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从容说课

本文是一封写给老朋友的表达邀约同游的信。信中既叙朋友情谊,又写自然景物,流利酣畅、挥洒自如。文中景物描写有特色,有情韵,语言优美。全文以整句为主,兼以少量的散句,整散结合。本文采用讨论点拨法、探究拓展法。

拟定一课时。

教学设想:由王维的诗歌导入,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作为线索,品味文中写景的诗情画意特征;鉴赏文中语言淡雅优美,有情韵的特点;并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诵的基础上理解文中的情意。

教学重点赏析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鉴赏文中语言淡雅优美,有情韵的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维目标

1.品味文中写景的诗情画意特征。

2.领悟文中所表现的真挚友情。

3.合作学习,领会本文的思想内容,了解、品味作者的语言和思想魅力。

4.探究与活动,在朗读中体悟文章的艺术手法和语言运用。

5.思维训练,帮助学生确立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6.体会作者真挚的情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播放王维之诗《鸟鸣涧》和《鹿柴》的配乐配画录像】

师同学们,我们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这两段录像片断呢?

生清静悠远。

生悠闲静谧。

生诗情画意。

师很准确啊。两首诗的作者是——

生(齐声)王维。

师对。王维是唐代的一位大诗人,我们的宋代大文豪苏轼也十分推崇他。请看苏轼对王维的评价——

【多媒体课件显示】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师对王维的评论还不只苏轼有,请看——

【多媒体课件显示】

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殷璠

师从两人的评价,我们可以了解到王维对自然美的感受独特而细致入微,笔下山水景物特具神韵,略事渲染而意境悠长,色彩鲜明优美,极有画意。下面我们深入了解一下王维。【多媒体课件显示】

作者介绍:王维,唐代诗人,画家。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其父迁家蒲州(今山西永济)。开元九年(721)进士,因通音律授大乐丞。不久谪济州司仓参军。开元二十二年,被张九龄擢为右拾遗。两年后九龄罢相,他倍感沮丧,有归隐心。开元二十五年,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幕,后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安史之乱前,官至给事中。40多岁时,先后隐居终南山和辋川,亦官亦隐。思想日趋消极,佛教信仰日益发展。安史之乱中被俘,被迫做伪官。乱平,降为太子中允。后复累迁至给事中,以尚书右丞终,世称王右丞。王维诗现存不

足400首,其中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名作如《终南山》、《汉江临泛》、《山居秋暝》、《青溪》、《过香积寺》、《辋川集》(20首)、《赠裴十迪》等。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表现了诗人对现实漠不关心甚至禅学寂灭的思想情绪。加之艺术技巧很高,颇为后人所推崇。王维送别、纪行一类诗中,常有写景佳句,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等,历代传诵不衰。

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对自然美的感受独特而细致入微,笔下山水景物特具神韵,略事渲染而意境悠长,色彩鲜明优美,极有画意。他写景动静结合,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界光色和音响变化,他的写景诗,常用五律、五绝,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舒缓,宜于表现山水幽静和心情恬适。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扬了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而独树一帜,使山水田园诗成就达到高峰,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王维其他方面也有佳作。有的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有的表现侠义,有的揭露时弊。一些赠别亲友和写日常生活的小诗,如《送元二使安西》《相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沈子福归江东》等,古今传诵。这些小诗都是五绝或七绝,情真语挚,不用雕饰,有淳朴深厚之美,与李白、王昌龄的绝句相媲美,代表盛唐绝句最高成就。他的应制诗、唱和诗及宣扬佛理的诗偶有名篇佳句,多不足取。王维五律和五、七绝造诣最高,亦擅其他各体,在唐代诗坛很突出。其七律或雄浑华丽,或澄净秀雅,为明七子师法。七古形式整饬,气势流荡。散文清幽隽永,极富诗情画意,如《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王维生前身后均享有盛名,有“天下文宗”“诗佛”美称,对后人影响巨大。

师大家应该注意到在刚才的介绍中提到王维的散文“清幽隽永,极富诗情画意”,而我们今天学习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正是代表作。

【多媒体课件播放课文配乐朗诵】

师在悠扬的古曲声中,我们初步感受了诗情画意。下面给大家10分钟的时间,自由诵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推进新课

创设氛围,合作学习

师时间到了,我想先请一位同学给大家总结一下课文的内容,谁来?

生这是一封写给老朋友的表达邀约同游的信。信中既叙朋友情谊,又写自然景物。第一段,概写游山的经历。第二段,写冬夜游山迷人的景色。第三段,拟写美妙春景,邀友人同游。师总结得好。那么,你说的叙朋友情谊在文中如何表现的呢?

生第一段,“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这里可以看出,王维对裴迪的了解和体谅。虽然是轻描淡写,但我相信裴迪看了以后,一定会很感动、很温暖。

师分析得入情入理,非常好。

师王军同学给我们开了一个好头,这样的语句还有吗?

生第二段,“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王维因没有邀裴迪同游而感到遗憾和落寞,不禁想到往日两人携手赋诗,共赏美景的情形。我想,在美景当前的时候,没有知己可以分享的确是遗憾的,但此时能被想到的知己,如裴迪,应该又是可喜的。

师哦?为什么?

生因为,此时此景能首先想到他,说明裴迪在王维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我若是裴迪,一定感动得泪哗哗的。

师大家的换位思考用得很好啊,对我都很有启发。下次我看见美景,一定先想到大家。

师两位同学的分析都很精妙啊,还有类似的语句吗?

生有。第三段,“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这里是表示邀请的部分,但也写得真挚,知己之间的情谊,让人难忘。“是中有深趣”必须你我二人一同欣赏才有意义,谁看了这信会不动心呢?

师是啊,这两人的情谊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君子之交——

生(齐声)淡如水。

师对啊,大家看,文章表现的知己之情看似平淡,可细品起来却让人回味悠长,甚至让人羡慕啊。人常说“人生得一知己——

生(齐声)足矣!

知识拓展、提升

师对于文中写景的部分,我想换一种方式来让大家体会。给大家5分钟时间,选取你欣赏的写景语段,把它扩写成200字以上的文段,然后,大家交流。

师到大家展示诗情画意的时候啦。谁先来?

生我选择了第二段中的“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我是这样写的……师大家说写得怎样?

生(齐声)好!

师是啊,好一幅冬夜之景啊,让人神往。还有谁画好美景?

生我也是第二段,我选的是“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师同学们的掌声已经说明一切了,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欣赏这两句吗?

生王维在这里用了以动衬静的写法,冬夜的犬吠、钟声等越发衬托出独坐者的寂寞心情,而对知己的思念也就越显深挚动人。

师很好。文章中的以动衬静的写法应该不止一处吧,还有吗?

生第三段,“轻鲦出水,白鸥矫翼”。

师好,谁选了这两句来写的?

生我。

师把你的描绘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师大家的描写都很传神,我又有一个问题,大家可以看出文章的景物描写的特点是什么吗?生宁静幽深。

师对,这与王维当时的心境是分不开的。

【多媒体课件显示】

王维此时对世事官场彻底失去兴趣,笃志信佛,唯以禅诵为事。《旧唐书•本传》说他:“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本文的景物描写表现出作者静寂,同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他在一种寻觅大自然宁静逸趣的状态下,沉醉于大自然富于生机而又不受干扰的境界中。

师我们再来看一首王维差不多写于同时间的诗,大家看书本26页,一起读《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师下面,我们来做两道与这首诗有关的题目——

【多媒体课件显示】

(1)对这首诗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寒山转苍翠”,一个“转”字,凭借颜色的渐变而写出它的动态。

B.“秋水日潺湲”,“日”就是天天,每日每时,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

C.“墟里上孤烟”,“墟里”指村里,一个“上”字,写出炊烟悠然上升的动态。

D.“狂歌五柳前”,“五柳”指的是作者所居住的辋川别墅前中的五棵柳树。

(2)选出对这首诗的内容和表现方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首联写山中秋景,山是静的,水是流的,勾勒出一幅有色彩,有音响,动静结合的画面。

