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一、地理位置

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东距广州86公里,南临西江3公里,西离肇庆18公里,北与九坑相邻。面积1133公顷,居北纬23°09′21″-23°11′30″,东经112°30′39″-112°33′41″。该地带因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影响,干旱少雨,几乎都是沙漠或稀树草原。而我国华南地区因受太平洋季风影响,湿润多雨,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植物生长。但长期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破坏,许多古老森林已不复存在,唯独鼎湖山这片森林较为完整地保存下来,因此鼎湖山被誉为“北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主要保护对象为森林生态系统。

二、历史

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1956

年由国务院批准首批建立的。由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进行管理。1979

年保护区参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的生物圈保护区网,列为国际第17

号生物圈保护区。1978年,华南植物研究所在保护区内建立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被定为与南半球同纬度的澳大利亚昆士兰亚热带森林保护区进行比较研究的姊妹站。1990年被纳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1999年成为首批国家野外台站试点站。

三、生态系统类型

气候:本区属南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冬夏气候交替明显,年平均温度20.9℃,最热月为7

月,平均温度为28.0℃,极端最高温度为38.0℃,最冷月为1月,平均温度为

12.6℃,霜冻平均每年4次,每次持续1-2天,极端最低温度-0.2℃。年降雨1929

毫米,4-9月为主要降雨季节,11-1月为少雨季。年平均蒸发量1115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

82%,灾害性天气是寒潮和台风。寒潮常出现在11-3月,年平均约3

次,寒潮时气温迅速下降,并偶有霜冻。7-9月为台风季节,平均有4次到达本地区。

水文:保护区位于西江中下游,区内两条溪流(称东坑和西坑)发源于西北部的鸡笼山,从西北流向东南,汇合于保护区的入口处流入西江。两条溪流全长

12公里,水流终年不断。

土壤:区内地带性土壤为赤红壤,山地垂直分布有黄壤和山地灌丛草甸土。赤红壤分布

于海拔300

米以下的丘陵低山,土层厚40-80厘米,pH4.6,表土层有机质含量

4.3%;黄壤分布于海拔300-900米,土层厚40-90厘米,pH

4.7-

5.9,表土层有机质含量平均为3.4%;900米以上为山地灌丛草甸土。土层厚

20-30厘米,pH5,有机质含量9%以上。此外,尚有局部分布的耕型赤红壤。

植被:鼎湖山森林覆盖率为78%,主要的植被可划分自然、半自然和人工植被三大类型。

自然植被有:

◆分布于海拔30-400

米的季风常绿阔叶林,为本区最主要的森林类型,约占森林总面积的18%。这一具有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特征的森林类型已有

400多年的历史,它反映了本地带植被的最高生产力水平及其自然资源的发展状况;

◆分布于海拔500-800米的山地常绿阔叶林;

◆分布于海拔500-900米的山地灌木草丛;分布于海拔30-250米的沟谷雨林;

◆在海拔30米以下的河岸林。

半自然植被有:

◆分布于海拔100-450米的次生季风常绿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

◆分布于海拔300米以下丘陵的针叶林;

◆分布于海拔500-600米山坡上的常绿灌丛;

人工植被有:

◆大叶桉林、竹林和广东油茶林等。

植物种类:根据长期调查,有野生高等植物267科,877属,1843种。其中苔藓植物45

科,86属,141种;蕨类植物37科,74属,131种;裸子植物4科5属23

种;被子植物181科,713属,1566种。此外,栽培植物约有390种。

四、区域代表性:

从不同经度地带性来看,除印度、中印半岛北部,以及鼎湖山以外,2/3以上的陆地属于沙漠、半沙漠或干旱草原,鼎湖山是北回归线上当之无愧的“绿色明珠”。这里保存着约有400年历史的地带性森林──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是我国和全世界宝贵的自然遗产。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ESCO)人与生物圈计划(MAB)的生物圈保护区网,将其列为国际

第17号生物圈保护区,就已充分说明国际国内已经高度认识到了这里极其重要的区域代表作用。

鼎湖山站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在纬度地带性上,地处南亚热带,属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湿润型气候,所拥有的植被类型属于本气候区的地带性顶极植被──季风常绿阔叶林以及向它演变的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过渡植被类型,是开展森林生态系统及植被演替极为理想的基地,是气候及植被在纬度序列上重要的一幕而不可替代,同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湿润型气候并拥有其地带性顶极植被的同类型区域,在地球上绝无仅有。

鼎湖山站所属区域地形相对高差最高达900多米,其间沟壑遍布,气象万千,加上其基带是植物种类极其丰富的季风常绿阔叶林,因此,植被的垂直带谱极其丰富和明显,为生态系统的垂直地带性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由此可见,鼎湖山站从自然的水平区域代表性上来说,极具特色,加上所具有的极其丰富的垂直地带类型,使本站具有鲜明的代表性。

此外,鼎湖山站地处经济比较发达的广东省,毗邻港、澳地区,有到香港的直达列车,很多香港科研、教学团体都将鼎湖山作为其科研、教学基地,从社会、人文的角度来说也是具有特色的。

五、鼎湖山自然保护区自然景观描述: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1133公顷,最低海拔高度14.1米,最高海拔高度

