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生物必修二基础知识

高中生物必修二基础知识

高中生物必修二基础知识
高中生物必修二基础知识

生物必修2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一、相关概念

1、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2、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3、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4、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5、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

6、杂交与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第1节、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一、、实验过程(看书)

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看书)孟德尔提出了哪些假说:

(1)

(2)

(3)

(4)

三、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看书)

四、分离定律的要点:(P7黑体字)

五、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P30)六、基因分离定律的两种基本题型:

●正推类型:(亲代→子代)

亲代基因型子代基因型及比例子代表现型及比例⑴AA×AA

AA 全显

⑵AA×Aa

AA : Aa=1 : 1 全显

⑶AA×aa

Aa 全显

⑷Aa×Aa

AA : Aa : aa=1 : 2 : 1 显:隐=3 : 1

⑸Aa×aa

Aa : aa =1 : 1 显:隐=1 : 1

⑹aa×aa

aa 全隐

●逆推类型:(子代→亲代)

亲代基因型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至少有一方是AA

全显

aa×aa

全隐

Aa×aa

显:隐=1 : 1

Aa×Aa

显:隐=3 : 1

七、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正确地选用试验材料;

由简到繁的科学分析方法:(单因子→多因子)

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严密地假说演绎法的程序。

八、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1、指导杂交育种:

原理:杂合子(Aa)连续自交n次后各基因型比例

杂合子(Aa ):(1/2)n

纯合子(AA+aa):1-(1/2)n(注:AA=aa)

例1: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T控制的,如果亲代(P)的基因型是TT×tt,则:

(1)子一代(F1)的基因型是____,表现型是_______。

(2)子二代(F2)的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

(3)F2代中抗锈病的小麦的基因型是_________。其中基因型为______的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因此,为了获得稳定的抗锈病类型,应该怎么做?

答案:(1)Tt 抗锈病(2)抗锈病和不抗锈病 性状分离(3)TT 或Tt Tt 从F2开始选择抗锈病小麦连续自交,每代淘汰非抗锈病类型,直到不再发生性状分离。

2、指导医学实践: 例2 某男子患白化病,他父母和妹妹均无此病,如果他妹妹与白化病患者结婚,出生病孩的概率是( ) A.1/2 B.2/3 C.1/3 D.1/4 答案C

第2节、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一、实验过程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P10)

F2各种类型统计(请把F2中各种基因型填入表格)

表现型 基因型

双显(黄圆) 一显一隐(黄

皱) 一隐一显(绿圆) 双隐(绿皱) 在F2中的比例 纯合子 单杂合 双杂合 比例:

三、测交验证:(P10)

四、自由组合定律:(P11黑体字)

五、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P30)

(1)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注意:非等位基因要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才满足自由组合定律)

六、自由组合定律两种基本题型: ●

正推类型(亲代→子代)(分枝法、棋盘法、乘法) ●

逆推类型(子代→亲代)(分别分析法) 共同思路:“先分开、再组合”

例3.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的实验中,F2代里能稳定遗传和重组型个体所占比例是( ) A.9/16和l /2 B.1/16和3/16 C.1/8和l /4 D.1/4和3

8

例4.豌豆高茎(T )对矮茎(t )为显性,绿豆荚(G )对黄豆荚(g )为显性,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则Ttgg 与TtGg 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数目依次是( ) A .5和3 B .6和4 C .8和6 D .9和4

例5:豌豆黄色(Y)对绿色(y)呈显性,圆粒(R)对皱粒(r)呈显性,这两对遗传因子是自由组合的。甲豌豆(YyRr)与乙豌豆杂交,其后代中4种表现型的比例是3:3:1:1。乙豌豆的遗传因子是( )

A 、yyRr

B 、YyRR

C 、yyRR

D 、YyRr

例6.两个亲本杂交,基因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其子代的基因型是:1YYRR 、2YYRr 、1YYrr 、1YyRR 、2YyRr 、1Yyrr,那么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 )

A .YYRR 和YYRr

B .YYrr 和YyRr

C .YYRr 和YyRr

D .YyRr 和Yyrr

七、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1、指导杂交育种:

例7:在水稻中,高杆(D)对矮杆(d)是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是显性。现有纯合矮杆不抗病水稻ddrr 和纯合高杆抗病水稻DDRR 两个品种,要想得到能够稳定遗传的矮杆抗病水稻ddRR ,应该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如果是动物育种,应怎样选出稳定遗传的个体?

例8.在家兔中黑色(B )对褐色(b )为显性,短毛(E )对长毛(e )为显性,这些基因是独立分配的。现有纯合黑色短毛兔和褐色长毛兔。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试设计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黑色长毛兔的育种方案(简要程序): ① ; ② ; ③ 。

(2)F 2中黑色长毛兔的基因型是有 和 两种,其纯合体占黑色长毛兔总数的 ,杂合体占F 2总数的 。

(3)此题应用的是 规律。

答案、(1)第一步:让黑色短毛兔与褐色长毛兔进行杂交

第二步:让杂交后代F 1进行自交得F 2,从F 2中选出黑色长毛兔

第三步:用F 2中黑色长毛兔与褐色长毛兔进行测交,从中选出纯种黑色长毛兔 (2)BBee Bbee 1/3 1/8 (3)基因的自由组合

2、导医学实践:

例9:在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患者(由显性致病基因D 控制),母亲表现型正常。他们婚后却生了一个手指正常但患先天性聋哑的孩子(先天性聋哑是由隐性致病基因p 控制),问: ①该孩子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父亲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母亲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②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小孩,则 只患多指的占________, 只患先天性聋哑的占_________,

既患多指又患先天性聋哑的占___________, 完全正常的占_________

答案:①ddpp DdPp ddPp ②3/8, 1/8, 1/8, 3/8 (可用分枝法解题)

第2章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 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对等片段的互换。叫做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

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精细胞

卵细胞

相同点 都是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形成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原始细胞的一半 不 同 点

细胞质均等分裂

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一个精原细胞形成四个精细胞 一个卵原细胞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 精细胞形成精子需要变形

卵细胞的形成不变形

四、注意:

(1)同源染色体

①形态、大小一般相同(XY 除外)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③减数分裂时联会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 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4)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

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 对同源染色体,则:

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2n 种精子(卵细胞);

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2种精子。它的1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1种卵细胞。 五、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 的变化规律

例10.下图是表示某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及DNA 相对数量变化的曲线图。据此曲线图回答下列题:(注:横坐标各个区域代表细胞分裂各个时期,)

(1)图中代表DNA 相对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2)图中0—8时期表示细胞的 分裂过程。

(3)细胞内含有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 和 。

(4)若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0条,则一个细胞核中的DNA 分子数在1—4时期为 个。 (5)着丝点分裂分别在横坐标数字的 处进行

染色体与DNA 的曲线比较

次级精(卵) 母细胞 精(卵) 原细胞 初级精(卵) 母细胞 精子(卵)

细胞

2n 4n 减数

分裂 2n 4n 间期 前期 中

期 后期 末期

有丝分裂

答案、(1)A (2)减数 (3)0—4 8—13 (4)40 (5)6,11

六、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

特点: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受精的实质:雌雄原核的融合。受精完成的标志:在卵黄膜和透明带之间观察到两个极体

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进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七、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

例11:判断下列细胞正在进行什么分裂,处在什么时期?

