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的重要性

谈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的重要性

望亭中心小学朱黎锋

摘要:新课标特别强调数学文化的重要作用,要求通过各种形式来渗透数学文化。本文分析为什么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原因,由此浅谈了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真正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感受数学丰富的方法、深邃的思想,领略数学发展进程中的五彩斑斓,散发出独特的文化魅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文化

一、引言

数学文化的基本内容是数学史、数学家、数学思想、数学观点、数学思维、数学方法等。数学文化的根本特征是它表现了一种探索精神。数学的学习追求一种智慧,数学教育体现一种文化。最近听了徐斌、华应龙等专家的讲座有感而发,他们的讲座中充满了中国古代教育家哲理性的教育思想,同时在他们的教育实践中处处散发着数学文化的气息,让学生置身于中国古代文化以及数学文化的熏陶之中,学生乐在其中。

二、为什么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

小学数学教育是否要感受数学文化?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内涵是什么?如何从数学文化的高度审视并实施小学数学教育?

进入21世纪之后,数学文化的研究更加深入。一个重要的标志

是数学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渗入实际数学教学。张奠宙先生指出:“数学文化必须走进课堂”。受应试教育影响,当前大部分数学教学,依旧与文化背道而驰,对数学知识的积累、数学技巧的训练等工具性价值的过分关注,使得数学拥有的文化气质和气度逐渐丧失,这是数学教育的悲哀。近年来各种期刊也刊发过不少有关数学文化渗入小学课堂的文章,但是同类课题和研究的案例,由于关注点不同,在认识上存在不同层次的片面性:对数学文化概念的窄化或泛化是普遍现象,对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文化的策略把握不准,数学作为文化的价值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并没有得到很好体现。

首先,功利性的教学目标。在学校数学教学仍以贯彻“数学双基”为教学目标,以提高升学率为主要任务。于是,数学课堂教学一般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师更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要争取在有限的时间灌输更多的数学结论,做更多的应用练习,自然,就忽略了数学文化的渗透。

其次,单一的评价体系。考试是当前教学唯一的评价体系,而书面考试只能从某种程度上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却无法全面地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数学素养。因此,数学教学的评价体系应当多样化,既重结果又重过程,更要重视影响教学过程和结果的各方面因素。

我们培养的小学毕业生总不能只会解答数学题而不知数学家的故事而从中汲取精神,不知感受数学之妙而从中体验审美,不知感受数学思想而从中学习思考,以至于未来不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理解生活、创造生活,那么我们就如同教动物做数学题的杂耍表演,而不是数学教育。因此加强数学课堂的文化渗透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较之在初中阶段对数学文化的有形渗透,在小学阶段,数学文化的教学方式更应强调极轻极淡的文化侵润和熏染。

三、当前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途径

1、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渗透数学文化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主动参与的兴趣,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之中,从而能够顺利地突出这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利用数学文化中的一些趣味故事正能很好地帮助我们创设问题情境。数学教育故事的运用,也能激发学生的爱数学之“情”。例如:在学习“位置”时,我们可以先讲解数学家欧拉发明坐标系的过程,躺在床上静静的思考如何确定事物的位置,这时发现一只苍蝇粘在了蜘蛛网上,蜘蛛迅速的爬过去把它捉住。欧拉恍然大悟:“啊!可以像蜘蛛一样用网格来确定事物的位置啊。”引入怎样用网格来表示位置,这时学生的兴致已经调动起来了。

2、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

概念的学习总是比较枯燥,如果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点缀其中,则足以活跃概念课堂的整体氛围,唤起学生无限的遐想,引导他们走进数学的殿堂。挖掘教材中的智育、德育、美育因素是开发数学教材人文内涵的探索方向。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先通过多媒体出示了一组图片,有中国的天安门、法国的艾菲尔铁塔,还有生活中

常见的蝴蝶等等,同学们带着好奇的心态去感受着这些美妙的图片带来的震憾,惊讶于生活的美好,已经完全被它们的这种独特的美所震惊了,接下来我出示了经修改后的天安门、艾菲尔铁塔,学生们就有反应了,不够雄伟,不够壮观,在学生们愤悱诧异时,我让他们观察这两组图片的异同,从而得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感受了美,进而鉴赏了美,许多同学也从中悟出了生活中其实并不缺少美,人生也是美好的,只是没有去发现,没有去珍惜。

3、在数学公式拓展学习中渗透数学文化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古老文明,蕴育了灿烂的数学文化,出现过刘徽、祖冲之等伟大的数学家,以及《九章算术》等经典的数学传世之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独有的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一些数学史实,比如:七巧板、圆周率、数的产生等史料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丰富的历史渊源,了解祖先的聪明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例如在学习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之后,让学生阅读有关拓展知识,学生在欣赏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历史时体味数学家思维,讲讲祖中之与他的儿子。又如在二年级(上册),学完了“表内乘法”后,可以向学生介绍二千多年前的“竹木简口诀”;在学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向学生介绍了“+”、“-”的由来,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向学生介绍了“分数的表示法”等等,适时向学生介绍这些数学文化,可以丰富教学的内容,拓宽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兴趣。