1000.3米;有高等植物267科877属1863种,16个自然植被类型,兽类38种,爬行类20种,鸟类178种,蝶类85种,昆虫681种。

翻开世界植被图,沿着北回归线由东往西,褐黄的标色不无遗憾地告诉你:这是令人触景生畏的回归沙漠带。越过茫茫沙漠或稀树草原,在位于北纬23°10′,东经112°34′的地方,你会惊喜地发现一片蓊蒙的绿洲,象一颗璀璨的翡翠,赫然镶嵌在这条北回归沙漠带的末端。这就是素有“沙漠带上的绿色宝库”之称的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鼎湖山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境内,东距广州86km,南临西江3km,西离肇庆市中心18km,北与九坑相邻。这里群峰列峙,满目青翠,古木参天,鸟语花香;涓潺的溪流,高悬的飞瀑,浩瀚的林海,奇特多姿的自然景观,独具特色的森林群落,丰富多彩的物种资源浑然交织在一起,使其成为物华天宝之地,并以“活的自然博物馆”誉满海内外。

地处热带北缘,亚热带南缘,温暖湿润的季风气侯,正是大自然对鼎湖山的偏爱,这里保存并繁衍着众多的森林植被类型。群峰之间,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分布着沟谷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等自然植被。前者属于热带植被类型,后者

【拔高教育】K12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鼎湖山听泉》教案 (新版)苏教版

第一课《鼎湖山听泉》 谢大光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也是按照旅游作者的行踪把所见所闻表现出来 的,但是它不是直线前行,而是有着起伏跌宕的。同时,又不是简单地停 留在对景色的赞美上,而是归结于对人生哲理的领悟。 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在对景物的描写中透露出对人生的见解。通过 对本文的学习,学生进一步学会通过朗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学习从不同 的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在优美的自 然景物中得到精神的愉悦。 教学目标:Array 1.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 3.学习和应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4.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 2.掌握诵读要领,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4.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自学: 1.通读课文。 2.运用工具书,结合书下注解,把握所有生字词。 3.查阅关于“鼎湖山”的相关资料。 4.了解游记散文的特点,找出文中表明作者行踪的词句。 5.理清文章的思路,进行归纳。 6.找出文中描写泉水的语句,体味妙处。 7.结合课后练习四背诵第八自然段中的一段文字,初步体会作者的写作 意图。 8.质疑,把阅读中的问题写下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鼎湖山听泉》练习和答案

鼎湖山听泉 【课前学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上正确的拼音。 ①肇.庆()②泠泠 ..()③淙.淙()④一脉.()⑤怅惘() ⑥汩汩()⑦古刹()⑧拾级()⑨污垢()⑩繁衍()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划出并在后面改正。 引我暇想顿生雀跃寻声而去盘旋曲折伸手欲缆 清澈透明山鸣谷应小心翼翼炯然相异新陈代谢 3、选词填空。 ①过了寒翠桥,还没踏上进山的石径,泠泠淙淙的泉声就 (A迎 B扑 C拂)面而来。 ②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 (A绕 B趴 C偎)我膝 下的爱女。 ③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 直向山顶 (A涌 B掀 C推)去。 ④钟声来自半山上的庆去寺。寺院依山而造, (A藏 B嵌 C耸)于千峰碧翠之中。 ⑤有时,泉水在树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A潭 B片 C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 4、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要求与例句中的格式相似,修辞手法相同。 例句:我愿是一朵欢乐的浪花,为大海营造一点生机。 【课堂导学】 1、文章结构 2、文章主题 本文通过对鼎湖山泉水的声音、形态等的描写,表现了鼎湖山的泉水,滋润了葱茏的树木,给了鼎湖山以生命的活力,孕育了鼎湖山悠久的历史文化,让人感受到生命演进的旋律,产生一种心灵洗涤的感悟,揭示了“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3、语言特点 这篇文章语言清新生动,颇有吸引力,这得归功于作者在文中成功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景物的特征,自然地引发读者产生联想,进入美妙的境界。比如“越向高处,树越密,绿意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怅惘间,忽闻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这段文字一方面描绘了泉声与钟声的特点,泉声欢快清亮,钟声厚重安详,一方面又通过比喻形象描绘出泉声与钟声和谐相应的情景,作者把这情景形象地比喻为老人召唤嬉戏忘返的孩子,这比喻充满了人间的情趣,流露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鼎湖山听泉节选阅读答案

