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知识分享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知识分享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知识分享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知识分享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答:帝国主义的侵略,把中国变成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近代文学的基本特点?答:一,文学的政治性和战斗性有所增强。二,王文学反映现实生活的领域有所扩大。三,文学呈现出以罕见的复杂状态与过度状态。

3.欣赏《己亥杂诗》其五.其一百二十五。其五:“浩荡离愁。。。更护花”。一二两句写离京南归时的情形,失落与惆怅之情溢于言表。三四句笔锋突转,以落红华泥护花作比,说明自己身虽离官场,仍心系国家,形象生动而含蓄沉著。其一百二十五:“九州生气侍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分明,分三层: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社会现实,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语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才,而朝廷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才,只有这样中国才能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诗人热情的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大得该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热情的呼唤,天公啊,请你抖擞精神,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4.龚自珍是个成就和特点:(1)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社会批判,尖锐有力。(2)追求理想,展望未来,慷慨激昂,热情洋溢,又不时流露杳茫孤独之感。

(3)敢于创新,尽文字之美,抒一家之言。(4)艺术方法基本算是浪漫主义的,突破形式限制,不拘一格,瑰丽中显得古奥,犀利明快的同时往往又隐晦艰深。

5.龚自珍《咏史》的艺术特点:(1)吟咏历史与讽喻现实的统一。诗从“金粉东南”写起,紧扣“咏史”之题;最后又借田横义不降汉的历史故事反讽士人不能坚持节操,仍回应标题。同时在咏史的格局框架内,填入了具有高度概括性的现实内容,发抒感慨,批判时政,实是托古刺今,借题发挥之作。

(2)政治思想与艺术概括的统一。作者善以政论作诗,此篇即可看作用诗体写成的杂文,它针对当时官场、士林这些特定阶层,抽出其本质特征予以批判,提升到历史高度予以针砭,具有振聋发聩的思想力量;同时其重表意而多陈述的表达,并不使诗歌流于概念化、空泛化,而是富有概括力、形象性,此诗既是政治家之诗,又是诗人之诗。

(3)全诗层次清晰,笔锋犀利,用典贴切,叙议结合,增强了诗歌的现实性和批判性;造语凝重端方,属对严谨工整,音调铿锵悦耳,读来有骨力铮铮之感,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和音乐美。

6.黄遵宪的诗歌题材及艺术特点:一,题材:1反对列强侵略关心国家命运的诗《书愤》,2批判收旧势力要求变法图强的诗《感怀》,3描绘异国风光吟咏科学文明的诗《樱花歌》,4表现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关切与同情的诗《逐客篇》。二,艺术特点:1提倡创造革新,又强调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精神,自称所作为“新派诗”。 2在诗中广泛地描写了重大历史事件,突出反映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深刻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3诗中表现新的社会思潮,包括外国奇异风物与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具有新意境。4代表作有《哀旅

顺》、《书愤》、《今别离》等。(四)为要保存旧有风格,而未能打破旧形式;用典过多,往往难懂;具有浓厚的改良派色彩。

7黄遵宪《哀旅顺》的艺术特点:(1)概括有力,表达委婉。此诗采取史诗般的笔法,站在历史的高度,对甲午海战加以高度概括与真实记录,显示了作者驾驭重大题材的能力。同时作者采取了十分委婉的表达方式来凸现诗篇的意旨,全诗并未从正面点出导致旅顺失陷的原因,而是把这一问题留给读者去思索,含不尽之意在于言外。(2)欲抑先扬,大起大落。此诗前十四句极言旅顺港的形式之险要、战备之精良、军威之雄壮,真是天下无双,固若金汤。最后两句却骤然转折,写旅顺轻而易举地沦入敌手,将前文陡然抹倒。两相对照,反差强烈,取得触目惊心的艺术效果,也在大起大落的结构中寄托了作者无限的悲愤叹惋。(3)感情强烈,音韵调谐。全诗前十四句气势轩昂,充溢豪情,最后两句虽平平道来,哀恸悲怆之情却力透纸背,更显示出哀旅顺之沉痛无比。其感情之所以能如此剧烈动荡,是与作者善于用韵密不可分的。全诗逐句用韵,前十四句押仄声韵,急促而铿锵,最后两句忽然转用平声韵,暗喻旅顺失陷之轻易,与全诗的思想内容达成了高度和谐。

8. 梁启超与“新文体”的特点:戊戌变法前后,以梁启超散文为代表的文体。文笔平易畅达,“条理清晰,笔端常带感情”,富有鼓动性,成为风靡一时的新文体,号称“新民体”,亦称报章体。

