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异地扶贫搬迁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认识

异地扶贫搬迁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认识

异地扶贫搬迁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认识
异地扶贫搬迁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认识

异地扶贫搬迁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认识

【摘要】本文主要从异地扶贫概述、异地扶贫搬迁的成效、扶贫与移民政策等方面对异地扶贫搬迁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关键词】异地;搬迁;扶贫

一、前言

扶贫是以人为本基本国策的提现,我国有些地区缺乏安全稳定的生存条件,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对这些地区的人民进行异地扶贫搬迁,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异地扶贫概述

异地扶贫搬迁是解决山区贫困人口的治本之策。边远山区贫困地区气候高寒,灾害频繁,交通不便,生态恶化,基本丧失了生存条件。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巨额资金投入,而且还要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得不偿失。异地搬迁扶贫是改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实现人口再分布,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然而,这些异地搬迁的移民,怎么去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这都是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对周围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性方式。异地扶贫搬迁移民,面临着的是全新的生存环境,其传统文化必然随着迁移发生变化,对其自身和迁入地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和冲击。由于生存空间环境(人文的、自然的)的变化,移民原有的传统文化所赖以延续、传承的环境基础已经丧失,在新的环境中,移民及其文化必须要适应它,以求得生存和发展,即异地搬迁扶贫中常说的“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

三、异地扶贫搬迁的成效

1、搬迁移民户的生存环境明显改善。移民户离开了世代生活的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区,迁到了靠近县城、靠近乡镇、靠近市场、靠近公路、比较适宜居住的地方,住在新房子里面安居乐业,生存环境明显改善。集中体现在“五便利、一保障”上,即出门行路便利了,子女上学便利了,有病求医便利了,获得信息便利了,寻找就业门路便利了,碰到灾害,生命财产安全有保障了。据我们调查分析,搬迁移民户与搬迁前比较,居民点距离最近公路平均距离减少了3公里以上,居住点距小学平均距离减少了4公里以上。万载县一户移民在家中的门联上写遭“蒙党恩浩荡移民筑巢欣引风,谢政府扶持夫妻同心奔小康”。这是移民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是对新生活的美好向往。

2、贫困群众的脱贫步伐明显加快。实施搬迁扶贫的地区,移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级政府通过采取小额信贷、产业扶持、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多种形式帮助移民外出务工或发展生产,取得了实实在在的

易地扶贫搬迁存在问题和建议对策

易地扶贫搬迁存在问题和建议对策 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深入掌握全区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有效防范扶贫领域各种廉政风险,遏制扶贫工作中的违纪违法行为,通过听取工作汇报、座谈交流、现场调查、入户核查等方式,对全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就工作存在的困难和下一步如何规范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作了一些思考。 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对照上级精准扶贫决策部署,当前我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对象确定不精准。一些符合易地扶贫搬迁的贫困户还没有被纳入易地扶贫搬迁范围,有的甚至用危房改造替代了易地搬迁,可能造成部分群众“二次搬迁”;一些可以按危房改造政策改善居住条件,却又被纳入易地搬迁范围,造成了易地扶贫搬迁范围的扩大。 二是搬迁规划变动多。一些镇办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信息录入过程中,移民、扶贫干部内部沟通不及时,审核把关不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信息变更申报程序执行不到位,基层干部随意变更信息数据,造成扶贫、移民系统的信息不对称,全区“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变动多次,给推进项目建设、实现人房精准对接造成困扰。 三是项目管理不规范。已全面启动建设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不同程度存在规划审查意见、用地批复、招投标工作、“一书两证”及

施工许可证等项目手续不完备的问题;一些镇办的移民搬迁工程项目档案收集、整理、归档未严格按照精细化管理要求,分类建立规划评估、行政审批、公开招标、工程管理、决算审计等“五卷”资料;个别安置点安全文明施工措施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 四是资金管理有漏洞。一些镇办未落实易地扶贫搬迁资金进行物理隔离、专账管理要求,搬迁专项资金支出控制不规范,甚至存在以借代支现象,财务支出公开公示执行不到位;一些镇办未按照基本项目建设要求分项目规范建账,记账不及时、科目设立不规范;个别镇办在专项资金支出中超范围列支办公费、差旅费、误工费以及加班补助,甚至有个别镇办挪用易地搬迁专项资金用于小城镇项目建设,未做到专款专用。 五是政策执行有偏差。一些镇办对分散搬迁审核、审批不严谨,没有严格执行“五不准”和人均建房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的要求。个别群众存在原址建房、后村搬迁前村、超面积建房问题,个别镇办还存在提前收取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自筹资金,未及时结决算,未按照“一房一价”来核算群众自筹资金,而是简单、错误地将“人均不得超过2500元、户均不得超过10000元”的红线标准做为群众自筹资金的收取标准。 六是旧宅腾退推进慢。“一户一宅”政策执行不到位,一些已经搬迁入住的群众没有落实“即搬即拆”要求,相当一部分已经搬迁入住3年以上的搬迁群众还存在“住新房占旧房”现象,全区移民搬迁旧宅腾退工作进展缓慢。

