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地理教案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高中地理教案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高中地理教案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知识梳理

一、地球自转运动的特点

1.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向下俯视,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2.自转周期: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叫做一个恒星日。

3.自转速度

(1)角速度:每小时15°;南北极点角速度为0,其他任何地点角速度相等。

(2)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赤道最大,为每小时1679千米,两极点线速度为0。

思考讨论

北京和上海哪一地的自转线速度大?

提示:上海由于纬度较低,线速度比北京大。

二、昼夜交替

1.昼夜的成因: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②太阳的照射。

2.晨昏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与太阳光线垂直。

3.昼夜交替的周期:太阳日。为太阳连续两次经过某地上中天的时间间隔,时间为24小时。

4.昼夜交替的意义:其周期(一个太阳日)时间不长,使整个地球表面增热和冷却不至于过分剧烈,从而保证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思考讨论

若地球自转周期和月球一样长,那么地球上的气温将怎样变化?

提示:由于昼夜交替的周期将大大变长(27天),所以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低,温差将增大。

三、地方时

1.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不同。比较而言,偏东的地点时刻要早一些。

2.时区和区时:为统一标准,国际上规定每隔经度15°划分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各个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刻,称为区时。相邻时区的区时相差一小时。

3.北京时间:我国统一采用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的地方时,称为北京时间。

四、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偏移规律: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表面的物体沿地表运动时,其运动方向会发生偏转。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纬度越高偏转越明显,赤道上不发生偏移。

2.地转偏向力: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促使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移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它只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不改变物体运动的速度。地转偏向力的方向与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垂直。

3.意义:对气流(风)、洋流、河流的流动都有一定的影响。

思考讨论

如果在长江口南北两岸建一河港,在哪里较合适?为什么?

提示:建在南岸比较合适。因为南岸为右岸,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泥沙不易淤积。

●疑难突破

地方时、区时的计算

1.地方时的计算: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1°×两地经度差。

①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如果所求地方时的某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②经度差的计算:两地在0°经线的同侧,则两地的经度数相减;两地在0°经线的两侧,则将两地的经度数相加。③计算地方时的步骤:确定两地的经度差;确定两地的地方时差;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代入公式计算。

2.区时的计算:区时的换算涉及知识较多,如经纬度、日界线、

北京时间等,还要具有较强的运用知识能力和计算能力。步骤如下:①先求两地时区差,如题目中只有经度,必须先算出该经度所处的时区,方法是:已知经度/15,如果余数<7.5则时区数为商;如果余数>7.5则时区数为商加1。②若两地(已知和未知)同为东、西时区,则相减,两地分别属于东、西时区,则相加,这样可算出时区差。③根据东早西迟的原则,采用知西求东加时区差,知东求西减时区差的方法;④注意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变化。⑤因一天为24小时,区时计算结果若大于24小时,则为第二天,该数值减去24小时,原日期加一天,即为所求时间;若区时小于0,则为前一天,需用24小时减去所得数的绝对值,原日期减去一天,即为所求时刻。

●典例剖析

【例题】(20XX年北京,1~4)读下图,回答(1)~(4)题。

(1)20XX年11月20日9时(北京时间),中国第1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自上海出发,此时长城站所在地的区时为

A.19日19时

B.20日5时

C.19日21时

D.20日21时

(2)中山站到南极点的直线距离约为

A.2070千米

B.2270千米

C.2570千米

D.2670千米

(3)与中山站相比,长城站所在地

A.白昼时间长

B.自转速度慢

C.自转周期长

D.正午太阳高度大

(4)中山站出现极昼期间,下列河流最有可能处于枯水期的是

A.湄公河

B.莱茵河

C.亚马孙河

D.赞比西河

命题意图:此题考查学生信息的提取和认定能力、地理空间想象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原理和规律的推导能力。

易错分析:图示为极区图,对此图进行准确定位是关键,尤其是方向的判读,否则易出现错误。

解题思路:(1)首先据图可判断长城站所在的时区为西四区,区时较“北京时间”迟12小时;再据题干所给时间就可计算出结果。(2)地球上纬度相隔1°,实地距离约为111千米,从图上看中山站与南极点相隔约20°,可计算出两地实地距离。(3)长城站较中山站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总是比中山站大。(4)中山站出现极昼时,为南半球夏季;湄公河流域为热带季风气候,此时正值枯水期;莱茵河流域主要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小,故河流无明显枯水期、汛期;亚马孙河流域为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季节分配均匀;赞比西河流域正值湿季,河流处于汛期。