篇一:鼎湖山听泉节选阅读答案 篇二:鼎湖山听泉节选阅读答案 阅读《鼎湖山听泉》(节选)答案阅读《鼎湖山听泉》(节选)答案尼玛oj3 2014-11-07 1. 用简明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阿炳创造《二泉映月》的美,杨先生发现《二泉映月》的美.2.第一段中,“从这个角度说,也许我们才是真正的“盲人”.”这个角度指什么角度?阿炳“化清流为音乐的神力”具体表现在哪里?角度:让心灵长出眼睛看宇宙,让耳朵生出触须抚摸自然.化清流为音乐的神力:他一下子就捕捉住了稍纵即逝的灵感,再加进自己的天分、才情与生命感悟,人间就淌出了不朽的经典,音乐的清泉——《二泉映月》.3.作者说“琴师俞伯牙倘若遇到杨荫浏,就大可不必因世无知音摔碎瑶琴了”有什么用意呢? 借用典故,杨先生能发现音乐美,了解音乐家的内心,成为阿炳的知音,为《二泉映月》流芳千古做贡献.4.第三段哪些词句体现出阿炳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哪些词句流露出阿炳淡淡的忧伤? 揉碎了的月光,叮叮咚咚唱着歌,奔跑跳跃在惠山的竹林间草地上.忽然从高高的石崖向下“蹦极”,珠玉四溅;忽然在花丛间潜伏蛇行,若断还连,幽幽咽咽的;忽然又在光滑的鹅石溪床上跳着轻盈的舞步,带着小鱼,携着蝌蚪,跑向山外的世界……5.怎样理解“惟有双膝跪倒,才可以聊表心中的虔敬和感激”这句话的含义? 只有跪听才能怀着欣赏《二泉映月》的美,被它所倾倒,怀着虔诚的心去感受阿炳虽经历生活的磨难,却依然充满着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怀着感激的心去感受杨先生发现美,传播美的博大胸怀篇三:鼎湖山听泉节选阅读答案 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入深潭。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音响。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高,有泉则灵。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这一夜,只觉泉鸣不绝于耳,不知是梦,是醒?梦也罢。醒也罢。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鸣。1.文中所描写的泉声有什么独特的美? 。 2. 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这别有的滋味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 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中的融和滤用得好不好,请选择一个进行分析。。 4.下面一段文字描写瀑布,与上文描写泉水相比较,它们在写法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请作简要分析。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朱自清《绿》)【答案】1.节奏美、层次美、情韵美。2.①万般泉声,如一曲奇妙的交响乐。②听出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的诞生、成长、繁衍、死亡的人生感悟。③有一种心灵净化和升华的遐思。(答对其中两点即可)3.融,恰当地写出作者全身心的投入,被奇妙的泉声所陶醉,沉浸其中。 4.都采用了比喻的修辞(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泉水和瀑布的优美动人。(1分)都从动态的角度描写泉水和瀑布,展现其美。(1分)【解析】分析:1.根据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入深潭这几句话,分析出泉声的特点为具有层次美;根据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

鼎湖山听泉课外阅读答案

篇一:鼎湖山听泉课外阅读答案 篇二:鼎湖山听泉课外阅读答案 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入深潭。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音响。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高,有泉则灵。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这一夜,只觉泉鸣不绝于耳,不知是梦,是醒?梦也罢。醒也罢。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鸣。1.文中所描写的泉声有什么独特的美? 。 2. 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这别有的滋味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 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中的融和滤用得好不好,请选择一个进行分析。。 4.下面一段文字描写瀑布,与上文描写泉水相比较,它们在写法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请作简要分析。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朱自清《绿》)【答案】1.节奏美、层次美、情韵美。2.①万般泉声,如一曲奇妙的交响乐。②听出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的诞生、成长、繁衍、死亡的人生感悟。③有一种心灵净化和升华的遐思。(答对其中两点即可)3.融,恰当地写出作者全身心的投入,被奇妙的泉声所陶醉,沉浸其中。 4.都采用了比喻的修辞(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泉水和瀑布的优美动人。(1分)都从动态的角度描写泉水和瀑布,展现其美。(1分)【解析】分析:1.根据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入深潭这几句话,分析出泉声的特点为具有层次美;根据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这几句话,分析出泉声的特点为具有美;根据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这几句话,分析出泉声的特点为具有情韵美。2. 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的滋味主要表现在: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3.无论选择融还是滤,我们都要给予出相应的理由。如:滤,写出了泉水对作者心灵的净化,冲走污垢,留下深情。4.选文主要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泉水的动态美;很明显链接材料中也是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同样也表现出泉水的动态美。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抒情性散文的能力。点评:抒情性散文在形散的美丽外衣下,往往蕴涵着真情实感。所以,对抒情性散文的分析,重在入情入境,细心品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感悟理解。感悟是对作品内涵,技巧,境界的正确理解,是对作品的再创作和提高。阅读的本质就是从文章外在形式理解其精神核心,这就要学生与作者心灵相通,领悟作者如何与自然.生活对话,感悟作者在作品中流露的情感和思想。篇四:鼎湖山听泉课外阅读答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妙笔奏乐,理趣并生――谢大光《鼎湖山听泉》赏析_0603文档

2020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妙笔奏乐,理趣并生――谢大光《鼎湖山听泉》赏析_0603文档

EDUCATION WORD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妙笔奏乐,理趣并生――谢 大光《鼎湖山听泉》赏析_0603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 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 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鼎湖山是广东四大名山之一,峰峦叠嶂,茂竹修林,古刹清泉,美景佳景无数,古来今往赞美它的诗词文多不胜数,而作家谢大光具有发现美的眼光,独辟蹊径,另立新意,他以细腻的笔触记叙了游览鼎湖山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一支妙笔特别重点写出了鼎湖山奇妙的泉声和听泉的美妙感受,让读者仿如置身其中,读文的同时耳边也犹如响起鼎湖山上淙淙的美妙的乐韵。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听泉)本文转载首先作家用交响乐的方式著文,奏出一曲泉的绝响。“听”字是这篇美文题眼,在文章开头我们随作家的笔触看到的是一幅淡雅的山水画:细雨蒙蒙,薄雾漫漫,群山远去,绿树郁郁。人们的视野模糊了,景物也笼罩在烟雨中,这时听觉就更敏

