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三课 地域差异显著 第二课时 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 导学案

第三课 地域差异显著 第二课时 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 导学案

第三课 地域差异显著  第二课时 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 导学案
第三课 地域差异显著  第二课时 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 导学案

第三课地域差异显著第二课时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

七年级备课组执笔:姜松良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比较我国东部和西部自然环境方面的差异,评价它们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2、通过对中国不同区域自然、经济、人文特征的了解,理解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我国各地区间交流的重要意义和现状。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东西部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难点:区域间交流与互补的内容及意义

三、引问

东西部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后,为顺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划分的

(一)、我国东西部地区的范围

1、你知道西部大开发战略吗?

2、下面请同学读图5-36,说说西部地区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哪些?共几个?

(二)、东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

1、请同学们对比图5-36和5-13、5-18、5-24,说说东西部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方面的差异?

2、再请同学们试列一个表格,从气候、地形、河流分布、土地利用率、民族分布、地处阶梯、矿产资源、能源、土地资源、旅游资源等方面,对东部和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加以比较。

(三)、东西部地区发展水平的差异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本27页5-40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分布,说说我国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这有力说明了我国东西部在什么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

2、下面请同学们用一个表格,从东西部的交通、通信、教育、人口、城市、人力资源、建设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比较东西部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的差异。

1、通过对东西部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差异的比较,你得到一个什么结论?

四、我的疑问

2020春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中国各族人民的家园地域差异显著课后作业无答案新人教版

地区差异显著 1.下列表述中,属于我国南方地区的是() A.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B.森林宝库,温带果园 C.游泳、赛马是本地居民擅长的运动 D.煤、石油、铁矿丰富,有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 2.珠江三角洲农作物熟制是() A.一年两熟 B.两年三熟 C.一年三熟 D.一年一熟 3.秦岭---淮河一线的1月份平均气温大约是() A.8oC B.0oC C.—8 oC D.—24oC 4.下列省区中属于东部地区的是() A.四川 B.浙江 C.甘肃 D.新疆 5.南水北调工程是将什么水到华北地区() A.黄河 B.长江 C.珠江 D.黑龙江 6.我国有许多铁路建设者来到西藏,支援藏族人民建设() A.青藏铁路 B.南疆铁路 C.南昆铁路 D.兰新铁路 7.我国四大区域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判断哪一组正确() A.①是青藏高原②是南方地区③是西北地区④是北方地区 B.①是南方地区②是北方地区③是青藏高原④是西北地区 C.①是西北地区②是南方地区③是青藏高原④是北方地区 D.①是北方地区②是南方地区③是西北地区④是青藏高原 8.下列河流冬季也能通航的是() A.黑龙江 B.黄河 C.长江 D.乌苏里江 9.西北地区城市多分布在() A.平原 B.盆地 C.高原 D.绿洲 10.我国西部地区的范围主要包括 ( ) A.10个省级行政区 B.12个省级行政区 C.14个省级行政区 D.12个省级行政区和两个自治州 11.下列地理事物中,属于西部地区的有 ( ) ①九寨沟自然保护区②青藏铁路③中关村高科技园区④宁夏平原灌溉区⑤小浪底水利 枢纽工程⑥路南石林风景区 A.①②④⑤ B.①②④⑥ C.①②④ D.①②④⑤⑥ 12.制约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最主要的经济原因是()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农业基础薄弱

第6课:戊戌变法 导学案

辰溪二中校本课程八年级历史(岳麓版)上册导学案 第6课戊戌变法 八年级历史备课组:张仁育(主备人)时间:9月23日 学习目标 1、知道“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2、记住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学习重点 百日维新的内容 学习难点 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学习方法 “四环七步”教学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公车上书 阅读教材28——29页第二段,回答以下问题。 ①、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时间、地点、发动者、内容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②、维新变法运动为什么会兴起?宣传维新变法的刊物有哪些? 2、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阅读教材29页第三段——31页 ①、“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揭竿斩木,已可忧危”是谁的上书内容?表 示“不能为亡国之君”的清朝皇帝是谁? ②★戊戌变法发生于何年?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③、戊戌变法失败的标志是什么? ④、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变法触犯了封建顽固派和大部分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顽 固派的实力强大(客观原因)。维新派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力量 较弱。袁世凯的出卖和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直接原因)。中国资产阶级 维新派的软弱性(根本原因)。 ⑤★戊戌变法有何作用?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有何教训)? 二、合作探究 1、“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这里的“民”具体是指什么人?戊戌变法的哪 些内容对封建旧势力冲击最大? 2在变法形势危急时,维新派把希望寄托在袁世凯身上,说明了什么问题? 三、学生交流展示 四、教师(或学生)点评 五、教师精讲 1、公车上书的时间、组织者、影响。 2、戊戌变法时间、内容、作用。 六、学生识记以下内容 1、公车上书的时间、组织者、影响。 2、戊戌变法时间、内容、作用。

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原创学案)

