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十年

中国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十年

中国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十年
中国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十年

中国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十年

2010年9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负责人联席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狄娜巡视员接受了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记者的采访,就中小企业信用担体系建设以及担保业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增加税收、扩大就业、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作了详细的阐述。

记者:狄司长,您好!我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发展至今已经历了十余年的历程。担保业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增加税收、扩大就业和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等方面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请您介绍一下建立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初衷和历史背景,好吗?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狄娜巡视员:建立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初衷,首先是由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实际决定的。1998年7月10日,国务院在原国家经贸委内设立中小企业

司,该司成立后的第一项工作即向国务院提交有关全国中小企业基本情况的专题报告。报告要说明情况、作出判断、指出难题、提出对策。为此中小司利用半年时间做了大量调研,提交国务院的第一份关于中小企业的专题报告即明确:当前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首要难题是融资难。

第一是难的程度。据调查,占比0.5%的大型企业贷款余额占到贷款总额50%以上;而占比89.4%、创造1/3GDP的小型企业,其贷款余额却不足10%,中小企业融资难尤其是贷款难的程度可见一斑。第二是难的结构。当时中小企业资金供应结构非常不合理,在资金供应结构中,间接融资占到98%以上,直接融资不足2%。在贷款期限结构中,长短期比重也失衡,2000年长期贷款占到16.9%,到2006年已降到1%。第三是难的成因。十年前正值金融体制改革和国有银行商业化,无论从成本还是风险考虑,银行大都实行权限上收,致使与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相匹配的中小金融机构有责无权、有心无力。

中小企业融资特点是个性化和多样性,具体表现为“少、急、频”。但当时银行还没有针对中小企业的考评制度和风险分类标准,无论是企

业划型、风险定价、信用评级等与融资相关的制度,均依据大企业量身定做,不符合中小企业融资特点;同时中小企业自身也缺乏信用意识,信用能力不足,银企信息又不对称,因而形成两难:既有企业的贷款难,也有银行的放款难。

针对当时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程度、结构、成因,我们认为,当时的融资难主要是间接融资难,是贷款难、担保难,因此,必须通过试点逐步建立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1998年底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和经贸工作会议均分别确定,建立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当时中小企业工作的“突破口”。

其次,中小企业司成立后,为更好地参与立法、制定政策,我们先后对日本、德国、韩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意大利等国做了深入考察和调研,大量国际调研后发现,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各国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通行做法,从而更坚定了开展担保试点工作的决心。

再次,这也是担保自身的特点决定的。担保具有放大和杠杆功能,服务政府目标具有放大效应。同时,担保符合公共财政支持的本质要求:

第一,担保解决的是中小企业的共性难题——融资难;第二,这种财政支持是通过中介——担保机构而不再是直接面对个别企业,从而实现公共财政的要求;第三,先发生后补助,依据充分,考量实在,且容易见成效。综上所述,无论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实际,从国际惯例,从担保特点出发,我们选择了担保体系建设作为推动中小企业工作的突破口,并通过试点;“突破在地方,规范在中央”,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探索路径。

记者:十年来,我国主要是在哪些方面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工作的?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狄娜巡视员: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主要可归纳为五大方面:理念、政策、体系、机构和队伍。主要围绕三项工作:一是担保机构的能力提升;二是担保机构的体系建设;三是政策环境营造。这是我们十年来围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政策取向和工作定位。

从理念上讲,就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具体讲有四大突破:

一是担保体系框架的突破。十年前,我们不清楚应以政策性担保,还是商业性担保或互助

性担保为主体,但我们坚信,试点总要“摸着石头过河”,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提出了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一体、两翼、四层”的体系框架:以政策性担保机构为主体;以商业性和互助性担保机构为两翼;中央、省、地(市)、县为四层支撑。这样能够切实地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类担保服务,也符合当时需求与供给实际。

二是担保政策取向的突破。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工作至今已开展十余年,可以说前五年是试点,后五年是推开。前五年试点,我们的政策取向是“发展中规范”;后五年推开,我们的政策取向主要是“规范中发展”。这前后两个五年的政策取向也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提出来的。

三是政府扶持方式的突破。试点初期,各地政府主要靠资本金注入;两三年后很多地方政府就开始意识到政府扶持的主要功能应该是建立一种长效的资本金扩充与损失补偿机制;到了第三阶段,政府实际上是已将担保作为一种信用资源来加以重新配置。回顾十年来政府对担保的扶持方式已发生了三大飞跃,从最初的资本金注入到后来的补偿机制,再到信用资源的重新配

置,既有理念更有对实际感悟的飞跃,这对我们的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是政府在担保体系建设中发挥功能的突破。积十年工作之经验,我们认为,政府在担保方面主要有三项功能,即规范、扶持、服务。“规范”更多的是针对机构、行为和市场;“扶持”更多的是针对政策、手段和环境;“服务”则更多地针对体系建设。此外,还有一个感受特别深,就是中小企业融资与担保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不能异军突起,也无法一蹴而就,必须遵循“共识才能共事”的原则合力推进。十年来,我们先后与财政、税务,人民银行、银监会、工商局、商务部等广泛联系,保持联合调研、联合起草、联合下文的工作方式,形成了合力推进中小企业融资与担保工作的良好氛围。

从政策上讲:首先是扶持政策,主要有八个方面:

一是1999年6月14日,原国家经贸委下发《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国经贸中小企【1999】540号),第一次明确提出试点的指导原则、体系框架、基本内容、模式机制、资金来源及结构、产品设计及程序、

监督管理及组织实施等内容。该文件是我国建国以来第一个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的指导文件,标志着以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为宗旨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正式启动。随后,试点在江苏镇江、北京、深圳、长春、山西等地陆续展开。

二是2002年6月29日颁布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主要有三层含义;第一,明确了中央财政预算设立中小企业科目,安排中小企业扶持专项资金。法律中不仅规定了中央财政,地方财政亦须比照执行。《中小企业促进法》给了担保业一个专项、稳定、长期的扶持资金的供应渠道,也充分体现了政府的扶持态度。第二,明确了国家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作为基金的重要用途,排序第二。第三,规定县及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都要推动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至此,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终于驶上了依法推进的快车道。

三是2005年2月下发的《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号,简称36条)。这一文件是更直接的政策扶持。八个月的非公经济调研后我们感到,就非公经济来讲,大企业主要

解决行业准入问题;中小企业主要解决融资难问题;非正规就业主要解决生存环境问题。“非公经济36条”与担保相关的有四段话:一是鼓励非公资本创办商业性和互助性担保机构,至此民营担保机构增加迅速;二是鼓励符合条件的地方进行担保基金和再担保试点;三是要实行行业准入、风险控制和损失补偿机制;四是要求行业加强维权自律,为行业协会奠定基础。