锐了,于是,“冷冷淙淙的泉声就扑面而来”显得分外清晰,格外悦耳,几句话就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万泉齐鸣的世界里。这里是山泉的世界,在作者的眼中,草木林石,名山古刹都失去了色彩,只有时隐时现,时断时续的时暗时明的山泉在流淌,在歌唱,作家一下子就忘记了旅途的劳累,忘记了登山的疲乏,忘我地陶醉在由山泉组成的优美纯真的境界中。叮咚作响的泉声给山泉增添了无比的魅力。古人云:“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泉是鼎湖山的灵魂,也是作家的至爱。他把山泉比喻成常常绕于膝下的顽皮嬉戏的爱女,足见作家喜爱山泉之情。所以在文中作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泉的形态,让人领略到了泉的神韵。他抓住了鼎湖山前后左右,草丛石缝,几乎无处不涌,无处不鸣。山间林密,泉隐其中的特点,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想象,描绘了山泉的各种姿色和声响,创造了一幅幅诗的画面和令人陶醉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深夜寂静空灵的树林中传来是柔曼的、清脆的、厚重的、雄浑的泉声,象是一曲奇妙的交响乐:“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从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那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还有一些泉声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是泉水正在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这一段语言考究,作家赋予了山泉强烈的旋律节奏美,音乐感很强。仔细吟哦体会,我们可以发现几乎每一个句调都有强弱、高低的差别。以“此时

最新《鼎湖山听泉》赏析

《鼎湖山听泉》赏析 一、导航台 课文主要内容及全文思路导读 同学们一定喜欢旅游吧!在暑假、寒假能跟着老师或者爸爸妈妈,到一些城市、一些景点去观光旅游,那可是一件说不出的高兴事儿。回忆一下,你游览过哪些地方?哪些地方给你留下过很深的印象? 鼎湖山,这个名字大家也许不会太熟悉,可是它却和华山、泰山一样饮誉中外,以其独特的美,让所有游览过它的人们流连忘返。你也想游览一番吗?学了《鼎湖山听泉》一课,肯定会让大家过一把瘾。 认真地读一读《鼎湖山听泉》,我们就能知道它主要写了什么?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作者游览鼎湖山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全文一共由五个自然段组成。读读课文的五个自然段,从\'半小时左右\'、\'过了寒翠桥\'、\'来到半山腰的庆云寺\'、\'入夜\'、\'蒙眬中\'这些词句,我们可以看出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对了,是按照地点转移和时间先后顺序来写的。现在,你能根据这个顺序,再读读课文,看看课文可以分为哪几大部分?每一部分又都写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写\'我们\'来到风景名胜鼎湖山,交代了地点。 第二自然段为第三部分,写白天\'我\'在上山途中观景听泉。 第三自然段为第三部分,写夜晚\'我\'在庆云寺借宿,细细聆听、品味着泉声,抒发了作者在鼎湖山听泉的总体感受。 在这三个部分,第三部分是全文的重点。重点写了鼎湖山奇妙的泉声和作者听泉时的美妙感受。这一段的描写,最能让我们感觉到鼎湖山泉水、泉声的独特之美。多读几遍课文,鼎湖山的泉水定会在你的心中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二、精品屋 课文精彩片断欣赏 读了课文,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鼎湖山泉水声音的美妙和动听,下面让我们再次领略一下。精彩片断点评 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只有泉水一直传送到枕边。 (点出了山静泉响。) 一路上听到的各种泉声,这时候躺在床上,可以用心细细地聆听、辨识、品味。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那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还有一些泉声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是泉水正在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的声音,…… 这里用\'像……一样\',把泉声比作小提琴、琵琶、大提琴、铜管的;让我们对泉声有了真切的感受。四个比喻句,又构成一个排比句,写出了泉声的千变万化。泉水当成人来写,写出了泉水的欢快,生动有趣 三、金手指 表达方法提示:多种表达方法一起用 读了《鼎湖山听泉》一课,同学们不仅感受到了鼎湖山泉声的美妙,而且感受到了课文语言的优美。课文为什么会让我们有如此感受?它是怎么写的呢? 我们先来比较两个句子,看一看你觉得哪一句好,好在哪里? 1、轻柔的泉声,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清脆的泉声,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厚重回响的泉声,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雄浑磅礴的泉声,是飞瀑急流跌入

鼎湖山听泉赏析5篇

《鼎湖山听泉赏析》 鼎湖山听泉赏析(一): 《鼎湖山听泉》赏析 夜晚,鸟儿栖息了,一切都趋于平静。而在到处都流淌着泉水的鼎湖山,此刻却能让我们欣赏到其美妙的声音,你能想象出来吗? 泉水流过高低不平的地方,都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些声音是美妙的,美妙在哪儿呢? 美妙在像小提琴一样轻,像琵琶一样清脆的,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课文透过这些打比方的句子,把泉声写得很具体,同时也给大家带给了想象的空间,让泉水尽情地展此刻我们的眼前。 绕过、拍打、穿越、流连,这些词语更是把泉水当作了人来写,让我们感觉到泉水与人是那么的亲近,那么的充满活力。 只有真切地去感受,才能体会到泉声的美。美的感受孕育出了美的语言,美的语言写尽了泉声的美。 鼎湖山听泉赏析(二): 《鼎湖山听泉》赏析 《鼎湖山听泉》是谢大光先生的一篇游记散文,它不仅仅再现了鼎湖山泉水的特色,更在跌宕起伏的描述中,将鼎湖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呈此刻读者面前,使年轻的鼎湖山生意盎然,朝气蓬勃,每根血管,每个神经都流动着美的韵味,从而使读者的精神得到的提升,思想得到净化,灵魂得到洗涤,因此,我认为《鼎湖山听泉》是游记散文中的珍品,它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当代文学史上熠熠生辉。 它的美我以为主要表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1、文章的修辞美。修辞,就像一张美妙动人的脸上涂上的胭脂、口红、眼影,这样使一张美丽的脸庞更显得楚楚动人,风情万种,韵味十足,更能引人注目,吸人眼球,夺人魂魄,使文章产生无与伦比的魅力。《鼎湖山听泉》就是这样一篇处处充满修辞美的文章,如第一段的泠泠淙淙的泉声就扑面而来。泉声极清朗,闻声如见山泉活脱脱迸跳的姿影,引人顿生雀跃之心。这个比喻将山泉的勃勃生机生动地再现了出来,同时也引起了读者读下去的兴趣,真是一举两得,一箭双雕啊!而且这样的修辞,绝非只有一俩处,而是几乎贯穿了全文。 2、文章的骈散美。人常说,好马要配好鞍。好的文章,不仅仅表此刻它的资料上,同时也表此刻它的形式上。谢大光的《鼎湖山听泉》就是这样一篇骈散美的好散文。如第一段中的走得匆匆,看得蒙蒙。赶到鼎湖山时,已近黄昏。第二段中的进山方知泉水非止一脉,前后左右,草丛石缝,几乎无处不涌,无处不鸣。第三段中的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一向到文末的梦也罢。醒也罢。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鸣。这种骈散结合,贯穿到了整个文章,使整个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文脉连贯,从而在吟哦讽诵中,产生美的联想。

