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草莓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草莓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草莓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草莓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草莓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一、草莓生产化肥施用现状

**省自上世纪二十年代引种草莓已近百年,目前年种植面积48万余亩,年产量120万吨左右,形成了**、**等多处规模化草莓种植基地,**市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草莓栽培以来,至今已有近40年历史,目前**草莓以日光温室栽培为主要栽培模式,种植区域涉及**、章丘、钢城、长清、济阳等地,年种植面积近4万亩,年产量超过10万吨,年产值超过20亿元,无论在生产规模还是在产品质量均走在了全省的前列,以“早、鲜、香、美、甜”的产业特色享誉全国,是**市十大农业特色产业之一,也成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省草莓生产有着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特点,导致耕作模式单一、连作情况严重的现象,在肥料的使用上,莓农多针对草莓“适氮重磷钾”的需肥特点,重施高磷、高钾速效肥,存在土壤营养不均衡、土壤盐渍化等问题,影响草莓的产量和品质。

(一)凭经验施肥。通过对**草莓主产区土壤采样化验数据,土壤中碱解氮含量平均为190.8 mg/kg,范围在88.2~279.3 mg/kg之间,最高含量是最低含量的3.17倍;

有效磷平均含量为157.1 mg/kg,范围在74.4~251.2 mg/kg之间,最高含量是最低含量的3.38倍;速效钾平均含量为424.2 mg/kg,范围在267.0~534.0 mg/kg之间,最高含量是最低含量的2倍。三种大量元素肥料土样化验数据范围跨度大,存在生产中凭经验施肥,肥料使用随机性大,施肥不均衡,与草莓对肥料养分的实际需求结合性差,降低了肥料使用效率。

(二)土壤盐渍化。土壤盐分积累是**设施草莓栽培中的突出问题,如经取样化验,**市土壤水溶性盐含量最大值为2.40 g/kg,最小值为0.46 g/kg,平均为1.34 g/kg,属于轻度盐化,其中连作10年以上的土壤,80%以上土壤含盐量高于2g/kg,种植17年的土壤含盐量达到2.3 g/kg,达到中度盐化状态。生产中化肥使用比例和使用量偏高,随着草莓连作年限的加长,土壤中的盐分不断积累,使土壤含盐量呈上升趋势,易导致草莓生长过程中生理障碍多发。

(三)微量元素少。根据**省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分级标准进行评价,**市设施草莓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极不平衡,如土壤中有效铁含量1.08~66.04mg/kg,平均值为26.80 mg/kg,但参照最小标准值为4.50 mg/kg,调查土壤中有54.2%达不到范围最小值。对照《**省耕地地力评价指标分级》分析发现,除了有效锌含量大多处于2级水平,其他铜、铁、锰3种微量元素基本都处于1级水平。生产中忽视微量

元素的施用,导致土壤中微量元素的不均衡和缺乏,易造成草莓生产中对某些元素的吸收失调,进而对果实产量、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二、草莓生产农药施用现状

草莓作为一种以鲜食为主的浆果类水果,其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越来越受到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注。近年来,随着草莓主栽品种的更新变化、栽培设施和方式模式的提升调整,草莓生产中的主要病虫害集中在炭疽病、白粉病、灰霉病、芽枯病、蚜虫、蓟马、红蜘蛛等方面,在调查中发现,在病虫害的防控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特别是存在草莓苗期化学防治的盲目滥用,生产管理中重治不重防和绿色防控比例低等问题,不仅增加了管理成本,也对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带来不良后果,对草莓产业的提质增效带来不利影响。

(一)苗期农药用量大。近年来通过不断筛选推广,**地区草莓主栽品种主要以“红颜”、“甜宝”、“雪里香”、“甜查理”等为主,相较过去的“丰香”、“女峰”等老品种,不抗炭疽病,特别是在每年繁苗期间的七、八月份,高温、多雨,是炭疽病高发时期,莓农多采取高频次、多药剂复配等措施进行防治,每亩药剂费用达2000元左右,占整个栽培季农药费用的80%,过量农药施用,既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对土壤和环境也造成一定污染。

(二)管理重治不重防。草莓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

是与栽培管理息息相关的过程。很多莓农只注重病虫害发生后怎样治,而缺乏通过栽培管理进行防。比如草莓优质脱毒壮苗、髙畦育苗、高温闷棚、清洁田园、覆棚膜期隔离管理、适宜温湿度控制等技术管理措施,都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但在实际生产中因怕麻烦、怕投入或忽视而影响了普及应用。

(三)绿色防控比例低。由于草莓是鲜食类浆果,同时在设施草莓生产中自进入花期后,一直需要蜜蜂授粉,因此莓农在生产用药上一般都比较注意和谨慎,注意选用低毒高效药剂或烟熏剂,但一些较成熟的绿色防控措施,如电加热硫磺熏蒸器、黄粘板、丽蚜小蜂、捕食螨等技术措施应用比例偏低,影响了环境友好型技术措施控制草莓病虫危害的效果。

