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提要:农村金融是整个我国金融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应是下一步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重点。本文分析扬州市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认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体系不断优化,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本文基于扬州市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提出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普惠金融;农村金融;乡村振兴;金融发展

一、引言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决胜阶段,对普惠金融的发展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更好地支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普惠金融更加侧重于对贫困人口以及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服务,农村是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较为集中的地方,农村金融也是整个金融体系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因此要重点在农村地区发展普惠金融。本文通过研究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成效与困境,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

二、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一)发展成效。普惠金融最早由联合国提出。根据联合国定义,普惠金融具有包容性、便捷性、可获得性和商业可持续性四大特征。普惠金融得到G20、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等大力推广,成为一个世界共同研究的主题。现如今,普惠金融在中国已经有了一些成效。

1、服务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全国乡镇一级银行网点和保险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2017年末,我国银行业机构营业性网点覆盖面达到96%,

多数省份实现乡乡有机构;农业保险乡村网点乡镇覆盖率达到95%,村级覆盖率达到50%。同时,城市社区和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不断扩大。截至2017年末,全国金融服务已经覆盖了93万个行政村,行政村基础金融覆盖面约为96%,覆盖了全国约20%的小微企业。银行业涉农贷款余额和农户贷款余额分别较2013年末增长了48.2%和6.5%。近年来,扬州市普惠金融也在稳步发展,金融服务可得性以及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截至2019年6月末,扬州人均持有3.15张银行卡(其中信用卡0.21张),较上年末小幅增加。据统计,扬州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1,587.10亿元,比年初增加129.81亿元,同比增长58%。全市银行网点数达846个,平均每万人拥有银行网点1.87个,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地区银行网点乡镇覆盖率达100%,当前在农村布点扎根的主要是邮储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因此可以看出,不管是全国还是扬州市的普惠金融发展,都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推进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国内研究数据不断增多。在总体文献汇总,搜索到的最早的CSSCI普惠金融文献为发表于2009年6月份的两篇。自此,中国的普惠金融高质量研究开始呈现出递增趋势。2009~2012年间文献产出量稍低,期间文献量增长缓慢。2012年6月,胡锦涛在墨西哥举行的G20峰会上提出“普惠金融问题”,这是中国高层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正式使用“普惠金融”的概念。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正式提出了要“发展普惠金融”,自此以后,国内对普惠金融的研究开始呈现指数型增长态势,2018年的产出量达到峰值68篇,说明普惠金融研究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明显的政策导向。根

据CNKI文献可视化计量分析预测,2019年文献产出量将达到78篇。通过对我国普惠金融文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普惠金融高质量研究自2009年开始研究,并且平稳低速增长,直至十八大后,开始出现快速增长趋势,至2018年达到顶峰,但总体的文献量不多,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普惠金融发展困境。由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我国农村地区信息不对称以及对农户的征信缺失现象严重,政策性贷款的发放有一系列的限制条件。而且贷款程序烦琐,多数农户无法完成复杂的审批程序,使得政策性贷款支农的效果不明显,普遍存在着范围窄、规模小、增长慢、发放不规范、贷款质量和持续性差等特点,因此农民对于国家政策性贷款的可得性不高,贷款覆盖率较低。1、金融市场供求不均衡。目前,农村金融机构体系表现为以单元制的农信社为主体,农业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参与其中,地下钱庄等非正规金融组织充当补充的二元农村金融机构体系。这一体系导致了农村金融服务功能较弱,不能满足农村日益提高的金融需求。基本的金融服务竞争格局尚未形成,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度低,服务供给量总体不足。另外,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取决于手续的繁简程度、形式的灵活度以及抗风险能力,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越高,抗风险能力水平越高,违约还款风险越低。2、金融服务功能单一。受地域条件限制,农村金融机构普遍呈现网点分散、产品与服务单一等特点,金融服务功能单一,很多乡镇只有最基本的存、贷、汇业务。欠发达地区的金融市场不健全,能够提供融资的渠道较少。金融机构新业务开发不足、发展迟缓,

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普惠金融的主要供给主体,难以针对不断变化的新兴金融服务需求做出快速、有效的反应,导致整个金融体系向新兴产业渗透的能力不足,缺乏创新性。3、客户准入门槛高。从金融产品来看,中小银行普惠金融借贷产品结构单一,贷款利率偏高,存在价格性排斥,导致借贷实际发生率不高,个性化服务更是乏善可陈。为了缓释风险,多数中小银行普惠金融产品均设有附加抵质押担保要求,这对轻资产的小农户而言无异于提高了准入门槛。此外,金融服务人性化不足、信贷手续繁琐,在主要依靠熟人担保而非财产性担保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出于风险防范考量,采取的限制性措施较多,间接抑制了信贷的实际发生。

三、对策建议

(一)充分发挥正规金融机构的供给主体作用,同时实现金融组织多元化。按照中国农村普惠金融市场化改革的要求和市场运作的原则,具有竞争性的商业金融、合作金融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应该发挥主要作用,同时建立股份制小型金融组织,或是改造和完善农业银行的基层机构,使直接面对客户的信贷人员就是决策人员,有效地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通过实现金融组织多元化,有效增加金融服务供给量,从而让更多农村金融主体成功融资。

(二)鼓励创新,不断丰富金融服务产品。现阶段,单一模式的正规农村金融机构业务早已无法满足当下农村对于金融资金的需求。因此,农村金融机构应当将构建发展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放在首位,在金融手段和渠道方面,应鼓励在农村地区发展手机银行和网

络银行业务,积极支持金融机构借助新技术和运用新的商业技术。同时,不断地提升并强化综合性的服务范畴,拓宽更多的业务,创新更多的金融产品,维持金融机构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三)加强金融服务供需双方的金融能力建设。目前,农村金融机构对于客户的服务门槛较高,普遍要求客户进行抵押或担保贷款,这导致部分急缺资金的客户无法从农村金融机构成功借款。因此,金融机构应适当下调客户准入门槛,可通过建立健全农民信用征管体系,对农民信用进行全面评估,充分发挥普惠金融的积极作用。同时,金融监管部门应要求和指导农村金融机构定期开展金融知识普及与金融产品讲解活动,提高农民的金融素养。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元.我国农村合作金融问题研究[J].政治经济,2017.

