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

浅谈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人的认识都要经过一个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经过反复实践不断提高的发展过程。我国近代地理学奠基人竺可桢教授,1929年在他所发表的《地理教学法》指出:”凡教学地理必须自己知之未知,自儿童日常所惯于见闻之物,而推至未睹未闻,自个人所受环境之影响。而推广及社会全体,是故教学地理开始必自本土地理着手。”乡土地理材料是客观存在于学生生活实际中的生动与有趣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它就在学生周围,既为学生所熟知,又为学生所喜爱。

因此,充分发挥地方、学校和教师乃至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进行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在此过程中开展乡土地理课外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增强地理教学活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怎样开发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并且有机地把这些资源运用到教学中去呢?以下是笔者在这方面的一些体会:

一、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内涵与外延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内涵和外延是非常丰富的,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是非常多的,通常情况可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校内课程资源包括各种馆室、礼堂、球场、宿舍、景点绿地、学校网站、信息中心;包括反映学校文化的各种无形的资源,如校内人文资源、校纪校风、校容校貌等;包括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特长、爱好的教职工和学生;也包括传统的教育资源,主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初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a12249557.html,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初探 作者:何湘 来源:《开心素质教育》2013年第04期 【摘要】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本地各种自然和人文资源,并将这种资源转 化为可以被中学地理教学课堂利用的乡土地理教学资源。 【关键词】乡土课程资源 一、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概念 中学课程标准规定,“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指的是学校师与生所处的某一具体区域内的科技人文、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反映人们文化心理且具有积极意义的内容。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充分开发和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对实现新课程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乡土地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充分挖掘本地各种自然和人文资源,并将这种资源转化为可以被中学地理教学课堂利用的乡土地理教学资源,一方面可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家乡,增强家乡观念和爱国热情。 (一)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就是对任何事物都是充满好奇,利用这种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对周边的地理现象与事物积极探索,主动求知,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从学生息息相关的周边环境中寻找乡土地理素材,并把这种素材转化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在课堂上加以运用,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地理科学的魅力,丰富了地理课堂的教学内容,是教材内容的有益延伸和良好补充。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要求要注重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乡土地理结合学生周边实际,要求学生利用课堂所学,自主地去对地理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将理论学习转变为知识的探索和能力的培养,将抽象的地理空间和地理过程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象直观的方法表达出来,有利于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动手能力。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爱国热情

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充分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开展形式多样而有效的地理教学,增添地理教学活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积极建设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 通过调查,掌握学校地理课程资源的情况,并分门别类建立地理课程资源档案,逐步建设地理课程资源库。 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包括除教材以外教学所需的挂图、模型、标本、实验器材、图书资料、电教器材、教学实践场所等,必备设备和教学用图有:地球仪、等高线地形模型、幻灯机、投影机、主要岩石和矿物标本、东西两半球图、世界政区图、世界地形图、中国政区与交通图、中国地形图、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图、本县(市)地图、世界地理景观图片、中国地理景观图片等。 注意地理课程资源的积累和更新,特别是地理信息资源的积累。可以自己设计制作各种地理教具、学具和教学软件,包括在教师指导下组织学生制作地理模型、电教软件等。不断扩大地理课程资源库的容量,提高地理课程资源库的质量,适应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地理教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充分利用学校地理课程资源 教师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地理课程资源,以及师生可用于地理教学的经历和体验。

教师应鼓励和指导学生组织兴趣小组,开展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等活动;指导学生编辑地理小报、墙报、板报,布置地理橱窗;引导学生利用学校广播站或有线电视网、校园网传播自编的有关节目。 提倡校际地理课程资源的共建和共享。 (三)合理开发校外地理课程资源 校外地理课程资源丰富多样,包括青少年活动中心、地理教育基地、图书馆、科技馆、气象台、天文馆、博物馆、陈列馆、展览馆和主题公园、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政府部门,区域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等。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联系,寻求多种支持,合理开发利用校外地理课程资源。 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参与社会实践,开展参观、调查、考察、旅行等活动,邀请有关人员演讲、座谈,拓展学生的地理视野,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人教版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一、背景 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南北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曲折发展中,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在我国,要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加速现代化进程。这些都给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挑战和有待探索的新课题。关注全球性问题和我国新世纪所面临的发展问题,建设符合时代要求的地理课程是当前的迫切任务。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定位系统、对地观测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数字地球概念的建立,都为地理课程革新注入了活力。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地理课程改革必须转变"学科本位"、"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 二、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着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及人类智慧圈等圈层所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现象、人文现象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因此,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性科学。第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 三、基本理念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 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4.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

