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发展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发展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发展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发展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发展

一、科学管理的兴起

(一)背景

科学管理的产生是管理发展史中的大事,也是管理从经验走向科学的第一步。科学管理理论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的。

原因:

其一,传统靠经验进行管理的方法已经无法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方式。

企业主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采用的手段不外乎是延长绝对劳动时间,或增加劳动强度。这种方法能够存在是因为工人阶级没有组织起来,并且失业现象严重。随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这种传统的管理方式逐渐激起工人越来越多的反抗,劳资矛盾越来越大。

其二,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急需一套系统的管理理论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与之相适应。早期的管理思想也有科学的一面,但是非常零散,企业主不可能熟悉这些零散的管理思想,不可能完全认识到怎样进行管理才能既解决劳资矛盾,又不减少赢利。

因此,如何改进工厂和车间的管理就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时的很多管理时间家都试图在这忙面作出努力,泰勒就是其中最为卓著的一个。

(二)泰勒其人

弗雷德里克·泰勒(1856-1915),1856年3月20日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甲门城的一个富于律师家庭。他幼年时就很爱好科学研究和实验,对任何事情都想找出“一种最好的方法”。他的家庭为了让他继承父业,成为一名律师,所以在1872年至1874年期间,他进入埃克塞特学校就读,并去欧洲游学,就读于法国和德国的学校,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哈佛大学的法律系,但是由于它过于勤奋,得了眼疾,不得不辍学。1875年至1878年期间,他在费城的一个小机械厂做学徒,学习做模型和当机械工人。1878年泰勒进入费城的米德威尔钢铁厂当机械工人,他在该厂一直工作到1890年。在此期间,由于他工作努力,表现出色,从一般工人先后被提拔为车间管理员、技师、小组长、工长、维修工长、制图部主任,并于1884年被提升为总工程师。他坚持晚上学习,于1883年获得新泽西州斯蒂芬斯学院的机械工程学位。在米德威尔钢铁厂的工作中,他发现传统的管理方式应无法适应生产的发展,为了改进管理,他从1880年开始在该厂进行实验,研究公认的操作方法和劳动所花费的时间,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后来被称之为“科学管理”或“泰勒制”的管理理论与管理制度。1890-1893年期间,他在一家制造纸板纤维的制造投资公司担任总经理;1893-1898年期间,他开始独立从事工厂管理咨询工作。1900年,泰罗发明了高

速钢,他一生中的发明专利有100多种,1901年他从贝瑟利恩钢铁公司退休。退休后,他无偿的从事于咨询和演讲等工作,为科学管理理论在美国及国外的传播作出了贡献。泰勒于1915年3月21日在美国费城去世,时年59岁。

泰勒还曾于1906年出任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主席,虽然它没有完成学历教育,但他曾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理科荣誉博士学位和霍巴特学院文科荣誉博士学位。他发明的高速钢于1900年在巴黎万国博览会上获奖。

泰勒一生著述丰富,最著名的著作是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由于泰勒锐意倡行科学管理及卓越的研究贡献而成为科学管理的创始人。在他的墓碑上写着:“科学管理之父”。这个称号不仅能被他本国人,而且被全世界的管理界所接受。

(三)泰勒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

1.工作定额原则

泰勒认为,当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潜力非常大,工人们之所以“磨洋工”,是由于雇主和工人对工人一天究竟能做多少工作心中无数,而且工人工资太低,多老也不多得。为了发掘工人们劳动生产率的潜力,就要制订出有科学依据的工作量定额。为此,必须首先进行时间动作研究。

所谓时间研究,就是研究人们在工作期间各种活动的时间构成。

比如,某个工人在工作时间内,进行工作准备用了多长时间,干活用了多长时间,聊天用了多长时间,停工待料用了多长时间,上厕所用了多长时间,清洗机器用了多长时间等,都严格的机下来,然后对这些时间进行分析,提出掉不必要的时间,从而提高生产率。

所谓动作研究,即研究工人干活时动作的合理性。

泰勒进行了一项有名的实验。他在伯利恒钢铁公司研究管理时,看到该公司搬运铁块的工作量非常大,有75名搬运工人负责这项工作。每个铁块重80多斤,距离为30米,尽管每个工人都非常努力,但工作效率并不高,每人每天平均只能把12.5度的铁块搬上火车。泰勒经过观察后计算出,一个好的搬运工每天应该能够搬运47吨,而且不会危害健康。于是他精心挑选了一名工人开始实验。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时间表对这位工人发出指示,如搬起铁块、开步走、放下铁块、坐下休息等等。到了下班时间,这位工人如期地把47吨铁块搬上了车。而且从此以后,他每天都能搬运47吨。泰勒将工作定额一下提高了三倍。

所谓工作定额原则,即认为工人的工作定额可以通过调查研究的方法科学地加以确定。

2.挑选第一流工人的原则

泰勒认为,为了提高劳动效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所谓第一流

的工人,就是最能胜任某项工作的工人,这里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该工人的能力最适合做这项工作;另一方面,该工人必须愿意做这种工作。因为人的天赋与才能不同,他们所适于作的工作也就不同。身强力壮的人干体力活可能是第一流的,心灵手巧的人做精细活可能是第一流的。

王珐鉴才

在一次宴会上,唐太宗对王珐说:“你善于鉴别人才,尤其善于评论。你不妨从房玄龄等人开始,都一一做些评论,评一下他们的优缺点,同时和他们互相比较一下,你在哪些方面比他们优秀?”

王珐回答说:“孜孜不倦地办公,一心为国操劳,凡所知道的事没有不尽心尽力去做,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房玄龄。常常留心于向皇上直言建议,认为皇上能力德行比不上尧舜很丢面子,这方面我比不上魏征。文武全才,既可以在外带兵打仗做将军,又可以进入朝廷搞管理担任宰相,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李靖。向皇上报告国家公务,详细明了,宣布皇上的命令或者转达下属官员的汇报,能坚持做到公平公正,在这方面我不如温彦博。处理繁重的事务,解决难题,办事井井有条,这方面我也比不上戴胄。至于批评贪官污吏,表扬清正廉署,疾恶如仇,好善喜乐,这方面比起其他几位能人来说,我也有一日之长。”唐太宗非常赞同他的话,而大臣们也认为王珐完全道出了他们的心声,都说这些评论是正确的。

人无完人,用其所长。在一个团队中,每个人各有所长,关键的在于适人适位。

所谓挑选第一流工人原则,即以该工人挑选工作的传统,而坚持以工作挑选工人,每一个岗位都挑选第一流的工人,以确保较高的工作效率。

3.标准化原理

标准化原理是指工人在工作时要采用标准的工作方法,而且工人所使用的工具、机器和所在工作现场环境等等都因该标准化,以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泰勒在这方面也做过一个实验。当时伯利恒公司的铲运工人每天上班时都拿着自己家的铲子,这些铲子大小各异,参差不齐。泰勒观察一段时间后发现,这样做是非常不合理的。每天所产云的物料是不一样的,有铁矿石、煤粉、焦炭等,在体积相同时,每铲重量相差很大。那么,缠上的载荷究竟多大才合适呢?为此,他几星期改变一次铲上的载荷重量。最后,泰勒发现,对于第一流的工人来说,每铲21磅时效率最高。根据这项研究的结论,泰勒根据不同的物料设计了几种规格的铲子,小铲用于铲重物料,如铁矿石等。大铲用于铲运轻物料,如焦炭等。这样就使每铲都在21磅左右。以后工人上班就不用自己带铲子,而是根据物料情况从公司领取特制的标准铲子。这是标准化的一个典型例子。

