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九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第九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第九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第九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第九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视觉部分

1.近点(near point):可用来表示晶状体的最大调节能力,指眼作充分调节时眼所能看

清楚的眼前最近物体所在之处。(近点离眼越近,晶状体的弹性越好,眼的调节能力越强。正常人随年龄的增长,近点将逐渐移远。9,11,83)近点移远,老视,凸透镜。

2.远点(far point):当眼注视6m以外的物体(远物)时,从物体发出的所有进入眼内

的光线可被认为是平行光线,对正常眼来说,不需做任何调节即可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通常将人眼不作任何调节时所能看清楚的最远物体所在之处称为远点。理论上可无限远但由于光线太弱或被视物体太小可看不清。

3.暗适应(dark adaptation)和明适应(light adaptation):当人长时间在明亮环境

中而突然进入暗处时,最初看不见任何东西,经过一定时间后,视觉敏感度才逐渐提高,能逐渐看见在暗处的物体,这种现象称为暗适应(是视色素特别是对光敏感度较高的视杆色素在暗处合成增加的结果);当人长时间在暗处而突然进入明亮处时,最初感到一片耀眼的光亮,也不能看清物体,稍等片刻后才能恢复视觉,这种现象称为明适应(几秒内即可完成;机制:视杆细胞在暗处蓄积了大量的视紫红质,遇强光迅速分解,产生耀眼光感。只有在较多的视杆色素迅速分解之后,对光相对不敏感的视锥色素才能在亮处感光而恢复视觉)。

4、视杆细胞感暗光,无色觉。视锥细胞感强光,为什么会产生色觉?阐述三原色学说。

1)颜色视觉(color vision):对不同颜色的识别是视锥细胞的功能特点之一。颜色视觉

简称色觉,是指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刺激人眼后在脑内产生的一种主观感觉,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心理现象。正常人眼可分辨波长380~760nm之间的150种左右不同的颜色,每种颜色都与一定波长的光线相对应。在可见光谱的范围内,波长长度只要有3~5nm的增减,就可被人视觉系统分辨为不同的颜色。

2)三色学说(trichromatic theory):在视网膜中存在分别对红、绿和蓝光敏感的三种

不同的视锥细胞,分别含有视红质、视绿质和视蓝质为其感光色素,当某一波长的光线作用于视网膜时,可以一定的比例使三种不同的视锥细胞发生兴奋,信息传至中枢,就产生某一种颜色的感受。如果红、绿、蓝三种色光按各种不同的比例作适当的混合,就

会产生任何颜色的感觉。可解释色盲、色弱。(色盲:一种对全部颜色或某些颜色缺乏分辨能力的色觉障碍,分为全色盲和部分色盲。)

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

正因为所含视色素的不同,两种感光细胞在功能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神经系统部分

1.皮层诱发电位(evoked cortical potential):指刺激感觉传入系统或脑的某一部位

时,在大脑皮层一定部位引出的电位变化。皮层诱发电位可由刺激感受器、感觉神经或感觉传入通路的任何一个部位而引出。诱发电位一般包括主反应、次反应和后发放三部分。

相关概念

1)平均诱发电位(averaged evoked potential):诱发电位的波幅较小,又发生在

自发脑电的背景上,故常被自发脑电淹没而难以辨认出来。应用电子计算机将诱发

电位叠加和平均处理,能使诱发电位突显出来,经叠加和平均处理后的电位称为平

均诱发电位。已成为研究人类感觉功能、神经系统疾病、行为和心理活动的方法之

一。

2)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体感诱发电位是指刺激

一侧肢体,从对侧对应于大脑皮层感觉投射区位置头皮引出的电位。

3)听觉或视觉诱发电位(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AEP;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以短声或光照刺激一侧外耳或视网膜,分别从相应头皮(对应

于颞叶和枕叶皮层位置)引出的电位则为听觉或视觉诱发电位。

2.突触的可塑性(synaptic plasticity):指突触的形态和功能可发生较持久改变的特

性或现象;但从生理学的角度看,突触的可塑性主要是指突触传递效率的改变。突触的可塑性普遍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与未成熟神经系统的发育以及成熟后的学习、记忆和脑的其他高级功能活动密切相关。形式:

1)强直后增强(posttetanic potentiation,PTP):重复刺激突触前神经元使突触后

电位幅度短时性发生改变。强直刺激使大量钙离子进入突触前末梢内,细胞内钙库

暂时饱和,钙离子积蓄且可激活对其敏感的酶,使递质持续大量释放。(通常数分

钟,多则数小时)

2)习惯化(habituation)和敏感化(sensitization):前者由反复的平和刺激而引

起,由于突触前末梢钙通道逐渐失活,钙离子内流减少,递质释放减少所致;后者

是对原有刺激反应增强和延长的表现,一般由伤害性刺激所触发,一次或多次外加

的伤害性刺激可使平和刺激所引起的反应增强。由于突触前末梢中钙通道开放时间

延长,钙离子内流增多,递质释放增加所致,实质是突触前易化。(短时程,有时

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周)

3)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和长时程压抑(long-term

depression,LTD):前者指突触前神经元在短时间内受到快速重复的刺激后,在突

触后神经元快速形成的持续时间较长的EPSP增强,由突触后神经元胞质内钙离子

浓度增加所致,多见于与学习记忆有关的脑区,是脊椎动物学习和记忆的细胞学

基础。后者指突触强度的长时程减弱。

3.突触前易化(presynaptic facilitation):如果到达神经末梢的动作电位时程延长,

则钙通道开放的时间延长,进入神经末梢的Ca2+量增多,释放递质就增多,最终使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EPSP)增大,即产生突触前易化。神经末梢动作电位时程延长,可能是轴突-轴突式突触的突触前末梢释放某种递质(如5-羟色胺),使神经末梢内cAMP水平升高,钾通道发生磷酸化而关闭,结果导致动作电位的复极化过程延缓。敏感化发生机制就是突触前易化。感觉传导通路中多见,可调节感觉传入活动。

4.感觉柱(sensory column):中央后回皮层的细胞呈纵向柱状排列,从而构成感觉皮层

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称为感觉柱。同一个柱内的神经元对同一感受野的同一类感觉刺激起反应,是一个传入-传出信息整合处理单位。一个细胞柱兴奋时,其相邻细胞柱则受抑制,形成兴奋和抑制镶嵌模式。

5.去大脑僵直(decerebrate rigidity):在麻醉动物,于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

当麻醉药作用过去后,动物即表现为抗重力肌(伸肌)的肌紧张亢进:四肢伸直,坚硬如柱,头尾昂起,脊柱挺硬,呈角弓反张状态,这一现象称为去大脑僵直。产生原因:在中脑水平切断脑干后中断了大脑皮层、纹状体等部位与脑干网状结构之间的功能联系,造成抑制区和易化区之间的活动失衡,使抑制区的活动大为减弱,易化区的活动明显占优势。类型:γ僵直(网状脊髓束);α僵直(前庭脊髓束)

6.感觉性记忆:指由感觉系统获取的外界信息在脑内感觉区短暂储存的过程,这个阶段一

般不超过1秒。没有进行加工处理的记忆信息会很快消失,人们往往感觉不到。这种记忆大多属于视觉和听觉的记忆。

大题

1、牵张反射的类型和特征:

1)定义:牵张反射(stretch reflex)是指有完整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在受外力牵拉伸长时

