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木麻黄光合生理特性对海岸线距离梯度的响应

木麻黄光合生理特性对海岸线距离梯度的响应

木麻黄光合生理特性对海岸线距离梯度的响应
木麻黄光合生理特性对海岸线距离梯度的响应

传感器的主要参数特性

传感器的主要参数特性 传感器的种类繁多,测量参数、用途各异.共性能参数也各不相同。一般产品给出的性能参数主要是静态特性利动态特性。所谓静态特性,是指被测量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缓慢情况下,传感器输出值与输入值之间的犬系.一般用数学表达式、特性曲线或表格来表示。动态特性足反映传感器随时间变化的响应特性。红外碳硫仪动恋特性好的传感器,其输出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与被测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相近。一般产品只给出响应时间。 传感器的主要特性参数有: (1)测量范围(量程) 量程是指在正常工种:条件下传感器能够测星的被测量的总范同,通常为上限值与F 限位之差。如某温度传感器的测员范围为零下50度到+300度之间。则该传感器的量程为350摄氏度。 (2)灵敏度 传感器的灵敏度是指佑感器在稳态时输出量的变化量与输入量的变化量的比值。通常/d久表示。对于线性传感器,传感器的校准且线的斜率就是只敏度,是一个常量。而非线性传感器的灵敏度则随输入星的不同而变化,在实际应用巾.非线性传感器的灵敏度都是指输入量在一定范围内的近似值。传感器的足敏度越高.俏号处理就越简单。 (3)线性度(非线性误差) 在稳态条件下,传感器的实际输入、输出持件曲线勺理想直线之日的不吻合程度,称为线性度或非线性误差,通常用实际特性曲线与邵想直线之司的最大偏关凸h m2与满量程输出仪2M之比的百分数来表示。该系统的线性度X为 (4)不重复性 z;重复性是指在相同条件下。传感器的输人员技同——方向作全量程多次重复测量,输出曲线的不一致程度。通常用红外碳硫仪3次测量输11j的线之间的最大偏差丛m x与满量程输出值ym之比的百分数表示,1、2、3分别表示3次所得到的输出曲线.它是传感器总误差中的——项。 (5)滞后(迟滞误差) 迟滞现象是传感器正向特性曲线(输入量增大)和反向特性曲线(输入量减小)的不重合程度,通常用yH表示。

生理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 【教学学时】72学时 【课程学分】 【开课专业】护理专业 【开课学期】2012-2013学年下学期 【选用教材】《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年出版(主编:彭波李茂松) 【参考教材】《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年出版(主编:朱大年) 【课程性质与目的】 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及其各器官系统生命活动规律货功能的学科,其主要内容包括生命活动的现象、过程、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在整体活动中的意义,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及众生学习奠定基础,以满足其从事防病治病、卫生保健等临床实践工作的多层次需要。 【课程基本要求】 本大纲是根据我校护理专业大专生《生理学》课程基本要求和教学计划,以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第二轮卫生部规划教材《生理学》第2轮修订版为基准制定的。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及众生学习奠定基础,以满足其从事防病治病、卫生保健等临床实践工作的多层次需要。具体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分列如下: 【各章节及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标及要求 1、掌握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内环境及其稳态,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2、了解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机体对外环境的适应。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内环境及其稳态,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难点:内环境及其稳态,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 三、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理学的研究任务和方法 1、生理学的任务 2、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1、新陈代谢 2、兴奋性 3、生殖 第三节机体与环境 1、机体对外环境的适应 2、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 第三节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1、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2、生理功能调节的反馈控制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教学目标及要求 1、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2、熟悉肌纤维的收缩功能。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生物电现象,肌纤维的收缩功能。难点:肌纤维的收缩功能,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1、单纯扩散 2、易化扩散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3章 传感器基本特性参考答案

第3章传感器基本特性 一、单项选择题 1、衡量传感器静态特性的指标不包括()。 A. 线性度 B. 灵敏度 C. 频域响应 D. 重复性 2、下列指标属于衡量传感器动态特性的评价指标的是()。 A. 时域响应 B. 线性度 C. 零点漂移 D. 灵敏度 3、一阶传感器输出达到稳态值的50%所需的时间是()。 A. 延迟时间 B. 上升时间 C. 峰值时间 D. 响应时间 4、一阶传感器输出达到稳态值的90%所需的时间是()。 A. 延迟时间 B. 上升时间 C. 峰值时间 D. 响应时间 5、传感器的下列指标全部属于静态特性的是() A.线性度、灵敏度、阻尼系数 B.幅频特性、相频特性、稳态误差 C.迟滞、重复性、漂移 D.精度、时间常数、重复性 6、传感器的下列指标全部属于动态特性的是() A.迟滞、灵敏度、阻尼系数 B.幅频特性、相频特性 C.重复性、漂移 D.精度、时间常数、重复性 7、不属于传感器静态特性指标的是() A.重复性 B.固有频率 C.灵敏度 D.漂移 8、对于传感器的动态特性,下面哪种说法不正确() A.变面积式的电容传感器可看作零阶系统 B.一阶传感器的截止频率是时间常数的倒数 C.时间常数越大,一阶传感器的频率响应越好 D.提高二阶传感器的固有频率,可减小动态误差和扩大频率响应范围9、属于传感器动态特性指标的是() A.重复性 B.固有频率 C.灵敏度 D.漂移

