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07年楚雄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楚雄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3月26日在楚雄彝族自治州第十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州长杨红卫

各位代表:

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州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6年和九届州人民政府五年来的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本届州人民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省委、省人民政府和州委的正确领导下,州人民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州委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发展,较好地完成了九届州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一)坚持又快又好发展,国民经济跃上新台阶。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强化经济运行调节,努力优化经济结构,激发经济活力,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州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达217.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10.6%,人均GDP首次跨过1000

美元台阶,达到1081美元,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3.3亿元,增长2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3.6亿元,增长15.5%;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247万美元,增长58.5%;全州金融机构年末人民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220.1亿元和121.8亿元,分别增长19%和5.3%。

在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一、二、三次产业比重由26.3:40.6:33.1调整为26:39.7:34.3;财政总收入39.44亿元,增长18.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87亿元,增长15.6%;地方财政支出44.5亿元,增长19.4%。县域经济发展取得成效,列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试点县的楚雄、禄丰、大姚GDP增幅均超过全州平均水平,地方财政收入增幅都在20%以上,大姚成为第三个财政总收入突破亿元的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0611元和2385元,分别增长15.4%和7.3%;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121.5亿元,增长13.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35‰。

(二)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强农”取得新成效。选择了103个自然村认真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新农村建设顺利起步。武定己衣水库等一批除险加固项目顺利实施,建成“五小”水利工程3.6万件,解决了农村4.4万人的饮水安全和饮水困难。农村能源建设继续加强,新

建沼气池2万口。着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改造县乡公路483公里,改建乡村公路341公里,在大姚县石羊镇启动了“民修公助自然村通路工程”试点工作,完成了16个乡镇农村客运站建设。投入1.87亿元资金建设基本烟田,促进了烤烟生产提质增效,烟叶收购均价比上年提高0.14元,烤烟生产考核名列全省第一名。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各种特色经济作物面积和产量都有较大增加,粮经作物种植比例达66.6:33.4。着力发展规模养殖,畜牧业在农民现金收入中继续发挥了重要作用,畜牧业产值占全州农业产值的比重达32.7%。核桃、蚕桑等特色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全州粮食总产量达96.4万吨,增长2.2%;农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达85.1亿元和56.7亿元,分别增长7.8%和7.1%。

(三)坚持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兴工”呈现新局面。以资源整合开发为突破口,加强与大企业、大集团的合作,提升工业经济发展水平。通过积极汇报争取,国家烟草专卖局已正式批准实施总投资10亿元的楚雄卷烟厂一期技改搬迁项目;全力支持德钢实施150万吨钢“完善配套、填平补齐”项目和与之相关的奕标水泥公司扩建120万吨产能,解决企业后续发展问题;促进云铜集团在楚企业加快发展,楚雄滇中有色金属有限公司10万吨粗铜技改扩建和楚雄矿冶实施5万吨铜精矿技改项目顺利实施;与

云冶集团签订了合作建设钛产业基地的协议,在武定启动了年产8万吨高钛渣生产线建设项目,并已启动了年产6万吨钛白粉和1万吨海绵钛生产线技术服务合同的谈判;积极支持澜沧江啤酒企业集团楚雄有限公司完成10万吨产能扩建,新生产线已正式投产;继续加强了与省国防科工办的合作,支持云南开关厂、燃二化工开发和生产新产品;支持大姚嘉宏纺织集团将3.5万锭高支和特高支纱生产规模扩大至5.8万锭,全力打造云南重要的纺织基地;积极帮助制药企业解决生产发展中的瓶颈问题,盘龙云海二期GMP技改、楚雄药品物流交易市场已开工建设;积极推进企业重组,整合全州8户烟草辅料企业,支持组建了华丽卷烟辅料集团和宏鑫印刷集团。通过加强与大企业大集团的合作,我州工业增长质量明显提高,工业企业做强做大的基础进一步打牢,企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全州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达206.5亿元和72.6亿元,分别增长16.4%和9.7%;非烟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82.3%,提高了3.3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33.4%;销售收入上亿元的工业企业由13户发展到16户。工业对全州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四)坚持城镇规划和建设并重,“扩城”取得新突破。高度重视并加强规划工作,提升规划整体水平。邀请新加坡CPG集团、天津大学等规划机构和专家参与我州城

