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学习目标

1、了解贵州的位置、地形特点、人口、城市分布特点、交通、特色产品。

2 、了解贵州的旅游资源、文化特色、主要自然资源、环境问题。

学习过程

一、自学、点拨

自然地理概况

1、位置:位于祖国地区,高原东部。

2、地形与地势特点:和山地为主,地表,有“地无三里平”之说。

地貌广布。地势。

3、气候:气候,冬暖夏凉,湿热多雨,有“天无三日晴”之说。

4、资源:矿产丰富( 的煤炭,有“黔西煤海”之称。的汞)。资源丰富(乌江等河流水量大、落差大)。资源丰富(有瀑布、红色旅游景点)。

5、城市::省会、历史文化名城。

6、交通:有铁路、铁路、川黔铁路等经过。

7、特色产品:酒、中药材等。

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1、水土流失:由于乱砍滥伐,破坏植被而形成。

2、土地:由于土层瘠薄,植被根系浅,水流冲刷,加上而形成。

环境保护的措施:实施、人工种草、草地改良、坡耕地改梯田等措施,减轻水土流失和的危害。

二、课程小结

三、达标检测

1、贵州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反映了的特点。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反映了的特点。

2、贵阳夏季气温低于纬度差不多的长沙等城市,主要原因是()。

A 纬度较高

B 海拔较高

C 冬季风影响较大

D 深居内陆

3 、贵州石漠化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阅读教材P 94“活动题”,完成填空:人口增长、耕地不足、毁林开芳、土壤侵蚀、石漠化、耕地不足、。

4、治理石漠化的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 合理有效利用水土资源

B 发展生态经济林(果、药)草业

C 发展特色产业,如旅游观光、绿色食品产业

D 异地搬迁至城镇

5、从娄底去贵州旅游,请设计一条经济路线,推荐旅游景点和特色产品。在贵州发展经济中,请提出宝贵建议。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学习目标

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地表形态与其形成原因、居民生活方式、环境整治措施。

2、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3、认识区域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自学、点拨

1、位置与范围:北起长城,南至,西抵乌鞘岭,东到。

2、地表形态:黄土深厚,,支离破碎。

3、形成“千沟万壑”的自然原因有:土质、植被稀少、夏季多暴雨。人为原因有、过度放牧等。

4、居民生活方式:主食是和杂粮。传统民居是。传统交通工具有、驴车。

5、文化特色:山西、陕西腰鼓、陕西剪纸、信天游、等。

6、环境问题: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常有灾害,易出现、泥石流等山地地质灾害。

7、治理环境的措施有:(生物措施)。修梯田、打坝淤地(工程措施)。合理安排生产活动、生态移民等、控制人口数量等。

8、治理环境的效果:改善,增加居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9、全国性基地或经济区域:基地(山西煤炭基地、陕西煤炭与油气基地)、关中天水经济开发区、西安咸阳高新区、兰州新区等。

二、合作探究

三、课堂小结

四、达标检测

1、窑洞这种特色民居主要分布在高原,这种特色民居所在地区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2、有关黄土高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地表形态千沟万壑

B 传统民居是窑洞

C 不会发生泥石流灾害

D 主要农作物有谷子、高粱

3、关于长江、黄河流域开发利用方式,合理的是()。

A 长江上游陡坡垦殖

B 黄河中游地区植树种草

C 长江中游围湖造田

D 黄河下游发展水电

4、“挽黄河臂膀,依太行身躯,踏千里黄土,踩万年乌金”,这词赞美的是()。

A 东南丘陵

B 黄土高原

C 柴达木盆地

D 青藏高原

5、关于黄土高原与长江流域的共性描写,正确的是()。

A 都属于跨省区域

B 都位于一个温度带之内

C 都面临生态环境问题

D 基本上读属于我国季风区内

6、下列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性发展的是()

A 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淡水养殖

B 贵州以出口导向性经济为主

C/、黄土高原大面积种植热带水果珠江三角洲旅游业是支柱产业

7、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

A、地表峰岭众多,呈波状起伏 B 石灰岩广布,地表起伏很大

C、黄土覆盖,地表坦荡无垠 D 水土流失严重,地表沟壑纵横

8、黄土高原地区,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本区主要的自然灾害()

①旱灾②洪涝灾害③泥石流、滑坡、塌陷灾害④火山、地震

A、①

B、②

C、①②③

D、④

9、读“黄土高原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山脉是黄土高原与(地形区)的分界线。

(2)甲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3)河流在乙处附近流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4)关于图中B山至C河一线,说法正确的是()

A\此线是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B、此线以南、以北气温和降水量差异很小。

C、此线是我国热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D、此线以南多水田,广泛种植水稻;以北多旱地,小麦是主要作物。

(5)黄土高原气候干旱,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6)人多地小是黄土高原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关于下列解决措施,正确的是()。