答案:(1)C (2)B (3)D (4)A

高中地理必修1教案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自转

第1课时 一.板书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自转》。 二.出示学习目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达到以下目标,请看投影。 1.掌握地球自转的一般规律,明确地球自转的中心、方向、周期和速度。 2.能绘制地球侧视,俯视光照图 三.自学指导:同学们,如何完成本节的学习目标呢?主要靠大家自学,请同学们认真完成自主学习的内容,8分钟后检测,看谁完成的最好。 一、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 1.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俯视:① 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俯视:② 方向旋转 2.周期:一个恒星日,时间长度为③____________,旋转360°。 3.速度?????? ????角速度:约④ /小时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⑤ 两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如图) (1)昼夜现象 a .昼夜半球????? 图中甲处所在半球为⑥ 图中乙处所在半球为⑦ b .昼夜界线:AB 线所在大圆为⑧________(圈),AOB 为⑨____线。 (2)昼夜交替 a .成因:地球的⑩______。b.周期:1个?________。 2.产生时差 (1)原因: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一纬度的地区,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____。 (2)地方时????? 概念:因? 而不同的时刻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 。经度相差15° ,地方时相差 ? 小时 四:先学过程: 1.学生看书,教师巡视,提醒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 2.自学检测(大家都自学的很认真,现在老师来检测一下大家的自学效果。点名要求学生来回答或者板演,其他同学认真做在册子上,书写要规范。 思考:

1.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中的“地”是指何处?一艘在大海上行驶的帆船,船上何处的线速度最大? 2.晨昏线有什么特征?它是怎样运动的? 3.如果在长江口南北两岸选一处建一个河港,你认为建在哪里比较合理,为什么? 五.后教过程(学生交流答案,教师点拨) 1.更正:同学们有没有不同意见?请要补充或者更正的同学举手。 2.讨论:看回答的是否正确?为什么?最后师生共同分析,解决问题。 六.课堂总结: 1.晨昏线(圈)的特点: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____;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________;是以地心为圆心的大圆;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晨昏线上的纬度最高点介于66°34′和90°之间。2.晨昏线与地方时的关系: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是____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是______时;晨昏线上的纬度最高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__。 七.当堂训练(请同学们运用本节所学内容独立完成作业) 1.下列现象中,可以成为地球自转的证据是( ) A.日月升落B.极昼极夜 C.月相变化D.四季转换 2.以太阳为参照点,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 ) A.3小时56分B.24小时零4分 C.4小时56分D.24小时 3.下列四幅图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八.课后作业:(课时冲关) (平行班完成必做,快班完成选做,尖子班可适度选做高考题) 必做:1-6 选做:7,8 九.教学反思: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年,因为地球自转一周需要25天,所以每年我们都会经历一次昼夜交替。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非常重大。地球自转是地球上昼夜交替、日夜更替的主要原因。由于地球自转,不同的地区在不同的时间里会有不同的日照情况,这直接影响了地球上各个地区的天气和气候。例如,在靠近赤道的地区,由于每天的日照时间较长,因此气候较为炎热;而在靠近两极的地区,由于每天的日照时间较短,气候则较为寒冷。 地球自转还导致了地球上的昼夜长短不一。在春分和秋分时,全球各地的昼夜时间相等;而在夏至和冬至时,昼夜时间则相差最大。这种现象对于地球上的生物和人类活动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例如,在北半球的冬季,由于昼短夜长,人们会感到天气寒冷;而在南半球的夏季,由于昼长夜短,人们则会感到天气炎热。 地球自转还导致了地球上的时差现象。由于地球自转的速度不均匀,不同地区的日出、日落时间也会有所不同。这种现象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有着一定的影响。例如,在东半球的白天时,西半球则是黑夜;而在西半球的白天时,东半球则是黑夜。

地球自转是地球上昼夜交替、日夜更替的主要原因,它对于地球上的天气、气候、生物和人类活动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地球作为一个旋转的行星,其自转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我们经历的昼夜交替,不同地区的时差,以及一年一度的季节变化,都是地球自转的直接表现。理解地球的自转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释这些自然现象,而且对于我们理解地理现象,如气候变化,洋流,以及地壳运动等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这个轴线连接北极和南极,与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垂直。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一个恒定的,约为24小时。这个周期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历的昼夜交替的周期。 昼夜交替:由于地球的自转,我们经历昼夜的交替。这不仅改变了阳光照射到地面的时间,也影响了生物的活动模式。例如,许多动物在夜晚活动,以适应这种光照变化。 时差:地球的自转导致不同地理位置的日照时间不同,从而产生了时差。时差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使我们能够区分