4.差别计件付酬制

泰勒认为,工人磨洋工的原因之一在于付酬制度不合理。计时工资无法体现

按劳付酬,干多干少在酬劳上体现不出来。他认为,如果工人完成或者超额完成定额,按照比正常单价高出25%计酬,不仅超额部分,而且定额内的部分也按此单价付酬。如果工人完不成定额,则按比正常单价低20%付酬。这样,雇主的之处虽然增加了,但是由于利润提高的幅度大于工资提高的幅度,所以对雇主也是有利的。

5.计划和执行相分离的原则

泰勒认为,应该采用科学的方法取代经验工作方法。

经验工作方法的特点是工人使用什么工具,采用什么操作方法,怎么干等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决定的,这样,工作效率的高低就取决于他们的经验,以及方法选择是否恰当,个人工作熟练程度等。泰勒认为,工人自己的经验各有不同,很难确定哪个人的经验才是最好的,这样,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经验来,势必很多人达不到最高的工作效率。

于是泰勒提出,应该把计划和执行分离开来。计划有管理当局负责,执行有工长和工人负责。即管理当局制定工作标准,告诉工人做什么、怎么做;工人负责按照管理当局制定的标准来执行工作任务。

6.精神革命

传统认为,工人与雇主之间的矛盾属于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劳资关系紧张已经成为不证的事实。

泰勒认为,工人与雇主之间的利益是一致的。管理科学的关键是工人和雇主都必须进行一场精神革命,要相互协作,努力提高生产效率。要认识到提高生产率对劳资双方都是有利的。

7.例外原则。

不必大小事都事必躬亲。

(四)对科学管理的评价

1.科学管理理论的二重性

列宁:“泰勒制——也同资本主义其他一切进步的东西一样,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妙的残酷手段,另一方面是一系列最丰富的科学成就。”

2.科学管理理论的贡献

(1)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

(2)讲求效率的优化思想和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

3.科学管理理论的局限性

(1)对工人的看法是错误的——“经济人”

(2)只重视技术,而忽视人群社会的因素

(3)仅解决了个别具体工作的作业效率问题,而没有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

体如何经营和管理的问题。

二、行为科学的产生

(一)产生原因

尽管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在20世纪初对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起到了很大作用,但企图通过科学管理原理彻底解决生产率问题是不可能的,原因在于:

第一,所谓“精神革命”的论断本身是不切合实际的。

一方面,资本家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会尽量少付给工人工资;另一方面,工人也并非纯粹的经济人,除了金钱,还有精神上的需要。

第二,随着资本主义二三百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套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民主意识强烈的人们反对独裁、转制,这使得主张专制的科学管理原理在实践中遭到工人的反对。

第三,随着科学的进步,生产规模的扩大,有着较高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工人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体力劳动也逐渐让位于脑力劳动,这就使得金钱刺激和严格的控制失去了原有的作用。

(二)霍桑实验

行为科学理论实为人群关系理论,他的产生源于有名的“霍桑实验”。霍桑实验是从1924年到1932年在美国芝加哥郊外的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中进行的。霍桑工厂具有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但是工人们仍然有很强的不满情绪,生产率很低。为了探究原因,1924年11月,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了一个专家小组进驻霍桑工厂,开始进行试验。实验分为四个阶段:

1.照明试验

2.继电器装配工人小组试验

3.大规模访问交谈

4.对接线板接线工作室的研究

(三)行为科学的贡献:

1.社会人假定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是建立在“经济人”假设基础之上的,认为企业主的目的是追求最大利润,工人的目的是追求最大工资,因此必须实现生产效率的最大化。手段是,用物质激励的方式刺激工人的工作热情。

行为科学认为,工资、工作条件与生产效率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提出要以

“社会人”假定取代“经济人”假定。按这个假定:工人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而是作为某一个群体的一员,有一定的归属,属于“社会人”。

社会人固然有追求收入的动机和需求,但并不仅仅如此,他在生活工作中还需要友谊、安全、尊重和归属等需要,甚至在有的情况下,这种需要更重要。

2.需求与激励

行为科学进一步对人的需求、动机以及行为关系进行研究,提出了对人的激励理论。行为科学家马斯洛在其著名的《激励与个性》一书中提出了人类需求层次理论。

由于人的需求有这种层次,因此当人处于某种需求为主的条件下,其动机和行为常会到有此种需求未得到满足的特征,为此管理主体可以根据该特征去满足员工的这一需求而使其得到真正的激励。

行为科学理论对激励过程和激励模式进行了分析一概括,见下图:

激励模式框图

3.作业组合

实现组织既定的目标就必然要完成相应的组织工作,组织工作是由组织成员来分摊的,是成员之间相互合作的结果。不同的成员组合对工作的完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左传》昭公十二年,春秋齐国宰相晏子见到齐景公打猎回宫,齐王子犹据连忙迎接。齐景公高兴地说:“只有犹据才与我相和。”

晏子马上纠正说:“犹据只能说是和你相同,不能说相和,同与和是不一样的。就好比炒菜,水、盐、醋、油和菜加在一起,经过烹调,食物才能鲜美可口。就象君臣之间的关系,君错了,臣就要纠正,君以为不正确而实际正确时,大臣也要坚持正确而否定错误,做到这样才能政通人和。而今天王子犹据一味附同,君说是他也说是,君说不正确他也说不正确。好比炒菜,一味加水,难道好食

吗?”

探讨作业组合的构成、作业组合的特性与动作,分析作业组合的积极效应,是组织行为学对管理理论的一大贡献。

4.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是和正式组织相对应的概念。霍桑实验发现,人是社会动物,在组织的共同工作当中,人们之间必然发生相互之间的联系,由此形成了以相互交往为基础的一种非正式团体,在该团体中,人们形成共同的情感,进而构成一个体系,这就是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形成的原因很多,有地理位置、兴趣爱好、亲戚朋友等。

非正式组织的逻辑是情感,而正式组织的逻辑是效率。

非正式组织对整个组织目标来说有利也有弊:缺点是,可能抵制上级政策,强迫组织内部的一致性,从而限制了部分人的自由和组织目标的实现;优点是,合理利用,有利于成员之间的沟通、提高员工内部的团结、减少紧张感、加强工作协作等。

5.领导理论

行为科学理对领导理论作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了组织中的领导问题,发现领导是个复杂的过程,认为:领导是一个个人向其他人施加影响的过程。影响力的基础是权力,一个领导有五种不同的权力:强制权、奖励权、法定权、专长权和个人影响权。

行为科学提出的领导理论有如下三种:

(1)性格理论。

(2)个人行为理论。如,领导行为果断、以身作则等。

(3)权变理论

三、管理科学的发展

管理科学是继科学管理、行为科学理论之后,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结果。

虽然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生产与作业问题早在18世纪末就有人尝试解决,但管理科学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并正式存在却是20世纪50年代的事。

(一)管理科学的贡献

1.科学技术的引入与运用

管理科学是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研究诸如生产、作业等方面的管理问题,是管理的定量化提高,科学性增强,尤其是一些数学模型的建立和便于求解,使管理工作成为程序化的工作。

2.决策理论构造

对决策理论有重大贡献的是赫伯特·西蒙。管理科学的决策理论深深扎根于

统计学和行为科学领域之上,目的是要在制定决策中减少艺术成分而增加科学成分。

西蒙将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

西蒙认为,决策的前提可分为价值前提和事实前提,价值前提就相当于组织的目的,事实前提相当于选择手段。

西蒙认为,决策的有效性和科学性需要三个条件:(1)提出所有的替代战略;(2)预测这些战略各自产生的所有结果;(3)根据一定的价值体系比较这些结果。

典型案例:美国与古巴导弹危机。当时有多种决策方案:武装进犯;封锁海岸线;外交斡旋等。参考蓝志勇《官僚制与行政现代化》。

3.管理信息系统。

任何一个组织有效的计划和控制都需要得到有关的信息,决策的质量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信息的掌握程度。如,决定报考研究生,对报考的学校是否了解、对这个学校这个专业的情况是否了解,倒是的研究偏好、参考书等,这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自身的决择。因此,管理的有效性需要信息的支持,因此,管理科学理论的一个合理发展就是管理现有的信息,利用计算机的大量数据攻击形成能力。管理信息系统就是由此产生的。它通过提供作为制定决策依据的统一信息,来为一个组织的计划、控制和作业的职能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就是要对组织各层次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进行组织、分析和提供,并帮助决策。如下图:

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二)管理科学的理论特征

(1)以决策为主要的着眼点;

(2)以经济效果标准作为评价管理行为的依据

(3)依靠正规数学模型;

(4)依靠计算机运算,得出定量的结论。

四、现代管理理论的进展

(一)现代企业与现代管理

现代管理理论指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今的管理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一个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经济发展迅速,生产力提高很快,人民生活水平也大为提高。

进入70年代后,由于石油危机的影响,一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像美国、日本的经济发展速度日渐落后,而一些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却得到迅猛的发展,出现所谓亚洲“四小虎”等现象。全球性市场日渐形成,国际竞争日益激烈。面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企业的发展呈现出两种趋势:(1)出现了采用现代企业制度的超大型现代公司,并且不断扩张和发展。

某些单个公司的产值已经达到和超过效果的国民生产总值,并控制了该产业领域的绝大部分市场。比如,通用汽车公司1990年的销售额达到126亿美元,为当年泰国国民生产总值80亿美元的1.5倍。

(2)中小企业不断涌现。

其中有些不过是只拥有几个人的“迷你型”小企业,如广告公司。1954年至1975年减,日本的中小型企业增加了200多万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有可能这些小企业只是昙花一现,但同时又会出现更多的小企业。70年代,美国倒闭的各类小企业25万户左右,而同时又有40万至50万家小企业开业,它们已经构成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现代企业制度日渐成熟。

(4)巨大的金融资本与金融财团形成,成为控制经济命脉的主导力量。

例如,60年代初,联邦德国最大的三家商业银行的代表在联邦德国经济界中共占有1347个领导席位。据美国金融小组的调查资料,1976年美国130家大公司中有530人户兼董事。日本的三井、三菱、住友、三和、富士、第一劝业等六大金融集团以各自的银行为中心,通过参股控股控制着大批公司。

这些新时期的组织特点产生了对管理理论的新的要求。

(二)现代管理理论的主干

1.管理的内涵进一步拓展。

现代管理理论的内容不只是限于成本的减少、产出的增加,更重视人的管理、人的潜力的开发,更重视市场、顾客的问题。管理的核心更侧重于决策的正确与

否、迅速与否。

2.管理组织的多样化发展

3.管理方法日渐科学

4.管理手段自动化。

5.管理实践的丰富化

即,不存在适应一切的管理体系,各个企业必须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根据现代管理的基本法则来创造性的形成自己的管理特色。

(三)现代管理理论的最新思潮

1.公司再造

起源于美国人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比于1994年出版的著作《公司再造》。

哈默与钱比认为,工业革命两百多年来,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始终主宰着当今社会中的一切组织,大部分的企业都建立在效率低下的功能组织上。(斯密认为,分工能够有效提高组织的效率)公司再造,是根据信息社会的需要,抛开分工的旧包袱,将硬生生拆开的组织构架,如生产、销售、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等,按照自然跨部门的作业流程,重新组装。这显然是对传统以分工协作为基础的组织结构的革命。福特汽车公司在取得日本马自达公司25%的股权后发现,马自达公司物资采购部全部的财务会计工作,竟然只用了5个人来包办,而福特汽车却用了500多人,与马自达公司的5人数量相比是天壤之别。就算福特公司借助办公自动化等现代化的管理手段,降低两成的用人费用,仍无法和马自达公司精简的人是相提并论。因此,根本的不同之处在于二者的工作流程不同,因此,修正这种流程就成为提高企业效益的根本。

在今天的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是的效率不一定产生于分工,而有可能产生与整合当中。

2.学习型组织

彼得·圣吉于1990年出版了《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立即引起了轰动。

彼得·圣吉以全新的视野来考察人类群体危机最根本的症结所在,认为我们片面和局部的思考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行动,造成了目前切割而破碎的世界,为此需要突破现行思考的方式,重新就管理的价值观念、管理的方式方法进行革新。

彼得·圣吉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认为这五项修炼是学习型组织的技能:

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

这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自我超越需要不断认识自己,认识外界的变化,不断的富裕自己新的奋斗目标,并由此超越过去,超越自己,迎接未来。

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型。

“心智模型”是指根深蒂固愚昧个人或组织之中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模式,它影响人或组织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甚或是图像、印象。个人或组织往往不了解自己的心智模型,故而对自己的一些行为无法认识和把握。第二项修炼就是要把镜子转向自己,先修炼自己的心智模型。

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

如果有任何一项理念能够一直在组织中鼓舞人心,凝聚一群人,那么这个组织就有了一个共同的愿景,就能够成就不衰。如,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服务”;福特汽车公司的“提供大众公共运输”;苹果公司“提供大众强大的计算能力”等,都是为组织确立共同的愿景。实际上,几乎每个正式的组织都有一个或明确或隐性的愿景,同样,个人也需要对自己的未来设想一个美好的愿景,以此来激励自己不懈的努力。

第四项修炼:团队学习。

团队学习从“深度汇谈”开始。“深度汇谈”是一个团队中的所有成员,谈出自身心中的假设,从而实现真正的一起思考。也包括学习找出有碍于学习的互动模式。

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

组织是一个系统,受到各种因素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影响往往要经年累月才能完全展示出来。我们作为群体中的一部分,置身其中二项要看清整体的变化非常困难。因此,第五项修炼就是要让人与组织形成系统观察、系统思考的能力,并以此来观察世界,从而决定我们正确的行动。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练习题二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练习题二 单项选择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D) A.提高人的积极性 B.提高管理水平 C提高企业盈利率D提高劳动生产率 2.科学管理中能体现权利下放分权尝试的原理是(C) A差别计件工资制B职能原理 C例外原理D工时研究 3.泰勒认为,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B) A合适的操作流程B第一流的人员 C严格的规章制度D适当的管理人员 4.霍桑试验的证明企业中存在着(B) A正式组织B非正式组织 C自主管理的员工D社会人 5.霍桑试验标志着(A)的产生 A人际关系学说B管理科学理论 C科学管理理论D运筹学 6.法约尔认为任何企业都有六种基本活动或职能,即(B) A生产经营安全销售核算管理B技术商业财务安全核算管理 C技术经济安全财务核算管理D生产商业财务安全组织管理 7.法约尔提出的原则有(B) A5项B14项C10项D6项 8.组织理论之父是(D) A梅奥B法约尔C泰勒D韦伯 9.古典管理理论认为,人是(C) A复杂人B自我实现人C经济人 D 社会人 10.科学管理之父是(C) A韦伯B法约尔C泰勒C梅奥 11.一般认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A) A法约尔B韦伯C泰勒D巴纳德 12.韦伯认为,任何组织都必须有其作为基础的某种形式的(D) A职责 B 制度C管理D权力 13.提出重视管理中人的因素的是(B) A切削金属试验B霍桑试验C铁揪试验D搬运生铁试验 14.提出“管理的十四条原则”的是(D) A泰勒B巴纳德C韦伯D法约尔 15.法约尔的(A)强调在组织中从最高一级到最低一级应建立关系明确的职权等级系列。A等级链原则B分工原则C程序原则D集中化原则 16.(B )是法约尔的代表作。 A《科学管理原理》B《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C《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D《车间管理》 17.行为科学理论认为,人是(D)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发展有答案