A 控制人口增长

B 生态移民

C 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D 积极进行生态建设

贵州省环境保护厅建设项目环保审批系统快捷操作指南V1.0

贵州省环境保护厅建设项目环保审批系统 快捷操作指南

目录 1 系统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系统登陆.....................................................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个人信息设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修改密码.................................................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系统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人员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项目审批.....................................................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上报数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监督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备案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登记表备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试运行备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摘要: 随着化学的不断发展,人类发现和创造了越来越多的物质,这既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和破坏,人类逐渐认识到保护生态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定措施使化学与生态和谐发展。 关键词:环境保护、绿色化学、持续发展、资源利用率 引言:步入二十和二十一世纪,化学发展迅速,在这期间发现和合成的物质是此前所发现的所有物质的41倍强,化学步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正是由于科学家的不断追求和探索,才有了我们今天多彩斑斓的生活。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化学的发展由于人类的无知造成了对生态的破坏和对环境的污染,造成某些地方出现了酸雨、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空洞、白色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严重还造成了生态灾难。 未来化学的发展前景:由于人们对化学存在一些误会,化学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未来化学的发展必将与生态保护联系在一起,既要注重环境的保护,又要发展经济。只有将两者结合,才能使化学领域不断拓宽,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资源利用率与环境保护的途径: 途径一: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1、煤的干馏。煤是由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其组成以碳元素为主还含有少量氢、氧、氮、硫等元素。通

过煤的干馏、汽化和液化而获得洁净的燃料和多种化工原料, 是目前实现煤的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煤的干馏是指将煤隔 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工业上也叫煤的焦化。从煤 干馏产物中可获得重要的化工原料。 2、石油的分馏及裂化。石油是由多种碳氢化物组成的混合物。 由于原油成分复杂,需要先在炼油厂进行精炼。利用原油中 各组成分沸点的不同进行分离的过程叫做分馏。通过石油裂 化和裂解可以得到乙烯,丙烯,甲烷等重要化工基本原料。 另外,石油在加热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通过结构的重新调 整,使链状烃转化为环状烃,如苯或甲苯等。 目前,仅有低于10%产量的石油转化为化工,医药等行业 的基本原料加以利用,绝大数的石油作为燃料使用,也有部 分做润滑油,沥青,石蜡等。 途径二:变废为宝,高效利用资源。 实验目的:将一氧化氮转化为硝酸。 实验仪器及药品:锥形瓶,集气瓶,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分 液漏斗,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 实验原理: 4NO+3O2+2H2O=4HNO3 实验步骤:1、检查装置气密性。 2、连接装置。 3、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催化剂)制取氧气。

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第四章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教案 系:农学园艺系专业班级授课时间

第四章水资源概述 第一节水资源的概念 水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所有生物的结构组成和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从全球范围讲,水是连接所有生态系统的纽带,自然生态系统既能控制水的流动又能不断促使水的净化和循环。因此水在自然环境中,对于生物和人类的生存来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一、水资源的概念: 1、《不列颠百科全书》:水资源是指自然界一切心态(液态、固态和气态)的水。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O)和世界气象组织(WMO)1988年:作为资源的水应当是可供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具有足够数量和可用质量,并可对某地对三会的需求能长期供应的水源。 广义:世界上一切水体都是人类的宝贵财富,都属于水资源的范畴。 狭义: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能被开发利用的那些水体中逐年可以得到恢复补充的水量。 水资源:地表水 地下水 天然降水 二、地球上的天然水资源: 天然水资源指地球表层的水体,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土壤水、冰川水、浅层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 地球表面70%被水覆盖,而水中97%以上的为海洋咸水,不能为人类直接利用,淡水仅占全球总水量的3%,且淡水中的77.2%是以冰帽和冰川形式存在于极地和高山上,22.4%为地下水和土壤水,河流、湖泊仅占0.36%,人类直接利用的0.3%。 三、水资源特性 1.循环性 2.量的有限性和质的不可替代性 有限性:地球水总量的恒定不变,决定其数量的有限,既不是无限的; 一定历史条件下,可被利用的水资源却是有限的;

3.分布的不均匀性:全球约有三分之一的陆地少雨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在多雨季节易发生洪涝灾害。例如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占全国的82%以上,耕地占36%,水多地少.长江以北地区,耕地占64%,水资源不足18%,地多水少,共中粮食增产潜力最大的黄淮海流域的耕地占全国的41.8%,而水资源不到5.7%。 4.多用性:利用内容与利用形式的多种多样 四、水资源的功能 1、水具有巨大的溶解能力,使之成为生物体和自然界中各种营养元素和有害物质迁移、供给和积累的最好天然载体。 2、水具有巨大的热容、汽化热和溶解热,使它在相变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迟滞效应”和恒定过程,市水从其它物体表面蒸发和蒸腾时,能带走或供给大量的热量,调节生物体和大气的温度,影响土壤的物理性质与作物的种植期和成熟期,防止冻害等。 3.水在岩石中、成土母质中和土壤中冻结和溶解,加速其风化过程,并促进土壤中气体和液体的交换、营养元素的释放,有利于植物根系和土壤微生物的发育生长。 4.水在整个地球上循环运动,不仅使能量传输和热量平衡得以实现,同时市水的自我净化顺利进行。 五、水资源利用的形式和种类 1.农业用水:农业是整个水资源需求中消耗水量最多的部门。 农业用水比例:世界平均70%,中国88.2%,美国48.7%,日本65.1% 2.工业用水:原料用水:1% 冷却用水:50% 空调用水:3% 锅炉用水: 工艺用水:30% 冲洗用水:

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第四节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了解贵州省的自然地理特征。 2.根据资料,分析贵州省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3.根据资料,了解贵州省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4.根据资料,了解贵州省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自然地理概况”、“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4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 本节所对应的课标内容主要是“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自然灾害是自然环境中对人类生命安全或财产构成危害的极端事件或条件。自然灾害包括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海洋灾害和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还是人类为了生存而利用地球资源的过程与自然界的天然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自然灾害对任何人类社会都是负资源。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环境问题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是严峻的。环境问题源于自然因素(如自然灾害等)及人类行为(如气候变暖、荒漠化、污染等)。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存在差异,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也不相同。掌握区域自然灾害和环

境问题的发生和分布规律,才能提出应对自然灾害和整治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本条“标准”要求学生既要了解当地有哪些主要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还要学会根据资料分析某一类或几类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 根据环境问题的类型、产生的原因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不同区域会制定不同的环境保护措施,获得不同的成功经验。一个地区的环境保护措施往往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本条“标准”的要求不高,只要求学生根据资料了解当地环境保护的一些成功经验,并不要求学生综合分析当地所有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例如,贵州省从生态环境的恢复入手,通过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土保持、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重点防护林、自然保护区建设、湿地保护区保护与恢复、森林抚育、林业绿色产业、绿色通道等十大工程,促进生态建设,减缓水土流失、石漠化等灾害的危害,学生对上述十大工程没有必要作全盘了解,侧重了解其中一种即可。 一个区域的资源有很多类型,不同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不同。本条“标准”要求学生根据某一类或几类资源利用的资料,了解当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例如,贵州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水能资源和旅游资源,但水资源利用较为困难。在长期的区域发展实践中,贵州积累了许多合理利用这些资源的成功经验,促进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的良性发展。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在“自然地理概况”这部分内容中,教材正文扼要介绍了贵州的地理位置及地形地势、气候、资源特征。为配合正文内容,安排了“贵州在中国的位置”、“贵州地形分布”2幅地图。教材P.93~94安排了一组“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把握贵州的地理环境特征,分析贵州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 在“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这部分内容中,教材正文介绍了贵州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重点讲述了石漠化现象及其产生原因,扼要说明了影响贵州的主要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为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石漠化现象,分析石漠化现象产生的原因,特别是人为原因,教材P.94安排了一组相关“活动”。 在“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这部分内容中,教材正文介绍了贵州正在实施的生态环境恢复、生态工程和区域发展方式转变等措施。为引导学生了解贵州石漠化地区应如何促进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教材安排了“贵州的石漠化治理”的“阅读”材料;为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移民对石漠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影响,教材P.96安排了一组相关“活动”。上述“阅读”和“活动”内容都是紧扣课标要求安排的,有助于学生了解贵州省环境保护的成功经验。 在“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这部分内容中,教材正文从水资源、煤炭资源、水能资源、旅游资源等方面,介绍了贵州省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为配合正文内容,引导学生走近贵州著名的旅游景观,教材安排了“黄果树瀑布与织金洞”的“阅读”材料。教材P.98安排了一组,“活动”1引导学生分析贵州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了解贵州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成功经验,这个“活动”也是对“自然地理概况”中的“贵州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暗河众多,给水资源利用带来困难”和“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中的“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贵州建设了一大批水利基础设施”这两个内容的呼应;“活动”2引导学生了解贵州探索立体农业开发模式的成功经验,立体农业的“五子登科”既很好地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也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活动”3引导学生了解贵州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合理利用旅游的成功经验,巧妙地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革命传统教育。 三、教学提纲

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成绩评定表 年月日

《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课程论文 专业:教育技术学 班级:2班 姓名:冯燕荣 学号:201219101007 2014 年06 月16 日

