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急性胸痛诊治规范中国专家共识

急性胸痛诊治规范中国专家共识

急性胸痛诊治规范中国专家共识
急性胸痛诊治规范中国专家共识

急性胸痛诊治规范中国专家共识

“胸痛”是急诊科或心内科常见的就诊症状,涉及各个器官系统,与之相关的致命性疾病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张力性气胸等,快速、准确鉴别诊断心源性和非心源性胸痛是急诊处理的难点和重点。本共识针对的人群是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目前是及时诊断和治疗ACS、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致命性疾病,并筛查出ACS低危人群及其他导致胸痛的病因,避免过度检查和治疗。

㈠“胸痛中心”概念起源、发展与优势

“胸痛中心”最初是为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和死亡率提出的概念,目前其概念已延伸,除心肌梗死外,并准确筛查出肺栓塞、主动脉夹层以及ACS低危患者,以减少误诊、漏诊及过度治疗,改善患者临床预后。

㈡“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救治现状

目前临床急性非创伤性胸痛的诊治中存在如下问题:①急性非创伤性胸痛鉴别诊断缺乏规范流程。②ACS治疗过程过度和治疗不足现象并存,医疗资源应用不合理。③各种应用导致STEMI治疗延误。④心肌梗死预后差。

(三) 急性非创伤性胸痛诊治流程

第一步:评估病情和稳定生命体征

1. 如果患者存在危及生命的症状和体征(包括:突发晕厥或呼吸困难,血压<90/60mmHg,心率>100次/分,双肺啰音),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和吸氧,稳定生命体征。

2. 10分钟内完成第一份心电图及体格检查(主要注意颈静脉有无充盈、胸痛与呼吸的关系、双肺呼吸音是否一致、双肺有无啰音、双上肢血压是否一致、心音是否可听到、心脏瓣膜有无杂音、腹部有无压痛和肌紧张)。

3. 了解病史(包括此次胸痛发作的时间、既往胸痛病史、既往心脏病史、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史、既往药物治疗史)。

4. 尽快完善血气分析、心肌标志物、肾功、血常规、床旁胸片和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

5. 经上述检查,明确诊断ACS患者按“第二步”处理,高度怀疑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非缺血性疾病患者,接受主动脉CT或肺动脉CT检查明确诊断,分别请相应专科会诊,给予治疗。

第二步:根据症状,心电图和心肌生化标志物明确诊断ACS者

【STEMI的诊断和治疗】目标是尽可能降低再灌注治疗时间,挽救生命,改善预后。

1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实用标准(第五版)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2015年11月修订) 胸痛中心的建设目标是要建立“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急性胸痛患者送至具有救治能力的医院接受最佳治疗”的机制,通过对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现状的分析,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所确立的我国胸痛中心建设的基本理念是:以具备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能力的医院为核心,通过对医疗资源的整合建立起区域协同快速救治体系,以提高急性胸痛患者的整体救治水平。为实现此目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共包含五大要素,分别是:基本条件与资质、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评估和救治、院前急救系统与院内绿色通道的整合、培训与教育、持续改进。 要素一基本条件与资质 胸痛中心申请认证之前必须满足此要素的全部条件。 一、胸痛中心的组织机构(10分) 由于胸痛中心是通过整合院内外相关优势技术和力量为急性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诊疗通道的机构,既可以是在不改变现有结构基础之上实体运作的虚拟机构,也可以是重新组建的实体机构。但不论何种方式,胸痛中心的建设均要涉及到医院内外许多部门,必须有一套相应的组织机构进行协调和管理。组织机构的形式可以因不同医院的实际情况而定,但基本要求和任务是相同的。 1.医院发布正式文件成立胸痛中心及胸痛中心委员会,要求:

