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六章 生产理论

第六章 生产理论

第六章  生产理论
第六章  生产理论

第六章生产理论

一、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我们了解以下几个问题:

企业的三种组织形式及其优劣;

总产量曲线的特征;

劳动平均产量和资本平均产量曲线的推导和性质;

生产三阶段的划分及其效率问题;

等产量曲线的定义及其性质;

等成本线的定义及其性质;

短期和长期利润极大化的均衡条件;

规模报酬的三种形式。

二、教学内容:

6.1企业概述

6.1.1企业的定义、法律组织形式及优劣势

企业是将若干投入转化为产出的一种生产经营性组织。盈利性企业有三种法律组织形式:单业主制企业(sole properietorship)、合伙制企业(partnership)和公司制企业(cooperation)。

6.1.2企业的行为目标假设

在本书中,我们始终假定企业的行为目标,无论哪一种组织形式,是尽可能地获得极大化利润,即企业是利润极大化者。

两者行为动机不致就可能产生代理关系(agent relationship)。这种代理关系实质上就是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代理人是企业(或另外一个人)雇佣的用于完成特定任务的个人(或企业),总经理就是代理人;而委托人就是雇佣他人完成特定任务的个人(或企业),股东就是委托人。

委托——代理问题就迫使我们去思考,我们应该如何构造一种制度体系用于激励总经理实现股东的目标呢?这就是制度设计的问题。

第一,良好的总经理市场是解决总经理偷懒问题的最好制度架构。第二,一些大公司对总经理提供股权、奖金、度假和晋升来激励他们努力工作。第三,各种舆论监督和法制约束也是提供负面激励的有效约束机制。

6.2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一般可表达为:Q=F(x1,x2,…,x i,…,x n)

生产函数包括以下含义:

(1)对于任一给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现有的生产技术给出了一个最大的产出量;

(2)对于任一给定的产出量Q,每一投入组合的使用量为最小。

西方学者一般对生产函数有如下假定:(1)所有的生产要素投入量不得为负;(2)产出不得小于零;(3)生产函数为一单调连续函数,一阶导数存在。

一种较为简单的生产函数可记为:Q=f(L,K)

劳动边际产量是指每增加一个单位劳动力的使用量所带来的产量增量:

劳动边际产量=MP L=αQ/αL

资本边际产量是指每增加一个单位资本的使用量所引起的产量增量:

资本边际产量=MP K=αQ/αK

6.3短期生产

所谓短期是在这段所考查的时间还不足以长到使所有的投入量均可改变的时期,短期生产函数一般记为:Q=f(L,K0)=f(L)]k0

上式中的K0表明资本的使用量固定在K0这一数量上不变。因此,上式就是一个具有单一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

6.3.1总产量曲线

劳动总产量曲线就是描述在资本固定不变的情况下劳动数量和产量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

它是描述在资本不变情况

下劳动力和产量之间关系的一

条曲线。它始于原点,开始以

递增的幅度上升,到达拐点B

后,劳动边际产量大于零,但

开始递减,直到产量取得极大

值点,该点的MP L =0,之后,

MP L <0。因此,它为一条先凸

后凹的曲线。

图6.1 劳动总产量曲线

劳动总产量曲线有以下特征:

(1)当劳动投入量为零时,即使有资本投入,其产量亦为零,即劳动总产量曲线始于原点。

(2)劳动总产量曲线在某一点的斜率就是该点的劳动边际产量。

(3)短期生产函数可以采用许多数学形式,其中一个较为合理的生产函数可用图 6.1代表。

(4)总结第3点的讨论有:总产量曲线是一条无凸后 的曲线(相对于原点和横轴而言)。

(5)E 点代表着在现在生产技术水平条件下不可能生产的点;C 点则代表着缺乏效率的点(应该生产Q 1),西方学者称之为“X 无效率”。

6.3.2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

某一生产要素的平均产量是指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情况下,该生产要素的平均产出数量。对劳动平均产量(AP L )和资本平均产量(AP K )分别定义如下:

AP L =F (L ,K 0)/L (6.3.2)

AP K =F (L 0,K )/K (6.3.3)

一、劳动边际产量曲线的推导

最基本的方法是:劳动总产量曲线在某一点的斜率就等于该点的劳动边际产量。通过作切线我们便可以得到一些劳动边际产量的值。

有三个特别的点值得注意:

1.当劳动总产量为零时,MP L =0,所以劳动边际产量曲线始于原点;

2.当劳动总产量取得极大值时,其斜率一定为等于零,即MP L =0,因此,在这一点上,MP L 曲线与L 轴相交;

3.A 点为一拐点,依定义,拐点

的二阶导数为零,即dMP L /dL=0,

换言之,MP L 在该点取得最大值。

二、劳动平均产量曲线的推导

这里的基本技巧是,从原点作

一条射线与总产量曲线相交于两点,

那么,根据相似三角形性质,这两

点的劳动平均产量应该相等,请注

意图6.2(b)中的A 点和D 点以及

与此相对应的图6.2(c)中的A 和D

点。依此方法重复多次,便可以得

到一条劳动平均产量曲线。

图6.2 MPL和APL曲线的推导有一点颇为重要,这就是图6.2(b)中的B点,它是从原点作一条射线,从纵轴向横轴方向旋转第一次与总量曲线相切的点。它具有劳动平均产量值最大的特征。参见图6.2(c)中的B点。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一下,在图6.2(b)中的B点上,劳动边际产量等于劳动平均产量(因为均为一个三角形),因此,劳动边际产量曲线势必经过劳动平均产量最大值点。

6.3.3生产的三个阶段

将图6.2(a)和图6.2(c)结合起来,便可得到图6.3。它有以下几个特征。

(1)MP L较大于AP L先达到最大值,同时,MP L的最大值要大于AP L的最大值;

生产第一阶段从原点到平均产量最大点为Array缺乏效率阶段;生产第二阶段从平均产量最大

点到边际产量为零点为有效率的阶段;生产第

三阶段从边际产量为零点到无穷远点,为无效

率阶段。第二阶段为有效的阶段。

图6.3 生产的三个阶段

(2)AP L不可能为负数;

(3)在(0,L1)区间,MP L>AP L>0;

(4)在L1点,MP L=AP L>0,且AP L取得最大值;换言之,MP L必须经过AP L最大值点;

(5)在(L1,∞)区间,AP L>MP L;

(6)在L2点,AP L>MP L=0。

根据以上特征分析,西方学者将生产划分为三个阶段。

生产第一阶段为(0,L1)这一区间,即从原点O到AP L最大值L1,其特征是MP L>AP L>0。

生产第二阶段为(L1,L2)这一区间,即从AP L最大值点到MP L为零点,其特征是AP L>MP L。

生产第三阶段为(L2,∞)这一区间,即从AP L最大值点开始到无穷远,,其特征有:①AP L>MP L;②MP L≤0。

下面分别考查生产各个阶段的效率问题。

在生产的第一阶段,由于MP L>AP L,且AP L一直处于递增阶段,这就意味着,增加1个劳动力的边际产量(MP L)要大于该点的平均产量(AP L),并且使得AP L还要上升,因此,扩大劳动力数量有利于提高劳动平均产量。为什么不能使用多一点劳动力呢?由此可见,生产第一阶段为缺乏效率阶段。

生产第三阶段为无效率阶段。因为在这一阶段MP L≤0,如果减少劳动投入,MP L反击上升,总产量增加,直至退入生产第二阶段。为什么不少用一点劳动力呢?