9.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的艺术特点:(1)强烈的感染性。作者以饱带情感之笔,或说理,或喻事,或状物,往往是不厌其烦地反复强调,务求恣睢淋漓,充分表达出炽热挚烈的爱国激情,在奔放激荡中给人以慑心动魄般的巨大震撼,极富鼓动性。(2)鲜明的形象性。此文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使抽象的逻辑

推理中具有鲜明生动的形象,“老大帝国”的老态龙钟、枯朽衰弱与少年中国的血气方刚、充满活力,在相互比照中栩栩如生地站立在读者面前。又广泛取譬,多方设喻,先是以人喻国,转而又以物喻人,喻中套喻,喻后接喻,堪称奇观。(3)高度的灵活性。此文的语言表述非常自由,或文或白,或奇或偶,或引诗为文,或化骈为散,时而用一二个外语洋词,时而用三两句俚语方言,其遣词造句不受约束,无所禁忌,而又尽情尽意,明白无碍。

10.四大谴责小说的内容: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11.《狂人日记》中的狂人的形象及其意义:(1)狂人是一个兼有病狂与清醒双重特征的反封建战士的形象,(2)意义:揭示了封建传统吃人的主题。12,阿Q的形象及其意义:1,阿Q是一个落后的不觉悟的、带有精神病态的农民形象,也是反省国民性弱点的一面镜子。精神胜利法是阿Q性格的主要特征,其体现的是妄自尊大,自轻自贱,自我安慰,欺软怕硬,其核心是不正视现实。2,A阿Q形象具有巨大的概括性,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沉重的苦难生活的生动概括。B阿Q形象具有社会普遍性,既概括了中国国民性的一般弱点,也概括了人类的心理特点和思维方法。C以对“人”这一生存困境的正视,揭示了人类精神现象的一个重要侧面,具有超越时代、民族的意义和价值

13.《呐喊》、《彷徨》人物形象的分类:1.权势者形象,这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一些有钱有权有势的“阔人”,如《阿Q正传》中的赵太爷、《祝福》中的鲁四老爷、《离婚》中的七大人等。他们自觉地维护着封建传统及其伦理道德规范,并体现了冷酷、虚伪的精神特征。 2.积极维护封建伦理道德的卫道者形象。《肥皂》里的四铭、《高老夫子》中的高干亭等封建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

属于这一类。3.被侮辱与被损坏者的形象。鲁迅认为,各种形式的封建思想观念,在精神上残害着等级社会的下层人,侵蚀着他们的灵魂,从而严格的控制着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关系,以维护封建秩序,因而他在《呐喊》、《彷徨》中塑造了较多的不觉中被吃掉的形象。

14.简析《秋夜》中小粉红花、小青虫形象的象征意蕴:小粉红花是社会上不敢正视现实、寄希望于未来的弱小者,处境悲惨,是一种典型的弱者的象征。而小青虫是现实中向往光明、不计成本、不惜牺牲的追求者的象征。作者对前者更多的是批判,对后者则是敬佩和惋惜。

15.简答鲁迅杂文的思想内容:1.鲁迅杂文是中国当代社会现实的直接反映。2.鲁迅的前期杂文表现出较浓厚的启蒙主义思想,较多地揭示和批判社会的腐败和思想的落后。3.鲁迅的后期杂文具有更多的唯物辩证法的思想。

16.简答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1鲁迅杂文的风格也随着时代和社会以及他的年龄的增长不断地发生变化,前期风格热烈,后期风格深沉冷峻。2运用贴切而形象的比喻来阐明深刻的道理,也是鲁迅杂文的显著特点之一。3鲁迅的杂文是对中国议论性散文的创造性发展,形象性与逻辑性的统一。

17.简析《铸剑》中眉间尺的形象:优柔寡断、怯弱、强烈的复仇思想、涉世不深、经验不足、能力有限、成长迅速、抉择果断,眉间尺是一个现实中的复仇者的形象,他有自身的性格弱点,但在复仇的道路上他逐渐成熟起来。

18.结合《沉沦》的内容,分析小说主人公性苦闷描写的积极意义:1作品对主人公的性苦闷的描写是真实的,符合人物性格逻辑。他在内心痛苦无法解脱的情况下跳海自尽,是五四青年感时忧国情绪的表现,是对时代的抗议。2.主人公的性苦闷,是当时青年中最为典型的时代苦闷之一。《沉沦》亮出主人公要

