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江苏睢宁经济开发区开发区建设规划

江苏睢宁经济开发区开发区建设规划

江苏睢宁经济开发区开发区建设规划
江苏睢宁经济开发区开发区建设规划

江苏睢宁经济开发区开发区建设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委托单位:江苏睢宁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编制单位: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二〇一八年五月

1 .任务由来与规划概述

1.1 任务由来

江苏睢宁经济开发区位于睢宁县城区西郊,距县城中心3公里,西侧为桃园镇、庆安镇,南侧为桃园镇,北侧为梁集镇。2006年4月,省政府批复“苏政复[2006]35号”睢宁经济开发区升级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区域面积31.2平方公里,四至范围为南临南环路、西至朱官路西450米、北至北环路、东与睢宁县城区相接。2008年6月江苏睢宁经济开发区规划环评获得江苏省环境保护厅的批复(苏环管[2008]133号),园区的主要产业为农副产品加工和食品加工、轻纺服装、建材、精细化工、轻工、信息产业、机械加工及现代物流业。

2006年8月,国土资源部“2006年第20号”批复睢宁经济开发区面积为600公顷。开发范围为东至江阴路、南至徐沙河、西至白塘河、北至北环路。2018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国土资源部等六部委发布《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公告2018年第4号)》,核准睢宁经济开发区开发面积为300.88公顷,批复主导产业为白色家电、皮革皮具、纺织。

2009年徐州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关于同意设立徐州皮革制品集聚区的批复》(徐政复[2009]49号文)同意在睢宁经济开发区设立徐州皮革集聚区,2010年1月皮革集聚区环评获得徐州市环境保护局的批复“徐环项[2010]13号”,总产量限制为加工200万张生皮(折标准牛皮)、400万张蓝湿皮(折标准牛皮),集聚区总用地面积约195.55公顷。

2016年2月“睢政发[2016]39号”批复成立金城街道办事处,睢宁经济开发区扩大管辖范围,管辖区总面积63.98平方公里。考虑到空间的完整,本次规划开发范围为30.51平方公里(包含“公告2018年第4号”全部300.88公顷)。主导产业为白色家电、皮革皮具、生物医药、印染、纺织服装、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产业等。

2017年6月江苏睢宁经济开发区委托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江苏睢宁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2016-2030)》,睢宁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为30.51平方公里,其中化工片区规划面积由3.21平方公里调整为1.44平方公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关于切实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苏环办[2017]140号)要求,园区在新建、升级时应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实施五年以上的产业园区规划,规划编制部门应组织开展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为此睢宁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委托江苏省环科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江苏睢宁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本次评价对开发区近年来的发展历程、环境保护工作和环境质量的演变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开发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识别开发区本次规划方案实施的主要资源与环境制约因素,重点关注区域突出环境问题,分析、预测和评估本次规划方案实施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影响,全面综合论证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与可持续性。在江苏睢宁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以及睢宁县环保局大力协助下,评价单位在充分收集资料、现场踏勘、环境现状调查、广泛征询意见等工作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江苏睢宁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2016-2030)环境影响报告书》。

1.2 规划概述

(1)规划范围

江苏睢宁经济开发区规划范围为东至睢河路、西至经一路、南至纬十三路、北至下邳大道,总面积约30.51平方公里。

其中化工片区面积由原批复3.21平方公里调整为1.44平方公里,四至范围为北至尊龙北围墙、鸿丰北120米;东至鸿丰、永宏、龙翔东围墙,南至瑞燕、华盛生物南墙(至朱官路),西至尊龙、中研、元盛西围墙。

江苏睢宁经济开发区规划范围见图2.1-1。

(2)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6-2030年。

其中近期:2017-2020,远期2021-2030。

(3)功能定位、发展目标

功能定位:江苏北部先进制造业基地;睢宁创新驱动发展的高地;睢宁产城融合的现代化新城区。

发展目标: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建设经济、社会、资源、生态、环境发展水

平全面协调的现代化新城区,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使之成为引领睢宁全县转型和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柱。

(4)产业发展定位

以白色家电、皮革皮具、生物医药、纺织服装为主导,以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产业为前瞻的先进制造业生产基地和特色产业集聚区,徐州市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示范基地。

(5)产业布局

产业布局以“整合现有产业空间资源,预留弹性发展空间,集约紧凑利用土地,引导空间差异发展”为原则,细化产业门类,形成“8+3+3”组团式产业布局,即8个先进制造业组团、3个生产性服务业组团和3个商贸服务业组团。

(1)先进制造业组团

①白色家电、纺织产业组团

位于西环路以东、鸿禧北路以西、北环路以南、中央大街以北区域。依托现有的星星家电、康盛管业以及天虹纺织等龙头企业,发展白色家电产业和纺织服装产业,工业用地面积约146公顷。

②皮革皮具产业组团

位于光明路南侧、西环路东侧,主要用以集中发展制鞋、箱包、皮具配件等皮革皮具产业,皮革加工产能限制为200万张生皮(折标准牛皮)、400万张蓝湿皮(折标准牛皮)。工业用地面积约182公顷。

③先进装备制造业组团

位于徐沙河南侧、白塘河西侧、经八路东侧,主要发展智能制造装备、高端专用装备、高端医疗设备、节能环保装备等产业,工业用地面积约69公顷。

④精细化工产业组团

优化、提升精细化工,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发展医药化工,延伸拓展新材料化工。主要用于发展精细化工、医药化工、化工新材料产业,工业用地面积约119公顷。

⑤生物医药产业组团

位于纬七路、徐沙河、前进路南侧、九旭大道西侧,主要用于发展生物医药

产业,工业用地面积约303公顷。

⑥精密制造产业组团

位于老龙河以东、九旭大道路以西,徐沙河以北,主要用于发展精密或超精密加工制造产业,工业用地面积约148公顷。

⑦新能源产业组团

位于经二路东侧、下邳大道南侧,主要用于发展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工业用地面积约88公顷。

⑧色染产业组团

位于104国道以南、徐沙河以北、朱官路以东、老龙河以西区域,工业用地面积约52公顷。主要发展针织色染,产能规模控制在4万吨/年。

(2)核心区生产性服务业组团

①电子商务产业园

一处为电子商务产业园,位于开发区中心,光明路北侧、西华路西侧、九旭大道东侧,面积约75公顷,用以发展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产业;

②研发产业园

一处为研发产业园,位于王营北路南侧、幸福路北侧、金桥路东侧、九旭大道西侧,面积约45公顷,用于发展创意研发产业;

③云商物流园

一处为云商物流园,位于王营北路北侧、金桥路东侧的物流仓储用地,面积约56公顷,主要用于发展现代物流产业。

(3)综合商贸服务业组团

①北部商贸组团

位于中央大街两侧,结合北部特色小镇和白塘河湿地公园的建设,打造中央大街美食街区等商贸服务业,并为周边社区配套服务。

②中部综合商贸组团

位于前进路两侧,建设前进路商贸街区,串联至睢宁主城区的商贸服务轴线,建设中大型商贸服务设施,为开发区及周边地区整体配套服务。

③南部商贸组团

位于八一路以南、徐沙河以北,结合皮革皮具产业组团的建设,打造皮革皮

具商贸交易服务集聚区,同时设置相关配套商业,为周边社区服务。

(6)空间布局规划

规划形成“一心三轴多片”的空间结构。

一心:即开发区综合服务中心,位于前进路和白塘河交汇处周边的开发区综合服务主中心,包括开发区管委会、派出所等行政服务功能,总部经济、科技研发、文化娱乐等现代服务功能,商业商贸、步行街区等商业服务功能及体育休闲等生活服务功能。

三轴:即沿前进路的综合服务发展轴、沿外环路的城镇空间发展轴和沿104国道的城镇空间发展轴。

多片:规划区徐沙河以北地区凭借濒临主城区和高速及铁路等交通区位优势,发展东部、中部、北部三大综合片区;结合现状产业布局和产业规划,在规划区南部形成两个产业组团,分别以皮革制造、装备制造为主;桃岚园以化工和生物医药为主,形成西北组团和南部生物医药组团。

(7)用地规划

(1)工业仓储用地

规划工业用地为1541.5公顷,占规划区总建设用地58.26%。规划物流仓储用地为56.10公顷,占规划区总建设用地2.12%。

(2)商务设施用地

规划布局合理、功能综合、生态环保、务实高效的区域现代产业综合服务中心,打造面向区域的生产服务中心和面向城市南部的生活服务中心。本次规划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为105.05公顷,占规划区总建设用地3.97%。