一、填空 1.古代管理理论的代表是泰罗的_______科学管理理论______、法约尔的______一般管理理论______和韦伯的______官僚组织理论______。 2.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______提高劳动生产率______。 3.在管理思想史上,泰罗被誉为______科学管理之父______;法约尔被誉为____经营管理理论之父___;韦伯被誉为______组织理论之父______;巴纳德被誉为______现代管理理论之父______。 4.根据霍桑试验的结果,梅奥等人提出了______人际关系______学派,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一次跨学科的世界性会议上,正式将这个学派命名为______行为科学______。 5.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呈现出______分立______和______综合并存______并存的特点。 二、单选 1.古典管理理论在对人性的假设的问题上,把员工看成是(A) A、经济人 B、社会人 C、现实人 D、自我实现的人 2.法约尔认为,无论对哪一件工作来说,一个下属人员只应接受一个领导的命令,这是(D)原则的要求。 A、权力和责任 B、纪律 C、集中 D、统一指挥 3.人文主义的管理思想最早体现在(B) A、泰罗的科学管理运动 B、梅奥的“霍桑试验” C、管理过程学派 D、管理权变理论 4.哪项实验是被后人誉为“泰罗制”的核心(B) A、“霍桑试验” B、“生铁搬运试验” C、“熵”的试验 D、“从众”试验 5.法约尔的管理思想集中体现在(A)一书中。 A、《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B、《科学管理原理》 C、《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D、《心理学与工业效率》 6.20世纪初,泰罗(B)一书的发表,是管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A、《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B、《科学管理原理》

周三多管理学第二章 管理原理

管理原理 教学目的:明确管理的一般原理及其内容,并据此总揽管理学的理论体系。 教学要求:阐明管理原理的类型及其重要性,重点介绍系统原理、人本原理、权变原理和创新原理,领会各个原理的深刻内涵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管理原理的含义,系统原理,人本原理,权变原理和创新原理。 教学形式:课堂理论讲解、穿插讨论及案例分析相结合,以理论讲解为主。 本章重点和难点:本章涉及的四个管理基本原理皆为教学重点,管理原理的重要性和关系是难点。 第一节管理原理概述 一.管理原理范畴: 原理的“原”有“源”、原本、起初、根本的含义;原理的“理”是指道理、准则、规律。原理是指某种运动的基本规律、某类实践的基本理论及准则、某门学科的基本理论。 管理原理是指管理活动的根本依据和准则,是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它是管理学在不同业务领域都需应用的概念、理论、准则和方法,反映了管理的基本规律。 二.管理原理的重要性: 作为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管理原理对管理学的理论发展和实际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1.管理原理阐明了管理的实质及基本任务。 2.管理原理蕴涵着管理的基本观念和基本指导思想。 3.管理原理突出了管理的关键和重点。 4.管理原理提供了管理的基本手段和途径、基本方法和技巧。 三.管理原理体系 关于管理原理的体系,管理学界存在较大的分歧,许多学者曾作过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原理体系的构成模式。我们认为,在当今的社会技术经济环境下,管理原理体系应包括以下四个基本组成部分,即:系统管理原理、人本管理原理、权变管理原理及创新管理原理。 1.系统原理:将组织视为复杂的社会经济技术系统,把管理理解为对话系统的设计、构建并使之正常、高效运转的过程。 2.人本原理:把人看作管理的主要对象及组织最重要的资源,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在管理活动中,充分依靠员工,及时了解员工的要求,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人和组织的共同发展。 3.权变原理:认为管理是一项需要运用经验和技巧的实践活动,不存在普遍适用的,一成不变的管理方法和模式,管理应灵活地适应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4.创新原理:创新是组织的灵魂,它直接推动着组织自身发展和自我完善,并以此获得与竞争对手相比较的竞争优势。有效的管理要求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才能得以实现。 以上构成管理原理体系的四个基本管理原理,都是现代管理不可缺少的指导思想和管理哲学,是不可违背的管理的基本规律,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从而构成一个有机的体系。

2019管理学第二章“管理理论的演进”习题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演进 一、判断题: 1.斯密认为,每个人都是利己主义者,都只有利己的动机,因此客观上社不存 在共同的利益。(× ) 2.欧文的管理理论与实践是后期人际关系和行为科学理论的思想基础。(√) 3.管理学上,管理过程之父是指亨利,法约尔。(√) 4.勒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5.泰勒提出的差别计件工资制,工资支付的对象是工人而不是职位,即根据工 人的实际工作表现而不是根据工作类别来支付工资 ( √ ) 6.韦伯主张,组织内的人与人之间应是一种非人格化的关系,也就是职务系, 以保证其成员的一切行为都服从于一个统一的理性准则。(√ ) 7.法约尔认为,企业不论大小,其全部活动可以概括为六种工作:技术性工作、 商业性工作、财务性工作、会计性工作、安全性工作、管理性工作。(√) 8.霍桑试验说明了“经济人”假设的正确性。(×) 9.高士气并非总能带来高生产率。(√) 10.管理科学学派的主要目标是应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生产和作业管理的问题。 (√) 11.权变理论认为,虽然两种情景不能完全一样,但有可能类似,因此解决问题 的方法可以是相同的。(×) 二、单项选择: 1.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的是:( A ) A.科学管理理论 B.管理学科理论 C.一般管理理论 D.行为科学理论 2.传统的流水线生产对下列哪种情况最为适用? ( A ) A.生产技术较为稳定、品种较少、批量大的产品生产 B.多品种、小批量产品的生产 C.技术简单、品种较多、批量较大的产品的生产 D.单件小批产品生产 3.泰勒是下列哪一阶段的代表人物之一? ( B ) A.管理萌芽阶段 B.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C.新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D.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8.在管理学上,“组织理论之父”是指:( C ) A.法约尔 B.艾默森 C.韦伯 D.泰勒 4.古典管理理论认为,人是:( A ) A.经济人 B.自我实现人 C.复杂人 D.社会人 5.法约尔的何种原则强调在组织中从最高一级到最低一级应建立关系明确的 映等级系列?( D ) A.分工原则 B.集中化原则 C.统一原则 D.等级链原则 6.法约尔提出的管理五大要素不包括:( C )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7.“霍桑试验”直接为哪种学说做论证? ( A ) A.人际关系学说 B.决策理论学说

第二章 管理思想发展史习题解答

第二章管理思想发展史习题解答 复习题 对早期管理思想做出贡献:亚当斯密查尔斯詹姆斯 1、管理思想的发展可分成几个阶段?为什么这样划分? 答:纵观管理思想发展的全部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古代的管理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以前。 第二阶段为近代管理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到1945年之间。 第三阶段为现代管理思想,产生于1945年以后,一直至今。 对管理思想发展阶段的划分方法很多,在此按时间的顺序划分为三个阶段,是因为这样划分既简单又便于研究讨论。这三类理论只是产生的时间有先后,而不能将这三个阶段的理论截然分开。事实上,后一阶段的理论产生和盛行后,前一阶段的理论并未过时和消失,有的仍然在不断发展。因此,各个阶段管理思想之间的关系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而是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向纵深发展的关系。 2、简述古代的管理思想? 答:古代管理思想是指泰勒科学管理产生之前的管理思想。国外古代管理思想是非常丰富的,世界文明古国埃及、印度和古巴比伦王国(该国已不存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其古代的建筑、史书和兵书之中蕴涵着非常丰富的管理思想。埃及金字塔建于公元前5000年左右,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金字塔规模宏伟、壮丽,建筑技艺精湛,建造技术的难度难以想象;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古巴比伦王国,其统治者曾颁布过一部包含有280多条规定的法典,其内容涵盖的范围很广,对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规范;古希腊其建筑和文化艺术的历史非常辉煌,并留下了一些宝贵的管理思想。如公元前370年,该国学者瑟诺芬(Xenophon)曾对劳动分工有过详细的论述,认为劳动分工所遵循的原则是:一个从事高度专业化工作的人一定能工作的最好”。瑟诺芬的这一管理思想与2000年后产业革命时期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Smith)及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勒的思想非常接近;在15世纪,意大利的著名思想家和历史学家马基埃维利(MachiavelliNiccolo),