求性爱的心理,则是对封建禁欲主义的反叛,也是对封建文学的突破。3作品通过对主人公性苦闷的描写还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倾向。

19《子夜》的创作意图:当时中国正进行现代社会性质的大讨论,写这部小说,就是想用形象的表现来回答资产阶级:中国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中国在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买办阶级的压迫下,是更加半封建半殖民地化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当时的出路只有两条,投向帝国主义,走向买办化,或者与封建势力妥协。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是: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落伍(第6、7页)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自给经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这种小农经济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社会内部,缺乏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经济发展的迟滞。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和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入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统治。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是社会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政治经济危机。 18世纪的中国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危机四伏,而且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而工业革命使许多西方国家迅速强大,因此中国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近代中国社会因此而落伍了。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通过条约内容来展现)列强通过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并享有一系列的特权,使中国丧失了主权,进而在中国形成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局面,使中国社会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 《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勒索白银2100万银元,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要有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例,是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天津条约》又开放了10个口岸,规定外国商船可以自由在各通商口岸转口,而不需要重新课税,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的九龙司,开放天津;《中葡会议草约》规定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和澎湖列岛,勒索白银2亿两,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中俄《爱晖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改定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等共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和北京至大沽、山海关一线包括天津、唐山等12处“留兵驻守”,勒索到4.5亿两白银,强迫清政府作出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对它们的组织的承诺,并规定清政府各级官员如对人民反抗斗争“弹压惩办”不力,“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中美《望厦条约》取得并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 这些条约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使资本帝国主义渗透入中国社会,使中国社会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书第36页) 意义: (1)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2)它建立了政权,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分配土地制度和其他改革措施;《资政新篇》主张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主张,提出发展资本主义,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3)太平天国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也是前所未有的。 (4)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5)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局限: (1)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2)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 身腐败现象的滋长。 (3) 太平天国领导者不团结导 致自相残杀,以及腐朽昏庸、鼠目 寸光使起义军在起义过程中四面树 敌。 (4)太平天国起义的理论基础是 破碎的神学理论,并不代表时代潮 流。 (5)太平天国对知识分子大加排 斥,使其缺乏知识分子为其出谋划 策、制定纲领。 (6)这场农民起义事件,给中国 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江南由于 地处风暴中心,更是一派劫灰,生 灵涂炭。甚至在狂飙过去许多年之 后,依然满目疮痍,遍地瓦砾。 (7)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缺 乏理性的认识。 (8) 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表明, 农民阶级不是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的代表,虽有巨大的革命潜力,但 注定不能成为近代革命的领导阶 级,单纯的农民战争不能完成反帝 反封建、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任务。 5.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与局限 意义: (1)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 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开始了中国 近代教育。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 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 人们打开了眼界。 (2)冲击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 念,使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人们 开始学习和模仿西方的各种技术和 器物。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 社会风气的改变。 局限: (1)具有封建性。指导思想是在 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 条件下发展新的生产力,注定了失 败的结局。 (2)对外国具有依赖性。企图依 赖外国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 的,这根本不可能办到。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 性。洋务派所创办的企业虽然具有 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在封建衙 门式的管理方式下,无法维持企业 的运行。 6.戊戌维新的意义和局限 意义: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 重大意义的事件,是一次爱国救亡 运动。它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 扩大资产阶级政治权力,符合近代 中国发展的历史趋势,因此也是一 次进步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 运动。它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 新思想,批判封建主义旧文化、旧 思想,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它 也为我们揭示了必须用革命的手段 推翻腐朽的社会制度,促进了后来 者走上革命道路。 局限: (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在政治 上不敢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 上不敢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在思 想上无法摆脱封建思想。 (2)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虽然 反对帝国主义,但幻想帝国主义能 帮助自己变法维新,而这是不可能 实现的。 (3)惧怕人民群众。维新运动局 限于具有资产阶级思想倾向的知识 分子的狭小圈子里,维新派脱离不 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 视人民群众,因而未能获得深厚的 阶级基础,使自身得阶级相当软弱。 内容: 政治上,主张“以法治国”、舆 论监督和直接选举政府官员,即提 出了初步的民主法制思想;经济上, 它鼓励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提倡保险事业;文化思想上,它反 对迷信,提倡新式教育;外交上, 它主张自由往来、平等互利。幻想 通过这套方案来建设一个“新天、新 地、新世界”。 影响: 思想先进、超前,是最早提出 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或 者说是中国第一个现代化纲领;从 世界范围来看,《资政新篇》的核 心是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这是 当时亚洲最早的近代化方案,与西 方国家相比,仍是比较先进的。 但太平天国后期严峻的军事形 势,内部的腐化堕落、民心丧失, 洪秀全对他的不信任等一系列因素 导致《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施, 使得影响相当有限。 8.辛亥革命的纲领、意义、失 败的原因及启示 纲领: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 义和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 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要以革命的 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 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 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 家”。 民权主义:“建立民国”。即推 翻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建立资产 阶级共和国。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即通 过平均地权的办法,避免贫富悬殊, 预防将来的社会革命。其核心是解 决土地问题。 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 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 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地 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为中国人民 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 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 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 深入人心。 第三、辛亥革命给中国人民带 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中 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打开了思想进 步的闸门。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 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 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 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 的高涨。 