《鼎湖山听泉》说课稿

《鼎湖山听泉》说课稿 《鼎湖山听泉》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鼎湖山听泉》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鼎湖山听泉》说课稿1 根据这篇课文的具体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学习实际,我想在课堂中有机融入如下的教育理念: 一、扎实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1、“听”:的题目就是《鼎湖山听泉》,因而“听”既是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的确,只有用耳去听,用心去想,才是真正的听。我试图通过让学生听歌、听乐曲、听泉声、听他人的建议、听老师的朗读等方式,来叫醒自己的耳朵,从而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2、“说”:说出自己听到的泉声,说出自己听后的感受,说出泉声究竟美在何处? 3、“读”: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在课的各个环节我都安排了学生的朗“读”,从开始的读课题到最后的读作者的感受。我采用的读的方式有:自由读、默读、

快速浏览、个别读、互相读、男女分角色读、教师引读、全班齐读等。 4、“写”:让学生自己写读后的感受。 二、努力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在课前备课时、在实际教学时,我不断地提醒自己:要让学生自己从文中寻找描写泉声的词语,自己给词语分类,自己感受泉声的特点,自己发现泉声的美,以及到第4句让学生自读自悟。再说合作,除了师生合作之外,我特意安排两个邻座交流的环节:一是把自己听到的泉声告诉你的邻座,二是同座相互说说其他句子又是把什么比作什么。还有一处朗读时的学生互帮互评。至于探究就是从语言文字中品味发现其中的美。 三、积极追求“美的课堂”“和谐课堂” 这篇课文本身就具有许多美的元素:泉声的美轮美奂,泉水的清亮丰盈等等。教学时我力图通过美丽的画面、美妙的音乐、优美的导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审美情境。让学生感受“美”,品味“美”:泉声美妙丰富、千变万化、多姿多彩,那是内容美;作者比喻确切,与各种乐器的演奏声联系,很具有艺术美感,句式工整,朗朗上口,气势非凡。这是表现形式美。 《鼎湖山听泉》说课稿2 教材分析 《鼎湖山听泉》是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第一单元

鼎湖山听泉赏析

鼎湖山听泉赏析 鼎湖山听泉赏析(一): 《鼎湖山听泉》赏析 夜晚,鸟儿栖息了,一切都趋于平静。而在到处都流淌着泉水的鼎湖山,此刻却能让我们欣赏到其美妙的声音,你能想象出来吗? 泉水流过高低不平的地方,都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些声音是美妙的,美妙在哪儿呢? 美妙在“像小提琴一样轻”,“像琵琶一样清脆的”,“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课文透过这些打比方的句子,把泉声写得很具体,同时也给大家带给了想象的空间,让泉水尽情地展此刻我们的眼前。 “绕过”、“拍打”、“穿越”、“流连”,这些词语更是把泉水当作了人来写,让我们感觉到泉水与人是那么的亲近,那么的充满活力。 只有真切地去感受,才能体会到泉声的美。美的感受孕育出了美的语言,美的语言写尽了泉声的美。 鼎湖山听泉赏析(二): 《鼎湖山听泉》赏析

《鼎湖山听泉》是谢大光先生的一篇游记散文,它不仅仅再现了鼎湖山泉水的特色,更在跌宕起伏的描述中,将鼎湖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呈此刻读者面前,使年轻的鼎湖山生意盎然,朝气蓬勃,每根血管,每个神经都流动着美的韵味,从而使读者的精神得到的提升,思想得到净化,灵魂得到洗涤,因此,我认为《鼎湖山听泉》是游记散文中的珍品,它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当代文学史上熠熠生辉。 它的美我以为主要表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1、文章的修辞美。修辞,就像一张美妙动人的脸上涂上的胭脂、口红、眼影,这样使一张美丽的脸庞更显得楚楚动人,风情万种,韵味十足,更能引人注目,吸人眼球,夺人魂魄,使文章产生无与伦比的魅力。《鼎湖山听泉》就是这样一篇处处充满修辞美的文章,如第一段的“泠泠淙淙的泉声就扑面而来。泉声极清朗,闻声如见山泉活脱脱迸跳的姿影,引人顿生雀跃之心。”这个比喻将山泉的勃勃生机生动地再现了出来,同时也引起了读者读下去的兴趣,真是一举两得,一箭双雕啊!而且这样的修辞,绝非只有一俩处,而是几乎贯穿了全文。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学习和运用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通过反复吟诵,能说出作品所写的自然风景的个性特点,及给予人们的种种启示。 3、掌握“吟哦讽诵”的要领,学会在朗读中加深对的理解,体会其深蕴的人文内涵。 4、学会合作探究和写作,能从各个渠道收集、筛选和组合材料,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5、能用流畅的口语介绍本地的风景、特产、风俗和民情。 二、单元课时安排 共12课时 《鼎湖山听泉》 2课时 《林中小溪》及同作者散文 2课时 《飞红摘翠记黄山》 2课时 《画山绣水》

