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6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学案

26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学案

26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学案
26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学案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学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1、分析课标要求:《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是: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根据要求,本课的基础知识有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影响,经济全球化存在的问题。其中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及存在问题是本课的重点,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是本课的难点。

2、本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课内容是本模块最后一个专题的最后一课,具有对整个模块的总结性的作用,反映了经济成长历程的最终趋势——走向全球化。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理解经济全球化的本质,认识在全球化趋势之下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辩证地看待全球化。

3、本课内容与初中教材的区别和联系:初中教材中也有经济全球化的内容,但初中重在基本史实的学习,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高中的学习更侧重于理性的分析和思考,使学生认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辩证地看待全球化。

4、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的重点是: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及存在问题;难点是: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二、学生分析

1.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来看,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简单的世界史,对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史实已经有所了解,并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初步了解了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归纳和概括问题的能力,初步具备了查找和收集材料、获取有效信息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2.从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以及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行为来看,学生的兴奋点仍集中在直观教具或有趣的历史事件上,对历史的认识仍处在感性认识阶段,辩证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不强。因此,在教学中要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活跃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并能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形成较全面的历史观点。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生能熟悉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影响;理解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及全球化进程中问题。

2.学生能通过对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原因、表现和影响的具体分析,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研究教材、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按设计的程序,辅以多媒体教学,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搜集、整理和运用相关资料,参与辩论和讨论等活动,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运用材料论证问题以及同他人合作学习、交流的能力,形成对经济全球化全面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学习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及其利弊,更好地理解我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增强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策略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的一个热点问题,学生关注点较集中,有利于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

发挥主体作用;在网络上也有很多相关的图文资料,便于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辅助教学,学生也搜集到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料,因此本课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辅以多媒体创设情景、问题诱导、辩论和讨论等教学方法。

五、教学流程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

迅速发展

原因

表现 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

科学技术的推动

生产力的提高 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的运用

两极格局的结束

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 国际贸易的增加

世界市场的扩大 国际分工的成熟

贫富差距扩大

经济危机全球化 环境问题

经济全球化的展望

积极影响

存在问题

八、教学后记

本教学设计是我在学习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和学生水平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设计的。在教学中,教师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讨论、辩论、自由发言、设计灵活的课后调查活动等,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了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这些方法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从本质上认识经济全球化,辩证地看待全球化的利与弊,并进一步思考我国目前发展经济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充分体现出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有关课程目标的理念。学生在课堂上也能主动参与,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独立思考,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与其他同学合作探究,共同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较好地完成了课程标准的各项目标要求。

从课堂实施以及学生后续学习的情况来看,本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学生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尤其是自主发言时,学生的争相发言让我感到十分欣慰。当然本设计仍存在着有待修正的地方,如多媒体手段的利用不够充分,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还是有所欠缺等。假如以后有机会再进行这一课的教学,我会在这两方面进一步完善。

附录:

一、课前阅读教材提示及自主探究主题

1、从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经济全球化的展望三方面阅读教材,自主建立知识结构。

2、围绕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搜集和整理资料,形成自己的见解。

3、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国应当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二、上课需要用的图片及文字材料

1、几个跨国公司:

2、先进的交通工具:

3、全球贫富差距扩大

近10年来全球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但贫富悬殊情况却日益严重。如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按高低分成五等分,则全球最高20%国家与最低20%国家所得差距,已由1987年的57倍扩大至92倍。

近10年来各国所得贫富不均情况有恶化之势。1997年人均GDP 逾1万美元的为28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占全部国家的17%,但所创造出的GDP 比重高达79%;人均GDP 在

1000

磁悬浮列车

海底隧道

跨海铁路

至9999美元间有43个国家,人口比重为26%,GDP比重为15%;人均GDP在999美元以下者有33个国家,人口比重高达57%,其GDP比重仅6%。

4、环境污染

5、经济危机

美媒:跨国高科技公司面临中国挑战

2011-05-23 10:11:53 来源:环球时报编辑:张娜

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5月18日文章,原题:中国大胆的经济主宰新计划

近几个月,北京发布了若干有关该国未来经济发展的蓝图。从十二五规划及上月发改委的跟进计划来看,该国国家战略出现了令跨国公司担忧的若干动向。

中国的经济蓝图重心在于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替代能源、生物技术、新兴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技术。北京希望在这些领域获得全球