1)由医院院长或分管医疗的副院长担任胸痛中心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胸痛中心委员会的建设和重大决策;(2分,资料)(1.10) 2)书面文件明确胸痛中心委员会的工作职责;(1分,资料)(1.11) 3)明确胸痛中心委员会具有调动医院所有资源为胸痛中心建设和运行提供保障的权 力;(1分,资料)(1.12)4)胸痛中心成立并实际运作至少6个月以上才能申请认证。(1分,资料)(1.13)说明:1.10-1.13 需上传医院正式文件的扫描件。 2. 任命胸痛中心医疗总监,要求: 1)医院正式任命一名具有心血管内科专业背景的高级职称医师担任胸痛中心医疗总监,且该医师应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专业技能必须具备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急性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急性胸痛患者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及紧急救治能力;(1分,资料)(1.14) 2)正式文件明确胸痛中心医疗总监的职责;(1分,资料)(1.15) 说明:1.14-1.15需上传以下材料: 1医疗总监任命文件的扫描件 2明确医疗总监职责的正式文件 3 医疗总监的专业资质文件:资格证书和职称证书 3. 任命胸痛中心协调员,要求: 1)指定一名具有急诊或心血管内科专业背景的医师担任胸痛中心协调员,协调员必须

胸痛临床诊疗指南

胸痛临床诊疗指南 【概述】 胸痛是主观感觉胸部刺痛、锐痛、钝痛、闷痛或有东西压迫而表现紧闷压迫感,喘不过气。常伴有紧张、焦虑、恐惧感,是临床常见急诊症状之一。 因为胸痛发生机制复杂,可能不是一种疾病。因为真正的心脏病不一定表现典型胸痛,而非心因性胸痛也会表现为像心脏的问题。为此作为急诊医师要认真对待胸痛、仔细评估、进一步观察治疗,以减少危及生命的胸痛疾病的漏诊误诊。【临床表现】 1.严重威胁生命的胸痛常见于:①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ST段抬高型心梗、非ST段抬高型心梗);②急性心包填塞;③主动脉夹层;④上腹部腹主动脉瘤破裂;⑤急性肺动脉栓塞;⑥张力性气胸。 这些疾病的共同特征:发病突然、朐痛剧烈(有糖尿病者可为无痛性,但伴有呼吸困难)、大汗、恶心呕吐、脉搏快或慢、血压升高或降低、呼吸窘迫感呼吸困难}志不清、烦躁不安、恐惧、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少尿。初发胸痛如果没有上述生命体征变化,心电图检查亦正常者也应给以足够的重视,因为新发心绞痛可以没有任何生命体征变化,在心电图检查正常情况下,突然发生心性猝死。 (1)胸主动脉夹层:胸痛突然发生呈撕裂样疼痛,伴有晕厥出汗恶心呕吐焦虑不安伴血压高或低,如发现脉搏缺失或异常肿块,要做尿潜血试验,有利于发现主动脉瘤或夹层,床旁X线胸片,患者病情稳定做胸腹部CT如有指征做盆腔CT。 (2)张力性气胸:在用力后突发剧烈胸痛,发病局限于患侧,呈刀割或针刺样疼痛,伴呼吸困难或窘迫,大汗,查体可见患者胸部饱满,叩诊呈鼓音,听诊呼吸音多消失,气管向健侧移位,心率、呼吸快,颈静脉怒张,血压下降或休克,胸片可确定诊断。 (3)心包填塞:典型为胸痛偶可有上腹痛,类似急腹症,卧位加剧,坐位前倾减轻,伴呼吸困难,呼吸快而浅,大汗,颈静脉怒张,血压低或休克.脉压减小或奇脉,心音遥远,心电图示低电压或ST段凹面向上抬高,或心电交替,胸片无帮助,无肺水肿。确诊最佳途径是床旁急诊超声检查,在极度危险病例心包穿刺可独立确诊并治疗心包填塞。 (4)肺动脉栓塞:胸痛伴呼吸困难及气短、晕厥等休克表现,尤其伴有单侧或双侧不对称性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心电图有右束支阻滞或S1QⅢTⅢ改变,X线胸片示肺纹理稀疏,肺野局部浸润性阴影,肺不张;动脉血气、低氧血症、过度换气、血浆D-二聚体升高,心脏超声示肺动脉压高或右心负荷过重,放射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螺旋CT和磁共振显像和肺动脉造影可确诊。 (5)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胸痛伴呼吸困难、咳嗽、发绀、颈静脉怒张、血压下降常见,如疼痛缓解而收缩压仍低于80mmHg,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速快,大汗,尿量少<20ml/小时,神志淡漠等,心电图有典型心肌梗死图形及心肌酶学变化(CK—MB、肌钙蛋白I升高),即可确诊。 2.非威胁生命但较重的胸痛 (1)二尖瓣脱垂:此种胸痛特征是反复非典型性胸痛伴二尖瓣反流性杂音或喀喇音,常伴有胸前区不适、胸闷、心悸、心电图示特异性T波异常,心脏超声确诊。 (2)主动脉瓣狭窄和反流,典型表现三联征:心绞痛、晕厥和心力衰竭。主动

