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终结版

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终结版

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终结版
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终结版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

一、法规的含义

法规是指国家立法机构和政府行政机关为规范社会秩序和实施有效的社会管理而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包括着正式的法律、国务院行政法规、地方法规,以及各级政府及行政部制定的其他各种规范性文件。

二、社会政策的基本含义

社会政策是政府在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实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社会行动的总和。

三、法规与政策的关系

1.法规与政策广义上的关系:

从广义上看,政策行动体系包含了相应法规体系。政策是制度化的行动体系,而法规是政策的规则系统。

2.法规与政策狭义上的关系:

从狭义上看,法规和政策属于不同层次的规则体系

3.社会工作实践中的法制化水平

四、社会政策的特点

1.社会政策具有社会性的目标

2.社会政策要体现全社会共有的价值

3.政府的社会政策的基本内容是向广大社会成员,尤其是其中的困难群体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以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

4.社会政策是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相结合的政策体系

5.社会政策坚持福利性的原则

6.社会政策具有社会目标与经济目标相协调的特征

五、社会政策的基本目标

1.满足民生需要

2.保护人权

3.维护社会公平

4.解决社会问题

5.促进社会和谐

六、社会政策的主要功能

1.社会政策的经济功能

2.社会政策的社会功能

3.社会政策政治功能

七、社会政策的经济功能的内容

1.人力资本投资的功能

2.调节经济运行的功能

3.激励劳动积极性的功能

八、社会政策的社会功能的内容

1.收入再分配功能

2.社会投资和社会建设的功能

3.社会政策的社会控制功能

九、社会政策的政治功能的内容

1.社会政策的社会管理功能

2.调节各群体利益矛盾的功能

3.增强执政党执政基础和维护政治稳定的功能

十、社会政策的基本原则

1.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

2.以人为本、尊重人权的原则

3.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

4.社会保护的原则

5.政府与民间相结合的原则

十一、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

社会工作的法规与政策是指社会工作者在其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国家法律、政府行政法规和其他各种政策文件。社会工作的法规与政策包括两类。

1. 国家立法机关、政府行政机构和具体管理职能的社会工作行业组织为规范社会工作组织建设、人员管理和职业活动等事项,并促进社会工作发展而制定和发布的各种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行业规范文件

2. 在社会工作实践中涉及到国家法律政府法规和政策文件。

十二、行政法规的含义

在我国,所谓行政法规,简单说来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有关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制定与发布行政法规,是宪法赋予国务院的一项重要职权。

十三、地方性法规的含义

地方性法规,是指根据宪法和立法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区域的具体情况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以及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一招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十四、社会政策的主体

1.社会政策的直接主体:(1)立法机关(2)行政机关(3)执政党

2.社会政策的间接主体:(1)利益集团(2)公民(3)其他政党

十五、社会政策主体的角色:

1.政策制定者

2.政策实施者

3.政策评估者

4.政策调整者

5.资源提供者

十六、社会政策的过程

从动态或纵向角度来看,社会政策是一个由社会政策制定、实施、评估和调整等四个阶段构成的过程。从逻辑上来看,先由社会政策制定开始,经过社会政策实施到达社会政策评估,再进入社会政策调整,构成整个社会政策过程。

十七、影响社会政策制定的主要因素

1.社会问题

2.政策资源

3.社会成本

4.社会事件

5.社会精英

6.传播媒介

7.执政理念

十八、影响社会政策实施的主要因素

1.机构的因素

2.人的因素

3.政策本身的因素

4.政策以外的因素

十九、社会政策评估的意义

1.发现问题

2.了解效果

3.监控过程

二十、社会政策评估的内容

1.政策方案

2.实施过程

3.实施效果

二十一、社会政策评估的标准

1.价值标准:价值标准是指对社会政策进行价值判断时所依据的标准。

2.事实标准:是指社会政策实施过程及其收效中各种事实进行评判与分析的标准。

3.行动标准:是指对社会政策实践进展情况作出评价的标准。

4.收效标准:是评判社会政策实施收效的大小及质量的标准。

5.效率标准:是指对社会政策行动效率进行评判所凭借的标准。

二十二、社会政策调整的内容

1. 政策目标:目标是社会政策的宗旨

2. 政策方案:是指实施社会政策的各种手段、步骤、途径、方法和措施的总称

3. 政策效力:社会政策自身的约束能力,也是社会政策的实际效力。

二十三、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政策过程中的作用

1. 倡导者:是指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政策制定过程中提出意见或建议的角色。

2. 实践者:意味着社会工作者把社会政策转化具体的社会服务

3. 评估者:是指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政策评估过程中依据一定的价值及技术标准对社会政策方案、实施过程及其效果作出判断的角色。

下面主要是单选和多选(是主要的,要复习多少自己定夺,因为里面可能还有其他类型的题目)

二十四、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国城市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

二十五、城市低保标准确定的依据

城市低保标准,按照当地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费用,并适当考虑水电燃煤(燃气)费用以及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确定。

二十六、农村低保的对象

农村低保的对象是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主要因病残、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

二十七、农村低保的保障标准确立的依据

农村最低生活标准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能够维持当地农村居民全年基本生活所必须的吃饭、穿衣、用水、用电等费用确定。并报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备案后公布执行。

二十八、农村五保供养的对象

根据《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规定,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抚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抚养能力的,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

二十九、农村五保供养的内容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规定,对农村五保供养的对象在吃、穿、住、医、葬等五个方面给予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

1.供给粮油、副食品和生活用燃料

2.供给服装、被褥等生活用品和零用钱

3.提供符合基本居住条件的住房

4.提供疾病治疗,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

5.办理丧葬事宜

三十、农村五保供养的标准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规定:可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报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备案后公布执行。

三十一、城市医疗救助的对象

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未参加诚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

2.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个人负担仍然较重的人员和其他特殊苦难群众

三十二、农村医疗救助的对象

1.农村五保户、农村贫困户家庭成员

2.地方政府规定的其他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农民

三十三、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政策的对象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政策的对象是指因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又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

三十四、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形式与机构

流浪乞讨人员实行救助的形式主要为救助站救助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是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的机构

三十五、老年人合法权益保障法规与政策

60岁以上的人即为老年人,全国老龄委2006年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讲达到17.17%,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