优势。那些参与水电、平板显示技术等各个领域竞争的跨国公司,将不得不考虑来自中国的更强劲竞争。日韩等国希望本国企业保持在这些行业的领先地位,但在北京出台新计划的背景下,这些国家或许有必要全面调整政府对企业的资助政策。

跨国公司和外国政府不能掉以轻心,以为中国的计划难以落实。从过往记录看,中国实现其既定经济目标的表现不俗。据其自身评估,十一五规划有超过80%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GDP实际增长率也高于预定目标……5年前,北京宣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为科技产业经济增长制定了国家战略。此后大力扶持太阳能产业发展,如今中国的光伏电池生产居世界第一。

中国拥有快速落实计划的种种条件,如坚定的政治意志、中央协调的政策、向政府经济计划倾斜的法律和金融体制及雄厚财力。此外,保护知识产权薄弱,也有助于其产业避免庞大的研发成本。

这些计划未必预示着与中国有竞争关系的国家的高科技制造业末日到来。中国经济仍面临巨大挑战,其产品质量也是一大问题。若跨国公司要在中国的战略性产业竞争,就必须确保产品可靠,继续创新和保护专利技术。尽管中国力倡“本土创新”,但新产品寥寥,仍依赖进口技术。与此同时,外国政府需要为本国企业提供新的政策支持。

北京的计划不仅仅是号召本土企业的集结令,对外国公司也是一记警讯。中国正跨越大批量生产T恤和太阳能电池板的阶段。世界应做好准备。▲(作者戴维·亚伯拉罕、梅雷迪斯·勒德洛,邱峰译)

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26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程标准】 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标解读】 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过程、影响与问题,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同时注意把握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考试大纲】 经济全球化 【知识梳理】 一、原因 1.

起了重要推动作用。生产力的迅速提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推动力。 2.层出不穷的 和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 3. 的结束为其发展消除了障碍,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 二、进程 1开始:随着的开辟,世界贸易体系逐渐建立,开始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2.20世纪90年代以,经济领域的全球化大大加快,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三、表现 1.市场的国际化: 迅速发展,范围不断增大,贸易额不断增加。

2.生产的国际化: 日趋成熟,大型 数量增加。 3 资本的全球化 四、影响 1.积极作用:经济全球化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地的资,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 ;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2.存在问题: 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 进一步加大;摆在每一个发展中国家面前的问题是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保护和发展自己的。 ②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加深,的传染性和破坏性空前增强。 ③发展中国家遭到严重破坏,并进一步引发全球性的 。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④经济全球化也加剧了全球范围内明和价值观的冲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力图推广西方的价值观。 五、展望 1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的必然结果。从长远看,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和各国经济的发展。 2只要建立起公正合理的以及 ,就能够达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 【知识拓展】 1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1)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新航路的开辟启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工业革命产生的强大动力使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二战”以,特别是90年代以,全球化的速度明显加快,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高中历史《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学案3岳麓版必修