温室效应与全球变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姓名:冯燕荣学号:201219101007 班级:教育技术2班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向大气排放的有害物质及化石能源消耗与日俱增,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本论文从温室效应的危害和防治方面对温室效应的加剧及温室效应产生的各种全球变化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温室气体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二氧化碳 引言: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21世纪人类面 临的巨大挑战 1.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的概念 1)温室气体是指大气中那些能够吸收地球表面放射的长波紅外辐射、对地 球有保温作用的气体。温室气体中最重要的是水汽,它在大气中的含量 不受人类活动的直接影响,直接受人类活动影响的主要温室气体是二氧 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氯氟烃(CFCS)和臭氧 (O3)等 2)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 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 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 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 据估计,如果没有大气,地表平均温度就会下降到-23℃,而实际地表 平均温度为15℃,这就是说温室效应使地表温度提高至38℃ 2.温室效应的危害 1)全球变暖 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会减少红外线辐射放射到太空外,地球的气候因此需要转变来使吸取和释放辐射的份量达至新的平衡。这转变可包括 ‘全球性’的地球表面及大气低层变暖,因为这样可以将过剩的辐射排 放出外。虽然如此,地球表面温度的少许上升可能会引发其他的变动, 例如:大气层云量及环流的转变。当中某些转变可使地面变暖加剧(正 反馈),某些则可令变暖过程减慢(负反馈)。温室效应利用复杂的气候 模式,‘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第三份评估报告估计全球的地面 平均气温会在2100年上升1.4至5.8℃。这预计已考虑到大气层中悬浮 粒子倾于对地球气候降温的效应与及海洋吸收热能的作用(海洋有较大 的热容量)。但是,还有很多未确定的因素会影响这个推算结果,例如:未来温室气体排放量的预计、对气候转变的各种反馈过程和海洋吸热的 幅度等等 2)海平面上升 假若‘全球变暖’正在发生,有两种过程会导致海平面升高。第一

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全文

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全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贵州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第三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环境保护必须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做到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第五条环境保护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区域控制,综合治理;实行谁决策谁负责,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 第六条加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推广无污染或少污染、低消耗、综合利用率高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工艺。重视发展环境保护产业。广泛开展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及科技交流。 第七条省和各自治州、市、县、自治县、特区、市辖区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以下简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环境状况,提高环境质量。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的环境保护规划必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所需环境保护资金,按有关规定列支。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视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的环境意识和环境法制观念。 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定期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本地的环境保护工作。 第十条在保护和改善环境方面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一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十二条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各自治州、市、县、自治县、特区、市辖区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第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 (一)监督检查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贯彻执行,协调有关部门的环境保护工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监察; (二)拟定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保护规划和计划,参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城市总体规划、国土规划和区域开发规划中有关环境保护部分的制定工作; (三)统一监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环境污染及其它公害的防治工作; (四)统一监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自然保护工作; (五)组织开展环境监测、环境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供有关的技术咨询服务;

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论文

《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课程论文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时间: 摘要: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经济社会赖以发展的基础自然资源之一,而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洪水灾害问题,都影响到了水资源长久有效的利用,影响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有效地解决各种水资源危机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进行科学的水资源管理。通过水资源的合理分配、优化调度、科学管理,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才能保障经济社会的资源基础,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水资源污染日趋严重 水污染按污染物质的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 (1)病原体污染。 (2)需氧物质污染。 (3)植物营养物质污染。 (4)石油污染。 (5)热污染。 (6)有毒化学物质污染,主要是重金属和难分解有机物的污染。 (7)无机物污染。 (8)放射性污染。

水污染日益严重,水环境恶化的趋势没有有效扭转。苏州乃至整个太湖流域水体污染的问题由来已久,并已引起了各个方面的高度关注。1999年1月1日由国务院9部委联合开展了“聚焦太湖零点行动”,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包括苏州在内的整个太湖流域水体污染、水质恶化的趋势并未得到有效遏制。 水生态日益恶化,湿地沼泽大量减少,水生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水系的自净能力不断下降。湖泊、河道、湿地以及各类养殖水体,构成了苏州水域生态环境,在调节气候、维护生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维护着城市肌体的健康运行。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苏州的水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作为“城市之肾”的功能已日趋衰竭。 地下水超采严重,地质灾害隐患依然存在。随着地表水水质的日益恶化,不少工厂转而使用地下水。但地下水的超强度开采大大超过了自然补给量,导致地下水资源趋于枯竭,形成大面积的超采漏斗区,造成地面下沉等地质灾害。虽然自1997年开始对地下水进行控采,较大地压缩了地下水的开采量,尤其是2001年省人大立法对苏锡常实施地下水禁采后,地下水位有所上升,地面沉降的速率开始趋缓,但今年二季度最低水位仍达米(地下水水位距基准面的距离),地质灾害的隐患还远远没有消除。由于地面下沉的危害性是在经历漫长的过程后才被人们觉察出来的,其灾害不像洪水暴发来得急促,也不像沙漠化那样一目了然,常常被人们所忽略。这种状况如不改变,一旦地面下沉到与海平面近乎同一水平线上的时候,那将是比黄河、长江的洪涝灾害,比草原沙漠化的灾害更为严重。 城市废水污水排放总量增大,而污水处理能力则严重不足。农业面源污染量大面广,农村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影响水质的重要原因。河道水系严重破坏,河水的自然流动速率和自净能力大大降低。管理体制不顺,九龙治水导致水务管理处于混乱状态。 诚然,政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水环境整治措施,取得了一定阶段性的成果,苏州水资源状况确实有所改善,但是水污染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我们依然要积极努力寻找对策,解决问题,以下提出一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与措施。 一是做好防洪抗旱工作。防洪减灾工作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必须高度重视,常抓不懈。正确处理人与洪水的关系,给洪水以出路,这一思路,不仅要体现在抗洪期间,还要在经济社会建设中予以高度重视。“十一五”期间,初步建成我国大江大河防洪工程体系,基本建立完善的防洪管理制度,确保大江大河、重要城市和重点地区的防洪安全;做好抗旱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确保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 二是保障饮水安全。把保证饮水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作为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好。“十一五”期间,解决1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使农村存在饮水安全问题的人口减少1/3。加强水资源保护,