三十六、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

1.婚姻家庭权

2.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

3.参与社会发展的权利

三十七、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有哪些

1.生活保障权

2.医疗保障权

3.文化教育权

4.享受社会服务的权利

三十八、老年人权益保障的目标是什么

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三十九、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

1.生存权

2.发展权

3.受保护权

4.参与权

四十、残疾人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

1.康复权

2.教育权

3.劳动权

4.文化生活权

5.社会福利权

6.环境友好权

四十一、结婚的必备条件

1.必须是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2.必须达到法定婚龄

3.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

四十二、夫妻财产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

1.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所有权

2.夫妻相互扶养的义务

3.夫妻相互继承权

四十三、收养人、被收养人、送养人的含义

收养他人子女的人称为收养人(养父母)

被他人收养的人称为被收养人(养子女)

将子女或儿童送给他人收养的人或机构为送养人

四十四、法定继承的遗产分配原则

1.一般情况下同一顺序法定继承人的应继份均等原则

2. 特殊情况下同一顺序法定继承人的应继份不均等原则

3. 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不均分遗产的原则

四十五、遗嘱的形式

1. 公证遗嘱:公证遗嘱指遗嘱人生前订立并经公证机关公证的遗嘱。

2. 自书遗嘱:自书遗嘱:自书遗嘱是立遗嘱人亲笔书写的遗嘱。

3 .代书遗嘱:又叫代笔遗嘱,是由遗嘱人口授他人代为书写的遗嘱

4. 录音遗嘱:录音遗嘱是指由遗嘱人口述,经录音、录像磁带录制而设立的遗嘱。

5. 口头遗嘱:是立遗嘱人以口头形式设立的遗嘱

四十六、遗赠的概念

遗赠是指公民以遗赠的方式将其拥有的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公民,并于立遗嘱人死亡后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行为。立遗嘱人为遗赠人,接受遗赠的人称受遗赠人。

四十七、人民调解的概念

人民调解,即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是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公德为依据,对民间纠纷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规劝疏导,促使纠纷各方互谅互让,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一种群众性自治活动。

备注:人民调解委员会是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下设的调整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

四十八、人民调解工作应当遵守的原则

1 . 依法调解原则: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开展调整工作时,必须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进行调解,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没有明确规定的,依据社会公德进行调节。

2 .自愿平等原则:表现为

(1)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

(2)调解协议必须经双方当事人一致同意

(3)调解协议的履行必须出自当事人的自愿

3.尊重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原则

四十九、社区矫正的概念

社区矫正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对的行政方式,是指将符合受委屈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

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五十、社区矫正的内容

1. 行为督导

2. 教育矫正

3. 组织公益劳动

五十一、我国城乡基层群众自治和社区建设法规与政策

我国城乡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包括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制度和农村村民自治制度,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宪法、法律和地方的实施办法。

五十二、居民委员会的任务

1. . 依法组织居民开展自治活动

2. 依法协助城市基层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开展工作

3. 依法依规开展有关监督活动

五十三、居民自治的内容

1.民主选举

2.民主决策

3.民主管理

4.民主监督

五十四、城市社区建设的内容

1. 发展社区卫生

2. 繁荣社区文化

3. 美化社区环境

4. 加强社区治安

五十五、社区服务法规与政策

2006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

五十六、社区服务的主体

1.政府

2.社区居委会

3.社区民间组织

4.驻社区单位

5.企业

五十七、社区服务内容

1.社区公共服务:它总共有七种,分别是:

(1)社区就业服务的内容

(2)社区社会保障服务的内容

(3)社区救助服务的内容

(4)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的内容

(5)社区文化、教育、体育服务的内容

(6)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的内容

(7)社区安全服务的内容

2.社区互助和自助服务

3.社区志愿服务

4.社区商业服务

五十八、公益慈善组织的特点

1. 非营利性:慈善组织向社会提供的产品是价值价值观或利益聚合,作为公共财富的生产者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

2. 公益性:公益慈善组织提供的服务具有惠及公众的性质,取之于社会公众用

之社会公众。

五十九、志愿服务的特点

1. 自愿性

2.非营利性

3.无偿性

六十、民办非企业单位

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六十一、基金会分类

基金会分为面向公众募捐的基金会(简称公募基金会)和不得面向公众募捐的基金会(简称非公募基金会)按照地域范围,又分为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原始资金不低于800万人民币)和地方性公募基金会(原始资金不低于400万人民币),非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200万人民币。

六十二、进就业的法规与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六十三、促进就业的原则

1国家促进就业的原则

2.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原则

3.照顾特殊和困难群体就业的原则

4.禁止16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就业的原则

六十四、劳动合同的种类

它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六十五、劳动合同的内容

劳动合同的内容包括法定条款和约定条款

六十六、劳动争议的处理机构

1.劳动争议调解组织

2.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六十七、第十三章(P348)

2017中级社会工作法规和政策真题与答案解析

2017年中级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真题及答案 1、根据《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的意见》,成立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专职工作人员中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或社会工作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的应达到()以上。 A.1/3 B.1/4 C.1/5 D.1/6 正确答案:A 解析:改进登记方式。在改进登记方式方面,成立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除要求应当符合《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的条件外,还要求专职工作人员中应有1/3以上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或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章程中应明确社会工作服务宗旨、范围和方式。故选A。 2、某市拟通过政府购买方式为失独老人开展社会工作服务,在当地只有一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符合条件。根据《民政部、财务部关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指导意见》,若该市民政部门采取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组织采购,则应事先向社会公示并经过同级()部门批准。 A.财政 B.审计 C.急件 D.发展改革正确答案:A 解析:购买程序,对只能从唯一服务提供机构购买的,向社会公示并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后,可以采取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组织采购。 3、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承担最低生活保障申请受理、调查审核职责的是() A.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

B.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C.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D.县级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正确答案:D 4、根据《特困人员认定办法》,下列已依法办理特困人员供养的人员中,应当及时终止供养的是() A.小华,16周岁,品学兼优,刚刚考入某市重点中学 B.小丽,19周岁,肢体残疾,刚刚到某福利企业就业 C.老王,65周岁,因盗窃罪被判缓刑2年 D.老李,70周岁,经过康复治疗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 正确答案:A 5、张某一家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张某儿子最近参加工作,民政部门终止了张某一家的低保待遇。张某认为,虽然儿子已就业,但是家庭收入仍然很低,应继续享受低保待遇。根据《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张某依法可以() A.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B.申请复查,如对复查结果不服,可越级上访 C.申请仲裁,如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D.申请行政复议,如对复议决定不服,可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正确答案:D 6、根据《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管理办法》,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年终结余资金可以结转下年度继续使用。基金累计结余一般应不超过() A.当年筹集资金总额的20%

