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CRUSADE出血评分

CRUSADE出血评分

CRUSADE出血评分
CRUSADE出血评分

CRUSADE出血风险评分量表

大出血的定义:颅内出血,腹膜后出血,HCT下降≥12%,或需要输血。

出血是NSTE-ACS患者首要评估的不良事件之一,其发生率与患者远期预后呈正相关,降低院内出血发生率也是临床医生的首要任务之一。

广州市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广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

广州市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实施意 见(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强化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提高高危妊娠管理水平,保障母婴安全,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广州市妇女发展规划(2011-2020年)》(穗府办〔2012〕27号)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按照《关于加强母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国卫妇幼发〔2017〕42号)、《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规范》(国卫办妇幼发〔2017〕35号)要求,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意见。 第二条本意见所称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是指相关医疗机构对怀孕至产后42天的妇女进行妊娠相关风险的筛查、评估分级和管理,及时发现、干预影响妊娠的风险因素,防范不良妊娠结局,保障母婴安全。 第三条本市行政区域内所有依法提供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以下简称助产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等,下同)及其人员应当依据法律法规及本意见的相关规定进行妊娠风险的评估和管理。 第二章孕产妇风险评估与管理

第四条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根据孕产期不同阶段分为妊娠期风险评估与管理、产时风险评估与管理、产后风险评估与管理。 第五条妊娠期风险分类。根据孕妇相关情况(包括基本情况、既往史、本次妊娠情况等),按照风险严重程度分别以“绿(低风险)、黄(一般风险)、橙(较高风险)、粉红(高风险)、红(极高风险)、紫(传染病)”6种颜色进行分级标识,详见《广州市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表-妊娠期》(附件2-1)。评估为绿色的孕妇为普通妊娠;黄色、橙色、粉红色、红色、紫色的孕妇为合并高危因素的妊娠,其中粉红色和红色属于严重高危妊娠。同时符合两个级别及以上情形,以级别高的情形为分级标准, 紫色标识孕妇可同时伴有其他颜色的风险标识。具体如下: (一)绿色标识:妊娠风险低。孕妇基本情况良好,除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外,未发现妊娠合并症、并发症。 (二)黄色标识:妊娠风险一般。孕妇基本情况存在一定危险因素,或患有孕产期合并症、并发症,但病情较轻且稳定。 (三)橙色标识:妊娠风险较高。孕妇基本情况存在一定危险因素,或患有孕产期合并症、并发症,对母婴安全有一定威胁。 (四)粉红色标识:妊娠风险高。患有较严重的妊娠合