第二章管理理论历史演进

第二章管理理论历史演进 一、名词解释 1、企业再造 2、学习型组织 3、创新型管理 4、双因素理论 二、单项选择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体现的是( )。 A. 治国思想 B. 管理哲学的思想 C. 用人思想 D. 治家思想 2、“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准则”是( )学派的管理思想 A. 法家 B. 道家 C. 儒家 D. 兵家 3、被称为“管理过程之父”的是( )。 A. 泰勒 B. 亨利·法约尔 C. 韦伯 D. 梅奥 4、泰勒被尊称为( )。 A. 科学管理之父 B. 管理过程之父 C. 组织理论之父 D. 行为科学之父 5、在人性理论研究方面最突出的是美国行为科学家麦格雷戈的( )。 A. 组织管理理论 B. 激励理论 C. X理论-Y理论 D. 期望理论 6、梅奥通过( )否定了传统的管理理论对于人的假设,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A. 金属切削试验 B. 搬运铁块试验 C. 霍桑试验 D. 车间照明试验 7、亚当·斯密在发《国富论》中强调了( )。 A.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B. 决策的重要性 C. 劳动分工的重要性 D. 计划的重要性 8、马克斯·韦伯在管理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 )。 A. 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B. 人际关系学说 C. X-Y理论 D. 管理方格论 9、根据期望理论,对被激励对象产生最大激励力量的情况是( )。 A. 期望值低,效价也低 B. 期望值低,效价高 C. 期望值高,效价也高 D. 期望值高,效价低

第2章管理理论习题 5 10、根据“需要层次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 A. 社交的需要 B. 尊重的需要 C. 感情的需要 D. 自我实现的需要 11、霍桑试验表明( )。 A. 非正式组织对组织目标的达成是有害的 B. 正式组织对组织目标的达成是有益的 C. 企业应采取一切措施来取缔非正式组织 D. 企业应该正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 12、把管理理论的各个学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的管理学家是( )。 A. 泰罗 B. 韦伯 C. 孔茨 D. 马斯洛 三、多项选择 1、下列属于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学派的有( )。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兵家 E. 纵横家 2、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特征主要体现在( )。 A. 组织理论思想 B. 生产经营思想 C. 用人理财思想 D. 系统工程思想 E. 军事管理思想 F. 政治管理思想 3、激励理论包括( )。 A.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B. 双因素理论 C. 期望理论 D. 强化理论 E. 斯卡伦和林肯的计划 F. X理论-Y理论 4、下列属于管理过程学派的代表人物有( )。 A. 麦格 B. 雷戈 C. 法约尔 D. 孔茨 E. 梅奥 F. 明茨伯格 5、下列属于西方现代管理新思潮的有( )。 A. 威廉·大内的Z理论 B. 企业再造 C. 人性理论 D. 激励理论 6、下列与孔茨有关的管理理论有( )。 A. 管理理论丛林 B. 管理过程学派 C. 人际关系学派 D. 经验主义学派 7、赫茨伯格提出,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两类( )。 A. 满意因素 B. 不满意因素 C. 保健因素 D. 激励因素 8、( )是梅奥在总结霍桑试验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发展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即《国富论》的作者是( )。 A、亚当.斯密 B、查理.巴贝齐 C、约翰.凯恩斯 D、保罗.萨缪尔森 2.()提出了重视管理中人的因素。 A.铁锹实验 B.金属切制实验 C.霍桑试验 D.搬运生铁试验 3.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的管理思想家是()。 A. 欧文B. 韦伯C. 泰罗D. 西蒙 4.泰罗的管理理论对以后管理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代表作是( )。 A.《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B.《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C.《科学管理理论》 D.管理的要素 5.梅奥等人通过霍桑试验得出结论: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由此创立了( )学说。 A.行为科学 B.人文关系 C.社会关系 D.人际关系 6.泰罗认为,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 A .实行职能工长制B.使用标准化工具 C.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D.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7.关于管理中的例外原则,以下哪种理解最为合适()。 A.上级将一般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去处理,自己只从事重大的、非程序化问题的决策 B.上级只接受下级关于超出标准的例外情况的报告 C.上级将一般的日常事务全权交由一下级独自处理,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定和监 督权 D.上级在授予下级日常事务处理权的同时,保留对其执行结果的监督权,然后集中精力处理例外事件。 8.把管理理论的各个学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的管理学家是()。 A.泰罗 B.韦伯 C.孔茨 D.德鲁克 9.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人是()。 A.泰勒 B.法约尔 C.亚当.斯密 D.韦伯 10.首先提出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论断的是()。 A.梅奥 B.麦格雷戈 C.威廉.大内 D.赫茨伯格

管理学原理习题3

管理学原理复习题 第一章与第二章合并 〈一〉单项选择题 1、管理的载体是()。 A、管理职能 B、组织 C、管理对象 D、管理活动 2、管理活动尽管是动态的,但还是可以将其分成两大类:一是程序性活动,二是()活动。 A、功利性 B、科学性 C、非功利性 D、非程序性 3、“管理就是决策”是著名管理学家()给管理所下的定义。 A、法约尔 B、孔茨 C、赫伯特·西蒙 D、泰勒 4、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均是管理的()。 A、管理的功能 B、管理的职能 C、管理的特性 D、管理的基本段 5、管理的核心是()。 A、对现实资源的有效整合 B、决策 C、营销 D、计划 6、按照管理的定义,可以认为管理是()。 A、一项工作 B、一项活动 C、一种艺术 D、一种资源 7、管理者在组织中必须行使一些具有礼仪性质的职责,他这时扮演的角色是()。 A、人际角色 B、信息角色 C、决策角色 D、企业家角色 8、公司经理正在同要终止合作的供应商进行谈判,经理这时所扮演的角色是()。 A、企业家角色 B、干扰对付者角色 C、资源分配者角色 D、谈判者色 9、公司老总在员工大会上宣布本公司一季度销售额突破一亿,望全体员工再接再厉,再创佳级。此时公司老总扮演的角色是()。 A、监督者 B、传播者 C、发言人 D、联络者 10、技术技能对于()管理层最为重要。 A、高层 B、中层 C、基层 D、所有层次 参考答案:1、B 2、D 3、C 4、B 5、A 6、B 7、A 8、B 9、B 10、C

〈二〉判断题 ()1、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自古有之。 ()2、现代管理活动呈现复杂多变的特点。 ()3、管理的本质就是领导。 ()4、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5、管理者在组织中不管扮演什么角色,都必须同时具备罗伯特·卡茨的三类技能。 ()6、在组织中具体执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经营等管理活动的人是管理的接受者,是管理客体,而不是管理主体。 ()7、海尔集团的董事长带领美国某企业代表参观了本企业生产线时,他扮演着领导者的角色。 ()8、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召开董事会议,讨论明年的战略计划,此时他扮演的是决策制定方面的企业家角色。 ()9、管理是社会劳动过程的一般要求,这是指管理的社会属性。 ()10、在管理中对人性的不同假定形成了不同的管理出发点、管理方式和手段,形成了不同的组织资源配置模式。 参考答案:1、错2、对3、错4、对5、错6、错7、错8、对9、错 10、对 〈三〉、填空题 1、管理的本质是或,而不是其他。 2、管理的职能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和。 3、是指组织中从事管理活动的人员。 4、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就是技能。 5、管理既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属性,又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 度相联系的属性。 参考答案:1、活动,过程2、信息获取,创新3、管理者4、概念5、自然,社会〈四〉简答题 1、简述管理的含义。 2、简述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3、简述法约尔管理的14条原则。 4、简述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发展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发展 “如果你理解管理理论,但不具备管理技术和管理工具的运用能力,你还不是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反过来,如果你具备管理技巧和能力,而不掌握管理理论,那么充其量你只是个技术员。” —彼得·德鲁克 知道事物应该是什么样,说明你是聪明的人;知道事物实际是什么样,说明你是有经验的人;知道怎样使事物变得更好,说明你是有才能的人。 —佚名 知识目标:通过本章学习,学生需要: ●理解泰勒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了解法约尔的五项管理职能和14项管理原则 ●理解梅奥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 ●了解现代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 ●理解管理原理的内涵和具体内容 技能目标:通过本章学习,学生需要: ●把握管理理论的核心意义,具备科学的管理理念 ●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实现管理思想为我所用 ●灵活运用管理原理,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工作