人教地理八年级下册学案教案一体化唐山市友谊中学地理组王志伟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学案)2010.3 【教学要求】 1.通过阅读西北地区的地形图,明确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和以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 2.理解我国西北地区从东部向西部的自然景观的变化规律,并初步探讨其形成原因。 3.明确西北地区是一个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地区,干旱的气候与地形、植被、河流的相互关系以及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认识到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4.通过阅读青藏地区的地形图明确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并分析出其以“高”、“寒”为特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由此而形成的其他地理特征。 5.明确西北和青藏地区分布的我国主要的牧区。【自主预习】 一、干旱的西北地区 1.西北地区地处我国第级阶梯,地形以和为主。东部高原以和景观为主;西部盆地以景观为主,只有盆地有星星点点的。 2.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 ,而且对湿润气流阻隔,形成为主的气候特征。 3.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东西差异,主要是由的差异引起的。 4.西北地区的河流稀少,以为主, 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二、高寒的青藏地区 1.青藏地区位于我国山脉以西, 山以北, 山和山以南的西南地区。 2.青藏高原平均海拔米以上,有“”之称。 3.青藏地区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和。 三、以牧业为主的地区 1.西北和青藏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牧场各具特色。内蒙古主要是牧场,新疆主要是 牧场,青海和西藏主要是牧场。 2.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和 ,新疆的 ,青藏的和,宁夏的 ,都是著名的畜种。 3.在西北地区的、、和天山山麓,人们利用和高山,发展了。 4.在青藏地区的、等海拔较低的地区,分布着河谷农业。 5.青藏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和 ,由于那里长、大,作物单产很高。 【教师点拨】 1.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人们生产与生活的主要差异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东西距离很长,区内高原面积广大,有大兴安岭等山脉与东部平原相隔,这种位置和地形决定了从海洋上来的夏季风基本上不能到达这里,而且越往西,距离海洋越远,受海洋的影响越小。所以,气候干旱是西北地区的突出自然特征 3.青藏地区的河谷农业 青藏地区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在一些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气温较高,风力较小,有利于发展耕作业,作物的生长周期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的充分积累。 【精选例题】 1.关于西北地区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平原、山地为主 B.以丘陵、高原为主 C.以山地、丘陵为主 D.以高原、盆地为主 2.西北地区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 A.纬度高,太阳辐射强 B.距海洋远,山岭阻隔使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C.海拔高,空气稀薄 D.季风不能到达 3.西北地区的植被,从东向西大体为( ) A.草原一荒漠草原一荒漠 B.荒漠一荒漠草原一草原 C.荒漠草原一荒漠一森林 D.森林一草原一荒漠草原 4.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是( ) A.以耕作业为主 B.以林业为主 C.以畜牧业为主 D.以渔业为主 5.下列优良畜种中,不属于四大牧区优良品种的是( ) A.三河牛 B.藏绵羊 C.滩羊 D.新疆细毛羊 6.制约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条件 C.光照条件 B.水源条件 D.科技条件 7.下列地区,以灌溉农业为主的是( )A.东北平原 B.江汉平原 C.宁夏平原 D.鄱阳湖平 8.宁夏回族自治区全面实行“草原禁牧”,提倡牲畜“圈养”, 其主要目的是( ) A.在该地区大面积发展经济作物 B.保护草场,防止沙化 C.退牧还草 D.限制畜牧业的发展 【课后梳理】

2020春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同步测试:第五单元第三课地域差异显著第一框秦岭—淮河分南北

第三课地域差异显著 第一框秦岭—淮河分南北[见学生用书P20] 中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人文现象千姿百态。自北往南,纬度逐渐__

降低__,气温逐渐__上升__。中国大多数人口生活在平原广阔、土壤肥沃、降水较为丰富的__东部__地区。 1.南北方地区划分的界线 习惯上以__秦岭__—__淮河__为界,大体上将东部__季风区__划分为__北方__地区和__南方__地区。秦岭—淮河一线以__北__为__北方__地区,以__南__为__南方__地区。 2.南北方地区生活方式上的差异 四字识别南北差异 耕地类型:南水北旱;粮食作物:南稻北麦。 工业结构:南轻北重;饮食口味:南甜北咸。 民居建筑:南尖北平;戏曲特点:南腔北调。 糖料作物:南甘北甜;饮食习惯:南米北面。 武术专长:南柔北刚;性格特点:南细北爽。 3

(1)气温差异:中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气温有很大的差异。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__温暖__,越往北气温__越低__,夏季南、北气温都__较高__。 ◆思维延伸 冬季我国南北温差为什么这么大? ①北方纬度高,冬季气温低;南方纬度低,冬季气温高。我国南北跨纬度约50度,南北温差大。 ②冬季,冬季风南下时,北方首当其冲,更加严寒,导致南北温差大。 (2)降水差异:中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年降水量也有很大的差异。北方地区年降水量在__800毫米以下__,南方地区年降水量在__800毫米以上__。 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及原因 (1)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原因:东南沿海距海近,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多。西北内陆距海远,受夏季风影响小或不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少。 6.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很多地理分界线经过这里,具体见下图:

八年级下册第6课导学案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学习目标】 1、掌握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主要任务及意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重点) 2、归纳探索中出现的失误及危害和出现的英雄人物的事迹。 3、分析失误出现的原因(难点)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7-30页,完成下列题目,在书上勾画出相应的内容)1、中共八大召开的背景、时间、地点、内容及意义各是什么? 2、1958年的“总路线”主要内容是什么?怎样评价1958年的“总路线”? 3、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是什么?这些严重失误产生的原因及危害是什么? 4、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有哪些?涌现了哪些模范人物? 【合作探究】 1、小组内交流自主学习成果,互相补充,达成组内共识,学习小组派代表展示。小组长记录本小组未解决的问题。 2、课本28页动脑筋题。 【课堂检测】 1、(2013·宁夏)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被称之为() A.中国通史 B.中国经济史 C.中国近代史 D.中国现代史 2、(2013·兰州)下列图片最有可能出现在( ) A.“大跃进”运动时期 B.文化大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3、(2013·河池)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在工业上中国要15年赶超英国的是( ) A.三大改造 B.一五计划 C.中共八大 D.“大跃进”运动

4、(2013·湛江)从以下图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 ①片面追求高速度②自然环境遭到破坏③当时存在严重的“浮夸风”现象④农业科技化取得重大成果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2013·衡阳)如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 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 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6、(2013·扬州)《人民日报》1958年8月13日消息: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这一报道出现于( ) A.土地改革时期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7、(2013·日照)《人民日报》曾发表社论:“……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请判断以下哪项运动体现了这一思想( ) A.土地改革 B.大跃进运动 C.三大改造 D.文化大革命 8、(2013·宁夏) “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铁人”王进喜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是() A.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B.保家卫国,革命英雄主义 C.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 D.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 【课堂小结】(自己总结本课所学知识)

导学案--第6课开放与交流

第6课开放与交流 备课时间:授课时间:点击新目标 知识与技能: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通过列表比较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学习用列表的方法归纳整理知识。 过程与方法:独立或与别人合作完成预习内容。整理预习笔记。 情感与价值:学习鉴真、玄奘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A学生认识到唐朝的经济、文化对日本、朝鲜等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重点:掌握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课堂进行时 【预习提纲】 一、遣唐使与鉴真东渡(请你认真阅读教材32-33页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叫遣唐使?遣唐使的活动对日本产生了什么影响? 2、1980年4月13日下午,一尊有着1200多年 历史的木像运抵上海虹桥机场,那就是被日本奉 为国宝的鉴真大师坐像,中日佛教界共同演绎了 一段“鉴真大师回国探亲”的佳话。鉴真大师是 什么时候去日本的?为什么要去日本?产生了 什么作用?二、玄奘西行(请你阅读教材34-36页完成下列问题) 此图是电视剧《西游记》中的一个片段,《西游记》是神话传 说,请你讲一讲真实的“玄奘西行”(为什么去?怎样去?有 何价值?等) 【展示内容】 材料阅读唐朝诗人陈陶在其《陇西行》中说:“自从贵主和亲后, 一半胡风似汉家。” 请问:(1) 诗中的“和亲”发生在什么时候?有什么意义? (2) 诗中的“胡”指什么? (3) 诗中的“胡风似汉家”是什么意思? 归纳整理填下表:比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异同 事件身份目的地途中遭遇 是否有人随 行 是否回国鉴真东渡 玄奘西游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 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请回答:(1)诗中“盲目航东海”指的是什么?表现了鉴真怎样的 精神? (2)诗中“传道艺”的是何人?当时在位的皇帝是谁? (3)诗中“唐风洋溢奈良城”表明了什么? 《西游记》是明代一部著名的演义小说,书中描写的唐僧取经的 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路上收留了三个神通 广大的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并有白龙马相伴,遇到困难又 有各路神仙相助,化险为夷。你知道《西游记》里“唐僧取经”的 故事与玄奘西行的史实有什么区别吗? 课堂检测 1、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国家是 ( ) A.印度B.阿拉伯C.朝鲜D.日本 2、为中日交流做出重要贡献的唐朝人是() A.阿倍仲麻吕B.鉴真C.玄奘D.李白 3、本官方曾十多次派遣使节到唐朝访问的根本目的是() A、建立外交关系 B、援助中国 C、征服中国 D、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 4、下列最能见证唐朝时中国和日本友好往来的是( ) A、大昭寺会盟碑 B、洛阳白马寺 C、西安大雁塔 D、日本奈良唐招提寺 5、假如你要查看有关印度的历史地理风俗,你该查阅下列哪本书 () A《徐霞客游记》B 《西游记》 C 《大唐西域记》 D 《史记》 6、天竺戒日王对玄奘说:“弟子闻彼国有《秦王破阵乐》歌舞之曲, 未知秦王是何人?复有何功德,致此称扬”你知道秦王是谁吗?() A、唐高祖B 唐太宗C 唐中宗D 唐玄宗 7、中国古代称印度半岛为() A、波斯 B、大食 C、大月氏 D、天竺 8.《大唐西域记》的作者是( ) A.玄奘 B.鉴真 C.法显 D.晁衡