市建设规划设计,深入县市指导,有5个县城完成了总体规划修编、调整并批准实施。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实施了州职教中心等一批重点城建项目。楚雄市水体景观规划、龙川江沿岸景观改造和特色街区风貌整治进入实施阶段。启动了4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特色旅游小镇建设。全州城市规划区面积增加16.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增加0.73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27.2%,提高1.2个百分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

(五)坚持把扩大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活商”取得新进展。切实加强流通工作,制定出台了促进流通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全州7县市开展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试点工作,着力抓好城镇专业市场和农村农产品市场建设,城乡市场繁荣活跃。抓住全省旅游“二次创业”的机遇,加大对发展文化旅游业的研究和基础投入,创新旅游开发方式,中国禄丰侏罗纪世界公园顺利开工,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中国元谋东方人类祭祖坛等项目积极推进,发展潜力和后劲初步显现,旅游人数持续增加。全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335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10.7亿元。

(六)坚持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就。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围绕州庆和“十一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扎扎实实做好用地和项目审批等基础

性工作,青山嘴水库、楚雄卷烟厂技改搬迁、州职教中心、州文化活动中心和州医院新区等重点建设项目已开工建设。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南永二级公路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力支持国家和省在我州境内投资建设的铁路、电力、公路、通信等项目,努力为重点工程建设营造良好环境,永武高速公路、世界第一条正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等项目顺利实施。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发展后劲有了新的增强。

(七)坚持全力推进改革开放,发展增添新动力。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银政、银企合作,通过政府信用合作贷款等形式,强化在建项目的资金协调,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确保了南永二级公路建设和德钢技改、澜沧江啤酒技改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全面推进以股权结构改革为重点的新一轮国企改革,抓紧做好已改制企业的后续扫尾完善工作,遗留多年的龙江磷化工公司等特困企业完成了改革。乡镇机构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农村信用社等改革全面推进。公务用车管理工作明显加强,车辆集中保险制度全面实施,有效降低了行政成本。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

加强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创新方法,加强服务,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楚

雄州被浙商大会评为“2005浙商(省外)投资潜力城市”和“2006浙商(省外)最佳投资城市”,目前在楚投资的浙商达55家。全州年内引进招商项目155项,项目协议总投资82.9亿元,实际利用州外资金22.5亿元,增长35.7%。在做好资本引进的同时,高度重视做好智力引进的工作,先后聘请了26位国内著名专家学者作为州政府顾问,并加强与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省政府研究室等研究机构的合作,拓宽了发展思路,拓展了发展空间。

(八)坚持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深入扎实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实践活动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公民道德建设扎实推进。认真贯彻实施国务院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科技工作继续得到加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4.1%,有3项科技成果获省级自然科学类奖,实现了我州此类奖项零的突破。彝族药材标准研究工作稳步推进。建立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48%,高于全省9个百分点,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职教中心和楚雄师院东校区建设取得新进展,楚雄卫校和技校分别晋升为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和高级技工学校,楚雄一中晋升为一级一等完全中学。疾控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建设继续加强,城乡医疗救助广泛开展。基本完成了“远程医疗

县县通”工程,全州194.2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8.7%。文化事业取得新成绩,《太阳女》荣获全国歌舞杂技优秀剧节目展演一等奖;《云中火把》参加上海之春音乐节演出取得成功,还有67个艺术作品获得省级以上奖励。《毕摩经》编译出版工作进展顺利。广播和电视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

着力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高度关注并切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11.2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5.5亿元。继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加大扶贫力度,全年投入扶贫开发资金1.8亿元,实施了251个扶贫整村推进项目,解决了5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帮助10万贫困人口增加了收入。