(3)居住用地

居住用地沿园区北侧布置,居住用地占地154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5.82%。

(4)公用设施用地

规划公用设施用地主要包括供水、供电、燃气、供热等,用地面积约22.25公顷,占建设用地的0.84%。

(5)道路交通用地

规划道路交通用地面积284.87公顷,占园区建设用地的10.77%。

(6)绿化用地

主要包括公共绿地和防护绿地,总占地面积313.23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1.83%。

(8)基础设施规划

给水工程规划:用水量预测,开发区人均综合用水指标为350升/人?日,用水总量为7万立方米/日。规划依托睢宁净水厂实行区域供水,水源来自睢宁庆安水库。睢宁净水厂远期规模为25万立方米/日,位于睢河街道,位于园区东北侧约5km。规划保留桃岚园内的工业水厂,规模为2万立方米/日水源取自徐沙河。规划区内供水管网敷设以北环路、西环路和南环路区域供水管为基础,向中心和两侧发散,供水主管管径为DN400~DN1000毫米,其余支路按需敷设DN200~DN300毫米供水支管,覆盖规划区。

污水工程规划:园区按“清污分流、雨污分流”的原则,分类收集和预处理各种废水,工业污水需处理达标后方可进入市政污水管道。开发区内污水分别接管至睢宁县污水处理厂、睢宁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及桃岚污水处理厂。根据江苏省环保厅《关于对睢宁县尾水资源化利用及导流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苏环审[2012]33号),睢宁县尾水导流工程规模为4万吨,其中:分配给睢宁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2万吨,桃岚污水处理厂2万吨。到2030年,睢宁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规模为2.5万吨/天,桃岚污水处理厂规模为1.5万吨/天。

雨水工程规划:规划区雨水主干管管径为DN600~DN1000毫米,在部分雨水管网出水口设置生态湿地净化系统,以减少初期雨水的污染。在道路有足够绿地(一般绿地宽度为10米以上)的条件下建设大排水系统,用管道连接小排水系统(指雨水管道)的检查井和大排水系统,构成双系统。遭遇超标准暴雨时,小排水系统和大排水系统互为补充,以达到消除积水或减少积水区域的目的。规划在青年路等道路两侧绿地内建设大排水系统,并且与小排水系统构成双系统。

固废处置工程规划:规划保留现状规划区内的3座垃圾中转站,即新市西路垃圾中转站、开发区垃圾中转站和青年西路垃圾中转站,转运规模分别为80吨/日、80吨/日、160吨/日。规划新建3座垃圾中转站,规模均为40吨/日,分别位于朱官路和下邳大道交叉口的东南侧、九旭大道和徐沙河交叉口西南侧与北环路和建宁路交叉口东南侧,占地面积均为0.1公顷。逐步推广循环经济,采取一

定的政策或经济手段鼓励、扶持对工业固废进行收集、处理及再生资源化利用的相关企业,实现工业固废的资源化。开发区内不设置危险废物处置中心,企业产生的危险废物由企业委托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理。

绿化及景观规划:规划形成“三区、五轴、四节点”的总体景观格局。三区包括城镇生活景观区、现代工业景观区和生态村庄景观区;五轴包括前进路景观轴、中央大街景观轴两条道路景观轴和徐沙河滨水景观轴、白塘河滨水景观轴、睢梁河滨水景观轴三条滨水景观轴;四节点包括三处绿化景观节点和一处建筑景观节点。

(9)环境保护规划

①环境保护总体目标

按照“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源头治理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工业将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基本解决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明显改善。

②水环境保护措施

在总量控制前提下,引入排污权交易制度。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改造,严格监督企业的达标排放情况,从源头削减水污染排放。重点加强缫丝、针织、印染等行业的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

整治河道,实施河道长效管理,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禁止擅自填埋、侵占河道,对城乡河道进行全面清理。开展徐沙河、老龙河、白塘河等地表河道的整治,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管理,逐步停止使用地下水,科学合理进行地下水的开采和利用,保护地下水资源。

加强工业废水的处理。规划区所有工业废水均应经过预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管网,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进入尾水导流工程。严格禁止工业废水偷排和不经处理就进入市政管道。

逐步开展达标尾水再利用、河流及水库水体水质改善和生态修复等相关研究或工程。

③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进一步降低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强度,控制排放总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燃料燃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严格控制施工扬尘污染,对房屋建设、平基土石方施工等各类工地严格执行强制性控尘规定,工地采用封闭施工、场地坪硬化、预拌商品混凝土使用、烟尘控制、运输车辆管理、专项方案编制、施工湿法作业等方式控制施工扬尘。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加大机动车尾气污染的防治力度,加快“老旧车”、淘汰进程,加大对冒黑烟车辆整治力度,坚决取缔“无标车”、排放尾气超标的机动车上路行驶。优先发展和支持公共交通,形成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交通结构合理的城市客运系统,建设清洁公交体系。

④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加强交通噪声管理。优化规划区道路走向,完善道路交通路网,维持交通秩序,降低机动车流量,扩大禁鸣区域。加强生活噪声管理。现有噪声污染超标的服务业场所限期整改,新建敏感服务业项目须进行声环境影响评价。强化饮食服务、文化娱乐场所、农贸市场、家庭装修等社会生活噪声的控制,避免环境噪声对居民生活造成污染和干扰。加强施工噪声管理。完善施工登记、注册和申报审批制度。提倡使用工艺先进、噪声强度低的建筑施工机具,优化建设项目的建设时序和空间布局,加强夜间与特殊时段噪声管理。加强噪声防护建设。在不同声环境功能区之间建设必要的绿化隔离带,绿化植物选择降噪功能较强的树种。

⑤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强化源头控制。强化废物在企业内部循环使用和综合利用,减少废物产生量。逐步推广循环经济,采取一定的政策或经济手段鼓励、扶持对工业固废进行收集、处理及再生资源化利用的相关企业,实现工业固废的资源化。加强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建立并完善生活垃圾的收集、储运和处理系统,在优先进行生活废弃物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基础上,推行垃圾分类收集、无害化及集中安全处置措施。对于资源化及末端治理的无害化(包括综合利用、卫生填埋、焚烧)要求进一步完善。

⑥生态保护措施

全面保护现有主要河流水系格局,严禁填塞主要河道。严格按照河道建设标准对其进行综合整治,全面疏浚,确保河道水流畅通。主要河道两侧规划符合要

求的防护绿带,恢复河道缓冲带。在河道管理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建设项目,应当符合防洪标准、岸线规划及其他技术要求,不得危害堤防安全、影响河势稳定、妨碍行洪畅通。

加快水系周边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加强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严格控制各类污染物直接排放入河;在污水截流、集中处理的基础上通过调水、清淤和河岸陆域整治等工程措施,提高河道自净能力。

2. 开发现状与区域环境质量

2.1开发现状

原批复江苏睢宁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31.2 km2,工业用地13.38 km2。经过近10年的发展,实际已开发工业用地面积约3.76 km2,部分组团的工业用地已开发完毕。开发区现状产业以精细化工、轻工、皮革加工等为主导。

2.2环境质量现状

(1)大气环境:根据现状监测结果可以看出:开发区内部分监测点位的PM10

、TSP有不同程度超标,主要受雾霾的影响。其余监测指标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功能区的要求。

(2)地表水环境:各监测断面的监测因子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相应标准要求。

(3)地下水环境:开发区地下水各监测因子中除了部分测点总硬度、汞两项指标为Ⅳ类、Ⅴ类标准外,其余监测因子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中Ⅰ-Ⅲ级标准。

(4)声环境:对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各类功能区标准值可见,各类功能区的噪声测点均能达标。

(5)土壤环境:评价区域内土壤表层土与深层土重金属各因子均满足二级标准。

(6)底泥环境:睢宁县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上游500米、睢宁县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下游1000米两个断面处底泥所测得的各项指标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

准》(GB15618-1995)中二级标准。

3. 评价结论

3.1 规划的环境影响分析

(1)环境质量方面

规划各功能组团将通过不同的途径向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排放多种污染物,使其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使环境质量发生变化。

(2)生态环境方面

规划各类产业的发展占用大量土地,使原有自然植被变为工业、居住用地,动物消失或迁移,原有生态系统的格局随之改变。

(3)环境风险

入区项目可能发生火灾、爆炸、化学物质泄漏事故,导致大气、水环境污染风险。

3.2 规划实施的环境合理性分析

3.2.1选址的规划协调性

江苏睢宁经济开发区选址总体与《江苏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11-2020)》、《徐州市主体功能区划分》等对该地区的定位、发展方向相一致。睢宁经济开发区属于睢宁县城市总规中第二产业规划打造“一区四园”的新型工业化布局中的“一区”重要组成部分,选址符合《睢宁县城市总体规划(2018年修编)》空间布局要求。