引起的被牵拉的同一肌肉发生收缩的反射。

2)类型:腱反射和肌紧张

A.腱反射(tendon reflex):是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如叩击股四头肌

肌腱引起股四头肌收缩的膝反射、叩击跟腱引起小腿腓肠肌收缩的跟腱反射等。腱

反射的效应器主要是收缩较快的快肌纤维。完成一次腱反射的时间很短,据测算兴

奋通过中枢的传播时间仅约0.7ms,只够一次突触传递所需的时间,可见腱反射是

单突触反射。

B.肌紧张(muscle tonus):是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表现为受牵

拉的肌肉处于持续,轻度的收缩状态,但不表现为明显的动作。例如:在人取直

立体位时,支持体重的关节由于重力影响而趋向于弯曲,从而使神级的肌梭受到持

续的牵拉,引起被牵拉的肌肉收缩,使背部的骶棘肌、颈部以及下肢的伸肌群肌紧

张加强,以对抗关节的屈曲,保持抬头、挺胸、伸腰、直腿的直立姿势。因此,肌

紧张是维持身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活动,也是随意运动的基础。肌紧张的效应器

主要是收缩较慢的慢肌纤维。肌紧张常表现为同一肌肉的不同运动单位交替进行

收缩,故能持久进行而不易疲劳。肌紧张中枢的突触接替不止一个,所以是一种

多突触反射。

2、脊休克(spinal shock)的定义及表现:

1)定义:当人和动物的脊髓在与高位中枢离断后,反射活动能力暂时丧失而进入无反应状

态的现象,简称脊休克。

2)表现:脊休克的主要表现为横断面以下的脊髓所支配的躯体与内脏反射均减退以致消

失,如骨骼肌紧张降低,甚至消失,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发汗反射消失,粪、尿潴留。在发生脊休克后,一些以脊髓为基本中枢的反射可逐渐在不同程度上恢复。其恢复的速度与动物进化程度有关,因为不同动物的脊髓反射对高位中枢的依赖不同。

例如:蛙在脊髓离断后数分钟内反射即可恢复;狗可于数天后恢复;而人类因外伤等原因引起脊休克时,则需数周以至数月反射才能恢复。各种反射的恢复也有先后,比较简单和较原始的反射(如屈肌反射和腱反射)恢复较早,相对较复杂的反射(如对侧伸肌反射、搔爬反射)恢复则较慢。血压也回升到一定水平,排便、排尿反射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恢复。但此时的反射往往不能很好地适应机体生理功能的需要。离断面水平以下的知觉和随意运动能力将永久丧失。

3、脊休克产生恢复能说明什么问题?

脊休克恢复后的动物在第一次离断水平下方行第二次脊髓离断术,脊休克现象不再出现,说明脊休克的发生是因为离断面下的脊髓突然失去高位中枢的调控,而非切断脊髓的损伤刺激本身。可见,脊髓具有完成某些简单反射的能力,但这些反射平时受高位中枢的控制而不易表现出来。脊休克恢复后,通常是伸肌反射减弱而屈肌反射增强,说明高位中枢平时具有易化伸肌反射和抑制屈肌反射的作用。

4、睡眠分哪些时相,不同时相的表现以及生理意义。

人在睡眠时会出现周期性的快速眼球运动,因此,根据睡眠过程中眼电图、肌电图和脑电图的变化观察。可将睡眠分为非快眼动睡眠和快眼动睡眠。

1)非快眼动睡眠(non-rapid eye movement sleep,NREM sleep):

A.特征:NREM睡眠中,感觉传入冲动很少,大脑皮层神经元活动趋向步调一致,脑

电以频率逐渐减慢、幅度逐渐增高、δ波所占比例逐渐增多为特征(慢波睡眠),表现出同步化趋势。视、听、嗅和触等感觉以及骨骼肌反射、循环、呼吸和交感神

经活动等均随睡眠的加深而降低,且相当稳定。

B.意义:此期腺垂体分泌生长激素明显增多,有利于体力恢复和促进生长发育。

2)快眼动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sleep,REM sleep):快速眼球运动期间的脑电波和

觉醒期的脑电波类似,表现为低幅快波,故又称快波睡眠(fast wave sleep,FWS)或异相睡眠(paradoxical sleep,PS)。

A.特征:机体的各种感觉进一步减退,肌紧张减弱;交感神经活动进一步降低;下

丘脑体温调节功能明显减退,表明其睡眠深度要比慢波睡眠更深。此外,REM睡眠阶段尚有躯体抽动、眼球快速运动、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呼吸快而不规则等间断的阵发性表现。脑内蛋白质合成加快,耗氧量和血流量加多,生长激素分泌减少。

B.意义:REM睡眠与幼儿神经系统的成熟和建立新的突触联系密切相关,因而能促进

学习与记忆以及精力恢复。REM睡眠期间出现的阵发性表现可能与某些疾病易于在夜间发作有关,如哮喘、心绞痛、阻塞性肺气肿缺氧发作等常发作于夜间。

睡眠是NREM和REM两个时相周期性交替的过程

5、小脑的功能

根据小脑传入、传出纤维联系,可将小脑分为前庭小脑、脊髓小脑和皮层小脑三个主要功能部分。

1)前庭小脑:主要由绒球小结叶构成。接受前庭核纤维的投射,其传出纤维又经前庭神经

核换元,再通过前庭脊髓束抵达脊髓前角内侧部分的运动神经元,控制躯干和四肢近端机肉的活动。因此,前庭小脑参与身体姿势平衡功能的调节。此外,前庭小脑可通过脑桥核接受外侧膝状体、上丘和视皮层等处的视觉传入信息,调节眼外肌的活动,从而协调头部运动时眼的凝视运动。

2)脊髓小脑:由蚓部和半球中间部组成。主要接受来自脊髓和三叉神经的传入信息,也接

受视觉和听觉的信息。主要功能是调节进行过程中的运动,协助大脑皮层对随意运动进行适时的控制。还可以调节肌紧张。损伤后,运动笨拙而不准确,表现为随意运动的力量、方向及限度发生紊乱。如:患者不能完成精巧动作,肌肉在动作进行过程中抖动而把握不住方向,尤其在精细运动的终末出现震颤,称为意向性震颤;行走时跨步过大而躯干落后,以致容易倾倒,或走路摇晃呈酩酊蹒跚状,沿直线走路则更不平稳;不能进行拮抗肌轮替快复动作,且动作越迅速则协调障碍越明显,但在静止时则无肌肉运动异常的表现。以上统称为小脑性共济失调。

3)皮层小脑:半球外侧部。皮层小脑与大脑皮层运动区、感觉区、联络区之间的联合活动

与运动的策划和运动程序的编制有关。熟练运动,皮层小脑内储存起一套程序,当大脑皮层发起精巧运动时,首先通过大脑-小脑回路从皮层小脑提取程序,并将它回输到运动皮层,再通过皮层脊髓束发动运动。受损后,无明显运动缺陷。

6、神经的营养性作用概念、体现及机制。

1)概念:神经末梢经常释放某些营养性因子,持续地调整所支配组织的内在代谢活动,影

响其持久性的结构、生化和生理的变化,这一作用称为神经的营养性作用(trophic action)。

2)体现:切断神经后,它所支配的肌肉内的糖原合成减慢、蛋白质分解加速,肌肉逐渐

萎缩。如:脊髓灰质炎患者一旦前角运动神经元变性死亡,它所支配的肌肉将发生萎缩。

用局部麻醉药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一般不能使所支配的肌肉发生代谢改变,表明神经的营养性作用与神经冲动关系不大。