B.颔联写出了诗人的形象,柴门之外,依门临风,看渡头落日,墟里孤烟,神态安逸,闲适潇洒,与隐逸诗人陶渊明的形象十分相似。

C.颈联写落日、孤烟等富有时间特征的景物,与首联构成一幅和谐的山水田园风景画,表现出诗人不愿意和统治者合作的反抗精神。

D.这首诗很好地体现了苏轼说的“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的特征,是一首诗、画、音乐完美结合的古诗。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找出答案:(1)D(2)C】

课堂小结

我们不难看出这首诗也是诗画合一,情与景相融。一个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山水田园诗;另一个是“书中有画,画中有书”的山水游记散文。一诗一文,相得益彰。我们也由此总结出王维的写作风格:不论写诗或写文都表现一种以画面为主的借景抒情的写作风格。因此,他被后人称为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布置作业

今天的作业:一是完成课后练习二,并加以积累。二是,假如你是裴迪,接到王维的这封信后,会怎样呢?请以裴迪的身份给王维写一封回信。

板书设计

课前预习

积土成山

一、基础字词

1.识记字音

裴秀才(p?i)猥不敢相烦(wěi)

休憩(qì)饭讫(qì)

玄灞(bà)辋水(wǎnɡ)

村墟(xū)曩者(nǎnɡ)

仄径(za)轻鲦(tiáo)

朝雊(zhāoɡ?u)黄檗(b?)

2.古今异义

景气和畅古义:景色,气候;今义:指生产增长、失业减少、信用活跃等经济繁荣现象。泛指兴旺。

3.一词多义

4.词类活用

近腊月下(近:形容词作动词,接近)

与月上下(上下:名词作动词,上下荡漾)

山中人王维白(白:形容词作动词,陈述)

村墟夜舂(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麦陇朝雊(雊:名词作动词,鸣叫)

二、文言句式

1.憩感配寺(状语后置句)

2.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判断句)

三、文学常识

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他是一个早熟的作家,九岁就负有才名,年十九,赴京城试,举解头(即第一名举子),二十一岁成进士。曾一度奉使出塞,此外大部分时间在朝任职。安史之乱,被执,拘禁于菩提寺中,他伪装病疾。安史乱平,以谄贼官而论罪,因曾作诗寄慨,因而只受到降官的处分。后官至尚书右丞。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诗、山水诗,无论律诗、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王维又是一位著名的绘画大师。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练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著有《王右丞集》二十八卷。

问题导引

1.作为一篇书信,本文在内容上有什么体现?

提示:书信是直接与接受者对话的,其所叙之事、所写之景、所抒之情都应与收信人有密切关联。作者正是做到了以二人相处的往事,以二人共赏的风景和二人相同的志趣,来吸引、说服对方。在这封信中,虽然写景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叙友情却是贯穿始终的线索。像第一段记独游的索然无味,第二段对往昔的回忆,第三段向裴迪发出的热情邀请,总是在不断地向裴迪表达自己对好友的思念之情。

2.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提示:全文文字凝练、朴素,句法上以四字句为主,犹如四言诗。中间也配以散行,使文句在整饬中又多变化。其写景部分,形象鲜明、生动,声韵和谐。王维的书信可以说是书中有画,书亦如诗。作者的思想、性格、审美趣味已尽在其中了。

3.作为一封书信,为什么把主要篇幅放在景物描写上?

提示:作者为何在这短短篇幅中,浓墨重彩地描写冬日景色,遥想描绘春天的美景,这与本文的写作意图有关,这封信既是用来叙述朋友情谊,同时也是与友人相约共赏,向友人发出邀请。作者把冬景写得诗情画意、生趣盎然,既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美景和美好生活的欣赏,让美景、真情与朋友分享,同时也暗含着对朋友的劝诱和邀请。要注意的是,本文的写景特别富有生活情趣,这也表现了作者期望闲适山水之中、追求田园生活的心理。这种借景传情、借景寄意的写法是值得我们学习和琢磨的。

参考译文:现在接近十二月末,蓝田山的景物优美、气候宜人,很值得游赏。我知道你正在温习经书(准备应试),不敢轻易打扰(你),就(独自)去山中(游玩),在感配寺休息,同山僧一起吃过斋饭后才离去。

(归途中)北行涉过灞水,(这时)清朗的月亮已经映照着城郭。夜间登上华子冈,只见辋水的波澜在月光照耀下起伏荡漾。还有远山上的树林间有火光忽明忽暗。还可以听到从深深的小巷里传出像豹子叫似的犬吠声。村中舂米的声音,与庙宇传来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此时)僮仆都已休息,只有我独自静坐,常常回忆起往日,同你在一起的日子,(我们)携手赋诗,在小径间漫步,在清流旁伫立。

待到来年春季,草转青,树萌芽,可以看到山色一片新绿,小鱼浮出水面,白鸥展翅飞翔,水露润湿了河岸,麦田里野鸡鸣叫,这美丽的景色不久就会有了,你能不能与我一起来游赏呢?如不是你这样天性敏慧、情趣高雅的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相邀呢。然而,这中间可是有着浓厚的情趣啊!千万不可疏忽错过。托运送黄檗的人顺便带信给你,不能一一尽言。山中人王维说。

习题详解

一、命题意图:设计这一题主要是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加强学生对景物描写部分的体验,提高语言素养。

参考答案:第2段:“北涉玄灞……复与疏钟相间。”天上的明月,清光朗朗。月光下,轻风吹过,辋水柔波潋滟。远望,一抹远山的暗影,村河边点点渔火。寂静中偶尔传来一两声犬吠,并疏疏落落的寺庙钟声,时断时续的舂米声,隐隐约约而又清晰可辨。

第3段:“当待春中……麦垅朝雊。”春天的蓝田山,风景绝佳。树木青青,芳草碧碧,游鱼嬉戏于清流,白鸥展翅于晴空。早晨,珠露圆润,闪亮在草尖、麦苗上,清晨野鸡在麦地里鸣叫。

第2段描写,是蓝田山的冬夜图,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如一幅水墨国画,着墨淡雅,用笔清疏,写意传神,基调寂静而清幽,是实景的真实描绘。第3段描写用欢快流畅之笔,写色彩明快之图画,把春日的蓝田山中万物勃发,生机盎然的景象描写得清新朗秀,令人不胜向往。

二、命题意图:让学生联系课文掌握古汉语中的常用词语。

参考答案:1.方:正,正在。

2.讫:罢,结束。

3.曩昔:以往,从前。

4.是中:这当中。忽:不注意,忘记。

5.白:书信中对平辈晚辈的谦辞。

三、命题意图:这是一道拓展题,本文与王维在诗中营造的意境有许多相似之处,让学生比较欣赏王维的诗文,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参考答案:诗文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相通之处是,善于在寻常的景物中发现美,善于把对自然的热爱欣喜之情融于景物描绘的过程中,这样诗文便处处荡漾着诗情画意。王维的诗和文中都有禅意,其中常用“寒”“空”“清”“冷”等字,营造一种空灵凄清的意境。王维工诗善画,苏轼评价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本文和三首诗都写景如画,是诗画结合的典范。

拓展阅读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啭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鉴赏提示:吴均,南北朝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自幼聪敏好学,作过建安王的记室、国侍郎等官职。他曾因私撰《齐春秋》被免官。其诗文多写山水景物,清新不凡,时人效之,号称“吴均体”。这是作者旅途中写给朋友的信,以书信短札的形式,描述了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的富春江两岸景色。文章骈散相间,清新隽永,历历如绘,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也是自然山水在作者的心弦上弹奏出的清音。尽情表现了作者眼中的山水的生灵之态,可谓绘声绘色,传神动人,令人悠然神往。

7.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晨诵夜吟

青玉案

苏轼

三年枕上吴中①路,遣黄犬②、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鸳鸯。四桥③尽是、老子④经行处。

《辋川图》⑤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定许,春衫犹是,小蛮⑥针线,曾湿西湖雨。

注:①吴中:此指苏州。②黄犬:《晋书•陆机传》:机有犬名“黄耳”,其在洛阳时,曾系信于犬颈,致松江(亦属“吴中”)家中,犬又系带回信还洛。③四桥:《苏州府志》卷三十四《津梁》:“甘泉桥一名第四桥,以泉品居第四也。”④老子:老年人的自称,此作者自指。⑤《辋川图》:唐诗人王维,其有别墅在辋川,曾于蓝田清凉寺壁上画《辋川图》,表示林泉隐逸之情志。⑥小蛮:指词人侍妾朝云。

赏析:这是首送人(送苏伯固还吴中,苏伯固名坚,博学,能诗)之作。上阕抒写作者对苏坚归吴的羡慕和自己对吴中旧游的思念。用“黄犬”这一典故,表达出盼伯固回吴后及时来信。“呼小渡”数句细节传神,虚中寓实,给对方一种“伴你同行”的亲切感。下阕抒发了自己欲归不能的惋惜,间接表达对官海浮沉的厌倦。就伯固之“归”,抒说己之“归计”。

积累运用

知识储备

l.掌握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思

故山殊可过与山僧饭讫而去

景气和畅步仄径

春山可望然是中有深趣矣

因驮黄檗人往

2.掌握下列词语的注音

讫(gì)夜舂(chōng)北涉玄灞(bà)辋水(wǎng)

轻鲦(tiáo)麦陇朝雊(g?u)黄檗(b?)