二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

课程名称: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 《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 (测试时间60分钟) 1. 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25道题,共50分) (1)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老,就医时垫付了属 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围的医疗费用,根据《关于 加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结算管理的意见》, 这笔费用应由()与老结算。 就诊医院 民政部门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单位人事部门 (2) 小和小是对恋人,后来分手,由于之前小已结婚为由 像小要了一些贵重物品,现在分手后小想要回当初赠 送的礼物,小不同意,后来经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 解,双方就退还的礼物达成协议,不久小觉得自己若 归还礼物还是有点亏,便不再履行达成的协议,认为 协议并没有经过法律程序,并没有法律约束力,只要 自己不愿意就可以不执行。下面有关调解协议正确的 是()。 调解协议并没有法律约束力,可以不执行 调解协议拥有法律约束力,双方应该严格遵守 各个地方主要依据当地的情形作出判决,没有明 确的说法 调解协议没有法律的约束力,但可以作为法律调 解的参考,对法律调解进行指导(3) 政府为了满足民生需求、维护社会公平、解决各种社会问题而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公共资源、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为民众提供福利性社会服务的政策体系是()。 公共政策 社会政策 政策 法规 (4) 《中国人民国禁毒法》规定了强制隔离戒毒的具体畴,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下列关于强制隔离戒毒说法不正确的是()。 拒绝接受社区戒毒的 社区戒毒失败的 在社区戒毒之间吸食、注射毒品的 经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后再次吸食、注射毒品的 (5) 某在线服役期间患精神疾病,医疗终结后被认定为因病致残,评定了残疾等级并享受抚恤。其依据是()。 某为义务兵,残疾等级被判定为6级 某为初级士官,残疾等级被评定为7级 某为中级士官,残疾等级被评定为8级 某为高级士官,残疾等级被评定为9级 (6)

对社会工作的认识

对社会工作的认识 学习社会工作,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社会工作。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有人说社会工作是“助人自助”,是“专业化的助人活动”,又有人说它是“人的服务”或所谓“个人社会服务”,还有人说社会工作是“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等等。 什么是社会工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对于初学者的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和理解社会工作的。 一、社会工作的本质 社会工作是一门综合性应用社会科学,它有着自己较独特的学科性质。 社会工作的科学性:(1)工作态度的客观性。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的活动,是社会工作者为求助者提供资源以帮助其摆脱困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工作者虽抱有助人的价值观念,但他审视问题的立场及态度却是客观的。 他不是从感情出发,而是基于自己的知识基础、专业操守客观的对待问题,寻求合理且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之间的关系是工作关系,他“专业角度”开展工作,力求避免将其个人偏见、冲动等态度不经意间地流露于助人的过程中。(2)工作方法的科学性。社会工作十分注重工作方法,因为科学的工作方法是成功开展社会工作的基本条件之一。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和不断积累、完善,社会工作已形成一整套针对不同任务的工作方法,包括社会个案工作、社会小组工作、社区组织与社区发展、社区行政,等等。这些方法反映了社会工作助人过程的基本规律,经受了无数次助人实践的检验,已成为社会工作者必须遵循的标准的工作准则。(3)工作程序的合理性与严密性。从接触求助者到接受他的请求,从了解求助者的需要到设计工作方案直至最终解决问题,社会工作的过程是一个持续的前后连贯的过程,每个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都是为达到目标准备着条件,直至实现目标。当然,社会工作过程的合理性与严密性不是自动实现的,需要社会工作者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做出精心的设计。 社会工作的实用性。社会工作不是一门以探讨学理为宗旨的基础学科,而是已解决实际问题为宗旨的应用学科。与自然科学中已解决现实问题为宗旨的工程学类似,社会工作学是社会科学中已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为宗旨的。 社会工作虽然也要告诉人们如何看待和分析各种现实的社会问题,但它更看重的是教导人们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社会工作学科所提供的各种理论、方法与技术、技巧,都是为解决社会问题服务的。 社会工作的综合性。社会工作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它必须善于运用多种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提供的理论、方法及技术为自己服务。社会工作学科的知识体系是开放的,它通过不断的提炼、吸收一切有利于开展助人活动的各相关学科的知识,来充实自己的内容。应当指出,社会工作的综合性并不意味着其学科知识是杂乱无章、不成体系的。它是以实际利于助人活动、解决现实问题为标准,去取舍相关知识的。因此,社会工作的学科知识是整合的、成体系的。 二、社会工作的功能 复原的功能。社会工作能够减少、消除导致社会功能失常的一些因素,使之逐步恢复正常。如通过社会工作,使下岗乃至失业者重新就业;使贫困者得到救济;使关系紧张的夫妇矛盾得到缓解,乃至重归于好,从而不仅挽救了这对夫

青少年社会工作解读

《青少年社会工作》 青少年社会工作——18岁-23岁青少年心理问题 研究报告

青少年社会工作——18岁-23岁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 2012年6月份,通过专升本考进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的李某在参加英语六级考试的时候,因为作弊被抓住。学校根据相关规定给予李某相应的处罚之后,李某采取自杀行为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失望。此次事件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所以,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已成为当前的迫切任务。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 1、当代青少年时期是精神疾病的多发时期,更是不健康行为的孕育期。由于学生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认知结构的不完备;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对社会和家庭的高度依赖等,使得他们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虑,会遭遇到更多的挫折,因而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若暂时性的心理障碍得不到及时排除,便会产生不良的反应,很可能影响以后心理的健康发展,甚至会酿成日后难以挽救的心理疾病。现代医学越来越证明,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社会主义经济急需德才兼备、身心健康、具备综合素质的高级人才,而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心理方面稳定的内在特点,是其他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大学生求知与成长的过程也是其心理发展的过程,换句话说,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大学新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是抗拒诱惑、承

2019年社会工作师《法规与政策》试题及答案(卷五)