易地精准扶贫搬迁安置项目经验总结材料

易地精准扶贫搬迁安置项目经验总结材 料 【X编辑按】抓实产业促增收。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坚持走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产业发展路子,解决贫困户搬迁后的生产生活问题。巩固提升烤烟、甘蔗、茶叶、核桃等传统产…xx为您整理了《易地精准扶贫搬迁安置项目经验总结材料》,供您学习参考使用。 易地精准扶贫搬迁安置项目经验总结材料 勐勐镇彝家村彝家大寨自然村在易地扶贫搬迁中,以六项措施抓好落实,高位推进,顺利搬迁至上平掌集中安置。 统筹规划定思路。搬迁点计划用地140亩,按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好新村布局、民居设计、村容村貌和产业发展,确保规划设计既能充分融合彝族文化元素,又能满足搬迁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形成规划与环境相协调、与当地文化相融合、与产业发展及公共服务相衔接的格局。 突出精准严整改。在搬迁过程中,由于政策学习把握不深不透,存在面积超标、举债建房、政策混用等问题,我们严格对标对表进行整改,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不走偏、不走样。安置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人均建房面积超标21户90人(全部为一期),通过调整出易地扶贫搬迁范围纳入农危改整改17户71人,平台公司认购整改3户

15人、直系亲属联合建房整改1户4人;建房补助按户补助的53户200人,严格按照新政策执行;举债建房的34户129人,通过执行新的补助政策偿还贷款整改18户90人、发展产业及增加务工收入争取年内偿还贷款整改16户39人;未建新拆旧的53户200人待新居建成并验收后拆旧复绿(垦)。二期在建的49户严格按标准控制建房面积,实现不举债建房。 抓实产业促增收。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坚持走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产业发展路子,解决贫困户搬迁后的生产生活问题。巩固提升烤烟、甘蔗、茶叶、核桃等传统产业,贫困户种植烤烟640亩,人均可增收420元;新增甘蔗盖膜80亩,人均可增收90元;继续抓实1650亩核桃、350亩茶叶的管护和提升,人均可增收120元;加快培育小区域特色产业,种植马铃薯、菜豆等冷凉蔬菜148亩,人均可增收300元;种植核桃150亩,杨梅、车厘子等经济林果200亩,引进人工菌试种20亩,确保贫困户人均产业化基地达10亩以上,解决贫困户长期增收问题。加大对“短平快”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广“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基地+贫困户”发展模式,扶持贫困户养牛45头,发放能繁母猪72头,发展茶地养鸡2000余只,实现贫困户项目产业带动全覆盖,人均可增收320元。通过以上措施,实现贫困户人均增收1200元以上。 强化基础优环境。按照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抓实“七改三清”的要求,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村内主干道建设有序推进,人饮水利工程和线路配电工程基本完成,文化、卫生及党员活动多功能室已完成主

2019年我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与异地搬迁扶贫的调研报告

我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与异地搬 迁扶贫的调研报告 我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与异地搬迁扶贫的调研报告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等面积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国家推出的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破解保护与保障“两难”困境的一项重要管理措施。笔者结合XX在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盘活农村存量土地,探索异地扶贫搬迁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和思考。 一、XX县情 XX集农业大县,山区大县,人口大县,贫困大县于一身,地处小江断裂带中心区域,集深山区、石山区、冷凉地区、干热河谷地区及泥石流滑坡地区于一体,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全县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是土地面积广、山区面积大、地块破碎、坡耕地面积所占比例大、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难度大、水土流失严重。全县农村建设用地地块、空心村、工矿废弃地、空闲地、废弃建设用地、低效用地相对较多,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有一定潜力。 二、实施增减挂钩项目与异地扶贫搬迁的成效及问题 XX国土资源局根据各乡(镇)实际情况,做了调查摸底工作,立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建设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认真研究制定符合各乡(镇)增减挂钩项目实施方案。近年来,共批准实施7个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总投资1677.18万元,拆旧区整治复垦总面积2298.45亩,可置换城市建设指标2298.45亩。目前,7个项目已完成3个,另外4个正在组织实施。 (一)取得的成效 XX增减挂钩项目居民点整体搬迁为了保证能符合实际,我们尊重民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坚持自愿原则,组织了项目区所在乡、村群众代表进行了听证,做了听证会议纪要记录,收集了同意搬迁意见书,对项目的选址、布局、设计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强调因地制宜,实地对照二调现状图,认真做好现场踏勘和现状调查,让群众参与规划,并把群众的接受程度、满意程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果的评判标准。这项工作也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的实践,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逐步显现。以者海镇蚂色卡村居民点整体搬迁为例,一是有力地推进了新农村建设。坚持把方便农业生产、改善生态环境放在突出位置。通过迁村腾地、土地平整等措施,同步实施环境整治、园林绿化、建设农村新居,改变了村庄布局散乱、基础设施落后和脏、乱、差等问题,提升了村民生活质量,新农村建设大为改观。二是极大地提高了土地使用率。下一步通过对

最新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

最新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 xx乡地处平顺县西部台地,周边北依潞城,西邻郊区,西南与壶关结界。全乡辖25个行政村,36个自然庄,国土总面积102986亩,耕地面积27414亩,5081户,16085口人。其中:秦家后等7个村地处西岭沟两侧,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十年九旱,自然条件相当恶劣,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农民主要靠种植业、养殖业、劳务输出为生。 根据上级有关易地扶贫搬迁精神,结合我乡实际,经充分调研,现申请秦家后等7个村,13个自然庄,117户,417口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具体情况如下: 一、迁出村的基本情况 北社乡共有秦家后等7个村涉及申请移民搬迁,其中秦家后(2个自然庄)整村搬迁42户,125人;西北坡村东头自然庄5户,25人;庄上村北岸自然庄22户,82人;牛家后村西麦、东边2个自然庄8户,38人;东河村新农村、常家后、南岸上、东河4个自然庄19户,71人;集林村后沟自然庄3户,13人;北社村西南沟自然庄18户,63人。 迁出原因:

通过对秦家后等7村的实地调查,实行易地搬迁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交通条件落后。欲搬迁的村民中有117户地处残垣沟壑区,居住地方坡陡、路窄、弯多,天晴尘土飞扬,下雨道路泥泞,大中型货车无法进入村内,造成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农产品运销难,群众出行难,与外界的经济往来和信息沟通严重滞后。 2、吃水困难。由于地域偏僻,村民们吃水条件十分恶劣,大部分村民吃水仍靠降水,遇到天气干旱经常缺水,且水源较差,安全用水无保障。 3、居住条件简陋,存在很大安全隐患。需搬迁群众大多住在六七十年代土窑洞或土坯房中,由于年久失修,大部分群众房屋存在窑洞裂缝,房顶梁、掾朽烂,墙体掉土,时常漏雨。给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4、上学就医难,通讯网络难以覆盖。所搬迁7个村中距周边学校都在3公里以上,远的在6公里以上,孩子上学困难,致使个别孩子因故辍学。大部分另迁他处觅学。在医疗方面,

异地扶贫搬迁的现状与思考

我市是典型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据统计,有20万贫困群众生活在边远、高寒、地质灾害严重、地方病易发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生存环境极其恶劣。近年来,我市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践证明,易地扶贫搬迁是一条让贫困群众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有效捷径,值得认真总结、研究和思考。 一、基本成效 从2004年开始,我市以彻底解决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为出发点,以增加搬迁群众收入为目的,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坚持扶贫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群众自愿、统筹安排、政策保障的原则,坚持先开发与后搬迁相结合的原则,从而确保安置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顺利完成了880 户、3520人贫困群众易地搬迁任务。争取省上资金1856万元,共建住房72040平方米,建圈舍等附属设施29966平方米;调整和改造基本农田5167亩,打井285口,建引水渠(管)262.2公里;新改建乡村公路205.3公里,建特色产业基地2400亩,发展食用菌种植户130户,草场建设1500亩,新建高低压输电线路12公里,新建和改建校舍6 所3300平方米,新建和改建村级卫生(院)所26处2600平方米。通过调查回访,搬迁农户生产生活面貌发生根本变化,显示出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明显成效。 (一)促进了观念更新。贫困群众易地搬迁后,由于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改善,促进了思想观念根本转变,摈弃了“等、靠、要”思想,树立了自力更生精神;改变了封闭满足思想,增强了开放发展意识;破除了迷信思想,强化了科技意识。通江县铁溪镇五童院的刘广虎、刘广友、刘光波等10户农户,过去采取的是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生存环境极其恶劣,子女都辍学在家。搬到铁溪镇大河坝后,住进了安全、宽敞的住房,生产生活用水、用电以及交通问题都得到了解决,患病可就近医治,子女可就近入学,同时获得了比较充裕的耕地,对其进行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后,改变了过去的耕作习惯,农闲时到就近煤厂务工,月收入800--1200元,生存发展条件的改善,促进了他们思想观念根本转变。 (二)加快了生产发展。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中,安置地乡镇人民政府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集中财力、物力改善易地搬迁贫困群众基本生存条件,而且按照市委农村经济工作方针,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科学规划、精心指导,帮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发展绿色、畜牧、劳务三大增收致富产业,促进易地搬迁群众生产面貌发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 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总体上进展顺利,各县都能依照省批方案合理安排,科学规划,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管理,严格执行四制要求,确保工程质量。 易地扶贫搬迁的工作总结1 XX年并将这项工程列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四大工程”的重要内容。我办突出省政府确定的扶贫开发重点任务为引领,采取政策措施支持、运城现场观摩会、左权工作推进会、专项督导、交叉检查、典型交流等一系列重点措施推进,为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基础,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年,继续安排5亿元专项补助资金、10万人口的移民目标。涉及11个市、73个县。按照省政府易地扶贫搬迁年度目标责任落实任务要求,当年主体工程完工率达到40%;第二年主体工程完工率达到80%;两年滚动入住6万人。截至今年11月底,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年度目标任务完成进展情况是: 1、XX下达易地扶贫搬迁任务10万人,主体工程完工20811户、64369人,完工率%,实现年度目标任务的160%。 2、XX年下达易地扶贫搬迁任务10万人,主体工程完工29596户、93887人,完工率%,实现年度目标任务的117%。 3、XX年已入住17678户、54673人;XX年已入住3132