3)机制:营养性作用是由于末梢经常释放某些营养性物质,作用于所支配的组织而完成的。

营养性物质由神经元胞体合成,再借助于轴浆流动运输到神经末梢加以释放。轴浆流动与神经冲动传导无关,因为持续用局部麻醉药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并不能使轴浆流动停止,其所支配的肌肉也不会发生代谢改变而萎缩。轴浆经常在流动,而且流动是双向

性的:一方面部分轴浆由细胞体流向轴突末梢,另一方面部分轴浆由末梢反向地流向胞体。顺向快速轴浆主要运输具膜的细胞器。

4)

【习题答案】神经系统-脑自测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与脑桥相连的脑神经是(B) A.滑车神经(连中脑) B.面神经 C.副神经(连延髓) D.舌咽神经(连延髓) E.迷走神经(连延髓) 2.从脚间窝出脑的神经是(D) A.视神经 B.展神经 C.面神经 D.动眼神经 E.滑车神经 3.小脑扁桃体疝,致命的原因是(C) A.大脑皮质受压 B.中脑受压 C.延髓受压 D.脑桥受压 E.端脑受压 4.大脑半球(A) A.额叶与顶叶之间以中央沟为界 B.颞叶与枕叶之间以中央沟为界 C.颞叶与顶叶之间以中央沟为界 D.顶叶位于中央前沟与中央后沟之间

E.岛叶位于中央沟与外侧沟之间 5.大脑半球的五叶,不包括(D) A.额叶 B.颞叶 C.顶叶 D.边缘叶 E.枕叶 6.与脑干相连的脑神经,不包括(D)A.迷走神经、舌神经 B.舌下神经、副神经 C.前庭蜗神经、面神经 D.嗅神经、视神经 E.展神经、三叉神经、滑车神经 7.从延髓出入脑的神经,不包括(A)A.前庭蜗神经 B.舌下神经 C.舌咽神经 D.迷走神经 E.副神经 8.脑干(E) A.仅由灰质和白质构成 B.灰质像脊髓一样,形成完整的柱状结构C.白质由神经元胞体和纤维构成 D.白质的纤维交织成网,称网状结构

E.网状结构范围较广,与间脑和脊髓的网状结构相续9.脑神经核不包括(C) A.动眼神经核 B.孤束核 C.红核 D.副神经核 E.蜗神经核 10.副神经核为(B) A.内脏神经核 B.躯体运动核 C.躯体感觉核 D.内脏运动交感核 E.内脏运动副交感核 11.大脑皮质功能定位(D) A.中央后沟之后为躯体感觉中枢 B.中央前沟之前为躯体运动中枢 C.听区位于角回 D.视区位于距状沟两侧的大脑皮质 E.运动语言中枢位于中央前回 12.纹状体的描述,正确的是(C) A.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和杏仁体 B.尾状核和苍白球合称新纹状体 C.豆状核分为壳和苍白球 D.壳即旧纹状体

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

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突起 B.神经元 C.细胞体 D.神经末梢 *.神经传导的是() A.兴奋 B.神经冲动 C.刺激 D.信号 *.人体主要的调节机构是() A.神经 B.神经元 C.神经组织 D.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由两部分构成,它们是() A 脑和脊髓 B.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C.细胞体和突起 D.神经纤维、脑和脊髓 *.大脑皮层上的沟和回增加了大脑的() A. 脑容量 B. 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 C. 体积 D.大脑皮层的面积和神经元数量 *.人体的最高神经中枢位于() A. 大脑皮层 B.脑干 C.小脑 D.脊髓 *.在脑干中有控制人体呼吸、心跳等的神经中枢,它们属于人体() A.最高级中枢 B.最低级中枢 C.最基本中枢 D.一般中枢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 A.树突和轴突 B.细胞体和轴突 C.细胞体和突起 D.细胞质和细胞膜 *.人喝醉了酒,走路摇晃,站立不稳,受到了酒精麻痹的结构是()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中风”的病人四肢没有任何损伤,但出现了一侧肢体不能活动的症状,是因为哪个结构受伤?()A.骨头 B.血管 C.大脑 D.脊髓 *.不属于 ...脑的基本结构是() A.大脑 B.小脑 C.脑干D.脊髓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方面的论述,经不起 ...科学推敲的是() A.“望梅止渴”属于条件反射,婴儿的吮吸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B.脊髓的传导功能由其白质内的神经纤维完成 C.小儿对排尿的抑制力较弱是由于脊髓的发育尚未完善 D.人喝醉了酒,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说明酒精已麻痹了小脑 *.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是() A.语言中枢 B.听觉中枢 C.躯体感觉中枢 D.视觉中枢 *.某人左侧躯体半身不遂,是由于此人( )受损伤而引起的 A.左侧大脑半球的躯体感觉中枢 B.左侧大脑半球的躯体运动中枢 C.右侧大脑半球的躯体运动中枢 D.右侧大脑半球的躯体感觉中枢 *.切除小脑的狗将() A.立即死亡 B.行动不协调 C.不能运动 D.嗅觉丧失 *.人拿到烫手的馒头时,在完成缩手反射后,会感觉到烫。那么,产生“烫”这种感觉的神经中枢位于( ) A.脊髓 B.大脑皮层 C.小脑 D.脑干 *在神经系统中,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它作为信息的,既接受周围的传入信息,又可发出信息到周围。(脑、脊髓处理中心)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叫做,该结构的基本功能是。(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 *.神经系统是通过每一个具体的来实现其调节功能的,所以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

神经系统解剖学自测题

九、神经系统 一、单项选择题 1、不属于臂丛的神经为() A、尺神经 B、桡神经 C、膈神经 D、肌皮神经 2、肱骨中部骨折时易损伤() A、正中神经 B、腋神经 C、桡神经 D、尺神经 3、支配股四头肌的神经为() A、坐骨神经 B、闭孔神经 C、股神经 D、腓总神经 4、上牙痛时的传入神经是() A、眼神经 B、上颌神经 C、下颌神经 D、舌下神经 5、面神经的作用为() A、支配咀嚼肌 B、支配舌肌 C、支配腮腺的分泌 D、支配舌下腺的分泌 6、不受迷走神经支配的器官为() A、肝 B、胃 C、乙状结肠 D、横结肠 7、支配舌肌运动的神经为() A、舌神经 B、舌下神经 C、舌咽神经 D、面神经 8、人体内最大的副交感神经为() A、膈神经 B、面神经 C、胸神经 D、迷走神经 9、成人的脊髓下端位于() A、第1腰椎下缘 B、第3腰椎下缘 C、第1骶椎下缘 D、第3骶椎下缘 10、发自脑桥的脑神经有() A、动眼神经 B、展神经 C、迷走神经 D、舌下神经 二、多项选择题 1、分布到手的神经有() A、尺神经 B、桡神经 C、肌皮神经 D、腋神经 E、正中神经 2、植物性神经的特点为() A、支配骨胳肌 B、从中枢发出纤维后直接到达效应器 C、可受意识所支配 D、可分为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 E、可支配腺体的分泌 3、属于单纯运动性的脑神经有() A、动眼神经 B、滑车神经 C、三叉神经 D、展神经 E、面神经 4、与瞳孔对光反射有关的结构有() A、眼神经 B、动眼神经 C、视神经 D、动眼神经副核 E、动眼神经核 5、脊神经() A、后根为感觉性,前根为运动性 B、后根为混合性,前根为运动性 C、后支为混合性,后根为感受性 D、前支为混合性,前根为运动性 E、前支为运动性,前根为运动性 6、桡神经() A、发自臂丛后束 B、支配三头肌和前臂所有伸肌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从知识结构上看,本节教材首先简述了神经系统的重要作用以及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从宏观上介绍了神经系统的概况。通过对神经系统的微观结构——神经元的介绍,引出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从而引出动作电位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深入介绍了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反射。最后教材描述了体温调节的方式和机理,进一步说明神经系统的重要作用。所有内容在编排上逻辑清晰,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从地位和作用上看,本节课是承接了内环境与稳态之后的一节课,阐述了动物如何通过神经系统来调节生命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调节与内环境稳定的关系,也为之后的体液调节奠定基础。所以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从知识储备上看,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了神经系统的基础知识,所以教师可以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构建新知。从生活经验上看,学生对于许多神经活动都有所体验,比如瞳孔反射、膝反射等等,教师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串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这些简单活动中涉及的器官和原理,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反射。从能力起点上分析,高中阶段的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较强,教师可利用文字资料和图表引导学生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高中年级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逐渐成熟,所以能够通过示意图模拟动作电位的变化这一抽象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简述神经系统的重要作用 2.说出动作电位的概念 3.阐明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反射 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表格和文字资料,逐步提高信息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分析神经系统的结构,学习神经系统的功能,体会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 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反射 难点:动作电位 五、教学方法 基于问题的教学法。