高中地理教案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高中地理教案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知识梳理 一、地球自转运动的特点 1.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向下俯视,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2.自转周期: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叫做一个恒星日。 3.自转速度 (1)角速度:每小时15°;南北极点角速度为0,其他任何地点角速度相等。 (2)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赤道最大,为每小时1679千米,两极点线速度为0。 思考讨论 北京和上海哪一地的自转线速度大? 提示:上海由于纬度较低,线速度比北京大。 二、昼夜交替 1.昼夜的成因: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②太阳的照射。 2.晨昏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与太阳光线垂直。 3.昼夜交替的周期:太阳日。为太阳连续两次经过某地上中天的时间间隔,时间为24小时。 4.昼夜交替的意义:其周期(一个太阳日)时间不长,使整个地球表面增热和冷却不至于过分剧烈,从而保证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思考讨论 若地球自转周期和月球一样长,那么地球上的气温将怎样变化? 提示:由于昼夜交替的周期将大大变长(27天),所以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低,温差将增大。

三、地方时 1.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不同。比较而言,偏东的地点时刻要早一些。 2.时区和区时:为统一标准,国际上规定每隔经度15°划分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各个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刻,称为区时。相邻时区的区时相差一小时。 3.北京时间:我国统一采用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的地方时,称为北京时间。 四、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偏移规律: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表面的物体沿地表运动时,其运动方向会发生偏转。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纬度越高偏转越明显,赤道上不发生偏移。 2.地转偏向力: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促使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移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它只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不改变物体运动的速度。地转偏向力的方向与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垂直。 3.意义:对气流(风)、洋流、河流的流动都有一定的影响。 思考讨论 如果在长江口南北两岸建一河港,在哪里较合适?为什么? 提示:建在南岸比较合适。因为南岸为右岸,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泥沙不易淤积。 ●疑难突破 地方时、区时的计算 1.地方时的计算: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1°×两地经度差。 ①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如果所求地方时的某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②经度差的计算:两地在0°经线的同侧,则两地的经度数相减;两地在0°经线的两侧,则将两地的经度数相加。③计算地方时的步骤:确定两地的经度差;确定两地的地方时差;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代入公式计算。 2.区时的计算:区时的换算涉及知识较多,如经纬度、日界线、

高中地球的自转教案

高中地球的自转教案 【篇一:地球自转的教案】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案 一、教材分析 要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需要认识地球的运动规律。地球自转 和公转形成了黄赤交角,决定了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导致一系列现象的发生。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主要包括昼夜 交替和时间差异、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的偏转(以上主要由 地球自转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五带等(以上由地球自转与公转共同所致)。还应分析这些现 象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以及对人类活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这一节主要讲述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师可通过各种类型的地理 图像,采用观察、比较、分析、判断、计算的思维方式,以地球自 转方向为依据引导学生在侧视图和俯视图上判读晨线和昏线,以晨 昏线与经纬线的关系为依据确定太阳直射点及日期,并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分析昼夜交替的原因、周期及产生的地理意义;在教学生进 行区时和地方时计算时,要注意几个问题,如要理解北京时间、格 林尼治时间、区时和地方时等概念,要注意时差确定的方法,要注 意用“知西求东用+,知东求西用-”的规律判断是用“加时差”还是“减时差”;在帮助学生掌握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时,要抓 住“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在赤道上无偏转”这一规律,以降低学生因物理知识不足而带来的学习困难。 二、教学目标 1、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以及角速度、线速度的变化。 2、运用教具或电脑模拟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理解昼夜交替产生的 原因。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①会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②明确昼夜交替现象 产生的原因 难点:建立地球运动的空间概念。 四、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较抽象,学生缺乏足够的空间想象力,所以对知识点的 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时可借助教具或电脑模拟演示,使抽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高中地理是文科的三大组成科目之一,学好高中地理对于高中生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决定昼夜交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昼夜节奏。 地球不透明,任何时候太阳都只能照射地球的一半,使地表产生昼和夜的区别。如果地球只有公转而没有自转,那么昼夜更替周期将不是一日而是一年。在这种情况下,与地表热量平衡相联系的一切过程都将发生和现在全然不同的变化。例如,巨大的昼夜温差将会引起十分强烈的风暴,过度的炎热和严寒将会造成生物的灭绝等。但由于地球有自转,昼夜更替适中,地表增温和冷却不超过一定限度,生物才得以生存,其他许多过程才不朝极端方向发展。 地球自转使所有在北半球做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转。 科里奥利首先发现地球自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偏转力,因此称为科里奥利力。科里奥利力D可用下式表示 D=2vw sinφ,式中:v为运动物体的速度;w为地球自转角速度;φ为运动物体所在纬度。科里奥利力对气团、洋流、流水的运动方向和其他许多自然现象有着明显影响,例如北半球河流多有冲刷右岸的倾向,高纬地区河流上浮运的木材多向右岸集中。 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 一个地方的正午时候,距其180°经度处却正当午夜。这说明地球表面每隔15°经线,时间即相差1h。人们据此划定地球时区。全部经度360°,分为24个时区。以本初经线为中心,包括东西经各7°30′的范围为中时区。东西另外各15°经度为东1区、西1区;如此类推,至东西12区,即以180°经线为中心的时区。在同一时刻,180°经线以东是前一日的结束,以西却是次一日的开始。 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使地球体发生弹性变形,在洋面上表现为潮汐。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一、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 1.自转轴:地轴,北端始终指向。 2.自转方向 由上图可知,地球自转方向为。从北极上空俯视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俯视呈方向旋转。 3.自转周期 代表含义参照物时间长度自转角度意义 A 遥远恒星360° B 太阳日24小时 4.自转速度 由图可知,地球自转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 外,均为;自转线速度因纬度不 同而有差异,纬度越高,线速度越, 极点为,南北纬60°的线速度为 赤道的。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如图) (1)昼夜现象 ①形成原因:地球是一个的球体。 ②昼夜半球:位于夜半球,位于昼半球。