2019年社会工作师《法规与政策》试题及答案(卷五) 一、单项选择题 l关于小组工作互动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聚集人的潜能,提升组员的社会功能 B.注重社会变迁,培养组员的社会责任 C.聚焦解决个人的社会适应问题,改变个人的社会行为 D.强调人与环境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纽员的社会交往能力 2.在小组工作模式中,强调提升组员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以及促进组员的自我发展和社会参与能力的是( )。 A.发展模式 B.社会目标模式 C.互惠模式 D.治疗模式 3.某老人能力建设小组的组员们正在讨论怎么榉开展活动。组员老张:“让老王说把,他退休前是局长,知道的事情多。我们都是平民百姓,说不出什么大道理来。”组员老王:“那我就不客气了,对于这件事,我觉得正确的做法是……”根据互动模式此时社会工作者应当坚持的工作原则是( )。 A.推进老人的自我发展 B.培养老人的责任意识 C.促进老人的平等交流 D.培育小组的领袖人物

4.社会工作者小李针对某小区居民的实际情况,拟开展一个社区骨干小组,以提升他们推动社区建设的责任意识、参与意识和行动能力。为此,小李最适宜采用的小组工作模式是( )。 A.发展模式 B.互动模式 C.治疗模式 D..社会目标模式 5在小组工作实务中,不同类型的小组往往采取的不同工作模式,社会目标模式主 要强调的是( )。 A.培养并提升小组组员的社会责任、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的能力 B.带领小组组员建构和发展社会关系 C.促进组员之间、小组和社会系统之间的良性互动 D.通过与其他组员的沟通、理解与互动速成共识 6.针对社区矫正人员开展的行为治疗小组,旨在通过小组活动帮助组员改善行为障碍,以及情绪问题,促进其在行为、心理等方面得到发展和完善,该小组适合采用的工作模式是( )。 A.社会目标模式 B.治疗模式 C.互惠模式 D.发展模式 7.小组工作中。( )更强调小组组员间的平等及个体独立性。

我对社会工作的理解

我对社会工作的理解 社会工作系社区2班孙傲 首先,在这里我要提出一个概念,什么是社会工作?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有人说社会工作是“助人自助”,是“专业化的助人活动”,又有人说它是“人的服务”或所谓“个人社会服务”,还有人说社会工作是“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等等。 不同的说法均试图去把握住社会工作的一个本质的定义。然而,社会工作有唯一的固定的本质吗?还是拥有多样的变化的本质?或者干脆说,社会工作本质上是被人建构而成的,不存在本质,只存在关于它的某种特定的论述?社会工作无本质只有对它的论述之观点,建基于我们对社会世界的特性即“象征性”的肯定上,因为这是一个象征的世界,象征是全部,所以无需追问什么“本质”的问题,只应关注不同的象征表达和表述。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本质探讨与避免“本质化”的某种必要。也许可取的立场是,可以去追寻社会工作的本质,在特定和具体的场景下,也可以确定它的本质,但始终注意,它最终也仍不过是可以改变的论述。 至今为止,对社会工作本质的界定与理解,或说关于社会工作本质的论述,都有哪些呢?基本上是如下列举的这些。 ·社会工作是个人性社会服务 类似的还有强调社会工作作为一种服务的其他定义和理解。这种本质界定中很重要的是将社会工作的角色确定为是在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调和者,还有所谓从一种三维的角度来把握其自我身份或界定其本质。其中心的概念是“服务”。基本上,这反映的背后理论视角是结构—功能主义的。但又属较宏观的一种认识。 ·社会工作是助人自助 这个关于社会工作本质的看法就其理论假设的基础来说跟上者是相同或十分接近的,因为它的核心观念即为“社会功能”,所以与一般功能主义的立场一致。不过它可以说是其中更具体的“机能论”的观点,因而属于一种微观性的视角和界定。这界定里核心的概念是“帮助”。 ·社会工作是控制和规训 这是将社会工作的本质认为一种压迫的形态,它不但没有前两种观点所

2019年中级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真题及答案

2019年中级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根据《立法法》,关于我国行政法规的说法,正确的是()。 A.行政法规是行政部门内部管理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B.行政法规是国务院组成部门制定的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C.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有关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 D.行政法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针对行政部门行为的规范 【答案】C 【解析】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有关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 2.根据《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到2020年,我国要人才培训基地()家。 A.200 B.300 C.400 D.500 【答案】B 【解析】按照分工明确、布局合理、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原则,依托各级党校、行政学院、高等院校和各类培训机构等现有培训资源,到2020年,重点扶持发展300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 3.2019年2月25日,某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公示了拟批准给予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家庭的名单,陈某一家名列其中。公示期内无异议。根据《最低生活保障审核审批办法(试行)》,陈某一家最晚应在2019年()前领到低保金。

A.3月10日 B.3月25日 C.3月31日 D.4月10日 【答案】D 【解析】对批准给予低保的,发给低保证,并从批准之日下月起发放低保金。低保金应当按月发放,每月10日前发放到户。2月25日才开始公示,公示无异议要3月份才正式批准。所以发放要在4月10日。 4.根据《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关于某县自然灾害救助款物管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县人民政府可将10%的自然灾害救助款物用于发放志愿者补贴 B.县人民政府可将自然灾害救助款物用于因灾遇难人员亲属的抚慰 C.县民政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统筹使用企业在救灾中捐赠的定向捐款 D.县财政部门应依法对自然灾害救助款物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答案】B 【解析】自然灾害救助款物应当用于受灾人员的紧急转移安置,基本生活救助,医疗救助,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和住房的恢复重建,自然灾害救助物资的采购、储存和运输,以及因灾遇难人员亲属的抚慰等项支出。 5.(教材没有)根据《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关于公共租赁住房申请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申请公共租赁住房具体条件由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 B.申请人应在户籍所在地申请公共租赁住房 C.申请人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审核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审核结果应当予以公示 D.申请人对审核结果有异议,可以向市、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部门申请