临产孕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产后D+IC的预测价值

?临床检验研究论著? 临产孕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产后DIC的预测价值 郑 君1,张春花2,林 森3 (1.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2.淮安市妇幼保健院产科;3.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淮安223002) 摘 要: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D‐D)水平对产后出血所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正常足月(孕周不低于37周)的临产孕妇156例作为临产组,并按分娩方式分为顺产组(n=102)和剖宫产组(n=44)。临产组中,将产后24h内出血量大于500mL的18例产妇作为产后出血组。选择12例DIC产妇作为DIC组,同期健康的非妊娠妇女9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产后24h出血总量,采用STA‐Compact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血浆D‐D质量浓度。血浆D‐D对产后DIC的预测效能评价采用非参数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分析。结果 血浆D‐D质量浓度由低到高依次为对照组、临产组、产后出血组、DIC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顺产组与剖宫产组产妇血浆D‐D质量浓度分别为1.12~1.81mg/L(平均1.33mg/L)、1.07~2.27mg/L(平均1.37mg/L),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临产组妇女血浆D‐D质量浓度的95%参考范围分别为:<0.45mg/L(95%CI:0.30~0.48)、<2.75mg/L(95%CI:2.00~3.00)。临产组产妇产前血浆D‐D质量浓度与产后出血量无明显相关性(r=0.319,P=0.170),而二者在产后出血组、DIC组产妇中呈中等相关(r分别为0.470、0.643,P分别为0.048、0.024)。产前血浆D‐D质量浓度对产后DIC的预测效能显示,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9(95%CI:0.715~0.983);临界值不低于3.0mg/L时,可获预测最佳敏感性(91.7%)及特异性(66.7%)。结论 D‐D水平对产后出血所致 DIC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但应制定专门的参考范围。 关键词: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产后出血; 预测; D‐二聚体 DOI:10.3969/j.issn.1673‐4130.2014.10.0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4130(2014)10‐1253‐03ThepredictivevalueofplasmaD‐dimerlevelofpregnantwomeninlaborforpostpartumDIC ZhengJun1,ZhangChunhua2,LinSen3 (1.DepartmentofClinicalLaboratory,Huai′anMaternity&InfantHealthHospital;2.DepartmentofObstetrics,Huai′anMaternity&InfantHealthHospital;3.DepartmentofClinicalLaboratory, theSecondPeople′sHospitalofHuai′an,Huai′an,Jiangsu223002,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investigatethepredictivevalueofplasmaD‐dimer(D‐D)levelofpregnantwomenforpostpartumhem‐orrhagecauseddisseminatedordiffuseintravascularcoagulation(DIC).Methods 156pregnantwomeninlaborwithnormalfulltermpregnancy(notlessthan37weeksofgestationalperiod)wereservedaslaborgroupwhichwassubdividedintonaturallaborgroup(n=102)andcaesareansectiongroup(n=44)accordingtothemodeofdelivery.Inlaborgroup,18puerperassufferinghemorrhagegreaterthan500mLwithin24hpostpartumwereservedaspostpartumhemorrhagegroupand12puerperaswithDICasDICgroup.92healthynon‐pregnantwomeninthecorrespondingperiodwereservedascontrolgroup.Thetotalvolumeof24hpostpartumhemorrhagewasdetectedandtheplasmaD‐DconcentrationwasmeasuredbySTA‐CompactAutomaticCoagulationAnalyzer.Non‐parametricreceiveroperatorcharacteristic(ROC)analysiswasemployedtoevaluatethepredictiveperformanceofplasmaD‐DforpostpartumDIC.Results GroupswithplasmaD‐Dfromlowtohighconcentrationwerethecontrolgroup,laborgroup,postpartumhemorrhagegroupandDICgroup,successively,andpairwisecomparisonshowedthedifferenceshad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1).ThemassconcentrationofplasmaD‐Dofpuerperasinnaturallaborgroupandcaesareansectiongroupwere1.12-1.81mg/L(average1.33mg/L)and1.07-2.27mg/L(average1.37mg/L),respectively,showingno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The95%referencerangesofplasmaD‐Dmassconcentrationofwomeninthecontrolgroupandlaborgroupwere<0.45mg/L(95%CI:0.30-0.48)and<2.75mg/L(95%CI:2.00-3.00),respectively.Inlaborgroup,theantenatalplasmaD‐Dmassconcentrationshowednoobviouslycorrelationwiththepostpartumhemorrhagevolume(r=0.319,P=0.170),whiletheydemonstratedmediumcorrelationinpostpartumhemorrhagegroupandDICgroup(r=0.470,0.643,P=0.048,0.024,respectively).TheROCareaunderthecurve(AUC)ofpredictionofantenatalplasmaD‐DmassconcentrationforpostpartumDICwere0.849(95%CI:0.715‐0.983).Whencutoffvaluewasnotlessthan3.0mg/L,thebestsensitivity(91.7%)andspecificity(66.7%)wereobtained.Conclusion D‐DlevelhasgoodpredictivevalueforpostpartumDIC,however,itsspecificreferencerangeshouldbeformulated. Keywords: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 postpartumhemorrhage; forecasting; D‐dimer 产后出血是产科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至今仍居中国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1],也是导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or diffuseintravascularcoagulation,DIC)的主要原因[2]。在妊娠及分娩期,正常妇女体内的凝血、抗凝和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均发生明显改变,血液中凝血酶、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增加,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减弱,血液呈高凝状态,这一生理变化为产后快速、有效止血提供了物质基础;若产妇在分娩中或产后出现大量出血、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失衡所致的高 作者简介:郑君,女,主管检验师,主要从事临床检验工作。