2课时 诵读欣赏 课时 自由阅读 课时 “综合学习与探究” 2课时 三、教学设想 本单元的中心内容是“自然山川”,着重领略和要求掌握的学习方法是“吟哦讽诵”,就是要求学生能通过吟诵去体会和把握所表现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因而要教会学生从反复吟诵中,了解作品所写的自然风景的个性特点及给予人们的种种启示,加深理解其中深蕴的人文内涵。并且能从吟诵中品味的神气、写作上的妙处,领会到写景散文的一般思路。进而参与“综合学习与探究”活动,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和写作。 四篇课文的安排,应各有侧重点,《鼎湖山听泉》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可以作为示例,指导学生学习在“吟哦讽诵”中注意作者感情嬗变的历程及对人生和历史的感悟;《林中小溪》一文在运用所学的方法自主学习的同时,可向学生介绍一下这位被称赞为“在整个世界文学中,未必能找到与他并驾齐驱的作家”的前苏联作家的作品风格,并再选

择一些他的作品来加深学生的感受。《飞红摘翠记黄山》《画山绣水》则重点学习写景角度的选择与转换及材料的整理和运用,为写作做好准备。 作为本单元重点学习的学习方法“吟哦讽诵”,一要创设好的情境,如为学生提供音乐、画面等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和热情。二是要指导学生在读中思索、品味,以达到感悟的目的。 一、鼎湖山听泉 学习目标 .能指出课文所描绘的自然景物的特征以及这些自然景物给人的启迪。 2.整体把握课文的文脉,学习作者调动各种感觉器官观察自然景物、感受美好自然的方法。 3.知晓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学习和运用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4.通过吟哦讽诵,品味作者笔下鲜活、灵动的文字,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涌动的热爱大自然的激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妙笔奏乐,理趣并生——谢大光《鼎湖山听泉》赏析

妙笔奏乐,理趣并生——谢大光《鼎湖山听泉》赏析font size="6">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43 鼎湖山是广东四大名山之一,峰峦叠嶂,茂竹修林,古刹清泉,美景佳景无数,古来今往赞美它的诗词文多不胜数,而作家谢大光具有发现美的眼光,独辟蹊径,另立新意,他以细腻的笔触记叙了游览鼎湖山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一支妙笔特别重点写出了鼎湖山奇妙的泉声和听泉的美妙感受,让读者仿如置身其中,读文的同时耳边也犹如响起鼎湖山上淙淙的美妙的乐韵。 (第一范文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听泉)本文转载 首先作家用交响乐的方式著文,奏出一曲泉的绝响。“听”字是这篇美文题眼,在文章开头我们随作家的笔触看到的是一幅淡雅的山水画:细雨蒙蒙,薄雾漫漫,群山远去,绿树郁郁。人们的视野模糊了,景物也笼罩在烟雨中,这时听觉就更敏锐了,于是,“冷冷淙淙的泉声就扑面而来”显得分外清晰,格外悦耳,几句话就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万泉齐鸣的世界里。这里是山泉的世界,在作者的眼中,草

木林石,名山古刹都失去了色彩,只有时隐时现,时断时续的时暗时明的山泉在流淌,在歌唱,作家一下子就忘记了旅途的劳累,忘记了登山的疲乏,忘我地陶醉在由山泉组成的优美纯真的境界中。叮咚作响的泉声给山泉增添了无比的魅力。古人云:“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泉是鼎湖山的灵魂,也是作家的至爱。他把山泉比喻成常常绕于膝下的顽皮嬉戏的爱女,足见作家喜爱山泉之情。所以在文中作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泉的形态,让人领略到了泉的神韵。他抓住了鼎湖山前后左右,草丛石缝,几乎无处不涌,无处不鸣。山间林密,泉隐其中的特点,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想象,描绘了山泉的各种姿色和声响,创造了一幅幅诗的画面和令人陶醉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深夜寂静空灵的树林中传来是柔曼的、清脆的、厚重的、雄浑的泉声,象是一曲奇妙的交响乐:“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从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那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还有一些泉声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是泉水正在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这一段语言考究,作家赋予了山泉强烈的旋律节奏美,音乐感很强。仔

鼎湖山听泉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鼎湖山的优美景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帮助学生领会文章写泉声的各种层次,并领悟话语中蕴含的哲理。 4.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掌握诵读要领,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 3、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 2、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搜集鼎湖山有关资料、作者有关资料 2、认真阅读,掌握基本词汇,思考、理解文章写作思路,体会文本中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导入新课: 祖国的大好河山美不胜收,你在观赏美景时,面对大自然中的种种万物,你会产生怎样的感想呢?学生可结合假期游历众说纷纭,教师做适当的肯定。 下面我们学习《鼎湖山听泉》,了解谢大光在鼎湖山听泉时到底产生了怎样的感受? 1、学生资料交流: ★作者简介:谢大光男1943年生,汉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人,中共党