系统解剖复习习题 神经系统(中文)

网络练习题(神经系统部分) 杨新文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神经系统的的描述哪一项就是正确的? A、脊髓表面的灰质称皮质。 B、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与脑神经。 C、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脊髓与脊神经。 D、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在中枢聚集,称神经节。 E、按部位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与周围神经系统。 2、成人脊髓下端平齐 A、第1腰椎体下缘 B、第2腰椎体下缘 C、第3腰椎体下缘 D、第1骶椎体下缘 E、第2骶椎体下缘 3、脊髓第6颈节段平对 A、第4颈椎体 B、第5颈椎体 C、第6颈椎体 D、第7颈椎体 E、第8颈椎体 4、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胞体或轴突受损伤时,它所支配的骨骼肌失去随意运动,表现为 A、不能完成反射活动 B、肌张力增高 C、不出现肌萎缩 D、属痉孪性瘫痪 E、伴有痛温觉消失 5、关于楔束的描述正确的就是 A、位于脊髓后索全长 B、主要传导下肢的深感觉与精细触觉 C 、在脊髓后索中位于薄束的内侧 D、属第二级感觉纤维 E、起于中胸部T4以上的脊神经节细胞 6、脊髓空洞症(即脊髓中心部位产生空洞)临床表现为

A、引起双侧相应部位痛温觉消失 B、引起双侧相应部位运动障碍 C、引起双侧损伤部位以下痛温觉消失 D、引起双侧损伤部位以下运动障碍 E、引起双侧损伤部位以下痛温觉消失与运动障碍 7、唯一自脑干背面出脑的脑神经就是 A、动眼神经 B、滑车神经 C、三叉神经 D、展神经 E、面神经 8、下列哪个核团发出舌咽神经的一般内脏运动纤维? A、上泌涎核 B、下泌涎核 C、疑核 D、孤束核 E、楔束核 9、支配瞳孔括约肌与睫状肌的节前纤维起于 A、动眼神经核 B、动眼神经副核 C、滑车神经核 D、展神经核 E、面神经核 10、关于原裂的叙述正确的就是 A、将小脑分成叶片的浅沟 B、绒球小结叶与小脑半球之间的沟 C、绒球小结叶与小脑后叶之间的沟 D、小脑前叶与小脑后叶的分界 E、小脑下面前1/3与后2/3交界处的横行深沟 11、关于丘脑的描述错误的就是 A、背侧面的外缘处有前后走向的丘脑髓纹 B、内侧面参与构成第三脑室的旁壁 C、以下丘脑沟与下丘脑分界 D、外邻端脑的内囊

生理学:神经系统的功能 (问答题)

269.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有哪些?1)完整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首先要求神经纤维在结构和功能上是完整的。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或被麻醉药作用,均可使兴奋传导受阻。(2)绝缘性:一条神经干内有许多条神经纤维,但每条纤维传导兴奋一般互不干扰,表现为传导的绝缘性。(3)双向性:神经纤维上任何一点产生的动作电位可同时向两端传导,表现为传导的双向性。(4)相对不疲劳性:连续电刺激神经数小时至十几小时,神经纤维仍能保持其传导兴奋的能力,相对突触传递而言,神经纤维的传导不容易发生疲劳。 270.简述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包括:(1)支持作用;(2)修复和再生作用;(3)免疫应答作用;(4)物质代谢和营养作用;(5)绝缘和屏蔽作用;(6)稳定细胞外的K+浓度;(7)参与某些递质及生物活性物质的代谢。 271.试述突触传递的分类及过程?突触可分为化学性突触和电突触。⑴化学性突触的传递: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前膜去极化,引起前膜上电压门控Ca2+通道开放,Ca2+内流。进入前末梢的Ca2+促使突触小泡内递质经出胞作用释放到突触间隙。递质进入间隙后,经扩散抵达突触后膜,作用于后膜上特异性受体或化学门控通道,引起后膜对某些离子的通透性的改变,使某些带电离子进出后膜,突触后膜发生去极化或超极化,即突触后电位,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⑵电突触的传递:电突触传递的结构基础是缝隙连接,两个神经元接触紧密,两层膜的距离很近,膜的电阻很小,局部电流

和EPSP可以电紧张扩布的形式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 272.试比较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传递原理的异同?兴奋性突触与抑制性突触传递时,其相同点是:①动作电位到达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对Ca2+通透性增加;②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导致突触后膜离子通道状态改变;③突触后电位都是局部电位,该电位经总和可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活动改变。不同点是:①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性质不同,兴奋性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抑制性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②兴奋性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主要导致突触后膜对Na+通透性增高;抑制性递质与其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主要对Cl-通透性增高。③兴奋性突触传递时,突触后膜产生局部去极化即EPSP;抑制性突触传递时,突触后膜产生局部超极化即IPSP。④前者经过总和达到阈电位后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IPSP使突触后神经元不易产生兴奋。 273.经典的神经递质应符合哪些条件。经典的神经递质应符合以下几个条件。①突触前神经元有合成递质的前体和酶系统,并能合成该递质;②递质储存于突触小泡内,受到适宜刺激时,能从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出来;③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并产生一定的生理效应;④存在使该递质失活的机制;⑤有特异的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能分别模拟或阻断该递质的突触传递效应。 274.何谓胆碱能纤维?哪些神经纤维属于这类纤维?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胆碱能纤维包括:①支配骨骼肌的运动神

第九章 神经系统

第九章神经系统 一、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我们知道机体各部分的功能得以正常进行,要靠神经、体液和自身三种调节方式进行调节,其中神经系统是起着主导作用的调节系统。那么,神经调节的主要方式和特点,我们已在第一章绪论中进行了讨论,请大家进一步回顾。在这里我们主要复习一下神经系统的组成。 二、神经纤维的传导特性 从神经元的组成中,我们了解到轴突离开胞体一段距离后获髓鞘,称为神经纤维。神经细胞兴奋后,沿神经纤维传导的兴奋称为神经冲动,而神经纤维的基本功能是传导神经冲动。 神经纤维的传导特性有四: 1.生理完整性 2.双向性 3.相对不疲劳性