4、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渗透数学文化

数学作业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一直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学生在课外独立进行的数学活动。新课程教材,它的一大亮点是增加了一定数量的阅读与思考材料,开辟了“观察与猜想”、“探究与发现”等拓展性栏目,为有兴趣、有特长、有能力的学生提供了探究的空间。因此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我们应有选择地利用这一亮点引导学生展开数学探究,使课内探究自然而然地延伸到课外,达到课内探究与课外探究有机结合的目的。例如撰写数学日记、自办数学小报是渗透数学文化,拓宽数学视野,营造数学氛围的好方法;制作手工模型,结合教材进度“比例尺”,布置制作模型类的作业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在课外实践中开展小课题研究使学生在实践中再次感受数学文化的应用价值,这对于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积极

的推动作用。

四、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用“数学是文化”的观点透视数学课堂,让数学课堂彰显文化的本性。

《义务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到:“数学作为对于客

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由于部分教师对数学文化的内涵认识有偏差,

在课堂中只认同数学是一门技术,习得、模仿、练习、熟练化便成为

数学课堂中的强势语言。随着数学知识的增长,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却渐渐淡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机渗透数学文化,可以让数学课堂彰显文化的本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揭示数学文化内涵,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进行数学交流。

认同某一事物具有文化性,并不等于这一事物就一定能在所有的境域中彰显出它的文化属性来。通过对渗透数学文化策略的研究,可以揭示数学文化内涵,走出数学孤立主义的阴影,使师生双方学会用数学的观点观察现实,构造数学模型,学习数学的语言、图表、符号表示,进行数学交流。通过理性思维,培养严谨素质,追求创新精神,欣赏数学之美。

3.以苏教版教材为载体,适时渗透数学文化,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以苏教版教材为载体,让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渗入教材、到达课堂、融入教学,让学生不仅了解知识结论,还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理解乃至欣赏所学内容,领悟问题的本质,将数学思想方法深深扎根在学生头脑中并随时随地地发挥作用,逐步模仿数学家的心智活动方式去体会教材、处理教材。使数学更加平易近人,通过文化层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并获得可持续发展动力,以致终身受益。

五、总结

数学教育需要一个积累、沉淀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就如喝茶,慢慢地品尝,才能回味无穷。就像日本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在从事了

多年数学教育之后,说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学生们在学校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进入了社会之后,如果没有什么机会应用,那么这种作为知识的数学,通常在出校门后不到一两年就会忘掉,然而他们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那种铭刻在人脑中的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方法,会长期的在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想这无疑是对数学文化内涵的一个精彩注释。作为一名新形势下的数学老师,对于数学文化的研究应该更加深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合适而巧妙的让数学文化走入课堂,努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课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同时我们老师也要不断的去学习,充实自己的数学世界,用我们的文化来不断的感染我们的孩子,让我们的孩子的文化素养不断的提升。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心得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心得 华而不实,光注重热闹的课堂,这不是我们需要的。我们的课堂应该是讲求实在、讲求有效。有效即有效益、效率高、效果好。学生既能学到并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又能达到教学目的,这才是我们追求的课堂。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设计一个新颖的有趣的情景怎样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提起来?这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在思考也是不断在实践着的事情。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这点就更为重要。好说好动,精力分散是一年级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因此,一个好的开头往往就能把小孩子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住,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到你的课堂中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总是想方设法去寻找、挖掘和教学内容有关的题材,比如:现有的课件,教学参考以及任教过的老师的等,尽可能的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景以此来达到有效。 我记得印象很深的是教学“10的认识”,其实学生都认识10 ,可我们书本上还是有这个知识点,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能饶有兴趣地听课从而使得我能很好地开展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开头:我简单地操作键盘,屏幕上出现了数字娃娃“0”,接着跳出“1”“2”“3”“4”“5”“6”“7”“8”“9”,同时我自己配音:“9”说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来打抱不平,说:“如果我与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 学生一个个瞪大眼睛看着我操作,这时我问:“小朋友,你们相信吗?”屏幕一闪,1和0 站在一起,把孩子们紧紧吸引住了。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10的认识。”效果出奇的好。 二、从学生的学习方式谈有效。 记得在教一年级的时候,很多孩子已经熟练掌握了10 以内的加减法甚至20 以内的进退位的加减,有的还能做100以内的呢。刚开学的时候