第一节古典管理理论 本节导入 铲出来的科学管理 弗拉德里克〃泰勒是19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发明家和管理学家,被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1898年,泰勒进入伯利恒钢铁公司服务,他工作的信条是:简化,再简化。 泰勒“简化,再简化”的代表作,莫过于“使用铲子的学问”。 1912年,泰勒在美国国会众议院的一个特别委员会陈述说:“在伯利恒钢铁公司,我发现每个工人都带自己的铲子去铲原料。头等的铲料工一下可铲起3.5 镑煤屑,也可以一下子铲起38磅的矿石,那么,究竟以哪个为标准来衡量工人的工作效率呢?恐怕只有用科学管理的办法来确定了!为了有一个明确的计算工作效率的标准,我将设计一种标准铲。” 反对他的人说:“要是铲子的使用方法也成为科学,世上恐怕所有的东西都可以使用科学的名义了!”泰勒反驳道:“使用铲子确实有学问,而且世界上的所有事情都能成为科学!” 泰勒真的设计了一种“标准铲”。 第一次,他截短了铲柄后,虽然工人每次铲起矿石的重量比原来那个最好的铲料工少了4磅,但是每天总量却可以提高10吨;最好的那个工人原来每天铲起矿石的总量为25吨,现在达到了30吨。泰勒继续一点点地试,一点点地化简,直到每铲铲21.5磅时,工作效率最高。

管理学原理带答案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由于管理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及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对管理所下定义也各异。法约尔认为,(B)。 A.管理就是要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 B.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C.管理就是决策 2.企业要正常运转,必须根据企业经营目标,对各生产要素进行统筹安排和全面调度,使各要素间能够均衡配置,各环节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这里的统筹安排和全面调度就是管理的(B)职能。 A.组织 B.协调 C.控制 3.决定一个组织经济效益大小和资源效率高低的首要条件是( C),其手段都是管理。 A.对人的合理使用 B.科学技术的高度应用C.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最优利用 三.名词解释 管理——管理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实施、控制的过程。

四.简答题 1、如何理解管理的性质? 1管理的二重性即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 3管理的艺术性 2、组织外部环境的构成因素有哪些? 1.社会环境 2.政治环境 3.科学技术环境 4.经济环境 5.文化教育环境 6.自然地理环境 第二章 一、选择题 1、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成为后来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他的代表作是(B)。 A.《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B.《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C.《科学管理理论》 2、梅奥等人通过霍桑试验得出结论: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由此创立了(C )。 A.行为科学学说 B.人文关系学说 C.人际关系学说 3、科学管理理论是古典管理理论之一,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A)。A.提高劳动生产率 B.提高工人的劳动积极性 C.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 4、法约尔是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管理的职能有五个,即(B),这五种职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 A.计划、决策、组织、人员配备和控制 B.计划、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 C.计划、组织、人员配备、协调和控制 5、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组织是由一个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的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的(A)。 A.社会技术系统 B.社会经济组织 C.社会经济系统 6、管理科学学派中所运用的科学技术方法,来源于(C )。 A.科研部门 B.学校 C.军队

第二章 管理发展史习题答案范文

第二章管理发展史 TRUE/FALSE 1. 泰勒对科学管理的研究是从差别计件工资开始的。ANS: F 2. 科学管理对人性的假设是“社会人”的假设。ANS: F 3.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开始形成了所谓的“古典管理理论”。ANS: T 4. 法约尔被誉为“科学管理法之父”。ANS: F 5. 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工时研究与标准化、差别计件工资制、职能原理和例外原理等。 ANS: T 6. 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ANS: T 7. 法约尔认为管理包括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四要素。 ANS: F 8. 泰勒的科学管理是以工厂管理为对象,以提高工人劳动生产率为目标的。ANS: T 9. 工时研究仅仅是对一名工人完成一件规定任务作出时间上的统计。 ANS: F 10. 差别计件工资制对同一种工作有两个不同的工资率,按工人完成工作的时间、质量使用不同工资率付酬。ANS: T 11. 科学管理仅适用于工业企业。ANS: F 12. 法约尔所阐述的“管理”仅仅是关于工业管理的思想。ANS: F 13. 企业必须制定计划,才能有效地发挥管理的功能。ANS: T 14. 为适应变化的情况,在运用管理原则时必须具有灵活性。ANS: T 15. 行为科学理论始于20世纪20年代。ANS: T 17. 管理科学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ANS: T 18. 管理科学强调应该用定量的和数学的工具来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ANS: T

19. 行为管理理论强调的是对个人行为的控制和规范。ANS: F 20. 组织可以是封闭系统。ANS: F 21. 梅奥通过“霍桑试验”得出职工是“经济人”。ANS: F 22. 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是人际关系学说的基本要点之一。ANS: T 23. 管理科学学说的主要目标是应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生产和作业管理的问题。ANS: T 26. 所谓“劳动分工”(Division of labor),即将工作分解为一些单一性和重复性的作业。ANS: T 27. 科学管理就是应用科学的方法确定从事一项工作的“最佳方法”。ANS: T 28. 韦伯认为,理想的行政组织应当以合理棗合法权力为基础,不是以个人或世袭地位为基础。ANS: T 29. 合理——合法权力是一种按职位等级合理分配,经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并有能力胜任其职的人依靠合法手段而行使的权力,统称为职权。ANS: T MULTIPLE CHOICE 1. 《科学管理原理》是()的代表作。A a. 泰勒 c. 韦伯 b. 法约尔 d. 孔茨 : 2. ()是法约尔的代表作。 B a. 《科学管理原理》 c. 《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 b. 《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d. 《车间管理》 3. 科学管理兴起于哪一个阶段()。A a. 19世纪末20世纪初 c. 20世纪初 b. 19世纪90年代 d. 19世纪70年代 4. 行为科学的主要贡献不包括以下哪项()。D a. 社会人假设 c. 领导理论 b. 需求要素与激励 d. 计时工资 5. 行为科学产生于哪一个实验()。B a. 梅奥实验 c. 科学实验 b. 霍桑实验 d. 西屋实验