距离园区远期规划边界较近的主要有主要有睢宁县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东298m)、睢宁白塘河省级湿地公园(北侧103m)。本规划范围不占用江苏省划定的生态红线保护区域,因此本园区规划建设符合省生态红线保护区域规划的管控要求。

3.2.2 规划产业定位合理性分析

江苏睢宁经济开发区目标为: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建设经济、社会、资源、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全面协调的现代化新城区,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使

之成为引领睢宁全县转型和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柱。

本规划产业定位为:以白色家电、皮革皮具、生物医药、精细化工产业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生产基地和特色产业集聚区,徐州市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示范基地。

本次规划产业符合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理念,体现了创新驱动的内涵,与江苏省实现两个率先的目标及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是相一致的。

3.2.3 规划规模合理性分析

(1)精细化工产业

化工集中区目前已开发区域主要集中于徐沙河以北地区,已建、在建及拟建项目分别为化学医药、新能源和化工新材料。

按照省263行动计划要求,化工片区面积由3.21平方公里缩减为1.44平方公里,满足化工片区边界500m防护距离要求。

(2)皮革皮具产业

根据《关于对徐州皮革制品集聚区环境报告书的审查意见》(徐环项【2010】13号):徐州皮革制品集聚区总产量限制为加工200万张生皮(折标准牛皮)、400万张蓝湿皮(折标准牛皮)。目前皮革集聚区内的两个制革企业(南海皮厂、兴宁皮业)设计产能已经达到生皮200万张,蓝湿皮175万张,集聚区批复总量剩余225万张蓝湿皮的产能。

根据规划,共设置2个皮革皮具产业组团,一处位于光明路南侧、徐沙河北侧、西环路东侧,主要用以发展对环境影响比较小的皮具研发和生产产业;一处位于徐沙河南侧,主要用以集中发展皮革皮具的生产。产业方向为:由皮革生产为主的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为制鞋、箱包、皮具配件制造和贸易的生产经营模式。因此能满足皮革皮具产业的发展需要。

(3)色染产业

本次规划色染产业总产能4万吨/年,占地面积560公顷,废水排放量为5330吨/天,开发区总废水排放量为3.8万吨/年,小于分配给睢宁开发区的尾水导流规模4.0万吨/年,色染区发展规模合理。

因此,在提升开发区污染控制和环境管理水平、深入推进区域水环境综合整

治、落实各项污染物总量削减方案的前提下本次规划产业规模基本合理。

3.3.4 规划布局合理性分析

开发区目前已形成了化工集中区、白色家电组团、皮革集聚区。本次规划遵循“整合现有产业空间资源,预留弹性发展空间,集约紧凑利用土地,引导空间差异发展”为原则,以开发区综合服务中心为核心,形成“一心三轴多片”的布局结构。开发区规划结合现状产业布局和产业规划,在规划区南部形成四个产业组团,分别为皮革制造、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新能源为主,化工集中区以化工为主。“一心三轴多片”布局结构在兼顾现有发展格局的基础上,考虑了未来发展趋势。

规划根据不同产业发展潜力、目标及其对空间的需求,对工业用地布局进行整合,规划建成新能源产业组团、精细化工产业组团、生物医药产业组团、现代物流产业组团、创意研发产业组团、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产业组团、白色家电产业组团、先进装备制造业组团和皮革皮具产业组团。化学化工产业组团规划为三类用地,产业污染相对较重,布局于开发区西北部,位于睢宁县中心城区之外;生物医药产业组团、白色家电和电子信息产业组团、新能源产业组团、先进装备制造业组团、皮革皮具产业组团规划为一类、二类工业用地,产业污染相对较轻,衔接区内规划居住区及区外居住区。开发区规划产业园区布局具有一定的环境合理性。

规划以徐沙河、白塘河、老龙河等主要河流水系为廊道,次要河流为绿楔,依托河流水系在各组团打造核心开敞空间,如中央绿地公园、中心绿地公园等,重点建设组团级公园及街头绿地,同时加强沿路、沿河绿带建设,塑造点、线、面相结合的网络体系。

综上所述,开发区总体布局基本合理,但同时也要看到,开发区内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衔接紧密。

3.3.5 环保基础设施合理性分析

开发区生产废水、生活污水拟分别接入睢宁县污水处理厂、睢宁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和桃岚污水处理厂。

睢宁县污水处理厂规划建设6万m3/d的处理能力,已建4万m3/d的处理能力,目前已纳管3.2万m3/d,剩余0.8万m3/d。睢宁县污水处理厂采用“A2/O+

接触过滤+消毒”工艺,远期开发区新增废水约1.16万m3/d拟接入桃岚污水处理厂,通过扩建睢宁县污水处理厂后能够满足开发区污水接入的需求。

睢宁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规划4.5万m3/d的处理能力,已具备2.25万m3/d 的处理能力,目前已纳管0.844万m3/d,剩余1.406万m3/d。睢宁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采用“水解酸化+奥贝尔氧化沟+混凝沉淀+滤布滤池+二氧化氯消毒”工艺,远期开发区新增废水约1.46万m3/d,2030年睢宁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拟扩建至2.5万m3/d的规模,因此能够满足开发区内废水,特别是含铬废水的处理。根据《“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规划》,睢宁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2万m3/d 尾水进入导流工程。

桃岚污水处理厂规划3万m3/d的处理能力,已具备3000m3/d的处理能力,目前处于试运行阶段,纳管水量约为1000m3/d。远期开发区新增废水约1.01万m3/d, 通过及时扩建污水处理厂的规模从水量来看污水处理厂可以满足开发区废水处理需求;桃岚污水处理厂采用“水解酸化+A/O活性污泥+深度处理”工艺,能够满足对化工废水的处理。根据《“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规划》,桃岚污水处理厂2万m3/d尾水进入导流工程。

规划开发区供热主要由睢宁宝源新能源热电有限公司进行集中供热,其供热能力能够满足园区供热需求。

4. 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4.1水污染对策与措施

加强项目管理,实行源头控制。开发区优先引进废水排水量少的项目,其次引进污染较轻,且易处理的排水项目,严格控制排水量大、污染严重的项目。对于排放含重金属废水(主要是含铬废水)的制革企业,在使用重金属的生产过程中采用更为有效的工艺流程和完善的生产设备,实行科学的生产管理和运行操作,减少重金属的耗用量和随废水的流失量。

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开发区实行“雨污分流”、“清污分流”的排水体制,鼓励企业采取节水措施;各企业废水必须在内部进行预处理达到污水处理厂的接管要求后方可接管;接管废水中不得含有难降解、重金属、有毒有害及三致物质;

持续完善区域污水管网建设,在工业企业废水接管率持续保持100%的基础上积极提高区域再生水利用率,结合开发区内分散农村居民点集中安置,进一步提高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开发区在建设过程中,应遵循环保基础设施先行原则,实行雨污分流,在开发区滚动发展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划即时埋设污水管网,使污水管网的覆盖率达到100%;各企业的生产、生活污水全部由污水管网收集送入相应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入区企业不得新设排污口。

根据江苏省环保厅《关于对睢宁县尾水资源化利用及导流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苏环审[2012]33号),睢宁县尾水导流工程规模为4万吨,其中:分配给睢宁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2万吨,桃岚污水处理厂2万吨。

睢宁县污水处理厂规划建设6万m3/d的处理能力,已建4万m3/d的处理能力,目前已纳管3.2万m3/d,剩余0.8万m3/d。远期开发区新增废水1.16万m3/d 拟接入睢宁县污水处理厂。睢宁县污水处理厂采用“A2/O+接触过滤+消毒”工艺,能够满足白色家电和电子信息产业组团生产废水的需求。建议睢宁县污水处理厂根据水量的情况扩建污水处理厂的规模。

睢宁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规划4.5万m3/d的处理能力,已具备2.25万

m3/d的处理能力,目前已纳管0.844万m3/d,剩余1.406万m3/d。远期开发区新增废水1.46万m3/d拟接入睢宁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睢宁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采用“水解酸化+奥贝尔氧化沟+混凝沉淀+滤布滤池+二氧化氯消毒”工艺,能够满足开发区内废水,特别是含铬废水的处理。建议睢宁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2030年扩建至2.5万m3/d的处理规模。

桃岚污水处理厂规划3万m3/d的处理能力,已具备3000m3/d的处理能力,目前由于精细化工园内企业处于停产整治阶段,纳管水量为0m3/d。远期开发区精细化工园新增废水1.01万m3/d拟接入桃岚污水处理厂。桃岚污水处理厂采用“水解酸化+A/O活性污泥+深度处理”工艺,能够满足对化工废水的处理。为满足精细化工园污水处理的需要,开发区正在对桃岚污水处理厂二期进行扩建。