答案:减Ⅱ前期减Ⅰ前期减Ⅱ前期减Ⅱ末期有丝后期减Ⅱ后期减Ⅱ后期减Ⅰ后期

答案:有丝前期减Ⅱ中期减Ⅰ后期减Ⅱ中期减Ⅰ前期减Ⅱ后期减Ⅰ中期有丝中期例12、依据下图做题

(1)按先后顺序把有关有丝分裂图像的号码排列起来:;按顺

序把有关减数分裂图像的号码排列起来:。

(2)此动物的正常体细胞中有对同源染色体,细胞核中有个DNA分子。

(3)在上述分裂图中,细胞巾的染色体数比此动物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增加一倍的是

图。

(4)在上述分裂图中,属于初级精母细胞的是图。

(5)在上述分裂图中,每条染色体上只含有一个DNA分子的是

图。

答案、(1)12,2,5,6,7 1,3,8,10,4,9,11 (2)2 4 (3)5,6

(4)1,3,8, (5)5,6,7,9,11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1.萨顿的假说

(P27)

(1)

(2)

(3)

(4)

有丝减I 减II

(散乱)有同源染

色体无联

有同源染色体

有联会

无同源染色体

(赤道板) 着丝点排

列在赤道

板上,细

胞内有同

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成

对的)排列在赤

道板上,

着丝点排列在

赤道板上,细

胞内无同源染

色体

(两极)染色单体

分离,两

极均含同

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分

离(单体不分

离),两极均无

同源染色体

染色单体分

离,细胞中没

有同源染色体

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①杂交实验

③提出假说,进行解释

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不含它的等位基因。

④测交验证:由于测交验证并不能证明以下两种假说哪个成立。

假说1: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非同源区段,X染色体上有,而Y染色体上没有假说2: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Y同源区段,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都有

如图所示

为了验证假设,摩尔根设计了多个新的实验,其中有一组实验最为关键,即白眼雌果蝇与亲本红眼雄果蝇交配,最后实验的真实结果和预期完全符合,假设1得到了证实。请同学们利用上述的假说1和2,绘出“白眼雌果蝇与亲本红眼雄果蝇交配”的实验的遗传图解并预测结果。

假设1: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非同源区

段,X染色体上有,而Y染色体上没有

假说2: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Y同源

区段,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都有图

⑤得出结论:控制果蝇的红眼、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⑥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第3节、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一、性别决定:生物界中很多生物都有性别差异,雌雄异体的生物,其性别主要由性染色体决定。根据生物体中性染色体差异,主要存在XY型和ZW型两种性别决定类型。

性染色体类型XY型ZW型

雄性的染色体组成常染色体+XY 常染色体+ZZ

雌性的染色体组成常染色体+XX 常染色体+ZW

生物实例人及大部分动物鳞翅目昆虫、鸟类

性别决定只出现在雌雄异体的生物中,雌雄同体生物不存在性别决定问题。然界还存在其他类型的性别决定如蜜蜂染色体的倍数决定性别、某些爬行动物环境因子决定性别。

二、三种伴性遗传的特点:

类型

伴X染色体隐性伴X染色体显性伴Y染色体实例红绿色盲症、血友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外耳道多毛症患者基因型X b X b、X b Y X D X D、X D X d、X D Y XY M

特点①男性患都多于女性

②隔代遗传(交叉遗传)

③女病父子必病

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②连续发病(代代相传)

③男病母女必病

①男病女不病

②父→子→孙

模型图解

三、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不同源,但也有一部分是同源的。二者关系如图所示:

假设控制某个相对性状的基因A(a)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那么这对性状在后代男女个体中表现型也有差别,如:

例题13:下图是患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两

种遗传病的系谱图。据图回答:

(1)甲病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为性基因。

(2)从系谱图上可以看出甲病的遗传特点是

;子代患病,则亲代之一必;若Ⅱ-5与另一

正常人婚配,则其子女患甲病的概率为。

(3)假设Ⅱ-1不是乙病基因的携带者,则乙病的致病基因

位于染色体上,为性基因。乙病的特点是呈

遗传。Ⅰ-2的基因型为,Ⅲ-2的基因型为

。假设Ⅲ-1与Ⅲ-5结婚生了一个男孩,则该男孩患

一种病的概率为,所以我国婚姻法禁止近亲间的婚配。

答案.(1)常显(2)世代相传患病1/2 (3)X 隐隔代相传(或隔代.交叉遗传)

aaX b Y AaX b Y 1/4

第3章基因的本质

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1928年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类型:

●S型细菌:菌落光滑,菌体有夹膜,有毒性

●R型细菌:菌落粗糙,菌体无夹膜,无毒性

2、实验过程(看书)

3、实验证明: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

的有毒性的S型细菌混合后,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

活细菌。这种性状的转化是可以遗传的。

推论(格里菲思):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热杀死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二、1944年艾弗里的实验:

1、实验过程:

2、实验证明:DNA才是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即: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三、1952年郝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T2噬菌体机构和元素组成:

2、实验过程:

3、实验结论:亲代和子代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 ,而不是蛋白质,即DNA 才是遗传物质. 四、1956年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在只有RNA 的病毒中,RNA 是遗传物质。 五、小结:

细胞生物 (真核、原核) 非细胞生物 (病毒) 核酸种类 DNA 和RNA

DNA RNA 遗传物质

DNA

DNA

RNA

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所以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2-3节 DNA 的结构和DNA 的复制:

一、DNA 的结构

1、DNA 的组成元素:C 、H 、O 、N 、P

2、DNA 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

3、DNA 的结构:

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③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 A = T ;G ≡ C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DNA 的特性:

①多样性:碱基对的数目和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排列种数:4n (n 为碱基对对数..) ②特异性:每个特定DNA 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是特定的。

5、DNA 的功能:携带遗传信息(DNA 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6、与DNA 有关的计算:(不要死记硬背,画图法即可做题) ① 在双链DNA 分子中A=T 、G=C ②双链DNA 分子中,两个不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恒等于1,即(A+G )/(T+C )=1或A+G=T+C (嘌呤之和=嘧啶之和) ③DNA 分子的一条链中,两个不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恒等于另一互补链中,这一比值的倒数。即一条链中的(A+G )/(T+C )等于另一条链中的(T+C )/(A+G )

在DNA 模板链和mRNA 之间也存在这种关系。即模板链(A+G )/(T+C )等于mRNA 中(U+C )/(A+G )