③晨昏线:图中AOB为线。 (2)昼夜交替 ①成因:。 ②周期:。 (3)晨昏线的判别: (4)晨昏线的特点: 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 晨昏线始终与垂直; 晨昏线永远平分,故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晨昏线在二至日时与极圈相切,在春秋分时与经线重合。 (5)晨昏线的具体应用: A. 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 右图为二至日的昼夜分布状况(阴影部分为夜晚),若AB为晨线,则可知地球 呈顺时针方向自转,中心点为南极点;若AB为昏线,则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 中心点为北极点。 B.确定时间: ①地方时: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 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点; 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的切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或24时(0时),其中晨线与极昼最大范围的纬线相切的切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与极夜最大范围的纬线相切的切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 ②日期与季节: 晨昏线经过南北两极,与某一经线圈重合,同所有纬线圈垂直相交,则可判定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 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可判定这一天为6月22日;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可判定这一天为12月22日。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一、地球自转及其意义 地球绕地轴进行自西向东的旋转称为地球自转。在北极上空观察,地球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极上空观察,地球顺时针方向旋转。 地球自转一周为1日,但对于不同的参照物,1日的时长略有差别。若以距离地球非常遥远的恒星为参照点,1日时长为23时56分4秒,称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一个恒星日内地球绕地轴旋转360度。若以太阳为参照点,1日时长为24时,称太阳日,也是我们在地球上感受到的一天变化。一个太阳日内,地球绕地轴旋转略大于360度(即360°59′)。我们生活中常用的自转周期是24小时(太阳日)。 地球的自转将造成昼夜更替,形成“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形成地方时和时差。 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同一纬度位置较东的地区能较早看到太阳的升起。而各地的时刻又要参照太阳的位置,因此同一时刻经度不同的地区时刻不同,而地方时就是指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 为了解决地方时不同带来的不便,人们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将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区时。 同时,人们还设定了国际日期变更线(即日界线,与180度经线大致重合,但并非完全重合),用来作为日期的分界线。日界线东侧的西十二区和西侧的东十二区时刻相同,但日期上东十二区要比西十二区早一天,东十二区是世界上时间最早的地方。 二、地球公转及其意义 地球按其轨道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运动称为地球公转。地球公转一周为1年。公转一周的真正周期是恒星年(以遥远的恒星为参考系),共365天6时9分10秒。而我们常用的周期是回归年(即太阳连续两次直射北回归线的间隔),共365天5时48分46秒。