4.绝缘性 三、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式 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式有突触传递、非突触传递和局部神经元回路。 1.突触传递 从上面的框图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突起相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通常我们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其他神经元相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的部位称为突触。 突触的结构、分类及传递特征等我们将在后面进行讨论。 2.非突触性化学传递 3.局部神经元回路 局部回路神经元:中枢内某些神经元轴突短或无轴突,它们的轴突或树突仅在某一中枢部位内部起联系作用,并不投射到远隔部位,这些神经元称为局部回路神经元。局部神经元回路:由局部回路神经元及其突起构成的神经元间的联系通路,称为局部神经元回路。这种神经元间的联系通路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提到过,比如呼吸一 章中呼吸节律的形成原理,“局部神经元回路反馈控制学说”。 四、突触 1.突触的分类

根据突触发生的部位分类:轴突-胞体突触 轴突-树突突触 轴突-轴突突触 根据突触信息的传递物分类: 化学性突触:突触处的信息传递物是化学递质。这是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 电突触:也称缝隙连接。 根据对后继神经元的影响分类: 兴奋性突触:突触前神经元对后神经元的影响结果是后神经元发生兴奋。 抑制性突触:突触前神经元对后神经元的影响结果是后神经元发生抑制。 2.突触的结构 突触小体: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一般反复分支形成许多小支,其末端膨大成球形,称为突触小体。突触小体可贴近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突起。 由此可知,一个神经元可与多个神经元发生联系,也可受多个神经元的影响。突触的构成: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3.突触的传递过程 神经冲动→突触前膜→钙离子的通透性↑、钙离子内流→突触小体前移→释放递质到突触间隙→递质与后膜特异受体相结合→改变后膜离子的通透性→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去极化或超极化) 突触后膜发生的电位变化称为突触后电位。

神经系统的组成

教师授课教案 章节名称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内容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 主备人案别二案授课教师 集体备课 时间 授课时间领导审核签字 具体内容个性化补充 教学目标 知识 与技能 1.描述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3.说明人体各部分的协调动作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来实现。 过程 与方法 1.尝试动手制作神经元、神经的模型,增强动手能力、加深对相关 概念的理解。 2.分析资料、联系自身、深入思考,增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 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关注神经系统的损伤对健康的影响。在日常活动中,注意神经系 统的保健。 教学重点神经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教学难点神经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教学方法观察法,讲解法,阅读法,分析、交流等 教学资源相关视频和图片、自制PPT、用于制作神经元、神经的模型。 德育 三分钟 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搭桥引线,明确目标】 通过幻灯片展示图片创设情境。2012年 伦敦奥运会上我国羽毛球单打冠军林丹以 21:19的比分又一次绝胜马来西亚的李宗伟, 他靠的是什么取胜的? 教师提问:无论稳定的心理素质、还是 敏捷的反应都是靠人体的什么系统来调节 的? 其实我们的身体完成写字、听课、踢球 等每一个动作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作 用。 那么神经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在人体的分布如何? 引出课题:神经系统的组成。 学生思考推测分 析,可能是稳定 的心理素质、敏 捷的反应等 学生说出神经系 统。 引导学生思考 神经系统的调 节功能,激发学 习神经系统组 成的兴趣,提出 课题。

神经系统练习题(含答案)

神经系统疾病》练习题 一、A1 型单选题 1、可表现为急性突发性头痛的疾病是 A、脑血管疾病 B、脑肿瘤 C、高血压 D、败血症 E、急性中毒 答案:A 2、保持急性意识障碍病人呼吸道通畅的护理,错误的措施是 A、仰卧位 B、肩下垫高 C、及时吸痰 D、抽搐者进行适当约束 E、有幻觉者要防止 走失和伤人毁物 答案:A 3、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见于 A、椎间盘脱出症 B、多发性神经炎 C、内囊病变 D、桥脑损害 E、脊髓横贯性损害答案:B 4、病变同侧面部感觉缺失和对侧肢体痛、温觉障碍。此种感觉障碍称之为 A、末梢型 B、后根型 C、节段性 D、传导束型 E、交叉型 答案:E 5、一侧面部和肢体运动障碍。称之为 A、单瘫 B、偏瘫 C、交叉性瘫痪 D、截瘫 E、局限性瘫痪 答案:B 6、截瘫常见于 A、周围神经病 B、内囊出血 C、脊髓横贯性损害 D、高颈段病变 E、肌病 答案: C 7、不符合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的一项是 A、病损部位在大脑皮质、内囊、脊髓等 B、无明显的肌萎缩 C、肌张力痉挛性降低 D、 腱反射亢进E、病理反射阳性 答案: C 8、破伤风病人的角弓反张位,其肌张力的改变称之为 A、僵硬 B、强直 C、痉挛 D、僵直 E、震颤 答案:D 9、上运动神经元性病变引起的肌肉僵硬、活动受限,其肌张力的变化称之为 A、折刀样强直 B、不随意运动 C、共济失调 D、扭转痉挛 E、铅管样强直 答案:A 10、处于脑出血急性期的病人,定时翻身应注意的最主要的问题是 A、动作轻柔 B、保护关节 C、防止牵动头部 D、观察受压情况 E、协助生活护理 答案:C 11、护理有吞咽障碍的病人进食,不妥的措施有 A、病人取坐位、头稍前倾 B、提供安静的进食环境,进食时不要说话 C、小口、慢咽,充分 咀嚼,尽量自己进食D、有面瘫者,宜将食物放在口腔健侧舌根部E、进食过程中注意观察有无误吸的表现答案: D 12、三叉神经痛不应有的表现是 A、面部发作性剧痛 B、患侧面部皮肤粗糙 C、痛性抽搐 D、随病程的延长面部痛觉减退 E、有触发点 答案:D

神经系统的组成教案

神经系统的组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2)说明人体各部分的协作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来实现 2、能力目标:(1)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识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人体是一个各部分协调工作的统一体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2、难点:神经纤维和神经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学生自学讨论和教师讲解相结合 四、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篮球一个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Ⅰ.导入我们已经知道人体在生活过程中可以通过眼、耳、皮肤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的信息。那么,人体是如何综合利用这些信息呢? (请两个学生上讲台前接抛篮球) 问:要准确接到篮球,身体各部分应该怎样默契配合?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什么? (学生发言,教师指导并评价,引出课题) Ⅱ.新知识教学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设问:通过抛接球活动,我们认为人体各部分默契配合中神经系统起主要作用,能不能用反面例子来说明呢? 请阅读课本P97的【资料分析】,参考屏幕上的表格,围绕发病原因、发病部位及症状来分析,尝试提问和解释。 (放映幻灯片)表格表示四种病情:1、脑血栓2、脊髓损伤3、扭伤4、脑肿瘤 (在学生讨论后,提问,说出可能的解释) 结论:1、脑与四肢有联系,脑能控制四肢活动 2、脊髓是联络脑和四肢、脑和内脏的通道 3、脊髓与下肢之间有神经联系 4、脑中的某个部位与视觉有关,脊髓通过神经控制下肢 (师生共同小结):脑与四肢和眼之间、脑与内脏之间,脊髓和四肢之间都有神经联系。 请在课本P97找到相应内容并做记号。 可见,人体各部分配合工作确实要靠神经系统来协调。 (过渡)神经系统的组成是怎样的呢? (指导识图)请仔细看P98的图Ⅳ-52,并阅读相应的文字说明,试着归纳出神经系统的组成,用表解图表示出来。(首先提示表解图写法,以消化系统的组成为例,要简化) (巡视指导)