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第二节 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 [知 识 梳 理] 一、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1.从煤、石油和天然气中获得基本化工原料 (1)煤的组成和加工 ①煤的组成 ②煤的加工方法及产品 (2)天然气的组成和利用 (3)石油的组成和加工

【自主思考】 1.若从煤焦油中分离出芳香烃,应采用什么方法? 提示 煤焦油是由各种芳香烃组成的液态混合物。可根据各种芳香烃的沸点不同利用蒸馏法进行分离。 2.石油的裂化和裂解有何区别和联系? 提示 裂化和裂解的原理相同,只是裂解选用的温度比裂化温度更高,因此裂解又称之为深度裂化。 2.以煤、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合成材料 (1)三大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这三大合成材料,主要是以石油、煤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的。 (2)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常见反应类型 ①加聚反应:由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化合物通过加成反应相互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如n CH 2===CH 2―――――→一定条件 CH 2—CH 2 注意 a .单体: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小分子化合物,如CH 2===CH 2。 b .链节:高分子化合物中的最小重复单元,如—CH 2—CH 2—。 c .聚合度:高分子化合物中的链节数,如聚乙烯中的n 。 ②缩聚反应:由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化合物通过缩合反应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高分子化合物,同时有小分子(如H 2O 等)生成的反应。如: 二、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1.环境问题 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以及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根治污染的最有效途径是控制污染源。 2.“三废”污染 “三废”主要指废气、废液和废渣,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燃烧和工业生产过程中产

东北大学冶金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期末试题

一.简答题 1.国家工信部对钢铁企业的定位是什么? 答:定位如下: (1)化解产能过剩将促进僵尸企业退出,为行业未来发展腾挪出更多市场空间。(2)企业仍有较大经营压力 (3)钢材出口难度加大,钢材出口总量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但受贸易摩擦压力及国际大宗原材料价格下降影响,出口阻力较大。 (4)在积极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的基础上,加快推进钢铁行业转型升级,推进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是加快智能制造发展,智能制造是制造业未来发展的重大趋势,也是当前钢铁行业提质增效的重要着力点,要做好规范企业动态管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钢结构建筑推广应用等重点工作。 2.冶金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包括哪些内容 答:冶金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包括以下内容: (1)冶金过程固体废物来源、分类及特点 (2)冶金过程固体废物的危害 (3)冶金过程固体废物治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冶金过程固体废物理治理的基本政策 (5)有关冶金过程固体废物法规的建立 (6)冶金行业固体废物治理的思考 (7)重有色金属冶金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重有色金属冶金固体废物污染概述、重有色冶金工业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冶金铜渣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冶金铅锌渣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冶金络渣的处理与资源化、冶金砷渣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8)铝工业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铝工业固体废物的来源、赤泥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铝工业电解废料的控制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9)稀有金属冶金固体废物治理与利用 (10)钢铁工业固体废物治理与利用:冶金钢渣的资源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发展方向、节能环保)、冶金尘泥的资源化处理与综合利用、冶金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处理与综合利用的发展趋势 3.清洁生产的意义及目的是什么? 答: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从本质上来说,是对生产过程与产品采取整体预防的环境策略,其目的是为了减少或者消除它们对人类及环境的可能危害,同时充分满足人类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生产模式。 清洁生产的意义诸如:清洁生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是控制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可大大减轻末端治理的负担,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最佳途径。 4.高炉、转炉、精炼、轧钢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产品和副产品有哪些? 答:高炉的原料:焦炭,熔剂,铁矿石。产品主要为生铁。副产品有高炉煤气和炉渣 转炉原料为铁水,氧气,废钢,相关合金元素。产品,钢水,钢锭或连铸坯。