失败的原因: 1、客观上,帝国主义不容许中 国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 共和国,从而用各种手段破坏、干 涉中国革命,与国内的反革命派勾 结,绞杀了这场革命。 2、主观上,辛亥革命失败的根 本原因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 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 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 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 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 力的核心。 启示: 揭示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 弱性。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能 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 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9.新文化运动的两阶段及内容 第一阶段:1915年9月到1919 年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 内容: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 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 争。 基本口号——“民主”与“科学” 当时提倡的民主:一是指民主 精神和民主思想;二是指资产阶级 民主政治制度。 当时提倡的科学:一是指科学 思想、科学精神以及认识和判断事 物的科学方法;二是指具体的科学 技术、科学知识。 主要武器:进化论观点和个性 解放思想 基本内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 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 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把批判的 矛头集中指向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 —孔学,因而排孔、反孔成为观念 形态革命的起点。 第二阶段:五四以后的新文化 运动 内容: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 段,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地在思想 文化领域中发挥指导作用了。民主 不再是指狭隘的资产阶级民主,而 是指多数人的民主、劳动阶级的民 主。科学指除自然科学外,就社会 科学而言,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的 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 传播逐步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 流。继续并发展了反封建的启蒙运 动。来源:考试大-自考10.中国共 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工人 阶级相结合的产物 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以 后,着重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主张中国必须建立工人政党来领导 中国人民进行革命; (2)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 组织工作,使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成了知识分子与工人相结合的运 动,使工人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 在马克思主义领导的斗争中得到了 进一步提高; (3)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 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进行的 这些活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 合。在这个过程中,初步确立了共 产主义信念的知识分子,其思想感 情进一步转变到工人阶级方面来; 同时,一部分工人由于受到马克思 列宁主义的教育而提高了阶级觉 悟。这样,就形成了一批工人阶级 的先进分子,为党的成立作了干部 上的准备。 这种结合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五四运动到共产主义 小组成立为初步结合。第二阶段, 从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到党的成立 为进一步结合阶段。 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 国工人阶级的这种结合,才有了中 国共产党的成立。 11.五四运动的性质及意义 性质:五四运动是有工人阶级、 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 范围的革命运动。它具有反帝反封 建的彻底性、群众性、及促进马克 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 人运动相结合的性质。 意义: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 级显示了伟大的力量,并给予先进 的知识分子以真切的教育,为中国 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 的准备。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 上第一次由学生、工人和广大市民 发动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不仅 规模之大遍及全国,而且斗争方式 是崭新的。在五四运动中,爱国的 青年起到了先锋作用。在五四运动 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 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2.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客观必 然性及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客观必然性:中国共产党的产 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 第一,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 大,为了战胜这个敌人,革命营垒 需要有坚强的领导者、组织者。 第二,面对异常强大的敌人, 软弱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 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正因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及其 政党不行,中国革命要胜利,中国 社会要有光明的前途,就不能依靠 资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而必须 依靠新的革命阶级及其政党的领 导。中国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 产党,正是适应中国革命的这种要 求而成立的。 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1)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 运动; (2)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 命高潮,为把中国革命推进到一个 新的阶段——土地革命战争阶段准 备了必要的条件。 13.毛泽东思想形成标志 1930年1月,毛泽东写成了《星 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标志着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 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农村包围城 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 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 14.遵义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占领黔北重 镇遵义后于1935年1月15日至17 日在这里召开了扩大会议,史称“遵 义会议”。 遵义会议解决了当时最迫切的 军事问题,又在组织上结束了“左” 倾领导在中共中央的统治。会议的 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 同共产国际的联系中断的情况下, 独立自主地作出的。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 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 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 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 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 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史上一个生死 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表明:作为一个严肃 的、对人民负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正视自己的错 误,并注意从自己所犯的错误中学 习并汲取教训的。 15.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启示 意义) 在革命中必须端正思想路线, 反对教条主义,实行马克思列宁主 义与中国相结合的原则。必须达到 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 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 开具体历史的“左”或“右”的错误思 想。 16.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党内 连续出现左倾错误的原因 (1)八七会议后党内一直存在 着的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 到认真的清理,共产国际对中国共 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敢于和瞎指 挥; (2)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 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 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 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 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 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 有统一的理解,即不善于把马克思 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 地结合起来。 (3)王明等人破坏党的民主集 中制、压制党内民主,大搞宗派主 义,对坚持正确意见的货不对他们 随声附和的同志,采取“残酷斗争”、 “无情打击”的方针,使“左”倾教条 主义错误无法及时地得到纠正。 17.民主革命时期中共的土地 革命路线、方针、政策 路线: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 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 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方针: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 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选择一项: A.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新民主主义社会 C. 资本主义社会 D. 封建社会 1923年,()确定了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选择一项: A. 党的四大 B. 党的二 C. 党的三大 D. 党的五大 中国无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最可靠的同盟军是()。 选择一项: A. 小资产阶级 B. 民族资产阶级 C. 农民阶级 D. 大资产阶级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其主要依据除了()。 选择一项: A. 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 B.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C. 列宁关于民族殖民地问题的理论 D. 大革命失败的深刻教训,敌强我弱的形势,广大农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