26 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课标要求】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学习目标】 重点: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表现和实质 难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及我们的应对态度 【自主学习】 1课前完成预习学案,记忆基础知识,并在课本上标注知识要点 2 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表示出来在课堂上重点突破 知识拓展: 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其中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练一练】1请根据自学情况,写一写本课的知识体系 2 .趣味连线题(将左面经济全球化迅速的发展因素与右面的因素内容对应起来)1.物质基础和根本动力:两极格局的结束 2.基本技术手段: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 3.消除政治障碍:科技发展 4.疏通商品流通渠道:跨国的发展 5.世界经济的主体: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课堂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经济全球化是近几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材料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表 材料3:有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请回答: (1)据材料1分析经济全球化出现的原因。 (2)材料2反映了什么问题?根源何在? (3)根据上述材料评价材料3的观点。 (4)我国应怎样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当堂检测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练习岳麓版必修2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领域的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出现了崭新的局面。为此,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全球杂谈》中指出:“跨国界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使电视、电话、计算机联为一体,将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经济全球化趋势大大加快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 ①科技发展②新型交通、通讯方式的出现③市场经济的普遍确立④跨国公司的推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科技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推动力,新型交通、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市场经济为全球化提供了制度保障,跨国公司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 答案:C 2.(2018·江西横峰、余干中学联考)在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以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为特征的“大烟囱工业”“夕阳工业”比重逐渐下降,而电子、核能、激光、人工合成原料等“朝阳工业”则迅猛发展,这充分说明科技革命使( ) A.政府对科技日益重视 B.工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减弱 C.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手段不断改进 D.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解析:题干反映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企业向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现象,说明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D项正确;A项无法从题干中体现;B项中的“不断减弱”说法错误;C项是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但无法从题干中体现。 答案:D 3.(2019·广东阳春一中月考)据保守估计,截止到1998年11月,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被殃及的国家和地区,资产缩水50%以上,其中有7 000多亿美元流入美国。在非洲,金融、能源、电信、交通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大多廉价落入西方之手。在拉美,从1990年到1996年,西方跨国公司抢占了57.3%的市场销售额。这说明( ) A.发达国家是世界性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元凶 B.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百害而无一利 C.发展中国家应在全球化竞争中寻找更好机遇

《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学案

《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学案 一、教学目标:掌握不同时期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措施、影响;科学认识经济全球化 二、复习建议:1、内容上要抓两条线索:经济全球化形成发展过程中中国应对的态度、政策措施、影响;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2、方法上,要注意横向和纵向联系。从纵向看,要注意经济全球化形成发展中不同阶段的中国应对态度、政策措施、影响的差异性;从横向看,经济全球化形成发展不同阶段对中国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影响,注意与典型国家的横向比较。 3、观点上,正确运用唯物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分析相关的历史现象。 三、教学流程: (一)经济全球化的概念与历程 (1)概念: (2)历程:经济全球化过程也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经历了四个阶段: (二)中国在全球化不同时期的应对: 1、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时期 (投影展示资料)1、阅读材料: 材料一明成祖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船,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材料二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明清两朝海外贸易政策相似之处。 (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对上述政策进行评价。 2、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 归纳完成下表: (投影展示)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61年中国奕 在其《统筹全局折》中强调:“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奕 虽曾力 驳士大夫们把“师法夷人”说成是国耻,大呼“天下之耻,莫耻于不若人”。但他要驳倒的不只是几个守旧官僚,而是整个士大夫阶级。 材料二:1868年日本明治新政府建立后,颁布《五条誓文》作为施政纲领。即: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摘自选修一《明治维新》) 材料三:2007年,中共十七大提出我国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

《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生能熟悉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影响;理解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及全球化进程中问题。 2、学生能通过对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原因、表现和影响的具体分析,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研究教材、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按设计的程序,辅以多媒体教学,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搜集、整理和运用相关资料、自主探究等活动,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运用材料论证问题以及同他人合作学习、交流的能力,形成对经济全球化全面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学习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及其利弊,更好地理解我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增强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及存在问题; 难点: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教学方法】 图表法、比较法、归纳法和谈话法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视频展示经济全球化的现状。明确经济全球化不仅集中在金融和贸易领域,而且涉及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导入新课。 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定义。 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板书,展示第一个问题: 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2、经济全球化的形成过程 3、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因素 4、经济全球化的意义 分析:通过图片、表格和文字等资料的分析,总结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国际分工日趋成熟;跨国公司日益活跃;货币跨国流动规模大速度快。 共同探究一在你身边还有哪些经济全球化的例子,试举例。通过这个问题的设置,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积极思考。 总结:通过阅读教材并结合之前所学内容,总结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培养学生温故而知新的学习习惯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总结: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展示,总结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因素。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历史史实的能力。也使学生深刻体会论从史出的原则。 共同探究二经济全球化的意义。学生通过相互探讨,积极思考全球化的意义。 过渡:通过了解抗议经济全球化的一系列活动,探究原因,过渡到下一个问题。 板书:展示第二个问题: 二、经济全球化的问题与应对 1、存在的问题 2、应对 分析:通过图片、视频和文字等资料分析、总结经济全球化中存在的问题。贫富差距扩大;经济危机;发展中国家严重的环境问题。 讨论应对措施: 1、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 2、建立全球化观念,从全球视野观察思考问题。 3、尊重各民族、各国家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承认多样化。 4、建立政府对经济的监管机制,避免经济发展的无序性。 5、对经济全球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 …… 视频材料,看中国政府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小结:

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第5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26课

第五单元第26课经济全球化 的趋势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领域的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出现了崭新的局面。为此,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全球杂谈》中指出:“跨国界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使电视、电话、计算机联为一体,将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经济全球化趋势大大加快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①科技发展②新型交通、通讯方式的出现③市场经济的普遍确立④跨国公司的推动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科技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推动力,新型交通、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市场经济为全球化提供了制度保障,跨国公司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 答案:C 2.(2018·江西横峰、余干中学联考)在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以劳动和资本

密集型为特征的“大烟囱工业”“夕阳工业”比重逐渐下降,而电子、核能、激光、人工合成原料等“朝阳工业”则迅猛发展,这充分说明科技革命使() A.政府对科技日益重视 B.工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减弱 C.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手段不断改进 D.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解析:题干反映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企业向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现象,说明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D项正确;A项无法从题干中体现;B项中的“不断减弱”说法错误;C项是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但无法从题干中体现。 答案:D 3.(2019·广东阳春一中月考)据保守估计,截止到1998年11月,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被殃及的国家和地区,资产缩水50%以上,其中有7 000多亿美元流入美国。在非洲,金融、能源、电信、交通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大多廉价落入西方之手。在拉美,从1990年到1996年,西方跨国公司抢占了57.3%的市场销售额。这说明() A.发达国家是世界性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元凶 B.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百害而无一利 C.发展中国家应在全球化竞争中寻找更好机遇 D.经济全球化致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明显加剧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抢占了优势资源、市场份额,它们利用手中雄厚的资本,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巧取豪夺,使其损失惨重,因此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D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出发达国家是世界性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元凶,故A项错误;B项说法太绝对,排除;从材料只能看出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挑战,而不是机遇,排除C项。 答案:D 4.2016年中国股市开市第一天上证指数暴跌7%,触发熔断机制,并带动

高中面对经济全球化学案教案

第十一课第一框《面对经济全球化》 沂源二中高一政治教研组 编辑人: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 制定时间:_________ 使用时间:__________ 班级:姓名 一、明确目标,把握方向 内容目标: 1.知识目标:①识记经济全球化及其主要的表现形式。②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利弊影响,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③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树立努力学习、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志向。增强自己的使命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1.科技进步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2.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实质和影响 3.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 二、自主学习,夯实基础

三、合作探究,问题展示-----探索使人聪明合作使人快乐展示使人自信 “空中客车”的事例,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特点。为什么一架飞机要由许多国家共同生产? 2.阅读课本92页中间虚框并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甲乙两国进行贸易,双方的相对优势分别是 (2)在国际市场上,我国的产业具有优势,产业具有劣势。 3.阅读课本93页上方漫画:说明了经济全球化的特点。 4.阅读教材93页深圳蛇口工业区材料,联系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想一想经济全球化有什么积极作用? 5.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各国带来的都是积极影响吗?为什么? 6.为什么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占主导地位? 7. 阅读教材94页“亚洲金融风暴”材料,思考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有什么消极影响? 四、知识梳理、归纳总结 五、自我检测,强化落实 一、单项选择题 1.经济全球化是指 A.发达国家控制世界经济的行为 B.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C.各国经济全球范围内的完全融合 D.生产要素在全球不受限制的自由流动趋势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 ①生产全球化②贸易全球③分配全球化④资本全球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尼古拉斯·达曼曾指出,东盟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壁垒的取消将会减少贸易的成本,而且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扩大经济发展的规模,增加双方之间的竞争力。东盟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合作属于经济全球化中的 A.生产全球化 B.贸易全球化 C.资本全球化 D.跨国公司的发展 4.现在国际上有一种说法,“美国的消费,中国的投资”。中国的投资拉动对全球经济增长非常重要,万一中国投资减缓,世界经济很可能就要出问题。这反映了当今世界 A.生产的全球化 B.资本的全球化 C.贸易的全球化 D.技术的全球化 日本跨国公司以汽车和电子产品为先导,由“产在日本,卖在欧洲”,逐步转向“产在欧美,卖在欧美”,加强在国外市场的竞争。20世纪90年代后,又迅速增加对东南亚等邻近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逐步抢占东南亚市场。回答5—6题。 5.对“跨国公司”的认识,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是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拥有主导地位的企业 B.是不同国家和地区合作经营的大企业