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一、西北地区 1.读图: (1)山脉:①大兴安岭②祁连山③昆仑山④天山⑤阿尔泰山 G.贺兰山 (2)地形区:⑥内蒙古高原⑦塔里木盆地⑧准噶尔盆地 (3)河流:A.黄河B.塔里木河 (4)沙漠:C.塔克拉玛干沙漠 (5)邻国:D.哈萨克斯坦E.俄罗斯F.蒙古 (6)灌溉农业区:G.宁夏平原H.河套平原M.河西走廊 (7)省级行政区:⑥内蒙古自治区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M.甘肃省 2.位于哪里? 长城—祁连山脉—阿尔金山脉---昆仑山脉一线以北。 3.地形有什么特点? 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为内蒙古高原,西部为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主要位于地势的第二级阶梯。 4.最主要的气候是哪种? 温带大陆性气候 5.最显著的自然地理特征是什么? 干旱 6.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 土地荒漠化 7.为什么气候特别干旱? (1)地处内陆,距海较远。(2)被山脉重重阻隔,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8.自东向西植被类型有什么变化? 自东向西由草原逐渐过渡为荒漠草原和荒漠。 9.为什么自东向西植被由草原逐渐过渡为荒漠? 自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又有重重山岭阻隔,降水越来越少。 10.河流有什么特点? 河流稀少,多为季节性河流,是我国内流河的主要分布区。 11.为什么塔里木河流域的人们“天旱盼高温”? 塔里木河为内流河,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气温越高,融水越多,河流水量就越大。 12.农业生产以哪种产业为主? 畜牧业。

13.有哪些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内蒙古草原、河西走廊、天山牧场。 14.有哪些重要的矿产地? 白云鄂博的稀土、金昌的镍、新疆的石油、石嘴山的无烟煤等。 15.新疆瓜果为什么特别甜? (1)光照充足。(2)夏季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糖分的积累。 16.光热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晴天多,云量少,日照充足。 17.试从气候角度,对下列现象加以解释。 (1)内蒙古高原东部水草丰美,多为定居放牧。内蒙古高原西部牧草稀疏,以游牧为主。 解释:内蒙古高原东部地区距海较近,降水多,草原肥美,单位面积载畜量大。西部距海较远,降水较少,多为荒漠草原,牧草稀疏。单位面积载畜量小。 (2)天山牧场相对高差较大,牧民根据季节变化选择不同海拔高度的牧场。 解释:由于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为适应山地气温的变化,夏季到海拔较高的地带放牧,冬季到山麓地带放牧。 18.绿洲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呈点状或带状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因为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水资源丰富。 19.发展种植业的不利条件是什么? 水源缺乏。 20.发展种植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21.有哪四个灌溉农业区?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的绿洲。 22.“塞上江南”指的是哪里?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 23.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的灌溉水源是哪里的水? 黄河水 24.河西走廊的灌溉水源是哪里的水? 祁连山的冰雪融水。 25.新疆高山山麓绿洲的灌溉水源是哪里的水? 天山、昆仑山、阿尔泰山冰雪融水。

新人教版必修4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第一课时导学案(二)

高中语文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第一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学习目标】 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 2.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习词的艺术手法。 【重点难点】 重点:明确诗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词人悲苦心情。 难点: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 学习方法:倾情诵读——整体感知,体会情感——感受形象,咀嚼涵咏—品味语言的方法【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说 “水龙吟”为词牌名。建康,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座亭台。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尽观赏之胜。” 2.辛弃疾的一生 辛弃疾于绍兴十年(1140)生于被金人占领的山东,这时距北宋的败亡已十三年。他的祖父辛赞曾在金朝做官,但心怀宋室,常带着辛弃疾“指画山河”“谛观形势”,要待时机成熟,起兵抗金复国。辛弃疾21岁时,金主完颜亮举兵南侵。他乘机聚集成两千人的队伍,起义抗金。接着又率众投奔南宋王朝。南来后,他一再奏表进言,主张北伐抗敌。但朝廷只派他出任知府、转运使等地方官员及管理治安、财政的职务,并不给他率兵出征的机会。他在担任地方官的任上,积极练兵备战的做法,不断遭到投降派的反对和破坏。朝廷对他总是起而又黜,罢而又用,他则一贯是“招之即来,麾之即去”,但不论出仕或归隐,他从不放弃自己伐金复国的政治、军事主张。然而由于政敌的排挤、陷害,他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直到67岁志未遂而死去。 3.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时,他自江东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这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带感情诵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一)先理解上片: 1.上片中词人用了我们常见的表现手法?