10、无论二阶系统的阻尼比如何变化,当它受到的激振力频率等于系统固有频率时,该系统的位移与激振力之间的相位差必为() A. 0° B.90° C.180° D. 在0°和90°之间反复变化的值 11、传感器的精度表征了给出值与( )相符合的程度。 A.估计值 B.被测值 C.相对值 D.理论值 12、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指当传感器输入、输出不随( )变化时,其输出-输入的特性。 A.时间 B.被测量 C.环境 D.地理位置 13、非线性度是测量装置的输出和输入是否保持( )关系的一种度量。 A.相等 B.相似 C.理想比例 D.近似比例 14、回程误差表明的是在( )期间输出-输入特性曲线不重合的程度。 A.多次测量 B.同次测量 C.正反行程 D.不同测量 =秒的一阶系统,当受到突变温度作用后,传感器输15、已知某温度传感器为时间常数τ3 出指示温差的三分之一所需的时间为()秒 A.3 B.1 C. 1.2 D.1/3 二、多项选择题 1.阶跃输入时表征传感器动态特性的指标有哪些?() A.上升时间 B.响应时间 C.超调量 D.重复性 2.动态响应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描述,以下属于用来描述动态响应的方法是:() A.精度测试法 B.频率响应函数 C.传递函数 D.脉冲响应函数 3. 传感器静态特性包括许多因素,以下属于静态特性因素的有()。 A.迟滞 B.重复性 C.线性度 D.灵敏度 4. 传感器静态特性指标表征的重要指标有:() A.灵敏度 B.非线性度 C.回程误差 D.重复性 5.一般而言,传感器的线性度并不是很理想,这就要求使用一定的线性化方法,以下属于线性化方法的有:() A.端点线性 B.独立线性 C.自然样条插值 D.最小二乘线性 三、填空题 1、灵敏度是传感器在稳态下对的比值。 2、系统灵敏度越,就越容易受到外界干扰的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就越。 3、是指传感器在输入量不变的情况下,输出量随时间变化的现象。 4、要实现不失真测量,检测系统的幅频特性应为,相频特性应为。

生理学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试题及答案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感受器(receptor) 2.感觉器官(sense organs) 3.感受器的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 of receptor) 4.感受器的换能作用(sensory transduction) 5.感受器电位(receptor potential) 6.感觉编码(sensory coding) 7.感受器的适应现象(adaptation of receptor) 8.本体感觉(proprioception) 9.视敏度(visual acuity) 10.近点(near point of vision) 11.远点(far point of vision) 12.瞳孔对光反射(pupillary light reflex) 13.近视(myopia) 14.盲点(blind spot) 15.暗适应(dark adaptation) 16.明适应(light adaptation) 17.视野(visual field) 18.听阈(hearing threshold) 19.最大可听阈(maximal auditory threshold) 20.听域(audible area) 21.气传导(air conduction) 22.骨传导(bone conduction) 23.耳蜗微音器电位(microphonic potential) 二、填空题 24.感受器电位是一种过渡性 电位,其大小在一定范围内与刺激强度呈 ,因此,不具有 的性质。 25.快痛是一种“_______痛”,快痛由_______纤维传导;而慢痛是一种“_______痛”,由_______纤维传导 26.进入眼内的光线,在到达视网膜之前,须通过四种折射率不同的介质,依次为 , , 和 。 27.简化眼模型,是由一个前后径为 的单球面折光体组成,折光率为 ,此球面的曲率半径为 。 28.视近物时,眼的调节包括 、 和 。 29.视近物时晶状体 ,视远物时晶状体 。 30.光照愈强,瞳孔愈 ;光照愈弱,瞳孔愈 ,称为 反射,其反射中枢在 。 31.老视眼的产生原因主要是 ,表现为近点 移,所以看近物时需戴适