3.文学常识

4.(1)掌握对偶的修辞方法。

对偶: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联的两个词组成句子,成对地排列,这种修辞格叫对偶。

对偶,从形式上看,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从内容上看,凝炼集中,概括力强。

你能辨别出哪是对偶句吗?()

A.轻鲦出水,白鸥矫翼。

B.露湿青皋,麦陇朝雊。

C.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D.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答案:AD

(2)掌握衬托这种修辞方法。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的修辞方法叫衬托,这种修辞方法在王维的诗歌中经常见到。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首诗中就用鸟的鸣叫声,衬托出此时此处的寂静,你能从《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这篇文章中找出一处运用衬托这种修辞方法的地方吗?

答案:第二段中的深巷犬吠,村墟夜舂,疏钟声,衬托出了寒夜山村的宁静。

课后巩固

检查我的基础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猥不敢()(2)休憩()(3)饭讫()

(4)辋水()(5)沦涟()(6)夜舂()

(7)曩者()(8)步仄()(9)轻鲦()

(10)朝雊()(11)黄檗()

答案:(1)wěi(2)qì(3)qì(4)wǎnɡ(5)lúnlián(6)chōnɡ(7)nǎnɡ(8)za(9)tiáo(10)ɡ?u(11)b?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腊月下,景气和畅下:末尾。

B.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猥:鄙贱。

C.与山僧饭讫而去讫:完毕。

D.步仄径,临清流也仄:倾斜。

解析:D项,仄:狭窄。

答案:D

3.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故山殊可过殊:特别。

B.春山可望可:值得。

C.复与疏钟相间间:间隔。

D.然是中有深趣矣是:这。

解析:C项,间:间杂。

答案:C

4.《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一文的写作动机是()

A.文人借以锻炼诗文,拟题而作。

B.古人常有唱和之风气,顺应时尚而作。

C.作者晚年深感寂寥,欲约好友畅叙。

D.为邀约好友来春重游旧地而作。

解析:根据全文内容可以推知,且文中有“倘能从我游乎”的直接表露。

答案:D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故山殊可过()

(2)辄便往山中()

(3)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4)多思曩昔()

(5)当待春中,草木蔓发()

(6)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答案:(1)旧居(2)就(3)忽明忽暗(4)从前(5)仲春之时(6)浮动

6.指出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近腊月下()

(2)与月上下()

(3)山中人王维白()

(4)村墟夜舂()

(5)麦陇朝雊()

答案:(1)近,形容词作动词,接近

(2)上下,名词作动词,上下荡漾,浮动

(3)白,形容词作动词,陈述

(4)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5)雊,名词作动词,鸣叫

7.翻译下列句子。

(1)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

(2)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参考答案:(1)您正在温习经书,不敢烦扰您,邀您同游。

(2)常常想起从前在辋川别业携手赋诗的往事,走过狭窄的小路,面对轻轻的溪流。

8.填空。

王维,字摩诘,是_____________(时代)诗坛上极负盛名的诗人,因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人称_________________。王维擅长各种诗体,尤以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著称。后期诗歌,因仕途险恶,崇奉佛教,而以描写_____________景物、表达闲情逸致、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为主。所写_____________诗,数量多,艺术成就高,最能代表王维的艺术风格。王维除诗作优美外,又擅画,为当时著名画手,宋代大诗人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说道:“味摩诘之诗,______________;观摩诘之画,________________。”所评极为精当。

答案:盛唐王右丞五言律诗绝句田园山水山水田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剖析精彩文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王维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近腊月下,景气和畅

景气:景色,气候。

B.北涉玄灞,清月映郭

清月:清凉的月光。

C.此时独坐,僮仆静默

静默:安静、沉默。

D.携手赋诗,步仄径

仄径:弯曲的小路。

解析:B项,清寒的月光;C项,指已经入睡;D项,狭窄的小路。

答案:A

10.找出文中描绘景物的词语,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景气和畅;清月映郭;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

描绘美好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田园生活的热爱,同时也暗含着对朋友的邀约。

11.请概括出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1)交代时间地点,说明自己独到山中赏景的原因。

(2)集中写辋川冬夜景色,并于独坐中回忆昔日与裴迪同游之乐。

(3)写想象中的春日山景,并邀裴迪明年春日同游。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

(2)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参考答案:(1)气候温和舒畅,旧居蓝田山很可以一游。

(2)不是您这样性情高远的人,怎么能够用这种闲事来邀请呢。只是这里面有妙趣啊!

综合拓展提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3.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的词。

(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4)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答案:(1)表示约数(2)马飞奔(3)美丽(4)治理,筹划(5)在上面(6)通“现”,出现

14.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的“绝”字。

(1)天下独绝()

(2)猿则百叫无绝()

(3)不如早与之绝()

(4)以绝秦望()

(5)佛印绝类弥勒()

(6)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答案:(1)独特(2)停止(3)断交(4)断绝(5)非常(6)隔 绝的

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参考答案:(1)烟雾都消失尽净,天空和高山也是一样的颜色。随着江流飘浮荡漾,凭小船任意地东西飘荡。

(2)为名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16.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

维字摩诘,太原人。九岁知属辞,工草、隶,闲音律。岐王重之,维将应举,歧王谓曰:“子诗清越者,可录数篇,琵琶新声,能度一曲,同诣九公主第。”维如其言。是日,诸伶拥维独奏,主问何名,曰:“《郁轮袍》。”因出诗卷。主曰:“皆我习讽,谓是古作,乃子之佳制乎!”

延于上座,曰:“京兆得此生为解头,荣哉!”力荐之。开元十九年状元及第,擢左拾遗,迁给事中。贼陷两京,驾出幸。维扈从不及,为所擒,服药,称喑病。禄山爱其才,逼至洛阳,供旧职,拘于普施寺。赋诗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时间行在所。贼平后,授伪官者皆定罪,独维得免。仕至尚书右丞。维诗入妙品上上,画思亦然。至山水平远,去势石色,皆天机所到,非学而能。自为诗去:“当代谬词客,前身应画师。”后人评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信哉!客有以按乐图示维者,曰:“此《霓裳》第三叠最初拍也。”对曲果然。笃志奉佛,蔬食素衣,丧妻不再娶,孤居三十年。别墅在蓝田南辋川,亭馆相望。尝自写其景物奇胜,日与文士丘丹、裴迪、崔兴宗游览赋诗,琴樽自乐。后表宅请以为寺。临终,作书辞亲友,停笔而化。代宗访维文章,弟缙集赋诗等十卷上之,今传于世。

(选自《唐才子传•王维传》)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岁知属辞,工草、隶,闲音律

闲:熟习。

B.禄山爱其才,逼至洛阳,供旧职,拘于普施寺

爱:舍不得。

C.当代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谬:差误。

D.笃志奉佛,蔬食素衣,丧妻不再娶,孤居三十年

笃:忠诚。

解析:B项,爱:欣赏。

答案:B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闲音律

B.对曲果然

C.别墅在蓝田南辋川

D.后表宅请以为寺

解析:D项中“以为”是“把……作为”的意思。

答案:D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解析:A项,相同,副词“就”。B项,到/表被动。C项,表承接/表转折。D项,拿/认为。答案:A