④DNA 分子中,两个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与该DNA 分子中每一条链单链的这一比值相等,即DNA 分子中的(A+T )/(G+C )与该DNA 分子每一单链中的这一比值相等。也等于由该DNA 分子转录成的mRNA 中的(A+U )/(G+C )的值。

注:第4条规律也可以这样表述:DNA 中(A+T )所占比例等于每一条单链中的(A+T )所占比例,等于mRNA 中(A+U )所占比例。G+C 也是如此。 二、DNA 的复制

1、概念:以亲代DNA 分子两条链为模板,合成子代DNA 的过程

2、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Ⅰ前的间期

3、场所:主要在细胞核

4、过程:(看书)①解旋 ②合成子链 ③子、母链盘绕形成子代DNA 分子

5、特点: 半保留复制

6、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7、条件:

①模板:亲代DNA 分子的两条链 ②原料:4种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 ③能量:ATP

④ 酶:解旋酶、DNA 聚合酶等 8、DNA 能精确复制的原因:

①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 9、意义:

DNA 分子复制,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从而确保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10、与DNA 复制有关的计算:

1.一个DNA 连续复制n 次后,DNA 分子总数为:2n

2.第n 代的DNA 分子中,含原DNA 母链的有2个,占1/(2n-1

) 3.若某DNA 分子中含碱基T 为a ,

(1)则连续复制n 次,所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a(2n

-1) (2)第n 次复制时所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a·2n-1 例题14:

(1)、一个被放射性元素标记双链DNA 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若此细菌破裂后释放出n 个噬菌体,则其中具有放射性元素的噬菌体占总数(

C ) A.1/n

B.1/2n C .2/n D.1/2

(2)、具有100个碱基对的一个DNA 分子片段,含有40个胸腺嘧啶,若连续复制3次,则第三次复制时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是( C ) A.60个 B.120个 C .240个 D.360个 第4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

例15.已知牛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有15个四分体,

牛的体细胞中共有6×109

个脱氧核苷酸。假定平均每个基因含1 000个碱基对,则牛的体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平均基因数为 ( )

A.2×105

B.1.2×105

C.1×105

D.4×105

P53 证明DNA 进行半保留复制的实验

第4章基因的表达

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一、RNA的结构:

1、组成元素:C、H、O、N、P

2、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4种)

3、结构:一般为单链

二、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主要在染色体上

三、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

1、转录:

(1)概念: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转录)

(2)过程(看书)解旋、合成RNA、释放、加工

(3)条件:模板:DNA的一条链(模板链)

原料:4种核糖核苷酸

能量:ATP

酶:RNA聚合酶等

(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A—U、T—A、G—C、C—G)

(5)产物:信使RNA(mRNA)、

核糖体RNA(rRNA)、

转运RNA(tRNA)

2、翻译:

(1)概念: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翻译)

(2)过程:(看书P66)

(3)条件:模板:mRNA

原料:氨基酸(20种)

能量:ATP

酶:多种酶

搬运工具:tRNA

装配机器:核糖体

译员:tRNA

(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5)产物:多肽链3、与基因表达有关的计算

DNA碱基数∶mRNA碱基数∶氨基酸数=6∶3∶1。

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1、中心法则

不同类型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

①以D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

②具有RNA复制功能的RNA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

)

③具有逆转录功能的RNA病毒(如艾滋病病毒

)

④高度分化的细胞

DNA――→

转录

RNA――→

翻译

蛋白质

2、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

(1)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间接控制)(2)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直接控制)

(1)直接控制途径(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基因――→

控制

蛋白质的结构――→

直接控制

生物体的性状。

(2)间接控制途径(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基因――→

控制

酶的合成――→

控制

代谢过程――→

间接控制

生物体的性状。

(3)基因控制性状的实例(连线

)

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一、生物变异的类型

●不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变化引起)

●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二、可遗传的变异

(一)基因突变

1、概念: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等变化。

2、原因:物理因素:X射线、激光等;

化学因素: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等;

生物因素:病毒、细菌等。

3、特点:

①发生频率低:②不定向性

③随机性

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任何部位的细胞中。

④普遍性:可发生于几乎所有生物中

⑤多害少利性:基因突变一般有害。

4、结果: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

5、时间: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期)

6、应用——诱变育种

①方法:用射线、激光、化学药品等处理生物。

②原理:基因突变

③实例:高产青霉菌株的获得

④优缺点:加速育种进程,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状,但有利变异个体少。

7、意义:

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②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③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基因重组

1、概念:是指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的过程。

2、种类:

①自由组合:减Ⅰ后期,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组合的结果可能产生与亲代基因型不同的个体。

②交叉互换:减Ⅰ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结果是导致同源染色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组合的结果可能产生与亲代基因型不同的个体。

③重组DNA技术(人工基因重组,可以实现跨物种的基因重组)

3、结果:产生新的基因型

4、应用(育种):杂交育种(见前面)

5、意义:①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丰富的来源;

②为生物的进化提供材料;

③是形成生物体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2节染色体变异

一、染色体变异的类型

二、染色体组:

1、概念: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2、特点:①一个染色体组中无同源染色体,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②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

3、染色体组数的判断:

①染色体组数= 细胞中任意一种染色体条数

一般有害

特点及用途

例16:以下各图中,各有几个染色体组?

答案:3 2 5 1 4

②染色体组数= 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个数

例17:以下基因型,所代表的生物染色体组数分别是多少?

(1)Aa ______ (2)AaBb _______

(3)AAa _______ (4)AaaBbb _______

(5)AAAaBBbb _______ (6)ABCD ______

答案:2 2 3 3 4 1

4、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

由配子发育成的个体叫单倍体。

有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如含两个染色体组就叫二倍体,含三个染色体组就叫三倍体,以此类推。体细胞中含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多倍体。

三、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1、多倍体育种:

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原理:染色体变异

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

优缺点:培育出的植物器官大,产量高,营养丰富,但结实率低,成熟迟。

2、单倍体育种:

方法:花粉(药)离体培养

原理:染色体变异

实例:矮杆抗病水稻的培育

优缺点:后代都是纯合子,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但技术较复杂。

例18:在水稻中,高杆(D)对矮杆(d)是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是显性。现有纯合矮杆不抗病水稻ddrr和纯合高杆抗病水稻DDRR两个品种,要想在短时间内得到能够稳定遗传的矮杆抗病水稻ddRR ,应该怎么做?请用遗传图解表示过程:答案:

(选出)

附:育种方法小结

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用秋水仙素处理萌

发的种子或幼苗

花药(粉)离体培养

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

原理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

优缺点

方法简便,但

要较长年限选择

才可获得纯合子。

器官较大,营养

物质含量高,但结实

率低,成熟迟。

后代都是纯合子,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但

技术较复杂。

第3节人类遗传病

一、人类遗传病与先天性疾病区别:

●遗传病: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可以生来就有,也可以后天发生)●先天性疾病:生来就有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