三、草莓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一)核心技术

本模式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优良品种种苗+配方平衡施肥+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

1.优良品种种苗

宜选用早熟、耐低温、耐弱光、品质佳的品种,如甜宝、红颜、雪里香、白雪公主等,选择品种纯正、健壮、无病虫害的温室外越冬草莓植株作为繁殖母株,母株脱毒时间在3年以内。

2.配方平衡施肥

基肥每667m2施农家肥5000kg或优质腐熟鸡粪2500kg,微生物菌肥1000 kg,磷酸二铵50kg,硫酸钾50kg,过磷酸钙50kg。11月至翌年2月中旬气温较低时,15-20d 左右浇水一次,2月底天气转暖后10d 左右一次,追肥用速溶全溶肥,前期用氮磷钾平衡肥料,盛花期后用含钾量多肥料,一次用5kg左右,同时增施黄腐酸或海藻酸微量元素肥,一次2.5kg左右。

3.水肥一体化

草莓水肥一体化技术又称微灌施肥技术,通过借助微灌系统,将微灌和施肥结合,利用微灌设备组装成微灌系统,将有压水输送分配到田间,通过灌水器以微小的流量湿润作物根部附近土壤,在灌溉的同时进行施肥,实现水和肥一体化利用和管理。水肥一体化施肥灌溉系统由水源、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网、灌水器等组成。缓苗后铺滴灌管,滴灌管顺着垄顶铺设,每种植垄铺设两条滴灌管,流量为1~3L/H,滴头间距为10cm,每次滴灌水量一般控制在每666.7㎡滴水5~10 m3左右,施肥时间在滴水开始1小时后至滴水结束前0.5h进行,一个栽培季折合累计用N、P、K量约为17.88kg、7.0kg、17.45kg。

4.绿色防控

土壤消毒。宜选择夏秋高温季节,在播种定植前20d以

上进行,清园后,在农家肥等有机肥施用后,每667m2撒施石灰氮30kg~50kg,随后深耕土壤,灌水保持土壤含水量70%以上,密闭大棚增温。在密闭大棚数日后选择晴天进行,每立方米空间用硫磺4g,锯末8g,于晚上7时,每隔2m距离堆放锯末,摊平后撒一层硫磺粉,倒入少量酒精,逐个点燃,一般密闭10d左右后消毒完成,然后揭膜通风,翻耕土壤整地,晾晒7d以上定植草莓。

白粉病绿色防控。通过垄顶撒硫磺粉预防,每667 m2用硫磺粉5kg,撒于草莓垄顶中间,通过日照加温自然挥发;还可以通过电加热硫磺熏蒸器防治,电加热硫磺熏蒸器悬挂在温室南北向中间位置,离地1.5m,东西均匀排列间距10m,每个熏器每次蒸投放硫磺粉20g,熏蒸在棉被放下温室密闭状态下进行,每天18时至21时通电加热3h,每隔3d 更换1次硫磺粉。

灰霉病绿色防控。通过垄间铺洒稻壳措施预防,垄间按照1000kg/666.7m2用量铺洒稻壳,稻壳覆盖厚度3—5cm;也可以将棚室温度提高到35℃,闷棚2h,然后放风降温,连续闷棚(2~3)次。

蚜虫绿色防控。黄板诱杀蚜虫,每667m2悬挂30张~40张30cm×40cm的黄色粘虫板,挂于行间,并高于草莓植株30cm,诱杀蚜虫,待其粘满黄板后应及时进行更换;蚜虫发生初期,田间释放瓢虫,每亩放100卡(每卡20粒

卵),捕杀蚜虫,留意维护草蛉、食蚜蝇、蚜茧蜂等天然天敌;阻隔、驱避防蚜,在棚室放风口处设防虫网、挂银灰色地膜条。

蓟马绿色防控。每667m2悬挂30张~40张30cm×40cm的蓝色粘虫板,挂于靠近底部放风口位置,并高于草莓植株30cm,诱杀蓟马等害虫,待其粘满蓝板后应及时进行更换。

红蜘蛛绿色防控。红蜘蛛发生初期,可在棚内释放捕食螨。释放方法是,边走边将捕食螨撒施到草莓叶片上,结合捕食螨的包装(袋装或瓶装)及数量,控制撒放量,以每片草莓叶片上保持10—15只捕食螨为宜。

(二)生产管理

1.苗期管理。选择品种纯正、健壮、无病虫害的温室外越冬脱毒草莓植株作为繁殖母株,4月中旬栽植,高畦繁苗,定植前10d~15d断蔓定棵,进行假植处理。

2.定植管理。定植前整地施肥,起栽培垄,垄距90cm~100cm,8月25日至9月5日定植;大垄双行方式,每667 m2定植(8000~10000)株;建议微喷缓苗。