2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王维才能出众的一组是()

①九岁知属辞,工草、隶,闲音律

②皆我习讽,谓是古作,乃子之佳制乎

③禄山爱其才,逼至洛阳,供旧职,拘于普施寺

④客有以按乐图示维者,曰:“此《霓裳》第三叠最初拍也。”

⑤笃志奉佛,蔬食素衣,丧妻不再娶,孤居三十年

A.①④

B.②⑤

C.③④

D.④⑤

解析:②是公主说自己,③不能体现他才能出众,⑤与“才能”无关。

答案:A

2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主请王维上座,是因为王维独奏的《郁轮袍》正是公主所讽讼的,而《郁轮袍》又是王维自己的佳作。

B.安禄山逼王维到洛阳,把它拘留在普施寺,是因为安禄山非常妒忌王维的才能。

C.曾经有人拿了按乐的图画给王维看,王维应答准确,说明王维对音乐非常精通。

D.王维除了善属辞,工草、隶,闲音律,通诗善画之外,还笃信佛教,吃蔬着素,足见其受佛教影响之深。

解析:B项中不是“妒嫉”,应是“喜爱”。

答案:B

追踪练习__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辋水沦涟(wǎnq)饭讫而去(qì)

步仄径(za)轻鲦出水(tiào)

B.黄檗人(b?)麦陇朝雊(g?u)

猥不敢相烦(wai)青皋(gāo)

C.举酒属客(zhǔ)冯虚御风(píng)

憖憖然(yìn)最可觞客(shāng)

D.荇藻(xíng)余音袅袅(miǎo)

酾酒临江(shā)衣冠士女(guān)

答案:C

2.比较下列加点词,其中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今予家里溪,而名莫能定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击空明兮溯流光

答案:D

3.与“寂寥而莫我知也”句式相同的两项是()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先破秦人咸阳者王之。

D.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E.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F.倚歌而和之。

答案:BE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猥不敢相烦________

(2)与山僧饭讫而去________

(3)春山可望________

(4)然是中有深趣矣________

(5)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

(6)正襟危坐而问客曰________

(7)方其破荆州,下江陵________

答案:(1)鄙贱,自谦之词(2)离开(3)观赏(4)这(5)往(6)端坐(7)当

5.与“使健中远具时羞之奠”中的“具”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

B.问所从来,具答之。

C.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D.同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答案:A

6.解释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

(1)克

(2)望

(3)孤

答案:(1)能够克制战胜

(2)农历每月十五日远看盼望观赏

(3)成为孤儿少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追踪练习__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想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灞水),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大,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野鸡的叫声),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一种落叶乔木)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故山殊可过。过:越过

B.足下方温经。方:正在

C.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间:疏远

D.轻鲦出水,白鸥矫翼。矫:矫健

答案:C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近腊月下,景气和畅。

B.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

C.此时独坐,僮仆静默。

D.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答案:B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1)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2)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B.(1)当待春中,草木蔓发。(2)是故草木之发,如蒸气。

C.(1)步仄径,临清流也。(2)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D.(1)因驮黄案人往。(2)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答案:C

4.对本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借短信描绘了自己晚年所居“辋川别业”周围的山水景物,实写了冬日的清丽和春天的明媚,语言质朴,文笔淡雅,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B.第一段“故山殊可过”句埋下一个伏线,暗暗点出自己隐居的山村实在值得一游。

C.“草木蔓发,春山可望”以下六句,作者运用诗的语言,采用动静互为烘托的艺术技巧,描摹出一幅山村春色图,可谓是文中有画。

D.第三段中,作者显示了他写信的意图,他与裴迪之间的深厚情谊是以“真趣”为基础的。

答案:C

(二)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钴鉧潭西小丘记①

柳宗元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②,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上有丘焉,生竹树。其“之突怒偃蹇③,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嶔然④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

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邀游,举熙熙然⑤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⑥之状与目谋,瀯瀯⑦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大渔父过而陋之,价百四,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注:①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郁郁不得志,于是寄情于山水,在游历中,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本文是“八记”中的第三篇。②钴鉧(gǔmǔ)潭:潭名,在西山之西。钴鉧:熨斗。因潭形似熨斗,故名钴鉧潭。③偃赛(yǎnjiǎn):曲折起伏的样子。④嶔(qīn)然:山石耸立的样子。⑤熙熙然:欢乐的样子。⑤清泠(líng):清澈明净。①瀯瀯(yíng):泉水声。③沣(f?ng)、镐(hào)、鄠(hù)、杜:均为地名,在唐代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附近。

5.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或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A.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寻:沿着

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湍:tuān,水势激急

B.若熊罴之登山罴:pí,熊的一种

铲刈秽草刈:yì,割除

C.鸟兽之遨游遨游:áoy?u,游玩

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匝旬:zāxún,满十天

D.虽古好事之士好:hǎo,喜欢

所以贺兹丘之遭也兹:zī,这

答案:D

6.下列加点字与“若牛马之饮于溪”中的“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D.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答案:C

7.下列加点字与“农夫渔父过而陋之”中“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C.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答案:D

8.下列句中加点字与“唐氏之弃地”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若熊罴之登于山。

B.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答案:B

9.解释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道

(2)负

(3)得

(4)殆

答案:(1)走路规律,道理风尚

(2)破,拱开背依仗违背失败

(3)发现得到得意能够

(4)几乎危险大概精神疲倦而无所谓

10.对“货而不售”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想卖却没能卖出去。

B.这是好的财物却没有人买。

C.这是好的货物不能出售。

D.想买来却没有人卖。

答案:A

11.翻译下面的句子。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答案:(我们)轮流拿起锄头、柴刀,铲去杂草,砍掉那些杂乱难看的树木,点起一把大火把它们烧掉。于是长得好看的树木挺立出来了,秀美的竹子露出来了,奇峭的石头也呈现出来了。

12.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叙述了作者购得并整治钴鉧潭西小丘的经过,描写了小丘优美的环境。

B.文中刻画高峻磊落的奇峰异石,正是作者性格才能的自我写照。

C.作者借小丘的遭遇,抒发了一种怀才不遇、不被人知的苦闷之情。

D.作者描写小丘的美景、奇异的山石,正是为了表达自己一种不慕名利、虚怀若谷、积极向上的乐观之情。

答案:D

雷志宏

线上教学《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导学案

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线上教学 9《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设计 (学生版) 一、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构建与运用:读懂课文,理解文句,积累文言词语 2.文化传承与理解:品味本文“文中有诗,文中有画”的创作风格。 3.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文章中的人情美,学习本文写景的艺术与构思的方法。 4.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诵读和探究的方法,鉴赏文中所描绘的美景,感受文中所表现的真挚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鉴赏文中的写景特点,感受文中所表现的真挚友情。 2.识辨课文中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及多义词。 3.感悟文中描绘的景物所含有的深趣与禅意。 三、教学方法 1.加强阅读,再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大意。 2.加强导析,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大意,了解文章结构特点。 3.结合文意,进行探究,了解文章的行文思路和议论特点。 4.加强诵读,在读中体会文章气势之磅礴,说理之透彻。 四、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赞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对盛唐田园诗人王维作品的高度评价,那么,我们就通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这篇书信体的散文来领略这一艺术风格。 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赞誉:“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对王维诗作的高度评价。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回顾我们学过的王维的一些诗句:高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又感受到了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歌风格。然而,今天我们学习的不是他的诗,也不是他的画,是他的一篇书信体的散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板书题目) (用王维的诗句导入,增强讲课的韵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回顾学过诗句,加强学生对王维诗歌风格的印象) 二、作者和背景: 1.关于作者: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盛唐派代表作家。以尚书右丞终,又称。崇尚佛道,世称诗佛后半生多过着隐居生活。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设计 大埔县田家炳实验中学梁伟新授课班级:高二(1)班 一、教学目标: 1、读通本文内容,积累文言知识,背诵全文。 2、感受古代书信的典雅美,王维诗文意境美。 3、引导欣赏王维裴迪间的脱俗友情。 二、1、教学重点:感受此信“文中有画”的特点 2、教学难点:欣赏王裴间脱俗友情 三、教学准备:1、导学案 2、口译且背诵文章 四、教学时长:一课时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导练法、读思法 六、教学过程: 1、导入:王维诗《相思》《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注:裴迪酬赠王维的诗歌有28首,王维写给裴迪的有30多首 2、析题:“书”是一种怎样的文体?“山中”在哪?“秀才”时代不同解。 3、感知鉴赏全文: ①师生共读文章。(范读、个人读、齐读) ②文言知识检查落实。(字词解释、特殊句式、重点句翻译→学案体现) ③王维写信给裴迪的目的何在?为什么?(用原文回答,理由要三条以上) 4、感悟:为什么王维能感受到山中别致的美?为什么只能邀请裴迪才能共赏?结合诗歌《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来谈。 (法国著名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说“生活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认为更多时候,生活不是缺少美,也不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是面对美时缺少共振的心灵。) 5、表达:《与老梁书》的回信《与诸生书》 6、作业:①《与老梁书》升级版。 ②阅读文评《为什么说盛世读王维》,尝试反对作者的观点,写草稿200字左右。