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有效学习的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有效学习的策略 高效课堂是以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规范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导向。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是高效课堂教学所遵循的理念。高效课堂教学就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爱学习”;促进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会学习”。 传统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是“灌输——接受”,学生处于被动状态;高效课堂采用新理念,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踊跃发言,谈感想、谈收获。新理念让学生在“听中学”、“看中学”、“想中学”、“议中学”、“演中学”。这就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在交流中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学生处于主动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的是每一位学生,关注的是学生的一切,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高效课堂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了学生能力。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与欲望,是支持他们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也是学习的积极情感与态度的表露。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因此,课堂上我们尽量要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当学生具有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时,他们才会积

极地投人数学学习活动,探究数学内容的真谛,体验学习的乐趣。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主要来自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具体情境中的数学现象或数学问题,也能在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功之后产生。 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位匆匆赶路的小朋友,不小心撞到一辆车的棱角上,又撞在了地上的石头尖上,师问:“这位小朋友撞到了什么地方,怎么会那么疼?”生:“撞在了角上”。师:“生活中又许许多多这样的角,今天我们和角来做朋友”。从而揭示课题,由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让学生感到问题来自自己身边,既熟悉又奇妙,产生了积极的心理倾向。这样的问题情境的教学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而是以看似平常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积极地探寻和解决问题,以此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以案导学,注重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变革,它改变了以统、独、偏为特征的课堂教学。以学生的自学为基础,以师生互动为手段,以发现问题自我探究为主线,以学生多种能力的养成为目标。较好地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征,符合新课改的理念。 “导学案教学模式”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去试一试 并给了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时间。这把学生推到了主动地位 学生在尝试中遇到困难就会主动地去自学课本和接受教师的指导。于是,学习就变成了学生自身的需要,使他们产生了“我要学”的愿望。在这种动机支配下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问题,又使他们产生了成功的喜悦,就促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价值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价值关键词:数学课堂课堂练习教学行为兴趣改革摘要:数学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课程改革给高中数学教师带来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的积极变化.本文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促进教师把握新教材,领会新课程理念,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实效。一、加强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成败。我在结合平时的上课经验和外出听课的启示,总结了课堂练习的精髓应是求新、求活、求近。如何让数学练习散发出新课程的气息,是新理念下教师们所应该共同思考的问题。我认为求新、求活、求近是数学课堂练习的精髓。1、求新——提供新鲜的东西引起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学生的心理活动就会处于激活状态,富有满足感和愉悦感,从而积极性高涨,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我要学”的意识增强。这时,学生的被动学习将会转变为主动求知,厌学情绪将会转变为乐学欲望。因此,数学练习设计要走出数学学科,让学生去领略另外学科的精彩。设计时综合学生所学科目,确立了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情景 2 主题为背景,适时的穿插另外学科知识,丰富发展数学的内涵,让学生学习数学学科以外的知识,从而领略数学的精。,数学练习设计要走出数学学科,让学生去领略另外学科的精彩。2、求活——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力量保持兴趣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灵活的思维能力表现在能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对题目进行分析推理,从而获得不同的结果。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开放式的课堂结构,需要教师设计出灵活性较大的练习题。作为自然科学基础课的数学只有实现回归自然,融入生活都应尽可能让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时空,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的设计,既能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人人都有收获。为此,在作业设计时,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使每个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精心设计练习层次,这既是学生能力转化的客观规律所致,又是学生认知规律的反映。3、求近——揭示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兴趣小学数学课本上的练习大多来源于生活,而这些生动活泼的内容一旦被列入教材,就显得抽象而单板,如果教师能创造地对教材内容进行还原和再创造,将数学练习融入于生活中,就可以使原有的练习为我所用,使这一个数学题耳目一新,产生的效果也是天壤之别。总之,数学练习的设计也体现了一种文化。可见,精心设计练习不仅能使学生扎实有效地理解和掌握中最基础的知识,形成基本的数学技能,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学好数学的机会,特别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二、小学数学“先学后教”的尝试自学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形成的。在小学中,尝试使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对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先学后教”的方法也是切实可行的。下面就在小学高年级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谈以下几个方面:1、激发兴趣,增强信心。学生获得知识的途经无非有两个,或从别人的传授中获得,或从自己的学习中获得。所以,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是比较关键的。可通过一些科学家的例子来说服学生。教师在实施时不可操之过急,特别是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刚开始进行自学,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消除他们的疑虑。2、精心选材,因人而异。在进行“先学后教”时,并不要求所有的知识都进行自学。针对小学生,主要是一些简明易懂的内容可让他们自学。教师要把好这个关,切忌千篇一律。主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正确处理好不同内容的关系,优等生和后进生的关系。3、循序渐进,指导方法。数学教学要按照数学知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临高县创新学校作者:王小兵 [摘要]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非常抽象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逻辑思维能力并不强,学习数学对他们来说必定是件艰巨的事情。课堂又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场所,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如何把课堂教学设计得趣味性,让学生感到在课堂上是一个乐园,从“要我学”真正转入到“我要学”的学习氛围。这是我们目前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 关键词: 教师学生课堂教学趣味性 一、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新颖巧妙的教学设计中来 教学不仅是一种手段,更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去摸索,去修炼。面对自控能力差,无意注意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始至终地保持下来,就必须在教学的每个环节,每个层面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 1、通过新颖的导入激趣 课堂教学导入是教师谱写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导入必须要做到新颖活泼,富有情趣。所谓新颖活泼,就是指形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不能总是老一套。所谓富有情趣,就是指生动有趣,有幽默效果,能够在轻松的气氛中吸引学生,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令学生耳目一新的“新异的有趣刺激”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感知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我在教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新课导入时,设计了“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为大家说上一段。话说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经过一座荒山野岭,身体已筋疲力尽,肚子饿得咕咕直叫,孙悟空想:这样下去,可要把师父饿坏的。不一会儿,悟空不知从哪弄来一些桃子,贪吃的猪八戒见了,直流口水,未等悟空站稳脚,就抢了几个,刚想往嘴里塞,悟空说:‘八戒,吃桃子可以,不过我得考考你,答对了才能吃。’八戒说:‘行’。悟空说:‘把两个桃子平均分给你和沙僧俩人,每人分得几个?请你把这个数写下来’。八戒连想都不想,就把它写下来