浙江省宁波市慈城中学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第三课 西北地区

第三课西北地区 第一框丝路明珠 1、被誉为“丝路明珠”的地区是哪里? 新疆 2、新疆的地理位置? 位于我国西北部,深入内陆,远离海洋。 3、新疆的地形? 以山地和盆地为主,沙漠连绵,形成“三山夹两盆”的格局 4、新疆的气候是什么? 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温差大 5、干旱地区的居民生产和生活主要是哪里? 绿洲 6、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分布主要有什么特点? 绿洲主要分布在有水源的沿河地区 7、干旱地区发展绿洲农业的首要条件是什么? 水源 8、2000多年前,贯穿中原和西部地区来往的路线是什么? 丝绸之路 9、新疆地区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发展绿洲农业的灌溉设施是什么? 坎儿井 10、生活在新疆的最主要的少数民族是什么? 维吾尔族 11、“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描绘哪里的自然现象? 新疆乌鲁木齐 12、我国古代三大工程是什么? 新疆坎儿井、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 13、新疆绿洲上主要的农产品是什么? 葡萄,棉花,哈密瓜,香梨等 14、新疆瓜果特别香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新疆地区夏季光照强,降水少,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糖分的积累。 15、新疆地区为什么适合棉花生长? 夏季气温高,晴天多,日照充足 高山冰雪融水提供了灌溉水源 16、新疆地区发展绿洲农业有利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新疆盆地面积大,夏季高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绿洲地区有高山融水进行灌溉,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17、干旱新疆绿洲的水源主要来自哪里? 天山山脉的冰川融水 18、新疆的主要矿产资源有哪些? 天然气和石油 19、与新疆相邻的国家有哪些? 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青藏地区》导学单 地理初二年级设计人:向蓉审核人:*** 班级 _________ 组名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 通过阅读地形图知道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 掌握青藏地区以“高”“寒”为特色的自然地理特征 3. 了解青藏地区受高寒的影响,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特色 【自主学习】 O阅读勾画 1. 读四大地理区域图、地形图、冰川和雪山图,描述青藏地区的位置,分析其突出的自然特征。 2?读地形图说出青藏地区的省区、地形区、山脉、河湖。 3?读图文了解青藏地区的牧业类型、著名畜种;农业类型、农业区和主要农作物。 O浏览爱米“自学资源” O自学测评 1、位置、范围、河流: 图示区域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 地区,该区域位于我国地势的第级阶梯 在图中填出区域的分界山脉:昆仑山、祁连山、横断 山、喜马拉雅山。 写出图中数字和字母所代示的省区和河流名称。 ① ②A 2、地形: 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最高的大高原,素有“ ___________________ ”之称。显著的地形特征是“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 3、气候: 独特的高寒气候,其特点是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_____________ 。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强烈。 4、农牧业: 青藏地区为_________ 牧场,著名畜种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在海拔较低的____________________ 谷地、______________ 谷地,分布着_________________ 农业,主要农作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地域差异显著1秦岭淮河分南北教案

教学课题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第三课地域差异显著1秦岭淮河分南北教学课时 1 主备教师2013年月日 教学目标1、在了解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基础上,了解秦岭-淮河是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线。 2、通过列举典型事例,运用地图说明我国南方与北方在生活、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南北方自然环境的差异特别是气候的差异。 3、认识到南北方差异的存在是南北方人们长期以来运用自己智慧适应和改造当地自然环境的结果,体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树立人地协调的观点。 4、能熟练识读各类地图,如“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图”“中国气候类型图”“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等,并能从地图中获取有用信息。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南北方的主要差异;理解造成差异的原因是南北方自然环境尤其是气候的不同,体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难点:理解南北方差异的形成,自然环境尤其是气候因素在其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认识到南北方差异的存在是南北方人们长期以来运用自己的智慧适应和改造当地自然环境的结果,体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树立人地协调的观点;读懂中国一月、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年降水量图,从图上获取有用信息。 共案个案 【导入】我们班上有没有来自北方的同学?(如果回答没有,继续提问,听说过中国有北方和南方之分吗?)知道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吗?由此导入新课。 【新课】指导学生阅读图3-27“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了解(或是巩固)“中国南北方的划分及分界线的名称”,知道“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划分”。过渡:下面我们先来看一组跟南北差异有关的图片,请同学们说出是哪些方面的差异? PPT组图:南米北面、南北方建筑、南船北马 (分别反映南北方在食、住、行方面即生活方式上的明显差异) 设问:这些差异仅仅是因为南北方人们喜好的不同而造成的吗?造成这些差异总的来说与什么有关?(PPT课件中填空“自然环境”并板书) 接着,借助幻灯片简单比较南北方在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河流)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 设问:南北方自然环境的差异,存在多久了?(生答) 过渡:所以,秦岭-淮河一线作为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线,自古以来就被发现。“橘过淮北则为枳”,听过这句话吗?(PPT课件显示原文) 设问:“橘过淮北则为枳”,你们相信吗?(生答)如果说南北方范围大,自然环境差异大,老师相信,但淮南淮北的自然环境相差竟有这么大吗?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橘过淮北则为枳”呢?指导学生阅读书本图3-26,得出PPT“气候因素是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显示“气候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见PPT)。 活动:PPT课件显示上课当天杭州的天气预报及另外两个城市的天气预报,猜另外两个城市可能是哪里?(答案是:三亚和漠河) PPT课件显示:冬季南北方的气温差异很大。 设问:冬季包括哪几个月呢?(生答) 过渡:一月份是中国绝大多数地区在一年中最冷的月份,一般用一月代表代表冬季。那我们可以借助什么地图来了解中国南方和北方在冬季的气温差异呢?以前读过“一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吗?能看懂吗?(如果学生说能看懂,就直接让学生读图算出南北温差有多大,并回答书上的一个问

