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农村与区域发展概论复习资料(2011简要版)

农村与区域发展概论复习资料(2011简要版)

农村与区域发展概论复习资料(2011简要版)
农村与区域发展概论复习资料(2011简要版)

业、商业服务业等非农业部门转移。农村劳动力区域转移,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异,已使得不少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

(2)双层经营管理体制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农产品流通不畅的问题相当突出,近几年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减缓,粮食主产区出现增产不增收或增产多增收少的情况。(3)我国现阶段乡镇企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经济,存在着技术含量低",三废"处理能力弱,资源利用率低等特性。(4水土流失,草原"三化"(即退化、沙化、碱化)现象依然十分严重。(5)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缓慢,农村就业形势严峻。(6)农村居民的消费方式有待改进,婚、丧、嫁、娶浪费现象严重,投资意识与自我保障意识不够强烈,农村家庭教育投资以及有利于提高家庭成员文化素质的费用增长与收入增长不同步。(7)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已难以适应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生活、生产风险的增加缺乏行之有效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8)我国农村发展极不平衡,贫困落后地区的农村人口温饱尚未完全解决,贫富差距呈扩大的趋势。

6.2.2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目标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4)(1)发展的原则。(2)以人为中心的原则。农村可持续发展目标要体现以

物质的,也包括文化的和社会的。其二是发展状态,贫困是制约人们摆脱贫困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制度环境等诸

2011政经试卷答案

2011年福建专升本经济类试卷答案 (政治经济学部分) 一、单选 1-5 B、A、D、B、C 6-10 D、CA、B、B 11-15 A、C、B、C、D 二、判断 16-20 X、X、X、V、V 21-25 X、X、X、V、X、 26-30 V、V、X、V、X 三、简答题 31. 经济现象形形色色、错综复杂,反映经济现象的本质联系的经济规律也是多种多样的。经济规律按照其发生作用的历史时期的长短,可分为四类: ①在一切社会经济形态中起作用的共有经济规律,它表现各个社会经济形态发展过程中经济现象的某些共同的本质联系。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就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它体现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变化之间的本质联系,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在一切社会经济形态中,共有经济规律的存在,说明各个社会经济形态有着互相联系的一面。 ②在几个社会经济形态中起作用的共有经济规律,它表现几个社会经济形态中存在的某种经济现象的共同的本质联系。例如价值规律。 ③在某一社会形态中起作用的特有经济规律,它表现某一特定社会经济形态发展过程中经济现象的某种特殊的本质联系。如竞争规律,和生产无政府状态规律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特有经济规律之一,而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则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特有经济规律之一。 ④在某一社会形态的一定阶段起作用的特有经济规律,例如,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有经济规律。按劳分配规律,是社会主义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特有经济规律。 32. ①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的区别。名义工资即货币工资,是指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到的货币数量。实际工资是指工人用货币工资实际买到的各类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 ②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的联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者变动是一致的,即名义工资越高,实际工资也就越高,反之亦然。但两者的变动也经常不一致,即名义工资不变甚至提高,而实际工资却可能降低,这是因为,实际工资的水平不仅取决于货币工资的高低,还取决于物价的高低。如果名义工资不变,物价上涨,或者名义工资的提高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实际工资就会下降。 ③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的变动趋势。资本主义工资的变动趋势是,名义工资一般呈上升趋势,实际工资有时提高有时降低,从长其看是提高趋势。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比实际工资提高得更快,因而在实际工资提高的同时,剥削程度仍会加重。 33. 股票价格是指在证券市场上买卖股票的价格。股票是投资者投入股份公司的实际资本的代表,本身没有价值。但由于股票能获得股息收入,因此股票可以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进行买卖,具有一定的价格。从理论上说,股票价格不等于股票的票面金额,不是股票所代表的投入股份公司的实际资本价值的货币表现,而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 股票价格取决于两个因素:股息收入和银行存款利息率。它与股息收入成正比,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用公式表示,就是:股票价格=股息收入/银行存款利息率=股票票面额×股息率/银行存款利息率。在现实生活中,股票价格受股票供求关系的影响,而影响股

农村与区域发展概论测试试题

年农村与区域发展概论试题

————————————————————————————————作者:————————————————————————————————日期:

区域的概念: 区域经济学家埃德加·胡佛认为",区域就是对描写、分析、管理、规划或制定政策来说,被认为有用的一个地区统一体"。 社区的概念: 由一定区域内人们组成各种社会群体和组织进行社会生活的社会有机体。任何一个社区都具有下列基本要素:有一定数量的人口,有一定的地域,有一定的社会制度、社会组织和经济发展水平,社区成员有基本相同的职业,比较相同的生活方式和民情、风俗以及由此产生的地缘关系、认同意识和社会心理行为等等。 农村社区概念: 农村社区是农村社会区域共同体,是以主要从事农业为特征的居民聚集在一定区域内,具有一定社会组织、社会制度、活动中心、认同意识的人群共同体。 社区的功能: 社区的功能主要包括:空间功能、联接功能、社会化功能、控制功能、传播功能和援助功能。 1、空间功能。社区为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空间,空间功能是社区的最基本、最主要功能之一。 2、联接功能。社区在为人们提供空间的基础上,将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生活方式、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个人、家庭、团体聚集在一起,提供彼此沟通、交流的机会,提倡共同参与社区活动、互相援助,从而将居民密切联接起来,构成一个小社会。 3、社会化功能。社区不仅将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的居民联接在一起,还通过不断的社会化过程,相互影响,逐步形成社区的风土人情、人生观和价值观。 4、控制功能。社区通过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有效地维持社区的稳定,保护社区居民的安全。 5、传播功能。社区因拥有密集的人口,从而成为文化源、知识源、技术源、信息源,为传播提供了条件,各种信息在社区内外,以各种方式迅速传播、辐射,为人们及社会本省的发展创造了基础。 6、援助功能。社区对妇女、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及处于疾病或经济困难中的弱势群体,能提供帮助和支援。 农业的分类: 根据劳动对象的生物学性质,农业可以划分为植物生产和动物生产两大类,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又如,根据生产类型和学科属性相结合的原则,上述两大类农业生产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以粮棉油为主的大田作物生产,以果树、蔬菜和花卉为主的园艺生产,以猪牛羊为主的畜牧业生产,以及以捕捞和养殖为主的渔业生产。在世界各国的生产和经济统计中,农业的主体都是种植业和畜牧业两大部门;根据各国的具体自然条件和生产实践,农业通常还包括林业和渔业等部门。中国现行统计口径将农业划分为农、林、牧、渔四个部门。 关于发展的三种不同观点? 综观不同学科对发展概念理解的差异,主要存在于对发展所涵盖的内容认识上的区别。归纳起来有以下3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所谓发展就是指社会发展,即包括经济在内的社会整体性发展。第二种观点认为,发展是社会有意识地逐渐向科学和成熟变化的过程,目的是实现既定的、估计可行的社会和经济进步。这种观点把发展看作是由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两方面组成的。第三种观点,把发展看作是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生态环境等每一个方面的进步与优化。显然,上述观点的分歧实质上是对"社会"所涵盖范围的不同认识。第一种观点从广义上理解社会,社会发展包含了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各个方面;由第二种观点到第三种观点,是对社

政治经济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政治经济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政治经济学期末测试(闭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1、生产力是() A、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B、生产物质的能力 C、创造新产品的能力 D、人们发现并运用自然规律的能力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商品与货币的关系 B、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C、政治与经济运动的关系 D、世界经济走向 3、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 A、研究生产力的内容和要素 B、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进行批判 D、研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4、社会生产关系是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

由()关系组成的体系。 A、生产、分配、占有、消费 B、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C、分配、占有、交换、消费 D、生产、交换、盈利、消费 5、1只绵羊=2把石斧表示的是() A、一般的价值形式 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货币形式 D、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包括() A.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 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C.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 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7、资本积聚() A. 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 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 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 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8、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 A. G—W…P…W’—G’ B. W…P…W’

多项选择题(32分) 1、货币是() A、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B、一种特殊等价物 C、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具有流通手段的金属 2、货币的职能有()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E、世界货币 F、国际货币 3、影响商品经济运动的规律有() A、竞争规律 B、供求规律 C、盈亏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4、生产社会化,是指() A、劳动过程本身的社会化 B、由分散的小生产者转化为大规模社会生产的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方法(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方法 (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9733-77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方法(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是指组织内部对环境管理体系的审核,是组织的自我检查与评判。内审的过程应有程序控制,定期开展。内审应判断对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预定安排,是否符合ISO14001标准要求。环境管理体系是否得到了正确实施和保持,并将审核结果向管理者汇报。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对象是环境管理体系,一次完整的内审应全面完整地覆盖组织的所有现场及活动,覆盖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所有要素,并包括组织的重要环境因素受控情况,目标批标的实现程度等内容。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应保证其客观性、系统性和文件化的要求,应按审核程序执行。内审的程序应对以下内容进行规定:

A、审核的范围,可包括审核的地理区域、部门或体系要素; B、审核的频次,应根据组织自身的管理状况和外部机构要求确定; C、审核的方法,一般可包括检查文件及记录,观察现场及*作,与相关人员面谈等; D、审核组的要求和职责,如审核组长及组员的能力与职责等; E、审核报告及结果的要求和报送办法等。在开展每次审核前应制定审核计划(方案),包括人员与时间的安排。审核的内容应立足于所涉及活动的环境重性和以前审核的结果。 环境管理体系简称EMS,我国新版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标准是:GB/T 24001:2004 等同于ISO 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 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阅读书目

农业推广专业硕士(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 阅读书目 一、书籍 [日本]速水佑次郎、神门善久著. 沈金虎、周应恒、张玉林、曾寅初、张越杰、于晓华译,《新版农业经济论》,中国农业出版社。(中文版由几位从日本京都大学留学归国的农经学者经过良好分工翻译而成,翻译质量较为难得,特别推荐。提醒一下,这本书最好与速水佑次郎的《发展经济学》一同学习,因为本书有多处与之衔接) 林毅夫,《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收录了林教授在国外著名期刊发表的九篇关于中国农业改革的论文和一篇关于李约瑟之谜的探讨,特点是调查严谨,数据分析充分,文章结构规范) 蔡昉、林毅夫,《中国经济》,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重点突出了二人的研究方向,即农业经济学和人口与发展经济学,堪称一本较好的国情教材) 岸根卓郎,《粮食经济》,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重点介绍了粮食危机成因及在日本的实践,探讨了农业特别是粮食政策,重要的是提出了新粮食政策及粮食流通革命,对时下中国的粮食政策应该有一番借鉴意义) 一系列本科生农业经济学教材,如李秉龙的《农业经济学》,朱道华的《农业经济学》,王雅鹏的《农业经济学》,谭向勇的《农业经济学教程》等等;钟甫宁的《农业政策学》,很适合做本科生教材。

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报酬递增的源泉》等著作,重点探寻农业增长的源泉,强调人力资源的投资,观点鲜明、逻辑性强。 周诚著,《土地经济学》,商务印书馆出版。(系统的谈及三个分领域,即土地资源经济、土地财产经济、土地资产经济。重点论述了土地产权和土地市场等问题,由浅入深,是本好书) 孙颔,《中国农业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孙颔、石玉林,《中国农业土地利用》,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这两本书系统、全面、数据精确。沿用地理学上的区域划分,分区阐述了中国农业资源的利用状况及发展)雷纳、科尔曼,《农业经济学前沿问题》,中国税务出版社。(作者选择了时效性强的关于现行政策的论文,包括农业政策的政治经济学、美国与欧共体的农业政策改革、关贸总协定与农业贸易、东欧和中国的农业改革及环境经济学和环境政策,也包括一些补充专题——宏观经济学与农业、农业研究与生物技术、资源贫乏地区的农村经济) 胡跃高,农业发展原理,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 李宗正,西方农业经济思想,中国物质出版社,1996 朱道华,世界农业经济概论,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毛育刚,中国农业演变之初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阮文彪,中国农业家庭经营制度,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朱道华,外国农业经济,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潘盛洲,中国农业保护问题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马洪,孙尚清:《现行集体所有制下农民的土地权利与土地政策》,《中国发展研究》,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年版

经济政治试卷含答案

西畴县职业高级中学校 2018学年度春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试卷 经济政治与社会 考试说明: 1、本试题适用专业或班级:高二冠名班及所有职高班 2、考试时间:120分钟; 3、本试卷 5 个大题,共 21 个小题,题卷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物品中,属于商品的是( )。 A 、自然状态的空气、 B 、商场里过了保质期的饮料 C 、农贸市场中代售的蔬菜 D 、朋友送的钢笔 2、在一定时期,国家发行纸币的数量是由什么决定的。( ) A .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B .生产商品的数量 C .国家发行的纸币面额大小 D .商品的价格水平 3、三鹿奶粉因含大量三聚氰胺致使食用该奶粉的婴幼儿患肾结石,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最终也给企业自身带来了巨大损失。该事件给企业生产经营的启示是( ) A .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B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 C .企业要以科学管理提高竞争力 D .企业必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形象 4、关于企业成功的渠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当企业处于盈利阶段时,就不需要去开发新产品 B 、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也是创新技术,推动企业集约型发展的途径 C 、企业规模经营,能给企业带来效益,但企业的规模不是越大越好 D 、诚信是企业经营的黄金法则,没有诚信企业难以立足 5、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统一的,表现在( ) A .它们都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B .它们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 .它们的发展都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班级 姓名 考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准 答 题