对数学文化的感想和体会38421

对数学文化的感想和体会 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早已是人们的常识。而在一学期的数学文化学习中,更使我深深的认识到了数学的重要性和通过其所获取的感知。对于个人的发展来说,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工具,还是具有内在价值的精神产物和文明成果,在一个人运用数学进行思维的过程中,所锻炼的不仅仅是我们的思维方法,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许多观念也会发生变化,产生新的认识,从而更大和更深刻的领悟人类的自由。我们会了解所谓的客观的审美标准是什么,并意识到数学中存在的和谐、对称之美的本质及其独特性,我们甚至会根据自然的数学化来重新认识和领会世界,并从而为之高声赞叹。数学文化的辉煌是人类文明灿烂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史证明了这一点,未来还会继续证明这一点。 我认为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主要还是以理性的形式呈现的,这正是和其它文化相区别的地方,拥有了这种文化,人类自然就会变得理性。这种文化对社会贡献是不可忽视的,我们常常讲:掌握科学文化的人也应该掌握社会文化,这样才能走得很远,但反过来呢?是不是一个掌握社会文化的人也该掌握科学文化呢?否则是不是也会很难走远呢?当人类文明高速发展的时候,我们会因为科技与经济的需要而更加重视数学教育,这没有错;如果还因为人自身发展的原因、因为文化的原因而更加重视数学教育了,那也许是把握了更根本的东西。 通过数学文化课的学习,我了解到了数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体会到了数学的科学价值;同时它也使我们能够开阔视野,加强对数学的宏观认识和整体把握;能够很好的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领会数学的理性精神,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首先,通过数学文化的学习能够很好的拓展了我的数学知识。在平时的学习中,所掌握的仅仅是一些知识要点和相应的定理公理,数学的知识领域层面了解的很少。可是,在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使我知道了以前未曾了解的知识。数学的历史使我能够更加广泛感悟数学精神和在其背后一些鲜为人知的发展历程;数学家们的故事使我铭记了他们在自己喜欢的领域获取的成就和那光环背后的艰辛;数学的历史性难题使我能够感受到了不懈的探索精神;数学文化向人们展示了数学极富魅力的一面。它不是以往数学课上的定理、公式、计算和题海,而是数学的思想、精神和方法。它让我们用美学的眼光来看待数学,让我们体会到数学中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培养数学的意识,崇尚数学思考的理性精神,欣赏数学的美丽,知道数学应用的门径。其实这也是我感到选学这门课的原因。 其次,使我懂得了数学的另一片美丽的领域。数学的美不在于它的计算,而在于人们不断进步的心。从第一节课起我就感觉老师讲课很有魅力,讲的内容更具魅力。您从古代的数学一直讲到了刚刚解决的费尔马大定理,从不同的领域为我诠释了数学的文化。您总能运用很优美的文字来述说您要讲的内容,还不时地结合美术、科学以及人文等其他领域的知识来阐述数学。从中让我了解了很多以前所不知道的数学,原来数学可以这么美。您还一直主张让我们能更加积极地参与到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有效性,始终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在小学数学课改实施过程中,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填鸭式”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活跃。然而,我们不难看出,华丽的“外衣”、热闹的“学习活动”掩饰不了形似神离的痕迹,放任而浮躁,也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创造宽松、和谐且便于学生思考、乐于探究的优质课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更是关键。怎样才能实现课堂的高效呢? 一、准确解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十分紧密。教师解读教材要做到“瞻前顾后”,既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也应关注相关知识的后续学习任务及要求。同时,解读教材要做到“入木三分”,如果没有对教材的深入解读,也就不可能有对教材的正确解读、准确把握,留下的只是对教材的“背离”和“误读”。因此,唯有以审慎的态度解读教材,并从教材“出发”,对其进行合理的加工、重组、改造,才能真正做到超越教材,实现科学、有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率。比如,教学三年级初步认识平均数“比一比”时,学生在操作中通过“移多补少”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后,依托“平均分”的基础,借鉴“移多补少”法求平均数的经验,学生不难想到用“先合后分”的方法来直接求平均数。接着拓展情景,深化对平均数本质的理解,设计以下教学环节,结合统计图观察,虚线表示的平均数6和最多的比怎样?和最少的比呢?使学生明白平均数一定会在最多与最少之间,接着让学生观察:比平均数6个多的有谁?比平均数6少的有谁?从中你有什么发现?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多的和与少的和肯定一样多,要不就拉不平。紧接着,教师抛出问题,如果佳佳投中的不是9个,而是5个,那平均数会怎样?如果佳佳投中的比9个还要多,是13个,那平均数又是多少呢?这样三次拓展情景,使学生对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介于原始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数据中每一个数与平均数之差的总和为0及平均数易受一组数据中每个数据的影响等特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帮助学生从不同侧面丰富了这一统计量意义的构建,深化了学生对平均数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对学生而言,通过这三个环节的教学,平均数的概念变得丰富、饱满而灵动。当然,创造性使用教材要建立在对教材的整体知识体系的把握上,并充分了解学生,理解新课程的理念。只有恰当地、科学地、灵活地处理教材,真正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设计课堂教学,才会真正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活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无法使学生产生高昂情绪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教学情境对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容易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促使其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况,更重要的是要在情境中产生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理解情境的情节与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联想与识别,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应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涉境体味,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

