以知道首项 1a =3,公差d=2,直接代入通项公式,即可求得 21293)110(110=?+=?-+=d a a ,2012993)1100(1100=?+=?-+=d a a . 同样的,我们知道了首项3,末项201以及项数100,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即可求和:3+5+7+Λ201=(3+201)?100÷2=10200. 解:由已知首项 1a =3,公差d=2, 所以由通项公式d n a a n ?-+=)1(1,得到21293)110(110=?+=?-+=d a a 2012993)1100(1100=?+=?-+=d a a 。 同理,由已知,1a =3,100a =201,项数n=100 代入求和公式得3+5+7+Λ201=(3+201)?100÷2=10200. 练习2:1、求出你已经写出的等差数列的各项和。 2、有一个数列,4、10、16、22……52,这个数列有多少项 3、一个等差数列,首项是3,公差是2,项数是10。它的末项是多少 4、求等差数列1、4、7、10……,这个等差数列的第30项是多少 例2:在211、2 12两数之间插入一个数,使其成为一个等差数列。 解:根据第几项=首项+(项数-1)×公差,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教案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一、教材分析: 数列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范围很广,而且是培养学生发现、认识、分析、综合等能力的重要题材,同时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必备的基础知识。 二、学生分析: 数列在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是难点,因为学生对于这部分仅有初中学的简单函数作为基础,所以新课的引入非常重要 三、教学目标: 1.与技能目标: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能较熟练应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求和。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应用数学公式的能力及渗透函数、方程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又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是重点。 获得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的思路是难点。 课堂系统部分: 五、教学过程 1.问题呈现 泰姬陵坐落于印度古都阿格,是十七世纪莫卧儿帝国皇帝沙杰罕为纪念其爱妃所建,她宏伟壮观,纯白大理石砌建而成的主体建筑叫人心醉神迷,成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陵寝以宝石镶饰,图案之细致令人叫绝。 传说陵寝中有一个三角形图案,以相同大小的圆宝石镶饰而成,共有100层(见左图), 问题1:你知道这个图案一共花了多少宝石吗? 问题2:图案中,第1层到第21层一共有多少颗宝石? 在知道了高斯算法之后,同学们很容易把本题与高斯 算法联系起来,也就是联想到“首尾配对”摆出几何图形,引引导学生去思考,如何将图与高斯的逆序相加结合起来,让 他们借助几何图形,将两个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

获得算法: 设计说明: ? 源于历史,富有人文气息. ? 图中算数,激发学习兴趣. 这一个问题旨在让学生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这是在高中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思想方法.借助图形理解逆序相加,也为后面公式的推导打下基础. 2.探究发现: 问题3: 由前面的例子,不难用逆序相加法推出 3.公式应用 例题1: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体育馆已初步建成,其中有一块地的方砖成扇形铺开,有人数了第一排的方砖个数为10个,最后一排的方砖个数为2008个,而且一共有36排,问这一块地的方砖有多少块? 本例提供了许多数据,学生可以从题目条件发现,只告知了首项、尾项和项数,于是从这一方向出发,可知使用公式1,达到学生熟悉公式的要素与结构的教学目的。 通过两种公式的比较,引导学生应该根据信息选择适当的公式,以便于计算。例题2: 2003年医护人员积极致力于研究人体内的非典病毒,已知一个患病初期的人人体内的病毒数排列成等差数列,且已知第一排的病毒数是2个,后面每一排比前一排多3个,一共有78排,问这个人体内的病毒数有多少个? 本例已知首项,公差和项数,引导学生使用公式2。 事实上,根据提供的条件再与公式对比, 便不难知道应选公式。 例题3: 甲从A地出发骑车去B地,前1分钟他骑了了400米,后来每一分钟都比前一分钟多骑5米,当他到达B地时的那一分钟内骑了500米,问A地和B地之间的距离?

小学奥数培优等差数列含答案

第四讲等差数列(一) 解题方法 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数列中数的个数称为项数。从第二项开始,后项与其相邻的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的差称为公差。 【引例】:等差数列:3、6、9、…、96,这是一个首项为3,末项为96,项数为32,公差为3的数列。 计算等差数列的相关公式: (1)通项公式:第几项=首项+(项数-1)×公差 (2)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3)求和公式:总和=(首项+末项)×项数÷2 注:在等差数列中,如果已知首项、末项、公差,求总和时,应先求出项数,然后再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求和。 例题1有一个数列:4、7、10、13、…、25,这个数列共有多少项 【提示】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后项与其相邻的前项之差都是3,所以这是一个以4为首项,以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根据等差数列的项数公式即可解答。 解:由等差数列的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可得,项数=(25-4)÷3+1=8,所以这个数列共有8项。 引申 1、有一个数列:2,6,10,14,…,106,这个数列共有多少项?。 答:这个数列共有27项 2、有一个数列:5,8,11,…,92,95,98,这个数列共有多少项? 答:这个数列共有19项 3、在等差数列中,首项=1,末项=57,公差=2,这个等差数列共有多少项? 答:这个等差数列共有29项。 例题2有一等差数列:2,7,12,17,…,这个等差数列的第100项是多少? 提示: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后项与其相邻的前项之差等于5,所以这是一个以2为首项,以公差为5的等差数列,根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即可解答 解: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第几项=首项+(项数-1)×公差,可得,第100项=2+(1OO-1)×5=497,所以这个等差数列的第100项是497。 引申 1、求1,5,9,13,…,这个等差数列的第3O项。 答案:这个等差数列的第30项是117。 2、求等差数列2,5,8,11,…的第100项。 答案:这个等差数列的第100项是299。 3、一等差数列,首项=7,公差=3,项数=15,它的末项是多少? 答案:它的末项是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