高中历史岳麓必修2试题: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Word含解析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编者选题表 一、选择题 1.1992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在联合国日致辞中说:“第一个真正的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加利这样说的主要依据是( ) A.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使全球化发展有了组织保障 B.市场经济原则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同和确立 C.发展中国家力量不断壮大成为全球化的中坚力量 D.欧洲共同体逐步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解析:B 国际经济组织在1992年前已经建立了很多,如世界银行等,A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原来的社会主义国家纷纷走上市场经济的道路,中国1992年也提出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市场经济原则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同和确立,B项正确;全球化以发达国家为主导,C项错误;欧洲共同体只是区域集团化组织,不能做为“第一个真正的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的依据,D项错误。

2.下列三幅图所反映的现象,在当今世界许多城市中随处可见。这种现象最能说明(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C.世界贸易日益走向制度化 D.经济全球化影响日常生活 解析:D 庄记咖啡、肯德基、麦当劳在当今世界许多城市中随处可见,说明这些饮食服务企业已经跨出国界进行生产和经营,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故D项符合题意。 3.2016年9月4~5日G20领导人峰会在中国杭州举办。G20诞生于1999年,又称二十国集团,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旨在推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开放及有建设性的讨论和研究。由此推断G20建立的时代背景是( ) A.不结盟运动兴起 B.区域集团化趋势出现 C.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D.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解析:C G20旨在推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开放及有建设性的讨论和研究,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很明显是经济全球化推动的结果,C项正确;不结盟运动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初,A项错误;材料涉及的不是区域集团化问题,且区域集团化趋势

2016年高考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经济全球化学案

2016年高考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经济全球化学案

面对经济全球化预习案 骆秀静 高考考点及学习目标: 1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区分三个主要表现,记忆实质)2跨国公司(记忆含义及作用) 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从利与弊两个角度分析,强化记忆) 考查重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以及我国应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 高考解读:主要以选择题进行考查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影响,关注热点:运用经济全球化的知识,理解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必要性 知识梳理:(要求:将以下内容课前全部找准、记准)考点1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含义表现共同点

许多商品(如 汽车、计算 机),虽然品牌 是某国的,其 实是许多国家 共同协作完成 的 经济全球化 是不 可逆转的历 史趋势。生 产全球化、 贸易全球 化、资本全 球化是经济 全球化的主 要表现 国际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参与交换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从一般商品到各类服务都进入了交易范围 投资者只要在计算机上敲几 个键,大量资 金就可以短时 间内从全球一 个市场转移到 另一个市场 (3)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①实质: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②原因:这是因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考点2 跨国公司 (1)跨国公司的含义。 是指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即总部为母公司,在其他国家或地区设有若干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 (2)跨国公司的活动及目的。 为了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触角几乎延伸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3)跨国公司的作用。 ①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②跨国公司通过其全球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考点3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学案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学习目标: 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中的问题。理解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及全球化进程中问题。 B案B案【课前自主预习】 【使用说明】上课前预习标记课本并写出提示语,填写学案空白处,并记住以下问题: 1、20世纪90年代,推动经济全球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向前发展的因素有() ①新航路的开辟②科学技术的发展③新型交通和通方式的出现④两极格局的结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2、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空前增强 B、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逐渐缩小 C、发达国家掌握主导权