二、人类遗传病产生的原因: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三、人类遗传病类型

(一)单基因遗传病

1、概念: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2、原因: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3、特点:呈家族遗传、发病率高(我国约有20%--25%)

4、类型:

显性遗传病 伴X显:抗维生素D佝偻病

常显: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

隐性遗传病 伴X隐:色盲、血友病

常隐:先天性聋哑、白化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黑尿症、苯丙酮尿症 (二)多基因遗传病

1、概念: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

2、常见类型:腭裂、无脑儿、原发性高血压、青少年型糖尿病等。 (三)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简称染色体病)

1、概念: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包括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

2、类型:

常染色体遗传病 结构异常:猫叫综合征

数目异常:21三体综合征(先天愚型病)

性染色体遗传病:性腺发育不全综合征(XO 型,患者缺少一条 X 染色体)

四、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1、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 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

2、遗传咨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3、禁止近亲结婚: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五、实验: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注意事项:

1、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

2、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等。

3、调查时要详细询问,如实记录。

4、对某个家庭进行调查时,被调查成员之间的血缘关系必须写清楚,并注明性别。

5、 必须统计被调查的某种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 结果分析:

被调查人数为2 747人,其中色盲患者为38人(男性37人,女性1人),红绿色盲的发病率

为1.38%。男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1.35%,女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0.03%。二者均低于我国社会人群男女红绿色盲的发病率。

实验结论:我国社会人群中,红绿色盲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人类的基因组计划(P93)

计划:完成人体24条(22+X+Y )染色体上的全部基因的遗传作图、物理作图、和全部碱基的序列测定。

意义:可以清楚的认识人类基因的组成、结构、功能极其相互关系,对于人类疾病的诊治和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1、理论要点: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2、进步性:认为生物是进化的。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理论要点:自然选择(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2、进步性:能够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3、局限性:

①不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②自然选择对可遗传的变异如何起作用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仅局限于个体水平)

③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2、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3、 突变和基因重组(可遗传变异)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4、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

5、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6、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1、种群:

概念: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种群。 特点:不仅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而且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种群基因库: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

3、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①按定义计算: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叫基因频率

例19:从某个群体中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 、Aa 、aa 的个体分别是30、60和10个,则:基因型AA 的频率为______;基因型Aa 的频率为 ______;基因型 aa 的频率为 ______。基因A 的频率为______;

基因a 的频率为 ______。

答案:30% 60% 10% 60% 40%

②某个等位基因的频率 = 它的纯合子的频率 + ?杂合子频率

例20:某个群体中,基因型为AA 的个体占30%、基因型为Aa 的个体占60% 、基因型为aa 的个体占10% ,则:基因A 的频率为______,基因a 的频率为 ______ 答案: 60% 40%

③根据哈迪一温伯格定律(遗传平衡公式)计算基因频率

如果一个群体满足以下条件(理想条件):①个体数量足够大 ②交配是随机的 ③没有突变、没

有迁入迁出④没有自然选择。那么这个群体中的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一代一代的遗传中保持平衡(不变)。这就是遗传平衡定律。

设定p、q分别表示基因A和a的频率,则:基因型AA的频率为p2,基因型Aa的频率为2pq,基因型aa的频率为q2。即(A+a)2=A2+2Aa+a2=1。

当题干只给某纯合子的频率时,可开方求出该基因的基因频率。

例21、在非洲人群中,每10000人中有1人患囊性纤维原瘤,该病属常染色体遗传。一对健康夫妇生有一患病的孩子,此后,该妇女与另一健康男性再婚,他们若生孩子,患此病的概率约是( D )

A. 1/25

B. 1/50

C. 1/100

D. 1/200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进化理论中把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合称突变)

●可遗传的变异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基因重组

(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四)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

1、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地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征,而且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并能生殖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2、隔离:

地理隔离: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生殖隔离:指不同种群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3、物种的形成:

⑴物种形成的常见方式:地理隔离(长期)→生殖隔离

⑵物种形成的标志:生殖隔离

⑶物种形成的3个环节的作用:

●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4)物种形成的其它方式:如多倍体的形成,不需要经过长期地理隔离。

(五)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

1、共同进化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1)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如某种兰花和专门为它传粉的蛾;捕食者和被捕食者。

为什么说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P123)

(2)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

2、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3、生物进化的基本历程

(1)地球上的生物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级到高级逐渐进化而来的。

(2)真核细胞出现后,出现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从而出现了有性生殖,使由于基因重组产生的变异量大大增加,所以生物进化的速度大大加快。

4、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有争议的理论和假说)中生突变逐渐积累决定生物进化方向

物种形成中种群的长期稳定与迅速形成新种交替出现

突变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单元测试题

高二生物必修二第二单元复习题---2015.12.21 1、根据基因与染色体的相应关系,非等位基因的概念可概述为( ) A .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不同基因 B .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基因 C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 D .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 2、萨顿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而提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假说,下列不属于他所依据的“平行”关系的是( ) A .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的,在配子中都只含有成对中的一个 B .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也自由组合 C .作为遗传物质的DNA 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绕形成的 D .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3、对甲、乙两细胞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细胞都处于四分体时期 B .甲细胞中染色体数是4,没有染色体组 C .乙细胞有两个染色体组,但不含染色单体 D .乙两细胞一定来源于雄性个体 4、菠菜的阔叶和窄叶是一对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阔叶对 窄叶为显性。要判断阔叶和窄叶基因位于片断Ⅱ上还是片断Ⅲ上,现用窄叶雌株与阔叶雄株杂交,不考虑突变,若后代①雌性为阔叶,雄性为窄叶;②雌性为窄叶,雄性为阔叶,可推断①、②两种情况下该基因分别位于( ) A .Ⅱ;Ⅱ B .Ⅲ或Ⅱ;Ⅱ C .Ⅲ;Ⅱ D .Ⅲ;Ⅲ 5、以下二倍体生物的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是( ) ①有丝分裂中期细胞 ②有丝分裂后期细胞 ③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 ④减数第二次 分裂中期细胞 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 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①③⑤⑥ D .①④⑤⑥ 6、科学家将抗冻蛋白基因导入烟草,筛选出抗冻蛋白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烟草(假定抗 冻蛋白基因都能正常表达)。某些烟草的体细胞含两个抗冻蛋白基因,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 上的整合情况有图示的三种类型(黑点表示抗冻蛋白基因的整合位点);让这些含两个抗冻蛋白基因的烟草自交,后代抗冻烟草和 普通烟草(不含抗冻蛋白基因)的比值分别是( ) A .1∶0 3∶1 15∶1 B .3∶1 3∶1 9∶6∶1 C .1∶0 1∶1 9∶6∶1 D .1∶1 3∶1 15∶1 7、基因型为XXY 的人发育成男性,但基因型为XXY 的果蝇却发育成雌果蝇,由此推测人和果蝇的性别决定差异在于( ) A .人的性别主要取决于X 染色体数目,而果蝇取决于Y 染色体数目 B .人的性别主要取决于是否含有X 染色体,而果蝇取决于X 染色体数目 C .人的性别主要取决于是否含有Y 染色体,而果蝇取决于X 染色体数目 D .人的性别主要取决于X 染色体数目,果蝇取决于是否含有Y 染色体 8、雄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 ,雌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 。某种鸟(2N =80)的羽毛颜色由三种 位于Z 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如图所示),D +控制灰红色,D 控制蓝色,d 控制巧克力色,D +对D 和d 为显性,D 对d 为显性。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有关推论合理的是( ) A .该鸟种群中共有6种基因型 B .蓝色个体间交配,F 1中雌性个体都呈蓝色 C .灰红色雌鸟与蓝色雄鸟交配,F 1中出现灰红色个体的概率是1/2 D .绘制该种鸟的基因组图至少需要对42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测序 9、一对夫妇,其中一人为红绿色盲患者,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 ) 10、将雌性蝗虫某个细胞的染色体中所有DNA 链都用32P 标记,然后将该细胞置于不含32 P 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两次连续分裂产生四个子细胞。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如果是有丝分裂,则子细胞中含32 P 的染色体数目将有两种且两两相同 B .如果是减数分裂,则子细胞中含32 P 的染色体数目将有两种且两两相同 C .如果是有丝分裂,则子细胞中含32P 的染色体数目将都相同 D .如果是减数分裂,则子细胞中含32 P 的染色体数目将都相同 11、如图为某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仅画出部分染色体),图中的现象是什么?若该细胞产生的配子参与受精,会发生何种情况( ) A .交叉互换 囊性纤维病 B .同源染色体不分离 先天性愚型 C .基因突变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D .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 性腺发育不良 12、下图为某遗传病的系谱图,相关基因用B 、b 表示。图中1个体的基因型不可能是( ) A .bb B .Bb C .X b Y D .X B Y 13、如图甲乙丙是某高等动物体内发生的细胞分裂模式图,图丁为某一时刻部分染色体行为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高二生物必修二减数分裂练习题(含答案)

