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时空异质性分析_魏金义

中国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时空异质性分析_魏金义

中国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时空异质性分析_魏金义
中国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时空异质性分析_魏金义

收稿日期:2015-02-08

作者简介:魏金义,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要素禀赋。

通讯作者:祁春节,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农产品流通、农产品国际贸易。基金项目:国家现代农业(柑橘)产业技术体系(MATS )专项经费(编号:CARS -27-07B )。

中国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时空异质性分析

魏金义

1,2

祁春节

1

(1.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0;2.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0)

摘要农业要素禀赋结构是分析我国有关农业经济问题的逻辑起点,也是决定农业经济增长的基础因素。为了揭示我国农业要素禀

赋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本文在解析我国农业要素禀赋结构变化原因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要素禀赋结构指数,应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区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演变过程、空间自相关性及其异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①要素间的相对价格变化、

替代性及流动性差异是要素禀赋结构发生变化的内因,二元经济结构、制度性障碍及各要素面临的外部环境差异是其变化的外因;②总体上我国农业各要素比重相当,农业资本要素比重略高,但其波动最为明显,而土地要素结构指数则最为稳定,我国西南地区部分省份的农业劳动力份额不断上升,农业资本和土地要素比重有所下降,而东部沿海地区的农业资本要素比重大幅提升,另外两种要素份额呈现不同程度下降;③我国农业要素结构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农业劳动力要素的空间集聚性最强,农业土地的空间特性较为稳定,

而农业劳动力和农业资本要素的空间自相关程度正逐渐减小;④我国农业要素禀赋结构呈现出局部的时空异质性,部分地区间农业土地要素结构指数的空间差异呈现出扩大趋势,内蒙古、陕西、黑龙江和吉林是我国农业土地要素结构指数的热点区;⑤农业劳动力结构指数的不稳定区域逐步增多,

新疆、宁夏、内蒙古、西藏四个地区由低低类型向低高类型集聚转变,我国农业劳动力结构指数显著水平较高的地区逐渐地由中东部地区向西南地区转移。最后,提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的构建、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农产品对外贸易结构的调整要与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化相适应。同时,

应从健全农村金融体制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高农业劳动力转移等方面着手,完善各要素市场,促进我国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优化升级。关键词

农业要素结构指数;异质性;空间相关性;中国

中图分类号

F3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2104(2015)07-0097-08

doi :10.3969/j.issn.1002-2104.2015.07.014

农业要素禀赋结构是分析我国有关农业经济问题的逻辑起点,

也是决定农业经济增长的基础因素[1]

。优化劳

动、土地和资本的组合,对于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区域

农业增长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建国以来要素投入结构

变动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影响深远,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已处于投资推动要素结构变化阶段,但各地区间差异较大

[3]

。在二元经济结构下,资本投入、劳动力转移所引起

的要素结构变化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较大影响[4]

。土地、劳动、资本三种要素的投入量变动率和相对分配率共同决

定了我国农业技术变动率

[5]

。运用要素禀赋相对系数和

技术选择偏向系数的分析表明,一个地区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化会引起技术选择发生相应的变化

[6]

正如林毅夫所认为的,一个国家或区域的要素禀赋特征在某一时间点上是给定的,但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

[7]

。伴随着农业发展,我国农业要素禀赋条件也发生了

改变。1979年以来,耕地资源持续减少,

2009-2012年,全国耕地面积减少22.61万hm 2

;全国农业资本存量由

1978年的868.00亿元增长至2009年的8104.64亿元,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进一步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而农业劳动力所占比重由70.53%下降至44.80%。农业要素投入结构变化的总体趋势是土地与劳动力在农业生产中的投入比例不断下降,资本的比例逐渐上升,各地区间存在差异[8]

,但这种差异没有发剧烈的波

[6]

。从地域上看,也有学者认为我国各地区间农业要素

禀赋有所不同,

并利用要素禀赋相对系数将我国31个省(市、区)划分为土地丰富型、劳动力丰富型两大类[9]

。相

关研究表明,

技术变革和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化对生产要素投入结构具有较强的诱导作用[10-11]

。在经济发展过程

中,投入生产的要素种类、数量、质量会发生变化,从而导

致要素禀赋结构变化

[2]

·

79·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第25卷第7期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Vol.25No.72015

综上所述,既有研究表明,要素禀赋条件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在技术变革、要素相对价格变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农业要素禀赋结构也会不断发生变化。然而,

各地区间农业要素禀赋结构变化所表现出的时空差异尚未引起学者们足够的重视,缺乏从空间的角度对我国农业要素禀赋结构变化的空间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有学者指出我国区域间农业生产要素的空间流动性使得农业产出具有较强的区域空间效应,并提出要提高农业要素的空间配置效率

[12]

。那么,我国各地区间农业要素禀

赋结构的变化是否存在空间上的依赖性?具体又表现出何种差异?农业要素禀赋结构变化的原因有哪些?为回答以上问题,本文以我国省域数据为样本,首先分析我国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演变特征及原因,采用探索性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时空异质性进行分析,以期对其形成更为深入的认识。

1

农业要素禀赋结构变化的理论分析

1.1

农业要素禀赋结构变化的原因

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化、要素间替代性及各要素流动性

差异是要素禀赋结构发生变化的内在因素。由于要素供给弹性的差异,当要素需求增加时要素的相对价格会发生改变,而要素相对价格的改变是造成要素禀赋结构变化的根本原因。要素间的替代性是要素禀赋结构发生变化的前提条件,而现代化技术为要素间替代性的相互作用提供了良好的媒介。以农业机械为主的劳动力节约型技术和以化肥为主的土地节约型技术发展的不均衡性,间接地改变了劳动和土地的相对稀缺性,要素相对稀缺性的变化将使得要素禀赋结构发生改变。从要素的流动性来看,由于土地要素的自然属性使其时空位置难以改变,所以流动性较弱。尽管我国尚未形成完备的农村金融体制机制,但资本的跨期性交易特性以及较低的流动成本使其具有较强的流动性。由于迁移成本和相关制度的约束,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性受到一定抑制。这种要素流动性差异也会改变农业要素禀赋的结构。

从外部因素来看,首先,我国经济发展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以及要素本身的趋利性,使得要素不断地向工业部门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流动。从总体上看,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要素处于净流出的状态。其次,由于政策性和制度性障碍,与城市相比,我国农村要素市场发育迟缓,要素市场扭曲普遍存在。农业领域的资本、土地和劳动力三大要素市场发育水平不尽相同。与资本和劳动力相比,由于产权界定不清晰、土地使用权的不稳定性、土地资本化受限等多种制约因素,农业土地市场化程度较低。有研究表明,

2005年我国农业土地使用权市场化程度仅为1.27%,而农村劳动力和资本的市场化程度则分别为55.76%、

77.15%[13]

。最后,受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

差异以及农业投资收益率、非农就业机会、城镇化发展阶段差异影响,

各种要素面临的外部环境有所不同,造成不同地区农业要素禀赋结构变化呈现出一定差异。因此,外部因素也使得我国农业要素禀赋结构发生变化并呈现出一定的地区差异。1.2

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空间特性

郝大江从空间的角度将影响经济发展的要素划分为区域性要素和非区域性要素两类

[14]

。区域性要素是本区

域内固有的,

具有非流动性、不可替代性、动态性等特点;非区域性要素则是普遍存在的,通过空间移动,区域间的要素存量会发生改变。土地要素本身具有较强的地理空间属性,地理位置难以改变。因此,从空间的角度来看,土地要素属于典型的区域性要素。户籍制度的存在,使得农业劳动力要素也具有了鲜明的地区性特征。同时,资本、劳动力要素无法直接成为农产品的实体构成,需要依附各种生产资料作用于土地资源才能在农业生产中实现其价值转化。据此,

可将农业劳动力和农业资本视为准区域性要素。相较于其他产业,农业对区域性要素较强的依赖性,决定了农业要素禀赋结构具有一定的空间特性。现实中,各地区的土地、劳动力、资本三大要素条件本身并非完全相同,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制度性障碍等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下,进一步加深了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空间特性。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农业要素禀赋结构变化的衡量

本文利用要素禀赋系数构建的要素禀赋结构指数来

分析我国各地区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化情况[4]