3.田间管理。10月20日前后覆盖棚膜,结合扣地膜铺设滴灌;显蕾前白天26~28℃,夜间15~18℃;显蕾期白天25~28℃,夜间8~12℃;开花期白天22~25℃,夜间8~10℃;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白天20~25℃,夜间5~

10℃;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为宜;采用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方式,以“湿而不涝,干而不旱”为宜;及时摘除匍匐茎和黄叶、枯叶、病叶和采果后的花序;花前一周放入蜜蜂。

4.病虫害防治。草莓主要有白粉病、灰霉病、炭疽病、芽枯病等病害和蚜虫、红蜘蛛、蓟马等虫害,以确保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的,优先采取农业防治、理化诱控、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科学用药。

5.果实采收。果实表面着色达到70%以上,在清晨露水已干至中午或傍晚转凉后进行采收。

(三)应用效果

1.减肥减药效果

本模式与周边常规生产模式相比,减少化肥用量40%,肥料利用率提高5%,减少化学农药用量30%,农药利用率提高5%。

2.成本效益分析

亩生产成本15000元,亩产量3200kg,亩收入65000元,亩纯收入50000元,适合发展的适度经营规模20000亩。

3.促进品质提升

本模式下生产的草莓,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

12.5%以上,比常规模式高1个百分点。

(四)适宜区域

**设施草莓产区。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 试点专项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我国化学肥料和农药过量施用严重,由此引起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大问题。化肥和农药过量施用的主要原因:一是对不同区域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农药损失规律和高效利用机理缺乏深入的认识,制约了肥料农药限量标准的制订;二是化肥和农药的替代产品研发相对落后,施肥施药装备自主研发能力薄弱,肥料损失大,农药跑冒滴漏严重;三是针对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的技术研发滞后,亟需加强技术集成,创新应用模式。因此,制定化肥农药施用限量标准,发展肥料有机替代和绿色防控技术,创制新型肥料和农药,研发大型智能精准机具,以及加强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是我国实现化肥和农药减施增效的关键。 按照年中央号文件关于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部署,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精神,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试点专项“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旨在立足我国当前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战略需求,按照《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聚焦主要粮食作物、大田经济作物、蔬菜、果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

重大任务,按照“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全链条一体化设计,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解决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为保障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本专项主要通过化学肥料和农药高效利用机理与限量标准、肥料农药技术创新与装备研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研究,构建化肥农药减施增效与高效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到年,项目区氮肥利用率由提高到,磷肥利用率由提高到,化肥氮磷减施;化学农药利用率由提高到,化学农药减施;农作物平均增产,实现作物生产提质、节本、增效。 本专项围绕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理论基础、产品装备、技术研发、技术集成、示范应用等环节,对专项一体化设计,设置化肥农药减控基础与限量标准,重大技术、产品及装备研发,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三个任务方向。在年度首批启动个项目的基础上,年度拟启动个项目,拟安排国拨经费亿元。其中化肥农药减控基础与限量标准个项目、重大技术、产品及装备研发个项目、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个项目。项目实施周期为年月日年月日。 一、化肥农药减控基础与限量标准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 2016..

附件5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 试点专项2016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我国化学肥料和农药过量施用严重,由此引起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大问题。化肥和农药过量施用的主要原因:一是对不同区域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农药损失规律和高效利用机理缺乏深入的认识,制约了肥料农药限量标准的制订;二是化肥和农药的替代产品研发相对落后,施肥施药装备自主研发能力薄弱,肥料损失大,农药跑冒滴漏严重;三是针对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的技术研发滞后,亟需加强技术集成,创新应用模式。因此,制定化肥农药施用限量标准,发展肥料有机替代和绿色防控技术,创制新型肥料和农药,研发大型智能精准机具,以及加强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是我国实现化肥和农药减施增效的关键。 按照2015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 —1—

的战略部署,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精神,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试点专项“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旨在立足我国当前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战略需求,按照《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聚焦主要粮食作物、大田经济作物、蔬菜、果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任务,按照“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全链条一体化设计,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解决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为保障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本专项主要通过化学肥料和农药高效利用机理与限量标准、肥料农药技术创新与装备研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研究,构建化肥农药减施增效与高效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到2020年,项目区氮肥利用率由33%提高到43%,—2—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 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我国化学肥料和农药过量施用严重,由此引起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大问题。化肥和农药过量施用的主要原因:一是对不同区域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农药损失规律和高效利用机理缺乏深入的认识,制约了肥料农药限量标准的制订;二是化肥和农药的替代产品落后,施肥施药装备差,肥料损失大,农药跑冒滴漏严重;三是针对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的技术研发滞后,亟需加强技术集成,创新应用模式。因此,制定化肥农药施用限量标准,发展肥料有机替代和绿色防控技术,创制新型肥料和农药,研发大型智能精准机具,以及加强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是我国实现化肥和农药减施增效的关键。 按照2015 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部署,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精神,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