人教版必修一1.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说课稿

人教版必修一1.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说课稿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要说的内容是《地球自转的意义》,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是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Ⅰ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中的一部分内容。一、说教材:本节课程相应的标准是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的运动”是地理环境的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运动变化的基础。地球运动是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中的重点由承上启下的作用,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更是是本节的重点难点,同时它也为后来学习大气环境、水循环和洋流等内容奠定基础。 二、说学情:高一学生经过小学、初中的学习,具有一定知识基础,但水平参差不齐,有一定感性认识,但理性的认识很少。地球自转部分内容抽象,语言具有专业性的特点,图型分析涉及立体几何知识,而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不强,有较大的学习难度。本节知识在生活、生产上具有现实意义,对学生来说具有新鲜感,所以求知欲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 (由于本节难度较大又是重点及高一新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有限,本节课在前一节已讲授晨昏线和地方时、区时概念的基础上,讲授自转的后两个地理意义。根据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和学生情况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说出昼夜更替现象产生的原因,能正确判断晨昏线。会分析地转偏向规律。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自然现象自行分析掌握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态度、情感及价值观目标:尝试从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高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区时的计算、地球上日期变更的判断、地转偏向力的偏转方向 教学难点:区时的计算、地球上日期变更的判断 (难点突破:画图讲解练习,以及用地球仪演示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

高中地理第三节 地球的自转教案 湘教版 必修1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 一、课程标准 ●分析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标准解读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是本模块内容的重要基础理论,对于认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条“标准”中的行为动词用“分析”,表明对本条“标准”的要求要从义务教育阶段了解现象的层面,上升为理解规律和成因的层面。 地球同时存在着不同的运动形式,如绕地轴自转、绕太阳公转、随太阳参与银河系的运动等。即使是公转也不只是简单地绕太阳作椭圆运动,而是绕日地质心运动,同时也绕月地质心运动。在中学阶段,一般只研究地球的两种基本运动形式——绕地轴自转和绕日公转。 要分析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需要认识地球的运动规律。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主要包括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的偏转。 本条“标准”要求分析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因此,不仅要分析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还应分析这些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以及对人类活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并且,后者更为重要。其中,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原因(地转偏向力的形成),因涉及较深的物理知识,“标准”没有制定要求。 (2)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的规律及其地理意义 (3)教学目标 ●说出地球自转的概念,能从不同角度的图形中辨别地球自转的方向。 ●识记地球自转的周期;比较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差异。 ●用示意图说明地球自转速度的纬度差异。 ●能用地球仪演示昼夜交替的产生;说出太阳日在实际生活应用中的意义。 ●说出地球上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偏向的规律,列举生活中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向的事例。 ●说出地方时和区时的概念,会进行地方时和区时的换算。 (4)教学方法 • 演示法、图示分析法、比较法 二、知识结构 中心 概况方向自向,从北极上空看呈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时针方向周期日,长小时分4秒,而1太阳日是地球自转所需的时间。 速度角速度为/时。地球表面除点外都相等 线速度从向递减,南北纬60°处的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 导致交替现象,由此,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 地理意义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向,北半球向偏,南半球向偏。偏向力随物体的运 动速度的增加向,随纬度的增高而。 地方时: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的时间为正午时,位置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 东经数值越大的地方,地方时的值越。西经反之。经度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分钟。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名师精编教学设计

枣庄六中高一地理备课组导学稿 必修1.3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共两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2、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教学重点] 1、地球自转的运动规律 2、在不同光照图中画出晨昏线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教学难点] 1、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区别 2、晨昏线的画法与判断 自主预习: (一)地球自转的运动规律 1、自转轴:地球的自转轴称为,特点是。 2、方向: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时针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时针方向旋转。请画出示意图。 3、周期:以某一遥远的同一恒星为参考点,则一日的时间长度为,叫 做,地球自转°,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若以太阳为参考点,则一日的时间长度为,叫做,是日常所用周期。 4、速度:角速度,大小 线速度,计算公式 (二)地球自转地理意义 1、产生昼夜交替 (1)昼夜现象的产生原因: (2)昼夜更替的原因: (3)昼夜交替的周期: 2、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移 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南半球,赤道,越靠近两极地转偏向力越,规律

3、产生地方时。地方时定义: [自主探究] 1、 区别恒星日和太阳日,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哪一个? 2、 60°纬度处的线速度和赤道处的线速度有什么关系? 3、 晨昏线的画法及晨线、昏线的判断 晨昏线概念: 特点:(1) (2) (3) 晨昏线判断方法: (1) 在A 、B 、C 三图中绘出晨昏线,并用阴影标注出夜半球 (2) 指出下列各种不同光照图中的晨线、昏线 侧面图 北极上空图 同一颗恒星 ★ ★ · · · P 3 P 2 E 3 E 2 E 1 P 1 自转 公转 B A S ★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案