。其中,

农业各要素禀赋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T i =(t i /t )(y i /y )(1)K i =(k i /k )/(y i /y )(2)L i =(l i /l )(y i /y )

(3)

其中,t i 、k i 、l i 分别表示i 地区的耕地、农业资本投入、农业劳动力;t 、k 、l 分别代表全国耕地资源、全国农业资本投入和全国农业劳动力;y i 与y 分别为i 地区的农林牧渔总产值和全国农林牧渔总产值。利用已取得的农业各要素禀赋系数可以构建反映各地区要素投入结构的要素结构指数。耕地、农业资本、农业劳动力各要素结构指数分别为:

T =T i /(T i +K i +L i )(4)K =K i /(T i +K i +L i )(5)L =L i /(T i +K i +L i )

(6)

·

89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第7期

2.2农业要素禀赋结构变化的空间特性检验

为了明确我国农业要素禀赋结构变化的空间相关性及其异质性,本文采用探索性空间计量分析法中的Moran’s I对其进行检验。通常情况下,Moran’s I分为全局性和局域性两种,作用有所不同。其中,全局性Moran’s I的表达式为:

I=n∑n

i=1∑n

j=1

w

ij

(x

i

-珋x)(x

j

-珋x)/∑n

i=1

∑n

j=1

w

ij

∑n

i=1

(x

i

-珋x)2(7)

式中,x i、x j表示i、j地区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观测值,珋x则为n个地区农业要素禀赋要素结构的平均值,w

ij

为空间权重矩阵的元素,表示i、j地区的邻接关系,当i地区和j 地区相互邻近时,w ij为1,反之,w ij为0。对于(7)式所取得的Moran’s I,在正态分布的基本假定下,用标准化统计量Z进行检验,即可从整体上验证我国农业要素禀赋结构变化是否存在空间自相关性。

需要说明的是,全局性Moran’s I只是从总体上反映了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空间特性,如需更为深入地分析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局域空间相互关系及异质性特征,则要利用局域性Moran’s I及相应Moran散点图(莫兰散点图)或局部空间关联的显著性(LISA)聚集图等分析工具。局域性Moran’s I的表达式为:

I i =n(x

i

-珋x)∑n

j=1

w

ij

(x

j

-珋x)/∑n

i=1

(x

i

-珋x)2(8)

2.3数据来源与相关说明

本研究中所涉及到的数据主要包括农业产出和要素投入两大类,农业要素包括土地、劳动力和资本三类。其中,本文应用各地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表示农业产出变量,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方统计资料。在农业要素投入方面,以农作物播种面积表征农业土地要素状况,以农林牧渔业从业人数代表农业劳动力要素投入,数据都来源于历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对于农业资本要素投入,本文的处理方式是先将国家财政支农资金按照一定比例分配到各地区,再结合各地区的支农资金及农民的农业生产支出综合而得,此数据是笔者根据历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和《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相关原始数据整理计算所得。本文收集整理了1981-2011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上述指标的面板数据,其中,四川省包含了重庆市,广东省包含了海南省。

3农业要素禀赋结构演变及全局自相关性

3.1农业要素禀赋结构演变特征

为了从整体上把握我国各地区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化,本文计算出了1981-2011年各地区农业劳动力、资本和土地的要素结构指数(表1)。各要素结构指数历年均值表明,总体上我国各农业要素比重相当,农业资本要素比重略高。从各要素波动状况来看,三类要素中,农业资本要素结构指数波动最为明显,变化范围在0.17-0.70之间。而土地要素结构指数则最为稳定。从各地区农业要素禀赋结构变化状况看,我国西南地区部分省区(湘、粤、桂)的农业劳动力要素的份额不断上升,农业资本和土地要素比重有所下降,而京、津、沪、苏及浙地区的农业资本要素结构指数大幅提升,而土地和农业劳动力两种要素结构指数呈现不同程度下降。

3.2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全局自相关性

本文利用GEODA空间分析工具,依据式(7)计算出了1981-2011年我国各地区农业劳动力、农业资本和土地要素结构指数的全局性Moran’s I(图1),且均通过显著性检验。从图1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要素结构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其中,农业劳动力要素的空间正相关性最为突出,即其空间集聚性最强。从变化趋势上看,农业资本要素和劳动力要素的全局自相关性的变化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总体上均呈下降趋势,而土地要素结构指数的全局性Moran’s I则一直维持在0.14左右。由此表明,我国农业土地的空间特性较为稳定,这与其本身较强的空间自然属性密切相关。而农业劳动力和农业资本要素的空间自相关程度正逐渐减小,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和农村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农业劳动力和资本在收益最大化的驱动下逐步向更具潜力的地区流动,使得两者在各地区间的差异进一步扩大

图11981-2011年农业各要素结构指数的

全局性Moran’s I变化

Fig.1Diversification of Moran’s I of structure index of

agricultural factors from1981to2011

4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时空异质性

全局性Moran’s I说明我国农业要素禀赋结构总体上存在空间自相关性,但无法反应出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局域空间聚集特征。为了更好地揭示我国农业要素禀赋结

·

99

·

魏金义等:

中国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时空异质性分析

构局部空间相关性及其异质性,本文列出了代表性年份农业土地和劳动力要素结构指数的莫兰散点图和LISA 分布图。4.1

农业土地要素结构的时空异质性

由全局自相关性分析发现,我国农业土地要素结构指数1994年前后发生了较大波动,所以本文选择了1981年、

1994年和2011年的数据来分析其局部空间聚集情况。图2显示了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农业土地要素结构指数的空间分布,

黑、宁、湘等19个地区属于高高类型,受自然条件所限,农业土地资源相对缺乏的藏、青、桂、贵和云五个西部地区的省区为低低型聚集区,

而与这五个地区相毗邻的川、新则属于高低类型区域,吉、鲁、粤三省则属于低高类型,

由此表明,我国农业土地要素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结合图3、图4可发现,

1981-2011年我国各地区间表11981-2011年农业各要素结构指数

Tab.1

Structure index of agricultural factors from 1981to 2011

区域

Region L

K

T 198119962011198119962011198119962011京0.370.210.180.280.440.660.350.350.16津0.360.210.250.300.470.470.340.320.27冀0.310.260.330.360.440.330.340.300.34晋0.280.310.360.350.280.280.370.400.36蒙0.170.190.190.450.390.390.390.410.42辽0.240.280.250.430.370.490.330.350.26吉0.100.230.230.650.410.380.260.360.39黑0.110.130.160.390.390.330.500.480.50沪0.480.240.140.180.350.590.340.410.27苏0.430.330.250.180.310.360.390.360.39浙0.480.350.300.200.390.500.320.260.20皖0.320.330.340.360.380.310.320.290.35闵0.410.400.410.280.280.340.310.310.25赣0.310.370.350.290.220.270.400.410.38鲁0.380.340.320.290.350.390.330.310.29豫0.330.320.390.350.390.260.310.290.35鄂0.350.330.270.280.260.310.370.400.42湘0.390.430.440.270.240.220.340.330.34粤0.360.340.450.360.390.290.280.270.26桂0.360.400.440.360.280.270.280.320.29川0.450.410.360.240.230.350.310.360.29贵0.400.460.430.350.250.260.250.300.31云0.380.410.400.370.330.330.260.260.27藏0.210.260.230.680.610.680.110.140.10陕0.330.380.390.290.250.270.380.360.34甘0.270.320.350.390.310.320.340.370.33青0.190.270.290.620.490.480.190.230.23宁0.210.270.230.400.350.380.390.390.39新

0.17

0.17

0.20

0.43

0.45

0.39

0.41

0.38

0.41

注:限于文章篇幅,仅列出部分时间各要素结构指数。

·

001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第7期

农业土地要素结构指数的空间差异呈现出扩大趋势,部分地区的空间相关类型发生了变化,

吉林省的农业土地要素结构指数的相关特征已由1981年的低高类型转变为2011年的高高型,浙、沪、京、闽、辽则由高高聚集类型转变为低高型。为了进一步揭示我国农业土地要素结构指数空间关联的显著区域所在,