[2]曹凤鸣,周莹莹.普惠金融体系下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研究[J].金融教育研究,2017(3).

[3]陈银娥,孙琼,徐文赟.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的分布动态与空间趋同研究[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5(11).

[4]丁志国,徐德财,赵晶.农村金融有效的促进了农村金融的发展吗[J].农业经济问题,2012(9).

[5]尹志超,彭嫦燕,里昂安吉拉.中国家庭普惠金融的发展及影响[J].管理世界,2019.35(2).

[6]李建军,韩珣.普惠金融、收入分配和贫困减缓——推进效率和公平的政策框架选择[J].金融研究,2019(3).

[7]沈丽,张好圆,李文君.中国普惠金融的区域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9.36(7).

作者:王安文蒋欣怡李玉如赵丽丽单位:扬州大学商学院苏州信托有限公司北京业务部

普惠金融发展情况报告

普惠金融发展情况报告 篇一:2015年普惠金融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 2015年中国普惠金融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 趋势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588A97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eb16557342.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

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2015年中国普惠金融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报告编号:1588A97←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优惠价:¥648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http:///R_JinRongTouZi/97/PuHuiJinRongHangYeXianZhu angYuF aZhanQianJing.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通过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加强金融体系建设、健全金融基础设施,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的、有效的金融服务,并确定农民、小微企业、城镇低收入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其他特殊群体为普惠金融服务对象。 《2015年中国普惠金融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依据国家权威机构及普惠金融相关协会等渠道的权威资料数据,结合普惠金融行业发展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对普惠金融行业进行调研分析。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农村金融一直是我国金融体系的薄弱环节,也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如何改革农村金融制度,使广大农村的中低收入者也能够享受到充分的金融服务,就成为完善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问题之一。为此,本文研究了普惠金融的内涵、理论形成过程和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意义。分析了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并指出了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探讨了国外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时间和经验,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完善我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措施。 关键词:农村金融;普惠金融;多层次性普惠金融体系 1 普惠金融的内涵 普惠金融是联合国于2005年小额信贷年时提出的概念,后被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大力推行。其基本含义是:能有效、全方位的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实际上就是让所有的老百姓都能享受到更多的金融服务,更好的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它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首先,普惠金融是一种理念。只有让每个人都拥有享受金融服务的权利,才有机会参与经济发展,才能实现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其次,在服务对象方面,贫困和低收入客户是这一金融体系的核心,他们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决定着金融体系各个方面的行动。最后,普惠金融是以较低的价格而不是免费提供金融服务。本质上,普惠金融是以较低的门槛将那些被排除在传统金融服务之外

的人纳入金融服务体系之内,它不是一种单纯的资金的转移,而是要让所有人都享受到实惠的、可持续的金融服务。 2 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意义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完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缺乏资金支持去发展生产,而传统金融体系又把他们排除在外,使他们无法摆脱贫困。通过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向他们提供农村金融服务,能够使贫困者进行生产性投资,这是帮助他们摆脱贫困的基本途径。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基本目的就是使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能够获得平等的享有充分的金融服务的权利。除此之外,发展农村普惠金融还可以促进教育公平、医疗公平等,从而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公平,有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3 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农村金融机构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正规金融机构为主导、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核心的农村金融体系。与正规的金融机构形成完备的体系相比,在我国的农村金融市场上还广泛存在着以自由借贷等为主要形式的民间金融,非正规金融机构也得到迅速发展,这就使我国的金融服务区域实现了广覆盖。但是,我国在2012年末还有1696个乡镇还没有金融机构,事实上,在我国实现每一个区域都有金融机构的目标,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困难。 4 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普惠金融现状及未来发展_焦瑾璞

我国普惠金融现状及未来发展 焦瑾璞1 普惠金融(Financial Inclusion),也称作“金融包容”或“包容性金融”,最早由联合国在2005年提出。上世纪90 年代以来,普惠金融问题逐渐受到国际普遍关注。国际上先后成立了普惠金融联盟(AFI)、二十国集团普惠金融专家组(FIEG)、全球普惠金融合作伙伴组织(GPFI)等机构,着力于推动普惠金融发展。 从国际上普惠金融概念形成和发展过程看,最初重点关注的是银行信贷可获得性,有时将保险业纳入范畴,但较少涉及证券业。但是,近年国际组织开始着眼于“宽内涵”、“多维度”的普惠金融,广泛涵盖支付、存款、贷款、保险、养老金和证券市场领域,包括建立普惠金融指标评估体系,实现金融服务主体多元化,发展手机银行、银行代理,发展小额存款、小额贷款、小额保险,降低国际汇款成本,完善征信和支付体系,加强金融诚信体系建设,推进数字化金融创新,探索发展气候指数、风险创投和创业板市场,以及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和金融消费者教育等,视角越来越广泛。 我国引入普惠金融概念虽相对较晚,但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积极推进金融改革与发展,注重发展民生金融,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体系。2013 年11 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中,明确提出了“发展普惠金融”。 近年来,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积极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突出的工作成效。据世界银行调查,我国普惠金融状况明显优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部分领域甚至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如账户普及率高于中高收于国家平均6.7个百分点,高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据统计,截至2013年末,全国共有个人银行结算账户56亿个,其中,农村地区人均账户数1.65 1焦瑾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