与诸生书 诸生在信中予吾一切关注、关切、关爱,老梁一并谢过。 “老梁”确定会成为“老老梁”;“老梁”会不会成为“梁老”,这事难说的很。即使海威抬爱说我已是“梁老”。 常小妞的糖大家都尝过。黄丽记着老梁发糖时的一抹微笑和一句洋洋自得的话语:什么样的人就会买什么样的糖。直到现在,我仍然认为那糖最最精致。 张陶认为老梁上课像爱唠嗑的东北大妈。啟元不太同意此观点,他认为老梁是“金刚怒目”。老梁一直认为自己是菩萨低眉、尼姑思凡。老梁平生乐事就是看丑女出嫁、美女出家,看好人不高寿、贼人老不死。 大家一致认为“春风过驴耳”是老梁温柔且毒辣的批评,一度占据咱班热搜词条第一名。老梁进一步认为只听“春风”的“驴”必然会丧失驴生三季,驴生会变得残缺不全。 老梁的小理想就是站到讲台前,带领一帮愿意跟他一道看风景的人岭南塞北、风霜雨雪、古今中外、家长里短,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直到地老、不管天荒,等到他也长成一道风景。施一公说:一生只为一件小事而来。“诸生虐我千百遍,我待诸生如初面”,如此,很好。 实中人老梁白 知己,莫过于陪你疯、陪你闹、陪你哭、陪你笑,陪你—陪你 你是接舆狂人,我是五柳先生,或许你是子期、我是伯牙。 不对,你是秀才、我是摩诘,你便是我,我便是你。 你说芙蓉堪怜、自开自落;可知知音顾怜、善哉善哉。 你说轻舟隔水、遥遥不识;可知泊舟由我、闲看清波。 你说连山秋色、惆怅何极;可知山翠拂衣、且行且忆。 你说浮名何益、从此安禅;可知渡头落日、醉笑狂歌。 我说:寒山清月、辋水沦涟、村墟夜舂、疏钟相间,念往昔、仄径清流赋诗情不已。 我说:春山可望、春水生波、春风百草、春色可期,待来年、相邀从游美景有深趣。 天机清妙如你无忽不一。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的教学设计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的教学设计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本单元第三篇文章,且篇幅短小,字词句疑难相对较少,故可不把字词掌握当作教学重点。根据本文内容和写法上的特点,着重从其写景特点以及文中所包含的人生旨趣入手进行分析鉴赏,可培养对自然山水的审美鉴赏力和借鉴如何描摹自然美景的方法。 【学生分析】 初中人教版和苏教版都已选了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并且而两文在内容和写法上有着惊人的相似,而初中教材已安排学生对作者在信中大幅写景与写作目的的关系作了了解。 【三维目标】 1、理解文意,把握深趣。正确评价课文中反映出的作者的思想情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体会本文文笔洗练、自然清新的风格,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水之美的感受力。 3、品味本文文中有诗,诗中有画的创作风格。 4、培养诵读和品味文言文精巧语言的能力,培养鉴赏优秀古代散文的习惯与技能。 【重点、难点】

品读、鉴赏课文描写寒山月夜景色和想象与友人一同欣赏春景的情景的文段,是学习的重点;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情感,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设想】 拟将课文与吴均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可以借助对吴文的复习顺利导入新课,并且在复习旧课的基础上对新课进行学习,既能温故又极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真正做到温故知新。 【课时安排】 一课时。 【预习要求】 1、熟读课文,对照注释,查找工具书和参考资料,弄懂文意。 2、复习《与朱元思书》一文,比较与本文的相通之处。 3、记下预习中的问题,留待课堂共同解决。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多媒体展示《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设计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设计 高二语文组刘冬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①读懂课文,理解文句,积累文言词语。 ②鉴赏文章中的人情美,学习本文写景的艺术与构思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和探究的方法,鉴赏文中所描绘的美景,感受文中所表现的真挚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所表现的真挚友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品读、鉴赏课文描写寒山月夜景色和想象与友人一同欣赏春景的情景的文段。 教学难点:鉴赏文中的写景特点,感受文中所表现的真挚友情。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探究法。 课前准备: 布置预习: 1、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疏通文意。对自己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做好记录。 2、分析文中写景的句子,并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分析喜欢的原因是什 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赞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对盛唐田园诗人王维作品的高度评价,那么,我们就通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这篇书信体的散文来领略这一艺术风格。 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赞誉:“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对王维诗作的高度评价。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回顾我们学过的王维的一些诗句:高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又感受到了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歌风格。然而,今天我们学习的不是他的诗,也不是他的画,是他的一篇书信体的散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板书题目) (用王维的诗句导入,增强讲课的韵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回顾学过诗句,加强学生对王维诗歌风格的印象) 二、学生齐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正确断句。结合注释独立地疏通课文,找出自己的疑问。(生自由诵读课文,疏通字词。教师巡视。) 三、学生自主交流疑问、老师点拨。再读课文。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翻译及赏析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翻译及赏析 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维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译文】 现在正是农历十二月的末尾,气候温和舒畅,旧居蓝田山很可以一游。您正在温习经书,仓猝中不敢打扰,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饭,便离开了。 我向北渡过深青色的灞水,月色清朗,映照着城郭。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的月影也随同上下。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叫一样。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这

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僮仆已入睡,多想从前你我于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草地,麦田里雉鸟在清晨呜叫,这些景色离现在不远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难道我能把邀请你当作闲事吗?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不要忽略。因为有载运黄檗的人出山,托他带给你这封信,不一一详述了。 【赏析】 全文描绘了辋川的春色及冬色、月光下的夜色、隐约的城郭、沦涟的水波、落寞的寒山、明灭的灯火,以及深巷的寒犬、村墟的夜舂、山寺的疏钟,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写出了冬夜的幽深和春日的轻盈。 “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岁末寒冬的山间景致在王维眼中也是很优美动人的,故山景气如何和畅,他略而不述,专讲了饭后归来时所见到的一片晚景:灞水深沉、月照城郭;辋川在月光中涟漪起伏;山上灯火,透过树林明灭可见;村巷里的寒犬叫声、夜舂声和山寺里的疏钟声一并传来,作者所写的是夜景,那河水、城郭、远火,都是在月色朦胧中看到的,而那犬吠、夜舂和疏钟则是在黑夜里听到的,作者通过所见所闻,来写那寒夜的景物特色,这样就更切实、逼真,下面写他归家后的境遇和感触,当僮仆静默时,他却思绪不宁,感到十分孤独了!他不禁想到往日与裴迪一起走过仄径去寻幽访胜,对着清流赋诗论文的快乐,这一段所写是一天中游山的经历和感受,但从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导学案(教师版)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师案) 教学目标: ①读懂课文,理解文句,积累文言词语。 ②学习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体会本文“文中有诗,文中有画”的特点。品味文中诗情画意的写景特征。鉴赏语言淡雅优美,富有情韵的特点。 ③领会文中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感情。感悟文中描绘的景物所含有的深趣,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品读、鉴赏课文描写寒山月夜景色和想象与友人一同欣赏春景的情景的文段。 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 王维(701—761),字摩诘,工诗画音律,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其诗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王维晚年长斋奉佛,其诗也明显带有参禅悟道的气息。故后世称其为“诗佛”。因官终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罢相,贬荆州长史,奸相李林甫当权,政治由此从较为清明转而日趋黑暗。王维一方面对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王维渴望在山水之间寻求宁静、安逸的生活环境,以洁身自好,躲避政治风险。 二、解题 1、“山中”:点明地点终南山 2、“裴秀才迪”:即裴迪,王维友人,曾任蜀州刺史,曾是辋川别业的常客。秀才:当时对士人的通称。 3、“书”: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寄……书”等,如《报任安书》。古人对书信有不同的称谓,如“书”“简”“札”“启”“笺”“帖”“表”“疏”“函”“上书”“奏议”“封事”“牍”“素”等等。“简”是竹片,“笺”是小竹片,“牍”是木板,“札”是小木板,“素”是白色的绢。写信所用的木板和白绢长度通常都在一尺上下,所以又叫“尺牍”、“尺素”。信件也有称为“函”“缄”、“启”的。 三、写作背景 辋川别业傍山临水,风景非常优美。裴秀才迪,即裴迪,他是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主要诗人之一,裴迪曾是辋川别业的常客,是王维寄情山水的同道。他们经常一起“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品尝山林隐逸生活的乐趣。 这一年的腊月末,裴迪在自己家中温习经书,准备去应科举考试。王维居住在辋川别业颇有孤独之感,便写了这一封信给裴迪,约请他明年春天来这里与他同游。 预习案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2篇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2篇Shanzhong and Pei Xiucai's teaching case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2篇 前言: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 2、篇章2: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 篇章1: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学习断句,把握节奏。 2.积累部分实词。 3.赏析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学习断句,把握节奏。