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旨在立足我国当前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战略需求,按照《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聚焦主要粮食作物、大田经济作物、蔬菜、果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任务,按照“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全链条一体化设计,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解决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为保障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本专项主要通过化学肥料和农药高效利用机理与限量标准、肥料农药技术创新与装备研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研究,构建化肥农药减施增效与高效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到2020年,项目区氮肥利用率由33%提高到43%,磷肥利用率由24%提高到34%,化肥氮磷减施20%;化学农药利用率由35%提高到45%,化学农药减施30%;农作物平均增产3%,实现作物生产提质、节本、增效。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2018年度

国科发资〔2017〕298号附件8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 试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我国化学肥料和农药过量施用严重,由此引起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大问题。化肥和农药过量施用的主要原因:一是对不同区域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农药损失规律和高效利用机理缺乏深入的认识,制约了肥料农药限量标准的制订;二是化肥和农药的替代产品落后,施肥施药装备差,肥料损失大,农药跑冒滴漏严重;三是针对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的技术研发滞后,亟需加强技术集成,创新应用模式。因此,制定化肥农药施用限量标准、发展肥料有机替代和绿色防控技术、创制新型肥料和农药、研发大型智能精准机具,以及加强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是我国实现化肥和农药减施增效的关键。 按照2015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部署,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精神,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旨在立足我国当前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战略需求,按照《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 —1—

划》,聚焦主要粮食作物、大田经济作物、蔬菜、果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任务,按照“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全链条一体化设计,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解决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为保障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专项主要通过化学肥料和农药高效利用机理与限量标准、肥料农药技术创新与装备研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研究,构建化肥农药减施增效与高效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到2020年,项目区氮肥利用率由33%提高到43%,磷肥利用率由24%提高到34%,化肥氮磷减施20%;化学农药利用率由35%提高到45%,化学农药减施30%;农作物平均增产3%,实现作物生产提质、节本、增效。 专项围绕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理论基础、产品装备、技术研发、技术集成、示范应用等环节对专项一体化设计。在2016年、2017年启动实施34个项目的基础上,2018年拟发布15个任务方向,其中任务1为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类,任务2-15为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类,拟安排国拨经费6.88亿元。 一、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类 1. 高效低风险小分子农药和制剂研发与示范 研究内容:围绕解决我国主要作物病虫草害防治药剂品种—2—

化学肥料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实施方案

附件:2 化学肥料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 实施方案 一、意义和必要性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建设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在人口压力大、环境资源紧张、农业基础薄弱,且农业有害生物多发重发频发的严峻形势下,我国粮食生产连续11年保持增长,化肥农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过量和不能合理、适时、对症用肥用药,肥药利用率不高,带来了土壤板结、酸化、农药残留毒性、病虫抗(耐)药性上升、次要害虫大发生、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威胁着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因此,需要加快改变农作物对化肥农药过分依赖的传统方式,在稳产增产前提下,大力发展化肥农药替代技术及相关产品研发,促进化学肥料高效利用、传统化学防治向现代绿色防控的转变,减少生产中化学农药的投入使用,实现农产品产量与

质量安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民节本增效。 二、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总体目标 通过化肥农药高效利用机理与投入基准、肥料农药技术创新与装备研发、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构建化肥农药减施与高效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到2025年,在保证主要农作物稳产的基础上,提出化学肥料减施20%、化学农药减施30%,并提出节本提质增效的综合技术模式,培训农技推广人员50万人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500万人次,为我国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二)重点任务 围绕化肥农药减施的理论基础、产品装备、技术研发、培训推广、保障机制等五大环节,对项目进行一体化设计,拟设置应用基础研究、技术与装备研发、集成与示范三部分12个重点任务。