本文绘制了1981年、1994年和2011年土地要素结构指数的LISA 分布图。由图8可以看出,

在众多农业土地要素结构指数属于高高类型的地区中,内蒙古和陕西省始终是显著性较高的地区,黑龙江和吉林也逐渐成为显著性较高的地区,

上述四个地区成为我国农业土地要素结构指数的热点区。以上分析表明,改革

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区农业土地要素结构指数的分布在总

图21981年土地结构指数的莫兰散点图

Fig.2

Moran scatter plot of structure index of land in

1981

图31994年土地结构指数的莫兰散点图

Fig.3

Moran scatter plot of structure index of land in 1994体上表现出正相关的特点,但也存在一定的时空异质性。4.2

农业劳动力要素结构的时空异质性

由于农业劳动力和农业资本空间自相关的变化趋势较为相近,都在1999年出现了小幅波动,据此本文选取了1981年、1999年及2011年农业劳动力结构指数的截面数据对其局部空间聚集特性进行分析(图5、图6、图7)。总体上,

我国各地区农业劳动力结构指数也呈现出正相关性的空间依赖性,但是局部不稳定区域逐步增多,即本身农业劳动力结构指数较低而周边较高的地区不断增加,在图上表现为位于第二象限的地区由1981年的一个增长至2011年的六个。对比三个时间点还发现,部分地区农业劳动力结构指数的空间集聚类型发生了变化。如北京,

图42011年土地结构指数的莫兰散点图

Fig.4

Moran scatter plot of structure index of land in

2011

图51981年劳动力结构指数的莫兰散点图

Fig.5Moran scatter plot of structure index of labor in 1981

·

101·魏金义等:

中国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时空异质性分析

农业劳动力结构指数先后经历高高-低低-低高三种集聚类型;新、

宁、蒙、藏四个地区则由低低类型转变为低高类型。由此说明我国部分地区间农业劳动力结构指数的局部空间集聚也具有异质性,

这种异质性在过去30年发生了改变。从图9可以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劳动

力结构指数显著水平较高的地区逐渐地由中东部地区向

图61999年劳动力结构指数的莫兰散点图

Fig.6Moran scatter plot of structure index of labor in 1999西南地区转移,与农业土地结构指数的显著区逐步向东北地区扩张的趋势形成鲜明的对比。1981年我国农业劳动力结构指数的热点区集中在浙、苏、皖和赣四个省份,1999年农业劳动力的热点区转移至鄂、湘、赣、贵、云及桂六个地区,2011年,湘、桂、贵成为我国农业劳动力结构指数较为突出的地区

图72011年劳动力结构指数的莫兰散点图

Fig.7Moran scatter plot of structure index of labor in

2011

图81981年、

1994年、2011年土地结构指数的LISA 分布图Fig.8

LISA distribution curve of structure index of land in 1981,1994and

2011

图91981年、

1996年、2011年农业劳动力结构指数的LISA 分布图Fig.9LISA distribution curve of structure index of labor in 1981,1996and 2011

·

201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第7期

5研究结论及政策启示

本文在探究我国农业要素禀赋结构变化原因的基础上,利用构建的要素禀赋结构指数分析了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各地区农业劳动力、土地和资本要素结构的演变过程,应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各地区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空间自相关性及其异质性进行了深入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总体上我国各农业要素比重相当,农业资本要素比重略高。从各要素波动状况来看,农业资金要素结构指数波动最为明显,而土地要素结构指数则最为稳定。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要素结构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其中,农业劳动力要素的空间正相关性最为突出,即其空间集聚性最强。从变化趋势上看,农业资本要素和劳动力要素的全局自相关性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总体上均呈下降趋势,而土地要素结构指数的全局性Moran’s I则一直维持在0.14左右。

(3)我国农业要素禀赋结构呈现出局部的时空异质性。部分地区间农业土地要素结构指数的空间差异呈现出扩大趋势,个别地区与其毗邻地区的空间相关类型发生了变化。我国农业劳动力结构指数的不稳定区域逐步增多。同时,我国农业劳动力结构指数显著水平较高的地区逐渐由中东部地区向西南地区转移。

农业要素禀赋条件决定了农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化改变了我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所在,因此,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结构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有效地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此外,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化对我国农业的生产经营体系、产业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的构建、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要与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化相适应。

农业资本要素结构指数的提高说明我国农业要素结构正在逐步实现优化升级,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但各地区间农业要素禀赋条件的差异性,影响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整体推进,应从健全农村金融体制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高农业劳动力转移等方面着手,完善农业资本、土地和劳动力要素市场,允许各地区采取针对性、差异性的制度和政策安排,促进我国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升级。

(编辑:刘呈庆)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辛翔飞,刘晓昀.要素禀赋及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地区差异[J].世界经济文汇,2007,(5):1-18.[Xin Xiangfei,Liu Xiaoyun.Regional Differences of Factor Endowment and Agricultural Labor

Producticity[J].World Economic Papers,2007,(5):1-18.][2]沙利臣,刘新生.析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结构的优化:以山东省为例[J].农业经济,2011,(2):67-68.[Sha Lichen,Liu Xinsheng.An Analysis on Optimiza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Factors Input:A Case of Shandong Province[J].Agricultural Economy,2011,(2):67-68.]

[3]夏兰.农业政策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30-31.[Xia Lan.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and Path of the Agriculture Policy Influence on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D].Wuhan: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2:30-31.]

[4]蔡银寅,杜凯.资本投入、劳动力转移和农业经济增长[J].产业经济研究,2009,(3):1-8.[Cai Yinyin,Du Kai.Capital Investment,Movement of Labor and Agricultural Economic Growth [J].Industrial EconomicsResearch,2009,(3):1-8.]

[5]刁怀宏,陶永勇.生产要素的配置变化与科技进步:中国1980-2001年农业技术进步率的估计[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3,(6):438-442.[Diao Huaihong,Tao Yongyong.Changes in Allocation of Factors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Estimation of Technology ProgressRate of Agriculture for1980-2001in China[J].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2003,(6):438-442.]

[6]石慧,王怀明,孟令杰.要素累积、全要素生产率与中国农业增长地区差异[J].农业技术经济,2009,(3):17-26.[Shi Hui,Wang Huaiming,Meng Lingjie.Fator Accumulation,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ndRegional Differences of Agriculture Growth in China [J].Journal of Agro-technical Economics,2009,(3):17-26.][7]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反思经济发展与政策的理论框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9-20.[Lin Yifu.New Structural Economics:A Framework forRethinking Development and Policy [M].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12:19-20.]

[8]赵建欣,张忠根.要素投入结构变化对中国农业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07,(7):69-73.[Zhao Jianxin,Zhang Zhonggen.An EmpiricalResearch of the Chang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Factors on Chinese Agriculture Growth[J].Technology Economics,2007,(7):69-73.]

[9]常向阳,姚华锋.农业技术选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5,(10):38-43.[Chang Xiangyang,Yao Huafeng.An EmpiricalResearch on Influence Factor of the Technology Selection of Agricultural[J].ChineseRural Economy,2005,(10):38-43.][10]Hayami Y,Ruttan V W.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M].Beijing:China Social Sciences Press,2000:223-

226.

[11]胡瑞法,黄季焜.农业生产投入要素结构变化与农业技术发展方向[J].中国农村观察,2001,(6):9-16.[HuRuifa,Huang Jikun.The Structural Changes in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put Factors and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J].ChinaRural Survey,2001,(6):9-16.]

[12]吴玉鸣.中国区域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弹性测算:基于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的实证[J].中国农村经济,2010,(6):25-37,

·

301

·

魏金义等:

中国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时空异质性分析

48.[Wu Yuming.An Estimation of Output Elasticity of Regional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Factors in China :An Empirical Study with 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s [J ].Chinese Rural Economy ,2010,(6):25-37,

48.][13]夏庆利.基于农业产业化视角的我国农业市场发育研究[D ].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

2007:79-81.[Xia Qingli.Study on Chinese Agriculture Market Development Based o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D ].Wuhan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07:79-81.]