认真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全面推行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奖优免补”政策,巩固了低生育水平。高度重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等生态建设工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较去年提高2.2%。殡葬管理工作得到加强。

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严格执行向人大报告审议和向政协通报协商政府工作的制度,积极为人大代表和政

协委员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创造条件。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完善政府工作制度,推行政务公开,推进依法行政,政府工作透明度和执行力、公信力进一步增强。加大审计、财政监督力度,加强行政监察,开展治理商业贿赂、教育乱收费等工作,促进了政风和行风好转,政府廉政建设得到重视。加强政务督查,确保政令畅通,推动了工作落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楚雄彝族自治州自治条例》,促进了各民族团结进步。

平安创建活动扎实推进。认真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禁毒和防艾工作有效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得到加强。及时、果断、妥善处臵了牟定狂犬病等重大疫情和永仁“4〃2”特大交通事故,应急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切实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和矿山安全等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基本平稳。

各位代表!九届州人民政府任期的五年,是我州发展史上经历挑战、经受考验较多的时期。我们团结和依靠全州人民,战胜连续地震和洪涝、干旱、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克服煤电油运紧缺等不利因素,不断完善发展思路,扩大开放,狠抓五大重点产业建设不动摇,加快发展,保持稳定,在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确

保了“十五”计划的顺利实施,圆满完成了九届州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全州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彝州大地呈现出勃勃生机,彝州人民站在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谐楚雄建设稳步推进的历史新起点上。

——过去的五年,是我州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的五年。2006年与2001年相比(下同),全州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分别由114.6亿元、20.3亿元、8.1亿元和29.1亿元增至217.4亿元、39.44亿元、14.87亿元和93.3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0.9%、14.2%、12.9%和 26.2%。GDP超10亿元、财政总收入超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超5000万元的县市均由2个分别发展到8个、3个和6个。农业农村经济进一步繁荣,优势特色农产品快速发展,农业增加值从33.5亿元增至56.7亿元,年均增长6.3%。粮食产量保持供求平衡。农业产业化取得显著成绩,有65家企业的107个农产品品牌通过国家和省级农产品质量认证,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达30个,各类农民专业协会达1205个。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工业增加值从38.8亿元增至72.6亿元,年均增长13.3%,产值超亿元的工业企业由6户发展到16户,其中产值上10亿元的企业达3户。楚雄、禄丰工业园区等建设初具规模,楚雄卷烟厂、

德钢、楚雄矿冶等一批规模以上企业成为支撑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和拉动GDP增长的主导力量。五大重点产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大关,占全州GDP的比重达52.4%,提高13.6个百分点。

——过去的五年,是我州投资力度加大、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的五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突破30亿元、40亿元、50亿元、70亿元、90亿元大关,2006年是2001年的3倍多。公路建设实现新跨越,五

年投入资金21.8亿元,年均增长12%,新增通车里程3169公里,其中新增二级以上公路264公里,公路通车里程达16188公里,乡镇公路等级率、硬化率分别达85.4%和73.8%。我州自主建设的第一条高等级公路——南永二级公路顺利建成通车。完成水利基础建设投资18.7亿元,新增中小型水库和坝塘193座、库容0.4亿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6万亩、节水灌溉面积14万亩,解决了农村36.3万人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楚雄九龙甸、大姚白鹤、武定己衣等11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元谋、蜻蛉河大型灌区续建工程顺利实施。经过不懈努力,总投资7.26亿元的青山嘴水库已开工建设,实现了楚雄州大型水库建设零的突破。完成城镇基础建设投资10.6亿元,建成了州公务活动中心、楚雄师院东校区、游泳馆、彝人古镇、轻纺城、商业城等重点工程,实施了城镇路网和老城镇供