高中·必修一·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鲁教版 课题:第二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方案课时:2课时 讲课人:**x 授课对象:高一年级学生 授课科目:地理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a.使学生了解晨昏线、地转偏向力等概念; b.理解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根据晨昏线的特点,能够判读晨昏 线; c.记住地球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方向,并会利用在学习 和生活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 a.通过学习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能够在不同的光照图中画出晨 昏线; b.利用左右手判别南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方向,能分析河流等的 流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a.通过晨昏线和地转偏向力的学习,养成观察思考习惯; b.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团体合作意识,加强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 1、角/线速度规律; 2、晨昏线; 3、地转偏向力 三、教学难点:晨昏线的画法 四、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板画】略 【导入】我国是受台风侵袭最频繁的国家之一。从卫星影像可以看出途经我国东部沿海海域的台风,其气流旋转总是呈逆时针方向;北半球江河中的漩涡也是呈逆时针方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呢? 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学习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板书】第二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主板〕 【教师】初中我们已经简单学习过地球的自转,知道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今天教师带大家一起来进展深入学习。 首先,大家先看一下课本。 【板书】一、地球的自转〔主板〕 【教师】我们请一位同学上来给大家标注一下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注意:在学生标注后,教师一定要注意是否有错误〔假设有,那么纠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第1课时)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1

地球的运动 第1课时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2.理解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现象。 3.理解晨昏线和昼夜交替的原因。 4.掌握地方时和区时的概念与计算方法,能用实例解释时差产生的原因。 一、地球自转的一般规律 地球自转的一般规律 ⎩⎪⎪⎪⎪ ⎨⎪⎪ ⎪⎪⎧ 自转围绕的中心:①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呈② 时针 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看呈③ 时针 方向旋转自转周期⎩⎪⎨⎪⎧ 以④ 为参照物,1个太阳日,时 间为24小时,转过角度为360°59′以⑤ 为参照物,1个恒星日,时 间为23时56分4秒,转过角度360°自转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均为 ⑥ 线速度:由⑦ 向⑧ 递减,赤道最大南北两极既无 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产生昼夜交替 (1)昼夜的成因⎩⎪⎨⎪⎧ 地球是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太阳照亮地球的一半 (2)昼夜的界线:⑨________线(圈)。 (3)昼夜更替的周期:24小时。 (4)昼夜更替的意义⎩ ⎪⎨⎪⎧ 温度发生⑩ 变化生物形成⑪ 生物钟 2.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转 (1)地转偏向力: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向的力。 (2)地转偏向力的方向:⑫________于物体水平运动方向。

(3)方向偏转规律⎩⎪⎨⎪⎧ 北半球向⑬ 偏南半球向⑭ 偏赤道上⑮ (4)影响:河流、大气、洋流等的运动方向。 3.产生地方时 (1)地方时的成因:地球⑯____________自转,不同经度有不同的时刻。 (2)地方时的概念: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时的时间为⑰________,将连续两个12时之间等分为24个小时,这样形成的时间系统,称为地方时。 (3)时区:为了便于使用,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⑱______个时区,每个时区占⑲______个经度 (4)区时:各时区⑳____________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做区时,又称标准时。 (5)国际日期变更线:在世界地图或地球仪上,可以看到一条大体沿○ 21__________穿行的折线,它就是国际日期变更线。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 地球自转 1.下面的四幅图中不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考查点2 昼夜交替周期 2.一艘由旧金山开往上海的轮船,船上的人见到的昼夜交替周期( ) A .是一个太阳日 B .是一个恒星日 C .比一个太阳日长 D .比一个恒星日短 考查点3 地转偏向力 3.下面两幅图是自西向东流的河流,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侵蚀严重的是( ) A .都在北岸 B .都在南岸 C .靠近低纬的河岸 D .靠近高纬的河岸 考查点4 地方时 4.关于地方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同一条纬线上的地方时相同 B .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 C .东边的地点地方时晚于西边的地点 D .地方时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4度 5.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1)此时西半球处于黑夜的地区范围是从________经线向西到________经线之间。 (2)此时地方时是0时的经线是________。

第二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学案

第二讲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考点要求】 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地方时;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 【考点突破】 考点一地球的自转: 1.方向:,从北极上空俯视是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是时针,如下图所示: A图自转方向为;B图为方向; C图为方向。 例1: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2.周期 时间为,叫做一个日 3.速度 自转速 度 文字描述数字描述 角速度除外,其他地点都相同 /h 线速度随增加而递减赤道 km/h ;60°N为 km/h (1)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0。 (2)纬度相同的两点,自转的速度相同。 (3)60°纬线上的线速度约是赤道上线速度的一半。 (4)地球上任意一点的线速度等于赤道上线速度与该点纬度余弦的乘积。