青少年社会工作项目策划书

青少年社会工作项目策划书 篇一:社区青少年服务项目计划书 社区青少年服务项目计划书 一.服务立项 (一)项目名称: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 (二)服务对象:碧江区“社区青少年” (三)服务时间:(共一个月) 二.项目背景 (一)问题与需求评估 1、由于现在大多都属于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都比较溺爱,他们需要的任何东西父母都会满足,对父母形成依赖,导致很多青少年都不能独立自主,有些甚至变成啃老族,导致毕业后长期找不到工作,变成闲散青少年和失业青少年等。 2、现在很多家庭父母不是外出打工,就是家庭属于双职工家庭,父母都没时间管教孩子,与父母接触时间特别少,导致很多问题青少年的出现,同时也是对孩子缺乏管教,很多青少年沉迷于络暴力游戏,对法律知识的缺乏,导致很多青少年犯罪。 3、因为现在辍学的青少年越来越多,辍学后有的在社会上闲散着,出现了边缘青少年,同时导致很多社会问题比如:青少年犯罪。 4、由于我国的教育基本属于应试性教育,只重视学业,

不重视体育锻炼,很多青少年体质越来越弱,同时也养成很多青少年不喜欢体育锻炼的习惯,导致体质越来越不达标。 5、因为我国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很多青少年家庭都比较贫困,形成了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 (二)介入理念与理论 1、社区青少年教育服务 我国社区青少年群体的一大特征是“无法就学”。所以,我们需要针对社区青少年的群体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适合各种特征的科学的青少年教育。比如:道德观教育、法制教育、身心健康教育、价值观教育等。 2、社区青少年心理援助 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心理上的暴风骤雨时期。如果青少年心理与生理上不同步发展,会导致心理发展的滞后。主要表现在认知偏差、情绪困扰、人格障碍、人际交往障碍等。需要我们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和自我认知;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情绪辅导;对已经出现人格障碍的青少年,及时进行矫正;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社区青少年提供和谐的生活环境。 3、社区青少年行为矫正 有些青少年容易表现出来一些行为问题,比攻击行为、络成瘾、吸烟酗酒、药物滥用、犯罪等,这些方面的行为表现。是他们成为了问题青少年和边缘青少年群体。所以我们

社会工作政策和法规知识点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笔记 到2020年,社工专业人才总量增加到145万人,其中,中级社工专业人才达到20万人,高级社工人才达到3万人。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自2014年5月1日起实施。 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形式:①捐赠②设立帮扶项目③创办服务机构④提供志愿服务 《自然灾害救助条例》自2010年9月1日起施行。 自然灾害救助工作遵循以人为本,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灾民自救的原则。 城市医疗救助的对象主要有两类:①、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②、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个人负担仍较重的人员和其他特殊困难群众 城市医疗救助形式:1、社会力量资助2、城市医疗救助基金补助3、医疗机构减免有关费用。 “两免一补”(免杂费、书本费、补助寄宿生活费),高中阶段提供心要的学习和生活补助。 只要符合救助的条件,不论是否有本地户藉,都可以在居住地申请临时救助。 救助站应根据受助人员情况确定救助限期,一般不超过10天,因特殊情况需延长,报上级民政主管备案,对无正当理由不愿离站的受助人员,救助站应终止救助。 老年人:60岁以上公民。 我国法律规定未满18周岁的公民为未成年人。 集中使用残疾人占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25%以上。 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1.5%,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达不到其所在省、市政府规定比例的,应当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1950年5月1日实施《婚姻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具有基本法性质的法律。 无效婚姻:1、违反一夫一妻制2、近亲结婚3、患禁止结婚疾病4、未达法定婚龄。 可撤消婚姻:因胁迫而媂结的婚姻(结婚一年内提出撤消)只有人民法院才有权宣告婚姻无效。 夫妻间的继承权,约定财产制的效力优于法定财产制,法定与约定财产制的适用原则:有约定、从约定、无约定、从法定。夫妻约定财产制的方式采用书面形式,口头约定只有在夫妻双方均承认的情况下才能认定。 “感情确已破裂”4类法定情形:1、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

社会工作学习心得

社会工作心得 社会工作,是助人活动,是一种艺术,是一个专业。现代社会工作的本质特征:秉承利他助人的价值观,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机构和社区提供专业社会服务,帮助其舒缓、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职业活动。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感受最多的是老师将我们以往学习的内容进行了梳理,系统地将知识分块整理后传授给我们。同时,在课堂上通过分小组讨论让同学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念,是让同学们积极投身到知识创新与分享上来的一种良好方式,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增加了与老师的互动。我非常喜欢课堂上这种讨论的环节,觉得在讨论过程中在表达自己的观点的同时能听取其他人的观念与思想是互相促进与提升的一种良好方式。并且在展示小组成果时,展示的是智慧也是分享的喜悦。 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应该在内心构建起社会工作者最基本的价值理念,其有两方面:即从社会使命看,强调“扶弱济贫”,以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求为己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从专业使命看,强调“助人自助”,所谓“助人”是在个人、家庭、群体、社区出现困难时,社会工作者向其提供专业的服务和支持,所谓“自助”是通过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来整合社会资源,挖掘潜能,推动困难人群走向“自救、自立和自强”。 近年来,社会工作在我国有了很大的发展:工作领域的扩大-从传统的弱势群体到各种有需要的人士,从对弱势人群的服务到关注公共问题;工作思路的拓展-从救济、救助到发展性的服务,从治疗到预防;工作方法的发展-直接社会工作方法:个案、小组、社区,间接社会工作方法:社会行政、社会工作研究;助人价值观的变化:从施舍到服务,从帮助到协助,从自上而下到平等合作,专业主义与文化敏感性。 社会工作者并不是一开始头脑中假设的简单的助人行为,通过学习我了解到,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分为三部分:一是价值理念。与其它社会科学学科不同,社会工作是一个以价值为本的专业,价值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灵魂。社会工作价值是指社会工作对社会工作者在专业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倾向的要求和规定。作为一个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应具备平等、尊重、民主、接纳、诚信、助人自助、自决等专业价值理念。二是知识体系。社会工作者除应具备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教育学、法学等多学科综合知识,应熟悉与社会工作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知识。三是实务能力。社会工作者应熟练运用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行政等社会工作方法,协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挖掘潜能,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社会工作者在从事社会服务过程中,应能够与各类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对服务对象的问题做出预估,制定服务计划和服务协议,能够独立接案、结案和提供跟进服务,能够对提供的专业服务质量和效果进行评估,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和发展规划,整合、运用相关社会服务资源,拓展服务领域,影响社会政策。 社会工作是在利他主义指导下的科学服务,它对促进社会管理的作用在于:(1)通过深入细致的社会服务可以化解矛盾,解决社会问题,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秩序;(2)社会工作者深入民众(非行政化、非机关化、非官僚化)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反映民情民意,使政府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在一定意义上加强了政府的基层工作);(3)社会管理者可以吸收社会工作的价值进行人性化的管理,提高管理效果;(4)在“小政府大社会”格局下,社会工作机构与政府之间的伙伴关系有利于形成社会的善治结构。 1