户、10214人,两年滚动入住20810户、64887人,实现年度目标任务的108%。 XX年下达易地扶贫搬迁10万人任务,需总投资亿元。其中:中央和省级财政建房和基础设施补助资金5亿元,;后续产业奖补资金亿元,整村推进项目资金亿元,市县配套、整合部门资金5亿元,农民自筹22亿元。 二、工作亮点 一是制度推动、进展顺利。各地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整个扶贫开发工作的突破口,逐级签订责任书,并建立目标责任制、进度通报制、督察问责制和工作约谈制,定期公布工程进展,推进工作进度。截至10月底,已经提前实现年初确定的主体工程完工率目标任务指标。 二是资源整合、项目叠加。大同市各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整合了危房改造、地质灾害沉陷治理、抗震加固等项目;右玉县通过整合抗震加固、危房改造、以工代赈等资金,人均补助近2万元,自筹部分不足30%;长治市有效整合扶贫移民、民政救灾、林业生态移民、国土部门地质灾害避让搬迁等项目资金,人均补助提高近万元。在此基础上,整合以工代赈项目资金实施移民新村基础设施建设,调动了群众搬迁积极性,提升了扶贫移民工程建设水平。 三是产业配套、跟踪服务。阳泉市组织工矿商贸企业和党政机关对搬迁村的产业发展进行对口帮扶,规定工矿商贸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第一章概述 1.1项目概要 1.1.1项目名称 某县某镇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 1.1.2项目建设单位及项目法定代表 项目建设单位:某县某镇人民政府 项目法定代表:某某(某某镇人民政府镇长) 1.1.3项目承办单位 某某县某某镇人民政府 1.1.4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某某县某某2009-2010年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 1.1.5搬迁规模及安置类型 易地搬迁某某镇某某村6个自然村104户471人,选址在本镇龙潭坪村四岔溪安置点集中安置。 1.1.6项目投资 项目总投资估算574.7万元。 1.1.7项目实施期限 项目规划实施期2年,即2009—2010年。 1.2编制依据

1、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的通知(国发[2001]23号); 2、国家计委关于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的实施意见(2001年); 3、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鄂发[2002]4号); 4、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对部分特困地区实施开发式扶贫的通知(鄂政发[1998]50号); 5、湖北省扶贫开发规划(鄂政发[2002]27号); 6、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鄂政发[2004]30号); 7、湖北省计委关于进一步做好以工代赈开发式移民扶贫工作的通知(鄂计地区[2001]224号); 8、宜昌市发改委编制的《湖北武陵山区搬迁式扶贫规划》; 9、《某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10、《某某县扶贫开发规划》(2001-2010); 11、某某县《“十一五”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镇和试点村规划汇编》; 12、《某某县生态移民规划》(2008-2015); 13、《宜昌市新农村住宅设计参考图集》。

易地扶贫搬迁基础会议纪要

郧西县马安镇惠家河村易地搬迁1-13#楼安置房工程 基础验收会议纪要 时间:年月日 地点:项目部办公室 主持人:总监理工程师 参加人员:详见会议签到表 年月日,上述人员对马安镇惠家河村易地搬迁1-13#楼安置房工程基础分部验收,形成以下会议纪要: 一、施工单位:向安飞 1、原材料进场,送检与检测情况都符合要求。 2、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合同及施工组织设计完成了基础实体施工。 3、质量控制方面,我项目部对工程质施工前交底、施工中控制、施工后验收,确保每道工序合格后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资料与工程实际进度同步,均达到设计和规范标准的要求。 5、工程资料齐全,自评合格 二、监理单位:夏志雄 1、对施工进场的材料,全部经现场监理员见证取样送检,登记台账全部合格。 2、对施工工程中的关键部位已按照监理规范要求进行了旁站。 3、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做到跟踪检查,发现不合格的问题,及时要求施工单位整改到位。 4、检查质量控制资料完整及技术管理资料等都已符合要求。 5、综上所述,材料检测合格,质量符合验收规范要求,资料齐全,评定合格,

同意验收。 三、勘察单位:尚启军 1、地基验槽是经我单位参与跟踪验收合格。 2、现场土质与勘察报告都已相符。 3、基础分部是经现场观察无沉降及裂缝等现象,评定基础分部验收合格。 四、设计单位:付春华 1、基础验收是经我单位跟踪参与,槽底几何尺寸满足设计要求。 2、在观感上混凝土质量还可以。 3、变更情况要及时通知我单位。 4、总体来说,基础分部比较满意,同意验收。 五、建设单位:姚炎炎波 1、基础分部观感不错质量得到了确保。 2、土方回填,分层夯实到位,均已满足设计要求。 3、钢筋制作与绑扎比较规范,均已满足设计要求。 4、隐蔽之前有报验签字手续。 5、总体来说,基础分部比较满意,基础分部验收合格。

心得体会:易地扶贫搬迁的经验思考(最新)

心得体会:易地扶贫搬迁的经验思考(最新) 2011年,X省委、省政府经过反复研讨,痛下决心,打响了一场“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扶贫避灾移民搬迁”战役。在涉及279.2万山区群众的移民搬迁中,X 并不是简单地“一搬了之”,而是系统实施了精准搬迁、精确施策、精细管理,全面提升易地扶贫搬迁质量和脱贫成效,确保搬迁群众不仅离开曾经贫困落后的村庄,更走向富裕美好的新生活。简单说就是,既要“搬得出”,又要“稳得住”,更要“能致富”。 挪穷窝:精准搬迁摘穷帽 汉中、安康、商洛,地处秦巴连片贫困地区,群众深受地质灾害之苦,在陕南移民搬迁工程实施前的10年时间里,陕南地区共发生地质灾害2000余起,造成590多人死亡或失踪,直接经济损失460多亿元。“受灾—重建—再受灾”,当时的陕南群众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基本的生命财产安全都无法保障,根本无力摆脱因灾害所形成的“循环式返贫”泥沼。