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中国革命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历史事件是? 选择一项: A. 南昌起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五四运动 D. 十月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指出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 选择一项: A. 封建主义 B. 帝国主义 C. 官僚资本主义 D. 民族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 选择一项: A. 社会主义革命 B.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C.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 无产阶级民主革命 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是()。 选择一项: A. 农民阶级,尤其是贫农 B. 城市小资产阶级 C. 民族资产阶级 D. 无产阶级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选择一项: A.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B.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C.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D.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 选择一项: A. 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形态 B. 独立的社会形态 C. 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形态 D. 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中心工作是()。 选择一项: A. 党的建设 B. 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C.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D. 经济建设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正式爆发。 选择一项: A. 1927年9月19日 B. 1927年9月9日 C. 1927年9月1日 D. 1927年9月8日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 (1)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答:帝国主义的侵略,把中国变成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近代文学的基本特点?答:一,文学的政治性和战斗性有所增强。二,王文学反映现实生活的领域有所扩大。三,文学呈现出以罕见的复杂状态与过度状态。 3.欣赏《己亥杂诗》其五.其一百二十五。其五:“浩荡离愁。。。更护花”。一二两句写离京南归时的情形,失落与惆怅之情溢于言表。三四句笔锋突转,以落红华泥护花作比,说明自己身虽离官场,仍心系国家,形象生动而含蓄沉著。其一百二十五:“九州生气侍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分明,分三层: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社会现实,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语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才,而朝廷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才,只有这样中国才能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诗人热情的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大得该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热情的呼唤,天公啊,请你抖擞精神,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 4.龚自珍是个成就和特点:(1)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社会批判,尖锐有力。(2)追求理想,展望未来,慷慨激昂,热情洋溢,又不时流露杳茫孤独之感。(3)敢于创新,尽文字之美,抒一家之言。(4)艺术方法基本算是浪漫主义的,突破形式限制,不拘一格,瑰丽中显得古奥,犀利明快的同时往往又隐晦艰深。 5.龚自珍《咏史》的艺术特点:(1)吟咏历史与讽喻现实的统一。诗从“金粉东南”写起,紧扣“咏史”之题;最后又借田横义不降汉的历史故事反讽士人不能坚持节操,仍回应标题。同时在咏史的格局框架内,填入了具有高度概括性的现实内容,发抒感慨,批判时政,实是托古刺今,借题发挥之作。 (2)政治思想与艺术概括的统一。作者善以政论作诗,此篇即可看作用诗体写成的杂文,它针对当时官场、士林这些特定阶层,抽出其本质特征予以批判,提升到历史高度予以针砭,具有振聋发聩的思想力量;同时其重表意而多陈述的表达,并不使诗歌流于概念化、空泛化,而是富有概括力、形象性,此诗既是政治家之诗,又是诗人之诗。 (3)全诗层次清晰,笔锋犀利,用典贴切,叙议结合,增强了诗歌的现实性和批判性;造语凝重端方,属对严谨工整,音调铿锵悦耳,读来有骨力铮铮之感,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和音乐美。 6.黄遵宪的诗歌题材及艺术特点:一,题材:1反对列强侵略关心国家命运的诗《书愤》,2批判收旧势力要求变法图强的诗《感怀》,3描绘异国风光吟咏科学文明的诗《樱花歌》,4表现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关切与同情的诗《逐客篇》。二,艺术特点:1提倡创造革新,又强调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精神,自称所作为“新派诗”。2在诗中广泛地描写了重大历史事件,突出反映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深刻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3诗中表现新的社会思潮,包括外国奇异风物与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具有新意境。4代表作有《哀旅顺》、《书愤》、《今别离》等。(四)为要保存旧有风格,而未能打破旧形式;用典过多,往往难懂;具有浓厚的改良派色彩。 7黄遵宪《哀旅顺》的艺术特点:(1)概括有力,表达委婉。此诗采取史诗般的笔法,站在历史的高度,对甲午海战加以高度概括与真实记录,显示了作者驾驭重大题材的能力。同时作者采取了十分委婉的表达方式来凸现诗篇的意旨,全诗并未从正面点出导致旅顺失陷的原因,而是把这一问题留给读者去思索,含不尽之意在于言外。(2)欲抑先扬,大起大落。此诗前十四句极言旅顺港的形式之险要、战备之精良、军威之雄壮,真是天下无双,固若金汤。最后两句却骤然转折,写旅顺轻而易举地沦入敌手,将前文陡然抹倒。两相对照,反差强烈,取得触目惊心的艺术效果,也在大起大落的结构中寄托了作者无限的悲愤叹惋。(3)感情强烈,音韵调谐。全诗前十四句气势轩昂,充溢豪情,最后两句虽平平道来,哀恸悲怆之情却力透纸背,更显示出哀旅顺之沉痛无比。其感情之所以能如此剧烈动荡,是与作者善于用韵密不可分的。全诗逐句用韵,前十四句押仄声韵,急促而铿锵,最后两句忽然转用平声韵,暗喻旅顺失陷之轻易,与全诗的思想内容达成了高度和谐。 8. 梁启超与“新文体”的特点:戊戌变法前后,以梁启超散文为代表的文体。文笔平易畅达,“条理清晰,笔端常带感情”,富有鼓动性,成为风靡一时的新文体,号称“新民体”,亦称报章体。 9.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的艺术特点:(1)强烈的感染性。作者以饱带情感之笔,或说理,或喻事,或状物,往往是不厌其烦地反复强调,务求恣睢淋漓,充分表达出炽热挚烈的爱国激情,在奔放激荡中给人以慑心动魄般的巨大震撼,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近代中国的社会性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1.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2.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历史任务是:1.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2. 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⑴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①鸦片战争后, 中国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加速了中国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演变, 中国领土主权遭到更为严重的破坏。③甲午战争的爆发及《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上越陷越深。④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式形成。《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勒索白银 2100万银元,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 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 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要有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例, 是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 《天津条约》又开放了 10个口岸, 规定外国商船可以自由在各通商口岸转口, 而不需要重新课税, 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的九龙司, 开放天津; 《中葡会议草约》规定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 。《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和澎湖列岛, 勒索白银 2亿两, 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 办工厂。中俄《爱晖条约》、 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 分西北界约记》、《中俄改定 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 定书等共侵占中国领土 150 多万平方公里。《辛丑条约》 规定, 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