四是2006年11月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五部委《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90号),它是迄今为止政府为扶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发展制定的专门文件。该文件重点在于扶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从财政补助、税收减免、反担保资格认证、信用信息资源共享、加强组织领导等八大方面营造担保的政策环境。此文下发后,中央财政扶持力度逐年增大,由2006年的5000万元到2007年的1.88亿元,再到2008年的12亿元和2009年的17亿元,体现了政府对担保业发展认同与扶持的决心。再如税收政策,自2001年4月至今,经积极与税务总局沟通协调,对符合条件的担保机构担保收

入免征三年营业税,已先后6批1247户担保机构享受此政策。2007年底财政部、税务总局又联合发文,允许担保机构在所得税税前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赔偿准备和一般责任准备等三项准备金,这对担保业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至关重要。

五是担保业的财务管理办法。2005年在对担保机构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我们配合财政部出台了《担保企业财务管理办法》,这对我们及时掌握担保机构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本,科学、真实、可比地评价担保机构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担保业日趋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六是2009年9月19日下发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如干意见》(国发【2009】36号)。该文件将缓解融资难作为专章规定。特别提出要“设立包括中央、地方财政出资和企业联合组建的多层次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并要求“各级财政要加大支持力度,综合利用资本注入、风险补偿和奖励补助等多种方式,提高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能力”。同时要“落实好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准备金提取和代偿损

失税前扣除的政策”。

七是2010年3月下发的7部委《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监管体制、设立审批、经营范围、公司治理、资本金制度、风险管理及拨备、信息披露等作了原则规定,将对融资性担保机构进一步规范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八是2010年4月30日,财政部、工信部联合下发《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企【2010】72号)。文件对专项资金设立依据、用途、对象、原则、支持方式和额度、申请要件及程序、资金申请、审核及拨付、监督检查等都作了规定。该文首次明确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设立专项资金予以扶持,并明确“四补”政策,即资本金补充、业务补助、保费补贴、损失补偿等方式,政策适用于担保与再担保机构,是迄今为止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支持力度最强的文件。

从体系上讲: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有两大重点:一是再担保,二是联席会。我们在设立担保体系建设初期就考虑到了再担保。1999年6月下发的540号文件即明确提出了再

担保的概念,但再担保的启动要有一个过程。其前提是要有市场需求、要有一定规模的担保机构作为基础、要有政府通过再担保推动和规范担保业发展的意图和能力。近年来,上述条件日趋成熟,因而再担保体系建设便提上日程。2007年8月召开的“部分省市再担保试点工作研讨会”(合肥会议),有八个省市就再担保工作作了交流,会议归纳成几点共识:一是要搞好一个定位。再担保应以省(区、市)辖区为基础,以政府出资为主体,以再担保为主业的政策性的担保机构。二是要突出三项重点。1、再担保机构模式和产品定位;2、再担保与直接担保的运作机制;

3、再担保长效机制的政策条件。三是要明确四项功能。1、信用增级功能;2、风险分散功能;

3、技术援助功能;

4、监管整合功能。会后我们又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修改《关于开展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当前,再担保试点工作已有长足进展。2008年2月25日,全国第一家区域性再担保机构——东北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公司成立;同年11月16日,全国第一家省(自治区、直辖市)

级再担保—北京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公司成立;2009年2月18日,广东省再担保机构挂牌。随后陕西省、深圳市、上海市、江苏省、山东省、河南省、福建省、安徽省再担保机构也陆续成立,湖南、四川、浙江等省也在加紧筹建。

为更好地推进再担保试点,2010年7月16日召开的“再担保长春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开展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试点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文件对再担保的法律地位、主要功能、产品定位、内控与管理(业务制度、风险计提、收费标准、财务管理、业绩评价)、政策适用、组织体系等均作了详细规定。与此同时,国家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也在抓紧研讨。当前各地贯彻国务院36号文件精神,探索建立多层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工作正方兴未艾。

作为体系建设的第二部分,我们还推出了“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负责人联席会议”。联席会于2003年元月由深圳担保中心发起、长春担保公司等14家积极响应,第一届联席会在深圳举办,到目前为止已连续举办十届。联席会是一个平台,每届联席会均发布“行业发展报告”和“联席会议工作报告”,这已成为同行信息交

流、联谊、合作的家园。联席会还创办了行业宣传平台——《中国担保》杂志,杂志为季刊,现已累计出版20期,及时传达政府声音,不断引领行业创新,适时发布行业心声,展示中国第一代担保人形象。

从机构上讲:首先是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定位。我们认为,担保机构经营的是信用,控制的是风险,承担的是责任。基于以上认识,我们主要通过四项制度和四项机制实施管控。

四项制度。即担保机构的审批备案制度、绩效考核制度、信用评级制度和统计监管制度。担保业是国际公认的高风险行业,不但要有资金门槛,还要设置人员资质。因此必须设立前置审批,而不能直接由工商部门登记。既然担保经营的是信用,自身信用能力也必须评定。此外,只有设立统计监管系统才能实现担保机构的在线申报、实时控制、过程监管和动态优化。

四项机制。即担保机构的资本金到位和补充机制、风险识别与控制机制、损失确认与补偿机制、员工激励与约束机制。做担保业务一靠资金规模,二靠即时代偿能力。因此,资金实力和现金流十分重要,风险控制能力是担保机构的核

心竞争力。风险又分为制度风险、经营风险和道德风险:制度风险靠政策;经营风险靠市场;道德风险靠团队。

从队伍上讲:担保业发展十余年来,第一代担保人已形成6.1万之众。其中,大学以上学历者占64.5%,事业单位编制已不足8%,这也说明担保业这支队伍的高智商与市场化程度。十余年来,我们在队伍建设上主要做了以下工作:第一是培训。担保业在我国尚属新兴行业,执业人员急需业务培训,2003—2008年每年都有4-5期培训,年受训逾千人。培训中我们发现,担保主要不是理论问题,必须案例教学。为此我们又开展“孵化器”培训,由北京、深圳、山西三家担保机构开展“项目经理见习制”,受训人直接到现场实地学习,既下厂又参加项目评审会,为项目经理快速成长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尤其是实践机会。第二是编教材。我们计划统编教材共5本,一是理论篇,二是案例篇,三是文件汇编,四是国际篇,五是担保宝典——名词解释及各类制式合同文本。目前已出版两本,后三本教材待陆续编发。第三是开展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担保执业主要靠两脑,即人脑和电脑。担保业的人

力资源管理十分重要,应设立担保师资格认证制度,不断输送合格的人力资源。第四是国际交流。我们每年都有担保专题团组出国考察,担保需要跟国际同行交流,做各国业务比较。同时,也要了解各国政府对担保业支持的方式及其效果评估。此外,还有银担合作及衔接等。