急性胸痛的诊疗流程及急救护理

急性胸痛的诊疗流程及急救护理 流程是规范医疗行为、提高服务水平的有效方法,我科自2015年开始对急诊非创伤性胸痛实施标准化诊疗流程,实施该标准化诊疗管理模式切实提高了急诊科胸痛的诊断和急救护理水平。 标签:急性胸痛;标准化诊疗流程;急救护理 急性胸痛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与之相关的致命性疾病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肺栓塞、张力性气胸和主动脉夹层等。非心源性胸痛为急性胸痛常见的原因,在急诊致命性胸痛疾病中ACS占绝对多数,在急性胸痛患者中,可能误诊、漏诊包括ACS在内的胸痛疾病比例非常高[1],在二级医院和社区医院尤为明显。快速、安全、有效、经济的急性胸痛诊疗模式的建立势在必行[2-3]。 为了优化、简化、规范我院胸痛救治流程,提高鉴别诊断、治疗水平与胸痛诊断,减少误诊和漏诊,我院在急诊科实施参考胸痛诊疗指南结合医院实际建立的急诊胸痛诊疗流程自2015年开始,对急性胸痛患者实行标准化管理。目的在于将急诊胸痛患者准确区分为三类:低、中、高危,低危患者只需要检查明确病因或者门诊随访,而高危患者需要紧急严密的观察监护和处理。 1 临床资料 该标准化诊疗流程主要针对的是年龄>14周岁,起病或症状加重24 h)ST 段压低-NSTEMI。 2.5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急诊诊治流程[3-4]。 2.6中低危胸痛的处理经过急诊胸痛诊疗流程排除高危胸痛的患者转至普通急诊就诊,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胸痛病因,分别请相应专科会诊,给予相应治疗[5]。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分布不均衡,在大城市中少数大医院才拥有先进医疗技术,而二级医院和社区医院才是广大患者最容易接触到的医院,诊疗技术不足。标准化的诊疗流程使以往依靠医护人员个人经验指导并决定急诊胸痛患者诊疗的现状得到改变,可依据流程快速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手段,减少了低危胸痛的过度医疗和高危胸痛的漏诊。 临床观察显示,标准化流程的建立和实施使得胸痛确诊时间显著缩短,不仅提高了早期诊断和治疗ACS的能力,缩短再灌注时间,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危险,并准确筛查出主动脉夹层、肺栓塞以及ACS低危患者,对胸痛患者进行有效的分類治疗,改善了ACS和其他致命性胸痛预后,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费用,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和患者就诊满意度。做到胸痛患者任何时候到达医院均能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与急救护理。