积极推进并实施睢宁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桃岚污水厂尾水回用工程。拟规划近期中水回用率分别为25%、10%和5%,远期中水回用率分别为25%、20%和10%。

一些用水量较大的企业可考虑使用污水处理厂中水,如制革企业、色染企业。另外,城市绿化用水、市政道路降尘洒水、部分基建施工用水、车辆清洗用水也可以考虑使用中水。

鼓励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用水系统和中水回用系统,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加强中水回用。

水系、河道综合整治。根据睢宁县“263”专项行动工作计划相关治理任务要求,着力推进区域骨干河道和流域支流治理,提高区域骨干河道引排能力,实施西沙河治理、魏工分洪道整治等工程;疏浚整治区域性供水河道,完善区域供配水网络,严格整治、保护古邳引河清水通道、古黄河重要湿地、庆安水库饮用水源地等;继续实施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程,对淤积的县乡河道实施轮浚。实施省考以上断面达标方案,推进沙集西闸、小王庄等断面水质达标整治工程;进一步完善蓄、引、堤、调水工程体系,实施西渭河橡胶坝工程,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

4.2大气污染对策与措施

开发区内所有燃煤锅炉已全部拆除,实现了集中供热,热源为睢宁宝源新能源热电有限公司,今后禁止新建燃煤锅炉。大力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努力降低物耗、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热水器等设备。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障工业废气达标排放。

园区内有组织排放工艺尾气必须治理达标排放,无组织工艺尾气必须严格控制排放

应把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明确污染物种类、产生量和排放总量,加强工艺与装备先进性评价,优先采用密封性较好的真空设备,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同时,必须提交有机废气治理技术方案。新、改、扩建项目排放挥发性有机物的车间有机废气的收集率应大于90%,并安装废气回收、净化装置。按照《睢宁县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挥发性有机物整治专项实施方案》要求,重点完成化工、家具、板材、印刷包装、塑料加工、工业喷涂和皮革等重点行业VOCs综合治理。

控制污水处理厂恶臭污染,污水处理厂环境防护距离设置300米。

4.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凡在建筑施工中使用机械设备,其排放噪声可能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施工场界排放标准的,应当在工程开工15日前向环境保护部门提出申报排放建筑施工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施工场界排放标准、危害周围生活环境时,环境保护部门报经政府批准后,可限制其作业时间。

推广使用低噪型施工技术和设备,减轻建筑施工造成的噪声污染。

工业噪声污染控制。对排放噪声超标的,或造成严重噪声污染的单位,要进行限期治理。合理布局区内的企业,使噪声源相对分散且远离噪声敏感区,避免造成污染。加快道路建设,进一步完善区内道路网,形成较为畅通的道路网络,道路建设应超前于开发建设。

4.4土壤、地下水保护措施

控制城镇生活污水、污泥对地下水的影响。在提高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的同时,加强现有合流管网系统改造,减少管网渗漏;规范污泥处置系统建设,严格按照污泥处理标准及堆存处置要求对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置。定期开展开发区污水管网渗漏排查工作,建立健全开发区地下水污染监督、检查、管理及修复机制。

加强重点工业企业地下水环境监管。定期评估有关工业企业及周边地下水环境安全隐患,定期检查地下水污染区域内重点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状况。重点企业需设置防渗应急池、比对观测井等防漏和检漏设施。采用科学合理的防护措施,尽量减少建设施工对地下水的影响。控制工业危险废物对地下水的影响。加强危险废物堆放场地治理,防止对地下水的污染。

4.5固体废物减缓措施

一般工业固废尽最大可能实现综合利用,不能综合利用的应妥善处置。所有企业固废均按要求处理,园区固废实现零排放。开发区内皮革行业推广制革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皮革厂废弃物生产蛋白质技术;推广使用制革废液中铬盐的循环利用技术,回收废废中铬盐并制备具有良好鞣制性能的铬鞣剂,回用于

制革生产,铬盐的回用率大于99%。

开发区内生活垃圾实行分类收集运输,实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目标。垃圾清运采用环卫车辆密封运输,各垃圾收集点将分类收集的垃圾汇集到开发区垃圾综合处理场,再转运至睢宁县二次垃圾转运站压缩后由环卫车辆运送至睢宁县宝源新能源热电有限公司垃圾电厂统一处理。

开发区内不设置危险废物处置中心,企业产生的危险废物由企业委托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

4.6“三线一单”环境管理对策

1、严格生态保护红线

距离本次规划范围较近的生态保护目标主要有睢宁县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东298m)、睢宁白塘河省级湿地公园(北103m)。

(1)睢宁白塘河省级湿地公园

根据《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省级湿地公园管控要求:

一级管控区内严禁一切形式的开发建设活动。二级管控区内除国家另有规定外,禁止下列行为:开(围)垦湿地、开矿、采石、取土、修坟以及生产性放牧等;从事房地产、度假村、高尔夫球场等任何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建设项目和开发活动;商品性采伐林木;猎捕鸟类和捡拾鸟卵等行为。

本规划不占用白塘河湿地公园用地,在白塘河湿地公园靠近园区一侧设置100m绿化隔离带。严格按照湿地公园保护要求进行开发建设,因此园区开发建设与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湿地公园保护要求相符。

(2) 睢宁县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

据江苏省生态红线重要湿地管控要求为:

一级管控区内严禁一切形式的开发建设活动。二级管控区内禁止下列行为:新建、扩建排放含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含汞、镉、铅、砷、硫、铬、氰化物等污染物的建设项目;新建、扩建化学制浆造纸、制革、电镀、印制线路板、印染、染料、炼油、炼焦、农药、石棉、水泥、玻璃、冶炼等建设项目;排放省人民政府公布的有机毒物控制名录中确定的污染物;建设高尔夫球场、废物回收(加工)场和有毒有害物品仓库、堆栈,或者设置煤场、灰场、垃圾填埋场;新建、扩建

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其他建设项目,或者从事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活动;设置排污口;从事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或者煤炭、矿砂、水泥等散货装卸作业;设置水上餐饮、娱乐设施(场所),从事船舶、机动车等修造、拆解作业,或者在水域内采砂、取土;围垦河道和滩地,从事围网、网箱养殖,或者设置集中式畜禽饲养场、屠宰场;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其他建设项目,或者从事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活动。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从事旅游等经营活动的,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污染饮用水水体。

本规划范围不占用睢宁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园区开发建设严格按照饮用水源地防治管控要求进行建设,因此园区规划建设符合生态红线保护区域规划——地下饮用水源地的保护要求。

(3)生态管控禁建区、限建区

本次规划将三级以上河道及6米缓冲区、500kV高压走廊控制宽度60~75米的范围、靠近生态红线园区内侧100米范围划定为禁止建设区。

将其他河道蓝线控制范围内、一般农用地、一级公路两侧15米控制范围、220千伏高压走廊30~40米控制宽度范围以及110千伏高压走廊15~25米控制宽度范围、公园绿地等作为限制建设区。

2、严守环境质量底线

结合国家、江苏省、徐州市“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水十条、气十条、土十条实施方案,省263行动计划等环境污染治理政策与减排要求,提出睢宁经济开发区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质量目标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限值,分别见表1和表2。

表1 睢宁经济开发区环境质量底线

表2 污染物总量控制建议(t/a)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 第一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经请示建设部同意,长沙市人民政府决 定对《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1990-2010)》(简称上版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1、城市性质:长沙是湖南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全国历史文化 名城。 2、规划期限:近期规划至1995年,远期规划至2010年,远景设想至2030年。 3、城市规模:2010年市区非农业人口规模控制在160万人左右,市区城市建设用地规 模控制为155。1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总面积966平方公里。 4、城市用地布局结构形式为“一主体、两翼、两组团”。一主体为城市旧城区周围集 中联片发展地域;两翼指马坡岭泉塘为东翼、望城坡天顶乡为西翼;两组团指捞霞组团和坪 塘组团。 第三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其它有关法律;(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它有关国家规范标准;(3)《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 计划》及《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十五”发展规划》;(4)《长沙市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

略纲要》及《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纲要》;(5)《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1990-2010)》以及长沙市的实际情况。 长株潭、市域、规划区、都市区、主城区。 1、长株潭指长沙、株洲、湘潭三市行政区域。 2、市域包括长沙市区、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和浏阳市。 3、规划区包括市区全部,长沙县暮云镇、黄兴镇、榔梨镇、黄花镇、星沙镇、跳马乡、 干杉乡、安沙镇、北山镇以及望城县全部,总面积2893平方公里。 4、都市区是由集中的规划建设用地及这些用地之间的自然环境共同构成的区域,以乡 镇为基本单位,包括市区、长沙县星沙镇、暮云镇、榔梨镇、黄花镇、望城县高塘岭镇、坪 塘镇、丁字镇、雷锋镇、星城镇、含浦镇、黄金乡,总面积1450平方公里。 5、主城区包括城市主体(即中心城区)、河西新城、星马新城。 1、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5年; 2、中期规划:2006—2010年; 3、远期规划:2011—2020年; 4、远景设想:2021年及以后。 第六条本规划是长沙市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土地 空间利用各种规划以及一切建设活动,均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遵 循本规划。 第七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规划说明书三部分组成。