第六课导学案诚信伴我行

第六课《与诚信结伴同行》导学案 NO.6 班级姓名小组等级 【学习目标】 1.知道诚实守信是为人之道。 2.在生活中努力做诚实之人,学会践约守信。 3:掌握诚实的复杂性,以及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预习指导与使用说明】 1.依据学习目标阅读课本P73—P77,查找、勾画基础知识,写上提示语,并标注好序号。 2.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以备课上小组探究、突破。 3.限时、独立完成,规范书写,及时上交。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掌握成为一个诚信的人方法是本框的教学重点 学习难点:理解诚信的意义是本框的教学难点。 【课前预习案】 1.依据学习目标阅读课本p74,结合书本里的内容理解诚信的含义以及其意义。 2.诚实与守信的关系是什么?(提示:课本p74-75分要点、写上序号) 3.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做一个诚信的人?(提示:课本P76-P77.分点,标序号) 【我有问题问老师】 在预习的过程中你还发现了哪些疑问和困惑?请你写下来和老师同学一起学习和分享.

【合作探究案】 探究一:小故事,大道理 从前有一个国王想在小朋友中选择一个最诚实的作为自己将来的接班人。他准备了许多种子给所有的小朋友看谁种出的花最漂亮。回家后小朋友们准备了各种各样的花瓶来种种子。其中有一个小朋友种下种子后每天给它浇水、施肥,很多天过去了可是花瓶里的种子就是不发芽。到了比赛那一天他只好捧着空花瓶去,他看到其他小朋友的花瓶里都长着漂亮的花。结果国王选上了这个种不出花的小朋友。原来国王给的种子都是炒熟的不会发芽。 (1)国王为什么选上了这个种不出花的小朋友? (2)国王的最终选择告诉我们哪些道理? (3)故事中小男孩的做法给你什么启示? 探究二:析案明理 材料一:为了信守一句承诺,19岁的高中生闫旭在过去的两年半中,坚持每天搀扶同班患有脑瘫的女同学肖晓琳上学。在沈阳市教育局、沈阳市文明办和《中国小记者报》联合主办的“沈阳市感动校园好少年”评选中,闫旭光荣入选。闫旭的母亲为儿子乐于助人、信守承诺而感到很骄傲。 材料二:一名外地男子在甘肃省敦煌市从事地沟油加工,5年时间,该男子加工地沟油多达61250公斤,全部销往江苏省以及河北省两家公司。据实验测定,长期摄入“地沟油”将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不仅易使人发生肝癌,也有可能引发其他部位癌变,用地沟油充当食用油,对消费者会造成极大的伤害。 (1)我来点评:请你点评一下材料一中闫旭“信守承诺”做法的意义 (2)出谋划策:针对材料二中的“黑心老板”你认为应该采取何种措施加以制止? (3)诚信在我身边:学校倡议每一个同学向闫旭学习。倡导每一个学生从自己做起,诚实守信,你准备如何做?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六单元第三课西北地区

第三课西北地区(第1课时) ——丝路明珠 班级姓名学号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1.根据图文资料,分析新疆绿洲地区的地形、气候和水文等方面的自然环境特征。 2.了解新疆作为干旱地区发展绿洲农业措施,说明绿洲农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地图、图片和多媒体资料的学习,学会利用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归纳、比较等方法学习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理解区 域特色是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学会运用归 纳、比较能力。 情感价值观:1.通过学习,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树立起珍惜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环保意识。 2.逐步引导学生形成资源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 发展的观念。 【学习重点】 新疆的绿洲农业,坎儿井。 【学习难点】 坎儿井的原理、构造、作用。 【学习导学(课前预习)】 新疆境内有我国最大的沙漠___________沙漠。该区还分布着一些星星点点的_________。2000多年前,人们利用____________,将天山雪水引到农田里,既免去了无水之苦,又减少了水的蒸发。 3.你认为干旱地区发展绿洲农业的最首要重要条件是()