生理学(本科)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随堂练习与参考答案

生理学(本科)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随堂练习与参考答案 10.1 神经元和神经纤维10.2 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一般规律10.3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10.4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10.5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10.6 脑的高级功能 1. (单选题)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是( ) A. 肌紧张反射 B. 屈肌反射 C. 翻正反射 D. 对侧伸肌反射 E. 腱反射 参考答案:A 2. (单选题)左侧大脑皮层中央后回受损,引起躯体感觉障碍的部位是( ) A. 左半身 B. 右半身

E. 左侧上肢和右侧下肢 参考答案:B 3. (单选题)脑干网状结构损伤将导致( ) A. 感觉过敏 B. 极度兴奋 C. 深度睡眼 D. 内脏活动增强 E. 内脏活动减弱 参考答案:C 4. (单选题)内脏痛的主要特点是( ) A. 刺痛 B. 慢痛 C. 必有牵涉痛 D. 定位不精确 E. 对温度、牵拉及化学刺激不敏感 参考答案:C

5. (单选题)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时,下列哪项不会出现( ) A. 肠蠕动抑制 B. 肾素分泌 C. 胰岛素分泌 D. 瞳孔开大肌收缩 E. 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参考答案:C 6. (单选题)下列哪项属于副交感神经的作用( ) A. 瞳孔散大 B. 逼尿肌收缩 C. 糖原分解增强 D. 骨骼肌血管舒张 E. 消化道括约肌收缩 参考答案:B 7. (单选题)帕金森病的产生是由于下列哪个递质系统受损所致( )

A. 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系统 B. 脑干网状结构胆碱能系统 C. 纹状体-黑质Υ-氨基丁酸能系统 D. 中缝核5-羟色胺能系统 E. 蓝斑上部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 参考答案:A 8. (单选题)刺激视上核可以引起( ) A. 尿量减少 B. 出现糖尿 C. 瞳孔扩大 D. 生长素释放增多 E. ADH释放减少 参考答案:A 9. (单选题)脊髓突然与高位中枢离断后,离断面以下脊髓所支配的骨骼肌的紧张度( ) A. 基本不变 B. 增强,不能恢复正常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神经系统的组成: 人体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 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的。其中,脑和脊髓是 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 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 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组成 可概括为: 神经元: 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脑: 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 (1)大脑 大脑由左、右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皮层是覆盖大脑半球表面的一层灰质,大脑皮层表面具有许多深浅不同的裂或沟以及沟裂之间隆起的回,因而大大增加了大脑皮层的总面积和神经元的数量。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其中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关,为人类特有)、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 (2)小脑 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人喝酒喝醉了,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这是由于小脑被酒精麻痹而引起的。 (3)脑干 脑干灰质中,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等。如果这一部分中枢受到损伤,会立即引起心跳、呼吸停止而危及生命。 脊髓: 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脊髓是脑与躯体、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 (1)脊髓的结构 从脊髓的横切面可以看出,脊髓包括灰质和白质两部分。灰质在中央,呈蝶形;白质在灰质的周围。白质内的神经纤维在脊髓各部分之问以及脊髓和脑之间,起着联系作用。(2)脊髓的功能 反射功能:人的脊髓灰质里有许多低级中枢,可以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排便反射等。但是,脊髓里的神经中枢是受大脑控制的。 传导功能:脊髓能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反之,脑的活动也要通过脊髓才能传递到身体各部位。因此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联系的通道。

【习题答案】神经系统-概述+脊髓自测题及答案

1.关于神经系统的分部,何项错误(D) A.脑神经和脊神经属周围神经系统 B.脑和脊髓属中枢神经系统 C.内脏神经含内脏运动和内脏感觉神经 D.躯体神经分布于中枢外的所有部位 E.周围神经按分布部位分为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 2.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聚集成(A)A.灰质 B.白质 C.神经核 D.神经节 E.神经 3.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聚集形成(E) A.纤维束 B.网状结构 C.神经核 D.神经节 E.神经 4.关于脊髓内部结构的描述,何项错误(E) A.主要由灰质和白质构成 B.灰质在新鲜标本上颜色较灰暗 C.白质围绕灰质,在新鲜标本上较亮白 D.灰质中央有一小管,为中央管 E.脊髓节段的界限清楚 5.灰质的描述,何项错误(E) A.呈蝶形或H形 B.位于中央管周围,被白质包绕 C.前部扩大,称前角(柱)

D.后部狭长,称后角(柱) E.前、后角均由侧角相连 6.关于脊髓内部结构的描述何者错误(D) A 由灰质和白质构成 B 灰质在内部,白质在周围 C 横切面上灰质呈“H”字形 D 各节段灰质都具有前角、后角和侧角 E 各节段白质都具有薄束 N o.2 填空题 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2.神经元根据突起数目的不同可分为(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多极神经元)。 3.脊髓可根据每对脊神经根所连脊髓的范围划分为(31个脊髓节段),其中颈髓(8个)、胸髓(12个)、腰髓(5个)、骶髓(5个)和尾髓(1个)。 4.前角运动神经元由(α运动神经元)和(γ运动神经元)两类细胞组成,前者与(关节)随意运动有关,后者与(肌张力)调节有关。5.前角运动神经元的配布分两群,内侧群支配(躯干固有肌),外侧群支配(四肢肌)。 6.脊髓侧角位于(第1胸髓节段)至(第3腰髓节段)(节段)。7.薄束起自(同侧第5胸髓节段以下的脊神经节细胞),楔束起自(同侧第4胸髓节段以下的脊神经节细胞)。脊髓后索损伤后病人出现伤面水平以下(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丧失。