就地改善、靠山吃山的路子不可行,那只有一个办法——移民搬迁,通过挪穷窝达到斩穷根。哪些人符合移民搬迁条件?据了解,移民搬迁对象分为三种:一种是经济状况较好的,一种是无劳动能力、无家庭积累、无安全住房的“三无户”和特困户,一种是介乎两者之间的。其中,第三种人数较多且经济条件较差,这就在客观上加大了工作推进的难度,对针对性服务的要求也更高。 X省在精准识别搬迁对象的基础上,与搬迁户一次性签定搬迁、旧宅基地腾退、就业脱贫“三项协议”,在协议签定入户调查过程中,再次甄别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借助每年国务院扶贫办对象调整窗口期,实施搬迁对象动态调整,对不符合条件、不愿意搬迁的对象及时清退,对符合条件并且通过思想动员愿意搬迁的对象及时纳入,确保搬迁对象精准识别“零差错”。 其后,X省实现人、地、房、业精准对接,按照先人后房、先业后搬、人岗相适的要求,做到安置住房、基础服务、脱贫致富规划一体编制,安置住房、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建设协调推进,就业、就医、就学措施配套跟进,充分发动政府、市场和群众的力量,确保易地扶贫搬迁户顺利入住、精准脱贫。 稳得住:精确施策谋安居

易地扶贫搬迁存在问题和建议对策

易地扶贫搬迁存在问题和建议对策 易地扶贫搬迁存在问题和建议对策 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深入掌握全区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有效防范扶贫领域各种廉政风险,遏制扶贫工作中的违纪违法行为,通过听取工作汇报、座谈交流、现场调查、入户核查等方式,对全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就工作存在的困难和下一步如何规范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作了一些思考。 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对照上级精准扶贫决策部署,当前我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对象确定不精准。一些符合易地扶贫搬迁的贫困户还没有被纳入易地扶贫搬迁范围,有的甚至用危房改造替代了易地搬迁,可能造成部分群众“二次搬迁”;一些可以按危房改造政策改善居住条件,却又被纳入易地搬迁范围,造成了易地扶贫搬迁范围的扩大。 二是搬迁规划变动多。一些镇办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信息录入过程中,移民、扶贫干部内部沟通不及时,审核把关不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信息变更申报程序执行不到位,基层干部随意变更信息数据,造成扶贫、移民系统的信息不对称,全区“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变动多次,给推进项目建设、实现人房精准对接造

成困扰。 三是项目管理不规范。已全面启动建设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不同程度存在规划审查意见、用地批复、招投标工作、“一书两证”及施工许可证等项目手续不完备的问题;一些镇办的移民搬迁工程项目档案收集、整理、归档未严格按照精细化管理要求,分类建立规划评估、行政审批、公开招标、工程管理、决算审计等“五卷”资料;个别安置点安全文明施工措施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 四是资金管理有漏洞。一些镇办未落实易地扶贫搬迁资金进行物理隔离、专账管理要求,搬迁专项资金支出控制不规范,甚至存在以借代支现象,财务支出公开公示执行不到位;一些镇办未按照基本项目建设要求分项目规范建账,记账不及时、科目设立不规范;个别镇办在专项资金支出中超范围列支办公费、差旅费、误工费以及加班补助,甚至有个别镇办挪用易地搬迁专项资金用于小城镇项目建设,未做到专款专用。 五是政策执行有偏差。一些镇办对分散搬迁审核、审批不严谨,没有严格执行“五不准”和人均建房面积不超过 25 平方米的要求。个别群众存在原址建房、后村搬迁前村、超面积建房问题,个别镇办还存在提前收取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自筹资金,未及时结决算,未按照“一房一价”来核算群众自筹资金,而是简单、错误地将“人均不得超过 2500 元、户均不得超过 10000 元”的红线标准做为群众自筹资金的收取标准。

易地扶贫搬迁方案

龙坪乡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实施方 案 第一章概述 为推进全乡扶贫开发工作,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把贫困人口和易受灾人口搬迁到自然地理条件较好的地区,既可以帮助他们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又可以使迁出地的生态环境得以休养生息,逐步得到改善,从而促进贫困村经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项目背景 由于历史、文化、自然、地理等原因,目前我乡仍有多个村,呈现出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脆弱、扶贫开发工作难度大等特点。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及中央和省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抓住国家西部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作的良好机遇,从根本上解决全乡基本丧失生

产生活条件地区贫困群众的稳定脱贫问题,推动全乡经济、社会的发展。依据统一规划,分期、分批实施的原则,我乡组织有关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对二台荒村、楂树坪村、崔家坪村、柳林荒、金盆淌、青林沟、店子坪七个村进行了实地调查规划,需搬迁安臵100户,500人。同时,完成了《建始县龙坪乡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并通过评审。为组织实施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确保工程质量,根据根据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要求(鄂发改投资[2011]868号),各级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会议精神及县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实施项目的要求,联系本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第二节指导思想和搬迁原则 (一)指导思想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人与自然和谐的科学发展观,以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和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切实改善搬迁群众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为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创造条件。 (二)基本原则

异地搬迁扶贫成效及问题分析教学内容

异地搬迁扶贫成效及 问题分析

异地搬迁扶贫成效及问题分析 [摘要]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到2020年实现贫困县的全部摘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工作已经进入了“深水区”,最后阶段的脱贫工作也是一块最难啃的“硬骨头”。异地搬迁扶贫让生活在高寒区、深山区的贫困户走出来,实现生存环境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按照“搬得下、稳得住、富得起”的总体要求,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文章以安徽省金寨县为例,探讨异地搬迁取得的成效及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异地搬迁;精准扶贫;金寨县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4176 1异地搬迁扶贫背景 11异地搬迁的政策背景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金寨县政府全力实施“3115”脱贫计划,目标任务之一为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一高于、一接近”,即稳步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