记者: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发展现状如何?我国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上有哪些特点?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狄娜巡视员:经过十余年的试点探索与规范发展,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迅速,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主体的担保业基本形成,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截至2009年年底,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已达5547家,共筹集担保资金3389亿元,当年为37万户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10796亿元,实现收入180亿元,纳税16.4亿元,实现利润44.7亿元。2009年在保企业27.5万户,在保责任余额7289亿元。目前中小企业累计担保额已达2.5052万亿元,累计担保企业112万户。当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发展呈

以下特点:

一是担保机构资本实力和担保能力显著增强。2009年底全国担保机构5547家,比上年增长30.6%,资本金总额3389亿元,同比增长58.4%;当年为37万户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额达10796亿元,突破万亿大关。受保企业同比增长60.8%,业务增长49.5%。由于担保机构的介入,本年新增获贷企业23.6万户,增长56.2%,新增担保额7240亿元,增长66.8%,担保机构增信和财务杠杆作用明显增大。

二是过亿元担保机构作用和业绩突出。2009年度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的担保机构1263家,同比增加540家,增长75%。过亿元担保机构户数占总数的22.7%,其注册资本总额2053亿元,占注册资本总额的62%,增长63.4%。同时,过亿元担保机构业绩突出,共为13万户中小企业提供27万笔贷款担保,担保总额8037亿元,占当年担保总额的74.4%。

三是政府与民营出资稳步增长。2009年国有控股担保机构1501家,占27%;政府性担保资金866.5亿元,同比净增251亿元,占当年担保资金总额的25.5%;民营出资2523亿元,占

74.5%,政府出资与民营出资增幅与2008年持平,民营出资担保机构仍占主体,政策性担保机构户数、资金均稳步增长。

四是面向中小企业服务宗旨和业务导向明确。担保机构提供担保服务的中小企业户均人数119人,在当年提供近55.8万笔业务中,单笔800万元以下的52万笔,占93.3%,其中100万元以下的29万笔,占52.2%,充分体现出担保机构主要为小企业或小额贷款项目提供担保服务的取向明显。

五是风险控制较好,社会效益突出。2009年度全国担保机构共发生代偿5938笔,比2008年减少821笔,降低21%;代偿总额29.8亿元,占当年担保总额0.27%;代偿损失5.2亿元,占当年担保额的0.05%。担保机构通过给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使受保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增加。2009年受保企业人数2152万人,销售收入5.12万亿元,上缴税收444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8%、41.4%和37.9%。由于担保业务规模扩大,受保企业新增就业568万人,销售收入新增1.5万亿元,上缴税收新增1221亿元。

记者:目前,我国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

系建设工作上还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准备采取哪些措施?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狄娜巡视员: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在取得较大发展的同时,自身建设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单体担保能力不强;二是政策法规不够配套,担保成本较高;三是银担合作不对称,分担机制难建立;四是个别机构行为失范,影响行业整体形象。

为提高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整体水平,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下步工作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是制定法规政策和行业规划,完善制度和组织体系。按照国务院七部委《融资性担保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和配套文件,着手研究制定担保行业发展规划,明晰市场定位和行业发展方向。在现有15省市再担保机构设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再担保的模式、机制及政策条件,推动建立功能完备、布局合理、运作规范、竞争适度、发展有序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体系。

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实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目标。落实《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

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探索在本金补充、保费补贴、业务补助、损失补偿和再担保激励等五大方面继续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扶持力度的同时,落实国办发[2008]126号文件精神,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担保收入继续给予三年营业税减免和所得税税前提取准备金政策。

三是强化监管,防范和共担风险。按照国办《关于进一步明确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职责的通知》(国办发[2009]7号)精神,建立部门间职责明确、信息共享、运行高效的担保监管机制,形成监管合力。继续推进担保机构的审批备案、信用评级、绩效考评和统计监管制度;继续推进有条件的省市开展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试点,并抓紧研究建立国家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基金或再担保公司,推进健全信用增级和风险分担机制;加强对全国中小企业担保机构负责人联席会议工作指导,促进行业自我约束与自我发展。

四是突出解决业内产品单一化、竞争同质化、补偿非法定化、收益与风险失衡化等“四化”问题。要通过市场细分搞好自身营销策略,尤其是产品结构。融资性担保与非融资性担保;担保、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意义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意义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一项正在我国北方实施的宏伟生态建设工程,它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的一大壮举,开创了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先河。地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区,包括我国北方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省的宾县,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孜别里山口,东西长4480公里,南北宽560—1460公里,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2.4%,接近我国的半壁河山。 在这块历史上曾是森林茂密、草原肥美的富庶之地上,由于种种人为和自然力的作用,使这里的植被遭到破坏,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区域内分布着八大沙漠、四大沙地,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总面积达149万平方公里,从新疆一直延伸到黑龙江,形成了一条万里风沙线。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占这一地区总面积的90%,在黄河下游的有些地段河床高出堤外地面3—5米,成为地上“悬河”。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形成了“十年九旱,不旱则涝”的气候特点。风沙危害、水土流失和干旱所带来的生态危害严重制约着三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使各族人民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的境地,同时也构成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严峻挑战。 总结历史经验,党中央、国务院对于改变这一地区的自然面貌和经济条件十分关怀、极为重视。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批准了在三北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并特别强调:我国西北、华北及东北西部,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木料、燃料、肥料、饲料俱缺,农业生产低而不稳。大力种树种草,特别是有计划地营造带、片、网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是改变这一地区农牧生产条件的一项战略措施。并把这项工程列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项目。这一英明决策符合三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和当地驻军的积极拥护和热烈响应,在国际国内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英国《泰晤士报》称赞这一规划构想宏伟,将成为人类历史上征服自然的壮举! 按照工程建设总体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建设期限73年,共需造林5.34亿亩。在保护现有森林植被的基础上,采取人工造林、封山封沙育林和飞机播种造林等措施,实行乔、灌、草结合,带、片网结合,多树种、多林种结合,建设一个功能完备、结构合理、系统稳定的大型防护林体系,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4.95%,沙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伴随我国的改革开放,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已走过20多年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超额完成了三北防护林体系一期(1978—1985年)、二期(1986—1995年)工程规划任务,正进行三期(1996—2000年)工程建设,到1998年底,累计造林3亿多亩。这些树木成林后,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将从5.05%提高到9%以上。重点治理区的环境质量有了较大改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明显,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从新疆到黑龙江的风沙危害区营造防风固沙林1亿多亩,使20%的沙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沙漠化土地扩展速度由八十年代的2100平方公里下降到1700