浅谈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一、历史与现实的启示 2011年3月11日,日本于当地时间11日14时46分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当天发生的强烈地震已在日本东北太平洋沿岸引发巨大海啸,地震同时引起核电站事故,发生了威胁全球的核泄漏。环境问题再次成为全球人关注的焦点。 同时在中国,两会期间,以“低碳经济”等新兴环保概念为代表唤起了“两会”代表、委员们对环境污染、环境保护议题的极大关注。“环境污染”首次作为备选热词,并首度入选十大热点话题。 历史与现实都充分表明了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历史的教训:环境破坏集中表现在对自然资源的滥用和对环境严重污染。历史上太多太多案例和事实证明,人类对地球土大面积生命组织的破坏和对地球环境肆无忌惮污染,终久会导致生存之本的丧失。确凿证据表明地中海和中美州的古代文化、玛雅文明毁灭,丝绸之路的覆灭和乌兰布和沙漠的产生等等,都是由于植被的破坏、森林砍伐泛滥、土壤侵蚀日渐加速、自然环境损伤和其他破坏性的行动而造成的。 现实的困境:人类从来未曾象今天这样意识到对自然环境的强烈依赖性和对自然资源需求的热烈。土地退化、土壤的自然侵蚀率加快、全球森林资源迅速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迅速消耗、环境污染大量损伤着现实的和潜在的自然资源,整个生物圈都遭受着污染。今天,“温室效应”、“酸性雨”、“臭氧层破坏”、“光化学烟雾”已经逐步成为事实。海洋在叹息,河流在变成黑龙,产品在变成毒品。 历史告诉我们,人类只要试图以主人的身份去主宰自然界,随心所欲地使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他就会在不远的将来饱尝报复的痛苦。而现实问题也都是我们对自然资源不合理利用,对环境过度破坏的行为引起和逐步累积起来的。 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反省人对大自然的态度,在历史经验教训和现实问题启示下,我们应该制定合理的准则,校正我们的行为,规范对自然资源利用,加强对环境保护。全世界人民,立刻行动起来。 二、解决我国环境问题的几点建议 1.健全环境法律法规 进一步完善环境相关法律,根据现实问题出台新的法律法规,建立完整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法律体系。加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落实和执法力度。对违规过度采伐自然资源的个人和集体坚决予以处罚和制裁。

【同步练习】《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湘教)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同步练习 1.下列省区中全部与贵州省相邻的一组是() A.湖北省、青海省、重庆市 B.四川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C.陕西省、四川省、湖南省 D.江西省、湖南省、重庆市 2.关于贵州省地形、地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 B.地形平坦 C.地势西高东低 D.平均海拔在500米左右 3.贵州省属于()气候 A.热带季风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 温带大陆性 气候 4.贵州等地居民有受吃辣椒的习惯,这与当地的什么气候有关( ) A.温差大 B.气候潮湿,告别是冬季阴冷潮湿

C.冬季寒冷 D.气候炎热特别是夏季干热 5.贵州矿产资源丰富,河流众多。下面关于资源与河流组合正确的是() A.煤、汞、重晶石、乌江、北盘江、赤水河 B. 石油、煤、重晶石;湘江、大渡河、乌江 C.天然气、煤、汞;乌江、大渡河、赤水河 D.汞、天然气、重晶石;赣江、乌江、赤水河 6.贵州省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A.旱涝灾害和台风 B.水灾和土壤盐碱化 C.台风和寒潮 D.泥石流和水土流失 7.石漠化已成为西南地区头号生态灾难,治理石漠化刻不容缓。下列属于石质荒漠化形 成的条件有() ①高温多雨的气候②可溶性岩石广布③昼夜温差大④地势低洼,易于积水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③④ 8.贵州最容易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河流和湖泊干涸 B.土地沙化 C.大片沼泽 D.石漠化 9.贵州省石漠化现象产生的自然原因是() A.土层贫瘠,植被根系浅 B.过度放牧和樵采 C.陡坡开垦 D.不合理的开发建设活动 10.为减轻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造成的危害,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 A.封山育林 B.人工种草 C.草地改良 D.陡坡开垦 11.下列措施属于贵州省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的有( ) ①为合理利用水资源,建设大批水利基础设施 ②依托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一批大型煤电基地 ③充分发挥“水火互济”优势,优先发展火电,尝试开发水电 ④充分利用珠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 A.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2.下列红色旅游胜地属于贵州的是()

贵州省环境保护厅环境影响评价办事指南

贵州省环境保护厅环境影响评价办事指南 ●适用范围 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的。 ●业主应提交的资料 ●审批时限 ●办理流程图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一式10份。

受理之日起1个工作日内办毕。 ●适用范围 建设项目对环境有轻度影响的。 ●业主应提交的资料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一式10份(含电子文档); ●办理流程图

●审批时限 受理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 ●适用范围 合格

建设项目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 ●业主应提交的资料 ●审批时限 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本(含电子文档); 2、技术评估意见16份; 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备案表》各4份及电子文档(环评单位制作、填写); 4、主管部门预审意见(有主管部门的提交); 5、涉及水土保持的建设项目提交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 6、需要召开听证会(论证会)的,提交听证会(论证会)意见。 ●适用范围

污染防治设施与主体工程已同步建成或落实,已具备试生产(运行)条件。 ●业主应提交的资料 ●审批时限 试生产请示。 现场检查确实具备试生产(运行)条件的下达同意试生产(运行)通知单,不符合试生产(运行)条件的下达《整改通知》。5个工作日内办毕。