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黄凯)

政治课的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邵阳地区为例 政治与行政学院学科教学(思政)黄凯 2015010026 摘要:乡土课程资源是祖国课程资源的支流,热爱家乡是中华民族自信的泉源。家乡辉煌的过去、灿烂的文化、名胜古迹是我们引以为自豪,是应成为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爱国思想的生动教材。近年来,运用乡土课程资源开展政治课教学、提高学生素质,虽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乡土资源的教育的潜能的挖掘和研究仍有较大的空间。本文简洁邵阳地区的乡土课程资源,为政治课对其开发利用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乡土课程资源政治课邵阳地区 乡土教材是以本地方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状况等为内容的教材,而乡土教材开发是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中非常重要的一环。18世纪,法国思想家J.-J.卢梭和瑞士教育家J.H.裴斯泰洛齐就曾主张教给儿童以乡土地理知识。后来一些教育家把乡土课程资源逐步扩大到乡土历史、乡土社会、乡土自然、乡土文学等等。用乡土课程资源进行上课教学,不仅符合教学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而且有助于学生认识乡土和培养热爱乡土的观念。有些国家曾在小学设乡土学科,进行乡土历史文化与自然的教学。费孝通先生在《乡土本色》一文中曾指出,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也可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乡土课程资源的宏观载体①。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各地方自然条件差别很大,又有值得讲述的革命传统和文物古迹,编纂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课程资源供学生学习,有助于

激励儿童继承革命传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一、乡土课程资源的概念 乡土指人们的出生所在地或者是从小开始一直生活的地方或指人们因为某种原因而产生深厚情感的地方。而乡土资源是指师生和学校所处的某一个具体的行政区域内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和社会发展方面的资源,具体包括当地的自然风貌、文物古迹、民风习俗、名人轶事等,它是地方自然、文化、社会的集中体现②。 关于乡土课程资源的理解,众说纷纭,目前未形成统一的看法。作者认为乡土课程资源解释较好的有:“师生和学校所处的某一个具体的行政区域内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科技人文等方面的反应群众文化心理并且带有积极意义的系列教育内容,其中包括当地的历史、地理、物种生态、文化习俗、人物风情、生产和生活经验等一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物质因素和非物质因素”③。因此,乡土课程资源广泛多样,但只有应用到思想政治课堂中,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活动、教学要素等相联系起来的乡土课程资源才属于思想政治课乡土课程资源。 对于思想政治课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需要充分考虑学生所处年龄的生理、心理需求,特别是考虑到在农村进行乡土课程资源教育的局限性,因为农村学生每天都和自然、与山水交往,山山水水对他们的吸引力是相对城市学生较低的。正由于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知识面和知识结构都是差异较大的,所以在城市要多介绍自然景点、讴歌祖