逻辑判断是:既然在第一阶段应增加劳动力,在第三阶段应减少劳动力,那么,生产第二阶段才为有效率的阶段。

6.4长期生产

长期是指所有的生产要素均可改变的时期,长期生产函数可表示为:Q=f(L,K)。6.4.1等产量曲线

等产量曲线是指在生产一定产量的情况下,所有不同的投入组合的轨迹。等产量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Q O=F(L,K)

C—D生产函数一般形式为:Q=F(L,K)=AL a K b (A>0 A

上式亦可写成自然对数形式:InQ=InA+aInL+bInK

令式(6.4.3)分别等于Q0和Q1,且Q1>Q0,其等产量曲线可用图6.4表示。

一般来说,“行为良好”的等产量曲线(C —D 生产函数的等产量曲线是一个典型代表)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依定义,等产量曲线上的任意一点所代表的投入组合不同,但产量相等;

(2)等产量曲线的斜率为负,即dK/dL>0。它表明,为生产一定水平的产出,欲减少劳动的使用量,就必须增加K 的使用量;反之,亦然;

等产量曲线是在生产一定产量的

情况下,所有不同投入组合的轨迹。

它一般凸向原点,斜率为负、互不相

交,且Q 1>Q 0。

图6.4 等产量曲线

(3)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它隐含着生产函数是一个准凹函数;

(4)离原点愈远的等产量曲线所代表的产量愈大。在图6.4中,Q 1>Q 0;

(5)等产量曲线互不相交。

列昂惕夫生产函数又称固定比例的生产技术。这就隐含着各生产要素之间完全不能替代,其等产量曲线如图6.5(a)所示。

线性生产函数的等产量曲线可表示成:Q 0=F (L ,K )=aL+bK a,b>0

这类生产函数的等产量曲线为一条直线,L 和K 之间就存在完全替代的性质。详见图

6.5(b)。

图(a)为固定比例的生产技术,即列

昂惕夫型等产量曲线,与完全互补型偏

好相似;图(b)为线性等产量曲线,资本

和劳动的替代比率始终不变,与完全替

代型偏好相似。

图6.5 列昂惕夫型和线性等产量曲线

6.4.2边际技术替代率及其递减法则

所谓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 )是指,在不改变产量的条件下,用一个单位的劳动力所能替代资本的比率,即:

MRTS L ,K =dK/dL|Q0

很显然,边际技术替代率实质上就是等产量曲线的斜率。

现对生产函数Q 0=f(L,K),进行全微分可得:dQ 0=F ′L ·dL+F ′K ·dK

=MP L ·dL+MP K ·Dk

由于假定产量不变,即dQ 0=0,便有:MRTS L,K = MP L / MP K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指,随着我们增加

L (为横轴)时,等产量曲线的斜率变得愈来愈

平坦;随着我们增加K (为纵轴)时,等产量

曲线的斜率变得愈来愈陡峭。

从A 到B 所需增加的劳动力为△L

(假定△L 很小),可以替代的资本(即

资本的减少量)为△K ′,而从C 到D ,

增加同等劳动力△L 可以替代的资本为

△ K ,有△K ′>△K ,即所有替代的资

本量随着劳动力数量的增加而递减。

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K ′>△K ,即:|dK/dL|A >|dK/dL|B

MRTS 递减律的经济含义是指,随着劳动数量增加,替代单位劳动所需的资本数量逐步减少。这是为什么呢?西方学者认为,随着劳动数量的增加,MP L 递减,同时,所需资本数量减少,从而使得MP K 递增。这样才能保证式(6.4.7)成立。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律边际产量递减律是互为相关、而又不完全一致的两个定律(与其说是定律,倒不如说是假设)。边际产量递减律是指当其他要素投入不变时,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投入所带来的定量增量呈递减趋势;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律是指当所有生产的产量不变时,随着某一要素投入的增加,它所能替代的另一个要素数量呈递减态势。

6.4.3生产的经济区域、脊线分析

在AB 弧和CD 弧上,等产量曲线的斜率

为正,在BC 弧上,等产量曲线斜率为负。特

别地,CD 弧隐含着资本的第一阶段和劳动的

第三阶段,而AB 弧却隐含着资本的第三阶段

和劳动的第一阶段,只有BC 弧才隐含着劳动

和资本均处于第二阶段。

图6.7 生产的经济区域

首先,我们给出某一企业的等产量曲线(包括生产三个阶段)。

在图6.7中,等产量曲线在BC 弧上的斜率为负,在AB 弧和CD 弧上的斜率为正,特别地,在C 点的斜率为零,在B 点的斜率为无穷大。现考虑从C 点移动到D 点,两种生产要素都有所增加,但产量却保持不变。这就意味着某一种生产的边际产量为负。从B 点到A 点同样可以得出这一结论。

如果两种生产要素都增加同时两个边际产量为正的话,产量应该增加。然而,斜率为正的等产量曲线却不如此。因此,斜率为正的等产量曲线表明生产是处于没有效率的阶段,因为减少两种投入的使用量并不会减少产量。

但是,在CD 弧上究竟是MP L 还是MP K 为负呢?在C 点的斜率MRTS L,K =△K/△L=-MP L /MP K =0,从而可以导出MP L =0,这时,再增加劳动投入量,便有MP L <0。所以,在CD 上表明劳动处于生产的第三阶段。由于MP L <0,必有MP K >0,即资本处于生产的第一阶段。

同理,在B 点的斜率MRTS L,K =△K/△L=-MP L /MP K =∞,从而导了同MP K =0,这时,如果再增加使用资本,MP K 便会小于零。因此,AB 表明资本是处于生产的第三阶段,劳动处于生产的第一阶段。

将斜率为正的无差异曲线界定为没有效率阶段,自然可以推出:斜率为负的无差异曲线表明生产处于第二阶段(即有效率阶段)。

以上均假定企业生产规模不变,即生产Q 0。实际上,企业在长期中必然扩大生产规模,产量便有所增加。现假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量逐步增加到Q 1和Q 2。

上脊线OM 为所有的MRTS L ,K =∞的点的连线,

区域KOM 代表着劳动的第一阶段,资本的第三阶

段,因此,为无效率阶段,下脊线ON 为所有

MRTS L ,K =0的轨迹,区域NOL 代表着资本的第

一阶段和劳动的第三阶段。只有区域MON 为生产

的有效率阶段。

这也就是西方学者为什么通常假定等产量曲线 凸向原点的理由所在。

图6.8 脊线分析

6.5生产者均衡:利润极大化

所谓最有效率是指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企业实现了利润极大化。其中几个约束就是企业用于购买劳动力L 和资本K 的总生产费用(C )以及资本的价格(r)和劳动力的价格(w)。

6.5.1等成本线

首先假定企业生产需二种生产要素劳动力L 和资本K ,其市场价格分别为w 和r ,该企业可供购买这两种要素的总生产费用为C 0,那么企业用尽C 0可供购买两种要素的各种组合便为:

wL+rK=C 0 (6.5.1)

这就是等成本线的数学定义。式(6.5.1)可改写为:K=C 0/r-(ω/r)·L

等成本线的纵截距为C 0/r

(K 为纵轴),横截距为C 0/w

(L 为横轴),其斜率为(-w/r )。

图6.9 等成本线

6.5.2利润极大化

一、长期利润极大化:如何选择二种生产要素的组合

等产量曲线Q1与等成本线AB 的切点E

就是利润极大化点,即生产者均衡点,其均衡

条件如式(6.5.5)。此时应购买(L*,K*)最

佳要素组合,产量水平为Q1,其极大化的利

润π*=PQ 1-(ωL*+rK*)。

图6.10 长期利润极大化

1.图示法

如图6.10所示。给定企业的等成本线AB 和三条出于同一生产函数、代表着三种不同产出水平的等产量曲线。从我们现有的知识可以判断:等产量曲线Q 1与等成本线AB 的切点E 就是利润极大化点。即生产者均衡点。因此,生产者均衡条件可以推导如下:

等成本线斜率=等产量曲线斜率

-ω/r=-MP L /MP K =MP L /ω=MP K /r

上式就是我们所需要的生产者均衡条件的数学表达式。其经济含义是:在可用于购买生产要素的总费用C 0中的最后一个货币单位的投向必须使得它所提供的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量都相等。如果此时MP L /ω>MP K /r 就应该增加L 的购买,同时减少K 的购买;同理,如果此时MP L /ω

上式可扩展到n 种投入的情形,即:MP 1/ω1=MP 2/ω2=…MP i /ωi =…=MP n /ωn

2.数学推导利润极大化问题

企业的利润极大化问题实质上就是以下数学问题:

max π=p ·Q-(wL+rK)

s.t Q=f(L,K)

现将式(6.5.7)写成以下无约束的极大化问题。max π=p ·f(L,K)-(wL+rK)

分别对L 和K 求一阶偏导,并令其为零有:

απ/αL=p ·MP L -w=0

απ/αK=p ·MP k -r=0

可得(1)p·MP L =w ,这便是劳动力的最佳投入量的均衡条件,其经济含义(略)。

(2)p·MP K =r ,这便是资本的最佳投入量的均衡条件。其经济含义(略)。 将(1)式除以(2)式可以得到生产者均衡条件:MP L /ω=MP K /r

还应指出,上式隐含地表述了劳动力的最佳使用量L *,资本的最佳使用量K *。企业的均衡产量Q *=f(L *,K *),极大化的利润为:

π*=p ·Q *-(wL *+rK *)

二、短期利润极大化:如何选择劳动的最佳使用量

在短期内,企业的资本是固定的,而劳动力可变。因此,短期利润极大化问题就变成了以下问题,如何在给定资本投入量的情况下,选择最佳的劳动力投入量?

短期利润极大化的均衡条件可表示为:

MP L ·p=w

K=K 0

短期利润极大化也可表述为如下数学问题:

max π=p ·Q-(wL+rK )

s.t Q=f(L,K)

K=K 0

上式可改写一个无约束的极大化问题:max π=p ·f(L,K 0)-(wL+rK 0)

最佳的劳动投入L *必须满足:απ/αL=p ·MP L -w=0

此时的均衡产量为:Q *=f(L *,K 0)

短期极在化的利润为:π*=p ·Q *-(wL *+rK 0)

6.6规模收益

6.6.1规模收益的定义、类型及其原因

一、规模收益的定义及其分类

如果所有投入都增长t 倍,其产量正好增长t 倍,这便是规模收益不变(简称为CRS )。 如果所有的投入均增长t 倍,其产量增长大于t 倍,这便是规模收益递增(简称为IRS )。 如果所有的投入均增长t 倍,其产量增长小于t 倍,这便是规模收益递减(简称DRS )。

二、规模收益不变的原因(略)

图中三种情形的所有投入均增长1倍,

图(a )的产量增长1倍,为规模收益不变;

图(c )增长4倍(大于1倍),为规模收益

递增;图(b )增长0.5倍(小于1倍),为

规模收益递减。

图6.11 规模报酬和等产量曲线

三、规模收益递增的原因(略)

四、规模收益递减的原因(略)

6.6.2规模收益和生产函数的齐次性

一个生产函数Q=f(L,K)是r 阶齐次生产函数,如果所有投入增长t 倍(t>1),且:

f(tL,Tk)=t R f(L,K) (6.6.1)

特别地,当r=0时,生产函数为零阶齐次函数;r=1

时,为一阶齐次函数,或曰线性齐

次函数。 依规模报酬的定义,齐次函数中的阶数便是决定规模报酬类别的指示器,具体地说:

r>1 递增

如果 r=1 ,那么,规模收益 不变

r<1 递减

6.7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一般的C —D 生产函数的形式为:

Q=f(L,K)=AL a K b (A>0, 0

1.一般的C —D 生产函数为(a+b )阶齐次生产函数。

f(tL,tK)=A(tL)a (tK)b =t a+b AL a K b =t a+b f(L,K)

因此,如果(a+b )=1,f 为CRS 生产函数;如果(a+b )>1,为IRS 生产函数;如果(a+b )<1,便为DRS 生产函数。

2.一般C —D 生产函数的一阶偏导数大于零,且为(a+b-1)阶齐次函数。 MP L =αf(·)/αL =A ·aL a-1K b >0

MP K =αf(·)/αK =A ·aL a K a-b >0

MP L (tL,tK)=Aa(tL)a-1(tK)b =t a+b-1MP L

同理可证,MP K 也为(a+b-1)阶齐次函数。

3.一般C —D 生产函数的MRTS L,K =aK/bL

11,--??=-=b a b

a K L K L K bL A K aL A MP MP MRST bL aK -=

4.劳动和资本产出弹性系数分别等于a 和b 。

劳动产出弹性∑L 是指产量变化率对劳动变化率的反应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Εl=αQ/Q=αL/L=αQ/αL=αlnQ/αlnL=α (6.7.3)

资本产出弹性∑K 是指产量变化率对资本变化率的反应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L Q K Q K Q K K Q Q K ln ln //ε (6.7.3)

∑L +∑K =a+b (6.7.5)

5.一般的C —D 生产函数的要素投入替代弹性系数等于1。

要素投入替代弹性被定义为资本劳动率的百分比变化除以两者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的百分比变化,即:

的百分比变化的百分比变化

K L MRTS L K ,/=δ

)

,/(),()//()/(K L K L MRTS MRTS d L K L K d = 或者=

)//()/()//()/(K L K L MP MP MP MP d L K L K d 或者),ln()

/ln(K L MRTS d L K d =

对于Q=f(L,K)=AL a k b 的要素投入替代弹性的系数为:

δ)

,/(),()//()/(K L K L MRTS MRTS d L K L K d = =

)//()/()

//()/(bL aK bL aK d L K L K d

1)/()/()/()/(=??=L K d b a b a L K d

第3章 生产理论复习题——答案

?第3章生产理论复习题?

1.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关于短期生产函数正确的是 (1)这段时间一般小于1年 (2)在此期间,所有的投入要素都是固定的 (3)在此期间,所有的投入要素都是可变的 (4)在此期间,只有一种投入要素是可变的 2.如果一名员工可以生产100元的产品,两名员工一起可以生产180元产品,则(2) (1)第一名员工的边际产量是80元 (2)第二名员工的边际产量是80元 (3)两名员工的边际产量都是90元 (4)无法确定 3.连续不断地增加某一要素的投入,当产量最大时,边际产量曲线的位置是 (1)与横轴相交 (2)与纵轴相交 (3)经过原点 (4)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 4.当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时(2) (1)厂商一定在亏损 (2)厂商减少产量会增加利润 (3)厂商增加产量会增加利润 (4)厂商减少产量会减少利润 5.为使在一定成本下产量最大或在给定产量条件下成本最低,则要求 (1)等产量曲线与等收入曲线相切 (2)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相切 (3)等成本曲线与等收入曲线相切 (4)等成本曲线与等收入曲线相交 6.如果某公司雇佣一名工人,工人工资为15元/小时,而其工人创造的边际收入为12元/小时,则(1)该公司已经实现利润最大化 (2)该公司正面临亏损 (3)继续增加雇佣工人会增加利润 (4)减少雇佣工人会增加利润 7. 规模经济性分析研究的是 (1)保持资本投入不变,继续投入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时对总产量增加比例的影响 (2)当所有投入要素使用量都不按同比例增加时对总产量增加比例的影响 (3)当所有投入要素使用量都按同比例增加时对总产量增加比例的影响 (4)保持劳动力投入不变,继续投入资本这一生产要素时对总产量增加比例的影响 8.假设规模收益递增,单位时间内同时增加了10%的劳动力和资本投入量,产量将 (1)增加10% (2)减少10% (3)增加大于10% (4)增加小于10% 9.生产函数Q=78K0.7L0.6属于规模收益(2) (1)递增(2)递减(3)不变(4)不能确定 10. 下列说法中,关于长期生产函数正确的是 (1)一般超过10年