[14]郝大江.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回归:基于区域性要素禀赋的视

角[J ]

.经济评论,2009,(2):127-132.[Hao Dajiang.Spatial Regression of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from the Angle of Regional Factor Endowments [J ].Economic Review ,

2009,(2):127-132.]Spatial-temporal Heterogeneity of the Structure of

Agricultural Factor Endowment in China

WEI Jin-yi 1,

2

QI Chun-jie 1

(1.College of Economics &Management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0,China ;

2.Hubei Rural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Wuhan Hubei 430070,China )

Abstract

Structure of agricultural factor endowments is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to analyze agricultural economy problems in China as

well as the basic factor which determines agricultural economic growth.In order to reveal the general law of agricultural factor endowment structure change in China ,the paper analyzed the evolution process ,space autocorrelation and heterogeneity of structure of agricultural factor endowments of China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ause of agricultural factor endowment structure changes in China and building structure index of factor endowments as well as using 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 methods.The results show that :①The relative price changes ,the replacement and liquidity differences are the internal factors causing endowment structure changes while dual economic structure ,institutional obstacles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differences are the external factors ;②On the whole ,the proportion of agriculture elements in our country is equal ,the proportion of agriculture capital factors is slightly higher but its fluctuation is the most obvious ,and the index of land element structure is the most stable.Agricultural labor share has risen ,and agricultural capital as well as land factor share has decreased in some provinces of the southwest region of China ,while the proportion of agricultural capital has increased substantially but agricultural labor share and land factor share shows varying degrees of decline in eastern coastal areas of China ;③Structure of agricultural factor of our country has significant spatial positive correlation ,and the spatial agglomeration of agricultural labor elements is the strongest.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land are relatively stable ,while th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degree between the agricultural labor and agricultural capital has gradually reduced ;④China ’

s agriculture factor endowments structure presents a local spatial and temporal heterogeneity.There is an expanding trend of spatial differences of agricultural land factor structure index.For example ,Inner Mongolia ,Shaanxi ,Heilongjiang and Jilin are hotspots of agricultural land factor structure index ;⑤Areas with unstable agricultural labor structure index increased gradually.For example ,Xinjiang ,Ningxia ,Inner Mongolia and Tibet have changed from low-low type to low-high type concentration ;the regions whose index of agricultural labor structure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are gradually shifting from central and eastern to the southwest.Finally ,our paper proposed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the optimization of agriculture industry structure and the adjustment of the structure of foreign tra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should be adapt to changes of agricultural factor endowment structure.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perfect the rural financial system and mechanism ,deepen the reform of rural land system ,improve agricultural labor transfer and so on to improve every element market and promote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agriculture factor endowment structure in China.Key words

structure index of agricultural factor ;heterogeneity ;spatial correlation ;China

·

401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

第7期

浅谈中国农业保护政策

1,理论:农业,农业特点,农业保护政策介绍,农业支持保护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他国农业保护政策体系 3,我国现行农业保护支持体系分析(A,十五,十一五期间农民收入比例,B,我国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必要性,C,现阶段具体问题) 4,构建我国农业保护体系 浅谈我国农业保护体系构建 从世界各国的历史经验看,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必然采取不同的农业政策。由于农业是具有弱质性、需要特殊保护的产业,因而对农业进行保护已成为一种国际惯例。我国是一个有近13亿人口、其中9亿在农村的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在我国始终举足轻重。受国际市场和国内自然灾害因素影响,我国今年粮食价格出现异常波动。10月CPI同比涨4.4%,创28个月以来新高,其中农产品价格上涨的“贡献”占74%。本文旨在通过对农业保护的含义、作用及其必要性的分析,结合十五和十一五期间的农民收入,探讨在新时期下我国的农业保护的问题。 一、农业支持保护的内涵 (一)农业。农业生产是具有生命物质的再生产,这是其固有特点。马克思说:“经济的再生产过程,不管它的特殊的社会性质如何,在这个部门(农业)内,总是同一个自然的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与工业等其他产业比较,正是农业的这些固有特征决定了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这是农业支持和保护之所以存在的决定性因素。 (二)农业基本特征。农业生产是以土地为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以动植物作为自己的产出,农业生产队自然环境存在明显的依赖性,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和季节性,这些特点使得农业成为一个弱势产业,也制约了农民收入和提高,因此,政府对农业就需要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护。 (三)农业支持保护。农业支持和保护是指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政府为确保农业发挥基础作用,使农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发展相适应,以便实现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保护与支持农业的政策措施的总和。其核心是政府的有关政策措施。基于农业产业的弱质型使得政府有必要为农业提供支持和保护。 二、他国的农业保护政策体系 农业保护是一种国际现象,由于各国条件不同,它或多或少存在于各种类型的国家。 (一)美国的农业保护政策体系 整体上看,美国农业保护政策体系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保护农业资源和促进农业科技发展的政策,另一类是直接保护盒和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保护农业资源是通过立法和制定行政措施制止对资源的破坏性利用,保护生存环境;促进科技发展是通过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及三者结合培养掌握先进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农业劳动者,用先进的科技武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第二类政策是美国农业保护政策体系的核心部分,包括:农业价格和收入政策;农业信贷政策;农业税收政策;农产品对外贸易政策;国内食物援助政策。 (二)欧盟的农业保护政策体系 欧盟农业保护政策体系的主要构成就是“共同农业政策”,主要是通过操纵价格来实施。在欧盟内部市场,确定农业生产者可望得到的最高价格,即目标价格;当供过于求是,如果低于目标价格后继续下跌,到某一临界点的价格就是干预价格;对欧盟以外的农产品市场,则限定门槛价格和进出口补贴。门槛价格相当于国外农产品能够进入欧盟的最低价格。当世界市场价格低于门槛价格时,要征收不同的“差价税”。

城市要素时空同质性与异质性特征的发掘——以芝加哥交通系统为例

城市要素时空同质性与异质性特征的发掘 ——以芝加哥交通系统为例 张志恒,路青,胡宝生 摘要:城市要素时空特征发掘是完成地块空间规划的基础前提。本研究以芝加哥交通系统为例尝试建立一种时空异质性与同质性特征发掘的方法,实现对地铁、公交、出租车、共享单车四种交通方式的时空特征分析。时间特征上,选择小波分析(Wavelet analysis)以及时间序列可视化观察,完成不同要素的时间变化周期提取,并对其时间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空间特征上,通过起止点分析(OD分析)等方式以及网格(500m×500m)精度下交通系统强度的空间分布,绘制以网格地理单元为对象的要素空间分布谱系图与距离谱系图,通过对比揭示各类交通方式的强度分布特征,进而通过K-means聚类完成非监督分类,对区域类各个空间单元的各交通表现特征进行聚类。结果表明:全年尺度下以天为粒度的时间同质性的强度从高到低依次是地铁、公交、出租车、共享单车,四种交通方式中空间覆盖范围由大到小依次是公交、地铁、出租车、共享单车,聚类结果将空间可划分为多种交通方式活动强度均较高的空间单元、多种交通方式均较弱的空间单元、仅公交有一定程度覆盖的空间单元、公交与地铁等时间同质性强的交通方式覆盖的空间单元、公交覆盖强度较强的空间单元、出租车与共享单车等时间异质性强(周期性较弱)的空间单元7个聚类簇。 关键词:城市要素时空特征,交通系统,小波分析,K-means聚类 1引言 城市内要素研究范畴即包含物理空间中的要素如居住区、商业区等物理空间单元,同时也包含信息等虚拟空间中的信息流、情感流。而不论在物理空间或虚拟空间中的要素,时空特征是要素研究的重要属性,例如物理空间中城市用地规模或某一类型用地在时间上增长的规律[1-3]、虚拟空间中对城市突发性事件下人的情感随时间变迁研究[4] 而随着以人工智能、数据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人类对数据资源的挖掘能力也得到较大提升,与之相对应的是,城市规划学界学者通过努力将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城市规划融合,开展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构建人工智能、数据技术驱动城市规划技术发展的框架[5-6],城市时空特征的研究深度因此而得以提升。学者们通过不同视角,基于不同数据资源完成城市要素时空特征分析框架的组建,进行要素的时空特质的描绘[7-9]。而大数据在交通要素特征的分析中,学者们对单一交通形式做了深入的工作,但比较缺乏对交通这一要素系统整体上的分析,并在时间特征的周期性发掘欠缺,所以较难在空间单元进行精细化的综合考量。本文尝试采用全样本的交通系统数据,进行一次时空特征的综合分析。