金融论文:论普惠金融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论普惠金融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发展普惠金融既是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举措,也是脱贫攻坚阶段充分发挥金融核心作用,变“输血”为“造血”的重要抓手。金融机构在辖区内增设分支机构与营业网点,鼓励和支持发展各类新型金融组织,以传统金融业为主体、多类新型金融组织为补充,多层次、多元化、开放型的现代金融体系实现了正规金融机构服务网点乡镇广覆盖。各类地方金融机构作为银行融资渠道的有益补充,不仅给金融领域注入了新的力量,也对满足民生金融服务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推进普惠金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普惠金融产品与服务覆盖面有待扩大 1.农村金融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从金融机构布局看,多数网点规划布局于经济相对繁荣发达的城市中心区和县城驻地,农村银行、社区银行相对欠缺。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乡镇金融机构数量较多,而经济比较落后的乡镇金融机构网点数量则较少。 2.金融机构服务弱势群体的内生动力不足。由于农村金融市场竞争还不充分,部分地区农村信用社等少数金融机构仍处于市场垄断地位,农民贷款的议价能力较弱,

利率普遍较高。 3.小额金融供给不够。据调查,农民需要借款的农民占比达到33.6%,但获得借款的农户占有借款需求的农户比重仅为16.6%。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情况下,各金融机构处于资产安全考虑,普遍优先保证中型以上企业需求,小微企业“挤出”趋势明显。 (二)普惠金融发展缺乏紧密的合作与沟通机制 金融部门在发展普惠金融的同时,人社局、共青团、妇联等部门都推出了针对弱势群体的帮扶政策性贷款,但由于部门之间还没有建立紧密的合作与沟通机制,又加之普惠金融涉及的主体和客体较多,这就导致在推进普惠金融工作及相关管理工作时容易出现政策冲突、措施重叠等问题。没有建立把农村丰富的资金转化为信贷投入的有效机制,在农业生产中农民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明显不足,农业保险深度和广度有待提升;因重大自然灾害形成的巨额信贷损失缺乏风险分散渠道和补偿制度安排,银行、证券、保险各类金融机构不能全面、合理地规划利用金融资源,以实现普惠金融效用的最大化。

普惠金融发展情况报告()

普惠金融发展情况报告() 普惠金融发展情况报告篇一: 2015 年普惠金融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2015 年中国普惠金融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报告编号: 1588A97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b16557342.html, 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 1 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一、基本信息报告名称: 2015 年中国普惠金融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报告编号: 1588A97←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 ¥ 648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网上阅读:

http:///R_JinRongTouZi/97/PuHuiJinRongHangYeXianZhu angYuF aZhanQianJing.html 温馨提示: 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通过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加强金融体系建设、健全金融基础设施,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的、有效的金融服务,并确定农民、小微企业、城镇低收入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其他特殊群体为普惠金融服务对象。 《 2015 年中国普惠金融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依据国家权威机构及普惠金融相关协会等渠道的权威资料数据,结合普惠金融行业发展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对普惠金融行业进行调研分析。 2 《 2015 年中国普惠金融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内容严谨、数据翔实,通过辅以大量直观的图表帮助普惠金融行业企业准确把握普惠金融行业发展动向、正确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和投资策略。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 2015 年中国普惠金融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是普惠金融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普惠金融行业发展趋势,洞悉普惠金融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 正文目录第一章普惠金融行业发展概述分析 1.1 普惠金融

农村普惠金融减贫的内在逻辑、存在问题与建议

农村普惠金融减贫的内在逻辑、存在问题与建议 摘要:农村普惠金融可从直接和间接两方面促进贫困减缓,既能够直接提升贫困群体的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又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增加非农就业机会,间接提高贫困农户收入水平。本文结合农村普惠金融减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坚持政府扶持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完善普惠金融扶贫主体与风险保障机制,创新农村普惠金融扶贫方式和产品,积极引导正规与非正规金融有效联结,加强贫困农村教育信贷支持力度,健全农村普惠金融基础设施等措施,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减贫。 关键词:农村普惠金融;减贫;作用机制;存在问题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8.03.11 中图分类号:F830.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8)03-0078-06 一、引言 世界各国至今仍然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贫困问题,减缓贫困的方法成为各国研究的重点。新时期我国贫困问题呈现出了诸多新趋势、新特征,传统的减贫方式渐显乏力。我国贫困人群绝大部分集中于农村,减贫事业的重点也就必然聚焦在农村。普惠金融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新动力,正逐渐