员。1962年毕业于河北工学院电力系。1962年应征入伍,历任总后勤部某部战士、文书、文工队创作员,天津人民出版社印刷厂职工,《散文》月刊编辑,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副组长、编辑室主任、副总编辑,《小说家》编辑部副主任、主编,《中外散文选萃》主编、副编审。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 ★鼎湖山介绍: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部,与当地另一风景区——星湖齐名,是地球同纬度上唯一的一片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也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1979年成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网的成员之一。鼎湖山景区古道两旁,森林苍翠。林中有2000多种植物,飞水潭飞瀑从30米高的峭壁上倾泻而下,雾罩云飞,章太炎当年在瀑布旁的眠绿亭题了四个字:涤瑕荡垢;庆云寺依山而建,嵌于千峰碧翠中,是岭南著名的佛教第十七福地,建于明末;鼎湖山有野生高等植物1843种,栽培植物673种。前人为此山写过很多游记,本文为当代散文家谢大光写,却与众不同。 2、词语掌握: 肇庆泓泠泠菩提污垢遐想怅惘翩飞礼遇柔曼万籁俱寂楹联 二、整体感知 1、带着自己的猜测,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教师可配乐)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主要写了作者游览鼎湖山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此类型的文章,我们一般定为什么文体?它们通常以什么为顺序来组织材料? --------游记散文,空间转换顺序。 4、学生圈划课文中表示空间转换的相关句子。 例如:江轮夹着细雨,送我到肇庆。-----过了寒翠桥-----行至半山等 5、学生积极发言,概括出作者的行踪顺序: -------岸边—寒翠桥—山中—补山亭—庆云寺(半山) 6、作者还略微交代了时间的变化,请学生指出并概括。

鼎湖山听泉阅读理解答案

篇一:鼎湖山听泉阅读理解答案 篇二:鼎湖山听泉阅读理解答案 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入深潭。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音响。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高,有泉则灵。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这一夜,只觉泉鸣不绝于耳,不知是梦,是醒?梦也罢。醒也罢。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鸣。1.文中所描写的泉声有什么独特的美? 。 2. 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这别有的滋味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 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中的融和滤用得好不好,请选择一个进行分析。。 4.下面一段文字描写瀑布,与上文描写泉水相比较,它们在写法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请作简要分析。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朱自清《绿》)【答案】1.节奏美、层次美、情韵美。2.①万般泉声,如一曲奇妙的交响乐。②听出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的诞生、成长、繁衍、死亡的人生感悟。③有一种心灵净化和升华的遐思。(答对其中两点即可)3.融,恰当地写出作者全身心的投入,被奇妙的泉声所陶醉,沉浸其中。 4.都采用了比喻的修辞(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泉水和瀑布的优美动人。(1分)都从动态的角度描写泉水和瀑布,展现其美。(1分)【解析】分析:1.根据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入深潭这几句话,分析出泉声的特点为具有层次美;根据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这几句话,分析出泉声的特点为具有美;根据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这几句话,分析出泉声的特点为具有情韵美。2. 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的滋味主要表现在: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3.无论选择融还是滤,我们都要给予出相应的理由。如:滤,写出了泉水对作者心灵的净化,冲走污垢,留下深情。4.选文主要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泉水的动态美;很明显链接材料中也是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同样也表现出泉水的动态美。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抒情性散文的能力。点评:抒情性散文在形散的美丽外衣下,往往蕴涵着真情实感。所以,对抒情性散文的分析,重在入情入境,细心品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感悟理解。感悟是对作品内涵,技巧,境界的正确理解,是对作品的再创作和提高。阅读的本质就是从文章外在形式理解其精神核心,这就要学生与作者心灵相通,领悟作者如何与自然.生活对话,感悟作者在作品中流露的情感和思想。篇三:鼎湖山听泉阅读理解答案

课文《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

课文《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 课文《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范文 一.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受到鼎湖山泉声的多美响,感受到泉声的丰富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评赏析感受到泉声的美妙,在读中感悟。 2.通过想象,感受到泉声的变化多端,体会泉的趣味。 三.教学准备 录音,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课——《鼎湖山听泉》(齐读)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留下了一个问题:泉声是怎样?现在我们一起来细读课文,随作者去聆听、辨识、品味。 (二)新授第二段——感受泉声多美响 过度:请大家自己读读第二节,边读边想象这幅情景。 1.自读第二节。 2.交流各自想到的内容。 3.学生再读该节,作者看到怎样的清泉,听到了怎样的泉声?