狭义广义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 狭义要素禀赋理论:生产要素供给比例理论 除了比较成本理论的若干假定以外,假定: 1.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有两种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 2.两国每单位商品生产投入的要素比例相同,即生产函数相同,不存在要素使用的替代。3.两国要素的禀赋不同,即要素拥有的丰裕程度不同,因此两国的要素价格不同。 理论假定的局限性(后面将看到还有其他假定。除了与比较成本理论一样的假定外,该理论还假定要素生产率相同、消费偏好相同、无政府干预等,影响其实用性。 ) 广义要素禀赋理论:还包括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一、狭义的要素禀赋理论 (一)基本原理 假定英国和德国两个国家,生产棉布和亚麻布两种产品,使用资本和劳动两种要素。英国资本要素丰裕,而德国是劳动丰裕的国家。 (二)考虑汇率因素 以上是两个国家并且使用美元定价的假定,但是两个国家就不存在美元,所以两国的货币汇率与进出口直接相关。如果说棉布等于1英镑,麻布等于1马克,但两国不知道货币汇率,还是无法成交的。 1.英镑与马克的汇率: 英国国内的交换比例=1:0.625 (1棉布换0.625亚麻布) 德国国内的交换比例为1:1.750(1棉布换1.750亚麻布) 英镑与马克的汇率=(1:0.625)-(1:1.750)=1.600-0.571(这是由两国各自的货币在国内的购买力决定的。假定只有两种产品,以麻布的数量表示棉布的价格)。

即英镑与马克的汇率应在1.600-0.571之间,即在1.600英镑兑0.571马克到0.571英镑兑1.600马克之间。在这种汇率范围内,英德之间的棉布、亚麻布之间的贸易才会发生。 2.更简单地理解: ?人民币与美元汇率8:1 ?中国生产一件衬衫成本10元人民币,在美国(生产成本)市场可以卖2 美元。中国生产衬衫向美国出口。 ?当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变成5:1时,中国生产衬衫的成本仍是10元人 民币,出口到美国仍然卖2美元,中国就停止向美国出口衬衫。 ?当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为4:1时,美国衬衫的成本仍为2美元,中国衬 衫的成本为10人民币,美国就会向中国出口衬衫,每件获利2人民币(等于1/2美元)。此时,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由于美元汇率下降,人民币汇率上升,就会转变为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逆差。 (三)两国互利交换区间 英国 棉布 1.813 1.142 0.571 0.625 …1.250 1.875 麻布德国 英国与德国两国的互利交换区间,即在两种斜线中间的部分。 二、广义的要素禀赋理论 广义的要素禀赋理论还包括: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某国具有丰裕的要素,具有比较优势,就会大量使用该要素生产出口,由于国内对该要素的需求增加,该要素的价格就会上涨。相反,另一国由于该要素拥有不丰裕,就减少使用该要素生产,而进口更多使用该要素生产的产品,此时,国内对该要素的需求就会减少,该要素的国内价格就会降低,最后两国该要素的价格趋于均等化。

从《山水情》看水墨动画的画面时空表现及对传统绘画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从《山水情》看水墨动画的画面时空表现及对传统绘 画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摘要] 水墨动画是水墨画和影视手段结合的 产物,中国传统水墨画的艺术表现手法是独到而成熟的,现代影视的艺术表现也有成熟的理论和手段。但是将二者相结合,必将出现理念和表现手法的冲突,这种 冲突主要体现在对时空的把握上。本文以水墨动画《山水情》为代表,分别对水墨动画的静止时空(时间凝滞 下的空间表现)和连续时空(时空同步)进行了分析。主要探讨两个问题:一是对水墨画与水墨动画的传承关 系进行分析;二是对水墨形式与影视语言的结合进行 探索。通过分析找到水墨动画中时空表现的艺术特点,探索水墨动画与影视两种艺术形态的结合点与创新点。 [关键词] 水墨动画;山水情;画面;时空

一、水墨动画的艺术特征及其作品简介 (一)水墨动画艺术特色 水墨动画片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动画的一大创举,它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引入到动画制作中,那种虚实相生的意境和轻灵优雅的画面使动画片的艺术格调有了重大突破。1960年,上海美影厂拍了一部称作“水墨动画片断”的短片作为实验。次年,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诞生,其中的小动物造型取自齐白石笔下。该片一问世便轰动全世界。 水墨动画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黄金时期,这两个时期也记录了中国动画在世界上曾经的辉煌。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是中国动画的一个高潮,水墨动画的诞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作品有《小蝌蚪找妈妈》《牧笛》;水墨动画的第二个黄

金时期是在1979年至80年代后期,作品有《鹿铃》《熊猫百货商店》《山水情》等,其艺术手法至今无法复制和超越。 水墨动画是中国传统动画桂冠上的一颗明珠。经过八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动画逐步确立了自己民族性的特征。水墨动画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时空的表现上,不同于其他动画作品。它对传统水墨画的技术和理论进行了继承,并与镜头语言结合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动画形式,形成了其独特的风格。水墨动画作品虽然不多,却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二)《山水情》作品简介 《山水情》出品于1988年,是水墨动画经过近30年发展后的一个高峰,它被称为水墨动画的“绝唱”,此后再也没有具有影响力的水墨动画出品。 自第一部水墨动画诞生到《山水情》,经过近20

以要素禀赋理论浅析中美贸易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213315890.html, 以要素禀赋理论浅析中美贸易问题 作者:杨锦娜 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06期 【摘要】2018年初,中美贸易差额问题使两国关系一度陷入紧张局势。两国政府及学者就此发表多种言论,虽众说纷纭,然则不过两派观点:一为呼吁自由贸易,共度难关;一为贸易保护,增加本国就业。本文就此问题回归要素禀赋理论,以赫克谢尔、俄林的H—O模型分析两国贸易发生的根源,并以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H-O-S)和技术差距说阐述中美贸易差额的解决途径为技术合作而非贸易保护。 【关键词】贸易差额;自由贸易;保护贸易;H—O模型;技术差距说 一、贸易摩擦问题现状 2016年的赤字降至3,770亿美元,但在2017年上升至3,750亿美元。过去几年来,美国与中国的商品贸易赤字远远大于其他任何美国贸易伙伴。一些分析家认为,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很大,这表明贸易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平衡的,不公平的,并且会对美国经济造成损害。其他人则认为,这种赤字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全球生产的变化以及广泛而复杂的供应链的出现,中国通常是出口导向型跨国公司的最终装配点。 二、用要素禀赋差异解释中美贸易根源 (一)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间要素禀赋的相对差异以及生产各种商品时利用这些要素的强度的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强调生产商品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如资本、土地等,而不仅仅是劳动力;不同的商品生产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配置。认为一国应该出口由本国相对充裕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进口由本国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而且,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各国生产要素的价格将趋于均等。 (二)中美贸易实证分析 由于中美之间的贸易大多以制成品之间的贸易为主,下表为中国和美国的制造业资本~劳动比。 根据上表,我们可以得到两个国家从2009-2017年的资本~劳动比,很显然,美国的资本~劳动比大于中国的资本~劳动比,美国的资本要素更丰裕,因此其要素生产的产品出口具有比较优势,中国的劳动要素丰裕,其要素生产的产品出口具有比较优势。 三、中美贸易发展的长期结果为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