青少年社会工作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青少年社会工作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15小题.每题1.0分,共15.0分。请从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 社会工作是一项具有( )的社会活动和过程,因此社会工作研究对于社会工作目标的达成具有重要作用。 A 群体性 B 伦理性 C 全人性 D 文化性 E 发展性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提示] 每种社会工作研究方法背后都有对社会现象的性质及如何保证研究结论科学性的不同理解。社会工作是一项具有伦理性的社会活动和过程,因此社会工作研究对于社会工作目标的达成具有重要作用。 第2题 目前的社会是个快速变迁的社会,家庭结构变化、人口迁移、就业压力、升学竞争等直接对青少年造成很大的冲击,所以我们要遵循( )原则。 A 尊重青少年的价值与尊严 B 协助青少年具备适应社会变化、不断成长的能力 C 区别对待每一个青少年 D 注重青少年的个别需求 E 接纳与关爱青少年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提示] 目前的社会是个快速变迁的社会,家庭结构变化、人口迁移、就业压力、升学竞争等直接对青少年造成很大的冲击。社会工作者在开展服务的过程中,要充分掌握社会发展脉络,配合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性需要,通过给予青少年必要的辅导和协助,帮助他们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第3题 从社会学观点来定义,青少年( )。 A 心智达到一定的成熟状态 B 开始于性成熟之时,何时结束由社会标准所决定 C 开始于性成熟之时,25岁结束 D 具有抽象与逻辑思考的能力 E 开始于14岁,何时结束由社会标准所决定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提示] 青少年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按照社会学的观点,青少年期开始于性成熟之时,何时结束由社会标准所决定。 第4题 根据青少年发展需要以及青少年政策要求,制定青少年服务发展规划和相应政策,这属于( )。 A 青少年关爱行动 B 青少年群体行动 C 青少年社区工作 D 社会工作行政 E 青少年个案工作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

第一讲社会政策基本概念 第一部分: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社会政策的发展; 2、理解我国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一般性原理。包括社会政策的特点、目标、功能及基本运行方式; 3、掌握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如社会政策的构成要素、社会政策制定过程以及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政策过程中的作用; 4、了解社工专业人才建设的法规与政策; 5、理解社工专业人才队伍中长期规划,包括主要任务、政策目标、重点工程以及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政策。 第二部分:内容辅导 一、社会政策 (一)基本含义 从属于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指政府或政党为了维护经济与社会正常的运行与发展、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的总和),是指政府为实现其目标而采取的社会行动的总和。 (二)主要内容 社会政策涵盖了社会的各个领域(主要包括社会保障政策如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医疗卫生政策,劳动就业政策,公共教育政策,住房保障政策,特殊人群权利保护政策,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政策等);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政策也是在不断地发展着的,如司法矫治便是新兴的社会政策。 (三)特点 1.目标的社会性; 2.体现社会共同利益的价值; 3.满足社会成员尤其是困难群体的基本需要; 4.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相结合; 5.坚持福利性; 6.社会目标与经济目标相协调。 (四)基本目标

1.满足民生需要; 2.保护人权; 3.维护社会公平; 4.解决社会问题; 5.促进社会和谐。 (五)主要功能 1.经济功能【人力资本投资、调节经济运行、激励劳动积极性】; 2.社会功能【收入再分配、社会建设、社会控制】; 3.政治功能【社会管理、调节利益矛盾、增强执政基础、维护社会稳定】。 (六)基本原则 1、公平与效率相结合; 2.以人为本、尊重人权; 3.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4.社会保护; 5.政府与民间相结合。 二、社会政策的构成要素 (一)社会政策的主体 类型:1.直接主体(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执政党);2.间接主体(利益集团、公民、其他党派)。 特点:1.主动性;2.多元性;3.权威性。 角色:1.政策制定者;2.政策实施者;3.政策评估者;4.政策调整者;5资源提供者。 (二)社会政策的对象 类型:1.普遍性对象——全体公民;2.选择性对象——部分公民。 特点:1.被动性;2.差异性;3.连带性。 角色:1.政策诉求者;2.政策接受者;3.信息提供者。 (三)社会政策的资源:人力、物力、财力。 (四)资源调动方式 1.政府公共财政对社会各项事业的投入; 2.各类社会力量对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的投入;

对社会工作的认识

社会工作专业的认识 社会工作通俗讲就是一种帮助人与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她的主体就是社会,主要目标就是服务社会上的人。它帮助服务的对象主要就是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残障者、留守儿童与其她不幸者;预防与解决部分社会人因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不良而造成的社会问题;社会工作的主要就是通过开展社区服务,来完善社会功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与社会生活素质,从而实现社会工作的最终目标个人与社会的与谐一致,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我国社会工作专业的范畴不仅包括社会福利、社会保险与社会服务,还包括移风易俗等社会改造方面的工作。因此,在我国的社会工作的课程设计、专业要求与理论框架方面涉及面相对较宽泛,服务范围也比较广泛。 社会工作起源于英国工业化时期的贫民救济或慈善事业。社会工作就是伴随英国工业化引发的社会问题而产生的,欧美等工业化先行国家解决社会问题的理念与方法为社会工作的产生奠定了实践基础。大家都知道在欧美贫民救济与慈善事业多半就是有教会与庄园主个人组织的。随着工业革命与社会的发展这种多半由教会或私人举办的、无组织的救济与慈善活动,逐渐演变成了有组织的社会救济与社会服务,经过长时间的时间与积累其就逐渐成为了全国性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因此,在国际社会上社会工作通常就是以多种方式帮助人类与环境进行着多样化、复杂的交流的一项工作。在国际上社会工作的宗旨就是促进人类发展全部潜能,丰富人类的生活并阻止人类功能失调。职业社会工作主要就是专注于问题的解决与变化。在国际社会的定义中社会工作者们正就是社会变迁、个人生活、家庭与社区生活进步的代理人。社会工作就是一个融合价值观、理论与实践的多维系统,这个系统既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协调人与人与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社会的与谐统一。 在文章的开头我详细介绍了什么就是社会工作,接下来我将与大家进一步探讨一下我们的大学为什么要设立社会工作这门专业?为什么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上要成立社工组织?社会工作者对我们社会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我们带着这三个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大家都知道大学教育就是为社会与国家培养人才的,由于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我们现在的社会出现了很多人与人与人与社会之间的问题。因此,部分大学就根据社会与国家的需要设置了社会工作这个专业。并提出了系统掌握社会工作理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知识整理