取代传统的以财政为主的扶贫方式,成为当前农村减贫的主要手段。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决议,强调能有效、全方位、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欠发达地区、贫困群体提供平等的金融服务,主张增强金融资源的可获得性,并注重实现金融机构的商业可持续性。本文将着重探讨农村普惠金融减贫的内在逻辑、作用机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一些推进我国农村贫困减缓的政策建议。 二、农村普惠金融减贫的内在逻辑 (一)农村普惠金融减贫的哲学理念 1.平等金融权利观 关于导致贫困原因的认识,大体经历了由物质资本贫乏到发展权利缺失的逐步反思过程,反贫困理念也由初期的物质给予渐变为赋予平等发展权利。普惠金融的减贫理念可以归结为“金融权利即一种人权”的思想。普惠金融减贫主张要赋予贫困者及弱势群体以平等的金融权利,让其有平等机会参与资源获取和使用,分享应有的经济成果,最终提高自身发展能力。所谓金融精准扶贫脱贫就要瞄准贫困主体,赋予其平等的金融发展权利和机会,通过利用现代金融科技手段,缓解信息不对称,适当放宽或降低现有金融门槛,拓宽金融服务边界,让穷人和弱势群体也能够获得金融资源,进而促进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提升,实现金融与人的发展的良性循环。只有精准到贫困者,才能从根本上找到致贫原因,

农商银行网络金融创新对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影响

农商银行网络金融创新对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影响 概述发展普惠金融的研究背景,以及当前普惠金融的发展状况。描述并借鉴国外发展普惠金融的经验,以如何发展落实普惠金融为最终目的提出农商银行网络金融创新的相关策略,真正把普惠金融落实,尤其是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人民能够享受金融服务,进一步推动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实现普惠金融的发展。 标签:普惠金融;网络金融创新;国内外普惠金融的现状 doi:10.19311/https://www.wendangku.net/doc/eb16557342.html,ki.1672.3198.2016.28.045 1 发展普惠金融的背景 近几年来,国家经济日益发展,群众对金融服务和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偏远农村地区,所以国家对偏远地区的金融普惠十分重视。尽管对我国农村进行了各项改革,但是结果并不理想。在我国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过发展普惠金融这个观点,虽然普惠金融在我国发展较为迅速,但我们仍需在国外的发展经验中汲取适合我国发展的精华并加以借鉴,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和国外相对比呈现出大量不足,我们需要不断完善我们的普惠金融体系。中和农信副总经理认为要想达到普惠金融必须以互联网金融创新为基础,在社会日益发展的过程中,偏远地区的人民对金融服务从单一业务需求逐渐转化为多元化的需求,所以发展普惠金融需要以IT技术为支撑,进行大数据风控,完善金融衍生服务。近日,央行在青海省进行普惠金融试点建设,根据青海省自身发展情况制定了一系列适合其自身发展的对策,以精准扶贫和绿色发展两方面为中心,更好地为贫困地区和偏远地区人民提供金融服务,进一步完善我国普惠金融体系。安徽合肥的相关专家认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小微融资这个难题,我国应该简化贷款程序,降低贷款门槛,放宽贷款限制,真正落实国家政策,规范市场秩序,完善市场贷款机制。无论是互联网行业还是金融行业都有其弊端,在这个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金融行业必须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来进行产业创新才能迎合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然而互联网交易的分散性使得信息不对称这个问题越发突显出来,信息不对称极有可能引发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从而造成对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伤害。因此我国农商银行目前迫切需要进行网络金融创新来达到普惠金融的目的,研发出适合不同阶层群众的金融产品,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进一步提高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普惠金融体系这个概念来源于英文“Inclusive finance system”,在“2005年国际小额信贷年”时广泛应用的词汇。普惠金融这个理念在国外较早的得到关注,大多数国家政府一直在探索如何为广大人民尤其是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贫困

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2019年)

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2019年)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普惠金融。人民银行联合有关部门大力推动普惠金融发展,金融机构主动作为,社会各方面积极配合,中国普惠金融发展不断取得明显成效。为监测评估2019年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人民银行按照普惠金融指标体系1及相关填报制度,组织开展了2019年普惠金融指标填报与分析。 一、2019年普惠金融发展总体情况 2019年,人民银行持续大力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发挥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强化小微企业信贷政策引导,深入推进金融精准扶贫,持续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督促和指导金融系统加大金融资源向小微企业和农村、贫困地区的倾斜力度;深入推进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疏通利率传导机制,促进贷款实际利率特别是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明显下降;推动出台《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年)》,启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鼓励开展数字普惠金融创新探索;持续深化农村支付服务环境 1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共包含使用情况、可得性、质量等三大维度共21类51项指标,从供需两侧反映普惠金融发展情况,其中8个指标(拥有活跃账户的成年人比例,使用电子支付的成年人比例,购买投资理财产品的成年人比例,成年人个人未偿还贷款笔数,在银行有贷款的成年人比例,在银行以外的机构、平台获得过借款的成年人比例,金融知识,金融行为)通过问卷调查采集。本次问卷调查采集时间为2020年4月至6月。

建设,开展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建设;批设苏州小微企业数字征信实验区,创新探索小微企业征信服务;强化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和金融教育,规范金融营销宣传行为,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长远和根本利益;经国务院批准,在浙江省宁波市、福建省宁德市和龙岩市设立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为我国发展普惠金融探索新经验。 总体而言,2019年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主要指标呈现如下特点:一是金融服务使用程度稳步加深。银行结算账户和银行卡人均拥有量较快增长,活跃使用账户拥有率有所上升;电子支付普及率继续提升,超八成成年人使用电子支付,移动支付业务量快速增加,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较快增长,呈现笔数多、笔均金额小的特点;购买投资理财产品成年人比例小幅增加,近一半的成年人购买过投资理财产品,城乡差距仍较为明显,投资理财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普惠小微贷款增长迅速,总体呈现“量增、面扩、价降”态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贷款覆盖面稳步扩大。二是金融服务可得性持续改善。银行网点乡镇覆盖率、助农取款服务点村级行政区覆盖率继续提升,边远地区金融服务可得性不断改善,数字渠道在增强可得性方面愈加重要,人均银行网点数、ATM机具、POS机具数有所下降。三是金融服务质量不断提升。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制度和机制建设不断深化,金融消费者长远和根本利益得到更多关注,国民金融素养稳步提升;农户信用贷款比例有所增加;金融信用信息