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的热点问题及研究进展

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的热点问题及研究进展 2011/6/30 9:22:56 不详佚名【字体:大中小】我要评论(0) 农业在我国产业结构中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由于其固有的弱质性,在面向市场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中,农业面临着多种机遇和挑战。 1、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农业现代化的内容是随着实践和认识的提高而逐步发展的。我国最初提出农业的出路在于机械化,后来发展为“四化”,即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和化学化。显然,当时认识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生产力或科学技术的概念。1979年后又提出用科学化、集约化和社会化代替原来的“四化”;90年代以来发展为用现代科技(主要是生物技术)、现代装备和现代管理来概括农业现代化,认为可持续农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农业,并区别于以前的“石油农业”(卢良恕,1998a;胡福明等,1996;顾焕章等,1998;高旺盛,1997;钱志林等,1998;蒋伏心,1995;Zilberman等, 1997)。 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基础上,卢良恕(1998b)结合中国国情提出,现代农业应该是以增加大量外部投入为特征,用现代工业装备、物质投入和科学管理武装起来的高度集约化经营的发达产业;是以资源综合利用和节约为特点的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的高效产业;是以提高农民收入和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的社会化产业;是通过劳动积累向资本积累到技术积累为过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现代农业要更新十大观念,即农业增长方式由传统粗放型向现代集约型转变;农业经济结构由传统的种植业向种养加综合经营转变;食物生产由传统的粮食观念向优化食物结构、广辟食物资源的现代食物观念转变;种植业生产结构由传统的粮经二元结构向粮饲经三元结构转变;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由传统的仅靠耕地向整个国土资源转变;农产品加工由传统的简单加工向现代食品制造业转变;农业产业发展由传统的分散经营向现代贸工农一体化转变;农业投入方式由单一注重物质投入的资源型向物质投入和智力投入并重的知识型转变;资源配置方式由部门分割、行业垄断的封闭低效型向国家宏观调控、市场资源配置资源的开放高效型转变;农村经济结构由工农分离、城乡脱节的二元结构向工农协调、城乡结合的一体化经济转变。 在探讨农业跨世纪发展战略与途径时,顾焕章(1997)强调要处理好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十大关系,即土地生产率与劳动生产率、有机农业与无机农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物质投入与科技投入、生产手段现代化与制度现代化、农业产业化与农民组织化、土地规模经营与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总结自己经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绿色生产率增长_省略_应_基于时空异质性视角的经验分析_胡琰欣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绿色生产率增长效应 □胡琰欣1□屈小娥1□董明放2 (1.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西安710061; 2.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基于时空异质性视角的经验分析基于时空异质性视角的经验分析 引言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和“走出去”战略的逐步实施,已成为当前全球主要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大国。据统计,2013年,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较上年仅增长了1.4%的背景下,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却实现了同比22.8%的高增长,创下1078.4亿美元的历史新高,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资本输出国。毫无疑问,对外直接投资正在日益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事实上,对外直接投资作为国际技术溢出的一条重要渠道,已逐渐被众多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所证实,也正是由于该渠道在获取国际技术溢出方面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和主动性优势,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均开始试图通过对外投资来获取东道国的逆向技术溢出。对于新常态下的中国而言,在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和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的现实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具有比较优势的本土企业开始嵌入到国外清洁技术密集区,整合吸收东道国的先进绿色技术,这可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能源和环境约束的我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13B JY 073) DOI:10.16158/https://www.wendangku.net/doc/d213315890.html,ki.51-1312/f.2016.12.008

能对母国的绿色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那么,迅速增长的对外直接投资是否影响了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提升?无疑,研究新常态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绿色生产率增长效应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外直接投资与母国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问题是近年来政策制定者与学术界研究和关注的热点。现有研究结论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支持“促进论”,认为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母国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提升[1-2]。也有学者探讨了对外直接投资生产率增长效应的约束机制,认为对外直接投资的显著逆向技术溢出需要以一定的吸收能力水平作为前提[3];二是支持“抑制论”,指出对外直接投资并未产生显著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反而抑制了母国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提升[4-5];三是支持“不确定论”,认为对外直接投资与母国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白洁[6]、尹小剑[7]等学者的研究均肯定了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效应的不确定性。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发现:一是关于对外直接投资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理论界尚未形成较为一致的研究结论,还需进一步商榷;二是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绿色生产率增长效应,尤其是涉及其长短期异质影响效应等问题的研究尚属空白。 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基于时空异质性视角,使用省际面板数据来考察对外直接投资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长期和短期异质影响效应。以期为新常态下中国更有针对性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并通过逆向溢出促进绿色经济增长和绿色技术进步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一、研究设计 (一)变量设定和数据说明 本文选取2004—2013年为研究时段,数据主要来自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由于这里以1978年为基期测算资本存量,考虑到统计口径的一致性,本文把重庆并入四川进行研究,西藏、香港、澳门以及台湾等省市由于部分数据缺失,也予以剔除。因此,本文最终选取中国内地29省市区作为考察对象。 (1)被解释变量: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这里将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同时纳入全要素生产率核算框架体系,采用数据包络分析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测度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对投入和产出指标的选取做如下界定:①投入指标,本文选取劳动、资本和能源等三要素作为投入指标。对于劳动投入,选取各省市年末就业人数(单位:万人)作为衡量劳动要素的代理指标。对于资本投入,选取资本存量指标来表示,对于资本存量的测算,这里借鉴单豪杰[8]的永续盘存法来估算各省市的资本存量(单位:亿元),以1978年为基期,并使用固定资产价格指数进行平减。对于能源投入,由于经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费包括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多种类型,故这里采用使用标准煤法折算后的能源消费量(单位:万吨标准煤)来衡量,而能源消费则被视为产生非期望产出的主要来源;②产出指标,主要包括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对于期望产出,采用各省市区生产总值(单位:亿元)来表征,并以1978年 是一种主要为基期,运用GDP缩减指数进行平减,以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对于非期望产出,考虑到SO 2 环境污染物,是中国环境污染控制的主要对象,借鉴涂正革[9]的作法,选取各省市区二氧化硫排放量(单位:万吨)作为环境污染的代理指标,由于二氧化硫排放量属于逆向指标,这里进一步对其进行了倒数处理。 另外,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是相对上一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不能直接用于计量回归,须对其做相应变换。本文假定2003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水平为1,则2004年的GTFP水平为2003年的GTFP水平乘以2004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以此类推,即可得到2004—2013年中国29

国际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复习总结 1.现代贸易理论之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的意义及局限性。 答: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是现代贸易理论的发端,该理论认为在国际贸易中,已过的比较优势是由其要素丰裕度决定的。因此,一国应生产并出口该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产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产品。简而言之,劳动力相对丰裕的国家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赫-俄模式以一国的基本经济资源优势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从实际优势出发阐明贸易型式的决定,从说明贸易对经济的影响入手建立分析的框架是积极的方面。但要素禀赋理论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理论分析只假定投入两种生产要素,实际上,生产要素可以分成许多种类。 其次,该理论强调静态结果,舍弃了技术、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差别,影响了该理论的广泛适用性。 最后,该理论没有考虑需求因素的影响,忽略劳动收入和财产收入的区别,也是该理论的主要缺陷。 2.出口的贫困化增长原理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化启示。 答:贫困化增长就是一个国家由于扩大出口的增长而使其贸易条件恶化。贸易条件的恶化,不仅使这个国家的经济境况的改善需要扩大出口的投资,而且甚至使这个国家的经济境况比根本没有出现增长时更糟。 贫困化增长对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化启示: (1)发展中国家应集中更多的资源去扩展它们的现代工业,以较少的资源去扩大初级产品部门的产量和出口; (2)限制国外工业品的输入,而用本国的工业品替代这些进口产品; (3)设法减少工业国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品设置的贸易壁垒。 3.贸易保护的主要依据。 答:1.汉密尔顿制造业保护论。其主要思想是:保护和发展制造业对维护美国经济和政治上的独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个独立的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独立的工业发展就等于失去了经济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发展制造业的关键在于加强国家干预。汉密尔顿认为保护和发展制造业有许多的作用:促进及其的使用和社会分工的发展,提高整个国家的机械化水平;增加社会就业,吸引外国移民,加速美国国土开发;提供更多开始各种事业的机会使个人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保护农产品销路和价格稳定,从而刺激农业发展。 2.李斯特幼稚产业保护论。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的基本框架包含四个部分: (1)经济发展阶段论。李斯特认为,斯密的“天赋自由权”和自由贸易的原则是一种“世界主义教条”,他忽视了各国的性质以及它们各自的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李斯特建立了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2)生产力论。这一理论包含以下内容: ①自由贸易只是既定财富的再分配,它虽然使一个国家获得了短期的贸易利益, 却丧失了长期的生产利益,即一个国家保持与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 ②对一个国家或民族经济自主而言,财富的生产力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但可以使 已有和已经创造的财富获得保障,而且可以使已经消灭的财富获得补偿,它还可以使我们的文化得到繁荣、自由得到保障、民族自主和国家统一获得巩固。