上半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上半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科学判断形势、精准把握疫情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xx小编整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各类文章,可以顶部搜索栏中找到您需要的文章,供大家共同学习参考。xx上半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一、XXX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统筹协调推动工作开展 1.确定了年度重点工作计划。积极组织各专责小组牵头单位根据市、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20-2020年)及《**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和子体系方案报送XXXX年重点工作计划,要求年度重点工作计划要科学合理,统筹安排,确保完成全年乃至规划期目标。在我办收集整理的基础上了,形成了《**区XXXX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点工作计划进度一览表》,以区两建办的名义印发,明确了今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和责任单位,并要求各相关单位按照计划稳步推进,并做好工作协调、信息互通共享工作。 2.完成了**区2020年诚信建设效果评估工作。为全面了解我区诚信建设工作效果,我办牵头制定了《**区诚信建设评估方案和指标体系》,并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创建效果评估工作。评估工作分三部分开展,一是量化各部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内容;二是量化**区居民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感知评价;三是量化**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综合发展水平。立足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四方面的内容,运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政府部门和社会居民两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对政府工作和社会居民感知评价进行综合评估,形成了《**市**区2020年诚信建设工作调查报告》。

3.做好2020年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考核工作。根据市两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我办牵头开展了2020年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迎检工作,认真对照考核指标和评分标准开展自评,组织相关子体系牵头单位收集资料,查漏补缺,并在考核当天,根据考评组的要求,对相关材料及时作出解释说明,在全市的考评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二)推进政务诚信体系建设 1.开展党委部门权责清单编制试点。鉴于我区在探索党务权责清单编制工作中取得的良好成效,市编办将我区定为党委部门权责清单编制的试点区,试点启动以来,区廉洁办积极指导区编办开展相关工作,从管理服务对象的角度,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党委部门权责清单,目前试点工作已得到市编办的初步认可。 2.加快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开发政府购买服务信用验证系统,依托区信用信息平台扩大政府采购用信范围,明文规定除由区政府采购中心、建设工程交易中心负责组织实施的采购项目外,各单位凡使用财政性资金组织采购且需与供应商签订合同达成履约关系的采购事项,均须对供应商信用状况进行全面核实,实现政府购买服务100%用信。通过对接区财政体系,规范核算部门名称和编码,面向全区各街道、各部门配发信用验证账号565个,全面覆盖区、街两级单位。二是继续推进服务平台建设,将网上办事大厅延伸至街道和社区,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截止目前,全区8个街道、111个社区基本已完成服务大厅建设。三是制订政务服务建设绩效评估指标。结合我区政务服务工作实际,将政务服务建设的相关工作纳入审批和服务效能指标中,明确了指标定义、评分项目、操作规程等内容。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编号: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浅谈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学生张瑞华 指导教师高级讲师 专业经济管理 层次高起专 批次 102 学号 W11040210214 学习中心北京农林科学院 工作单位北京顺义 2010年 8 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目录 1.前言 (3) 1. 1 本文研究背景 (3)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4) 1.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4) 2.中国企业文化的特征 (5) 2.1“家”的观念 (5) 2.2“面子”问题 (5) 3.中国式企业文化管理的策略建议 (6) 3.1尊重员工的“家” (6) 3.2引导“小家”成“大家” (6) 3.3既要“明”,更要“暗” (6) 3.4努力“安人” (6) 3.5领导者重视以身作则 (7) 4.结论与建议 (7) 4.1建设企业文化推动经营管理 (7) 4.2完善企业文化优化经营管理 (8) 4.3深化企业文化创新经营管理 (9) 后记 (9) 参考文献: (10)

内容提要: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会有一些企业倒下去,但也有一些企业反而获得了新生。经营管理学家们考证,原因在于管理水平不同。管理水平高的企业总是能及时规避市场风险、管理困境,走出危机阴霾。并进一步考证出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所不可缺少的核心环节是建立了独特的企业文化,用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和社会功能把企业建设成一个具有战斗力的坚强堡垒,极大地增强了企业抗风险、抗打击的能力。随着我国逐步融入到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中,企业的经营形势、竞争对手、投资策略等都在发生变化。如何借用企业文化开展管理升级成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企业文化软实力经营管理精神力量企业发展 1.前言 什么是企业文化?按照国际广泛认可的一种说法,企业文化是个体在某个特定企业环境中的行为方式。刘叔铭教授从七个方面来阐述企业文化的定义。一是《辞源》对文化的解释是“文治和教化”,“文”是慢慢积累的意思,所以企业文化是无法一蹴而就的。二是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个性:团体的共同信仰、价值观和行为。三是企业文化是象征的、整体的、惟一的、稳定的、难于改变的。四是企业文化既有有形的部分,也有无形的部分,是由有意识学习与无意识学习组成的,不是书面的理想、愿景和使命,而是日常的实务、沟通和信仰。五是简单地说,它是在一个企业里事情如何做好。六是企业文化还可以看做一个循环、哲学表达价值,价值体现于行为上、行为说明哲学。七是企业文化也可以看作一个系统。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关于企业文化的概念,由很多不同的认识和表达,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理念和行为方式。 知名企业贵州开磷集团的《企业文化手册》的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磷矿资源终会枯竭,只有精神力量生生不息。一个企业,需要一种精神,一种灵魂,一种无声的、无形的力量。而这种精神力量,这种氛围就是这个企业的文化。”这说明企业文化在当今企业建设中不可或缺,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自八十年代中期企业文化理论传入中国,已经改变了无数企业的命运,像海尔、联想等知名企业都是靠企业文化发展壮大。虽然企业发展离不开技术和管理等“看得见”的硬实力,但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整体发展。 1.1 本文研究背景 企业文化的产生既是对旧的管理”理性模式”的批判,也是对传统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继承和发展。众所周知,旧的管理的致命弱点在于过分迷信组织、制度和机器,忽视了非理性、非组织的东西,特别是忽视了企业的主体——人这个最重要的因素。企业文化的意义在于,它在重视制度、组织等硬件的同时,特别重视人的因素、人的感情因素、文化因素。目前,中国企业在确

中国保险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

中国保险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 发布时间:2015-02-27 保险业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领域。保险业信用体系是以法规制度和契约标准为依据、以信用记录和信用信息系统为基础、以树立和弘扬诚信文化理念为内在要求、以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为约束的行业治理机制。加强保险业信用体系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行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对营造优良信用环境,提升保险业发展质量和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5-2020年。 一、基本现状和形势要求 (一)基本现状 近年来,保险业高度重视信用体系建设并取得积极进展和成效。实施了《保险从业人员行为准则》、《保险监管人员行为准则》、《保险营销员诚信记录管理办法》等监管规定和办法,保险业信用建设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建立了保险机构和高管人员管理系统、保险中介监管信息系统、全国车险信息共享平台、财产险承保理赔信息客户自助查询平台等监管信息系统,保险业信用记录共享平台初步搭建。综合治理销售误导和理赔难,系统整治和规范市场秩序,对违规失信行为保持高压态势,保险经营行为不断规范,行业形象和社会信誉明显好转。积极开展保险诚信教育,推动保险诚信文化建设,加强行业自律,广大从业人员和消费者的诚信意识不断增强。 然而,与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广大消费者的期待相比,保险业信用体系建设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是:行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滞后,统一的信用记录制度和平台尚未建立,信用信