农村普惠金融.doc

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普惠金融正在逐渐作为一种被边缘化的金融体系取代微型金融,并融入国际金融体系。与城市相比,我国农村金融仍处于相对薄弱的环节,农村金融市场的建设尚不成熟,金融服务质量和数量难以满足农村发展的需要,农村小型企业以及农民个体的融资、贷款仍然相对困难,农村金融市场供需矛盾突出,如何为农村提供有效的融资服务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是当前解决农村“融资难”和“融资贵”等问题的迫切需要。普惠金融拥有融资快、低成本、小型化的特征,对于为农村低收入群体和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便利高效的融资渠道具有良好的功效,尤其是在当前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广泛普及的背景下,普惠金融能够以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广泛深入农村小生产经营组织,为农村发展服务。 一、现状和问题 近年来我国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农村的金融体系改革,旨在构建以支农、惠农为目的的功能健全、运转高效的农村金融市场,为农村经济振兴、农民收入改善提供有力的支撑。随着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和农村金融机构的建设,农村金融服务不断得到改善,金融行业参与主体日趋多元化,金融服务更加丰富和健全,大大提高了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活力,并极大的改善了农村金融市场的面貌。但农村普惠金融体系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政府过度干预,市场化不足 近年来农村金融机构逐步向商业化运营模式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构建是由政府主导的,因此市场化运作能力相对低下。与一般商品不同的是,金融产品自身具有灵活性,应针对不同的客户灵活调整价格(利率),因此,金融机构需要具备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够保障农村金融市场的可持续性发展。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过度依赖行政命令引导,政府管控相对严格,使得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活力不足,金融机构缺少相对宽松的自主创新的外部环境,进而导致农村普惠金融市场的运作模式相对僵化,农村普惠金融的作用受限。例如,政府规定金融机构必须向农村地区投放一定比例的贷款,这一规定的初衷旨在保障农村地区的融资流入,但是,这一规定在另一方面看却违背了投资多元化的原则,使得金融机构不能够通过多元化的投资组合来分散风险,如果同一地区的存款人的防范性储蓄被

大型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探究

大型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探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倡导发展普惠金融,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大型商业银行纷纷响应号召设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大型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小微企业及农户贷款余额近年来不断攀升,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平衡、效率低等问题也应该得到重视。为此,本文对大型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性、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大型商业银行应抓住普惠金融发展的机遇,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科技进行产品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从而实现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普惠金融;大型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现状 (一)普惠金融的概念 “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e)这一概念缘起于联合国和世界银行2005年的“国际小额信贷年”,旨在能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及城镇低收入人群等是普惠金融服务的主要对象。 (二)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现状 从普惠金融相关统计数据看,截至2017年6月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30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

额的25.2%,同比增长9.9%,其中农户贷款余额7.7万亿元,同比增长15.2%。其中,大型银行涉农贷款余额8.64万亿元,同比增加3920亿元。 银行业扶贫小额信贷余额2038.4亿元,支持建档立卡贫困用户486.1万户,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已覆盖54.43万个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7.3%,银行业网点覆盖率达到96%,基本实现了“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的目标。其中大型银行精准扶贫贷款余额5473亿元,同比增加1574亿元,增速40.35%。 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28.6万亿元,同比增长14.7%,约占全部贷款比重的25%,贷款户数1417.2万户,申贷获得率达94.7%。其中,大型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02万亿元,同比增速10.25%;贷款户数164.6万户,同比增加17.13万户,增速11.61%,较银行业平均水平高2.41个百分点。此外,据不完全统计,大型商业银行2017上半年新发放小微贷款利率为4.7%-5.1%,在各类金融机构中处于较低水平。 从数据对比可以看出,我国的大型商业银行在解决小微企业、农户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上做出了重要贡献,有力的推动了我国普惠金融的进程。 二、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 1.区域间、城乡间发展不平衡

【银行规划】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xxxx—2020年)

【银行规划】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xxxx—2020年) 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 (xxxx—2020年) 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是当前我国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增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普惠金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xxxx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为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增强所有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特制订本规划。 一、总体思路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呈现出服务主体多元、服务覆盖面较广、移动互联网支付使用率较高的特点,人均持有银行账户数量、银行网点密度等基础金融服务水平已达到国际中上游水平,但仍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普惠金融服务不均衡,普惠金融体系不健全,YYY体系不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商业可持续性有待提升。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借鉴国际经验与体现中国特色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完善基础金融服务与改进重点领域金融服务相结合,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使最广大人民群众公平分享金融改革发展的成果。 (三)基本原则。 健全机制、持续发展。建立有利于普惠金融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大对薄弱环节金融服务的政策支持,提高精准性与有效性,调节市场失灵,确保普惠金融业务持续发展和服务持续改善,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机会平等、惠及民生。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让所有阶层和群体能够以平等的机会、合理的价格享受到符合自身需求特点的金融服务。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尊重市场规律,使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在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均衡布局、政策扶持等方面的引导作用。 防范风险、推进创新。加强风险监管,保障金融安全,维护金融稳定。坚持监管和创新并行,加快建立适应普惠金融发展要求的法制规范和监管体系,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在有效防范风险基础上,鼓励金融机构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适度降低服务成本。对难点问题要坚持先试点,试点成熟后再推广。 统筹规划、因地制宜。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和区域平衡出发,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优先解决欠发达地区、