中国古代的宇宙时空观

中国古代的宇宙时空观 摘要:本文对于中国古代的时空观作出了一点简要的说明,包括宇宙的演化、时间观、空间观以及现代宇宙时空观的几个重要的发展理论,如红位移奇观、宇宙大爆炸论、宇宙稳态论和稳态论的崩溃。 关键词:宇宙的演化,时间观,空间观,红位移奇观,宇宙大爆炸,宇宙稳态论,稳态论的崩溃。 一、引言千百年来,人们都在寻找宇宙的本体到底是什么。正是因为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人类在其他许多问题的认识上也就没有得到澄清,甚至完全颠倒,以非为是,以妄为真。然而也因为人类的社会总是在前进着,所以这个问题也吸引了许多古圣先贤费心地研究,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论断——无论真妄或是否完美!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一直以其强盛的国家政权、辽阔的疆域国土、先进的封建文化、灿烂的古代文明, 独立特出于周围各国之上, 因此,中国古代圣贤留给我们后辈的对宇宙时空的资源也叹为观止! 本文尝试用概括的方法,简略叙述和探究一下中国古代的宇宙时空观。 二、中国古代的宇宙时空观 1、宇宙的演化从客观的宇宙的形态上说,中国古代的宇宙观共有六种: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昕天说、穹天说、安天说。 盖天说:这是创立于商代的在中国居于统治地位的学说,认为天是帽子,地是棋盘,天圆地方,当然天比要地大一些了。看看中国历史上的主流钱币的形状,就可以轻易地理解盖天说了。 浑天说:创立于周朝,但东汉张衡为集大成者,制成了浑天仪,著有《浑天仪图说》。认为天是个鸡蛋,地是蛋黄,悬在天中间,日月星辰就像是在蛋壳上跑来跑去的小虫子。 宣夜说:宣夜者,彻夜不眠也,说明这是大量天文观察得出的结论。认为大地是一个球状实体,而日月星辰全是气体,漂浮于也是气体球的天空中。此说创立于周朝,比较著名的反映这一理论的是《列子》中的一篇寓言《杞人忧天》。 昕天说:昕者,太阳运动也。此说是盖天说的改进型,认为天像一个车轮,会转动,所以天体在运行。 穹天说:穹者,房顶也。此说也是盖天说的改进型,认为天是一个球状的壳,而且还会转动,带动了天体运行。 安天说:安天者,天不动也。这是宣夜说的改进型,也是中国古代宇宙观中最接近现代思想的一种,认为天是不动的,是无边的,是永恒的,日月星辰各依轨道在天中运行,而球状的大地在天的中间转动,使我们觉得天是动的。 从宇宙的演化方面说,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不变说、循环论、演化说。 主张宇宙不变的,以《庄子知北游》记载的孔子师徒的对话为代表:冉求问于仲尼曰:未有天地,可知邪?仲尼曰:可,古犹今也。??…?无古无今,无始无终。”晋朝郭象注解这段话说:“言天地常存,乃无未有之时。”即是说,古时与现今一样,宇宙并不存在生成演化问题。董仲舒的“天不变,道亦不变”之说,亦可归于此类理论。 用循环论观点解释宇宙生成演化,这在《庄子》书中已有萌芽,佛教的传入,加重了这种倾向,最终形成了一套精致的宇宙循环论学说。《隋书经籍志》对 这一学说有所描述:“佛道天地之外,四维上下,更有天地,亦无终极。然皆有成有败。一成一败谓之一劫。自有此天地已前,则有无量劫矣。”这一学说对中国人影响颇大,在后世一些

物理学中的对称性

物理学中的对称性 摘要:物理学中关于对称性探索的一个重要进展就是建立诺特定理,定理指出,如果运动定律在某一变换下具有不变性,必然相应地存在着一条守恒定律。守恒定律与对称性之间也存在着莫大的联系,各种守恒定律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是物理规律具有多种对称性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物理学、对称性、守恒定律 对称现象遍布于自然界中,人体的左右对称,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正方形的中心对称等等。对称现象是物质世界某种本质和内在规律的体现,物理学以研究物理世界规律为对象,是研究自然界中物体运动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么物理中蕴含着对称性也是必然的。例如:宏观物质世界中的时空对称性,微观物质世界中的对称性,物理量之间的对称性,物理学中的形体对称性等。物理学是美的,这些对称性都完美的体现出了物理学之美。本文将分别从四个方面来研究物理学中的对称性。前三个方面主要讲解物理学中对称性的概念、对称性与守恒定律以及物理学中的形体对称,第四个方面是通过对电与磁的对称性分析,用更直观的对比来认识物理学中的对称性。一、什么是对称性? 按照对称的定义来讲,对称就是指物体相对而又相称,或者说它们相仿,相等。所谓对称性是指:某种变化下的不变性。自然界中的事物的对称性表现在两方面。第一:物体的形状或几何形体的对称性。例如:五角星的旋转对称,正方体的中心对称性。这是根据对称性的定义,我们使五角星和正方体都绕它们的中心旋转180°,在这样的变换下,变换后图形具有不变性。第二:事物进程或物理规律的对称性。所谓物理规律的对称性是指:物理规律在某种变换下的不变性。例如:一个物体做平抛运动,水平初速度为V,抛出时离水平地面的高度为H,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在其他外部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在不同的地方使该物体做如上所述的运动,该物体的运动状况是否相同呢?我们知道,平抛运动可以看成

时空视角下中国古代诗论的理论逻辑_刘新敖

时空视角下中国古代诗论的理论逻辑 ■刘新敖 古人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时空观念,逐渐抽象成为关于时间和空间的特定哲学思维方式,儒、道为代表 的时空意识深刻地影响到了中国古代的诗论。古代诗论时空意识的生发,是传统诗论内在理论逻辑的起点, 这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理论方法运用上,传统诗论表现出对时空化的理论方法的不自觉采用;在理 论术语使用上,传统诗论善于运用基于时空意识的诗意化语言;对理论效果的追求中,传统诗论达成了基于 时空观的理性认识及审美效果。 [关键词]古代诗论;时间;空间;理论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18X(2014)01-0093-04 [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文论空间意识的发生、建构及其流变研究”(11YBB070) 刘新敖,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讲师。(湖南长沙410008) 中国古代诗论,都在统一的、有延续性的理论思维中发生。诸如“空”、“灵”、“虚”、“无”、“远”之类的范畴,在古代的诗论当中,十分常见。但是从文论史的角度来看,它缺少系统的、具有现代视野的理论观照。事实上,和古人的生存和哲学基础相关,以时空意识来统领古代诗论的相关范畴,是上承中国数千年诗学的审美内涵,下启传统诗学的现代转折,彰显其现代意义的必然需求。因此,探究中国古代诗论时空意识的生发,是传统诗学理论建构及其具体表征的逻辑起点。 一 古人论诗,往往与其所接受的哲学和传统思想有着密切关系。中华文明诞生于天圆地方的内陆之地,三面环山的地理环境,使先民们习惯了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方式;地理、自然环境的局限,使祖祖辈辈习惯于在固定的土地上耕种、生活。于是,就逐渐形成了以宗法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结构方式,也逐渐形成了天人合一的理想生活方式。前者以儒家学说为主要代表,后者则以道家思想为代表。因此,从其思维方式来看,儒道两家均表现出明显的时空观念。对此,宗白华有过专门论述: 中国人的宇宙概念本与庐舍有关:“宇”是屋宇,“宙”是由“宇”中出入往来。中国古代农人的农 舍就是他们的世界。他们从屋宇得到空间观念。“日 出而作,日入而息”(击壤歌),由宇中出入而得到时 间观念。空间、时间合成他的宇宙而安顿着他的生 活。……画家的画面所表现的不是一个建筑意味的 空间节奏“宇”,而须同时具有音乐意味的时间节奏“宙”。一个充满音乐情感的宇宙(时空合一体)是中 国画家、诗人的艺术境界。[1](P178-179) 所以,“东西南北作为空间意识,最早出现在诗中 时,就不仅仅是作为纯粹知性的产物,纯粹智力探索的 93

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问题

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问题 【摘要】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其他物质生产部门的生产资料来源,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我国的农业经济却一直处于缓慢发展的状态,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鉴于这些问题,以及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农业经济面临的一系列机遇和挑战,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建议。和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农业经济现状及问题产业地位食品价格世贸组织国内外市场 Abstract Agricult ure is the foundation of national economy, is the other material production source,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plays a role play a decisive role, but the agricultural economy of our country has been in a slow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there are still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view of these problems, and after joining the WTO our country agricultural economy faces a series of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is paper is mainly o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of our country agriculture and agricultural economy is in the position in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some existing problems and solve these problems some suggestions. And after joining WTO,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agriculture in china. Key words