化肥的减量增效技术

化肥的减量增效技术 —推广施肥新技术,实现化肥零增长 吴中民2马君岭1刘畅2 (1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新驿镇农技站,山东济宁,272116; 2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新驿镇人民政府,山东济宁,272116) 今年3月份农业部提出的力争到2020年,实现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要实现零增长目标,一是要减去不合理施肥造成的多用的部分化肥,提升利用效率。二是要推进有机与无机的结合。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关键是把握好“精、调、改、替”4字要领:推进精准施肥、调整化肥施用结构、改进施肥方式、有机肥替代化肥。本人结合上述要求,针对近几年来,化肥、农药价格飞涨,生产成本急剧升高,农业投入产出比降低的现实情况,总结了各地经验,提出一些粗浅的化肥减量增效技术,仅供广大农民朋友参考。 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是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作物缺什么元素就补充什么元素,需要多少补多少,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的需要。达到提高作物产量,保证粮食生产安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节约资源,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减少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2、机械化深施肥技术。机械化深施肥技术主要是指使用农业机械在耕翻、播种和作物生长中期将化肥按农艺要求的各类、数量和化肥位置效应施于土壤表层以下一定的深度。主要包括:深施底肥、深施种肥(也称种肥同播)、深施追肥。机械化深施的好处:减少了化肥损失,提高了化肥利用率,节省了成本,增加了效益。 3、水肥一体化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施肥与灌溉结合在一起的农业新技术。它是通过压力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灌水器,将肥料溶液以较小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土层中的灌水和施肥方法,可以把水和养分按照作物生长需求,定量、定时直接供给作物。其特点是能够精确地控制灌水量和施肥量,显著提高水肥利用率。增产增效情况与传统技术相比,蔬菜节水30%~35%,节肥40%~45%;果园节水40%,节肥30%;蔬菜产量增加15%~22%,水果增产9%~15%。 4、增施有机肥料,农家肥与化肥混合施用。有机肥种类多,肥源广,易于积制,成本低,施用简单,是发展优质、高效、低耗农业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养分含量比较齐全,肥效持久而稳定,坚持化肥与有机肥混合施用,一可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肥力;二可使迟效与速效肥料优势互补;三可减少化肥的挥发与流失,增强保肥性能,较快地提高供肥能力;四可提高作物抗逆性、改善品质,并对减轻环境污染有显著效果。 5、利用秸秆腐熟剂,完善秸秆还田技术。秸秆腐熟剂能使秸秆等有机废弃物快速腐熟,使秸秆中所含的有机质及磷、钾等元素成为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并产生大量有益微生物,刺激作物生产,提高土壤有机质,增强植物抗逆性,减少化肥使用量,改善作物品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每667平方米还田秸秆200公斤,可以少施20%的磷肥和钾肥,即每667平方米少施2公斤氯化钾和5公斤过磷酸钙,每667平方米节省化肥投入15元。秸秆还田前期需消耗一定量的氮素,应适当增加前期氮肥用量,减少后期氮肥用量。 6、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土壤改良的方法主要有土壤深耕、增施有机物料、覆盖栽培、促进微生物增殖、促进蚯蚓增殖等方法。通过改良土壤,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肥力和肥料利用效率5%以上。引导农民改进耕作方式,实

猕猴桃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猕猴桃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一、猕猴桃生产化肥施用现状 **省**市从80年代开始引进种植猕猴桃,发展面积达3万余亩,猕猴桃产业在促进当地农民增收和扩大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猕猴桃是多年生果树,盛果期30-50年,生长期长、生物量大,当地果农为了获得更高的产量,有的过量施用化肥,不仅增加种植成本,还引发环境污染,有的园区过多使用化肥甚至引起土壤环境和品质的“双下降”。 (一)化肥施用量大。目前,生产上普遍采取増施化肥以获得高产、高收益。我市多数猕猴桃区化肥年平均施用量为尿素40-50kg/亩、钙镁磷肥10-20kg/亩、氯化钾50?60kg/亩、磷酸二胺50-60 kg/亩。或者是高浓度复合肥(15-15-15)150 kg/亩。在猕猴桃生产中,化肥尤其是氮肥的过量施用不仅造成猕猴桃果园土壤质量和果实品质的逐渐下降,盈余肥料流失引起的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还对生态环境构成巨大威胁。 (二)化肥利用率低。在猕猴桃生产中,化肥当季利用率较低,利用率不足30%,而部分猕猴桃生产水平较先进国家的猕猴桃化肥利用率相对较高,其中新西兰为70%、意大利为60%、以色列为70%。分析导致**省猕猴桃化肥利用

率低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我市缺少针对猕猴桃产业发展及科研方面的研究机构和专家老师,各项管理数据没有一个权威性的地方标准,只能选择参考其它省份;二是没有统一施肥标准,例如测土精准配方施肥滞后;三是科普宣传生产技术推广力度较小,基层猕猴桃技术人员太少;四是农资经销商成为化肥施用的推广者,大部分没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还是推广老的模糊施肥技术;五是缺少示范园区,发挥不到示范作用;六是猕猴桃种植户年龄大部分在50岁-75岁,还是停留在多使用化肥增产的老观念上。 (三)化肥施用成本高。**市2018/2019猕猴桃共计生产6000万公斤,平均价格8元每公斤,亩产量在2000公斤左右,亩效益在1.6万元左右,化肥投入每亩在600元左右。除去人工、水费、有机肥等投入4000元,每亩纯收益比较可观。有的果农为了争取更高的收益,随意加大化肥投入,每亩成本增加到1000元,严重影响了果品品质,降低了土壤有机质含量。 二、猕猴桃生产农药施用现状 在猕猴桃生产中,病虫草害是导致减产和品质下降的重要原因。目前,防治猕猴桃病虫草害的措施有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治等,其中,化学防治因高效便捷、省时省力,仍是**省当前的主要防治手段。**猕猴桃原来病虫害发生率很低,随着面积不断扩大,近3年以来病虫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2016..