神经病学综合测试卷一及答案

神经病学综合测试卷一及答案 一、填空 1.意识丧失,对言语刺激无应答反应,称为______。 【答案】昏迷 2.发声困难,发音不清,声音,音调及语速异常,称为______。 【答案】构音障碍 3.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受损,将出现______。额下回后部病变,将出现______。缘上回病损出现______。颞枕交界区病损出现______。如果优势半球大范围病变,则出现______。 【答案】Wernicke失语,Broca失语,传导性失语,命名性失语,完全性失语 4.一侧瞳孔缩小,眼裂变小,眼球内陷,同侧面部汗少。称为______。见于______神经受损。 【答案】Horner征,颈交感 5.面神经麻痹患者眼睑闭合时,患侧眼球向上外方转动,显露白色巩膜,称为______征。 【答案】Bell 6.三叉神经痛患者轻触口角,颊部时诱发疼痛,此处称为______。 【答案】扳机点 7.多发性神经病的病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答案】中毒or营养缺乏or代谢障碍or胶原血管病or自身免疫or遗传 8.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脑脊液改变是细胞______,而蛋白质______。 【答案】正常,增加 9.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四肢呈______瘫痪.感觉障碍呈______样分布。 【答案】弛缓性,手套袜子 10.颈膨大病变时,双上肢呈______性瘫痪,双下肢呈______性瘫痪。 【答案】下运动神经元性,上运动神经元性 11.影响急性脊髓炎恢复的三大并发症是______,______ 和______。 【答案】褥疮or肺炎or尿路感染 12.脊髓压迫症患者作压颈试验时,可发现椎管______。 【答案】梗阻 13.当脑脊液蛋白含量>10g/L时,流出后自动凝结,称为______征。 【答案】Froin 14.24小时内神经症状和体征完全恢复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称为______。 【答案】TIA 15.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系统使血管急性闭塞,出现脑功能障碍,称为______。 【答案】脑栓塞 16.蛛网膜下腔出血时,使用钙通道拮抗剂如尼莫地平的目的是防治______。 【答案】血管痉挛 二、名词解释 1.震颤麻痹:又称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特征。 2.自动症:癫痫复杂部分性发作典型表现.在痫性发作期或发作后意识障碍和遗忘状态下发生的各种无意识动作。病灶在边缘系统,颞叶。 3.癫痫状态:一次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或连续多次发作,发作间隙期意识或神经功能未恢复。 4.肌无力危象:重症肌无力患者因抗胆碱酯酶药量不足时引起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肌麻痹。 5.眩晕:是一种自身或外界物体的运动性幻觉,是对自身的平衡觉和空间位像觉的自我体会错误。 6.感觉过敏:轻微的刺激引起强烈的感觉。 三、问答题 1.如何判断脊髓横贯损害时的病灶水平? 答:判断脊髓损害水平:根据感觉障碍平面,运动障碍表现,二便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来判断.如颈膨大损害时上肢软瘫,下肢硬瘫;肩以下各种感觉障碍;括约肌障碍;胸段损害上肢正常,下肢硬瘫,躯干以下感觉障碍等。 2.壳核,小脑出血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答:壳核,小脑出血不同:壳核出血时三偏,侧视不能,失语;而小脑出血主要为眩晕,呕吐,头痛,平衡障碍,无三偏和失语。 3.临床如何确诊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答:确诊单疱脑炎:口唇生殖道疱疹史;发热,精神异常,意识障碍以及神经损害体征;脑脊液红白细胞增加而糖氯化物正常;脑电图颞额叶为主的弥漫性慢波;CT颞叶的出血软化灶;脑脊液中发现HSV抗原或抗体。 4.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的治疗措施是什么? 答: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治疗:促皮质素或皮质类固醇;干扰素;硫唑嘌呤;免疫球蛋白。 一.填空 1.运动性失语的病灶部位在______半球______回______部。 【答案】优势,额下,后 2.双眼对侧同向性偏盲的病灶部位在______,______, ______。 【答案】视束or视放射or内囊or外侧膝状体 3.非疼痛性刺激却诱发疼痛的感觉,称为______,轻微的刺激引起强烈的感觉,称为______.无外界的情况下出现的蚁走感,触电感,针刺感,束带感等,称为______。 【答案】感觉倒错,感觉过敏,感觉异常 4.神经系统查体的视神经检查,主要检查______,______和______。

最新浙科版必修三《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教案

最新浙科版必修三《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教案 【教材分析】 (浙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神经系统的功能,是神经系统结构的延伸,并为神经系统内容做个总结。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反射,并在日常生活中机体有体现体温调节的现象,但在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中对体温调节等并没有鲜明的认识,故学生对本部分知识的学习主要是一个同化的过程。与此同时,本节课学生已是高中二年级,其认知能力不断提高,其想象力、观察力、记忆力、分析综合思维能力等都有明显的提高。结合以上特征,我将采用循序渐进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结合日常生活实例,能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阐明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反射 2、简述大脑皮层的功能 3、举例说明神经系统对机体的分级调控 4、描述体温调节 能力目标: 1、学生培养了看图提炼信息能力 2、模仿寒冷时机体调节情况,描述炎热时机体调节情况 情感与态度目标: 1、透过纷繁复杂的生命现象揭示事物普遍联系,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2、通过对日常案例的分析,形成生物与生活相联系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重点: 1、举例说明神经系统对机体的分级调控 2、描述体温调节 教学难点: 1、举例说明神经系统对机体的分级调控 2、描述体温调节 【教学方法】 结合教学目标及学情分析,我主要采用循序渐进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对于本节课重难点神经系统对机体的分级调控以及体温调节,主要通过案例分析(排尿反射、体温调节),结合日常生活,能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课时安排】 第二章第二节共分为三课时,本小节为第三课时,时间为45min 【教学过程】 【过渡】谁还记得反射的概

(9)神经系统自测习题

神经系统自测习题 1. 脊神经共有() A. 23对 B. 31对 C. 32对 D. 33对 E. 41对 2. 颈丛位于() A. 胸锁乳突肌上部的深方 B. 胸锁乳突肌下部的深方 C. 锁骨中点的深方 D. 锁骨中点的下方 E. 肩胛冈的下方 3. 属于颈丛的分支是() A. 尺神经 B. 膈神经 C. 桡神经 D. 肌皮神经 E. 肋间神经 4. 臂丛位于() A. 胸锁乳突肌上部的深方 B. 胸锁乳突肌下部的深方 C. 锁骨中点的深方 D. 锁骨中点的下方 E. 肩胛冈的下方 5. 不属于臂丛的分支是() A. 尺神经 B. 膈神经

D. 肌皮神经 E. 正中神经 6. 不属于腰丛的分支的是() A. 髂腹下神经 B. 髂腹股沟神经 C. 闭孔神经 D. 股神经 E. 坐骨神经 7. 支配小腿三头肌的神经是() A. 股神经 B. 闭孔神经 C. 阴部神经 D. 腓总神经 E. 胫神经 8. 上牙痛时的传入神经是() A. 眼神经 B. 额神经 C. 滑车神经 D. 动眼神经 E. 上颌神经 9. 第VI对脑神经的名称是() A. 嗅神经 B. 视神经 C. 动眼神经 D. 外展神经 E. 滑车神经 10. 人体内最大的副交感神经为() A. 膈神经

C. 胸神经 D. 迷走神经 E. 副神经 11. 成人的脊髓下端位于() A. 第1骶椎下缘 B. 第3椎下缘 C. 第1腰椎下缘 D. 第3腰椎下缘 E. 第12胸椎下缘 12. 下列关于脊髓灰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灰质围绕中央管呈“L”形 B. 灰质分为前角、后角和侧角 C. 前角由大型的躯体运动神经元组成 D. 后角由中、小型联络神经元组成 E. 侧角由中、小型内脏神经元组成 13. 关于脑干的组成,正确的是() A. 端脑、中脑、脑桥 B. 间脑、脑桥、延髓 C. 中脑、脑桥、延髓 D. 脑桥、延髓、脊髓 E. 脑桥、延髓、小脑 14. 关于小脑的描述,错误的是() A. 位于脑桥和延髓的背侧 B. 小脑两两侧膨大部分为小脑半球 C. 小脑中部较狭窄的部分为小脑蚓 D. 小脑蚓两旁较膨出的部分为小脑扁桃体 E. 小脑借小脑脚与端脑相连 15. 每侧大脑半球均有3条较恒定的沟,它们是()