第一章 1、特点:①政府满足群众基本需要提供服务的行动②社会性(社会目标与社会价值)③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结合的政策体系④福利性⑤社会目标与经济目标相协调。 2、社会政策以满足社会整体需要为其基本目标之一。 3、社会问题:客观性;主观性;社会性;过程性。各国共同面临社会问题:①社会不平等贫困②老龄③犯罪④歧视⑤健康与疾病⑥居住环境及其它。 4、目标:①满足成员基本需要,提高生活质量②解决社会问题与维护社会稳定③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整合与社会进步。 5、功能:①经济功能*人力资本投资*调节经济运行*激励劳动者积极性②社会功能*再分配*社会投资与社会建设*社会控制③政治功能*社会管理*调节群体利益矛盾*增强执政党执政基础与维护政治稳定。 6、原则:①兼顾公平与效率②以人为本、尊重人权③社会保护④政府与民间相结合。 7、我国社发展趋势:①经济增长模式②公众对社会公平的关注度③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发展。 8、我国发展社的基本趋势:①进一步重视②确立新的目标体系③优化基本原则④加强在各个领域中的行动。第二章社会政策的运行 1、狭义的社会政策运行机制就是指社会服务的具体传递方式,主要包括:①资金的筹措方式②社会服务的提 供方式③政府与民间组织在社会服务体系中的分工合作关系。 2、政府作为社会政策主体的特点:权威性;严肃性;复杂性;变化性;*角色:政策制定者;实施者;管理者教育者; 资源提供者。 3:非营利性;自治性;开放性;可塑性。角色:参与与实施者;合作伙伴;政策咨询者;社会服务的提供者。 4:①确定实施的具体细节与主要步骤②对社会政策具体项目的规划③社会政策各个具体行动的实施程序④对特定问题与复杂情境的特殊说明或规定。 5:①确定基本的服务方式②确定社会服务的组织方式③确定资金的分配与使用方式④建立各种规范与机制,以提高服务质量。

对社会工作的认识

社会工作专业的认识 社会工作通俗讲是一种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他的主体是社会,主要目标是服务社会上的人。它帮助服务的对象主要是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残障者、留守儿童和其他不幸者;预防和解决部分社会人因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不良而造成的社会问题;社会工作的主要是通过开展社区服务,来完善社会功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社会生活素质,从而实现社会工作的最终目标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一致,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我国社会工作专业的范畴不仅包括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和社会服务,还包括移风易俗等社会改造方面的工作。因此,在我国的社会工作的课程设计、专业要求和理论框架方面涉及面相对较宽泛,服务范围也比较广泛。 社会工作起源于英国工业化时期的贫民救济或慈善事业。社会工作是伴随英国工业化引发的社会问题而产生的,欧美等工业化先行国家解决社会问题的理念和方法为社会工作的产生奠定了实践基础。大家都知道在欧美贫民救济和慈善事业多半是有教会和庄园主个人组织的。随着工业革命和社会的发展这种多半由教会或私人举办的、无组织的救济和慈善活动,逐渐演变成了有组织的社会救济和社会服务,经过长时间的时间和积累其就逐渐成为了全国性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因此,在国际社会上社会工作通常是以多种方式帮助人类与环境进行着多样化、复杂的交流的一项工作。在国际上社会工作的宗旨是促进人类发展全部潜能,丰富人类的生活并阻止人类功能失调。职业社会工作主要是专注于问题的解决和变化。在国际社会的定义中社会工作者们正是社会变迁、个人生活、家庭与社区生活进步的代理人。社会工作是一个融合价值观、理论与实践的多维系统,这个系统既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协调人与人和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统一。 在文章的开头我详细介绍了什么是社会工作,接下来我将和大家进一步探讨一下我们的大学为什么要设立社会工作这门专业?为什么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上要成立社工组织?社会工作者对我们社会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我们带着这三个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大家都知道大学教育是为社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由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们现在的社会出现了很多人与人和人与社会之间的问题。因此,部分大学就