急性胸痛

急性胸痛诊断思路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作者:丁荣晶 “急性胸痛”是急诊科或心内科常见的就诊症状,其病因涉及到多个器官系统,与之相关的致命性疾病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张力性气胸等,快速、准确鉴别诊断致死性胸痛以及心源性和非心源性胸痛是急诊处理的难点和重点。 “急性胸痛”是急诊科或心内科常见的就诊症状,其病因涉及到多个器官系统,与之相关的致命性疾病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张力性气胸等,快速、准确鉴别诊断致死性胸痛以及心源性和非心源性胸痛是急诊处理的难点和重点。 【临床思路】 引起胸痛的常见病因有: 1.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病、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病变、急性心包炎、主动脉夹层等。 2.呼吸系统疾病肺栓塞、肺动脉高压、胸膜炎、胸膜肿瘤、自发性气胸、血胸、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肺癌等。 3. 胸壁疾病急性皮炎、皮下蜂窝织炎、肋间神经炎、肋软骨炎、流行性肌炎、肋骨骨折、多发性骨髓瘤、急性白血病等。 4.纵隔疾病纵隔炎、纵隔气肿、纵隔肿瘤等。 5.消化系统胃食管返流、食管炎、食管癌、食管裂孔疝、膈下脓肿、肝脓肿、脾梗死、胃溃疡等 6.精神性:躯体感觉障碍、焦虑、惊恐发作、过度换气综合征等 7.神经源性带状疱疹、颈椎、胸椎疾病等。 【鉴别诊断】 胸痛病史对诊断非常重要,需要了解患者年龄、胸痛的性质、程度、部位、持续时间、诱发和加重因素、缓解方式、有无放射痛及其伴随症状。 1.发病年龄青壮年胸痛首先考虑自发性气胸、心肌炎、主动脉夹层、神经痛,40岁以上则须注意心绞痛、心肌梗死、肺栓塞和支气管肺癌。 2.胸痛部位和放射大部分疾病引起的胸痛常有一定部位。例如胸壁疾病所致的胸痛常固定在病变部位,且局部有压痛,若为胸壁皮肤的炎症性病变,局部可有红、肿、热、痛表现;带状疱疹所致胸痛,可见成簇的水泡沿一侧肋间神经分布伴剧痛,且疱疹不超过体表 中线;肋软骨炎引起胸痛,常在第一、二肋软骨处见单个或多个隆起,局部有压痛、但无红肿表现;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的疼痛多在胸骨后方和心前区或剑突下,可向左肩和左臂内侧放射,甚至达环指与小指,也可放射于左颈或面颊部,误认为牙痛;夹层动脉瘤引起疼痛多位于胸背部,向下放射至下腹、腰部与两侧腹股沟和下肢;胸膜炎引起的疼痛多在胸侧部;食管及纵隔病变引起的胸痛多在胸骨后;肝胆疾病及膈下脓肿引起的胸痛多在右下

急性胸痛急诊救治流程

急诊胸痛中心规划及胸痛救治流程 为规范急诊胸痛诊疗,提高急诊对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救治成功率,避免医疗差错,今申请成立急诊胸痛中心,规划如下; 一、组织机构 急诊科主任为科内第一责任人,负责急诊科胸痛中心的日常工作管理、部门协调、业务培训和对外宣传,急诊科所有医务人员均为急诊胸痛中心成员。 二、急诊胸痛中心功能区域设置和器械配备 1.急诊科设置急诊分诊区、胸痛门诊、急诊抢救室、胸痛观察区,其中胸痛门诊要有醒目标示并设立路标。 2.急诊科内分诊区域配备固定的胸痛专线电话,配备轮椅和担架车方便胸痛患者转运。 3.急诊胸痛中心各区域均可直接获得胸痛患者抢救所需要的设施:例如心电图机、氧气、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等以及急救药品。 4.院前急救车内除配备胸痛患者抢救设施外,还需配备心肌标志物、D-二聚体、BNP快速检测仪器,车内配备院前心电图、监护图像传输途径(无线传输或手机照片)。 三、合作相关专业科室 1.心内科和介入科为主要合作科室,科内存有胸痛中心