水分生理

第一章水分生理 一、选择题 1、每生成1mol 的干物质所需要的水的mol数,称为()。 A. 蒸腾强度 B. 相对蒸腾量 C. 蒸腾系数 D. 蒸腾比率 2、风干种子的水势为()。 A . ψW =ψs B. ψW =ψm C. ψW =ψp D. ψW=ψs+ψp 3、微风促进蒸腾,主要因为它能()。 A. 使气孔大开 B. 降低空气湿度 C. 吹散叶面水汽 D. 降低叶温 4、植物从叶尖、叶缘分泌液滴的现象称为()。 A. 吐水 B. 伤流 C. 排水 D. 流水 5、一植物细胞的ψw = - 0.37 MPa,ψp = 0.13 MPa,将其放入ψs = - 0.42 MPa的溶液(体 积很大)中,平衡时该细胞的水势为()。 A. -0.5 MPa B. -0.24 MPa C. -0.42 MPa D. -0.33 MPa 6、在同一枝条上,上部叶片的水势要比下部叶片的水势()。 A. 高 B. 低 C. 差不多 D. 无一定变化规律 7、植物细胞吸水后,体积增大,这时其Ψ s()。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等于零 8、当细胞内自由水/束缚水比值低时,这时植物细胞() A 代谢强、抗性弱 B 代谢弱、抗性强C代谢、抗性都强D代谢、抗性都弱 9、用小液流法测定组织水分状况,当小液滴不浮不沉时,其糖液ψs就等于植物组织的() A .ψw B.ψs C.ψp D.ψm 10、植物的水分临界期是指()。 A. 植物需水最多的时期 B. 植物水分利用率最高的时期 C. 植物对水分缺乏最敏感的时期 D . 植物对水分需求由低到高的转折时期 11、在土壤水分充分的条件下,一般植物的叶片的水势为()。 A. - 0.2~ - 0.8 MPa B. - 2 ~ - 8 MPa C. - 0.02 ~ - 0.08 MPa D. 0.2~0.8 MPa 12、根据()就可以判断植物组织是活的。 A. 组织能吸水 B. 表皮能撕下来 C. 细胞能染色 D. 能质壁分离 二、是非题 1、等渗溶液就是摩尔数相等的溶液。() 2、细胞间水分流动的方向取决于它们的水势差。() 3、蒸腾拉力引起被动吸水,这种吸水与水势梯度无关。() 4、将一充分吸水饱和的细胞放入比其细胞浓度低10倍的溶液中,其体积变小。() 5、蒸腾效率高的植物,一定是蒸腾量小的植物。() 6、根系是植物吸收水和矿质元素唯一的器官。( ) 7、空气相对湿度增大,空气蒸汽压增大,蒸腾加强。() 8、没有半透膜即没有渗透作用。() 9、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和散失过程称为蒸腾作用。() 10、在正常晴天情况下,植物叶片水势从早晨到中午再到傍晚的变化趋势为由低到高再 到低。()

光合作用生理生态及其在园林植物的研究进展

光合作用生理生态及其在园林植物 的研究进展

光合作用生理生态及其在园林植物的研究进展 摘要: 本文通过对植物光合作用生理生态方面知识的概括,并介绍近年来我国园林植物光合作用的研究进展,从而为今后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光合作用生理生态研究进展 The physiological ecology of photosynthesis and its research in landscape plants Abstract:This thesis showed the research of landscape plants photosynthesis and through summarizing the knowledge of it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in further research. Keyword: Photosynthesis Physiological ecology Progress of study 引言 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通常用下式表示: 12H2O + 6CO2 + 阳光→ (与叶绿素产生化学作用);C6H12O6 (葡萄糖) + 6O2 + 6H2O 1 光合作用的意义 光和作用所利用的能源,实际上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日光能,所利用的原料是是广布于地球表面的CO2和H2O,而生成的是人类、动植物赖以生存的O2,具有重要意义: 1.1 把无机物转变成为有机物。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规模是非常巨大的。据估计,地球上的自养植物每年约同化2×1014kg碳素,其中40%是由浮游植物同化的,60%是由陆生植物同化的。这些有机物可直接或间接作为人类或全部动物界的食物(如粮、油、糖和牧草饲料、鱼饵等),也可以作为某些工业的原料(如棉、麻、橡胶等)。1.2 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生理题目第九章 感觉器官

第九章感觉器官 一、名词解释 1.感受器 2.感觉器官 3.适宜刺激 4.换能作用5.编码作用 6.适应现象 7.感受器电位 8.瞳孔近反射9.瞳孔对光反射 10.视力(视敏度) 11.视野 12.暗适应13.明适应 14.盲点15.简化眼 二、填空题 1.人眼的适宜刺激是一定波长的——。 2.人眼的折光系统包括——、——、——和——。 3.根据适应的快慢可将感受器分为——和——。 4.视近物时,眼发生——、——和——三方面的调节反应。 5.眼的最大调节能力可用它所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来衡量,这个距离称为————。 6.由于晶状体弹性减弱,看近物时调节能力降低的眼称为——,可配戴适度的———镜矫正。 7.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有——、——、——和——。 8.视杆系统接受——光的刺激,对光的敏感度——,辨别物体细微结构的能力——和——分辨颜色。 9.视锥系统接受——光的刺激,对光的敏感度——,辨别物体细微结构的能力——和——分辨颜色。 10.视网膜中存在分别对——光、——光和——光特别敏感的三种视锥细胞。 n.在同一光照条件下,白色视野最——,绿色视野最——。 12.人耳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在——至——Hz。.