D、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占有优势,往往是获利者 3、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愈加紧密,推动这一趋势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①跨国公司发挥主要作用②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提高③冷战以后局部冲突减少 ④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原因有() ①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掌握着主导权②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政治旧秩 序的存在③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④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小于挑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自信的比尔·盖茨。他创造和领导的微软公司在78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是全球 信息产业的领导者,全球的员工总数超过50000人。微软现象表明() ①跨国公司日益成为国际经济活动中的主体 ②国际分工与专业化的协作程度不断提高 ③发达国家进行了新一轮的资本扩张 ④实现了市场开放和非歧视性公平贸易的原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6、1997年,东南亚经济危机的出现说明了() ①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加深②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加大③东南亚经济自 身存在一定的弊端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加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③④ 7、有学者认为:“西方是在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 色。”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经济全球化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②经济全球化加强了西方国家的经济优势 ③发展中国家必须全面实现西方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C案【课堂合作探究】 【使用说明】利用C案,课堂上深化对学习目标的落实,并利用创设的情景和问题将课本相应知识活化。 合作探究一: 材料一“经济全球化是近年来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材料二 1961年,一条长达154千米的“柏林墙”隔开了东西柏林,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结束,这条将东西柏林分隔28年的高墙被推倒,墙两侧的德国人民终于可以自由往来。 材料三:位于美国纽约海尔办公楼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学习目标】 1、了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问题。 2、重要概念:经济全球化 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 二. 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1、原因: (1)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为全球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 (2)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 (3)两极格局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 (4)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采用,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条件。 (5)跨国公司、区域经济集团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推动。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贸易全球化:国际贸易迅速发展,范围不断增大,贸易额不断增加。 (2)生产全球化:国际分工日趋成熟,跨国公司成为活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体。 (3)资本全球化:货币的交换和流动规模日益扩大,速度加快。 (4)区域集团化迅速发展:区域集团化是全球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3、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4、影响:有效地利用和配置世界各地的资源,提高生产率,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极大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促进了各国文化交流,有利于消除彼此隔阂。 三、经济全球化的问题和展望 1.问题: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扩大。 (2)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加深,使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空前增强。 (3)发达国家一些不负责任的行为加剧环境污染,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4)加剧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 2. 展望: (1)全球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趋势无法改变,从长远来看有利于世界和各国经济展;

【学案导学设计】2020高中政治 第十一课 面对经济全球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1课时面对经济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1.经济全球化的内涵与表现 (1)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______________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________全球化、________全球化和________全球化。 2.经济全球化的载体。 ____________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不可分割。生产全球化是贸易全球化的基础,没有生产全球化,就谈不上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反过来,贸易全球化与资本全球化又促进了生产全球化的提高。*** 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是________________的产物,它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推动了世界范围内____________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________________国家为主导的。这种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____________更加严重。 3.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____________构成极大的威胁。

4.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________,又是________。在经济全球化趋势面前,任何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我们应当______________,积极参与,____________,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因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者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以它对发达国家是利大于弊。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是把“双刃剑”。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正确的态度不是反对经济全球化,而是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迎接挑战。*** 基础达标 知识点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1.美国福特公司的莱曼汽车,设计在德国,制动装置生产在韩国,燃油泵生产在美国,自动驱动器生产在加拿大,发动机生产在澳大利亚……一部整车生产从设计到装配涉及8个国家。这反映了( ) A.生产全球化B.资本全球化 C.贸易全球化D.市场全球化 2.北京李女士的朋友分别从美国和英国寄给她女儿的生日礼物:一个令人忍俊不禁的玩具熊和一套精美的小衣服。她打开一看,礼物上都标着“Made in China”。材料反映了( ) A.世界经济对中国的依赖性强 B.中国的劳动生产率高,成本低 C.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高 D.中国制造业技术力量雄厚,水平高 假如甲国和乙国生产同样数量与质量的布料和洗衣机消耗的劳动量(若干数量的人劳动一天)如下表所示。据此回答3~4题。 布料洗衣机

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教案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秦川中学王炜霞 课标要求: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根据的要求,本课的基础知识有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影响,经济全球化存在的问题。 重点: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及存在问题; 难点: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学生分析 1.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来看,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简单的世界史,对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史实已经有所了解,并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初步了解了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归纳和概括问题的能力,初步具备了查找和收集材料、获取有效信息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2.从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以及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行为来看,学生的兴奋点仍集中在直观教具或有趣的历史事件上,对历史的认识仍处在感性认识阶段,辩证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不强。因此,在教学中要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活跃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并能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形成较全面的历史观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生能熟悉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影响;理解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及全球化进程中问题。 2.学生能通过对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原因、表现和影响的具体分析,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研究教材、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按设计的程序,辅以多媒体教学,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搜集、整理和运用相关资料、自主探究等活动,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运用材料论证问题以及同他人合作学习、交流的能力,形成对经济全球化全面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教案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教案课题: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 【探究与点拨】 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基本进程 ①阶段:开始。随着的开辟,世界各个地区之间从隔绝走向交流,开始了的过程。 ②第二阶段的推动,经济全球化加快。 ③第三阶段:的推动,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快。 ④第四阶段: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⑤第五阶段:的发展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⑥第六阶段: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年代以来,经济领域的速度大大加快,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原因 ① ② ③ ④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 ⑤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推动。