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防治的护理与观察

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防治的护理与观察 发表时间:2016-02-24T13:27:43.05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3期作者:陆亚梅[导读]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妇幼保健院根据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对产妇进行针对性的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确保产妇能够顺利分娩。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妇幼保健院保山施甸 678200 摘要:目的观察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对于防治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应用。方法选取我院6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34例,一组为对照组34例。根据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对观察组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比较 两组的产后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为23.53%,低于对照组的50.00%,两组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根据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对产妇进行针对性的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确保产妇能够顺利分娩。关键词:产后出血预测评分;防治;宫缩乏力;护理 前言 在临床产科中,宫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一个主要因素,严重威胁着产妇和婴儿的生命安全。对于该类产妇,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产后出血,以减少死亡[1]。在产妇的护理中,对产妇在孕期、产时和产后进行科学的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能够让护理工作更加有针对性的展开。我院为探讨其价值,对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的产妇进行分组护理,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68例产妇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其中对照组年龄21~45岁,平均年龄31.58±1.46岁;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52±1.42周;初产妇20例,经产妇14例;剖宫产19例,经阴道分娩15例。观察组年龄22~43岁,平均年龄3 2.67±1.25岁;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39.63±1.37周;初产妇22例,经产妇12例;剖宫产20例,经阴道分娩14例。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即利用宫缩素静脉注射,在产前给予产妇简单的宣教,告知其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让产妇做好配合工作;同时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让产妇放松情绪,安慰和鼓励产妇,以使产妇顺利分娩。观察组则进行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内容主要包括既往流产史、多胎、血红蛋白、产妇睡眠质量和产妇产前的精神状态等,如果产妇评分结果在50分以下则存在产后出血的风险,护理人员要根据评分对产妇进行针对性的护理。通过了解产妇孕期和孕史以及产前检查情况,评估可能会造成产后出血的因素,并预测胎儿的体重。与产妇家属进行交流,尤其是产妇丈夫,因为丈夫是产妇的心灵依靠,因此在这个阶段丈夫的鼓励是有着重要的作用的。应加强家庭支持,让产妇消除紧张、抑郁等不良心理,保持平稳的心态,可播放舒缓愉悦的音乐让产妇放松心情。对于存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在静脉注射宫缩素的基础上注射葡萄糖酸钙。在产前给予产妇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嘱咐产妇好好休息,在睡前可用温水泡脚,喝温开水,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观察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情况。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并用()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2.结果 观察组有8例出现产后出血,产后出血率为23.53%,对照组有17例产后出血,产后出血率为50.00%,两组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评估情况见表1。 3.讨论 产后出血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产科中造成产妇产后出血的因素很多,其中宫缩乏力是其中一个最为主要的因素[3]。对于此类产妇,使用宫缩素是首选的止血方法,能够使宫缩强度加强,从而一定程度上预防产后出血。近年来,我院产科对产妇的护理质量不断提高,并且采用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对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程度进行评估,从而找出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再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将危险将至最低。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经过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后,在50分以下的产妇容易出现产后出血,分析其可能造成出血的原因,其中多胎、多次生产容易造成子宫肌层受损,形成瘢痕,对子宫缩复功能造成很大的影响,容易发生产后出血;而对经阴道分娩的产妇而言,重度贫血也容易加重产后出血;此外,胎儿的体重是引起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如果是巨大儿,则会使产妇子宫过度膨胀,对产妇子宫肌纤维收缩和缩复功能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对胎儿的体重作出正确的预测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判断胎儿是否为巨大儿,从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还有产妇的不良情绪会引起自主神经紊乱,使β受体兴奋性增加,从而导致宫缩乏力,增加产后出血风险,因此需要对产妇加强心理上的护理;另外,休息不好容易发生子宫、阴道的并发症,引起出血,所以有必要保证产妇的睡眠质量[4-5]。可见,对产妇进行产后出血预测和针对性护理是有效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重要举措,值得推广。参考文献:

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制度13415

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制度 为切实有效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进一步加强高危妊娠管理工作,我中心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加强母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及《宜宾县高危孕产妇风险评估与管理实施方》宜县卫办发〔2018〕183号文件要求,特制定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制度如下: 1、强化首诊妊娠风险筛查责任制。首诊负责制对首次就诊建档的孕产妇要进行妊娠风险筛查,筛查结果记录在《母子健康手册》、《孕产妇保健手册》及相应信息系统中。 2、首诊医生对妊娠风险筛查为阳性的孕产妇要进行妊娠风险评估分级,按照风险严重程度分别以“绿(低风险)、黄(较高风险)、红(高风险)、紫(传染病)”并用5种颜色进行分级标识,以便加强分类管理。 3、对妊娠风险分级为“绿色”“黄色”的孕产妇可接受孕产期保健和住院分娩。如有异常,尽快转诊到上级医院。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的孕产妇继续在我中心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确有特殊原因需要收治,进行科内或院内会诊,并报告院领导,同时联系安排随时准备转诊。对妊娠风险分级为“红色”的孕产妇,应当建议其尽快到三级医疗机构接受评估以明确是否适宜继续妊娠。如适宜继续妊娠,应当建议其在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原则上应当在三级医疗机构住院分娩。 4、对妊娠风险分级为“紫色”的孕产妇,应当按照传