精品文档 。 1欢迎下载 附件5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 试点专项2016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 我国化学肥料和农药过量施用严重,由此引起环境污染和农 产品质量安全等重大问题。化肥和农药过量施用的主要原因:一是对不同区域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农药损失规律和高效利用机理缺乏深入的认识,制约了肥料农药限量标准的制订;二是化肥和农药的替代产品研发相对落后,施肥施药装备自主研发能力薄弱,肥料损失大,农药跑冒滴漏严重;三是针对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的技术研发滞后,亟需加强技术集成,创新应用模式。因此,制定化肥农药施用限量标准,发展肥料有机替代和绿色防控技术,创制新型肥料和农药,研发大型智能精准机具,以及加强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是我国实现化肥和农药减施增效的关键。 按照2015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 的战略部署,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精神,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试点专项“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旨在立足我国当

前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战略需求,按照《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聚焦主要粮食作物、大田经济作物、蔬菜、果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任务,按照“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全链条一体化设计,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解决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为保障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本专项主要通过化学肥料和农药高效利用机理与限量标准、肥料农药技术创新与装备研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研究,构建化肥农药减施增效与高效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到2020年,项目区氮肥利用率由33%提高到43%,磷肥利用率由24%提高到34%,化肥氮磷减施20%;化学农药利用率由35%提高到45%,化学农药减施30%;农作物平均增产3%,实现作物生产提质、节本、增效。 本专项围绕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理论基础、产品装备、技术研发、技术集成、示范应用等环节,对专项一体化设计,拟设置化肥农药减控基础与限量标准,重大技术、产品及装备研发,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三个任务方向共42个项目。化肥农药减控基础与限量标准任务方向包括项目1-8共8个项目,该部分研究为化 —2—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 试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我国化学肥料和农药过量施用严重~由此引起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大问题。化肥和农药过量施用的主要原因:一是对不同区域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农药损失规律和高效利用机理缺乏深入的认识~制约了肥料农药限量标准的制订,二是化肥和农药的替代产品研发相对落后~施肥施药装备自主研发能力薄弱~肥料损失大~农药跑冒滴漏严重,三是针对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的技术研发滞后~亟需加强技术集成~创新应用模式。因此~制定化肥农药施用限量标准~发展肥料有机替代和绿色防控技术~创制新型肥料和农药~研发大型智能精准机具~以及加强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是我国实现化肥和农药减施增效的关键。 按照2015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部署~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精神~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试点专项“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旨在立足我国当前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战略需求~按照《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聚焦主要粮食作物、大田经济作物、蔬菜、果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任务~按照“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 1 术研究、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全链条一体化设计~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解决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为保障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本专项主要通过化学肥料和农药高效利用机理与限量标准、肥料农药技术创新与装备研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研究~构建化肥农药减施增效与高效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到2020年~项目区氮肥利用率由33%提高到43%~磷肥利用率由24%提高到34%~化肥氮磷减施20%,化学农药利用率由35%提高到45%~化学农药减施30%,农作物平均增产3%~实现作物生产提质、节本、增效。 本专项围绕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理论基础、产品装备、技术研发、技术集成、示范应用等环节~对专项一体化设计~设置化肥农药减控基础与限量标准~重大技术、产品及装备研发~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三个任务方向。在2016年度首批启动13个项目的基础上~2017年度拟启动21个项目~拟安排国拨经费8.842亿元。其中化肥农药减控基础与限量标准6个项目、重大技术、产品及装备研发10个项目、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5个项目。项目实施周期为2017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 2 一、化肥农药减控基础与限量标准 1.肥料氮素迁移转化过程与损失阻控机制 研究内容:研究主要土壤类型和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和果树种植体系肥料氮素的迁移转化特征、保氮原理及微生物学机制~不同类型土壤中氨挥发、径流淋溶、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等损失过程的发生规律、主控因子与调控原理,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和果树氮素需求规律及响应阈值,作物氮高效基因型的利用机理,挖掘作物高效利用氮素生物学潜力~提出氮肥增效调控途径。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提出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西南和华南等主要农区氮肥施用限量标准草案7项。【预期性指标】发表高水平论文70篇。

草莓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草莓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一、草莓生产化肥施用现状 **省自上世纪二十年代引种草莓已近百年,目前年种植面积48万余亩,年产量120万吨左右,形成了**、**等多处规模化草莓种植基地,**市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草莓栽培以来,至今已有近40年历史,目前**草莓以日光温室栽培为主要栽培模式,种植区域涉及**、章丘、钢城、长清、济阳等地,年种植面积近4万亩,年产量超过10万吨,年产值超过20亿元,无论在生产规模还是在产品质量均走在了全省的前列,以“早、鲜、香、美、甜”的产业特色享誉全国,是**市十大农业特色产业之一,也成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省草莓生产有着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特点,导致耕作模式单一、连作情况严重的现象,在肥料的使用上,莓农多针对草莓“适氮重磷钾”的需肥特点,重施高磷、高钾速效肥,存在土壤营养不均衡、土壤盐渍化等问题,影响草莓的产量和品质。 (一)凭经验施肥。通过对**草莓主产区土壤采样化验数据,土壤中碱解氮含量平均为190.8 mg/kg,范围在88.2~279.3 mg/kg之间,最高含量是最低含量的3.17倍;