A.劳动力B.热量C.水源D.肥料 4.生活在新疆的最主要的少数民族是()A.藏族B.回族C.维吾尔族D.壮族 5.新疆的主要气候类型是()A.温带大陆性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6.坎儿井是一项能与大运河媲美的水利工程,位于()A.新疆的乌鲁木齐B.吐鲁番盆地C.柴达木盆地D.准噶尔盆地【课堂教学及拓展】 一、导入 1.多媒体展示两幅图片,一副是新疆绿洲,农田规整,绿意盎然,一副是新疆沙漠,慢 慢黄沙,驼铃悠悠。逐个展示图片,让学生猜测图片所展示的是什么地方? 2.展示第三张图片,沙漠中间的绿洲,告诉学生刚才看到的图片就是来自这个地方,其实他们是同一地方,让学生猜测这个地方是在哪里? 二、新课 1.新疆的位置:我国的西北部,内陆省分,远离海洋 2.新疆自然环境:地形:高山盆地相间,三山夹两盆。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强烈。河流:塔里木河 3.绿洲农业和坎儿井 (1)引导学生思考,新疆发达的绿洲得益于什么? (2)播放坎儿井的视频资料。 (3)组织学生讨论,坎儿井的优点有哪些? (4)了解坎儿井的现状和面临的危机,小组讨论:该如何解决坎儿井所面临的危机?(5)新疆绿洲农业的繁荣景象,除了坎儿井提供灌溉条件外,还与哪些自然条件有关?坎儿井.京杭大运河、万里长城被称为古代三大工程。 新疆的瓜果特别甜主要是因为新疆夏季气温高,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4.丝绸之路 (1)展示丝绸之路图和丝绸之路的概况,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作用,明白古人就已经利用沙漠中的绿洲,发展绿洲农业 三、拓展: 1.在现代科学技术十分发达的年代,如何让绿洲农业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如果引进 以色列先进的灌溉技术,绿洲农业的前景将会如何呢? 四、小结 【课堂练习】 1.在新疆的绿洲上居住的人们利用的一种灌溉设施时()A.坎儿井B.大型水塔C.运河D.间歇喷井 2.干旱地区发展绿洲农业的首要条件是()A.劳动力B.热量C.水源D.肥料 3.吐鲁番盛产()A.柑橘B.葡萄C.小麦D.水稻 4.下列关于新疆的说法错误的是()A.位于我国西北部B.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 C.天山位于新疆中部D.有一小部分位于季风区 5.被誉为“丝路明珠“的是()A.陕西B.新疆C.伊朗D.伊拉克

东西部 差异显著

东西部差异显著 七年级社会主备人:张燕丽审核:社会组 【学习目标】:比较我国东西部地区在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差异,以及各自在发展经济方面的优势和不足;认识我国各地区间交流的重要意义和现状;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和经济谐调发展的思想。 【学习重难点】:比较我国东西部地区的优势和不足;如何进行优势互补?【学习导航】: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各地在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在社会发展中各具优势与 东部 优势: 劣势: 西部 优势:

劣势: 3、你认为东西部地区应如何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合作和交流,实现共同发展? 4、怎样才能实现我国南方、北方、东部和西部的共同发展呢? 【巩固与反思】: 1、我国东西部在自然条件上存在明显差异。与东部相比,西部自然条件的优势是() A 水资源丰富 B 平原面积广大 C 气候温暖湿润 D 矿产和能源资源丰富 2、下列不属于我国东部和西部交流合作项目的是() A西电东送 B 北煤南运 C沿海省市支援西藏建设 D西气东送

2、总结归纳东西部地区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东部 优势: 1、平原广阔,气候较为湿润,土地肥沃,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利于发展农业。 2、交通通信、教育发达,城市众多,人才资源丰富,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劣势:矿产和能源资源短缺,污染严重。 西部 优势: 土地面积广大,有着丰富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 劣势: 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严重,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较差。与东部地区相比,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交通等社会经济条件方面差距较大。 3、怎样才能实现我国南方、北方、东部和西部的共同发展呢? 答:加强地区间的合作与交流,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如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在人才、教育、资金等方面进行交流与合作,西部开发战略等。

第六课我的老师导学案

黄柏中心学校导学案 年级:七年级学科:语文执笔:涂单妹审核:叶刚 内容:第六课我的老师课型:新授课时间:2013年9月23日 【学习目标】 ⒈体会本文作者在文中所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尊敬、热爱老师的良好品德。 ⒉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⒊揣摩文章的语句。 【学法指导】 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与课文进行多次接触,感悟那深挚的师生之情。 ⒉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⒊在讨论分析中合作学习,促使思维的碰撞、磨合、吸纳。 【学习任务一】 一、自己搜集有关魏巍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褪()色卜()问焚()香黑痣() ⒉辨析下列各组字的形、音、义。 即()孤()卷()蜜()恋() 既()弧()券()密()念()

三、预习课文,看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各用一个小标题概括,写在下面。 四、细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蔡老师的语句,看看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 【学习任务二】 一、自主学习反馈,交流预习成果。 ⒈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阅读课文,同时思考:本文记叙的几件小事中,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详写: 略写: 作用: ⒉讨论:这几件事是如何贯穿起来的? 二、部分探索:品一品。

1、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⒉“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⒊记叙文主要运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但有时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也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试从课文找出,分析一下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巩固练习】 ⒈给加点字注音或写汉字 旋即()()教诲()()炽()热半晌()痣()卜()问时辰()褪()色 kē()头 tuì()色 yú()钱焚()香 ⒉填空 (1)本文作者,是当代著名的。他的主要作品有 《》、《》。 (2)本文是篇回忆性。作者在文中回忆的老师名叫。