息共享机制有待加强;保险征信系统和信用服务体系尚未形成,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尚不健全,信用体系的市场治理功效有待发挥;保险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偏低,销售误导、惜赔拖赔、弄虚作假、不正当竞争、骗保骗赔等不诚信现象依然存在。 (二)形势要求 保险是基于最大诚信的制度安排,诚信是保险业发展的基石。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对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加快推进保险业信用体系建设是推动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保险业作为经营风险和信用的特殊行业,具有专业性、负债性和长期性,因而比其他行业更看重诚信,更强调契约精神。没有诚信,保险业就会丧失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加强保险业信用体系建设,可以减少或避免保险经营中的各种风险,促进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 加快推进保险业信用体系建设是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迫切需要。当前,保险业仍不同程度存在销售误导、理赔难等不诚信问题,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给保险业的形象和信誉造成不良影响。加强保险业信用体系建设,有助于将诚信贯穿到保险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保险服务。 加快推进保险业信用体系建设是推进保险监管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市场化、信息化是保险监管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然而,长期以来保险监管主要依靠行政手段,治标多、治本少,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加强保险业信用体系建设,可以使保险监管运用多种手段规范市场行为,提高保险监管的有效性。 二、总体思路与目标任务 (三)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各项要求,以建立健全保险业信用制度体系和标准体系、形成覆盖全行业的征信系统和信用服务

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试题

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 1.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以熟人社会为主要特征的社会, 人们往往只在自己所熟悉的小社会圈子里靠血缘、地缘讲诚信,这说明( A )。 A.中国古代诚信范围具有相对封闭性 B.中国古代诚信建设过多地依奈构筑道德层面的诚信 C.中国古代诚信趋向重义轻利性 D.中国古代诚信关系具有单向性 2.市场经济实际上是一种(D)。 A、商品经济 B、自然经济 C、消费经济 D、信用经济 3.(A)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将个人信息定义为“有生命的人的信息,是指能够识别特定个人的信息”。 A、日本 B、新加坡 C、美国 D、我国台湾 4.“加强公务员诚信管理和教育”属于社会信用体系中的哪个重点领域(A)。 A、政务诚信 B、商务诚信 C、社会诚信 D、司法公信 5.不同的组织要根据不同的部门,根据自己的(B)来确定诚信的重点,制定诚信的规范。 A、性质 B、功能定位 C、规模 D、人员构成 6.(D)是认定个人信息的关键。 A.工作信息 B.家庭信息 C.财产 D.可识别身份 7.目前作出环境信用评价的主体是? D A、政府 B、环保部门 C、第三方检测机构 D、公众监督部门 8.《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的核心内容是(C)。 A、健全弘扬和激励诚信行为的机制

B、健全对失信行为的约束和惩戒机制 C、构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协同机制 D、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和诚信文化建设。 9.欧盟为规范个人信息使用而发布的GDPR,于(C)正式生效。 A、2016年 B、2017年 C、2018年 D、2019年 10.在界定个人信息时,无论是可以识别的个人信息还是与特定人相关的信息,(A)是认定个人信息的关键。 A可识别身份 B可伪装身份 C可复制性 D可迁移性 11.(B)是经济宏观调控的基础。 A、社会体制 B、诚信制度 C、经济体制 D、信用制度 12.(C)什么是专业技术人员的行动准则,守法是最起码的要求。 A 经济法 B 民商法 C 刑法 D 行政法 13.基本诚信制度的目标是(B)。 A、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B、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 C、构建信用基础设施网络 D、弘扬诚信传统美德 14.社会信用体系构建的顶层设计是(B)。 A、《第十三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 B、《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 C、《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 D、《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15.《公平信用报告法》主要规定了消费者信用报告通常情况下不得包含的内容,此类内容主要是超过一定期限的公共记录中的(D)。 A正面信息 B负面信息 C公共信息 D私人信息 16.现代意义上的诚信,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公平公正、自由竞争的精神,诚信关系的主体都是平等的,这体现了诚信的(A)特点。 A 平等性 B 推展性