基于乡土的地理课程资源开发案例

基于乡土的地理课程资源开发案例 贵州顶效开发区中学李和勇 摘要:本文在深入研究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基础上,立足乡土,通过乡土化案例,开发既符合新地理课程标准、又符合学生、学校实际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让乡土融进课堂,让课堂变成开放的课堂,教材变成开放的教材。 课程资源,指有利于课程目标实现的所有因素与条件总和。地理分校内和校外两大类:校内主要有教师编写的校本教材、讲义、导学案、课件、地理实验室、多媒体网络教室、图书室等;校外指学校附近、学生家乡可进行地理课外教学活动的场所,有旅游景区、自然保护区、博物馆、主题(地质、湿地、森林)公园、工厂、地质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现代农业基地等。新地理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尤当重视乡土地理课程(校本课程)建设,充分发挥当地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优势。 一、基于乡土的地理课程资源观 早在《奏定中小学堂章程》的“地理要义”中写道:“尤当先讲与乡土有关之地理,以养成其爱乡土之心,先自学校附近指示其方向子午、步数多少、道里远近,次及于附近之先贤祠墓、近处山水,间亦带领小学生寻访古迹为之解说,俾其因故事而记地理……”。 德国著名地理学家阿尔夫雷德·赫特纳在他的代表作《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一书中,强调“地理课程应该从乡土志开始”。我国近代地理学奠基人竺可桢,1929年在他所发表的《地理教学法》中指出:“凡教学地理,必须自己知至未知,自儿童日常所惯于见闻之物,而推至于未睹未闻,自个人所受环境之影响,而推广及于社会全体,是故教学地理,开始必自本土地理着手。” 新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第一、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第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第三、改变地理学习方式。第四、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乡土地理调查活动既能很好地体现现代地理课程的理念,又能使地理课堂真正精彩。 《贵州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指导思想:普通高中地理课程实施要着眼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两个转变;课程实施建议:地理教师要在深入专研教材的基础上,多角度、多途径地开发地理课程资源,要改变把地理教材作为唯一的地理课程资源的观念,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必修Ⅰ ⅠP77活动-实践调查你的家乡是否存在生态环境问题,必修ⅠP90活动-探究举例说明你所在地区的聚落分布特点,必修ⅡP3活动-思考你认为有哪些因素影响你们家乡的人口增长?必修ⅡP69活动-探究以家乡一个工厂为例,分析其发展优势、限制性因素和改进措施,必修ⅢP49活动-探究说一说,你的家乡有哪些重要的工业部门?选修ⅢP23活动-探究调查学校所在地区的旅游资源,对当地旅游资源提出开发与保护建议等。 二、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案例有利构建“三生”课堂(借鉴余庆县凉水中学“631”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一)生成课堂

化学论文课程资源论文:试论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化学论文课程资源论文:试论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摘要】新一轮化学课程改革体现了创新与发展取向的课程实施观,化学教材已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同时,不应迷信教材,立足新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化学课程资源,从现实生活中选择有用的信息充实化学教材,使知识不再抽象乏味,应使之变得鲜活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探求新知识变成学生的一种强烈的内在需求和渴望,从而使化学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化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新一轮化学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是将原来化学课程的“一纲一本”转变为一个《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多本”,这种转化带来了化学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新变化,这种转化体现了创新与发展取向的课程实施观。教师与学生不再是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和接受者,而是成为发挥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课程开发者和知识创新者,为教师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并实施化学新课程提供了一个巨大的空间和操作平台,使化学课程变成了一汪活水。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应掌握主动权,因时、因地、因学生制宜适当地选择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资源,虽然化学教材仍然是比较重要的课程资源,但已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随着社

会的进步和教育的不断发展,化学教材应成为开放的、灵活的、动态的、具有鲜活生命力的课程资源,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同时,不应迷信教材,更不应原封不动地执行教材,应与教材开展积极对话,立足新课程标准去理解教材、分析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化学课程资源,让新课程资源成为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抓手,成为高质量地实现化学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支撑。 尝试开发课程资源,让社会生活中有益于课堂教学的成份进入课程资源领域,使课堂教学走进社会,步入生活,教学不仅要注意联系生活,更要注意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对知识的亲和度,注重学生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变“教科书为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真正的教科书”。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发掘一些有利于学生认知、理解的教学材料运用于教学,让学生体验,着意建构学生未来的生活和提升学生生命的价值。现仅就九年级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如何将当前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作为新课程资源引入化学教学谈一些自己 的尝试。 针对人类社会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粮食危机、能源危机,有意识地将那些最新科技前沿信息收集整理、选择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的内容作为教学素材恰当引入课堂,使