经济开发区十三五规划

经济开发区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是**开发区攻坚克难、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更是适应新常态、迎接新挑战、采取新举措、取得新突破的关键时期。 (一)明确发展思路,谋划发展举措。 (1)突出工业核心地位。一是进一步明确开发区的定位,即以工业为主,集商贸、物流、居住为一体的综合性经济开发区;二是培育主导产业,积极引导同类企业聚集,做大做强优势行业,最终形成产业集群;三是扶持骨干企业,要分规模,分类别加以引导和指导,帮助企业理清发展思路,提高市场开拓能力,实现其快速健康发展,力争到2020年有20个销售收入达5亿元的企业,40个销售收入达1—10亿元以上的企业。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资金,全力打造好开发区的硬 件建设。一是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在政策上加大扶持和倾斜;二是加大对开发区投资公司投资力度,使之自主运行,早见成效;三是采取多种融资方式,分期完成开发区道路建设;四是本着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加速完善电信、有线电视、宽带等配套设施。同时要依据开发区总体规划,循序渐进地推进,到2020年底,完 成开发区内已批拓区面积的全部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3.5 亿元,其中开发区投资20亿元,基本建成功能齐全、配套完善,集工业、商贸、 物流、金融、文教、居住为一体的现代化开发园区。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东向发展,主攻长三角,紧盯珠三角,关注中韩自 贸区、合肥自贸区(待批)等地区,加速融入合肥经济圈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示范区,大力实施产业招商、资源招商,全力优化开发区发展环境,努力把开发区建成皖江城市带和皖西南的配套产业基地。继续坚持走出去战略,明确重点区域,加大宣传力度。在招商引资方式上,要做到主动出击与被动接收相结合,县内聚集与吸收外资相结合,以商招商与驻点招商相结合。 (4)做强工业主导产业。发挥产业发展规划布局的引领作用,把握产业发展总体 方向,促进产业培育壮大。优先支持最有基础、最有条件的纺织服装产业做大做强,引导企业提升产品档次、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品牌创建。重点支持最有发展潜力的电子产业率先突破,促进产业集聚和规模扩张,增强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支持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机械制造业加强技术集成和联合攻关,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及相关知识产权,提升产业自主发展能力,抢占科技经济发展制高点。协调推进新型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的协调发展,为提高经济长远竞争力夯实基础。培育发展成长性较好、竞争力较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企业有效对接国内知名企业、科研机构、金融资本,促进创新型企业迅速形成产业化能力。支持企业拓展新的产业领域,积极引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新项目,推动项目尽快落实和开工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扶持力度,力争在5年内成功培育5家以 上上市企业,提高开发区对县域经济的贡献水平。 (二)制定发展目标,推动园区发展。

2020年经济开发区工作计划

经济开发区工作计划 XX年,我们面临世界经济回暖、国内内需拉动、全市“突破xx”战略持续效应,全市开发区和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得到深入贯彻,招商引资项目储备充足,园区产业更加集聚、更显特色,城市功能逐步完善,承载能力不断增强,社会不稳定因素得以集中化解,软环境越来越好以及园区干部的责任意识、赶超意识十分浓烈等十分有利的发展形势和发展机遇,为加快大发展、实现新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 XX年总的指导思想与工作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和省、市、县有关会议精神,围绕“冲刺国家级开发区”的奋斗目标,坚持“四晒”、“四包”和“五个一”工作机制,全力实施“1338”发展战略(即:“产城一体,三化同步,三大战役,八项工程”),力争在“三重一大”项目建设、产业集聚、特色园区建设、“产城一体化”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继续保持领跑全县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确保年内跨入全市省级开发区第二方阵,确保在全省综合排名再晋升xx 个以上位次,努力开创全区工作新局面。 XX年经济发展目标:确保gdp增长xx%,完成xx亿元;公共财政收入增长xx%,完成xx亿元;招商引资总额增长xx%,完成xx亿元;业务收入增长xx%,完成xx亿元;固定资产投入增长xx%,完成xx亿元。

(一)坚持“产城一体”,加快工业新城建设步伐。 加强多规衔接,加强区域统筹,全力打造“产城一体”示范区。主要是抓好三个环节,一是规划,要坚持高起点。在做好总体规划的同时,做好各类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二是建设,要坚持高质量。全力推进“三重一大”项目建设,科学施工,全程服务,强化督查考核确保工程质量。三是集聚,要坚持高层次。着力打造白色家电、皮革皮具等主导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三个集聚区,为全县工业经济添彩,为全县城市建设增色,为全县园区提振发力! (二)坚持“三化”同步,不断增强和提升开发区的核心竞争力。 1、工业化。按照“边办工厂边造城市”的发展理念,与县城区总体规划充分衔接,综合考虑开发区的发展定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因地制宜、科学布局,构建以百亿级企业为龙头、以xx亿级企业为重点、以xx亿级企业为基础,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协调联动的开发区工业新格局。 2、城市化。按照“2+x”的产业发展定位,着力做优北区、做强西区、开拓南区、规范东区。一是依托徐洪河升级工程、xx铁路建设,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仓储以及承接特色产业转移。二是依托金

(新)江苏新沂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开发区建设与产业定位 (2) 第三章规划布局 (2) 第四章综合交通规划 (4) 第五章绿地系统规划 (8) 第六章景观规划 (10) 第七章市政工程规划 (12) 第八章环境保护规划 (21) 第九章综合防灾规划 (23) 第十章近期建设规划 (33) 第十一章规划的实施措施 (35) 第十二章附则 (36)

第一章总则 第1条. 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机遇与挑战,适应新时期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促进新沂市经济社会发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编制《江苏新沂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06—202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 (3)建设部《开发区规划管理办法》(1995年); (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5)《江苏省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要点》(2002年); (6)《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4年); (7)《新沂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8)《新沂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5); (9)《徐州都市圈规划(2002—2020)》; (10)《江苏省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总体规划》(2006年); (11)新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 (12)国家、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有关城市和本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管理的方针、政策、法规。

第3条. 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60.00平方公里,北至323省道、新戴运河、大桥路,南至连霍高速公路、唐纬十一路,西至经一路、唐经一路,东至城东高速公路引线。 第4条. 规划期限 2006——2020年,其中: 近期:2006——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第5条. 指导思想 1.用高瞻远瞩的、全局的、长远的眼光规划。 2.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深入研究开发区的现状、未来发展的新条件、新机遇、新机制,使规划符合并促进建设。 3.体现可持续发展、科学性发展观。 4.规划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 5.突出特色。 6.妥善处理近期与远期的关系,统一规划,逐步实施。 第二章开发区建设与产业定位 第6条. 开发区建设 开发区建设为“改革开放先导区,先进管理试验区,现代工业集聚区,东陇海线产业带第三大城市新区”。 以创建国家级开发区为目标,加快“一主二副”开发区(中心区、东区、南区)

安徽省开发区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安徽省开发区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试行)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4年11月

前言 本导则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开发区规划编制和审批暂行办法>的通知》要求,由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而成。 本导则在制定过程中,总结省内开发区发展特点和建设经验,参考上海、重庆、广州、合肥等城市的相关技术规定,广泛征求规划设计、科研、管理等方面的意见,经反复讨论、修改后确定。 本导则的主要技术内容有:开发区选址要求、开发区规划的构成、编制的内容及不同类型开发区内容侧重、编制深度与技术要求。本导则共有7章,包括总则、开发区选址、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专业规划和附则。

目录 1 总则 (4) 2 开发区选址 (5) 3 总体规划 (6) 4 控制性详细规划 (14) 5 修建性详细规划 (26) 6 专业规划 (29) 7 附则 (29) 附录A本导则主要名词解释 (30) 附录B本导则用词说明 (32)

1 总则 1.1制定目的 为规范安徽省各类开发区规划编制,引导开发区和城市融合发展,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确保城乡规划有效实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安徽省省级开发区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导则。 1.2适用范围 1.2.1本导则适用于由省以上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含筹建)的各类开发园区的规划编制,集中示范园区、现代产业园区等参照本导则执行。 1.2.2本导则所称开发区规划是指开发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专业规划。 1.3开发区分类 开发区按照其位置和功能关系,分为产业主导型开发区、综合功能型开发区和独立新区型开发区三种类型。 1.3.1产业主导型开发区主要是与城市或镇其他建设用地紧密联系、以产业用地为主的开发区,是城市二产发展主要区域。 1.3.2综合功能型开发区是城市或镇布局结构中相对独立的组团,其界线较为清晰,功能以产业为主并兼具其他功能。 1.3.3独立新区型开发区是与城市或镇距离较远,独立于中心城区或镇区以外的新区,可分为因产业发展、环保要求等设立的