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概要

(五)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 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是个人信用体系的两大基本功能。经济功能主要体现在金融机构的帮助下,管理信贷投资风险和维持金融经济的稳定,促进城乡结合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能通过对个人经济活动进行严格规范限制,让社会经济环境形成公民人人有责守法守信的良好社会风气。但是,农村市场没有建设农村信用体系,导致大多数返乡农民工没有信用记录,使他们无法享受到政府和金融机构提供的惠农政策。信息不对称是农村信贷市场的主要瓶颈,由于数据资料的缺乏很难以收集足够的信息来确定是否可以提供信贷。返乡农民工对金融的需求具有以下特点:住宅地点分布不集中,收入低,贷款规模小,经营项目风险大,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种种因素都导致农村信用服务的难度增大。返乡农民工在早期的创业风险投资是有限的,他们没有有利的抵押品来获得贷款,使其无法得到充足的创业资金。金融机构给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的贷款信用担保服务比较简单,他们没有有效的农民个人信用制度,各地区还没有建立完整的农民工信用档案,很难确定他们的信用,一旦发生风险,金融机构会承担全部责任。所以,金融机构的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会影响金融机构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支持。 (六)农民工金融知识缺乏 由于返乡农民工缺乏金融知识会影响农民工在返乡创业过程中受到阻碍。返乡农民工文化素质不高,受教育水平低都会导致农民工的金融知识缺乏,会给返乡创业带来极大的影响,在创业的早期阶段,会制约企业的发展,给自身创业带来困境。返乡农民工普遍缺乏金融知识,对相关的金融支持政策也知之甚少。部分金融机构更重视经营管理工作,不重视宣传工作,对金融知识宣传工作在思想上认识不够全面,再加上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文化水平不高,宣传手段种类单一,宣传效果不理想等原因,使广大农民工缺乏金融知识,让返乡农民工仅了解了银行一些基本服务流程,其他的金融知识几乎是空白的。创业过程中会用到的融资方式以及各种金融产品都不甚了解,因农民工匮乏的金融知识会给其创业融资过程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农民工自身素质不高,导致对贷款流程和优惠政策缺乏了解,现金交易仍是主要的支付手段,造成农村金融市场活跃程度不高,导致宣传效果不理想。而且,现在金融机构很少在农村进行金融知识,不能走进返乡农民工的生活中贴近进行宣传,无法对社会产生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工的金融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 简报 (九) 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年月日 甘肃平凉春季林果业建设成效显著 今年春季,甘肃平凉大力开展以林果业转型跨越为主的春季造林,全市上下对春季林果业建设高度重视,组织有力,动手早,进度快,造林绿化和果园建设的规模大,档次高,质量好,建成了一批示范样板工程。截止目前,全市已完成造林绿化万亩,占计划任务的,其中造林封育万亩,义务植树万株,完成林业助建新农村个,占计划任务的,绿色通道条公里,面山治理处万亩,农田林网公里,补植补造万亩,育苗万亩,占计划任务的。新植果园万亩,占计划任务的。 一是领导重视,工作力度加大。今春,平凉市超前谋划,精心部署,制定了全市春季造林绿化方案和果园建设方案,召开了全市春季造林绿化电视电话动员大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今年城乡造林绿化和果园新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直接调度,确定重点工程规划方案,狠抓任务落实。各县(区)及早动手,广泛宣传动员,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集中力量,集中时间,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春季造林绿化活动。“”植树节,市、县(区)都举办了广场大型宣传、媒体专题报道和悬挂横幅标语等宣传活动,为全市春季造林绿化的顺利进行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春造期间,市、县(区)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具体问题,深入造林第一线,参加义务植树,现场督促检查。市林业局组成督查组巡回县(区)抓督查、抓推进、抓质量,保证了春造和果园新植建设的圆满完成。 二是重点突出,造林绿化规模档次高。各县(区)按照市上提出的建成一处千亩以上面山造林、一条公路主干道绿化、一个主街区美化的“三个一”工程的要求,创新工作思路,突出建设重点,在规划布局、树种选择和规模营造上,较往年上了大的台阶。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依托三北五期、森林抚育和造林补贴试点以及亚行贷款造林项目,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施工,大苗栽植,规模治理,整山、整沟、整流域推进。泾川县以泾汭河流域治理为重点,采取针阔混交方式,建成王村镇完颜村等处荒山工程造林亩,栽植侧柏、刺槐万株。灵台县以涧河流域生态治理为重点,集中连片,规模治理,在泾渗公路两侧面山连片造林万亩,营造以侧柏为主的防护林亩,侧柏、国槐与垂柳混交的水保林亩。城镇面山治理,各县(区)坚持常青树为主,大苗栽植,生态型与景观型营造相结合,建成了个千亩以上面山绿化工程和处城镇面山治理工程,绿化面积万亩。灵台县动员城区个单位,干部职工多人,投劳万人次,完成县城荆山西沟和沙坡山绿化亩,栽植侧柏、国槐、垂柳、香花槐为主的各类绿化苗木万株。崇信县组织县直机关单位统一规划,统一栽植,在铜城电厂新区面山完成绿化亩,栽植公分以上垂柳万株,混交侧柏万株,刺槐万株。市、区两级在崆峒山景前区高档次、高质量完成蜈蚣咀面山及河流滩涂绿化面积亩,栽植各类常青绿化苗木多万株,花灌木万丛。绿色通道和新农村建设,各县(区)按照多树种、宽林带、大通道、高标准的建设要求,对高速公路,国、省干道,县乡道路集中进行了绿化。泾川、崆峒区和静宁三县,集中对平定高速公路沿线面山进行了统一规划,统一栽植,完成公路两侧面山万亩。静宁县高标准规划,完成静庄公路绿化公里,每侧设计行混交栽植胸径公分杨、柳、刺槐等大规格苗木;庄浪县高质量完成庄静公路绿化公里,每侧设计行栽植胸径公分以上垂柳。崆峒区在搞好国道缺苗断档补植补栽的同时,重点对乡村主干道路集中进行了绿化,采取统一规划、统一栽植、统一浇水、统一覆膜和统一涂白,在西阳乡对唐尧路、唐西两条环乡道路和白西、安青两条主干道路栽植胸径公分以上的旱柳万株,建成道路林网公里。组织劳力多人次,出动浇水车台次,浇水多吨,树盘覆膜平方米。林业助建新农村,各县(区)采取投放苗木,资金补助和以奖代补等措施,高质量完成了林业助建新农村示范点个。

XX年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自查报告

XX年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自查报告 XX年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自查报告9月2日,市政府召开了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调度会,对前期我市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进行了总结回顾,并对今后的工作任务和措施作出了明确要求。 会后,我局立即召开了全局干部职工大会,及时传达了王市长的讲话精神,并按照《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 市在行政管理中使用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实施办法(试行)》、《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对我局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进行了再部署、再安排,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明确责任。 为了强化和推进工作,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各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市气象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对宿政办发XX171号、172号文件中要求的任务进行层层分解,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明确专人负责信用记录核查实施工作,确保工作开展有组织、有部署、有分工、有成效。 二、加强应用,推进信用核查。 我局作为信用核查首批试行单位之一,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要求,在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竣工验收和施放气球资格证发放两项行政管理事项中推行信用核查,加强信用

体系信用。9月5日,我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就信用核查的时间节点、阶段以及核查实施的主体、核查结果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积极构造诚信氛围,促进良好社会风气形成。目前,《xx市气象局关于在行政管理中使用信用核查的实施办法(试行)》正在走公文流程。办法中明确规定了对守信者实行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绿色通道”等激励政策;对失信者,结合失信类别和程度,严格落实失信惩戒制度。 三、自我加压,打造诚信机关。 近年来,我局以政务诚信建设为切入点,努力打造诚信机关形象。一是政务公开,凡是我局行政许可项目,均进入市行政服务中心统一受理,一站式办结,办理结果向社会、向行政相对人公开。二是规范审批流程、尽量压缩办结时间,提高服务效率,便捷服务对象。 XX年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自查报告20xx年我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在市"两建"办、市会信用体系建设统筹协调小组及区"两建办"的指导下,开拓创新,大力推进我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信用制度和标准规范体系建设 根据《**市诚信体系建设规划(20xx-2020年)(送审稿)》,区发改和招商局对我区的规划进行了相应修编,形成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报告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报 告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报告 一、201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统筹协调推动工作开展 1.确定了年度重点工作计划。积极组织各专责小组牵头单位根据市、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及《**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和子体系方案报送2015年重点工作计划,要求年度重点工作计划要科学合理,统筹安排,确保完成全年乃至规划期目标。在我办收集整理的基础上了,形成了《**区2015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点工作计划进度一览表》,以区“两建”办的名义印发,明确了今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和责任单位,并要求各相关单位按照计划稳步推进,并做好工作协调、信息互通共享工作。 2.完成了**区2014年诚信建设效果评估工作。为全面了解我区诚信建设工作效果,我办牵头制定了《**区诚信建设评估方案和指标体系》,并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创建效果评估工作。评估工作分三部分开展,一是量化各部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内容;二是量化**区居民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感知评价;三是量化**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综合发展水平。立足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四方面的内容,运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政府部门和社会居民两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对政府工作和社会居民感知评价进行综合评估,形成了《**市**区2014年诚信建设工作调查报告》。 3.做好2014年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考核工作。根据市“两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我办牵头开展了2014年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迎检工作,认真对照考核指标和评分标准开展自评,组织相关子体系牵头单位收集资料,查漏补缺,并在考核当天,根据考评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走向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走向 2019年以来,企业文化建设有了新的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企业文化的存在形态有了广泛的共识。 企业文化在企业中的存在有两种形态:一种叫自发的存在;一种是自觉的存在。企业文化的形态和现象是有企业就有的,只要企业一经诞生,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就会形成经营思想、管理准则、与客户处理关系时的一些基本原则等等,这些内容就是企业的文化形态。而企业文化的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才产生的。同仁堂340多年发展到现在,不能说同仁堂80年代以后才有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形态和现象的存在是客观的。不同的企业文化有自发、自觉之分,有优质、劣质之分,就是没有有无之分。如果你认识不到企业文化有自发存在的一面,它的危害是什么呢?你就不会自觉地去审计你的企业文化,就不会科学地对现有的文化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从而提炼新的文化。有些企业家,当他说本单位没有文化的时候,就说明他的文化是一种粗放的、自在的、自发状态,这是很危险的。所以我们讲,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不管你去不去建设,你的文化都是存在的,而自觉去建设的企业文化,能够引领企业发展和进步,自发存在的企业文化可能导致企业的离心离德,造成组织上的分崩离析。有的单位注意到对不良文化的自觉改造,说明他感觉到了企业文化