水管网等城建项目,全州城镇化水平提高6.2个百分点。加快了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电话普及率和信息化水平有较大提高,农网和城网改造顺利实施,发展环境和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过去的五年,是我州改革开放全面推进、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的五年。完成了309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集体企业改制,改制面达99.4%,企业整体运行质量普遍提高。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投资公司的融资平台作用初步显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成果,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农村综合改革顺利实施,全面取消农业税,撤并了25个乡镇。财税、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粮食流通体制等方面的改革稳步推进。对外开放形成新格局,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太阳药业、老拨云堂、澜沧江啤酒、轻纺城、商业城、中国禄丰侏罗纪世界公园等一大批企业落户楚雄,为楚雄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五年引进招商项目576个,项目协议总投资137亿元,实际利用州外资金71.8亿元,其中引进国外资金613万美元。

——过去的五年,是我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的五年。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得到加强,有3.7万户农业人口家庭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五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33‰,比预期控制

目标少出生3万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列入环保考核的七项指标基本达标。高度重视并加强土地管理,保证了重大项目建设和城镇建设发展用地,实现了耕地总量占补平衡。投入资金2.5亿元治理水土流失,城乡环保和资源管理工作得到加强。五年造林17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03平方公里,建设沼气池10.7万口,森林覆盖率达60.69%,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过去的五年,是我州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呈现新面貌的五年。“两基”成果更加巩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高17.3个百分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3.5个百分点。文化事业不断繁荣,力作精品不断涌现。公共卫生保障能力明显增强,疾控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得到完善。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分别提高5.5和4.5个百分点。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州新建体育场馆3个。密切与工、青、妇等组织的联系,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工作得到重视。审计、统计、外事、外宣、侨务、对台、地震、气象、档案、史志、信息产业等工作全面加强。

——过去的五年,是我州坚持以人为本、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得到加强的五年。关注民生,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完成了姚安、大姚三次6级以上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区恢复建设工作。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1.9亿元,完成了

87个重点贫困村建设,实施了4997户扶贫安居工程,建设了239个温饱村,解决了10.2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提高了23万低收入人口的收入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 6.4%。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城市低保做到了应保尽保,农村低保稳步推进,城镇养老、工伤、生育、失业、医疗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不断完善,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以内。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得到解决。民族和宗教工作得到加强。国防动员、双拥共建、人武部建设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扎实有效。平安县市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禁毒、防艾工作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大力推进依法行政,政府工作的法治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根据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州人民政府五年来共提请州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地方性法规2件,制定了63个规范性文件,清理取消107项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废止44件政府规范性文件,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提案2515件,向人大常委会提请审议的工作报告88个。建立了听证、专家咨询、法律顾问、新闻发言人和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开展行风评议,加强政务督查、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勤政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

各位代表!通过五年的努力,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征程上又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这是州委正确领导,州人大强化监督,州政协积极支持,全州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共同团结奋斗的结果,同时也得益于历届州人民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在此,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全州各族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省属驻楚单位和驻楚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预备役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楚雄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五年的实践,我们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要实现彝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牢固树立“大项目促进大发展、大产业促进大发展”的理念,积极探索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符合楚雄实际的发展路子;必须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全力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为加快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必须狠抓工作落实,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好、维护好和发

展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依法行政,从严治政,不断改进作风,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低,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困难;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的矛盾仍较突出,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较低;区位优势发挥不够,对外开放步子不大;完成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目标任务艰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结构调整压力加大,电力、运力依然紧张;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实际问题还没有得到较好解决,社会事业特别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任重道远,就业和再就业形势还比较严峻,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政府职能转变还有差距,执行力和办事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发扬成绩,克服不足,努力做好政府工作。

二、对今后五年政府工作主要目标任务的建议

未来五年是我州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我们对“少科技之人才、短建设之资金、缺发展之后劲、差观念之更新、软落实之能力”的州情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在求得发展的质量、速度、效益进一步协调统一上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我们州与省内州市和发展较快的全国其他民