加快全市开发区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快全市开发区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徐州市外经贸局开发区处 开发区是开放型经济进展和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开发区产业竞争力是开发区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开发区的产业进展反映着地区经济社会进展的总体水平,决定着地区经济进展的后劲,也引领着地区先进生产力的进展方向。明确开发区产业定位、加快推进产业集聚、打造开发区产业优势,是现时期开发区进展的紧迫课题。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战略决策和市动员大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我市省级开发区进展,我们采纳咨询卷调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市省级开发区371家工业企业产业进展现状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专题调研,并在分析研究开发区产业进展的总体状况、要紧特点、制约因素和进展前景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开发区产业进展的一些设想和建议。 一、全市开发区产业进展概况 目前,全市共有8个省级开发区,经国家核准的近期规划面积66平方公里,远期规划面积633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81平方公里,累计基础设施投入120多亿元,开发区共设置各类企业4000多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400多家。2007年,8家省级开发区实现GDP211亿元,同比增长56.11%,占全市的12.57%;业务总收入910亿元,同比增长48.1 %;一样预算收入1 7.44亿元, 同比增长66.1 %,占全市17.37 %,;实际到帐注册外资2.8 亿美元,占全市的63.88%;自营出口9.6 亿美元,占全市的58%。开发区道路、供排水、供电、通信、热力、绿化、污水处理和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配套比较完善,项目承载能力持续增强,开发区主导产业逐显特色,开发区进入了集约进展、可连续进展的新时期,出现良好的进展态势。开发区已成为我市利用外资和对外开放的主阵地,经济快速进展的重要支撑、招商引资最重要的平台和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的重要载体。产业进展出现出四个明显特点:

长沙市色彩规划

长沙市建筑色彩控制技术导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塑造统一和谐、丰富有序的城市建筑色彩景观,根据《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年至2020年)》、《长沙市城市色彩规划》及《长沙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导则。 第二条长沙市城市色彩规划总体目标 1.贯彻本市构筑城市山、水、洲、城空间格局的规划指向,创建和谐、统一、 有序的城市视觉形象景观。 2.深入专业挖掘本市历史文化色脉,并加以创新运用与推广,进一步弘扬城市 历史文化特色。 3.优化城市视觉形象景深层次,形成“文明城市”良好形象。 4.创建长沙市城市建筑色彩规划科学管控工具,确保城市建筑色彩景观的合理 建设与持续发展。 5.形成城市魅力色彩景观,创建“城市个性名片”,提升城市品牌战略地位。第三条长沙市建筑色彩规划定位、主题词与主色调 1.本市建筑色彩规划定位为通过合理运用与科学管控“长沙市基本色调”,形成 切合长沙市“山、水、洲、城”的城市空间景观特征,顺应城市创意之都、宜居城市的全新发展定位的长沙市建筑色彩新景观。 2.本市色彩规划形象主题词确立为“碧水红城,魅力长沙”。“碧水”是指湘 江、岳麓山等城市代表性自然景观。“城”指长沙城,同时“城”字也谐音“橙”。“红城”二字谐音“红橙”,也喻指长沙市建筑色彩的主色调—“红橙”色调。 此外,“红”字还喻指长沙是红色革命经典的开创地和孕育中心,同时也切合湖湘文化中博采众长、优化思维、积极进取、锐意革新的精神内核。 以主题词为引导,规划分别对构成中心城区的以下三大区域确立了色彩主导风格:

①长沙市中心城区中位于二桥(银盆岭大桥)以南、二环线以内的河东区 域色彩主导风格定位为“古韵今晖、幸福长沙”。即要充分诠释和展示 该区域历史景观与现代景观相交织融合的风貌特色,深刻反映长沙市人 民引以为幸福的城市魅力印象。 ②长沙市中心城区中位于二桥以南、二环线以内的河西区域色彩主导风格 定位为“玉带青罗、红典长沙”。即要充分尊重与依托该区域以湘江和 岳麓山为代表的,若玉带青罗般葱翠滋荣的自然景观,营造与自然景致 和谐共融,并具备统一印象与良好品质感的区域景观。“红典”二字意 指该区域的建筑色彩将以红砖的红色调为主,营造出古典、典雅、温馨 的特色景观印象。 ③“长沙市中心城区中位于二桥以北、二环线以内的河东与河西先导区色 彩主导风格定位为“璀璨星城、浪漫长沙”。即围绕该区域内的新河三 角洲和滨江新城等新兴开发区块与项目,打造极富时代气息与新生活力 的国际性都市景观,充分体现长沙市新生代建设的繁荣与富贵。 3.本市城市建筑色彩规划确立的城市主色调为暖色系的“红橙色调”。导则要 求在色彩规划控制色谱与推荐色谱的指导下,通过合理科学地运用“红橙色调”,形成既能充分体现长沙市现代景观魅力与活力,又能营造出温馨、浪漫与欢快氛围的城市综合景观。此外还要求在历史文化保护类建筑上通过良好运用该色调,营造出与城市丰厚的历史景观相契合的品质高雅的景观印象。第四条长沙市建筑色彩规划适用范围包括中心城区(即天心区、芙蓉区、雨花区、岳麓区和开福区五大行政区)与城市外围区(包括浏阳市、长沙县、望城县和宁乡县及城市周边村镇等)。按照建筑功能分类包括:居住类、历史文化保护类、行政办公类、商业金融类、教育文化类、工业科技类、运动设施类、生态保护类(含风景旅游区)、交通枢纽类等九类。另外,湘江两岸滨江风光带和岳麓山周边区域属规划重点控制区域。市委市政府行政中心区、橘子洲区域、湘江二桥北段区域属规划特殊控制区域。

加快经济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意见

关于加快XX经济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 意见 2014年7月10日 为进一步加快XX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更好地发挥开发区在促进我县对外开放、经济发展、产业集聚中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特制定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 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新型工业化要求和县委、县政府的战略部署,以规划为龙头,以完善基础设施为基础,以重大项目为重点,以服务企业为核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实现开发区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结构优化,使开发区成为“带动产业升级、带动实体经济、带动居民就业、带动百姓致富”的平台和载体。 (二)基本原则: 一是规划先行原则。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开发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规划环评》。 二是产业集聚原则。要根据XX县的资源特点和现有的产业基础,发挥XX、XX产业的比较优势,优化全县的产业结构,鼓励全县工业按产业向开发区集中,区内居民向生活小区集中,实现开发区建设与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的良性互动。

三是高标准建设原则。要向省内一流的开发区看齐,超前进行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功能配套,增强XX、XX产业集聚和招商引资的承载力、吸引力。 四是产业导向原则。进入开发区的项目,必须符合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政策,大力发展XX产业等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少、无污染的项目。 五是循环经济原则。大力推行节约生产、清洁生产、循环生产,按产业链延伸发展。加快开发区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主要目标: 力争到2014年,开发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XXX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完成XXXX万元,企业投资额完成XX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达到X%,新增建成区面积X亩,入库税金增长X%,产出率增幅X%。通过加快开发建设,使开发区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全面提升,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二、创新开发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一)建立精干高效的XX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小政府、大服务”的要求,因地制宜地进行综合设置。开发区管委会是XX县政府的派出机构,经县政府授权对开发区范围内的经济和行政事务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开发区要完善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开发区管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长远发展规划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规划 开发区, 规划, 发展 实施西部大开发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规划(2000年―2010年)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21世纪初叶,将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重点实施的阶段,同时也是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跨越式大发展的关键时期。为确立未来10年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大开放、大开发和大发展的蓝图,根据《西安市实施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纲要)》的部署,结合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一、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西安市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地位和机遇(一)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为西安市主要的经济增长点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是西安市为扩大对外开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而设立的。经过几年的发展和积累,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和坚实的基础。截止1999年12月,开发区共引进合同项目192项,总投资115.2亿元人民币,合同外资7.18亿美元(其中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投资占60%),实际进资已经超过65亿元人民币,其中外资4.08亿美元。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亿多元,已使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水、电、气、热路等基础设施配套达到“七通一平”条件,可基本满足各类项目建设的需要。目前入区项目开工113个,竣工投产项目68个,基本形成了以机电一体化、医药和生物工程、食品饮料以及新材料为主要行业和以高新科技产品为主导产品的工业结构。1999年,开发区完成技工贸总收入55亿元,工业产值31亿元,工业增加值9亿元。在西安市历年经济工作目标考核中,经济