农村中学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题研究方案教学文案

农村中学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题研究方案

农村中学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题研究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农村中学乡土历史教学的现状令人堪忧,不少学校甚至取消了这门课程。为此,一些教师抱怨:是条件使然。诚然,城市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公共图书馆、发达的网络媒体资源、博物馆、少年宫等完成乡土历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言之凿凿,似乎有理。但我们反过来思考,虽然这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与时代发展同步,但不容置疑,单纯依赖网络媒体和图书资料的运用,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往往容易陷入空泛。物化的历史资料,也就仅仅局限于一些文字材料和图片资料,缺乏质感的图片资料和文字材料,无法亲历的遗迹现场,学生难以产生情感认同。 农村情况则截然不同, 开展乡土历史教学的条件得天独厚,丰富的遗迹遗址和口碑资源是用之不竭的乡土历史教学资源,这些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口耳相传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以及族谱、家族史、古迹、文物、地名等等。比如一次无意的机会,钟凯老师发现了一块墓碑,上面标有“国民党九十九师后补三团”的残碑,通过走访一些古稀老人,发现一处乱葬山竟是长沙会战时部分抗日将士的坟冢。震惊过后,钟老师查阅了大量资料,基本印证了这一猜测。还有,南田坪的一引动有趣的地名竟与太平天国经过宁乡这段史实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虽无实证,但一些族谱当中竟有些记载。如能将这些资源加以开发利用,结合所学内容,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到历史古迹、田间地头去阅读历史、感受历史、探究历史,进一步拓宽视野,增强对历史的感性认识。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其实,乡土资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裨益。近年美国历史课程改革的特点之一,就是从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家庭、邻居、社区等生活空间变化入手来安排课程,突出生活环境的“由近及远”。英国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对传统模式的历史课程进行了反思,掀起了所谓“新历史科”运动。此后对英国历史教学影响深刻的“学校委员会历史科计划13一 16”(简称scHP13一16)所推出的新课程大纲,包含四个单元。其中第四单元“历史在我们身边”设计的主题包括“乡村房屋”“教堂建筑与陈设”“乡村景观形成研究”“城市的发展和建筑”等等,要求利用可以看得见的证据,研究身边的历史,并且实地参观遗址。近些年,我国不少地方的历史教师也开始注意发动学生搜集本乡、本土的文物和参观当地遗址、遗迹,并取得许多成功的经验:据一份资料介绍,北京某地历史教师曾搜集历史文物、革命文物50多件。其中有新石器时代的石斧、陶片、货币;抗日模范村的奖旗;根据地老大娘为八路军伤员送饭用的菜篮子等。丰富的乡土历史资源充实了历史课程的内容,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史积极性,又从不同层面和角度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理解历史的素材。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与假设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借鉴以下理论: 1、根据布鲁纳(J.S.Bruner)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布鲁纳认为,学习是通过认识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主体的已有经验和内在动机的作用,充分发挥主体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其对学习材料的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自行去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当前,我国一再倡导要尊重并提升学生的主体性,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就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而对乡土历史资源的开发与研究就

小学语文课程文化资源开发论文

小学语文课程文化资源开发论文 概要:教师要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建设者,必须要具有開发教育资源的意识,有整合包括教科书在内的教育资源的能力。只有不断地开发和利用资源来教学,语文课堂才能走向开放,走进大语文世界。 本文笔者就语文课程文化资源而言,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试谈几点校内语文课 程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立足课堂学习,开发教材资源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教材中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都具有广阔的延伸、创造空间,在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思想指引下,要引导学生针对课文特点,采取不同方式(上网、读课外书、询问、讨论等),在课前、课后搜集资料。教学中,一方面要适当地引进相关的课程资源,如,课前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增加对作者、背景、主人公的了解;课中插入相关资料、文章的阅读,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课后推荐读物,以拓展学习内容,提高阅读能力。课堂只是小天地,天地乃为大课堂,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绝不仅仅束缚于课堂和教材之中,在“大语文观”的指引下,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种种活动与兴趣,可以使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进而使我们的语文课开放而充满活力,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给予他们更多的学习机会,感悟多彩世界。 二、以校园为基地,创设语文学习环境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一定的人文环境,教学活动同样需要一定融洽的教学氛围, 而我们的语文学习也依赖于高雅健康、形象感人的语文环境。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合理地利用校园、教室等场地,创设多彩的校园文化,将这些设施赋以生命的活力,将这样的环境作为课程资源之一,以熏陶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的发展。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教室创造良好的语文环境。学生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教 室里度过的,大部分知识也是在教室里学到,我们要着力把教室建成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最丰富的课程资源中心。教室除了要有学校统一规范的布置外,还要有适合于本班实际的文化布置特色。教室环境的文化氛围对学生的心理情绪,个性气质都有很直接的影响,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当然影响重大。因此,要办好教室后面的黑板报,要让黑板报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文基础知识、文史知识、古文化常识、名人名言、课外阅读、文学欣赏、与课文有关的古诗词介绍等等,都可尽量选登。教室