有效磷平均含量为157.1 mg/kg,范围在74.4~251.2 mg/kg之间,最高含量是最低含量的3.38倍;速效钾平均含量为424.2 mg/kg,范围在267.0~534.0 mg/kg之间,最高含量是最低含量的2倍。三种大量元素肥料土样化验数据范围跨度大,存在生产中凭经验施肥,肥料使用随机性大,施肥不均衡,与草莓对肥料养分的实际需求结合性差,降低了肥料使用效率。 (二)土壤盐渍化。土壤盐分积累是**设施草莓栽培中的突出问题,如经取样化验,**市土壤水溶性盐含量最大值为2.40 g/kg,最小值为0.46 g/kg,平均为1.34 g/kg,属于轻度盐化,其中连作10年以上的土壤,80%以上土壤含盐量高于2g/kg,种植17年的土壤含盐量达到2.3 g/kg,达到中度盐化状态。生产中化肥使用比例和使用量偏高,随着草莓连作年限的加长,土壤中的盐分不断积累,使土壤含盐量呈上升趋势,易导致草莓生长过程中生理障碍多发。 (三)微量元素少。根据**省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分级标准进行评价,**市设施草莓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极不平衡,如土壤中有效铁含量1.08~66.04mg/kg,平均值为26.80 mg/kg,但参照最小标准值为4.50 mg/kg,调查土壤中有54.2%达不到范围最小值。对照《**省耕地地力评价指标分级》分析发现,除了有效锌含量大多处于2级水平,其他铜、铁、锰3种微量元素基本都处于1级水平。生产中忽视微量

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全省2020年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扎实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全面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生态发展,建设环保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现代农业,结合全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牢固树立“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理念,依靠科技进步,加快转变施肥方式,引导农民合理使用化肥,减少化肥使用量,推广使用测土配方施肥、高效肥料、增施有机肥等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技术,努力提高化肥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建立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的可持续农业发展体系,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安全。 二、目标任务 全市耕地土壤监测网络更加完善,施肥管理和技术体系更加健全,施肥水平明显提升,施肥结构进一步优化。粮食等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到户率达到95%以上,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达到40%以上,化肥使用量继续保持负增长态势。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改进施肥方式。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做到缺什么养分补什么养分,缺多少补多少,减少或杜绝不必要的肥料浪费。 (二)坚持提高化肥使用效果。推广高效化肥,用相对较少的肥料投入发挥等同的效果,减少化肥投入的实物量。 (三)坚持推广配肥施用技术。推广化肥和有机肥配施技术,减少化肥使用量,提升土壤肥力水平,确保粮食安全和化肥面源污染防治统筹推进。 (四)坚持优化施肥结构。推进经济施肥、增产施肥、环保施肥、轻简化施肥,粮食等主要农作物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等养分结构基本合理,有机肥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四、技术路径 (一)优化施肥技术。以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为基础,以土壤测试、肥料田间试验为依据,根据土壤供肥能力、作物目标产量和化肥利用率,建立施肥指标体系,划定科学施肥分区,合理制定各区域、分作物单位面积施肥限量标准,推进精准施肥,减少盲目施肥行为;优化氮磷

黄芪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黄芪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黄芪是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为常用滋补中药材,其药用价值主要来源于根,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等多种功效。随着临床应用和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大,野生资源数量日渐减少,目前药用黄芪主要来源于栽培品。与此同时,近年来随着种植规模不断扩大,轮作周期不断缩短,病害问题日益凸显,再加上部分土壤肥力不足,进而过量施用化肥农药,导致黄芪品质不佳等问题日趋严峻,严重制约了黄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探索促进黄芪绿色生产的新路子,笔者在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组织开展了黄芪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的试验 示范。结果表明:在保证较高品质和产量的同时,有效降低了化肥农药的投入量,实现了黄芪绿色高质量生产。现将适用于河北省燕山产区的黄芪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介绍如下。 1 核心技术 本模式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优良品种+配方施肥+绿色防控+机械播种与收获”。 1.1 优良品种 品种选择在主推地区适宜栽培的膜荚黄芪,其特点是高产,春种秋收。 1.2 配方施肥