2.赏析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方法指导:借助工具书和课文下面的注释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艺术特色,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解题 (1)解题【山中】点明地点。【秀才】是唐代对中进士者的一种通称。【裴迪】王维友人,曾任蜀州刺史,曾是辋川别业的常客,也是王维寄情山水的同道。【书】点明了体裁。 (2)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盛唐诗人。官至尚书右丞。擅长诗与画,兼通音乐,并能使诸艺互通,尤以描绘山水田园的诗歌着称,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的山水诗,成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也有一些是反映边塞和送别的诗作,如《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中兄弟》。作品有《王右丞集》。 2、简介背景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设计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文句,积累文言词语 2.品味语言,借鉴描摹自然美景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感受文章意境美,运用想象力描述文中的自然景观 2.在深入研读课文的过程中,领悟王维诗文中的禅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会文中作者对朋友深切思念之情 2.体味王维身在官场,心系山林的人生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读、鉴赏课文中描写寒山月夜冬景和山村春色的文字 难点:思考、领悟王维诗文中的禅意 三、教学时数:1课时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比较阅读法拓展阅读法 五、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疏通课文中的字词,并尝试描绘出春冬二景 (二)导入:题目解析 (王维写信热情邀约裴迪同游) (三)自由朗读课文,用心感受春冬二景之美,再用语言把它描绘出来(播放配乐) 1.山中冬景图 提问:请描述一下山中冬景(教师点评,强调重点字词) (月、水光、寒山、林火、犬吠、夜舂、疏钟构成了一幅山中冬景图,运用了视听结合,以动衬静,由近而远的手法,使画面更富有层次) 提问:用几个词语简单概括一下山中冬景 (静谧、清冷、幽远) 小结:请学生示范朗读,再一次带我们走进这清幽静谧的山中冬景 2.等待中的春景图 听音乐:让学生朗读改写自原文春景的散文(感受春意,走入画中) 提问:用几个词语简单概括一下春景(点出“当待”、“斯之不远”的含义) (色彩斑斓,生机勃发,明丽欢快,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小结:苏轼云: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文)中有画 (全体朗读二三段) (四)山中景色虽美,裴迪“方温经”,已在山中的王维为什么执意邀约他前往呢? (若非同为“天机清妙者”,又怎能领略其中“深趣”,王维与裴迪不仅是至交,更是难得的知己,王维又怎能舍弃这样的游伴呢?) (五)讨论:山中观景的王维孤独吗?寂寞吗? (孤独是客观的状况,寂寞是主观的感受,“独往山中”的王维也许孤身一人,但并不寂寞,他是闲适悠然的,哪怕在清冷的冬夜观赏山中美景,也是一种享受) (六)进一步讨论:身处寒冬,王维为什么能心怀暖春呢? 补充材料:笃信佛教的王维:王维的名和字合起来,是一个佛的名字:维摩诘维摩诘是与释迦同时的一个印度僧人,曾向弥勒、文殊和舍利弗等讲说过大乘教义他大约在四十岁以后就开始过着一种亦官亦

最新整理《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优秀篇

最新整理《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优秀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之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王维,识记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 过程与方法:感受作者笔下景物的特征;了解本文句式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大自然、宁静恬淡的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笔下景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了解本文句式特点。 教学方法:

诵读品味法、引导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常规教具。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想: 这篇文章短小精悍,文中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并不太多,但其本身在写景抒情方面很有特色。因此建议在学习中,以诵读品味为主,争取能在多遍阅读的基础上把握住作者在文中所描绘的景物特征,并体会其抒情的方式。 教学过程: 导入语

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赞誉:“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这是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对盛唐田园诗人王维诗作的高度评价,学过本文之后,大家还会发现,这个特点不仅在王维的诗歌里有,散文里也有!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书信体散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作者介绍 王维(701-761),字摩诘,外号“诗佛”,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王维是盛唐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因此后人又称他为“王右丞”。擅长诗与画,兼通音乐,并能使诸艺互通,尤以描绘山水田园的诗歌著称,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的山水诗,成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也有一些是反映边塞和送别的诗作,如《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中兄弟》。作品有《王右丞集》。 解题 “山中”点明地点。“秀才”是唐代对未中进士者的一种通称。“裴迪”王维友人,曾任蜀州刺史,曾是辋川别业的常客,也是王维寄情山水的同道。“书”点明了体裁。 简介背景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设计之一.doc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设计之一- 运用多媒体教学。设置王维之诗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面,引出本文的书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在荧屏中打开王维的诗:《鸟鸣涧》和《鹿柴》。然后让学生总结王维的诗歌创作的风格。接着引入本文所描写的画面。并在屏幕上呈现出中有画,画中有书的境界。 【教学过程】 一、由王维之诗而引入其书 播放课件1王维之诗《鸟鸣涧》和《鹿柴》的配乐配画录像。然后关闭录像,又让学生背诵这两首诗。 1、要求学生思考:苏轼是如何评价王维的诗歌?然后让学生介绍王维及其作品。 2、让学生听本文的配乐录音。然又让学生朗读。

二、整体感知 1、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注释及印发的参考资料,阅读全文。 2、要求学生画出文中写景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其写景的特点。 3、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写景所体现作者的情感。 三、讨论研究,归纳写景的特征,及语言特点 1、作为一篇书信,本文在内容上有什么体现? 提示:书信是直接与接受者对话的一种文体,或叙事,或表情,或写景。这些都与对方有密切的联系。然而作者在这封信中有大部分内容是写景的,为什么整篇书信是以写景为止呢? 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琢磨,然后,再提示,最后,由教师归纳。

2、作为一篇书信,作者为什么把主要内容放在写景上? 提示:作者写景是为了让中美景与美好的生活,借助这封信传给自己朋友,并且想让朋友也来共享怀。在此同时,也有对朋友劝说和邀请之意。作者还通过写景来表现一种闲适山水之情,及追求一种田园的生活。所有这些都表现作者借景抒情或借景传情的特点。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让他们归纳出要点,然后,再集中起来,最后再由教师归纳出写景方法。以及给学生分析写景缘由。 3、作者为什么称自己为山中人?而在非子天机清妙算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中的天机妙算是什么意思?为何这样说? 提示指导:指出诗人所在位置在山中,又说明自己的隐居生活,自己住在山中。而天机妙算,指的是性情之远,超尘脱俗。这也是对朋友的高度赞许。是因为他想提醒朋友春游的趣味。这将加重恳切相邀之情和诚挚相知之意。