存在的必然性。企业文化的存在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你要建设它,它就向优秀方面发展,它的性质和方向是可控的;你不去建设,它就可能造成企业的自发的、放任的和原始粗放的一种企业文化,它会给企业造成负面影响。去年以来,广大企业对这一点认识越来越清晰,并且行动起来,去自觉地建设企业文化,自觉地抵制落后、野蛮和原始的文化。 第二,企业文化和制度改革结合得更加紧密。 企业制度的改革、企业体制的变化必须要有文化的及时跟进,文化跟进以后,它能起两个作用:一个是先进的文化灵魂引导制度变革的方向,保证制度变革性质的科学性。再一方面它能够保证新制度条件下职工执行制度的自觉性。文化对制度一个是引领,一个是保证,所以在当前条件下文化决定了制度。对制度的作用我们必须说两句话:一句话是建立现代企业必须有现代企业制度,否则乡村俱乐部式的管理、粗放的原始型管理,永远达不到国际现代化的标准,很难和国际接轨;再一句话是制度绝不是惟一的,而且也不能把它绝对化,那样会使我们走向极端。我想制度对现代企业的建设确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什么有些制度不科学,而我们却迟迟改革不到位呢?改革了以后为什么我们的制度执行不到位呢?原因在于文化没有到位。制度与文化相结合,文化起着引领作用,文化是制度改革的前提和基础。决定一个人

“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框架结构

《“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 基本结构 第一章“十三五”时期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要成效 第一节“十三五”期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 回顾XX市“十三五”期间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的总体情况,并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总结相关情况:组织架构建设情况;政策文件等顶层设计;规章规范标准等制度设计;信用信息归集情况;信用信息应用情况;重点部门或重点行业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信用宣传教育培训等。(突出工作亮点,需向相关部门调研了解) 第二节“十三五”期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面临的政策环境。 总结分析“十三五”以来,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大局的新变化、新政策、新格局,着重分析十八大之后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以及国务院印发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xx—20xx年)》为背景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新思路、新要求。

回顾总结XX市“十三五”期间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的政策格局。 通过国家政策、XX市政策环境的分析为“十四五”信用体系建设规划提供方向性指引。 第二章“十四五”时期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节“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面临的机遇 政策面分析: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牵头推动下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新局面;XX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果;XX 市参与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的契机。 经济社会发展面分析:信用体系建设是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阐述“十四五”期间XX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与信用体系建设的关系,提出与“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相配套的信用体系建设要求。 信用体系建设成果基础分析:在调研基础上分析出XX 市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四大领域的建设成果。 第二节“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 分析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变化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一、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企业是经济的载体,中小企业对世界各国经济的贡献是巨大的。对于发展中的我国,国有大型企业处于变革之中,经营机制尚未理顺,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扩大就业、活跃市场、改善人民生活、抵御金融风险等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对发展经济和安定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极具活力,已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参与国际经验贸易合作和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力量。但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仍存在着大量有待解决的问题。其中融资问题是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一份全国工商联的调查报告显示有58.1%的受访者认为“融资渠道”是目前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最大问题。 我国的中小企业中95%以上属于非公有制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对非公有制经济地位和作用的认识逐步深化,全社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逐步形成共识,各级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鼓励、支持、引导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截至08年末,各级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970万户,其中私营企业657万户,外资企业43万户,国有集体股份制企业270万户。另有个体工商户2900万户。广大中小企业创造的GDP占全国的60%,提供的税收占50%,外贸出口占68%,发明专利占66%,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小企业在推动经济发展、扩大社会就业、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推动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记得在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周正庆在演讲中提到了两个截然对立的统计数字—80%。原国家经贸委在报告中提出有80%的中小企业存在融资难问题,而人民银行在统计中则坚称“80%的中小企业申请贷款获得批准”。究其原因,差异出现在统计口径上。因为受抵押、担保等诸多“准入”条款限制,很多中小企业根本不具备条件向银行提出贷款。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亚洲金融危机的深刻影响,以及我国经济升幅的逐渐回落,我国的中小企业收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将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到新的高度加以研究,已越来越成为政府、学术界的共识。当前,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增加点。 在我国改革开放政策使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86年-1994年,全国工业企业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8%,其中大型企业的增长率为30%。对于整个工业增长来说,中小企业的特殊贡献是不可替代的,同时中小企业在出口创汇方面也占重要的地位,1995年仅乡镇企业(不包括城镇的中小企业)出口产品交货值就达4400亿元,占国权出口总额的32%。80年代以来,中小企业的年产值增长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远远高干总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上海,工业小企业产值每增长1%,可推进上海工业总产值增长0.36%,推动上海国民经济总产值增长0.17%。尤其在国有企业不景气的大环境中,中小企业起着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如我国过去几次爆发的通货膨胀后,经济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发展壮大20年来,逐步形成了具有华能特色的企业文化基础。公司党组在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基础上,为了把华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提出了全面实施企业文化战略性举措。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吸收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的优秀成果,努力培育具有华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企业文化,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 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服从和服务于总体发展战略的原则。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公司的战略部署和工作实践来进行,从战略目标、发展方针、管理模式、队伍状况等实际情况出发,为促进华能的持续、协调、快速发展服务。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始终坚持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把开发人才资源、建设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激活员工潜能、激励和凝聚员工为共同目标奋斗作为中心任务。 第三、坚持循序渐进、创新发展的原则。从华能长远发展的高度统筹规划企业文化建设,按步骤、分阶段、有重点地不断推进,注重质量,务求实效;坚持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在发展实践中不断赋予企业文化新的内涵。 第四、坚持与规范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把精神文化建设与制度行为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软”、“硬”管理相互支撑、相互渗透、优势互补。 第五、坚持统一整合、协调一致的原则。统一规范整合企业文化,在核心理念方面要保持统一性;正确处理集团公司与所属企业的关系,把共性与个性有机融合起来。 二、总体目标和重点工作 总体目标:紧紧围绕把华能做强、做大,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健康发展,深化员工对以“三色公司”为主要特征的理念体系的认同、信奉和实践,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全方位塑造华能形象,进一步提升品牌效应,为实现战略目标提供精神动力。 建设具有华能特色的企业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在近三年内,要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第一、以建设“三色公司”为使命,构筑企业文化理念体系 建设“三色公司”是华能的使命与愿景,是与华能实现战略目标相适应、相吻合而构成的文化形态,目前已经形成的基本表述是: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难点问题及应对措施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难点问题及应对措施 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国务院制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大力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然而,现实中《规划》的实施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 目前来看,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较多,但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宏观层面的立法欠缺。我国尚无一部全国性的信用法律法规,对信用信息的归集和管理等进行明确规定。尽管中国在《民法通则》、《合同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规定了诚信守法的法律原则,在《刑法》中规定了对诈骗等犯罪行为的处罚,但缺少与信用制度直接相关的立法,实际操作中大都按照部门规章来运行,立法层次还不够高,很多不诚信行为如何认证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规定,极大地制约了征信活动的开展。