染病防治相关要求进行管理,并落实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 5、对于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红色”及以上的孕产妇除按上述要求处理外,应注意签写“妊娠风险筛查阳性孕产妇转诊单”及“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分级报告单”,联系上级医院安全转运孕产妇,保证孕产妇的保健服务和住院分娩,并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6、孕产期保健服务过程中,要对孕产妇妊娠风险进行动态评估,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妊娠风险分级和管理措施。并进行高危专案管理,保障高危孕产妇就诊需求。要注意信息安全和孕产妇隐私保护。 7、严格落实高危专案管理。将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红色”和“紫色”的孕产妇作为重点人群纳入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保证专人专案、全程管理、动态监管、集中救治,确保做到“发现一例、登记一例、报告一例、管理一例、救治一例”。对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和“红色”的孕产妇,尽快与上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联系,做好转诊并追访结果,橙色7天内,红色3天内追访转诊结果。其余2周内追访转诊结果。由上级医疗机构制订个性化管理方案、诊疗方案和应急预案。对于患有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不宜继续妊娠的孕妇,应当由三级医院副主任以上任职资格的医师进行评估和确诊,告知本人继续妊娠风险,提出科学严谨的医学建议。 8、发生紧急情况和意外情况时,要依托市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专家组,指导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抢救工作。

RCOG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在产妇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症中的预测价值研究

RCOG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在产妇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症中的预 测价值研究 【摘要】目的:评价RCOG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在产妇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症(DVT)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5月1日-2015年9月30日于本院分娩的42例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症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时期就诊的50例非静脉血栓栓塞症产妇作为对照组,两组孕妇分别采用RCOG 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和Wells Score模型进行血栓风险评估。结果:观察组RCOG风险评估模型和Wells Score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平均累积风险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17,P=0.0045)。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种模型在DVT风险分层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具有更高的风险等级(P<0.05)。RCOG血栓风险评估模型中在观察组中向高危风险和对照组低危分类提示更佳(P<0.05)。结论:RCOG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在评估产妇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中具有较高的适用价值,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关键词】RCOG血栓风险评估模型;产妇;静脉血栓栓塞症;预测价值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forecast value of RCOG thrombosis risk assessment model in maternal venous

thromboembolism.Method:42 cases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were selected from May 1 2010 to September 30 2015 in our hospital for treatment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while the other choice of treatment of 50 cases of non-maternal venous thromboembolism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n two groups of pregnant women were used RCOG thrombosis risk assessment model and Wells Score model for the selected maternal thrombotic risk assessment.While non-parametric test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two models.Result:The differences of RCOG risk assessment model and Wells Score thrombosis risk assessment model scoring average cumulative risk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2.9117, P=0.0045).Statistics showed that both models DVT risk stratific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P<0.05),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showed higher risk level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RCOG thrombosis risk assessment mode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t high risk to low-risk classification prompt showed better(P<0.05).Conclusion:RCOG thrombosis risk assessment model applied in assessing the value has a high maternal venous thromboembolism risk.

上消化道出血风险评估(汇编)

1.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风险评估方法 消化道出血病情急、变化快,严重者危及生命,应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抗休克、迅速补充血容量。故应当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实施不同的治疗。目前临床常用Rockall和Blatchford评分系统。 病情严重程度分级 一般根据年龄、有无伴发病、失血量等指标将UGIB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年龄>65岁、伴发重要器官疾患、休克、血红蛋白浓度低、需要输血者再出血风险增高。无肝肾疾患的血尿素氮、肌酐或血清转氨酶升高者,病死率增高。 Rockall评分系统分级 Rockall评分系统0~7分是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评分依据,又称为临床评分,用于预测UGIB住院患者的再出血风险和死亡风险。该系统依据患者年龄、休克状况、伴发病、内镜诊断和内镜下出血征象5项指标将患者分为高危中危或低危人群,积分≥5分者为高危,3~4分为中危,0~2分为低危。详见表1。 Blatchford评分系统分级 包含了临床数据和实验室检查信息,用于判定需要干预的方式(输血、内镜或外科手术治疗)及死亡风险。当Blatchford评分为0时,患者不需要入院行输血、内镜或手术治疗。积分≥6分为中高危,<6分为低危。详见表2。