公司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简介

公司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简介 (作者:王建华、胡蓉) 《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全面覆盖并整合公司办公自动化(包括档案系统)、项目综合管控、市场经营管理、综合项目管理、决策驾驶舱等方面的信息,解决项目部、分局、公司间各为一体的信息孤岛,建成公司集中的信息数据库,最终形成数据仓库,实现公司在项目综合管理方面的全面信息化、高度集中和系统化,对项目管理向精细化、精益化迈进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项目管理系统的基本情况 1、项目建设背景、建设目标及意义 建设背景:根据建市[2007]72号及建市[2007]241号文件要求,为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大幅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在新修订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中,特级资质标准增加了企业信息化建设考核内容,而综合项目管理系统的应用是信息化建设系统的核心内容,其所占考核权重达50%。为此,为顺利完成企业资质的重新核定工作,根据资质核定信息化建设的考评要求,公司于2009年5月引进了易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项目管理软件》,并结合公司自身管理需求进行了系统改进和完善,最终形成了《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并于2009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 建设目标:项目管理系统是以项目为管理对象,覆盖项目从招投标-开工-竣工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和各个业务环节的管控。通过系统的实施,可建立公司、区域分局(专业分局)、项目部三级项目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满足各管理

层级管理需要,实现项目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以提高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益。 建设意义和实施必要性:从企业层面讲,综合项目管理系统实施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建设部特级资质考评的硬性要求(在建项目使用综合项目管理系统需达项目总数的50%以上,近两年项目竣工管理、档案管理使用率为50%以上),更是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实现管理现代化与信息化的根本需要,它的实施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项目层面讲,系统通过不同的业务模块划分和流程设计,促进项目管理行为规范化、标准化,实现了以数据为依据的科学决策方法,规范了施工管理中的经济活动,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型,是项目管理模式的重大变革,系统的实施对项目管理向精细化、精益化管理迈进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2、系统架构 从管理架构划分,系统分为业务执行层、管理控制层和决策规划层,即各项目-区域分局(专业分局)-公司三层结构。通过信息管理平台可实现不同管理层的审批流程、数据汇总、信息传递。其管理层级体系如下:

F第六章 成本理论

第六章成本理论 第一节成本的基本概念 成本从一般含义来讲,是指厂商在生产中所消耗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即生产费用。由于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生产费用,因此就产生了不同的成本概念。在西方经济学中常见的成本概念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并不是生产活动中的实际货币支出,但对经营与决策是十分重要的。 从资源利用的角度考察,人们利用某种资源生产某种产品时,则必须放弃利用这种资源去生产另外一种产品的可能性。这就是西方经济学的“机会成本”的概念。具体我们可将机会成本定义如下:机会成本是生产某种产品而必须放弃的能够生产除此以外可获最大收益的产品的代价。例如,某人有10万元资金,可供选择的用途及各种用途可能获得的收入是:开商店可获利2万元,开饭店可获利3万元,炒股票可获利 3.5万元,进行期货投机可获利4万元。如果某人选择把10万元用于期货投机,则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用途是

开商店、开饭店和炒股票。在放弃的用途中,最好的用途是炒股票(可获利 3.5万元)。所以,在选择进行期货投机时,机会成本就是炒股票。或者说,选择进行期货投机获利4万元的机会成本是所放弃的炒股票时可能获得的3.5万元。在理解机会成本这一概念时要注意这样三个问题: 第一、机会成本不同于实际成本,它不是做出某项选择时实际支付的费用或损失,而是一种观念上的成本损失。在上面所举的例子中,某人做出进行期货投机选择时的机会成本是放弃的炒股票,或者说获利4万元时机会成本是 3.5万元。但这决不意味着为了获利4万元,必须支出 3.5万元,或实际损失了 3.5万元。10万元的资金只能在进行期货投机获利4万元与炒股票获利 3.5万元中选择其一,这是因为资源是有限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你选择了一个,就必须放弃另一个。在这种情况下,你做出一项选择时,机会成本并不是实际支出或损失,仅仅是观念上的损失,或放弃的另一种可能性。也就说他的这项投资必须能获利 3.5万元以上,否则他就不如将资金投到炒股票上。 第二、机会成本是做出一种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若干种可能的选择中最好的一种。例如,在上例运用10万元资金的选择中,当选择了期货投机时,所放弃的用途有开商店、开饭店和炒股票三种,其中最好的一种用途是炒股票(在这三种可能选择的用途中获利最多),所以,运用10万元进行期货投机的机会成本是放弃炒股票能够获得的 3.5万元,而不是其他。 第三、机会成本并不全是由个人选择所引起的。其他人的选择会给你带来机会成本,你的选择也会给其他人带来机会成本。例如,当你在夜晚享受“卡拉OK”时,你所放弃的宁静就是这种享受的机会成本。这时,你还会使别人得不

《绝对成本理论与比较成本理论》教案

《绝对成本理论与比较成本理论》教案 [教材分析]: 《绝对成本理论与比较成本理论》是《国际贸易基础知识》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是这一本教材重点章节。第三章内容是从对外贸易产生与发展来看,把各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基本分为两大类型,即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而绝对成本理论、比较成本理论是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理解掌握绝对成本理论和比较成本理论有助于学生理解各国之间为什么要进行国际贸易,为什么要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但教学内容理论性太强,学生会感到抽象、深奥、枯燥、难懂,在教学过程中,将通过案例、计算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理解并运用于实践。[教学设计思路]: 一、从案例中得出分工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进一步引入到分工也存在于国与国之间,通过计算证明绝对成本理论 三、总结绝对成本理论的局限性,进而引出比较成本理论,并计算演示 四、对比“绝对成本理论”与“比较成本理论” 五、通过学习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和择业观,做好职业规划 [教学目的]: 1、重点理解并掌握绝对成本理论、比较成本理论 2、掌握绝对成本与比较成本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4、培养分工合作精神,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绝对成本与比较成本理论难点:运用绝对成本与比较成本理论计算国际分工带来的好处[教学方法]: 案例法、比较法、发现法、计算演示法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 [教学课时]: 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案例: 小故事: 在美国东部住着皮尔先生和他的太太,一清早,他们被日本生产的索尼牌闹钟叫醒的。梦中他正在考虑应该买一辆德国生产的车还是购买一辆日本生产的车。在皮尔先生家里,每天的早餐是

指标体系简介

指标体系简介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新两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节约资源能源、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合作项目。生态城将致力于建设成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蓬勃、社会和谐”的新型城市,为中国其他同类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为实现上述目标,生态城认真借鉴新加坡等先进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结合选址区域的实际,围绕生态环境健康、社会和谐进步、经济蓬勃高效和区域协调融合四个方面,确定了22项控制性指标和4项引导性指标。指标体系的制定为生态城的规划建设提供了依据。 指标选取原则 1.科学性与操作性相结合原则既要考虑理论上的完备性、科学性和正确性,又要避免指标的重叠和简单罗列;同时,应具有操作性,既要有一定的现实统计基础,又要在实践中可以测量得到或通过科学方法聚合生成。 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衡量指标要以量化为主,但对于一些在目前难以量化且意义重大的指标,进行定性描述。 3.特色与共性相结合原则尽可能采用国内外普遍使用的综合指标,以利于其在不同区域复制和推广;同时,也要突出自身特点,形成区域特色。 4.可达性与前瞻性相结合原则既要考虑设定的指标在近期能够实现,又要考虑杜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使指标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和超前性。 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