高二生物必修二减数分裂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08 江苏生物)为了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特点,实验材料选择恰当的是( ) ①蚕豆的雄蕊②桃花的雌蕊③蝗虫的精巢④小鼠的卵巢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008 上海生物)在果蝇的下列细胞中,一定存在Y染色体的细胞是( ) A.初级精母细胞 B.精细胞 C初级卵母细胞 D.卵细胞3.(2008广东生物)仅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而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的选项是(多选) ( ) A.分裂间期DNA复制与相关蛋白质合成 B.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 C.联会后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部分DNA交换 D.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 4.(2008 广东生物)以下为某植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某些时期的示意图,正确的描述是 ( ) A. ①纺锤丝牵引着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B.②纺锤丝牵引着同源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 C.③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D.④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5.(2008 广东理基)对图7-2减数分裂过程某阶段的描述, 正确的是( ) A.同源染色体移向两极 B.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结束 C.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 D.姐妹染色单体排列在赤道 板上 6.(2008 上海生物)图7-3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某生物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 A.甲、乙、丙中都有同源染色体 B.卵巢中不可能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 C.能够出现基因重组的是乙 D.丙的子细胞是精细胞 (2004江苏生物)下列关于DNA分子和染色体数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 ) 7. A.有丝分裂前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DNA复制而加倍 B.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加倍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半 D.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始终不变 8.图为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图中不可能反映的是() A.发生了基因突变 B.发生了染色体互换 C.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 D.该细胞为次级精 母细胞 9.(2006 上海生物)图7—5为三个处于分裂期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可能是丙的子细胞 B.乙、丙细胞不可能来自同一个体 C.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二个染色体组 D.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10.(2007上海生物)图7—6是动物减数分裂各期的示意图,正确表示分裂过程顺序的是 ( )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二综合测试题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综合测试题 泌阳二高张松录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细菌体内的DNA和蛋白质分别含有31P和32S,噬菌体 3235 A. 2. A. C 3. A B C:2:1 D 4. A C 内 5. A. B. C. D. 6.将番茄一对相对性状纯合显性个体(红果)和纯 合隐性个体(黄色)间行种植,另将玉米一对相对性状纯合显性个体和纯合隐性个体间行种植,问隐性纯合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F1是 A.44% B.24% C.14% D.28% 7.玉米为雌雄同株,若两株玉米相互授粉,其中一株玉米所结种子的胚乳基因型 为AAaBbb,则该玉米所结种子种皮的基因型和另一株玉米所结种子胚乳基因型分别为 A.AAbb、AaaBBb B.AAbb、AAaBbb C.AaBb、AaaBBb D.aaBB、AAaBbb 8.番茄果实的红色对黄色为显性,两室对一室为显性。两对性状分别受两对非同

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控制。育种者用纯合的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二代中重组表现型个体数占子二代总数的 A.7/8或5/8 B.9/16或5/16 C.3/8或5/8 D.3/8 9.下列曲线能正确表示杂合子(Aa)连续自交若干代,子代中显性纯合子所占比 例的是 10.下图为人类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Ⅱ-4为男性患者。相关叙述不合理的 是 A.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但致病基因不一定 在常染色体上 B.该病易受环境影响,Ⅱ-3是携带者的概 率是 C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 D 11. F1 A C 12. A. B. C. D. 13.人就有一人患囊性纤维变性,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 A. 14. 50 A. 15.有性生殖可克服马铃薯因连续种植几年后的种性退化。其依据的变异原理主要 是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 C.染色体数加倍 D.染色体数减半16.下面有关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B.基因重组产生原来没有的新基因 C.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 D.基因重组能产生原来没有的新性状组合17.在自然的条件下,硝化细菌产生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是 A.染色体变异 B.基因重组 C.基因突变 D.环境条件的变化18.红眼(R)雌果蝇和白眼(r)雄果蝇交配,F1代全是红眼,自交所得的F2代中

生物必修二基础知识点背诵版讲解

生物必修二基础知识点背诵版 1、遗传的基本规律 (1)基因的分离定律 ①豌豆做材料的优点:(1)豌豆能够严格进行自花授粉,而且是闭花授粉,自然条件下能保持纯种。(2)品种之间具有易区分的性状。 ②人工杂交试验过程:去雄(留下雌蕊)→套袋(防干扰)→人工传粉 ③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代表现为一种表现型,F1代自交,F2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3:1。 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①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杂交后,产生的F1自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四种表现型中各有一种纯合子,分别在子二代占1/16,共占4/16;双显性个体比例占9/16;双隐性个体比例占1/16;单杂合子占2/16×4=8/16;双杂合子占4/16;亲本类型比例各占9/16、1/16;重组类型比例各占3/16、3/16 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③运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优良性状分别在不同的品种中,先进行杂交,从中选择出符合需要的,再进行连续自交即可获得纯合的优良品种。 记忆点: 1.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范围内,有n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最多可能有2n种。 2、细胞增殖 (1) 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2)有丝分裂: 分裂间期的最大特点: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必修二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精编