使馆区和北京至大沽、山海 关一线包括天津、唐山等 12 处“留兵驻守” ,勒索到 4.5 亿两白银, 强迫清政府作出 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 入任何反对它们的组织的 承诺, 并规定清政府各级官 员如对人民反抗斗争“弹压 惩办”不力, “即行革职, 永不叙用” 。中英《五口通 商章程》和中美《望厦条约》取得并扩大了领事裁判权 的范围。 3 社会的特点①政治上:中国 不再是一个完整独立的国 家, 领土与主权的完整遭到 严重破坏, 司法于行政的统 一不复存在。②经济上:中

近代中国的性质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摘要: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中国革命一切问题最基本的依据。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既不同于鸦片战争前的封建社会,又不同于一般的资本主义社会,也不同于受某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直接支配的殖民地。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关键字:性质封建资本共产党毛泽东 了解近代历史,认清近代社会性质,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我将从三个方面论述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首先,关于对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的理解。这一矛盾包括哪些方面?它与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是怎样的关系?在近代中国,封建的生产关系始终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土地制度来看,地主土地私有制始终占统治地位,农民依然受着地主的压迫与剥削,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始终存在着,而且有时还很突出。而教材中却不把国内矛盾表述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这是因为近代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从经济结构来看:在自然经济之外又出现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近代后期又出现了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经济。从阶级关系来看则出现了无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因此,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也复杂化了。在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之外又出现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及民族资产阶级与大地主、大买办、官僚资产阶级的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只是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矛盾中的一部分。因而,用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来表述,就无法涵盖近代中国社会的国内矛盾。 其次,我们必须明确: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并非始终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主要的矛盾。两大主要矛盾发展是不平衡的。可以这样说:当列强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时,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也正是如此,才有清政府的对外宣战、爱国官兵的英勇抵抗、人民群众自发的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才有国共两党的二次携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而当列强改变

论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论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摘要]:近代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和性质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不仅成为中国革命发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同时也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和性质。 [关键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大国,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重大变化,逐渐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使本来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中国,沦为表面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对中国原有的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经济结构起了很大的解体作用,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初步的发展,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为有了一定程度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社会。 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社会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社会经济看,封建的自然经济由于资本入侵而开始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仍然是广大农村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制度;城市资本主义开始发展,占优势的是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资本,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受着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同时又与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力量比较软弱。从政治上看,国家形式上仍保持独立和主权,但领土已不完整,外国可以设租界,成为国中国,国家的政治、经济大权都受帝国主义的控制,成为半殖民地国家。半殖民地国家或者受一个帝国主义控制,或者受几个帝国主义控制,在国内形成代表不同利益的官僚买办集体。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是一个特殊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其主要特是: (1)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侵犯了中国的主权,控制了中国的财政经济命脉,操纵着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使中国在实质上丧失了从前完整的主权国和独立国的地位,但在表面上,它仍然保持着独立国的形式。 (2)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了,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显著的优势。 (3)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中国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是,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它的力量是很软弱的,它的大部分同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4)由于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或半统治之下,由于中国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又由于中国的地域广大,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5)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总之,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两大矛盾

论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论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中频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其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其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等,并一步一步地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中国已经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在相当程度上被殖民地化了。 帝国主义势力与中国的封建势力、买办势力相勾结,共同压迫、剥削中国人民,镇压中国革命。因此,近代中国尽管在实际上已经丧失拥有完整主权的独立国的地位,但是仍然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还有一定的主权。由于它与连名义上的独立也没有、而由殖民主义宗主国直接统治的殖民地尚有区别,因此被称作半殖民地。 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门户,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洋纱、洋布等商品在中国大量倾销,逐渐使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分离,从而破坏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促进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给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破产的农民、手工业者流人城市,成了产业工人的后备军。一批官僚、买办、地主、商人投资兴办新式工业。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国已经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了。 然而,西方列强并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它们利用获取的政治、经济特权,在中国倾销商品,经营轻工业和重工业,对中国的民族工业进行直接的经济压迫。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有了某些发展,但是并没有也不可能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而在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中,外国资本及依附于它的官僚资本居于主导地位。在中国农村中,地主剥削农民的封建生产关系,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依然占着显然的优势。这样,中国的经济既不再是完全的封建经济,也不是完全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了。 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社会性质,体现在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各个领域,两者是密切结合、互相联系的统一整体。 从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1)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依然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仍占着显著的优势。 (2)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力量很软弱,它的大部分同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3)封建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封建势力是中国最反动最腐朽的势力,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工具和社会基础。 (4)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并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的总根源,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 (5)由于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和半统治之下,由于中国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什么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什么?如何理解这种社会性质?在此种社会性质制约下,社会的主要矛盾又是什么?应该通过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些矛盾? 解析:中国近代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涵义1、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国家。其表现是:在政治上,国家主权遭到破坏,是一个已经丧失国家主权又没有完全丧失主权的国家,或者说是部分丧失国家独立自主权;在经济上,社会经济丧失独立地位,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在文化上,近代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意识传入并有所发展,即“西学东渐”。2、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经逐渐近代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因素产生并日益发展壮大,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产生和发展了资本主义的国家。其表现是:在政治上,封建势力与外国资本主义相勾结,维持反动统治;在经济上,以地主经济为代表的封建生产关系继续存在,同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在文化上,“西学东渐”。 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原因1、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根本原因。政治上,外国资本主义侵犯中国主权,破坏中国独立,扶植中国封建势力和买办势力作为它们统治中国的支柱;经济上,外国资本主义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思想文化上,外国资本主义在思想上、精神上对中国人民进行奴役。2、本国封建主义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重要原因。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的过程中,清政府以及后来的封建军阀、国民党反动集团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帮凶和走狗。中国封建主义与专制主义紧密结合,代表中国最落后、最反动的生产关系。外国资本主义列强发动旨在变中国为殖民地的侵略战争以后,中国封建势力对外妥协,对内镇压。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的加深,中国封建势力与外国资本主义完全勾结在一起,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 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前者是最主要的矛盾。 2、近代以来什么原因促成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的表现有哪些?