13.声波振动频率愈低,行波传播愈——,最大行波振幅出现的部位愈靠近基底膜的——部。 三、选择题‘ (一)A型题E.触觉感受器 1.下列结构中,哪个属于感觉器官2.下列感受器中,哪个属于快适应A.痛觉感受器感受器 B.冷敏神经元 A.环层小体 C.本体感受器 B.腱器官 D.耳C.肌梭 E.触觉感受器D.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 E.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3.下列对感受器电位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也称为发生器电位B.是感觉末梢或感受细胞上的局部电位 C.具有“全或无”的性质D.以电紧张形式扩布E.表现总和现象 4.关于视近物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视觉信号到达视觉中枢B.反射弧包括中脑C.睫状肌收缩D.悬韧带紧张 E.晶状体向前、后方凸出,前突更明显 5.能使近物发出的辐散光聚焦于视 网膜的功能,称为 A.幅辏反射B.瞳孔近反射C.瞳孔对光反射D.角膜反射E.眼折光调节反射

树木的水分生理生态

树木的水分生理生态 招礼军 一、树木蒸腾耗水研究的意义 1、水分亏缺地区植被恢复与重建的需要 在温度允许植物生长的地区,树木的生存主要是由水分供应所控制的(Kozlowski and Pallardy,1997)。 干旱缺水严重影响了我国西部地区植被的恢复,而在其它地区也遭受周期性或难以预期的干旱,如半湿润地区的季节性干旱,西南地区的干旱和干热河谷等,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林木的生长。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58.6%,主要分布在广大的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降水量少,蒸发强烈,土壤水分严重亏缺,这已成为恢复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最为主要的限制因子。 通常,干旱地区的年降水量不超过250毫米,而半干旱地区的年降水量也只有250~500毫米。造林实践表明,在极干旱地区(如新疆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如果无地表水或地下水补充,任何林木都不能生长;干旱地区在没有外来水补给的情况下只可生长和栽植超旱生的灌木,但用中生树种造林必须进行灌溉;半干旱地区可以在无灌溉条件下生长和栽种中生的抗旱树种(其中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上的地区可以栽种乔木),但必须采取相应的抗旱保墒措施(孙洪祥,1989)。 由于对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分传输、运移及转化规律、土壤有效水含量及林木需水特征缺乏深入的理解,没有按照土壤水分承载能力及林木需水规律进行科学的规划造林、合理的实施整地措施、适宜的搭配树种及空间密度配制,以及及时有效的水分管理,不仅造成本来就已十分短缺的水分的大量损失,加剧了林地旱情及土壤沙化,而且使森林植被难以正常恢复和发挥应有的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如何在干旱缺水地区,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选择合适的树种,解决林木存活及生长、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恢复森林植被、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一)感受器官适宜刺激 各种感受器的一个共同功能特点,是它们各有自己最敏感、最容易接受的刺激形式;这就是说,用某种能量形式的刺激作用于某种感受器时,只需要极小的强度(即感觉阈值)就能引起相应的感觉。这一刺激形式或种类,就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如在一定波长的电磁波是视网膜光感受细胞的适宜刺激,一定频率的机械震动是蜗毛细胞的适应刺激等。正因为如此,机体内、外环境中所发生的各种形式的变化,总是先作用于和它们相对应的那种感受器。这一现象的存在,是因为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各种特殊结构和功能的感受器以及相应的 附属结构的结果,使得它们有可能对内、外环境中某些有意义的变化进入灵敏的感受和精确的 分析。不同动物所处的生活环境和条件不同,因此在进化中有可能形成一些异于人体的特殊感 受装置,这在广大的动物界屡见不鲜,早已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和注意。研究这些可能是极低等

动物的特殊感受装置,不仅对理解感受器活动的一般规律有帮助,而且有很大的仿生学意义。 (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各种感受器在功能上的另一个共同特点,是能把作用于它们的各种刺激形式,转变成为相应的传入神经末稍或感受细胞的电反应,前者称为发生器电位(generator potential),在后者称为感受器电位(receptor potential)。发生器电位和感受器电位的出现,实际上是传入纤维的膜或感受细胞的膜进行了跨膜信号传递或转换过程的结果。和体内一般细胞一样,所有感受器细胞对外来不同刺激信号的跨膜转换,也主要是通过两种基本方式进行的,如声波振动的感受与蜗毛顶部膜中与听毛受力有关的机械细胞对外来中与听毛受力有关的机械门控通道的开放和关闭有关,这使毛细胞出现与声波振动相一致的感受器电位(即微音器电位);视杆和视锥细胞则是由于它们的外段结构中视盘膜上存在有受体蛋白(如视紫红质),它们在吸收光子后,再通过特殊的G-蛋白和作为效应器酶的磷酸二酯酶的作用,引起光感受器细胞外段胞浆中cGMP