(5)地球同步卫星的运动速度与地球自转速度的关系:地球同步卫星的角速度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线速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大于、等于、小于) 例1:读右图,完成(1)~(2)题。 (1)C点的人们连续两次看到日出的时间间隔是 A.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B.比地球自转真正周期多3分56秒 C.比地球自转真正周期少3分56秒 D.为23小时56分4秒 (2)在A、B、C、D四点中,地球自转速度是 () A.各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自大到小依次是A、 B、 C、D B.各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自大到小依次是C、D、 B、A C.A无角速度和线速度,B、C、D三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B最大,C最小 D.B、C、D三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B最小,C最大,A无角速度和线速度考点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之一——产生昼夜 交替 1. 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 昼夜交替的原因: 2. 昼夜交替周期:。 3. 昼夜界线:AB线为。 4.学法指导:晨昏线 晨昏线(圈)是; (1)特征: ①晨昏线是过球心的大圆,平分地球 ②移动方向: ③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 ④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 ⑤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赤道永远昼夜平分 ⑥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时才跟经线重合,在二至时跟极圈相切 (2)晨线、昏线的判定

高中地理 第1章第3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 第1章 第3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案 【教材分析】 教材对应的题目为地球自转与时差,不能概括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本课时应该把题目定为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自转的地理意义包括昼夜更替、经度时差和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向。教材没有水平运动物体偏向的内容,但这个内容与以后的水体、气体运动等众多现象密切相关,是形成许多综合问题分析能力的基础,我们可以借鉴中图版相关内容予以补充。 经度时差时地球自转的直接地理意义,而时区、区时和国际日界线等内容是在经度时差基础上产生的,是经度时差的引申,是人类简化经度时差利用的一种规则,我们可以弱化时区的划分和区时的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由于地球运动造成的昼夜交替现象和由此产

生的地方时和时差现象; 2。学会运用地方时和区时概念进行简单的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3.理解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存在而导致的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昼、夜半球图,得出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并用此图说明相关问题,从而初步掌握用图形辅助空间思维的方法和步骤. 2.通过对不同区域水平运动物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而发生偏移现象的图像的感知,理解地转偏向力及其作用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相关地理图表的分析,结合生活现象,感受探索自然规律的乐趣。 2。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教学重点】

昼夜交替、经度时差、水平运动物体偏向作为教学重点是因为它们是地球自转导致的最重要的地理意义,不仅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也是以后进行地理时空综合问题分析的基础,是空间思维能力形成的起点之一。 【教学难点】 昼夜现象、昼夜交替、昼夜长短的变化的辨析,经度时差的简单换算和水平运动物体偏向的判断。【教学过程】 三、昼夜交替与时差 1.昼夜交替的分界线──晨昏线(圈) 【提问】假如地球不自转,地球上还会有昼夜现象吗? 参考答案:有.因为昼夜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地球本身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半个球,有光照的半球为白天,无光照的半球就是黑夜。

2019新课标版高中地理总复习教师用书:第4讲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Word版含答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 第4讲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考点一地球自转的特征 1 自转轴 地轴,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1)侧视:自西向东(如图甲)。 (2)俯视:从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图乙)。 从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丙)。 3 自转周期

4 自转速度 一、地球自转速度的比较 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变化规律如下图所示。 1.角速度的比较 首先看是否为极点,极点上角速度为0;非极点上任何地点(包括海拔不同的地点)角速度都相同,都是15°/时、1°/4分钟。如地球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角速度相同。 2.线速度的比较 (1)海拔相同看纬度:海拔相同的情况下,同一纬线上线速度相同,不同纬线上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计算公式为赤道线速度(1 670

km)×cosΦ(Φ为当地的地理纬度),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点线速度相同。南、北纬60°上的线速度约为赤道上的一半,南、北极点的线速度为零。 (2)纬度相同看海拔:同一地点或同一纬线上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如地球同步卫星的线速度大于地面对应点的线速度。 二、影响因素与应用 1.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 航天发射基地应选择在自转线速度较大、纬度低、海拔高的地区,并且向东发射。 海南文昌是我国继西昌、酒泉、太原之后建设的第四个航天发射中心。海南文昌相对于其他三个航天发射中心地理纬度低,可充分借助地球自转动力,节省燃料,降低发射成本。 三、线速度等值线的判读 (1)根据等值线数值和排列规律,判断所在半球和纬度高低。自转线速度由北向南递增的为北半球,递减的为南半球(如下图为北半球)。自转线速度介于1 670~1 447 km/h的位于低纬度地区,介于837~1 447 km/h的位于中纬度地区,介于0~837 km/h的位于高纬度地区(如下图为中纬度)。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案含解析