心内科和介入科主要负责人的电话联系方式。 2.心胸外科、呼吸科、消化科、肝胆外科、皮肤科为相关合作科室,科内存有主要负责人的联系电话方式。 3.心电图室、检验科、超声科、CT室为合作辅助科室,科内存有主要负责人和值班人员的联系电话方式。 4.急诊科建立胸痛中心微信群,急诊科全体医务人员、相关合作科室主要负责人加入群内,以保证第一时间能获取胸痛患者的第一手病历资料。 四、相关科室要求和必备辅助检查条件 1.急诊科医务人员具备快速诊断和鉴别胸痛的能力,并熟练掌握胸痛患者的抢救技术。 2.心内科具备开展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能力,值班医生需在接到急诊会诊要求10分钟内到达,二线医生需在半小时内到达。介入科医生需在接到电话急诊电话后30分钟内到达。 3. 心胸外科、呼吸科、消化科、肝胆外科值班医生需在接到急诊会诊要求10分钟内到达急诊科,二线医生需在半小时内到达。 4.心电图室、超声科值班医生需在接到急诊床旁检查要求10分钟内到达急诊,超声科二线医生需在20分钟内到达急诊,并在半小时内出具检查结果。 5. CT室具备多排螺旋CT及全天候开放能力,能随时接

急性胸痛急诊诊疗专家共识

急性胸痛急诊诊疗专家共识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快,急性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加,因急性胸痛就诊的患者人数也逐年递增。急性胸痛临床表现不一、病情变化迅速、危险性差异悬殊、预后与疼痛程度不完全相关、救治时间依赖性强。随着胸痛中心建设的推广,我国胸痛诊疗日趋规范,但我国幅员辽阔、急诊诊疗能力存在差异,误诊、漏诊仍时有发生。因此,作为急性胸痛救治的第一站,院前急救和急诊科需快速评估、准确鉴别并科学处理,进而高效救治、合理分流胸痛患者。目前,院前急救与急诊科仍缺少急性胸痛急诊诊疗的指导性专家共识。为此,按照急性胸痛救治流程“早期诊断,危险分层,正确分流,科学救治”的指导方针,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联合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痛分会,组织院前急救、急诊医学、心血管病学等相关学科的专家共同撰写本共识。本共识强调“战线前移”,着眼整合区域救治网络,突出社区医疗、院前急救到急诊科、专科治疗的体系建设,并延伸至患者二级预防的全程管理;以急性胸痛早期流程优化和快速准确鉴别为重点,体现急诊特色的动态评估观念,加强多学科协作共赢,凸显急性胸痛救治应依托传统急诊急救基础建立起大平台、大数据体系进行全程管理、多环节和交叉学科协调融合的重要性。 1 急性胸痛救治现状 急性胸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是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

异质性疾病群。不同病因导致的胸痛既可相似,又有不同特征,表现可以是不同部位、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疼痛,其伴随症状亦各不相同。急性胸痛病因繁多、病情严重性差异极大,不仅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以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aortic dissection,AAD)为主的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cuteaortic syndrome,AAS)、以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embolism,APE)为主的“急性肺动脉综合征”及张力性气胸(tension pneumothorax)等高危胸痛,也包括稳定性冠心病、胃食管反流病、肋间神经痛、神经官能症等中低危胸痛。 胸痛患者获得医疗救助过程中有 5 个重要环节:患者、社区医师、调度中心、急救车和急诊科,各环节均能影响胸痛患者诊疗效率。我国胸痛救治现状存在以下问题:部分患者对胸痛认知度和应变能力差,常有患者就诊“延误”;院前及远程救治能力相对薄弱,院前院内无缝衔接仍需完善;各级医疗单位间协同救治配合欠流畅;院内各专业会诊为主的传统模式亟待进一步优化。本共识通过规范和完善胸痛急诊救治体系,对提升急性胸痛各环节诊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现实应用价值。 2 社区医疗和院前急救 社区医疗和院前急救是生命抢救的起点,是胸痛诊疗“战线前移”的

胸痛基层诊疗指南(内容清晰)