指标解读 控制性指标 区内环境空气质量 指标规定,区内环境空气质量好于等于二级标准的天数不小于310天/年(相当于全年的85%);SO2和NOx好于等于一级标准的天数不小于155天/年(相当于达到二级标准天数的50%)。本指标参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执行。 中新天津生态城通过优化能源结构,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倡导绿色出行,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科学合理绿化,净化空气等一系列措施,促进本指标的实现。城市空气环境质量受区域大环境影响较大,要达到指标要求,需要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共同控制大气环境污染,实现城市空气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 区内地表水环境质量 指标规定,区内地表水环境质量到2020年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现行标准IV类水体水质要求。水生态环境的修复与建设,是中新天津生态城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特别是选址所在地属于水质性缺水地区,改善辖区内地表水环境,并通过污水处理、中水回用、雨水收集、海水淡化与湿地修复等措施.构建水生态与水循环体系,不仅是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的最大特色与成果之一,也将对我国北方水质性缺水城市起到重要的 示范作用。 水喉水达标率 指标规定.水喉水选标率达到1OO%。水喉水标幸指满足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和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水质标准》现行标准的水质达标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了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要求、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卫生要求、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要求、二次供水卫生要求、涉及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卫生要求、水质监测和

成本理论

第五章成本理论 [内容提要] 1.成本及其概念 成本(Cost),是指厂商为生产一定数量的商品所耗费的生产要素的价格总额,即生产中投入的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单位要素的价格的乘积。然而,在经济学的分析中,仅从这样的角度来理解成本概念是不够的。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可将成本划分为不同的种类,有会计成本、机会成本、显形成本、隐形成本、私人成本、社会成本、沉淀成本以及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会计成本(Accounting cost)指的是厂商在生产中按市场价格直接支付的一切费用。这些费用一般要反映到厂商的会计帐目上,是企业已支出的货币的记录,因此也叫历史成本。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从企业来说,指的是由于使用某一投入要素而必须放弃的这一要素在其他用途的最高代价,从要素所有者来说,则是指这一要素在其他可能的机会中所能获得的最高报酬。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第一,资源是稀缺的;第二,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第三,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看,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而避免带来生产的浪费,以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 显性成本(Explicit cost),是指厂商为生产一定商品而在要素市场上购买生产要素所支付的实际费用。如给工人支付的工资,为购买原材料支付的货币,向银行支付的利息。 隐性成本(Implicit cost)是指厂商在生产过程中使用自身所拥有的那些生产要素的价值总额。如企业所有者自身的薪金,生产中使用自己所有的厂房、机器等。在经济学中考察生产成本时,应将隐形成本包含在内。 私人成本(Personal cost)是从生产者角度所考察的成本,一般对于私人成本的概念,都囿于会计成本,生产者按市场价格支付的一切费用,此外还应包括隐性成本,隐性成本也是从生产者角度所考虑的成本。 社会成本(Social cost )是指整个社会为某种资源配置和使用所支付的成本。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往往不一致,厂商的经济活动有时会导致社会成本的增加,因此,厂商在对其资源使用作出重大决策时,不能仅仅考虑其私人成本的大小,还要考虑由此引起的社会成本的大小。

科研项目简介

曲阜师范大学科研项目简介 基于WEB的PDM系统简介 基于WEB的PDM系统是运行在网络环境下对制造业产品生产流程及产品数据进行管理的实用软件。该系统从项目申请审批到项目完成共设置了项目管理、文档管理、产品结构与配置管理和工作流管理四大基本功能模块,同时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配置了人员管理和系统管理。每个模块在完成一定功能的基础上,并与其它模块存在数据访问的接口,这样使各个模块间自如地访问数据。 基于WEB的PDM系统是制造行业的一个管理集成平台,实现对产品的数据流程管理。系统采用基于J2EE 的Weblogic四层体系架构,即用户层、Web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信息层。采用了中间件、组件技术,在开发中利用了面向对象程序开发的建模技术,程序的编写使用EJB、Servlet、JSP技术,增强了系统与用户的交互性。在数据库设计上,采用了Oracle数据管理理念,保证了数据管理的长期有效性。用户使用系统时,在他面前展示的只是WEB页面的更新与链接。整个数据管理的流程对用户而言是完全透明的,用户做得只是发出请求、提交请求和最终得到结果。 通过使用该系统可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减少了试制过程的周转时间,减少了原材料消耗,降低了产品生产的费用,大大优化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提高了试制成功率,从而加强了材料的利用率,达到最大限度的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费用,有效的降低了产品的费用。 该系统已成功用在山东天幕集团总公司,曲阜市金皇活塞有限公司,曲阜市天博汽车配件公司,使用一年多来,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我们正在中小制造行业推广应用该软件系统。该系统的使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效益: 1.提高工作效率,缩短生产周期,节约人力和物力 2.文档、图档管理方便有效合理 3.能够做到实时监控工作流、项目进展的情况 4.可以在网络上发送产品企业的信息 它实现了数据管理的统一化、信息化,工业制造的自动化、精确化,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劳动生产率,能够降低内部生产成本和外部索赔成本。 该系统2006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该系统适用于各生产企业,尤其是中小制造业更合适,软件和硬件总投资约10万元人民币。 基于工作流的柔性PLM系统简介 基于工作流的柔性PLM系统采用基于WEB的B/S模式,支持对产品从需求、规划、设计、生产、供应、销售、客户、运行、使用、维修保养、直到回收再用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信息与过程。它集成了与产品相关的产

第六章:成本理论

第六章:成本理论 一、填空 TC + VC 。 1、FC 2、平均总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都是 U 形曲线,表示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总成本和边 际成本先递减(减少),然后又递增(增加)的变动规律。 3、停止营业点位于边际成本曲线和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交点。 4、如果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是递减的,那么边际成本曲线必然低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 5、一个工厂平均总成本最低时的产量率被称为该工厂的理想产量,如果产量低于最低平均总成本点,被称为过剩生产能力。 6、如果在所有投入增加10%时产量增加了20%,这种生产过程就被称为规模收益递增,或者规模经济。 7、如果一个企业处于规模不变状态,那么投入量增加10%就会使产量增加10%。当长期平均成 本曲线下降时,就存在规模收益递增。 8、在投入品价格不变时,总成本增加,等成本曲线向向外平行移动,总成本减少,等成本曲线向向内平行移动。 二、判断 1、收益递减规律意味着不存在边际收益递增的区域。(F) 2、平均总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和平均固定成本都是“U”形曲线。(T) 3、平均可变成本达到最低时的产量水平与平均产量达到最高时的产量水平相同。(T) 4、在现实生活中,边际成本曲线很少向右上方倾斜。( F) 5、平均可变成本与平均固定成本都是随着产量的增加先减少而后上升的。( F) 6、一个企业的产量低于最低平均总成本点被称为能力过剩。(T) 7、如果平均总成本大于边际成本,平均总成本就必然是递增的。(F) 8、没有任何一部分短期平均总成本曲线会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之下。(T) 9、长期总成本分为长期固定总成本和长期可变总成本。(F) 10、规模收益递增意味着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向右下方倾斜。(T) 11、在长期中,总成本曲线就是可变成本曲线。(T) 12、如果投入品价格下降,平均可变成本与平均总成本曲线都会向上移动。(F)