第2课时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了解昼夜交替的成因及区分晨昏线。 2.理解地方时和区时并进行计算。 3.了解水平运动物体偏移规律。 知识导引 一、昼夜交替和时差 1.昼夜交替 (1)产生原因: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线平行照射,地球不停地在自转。 (2)分界线:面向太阳的昼半球与背向太阳的夜半球之间的界线——晨昏线。 (3)周期及意义:昼夜交替的周期是1个太阳日。昼夜交替影响着人类的起居作息,太阳日被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 2.地方时 (1)成因: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时刻称为地方时,同一经线上各点的地方时相同。 (2)计算:经度每隔15度,时间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 3.时区和区时 (1)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规定每隔经度15°划分一个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 (2)区时:各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3)区时的换算:时区相隔1个,区时相差1小时。 (4)国际日界线:“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大致与180°经线相吻合。

地球不自转也有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自转使昼夜交替的周期为1个太阳日,即24小时,如果地球不自转只公转,地球上同样存在昼夜交替现象,只不过周期为一年。 北京时间和北京的地方时 北京时间是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在数值上等于120 °E的地方时。而北京的地方时是指北京所在经度(约116 °E)的时间,比北京时间约晚16分钟。 二、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地转偏向力: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 2.表现: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发生偏转。 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是指顺着物体运动方向而言的,判断时不能逆着物体运动方向。 探究点一昼夜交替 [核心归纳] 1.昼夜交替现象 成因周期意义 昼夜 交替 1昼夜现象(地球不发 光、不透明,同一时间 地球上不同地方有昼有 夜)是基础;2地球自 转是根源 1个太阳日 (24小时) 昼夜交替的周期不长, 气温的日变化不剧烈, 保证了生命有机体的生 存和发展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晨昏线,又叫晨昏圈,它是由晨线和昏线共同组成的。

2021_2022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3节第2课时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案湘教版必修1

第2课时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1.理解昼夜交替的原因和晨昏线的判断。(重难点)2.掌握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方法。(重难点)3.掌握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向的规律。(重点) 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地球的自转导致昼夜交替的产生,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 2.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 (1)原因: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2)规律: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3.地方时 (1)定义: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时的时间为正午12时,将连续两个12时之间等分为24小时,这样形成的时间系统,称为地方时。 (2)特点:①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不同。②地理位置越靠东边的地方,地方时的值越大。 二、时区和区时 (1)划分: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15个经度。 (2)区时:把某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又称标准时。 (3)区时换算: ①同一时区,区时相同;②不同时区,采用各自时区;③相邻时区的时间相差1个小时; ④同一日期内,东早西晚。 三、国际日期变更线 (1)定义:一条大体沿180°经线穿行的折线。 (2)作用: ①为了消除因地球是球形而导致的日期换算中的不同结果。 ②为了保持180°经线上同一行政归属的地方日期相同。 (1)昼夜交替现象就是昼夜现象。( ) (2)北京时间就是北京的时间。( ) (3)180°经线就是国际日期变更线。( ) (4)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为新的一天,以东为旧的一天。( ) (5)一条河流,其上游南岸冲刷厉害,北岸有沙洲形成;其下游则北岸冲刷厉害,南岸入

艾志华--地球自转及地理意义一教学设计

艾志华--地球自转及地理意义一教学设计 第一篇:艾志华--地球自转及地理意义一教学设计 地球自转及地理意义一 地理组艾志华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地球自转运动的方向、周期。 2.能比较出地球上各地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大小。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地球运动方向的演示操作,学会在城市里判断方向的方法。 2.通过绘图练习,学会地球侧视图和俯视图的画法。 3.通过具体案例的探究,掌握物体水平运动的偏转方向判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的讨论和探究,增强对地理科学的兴趣,激发对科学文化知识的热爱。●教学重点: 1.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 2.做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方向判断。 ●教学难点:做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方向判断。●教学过程: 一、导入【视频】:观看教工宿舍洗手池的水逆时针旋转流出的视频。【教师提问】: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呈逆时针旋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设计原因}:从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出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二、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 1.方向 侧视:自西向东 俯视:北极上空——逆时针 南极上空——顺时针【为人民服务】: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的方向,包括侧视、俯视情况。 {设计原因}:让同学来为同学们演示,提倡奉献精神,也让做演示同学体会到同学们对自己的认可。同时能让同学们更深刻的理解自转的方向,掌握在城市里辨别方向的基本技能。【画一画】:画出地球侧视和俯视图,标注自转方向。(要求表示出回归线、极圈、极点、4条经线)【教师追问】:该同学演示时,地轴的指向有没有问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