胸痛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 胸痛的病因多样,风险各不相同,处理也因病而异。因此,基层医生需迅速辨别胸痛性质、准确评估风险,以确保高危胸痛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近日,由中华医学会等组织撰写的《胸痛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发布,旨在为基层医生提供诊疗指导。 1、胸痛的临床评估和诊断流程 诊治每例胸痛患者,均需优先排查致命性胸痛。对于胸痛患者,最重要的是快速查看生命体征。需马上紧急处理的高危胸痛征象包括: (1)神志模糊或意识丧失; (2)面色苍白; (3)大汗及四肢厥冷; (4)低血压(血压<90/60 mmHg); (5)呼吸急促或困难; (6)低氧血症(血氧饱和度<90%)。 在抢救的同时,需积极明确病因,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迅速转诊。对于生命体征稳定的胸痛患者,详细询问病史是病因诊断的关键。 了解胸痛的特点十分重要,包括:①是否为新发的、急性的和持续性的胸痛;②胸痛的部位、性质、诱发因素和缓解因素;③胸痛的伴随症状等。 2、常见致命性胸痛的诊断标准

(1)急性心肌梗死 当存在急性心肌损伤伴有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证据,且检出cTn值升高和/或下降、至少有一次高于99%URL时,并至少存在如下情况之一: ①心肌缺血的症状;②新发缺血性心电图改变;③新出现的病理性Q波;④影像学证据显示与缺血性病因相一致的新的存活心肌丢失或新的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⑤血管造影和尸解检出冠状动脉血栓。 (2)UA 主要标准包括:缺血性胸痛,cTn阴性,心电图表现为一过性ST段压低或T波低平、倒置,少见ST段抬高(变异性心绞痛)。 (3)急性肺栓塞 临床表现和常规检查缺乏特异性,对疑诊为急性肺栓塞的胸痛患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采用简化的Wells评分进行临床评估并联合D-二聚体进行筛查。临床评估为低度可能的患者,如D-二聚体阴性,可基本除外急性肺栓塞。临床评估高度提示急性肺栓塞或D-二聚体阳性的患者,建议转诊行影像学检查确诊。 (4)主动脉夹层

急性胸痛诊治规范中国专家共识

急性胸痛诊治规范中国专家共识 “胸痛”是急诊科或心内科常见的就诊症状,涉及各个器官系统,与之相关的致命性疾病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张力性气胸等,快速、准确鉴别诊断心源性和非心源性胸痛是急诊处理的难点和重点。本共识针对的人群是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目前是及时诊断和治疗ACS、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致命性疾病,并筛查出ACS低危人群及其他导致胸痛的病因,避免过度检查和治疗。 ㈠“胸痛中心”概念起源、发展与优势 “胸痛中心”最初是为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和死亡率提出的概念,目前其概念已延伸,除心肌梗死外,并准确筛查出肺栓塞、主动脉夹层以及ACS低危患者,以减少误诊、漏诊及过度治疗,改善患者临床预后。 ㈡“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救治现状 目前临床急性非创伤性胸痛的诊治中存在如下问题:①急性非创伤性胸痛鉴别诊断缺乏规范流程。②ACS治疗过程过度和治疗不足现象并存,医疗资源应用不合理。③各种应用导致STEMI治疗延误。④心肌梗死预后差。 (三) 急性非创伤性胸痛诊治流程 第一步:评估病情和稳定生命体征 1. 如果患者存在危及生命的症状和体征(包括:突发晕厥或呼吸困难,血压<90/60mmHg,心率>100次/分,双肺啰音),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和吸氧,稳定生命体征。 2. 10分钟内完成第一份心电图及体格检查(主要注意颈静脉有无充盈、胸痛与呼吸的关系、双肺呼吸音是否一致、双肺有无啰音、双上肢血压是否一致、心音是否可听到、心脏瓣膜有无杂音、腹部有无压痛和肌紧张)。 3. 了解病史(包括此次胸痛发作的时间、既往胸痛病史、既往心脏病史、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史、既往药物治疗史)。 4. 尽快完善血气分析、心肌标志物、肾功、血常规、床旁胸片和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 5. 经上述检查,明确诊断ACS患者按“第二步”处理,高度怀疑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非缺血性疾病患者,接受主动脉CT或肺动脉CT检查明确诊断,分别请相应专科会诊,给予治疗。 第二步:根据症状,心电图和心肌生化标志物明确诊断ACS者 【STEMI的诊断和治疗】目标是尽可能降低再灌注治疗时间,挽救生命,改善预后。 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