荒漠植物的水分生理特征与耐旱特性_杜景周

荒漠植物的水分生理特征与耐旱特性 杜景周 (甘肃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甘肃兰州730020) 摘 要:荒漠植物是在极端干旱、贫瘠等条件下生长发育的一些植物种类,它们不仅具有独特的形态解剖结构和水分生理特征,表现出极强的抗旱能力,而且在其脆弱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和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荒漠植物的水分生理特征及耐旱特性能进行分析,旨在为荒漠区防沙治沙的植被恢复与建设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荒漠植物;水分生理特征;耐旱特性 中图分类号:S718.54 我国风沙灾害严重的地区大多分布在干旱荒漠地带,该地带以降水贫乏且变异大为突出特征,其可能蒸散一般是降水的210倍,水资源十分匮乏[1]。由此,在该地带内进行防沙治沙的植被建设时必须首先考虑植物自身的水分生理特征,以及生境水分平衡状况,然后选择适宜的荒漠植物种类,确定造林、植灌、种草的合理密度。 荒漠植物是在极端干旱、贫瘠条件下生长发育的一些植物,依据其解剖构造特征以及组织含水量的不同又可分为少浆液旱生植物和多浆液旱生植物两大类[2]。荒漠植物具有独特的形态解剖结构和水分生理特征,如前人在解剖结构的研究中发现荒漠植物具有两个共同的特征,即表面积/体积比值小,栅栏组织/海绵组织比值大。其中少浆液旱生植物以气孔小而数目多,有大量表皮毛和发达的输导组织,并且绿色组织含水量较低为特征;多浆旱生植物以气孔大而数目少,角质层厚和发达的贮水组织,绿色组织含水量较高为特征[3-5];在水分生理的研究中发现荒漠植物通常都具有较高的束缚水含量和较高的束缚水/自由水比值,具有很强的保水力、极低的水势、大的水分亏缺和低的蒸腾速率等[3-5]。由此荒漠植物具备了适应极端干旱生境的特殊生态功能与生理机制———植物对荒漠环境的适应性。 1 荒漠植物体内的水分状况与生境的关系 1.1 自由水与束缚水 植物水分平衡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生理现象。植物生存必须从外界吸收水分维持生命活动,同时通过蒸腾作用向环境丢失大量的水分。植物体内的水分依据不同功能可分为自由水和束缚水。从两类水所起的作用来看,束缚水反映植物抗旱性并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而增加,而自由水则是植物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因素,随着干旱程度增加而减少。束缚水与自由水比值是反映荒漠植物抗旱性的生理指标。抗旱性强的植物束缚水和束缚水与自由水比值高于中生植物,据测定,霸王的束缚水含量是中生植物刺槐的7.5倍[4]。 从自由水与束缚水日变化和年变化来看,自由水一天之中的高峰期在早晨,束缚水则出现在午后。一年中束缚水的高峰期出现在夏季。 环境条件的改变对植体内的水分状况有明显的影响。灌溉条件下的植物叶内的总含水量无明显变化;在自然环境中当土壤水分缺失严重时导致植物的总含水量也随之下降(但束缚水在一定时段内反而增加)。当土壤含水量降到1%以下时中生植物的两类水同时减少,植物体内水分平衡遭到破坏,导致叶片萎蔫甚至脱落。 1.2 保水力 不同荒漠植物的保水能力不同,一般多浆类荒漠植物保水力非常强,在干旱条件下荒漠植物要比中生植物保持更多的水用来延缓细胞脱水维持生命活动。荒漠植物珍珠的肉质叶离体7天仍能保持近50%含水量,直到15天后重量保持不变;盐爪爪保水能力虽不如珍珠,但离体4天仍能何持50%的含水量,13天后重量恒定不变。荒漠植物保水力依次为珍珠、盐爪爪、红砂、梭梭、霸王、白刺、花棒、柠条、蒙古沙拐枣等。中生植物二白杨、新疆杨离体2天后保持50%的含水量,3~4天后保持恒重。针叶树 第22卷 第1期2006年1月 甘肃科技 G 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 y Vol.22 No.1 J an. 2006