西方经济学第三章生产论知识题

第三章 生产理论 【重难点提示】 本章重难点包括:企业基本概念;生产函数基本概念及具体形式;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等产量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等成本线;最优生产要素组合;等斜线和扩展线;规模报酬。 【内容精要】 一、企业生产函数 生产者又称为厂商或企业,它是指能够做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企业目标是追求最大利润。这是理性经济人假设在生产理论中的具体化。 生产函数表示的是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即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一组既定投入与之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投入可以分为固定投入和变动投入。固定投入指:当市场条件变化要求产出变化时,其投入不能立即随之变化的投入。变动投入指:当市场条件变化要求产出变化时,其投入量能立即随之变化的投入。 固定替代比例的生产函数表示在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比例都是固定的,数学形式为:bK aL q +=。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表示在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一对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数学形式为},min{v K u L q =。经常使用的是C-D 生产函数,其数学形式为:1,0,≤≤=βαβ αL K A q 。 二、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总产量指在给定时期,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全部产量,用TP 表示;平均产量为总产量

与该投入的比值,用AP表示;边际产量指该要素单位增加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增加值,用MP表示。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三、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 总产量曲线上任何一点切线的斜率就是边际产量,因此:只要边际产量是正的,总产量总是增加的;只要边际产量是负的,总产量总是减少的;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值点。总产量曲线上任何一点和坐标原点连线的斜率就是平均产量,因此:平均产量最大时,总产量曲线必然有一条从原点出发的最陡的切线。 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因此,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曲线上升;当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曲线下降;当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达到极大值。边际产量的变动快于平均产量的变动。 根据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化,可以把生产划分为三个阶段。平均产量从零增加到最大值为第一阶段;从平均产量最大值到总产量最大值为第二阶段;总产量随劳动投入增加而递减为第三阶段。 四、等产量曲线和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等产量曲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等产量曲线与坐标原点距离的大小表示产量水平的高低;离原点越近的等产量曲线代表的产量水平越低;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代表的产量水平越高。同一平面坐标上的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会相交。等产量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第六章:成本理论复习进程

第六章:成本理论

第六章:成本理论 一、填空 TC + VC 。 1、FC 2、平均总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都是 U 形曲线,表示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总成本和边 际成本先递减(减少),然后又递增(增加)的变动规律。 3、停止营业点位于边际成本曲线和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交点。 4、如果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是递减的,那么边际成本曲线必然低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 5、一个工厂平均总成本最低时的产量率被称为该工厂的理想产量,如果产量低于最低平均总成本点,被称为过剩生产能力。 6、如果在所有投入增加10%时产量增加了20%,这种生产过程就被称为规模收益递增,或者规模经济。 7、如果一个企业处于规模不变状态,那么投入量增加10%就会使产量增加10%。当长期平均成 本曲线下降时,就存在规模收益递增。 8、在投入品价格不变时,总成本增加,等成本曲线向向外平行移动,总成本减少,等成本曲线向向内平行移动。 二、判断 1、收益递减规律意味着不存在边际收益递增的区域。( F) 2、平均总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和平均固定成本都是“ U”形曲线。(T) 3、平均可变成本达到最低时的产量水平与平均产量达到最高时的产量水平相同。(T) 4、在现实生活中,边际成本曲线很少向右上方倾斜。( F) 5、平均可变成本与平均固定成本都是随着产量的增加先减少而后上升的。( F) 6、一个企业的产量低于最低平均总成本点被称为能力过剩。(T) 7、如果平均总成本大于边际成本,平均总成本就必然是递增的。(F) 8、没有任何一部分短期平均总成本曲线会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之下。(T) 9、长期总成本分为长期固定总成本和长期可变总成本。(F) 10、规模收益递增意味着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向右下方倾斜。(T) 11、在长期中,总成本曲线就是可变成本曲线。(T) 12、如果投入品价格下降,平均可变成本与平均总成本曲线都会向上移动。(F)

西方经济学第三章生产论习题

第三章 生产理论 【重难点提示】 本章重难点包括:企业基本概念;生产函数基本概念及具体形式;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等产量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等成本线;最优生产要素组合;等斜线和扩展线;规模报酬。 【内容精要】 一、企业生产函数 生产者又称为厂商或企业,它是指能够做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企业目标是追求最大利润。这是理性经济人假设在生产理论中的具体化。 生产函数表示的是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即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一组既定投入与之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投入可以分为固定投入和变动投入。固定投入指:当市场条件变化要求产出变化时,其投入不能立即随之变化的投入。变动投入指:当市场条件变化要求产出变化时,其投入量能立即随之变化的投入。 固定替代比例的生产函数表示在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比例都是固定的,数学形式为:bK aL q +=。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表示在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一对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数学形式为}, min{v K u L q =。经常使用的是C-D 生产函数,其数学形式为:1,0,≤≤=βαβαL K A q 。 二、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总产量指在给定时期,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全部产量,用TP 表示;平均产量为总产量与该投入的比值,用AP 表示;边际产量指该要素单位增加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增加值,用MP 表示。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三、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 总产量曲线上任何一点切线的斜率就是边际产量,因此:只要边际产量是正的,总产量总是增加的;只要边际产量是负的,总产量总是减少的;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值点。总产量曲线上任何一点和坐标原点连线的斜率就是平均产量,因此:平均产量最大时,总产量曲线必然有一条从原点出发的最陡的切线。 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因此,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曲线上升;当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曲线下降;当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达到极大值。边际产量的变动快于平均产量的变动。 根据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化,可以把生产划分为三个阶段。平均产量从零增加到最大值为第一阶段;从平均产量最大值到总产量最大值为第二阶段;总产量随劳动投入增加而递减为第三阶段。

最新施工单位项目管理体系资料

一、组织机构本工程施工管理采用“项目法”管理模式,组建“昌平区2014年平原造林工程(27 标段)项目管理部”作为本工程的具体项目施工管理机构。 项目经理部全面负责、组织、指导全过程施工,并与业主、监理工程师、设计单位密切配合、搞好施工组织协调及保障工作。 我公司委派优秀项目经理担任本分包工程项目经理,负责建设单位、设计方和项目部三方协调工作,统一调配公司资源,全面负责项目工作,并组织相关部门对项目工作进行监督、考评。 我公司委派丰富经验的总工程师作为项目技术负责人就项目的技术工作,以及结构、地形、铺装、种植施工等的质量及效果进行总的控制。 项目部下设技术负责人、生产经理及各专业工程师、质检员、安全员等。 项目部下设四个专业施工队。 一、项目部组织机构图见下图(附图1)

本项目组织机构(附图1) 土 建 工 程 师

三、管理体系制度 (一)、施工现场考勤制度 1、工程现场全体工作人员必须每天准时出勤。指纹打卡。工程开工后,工作时间为九小时。 2、工作人员处现执行任务需要向项目经理请示,填写外勤任务单,获准后方可外出。 3、项目经理外出需向分管副总汇报。 4、病假需出示病假证明书。 5、事假要向项目经理申请,填写请假条,一天以内项目经理批准,两天以内分管副总批准,三天以上董事长批准。获准后方可休息。并送行政部备案。 6、因工程进度需要加班时,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服从。由项目经理填写加班申请表。工作人员加班工资另计,项目经理不计加班工资。工作人员因自身原因能按时完成工作任务,需要加班的,不计加班工资。 (二)、施工现场例会制度 1、自工程开工之日至竣工之日止,坚持每天举行一次碰头会。 2、每日例会由相关项目经理召集,施工员、养护班长及施工班组负责人参加。工程秘书记录归档。项目经理可根据问题扩大参加例会人员范围。 3、施工中发现的问题必须提交例会讨论,报分管副总批准。例会中做出的决定必须坚决执行。