政治经济学试题和答案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试卷B 评分参考答案 一、基本概念(每题5分,共30分) 1、市场经济发展的三阶段 第一阶段:原始市场经济 它是建立在手工生产力水平上,以个体私有制为基础,以使用价值为目的,以市场交换为依托,在自然经济夹缝中生存,作为占统治地位的自然经济的补充形式的市场经济。 第二阶段:古典市场经济 又称自由市场经济,它是建立在机器生产力水平上,以生产资料分散在单个厂商手里为基础,以资本和价值增值为目的,自由放任的,商品生产占统治地位条件下的市场经济。 第三阶段:现代市场经济 它是建立在现代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上,以生产资料的高度集团化、社会化和国际化为特征,以政府宏观调控和民主法制为必要条件的市场经济。 2、市场经济的四大市场规则 一、市场进出规则——是指市场主体和客体进入或退出市场的法律规范和行为准则。 二、市场交易规则——是指个市场主体在市场上进行交易活动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与规范。 三、市场竞争规则——是指国家依法确立的维护各市场主体之间的平等交换、公平竞争的规则。 四、市场裁判规则——是指在市场主体之间发生纠纷时进行调解和裁判的准则和规范。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六层框架 一、所有制结构——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二、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三、微观基础———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四、市场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和资本、劳务、技术、土地、信息、产权市场 五、调控体系———以间接调控为特征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 六、保障体系———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结合的养老、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制度 4、市场经济中产权的四个特征 一、产权的多元性 由于围绕财产的各项权利分属于不同的主体,同一所有制内部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可以有不同的产权安排,从而形成多元产权主体,各种产权都有各自的权责和利益,从而形成多元产权关系。 二、产权的排他性 即各种产权主体具有独立行使该项产权的职能,不容许他人侵权。界定和维护产权,就是要保证产权主体行使这种权利的独立性。 三、产权的交易性 即各种产权在不同主体之间的有偿转让。这是市场经济运行中资源配置的流动和收益分配的调整,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资产运营效率。 四、产权的行为性 这是指产权主体对其财产权利的运作,如管理、保护、处置等。产权的权责和利益是通过产权主体的运作来实现的,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产权规则就是对产权主体的行为规范。以解决经济行为的不确定性和外部性问题,它表明产权不只是人对物的关系,重要的是人们之间围绕财产的各种行为性的权利。 5、我国目前存在的四种形式的垄断 1、行政垄断——政府职能部门运用手中的权力搞强制交易,要消费者按它审定的价格购买政府指定的产品和服务;不准某些商品进入它所管辖的地区销售;授予本地企业一些业务垄断权。 2、部门和行业垄断——公用部门或其它依法具有独立地位的经营者实施强制交易和限制竞争的行为。 3、经营性垄断——企业之间搞限价、价格同盟、企业间为垄断市场而进行的反竞争购并。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培养计划.doc

2006版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培养计划 (110402)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农村区域发展和农业推广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企业、农业推广部门、政府及事业单位从事计划与发展、规划与设计、推广与创新、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了解农业生产特点和关键生产技术的基础上,主要学习农村区域发展和农业推广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农村发展调查分析、规划设计、实施与评价和农业推广技能、项目评估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农村区域发展和农业推广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当代农村区域发展学科和农业推广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包括农村社会学、社会调查学、农业推广心理、区域经济学等范畴在内的农村区域发展问题的综合分析方法; 3、具备农村区域分析、规划、计划实施、监测和评价、农业推广等方面的技能; 4、具备农村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以及农村区域综合开发技能; 5、熟悉国家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6、掌握现代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农村资料调查与搜集的基本方法,具备独立获取知识与信息处理技能和熟练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 7、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农村、农业调查与研究、决策、组织与管理方面的技能。 三、主干学科:发展学、推广学 四、主要课程 作物通论、园艺通论、动物通论、农村社会学、农业技术经济学、农业政策学、农业推广学、农村发展概论、农村发展研究方法、农业推广项目管理与评估、农村经济学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课程实习4.5周;课程论文2周;教学实践4.5周;军事训练2周;生产劳动4周;毕业论文6周;毕业实习8周,共31周。 六、主要实验 社会调查指标设计,视听教育、推广项目管理与评估、乡村发展规划等。 七、修业年限:四年 八、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九、毕业最低学分 毕业生修读最低学分173.5学分,其中必修课110学分,选修课37学分,实践教学环节 26.5学分。 十、相近专业:农林经济管理、经济学、农学