浅谈如何实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浅谈如何实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上传: 朱瑞斌更新时间:2012-12-29 9:23:24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教育家陶行知曾指出:“创造力量最能发展的条件是民主。”课堂教学民主是培养和形成创造性思维的根本保证。师生关系融洽、和谐,互相尊重,互动学习,是形成民主平等教学氛围的主要因素。传统教育中,课堂气氛严肃,往往是“教师教,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样一种被动局面,学生很少有自己提问的欲望和权利,根本谈不上什么创造性思维的运用。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把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自由活动”,“注入式教学”变成了“自主探索”。要求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这一点在我们的课堂上落实的不是很好,这里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 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 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了解学生,做到因人而教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1.了解学生个性。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中高兴得到老师的夸奖,因此,经常开展一些小型竞赛活动,可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竞争意识,让学生在竞争中共同

前行。在教学中,采用各种方式的竞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的参与热情,让全体学生能够共同进步。 2.了解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含量,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二、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是高效课堂的首要条件 要打造高效课堂首先要转变“发言热闹的教室”为“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倾听学生的发言,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作为教师要擅长接学生投过来的每一个球,特别是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这也是作为教师其自身的专业素质和驾驭课堂能力的最好表现。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 龚富 (贵州省威宁县羊街镇兴隆厂小学553100) 小学数学教师要上好一堂数学课是很不容易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数学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的重要资源。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和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情感体验,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必须坚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不可能只依靠一种教学方法,必须把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地结合起来。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结合,首先是由于教学的内容不同,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条件以及教师素质不同所决定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对象、条件不同,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势必不同。复杂多变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学方法必须多样化。其次是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需要所决定的。心理学证明,单一的刺激容易产生疲劳,如果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就能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次,是由各种教学方法的性质和作用所决定的。各个教学方法有各自的适应性,又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如观察法有利于敏锐的观察能力的培养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形成,讨论法有利于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博采众长,综合地运用教学方法。 一.阅读数学教材 学习数学只需要多做习题,认真听讲和多“加餐”,就会提高学习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至于数学教材则可读可不读。其实大谬不然。众所周知,数学中的定理、法则、公式等的叙述及例题的解答或证明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况且数学中的符号、图表、算式、例题的解答都以其形式优美、内容丰富、表达准确而简明见长,数学教材在表述上科学而通俗、生动而有趣,因而大有可读之处,大有阅读之必要。 从学习的角度上讲,阅读材料,特别是阅读已解答好的例题,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数学表达能力、规范学生的数学解题格式等都有好处。学习数学,目的是为了掌握数学,这就意味着学生要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独立思考、合情思考。有些学生虽然懂得解题方法,心里明白却又说不清楚。这时,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比较课本上的规范形式与自己的解答,从中找出异同,发现纰漏,从而掌握正确的方法、标准的格式,养成严谨而深刻地进行数学思维的习惯。同时,阅读