普惠金融工作总结

普惠金融工作总结 XX县位于XX省西南部,XX市中部,其县域特征主要表现为:一是县域偏小。该县面积984平方公里,占我省25个欠发达县总面积4.49万平方公里的2.2%,属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小县,呈现土地偏少、发展空间有限的县域特性;二是人口偏少。该县总人口11.2万人,仅占我省25个欠发达县人口总数1017万人的1.1%,县域人口相对偏少,且以农村劳动力资源为主。三是村庄偏散。全县人口分布在168个行政村、842个自然村,自然村村均人口仅有90多人,100人以下自然村占50%左右,最小的自然村只有1户。四是总量偏小。除木制玩具外,特色产业不明显且制造产业税收贡献度不高。因此,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XX县因地制宜实施小县大城发展战略。 概括来说:以山区为主的弱势地区,以农民和留守人员为主的弱势群体,以农业为主的弱势产业在XX普遍存在。如何防止弱势地区、弱势群体、弱势产业(以下简称三个弱势)金融服务进一步边缘化、贫弱化,最大限度实现金融服务普惠式发展,已成为XX金融业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人行XX县支行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推进三权抵押贷款,涉农信贷不断扩大 一是深入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工作。以生态公益林收益权质押贷款为载体,深入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工作。年初以来,新增生态公益林收益权质押担保组织3家,累计发放生态公益林收益权质押贷款104笔,1410万元。截至11月末,全县林权抵押贷款余额4.39亿元,比年初新增4484万元,完成新增任务的114.97%。二是稳步推进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结合县域农村扶贫改革试验工作,积极推动完善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确权、发证、登记等相关配套机制建设。截至11月末,全县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余额3987万元,比年初新增769万元,完成年度新增任务的109.86%。三是大力推进农房抵押贷款。今年8月,我支行创新思路,积极引导辖内金融机构(村镇、信用社)发放了全国首批农房流转使用权抵押贷款(2笔,共60万元),开辟了民宿、农家乐等经营主体的新融资渠道,有效促进了美丽乡村、民宿经济发展。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8月28日)、新华社等多家主流媒体对《XXXX农房使用权可抵押》进行了报道。现已成功发放农房流转使用权抵押贷款4笔,120万元。辖内9家金融机构均开办了农房抵押贷款业务,截至11月末,全县农房抵押贷款余额4.26亿元,比年初新增10004万元,完成年度新增任务的100.04%。

普惠金融工作总结doc

普惠金融工作总结 篇一:某银行基础金融服务情况汇报 ***银行基础金融服务情况汇报 **银行辖内设立营业网点*个,其中:农村网点*个,城区网点*个,从业人员*人。根据银监局相关要求,我行对辖内基础金融“村村通”服务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止9月末,我行在辖内*个网点共布放自助取款机*台、存取款一体机*台;布放POS机*台,其他机具*台,其中:助农取款服务机具*台,自助机具到村覆盖率*%,累计办理查询、存取款及转账业务*余万笔。全行累计发行福祥卡*万张,拓展手机银行用户*户,网上银行用户*户,累计办理各项查询、转账、缴费业务*余万笔。累计代理发放各项涉农补贴*万笔、金额*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统筹安排 作为服务农村金融的主力军,**银行坚持“改制不改向、更名不改姓”,始终坚持立足农村、支持农业、服务农业的“三农”服务理念,董事会下设成立了专门的三农发展规划委员会,统筹安排农村金融服务工作。 (二)开展宣传,稳步推进 近年来,我行先后开展了送金融知识下乡宣传活动*场、

手机银行业务推广宣传*次、金融知识进校园专题活动*次;举办了 “**杯”**比赛、**走进*银行、***有礼助学活动等宣传*场;在*个营业网点布放宣传展台*份、业务宣传资料*余份,对辖内基础金融服务进行了广泛宣传和推广。 (三)合理规划,拓展服务 年初,我行就对辖内布放自助设备及自助机具进行了合理规划,对金融服务空白区域及部分农村网点布放自助机具情况进行了摸底统计。截止9月末,我行在**社区、**园区增设自助银行*个,计划布放自助存取款机具*台,在各近郊农村网点增加在行式自助取款机*台,可为辖内*万余户农户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 三、存在不足 (一)农村基础金融服务仍有空白区域。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涉及到多方面要规划、推动、落实。目前我行辖内仍有**、**、**乡镇未设立营业网点。 (二)业务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作为全市网点最多的金融机构,我行在业务宣传上做了大量工作,但仍有部分村组未覆盖到,今后我行将进一步加强进村入户的业务宣传。 (三)普惠金融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改制后的*银行,开展普惠金融的责任更大,我行在辖内推行了*卡、

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最全版)

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是当前我国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增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普惠金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为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增强所有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特制订本规划。 一、总体思路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呈现出服务主体多元、服务覆盖面较广、移动互联网支付使用率较高的特点,人均持有银行账户数量、银行网点密度等基础金融服务水平已达到国际中上游水平,但仍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普惠金融服务不均衡,普惠金融体系不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商业可持续性有待提升。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借鉴国际经验与体现中国特色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完善基础金融服务与改进重点领域金融服务相结合,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使最