族自治州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发展水平与自己所处的滇中区位还很不相适应,而且有进一步拉大差距的趋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但也要看到,我州发展仍然具有难得的战略机遇和条件。中央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加大了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和扶持力度;省“十一五”规划已把我州列入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滇中核心区域、全省最具备加快发展的优化开发区和全省要重点构建的滇中城市群;通过全州人民长期的艰苦奋斗,我州已具备了一定的协调发展基础和加快发展的后劲。我们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进一步深化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州情认识,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坚持“好”字当头,力求在“好”中求快,在保证质量和效益的同时,努力保持必要的发展速度,以“人一之、我十之”拼命追赶的精神和科学扎实的作风,立足“十一五”,打牢“十二五”乃至“十三五”发展的基础,奋力开创新的辉煌。

州第七次党代会和《楚雄彝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已明确了“十一五”期间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即:突出又快又好发展这一主题,加快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持续打好农业、交通和城镇建设三个发展基础,坚持实施科教人才、全方位开放、民族文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四大

战略,继续集中力量建设烟草产业、天然药业、冶金化工业、绿色食品业和文化旅游业五大产业,努力把楚雄州建设成为经济特色显著、彝族文化荟萃、人与自然和谐、群众生活富裕,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型工业重镇、绿色经济强州和彝族文化名州。未来五年政府工作的重点,就是要确保州第七次党代会和“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实现,同时谋划好“十二五”并打好基础起好步。为此,第十届州人民政府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着力抓好“强农、兴工、扩城、活商、固基、和谐”六项重点工作,实现彝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今后五年(到2011年)的奋斗目标建议为:全州GDP年均增长10%以上,总量超过350亿元,人均达1.6万元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5%左右;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总量突破6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2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和6%以上。通过努力,使全州经济更加发展,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强农”方面。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山区主要采取整村推进模式,重点抓好“修路、治水、通电、护林、兴文、办学、办医、调结构”8项工作;坝区主要通过村

容村貌整治,从解决农民最迫切、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入手,认真开展以“改水、改路、改厕、改房、改灶”和“治脏、治乱、治差”为主要内容的“五改、三治”工作,实现村容村貌整洁美化的目标;城郊结合部要创造性地推行城乡一体化建设,采取集中搬迁、臵换宅基地盘活土地资源等办法,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从2007年起,每年安排1000万元资金对优势农业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进行贴息扶持,力争建成5个产值或营业收入超亿元、10个产值或营业收入超5000万元、20个产值或营业收入超1000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努力使全州农业龙头企业产值超过20亿元。巩固粮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加快优势特色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力争核桃发展到300万亩、脱毒红薯30万亩、蚕桑15万亩。加快发展核桃、膏桐、野生食用菌、松香、木材采运加工、林木种苗等优势林产业,努力使全州林业产值达30亿元。

——“兴工”方面。着力推进工业强州进程,通过五年努力,力争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和利税在2006年基础上翻一番,全力打造新型工业重镇。优化工业结构,提升工业发展的规模和质量,推进资源整合,继续致力支持大企业、大集团在楚加快发展,积极培育大企业集团,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50户以上,产值上亿元的企业达到25户以上,其中产值10亿元以上的

企业达5户以上,天然药业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加大工业园区(小区)建设力度,打造发展平台,推进工业集群式发展,提升工业层次。加快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工业投入,发展特色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大非公经济的扶持力度,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发展工业循环经济。

——“扩城”方面。坚持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加强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以建成现代中等园林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为目标,加强专业规划编制,坚持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相结合,实施好州职教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州府鹿城建设。加快禄丰次级中心城市及其他8个县城和历史文化名镇、重点集镇建设,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积极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抓好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在“城中村”改造上取得突破。未来五年力争城镇化水平达33%以上。

——“活商”方面。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和发展文化、旅游、现代商务服务等产业。牢固树立大流通促进大发展的意识,每年安排1000万元资金扶持流通服务业发展,努力把元谋建成全省重要的果蔬及农产品集散地,把禄丰建成全省重要的冶金建材原料和产品集散地,把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