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异地搬迁脱贫”为实现精准扶贫的十大举措之一。 12国家资金支持 从2001年开始,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专项资金,在全国范围内陆续组织开展了异地扶贫搬迁工程。截至2015年年底,已累计安排异地扶贫搬迁中央补助投资363亿元,搬迁贫困人口680多万人。“十二五”时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大了异地扶贫搬迁工程投入力度,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231亿元,同时,带动其他中央部门资金、地方投资和群众自筹资金近800亿元。 “十二五”期间,金寨县移民局共争取落实中央、省级专项资金12647174万元,财政扶贫资金总计269986万元,移民后扶贫资金9947314万元。2015年度落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达83622万元,移民后扶资金2949353万元。资金总额和增幅始终位居安徽省首位。“十三五”期间扶贫资金总规模达457239万元,其中移民搬迁配套项目11430万元,涉及移民人口152413人,年度规模914478万元。 2金寨县异地搬迁扶贫的方式 金寨县坚持把异地搬迁作为消除贫困的重要途径,制订了水库移民搬迁和异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将在册建档立卡贫困户安置于县城、集镇、规划村庄等地的集中安置点,出台了农村宅基地自愿退出奖励扶持办法和有偿使用

贵州省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政策

贵州省“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政策 宣传提纲 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编印 2016年4月

前言 易地扶贫搬迁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力抓手和关键举措,涉及面宽、政策性强,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为了帮助广大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和基层干部更好地了解政策、掌握政策、落实政策,我们依据国务院和省政府的有关政策规定,编制了《贵州省“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宣传提纲》,供搬迁群众和基层干部学习参考。 (政策运用以正式下发文件为准)

目录 一、背景和意义 (1) 1. 什么是易地扶贫搬迁? (1) 2. 什么是“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 (1) 3. 易地扶贫搬迁的基本原则? (2) 4. “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的主要目标? (2) 二、搬迁条件 (3) 5. 可以享受易地扶贫搬迁的条件? (3) 6. 易地扶贫搬迁的识别登记和工作程序是什么? (4) 7. 不愿拆除旧房的是否可以列为搬迁对象? (6) 三、安置方式 (6) 8.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方式有哪些? (6) 9. 插花安置、投亲靠友安置的需要什么条件? (8) 四、安置房建设或购置 (8) 10. 安置房建设或购置标准是什么? (8) 11. 安置房建设有什么方式? (9) 12. 安置住房的产权手续如何办理? (9) 五、住房补助和奖励政策 (9) 13. 住房补助标准和奖励政策有哪些? (9) 14. 安置房建购价格控制要求是什么? (10) 15. 住房补助和奖励资金如何兑现? (10) 16.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能不能发给个人? (11)

六、旧房拆除和土地复垦 (11) 17. 搬迁后原有旧房如何处理? (11) 18. 为什么必须拆除旧房? (11) 19. 旧房拆除后的宅基地如何复垦? (12) 20. 搬迁后原有土地承包关系如何处理? (12) 21. 搬迁后的社会保障怎么落实? (12) 22. 就业扶持与后续发展 (13) 七、附则 (13)

旧城镇异地扶贫搬迁发言稿 (1)

旧城镇在滩区扶贫迁建会议上 的表态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旧城镇滩区脱贫迁建工程包括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滩 区村台建设项目、滩区外迁安置项目。共涉及26个自然 村6581户20911人。去年以来,旧城镇不等不靠,制定 方案,倒排工期,稳妥推进,以实战状态全面展开迁建工作。目前,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北李庄村已搬迁入住、大 邢庄、新旧城易地搬迁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5栋楼盘主 体已完工,其它5栋正在抓紧施工当中,其中配套工程已 走完招标程序,马上进入施工阶段;四个村台前期工作已 按时间节点完成,目前正在淤建村台;外迁工程已做好前 期准备工作,目前已进入招投标阶段,预计3月份开工建设。各项工程正按计划快速推进。今年,我们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再接再厉,加压奋进,工作中,着力 抓好三个方面。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将搬迁政策宣传、群众思想工作 贯穿于扶贫搬迁始终,加强日常调度和考核,分管领导定 期向书记办公会汇报工作进展。对工作不力、成效不明显 的责任人,及时予以调整,并启动问责。确保搬迁政策落 得下、滩区群众搬得出,原村拆迁能顺利进行。指挥部成 员吃住在村,各村也相应成立建设领导班子和10-15人的 村民代表委员会,具体开展土地征用、附着物清障、土地 调整等工作,在黄河滩区形成人人参与的强大合力。