广大人民群众公平分享金融改革发展的成果。 (三)基本原则。 健全机制、持续发展。建立有利于普惠金融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大对薄弱环节金融服务的政策支持,提高精准性与有效性,调节市场失灵,确保普惠金融业务持续发展和服务持续改善,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机会平等、惠及民生。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让所有阶层和群体能够以平等的机会、合理的价格享受到符合自身需求特点的金融服务。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尊重市场规律,使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在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均衡布局、政策扶持等方面的引导作用。 防范风险、推进创新。加强风险监管,保障金融安全,维护金融稳定。坚持监管和创新并行,加快建立适应普惠金融发展要求的法制规范和监管体系,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在有效防范风险基础上,鼓励金融机构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适度降低服务成本。对难点问题要坚持先试点,试点成熟后再推广。 统筹规划、因地制宜。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和区域平衡出发,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优先解决欠发达地区、薄弱环节和特殊群体的金融服务问题,鼓励各部门、各地区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先行先试,扎实推进,做到服水土、接地气、益大众。 (四)总体目标。 到2020年,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有效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显著提升金融服务满意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特别是要让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及时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使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居于国际中上游水平。 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要基本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乡镇一级基本实现银行物

普惠金融政策背景及发展现状

模块一:普惠金融政策背景及发展现状(3课时) 一、普惠金融的政策背景及发展现状解析 (一)普惠金融的界定、政策背景 1.普惠金融基本特征与关键要素 2.普惠金融参与主体及重点服务对象 3.经济社会及金融可持续均衡发展的必然要求 4.普惠金融监管体系重点监管指标(“两增两控”等) (二)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1.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状况与比较 2.政府、传统金融与新型金融服务提供者的作用 3.金融科技的发展与监管 (三)普惠金融的发展路径 1.国务院关于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 2.银行普惠金融 3.保险证券层面 4.新型机构层面 小额贷款公司、消费金融、汽车金融、金融租赁、融资租赁、融资担保机构等 5.金融监管层面 6.中央及地方政府层面 二、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领域的赋能 1.带动金融科技,科技巨头冲击传统银行 阿里系、腾讯系、京东系、百度系、万达金融等 2.金融科技背景下银行面临的冲击及新尝试 【案例】民生银行、平安银行等(具体案例以现场授课为准) 模块二: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信贷商业模式比较分析与经验借鉴(3课时) 一、商业银行与互金公司信贷商业模式比较分析 1.经营模式对比 2.客户群体的广泛性与普惠性分析 【案例】网商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业务模式解析 【案例】微众银行面向中小微企业的线上流动资金贷款 3.信贷产品比较分析 (1)银行方 (2)互金平台:场景分期、供应链金融、现金贷等 【案例】蚂蚁金服的花呗借呗;京东白条;“微粒贷”等 4.风控措施 (1)银行:传统抵质押、保证等强担保 (2)互金平台:信用、平台担保、场景风控、资金闭环、金融科技风控 【案例】蚂蚁金服的大数据金融风控 5.参与主体及参与模式 (1)银行方(2)互金平台(3)银行与互金平台的合作模式 二、如何运用互联网大数据进行客户营销

最新浅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普惠金融概念最早源于联合国2005 小额信贷国际年,彰显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等内涵,引入我国后很快进入国内理论研究的视野和政策实践范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将发展普惠金融作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使金融服务惠及所有市场主体和社会群体,是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基本原则和目标,体现了共享发展的新理念,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普惠金融在我国从理论到实践,需要不断深化,着力破解实践探索中出现的难题,并研究可行的解决对策。 一、当前我国推进普惠金融面临的突出问题 ( 一) 金融服务覆盖不均衡,结构性排斥有待全面化解 在各国普惠金融发展实践中,普遍都存在结构性排斥问题,我国突出表现为经济欠发达地区金融发展滞后、农村金融服务缺失、中小企业融资难、金融资源配置不均衡、弱势群体受到金融排斥。近年来,我国小额信贷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市场化程度不够,发展深度不足,商业性机构发展不到位,公益性机构发展政策缺乏,成为我国建设普惠金融体系面临的突出问题。金融服务覆盖不均衡,呈现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城市与农村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大客户与小散客户的二元结构特征,而这种二元结构充分反映了我国现有金融体系存在的结构性排斥问题,即越是需要金融支持的主体,获得金融服务反而越困难。在政策激励不足的情况下,出于利润最大化的内在要求,商业性金融机构更青睐于大中型企业和城市优质客户,而不愿投向小散和低端客户,因此贫困地区更容易受到排斥。普惠金融应具有全面性、公平性和包容性特征,要使所有拥有金融需求的人都平等地

享受金融服务,使金融发展成果惠及所有人群,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 ( 二) 民间借贷与信用借贷并存,劣币驱逐良币效应有待根除 民间借贷属于非正式金融,主要受地缘、血缘关系影响,受社交关系支配,受潜规则主导,与现代信用借贷截然相对。民间借贷在我国发展历史悠久,但负面影响也很明显,其无序地滋生蔓延势必影响现代信用借贷的正常发展,并产生劣币驱逐良币效应。目前,我国许多农民只是在存取款时才与金融机构发生联系,通过贷款解决所需资金问题并非农民首选,而是更愿意选择非正式的民间借贷。从个体借款来源看,农民更倾向于向亲朋邻里借款,之后才是银行贷款,而部分农户甚至首选高利贷借款。这说明我国的普惠金融整体建设仍相当滞后,导致农民利用传统的以社交关系网络为依托借钱的意识较强烈,而通过正式渠道、使用现代金融手段的意识不强。而这种情况在贫困地区表现更为明显,甚至民间高利贷在相当一部分贫困户中仍旧存在。由于高利贷存在利滚利等加重负担的滚雪球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贫困,而这是与现代金融发展相违背的。民间借贷对普惠金融的驱逐,本质上是一种选择性排斥,根源在于金融服务供给缺失和陈旧观念的影响。 ( 三) 输血型借贷主导而造血型借贷不足,金融供给侧导向有待改善 科学合理的普惠金融制度不仅能授之以鱼,而且能授之以渔。当前,我国个体借贷的主要用途包括: 首选购房和新建、修建房屋等安居型用途; 其次是购买生产资料、扩大生产经营等财富增长型目的; 最后是教育、医疗及婚丧嫁娶等生活型、应急型支出。城镇居民借款的主要用途是购买住房,而住房也是农村居民集中支付中的重要内容。此外,受传统观念及其他因素影响,近年来农村婚嫁费用急剧攀升,尤其是男方需要提供的彩礼费用居高不下,在很多地区甚至超过住房