2011年10月全国自考政治经济学(财)试题和答案

全国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政治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0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A.生产力发展规律 B.社会发展规律 C.资本运动规律 D.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2.物质资料生产必须具备的三个简单的生产要素是( ) A.劳动者的劳动、生产资料和科学技术 B.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C.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和科学技术 D.劳动者的劳动、科学技术和劳动对象 3.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 A.生产资料 B.劳动资料 C.劳动对象 D.科学技术 4.人们的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 A.政治关系 B.宗教关系 C.生产关系 D.家庭关系 5.要解决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只有通过( ) A.商品生产 B.商品分配 C.商品交换 D.商品消费 6.一切商品对于商品生产者而言,最重要的是商品的( ) A.价值 B.使用价值 C.剩余价值 D.超额剩余价值 7.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 A.供求规律 B.价值规律 C.竞争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8.竞争同供求关系、价格变动和生产要素流动之间的有机联系是指( ) A.竞争机制 B.供求机制 C.价格机制 D.利率机制 9.通过分析资本流通公式可以看出价值增值发生在( ) A.G—W阶段的货币上 B.G—W阶段商品购买的行为上 C.G—W阶段中所购买商品的价值上 D.G—W阶段所购买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1O.随着利润范畴的出现,商品价值的公式便转化为( ) A.k+m B.v+p C.c+v+p D.k+p 11.借贷资本主要来源于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闲置的( ) A.不变资本 B.货币资本 C.生产资本 D.商品资本

农村区域发展问题的现状和趋势

农村区域发展问题的现状和趋势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各项惠农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农村区域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面对激烈的经济市场竞争环境,我国农村区域发展依旧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通过制定一系列的策略加以解决。为此,本文对目前农村区域发展的问题和现状进行了重点研究。 关键词:农村;区域发展问题;策略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区域发展问题已成为我国研究的重点课题。由于受到自然条件、地理位置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农村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显著,并且短期内,这一问题难以真正消除。为了能够缩小区域农村发展差距问题,必须结合实际,仔细分析农村区域发展产生差距的原因,并寻找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1.我国农村区域发展特征概述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不仅疆土辽阔,而且人口众多,在资源分布上呈现较大差异,加之历史和政策等方面的原因,促使我国农村区域发展表现极不平衡。近年来,我国开始把目光转向农村发展,并把农村经济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区域划分[1]。要想对我国农村经济和区域发展问题进行探讨,首

先应该依据各地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水平,并结合农村经济发展方向的区内相似性以及区际差异性。现如今,我国对农村区域的划分呈现出动态性和间断性,更加善于结合某地的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通过不同的角度对我国农村发展进行区域性划分,对于充分了解我国各地区农村发展实际,并由此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2]。 2.我国农村区域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农村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我国农村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明显,主要体现在:我国的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区度,即由东向西,地区经济发展以此减弱,东部地区属于相对发达的地区,中部次之,西部则属于欠发达地区。从经济增长率来看,东部经济增长的速度要明显快于中西部地区;从城镇化阶段来看,我国东中部地区已经逐渐进入到了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而西部地区则依旧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虽然,自“九五”计划和十四届五中全会后,解决地区差距扩大问题已成为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指导方针,但由于东部本身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地区优势,使得其更能吸引外界投资,由此东西部发展差距依旧存在壁柜不断扩大。 2.2农村区域环境发展问题 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较快,因而人口密集,环境压力

(完整版)浙江农林大学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考研知识点-经济学原理

第一部分经济学原理 一、需求的定义:P17 需求是指居民户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二、影响需求的因素:P19 1、商品本身的价格。商品本身价格高,需求少;价格低,需求多。 2、其他商品的价格。各种商品之间有着不同的关系,因此,其他商品价格变动也会影响某 种商品的需求。 3、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以及社会收入分配平等程度。 4、消费者嗜好。 5、人口数量与结构变动。 6、政府的消费政策。 7、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 8、总之,影响需求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些主要影响需求欲望(如消费者嗜好与消费者 对未来的预期),有些主要影响需求能力(如消费者收入水平)。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决定了 需求。 三、需求定理P20 基本内容: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成反比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理解时,注意以下两点):1、其他条件不变是指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2、需求定理指的是一般商品的规律, 但这一定理也有例外。 四、供给的含义:P22 供给是指厂商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 五、影响供给的因素:P23 1、厂商的目标。 2、商品本身的价格。 3、其他商品的价格。 4、生产技术的变动 5、生产要素的价格。 6、政府的政策。 7、厂商对未来的预期。 六、供给定理:P24 基本内容: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即供给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在理解供给定理时要注 意以下两点):1、其他条件不变是指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2、供给定理指的是一般 商品规律,但这定理也有例外。 七、均衡价格的概念及形成过程:P26-27 1、概念: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与供给相等时的价格。这时该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给 价格相等称为均衡价格,该商品的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称为均衡数量。(对均衡价格的理解 应注意这样三点):1、均衡价格的含义;2、决定均衡价格的是需求与供给;3、市场上各种 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最后的结果,其形成过程是在市场的背后进行的。

