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当代中国文化浅谈

当代中国文化浅谈

海南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二○一三至二○一四学年度第2 学期)

论文题目:当代中国文化浅谈

姓名:吴阳光

学号: 20120307310067

所在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

年级专业: 12 级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任课教师:吴朝阳

完成日期: 2014 年 6 月 13 日

当代中国文化浅谈

写作背景:6月2日,端午节,海口孔子学堂联合海南大学生身着汉服在万绿园举办了别样的端午祭祀活动,对此,大家看法不一。我也参与了其中,在我的QQ空间中,同样引发了同学们的大讨论,是形式,是作秀,还是文化的传承?6月11日,哈尔滨某地为老人们推出“扶我卡”,卡的正面有四个大字“请您扶我”,以示向搀扶的路人发出的邀请,当今社会,搀扶老人都需要用这种方式来强行维持,真的真的是对中国的礼仪之邦的极大的讽刺。

摘要:文化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原动力,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却不断凸显了中国文化建设和人民道德素质的缺失,中国的文化建设面临着空前的危机,重视和加强我国的文化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经济发展文化建设道德素质文化危机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国家的文化代表着民族的发展,文化的高低影响着国际地位,关系着全民族的国民素质。国有国的文化,家有家的文化,个人有个人的文化,正是有这些不同的小文化才交织成了当代中国的文化,同时也反映出了当代中国存在的一些文化问题。

改革开放后,国家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一些观念也在不断的进步,一些先进的想法不断在一些人的脑海里出现,因此当代中国文化问题出现了。人与人之间变得冷漠,虚伪,相互猜疑,人们精神上烦躁,无聊,空虚,每天为生活越来越慌,内心却变得越来越荒。在毛概课堂上对邓小平的讨论中大家也提到当今社会人民生活提高了,然而穷人在抱怨,富人在抱怨,整个社会都在抱怨,为什么,这些,归根到底,都是文化建设出了问题。

今天人类最大的问题,就是一个利字。当今人类之所以陷入经济危机、环境危机、能源危机、道德危机、核扩散危机、社会公平危机等等危机,归根结底,都是由于利先义后成为普遍的行为准则,人们利字当头,不惜牺牲全人类的利益来满足一己的利益。

市场经济给人们带来了利益上的竞争,当人们为了利益而放弃自己坚守的道德的时候,整个社会已然变质了。从“三聚氰胺”到地沟油,再到在黄瓜上涂避孕药,向西瓜里打膨大剂,中国人为了赚钱可真是无所不用其极。有人说过,没有信仰的民族是最可怕的。共产党坚持无神论,于是乎,中国大众便也都成了无

不均衡和利益的不对等分配问题日益突出。改革开放,让一部分先富起来,然而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缺失了毛时代人们的纯真与道德,只是一心一意去谋取更大更多的利益,那会去无私的傻傻地去先富帮后富呀。如此,整个社会贫富之间的差距不断地拉大,整个社会的利益之间的纠纷不断争夺,人与人之间逐渐变得冷漠,猜疑,一致出现了阶级深恨。

这些问题应该怎么去解决呢?

先说说,哈尔滨的“扶我卡”吧,不管它是不是一种形式,但至少能唤醒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提醒人们拿出自己被在内心深处藏了太久的的善意。我在学校里加入了一个叫红五角的公益行动组织,几乎每周都有一些志愿者爱心活动,去海口雨润看望自闭症儿童,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等等,每次活动都拍下许多照片,这些,也有一些形式的成分在里面,但我觉得这是非常应该的,非常值得去做的,在当今这个道德缺失的时代,最大的善行不是默默无闻,做好事不留名,而是你的行为能够置于社会,能够作为一种正能量去影响,感染,改变身边的每一个人,这只是从表象上去改变一个人,不过这就够了,人们的善心萌发了,就不愁他们不断长大,不断地传承发达,毕竟人们的道德建设还任重道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具体怎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这就还要靠我国的文化建设的方针政策,关键是文化的普及教育,说到教育,它对我国文化的现状负有很大的责任。当前的教育太过于功利化和职业化,缺少对人性的培养和价值观的灌输,同时对孩纸们的创造力和天性也有很大的打压。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谈谈中国文化的问题与发展。以下一段话是张汝伦教授在复旦大学演讲时对我国文化的分析。