第二章《管理学原理》习题参考答案教案资料

第二编 一、填空题: 1、__计划__是管理的首要职能,它是确定组织的__目标____和实现__目标___的方式。 2、预测是根据__过去__和_现在____预计__未来__、根据_已知__推测__未知___的过程;预测的目的是为了___ 科学决策_____;___需求与资源、机遇与风险___是任何一个组织需加预测的基本内容。 3、按时间跨度来分,预测可分为_短期__、_中期__、__长期__。 4、预测方法可分为两类,一类是_定性__,一类是___定量___;德尔菲法也叫__专家预测法_____,属于__定性 ______预测法。 5、假定下一期需求与最近一期需求相同的定量预测法叫__朴素预测法_______。 6、平滑系数值是根据以往的___实际量____与__预测量___之间差异的大小而异,一般在__0___到___1_____之 间选定。 7、___目标管理________是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提出的一种综合管理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强 调以__目标_________为中心的管理,强调以_____目标网络________为基础的系统管理,强调以_____人__________为中心的参与式管理。 8、实行MBO,就是要___以企业总目标________以来规划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 9、MBO的实施程序主要分为__制定目标____、__实施目标_______和___考核评价______三个阶段; 10、决策就是组织或个人为了__实现某种目标_______而对未来一段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_选择 _______或____调整________过程。 11、决策的前提是___有所选择_________,决策的实质是_作出决定________;决策是___计划__________的核心 环节,也是___管理________的核心环节。 12、按决策的时间划分可分为__长期战略________决策和___短期战术________决策;按决策的可确定程度划分 可分为__确定型______决策、___风险型________决策和__非确定型_________决策。 13、常用的定量决策方法有____确定型_______决策法、__风险型_________决策法、_____非确定型__________ 决策法. 14、量本利分析法的中心内容是_____盈亏平衡点分析___________的分析。 15、边际贡献是产品销售收入与__全部变动成本_____的差额,利润是边际贡献大于__固定成本________的部分。 16、小中取大法叫__悲观_____决策法,大中取大法叫___乐观___决策法,后悔值决策法也叫__大中取小_决策法。 17、先_宗旨____,后目标;先战略,后_战术____;先长远,后_近期_____是制定计划必须遵循的次序。 18、计划的具体化可概括为“5W1H”,即_Why_____、__When____、__Where___、_What____、__Who____、 ___How______。 二、选择题: 1、在整个管理工作中处于首要位置的是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2、对于风险型决策,最常用的方法 A、决策树 B、最小后悔值法 C、量本利分析法 D、边际贡献法 3、对未来持悲观态度、比较谨慎的决策者在进行不确定型决策时,一般采用 A、小中取大法 B、小中取小法 C、大中取大法 D、大中取小法 4、决策过程中的“拍板”是指 A、确定决策目标 B、确定价值指标 C、方案优选 D、方案实施 5、由组织最高层管理者所作的决策是 A、程序化决策 B、业务决策 C、战略决策 D、管理决策 6、计划工作一般起始于 A、目标制订 B、机会估量 C、计划审订 D、方案选择 7、下列几项,哪一项不属于计划的范畴? A、课程表 B、规章制度 C、统计报表 D、工作流程

02第二章 管理思想发展史习题解答共10页文档

第二章管理思想发展史习题解答复习题 对早期管理思想做出贡献:亚当斯密查尔斯詹姆斯 1、管理思想的发展可分成几个阶段?为什么这样划分? 答:纵观管理思想发展的全部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古代的管理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以前。 第二阶段为近代管理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到1945年之间。 第三阶段为现代管理思想,产生于1945年以后,一直至今。 对管理思想发展阶段的划分方法很多,在此按时间的顺序划分为三个阶段,是因为这样划分既简单又便于研究讨论。这三类理论只是产生的时间有先后,而不能将这三个阶段的理论截然分开。事实上,后一阶段的理论产生和盛行后,前一阶段的理论并未过时和消失,有的仍然在不断发展。因此,各个阶段管理思想之间的关系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而是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向纵深发展的关系。 2、简述古代的管理思想? 答:古代管理思想是指泰勒科学管理产生之前的管理思想。国外古代管理思想是非常丰富的,世界文明古国埃及、印度和古巴比伦王国(该国已不存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其古代的建筑、史书和兵书之中蕴涵着非常丰富的管理思想。埃及金字塔建于公元前5000年左右,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金字塔规模宏伟、壮丽,建筑技艺精湛,建造技术的难度难以想象;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古巴比伦王国,其统治者曾颁布过一部包含有280多条规定的法典,其内容涵盖的范围很广,对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规范;古希腊其建筑和文化艺术的历史非常辉煌,并留下了一些宝贵的管理思想。如公元前370年,该国学者瑟诺芬(Xenophon)曾对劳动分工有过详细的论述,认为劳动分工所遵循的原则是:一个从事高度专业化工作的人一定能工作的最好”。瑟诺芬的这一管理思想与2000年后产业革命时期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及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勒的思想非常接近;在15世纪,意大利的著名思想家和历史学家马基埃维利(Machiavelli Niccolo),在管理思想方面的贡献更是让人瞩目,他对管理的思想的阐述很多,其中最有影响的是4项领导原理。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博大精深,其内容可以鲜明的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儒家的管理思想,一类是兵家的管理思想。儒家的管理思想着重于国家及社会的宏观管理,其核心思想是“重在治国,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知人善任”。如《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三顾茅庐、汉高祖刘邦任用韩愈等将才夺天下的故事等都是中国古代任人为贤思想的典型反映;《周礼》是写于22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一部论述国家政权职能的专著,是封建国家宏观管理体制的理想化设计,是反映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一部重要文献。兵家的管理思想侧重于管理的战略和战术,其核心思想可以归纳为“深谋远虑,雄才大略,随机应变,速战速决”。最典型的例子是春秋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兵书。这种思想不仅在军事上,而且在经济管理上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和企业竞争中,日本的企业家们创造性的将《孙子兵法》的军事战略思想应用到商战之中,在日本和美国掀起了学习《孙子兵法》的热潮,一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考核要求 1.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②:孔子:“内圣外王”、追求中庸之道(儒家) 老子:“无为而治”(道家) 韩非子:“法治天下”(法家) 孙子:“兵法经营”(兵家) 亚当·斯密:劳动分工和经纪人观点 《国富论》,该观点后来成为西方科 学管理理论的重要依据之一。 马塞诸赛:车祸事件与所有权、经营权的分离 意义:横向管理分工出现,提高管 理效率,为企业组织形式进 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具有 管理才能的雇佣人员掌握了 管理权,直接为科学管理理 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欧文:人事管理 开创了重视人的先河,被称为“人事管理 之父”。其管理思想包括:工人是“活机 器”;环境塑人性;柔性的管理方法。 人事管理思想后来发展成行为管理理论。 外国早期的管理思想②:查尔斯·巴贝奇: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 两方面:对工作方法的研究: 提高工作效率,必须仔细研 究工作方法。 对报酬制度的研究: 按照对生产效率贡献法人大 小来确定工作的报酬。工人 的收入有三部分组成:按照 工作性质所确定的固定工 资;按照对生产所做出的贡 献分得的利润;为增进生产 率提出建议而赢得的奖金。 发现计算机基础原理;发明手摇台式计算机, 被称“计算机之父” 丹尼尔·麦卡勒姆:管理制度 亨利·汤:收益分享制度与哈尔西的奖金方案 为科学管理方法日后应用创造氛围 和条件

科学管理理论③:注重如何提高单个个人的生产效率。代 表人物:泰罗、吉尔布雷斯夫妇、 甘特 泰罗:(被称:科学管理之父)管理方法:胡萝卜加大棒2.古典管理理论: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奠定科学管理的理理论 基础,标志科学管理理论的形成。 核心问题:提高劳动生产率。 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工作定额:要制定出有科学依据的工 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就必须进行时间和动作 研究。 标准化: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 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能力与工作相适应: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 选第一流的工人。第一流工人是指能 力最适合做这种工作而且也愿意去 做这种工作的人。 差别计件工资制:含义:计件工资率随完成定额的程度 而上下浮动。内容:通过时间和动作 研究来制定有科 学依据的工作定额;实行差别计件工 资制来鼓励工人完成或超额完成工 作定额;工资支付的对象是工人而不 是职位,即根据工人的实际工作表现 而不是根据工作类别来支付工资。 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取代经验工 作方法。主张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 分开,有专门的计划部门承担计划职 能,由所有的工人和部分工长承担执 行职能。计划部门的工作:进行时间 和动作的研究;制定科学的工作定额 和标准化的操作方法,选用标准化的 工具;拟定计划,发布指示和命令; 对照标准,对实际的执行情况进行控 制。 夫妇:通过拍摄相片来记录工人的操作动作;分析哪些动作 是合理的、应该保留的,哪些动作是 多余的,可以省略的,哪些动作需要 加快速度,哪些动作应该改变次序; 制定标准的操作程序。 甘特:“甘特图”用线条表示的计划图,这些图用来编制进 度计划。甘特的另一贡献是提出了 “计划奖励工资制”,即对于超额完 成的工人,除了祝福给他日工资,超 额部分以计件方式给他奖金;对于完