●适用范围 经试生产(运行)污染防治设施能稳定运行,生态保护措施已落实,污染物排放能满足环保要求,且环保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的建设项目。 ●业主应提交的资料 ●审批时限●办理流程图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项目提交《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调查)报告》各10份、《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三同时”验收登记表》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三同时”验收备案表》各4份、环评资料电子文档1份。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项目提交《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表》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调查)表》各10份、《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三同时”验收登记表》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三同时”验收备案表》各4份、环评资料电子文档1份。填写环境影响登记表的项目提交《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卡》10份。 收到齐全、规范的资料,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 内办毕。

526.贵州省污水排放标准

贵州省污水排放标准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为了防治环境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条的规定,对DB52/12-1999进行修订。本标准与DB52/12-1999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修改了适用范围(1999年版的第1章;本版的第1章);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1999年版的第2章;本版的第2章); —增加了部分术语的定义(1999年版的第3章;本版的第3章) —取消了按污水排放去向分级控制的规定,调整了标准分级,取消了污染源时间段分级标准(1999年版的第4.1.1和4.1.2;本版的4.1.1、4.1.2和4.1.4); —取消了大气污染物的第三级排放标准(1999年版的第4.2.1;本版的4.2.1); —增加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制(见本版的4.2.3); —取消了固体废物的处置(1999年版的4.3); —调整了控制排放的污染物项目和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1999年版的4.1.2和4.2.2;本版的4.1.3和4.2.3); —更新部分污染物项目的分析方法(1999年版的5.1和5.2;本版的5.1和5.2)。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DB52/12-1999废止。 本标准于2013年12月11日经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13]263号文批复同意,并于2014年1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为全文强制。 本标准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互为补充;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与本标准适用范围重叠的,从严执行。 本标准由贵州省环境保护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永霞、黄代宽、刘晓静、孙幼萍、周思、余志、张琳。 本标准于1987年7月1日首次发布,1991年根据国家标准体制的要求,统一改号为 DB52/12-1991,1999年第一次修订,2013年第二次修订。

8.4《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参考教案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了解贵州省的自然地理特征。 2、根据资料,分析贵州省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3、根据资料,了解贵州省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教学重点:贵州省存在的石漠化现象和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贵州省存在的石漠化现象和治理措施。 教学方法:教师指导识图与学生合作识图、探究相结合。 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 谚语导入:“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这是对某省级行政单位自然地理环境的写照,你知道这是哪个省级行政单位吗?(贵州)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贵州。 二、新授 (一)自然地理概况 1、读图归纳贵州省的地理位置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读图8-56、8-57,完成下列任务。 (1)贵州位于中国的什么部位?是否濒临海洋? (2)说出贵州大致的经纬度范围。 (3)找出与贵州相邻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教师归纳 2、读图归纳贵州省的地形特征。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读图8-57,完成下列任务。 (1)贵州的主要地形类型是什么?贵州所在的地形区的名称是什么? (2)根据高度表和河流流向,判断贵州的地势特征。 (3)完成P93“活动”1。 (4)贵州省石灰岩广布,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地貌,这种地貌的名称是什么?这种地貌对地表起伏状况有何影响。 3、引导学生读贵阳的多年平均气候资料表,说出贵阳的气候特点。 师生归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凉,湿润多雨,集中在夏季。

4、引导学生读图8-57,分析贵州省河流的特点:有乌江、北盘江等,水能丰富,多地下河,地表水资源缺乏。 (二)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完成下列任务。(1)贵州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 (2)贵州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3)造成贵州石漠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引导学生完成P94“活动”。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石漠化现象严重,多干旱、冰冻、冰雹天气。 (三)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正文相关内容和P95“贵州的石漠化治理”材料,说一说贵州为治理水土流失和石漠化而采取的有效措施。 (四)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分析贵州在资源利用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再完成P98的“活动”。 教师归纳:①并建水利基础设施,合理用水。②加大建设力度,发挥“水火互济”优势。③旅游业增长迅速。 三、教师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贵州省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评估的指南(试行)-贵州环境保护厅

省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评估指南 (试行) 为促进管理,提高质量,推动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从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依据《中华人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充分考虑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工作现状,制定省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评估指南。 一、评估要素和指标。评估要素分为自然保护区管理基础和管理进展两个方面,评估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现状及所形成的管护能力、发展潜力和存在的工作差距等。共设评估指标20项,其中“机构设置与人员配置”、“管护设施”、“管理目标与规划计划”、“法制建设与执行情况”、“日常管护”、“科研监测”和“保护对象现状与前景”等7项,因其重要性而作为特定指标。 二、评估等级和赋分。评估采用打分法,每个指标有4个高低不等的分值与其实际状况相对应,评估赋分应恰当选择其中之一。每个自然保护区20项指标评估结果分“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优秀:评估总得分在85分以上。但特定指标中有1项得分为5或3分时,评估结果得降为合格。 合格:评估总得分在70-84分之间。但特定指标中有1项得分为3分时,评估结果得降为基本合格。