必修二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精编 物理知识点第五章平抛运动5-1 曲线运动 &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一、曲线运动 1、定义: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 2、条件:运动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3、特点:①方向:某点瞬时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这一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 ②运动类型:变速运动(速度方向不断变化)。 ③F合≠0,一定有加速度a。 ④F合方向一定指向曲线凹侧。P蜡块的位置vvxvy涉及的公式:θ ⑤F合可以分解成水平和竖直的两个力。 4、运动描述蜡块运动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等时性、独立性、等效性、矢量性。 2、互成角度的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的判断: ①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速直线运动。

②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分运动,一个是匀速直线运动,一个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合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a 合为分运动的加速度。 ③两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④两个初速度不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当两个分运动的初速度的和速度方向与这两个分运动的和加速度在同一直线上时,合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否则即为曲线运动。 三、有关“曲线运动”的两大题型(1)小船过河问题vv水v船θ,ddvv水v船θ当v水v船时,,,θv船d(2)绳杆问题(连带运动问题) 1、实质:合运动的识别与合运动的分解。 2、关键:①物体的实际运动是合速度,分速度的方向要按实际运动效果确定;②沿绳(或杆)方向的分速度大小相等。模型四:如图甲,绳子一头连着物体B,一头拉小船A,这时船的运动方向不沿绳子。B OOAvAθv1v2vA甲乙甲乙处理方法:如图乙,把小船的速度vA沿绳方向和垂直于绳的方向分解为v1和v2,v1

高中生物必修二综合测试题

高中生物必修二综合测试题 1.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有说服力 C.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D.DNA分子的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 2.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DNA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小鼠死亡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32P标记 3.科学家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35S 标记一个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结果产生了n个子代噬菌体。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有2个子代噬菌体的DNA中含有32P B.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都含有31P C.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都含35S和32S D.噬菌体增殖需要大肠杆菌提供原料、酶等4.下列有关DNA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含n个碱基的DNA分子,转录出的mRNA分子的碱基数量是n/2 B.DNA分子的复制过程中需要tRNA从细胞质转运脱氧核苷酸 C.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脱氧核糖通过氢键连接 D.DNA分子互补配对的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5.将一个有100个碱基组成的DNA分子,其中含有鸟嘌呤20个,放在含有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复制两次,问所有的子代DNA中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量为() A.30B.60 C.90 D.120 6.下列关于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遗传信息从碱基序列到氨基酸序列不会损失B.密码子中碱基的改变一定会导致氨基酸改变C.D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决定mRNA的序列D.每种tRNA可以识别并转运多种氨基酸7.如图为基因表达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DNA,其双链均可作为②的转录模板 B.②上有n个碱基,则新形成的肽链含有n-1个肽键 C.③是核糖体,翻译过程将由3′向5′方向移动 D.④是tRNA,能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 8.核糖体RNA( rRNA)在核仁中通过转录形成,与核糖核蛋白组装成核糖体前体,再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进一步成熟,成为翻译的场所。翻译时rRNA催化肽键的连接。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rRNA的合成需要DNA做模板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生物必修2复习知识点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减数分裂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减数第一次分裂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 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 体之间常常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 (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 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 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 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 的变化规律 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 不 同点 形成部位 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卵巢 过 程 有变形期 无变形期 子细胞数 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精子 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3个极体 相同点 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

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知识点结构图梳理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 《遗传与进化》 人类是怎样认识基因的存在的? 遗传因子的发现 基因在哪里? 基因是什么? 基因是怎样行使功能的? 基因的表达 基因在传递过程中怎样变化? 基因突变与其他变异 人类如何利用生物的基因? 生物进化历程中基因频率是如何变化的?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主线一:以基因的本质为重点的染色体、DNA 、基因、遗传信息、遗传密码、性状间关系的综合; 主线二:以分离规律为重点的核基因传递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 主线三:以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自然选择为重点的进化变异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相对性状 一、孟德尔简介: 二、杂交实验(一) 1956----1864------1872 1.选材:豌豆 纯种 性状易区分且稳定 真实遗传 2.过程:人工异花传粉 一对相对性状的 正交

P(亲本)互交反交 F1纯合子、杂合子F2dd 1 分离比为3:1 3.解释: ①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区分大小写)②因子成对存在。 ③配子只含每对因子中的一个。④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4.验证 dd F1是否产生两种 比例为1:1的配子 5.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三、杂交实验(二) 1. yyrr 亲组合 1 重组合 2.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四、孟德尔遗传定律史记: ①1866年发表②1900年再发现 ③1909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 △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五、小结:

必修二立体几何初步知识点整理.

必修二立体几何初步知识点整理 一、基础知识(理解去记) (一)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1)多面体——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 围成多面体的各个多边形叫叫做多面体的面,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叫做多面体的棱,棱与棱的公共 点叫做顶点。 旋转体——把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平面的一条定直线旋转形成的封闭几何体。其中,这条定直线 称为旋转体的轴。 (2)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棱柱 1.1棱柱——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1.2相关棱柱几何体系列(棱柱、斜棱柱、直棱柱、正棱柱)的关系: ①????????→??????? →???? ? 底面是正多形 棱垂直于底面 斜棱柱 棱柱正棱柱直棱柱其他棱柱 底面为矩形 侧棱与底面边长相等 ①侧棱都相等,侧面是平行四边形; ②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全等的多边形; ③过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是平行四边形; ④直棱柱的侧棱长与高相等,侧面与对角面是矩形。 补充知识点 长方体的性质: ①长方体一条对角线长的平方等于一个顶点上三条棱的平方和;【如图】2 22211AC AB AD AA =++ ②(了解)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1AC 与过顶点A 的三条棱所成的角 分别是αβγ,,, 那么2 2 2 cos cos cos 1αβγ++=,2 2 2 sin sin sin 2αβγ++=; ③(了解)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1AC 与过顶点A 的相邻三个面所成的角分别是αβγ,,,则 222cos cos cos 2αβγ++=,222sin sin sin 1αβγ++=. 1.4侧面展开图:正n 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由n 个全等矩形组成的以底面周长和侧棱长为邻边的矩形.