滇南地区植被景观时空异质性及其成因

第29卷第1期2009年1月生态学报ACT A ECOLOGI CA SI N I CA Vol .29,No .1Jan .,2009 基金项目:河南理工大学博士基金资助项目(B200621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资助项目(2003CB415101) 收稿日期:2007208216; 修订日期:2008203225 3通讯作者Corres ponding author .E 2mail:haocy@hpu .edu .cn 滇南地区植被景观时空异质性及其成因 郝成元1,3,吴绍洪2,王海江1 (1.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河南焦作 454000;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摘要:地理要素时空异质性是山地景观的突出特征之一,其研究不仅使复杂地理格局和过程生动形象化,而且促进地理学定量化分析的发展。以2001年E V I (增强植被指数)、日降水和日气温为基础数据,利用ARCGI S 栅格计算模块求得植被区域差异;以雨量变化为依据定量化出研究区30气象站点的雨季开始时间。结果显示:(1)无量山2哀牢山组合地形以西地区相对于东部地区E V I 数值大、随季节变化和缓;(2)4月底、5月初,东部地区植被盖度先呈现增大态势,而随着时间推移其增强幅度明显弱于西部地区;(3)2001年雨季开始的具体时间方面,无量山2哀牢山组合地形以东地区相对于西部地区提前2~3候进入雨季。总之,由于高大山地对水汽输送的阻隔与截留作用,无量山2哀牢山组合地形成为研究区气候和植被时空分布格局差异的分界带。 关键词:滇南地区;E V I ;时空异质性;地形因子;阻隔作用 文章编号:100020933(2009)0120223208 中图分类号:Q143,Q149,Q948 文献标识码:A Ana lysis on spa ti o 2tem pora l heterogene ity of veget a ti on l andscape and its cause in Southern Y unnan Prov ince HAO Cheng 2Yuan 1,3,WU Shao 2Hong 2,WANG Hai 2J iang 1 1College of Surveying &Land Infor m ation Engineering,Henan Polytechnic U niversity,J iaozuo 454000,China 2Institute of Geographic and N atural Resource Research,CAS,B eijing 100101,China A cta Ecologica S in ica,2009,29(1):0223~0230. Abstract :The geographical s pati o 2temporal heter ogeneity is a cons p icus ous characteristic in mountainous regi on .Its research visualized the comp licated geographical patterns and p r ocesses,and p r omoted quantitative analysis in geography .The vegetation regi onal difference is calculated by raster calculat or bar in ARCGI S,with MOD I S 2EV I as vegetation index in this study .Rainy seas on starting of 2001is quantified from their p recip itation variatons,including 30data attracted fro m meteor ol ogical stati ons in s outhern Yunnan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1)the spati o 2temporal difference of vegetation landscape is very remarkable,for EV I value shows higher averagely and variation sl ower down or up seas onally in the western of W uliang M t .2A ilao M t .assemblage zone than in the eastern regi on;(2)there are serious differences in EV I vulue of different directions bet ween these t wo regions at the end of Ap ril or early May .The vegetation coverage of the eastern regi on p resents increase firstly in the m iddle of Ap ril of 2001,but with ti me going,its increase degree becomes weaker and weaker obviously than that in the western regi on;(3)the regional distinction is obvi ous in 2001for the beginning ti me of rainy seas on is earlier with ten or fiffteen days in the eastern regi on .I n one word,the W uliangM t .2A ilao M t .assemblage zone beco mes a boundary zone in the cli m atic characters and vegetation patterns,as the result of the effect for the high mountains on barrier or intercep tion of vapor trans portation . Key W ords:Southern Yunnan Pr ovince;enhanced vegetati on index;s pati o 2temporal heterogeneity;t opographic factor;barrier functi on

《国际经济学》课后思考题(纯文字答案题目)

《国际经济学》课后思考题(纯文字答案题目)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当把一定的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放弃的另一些产品生产上最大的收益。 2、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3、提供曲线:提供曲线反映的是一国为了进口其某一数量的商品而愿意出口的商品数量。二:简答 简述对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 答:(1)意义: ①主张自由经济,为自由贸易奠定了基础; ②解释了贸易产生的部分原因; ③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有益。 (2)缺陷:不具有普遍性。(比如:一国在两种产品上都具有绝对优势或者劣势) 4、对比较优势理论有哪些误解? 答:①劳动生产率和竞争优势。只有当一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达到足以在国际竞争中立足的水平时,它才能从自由贸易中获利; ②贫民劳动论。如果来自外国的竞争是建立在低工资的基础上,那么这种竞争是不公平的,而且会损害其他参与竞争的国家; ③剥削。如果一个国家的工人比其他国家工人工资低,那么贸易就会使得这个国家受到剥削,使其福利恶化; 6、专业化分工会进行的那么彻底吗?为什么? 答:不会。 原因:①多种要素存在会减弱分工的趋势; ②国家保护民族产业; ③运输费用的存在(会导致非贸易品)。 7、试述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局限性。 答:①预测了极端的专业化分工,而现实中不存在; ②忽略了国际贸易对国内分工的影响,并据此认为一个国家始终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利; ③忽略了各国资源不同也是产生国际贸易的重要原因;(仅认为技术不同导致劳动生产率不同,从而导致比较优势不同) ④忽略了规模经济也可能是产生国际贸易的原因。 8、简述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 答:商品的价格是由供求双方的力量共同决定的,市场行情也会自行调整,以使供求相等。因此,

2、经典力学中的时空对称性问题

2、经典力学中的时空对称性问题 一切物理现象都发生在时空之中,时空的对称性必然会影响物理现象的特性,因此在研究物理理论时,往往要研究时空的对称性。牛顿力学的方程是关于时间反演不变的,也就是说在牛顿的宇宙中,一切动力学过程都是可逆的,因此无法找出一个标度时间向前演化的物理量。量纲不仅规范了物理量的物理意义,而且包含了不同物理量之间的关联性,隐含着客观存在着的物理规律。 Galileo 相对论指出,不存在“静止状态的”绝对意义,所以“在不同时间的空间的同一点”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在18世纪末年,达兰贝尔(J.L.d , Alembert )和拉格朗日(https://www.wendangku.net/doc/d213315890.html,grange)等在他们的著作中,提出了把时间想象为第四个纬度的建议。例如拉格朗日写到:“这样以来,我们就可以把力学看成是一种四维几何学,而把分析力学难看成是解析几何的一种推广。”文献【1】在‘引论’中就预先指出,对于牛顿力学的背景时空,即伽利略时空,有着下述对称性: (N1),所有的空间点都是平权的,所有的瞬时也都是平权的; (N2),所有的空间方向都是平权的; (N3),所有作相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惯性参照系都是平权的。 从时空角度上看,“实数是空间的数量关系,纯虚数是时间的数量关系,复数则是时空的数量关系”。在普利高津看来,在近代科学的经典——牛顿力学中,时间作为一个描述运动的参数,是反演对称的,把时间换为空间有相同的结果,这意味未来和过去看来没有实质性的区别。 天气预报主要是通过对大尺度空间(水平和垂直)气象条件的探测,来预报未来的天气情况。如果预报未来的时间越长 ,就要求对空间探测的尺度越大。可以说:对时间尺度的预报,依赖于对空间尺度的了解。考古学家就是通过对地层的研究来推断以前的历史情况。地层越深,可推断出该年代就越久远。上述是space-time 平权理论的实际应用,用公式表示:dt t K dx x f t x )()(00??-=?,上式的物理意义是:对某一物质而言,若其空间量有了变化(如体积变化),那么该物质必然会产生某一过程;反之,若某一物质产生了某一过程,其结果必然存在空间量的变化。时和空在变换中它们之积是个不变量,时空是不均匀的,但时空却应该是连续的,物体的运动速度、质量、动量和能量也应该是连续的。数学中几何概型的计算时,当几何测度为时间和长度时运算是一致的,时间用长度表示,也是时空平权的反应。你问某人从巴尔的摩到华盛顿有多远,得到的回答可能是“45分钟”:你问的是距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