Stanley等于2009年在《柳叶刀》发表的一篇多中心前瞻性研究,选取了123例Blatchford评分为0的患者,有84人未入院治疗,其中23人在门诊接受了内镜检查,全部未发现溃疡、静脉曲张或肿瘤,也未采取任何特殊治疗,对其余患者随访6个月后,也未出现患者因上消化道出血而再入院。 2.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内镜治疗 内镜的时机 对于大多数UGIB都应在24h内行内镜治疗,但是对高危和低危患者则推荐不同。对血流动力学稳定,无严重多病共存的低危患者是否早期胃镜检查有不同意见。源于一项随机 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trial,RCT),研究观察了110例患者,对比2h内和48h内

预测评分法防治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预测评分法防治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利用预防评分法筛查出高危孕妇并针对性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从而达到预防产后出血的目的。方法对天津市津南妇幼保健院在2008年3月~2009年8月分娩的产妇中选择400例分组研究,进行临床总结分析。结果通过产前、产时、产后预测评分,早期防治产后出血,降低了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结论预测评分法对产后出血的防治是积极有效的,使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下降。预测评分法为临床提供了一种降低产后出血的有效方法,对提高产科质量有着深远的意义。 标签:预测评分法;产后出血;预防 产后出血是指始儿娩出后24h内失血量超过500ml,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由于分娩时测量和收集失血存在一定困难,估计失血量偏少,实际产后出血率更高[1]。严重的产后出血导致出血性休克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2]。因此,防治产后出血是产科医务人员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孕期、产前、产时、产后预测评分,筛查出高危人群并进行预防,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和孕产妇病死率[3]。目前国内外均采用评分法来预测产后出血。现将天津市津南妇幼保健院2008年3月~2009年8月的400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分组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纳入标准年龄20~30岁、单胎、头位、孕周在37~42w之间的孕妇;无凝血功能障碍者;经阴道分娩者;患者及家属同意并配合治疗;无严重并发症者如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糖尿病。 1.2排出标准年龄30岁、多胎、胎位异常、孕周42w的孕妇;有凝血功能障碍者;未经阴道分娩者;患者及家属不同意并配合治疗;有严重并发症者如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糖尿病。选择2009年3月~2009年8月在津南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且符合纳入标准的200例孕产妇进行产前、产时的产后出血预测评分作为观察组,并选择2008年3月~2009年8月未进行评分的200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作为对照组。 1.3产后出血预测评分法的标准采用全国产后出血预防协作组拟定的评分表为标准,见表1。 1.4实施方案对观察组预测评分,总分高于5分者进行针对性的有效的防治措施。 1.4.1在孕晚期及临产前进行第一阶段预测评分,该期评分的目的在于筛查出高危孕妇并针对性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希望通过治疗后降低评分总值,另一目的是根据评分选择合适的分娩地点,使高危产妇能及时救治,更好的保障母婴

产后出血预防措施

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而且严重的并发症,危及到产妇的生命。产科出血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而其中绝大多数是产后出血。 定义: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500ml或产后2小时内出血量≥400ml者。 一、产后出血预防措施: (一)产前:通过系统围产保健、高危筛查,对有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疾病进行预防性治疗。 1、纠正贫血,提高对失血的耐受性。 2、及时发现和积极治疗妊高征。 3、积极治疗患有肝疾及凝血机能障碍的孕妇。 4、及时发现羊水过多、双胎、巨大胎儿、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多次刮宫史、肝病、血液病、子宫肌瘤等有出血倾向的产妇,并提前入院待产,制定合理的分娩计划。 (二)产时:正确处理第三产程 1、产程时间:第三产程如无出血可等待20分钟,如有出血应随时徒手剥取胎盘。剖宫产时应尽量避免手取胎盘,等待自然宫缩,促使胎盘剥离后娩出。如超过5分钟仍未剥离时再手取。 2、对有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孕妇及产程延长、宫缩乏力或急产者应在临产时配好血,并在产程中适时开放静脉。 3、正确娩胎盘:胎儿娩出后,应由台下助手将手放在子宫底部但不要揉压,当有子宫收缩,宫体上升伴少量阴道出血,脐带外露部延长时为胎盘剥离征象。助手在腹部轻压宫底使胎盘进入子宫下段,再在下腹部耻骨联合上方向上推子宫使胎盘进入阴道,此时助产者轻牵脐带使胎盘娩出。切忌在无宫缩时搓揉子宫或牵拉脐带。胎盘娩出后助手稍用力按摩子宫,接产者以旋转法娩出胎膜,防止断裂。 4、胎儿娩出后,台下应作好预防性静脉注射宫缩剂催产素10u+10%葡萄糖20ml 或卡孕栓1mg肛门内,以促宫缩及胎盘的剥离。 5、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 6、提高接产技术,熟悉分娩机转,正确保护会阴。 7、正确处理产程,防止滞产、急产,宫缩乏力应除外头盆不称后加强宫缩。 (三)产后 1、正确测量出血量:为防治产后出血的首要条件。可用实量法、称量法、面积法等相结合。 ⑴阴道分娩者当胎儿娩出后即用接血器垫于产妇臀下。有会阴伤口者以浸湿的纱布块数估计失血量,再估计血染布单的面积算出失血总量; ⑵剖宫产时对失血估计往往偏低,要求将羊水量排除后实测吸引瓶中血量再估量纱布、纱垫、布单的血量。 2、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如有可疑及时处理。 3、仔细检查软产道,及时发现产道损伤及产道血肿并正确及时处理。