画出有关的句子。 4.交流。 过了寒翠桥,就听到淙淙的泉声。 ——淙淙可以看出泉声很响。很好听。 进山一看,草丛石缝,到处都涌流着清亮的泉水。草丰林茂,一路上泉水时隐时现,泉声不绝于耳。有时几股泉水交错流泻,遮断路面,我们得寻找着垫脚的石块跳跃着前进。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泉水很多) ——哪些词语让你特别能体会到?(到处、涌流、时隐时现、不绝于耳、交错流泻,遮断路面) ——指导朗读。读出一种愉快的感觉。(练读、指名读、齐读)泉水隐到了浓阴的深处,而泉声却更加清纯悦耳。忽然,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活泼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汇成一片美妙的.音响。 ——你体会到了什么?(泉声很好听) ——从哪些词语上特别可以体会到?(清纯悦耳、欢快活泼、美妙的音响) ——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活泼的泉声融合在一起的录音。说说听到的声音。 ——指导朗读。通过轻重的变化读出泉声的清纯美妙。(练读、指名读、齐读) 愈往上走树愈密,绿阴愈浓。湿漉漉的绿叶,犹如大海的波浪,

鼎湖山听泉

集体备课 时间:参加人:语文教研组成员 内容: 一、教案展示 苏教版九年级上《鼎湖山听泉》教案 教学目标 1、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 3、学习和应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4、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 2、掌握诵读要领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学习作者在文章中对材料的详略安排。 教学难点 1、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2、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介绍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部与当地另一风景区——星湖齐名。前人为此山写过很多游记当代散文家谢大光也写过一篇却与众不同。 板书课题并提问课文题目中哪两个字是本文的关键,合教师介绍展开想象思考这篇散文会有什么地方与众不同并回答教师提问“听”和“泉”字是关键字。 2、本文作者着重抓住一个“泉”字来写用听觉来感受写出了鼎湖山的独特的美。 3、给学生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检查生词预习情况 ①给加点字注音 古刹磅礴楹联怅惘污垢万籁俱寂泠泠淙淙雄浑一泓 ②解释下列词语 雀跃高兴得像雀儿一样跳跃 怅惘因失意而心事重重;惆怅迷惘 楹联挂在或帖在楹(堂屋)前部柱子上的对联泛指对联 万籁俱寂形容各种声音都寂静下来了。 拾级逐步登阶。盎然充满活力的样子。 迥然形容差得很远。 浑然形容完整不可分割。 二、学会诵读1引导“吟哦讽诵而后得之”是读书的一种基本方法就是要求能通过吟哦去体会和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我们在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读书方法这样才能够提高我们的阅读欣赏能力。 2、指出诵读要立足于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边读边思考要有所感悟。并范读课文前三段。

鼎湖山听泉

一鼎湖山听泉 教学目标: 1、在诵读中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感情发展的脉络。 2、能分析作者工于取材,扣住“泉”字,抓住“听”这个关键来组合材料。 3、能分析课文以泉为主,兼及其他的详略有致、明暗交错的组材方式。 4、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背诵优美语段。 5、学习本文将深刻的哲理寄予在景物的状写中,并随景致的变化,有层次地表达。 6、体会作者由听泉而产生的对人生和历史的理解。 教学重点: 首先,强化诵读,在诵读吟咏中,思考、体会、感悟,从而深刻理解文章精髓,体会文章要旨,是本文阅读教学的一大重点。 其次,本文语言优美隽永,引导学生自主体会赏析,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作者对人生对历史的感悟,是本文阅读的又一重点。 教学难点: 本文寓理于景,在景物感悟中理解哲思是本文阅读的难点。 教时安排:三教时 教前准备: 1、反复诵读,借助工具书掌握生字词。 2、收集有关鼎湖山的资料,初步感知鼎湖山的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上学年,我们通过“江山多娇”这一单元课文的阅读,一起游览了清幽的黄州小石潭,空明的月下承天寺,宝岛台湾的秀美,南疆密林的神奇,异域风光的绚丽都曾令我们流连忘返。今天,我们再来阅读著名散文家谢大光的一篇游记散文《鼎湖山听泉》,在作者美妙的文字引领下共同感受这奇幻的自然风光。 二、检查预习: 课前同学们都认真预习了课文,下面请用一句话说说读了文章后,你对鼎湖山之泉有怎样的认识。 三、教师范读: 将你所喜欢的句子圈画下来,并注意老师是怎样朗读这些句子的。 四、自由诵读: 1、请有自信的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诵读,并简单说说喜欢的理由。 2、学生点评,明确优点和不足。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一《鼎湖山听泉》

一鼎湖山听泉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肇庆(zhào) 迸跳(bèng) 偎依(wēi)佯作(yáng) B.童稚(zhì) 怅惘(chàng) 苔痕(tái) 污垢(gòu) C.嬉戏(xī) 古刹(chà) 楹联(yíng) 繁衍(yán) D.崇祯(zhēn) 遐想(xiá) 翩飞(piān) 一泓(hóng)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那________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________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________如贝斯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________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音响。 A.柔曼清脆厚重雄浑B.清脆柔曼雄浑厚重 C.柔曼雄浑厚重清脆D.厚重雄浑柔曼清脆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当前,干部队伍进出口不畅,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是干部队伍新陈代谢功能萎缩的主要原因。 B.楼下的超市开业以来,生意盎然,每天的销售量都很可观。 C.一个人如果真的一直生活在“万籁俱寂”的环境中,那将是难以忍受的。 D.同是获得诺贝尔奖,屠呦呦与莫言所擅长的领域却迥然不同。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女娲补天云云……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用口耳相传的传说,诉说着对深邃而神秘太空的向往。 B.谢大光的游记散文《鼎湖山听泉》。(选自1982年12月24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C.聊起最近读什么书或喜欢什么作品时,很少有人提到《聊斋志异》《红楼梦》《骆驼祥子》等文学经典,这种现象确实令人担忧。 D.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侯勇饰演的贪官赵德汉把“小官巨贪”的角色演活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