历史教学应当开发乡土资源

历史教学应当开发乡土资源 发表时间:2014-12-25T10:43:28.107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4年第10期(上)供稿作者:李立志 [导读] 乡土历史在中学生身边发生、发展、演绎的,中学生从小耳濡目染,从情感上说极易接受。 ◇李立志 (渠县千佛乡中心学校渠县 635200) 历史乡土课程资源是指以学生所在的地区的各种课程资源的总和。长期以来,历史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通过乡土历史教学的形式来实现。但在实践过程中,这些内容只被当作资料加以介绍,而并未当作历史课程的资源加以开发利用来支持历史课程的实施。在新颁布的历史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标就要求充分开发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拓展和整合了课程资源,要求学校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 一、乡土历史教学意义和作用 乡土历史在中学生身边发生、发展、演绎的,中学生从小耳濡目染,从情感上说极易接受,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对这些历史内容有一定的好奇和好感,他们一般愿意了解和学习这些历史。一片瓦砾,都记载着一个历史故事。学生参与其中,亲自去体验祖祖辈辈生活的这片热土的历史厚重,去体味历史与现实以及个人的紧密关系,进而去勾画未来的美好远景。学生在考察中对自己的故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故乡的爱恋之情就会油然而生。丰富的乡土资源充实了历史课程的内容,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史积极性,又从不同层面和角度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理解历史的素材。历史老师在讲授中国历史部分时,完全可以结合乡土历史,使内容更加丰富,让学生可知、可感。乡土历史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知乡爱国的精神,更能培养孩子的崇高道德情操。青少年时期是孩子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孩子进行乡土历史的教育工作一刻也不能削弱,否则耽误的又是一代人。 乡土和社区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稗益,中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历史的过去性特点,使得历史不能像其它学科知识那样复原与复制。历史由远而近的发展规律与学生由近及远的认识规律相悸,这些都使得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受到负面影响。而乡土历史是学生生长地的历史,容易激起兴趣,注入情感,融入记忆,结合乡土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在学生的心目中,历史不再是遥远的不可捉摸的人和事,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可触可摸的存在,同时也产生历史感,养成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通过所熟悉的身边的事物进入历史世界的目的。 二、乡土历史教学现状扫描 1、传统历史课程体系制约了乡土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 长期以来,我们的历史教师在挖掘历史课程资源上,在探索历史教育教学方法上,都进行了大量的有益的探索和深入的研究,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有些教师也已经在历史教育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进了乡土历史的某些内容,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受传统教育教学体制的制约,课本作为唯一的考试依据,教材也就成了唯一的课程资源,我们的历史教育内容被长期封闭在教科书中。在乡土历史的挖掘上,我们的历史教师也只能是浅尝辄止,不敢深入下去,学生生活于其中的乡土历史无法真正走进历史教育的视野乡土历史课程的育人作用也就得不到充分发挥,这也正是传统历史课程体系的弊端所在。 2、传统应试教育观念使教材没能发挥其应有的教学作用效果。 一些历史老师认为:日益加大的升学压力使得学校只注重重点科目和考试内容的教学,无暇顾及乡土教学。一些学生家长认为,“初中阶段,孩子们的课业本身就太重,没有必要开设乡土历史课程,这些东西等孩子长大毕业后再看也不迟。” 有的历史老师甚至很直白地表示:虽然现在把乡土历史纳入到升学考试的要求中去,但乡土历史所占分值较少。将乡土历史教学纳入升学考试才会让它热起来?我觉得也并不尽然,关键要认识到这方面的内容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意义,要让它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既要做好教材、学科建设,又要开发丰富生动的乡土历史教学资源,让学生热爱这门课,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更多地认识我们的家乡,热爱我们的家乡,从而培养崇高的爱国情怀 3、历史教师学识不足制约了乡土历史教学的开展。 我们绝大多数中学历史教师,没有系统学习过乡土史,只是凭个人兴趣,对其作简单了解。这就要求各级地方教育部门,在编好乡土史教材的同时,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组织好当地教师之间的交流和研讨,提高教师素质,教师也应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 三、开发乡土史教学资源的途径 1、搜集整理文字的历史乡土课程资源。 凡是通过文字的形式为历史课程提供乡土教育内容的资源都可以划入文字的历史乡土课程资源的范畴。历史教科书是历史乡土课程资源的核心资源,除此以外,乡土教材、通俗历史读物、中学生历史刊物、历史档案、文献资料、地方志、家谱、族谱、历史小说、科学技术史、文学艺术史、当地历史人物的回忆录甚至包括当地著名历史人物描写家乡的散文、小说等等都属于文字的历史乡土课程资源。 2、走近非文字的历史乡土课程资源。 非文字的乡土课程资源是指以实物或活动的形式运用于历史教育中的乡土课程资源。实物历史乡土课程资源的表现表现形态多样,既有历史遗址、历史文物、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有为历史教育教学活动专门制作的历史教具等。活动历史乡土课程资源主要指学生所在地区的历史见证人、历史专家学者、历史教育专家、阅历丰富的长者、历史教师等,他们能够从多种角度为学生提供历史素材和历史见解。 3、建立数字电子化的历史乡土课程资源。 建立有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上的数字电子化的历史乡土课程资源是指以电子网络为平台为历史教育提供的乡土课程资源。如多媒体历史课件、历史资料数据库、当地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所提供的网站,甚至可以包括一些影视作品等。同时,数字电子化的历史乡土课程资源不仅应包括能给历史课程带来信息来源的资源,也包括保证这些信息获取的硬件资源。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有许多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可以同教科书进行整合利用。在开发利用各类乡土历史课程资源时,我们应本着史料的

