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

形势与政策作业

***班

***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

***

(**学院陕西?西安 710064)

摘要: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内容的丰富性,传播的开放性和交互性,以及相关管理的滞后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形成了挑战。它们冲击了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对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途径形成了挑战。因此,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必须开辟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必须必须充分挖掘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

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大多数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即1990年以后),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社会转型和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快速发展而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因此,他们被称为90后大学生。90后大学生既带有各个时期青年大学生的一些共性,更具有自己鲜明的时代特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也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本文探讨了新媒体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三点对策。

一、新媒体的特点

所谓新媒体,是指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包括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互联网络、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第四媒体”。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内容的丰富性、传播的开放性和交互性,以及相关管理的滞后性等特点。

新媒体的内容无所不包,文字信息、图片、声音、视频等丰富多彩,为人们呈现了一个比传统媒体更加动感、缤纷多彩的世界。此外,随着信息贮存和传播方式发生改变,信息贮存的空阃被大大缩小,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料。

新媒体又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在一定程度上人们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国度、意识形态的限制,进行自由地交往。在新媒体所构筑的信息空间中,人们可以自由地发表言论,阐述自己的观点。此外,传统媒体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信息传播的单向性,即信息是由信息的发布者单方面提供的,不能够根据广大人们群众的兴趣和爱好来提供,人们不管喜欢与否都要面对。与此同时,信息发布者也不能在信息发布以后了解到人们对信息的反应,得不到反馈的信息。而新媒体的信息传

播则不同,其传播模式是双向的、交互的,这种交互性不仅拉近了人们之问的距离,促进了信息提供者与信息接收者的交流沟通,而且保证了信息的准确、及时、有效。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信息的提供者同时可以是信息的接收者,而信息的接收者又可以是信息的提供者。新媒体技术发展迅速,一日千里,而相关的管理却往往滞后于现实的发展。当前人们还不能有效地控制解决新媒体所带来的问题,对于虚拟世界的黑客人侵、病毒泛滥,还不能进行及时有效地防护,对于海量的信息还不能实行有效地监管、筛选不良信息,也难以建立一个广泛的信息导机制,引导广人受众抵制良信息。

二、新媒体的这些特点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造成影响

1. 新媒体环境给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带来的问题。

其一,商业化的不良信息泛滥。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倡导的道德育标准不同,新媒体以追逐商业利益为核心,这就决定了其传播内容必然以追求新闻效应、制造新闻噱头、炒作热点信息为主。传媒行业的低俗风气通过新媒体被扩大影响到整个社会乃至大学校园。可以说,媒体选题的内容和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宗旨背道而驰,大学不再是封闭式的象牙塔,各类泛滥的、未经筛选的不良信息对大学生们“狂轰滥炸”。

其二,监督管理难度大。互联网、手机等通讯工具的自由性和随意性使用,为低俗内容和不良信息的隐藏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带有情绪化、非理性和引导性的信息常常被冠以“正义、良知、理性、爱心”之名进行伪装,爱国主义甚至被媒体曲解为“爱国家不等于爱朝廷”,通过模糊概念、曲解涵义,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倡导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都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其三,文化多元化的冲击。新媒体传播的日益多样性使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态”呈现多元化特征,为各种错误思潮的泛滥提供了市场和温床,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同学科背景、不同价值观念的老师对意识形态的把握和理解不同,在大学教学中注重专业理论教学,忽视、淡化了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性,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其四,虚拟性引发的道德弱化。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带有很强的虚拟特征,情绪化、煽动性的信息容易动摇学生的价值观,淡化学生的道德自我约束能力,对民族意识、政治意识和党情国情等一些基本问题认识不深、缺乏理想和责任的学生很容易成为传播不良信息的主体,对高校思政理论课倡导的大学生追求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和社会公德教育都造成了阻力。

2.新媒体环境对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模式和教师角色的挑战。

首先,新媒体冲击了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新媒体提供的信息是集有益信息和有害信息、真实信息和虚假信息于一体的,是无法控制、难以过滤的。90

后大学生思想比较单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成熟,政冶观念模糊,民族意识弱化,当他们独立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不同干课堂上讲授的理论和社会思潮,其中的理念和文化对干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未成熟的大学生而言,容易造成思想上的冲击和混乱,从而迷失方向,甚至动摇对社会主义制度和建设的信心,这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新的挑战。

其次,新媒体对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途径形成了挑战。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通过课堂传授和讲座报告等形式进行。课堂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获取仅限于听讲,课堂气氛比较沉闷,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蝶体的普及和发展给90后大学生获取知识干信息提供了一个空前广阔的渠道,此外,还有丰富多采的在线游戏、娱乐信息、影视和图片等,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娱乐休闲空间。这些容易导致学生对新媒体产生迷恋,消磨意志和进取心,产生疏远、逃避乃至反抗现实的行为,以及引起抑郁症、暴力倾向等心理问题。因为沉迷网络、染上“网瘾”而导致大学生学业荒废、心理失常、违法犯罪的新闻报道屡见不鲜。这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新媒体的传播和应用,改变了大学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到自我认知、自我分析过程中的能力,使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和双向交流更趋向于复杂。迫于这种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模式更要考虑从课堂走向课外,尝试利用新媒体的传播技术,增加实践教学和课外教学的比重,全方位的设计大学生在整个大学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安全的培养计划。新媒体向大学校园的渗透,使单向度的传统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教育工作者的部分传播职能和角色被来自社会的新媒体所替代,削弱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上的权威性,同时来自新媒体的大量的信息也削弱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影响力。信息时代的这种变化也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始反思教育模式、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利用新媒体加强从教育者角色向传播者、影响者角色的改变,更新观念、拓宽路径,寻找适合新媒体环境下意识形态教育的新途径,重新确认思政教师的教学角色是当前的主要问题。