小学数学课堂应有的价值追求

小学数学课堂应有的价值追求[]学是一种文化,但在当前的数学课堂,原本属于文化范畴的数学,如今正渐渐丧失了它的文化意味“让数学变得文化些,还数学以文化之本来面目”,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亟待关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就小学生数学学习中遭遇的现实问题引发思考,拟从数学课文化意味的本质、合理定位、达成策略来阐述作为数学课应有价值追求的数学文化,以期有效重构数学课堂文化。[]学文化 文化意味 达成策略 新课程以来,数学教育无疑也正在经历着一场洗礼,虽然短暂,我们却已深刻体会到了一种诸如“思潮”般的动荡。在数学教育这“繁荣”的背后,却只见其显平面化,虽“显赫”然而实质上却更加边缘化了,因为它远离了作为数学本身的博大精深和文明智慧,它越来越失却了数学本身的文化意味及价值追求……我们目睹着种种教学行为“误”入极端;我们亲闻呼唤数学传统回归的声音;我们追求着“数学化”和“生活化”走向平衡的课堂;我们更期待着以文化润泽的数学课堂。——作者题记 一、现实拷问:当前小学生数学学习最缺的是什么 童年的数学应该充盈着一种游戏化的精神,童年的数学应该

是五彩斑斓,充满想象的色彩。它瑰丽、神奇,富于想象力,常常能带领孩子走进一个充满无限遐想空间的数学世界。但新学期开学不久的一篇学生上交的数学日记却引发了我们 的思考:当前小学生数学学习最缺的是什么?(一个五年级学生的数学日记。) 数学日记能写些什么呢?数学日记有什么意思呢?数学有 什么用处呢?……遇到诸如此类问题的孩子不在少数,我们无需探寻其原因何在,但现实图景下,最根本的一点显而易见:孩子的数学学习缺少的正是一种“文化意味”。 童年数学对于他们来说,难道真是这样可望而不可及?学生生活在童年数学的世界之中该如何去触摸、领略数学那开阔、丰富、优美、甚而是动人心魄的一面?在当下的数学课堂,我们发现原本属于文化范畴的数学,如今正渐渐丧失了它的文化意味,变得不那么“文化”了。数学常被局限在自己的学科领域,以“科学”的姿态出现在儿童的学习过程中,对数学知识积累、数学技巧训练等工具性价值的过分关注;对蕴藏在其中的情感因素、人文价值忽视不见,正在使数学本该拥有的文化气质和气度一点点剥落、丧失。可以这么说,纯知识的技能教育已使得当今儿童的精神世界变得越来越 狭窄,他们的心灵越来越走向沉重和荒芜。也因此,我们时常遭遇类似这样的尴尬:学生努力学习数学的同时,逐渐地厌烦、冷漠数学;学习数学除了操练习题以外,数学很难进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有效性策略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有效性策略甘肃省灵台县上良中心小学张宏军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了解学生,做到因人而教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1.了解学生个性。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中高兴得到老师的夸奖,因此,经常开展一些小型竞赛活动,可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竞争意识,让学生在竞争中共同前行。在教学中,采用各种方式的竞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的参与热情,让全体学生能够共同进步。 2.了解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含量,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二、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是高效课堂的首要条件 要打造高效课堂首先要转变“发言热闹的教室”为“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倾听学生的发言,好比是在