HAS-BLED-出血评分

房颤患者进行抗凝治疗出血风险的评估:HAS-BLED 出血评分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开始抗凝治疗之前应进行出血风险评估。ESC房颤指南、加拿大心血管指南、欧洲心脏节律协会等均推荐应用HAS-BLED评分,≥3的视为高危患者,应规律复诊,严密观察以防止出血事件(Ⅱa)。但是应用该评分的目的并不是要让出血高危的患者不接受抗凝治疗,而是使临床医师有客观的工具评估AF患者的出血风险,及时纠正未被控制出血危险因素(Ⅱa)。 表1. HAS-BLED出血危险评分 评分 高血压(H) 异常的肝肾功能各计1分(A) 卒中(S) 出血(B) INR值不稳定(L) 老年>65岁(E) 药物、饮酒各计1分(D) 1 1或2 1 1 1 1 1 或2最高评分9 注:高血压指收缩压>160mmHg;异常的肝功能指慢性肝病(如肝硬化)或显著的生化指标紊乱(如胆红素>正常值上限的2倍,并且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正常值上限的3倍等);肾功能异常定义为慢性透析或肾移植或血清肌酐≥200微摩尔/升;出血指既往有出血病史和(或)出血的诱因如出血体质、贫血等;INR值不稳定指INR值易变/偏高或达不到治疗范围(如<60%);药物/饮酒指合并用药,如抗血小板药、非甾体类抗炎药,嗜酒等。 积分≥3分时提示“高危”,出血高危患者无论接受华法林还是阿司匹林治疗,均应谨慎,并在开始抗栓治疗之后定期复查;应当处理可纠正的出血风险因素,如血压控制不良、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INR波动,合用药物(阿司匹林,NSAIDs等),饮酒等。需要指出的是: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应用及尤其是老年患者单用阿司匹林)发生大出血的风险与口服抗凝药物相似。

剖宫产术后并发症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

剖宫产术后常见并发症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1、产褥期感染增加 此是剖宫产最常见的并发症。术后发病率与剖宫产术式、手术次数、产程长短、破膜时间长短及有无宫内感染和抗生素应用有关。术后感染多以盆腔急性炎症出现,如未能控制,感染可扩散发生腹膜炎和盆腔血栓性静脉炎,严重者可发生败血症及中毒性休克。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做好围手术期准备,及时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围手术期合理应用抗生素,术中加强无菌操作,有助于减少产褥期感染的发生。 2、子宫切口愈合不良 影响子宫切口愈合的因素有: ①全身因素: 如患者营养状况、是否存在引起子宫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是否合并影响切口愈合的慢性全身性疾病等; ②切口类型: 子宫下段横切口优于子宫体部各类切口,但如在子宫下段与体部交界处切开也妨碍切口愈合; ③操作: 缝合过紧过密影响子宫局部血运。防治: 加强孕妇围手术期管理,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 缝合不宜过紧过密; 注意手术时机的把握。 3、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 多发生在产后1 周至数周,目前认为出血的原因除胎盘附着部位复旧不全、感染、胎膜胎盘残留及子宫内膜炎外,主要由于子宫切口愈合不佳所致。常因术中子宫切口出血,缝合过紧过密,影响局部血运,影响愈合,引起晚期产后大出血。处理原则是加强宫缩,控制感染,无效时可施行子宫动脉栓塞术,但子宫切除的几率仍然很高。