基本合格:评估总得分在60-69分之间。但特定指标中有1项得分为3分时,评估结果得降为不合格。 不合格:评估总得分在59分以下,或特定指标中有O分。 三、评估围与频率。根据需要每次评估可以是行政管辖围的全部自然保护区,也可抽样评估部分或某一类型的自然保护区。评估工作一般5年进行一次。一个自然保护区两次评估间隔期不得少于4年,但评估结果为不合格的,可以在1年后申请复评。 四、评估信息来源及其有效性。评估的信息和资料,指现有与20项指标相关的信息,如自然保护区职工和社区群众反映的情况,保护区所在地县、乡人民政府提供的情况,保护区管理机构调查监测所获取的资料和日常管理文字记录,有关文件、科研报告、论文以及评估活动中听取汇报、查看现场、组织民意测评所获取的情况等。 五、评估审核工作。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审核工作由省环境保护局抽查、审核。市(州、地)级和县(市、区)级自然保护区的评估审核工作,由同级环境保护部门抽查、审核。 组织评估应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和技术要求,正式行文通知被评估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 六、评估结果处置。评估结果将根据该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建立的时间和中央与地方资金投入情况等进行分析比较,并经相关部门商定后

DB 5212-1999 贵州省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

贵州省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条规定,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对(DB52/12—91)《贵州省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修订,考虑标准的实施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衔接,修订的主要内容是:删除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规定的项目,保留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增加在我省范围内排放量大,排放单位多,或虽排放量小,排放单位少,但其本身毒性强,对环境影响大而且持久,各地区反应强烈的污染物项目。 以分级标准代替原标准的分类标准,用分年限标准取代原标准现有企业和新扩改企业分级执行的标准。以本标准实施之日为界限划分为两个时段,1999年12月31日前建设的单位,执行第一时间段标准,2000年1月1日起建设的单位,执行第二时间段标准。 本标准颁布实施后,凡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含行业标准)己作规定的项目,执行国家标准(含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标准的规定),未作规定的项目执行本标准。 本标准与原标准相比:污染物项目减少,但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配合执行,实际上是增加了。除水污染物项目保留2项,大气污染物项目保留8项,第一时间段基本维持原标准新、扩、改的水平,第二时间段标准值和新增加的水污染项目6项,大气污染物3项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排放速率均适当从严控制。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DB52/12—91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贵州省环境保护局提出; 本标准由贵州省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彭光寿、熊宜合、刘宝力、王翊、薛友梅; 本标准于1987年首次发布,1991年根据国家标准体制的要求,统一改号为DB52/12—91; 本标准于1999年第一次修订。

关于印发《贵州省环境保护十大污染源治理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贵州省环境保护十大污染源治理工程实施方案》和《贵州省十大行业治污减排全面达标排放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 黔府办发〔2017〕9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贵州省环境保护十大污染源治理工程实施方案》、《贵州省十大行业治污减排全面达标排放专项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7年3月10日(此件公开发布) 贵州省环境保护十大污染源治理工程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2017年省政府工作报告 “强力推进十大污染源治理工程”的安排部署,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对贵州工作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改善区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为重点,以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为目标,以实施污染源治理工程为抓手,加大污染治理力度,确保重点区域、流域环境质量明显好转,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治理对象 对贵阳市小寨坝片区开磷集团污染源、贵阳市开阳县洋水河磷矿开采及磷化工企业污染源、老干妈遵义分公司污染源、六盘水市水城河环境污染源、安顺市贯城河河道污染源、毕节市威宁县草海生活污染源、铜仁市大龙片区电解锰污源染、贵州其亚铝业有限公司120万吨氧化铝项目赤泥尾矿库污染源、黔南州福泉马场坪片区瓮福集团及川恒公司等磷肥废水污染源、黔西南州万峰湖污染源等十大污染源实行工程化治理。 三、工作步骤 (一)制定方案。2017年3月15日-3月31日,各有关企业及所在地人民政府制定具体的污染源治理实施方案,明确年度治理目标、季度进度要求和具体措施,实行“挂图作战”。 (二)组织实施。2017年4月1日-11月30日,各有关企业及所在地人民政府要按照本实施方案,集中开展专项治理,确保取得实效。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指导,定期督促检查。 (三)检查验收。2017年12月1日-12月31日,按照治理一批、验收一批的原则进行检查验收。省环境保护厅将邀请省 人大常委会环资委、省监察厅、省政府督查室等部门和单位参与。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夯实责任。各地要充分认识十大污染源治理对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持问题导向,紧抓污染源治理,防止流于形式,切实推进区域、流域环境质量改善。要建立动态调度机制,对涉及的企业和项目实行台账化管理,做到“一工程一台账”、“一企业一台账”、“一县一台账”、“一市(州)一台账”,构建省市县三级及相关行业条块结合的工作调度体系。各市(州)人民政府要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切实抓好辖区内污染源治理工作,并认真做好应急预案,确保社会稳定。要坚持谁污染谁治理原则,督促企业既要制定污染源治理实施方案,承担治理任务,减少污染存量;又要控制新增污染排放量,减少污染增量。 (二)精心组织,相互配合。各责任单位要组织专班,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治污任务不折不扣完成。环境保护部门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