生理学试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内环境 2.稳态 3.神经调节4.反射 5.反射弧 6.体液调节7.自身调节 8.负反馈 9.正反馈10.前馈 二、思考题: 1.何谓内环境及其稳态?有何生理意义? 2.试述机体生理功能的主要调节方式及其特点。 3.何谓负反馈、正反馈和前馈?在机体功能活动中有何作用?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名词解释: 1.单纯扩散 2.易化扩散 3.主动转运4.继发性主动转运 5.钠泵 6.刺激 7.兴奋 8.抑制 9.兴奋性 10.阈值(阈强度) 11.静息电位12.动作电位 13.阈电位 14.极化状态 15.去极化16.超极化 17.终板电位 18.兴奋-收缩耦联 19.等长收缩20.等张收缩 21.前负荷 22.后负荷 二、思考题: 1.试述细胞膜物质转运的形式及机制。2.试述钠泵及其生理意义。 3.试述静息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4.试述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5.简述局部电位及其特点。 6.试述阈刺激、阈电位、局部电位与动作电位的关系。7.试述组织细胞在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 8.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如何传导的? 9.简述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 10.细胞间兴奋传递的方式有几种?它们是怎样传递兴奋的? 11.试以滑行学说解释肌肉收缩的过程。 12.试述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形式及其形成因素。13.在生理实验中,人工地轻度增加细胞外液K+浓度时,其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有何改变? 为什么? 第三章血液一、名词解释: 1.血细胞比容 2.等渗溶液 3.红细胞渗透脆性 4.红细胞沉降率 5.生理性止血 6.血液凝固7.血清 8.纤维蛋白溶解 9.血型 10.血量 二、问答题 1.简述血液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作用中的重要性。 2.试述血浆渗透压及其生理意义。 3.试述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及其在生理止血中的作用。4.何谓生理性止血?简述生理性止血机制。 5.简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内、外源性凝血途径各有何特点? 6.正常情况下,血液在血管内为何不凝? 7.临床输血的原则是什么?为何同型输血前还要进行交叉配血? 8.红细胞在等渗的尿素溶液中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 第四章血液循环一、名词解释: 1.心动周期 2.搏出量 3.心输出量 4.心指数 5.射血分数 6.心力储备 7.异长调节 8.等长调节 9.心室功能曲线 10.有效不应期 11.期前收缩 12.代偿间歇 13.自律性 14.窦性心率 15.潜在起搏点 16.房室延搁 17.心电图 18.血流量 19.血压 20.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 21.收缩压 22.舒张压 23.中心静脉压 24.微循环 25.肌肉泵 26.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 27.血压调节的肾-体液控制机制 二、思考题: 1.在每个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力、容积、心瓣膜及血流的变化如何? 2. 试分析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3. 在正常情况下,调节血压相对稳定的最重要反射是什么?简述该反射的主要过程。 4.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分为哪几期?各期是如何形成的? 5. 试述自律细胞电活动的特点及自动起搏的离子机制。 6. 心肌细胞一次兴奋时兴奋性有何变化?其兴奋性的特点有何生理意义? 7. 为什么窦房结细胞成为心脏的正常起搏点? 8. 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压、心率有何变化?为什么? 9. 与骨骼肌比较,心肌的收缩活动有何特点? 10. 正常典型的心电图各波、段和间期各有何生理意义? 11. 简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12. 中心静脉压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临床上测定中心静脉压的主要意义何在? 13. 简述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 14. 简述微循环血流的调节。 15.简述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 16. 支配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有哪些?各通过何种递质和受体引起效应? 第五章呼吸 一、名词解释: 1.呼吸 2.呼吸运动 3.肺通气4.胸膜腔内压 5.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6.肺顺应性7.跨肺压 8.潮气量 9.肺活量10.用力呼气量 11.解剖无效腔 12.肺泡通气量 13.最大随意通气量 14.通气/血流比值 15.血氧容量16.血氧含量 17.氧离曲线 18.肺牵张反射 二、思考题: 1.胸内负压是如何形成的?有何生理意义? 2.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有哪些生理作用?

植物的水分生理.doc

植物的水分生理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33,分数:33.00) 1.植物体内自由水和束缚水的比值高时,细胞的代谢强度______,植物的抗逆性______。 ? A.强、弱 ? B.弱、强 ? C.强、强 ? D.弱、弱 (分数:1.00) A. B. C. D. 2.如果外界溶液的水势高于植物细胞的水势,这种溶液称为______。 ? A.等渗溶液 ? B.高渗溶液 ? C.平衡溶液 ? D.低渗溶液 (分数:1.00) A. B. C. D. 3.把植物组织放在高渗溶液中,植物组织______。 ? A.吸水 ? B.失水 ? C.水分动态平衡 ? D.水分不变化 (分数:1.00) A. B. C. D. 4.将一个水充分饱和的细胞放入比其细胞液浓度更低的溶液中,细胞体积______。 ? A.变大 ? B.变小 ? C.不变 ? D.变化无规律

A. B. C. D. 5.将一细胞放入与其渗透势相等的蔗糖溶液中,则______。 ? A.细胞吸水 ? B.细胞既不吸水也不失水 ? C.细胞失水 ? D.细胞可能失水,也可能保持水分动态平衡 (分数:1.00) A. B. C. D. 6.能够引起生活细胞失水并发生质壁分离的溶液为______。 ? A.高渗溶液 ? B.平衡溶液 ? C.低渗溶液 ? D.等渗溶液 (分数:1.00) A. B. C. D. 7.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细胞的水势决定于细胞的______。 ? A.渗透势 ? B.压力势 ? C.衬质势 ? D.膨压 (分数:1.00) A. B. C. D. 8.一个具有液泡的植物成熟细胞,其水势______。 ? A.Ψw=Ψp+Ψs+Ψm ? B.Ψw=Ψp+Ψm ? C.Ψw=Ψp+Ψs ? D.Ψw=Ψs+Ψm