第九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

第九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视觉部分 1.近点(near point):可用来表示晶状体的最大调节能力,指眼作充分调节时眼所能看清 楚的眼前最近物体所在之处。(近点离眼越近,晶状体的弹性越好,眼的调节能力越强。 正常人随年龄的增长,近点将逐渐移远。9,11,83)近点移远,老视,凸透镜。 2.远点(far point):当眼注视6m以外的物体(远物)时,从物体发出的所有进入眼内的 光线可被认为是平行光线,对正常眼来说,不需做任何调节即可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通常将人眼不作任何调节时所能看清楚的最远物体所在之处称为远点。理论上可无限远但由于光线太弱或被视物体太小可看不清。 3.暗适应(dark adaptation)和明适应(light adaptation):当人长时间在明亮环境中而突 然进入暗处时,最初看不见任何东西,经过一定时间后,视觉敏感度才逐渐提高,能逐渐看见在暗处的物体,这种现象称为暗适应(是视色素特别是对光敏感度较高的视杆色素在暗处合成增加的结果);当人长时间在暗处而突然进入明亮处时,最初感到一片耀眼的光亮,也不能看清物体,稍等片刻后才能恢复视觉,这种现象称为明适应(几秒内即可完成;机制:视杆细胞在暗处蓄积了大量的视紫红质,遇强光迅速分解,产生耀眼光感。只有在较多的视杆色素迅速分解之后,对光相对不敏感的视锥色素才能在亮处感光而恢复视觉)。 4、视杆细胞感暗光,无色觉。视锥细胞感强光,为什么会产生色觉?阐述三原色学说。 1)颜色视觉(color vision):对不同颜色的识别是视锥细胞的功能特点之一。颜色视觉简 称色觉,是指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刺激人眼后在脑内产生的一种主观感觉,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心理现象。正常人眼可分辨波长380~760nm之间的150种左右不同的颜色,每种颜色都与一定波长的光线相对应。在可见光谱的范围内,波长长度只要有3~5nm的增减,就可被人视觉系统分辨为不同的颜色。 2)三色学说(trichromatic theory):在视网膜中存在分别对红、绿和蓝光敏感的三种不同 的视锥细胞,分别含有视红质、视绿质和视蓝质为其感光色素,当某一波长的光线作用于视网膜时,可以一定的比例使三种不同的视锥细胞发生兴奋,信息传至中枢,就产生某一种颜色的感受。如果红、绿、蓝三种色光按各种不同的比例作适当的混合,就会产

神经系统的组成测试题附答案(精心整理可直接打印使用)

第二、三节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综合练习题一、选择题: 1.杂技演员表演走钢丝节目时,协调身体平衡动作的器官 () A.大脑B.小脑C.脊髓D.脑干 2.右图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下面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若图表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则c代表脊髓的神经中枢 B.若图表示看到酸梅分泌唾液的反射弧,则a代表眼球的视网膜 C.若图表示听到铃声进入教室的反射弧,则a代表耳结构的鼓膜 D.若此图表示使运动协调和维持身体平衡的反射弧,则c代表小脑的神经中枢3.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 A.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C.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4.某人手指被开水烫后迅速缩手,该反射的神经结构和类型分别是()A.反射弧先天性反射(简单反射) B.反射弧后天学习形成的反射(复杂反射) C.脑先天性反射(简单反射) D.脊髓后天学习形成的反射(复杂反射) 5.下列现象中,你认为可称为反射的是() A.摆在窗台上的花草向外生长 B.草履虫对环境中温度的变化表现出趋热性 C.人一碰含羞草,其叶片马上卷起 D.手偶然踫到火会迅速缩回 6.一根神经的构成是() A.由许多神经末梢集结在一起 B.由神经元的许多突起集结在一起 C.一根神经纤维,外面包着结缔组织 D.由许多神经纤维汇集成束,外面包着组织膜7.注意观察身边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他们一般都有“当天的功课当天清”的好习惯。其原因是()A.时间抓得紧,不浪费时间 B.有良好的作息制度 C.大脑皮层的各个部分得到交替活动和休息 D.及时强化新知识在大脑皮层中所形成的兴奋 8.某人喝醉了酒,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说明酒精麻痹了脑的哪一部分() A.大脑B.脑干C.小脑D.脑神经 9.下列现象不属于反射活动的是() A.饭后肠胃蠕动B.人在寒冷时身体发抖 C.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D.衣藻游向光照适宜的水域 10.下列哪项属于人类所特有的反射类型() A.看见红苹果分泌唾液B.小孩看见护士走来就哭了 C.看小说看得声泪俱下D.听到铃声走进教室 11.下列功能不属于脊髓的是() A.反射B.脑与躯干之间的联系通路 C.脑与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D.躯干与内脏之间的营养通路 12.一个神经元的突起末端() A.只与一个神经元的突起相连接 B.与多个神经元的突起相连接 C.与所有神经元的突起相连接 D.与自己的短突起相连接 13.人体能够完成特定的动作是因为() A.神经系统的调节B.神经系统的收缩 C.肌肉的自然收缩D.骨骼的自由运动 14.下列属于复杂反射的是() A.缩手反射B.排尿反射 C.望而生畏D.喝水止渴 15、下列各种反应中,与其他反应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A.马戏团的猩猩、猴子等动物会打篮球 B.狗看见手持木棒的人就吓得赶紧跑开 C.幼袋鼠出生后会爬进母兽的育儿袋内 D.家兔听到饲养员的脚步声就出来索食

第九章神经系统

第九章神经调节 第一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二、神经元: 1、神经元的结构: 2、神经元的功能: 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且能传导兴奋。 3、神经元的分布: 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反射: 2、反射弧: 第九章神经调节 第二节脊髓和脊神经

第九章神经调节 第一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 1、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 A.反射活动可以不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解析:反射是动物或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和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反射弧是指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它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反射就不能进行。如果有完整的反射弧,则需要有适宜的刺激,反射才能完成。答案:B 2、灰质是指脑和脊髓中()的部位 A.神经元集中 B.神经元及其树突集中 C.神经元及神经节密集 D.神经元的细胞体密集 解析: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白质是脑和脊髓中神经纤维集中的部位,神经节是周围神经系统中的细胞体集中的部位,灰质则是脑和脊髓中神经元细胞体密集的部位。答案:D 3、下列关于感受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感觉神经末梢就是感受器 B.感受器是接受刺激的结构 C.感受器是转换能量形式的结构 D.感受器是直接产生感觉的结构 解析:感觉神经末梢就是感受器,感受器接受的各种刺激都要将其能量转化为电能,再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所以感受器是接受刺激,转换能量形式的结构。人体的感觉是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有关的神经中枢共同完成的,只能说感受器是参与感觉形成的结构,不能说是直接产生感觉的结构。答案:D 4、神经元的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做() A.神经 B.神经纤维 C.神经末梢 D.感受器 解析:此题正确答案为B。许多神经纤维集合成束,外包结缔组织膜,叫做神经。轴突和树突末端细小的分支叫做神经末梢,最简单的感受器就是感觉神经末梢。此题考查上述概念是否清楚。答案:B 5、下列关于神经元细胞体在神经系统中的分布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存在于灰质中 B.存在于神经节中 C.存在于神经核中 D.存在于白质中 解析:神经元的细胞体分布于灰质中、神经节中和神经核中。白质是由神经纤维组成。答案:D 第九章神经调节 第一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 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 A.树突和轴突 B.脑体和轴突 C.胞体和突起 D.细胞质和细胞膜2.神经纤维的构成是()。 A.胞体、轴突、树突 B.长的树突和胞体 C.树突和轴突D.轴突、长的树突和髓鞘 3.构成白质的是()。 A.神经元细胞体 B.神经元 C.树突 D.神经纤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