开发区始终名列前茅,不仅为西安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发挥了作为主要经济增长点的带动作用,同时也为开发区在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中加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二)实施西部大开发,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提供了历史性的大好机遇伴随着西部大开发这一战略决策的启动和实施,国家将会在政策、项目等方面向西部倾斜,还将会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增加对西部地区的财政支持,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这将从根本上改善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西安位于西部的门户,是西部大开发的第一阶梯和前沿阵地。而作为西安重要经济增长点的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因其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高效运作的管理机制,自然会在大开发的热潮中吸引更多的项目、资金和技术,并率先得到大发展。所以,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一历史性机遇,审时度势,科学筹划,研究确立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未来十年发展的基本思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二、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西部大开发规划的总体指导思想和主要发展目标(一)总体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紧紧抓住西部大工业开发这一历史性机遇,以晋升国家级开发区为契机,坚持和发展“巢凤相成、滚动发展、高大名洋、求实创新”的建区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不断完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尤其是加大对国内外知名公司的招商力度,提高利用外资(包括外地资金)的水平和质量;加快企业的技术创新,不断提升和优化产业结构,使开发区的主导产业的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进一步增强;同时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步伐,提高区域服务和保障

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

目录 前言 (1) 一、规划背景及依据 (2) 1.1规划背景 (2) 1.2规划依据 (3)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 (5) 2.1指导思想 (5) 2.2发展原则 (5) 三、产业发展现状及SWOT分析 (7) 3.1基本情况 (7) 3.2产业发展现状 (8) 3.3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10) 四、产业选择及发展目标 (17) 4.1产业选择 (17) 4.2产业发展目标 (24) 五、产业布局 (26) 5.1布局原则 (26) 5.2产业布局 (27) 六、支柱产业发展规划 (29) 6.1有色冶金及新材料产业 (29) 6.2机械制造产业 (44) 6.3现代轻纺产业 (56)

6.4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 (66) 七、成长型产业发展规划 (78) 7.1中成药和生物制药产业 (78) 7.2精细化工产业 (86) 7.3电子电器及信息产业 (96) 八、保障措施 (109) 8.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规划的前瞻指导性 (109) 8.2强化政策引导,促进产业积聚 (110) 8.3落实重大项目,壮大主导产业总量 (110) 8.4推进技术进步,加强技术保障 (111) 8.5强化资金筹措,拓宽融资渠道 (112) 8.6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供平台保障 (112) 8.7实施人才工程,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 (113) 8.8完善物流体系,强化物流与信息保障 (113) 8.9加强土地供应,保障新增工业用地 (114) 附图1:赣州沙河工业园沙河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图 附图2:赣州钴钼稀有金属产业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图

前言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纵深推进赣州市市委、市政府制定的“三年强攻工业”的实施纲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章贡区实现向工业强区的跨越,结合章贡区实际及未来六年的发展趋势,特编制《章贡区工业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以下简称产业规划。 本产业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分析当前章贡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以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为发展主重点,以做大做强“四大支柱产业”(有色冶金及新材料产业、机械制造产业、现代轻纺产业、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和培育扶持“三大成长型产业”(中成药和生物制药产业、精细化工产业、电子电器及信息产业)作为产业规划的主要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未来六年章贡区工业经济的发展方式、任务、目标和方向等。 产业规划范围:章贡区辖区全境,包括5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57个行政村、9个镇居委会、44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425.5平方公里。 本产业规划是指导章贡区工业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和编制相关规划的重要依据。

内蒙古自治区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

内蒙古开发区“十二五”总体发展规划 二O一二年三月

目录 一、“十一五”时期开发区发展成就 (1) (一)发展基础 (1) (二)存在问题 (3) (三)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4) 二、总体要求 (5) (一)指导思想 (5) (二)战略定位 (6) (三)发展原则 (7) (四)发展目标 (8) 三、建设布局 (9) (一)功能分区 (9) (二)空间结构 (9) (三)发展重点 (10) 四、主导产业 (13) (一)化学工业 (13) (二)装备制造业 (14) (三)冶金建材业 (15) (四)农畜产品加工业 (16) (五)战略性新兴产业 (17) (六)进出口加工业 (18) 五、建设管理 (18) (一)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19) (二)理顺管理体制 (19) (三)合作共建开发区 (20) (四)优化开发区发展环境 (20) (五)园区升级 (21) 六、支持政策 (23) (一)资源配置政策 (23) (二)价格政策 (24)

(三)投资政策 (24) (四)税费政策 (25) (五)金融政策 (25) (六)土地政策 (26) (七)环保政策 (26) (八)人才政策 (27) (九)准入政策 (27) 七、规划实施 (27) 附表1:国家核准的内蒙古自治区开发区目录 附表2:2010年自治区各级开发区(工业园区)汇总表 附表3:内蒙古自治区开发区“十二五”规划指标表 —1—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开发区提质扩容,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编制和落实好《内蒙古自治区开发区“十二五”总体发展规划》,对于落实区域经济总体发展战略,促进我区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及节能减排、土地集约、产业集聚具有重大意义。 本规划所指开发区包括由国务院和自治区政府批准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出口加工区、边境互市贸易区等各类开发区。 一、“十一五”时期开发区发展成就 “十一五”以来,自治区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历史机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不断加大开发区建设力度,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探索建立符合开发区特点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开发区总体效益显著提高,辐射带动能力日益增强,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发展基础 经济规模快速扩张。目前,全区经国家审核通过的各类开发区共45个。其中,国家级开发区6个,自治区级开发区39个(详见附表1)。同时,各地因地制宜建设了一批新的工业园区达55个以上,已成为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到2010年底,全区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总数达到100个(详见附表2)。据 —1—

加快全市开发区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快全市开发区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徐州市外经贸局开发区处 开发区是开放型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开发区产业竞争力是开发区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开发区的产业发展反映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决定着地区经济发展的后劲,也引领着地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明确开发区产业定位、加快推进产业集聚、打造开发区产业优势,是现阶段开发区发展的紧迫课题。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战略决策和市动员大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我市省级开发区发展,我们采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市省级开发区371家工业企业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专题调研,并在分析研究开发区产业发展的总体状况、主要特点、制约因素和发展前景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开发区产业发展的一些设想和建议。 一、全市开发区产业发展概况 目前,全市共有8个省级开发区,经国家核准的近期规划面积66平方公里,远期规划面积633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81平方公里,累计基础设施投入120多亿元,开发区共设立各类企业4000多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400多家。2007年,8家省级开发区实现GDP211亿元,同比增长56.11%,占全市的12.57%;业务总收入910亿元,同比增长48.1 %;一般预算收入

17.44亿元, 同比增长66.1 %,占全市17.37 %,;实际到帐注册外资2.8 亿美元,占全市的63.88%;自营出口9.6 亿美元,占全市的58%。开发区道路、供排水、供电、通信、热力、绿化、污水处理和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配套比较完善,项目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开发区主导产业逐显特色,开发区进入了集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开发区已成为我市利用外资和对外开放的主阵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招商引资最重要的平台和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的重要载体。产业发展呈现出四个显着特点: 一是产业特色初步形成。徐州经济开发区形成了以工程机械和专用车辆为核心的装备制造业集群,同时积极培育光伏光电、清洁技术、现代服务业等特色比较鲜明的产业板块;丰县经济开发区以食品加工、盐化工和电动自行车为优势产业,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沛县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以煤电铝一体化为龙头的产业体系,形成了新型材铝加工、农产品加工、煤化工三大园区,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铜山经济开发区以工程机械、车辆制造、电子电器为主导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睢宁经济开发区重点建设棉纺织、白色家电、皮革皮具三大产业板块;邳州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板材家具、纺织服装、煤化工三大产业,特色较为鲜明;新沂经济开发区规划了精细化工、纺织服装、造纸及纸制品加工三大产业板块,发展势头迅猛;

最新长沙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长沙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第四章建筑间距 第五章建筑离界 第六章建筑高度控制 第七章市政工程 第八章建筑基地环境 第九章附则   附件: 附录一 名词解释 附录二 计算规则 附录三 长沙市建筑间距I类地区范围示意图 附表一 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 附表二 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控制指标表 附表三 各种管线之间及其与建(构)筑物之间最小水平净距表附表四 地下管线交叉时最小垂直净距表 附表五 市政管线的最小覆土深度(M)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湖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长沙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和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及有关规范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各项建设工程。临时建设、城乡个人居住用房修建及装修工程不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编制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下同)应符合本规定。 各项工程建设应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按分区规划(城市设计或特定地区规划)和本规定执行。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四条按照主要用途和功能,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本市建设用地分类如下: (一)居住用地(R); (二)公共设施用地(C); (三)工业用地(M); (四)仓储用地(W); (五)对外交通用地(T); (六)道路广场用地(S); (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