因此关键在预防。 4、肠梗阻 多见于术后动力性( 麻痹性) 肠梗阻和非动力性( 机械性) 肠梗阻,前者由于手术麻醉及镇痛影响肠蠕动恢复或进食过少发生低钾血症所致; 后者则为增大的子宫影响肠管正常排列位置或术后粘连所致。剖宫产术前肠胀气会增加肠梗阻的发生几率。术中操作注意防止肠粘连,术后早期活动及饮食,促进肠蠕动,是减少肠粘连的有效方法。 5、盆腔、下肢静脉血栓栓塞 妊娠期血液多呈高凝状态; 增大子宫的压迫使盆腔及下腔静脉血流缓慢; 剖宫产麻醉时,下肢静脉扩张,血流缓慢,手术操作损伤血管壁; 术后产妇卧床时间相对较长、肢体活动少、止血药物应用等,均可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增加下肢、盆腔血液循环,对于高危人群合理使用肝素类药物抗凝,均有利于防止血栓形成。 6、围生期子宫切除发生率增加 文献报道剖宫产术后子宫切除发生率,为阴道分娩后子宫切除的23倍。主要原因包括不能控制的子宫出血、子宫复杂裂伤并感染。对于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患者,术前应详细制定救治措施,术前发现凝血功能异常,提早纠正,尽可能减少子宫切除的几率。 7、剖宫产对母体的远期影响及防治 ⑴盆腔粘连

孕产妇风险评估分级管理及关键环节控制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

2019年2月 医疗卫生管理孕产妇风险评估分级管理及关键环节控制预防 产后出血的效果 王晓梅1,纪画眉2* (1.陕西省富平县医院,陕西渭南,711799;2.陕西省富平县妇幼保健院,陕西渭南,711799) 摘要:目的探讨建立孕产妇风险评估分级管理制度及正确处理关键环节对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分娩的2531位产妇,建立孕产妇风险评估分级管理制度,正确处理第一、二、三产程,关注产后2h ,评价其对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出血抢救成功率的影响。结果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共2531位,产后出血80例,占3.16%,2017年产后出血发生率较2014、2015、2016年下降1.08%、0.92%、0.72%,产后出血抢救成功率上升0.50%、0.83%、0.77%。建立孕产妇评估分级管理制度后,我院孕产妇无严重产后出血发生,结局均较好,无孕产妇死亡发生。结论建立孕产妇风险评估分级管理制度,强调正确处理第一、二、三产程、关注产后2h 等关键环节控制,对预防产后出血、提升产后出血救治成功率有积极的作用,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关键词:风险评估;分级管理;关键环节 中图分类号:R714.46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1413(2019)05-0196-03 Effect of grading management of maternal risk assessment and key link control on prevention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WANG Xiao-mei 1,JI Hua-mei 2*(1.Fuping County Hospital,Weinan 711799;2.Fuping County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Weinan 711799,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establishing grading management system of maternal risk assessment and correctly handling key links on decreasing the incidence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Methods A total of 2531cases of parturients from August 2017to March 2018delivered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grading management of maternal risk assessment was established,the first,second and third stages of labor were correctly handled,the postpartum 2hours was focused,then the effect of this system in the incidence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success rate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rescue were evaluated.Results From August 2017to March 2018,there were 2531parturients delivered in our hospital.There were 80cases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accounting for 3.16%.The incidence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in 2017was decreased by 1.08%,0.92%and 0.72%than the 2014,2015and 2016,and the success rate of rescuing postpartum hemorrhage increased by 0.50%,0.83%and 0.77%.After establishment of grading management system of maternal risk assessment,no serious postpartum hemorrhage occurred in our hospital,the outcomes were good,and no maternal mortality occurred.Conclusion Establishment of grading management system of maternal risk assessment,emphasizing the control of key links such as correct handling of the first,second and third stages of labor,paying attention to postpartum 2hours plays an active role in preventing postpartum hemorrhage and improving the success rate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rescue,which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basic-level hospitals.KEYWORDS:risk assessment;grading management;key link DOI :10.19347/https://www.wendangku.net/doc/c94805316.html,ki.2096-1413.201905082作者简介:王晓梅(1972-),女,汉族,陕西富平人,副主任护师,学士。研究方向:手术室护理。*通讯作者:纪画眉,E -mail :849020568@https://www.wendangku.net/doc/c94805316.html,.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 内失血量超过500mL ,剖 宫产时失血量超过1000mL 的现象,属于分娩期严重并发症, 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1]。2016及2017年陕西省孕产妇 死亡率分别为13.5/10万、10.5/10万,其中因产后出血死亡的 产妇分别占比33.12%、30.56%。对我县近年来发生的数例产妇 死亡病例进行分析,其多是因为早期没能及时诊断或处理延 迟而发生严重性产后出血或难治性产后出血,最终导致产妇 子宫切除或救治失败而死亡。因此,临床应做好孕产妇分娩前 病情与风险评估工作,按照评估结果实施分级管理,加强孕产 妇高危因素及风险关注度,及时有效处理阻滞产程进展的因 素,缩短产程,达到预防产后出血的目的[2-3]。本研究分析我院 建立孕产妇风险评估分级管理制度,重点关注及正确处理关键环节对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分娩产妇2531位,年龄19~41岁,平均年龄(28.32依1.68)岁;剖宫产759例,占比29.99%;阴道分娩1772例,占比70.01%。1.2方法1.2.1建立孕妇入室评估制度。我院自2017年8月起建立孕妇入室评估分级管理制度,做到“一定三交三早”,即定专人评估,做好三次交接,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产房根据理论基础、操作考核成绩结合日常工作能力、临床医生评分、患196--