结合深耕,底肥施入商品有机肥400 kg/亩或腐熟农家肥2500kg/亩;撒可富复合肥(15:15:20)35 kg/亩。播种前采用药剂拌种,防治根腐病及克服黄芪连作障碍问题。结合灌溉,分别在出苗后10—15天(4月中下旬)、盛花期(8月下旬)、结荚期(9月上旬)施用微生物菌剂20 kg/亩,荧光菌5 L/亩(拌种或灌根), (请明确此处的有机肥是商品有机肥还是经充分腐熟的农家肥) 1.3 绿色防控 1.3.1 农业防治轮作倒茬、培育壮苗、深翻精耕、中耕除草、科学施肥。 1.3.2 物理防治每亩应用粘虫黄板40块,每20亩安装振频式杀虫灯1台。 1.3.3生物防治采用微生物菌剂、菌肥及生物药剂进行拌种、灌根和叶面喷施等技术,防治病虫,解决连作障碍。 1.3.4化学防治药剂拌种防治地老虎、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及根腐病,茎基腐,虎皮等病害;用高效低毒农药喷施防治蒙古灰象甲、蚜虫、红蜘蛛、蓟马等虫害。 1.4机械播种与收获 主要包括机械播种、机械施肥、机械喷药、机械收获等。

简述玉米化肥减施增效技术

60种植科学 黑龙江是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玉米是重要的农作物。为保障玉米的总体产量和质量,会使用化肥作为重要的养料,黑龙江近些年来坚持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提升化肥的利用效率,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玉米生产过程中化肥减施增效发展较为缓慢,需要切实引进减施增效技术,实现高产、优质的种植目标,并充分保护生态环境。 1.减施增效技术在玉米生产种植中的作用 化肥是玉米生产种植过程中的重要养料,能够支持玉米保持着良好的生长状态,推进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不断提升。但是不容忽视的是,过量使用化肥,将会导致土壤受到污染,相应情况下,还会给农作物的实际生长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主要是化肥的残留会给玉米带来一些有害物质,将会容易影响到食用玉米的人和动物的安全。积极引进减施增效技术,提升化肥的利用效率,控制好化肥的使用量,推进玉米的良好生长。 2.玉米减施增效技术的应用 2.1总量控制技术 土壤条件、空间范围内的土壤养分以及气候条件,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玉米种植的实际效果。切实有效采用科学合理的减施增效技术,推进玉米生产活动的有效开展。发挥总量控制技术的优势和作用,针对一定区域内的玉米种植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控制好这个区域范围内钾肥、氮肥以及磷肥方面的实际应用总量,在保障农作物生产产量的同时,还能够有效控制好化肥的使用量。具体使用总量控制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2.1.1合理明确好施肥的参数 结合玉米生产种植的目标产量,明确出相应的施肥量,其中还需要针对土壤内部的各项养分情况加以检测和分析,着重控制好氮肥、磷肥以及钾肥方面的含量,根据植物养分的实际吸收量和土壤养分的缺失量情况。科学确定好施肥量的时候,将能够良好控制好施肥总量,为后续开展施肥工作提供良好的信息支持。 2.1.2明确化肥施用量和时期 从玉米生产目标产量入手,计算好玉米种植过程中的施加化肥数量。积极适应恒量监控技术手段,针对钾肥和磷肥的实际使用量加以分析和研究。一般情况下,需要针对玉米生长过程中所带走的土壤含磷和实际磷量情况进行计算,合理确定好磷肥的应用量。玉米正常生长过程中,会消耗一定的化肥,且收割环节还会带走土壤中的肥力。而同时需要注意到的是,玉米生长中秸秆还田作业的实施,还能够给增加土壤肥力带来一定积极作用。切实有效开展玉米种植工作,合理使用减施增效技术,需要注重结合玉米生产种植的实际情况,科学设置化肥使用量,使其能够良好符合玉米的生长规律。以钾肥为例,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玉米的生长会消耗肥含量、土壤泽速效钾含量,而其还可以实现秸秆还田目标,因而需要控制好钾肥的使用量。施肥环节进行中,需要根据玉米的实际生长状态,选择施肥作业的方式和具体用量,提升施肥效率。 2.2配方施肥技术 将基肥和追肥进行充分有效的融合,将能够起到良好的施肥效果,发挥肥料的作用。按照玉米生长阶段,采用合适的肥料数量,充分控制好肥料的使用效果,以7500~9700kg/hm2的产量水平为例,种肥可以使用二胺,使用量为45kg/hm2,而基肥使用量需要控制在310~370kg/hm2范围内;拔节期的时候,需要追加一定的尿素,使用量需要控制在220kg/hm2。 施肥活动进行中,积极使用减施增效技术,可以起到良好效果,这其中发挥一次性施肥方式,需要使用缓释掺混肥料、稳定性复肥,同时还需要针对土壤肥力的实际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通过一次性基 简述玉米化肥减施增效技术 王 伟 (黑龙江省鸡西市密山市八五一一农场第一管理区,黑龙江 鸡西 158307) 摘 要:玉米生长种植过程中需要有肥料作为支撑,积极采用减施增效技术,可以起到良好的生长促进效果,促使玉米产量和质量有所上升。本文主要是从减施增效技术在玉米生产种植中的作用分析入手,重点介绍了玉米减施增效技术的应用情况,为全面有效推进玉米种植活动的良好开展,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玉米;化肥;减施增效技术 文章编号:ISSN2096-0743/2019-13-0060 ·6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