最新生物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及答案讲解学习

必修二综合测试卷 1.(2013·郑州一模)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科学发现与研究方法相一致的是( ) ①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A.①假说—演绎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法 B.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法③类比推理法 C.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法③假说—演绎法 D.①类比推理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法 2.1953年Watson和Crick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其重要意义在于( ) ①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②确定DNA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③发现DNA如何存储遗传信息④为DNA复制机制的阐明奠定基础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3.在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色基因(y)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则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现有基因型WwYy的个体自交,有关子代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9种基因型,其中基因型为wwYy、WwYy的个体表现为白色 B.有9种基因型,其中基因型为Wwyy、wwyy的个体表现为绿色 C. 有3种表现型,性状分离比为12:3:1 D.有4种表现型,性状分离比为9:3:3:1 4.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的相对性状。用杂合的灰身雌雄果蝇杂交,去除后代中的黑身果蝇,让灰身果蝇自由交配,理论上其子代果蝇基因型比例为( ) A.4∶4∶1 B.3∶2∶1 C.1∶2∶1 D.8∶1 5.下图为某动物细胞减数分裂的两个时期的结构模式图,a、b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关于两图叙述错误的是() A.图1细胞处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此 时期没有遗传物质的复制 B.两图说明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C.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不发生在 两图所处的分裂时期 D.若两图来源于同一个卵原细胞,且图2是卵细胞,则图1是次级卵母细胞6.红花蚕豆栽培园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开黄花的蚕豆植株,推测该黄花表现型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为确定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黄花植株与红花植株中() A.花色基因的DNA序列 B.花色基因的碱基组成 C.细胞的DNA含量 D.细胞的RNA含量 7.如图表示H5N1病毒、硝化细菌、酵母菌和人体内遗传物质组成中五碳糖、碱基和核苷酸的种类,其中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H5N1病毒B.硝化细菌 C.酵母菌 D.人体 8.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 ②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 ③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④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以上4个实验中的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 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 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 9.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如果对35S标记的噬菌体甲组不进行搅拌,32P标记的噬菌体乙组保温时间过长,其结果是( ) A.上清液中,甲组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B.甲组沉淀物中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C.沉淀物中,甲组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D.甲组上清液中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10.(2013·山东一模)如图甲、乙表示真核生物遗传信息传递的两个过程,图丙为其中部分片段的放大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高中生物必修二基础知识巩固

减数分裂过程及基因分离定律 1.根据右图,完成下列填空。 图中A和B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和B ,形成一 个,a和a'是,a'和b'是, D表示基因,d表示基因,D和d称为基因,图中 A上有个D,D控制的是生物体的性状,d 控制的是生物体的性状,D和d控制的性状称为 性状。 2.假设精原细胞内只有一对同源染色体,请完成精子形成过程的部分图解,并完成下列问题。 ①图解(只需画出染色体的变化) ②请在上图中标出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 ③减数分裂是进行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时进行的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细胞的减少一半。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次分裂,因为分离之后进入到了两个 细胞,所以,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完成了 的分离,但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后数目不变。 ④请在①的精原细胞中标上一对等位基因D和d,并在其他图解中追踪这对等位基因的变化。 ⑤由④可看出,等位基因(D和d)随着的分开而分离,最后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子代。这就是定律的实质。 3.豌豆是传粉植物,而且是受粉,所以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用豌豆做杂交实验,结果即可靠又容易分析。孟德尔做豌豆杂交实验时,花粉的植株是父本,花粉的植株是母本,母本要在花时除去。 4.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试验中,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的原因是: ①在形成配子时,随着的分开而分离,最终进入不同配子; ②时,的随机结合。

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及自由组合定律 1.根据右图,完成下列填空。 ①图中细胞处于减数第次分裂的期,图中有个 四分体,1和2叫做,1和4叫做,图 中的等位基因有,非等位基因有。 ②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伴随着(填图中序号)的分开(填图中字母)分离,同时(填图中序号)上的(填图中字母)组合。 2.若上题图中细胞为某雄性动物的细胞,则正常情况下,该雄性动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的染色体组合有几种可能,请画出来。(只需画出染色体的变化) 3.由上题推测,正常情况下,该雄性动物所产生配子的基因型有,其形成原因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上的彼此分离的同时,上的自由组合,这就是定律的实质。 4.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试验中,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自由组合现象的原因是: ①在形成配子时,上的自由组合; ②时,的随机结合。 5.精、卵细胞形成的比较 ①相同点:染色体复制次,都有现象和四分体时期,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分离,染色体数目;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分离;最后形成的精细胞(或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核内DNA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

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含答案)

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含答案)必修一第2单元文言文基础梳理 一、通假字(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夫晋,何厌之有____通____,____ 2.失其所与,不知____通____,____ 3.日以尽矣____通____,____ 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____通____,____ 5.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____通____,____ 6.荆轲奉樊於期头函____通____,____ 7.卒起不意____通____,____ 8.秦王还柱而走____通____,____ 9.要项伯____通____,____ 10.不敢倍德____通____,____ 11.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____通____,____ 12.令将军与臣有郤____通____,____ 自我校对 1.厌餍满足 2.知智明智,聪明,读zhì 3.以已已经 4.陵凌凌辱 5.振震震慑 6.奉捧捧着 7.卒猝仓促,突然,读cù 8.还环绕 9.要邀邀请10.倍背背叛11.蚤早早12.郤隙隔阂、嫌怨 二、文言实词 (一)写出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敢以烦执事 ..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掌管某项事情(工作)的人,可作动词或名词 (2)若舍郑以为 ..①东道主 ...② ①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认为②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请客的主人 (3)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4)樊将军以穷困 ..来归丹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物质上不富有 (5)可以 ..解燕国之患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可能,能够 (6)樊於期偏袒 ..扼腕而进曰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袒护 (7)终已不顾 ..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不考虑,不照顾 (8)诸郎中 ..执兵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中医医生 (9)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副词,很 (10)将军战河北 ..①,臣战河南 ..② ①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河北省 ②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河南省 (11)所以 ..遣将守关者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自我校对 (1)办事的官吏,此处是对对方的敬称(2)①

(完整版)教学计划高中生物必修二

高一下学期教学计划 郭玉梅 2013/2/21 新学期伊始,我继续担任4、5、6、7四个班级生物教 学任务,根据半年来对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情况特点的了解,认真总结经验,努力在这学期使四个班的学生对生物学科进一步的了解,进而喜爱这个学科,学好这个学科,现拟定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利用网络资源、各类相关专业的书报杂志了解现代生

物科学的动向,搜集一些新的生物学成果介绍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开拓自己的教学视野和思维。在教学中,同时也鼓励学生收集身边有关生物的问题,在课堂上开辟一片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关注问题的天地。通过这样的资料互动形式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体现生物学科的社会性一面。 二、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三、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 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 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

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 改进工作。 五、本学期共二十一周,经组内讨论现对教材内容教学进度做如下安排; 第1、2周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3、4周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5周复习检测、 第6、7周基因的本质 第8、9周基因的表达 第10周基因的本质、表达复习、期中复习备考 第11、第14、第17、第20、 13周 15、16 周 18、19周 21周 12 、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复习检测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期末复习备考