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作为教师要擅长接学生投过来的每一个球,特别是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这也是作为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驾驭课堂能力的最好表现。 三、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 新课标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其次,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 四、课堂中优化教学过程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高效地数学学习活动应是在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基础上的更高层次追求。 1.课前导入,出示目标。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一进课堂就可以或让学生听听与课文有关的录音或音乐,或讲一个与课文有关的小故事,或展开一段与课文有关的精彩对话,或利用视频短片导入等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溢水中小李敏新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着重强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的科学性和教学活动的实效性,以此希望我们每位老师能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力求通过运用科学有效的方式,扎扎实实地上好每堂课,不断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背景下,全新的教学理念营造了全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文化,无论是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新课程实施后数学课堂教学的亮点,然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也显露出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如何避免课堂教学的过于形式化,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下面就此问题,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谈一些我的看法。 一、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不能准确把握教材,缺乏对教材的研究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规定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实现三维目标。就目前的数学教学来看,很多教师往往会出现教材吃不透,理解不到位, 缺乏对教材的研究,看似课堂中热热闹闹,很为成功,其实仔细分析,偏离了重点、难点,学生凑了热闹,基础性的知识都没有学好。比如在一年级《认识物体》教学中,这一单元要求学生直观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对它们形状、特点有整体的、笼统的感知,形成初步的表象,只要能识别这些物体,能找出生活中的这些形状的物体即可,不要求学生对物体的特征做规范的语言描述。而有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讲课时,往往归纳出特征并板书出来,过高要求学生记住,提高了教学要求,这样做往往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这就谈不上什么有效课堂了。因此,教师专业培训必须回归理性,回归到教材的把握研究上来。 2、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式传统 由于受年龄限制小学生对自身的控制能力相对比较弱枯燥的学习很难使他们的注意力保持长时间的集中。而我们小学课堂里的学生们,都是新世纪出生的独生子女,从小在优越的环境下成长。在家长的精心教育下有着比以往学生更好的基础,同样他们拥有更强的个性思想,往往不愿接受单一的教育方式。因此,再用以往单向的由教师向学生传播知识的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方式肯定无法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只关注自己如何教,把知识单纯的灌输给学生,必然无法得到学生的共鸣,甚至遭到学生的排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之我见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之我见 要提升学生素质,课堂教学是关键。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升多种水平和养成一定思想观点的主渠道,所以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成绩。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无论课改到哪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怎样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则是新课改后长期实践、研究的一个永恒主题。所谓"有效",不是看教师是否教得认真或是否讲完课时教学内容,而是看课堂三维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看学生有没有真正学懂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数学课堂更需要真实的、富有实效的学习活动,那么怎样才能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的教学呢?我将使用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思想阐述以下几个观点。 一、注重学生发展的策略 陶行知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我们的老师在教学中也好,在研究中也好,首先应该注重什么?每个教师都会知道:一是“学生”,心里有学生;二是“发展”,学生的发展,也包括教师自身的发展;三是“过程”,即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三个方面的核心是注重学生,促动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发展。具体又要注重学生的那些方面呢?即: 1、注重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与欲望,是支持他们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也是学习的积极情感与态度的表露。当学生具有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时,他们才会积极地投人数学学习活动,探究数学内容的真谛,体验学习的乐趣。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主要来自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具体情境中的数学现象或数学问题,也能在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功之后产生。例如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课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如将所学知识用于买东西算帐,算家里的电费等,使他们体会到,每学一节数学课,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就增大了一点。 2、注重学生的生活中的“数学思考”。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数与形的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数学教材已经从文本上实现了生活化,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对教材实行

浅谈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浅谈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唐山市乐亭县乐亭镇西高小学李彩英[摘要]我们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教学实践中发挥教师教学艺术,通过创设有效教学情境、营造和谐教学氛围,突出学生主体、应用现代教育手段、联系生活实际等策略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策略 [正文]新课程引领教学理念的更新,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高效课堂的构建。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潜心研究新课程标准,研究教材和学生,采取恰当的方法和策略,优化自己的教学,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数学学习氛围,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著名特级教师于漪也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由此可见,一个精彩的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既使学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一个十分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见过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有正方形、三角形的车轮吗?为什么?”“那么椭圆也是没棱没角的,椭圆形的行不行?”随着这几个问题的讨论,促使学生进入深思,教师顺势引导,把学生的思维逼近圆的特征。这样的教学,学生容易理解,又能激发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爱学、乐学、会学、善学,从而增进知识,增长才干。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我经常采用表演游戏、编讲故事、制造悬念等,具体教学中可根据班级学生情况具体掌握。比如我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的:在美丽的太湖边上有一个小渔村,村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个渔夫。有一年,他们从4月1日起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新课改的热潮下,我们要使数学教学活动灵活多样,让学生应用实际知识,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灵活地利用数学课堂,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让学生彻底地成为学习的主体,改变以前的由教师一昧说教而变成教师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标签:数学;课堂 促进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是学校数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课堂是学生學习知识的摇篮,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时间。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制定强调从以获取知识为数学教育的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同时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所以,课堂教学中运用什么样的策略指导并开展课堂教学,对教学价值的体现、学生成长的方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根据自身的实践,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看法: 一、把握好时间,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他们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一般在20分钟左右。时间就是效率。抓紧时间,用好时间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一堂课一般由学习、讲解和练习三部分构成。讲的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练的时间不宜少于15分钟。这里的练包括教学过程中的训练。课堂上要少讲精讲,多学多练。教师要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 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愉悦地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效果。陶行知提出:“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努力创设出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主意识,有利于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和交流。 二、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学生学习体验,激发主动参与热情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程要从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体验,一般来源于强烈的认知冲突,并在亲历性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获得体验。不断地强化和拓展学习体验,有利于为后续学习积累新的经验。“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动作和思维密切相连,切断动作和思维的关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现在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认知建构过程,让学生实施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学习是从手、眼、脑协调活动开始的,对

小学数学课堂文化的“三优化”