文言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原文及赏析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原文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注释】 秀才:唐代对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的称呼。 腊月:农历十二月。古代在农历十二月举行“腊祭”,所以称十二月为腊月。 景气:景色,气候。 故山殊可过:旧居蓝田山很可以一游。故山,旧居的山,指王维的“辋川别业”所在地的蓝田山。殊,很。过,过访、游览。 足下:您,表示对人的尊称。 方温经:正在温习经书。方,正。 猥:鄙贱。自谦之词。 烦:打扰。 辄便:就。 憩感配寺:在感配寺休息。感配寺,王维集中有游感化寺的诗,《旧唐书·神秀传》中说,蓝田有化感寺。感配寺可能是化感寺之误。 饭讫(qì):吃完饭。讫,完。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北涉玄灞:近来渡过灞水。涉,渡。玄,黑色,指水深绿发黑。 华子冈:王维辋川别业中的一处胜景。 辋水:车轮状的湖水。 村墟:村庄。 夜舂:晚上用臼杵捣谷(的声音)。舂,这里指捣米,即把谷物放在石臼里捣去外壳。 疏:稀疏的。 静默:指已入睡。 曩:从前。 仄迳:迳同径,狭窄的小路。 当待:等到。 蔓发:蔓延生长。 轻鯈(tiáo):即白,鱼名。身体狭长,游动轻捷。 矫翼:张开翅膀。矫,举。 青皋:青草地。皋,水边高地。 麦陇:麦田里。 朝雊(gòu):早晨野鸡鸣叫。雊,野鸡鸣叫。 斯之不远〕这不太远了。斯,代词,这,指春天的景色。 傥:同“倘”,假使,如果。 天机清妙:性情高远。天机,天性。清妙,指超尘拔俗,与众不同。

高一语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文句,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本文写景的艺术与构思的方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诵读和品味文言文精巧语言的能力。 2.培养鉴赏优秀古代散文的习惯与技能。 三、德育渗透目标 正确评价课文中反映出的作者的思想情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四、美育渗透目标 体会本文文笔洗练、自然清新的风格,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水之美的感受力。 教学方法: 1.初读全文,扫清文字障碍,了解文章描写的主要内容。 2.与同是写景记游的《赤壁赋》作比较,通过比较,了解两文在内容与记游方式方面的不同。《赤壁赋》写二三文人雅士的月夜之游;而《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写诗人独自新赏寒山月夜的美景及“当待春中”一段悬想春景。《赤壁赋》是一次夜游赤壁的记录,以时间为序;而《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信步游览所见和想象与友人一同欣赏春景的情景。 3.反复诵读,然后分析作者选取景物的角度,所写景物的特点。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品读、鉴赏课文描写寒山月夜景色和想象与友人一同欣赏春景的情景的文段,是学习的重点;体会作者的写作背景,是学习的难点。二、解决办法 通过诵读、揣摩语句和课堂讨论来解决、消化重点、难点。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本课是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诵读课文并背诵第二、三段。此外,文句的翻译复述、评析及对作者情感的把握,都要求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来完成。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1.导入课文 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赞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对盛唐田园诗人王维诗作的高度评价,大家回顾一下学过的作品,哪些最能体现这一艺术特点的——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是他的诗作,那么他的文章又如何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这篇书信体的散文来领略这一艺术风格。 2.解题 (1)解题【山中】点明地点。【秀才】是唐代对中进士者的一种通称。【裴迪】王维友人,曾任蜀州刺史,曾是辋川别业的常客,也是王维寄情山水的同道。【书】点明了体裁。 (2)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盛唐诗人。官至尚书右丞。擅长诗与画,兼通音乐,并能使诸艺互通,尤以描绘山水田园的诗歌著称,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的山水诗,成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也有一些是反映边塞和送别的诗作,如《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中兄弟》。作品有《王右丞集》。(3)简介背景。 王维后半生,无心仕途,常往来于长安和蓝田县的辋川别业之间,亦官亦隐,常与裴迪等诗酒唱和,诵读佛经。此信即写于他从长安回到辋川别业的某个时候。 3、检查大家预习的情况 A、读准生字: 比涉玄灞(bà)辋(wǎng)水沦涟(lián)多思曩(nǎng)昔步仄(zè)径轻鲦(tiáo)出水因驮黄檗(niè)人往猥(wěi)舂(chōng)皋(ɡāo) B、解释词语:过猥讫村墟舂仄曩昔矫 4、初步感知 (1)大家平时也有给朋友写信,那一般会写什么内容呢?——那本文是不是也写这样的内容?——那是写了什么内容? (2)文中有一个词浓缩了本文的主要内容,是本文的“文眼”,你认为是哪个词?

中考文言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全文详细翻译 - 文言知识.doc

中考文言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全文详细 翻译- 文言知识-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译文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作者:王维 现在正是农历十二月的末尾,气候温和舒畅,旧居蓝田山很可以一游。您正在温习经书,仓猝中不敢打扰,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饭,便离开了。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我向北渡过深青色的灞水,月色清朗,映照着城郭。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的月影也随同上下。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叫一样。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僮仆已入睡,多想从前你我于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草地,麦

田里雉鸟在清晨呜叫,这些景色离现在不远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难道我能把邀请你当作闲事吗?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不要忽略。因为有载运黄檗的人出山,托他带给你这封信,不一一详述了。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返回查字典首页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原文及翻译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原文及翻译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下面是文学网小编Lynn整理的唐代诗人相关内容资料。(更多唐代诗人内容请关注文学网) 【原文】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维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译文】 现在正是农历十二月的末尾,气候温和舒畅,旧居蓝田山很可以一游。您正在温习经书,仓猝中不敢打扰,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饭,便离开了。 我向北渡过深青色的灞水,月色清朗,映照着城郭。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的月影也随同上下。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叫一样。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僮仆已入睡,多想从前你我于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草地,麦田里雉鸟在清晨呜叫,这些景色离现在不远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难道我能把邀请你当作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王维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文句,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本文写景的艺术与构思的方法。 3.培养诵读和品味文言文精巧语言的能力。 4.培养鉴赏优秀古代散文的习惯与技能。 5.正确评价课文中反映出的作者的思想情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方法: 1.初读全文,扫清文字障碍,了解文章描写的主要内容。 2.反复诵读,然后分析作者选取景物的角度,所写景物的特点。 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品读、鉴赏课文描写寒山月夜景色和想象与友人一同欣赏春景的情景的文段,是学习的重点;体会作者的写作背景,是学习的难点。 二、解决办法 通过诵读、揣摩语句和课堂讨论来解决、消化重点、难点。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本课是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诵读课文并背诵第二、三段。此外,文句的翻译、评析及对作者情感的把握,都要求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来完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1.导入课文 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赞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对盛唐田园诗人王维诗作的高度评价,大家回顾一下学过的作品,哪些最能体现这一艺术特点的——这是他的诗作,那么他的文章又如何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这篇书信体的散文来领略这一艺术风格。 2.解题 (1)解题【山中】点明地点。【秀才】是唐代对中进士者的一种通称。【裴迪】王维友人,曾任蜀州刺史,曾是辋川别业的常客,也是王维寄情山水的同道。【书】点明了体裁。(2)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盛唐诗人。官至尚书右丞。擅长诗与画,兼通音乐,并能使诸艺互通,尤以描绘山水田园的诗歌著称,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的山水诗,成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也有一些是反映边塞和送别的诗作,如《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中兄弟》。作品有《王右丞集》。 (3)简介背景。 王维后半生,无心仕途,常往来于长安和蓝田县的辋川别业之间,亦官亦隐,常与裴迪等诗酒唱和,诵读佛经。此信即写于他从长安回到辋川别业的某个时候。 3、检查大家预习的情况 4、初步感知 (1)大家平时也有给朋友写信,那一般会写什么内容呢?——那本文是不是也写这样的内容?——那是写了什么内容? (2)文中有一个词浓缩了本文的主要内容,是本文的“文眼”,你认为是哪个词?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原文及翻译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原文及翻译 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下面是文学网小编Lynn整理的唐代诗人相关内容资料。(更多唐代诗人内容请关注文学网) 【原文】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维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译文】 现在正是农历十二月的末尾,气候温和舒畅,旧居蓝田山很可以一游。您正在温习经书,仓猝中不敢打扰,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