(八)绿地(G); (九)特殊用地(D)。 第五条 居住用地(R)指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用地,包括住宅用地、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和绿地。居住用地分为3类: 第一类居住用地(R1)指以低层住宅为主、设施齐全、布局完整且环境良好的用地; 第二类居住用地(R2)指以多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第三类居住用地(R3)指以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第六条 公共设施用地(C)指居住区及居住区级以上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研设计等机构和设施的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其中: 行政办公用地(C1)指行政机关、党派和社会团体等机构用地; 商业金融业用地(C2)指商业、金融业、保险业、服务业、旅馆业和市场等用地; 文化娱乐用地(C3)指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广播电影电视、图书展览和游乐等设施用地; 体育用地(C4)指体育场馆和体育训练基地等用地,不包括学校等单位内的体育用地; 医疗卫生用地(C5)指医疗、保健、卫生防疫、康复和急救等设施用地;

关于加快 经济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意见

关于加快X X经济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 意见 2014年7月10日 为进一步加快XX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更好地发挥开发区在促进我县对外开放、经济发展、产业集聚中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特制定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 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新型工业化要求和县委、县政府的战略部署,以规划为龙头,以完善基础设施为基础,以重大项目为重点,以服务企业为核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实现开发区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结构优化,使开发区成为“带动产业升级、带动实体经济、带动居民就业、带动百姓致富”的平台和载体。 (二)基本原则: 一是规划先行原则。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开发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规划环评》。 二是产业集聚原则。要根据XX县的资源特点和现有的产业基础,发挥XX、XX产业的比较优势,优化全县的产业结构,鼓励全县工业按产业向开发区集中,区内居民向生活

小区集中,实现开发区建设与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的良性互动。 三是高标准建设原则。要向省内一流的开发区看齐,超前进行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功能配套,增强XX、XX产业集聚和招商引资的承载力、吸引力。 四是产业导向原则。进入开发区的项目,必须符合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政策,大力发展XX产业等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少、无污染的项目。 五是循环经济原则。大力推行节约生产、清洁生产、循环生产,按产业链延伸发展。加快开发区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主要目标: 力争到2014年,开发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XXX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完成XXXX万元,企业投资额完成XX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达到X%,新增建成区面积X亩,入库税金增长X%,产出率增幅X%。通过加快开发建设,使开发区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全面提升,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二、创新开发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一)建立精干高效的XX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小政府、大服务”的要求,因地制宜地进行综合设置。开发区管委会是XX县政

潍坊滨海新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

潍坊滨海新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 二 一三年八月

目录

前言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渤海湾南畔,是连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三大板块的重要结合部,战略位置重要,土地资源富足,发展潜力巨大。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四化”同步发展和“五位一体”的战略部署,引导先导性强、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优势产业集聚发展,打造环渤海南岸经济聚集带的重要增长区域、高效生态经济与海洋经济融合发展示范区和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增长极,构筑与中心城区双核驱动发展的新格局,根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关于突破滨海加快蓝黄战略实施推动全市科学发展的决定》等,特制定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 规划范围陆域总面积约67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69公里,海域面积510平方公里,下辖大家洼、央子两个街道。2012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0亿元。 规划期限为2013年至2020年,其中近期目标到2015年,展望到2020年。 本规划是指导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编制相关规划、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发展基础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全国科技兴海示范区和山东科学发展园区、循环经济示范区,土地资源丰富,政策叠加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在带动全市转型发展,促进全市乃至蓝黄“两区”科学发展、支撑环渤海南岸经济集聚带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一、发展优势 (一)地理区位条件优越。地处山东半岛中部、渤海湾南畔,东临青烟威城市群,北靠京津冀都市圈,与辽东半岛、天津滨海新区隔海相望,是环渤海南岸经济集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三大板块的重要结合部。距潍坊市中心30公里,距潍坊港20公里,距青岛国际机场仅1小时车程。境内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济青、荣乌高速公路连接区内外,贯通南北的潍日高速加快推进,益羊、德龙烟铁路将滨海与中国铁路大动脉相连接,区内潍坊森达美港为中国一类开放口岸,可直接通航世界各地。 (二)资源禀赋优势突出。土地后备资源得天独厚,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土地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区内大部分为工业用地,集中连片分布,适宜大规模开发建设。海岸线长69公里,浅海滩涂20余万亩;随着沿海防潮堤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土地后备资源将持续增加。地下卤水、地热、风能等资源丰富,其中地下卤水静储量60亿立方米,是中国最大的原盐和溴素生产基地。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近海海洋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

目录 前言 (1) 一、总则 (7) 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8) 三、城市性质及规模 (9) 四、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 (10) 五、城市形象规划 (12) 六、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13) 七、生态保护与园林绿地规划 (17) 八、综合交通规划 (20) 九、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24) 十、防灾减灾规划 (26) 十一、分区发展与规划控制导则 (27)

前言 长沙,古称潭州,别名“星城”,素有“楚汉名城”、“屈贾之乡”、“革命圣地”之美誉。悠悠湘江,巍巍麓山,见证着这座千年古城的变迁。如今的长沙,是湖南省省会、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南地区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和交通枢纽,更是著名的山水洲城、幸福之都。 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沙市先后六次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2003年11月,国务院批复的第六版总体规划——《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简称03版总规),对长沙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近年来,03版总规的实施面临新的形势与背景:一是2007年国家正式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求长沙在城市发展模式转变方面在全国起到示范作用,赋予了长沙新的历史使命;二是2009年国务院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要求中部地区加快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对长沙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三是2008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和《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要求长沙进一步发挥区域带动能力;四是长沙城市社会经济超常规发展,03版总规提出的2020年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大部分已经在2008年底提前实现,需要对总体规划进行修改使其更好地指导城市的发展;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新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已经实施,要求维护和强化城市总体规划的法律效力。 按照国家有关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的要求,长沙市人民政府组织开展了本次总体规划修改工作: 2009年10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向国务院提出关于修改《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的请示,经过部际联席会议审查,2010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关于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意见的函》(建规函〔2010〕330号)函复湖南省人民政府,同意长沙市开展《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的修改工作; 2011年5月-6月,长沙市城乡规划局组织对总体规划修改方案进行了为期

黄山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 黄山经济开发区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规划功能定位是以高新技术和环保型工业为主,融物流仓储、行政办公、商贸金融和居住为一体的山水园林式“工业新城、城市新区”。总体布局呈“一心一轴四片区”的规划结构形态。“一心”即中央商务区;“一轴”为南北向城市主干道梅林大道为贯穿开发区南北并联通四大片区的城市主要交通轴。“四片区”是1.一般工业片区;2.科技产业片区;3.综合服务片区;4.旅游商务、物流市场片区。产业发展方向坚持“循环经济理念”,主要为四大产业集群:1.机械电子;2.生物医药;3.食品加工;4.新型材料。 黄山新城区简介: 黄山新城区位于黄山市屯溪区、休宁县和徽州区三区县交界地带。西至合铜黄高速公路,南至慈张公路,北至徽州区西溪南镇,东至屯溪区新潭镇,规划控制面积25平方公里,起步区4。2平方公里。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黄山新城区建设以工业为主体且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经济园区的要求,提出了“成片开发、配套联动、内引外联、滚动发展”的建设思路,完成了近期开发地段的控制性、修建性详细的编制工作,加大新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实现了“五通一平”(路、电、上水、下水、通

讯、土地平整)。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黄山市与长江三角地区特别是浙江更加紧密地连在一起,地缘区位,要素成本,产业基础,投资环境等优势都将进一步显现,黄山新城区将成为外商投资的沃土,产业梯度转移的首选地。山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8-2030)简介 第一篇规划总则 一、规划期限 近期:2008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30年;远景:2030年以后 二、规划层次与范围 1、市域:总面积9807平方公里 2、黄山市城市市区:由中心城区(包括屯溪城区、新城区、岩寺城区)和甘棠城区组成。城市规划区范围总面积约588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85平方公里。 3、规划内容:城市总体规划 (1)中心城区 规划区范围包括:屯溪区;徽州区的岩寺镇、潜口镇、西溪南镇;歙县郑村镇、王村镇部分行政区域(徽杭高速公路以西、以北);休宁海阳镇(横江以及合铜黄高速以东,南至花山谜窟风景区边界)、东临溪镇(东、西、北以及东南至行政区划边界,西南至四堂、汕头)以及商山乡部分行政区域(率水以北,合铜黄高速以东);花山谜窟-渐江风景区;规划区面积约505平方公里。 (2)甘棠城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