上消化道出血评分表说明

1、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得风险评估方法 消化道出血病情急、变化快,严重者危及生命,应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抗休克、迅速补充血容量。故应当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实施不同得治疗。目前临床常用Rockall与Blatchford评分系统。 病情严重程度分级 一般根据年龄、有无伴发病、失血量等指标将UGIB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年龄〉65岁、伴发重要器官疾患、休克、血红蛋白浓度低、需要输血者再出血风险增高。无肝肾疾患得血尿素氮、肌酐或血清转氨酶升高者,病死率增高。 Rockall评分系统分级 Rockall评分系统0~7分就是目前临床广泛使用得评分依据,又称为临床评分,用于预测UGIB住院患者得再出血风险与死亡风险。该系统依据患者年龄、休克状况、伴发病、内镜诊断与内镜下出血征象5项指标将患者分为高危中危或低危人群,积分≥5分者为高危,3~4分为中危,0~2分为低危。详见表1.

Blatchford评分系统分级 包含了临床数据与实验室检查信息,用于判定需要干预得方式(输血、内镜或外科手术治疗)及死亡风险。当Blatchford评分为0时,患者不需要入院行输血、内镜或手术治疗.积分≥6分为中高危,<6分为低危。详见表2.

Stanley等于2009年在《柳叶刀》发表得一篇多中心前瞻性研究,选取了123例Blatchford评分为0得患者,有84人未入院治疗,其中23人在门诊接受了内镜检查,全部未发现溃疡、静脉曲张或肿瘤,也未采取任何特殊治疗,对其余患者随访6个月后,也未出现患者因上消化道出血而再入院。 2、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得内镜治疗 内镜得时机 对于大多数UGIB都应在24h内行内镜治疗,但就是对高危与低危患者则推荐不同.对血流动力学稳定,无严重多病共存得低危患者就是否早期胃镜检查有不同意见.源于一项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trial,RCT),研究观察了110例患者,对比2h内与48h内行胃镜者得预后,结果显示其在出血、外科手术及死亡率上无明显差别.另一项RCT比较了93例在6h与48h内行胃镜,得出同样结果,但就是早期胃镜检查,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与减少住院费用。而前面提到Blatchford评分为0者,不行内镜治疗对患者预后无影响,因此总体而言,对低危患者早期胃镜检查并不重要。而对高危患者,最近一项观察性研究发现,高危患者(Blatchford评分≥12),12h后行胃镜检查,患者术后死亡率为44%,若早期胃镜检查患者术后死亡率则为0%,显然l2 h后得胃镜检查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早期胃镜检查者. 内镜前药物治疗 内镜前使用促动力药物可促进胃内积血排空,对疑有胃内积血者可使内镜下镜像更清晰,有助于提高诊断率,且显著降低内镜重查率。而促动力药物对住院日数及手术率则无影响。 一项综合了6项RCTs得荟萃分析,共纳入2223 例患者,结果显示内镜前质子泵抑制剂(PPIs)治疗组与对照组得死亡率、再出血率及手术率无明显差别.但内镜前PPIs治疗显著降低内镜治疗者得镜下高危征象及需要在内镜下治疗得比例. 另一项发表在新英格兰杂志得高质量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结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