试谈乡土地理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试谈乡土地理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苏北中学陈敏儿 摘要:阐述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将乡土地理应用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活化、深化地理教学。如通过分析樟林港的变迁来说明交通运输条件对聚落的形成、布局、乃至商业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通过将乡土环境地理方面探讨和课文知识相结合,活化地理课堂教学、深化教学重难点;分析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乡土地理地理教学生态农业樟林古港交通运输区域发展一、概述 乡土地理教材是展现本乡本土的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是最生动、最直观的地理感性材料。在地理教学中注意联系乡土实际和进行乡土地理教育,积极运用乡土地理案例活化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原理和案例相结合,是高中地理新课程的一大特色,从“地理课程标准”及新教材角度看,案例既是教学的素材,也是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案例教学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能力和增强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特别是乡土地理案例,既能延伸、拓展教材内容的配置。丰富地方课程资源,又能体现“地理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对地理实际问题的分析、探究能力的要求。从而能有效地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我国近代地理学奠基人竺可桢教授,1929年在他所发表的《地理教学法》一文中指出:“凡教学地理,必须自己知至未知,自儿童日常所惯于见闻之物,而推至于未睹未闻,自个人所受环境之影响,而推广及于社会全体,是故教学地理,开始必自本土地理着手。”这是符合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规律的。如果没有对周围环境中山川、村镇、农田、道路、天气变化等感觉经验,就难以形成抽象的地理概念。如果能够结合身边熟悉的事物,巧妙利用乡土地理资料会有利于学生理解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爱乡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主人翁的责任感。爱家乡,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使我们感到非常亲切,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了解家乡的建设成就来之不易,感受先人们的拼搏奋斗精神,珍惜前辈

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在课程的实施中,我们以幼儿发展为本,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为原则,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本土化调整和资源开发。 课程资源就是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已成为当代课程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幼儿园课程具有基础性,即要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总则部分明确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由此可见,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充分利用幼儿园自身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创符合幼儿园自身实际的课程——园本课程。 我园是以游戏为特色教学,比如建构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等,让孩子们在玩儿中学,在学中玩儿。 幼儿园园内的资源开发与利用: 1、改善办园条件,营造优良育人环境 优美的环境可以培养幼儿热爱环境、热爱大自然美好情操,也可以培养幼儿热爱动植物,保护环境的良好品德,更重要的是让幼儿从热爱幼儿园的小环境开始,逐渐发展养成热爱我们人类唯一的家园地球的环境意识。