⑥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成为其有力的推动者。 主要表现 ①贸易的全球化: ②生产的全球化:③金融的全球化:4、积极影响二、问题与展望 问题:经济全球化以为主导,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①②③④2、展望 ①经济全球化是一把。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是无法改变的,它是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只要建立起公正合理的以及 对经济全球化因势利导、,就能够达到世界各国的。 通过这个基本进程,你发现在这个进程中起决定性的因素是什么?有人说:“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大家怎么看待这一观点? 【重难点解析】 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之间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由于世贸组织成员之多,而且在发

展水平上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可能同步推进,这时,一些区域性的经济组织更应运而生了。区域经济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计划具有促进和阻碍双重作用。一方面,区域经济集团都存在一定的保护倾向,具有一定的排他性,一段时间内对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有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迅速发展,又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因为,区域经济组织的出现,使世界社会生产力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各区域经济组织通过谈判制定相关的政策,使各国经济逐步参与并融入世界经济关系中,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经济的进一步联合和融合。区域经济集团化是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途径和步骤,经济全球化则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最后归宿。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在经济全球化中,各国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这种感觉直接源于 A各国之间经济上的亲密合作B交通和通讯技术的日新月异 c各国生产和销售都连成一体D东西方文化相互交流和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发展中国家B发达目家c第三世界D世界贸易组织

2020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八 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中考选题复习八: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专题导读】 18世纪后期到20世纪末,世界先后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引起了社会的革命。人类从手工工场时代走进“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每一次科技创新都伴随着社会飞速发展,从蒸汽机到电动机、内燃机,再到电子计算机,生产和生活实践一再表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突飞猛进,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层出不穷。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和政治上两极格局的解体,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加强,地球日益变小,被称为“地球村”。 【知识链接】一、第一、二、三次科技革命

主要成就主要成就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纱机标 志工业革命开始;瓦特改良蒸 汽机(1785年)是其标志性 成果;冶金、采矿部门采用机 器生产和蒸汽作动力; 交通运输: 1807年轮船(美,富尔顿); 1814年火车机车(英、史蒂 芬孙,) 1、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发 电机、电动机、爱迪生-电灯) ——最主要特征 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 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 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 3、新通讯手段的发明(贝尔- 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 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 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 术。 最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成就 是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 和广泛应用,电子计算机是 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 标志性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电力的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理论基础牛顿的力学法拉第的电磁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领先国家英国美、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产生的新兴产业部门金属冶炼业、 机器制造业等。 电力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制 造业、造船业等。 电子工业、核工业、航天工 业、激光工业、信息工业等。 交通工具汽船(轮船)、火车电车.汽车.飞艇.飞机宇宙飞船 动力能源改良的蒸汽机(煤炭)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力)、内 燃机(石油) 原子能或核能、太阳能 进入的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 给社会带来的根本性变化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制 度而巩固下来 使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 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推动了社会的现代化 对生产方式的影响实现了生产方式的机械化。实现了生产方式的电气化实现了生产方式的自动化, 并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 展 特点1、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 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 术尚未真正结合。 2、首先也主要发生在英国, 其他国家的发展进程相对缓 慢。 3、主要在轻工业部门。 1、科学开始与工业生产 紧密结合。(最突出特点) 2、同时发生在几个资本 主义国家,规模广泛,发展迅 速; 3、一些国家的两次工业 革命交叉进行 4、侧重于重工业部门。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 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与 前两次相比,最大的不同 点) 2、科学技术各领域之 间相互渗透; 3、新技术成为社会 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影响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 力,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与 广泛建立;2、社会结构发生 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 大对立阶级; 1、生产力迅猛发展; 2、社会关系:垄断与垄断组 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 帝国主义阶段; 3、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世 1、推动了社会生产 力的空前发展; 2、引起了世界经济 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 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2020高中历史 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3课 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学案 人民版必修2