小学数学课堂文化的“三优化” 一个学校的教育理念文化,只有在课堂里做到有生机、开放,才能称得上是广泛的开放。学生惧怕数学,把数学看作是一种负担,都说明数学课堂文化还需再民主、再和谐化、再反思而重新构建新型的课堂。如何重构新型数学课堂文化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我认为构建数学课堂文化,着重要落实“三优化”。 一、唤醒学生精神生活,优化课堂文化 教育是心灵浇灌心灵,真诚赢得真诚的事业。重构数学课堂文化,首先是优化课堂文化环境,创造心灵融通的交流场――课堂精神文化的构建。 (1)在充满精神文化的课堂当中,尊重是师生关系的核心。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是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民主,民主的核心是尊重。营造师生互尊互爱互动的课堂心理氛围与教学空间,必须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三个带进”:把激情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课堂。这几年对新课程理念的琢磨和体会,我在脑海中形成了一套不成文的教育观念――教师在教学中,要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要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一位学生,把和蔼的微笑洒向全体学生。例如,

对上课不专心听讲的,我就当着全班学生的面不点名地说:“假如你们的家长是个农民,种不好庄稼,收不下来粮食,你们可曾想一想,他这个农民当得好不好?再想一想,汽车司机违反交通规则,出了安全事故,那他是不是个称职的司机呢?我们是学生,不守纪律,不努力学习,试想这个学生,当得好不好?”针对我提出的问题,学生们争先恐后说出自己的想法。我还尝试让平时不太爱发言的同学来回答,结果让我很满意。我更是给他们鼓劲说:“说得好不如做得好,如果说到做到才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真的,这几个同学慢慢有了好转,逐渐地变成了好学生。 (2)在充满精神文化的课堂当中,学生的错误是学生成长的契机。例如:在一节数学分数认识的练习当中,一个学生上来板演,结果出现了这一种情况:1分米的5分之4是多少厘米,学生这样解:“1分米的5分之4是4厘米。”我没有责怪学生,而是反问他:“这道题目做错,说明了什么?”学生说:“我分数的意义还没掌握!”“那你应该怎么办呢?”学生马上就意识到自己该努力把这方面的知识补起来了,让错误点激学生的学习热情。构建良好的课堂精神文化,目的不是控制学生,而是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二、建构课堂内驱力,优化行为文化 如何能在课堂上重构数学文化,就要重视教案设计,铺平与学生交流的绿色通道――课堂行为文化的构建,主要

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摘要: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发现,数学文化在数学教材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基本上每册都安排了以数学文化为专题的相关连环画。数学是一门理论知识较强的学科,小学数学是打好数学知识基础的关键环节。小学数学课堂要引入数学文化,展示数学魅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科学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数学文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融入与渗透 数学是理性的、系统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有其文化背景与内涵。小学阶段是基础学习阶段,也是开启小学生数学思想的阶段,只有将数学文化融入与渗透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才能体现数学教学的意义。 一、数学文化在教科书中的体现 小学生上课容易分心,也容易被其他新鲜事物吸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具有一定的作用。首先,能让学生了解数学起源和发展;其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数学文化的学习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与数学的美感。 在西师版的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有许多地方都体现了数学文化,特别是“你知道吗?”专栏。这个专栏向学生介绍了数学家、数学奇闻、数学方法和思路等。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必要性 1.数学学科发展的必然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教育事业也随之不断进步,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注重理论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教育,更关注学生数学文化底蕴的发展。只有把数学文化引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才能让数学教学的内容更加充实,促进数学学科的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是数学学科的必然发展。 2.小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 对于小学来说,数学是整个小学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部分的教

浅谈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浅谈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摘要: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把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自由活动”,“注入式教学”变成了“自主探索”。要求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条件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把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自由活动”,“注入式教学”变成了“自主探索”。要求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这一点在我们的课堂上落实的不是很好,这里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了解学生,做到因人而教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1.了解学生个性。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中高兴得到老师的夸奖,因此,经常开展一些小型竞赛活动,可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竞争意识,让学生在竞争中共同前行。在教学中,采用各种方式的竞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的参与热情,让全体学生能够共同进步。 2.了解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含量,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二、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是高效课堂的首要条件 要打造高效课堂首先要转变“发言热闹的教室”为“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倾听学生的发言,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投过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方面获得协调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理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通俗地说,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的认识上,从不懂到懂、从不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佳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现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有效性的几点策略。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自留出处。 一、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深入解读教材是基础 小学数学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体系。课程改革使小学数学教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解读教材成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解读教材即有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涵,以保障教学活动高效的开展。深入地解读教材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吃透新课程的理念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教学观念随着新课标的诞生,已经逐渐淡出了教学阵地。《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理念倡导“以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下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做到这些,一定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观念不改变,相当于换汤不换药。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有价值说的是这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内容有价值,二是学习方式有价值。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领会教材意图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态度、能力的过程之中。如在教“整时”一节时,讲课的老师从第91页的主题图引出课题,接着在师生互动中,动手操作拨“整时”后教师指导正确写整时,最后以第92页的插图来巩固对整时的认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