高中生物必修二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1×50=50分) 1、 在欧洲人群中,每25000人就有一人患囊性纤维变性,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如果一对健康的夫妇 有一个患病的儿子,此后该女子离婚后又与另一健康男子再婚,则婚后他们生一患此病男孩的概率是 A .1/25 B .1/100 C .1/200 D .1/625 2、在自然的条件下,硝化细菌产生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是 A .染色体变异 B .基因重组 C .基因突变 D .环境条件的变化 3、1968年,在几篇新闻报道中描述了一个惊人的发现,有2%~4%的精神病患者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Y 。XYY 综合症患者有暴力倾向,有反社会行为,有人称多出的这条Y 染色体为“犯罪染色体”。下列关于XYY 综合症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患者为男性,是由母方减数分裂产生异常卵细胞所致 B .患者为男性,是由父方减数分裂产生异常精子所致 C .患者为女性,是由母方减数分裂产生异常卵细胞所致 D .患者为女性,是由父方减数分裂产生异常精子所致 4、下图是某家系一种遗传病的遗传图解,成员中Ⅰ-1、2和Ⅱ-2为患者。推测合理的一项是( ) A .III -2为患病男孩的概率是50% B .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C .II -3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50% D .该病为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5、从某生物中提取出DNA 进行化学分析,发现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的46%,又知该DNA 的一条链(H 链)所含的碱基中28%是腺嘌呤,问与H 链相对应的另一条链中腺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数的( ) A .26% B .24% C .14% D .11% 6、有关基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 ②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③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指不同世代间基因的传递规律 ④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则不能遗传 ⑤种群中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③④⑤ 7、将二倍体玉米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待其长成后用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得到了新的植株,有关新植株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 (1)是单倍体 (2)体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 (3)不能形成可育的配子 (4)体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 (5)能形成可育的配子 (6)可能是纯合子也有可能是杂合子 (7)一定是纯合子 (8)是二倍体 A .(4)(5)(7)(8) B .(1)(4)(5)(6) C .(1)(2)(3)(6) D .(1)(4)(5)(7) 8、下图所示的是一种罕见的疾病——苯丙酮尿症(PKU)的家系图,设该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 是显性,a 是隐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8的基因型为Aa B .PKU 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C .8与9结婚,生了两个正常孩子,第3个孩子是PKU 的概率为1/6 D .该地区PKU 发病率为1/10000,10号男子与当地一正常女子结婚,生病孩几率为1/200 9、如图表示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不同情况,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应该是 A. ①⑤③④② B. ②④①⑤③ B. ①③⑤④② D. ③⑤④②① 10、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是 A .子一代表现显性性状,子二代表现性状分离 B .隐性性状在子一代末表现,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 C .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测交后代分离比为1∶1 D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11、母马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64条,公驴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62条,则母马与公驴杂交后代骡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A .61 B .62 C .63 D .64 12、若某女患病,则可推知其儿子及父亲一定有此病,那么该病的致病基因是 A .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B .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C .X 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D .X 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13、下列杂交组合中,只能产生一种表现型子代的是 A .AABb ×AABb B .AaBb ×aaBb C .AaBB ×aabb D .AABb ×AaBB 14、下列关于孟德尔取得成功的原因,错误的是 A .选用豌豆作实验材料 B .对性状传递的形容采用先多对后一对的方法 C .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D .合理设计实验程序 15、下列哪项最可能不属于配子(卵细胞或精子) A .RrBc B .D E C .Ab D .Be 16、图为某遗传病图谱,如4号与有该病的女子结婚,出现病孩的几率以及该病的遗传方式 A .1/2常染色体隐性 B .1/3常染色体隐性 C .1/2 X 染色体隐性 D .1/3 X 染色体隐性 17、人类多指基因(T )是正常(t )的显性,白化基因(a ) 是正常(A )的隐性,都在常染色体上,而且都独立遗传。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母亲正常,他们 纺锤丝 ① ② ④ ⑤ ③ ■ ■ ● ○ ○ □ ○○ Ⅰ 1 2 Ⅱ 1 2 3 4 Ⅲ 1 2 3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复习提纲)期末必备

生物必修2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相对性状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7) 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4、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 5、杂交与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 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从简单到复杂) (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 ★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高茎豌豆×矮茎豌豆DD×dd ↓ ↓ F1:高茎豌豆F1:Dd ↓自交↓自交 F2:高茎豌豆矮茎豌豆F2:DD Dddd

高一数学必修二基础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二基础知识点总结 2.1.1简单随机抽样 1.总体和样本 在统计学中 , 把研究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把每个研究对象叫做个体. 把总体中个体的总数叫做总体容量. 为了研究总体的有关性质,一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 研究,我们称它为样本.其中个体的个数称为样本容量. 2.简单随机抽样,也叫纯随机抽样。就是从总体中不加任何分组、划类、排队等,完全随 机地抽取调查单位。特点是:每个样本单位被抽中的可能性相同概率相等,样本的每个单位完全独立,彼此间无一定的关联性和排斥性。简单随机抽样是其它各种抽样形式的基础。通常只是在总体单位之间差异程度较小和数目较少时,才采用这种方法。 3.简单随机抽样常用的方法: 1抽签法;⑵随机数表法;⑶计算机模拟法;⑷使用统计软件直接抽取。 在简单随机抽样的样本容量设计中,主要考虑:①总体变异情况;②允许误差范围;③概率保证程度。 4.抽签法: 1给调查对象群体中的每一个对象编号; 2准备抽签的工具,实施抽签 3对样本中的每一个个体进行测量或调查 例:请调查你所在的学校的学生做喜欢的体育活动情况。 5.随机数表法: 例:利用随机数表在所在的班级中抽取10位同学参加某项活动。 2.1.2系统抽样

1.系统抽样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 把总体的单位进行排序,再计算出抽样距离,然后按照这一固定的抽样距离抽取样本。第一个样本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办法抽取。 K抽样距离=N总体规模/n样本规模 前提条件:总体中个体的排列对于研究的变量来说,应是随机的,即不存在某种与研 究变量相关的规则分布。可以在调查允许的条件下,从不同的样本开始抽样,对比几次样 本的特点。如果有明显差别,说明样本在总体中的分布承某种循环性规律,且这种循环和 抽样距离重合。 2.系统抽样,即等距抽样是实际中最为常用的抽样方法之一。因为它对抽样框的要求 较低,实施也比较简单。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有某种与调查指标相关的辅助变量可供使用,总体单元按辅助变量的大小顺序排队的话,使用系统抽样可以大大提高估计精度。 2.1.3分层抽样 1.分层抽样类型抽样: 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照某种特征或标志性别、年龄等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 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用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 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 两种方法: 1.先以分层变量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再按照各层在总体中的比例从各层中抽取。 2.先以分层变量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再将各层中的元素按分层的顺序整齐排列,最 后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 2.分层抽样是把异质性较强的总体分成一个个同质性较强的子总体,再抽取不同的子 总体中的样本分别代表该子总体,所有的样本进而代表总体。 分层标准: 1以调查所要分析和研究的主要变量或相关的变量作为分层的标准。 2以保证各层内部同质性强、各层之间异质性强、突出总体内在结构的变量作为分层 变量。 3以那些有明显分层区分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 3.分层的比例问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