“中国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虽然一直没有中断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但这种交流基本上是以我为主,所以这种交流并不妨碍它在很长的时间段中自成一体,外来文化的影响基本被消化为它的一部分,如佛教。但近代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不但是全方位的,而且是根本性的,它使得相当一部分人觉得中国的出路就在于走西方人的路。在这种心态下,近代西方文化所体现的现代性文化和精神,全面覆盖和取代了中国原有的文化和精神。

经过近代以来一次又一次的反传统风暴,再加上现代商业逻辑的侵蚀,中国文化的复兴面临相当不利的内外部条件。现在活着的中国人,基本是在现代性的文化条件下长大的,他天然容易倾向现代性的逻辑,而会觉得与传统中国文化的精神有点格格不入,再加上深入中国人心的社会进化论的集体无意识,人们很容易用现代性的逻辑去改造和包装中国文化。即便是那些意识到中国文化的反现代性的人,也因为有心无力,难以担当复兴中国文化的重任。也许人们会说,随着中国经济崛起,中国人在文化上也开始觉醒,渐渐有了主体意识,眼下到处流行的国学热就是显例。我不这么认为眼下的国学热,人们热衷的是外在的表现:祭孔、穿汉服、做各种表面文章,却看不到文化成熟的标志——深入的思考和创造性的阐发。现代中国文化的虚弱,与它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它的传统地位,是极不相称的。没有一个与之相称的现代中国文化,中国的大国地位是无法奠定的,没有文化的崛起是很危险的。”

是的,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太长时间被人漠视甚至遗忘和排斥。不过,对于祭孔、穿汉服、这些做表面文章的行为,我是大加赞赏与支持的,刚结束的端午祭祀活动,我认为是非常有价值,有意思的,活动中有书画艺术,有现场篆刻,有古筝表演,有汉服介绍等等,我也是一个对中国传统“虚有其表”的追崇者,但我对中国传统一直是一种敬仰,尊重和感兴趣,想了解的状态,这次的端午祭祀活动没有别的大的目的,让越多的人去了解去认识中国传统文化,这就够了,这次活动至少能让人知道端午节不只是度假,至少给现代人以精神上的文化熏陶,当了解认识的人多了,接受的感兴趣的人多了,这种的表面的形式多了,当人们身着汉服在大街上走路变得见怪不怪了,它的存在也就顺理成章了,被吸引,被仰望,被尊重,被模仿,然后成为时尚,被追逐,由肤浅的时尚潮流走向深刻,走向内涵,这有何尝不是一条捷径,中国的文化发展需要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前提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的理解,没有人感兴趣去认识和了解,中国的文化传承与发展又从何谈起,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任重道远,需从各方面着手促进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了解。

然后,人们拿起了《论语》,读起了《弟子规》,朗诵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断地提高着自己的品格和内在修养,人心向善,整个社会变得越来越好。

当然,具体怎么做,要实现这一天的到来,关键还是要靠国家的政策和引导,我提议国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是一种人类道德、科学、技术、知识储备、精神境界的传承和提升行为,也是人类文明的传递。树立科学人才观,以培养有责任心,有品德,有能力,有修养的人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为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环境。

二,是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益性文化建设,要坚持壮大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使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三,是提高文化传播能力,不断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力。一方面要不断丰富和创新文化内容形式,另一方面要下大力气提高文化传播能力。把提升主流媒体影响力作为提高文化传播能力的战略重点,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扶持政策,壮大总体实力,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的运用和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阵地、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

“我的愿景是,希望正在走向世界的中国,同时也走向自己文化的深处,是世界的中国,同时也是中国的中国。”张汝伦教授谈到。中国文化复兴的可能,不在于我们的GDP有多高,而在于它自身的力量,它自身的感召力。中国文化具有最伟大的人道理想,这种人道理想,是中国的希望所在,也是全人类的希望所在。我迫切希望中国文化建设越来越好,期待中国文化复兴的到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