生理学考试资料整理

生理学考试资料整理 第一章绪论 名解:生理学、内环境、稳态、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负反馈、正反馈 生理学研究方法,生理学研究的3个水平,生理功能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的特点,负反馈,正反馈举例。 第二章细胞基本功能(第二节不考) 名解: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域强度、阈电位 钠钾泵的功能,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局部电位与动作电位的区别,离子通道的功能状态,动作电位传播方式是局部电流,细胞兴奋后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骨骼肌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肌丝滑动的过程,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 第三章血液 名解: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 血浆渗透压组成及意义,血浆的酸碱度;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量,红细胞的生理特性,红细胞生成所需物质及对应缺乏会导致什么样的贫血,血小板的生理特性;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凝血的过程,血液凝固的负性调节,纤维蛋白的溶解;能够判断某人是ABO血型中的哪一种(不考虑亚型),Rh血型系统,血量改变产生的影响,输血原则。 第四章血液循环 概念:心动周期、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每分输出量、心指数、心力储备(搏出量储备+心率储备)、心肌细胞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收缩性、期前收缩、代偿间歇、房室延搁、微循环 舒张期和心率相关,性脏泵血的过程与调节机制及相关特点,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自律细胞的基础,兴奋传导速度在心脏中最快和最慢的部位,心脏的起搏,心肌收缩的特点;血管的功能性分类,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方式,血流阻力,动脉血压形成的条件,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中心静脉压和外周静脉压的概念及其高低与什么有关,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微循环的血流通路及各起什么作用,微循环的物质交换方式,有效滤过压(与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区别),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心血管活动的调节3条神经+1个反射活动(5个成分,2个过程)+2个激素(肾上腺素和NE,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正性变时、变传导、变力、变兴奋的机制,冠脉循环的特点、调节。 第五章呼吸 名解:肺通气、氧解离曲线、肺泡通气量 呼吸的过程;肺通气的直接动力、原动力,平静呼吸的过程,肺内亚和大气压的变化过程;胸膜腔内压的生理意义及破化的影响,肺通气的阻力,肺泡表面张力的作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和生理意义,肺通气功能的评价(理解几个指标);影响肺换气的因素;气体运输的形式,氧解离曲线的影响因素,影响O2运输的因素,CO2的运输形式;呼吸的基本中枢和调整中枢,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肺牵张反射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名解:蠕动、胆盐的肝肠循环、 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征,慢波电位,外来神经,内在神经丛,促

传感器基本特性

第2章传感器的基本特性(知识点) 知识点1 传感器的基本特性 传感器的基本特性是指传感器的输入-输出关系特性,是传感器的内部结构参数作用关系的外部特性表现。不同的传感器有不同的内部结构参数,决定了它们具有不同的外部特性。 传感器所测量的物理量基本上有两种形式:稳态(静态或准静态)和动态(周期变化或瞬态)。前者的信号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很缓慢);后者的信号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传感器所表现出来的输入-输出特性存在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知识点2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它在稳态信号作用下的输入-输出关系。静态特性所描述的传感器的输入-输出关系式中不含时间变量。 衡量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指标是线性度、灵敏度、分辨率、迟滞、重复性和漂移。2.1.1 线性度 线性度(Linearity)是指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间成线性关系的程度。传感器的实际输入-输出特性大都具有一定程度的非线性,在输入量变化范围不大的条件下,可以用切线或割线拟合、过零旋转拟合、端点平移拟合等来近似地代表实际曲线的一段,这就是传感器非线性特性的“线性化”。所采用的直线称为拟合直线,实际特性曲线与拟合直线间的偏差称为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取其最大值与输出满刻度值(Full Scale,即满量程)之比作为评价非线性误差(或线性度)的指标。 2.1.2 灵敏度 灵敏度(Sensitivity)是传感器在稳态下输出量变化对输入量变化的比值。 对于线性传感器,它的灵敏度就是它的静态特性曲线的斜率;非线性传感器的灵敏度为一变量。 2.1.3 分辨率 分辨率(Resolution)是指传感器能够感知或检测到的最小输入信号增量,反映传感器能够分辨被测量微小变化的能力。分辨率可以用增量的绝对值或增量与满量程的百分比来表示。 2.1.4 迟滞 迟滞(Hysteresis),也叫回程误差,是指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应于同一大小的输入信号,传感器正(输入量由小增大)、反(输入量由大减小)行程的输出信号大小不相等的现象。产生迟滞的原因:传感器机械部分存在不可避免的摩擦、间隙、松动、积尘等,引起能