第3课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重点难点 1.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 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 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 影响和作用。 2.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 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1.掌握世界贸易组织的由来及发展的史 实,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产生的影响。 2.掌握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史实,分 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利弊。 3.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全面、客观地 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利弊。 一、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1.背景 (1)随着世界贸易自由化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在各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迅速提高。 (2)关贸总协定在调整国际贸易上难以适应时代潮流。 2.建立 (1)1986年9月,关贸总协定第八轮多边贸易谈判——“乌拉圭回合”启动。 (2)1994年4月,“乌拉圭回合”达成《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3)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建立,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 3.宗旨和基本原则 通过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等原则的实施,达到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 4.意义 (1)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标志着世界贸易进一步走向规范化。 (2)表明一个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囊括当今世界贸易诸多领域的多边贸易体制大框架已经构筑起来。 (3)标志着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新时期开始。 (4)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表明经济全球化进程取得实质性进展。 [易混易错] 世贸组织与关贸总协定不同:关贸总协定只是一个临时性的协定,不具解决贸易争端的强制性,而世贸组织是一个具有国际法人资格的永久性正式国际经济组织,具有调解成员间争端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思维点拨] 正确认识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 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正式的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其争端解决机制采用协商一致的原则,裁决具有自动执行的效力,同时明确了争端解决和裁决实施时间表,这使得争端裁决的实施更容易得到保证,争端解决机制的

(精编)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学案2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重点难点 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1.熟悉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影响;理解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及其利弊,认识我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1.原因 (1)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生产力迅速提高,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 (2)层出不穷的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 (3)两极格局的结束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 (4)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 2.表现 (1)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范围的不断扩大,贸易额的不断增加。 (2)国际分工日趋成熟,更加精细。 (3)大型跨国公司数量增加,成为活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体。 (4)货币的交换和流动规模日益扩大,速度加快。 3.作用 (1)使经济活动跨越了民族国家的疆界,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加强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 (2)有效地利用和配置世界各地的资源,提高生产率。 (3)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也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图解识记]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条件

二、问题与展望 1.存在问题 (1)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 (2)在世界市场上,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占优势,往往是获利者;而发展中国家经常处于劣势和被动的地位。 (3)加剧了世界经济的投机性和风险性,经济危机一旦爆发,其传染性和破坏性都空前增强。 (4)严重破坏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自然环境,并进一步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5)加剧了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力图推广西方的价值观。2.展望 (1)全球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一历史趋势是无法改变的。 (2)只要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以及国际政治新秩序,对经济全球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就能够达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 [知识点拨]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发达国家凭借优势,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易混易错] 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是发达国家,而不是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在资本、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优势明显,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劣势地位。 主题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推动因素 材料经济全球化是近年来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则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摘自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第27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学案分析

第27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学案分析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学生能熟悉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影响;理解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及全球化进程中问题。 2.学生能通过对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原因、表现和影响的具体分析,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研究教材、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按设计的程序,辅以多媒体教学,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搜集、整理和运用相关资料,参与辩论和讨论等活动,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运用材料论证问题以及同他人合作学习、交流的能力,形成对经济全球化全面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学习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及其利弊,更好地理解我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增强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麦当劳、可口可乐、雀巢等跨国公司的商标。在此情景下,引导学生明确跨国公司的出现是经济全球化的

一个表现,经济全球化不仅集中在金融和贸易领域,而且涉及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设问引导学生回顾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 多媒体显示图片:磁悬浮列车、跨海铁路、海底隧道等;文字材料:“被接近的距离”,指导学生阅读材料,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 提问:促使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还有哪些?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中得出结论。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提问: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知识) 二、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 、积极影响 显示有关经济全球化的意义的材料,引导学生从材料入手认识全球化的积极影响。(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得出认识。) 提问:请从身边的日常生活中举例说明经济经济全球化如何丰富和方便人们的生活。(学生自由交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