第6课北宋的政治(导学案)

第6课北宋的政治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在书上找出北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对照地图,找出北宋完成局部统一过程,了解宋朝建国的基本史实。 2.根据书本和导学案中的材料,分别分析北宋初期收兵权、削相权、削弱地方力量的措施,并讨论评价其优缺点,理解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措施及影响。 3.依据书本和导学案中的材料,从原因、措施、结果三个方面分析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分析重文轻武带来的影响,客观认识历史问题,反思历史,汲取历史教训。 4.归纳书本和导学案问题答案,完成图表,理解宋初政权巩固措施的目的和影响,深入体会宋朝的政治制度。 二、学习重难点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北宋重文轻武政策的出现的原因和影响。 三、课堂学习 (一)课前自主学习(用1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在下列括号内填上合适的答案): 1、北宋的建立:960年,后周大将()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以()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 2、统一全国: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的统一方针,结束了()和()的分裂割据局面。 3、强化中央集权:(1)军事:解除()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还控制对军队的调动,将将兵权和发兵权分离。他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2)中央: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的办法,削弱相权;(3)地方:派()担任各地州县长官,为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实施()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还在各州府设置(),以分知州的权力。还下令取消()收税的权力,又陆续在地方设置(),把地方财富收归中央。 4、重文轻武政策:(1)为了防止唐末以来()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的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2)注重发展(),提高()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3)宋朝的(),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的巩固和()的安定。 (二)课堂合作探究(依据书本知识和导学案所给材料,分析和探究相关问题) 1、政权巩固措施之一:收兵权 材料一:宋太祖罢去禁军职务,到地方任节度使,并废除了殿前都点检和侍卫亲军马步军指挥司。在解除石守信等宿将的兵权后,太祖另选一些资历浅,个人威望不高,容易控制的人担任禁军将领。 材料二:《梁溪全集》记载:(北宋初年)“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

第三节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

第八届全区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观摩展示活动周中学(小学)教学设计 第三节西北地区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 南宁市37中廉新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和民族等基本情况。 2、了解西北地区的山脉、盆地、平原、高原、河流、沙漠的分布。 3、重点掌握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4、掌握西北地区农牧业生产特点及分布。 5、了解西北地区重要矿产资源的分布。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和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掌握认识和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1. 通过学习本课,树立发展经济必须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保护环境、协调人地关系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2. 通过分析各地理事物间的关系,树立辩证思想;通过分析各地区存在着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唯物主义思想和学习地理的科学方法和态度。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对于西北地区的介绍,教材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侧重分析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第二部分主要介绍西北地区农牧业生产的特点。 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干旱。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可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94阅读材料“从草原到荒漠”,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本区自然景观从东到西的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进而得出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本区草场资源丰富,是我国主要的牧区,而农业生产只能在那些有灌溉水源的地区进行。在分析本区的农牧业发展时,我注意突出生态环境的保护概念。由于干旱的原因以及

有关生态环境的建设问题既是本区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对于这样一个生态十分脆弱的地区,我们要教育学生保护环境,必须把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统一起来考虑,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教学对象分析 对于初中八年级的学生来说,认知能力有限,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本节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来实现。 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加工整理,即把积累的零乱的知识,进行思维加工形成系统知识,其方法是化多为少,并小为大。西北地区的“干旱”的特征。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1、策略:利用读图分析法、启发谈话法引导学生自行浏览网页,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合作,寻找问题的答案; 2、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展示投影片。引导学生读图了解西北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矿产地和工业城市的位置,主要铁路线的分布以及著名农牧产品。引导学生阅读彩图、插图等分析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交通以及当地人民生活的影响。使学生的认识由直观到抽象,由对地理现象的认识上升到对地理本质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媒体设计 网络型课件教学,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干旱 深居内陆 降水稀少 地形闭塞 荒漠 草原 内流河湖 耐旱植物 耐渴动物 人烟少 牧业 灌溉农业 城乡点状 城乡带状

《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交流与互补》教学设计

《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交流与互补》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观察不同区域之间在人员流动、物资交流、信息传播、文化融汇等方面的联系,认识区域联系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描述中国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总体面貌,了解其基本特征。 描述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特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及典型事例,了解我国东西部自然环境的差异及其对经济发展、人们生活的影响。 2.通过对我国不同区域自然、经济、人文特征的了解,理解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我国各地区间交流的现状和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通过图表和案例的对比,说明东西部在自然环境和发展水平等的差异,初步学会比较分析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辩证地看待区域差异,初步形成树立因地制宜、优势互补的观念。 2.树立与人合作学习的精神。 3.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励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报效祖国。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东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及原因。 2.难点:掌握造成东西部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的原因。体会我国各地区间交流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策略 1.采用比较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合作学习法、讲授法等,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 2.采用情境创设法,创融入生活元素,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3.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展示手段,为呈现案例、案例分析、问题创设提供情境条件。 4.学生准备:预习课本。 四、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