普惠金融工作总结

普惠金融工作总结 普惠金融工作总结 篇一: 发展普惠金融发展普惠金融践行“中国梦”普惠金融的基本含义是能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每个人都应该有获得金融服务的权利。安徽宿州宿州农商行成立于201X年12月12日,宗旨就是服务“三农”经济、服务小微企业。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我行截至201X年3月底,存款达1 4.4亿元,贷款达 10.4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 6.2亿元,占比近60%,小微贷款余额 7.6亿元,占比近70%,个体工商户贷款余额 1.7亿元。占比近17%。为服务本地小微企业和促进“三农”经济发展尽了绵薄之力,让现代金融改革发展的成果能够更好地惠及“三农”和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弱势群体,在实现全民共同富裕、复兴伟大的中华民族这一“中国梦”上躬身践行。现将宿州农商行在发展普惠金融工作中的些许做法总结报告如下: 一、机构设立下沉,普惠金融惠及城乡“三农”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几大国有银行加大撤点减人等改革力度,造成目前县域和农村极端缺乏金融机构,为普惠金融的发展增加了难度。我行从创设之始就意识到了这一问题,把在县域及农村增设物理营业网点当作是普惠金融工作的头等大事。我行成立于201X年12月12日,当年便设立埇桥区支行,201X年设立泗县支行,201X年灵璧县支行、萧县支行、砀山县支行先后开业,201X年蕲县支行已经试运营,同时朱仙庄支行、符离支行目前都已经完成装修,预计都将在201X年上半年开设营业,另外又在泗县草沟镇、萧县黄口镇、砀山李庄镇规划选址,201X年下半年至201X年我行至少还将有3个乡镇设立营业网点。县域及乡镇营业网点的设立,极大地延长了我行发展普惠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策略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策略 作者:谢婷婷单位:石河子大学商学院 1引言 普惠金融服务体系能满足新疆农村贫困农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为贫困农户提供了一种与其他客户平等享受现代金融服务的机会和权利。目前新疆农村金融体系离普惠金融体系还有很大距离,低端贫困群体金融机构覆盖面严重不足。因此对于新疆农村而言,不断完善新疆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更是创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构建新疆农村普惠金融对有效改善新疆农村人民生活水平,促进新疆农村经济发展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2普惠金融的内涵 “普惠金融”一词来源于英文inclusivefinancialsystem。2005年联合国率先在宣传2005小额信贷年时广泛运用该词汇。其基本含义是:能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普惠金融目标的实现对金融机构的目标定位、运行机制、绩效衡量等都有一定的要求,服务的主要目标客户是穷人和低收入群体。2006年,印度国有开发银行—印度农业和农村发展银行(NABARD)将非正规农户互助组(SH6)与正规金融业务结合起来开创了新型小额信贷的模式。2006孟加拉国银行家、“小额信贷之父”穆罕默德?尤努尔博士,开创了小额信贷发展之路并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成功。另外还有印尼名为BRI的国有商业银行改造传统小额信贷的模式,使其农村信贷部成为覆盖成本和达到高还贷率的小额信贷和农村金融机构。

3普惠金融在新疆农村金融发展中的实践 3.1小额信贷业务缺失,新疆农村普惠金融在实践中初露头角在小额信贷发展初期,新疆农村地区实施普惠金融的机构主体为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两家。农业银行作为国有商业银行来说,由于小企业融资规模上不去,运营成本很高,收益有限,风险很大,没有一定的补偿等等因素是不愿意给小企业贷款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小企业这块“贷款难”问题;而农村信用社承担了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的重任,全区网点达1062个,资产总额达到533亿元,负债总额达到512亿元。除存单抵(质)押外,农行信用社基本停止了其他贷款,而且由于农村信用社规模经营效应较小,可用人才缺乏,市场经营意识淡薄等缺陷导致大量专项贷款被豁免或核销,进而导致农民款项债权债务不清,这些贷款实质上扮演了普惠金融的角色,普惠金融实践在此阶段开始显现。 3.2各金融机构并驾齐驱,新疆农村普惠金融得到较快发展随着小额信贷的进一步发展,新疆农村地区普惠金融机构由发展初期的两家增加到三家。农业发展银行成为普惠金融的重要力量,期间发放贷款369.96亿元,比上年上升80.1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365.96亿元,比年初增长2 4.37亿元。农行兵团分行各项存款达到472.9亿元,比上年增长52亿元,完成计划的128.59%;各项贷款余额184.8亿元,比上年增长6.9亿元。农信社各项存款达408亿元,比上年初增长1 5.8%,高于全区金融机构1.6个百分点。存款余额达到220亿元,比上年增长41%,高于全区金融机构水平增长水平29.77%。普惠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