二是加快工程进度。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推进建设进度,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把握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各工作组盯死靠牢,确保按时完成各阶段任务。5月底之前要完成楼盘主体工程,相关配套设施要在9月底之前完成,村台淤建要在6月底之前完成。这是时间上的硬性要求,我们只能提前,不能延后。 三是严把工程质量关。进一步充实镇迁建指挥部的工作力量,结合工程监理,组成专门的督查工作组,督查内容包括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工程进度、操作规范、建筑扬尘治理等。工作中,我们严把工程质量关、夯实施工安全关、落实环保责任关,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滩区易地扶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战役。但我们坚信,有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县迁建指挥部的精心指导,有相关部门的支持,我们坚决以壮士断腕的勇气,背水一战的决心,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打好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把这一事关民生大计、造福千家万户的好事办好,向县委县政府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谢谢大家!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情况调研报告》的详细文章,觉得有用就收藏了,这里给大家转摘到。 县人大常委会: 为了深入了解我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情况,根据县人大常委会xx年工作要点,经主任会议研究,成立专题调研组分别到部分乡镇(街道)和移民点,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对我县xx-20xx年易地扶贫搬迁(扶贫生态移民)工作开展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xx-xx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推进情况 xx县xx-xx年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六个,安置规模为1154户5423人。10月底完成实际入住749户3933人,各安置点具体推进情况如下: (一)xx年盘水街道河边村铁厂安置点。计划安置任务xx0户700人,目前,统规统建住房完成1xx套,统规自建房应建44套,实际建设完成43套,搬迁入住112户512人;

(二)xx年江西坡镇茅背冲安置点。计划安置任务125户731人,实际搬迁入住2户9人,由于该安置点因选址不当,基础配套设施难以全覆盖,通过多次共商,群众搬迁意愿仍不高,经委托第三方进行评估核价后置换江西坡茶场社区保障房安置,现已共商愿意搬迁纳茶小区的有57户257人; (三)xx年楼下镇夹马石坡脚安置点。计划安置任务376户1715人。目前该安置点实际入住376户1715人; (四)xx年青山镇百合小区安置点。计划安置任务232户1140人。目前,安置住房已完成220套,实际搬迁入住210户1059人; (五)xx年新店镇林场安置点。计划安置任务136户585人,目前,自建房77套已完成69套,还有8套正在进行主体施工,公租房安置已全部建成,实际入住69户347人; (六)xx年龙吟镇长冲安置点。计划安置任务125户552人,目前,住房已完成130套,完成分房126户581人,实际入住69户291人。 二、20xx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推进情况。

微党课讲稿:异地搬迁如何实现精准扶贫

异地搬迁如何实现精准扶贫 异地搬迁在中国反贫困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仅在“十二五”期间,在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支持下,就有1171万人通过异地搬迁改善了生活条件。在“十三五”期间,计划有近1000万的农村贫困人口通过异地搬迁实现脱贫。异地搬迁对于实现精准扶贫的目标意义重大,充分体现了中国在反贫困中的制度优势。 异地搬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十三五”期间,每个迁移人口计划投入6万元以上,这需要政府具有广泛动员扶贫资源的能力;异地搬迁涉及迁出地和迁入地的统一行动,特别是许多迁入地都是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扶贫任务不重,但是为了搬迁后的贫困户可以脱贫,迁入地各级政府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承担了许多搬迁成本;异地搬迁不仅要维持移民的生存条件,而且要改善他们的社会服务,增加就业机会,促进产业转型,融入当地社会,这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各级政府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社会治理经验。 一、异地搬迁面临的新变化(弘利教育)

在40的扶贫实践中,中国异地搬迁的模式也越来越多元化,与国家的发展和移民的需求相适应,异地搬迁的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十三五”期间是中国实现全面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的关键时期,异地搬迁扶贫承担了近20%的扶贫攻坚任务,因此要认识当前异地搬迁扶贫所面临的新形势,不断完善异地搬迁的安置方式,从而更好地完成精准扶贫的任务。 迁出地的变化。迁出地包括两种,一种是完全不能进行任何生产生活的地区,如水库淹没区、地质灾害严重地区等,需要将人口完全搬迁出去,这些地方需要采取整体搬迁的措施。另一种是经过多年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的地区,这类地区并非是完全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只是或者因为人口压力过大,导致资源紧张,生态环境退化,因此需要迁移部分人口以减轻人口压力;或者因为政策原因,比如是生态保护的重点地区;或者因为交通不便,提供公共服务成本过高。在这类地区,并不一定需要将全部人口搬迁出去,更不需要在同一时间将所有人搬迁出去,如果采取整体搬迁方式,不仅会造成搬迁资金的浪费,还可能导致部分搬迁居民在新环境中因缺少就业机会而再次陷入贫困。