2011——2012学年上期末经济政治与社会试题附答案

2011—2012学年上期 《经济政治与社会》2010级期末考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 一、填空题(每空1.5分*10=15分) 1、任何商品都是和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2、和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3、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以及混全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4、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和。 5、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奉行外交政策。 二、名词解释(2*5=10分)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储蓄: 三、单选选择题: (2分*20=40分) 1、农民收获了2000斤粮食,其中1000斤留给自己食用,200斤送给城里的亲戚,800斤送到农贸市场出售。其中属于商品的粮食是() A、1000斤自己食用的 B、200斤送给亲戚的 C、800斤送到农贸市场出售的 D、自己食用和送亲戚的 2、关于货币的观点错误的是() A、货币是和商品同时产生的 B、货币是商品 C、货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D、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3、笔记本电脑从几万元降至几千元的根本原因是() A、技术的进步,导致生产笔记本电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 B、人们的消费能力提高了 C、笔记本电脑日益普及 D、市场上电脑销售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4、“十一”黄金周期间,许多商家请来大腕明星帮助其进行产品宣传,往往购买者如潮。商家这么做是利用了消费者的() A、求同心理 B、求异心理 C、求名心理 D、求实心理 5、下列属于企业的是()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②国务院③安徽美菱集团④北京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 ⑤一汽集团⑥东航安徽分公司⑦宋庆龄基金会 A、①③⑤⑦ B、②③⑤⑥ C、①④⑥⑦ D、③④⑤ 6、按组织形式划分,我国的企业可分为() ①国有企业②私营企业③个人独资企业④合伙企业⑤公司制企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⑤ D、③④⑤ 7、现阶段,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 A、按生产要素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按劳动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 C、按劳分配和多种分配方式相结合 D、按劳动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8、王浩的爸爸月工资2500元,请你计算他每月要缴纳多少个人所得税() A、50元 B、75元 C、25元 D、10元 9、在市场上,个别商品经营者对不要发票的消费者会给预一定额度的优惠,这种行为属于() A、偷税 B、骗税 C、欠税 D、抗税 10、2007年12月25日,国家税务总局局长在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透露,自党的十六大召开5年来,全国税务机关共查补了1970亿元左右的税款,这表明() A、税收具有固定性 B、税收具有强制性 C、税收具有无偿性 D、税收具有平等性 11、我校李明同学全家月收入6000元左右,除生活消费外,尚有部分积蓄,他的爸爸和妈妈想把节余的钱用来投资。你认为他们在选择投资时应注意的问题有() ①既要考虑投资的回报率,也要考虑投资的风险性②要考虑自身的经济状况,以及家庭的消费计划③必须注意投资渠道多元化,以及最大限度规避风险④应该集中全部资

农村与区域发展概论样题

农村与区域发展概论样题 一、名词解释 1.区域: ①地理学把"区域"作为地球表面的一个地理单元; ②经济学把"区域"理解为一个在经济上相对完整的经济单元; ③政治学一般把"区域"看作国家实施行政管理的行政单元; ④社会学把"区域"作为具有人类某种相同社会特征(语言、宗教、民族、文化)的聚居社区。 2.社区——由一定区域内人们组成各种社会群体和组织进行社会生活的社会有机体。 3.农村社区——农村社会区域共同体,是以主要从事农业为特征的居民聚集在一定区域内,具有一定 社会组织、社会制度、活动中心、认同意识的人群共同体。 4.经济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民生产总值及人均国民收入不断增长的基础上,人们生活水平有 所提高,低下的劳动生产率逐步上升,人口压力有所减轻,严重的失业状况有所缓和,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缩小,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等等经济结构不断变动与优 化的过程。 5.社会发展——以经济发达国家为代表的观点是:社会发展是旨在消除由于经济的高度发展而导致的 各种负面的社会效果,从而促使社会各系统的功能得到加强。我国学者认为,社会发 展是随着经济发展而导致社会结构与功能的不断优化与强化的过程。 6.经济增长论——二战结束以后,一大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纷纷摆脱了原宗主国的控制而独立。 如何振兴本国经济,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自然成了这些国家的政府和人民所 面临的迫切问题。另外,西方各国为谋求战后重建,同样面临着战后经济迅速恢复 的问题。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不发达国家都期望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目标。 7.增长极限论——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传统发展模式,在给大多数国家带来GNP快速增长的同时,也 带来了自然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一系列问题。人口增长、粮食供应、 资本投资、环境污染和资源耗竭是影响经济增长的5个主要因素,这五种因素的共 同特点是它们的增长都是指数增长。人口的增长将直接形成对粮食指数增长的需求。 未来粮食的供给,决定于土地和淡水的数量,还决定于农业资本,农业资本的形成