休息,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饭,便离开了。 我向北渡过深青色的灞水,月色清朗,映照着城郭。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的月影也随同上下。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叫一样。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僮仆已入睡,多想从前你我于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草地,麦田里雉鸟在清晨呜叫,这些景色离现在不远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难道我能把邀请你当作闲事吗?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不要忽略。因为有载运黄檗的人出山,托他带给你这封信,不一一详述了。 【注释】 秀才:唐代对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的称呼。 腊月:农历十二月。古代在农历十二月举行“腊祭”,所以称十二月为腊月。 景气:景色,气候。 故山殊可过:旧居蓝田山很可以一游。故山,旧居的山,指王维的“辋川别业”所在地的蓝田山。殊,很。过,过访、游览。 足下:您,表示对人的尊称。 方温经:正在温习经书。方,正。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二选修)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二选 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读懂课文,理解文句,积累文言词语; ②培养诵读的能力; ③品味文中诗情画意的写景特征,感悟文中描绘的景物所含有的深趣。 ④品味本文作为一篇书信的特色。 过程与方法: ①课前预习,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把一些重点的文言词句以及不能理解的地方做好标记; ②堂上听录音,小组讨论交流本课重点的文言词句及不能理解的地方; ③讨论与探究,学习“借景传情”和“借景寄意”的手法以及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领会文中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感情;::

②感悟文中描绘的景物所含有的深趣,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品味、鉴赏课文描写冬夜和春景的文段。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时数:2课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疏通文段,积累本课的文言知识; 第二课时:品味、鉴赏课文描写冬夜和春景的文段。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背诵王维的《山居秋暝》,用这首诗导入本课的学习。 (王维的《山居秋暝》是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对王维诗作曾这样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维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看看这篇书信体的散文其艺术风格又是怎样的。 二、解题及体裁解说

山中:诗人所在地位置;自己的隐居生活。 书:一种应用文体。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与……书”、“答……书”、“答……书”。如《报任安书》及本单元的一些课题。 (先由学生回答,并阅读48页“点击链接”中关于“书信”的知识) 三、听课文朗读并正音 猥不敢相烦::::憩感配寺::::饭讫::::辋水沦涟:::夜舂:::多思曩昔::::: 玄灞::::轻鯈出水::::仄径::::麦陇朝雊::::::青皋::::::黄蘗 四、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五、课文文言字词讨论交流 昨天布置同学回去预习课文,要求同学翻译课文,并且把自己认为的重点的字词句以及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录,现在就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由学生分段明确各段的文言字词句。 以下是教师预先归纳出的每段要注意的文言字词句。 第一段: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独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中考文言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全文详细翻译 导读:《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译文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作者:王维 现在正是农历十二月的末尾,气候温和舒畅,旧居蓝田山很可以一游。您正在温习经书,仓猝中不敢打扰,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饭,便离开了。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我向北渡过深青色的灞水,月色清朗,映照着城郭。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的月影也随同上下。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叫一样。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僮仆已入睡,多想从前你我于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草地,麦田里雉鸟在清晨呜叫,这些景色离现在不远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你

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难道我能把邀请你当作闲事吗?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不要忽略。因为有载运黄檗的人出山,托他带给你这封信,不一一详述了。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设计之一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品味文中写景的诗情画意特征。 2、鉴赏文中语言淡雅优美,有情韵的特点。 3、指导学生背诵与理解文中的情意。 【教学设想】 运用多媒体教学。设置王维之诗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面,引出本文的“书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在荧屏中打开王维的诗:《鸟鸣涧》和《鹿柴》。然后让学生总结王维的诗歌创作的风格。接着引入本文所描写的画面。并在屏幕上呈现出“中有画,画中有书”的境界。 【教学过程】 一、由王维之诗而引入其书 播放课件1王维之诗《鸟鸣涧》和《鹿柴》的配乐配画录像。然后关闭录像,又让学生背诵这两首诗。 1、要求学生思考:苏轼是如何评价王维的诗歌?然后让学生介绍王维及其作品。 2、让学生听本文的配乐录音。然又让学生朗读。 二、整体感知 1、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注释及印发的参考资料,阅读全文。 2、要求学生画出文中写景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其写景的特点。

3、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写景所体现作者的情感。 三、讨论研究,归纳写景的特征,及语言特点 1、作为一篇书信,本文在内容上有什么体现? 提示:书信是直接与接受者对话的一种文体,或叙事,或表情,或写景。这些都与对方有密切的联系。然而作者在这封信中有大部分内容是写景的,为什么整篇书信是以写景为止呢? 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琢磨,然后,再提示,最后,由教师归纳。 2、作为一篇书信,作者为什么把主要内容放在写景上? 提示:作者写景是为了让“中”美景与美好的生活,借助这封信传给自己朋友,并且想让朋友也来共享“怀”。在此同时,也有对朋友劝说和邀请之意。作者还通过写景来表现一种闲适山水之情,及追求一种田园的生活。所有这些都表现作者借景抒情或借景传情的特点。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让他们归纳出要点,然后,再集中起来,最后再由教师归纳出写景方法。以及给学生分析写景缘由。 3、作者为什么称自己为“山中人”?而在“非子天机清妙算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中的“天机妙算”是什么意思?为何这样说? 提示指导:指出诗人所在位置在山中,又说明自己的隐居生活,自己住在山中。而“天机妙算”,指的是性情之远,超尘脱俗。这也是对朋友的高度赞许。是因为他想提醒朋友春游的趣味。这将加重恳切相邀之情和诚挚相知之意。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公开课)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 游婵华 教学目标: 1、理解文意,把握“深趣”。 2、品味本文“文中有诗,诗中有画”的创作风格。 授课教师:游婵华 授课班级:高二(11)班 授课时间:第16周星期五第3节 教学过程: 一、导语 王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我们接触过其许多山水诗,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山居秋暝》《过香积寺》《鸟鸣涧》《鹿柴》,里面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写出了诗人追求人生宁静,闲适的境界。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诵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感知课文。 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正音。 3、概括各段的内容: 第一段:故山殊可过,而今我独过。 第二段:故山冬夜,清丽淡远,宁静和谐,静默独坐,多思与你同游,携手赋诗。 第三段:故山春景斑斓夺目,生机勃勃,只想邀你同游。 (2)文中有一个词浓缩了本文的主要内容,是本文的“文眼”,请你找出这个词,并说说它包含了哪些内容? 提示:“深趣”是文眼。它包括王维笔下的终南美景,主要是冬夜清丽淡远、宁静和谐的氛围和春天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景象,还有朋友相邀的一片诚心。 三、品读课文,体会“深趣”,理解创作风格。 1、赏析美景,理解“文中有诗,诗中有画”的风格。 ⑴学生朗读第二段,教师强调“玄”“曩昔”“步”等词语的意思。 ⑵朗读课文第37页“资料信息”栏目中引用的喻良能的诗,要求学生学习那种以诗解文的读书方法,把第二段中描写冬夜景色的文字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引导学生进行比读,欣赏声色相宜、清丽淡远迷人夜色,同时解决第二段中的难句,顺带讲解以动称静写作的手法。 (“比涉玄灞……复与疏钟相间。”天上的明月,清光朗朗。月光下,轻风吹过,辋水柔波潋滟。远望,一抹远山的暗影,村河边点点渔火。寂静中偶尔传来一两声犬吠,并疏疏落落的寺庙钟声,时断时续的舂米声,隐隐约约而又清晰可辨。蓝田山的冬夜图,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如一幅水墨国画,着墨淡雅,用笔清疏,写意传神,基调寂静而清幽,是实景的真实描绘。) ⑶指名朗读第三段描绘春景的文字,要求学生找出最能体现春天生机的字眼。师生品析“蔓”“轻”“矫”等字的表达作用,体会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美妙春光。(“当待春中……麦陇朝雊。”春天的蓝田山,风景绝佳。树木青青,芳草碧碧,游鱼嬉戏于清流,白鸥展翅与晴空。早晨,珠露圆润,闪亮在草尖、麦苗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