异地扶贫案例分析

中国异地安置扶贫案例分析 刘玫 (中国国务院扶贫办) 1 中国异地安置扶贫概况 1.1 背景 异地安置扶贫,是通过自愿移民搬迁的方式,解决部分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群众的贫困问题,是中国扶贫开发一项的重要举措。这是因为在中国高寒地区、沙漠化、石漠化等地区,或是常年严重干旱缺水;或是地表水渗透严重,无法利用;或是高寒阴冷,有效积温严重不足;或是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恶劣的自然环境造成“生态环境恶化—贫困—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贫困加剧”的陷阱,使得这些地区不具备基本的生存条件。在常规扶贫政策难以取得效果或成本太高的情况下,异地安置扶贫就成为缓解当地环境压力和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有效途径。 中国的扶贫移民搬迁工作是从“三西”地区(甘肃的河西走廊地区、以定西为代表的中部地区以及宁夏的西海固地区)开始的。1983年,国务院成立专门机构,拨出专项资金,开展三西地区农业专项建设,在中国首开区域性扶贫开发之先河。鉴于定西和西海固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人地矛盾突出,有些地方开发条件很差,而在河西地区和宁夏沿黄灌区尚有后备农业资源,可以通过兴建水利工程开发土地,“三西”建设提出了“有水路走水路,水路不通走旱路,水旱路都不通另找出路”的方针。“出路”就是移民搬迁。由于组织措施得力,“三西”移民基本实现了一年搬迁,两年定居,三年解决温饱的目标,同时对扩展迁出地区的生存空间起到了一定作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都非常明显。这项工程对解决全国特困地区的温饱问题起到了示范作用。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在农村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中,有相当部分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自然资源贫乏地区,使用常规的扶贫方式就地开发,成本高、难度大、易返贫,而且会进一步增加生态环境压力,政策效应和投入效应明显不足。为此,中国政府决定,在扶贫攻坚中推广“三西”经验,采用移民搬迁的办法。1994年出台的《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明确提出,“对极少数生存和发展条件特别困难的村庄和农户,实行开发式移民。”1996年,《中共中央关于尽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决定》也指出,“对缺乏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少数特困村,要按农民自愿的原则实行开发式移民。2001年颁布并开始实施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把“稳步推进自愿移民搬迁”作为扶贫开发、解决温饱的重要手段之一,并明确要求加强领导,确保移民搬得出来、稳得下来、富得起来。自90年代中期以来,继甘肃、宁夏之后,河北、山西等23个省(区、市)也先后开展了扶贫移民搬迁工作。据各省扶贫部门数据统计,从1983年“三西”地区实施扶贫移民搬迁开始,截止到2002年底,全国23个省 (区、市) (黑龙江、吉林、江苏、山东、湖南未开展)共搬迁移民约436.3万人(未包括水库移民和国债安排的移民)。 1.2 理论依据 异地安置扶贫是基于人口迁移理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人口迁移理论认为,在一定时期内,人口与自然环境之间需要保持相对平衡,如果这种平衡长期得不到有效保持,必然导致整个系统被破坏。在人口和自然环境中,人口是相对活跃的因素,阻止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根本途径是控制人口数量,即把人口数量保持在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范围内。比较极端的情况是,当环境不适于人口生存时,采取人口迁移的办法解决尖锐的矛盾。 人口迁移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其基本动因在于资源环境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历史研究表明,除非为了躲避战争、瘟疫、种族纷争与迫害等可能导致的大规模非自愿迁移,无论是采集渔猎时代的逐水草而居,还是追逐土地资源的农业迁移,以及工商业时代人口向城市的集中,都是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这种因为追求经济利益产生的迁移一般都是自愿迁移,通过迁移,移民的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

精准扶贫政策有哪些

精准扶贫政策有哪些 【篇一:精准扶贫政策】 精准扶贫政策 (一)1+17 “1” 《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中提出了一个目标,就 是要到2020年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17: 1、《饮水安全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2、《贫困村动力电覆盖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3、《交通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4、《农村危房改造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5、《异地搬迁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6、《生态环境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7、《产业培育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8、《电商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9、《教育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10、《卫生扶贫计划的实施方案》 11、《贫困乡村文化场所建设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12、《社会救助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13、《小额信贷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14、《劳动力培训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15、《干部人才支持培训计划的实施方案》 16、《全省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力量整合和加强管理的实施办法》 17、《全省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的考核》 (二)531 在贫困村这个层面 5:指实施道路畅通、安全饮水、农电提升、农田改造和危房危窑改造、五大工程 3:指每个贫困村至少发展2个产业专业合作社和1个资金互助协会,1:指每个贫困村实施一个主导产业。 在贫困户这个层面 5:就是每个贫困户每年种植5亩以上全膜玉米,

3:就是山川塬分类推进,在山区户均栽植3亩山地苹果或养殖30 只基础母羊、种植30亩饲草;在塬区户均发展3亩标准化果园;在川 区户均扶持发展3栋蔬菜大棚, 1:就是每个贫困户年均劳务收入1万元以上。 (三)1236 紧紧围绕“一个核心”和“两不愁、三保障”,全力实现“六大突破”。 1.紧扣持续增加收入这一核心。确保扶贫对象年均纯收入增幅高于 全省水平 2个百分点。到2016年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在2011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到2020年达到12000元以上,进一步 缩小与全国的收入差距。 2.做到不愁吃、不愁穿;无论丰年灾年,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 都有可靠保障,吃穿条件有明显改善,基本实现家里有余量,手头 有余钱。 3.落实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三个保障。到2016年,所有片区 县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达到91%以上;完成“空白村”卫生室建设, 建制村标准化卫生室覆盖率达到80%;80%的贫困户危房得到改造到。到2020年,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达到95%,建制村标准化卫生室实现全覆盖,所有农户住无危房。 4.实现六突破 (1)在基础设施建设。到2018年所有贫困村通沥青(水泥)路、 通班车。到2016年,贫困地区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0%以上;解决现有1.84万户8.3万人的无电问题,实现动力电到所有贫困村。到2020年,贫困地区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5%以上;适宜地区沼气、太 阳能灯清洁能源得到普及。 (2)富民产业培育。到2016年,实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门路、劳动者有增收技能,农民从非农产业中获得的收入超过50%。 到2020年,初步建成种养加、产供销协调推进的多元富民产业体系。(3)易地扶贫搬迁。到2017年,力争对有搬迁条件和意愿的23.7 万户112万人完成搬迁,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4)金融资金支撑。到2016年,实现金融机构对空白乡镇的全覆盖。到2020年,新增存款可贷资金85%以上用于支持当地发展,形成覆盖所有贫困村的多元金融服务体系。 (5)公共服务保障。到2016年,50%的建制村有标准文化活动室;农村低保、五保供养、新农保和临时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确保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