2011级政经试卷A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姓名专业学号成绩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政治经济学对社会经济分析的出发点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它通过分析研究物质生活资料生产中的来认识社会经济现象。 ①资源配置方式②社会生产关系 ③物质技术过程④社会生产力相关的内容 2. 一般商品经济中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矛盾的形成原因在于。 ①商品要转化为货币②商品内部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矛盾 ③商品生产是在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的生产 ④商品生产者要实现他们的商品的价值 3.货币执行职能,使物物交换分裂成买与卖两个过程。 ①价值尺度②流通手段③贮藏手段④支付手段 4.商品价格在波动中背离价值,是。 ①价值规律作用的必然表现形式②对价值规律的违反与破坏 ③来自于商品生产内在的无政府性④在各部门分配社会劳动的自发形式 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的统一。 ①使用价值生产过程和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②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③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④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6.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为。 ①具体劳动转移不变资本的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剩余价值 ②具体劳动转移不变资本的价值,抽象劳动转移可变资本的价值 ③具体劳动形成简单再生产,抽象劳动形成扩大再生产 ④具体劳动转移不变资本价值,抽象劳动创造新价值 7.剩余价值率从量上反映着。 ①生产中成本和利润的关系

②雇佣工人劳动中的有酬部分和无酬部分的关系 ③雇佣工人劳动中的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关系 ④预付资本和它的价值增殖额的关系 8.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区别在于。 ①生产出新产品是否只够补偿为了生产所消耗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②是否存在着剩余产品 ③是否将剩余产品用于追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④是否存在着生产技术的变化 9.资本循环过程采取的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形式说明。 ①资本是一个在运动中通过变换职能形态实现价值增殖的价值 ②货币、生产资料、劳动力、商品等都是资本 ③资本运动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④生产中需要的任何条件都是资本,都能带来增殖 10.在资本的周转过程中可变资本与部分不变资本采取同样的周转形式,。 ①表明它们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是相同的 ②因而都被归结为流动资本这一范畴 ③因此,利润就被认为同样由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产生 ④因此,它们就都被归结了成本,从而掩盖了其中的区别 11.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理论所阐述的社会再生产实现的比例关系中,最基本的比例关系是。 ①第Ⅰ部类内部资本之间交换中的比例 ②两部类剩余价值与劳动力价值的关系 ③第Ⅰ部类的收入与第Ⅱ部类不变资本之间交换中的比例 ④第Ⅱ部类内部收入之间交换中的比例 12. 平均利润被划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 ①反映出平均利润实际上来自于资本和企业主劳动两个源泉 ②表明利息是资本创造,企业主收入是企业主劳动创造 ③掩盖了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的真实源泉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硕士)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农业推广是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具体要求为:(一)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农业,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积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服务。 (二)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农业推广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技术传授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新型的农业推广理念,能够独立从事较高层次的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工作。 (三)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最长年限不超过3年。其中课程学习实践为1年,参加专业实践时间为1年。 三、培养方式 (一)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培养。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要紧密衔接,课程学习在校内完成,实践教学科研在实习单位或校外实践基地完成。 (二)故里建立校内外双导师制,实行学位论文导师负责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聘请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研究项目、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

作,吸收本领域的专家、学着和时间领域有丰富经验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一)课程分类及学分要求 课程学习实践环节实行学分制。研究生课程总学分为30—32学分(含专业实践),所有课程应全部在一年内修完。 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学位课程为必修课,研究生课程学习必须通过考试或考查,成绩合格方能获得学分,所有课程的成绩均采用百分制,60分为合格,不合格的课程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重修。同等学力或跨专业考入的研究生,在修满规定学分的同时,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补修2-3们本领域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不计学分,考试须合格。为补修或者补修不及格,不得参与论文答辩。复合《云南农业大学研究生第一外国语课程学习规定》有关规定,可申请免修免考第一外语和英语学位课程水平考试。