生理学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感觉(sensation)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主观上的反映。它是人和动物机体为了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为了适应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所必需的一种功能。机体内、外环境中的各种刺激首先作用于不同的感受器或感觉器官,通过感受器的换能作用,将各种刺激所包含的能量转换为相应的神经冲动,后者沿一定的神经传人通路到达大脑皮质的特定部位,经过中枢神经系统的整合,从而产生相应的感觉。由此可见,各种感觉都是通过特定的感受器或感觉器官、传人神经和大脑皮质的共同活动而产生的。本章所述内容仅限于感受器或感觉器官的功能,而各种感觉的最终形成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密不可分,这些内容将在第十章中进一步加以阐述。 第一节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 一、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 感受器(receptor)是指分布于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感受器的结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最简单的感受器就是感觉神经末梢,如体表和组织内部与痛觉有关的游离神经末梢;有些感受器是在裸露的神经末梢周围包绕一些由结缔组织构成的被膜样结构,如环层小体、触觉小体和肌梭等。另外,体内还有一些结构和功能上都高度分化的感受细胞,如视网膜中的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是光感受细胞,耳蜗中的毛细胞是声感受细胞等,这些感受细胞连同它们的附属结构(如眼的屈光系统、耳的集音与传音装置),就构成了复杂的感觉器官(sense organ)。高等动物最主要的感觉器官有眼(视觉)、耳(听觉)、前庭(平衡觉)、鼻(嗅觉)、舌(味觉)等,这些感觉器官都分布在头部,称为特殊感觉器官。 机体的感受器种类繁多,其分类方法也各不相同。根据感受器分布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内感受器(inter·oceptor)和外感受器(exteroceptor)。内感受器感受机体内部的环境变化,而外感受器则感受外界的环境变化。外感受器还可进一步分为远距离感受器和接触感受器,如视、听、嗅觉感受器可归属于远距离感受器,而触、压、味、温度觉感受器则可归类于接触感受器。内感受器也可再分为本体感受器(propfioceptor)和内脏感受器(’visceral receptor)。前者有肌梭等,后者则存在于内脏和内部器官中。感受器还可根据它们所接受的刺激性质的不同而分为光感受器(photoreceptor)、机械感受器(1"Dechanor’eceptor’)、温度感受器(thermoreceptor。)、化学感受器(chemoreceptoi-)和伤害性感受器(nociceptor)等。需要指出的是,一些感受器的传入冲动通常都能引起主观感觉,但也有一些感受器一般只是向中枢神经系统提供内、外环境中某些因素改变的信息,引起各种调节性反应,在主观上并不产生特定的感觉。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一种感受器通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刺激最敏感,这种形式的刺激就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例如,一定波长的电磁波是视网膜感光细胞的适宜刺激,一定频率的机械振动是耳蜗毛细胞的适宜刺激等。但感受器并不只对适宜刺激有反应.对于一种感受器来说,非适宜刺激也可引起一定的反应,不过,所需的刺激强度通常要比适宜刺激大得多。例如,所有的感受器均能被电刺激所兴奋,大多数感受器对突发的压力和化学环境的变化有反应,打击眼部可刺激视网膜感光细胞产生光感等。适宜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必须达到一定的刺激

生理-感觉器官题库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一、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 (一)感受器的结构形式 感觉神经末梢 裸露的神经末梢周围包绕一些由结缔组织构成的被膜样结构:环层小体,触觉小体,肌梭高度分化: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毛细胞 1.感受器的分类 内感受器本体感受器:肌梭 按分布部位内脏感受器 外感受器远距离感受器:视、听、嗅 接触感受器:触、压、味、温 按刺激性质:光,机械,温度,化学,伤害性 (二)【掌握】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简答】 1.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适宜刺激 感觉阈值 感觉辨别阈 2.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a.所有感觉神经末梢或感受器细胞出现的电位变化,都是通过跨膜信号转导,把不同 能量形式的外界刺激转换成电位变化的结果 b.感受器电位或发生器电位都为局部慢电位,需总和后才转为AP 3.感受器的编码功能 a.刺激性质编码:①感受器种类;②特定传导通路;③大脑皮层特定部位。 b.刺激的量(强度)编码::①感受器电位的幅度、持续时间、波动方向等;②单一神经 纤维AP频率;③参与传递信息的神经纤维数目。 4.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快适应感受器:如环层小体;有利于探索新异刺激,有利于感受器和中枢再接受新的刺激慢适应感受器:如颈动脉窦,肌梭,关节囊感受器;有利于对机体功能状态进行长时间持续的监测,并随时调整。 二、躯体感觉(未讲) 三、眼的视觉功能 适宜刺激:380~760nm 换能:视杆细胞,视锥细胞 【掌握】简化眼:根据相似三角形原理和简化眼参数可计算出正常眼能看清物体的最小视像(ab)大小为5μm。(以AB=1.5mm,Bn=5m计) (一)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 1.折光系统 a.4种折射率不同的介质: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b.4个屈光度不同的折射面:角膜的前、后表面,晶状体的前、后表面 c.折射主要发生在角膜前表面 d.6m以远平行光线成像在后主焦点即视网膜上 2.【掌握】眼的调节 a.晶状体反射:眼视近物→成像在视网膜后→视像模糊→视皮层→中脑【正中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