青少年社会工作

【第一章绪论】 一、什么就是青少年社会工作 (一)青少年得概念与特征:①概念:一般来说,青少年就是指身心加速发育直至完全成熟阶段得人群,或者说就是介于儿童与成人之间得一个过渡年龄阶段,年龄一般在14-25岁之间(可后延至30岁) ②青少年本质:成长性与基础性,发展性、③青少年观:青少年观问题就是一个关于青少年得社会定位问题,它就是对青少年群体与每一个青少年个体社会本质得认识。 传统青少年观特征:青少年在社会结构与社会意识里都处于一种附属地位。 当代青少年观:功利观认为青少年就是社会客体,权力观认为青少年就是能动得主体。 社会工作中得青少年观:一种以青少年为本得青少年观。 ◆青少年得生理心理特征: (1)生理特征(出现生理困扰):①体像与体态烦恼;②第二性征得困扰;③性发育与成熟 (2)心理特征(心理上得“暴风骤雨”期)①心身发展快速而不均衡;②自我得同一与矛盾;③依恋关系得变化; ④认知得变化 ◆青少年期几个特别要素得发展: 1、青少年智力得发展 2、青少年情感得发展 3、青少年得情绪模式及其发展 4、青少年自我意识得发展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就是指根据青少年得身心特点、动机需求、兴趣爱好,以青少年为工作对象,以科学得、专业得服务方法为手段,解决青少年问题,促进其全面发展,进而促进社会与谐发展得一个社会工作领域。(三)青少年社会工作得服务对象:①全体青少年:广义社会工作,涉及青少年成长、发展过程中得各个方面; ②问题青少年:狭义社会工作,针对“问题”与偏差青少年得补救性服务。 二、为什么要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 (一)为什么要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 微观上瞧:个人发展得需要;宏观上瞧:社会发展得需要。 (二)青少年问题 1、青少年心理与情绪问题:焦虑、紧张、抑郁、恐惧、强迫、对立行为、多动、进食障碍、睡眠障碍等 2、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游戏、过度沉溺网络中虚拟得角色 3、青少年犯罪问题:犯罪率上升:盗窃、抢劫、伤害、绑架、敲诈勒索、吸毒贩毒等 4、家庭矛盾冲突,亲子关系失衡:边界不清,父母过度保护;关系疏离,父母不闻不问;单亲家庭,家庭结构不完整 5、失学失业问题:失学,辍学、就业难 6、其她问题:道德品质、生活方式、人际交往、弱势青少年权益保障 (三)青少年社会工作得内容分类: 1、发展性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针对青少年得生理、心理与社会发展需要,提供社会资源,协助正常发展而涉及得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 2、治疗性、矫正性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针对已经发生问题之青少年得个人、家庭、社区环境得不良因素而提供得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 3、预防性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针对青少年个人及其家庭、学校、社区现况而开展得青少年社工服务 (四)青少年社会工作得特点: ◆社会工作价值观就是青少年社会工作得核心基础:接纳、不批判、尊重、保密、个别化、服务对象自决◆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与技巧就是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得主要手段:个别辅导、角色扮演、小组游戏、技巧训练、集体活动 ◆“人与环境互动”得视角就是青少年社会工作得基本视角 ◆青少年社会功能得改善与提高就是青少年社会工作得主要目标 (五)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原则:尊重青少年得价值与尊严、接纳与关爱青少年、注重青少年得个体需求、协助青少年具备适应社会变化不断成长得能力 【第二章青少年发展得有关理论】 (一 ?,进化论得观点推动了人们对行为个体发展过程得研究,给青少年工作与研究一个视角,即从生物进化得观点去认识与理解青少年得行为;可以给青少年社会工作一个命题,即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整理版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整理版

第一章 1、特点:①政府满足群众基本需要提供服务的行动②社会性(社会目标和社会价值)③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结合的政策体系④福利性⑤社会目标与经济目标相协调。 2、社会政策以满足社会整体需要为其基本目标之一。 3、社会问题:客观性;主观性;社会性;过程性。各国共同面临社会问题:①社会不平等贫困②老龄③犯罪④歧视⑤健康与疾病⑥居住环境及其它。 4、目标:①满足成员基本需要,提高生活质量②解决社会问题和维护社会稳定③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整合和社会进步。 5、功能:①经济功能*人力资本投资*调节经济运行*激励劳动者积极性②社会功能*再分配*社会投资和社会建设*社会控制③政治功能*社会管理*调节群体利益矛

6、原则:①兼顾公平与效率②以人为本、尊重人权③社会保护④政府与民间相结合。 7、我国社发展趋势:①经济增长模式②公众对社会公平的关注度③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发展。 8、我国发展社的基本趋势:①进一步重视②确立新的目标体系③优化基本原则④加强在各个领域中的行动。 第二章社会政策的运行 1、狭义的社会政策运行机制是指社会服务的具体传递 方式,主要包括:①资金的筹措方式②社会服务的提供方式③政府与民间组织在社会服务体系中的分工合作关系。 2、政府作为社会政策主体的特点:权威性;严肃性; 复杂性;变化性;*角色:政策制定者;实施者;管理者教育者;资源提供者。

3 可塑性。角色:参与和实施者;合作伙伴;政策咨询者;社会服务的提供者。 4 节和主要步骤②对社会政策具体项目的规划③社会政策各个具体行动的实施程序④对特定问题和复杂情境的特殊说明或规定。 5 社会服务的组织方式③确定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方式 ④建立各种规范和机制,以提高服务质量。 6*优先顺序;对象;服务标准;资源的筹措方式和规划;运行机制;实现服务和对象的衔接②主要影响因素*社会问题和社会需要的影响;政府资源的限制;政党理念和社会价值观的影响;社会成本的考虑;社会事件的影响;社会精英

对社会工作的认识

西南财经大学2010级社会工作 学科导论论文 鲁永泽 2010/11/20

对社会工作的认识 摘要 在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作为一门学科自1987年恢复重建以来,在教育及其理论研究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将社会工作提到历史性的高度并以中央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说明社会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和推进社会工作,体现了整个社会对特定阶段需求的提升,是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去把握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求。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是助人自助,以推动社会进步、捍卫社会公义为目标,即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这与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一致的。本论文主要写我对社会工作的认识。 关键词:社会工作认识发展前景 一、社会工作是一种科学的助人方法 通过学科导论课,我认识的到了社会工作是以关于社会和人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在一定的制度和社会政策框架下,运用科学的、多样化的方法,帮助有困难、有需要的人,并在此过程中发展理论与方法,以进一步推进社会服务的过程。社会工作者的助人过程,要不断地认识服务对象的问题,评估和选择工作方法的过程,各种目标是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持续合作、互动,共同达至的。所以,在服务时候就要讲究科学,用一套科学的助人方法秉承专业价值理念,在一定理论

指导下,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助人。 二、社会工作的本质 社会工作本质的深层内涵:助人自助。满足受助人的需要——怎样识别受助人的需要。助人过程是服务对象与社会工作者互动的过程——使服务对象提升自我能力。就是我们在服务别人的同时也在提升自我,让我们更好的去满足受助者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学好专业知识,用自身的专业能力去服务别人。 三、社会工作也是一个专业 专业指建立在科学的教育和训练之上的,某类人专门拥有的职业领域。从早期的慈善救助活动到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理论,并逐步建立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模式,实现专业助人的职业。国外的社会工作由于其本身经济发展早,对这个行业的研究也就比较早。并且很多知名大学都有相关课程,也有相关的认证制度。我国的港台地区发展也比较早,像港大和台大都较早的开设了这个专业。像台大62年就开始单独把社会工作划出来,70年开始单独招生,96年就开始招收第一届博士生,其发展很完善。并且台大社会工作学刊自创刊以,一直是社会工作,社会和社会政策学界最重要的学术发表园地之一社会工作虽然在国外已经有百年历史,但国内起步较晚。如果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北京大学等少数院校恢复开办社会工作专业算起,社会工作教学和研究在我国已经有近20年。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社会工作真可谓是方兴未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超过100所学校开设相关专业或课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