论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与历史任务

论近代中共(国)的社会性质与历史任务 一、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中国革命一切问题最基本的依据。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既不同于鸦片战争前的封建社会,又不同于一般的资本主义社会,也不同于受某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直接支配的殖民地。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等,并一步步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中国已经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成为半殖民地。同时,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打开了中国大门,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破坏中国自然经济基础,然而列强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民族工业进行直接的压迫,使之不可能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在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中,外国经济和依附于它的官僚资本居于主导地位。这样中国的经济既不再是完全的封建经济,也不再是完全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了。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体现在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各个领域,两者是密切结合、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科学分析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1.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依然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仍占着显著的优势。 2.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力量很软弱,它的大部分同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3.封建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统治,

中共对社会性质的认识

试论中共对认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过程 摘要: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指导下, 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进行了严肃思考和理论创造。随着中国革命实践的发展,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不断得到深化和发展, 从而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作出了正确分析和科学判断,并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共识,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对认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关键词: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 半殖民地半封建 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1]( 633)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进行了较长期的艰辛探索, 才得出了符合中国社会实际的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正确认识和科学判断,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得到了解决,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从而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 一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中,充分认识到探索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重要性。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对中国经济政治状况的分析,揭示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并在此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共二大以后,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探讨中国社会的性质。1923年夏,毛泽东在《北京政变与商人》的政论文中使用了“半殖民地”的概念。1925 年12 月,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指出:“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完全是国际资产阶级的附庸,其生存和发展,是附属于帝国主义的。”[2](3-4)在这一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还处在初级阶段,但已经认识到中国社会性质基本上是一个半殖民地社会,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对近代中国国情认识的初步成果。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国民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还处在幼年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性质的探求虽然还不成熟,但对中国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社会的分析是比较正确的, 对认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作出了贡献。(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指导,分析中国社会性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改造中国社会的思想武器, 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分析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为正确认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提供了理论前提和科学指导,

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基本特征

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基本特征? 答:(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其中有:中华民族与资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封建统治与阶级内部各集团派系的矛盾,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争夺的矛盾,等等。 其中,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与演变,是上述两对主要矛盾互相交织和交替作用的结果。近代以来伟大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主要矛盾及其激化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一般来说,当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一些叛国分子外,能够暂时的团结起来举行民族战争去反对帝国主义。这时,民族矛盾尖锐,阶级矛盾暂时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而当帝国主义与中国的反动统治阶级结成同盟,用战争以外的形式共同压迫中国人民,尤其是封建主义统治特别残酷的时候,中国人民往往采取国内战争的形式去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同盟,而战争的矛头主要直接地指向中国的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矛盾退居次要地位。这两对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 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 国。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 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 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 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论近代中国社会的社会性质和历史任务

论近代中国社会的社会性质和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自从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开始入侵中国,中国封建社会的自给自足经济被破坏,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是: 1)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依然保 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 会经济生活中仍占着显著的优势。 2)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 形式,力量很软弱,它的大部分同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都 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3)封建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统治, 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权。封建势力是中国最反动 最腐朽的势力,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工具和社会基础。 4)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并且操纵了中国的政 治和军事力量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的总根源,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主 要障碍。 5)由于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和半统治下,中国实际上是 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又由于中国的土地广大,中国的经济、政 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6)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 程度,是世界少有的。 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成了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但是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间的矛盾并不是始终是中国社会中最重要的矛盾。两大主要矛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当列强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是,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间的矛盾变成为了主要矛盾。正是因此,才有了清政府的对外宣战、爱国官兵的英勇抵抗、人民群众自发的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才有了国共两党的二次携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而当列强改变侵华手段与方式,使用政治、经济而不是军事手段和以间接的“以华治华”而不是殖民统治的方式时,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最突出。总之,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两大矛盾地位的变化则影响着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社会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中国革命一切问题的最基本根据。所以中国近代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外来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入侵是中国近代灾难的总根源,帝国主义操纵了中国社会,而封建统治者为了自己的利益和外来帝国主义结合在了一起,所以中国人民必须要同时推翻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统治才能算是成功,才能获得民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