管理学原理(陈传明-周小虎)第二章培训讲学

思考题 1、中国古代的顺道思想对现代企业的经营有何启示? 答:【1】中国历史上的“道”有多种含义,属于主观范畴的“道”是指治国的理论;属于客观范畴的“道”指客观规律。“顺道”是指管理要顺应客观规律。 【2】根据这种思想,管理者必须:第一,辨道,辨识客观规律;第二,顺道,根据客观规律的要求来组织管理活动。为现代企业提供思路。 【3】中国古代的“顺道”与早期的其他管理学思想“重人”“求和”“法治”“守信”“预谋”等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的管理学思想,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可分割。对于现代企业有着重要的影响。 2、中国古代法治思想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明法。法的公开性原则。 【2】一法。统一性原则和平等性原则。 【3】常法也称固法。即保持法的稳定性。 3、欧文在管理思想史上有什么贡献? 【1】欧文在关于人的因素方面的思考和实践,被称为现代人事管理的创始人。 【2】率先指出人这个因素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3】欧文对管理学中的贡献是,摈弃了过去那种把工人当作工具的做法,着力改善工人劳动条件,诸如提高童工参加劳动的最低年龄;缩短雇员的劳动时间;为雇员提供厂内膳食;设立按成本向雇员出售生活必需品的模式,从而改善当地整个社会状况。 4、试综合分析斯密和巴贝奇关于劳动分工的研究。 【1】斯密对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贡献是他的劳动分工观点。他认为分工是增进劳动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原因是: (1)分工可以使劳动者专门从事一种单纯的操作,从而提高熟练程度、增进技能; (2)分工可以减少劳动者的工作转换,节约通常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所损失的时 间; (3)分工可以使劳动简化,使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发现比 较方便的工作方法,促进工具的改良和机器的发明。斯密的分工观点适应了当时社会对迅速扩大劳动分工以促进工业革命发展的要求,成为管理学的一条基本原则。 【2】巴贝奇继续了斯密关于劳动分工的研究并指出,劳动分工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减少工资支出。在合理分工后,企业可以根据不同工序的复杂程度和劳动强度来雇用不同的工人,支付不同标准的工资,从而使工资总额减少。 5、泰勒制为什么会在19世纪末的美国产生? 【1】19世纪末,资本家对工人,或者说资本家对劳动的控制仍然是不完全的。当时,生产技术主要掌握在工人手中。工人掌握了生产技术就能决定劳动方式,就能控制作业方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并剥夺工人决定作业方法和作业时间的权力,资本家迫切需要改进管理方法。那么为什么在所有西方工业国家都遇到这两个问题的条件下,科学管理方法和制度率先在在美国而非其它国家出现呢。这与美国特殊的历史背景不无关系。 【2】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移民国家,19世纪,美国曾出现两次大的移民高潮,大约有2300 万主要来自西欧的移民飘洋过海来到美国,这些移民一般都身强力壮,大部分没有技术,只会干力气活,不能适应广泛运用机器来进行作业的工业生产劳动。因此,资本家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管理方法,以便迅速将这些体质强壮的非工业劳动力培训成为适应工业生产要求的熟练工人。于是泰勒制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它一出现,就受到了资本家的青睐。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发展与演变 习题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发展与演变 一、单项选择题 1、自从有了人类集体劳动,就有了()。 A管理思想 B管理活动 C管理理论 D上述三者都有 2、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 A韦伯 B泰罗 C法约尔 D梅奥 3、人际关系学说理论认为,人是()。 A经济人 B复杂人 C自我实现人 D社会人 4、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 A梅奥 B泰罗 C韦伯 D法约尔

5、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 A管理的职能 B提高劳动生产率 C管理的原则 D提高劳动积极性 6、法约尔提出的管理原则有()。 A5项 B10项 C14项 D6项 7、后人称法约尔为()。 A管理理论之父 B管理过程理论之父 C组织理论之父 D科学管理之父 8、管理学产生的萌芽阶段是()。 A19世纪20年代~20世纪初 B18世纪~19世纪末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 9、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反映在他的代表作()之中。A《科学管理原则》

B《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 C《一般管理与工业管理》 D《社会和经济组织理论》 10、梅奥实验经历了()个阶段。 A4 B10 C5 D6 二、多项选择题 1、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有()。 A泰罗 B韦伯 C德鲁克 D梅奥 E法约尔 2、法约尔认为管理这一职能活动由()职能组成。A指挥 B计划 C组织 D人员配备 E控制 F协调 3、以下属于法约尔管理14项的有()。 A统一领导 B等级链

C管理宽度 D职权和职责 E集体精神 4、韦伯认为存在的纯粹形态的权利有()。A社会权利 B自然权利 C理性一合法权力 D传统权力 E超凡权力 5、现代管理理论的新思潮包括()。 A管理组织的虚拟化理论 B自我管理理论 C知识管理理论 D企业再造理论 E学习型理论 F人本管理理论 三、简答题 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现代管理论学派主要有哪些? 3、简述麦格雷戈的“X——Y理论”的要点。 4、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四、论述题

管理学原理第二章

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管理学形成前的管理思想与实践 领会: 1.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阶段划分 (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 (3)管理理论丛林 (4)战略管理 (5)全面质量管理 (6)学习型组织理论 2.管理学形成前的管理思想和实践 (1)早期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 古罗马帝国的兴盛,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有效的组织。 我国宋真宗时期,丁渭提出的“一举三得”方案,解决了就地取土、顺利运输和清理废三个问题。 在《圣经》旧约全书的《出埃及记》中就体现了管理的公权原则、授权原则和例外管理等管理思想。 汉高祖刘邦总结其取得天下的原因,关键是在管理中遵循了用人之长原则。 在古巴比伦王国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颁布的汉姆拉比法典中,有许多条款都涉及到了控制借贷、最低工资、会计和收据等管理思想。 我国古代的《周礼》、《墨子》、《孙子兵法》等书籍中都体现了不少管理思想。 秦始皇确立的中央集权体制,不仅当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且对我国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制度也有重大的影响。 (2)管理理论的萌芽 资本主义经历了简单协作、手工制造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从18世纪到19世纪的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的机器大工业代替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的革命。这一时期的著作,大体上有两类:一类偏重于理论的研究,即关于管理职能和原则的研究;另一类偏重于管理技术和方法的研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关于企业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关系问题。第一个明确地把管理作为生产的第四个要素而同

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相并列的是法国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创始人---萨伊。 ②关于管理的职能。经济学家们各自都特别强调不同的管理职能。 萨伊强调计划职能的重要性。 鲍克认为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能是组织和指挥。 人事职能中的职工培训和管理人员教育,受到了当时一些经济学家的重视;组织职能受到这些经济学家的广泛注意;在控制职能方面,这些经济学家从防止盗窃方面的控制转到防止浪费方面的控制。 ③关于管理人员所应具备的品质。经济学家们提法各不相同。 ④关于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经济学家作了较详细的阐述,将这个问题分作三个层次来处理: 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形成国家和地区的专业化;组织的劳动分工,形成公司的专业化;职业上的劳动分工,形成个人在工作上的专业化。 ⑤关于动作和工时研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第一章中事实上已经进行了有关动作和 工时的初步考察。 ⑥关于生产自动化和人类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 ⑦关于工资和激励。这一时期的经济学家对工资和激励问题有较多的论述。德.拉维勒认 为,凡是能实行的地方,计件工资最能提高生产率;而穆勒认为可采取多种工资形式。 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 领会: 1.科学管理论要点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 (3)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4)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5)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里革命”; (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智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 (7)实行职能工长制; (8)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2.企业职能和管理职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