第六章--成本理论

第六章成本理论 一、名词解释 1.隐成本; 2.显成本; 3.机会成本; 4.成本函数; 5.短期成本; 6.固定成本; 7.可变成本; 8.边际成本 二、单项选择题 1.所谓成本函数就是指() A.成本是购买各种投入的开支 B.成本与产出的函数 C.是消耗原料的记录 D.是直接开支与间接开支之和2.由企业购买或使用任何生产要素所发生的成本是指 ( ) A. 显性成本; B. 隐性成本; C. 变动成本; D. 固定成本。 3. 机会成本的数额大小() A. 是可以通过历史成本资料估算的 B. 是可以通过与别的情况作比较加以推算的 C. 是可以通过审计而获得 D. 是可以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历史资料计算而得。 4.某先生辞去月薪800元的工作,取出自有存款 100,000元(月息1%),办一独资企业。如果不考虑商业风险,则该先生自办企业按月计算的机会成本是() A.2000元 B.1800元 C.1000元D.100800元 5.下列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 ) A. 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商品的产量,它的机会成本将递增; B. 生产可能性边界之所以凹向原点,是因为机会成本递增; C. 经济分析中厂商的生产成本与机会成本这两个词是同义词; D. 如果一个人选择了上学而不是工作,那他的机会成本等于他在学习期间的学费。 6.假定某机器原来生产产品A,利润收入为 200元,现在改生产产品B,所花的人工、材料费为 1000 元,则生产产品 B 的机会成本是 ( ) A.200 元; B.1200 元; C.1000 元; D.无法确定。 7.经济利润等于总收益减()。 A.隐性成本B.显性成本 C.隐性成本与显性成本之和D.边际成本 8.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称为() A.平均成本 B.固定成本 C.长期成本 D.可变成本 9. AFC的变化趋势是随着产量的增加而() A.先递增后递减 B.先递减后递增 C.一直趋于递减 D.一直趋于递增 10.假定某企业的成本函数为TC=8000+5Q+Q2,Q为产量。那么总变动成本TVC为( )。 A.8000 B.5Q+Q2 C.5+Q D.8000/Q 11.在从原点出发的直线(射线)与TC 曲线的切点上,AC ( ) A.是最小; B. 等于MC; C.等于 AVC+AFC; D.上述都正确。 12.MC 曲线是( )。 A.TFC 曲线的斜率;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815632316.html,C 曲线的斜率但不是 TC 曲线的斜率; C.TC 曲线的斜率但不是 TVC 曲线的斜率; D. 既是 TVC 又是 TC 曲线的斜率。 13.己知产量为 99 单位时,总成本等于 995 元,产量增加到100 单位时,平均成本等于10 元,由此可知边际成本为( )。 A.10 元; B.5 元; C.15 元; D.7.5元。 14. 已知产量为100单位时,平均成本是2 元,产量增加到120单位时,平均成本等于2.50元,在这个产量变化范围内,边际成本( )。 A.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上升,并在数值上大于平均成本 B.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上升,并在数值上小于平均成本 C.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并在数值上小于平均成本 D.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并在数值上大于平均成本 15.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MC大于AC时,AC下降 B.MC小于AC时,AC下降

第三章生产理论(习题)

第三章 生产理论 1.在微观经济分析中,厂商被假定为是合乎理性的经济人,厂商提供产品的目的在于追求( )。 A .最满意的产品 B .最优的成本 C .最大的利润 D .最大的效益 2.微观经济学的生产理论认为短期和长期的划分是以( )。 A .厂商能否变动全部要素投入的数量作为标准 B .厂商的规模大小作为标准 C .厂商生产产品的周期长短作为标准 D .厂商拥有固定资产的多少作为标准 3.对于短期生产函数() K L Q ,f =来说,当AP L 递减且为正时,MP L 是( )。 A .递减且为正 B .递减且为负 C .零 D .上述任何一种情况 4.柯布—道格拉斯函数的一般形式为( )。 A .()K L Q ,f = B .β α K L A Q ??= C .?? ? ??=v ,u K L Min Q D .K L Q ?+?=b a 5.当其他生产要素不变,而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时,总产量( )。 A .会一直增加 B .会一直减少 C .先增加而后减少 D .先减少而后增加 6.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时,总产量( )。 A .正在上升 B .正在下降 C .达到最大 D .不确定 7.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该要素的边际产量曲线( )。 A .与横轴相交 B .与纵轴相交 C .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 D .与总产量曲线相交 8.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如果厂商增加2单位的劳动投入量就可以减少4单位的资本投入量,则有( )。 A .2MRTS LK =,且 2MP MP K L = B .21 MRTS LK =,且2MP MP K L = C .2MRTS LK =,且 21MP MP K L = D .21 MRTS LK =,且2 1MP MP K L = 9.等产量曲线是指在这曲线上的各点代表( )。 A .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是不能变化的 B .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价格是不变 C .不管投入各种要素量如何,产量总是相等 D .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有是相等的

生产与成本理论答案

第四章 生产与成本理论 从本章开始转入对生产理论的讨论,从生产者的角度出发,研究市场的供给。在生产理论中所要研究的经济行为主体是生产者,也称为厂商或企业,它是指为了实现某一经济目标而独立做出统一经济决策的经济单位。在西方经济学中,不论厂商的组织形式如何,通常都假定厂商是合乎理性的经济人,其生产目的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与消费者类似,厂商为实现利润最大化而进行选择时也要面临许多约束条件,如技术条件、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等。本章主要考察厂商面临的技术约束,说明厂商在特定的技术条件下如何有效的组织生产。 本章重点: (1) 短期与长期的含义与区别。 (2)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及收益递减规律。 (3) 生产三个阶段的划定。(可变投入量合理区间) (4) 等产量线、等成本线的含义,两种生产要素最佳组合 (5) 短期成本分类与变动规律、之间的关系。 (6) 短期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关系。 (7) 规模报酬的变动及其原因。 (8) 长期平均成本、长期总成本、长期边际成本的概念及关系 (9) 厂商收益及利润最大化原则 习题: 1、 名词解释: 生产要素、生产函数、边际产量、报酬递减规律、等产量曲线、等成本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规模报酬、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递减、规模报酬不变、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正常利润、经济利润、显明成本、隐含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总成本、利润最大化原则 2、 单项选择题: (1)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的划分取决于( D )。 A .时间长短 B .可否调整产量 C .可否调整产品价格 D .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2)已知企业的生产函数LK Q 10 (Q 为产量,L 和K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则( A )。 A .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不变 B .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递增 C .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递减 D .企业处于内部经济阶段 (3)当劳动的总产量(TP L )下降时,( C )。 A .AP L 递减且AP L <0 B .MP L =0 C .MP L 递减且MP L <0 D .AP L =0 (4)当生产处于有效区域内时,等产量线应该为( D )。 A .凸向原点 B .负向倾斜 C .不相交 D .以上均对 (5)实现生产要素最优组合是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 B )。 A .充分条件 B .必要条件