三、相关对策建议

1.针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而人是有理性也有感情的。只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才能增强思想政冶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当前,我国各项社会改革日益深化,90后大学生面临着很大的学习、就业压力乃至毕业后买房、成家等生存压力,其思想心理容易波动。一些学生来自经济困难或单亲家庭,一些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大学生活,一些学生碰到挫折和变故后产生心珲障碍,还有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恋爱等不能自拔。这学生尤其需要得到及时的人文关

怀和心理疏导,否则可能发严重的后果。因此,我们应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努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2.必须充分挖掘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大学校园文化是具有自身特色的一种社会亚文化,是指在校园区域内,由学校管理者和广大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和学习生活等活动中所形成的一切物质、精神财富及其创造形成过程的总和。从文化形态上看,大学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高校实施思想政冶教育的重要途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90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自我意识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必须充分挖掘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3.开辟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媒介教育不仅仅作为学校或者大学教育的具体组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部分,也是一个长期的社会教育活动,这就要求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更新观念,以媒介教育的标准和要求重新寻找、开辟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新途径。媒介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在新的信息条件下,通过非语言形式的传播技术手段实现最基本的沟通,使人们对生活有着新的认知和理解。俄罗斯媒体教育理论家亚历山大·费奥多罗夫指出了传媒教育的主要途径是获取有关的历史、结构、语言和大众传媒的理论知识(即媒介素养);发展媒体认知,“读”自己的语言,增强想象力、视觉记忆、思维等不同类型的技能,了解媒介文本所提出的想法和图形在大众媒体受众脑中形成的影响力。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不但要求更新媒介教育的观念,也要求从实用性和实效性方面与我国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寻找以教育为理念、技术为核心的新路径。可以说,新媒体的高速发展和技术创新,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媒体促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向隐性教育辅助显性教育、信息传播辅助课堂教学的新趋势发展,利用新媒体搭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新平台是当务之急。基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殊性,借助新媒体推广符合我国国情的意识形态媒介教育,寻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媒介教育的结合点,实现教学理念、教学载体和教学语言的转变,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打造新媒体传播平台,巩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理论阵地。

随着新媒体领域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项目的推进,未来媒体的信息传播趋势必然向整合、密集、高效等特征发展,信息传播速度更快、舆情控制更难、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更加复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该紧跟技术创新发展的趋势,实现多种媒介的应用和对接,推进教学媒介载体应用的技术化、科学化、媒体化,将游戏、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载体引入课堂教学和课外

的影响,与时俱进,跟进媒体发展,实现新媒体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多种对接,具体可使用以下几种媒体。

一是互联网媒介。互联网的便捷性、交互性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网络媒介中“论坛/BBS”信息传播的内容、渠道的可控性和引导性要优于即时性较强的“QQ群”和以受众主观意愿影响的“微博”。“论坛/BBS”的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可通过管理员权限有效的控制,信息持续影响力较强,便于植入隐性思想政治教学内容,这些技术方面的便利性使国内的论坛也都带有极强的意识形态色彩。例如带有爱国民族色彩的强国论坛、乌有之乡、铁血论坛和以制造舆情、煽动性较强的天涯社区、凯迪社区都从侧面反映出互联网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严峻挑战。“QQ群”便于即时交流和通讯,但存在人数限制、管理不便、信息影响力持续性差等短板,而“微博”虽然传播速度快,但是受到受众情绪化、媒介素养和个人意愿的影响,不便于传播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隐性信息。

二是移动媒介。手机平台、平板电脑的发展,使移动教学纳入到媒介教育的视野中来,“美国之音”大力拓展手机传播,通过互联网和手机传播多媒体内容,进行意识形态的“移动化”渗透。手机平台上的“米聊”、“微信”等支持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的网络传输方式使高校思想政治课完全有可能实现“移动化”宣传的可能,深层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

三是严肃游戏。。基于“严肃游戏”的意识形态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辅助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严肃游戏以其隐蔽性、渗透性、节约便利性以及良好的反馈性,成为一种合乎要求的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我国在严肃游戏领域的应用和开发还处在初步阶段,国外教育培训领域已经将严肃游戏应用到实践教学模式中,严肃游戏擅长的模拟实践教学特征符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实践教育、隐性教育的需求,北京理工大学开发的“情商加油站”,在国内高校教育系统,特别是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情商加油站”运用体验式教学,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借助数字化智能辅助教学,使学生获取知识和咨询更便利和快捷,以游戏的形式表达传递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课教育。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延,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颐海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导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3】徐绍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研究【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4】黄明伟.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要素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5】潘敏.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实践【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7.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