操作层面的具体制度安排缺失。落实《规划》需要一系列具体制度的安排,然而,目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还存在诸多操作层面具体制度缺失的问题。 信用信息标准和平台建设严重滞后。在信用信息标准建设上,由于国家尚未制定统一的信用信息采集、归集和分类管理标准,由各地区、各部门先行建设信用平台和出台相关标准,导致各地区、各行业的信用信息采集和信用平台建设标准各不相同,给地区间、行业间信用信息共享,以及国家信用平台归集地方信用信息带来很大困难。在信用平台建设上,信息的采集、整理、储存等方面,行业分割、区域分割十分严重。既有平台滞后带来的‘不足’问题,也有部门利益导致的‘不愿’问题,既有法规欠缺带来的“不能”问题,也有边界模糊导致的‘不清’问题”。其存在的主要核心问题是完整统一的社会服务需求和数据分散、行业垄断和地方割据的供给格局之间的矛盾。 信用服务市场和机构发展缓慢。主要表现为:缺少高质量的数据,制约信用服务市场的发展;信用服务机构结构失衡,政府相关征信机构势力强大,商业征信机构发展落后;信用服务产品单一,数量较少,且主要是一些低端产品,没有一个增值的信用产品体系,信用产品的认可度和信用度也比较低,认可度不高。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填空判断题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 (2014—2020年) 一、填空题 1. 社会信用体系是以法律、法规、标准和()为依据,以健全覆盖社会成员的信用记录和信用基础设施网络为基础,以信用信息合规应用和信用服务体系为支撑,以树立诚信文化理念、弘扬诚信传统美德为内在要求,以()为奖惩机制,目的是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 答案:契约、守信激励和失信约束 2. 国务院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信 用体系建设,公布实施(),一批信用体系建设的规章和标准相继出台。全国集中统一的()建成,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各部门推动信用信息公开,开展行业信用评价,实施信用分类监管;各行业积极开展诚信宣传教育和诚信自律活动;各地区探索建立(),促进本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信用信息整合应用;社会对信用服务产品的需求日益上升,信用服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答案:《征信业管理条例》、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综合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3.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尚未形成,社会成员信用记录严重缺失,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尚不健全,守信激励不足,();信用服务市场不发达,

服务体系不成熟,服务行为不规范,服务机构公信力不足,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机制缺失;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偏低,履约践诺、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食品药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商业欺诈、制假售假、偷逃骗税、虚报冒领、学术不端等现象屡禁不止,政务诚信度、()离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差距等。 答案:失信成本偏低、司法公信度 4、全面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十二五”规划纲要精神,以健全()、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为基础,以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为主要内容,以推进诚信文化建设、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为重点,以推进行业信用建设、地方信用建设和信用服务市场发展为支撑,以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改善经济社会运行环境为目的,以人为本,在全社会广泛形成()的浓厚氛围,使诚实守信成为全民的自觉行为规范。 答案:信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守信光荣、失信可耻 5.我国逐步建立健全信用法律法规体系和(),加强信用信息管理,规范信用服务体系发展,维护信用信息安全和信息主体权益。答案:信用标准体系 6. 针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长期性、系统性和复杂性,强化(),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进展趋势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一、企业文化的基本概念 所谓企业文化,是以企业持续发展为目的,以人为中心,以企业经营理念、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共识为核心,以群体行为为基础的现代企业管理学说。先进的、高效的、优秀的企业文化,成为企业无形而有效的最现代的管理方式,是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上迅速做大做强的助跑器,成为我国的企业之魂和腾飞的基石。 二、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已经融入了世界经济,融入了国际市场,标志着中国企业的经营环境、活动范围和竞争对象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竞争将更趋白热化。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也应顺应这个趋势,推动企业的振兴、发展和腾飞。 一是管理方式理念化。企业理念决定企业的发展,决定企业的方向。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是企业经营理念的转变。这种管理方式与以往管理方式不同的就是能够根据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和本企业的特点,提出自己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而后再把每一个理念迅速变成企业全体员工的共识,化为职工的行动,贯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中去。未来的企业管理趋势将是理念管理。海尔在兼并一个企业时,不

是派财会人员去,而是派海尔文化中心的人去,使企业的员工先接受海尔的理念,在海尔理念上先形成共识,变成海尔人,这个企业就被激活。海尔的这种理念管理方式,是我国加入WTO后企业管理发展的一个方向。 二是管理手段信息化。所谓企业管理手段信息化,就是在企业建立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并对其进行收集和加工,为管理人员提供信息,实现辅助决策。通过对财务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的整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是人才争夺本土化。我国加入WTO后,国外企业纷纷进入中国。现在国际著名的500家大企业有300多家已进来,他们在华设立各种办事机构、直至把总部迁到我国。他们利用高薪吸引和提供优良的工作条件的方法,从我国各个领域,当然也包括国内各个企业挖人才,推行雇员本土化,这将使我国专业人才严重流失。面对国外企业人才本地化战略,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如何拿出一个人才“归我所有,为我所用”、“不归我有,也为我用”的具体对策和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四是学习型组织普遍化。所谓学习型的组织是指通过培养整个企业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横向网络式的、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