政治经济学试卷答案

政治经济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要联系(B ) A.生产力和经济基础 B. 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C.生产力和生产方式 D.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C ) A.剩余价值理论 B.商品经济理论 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理论 D.阶级斗争理论 3、纸币的发行量取决于( B ) A.市场购买力 B.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C.商品价格总额 D. 商品的供求状况 4、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式上表现为( D )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流通资本 D.社会总产值 5、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 C ) A.经济前提 B.生产目的 C.根本任务 D.经济形式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须使(A ) A.企业成为市场主体 B.企业经济活动由国家安排 C.企业的产品由国家统购包销 D.企业的资金统收统支 7、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主义国民收入中的消费基金的是(A ) A.国家管理基金 B.社会后备基金 C.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 D.扩大生产基金 8、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是( D )

A. 发展集体经济 B. 发展区域经济 C. 发展劳动密集型经济 D. 发展外向型经济 9、在下列选项中属于间接调控的宏观调控手段是( B ) A.指令性计划 B. 指导性计划 C.行政命令 D.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10、在下列选项中属于货币政策的是( C ) A.国家债务 B.国家预算 C.信贷政策 D.国家税收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本质上都是(BD ) A.为了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B. 为了延长剩余劳动时间 C.为了延长工作日的绝对长度 D. 为了增加剩余价值 E.超额剩余价值生产 12、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有(ABCE ) A. 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B. 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C. 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D. 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 E. 不变资本节省的状况 13、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结构包括(CDE ) A.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B.银行信贷制度 C.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企业制度 D.比较发达的市场经济 E.完善的宏观调控系统 14、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径包括(ABDE ) A.国家财政预算 B. 银行信贷 C. 生产企业发放工资

当前中国农村区域发展问题的现状和趋势_左停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总64期)2006年第3期Journal of China Ag ricultural U 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当前中国农村区域发展问题的现状和趋势 左 停, 陈 瑜, 齐顾波, 鲁静芳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北京 100094) [摘 要] 文章从中国农村区域发展的一些基本问题入手,如区域类型划分和特征化,概括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发展中的一些热点问题的起因、现状和趋势,如城镇化、劳动力流动、发展不平衡、县域经济、行政区划等问题。[关键词] 农村区域发展;农村区划;区域特征 [中图分类号] F32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08X(2006)03-0001-06 [收稿日期] 20060725 [作者简介] 左 停(1964)),男,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农村区域发展研究。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区域发展问题是国家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课题,我国的农村区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我国农村区域发展中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和重大课题。本文对当前农村区域发展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和热点问题进行了概括和分析。 一、中国重点农村发展区域及其特征 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资源禀赋千差万别,再加上历史和现行政策诸多方面的原因,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极为不平衡。依照不同的标准,可对各地农村的经济情况进行不同的划分。如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和发达程度,把我国农村经济区域划分为东、中、西三大地带,或者根据人均GDP 将中国大陆划分为/四个世界0,也有划分为八大社会经济区域[1],甚至六大、七大、九大经济区、二十四个农村经济区的。按照经济发展的目的和经济区域所履行的功能,可分为单一功能区和多功能综合区,如/十一五0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四大经济功能区。可按热量差异、植被、土壤等要素的不同来划分区域,如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将我国划分为10个一级农业区。也有将农村按地形和经济特点分为平原、丘陵、山区、牧区和湖区5个类型区域的。也可按照特殊的地理位置,人口的聚居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政策的实施范围等标准来进行划分[2]。 近年来,国际上日益注重把农村经济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区域划分,进而研究农业和农村发展问 题。对全国农村经济和发展区域进行探讨,应该依据各地农村具体情况,发展水平,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同时考虑到农村经济发展方向的区内相似性和区际差异性。过去进行区域划分多数地域上相对集中、连片,地理位置、行政区划的限制较大,现在许多农村经济区域划分是间断的、动态的,但是更能针对区域内某一具体问题进行解决。从不同角度对我国农村经济区域进行的划分,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不同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有助于更全面地把握我国农村经济区域的主要特征,了解各地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从而因地制宜,能够充分发挥地区优势,解除地区桎梏,实现国家和谐发展的总体目标。本节这里先着重介绍一些我国农村发展的一些重点区域及其特征。 二、农村区域发展不平衡 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在: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的划分客观上存在着三个明显差异梯度,从东至西呈现梯级依次弱化态势,东部属相对发达地区,中部为次发达地区,西部为欠发达地区。 我国东中西部的地区差距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出现的,源于/六五0至/八五0期间一直奉行的地区非均衡发展的思路。1991年,反映地区差异变化的基尼系数为012463,1995年上升至012747,1996年略有下降,近几年基尼系数又呈上升趋势,说明东中西部的经济差距又呈扩大的趋势。我国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