第三章生产理论

第三章生产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总产量曲线的斜率是()。 A. 总产量 B. 平均产量 C. 边际产量 D. 以上都不是 2.当TP下降时,()。 A. AP L递减 B. AP L为零 C. MP L为零 D. MP L为负 3.当AP L为正且递减时,MP L是()。 A. 递减 B. 负的 C. 零 D. 以上任何一种 4.生产过程中某一可变要素的收益递减,这意味着()。 A. 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长和产量的增长等幅变化 B. 产量的增长幅度小于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长幅度 C. 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长幅度小于产量的增长幅度 D. 产量以增长幅度大于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长幅度 5. 生产的第Ⅱ阶段始于()止于()。 A. AP L=0,MPL=0 B. AP L=MP L,MP L=0 C. AP L=MP L,MP L<0 D. AP L>0,MP L=0 6. 等产量线上某一点的切线的斜率表示()。 A. 边际替代率 B. 边际技术替代率 C. 等成本线的斜率 D. 边际报酬率 7.如果某厂商增加一单位劳动使用量能够减少三单位资本,而仍生产同样的产量,则RTS LK 为()。 A. 1/3 B. 3 C. 1 D. 6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 B. 边际收益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 C. 规模报酬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 D. 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 9.如果等成本曲线在坐标平面上与等产量曲线相交,那么要生产等产量曲线所表示的产量水平,就应该()。 A. 增加成本支出 B. 不能增加成本支出 C. 减少成本支出 D. 不减少成本支出 10.当某厂商以最小成本生产出既定产量时,该厂商()。 A. 总收益为零 B. 一定获得最大利润 C. 一定未获得最大利润 D. 无法确定是否获得最大利润 (二)名词解释 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2.等产量线 3.脊线 4.等成本线 5.边际技术替代率 6.扩展线 7.规模报酬 (三)简答题 1.简述短期生产函数中总产量、平均产量及边际产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内容及成因。 3.生产的三个阶段是如何划分的?为什么厂商只会在第二阶段上生产? (四)论述题

公司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简介

公司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简介 《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项目治理信息系统》全面覆盖并整合公司办公自动化(包括档案系统)、项目综合管控、市场经营治理、综合项目治理、决策驾驶舱等方面的信息,解决项目部、分局、公司间各为一体的信息孤岛,建成公司集中的信息数据库,最终形成数据仓库,实现公司在项目综合治理方面的全面信息化、高度集中和系统化,对项目治理向精细化、精益化迈进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项目治理系统的差不多情形 1、项目建设背景、建设目标及意义 建设背景:按照建市[2007]72号及建市[2007]241号文件要求,为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大幅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在新修订的建筑业企业资质治理规定中,特级资质标准增加了企业信息化建设考核内容,而综合项目治理系统的应用是信息化建设系统的核心内容,其所占考核权重达50%。为此,为顺利完成企业资质的重新核定工作,按照资质核定信息化建设的考评要求,公司于2009年5月引进了易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项目治理软件》,并结合公司自身治理需求进行了系统改进和完善,最终形成了《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项目治理信息系统》,并于2009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 建设目标:项目治理系统是以项目为治理对象,覆盖项目从招投标- 开工-竣工生命周期各个时期和各个业务环节的管控。通过系统的实施,可建立公司、区域分局(专业分局)、项目部三级项目综合治理信息平台,满足各治理层级治理需要,实现项目治理的标准化、规范化,以提升项目治理工作的效率和效益。 建设意义和实施必要性:从企业层面讲,综合项目治理系统实施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建设部特级资质考评的硬性要求(在建项目使用综合项目治理系统需达项目总数的50%以上,近两年项目竣工治理、档案治理使用率为50%以上),更是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和竞争力,实现治理现代化与信息化的全然需要,它的实施是现代企业进展的必定趋

第四章生产与成本理论

第四章企业的生产与成本理论 如果一班学生能在经济学课程中真正理解成本以及成本的所有的各个方面,那么,这门课程便算取得了真正的成功。 ——J·M·克拉克 教学目的 讨论企业的生产技术、生产成本(要素价格)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建立生产函数和成本理论。通过本章的学习,同学们要掌握的内容有:1、企业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 2、企业短期生产函数的特征:报酬递减规律; 3、企业长期生产函数的特征: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与规模报酬分析; 4、企业生产函数基本概念总结——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例; 5、企业成本的定义、分类; 6、等成本曲线与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或生产者均衡); 7、企业短期成本函数的推导与特征; 8、企业长期成本函数的推导与特征。 从本章开始,进入生产者行为理论的学习。微观经济学关心的生产 者行为,包括生产者的技术选择行为、要素选择行为、产量和价格选择行为。与这三种选择行为相对应的理论分析是:生产函数理论(教科书的第四章)、成本函数理论(和生产要素的需求理论,教科书的第五章,第八章)和市场结构理论(也称产业组织,教科书的第六章、第七章)。

第一节企业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是成本函数(和要素需求)理论的基础,它描述了厂商的生产技术条件——技术约束1。因此,教科书一般都是从生产函数理论 过渡到成本函数理论。下面,我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主体——企业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企业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 (一)企业的定义 1、企业(firm)的定义:也称厂商,就是指为赢利而从事生产或交易活 动的经济组织。是否以赢利为目的是划分企业和事业单位分界线。(二)企业的本质 1、交易成本:任何交易都看成是交易双方达成交易契约的过程,而围 绕交易契约的达成和执行所发生的成本,就是交易成本。它可以分成事前交易成本和事后交易成本。 2、企业的本质:作为生产的一种组织形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是市场 的一种替代物。 (三)企业的目标 1、微观经济学假定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这个假定既是微观经济 学关于理性行为(或经济人)假定在生产和厂商理论中的运用,也有利于利用数学中最优化分析。 2、从长期来看,一个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终究将被市场竞争 所淘汰。所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也是一个企业竞争生存的基本准则。(四)企业的组织形式:个人业主制、合伙制和公司制。 二、生产函数的定义和类型 1研究厂商行为,首先考察厂商行为的约束条件。厂商选择时面临许多约束条件,如客户、竞争对手、自然 条件等施加的。其中,自然条件对厂商施加的是技术约束:只有某些投入组合才有可能生产出既定的产量,因此,厂商的生产计划必定受到技术可行性的限制。

(项目管理)重建资料工程项目资料整理基本知识介绍

第一章工程项目档案整理基本知识介绍 一、工程项目档案的基本概念 工程项目档案的属性 1、原始性 2、真实性 3、价值性 二、工程项目档案的基本知识 (一)工程项目档案整理工作过程中基本术语,定义及其相互关系。 1、建设项目与工程 2、单项工程 3、单位工程 4、建设项目、单项工程、单位工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建设项目、单项工程、单位工程的关系图

5、工程项目文件 ①工程项目文件包括前期文件、项目竣工文件和项目竣工验收文件。 ②项目竣工文件主要由项目施工文件、项目竣工图和项目监理文件组成。 6、项目文件及相关联定义的关系图

7、工程项目文件归档、工程项目档案移交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在项目完成时向建设单位或受委托的承包单位移交经整理的文件;二是项目单位内部各机构将项目各阶段形成(或外部直接接收)并经过整理的文件定期报送本单位的档案管理机构。 工程项目文件归档、工程项目档案移交关联图

1、收集 2、分类 3、整理与归档 4、汇总整理与移交 第二章工程项目文件的收集 工程项目文件收集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各目文件产生或接收部门按相关规定主动将项目文件进行收集并交给建设单位的档案部门;二是建设单位的档案部门要对整个工程项目文件的收集工作进行掌控,对滞交的工程项目文件要及时进行催交。 工程项目文件收集是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档案工作的基础,只有做好项目文件的收集工作,才能保证项目建设期间档案的齐全、完整和准确,为项目后续生产运行与维修提供保障,为项目的技术改进提供可追溯性的原始记录。 工程项目文件产生于项目建设全过程,其形成、积累和管理应列入项目建设计划和有关建设部门和人员的职责范围、工作标准或岗位责任制,并有相应的检查、控制及考核措施,因此必须制定相应的工程项目文件收集(归档)制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