2、利用园内设施,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利用园内设有规范的教室外,还有玩沙室、图书室、建构室、科学室、多功能教室、种植角,充分利用园内的每一寸土地,如,带小班的孩子们都院子里来寻找春天,从而丰富了幼儿对热爱植物、热爱自然的情感。种植区就为孩子们寻找春天的活动提供了可能性与便利的条件。还有我们园里的资料室,为大家准备也许多的书籍与材料,这些资源同样可为我们的社会教育提供有效的支持。在有限的空间尽可能增大资源的扩大张力。活动室是幼儿园进行教育的资源。 3、充分利用和开发网络资源,把网络资源引用到幼儿园课程中来。 利用网络、多媒体资源进行教育。这样既能够直观向幼儿展示课程内容,也能解决一些由于受现实条件限制而无法解决的问题,简单小动画的多媒体播映,是小班孩子们特别喜欢的学习方式。如动画片《巧虎》中小片段的截取,妈妈做家务时受伤了,巧虎赶紧为妈妈找出创可贴,并处理伤口。从中,孩子们便能体会到妈妈做事的辛苦,并懂得去关心妈妈。同时,网络还能加强老师与外界联系,有选择接受和学习别人的新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各种幼教网站也为老师与孩子们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幼儿园的发展从来都是幼儿园、家庭、社会多方面教育影响结果。因此,要搞好幼儿教育我们除了要开发和利用园内资源,也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家庭资源等。 幼儿园园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利用家长资源,使家长成为课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

高中地理必修“能源资源的开发”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必修“能源资源的开发”优 秀教学设计 一、课标的要求 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对标准的把握须注意如下几点: 1.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山西煤炭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放置于世界和中国能源利用的大背景下,这样可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 2.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比山西省在改革开放初期同现在在能源开发上存在什么不同?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二、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主要是通过案例分析,来探讨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煤炭在我国乃至世界的能源结构中都占重要地位,而煤炭又是非可再生资源,能源开发和资源保护是一对矛盾,山西能源基地建设既面临机遇,又充满了挑战; 2.在以往的初中地理教学中,主要关注于煤在使用过程中(如燃烧煤发电、取暖、做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本节内容更多的涉及到开采过程,所

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重建更显得重要。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能从资源状况、市场和交通条件三方面记忆和理解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越条件; ⑵能理解我国为何要加强山西省能源基地的建设; ⑶能了解能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对环境的影响,理解保护环境所采取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教师演示引导下,通过读图、比较、推理、讨论辩论等学习活动,去学习知识达成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态度,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特别要理性地看待山西省能源大省的地位。 四、教学重点 1.理解山西煤炭资源的优越性和能源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2.理解山西能源综合利用的必要性和环境保护的迫切性。 五、教学难点

课程资源论文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论文

课程资源论文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论文:从一堂公开课谈课程 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摘要: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是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包括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资源,既包括校内课程资源,也包括校外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是课程目标顺利达成的必要条件。合理开发课程资源,必须活用教材,利用信息网络提供资源性的支持,开发学生身上的潜在资源,切实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引起了一线教师的极大关注。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是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包括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资源,既包括校内课程资源,也包括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除了教科书以外,教师、学生,师生本身不同的经历、生活经验、不同的学习方式、教学策略等都可以看作是非直接的课程资源,校内各种专用教室和校内各种活动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乡

土资源、家庭资源等。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是课程目标顺利达成的必要条件。 要合理开发课程资源,必须改变对课程资源研究的忽视态度,走出对课程资源观念僵化的思维定势,改变教师对课程性质的看法,使课程由狭隘变广阔,由沉静变活跃。我们要了解课程不只是学科的总和,而是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等各方面的有机整合。只有使课程资源由课堂延伸到课外,由学校延伸到社会,把学生的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依据,才能真正做到有效利用课程资源。但是目前,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还存在许多认识与操作上的误区。笔者曾听过一堂公开课:人教版新目标英语go for it 七年级下册unit 7教学片段。 1.播放帕瓦罗蒂的歌曲《重归苏莲托》,教师设问:who is the singer?出示帕瓦罗蒂的照片,指导学生描述其外貌,导入本课。 2.出示一些国家领导人的照片,教学curly,straight,medium,build,heavy,height 等描述外貌的单词。 3.完成la 部分的匹配,听录音,完成这部分所缺内容。 4.听录音,完成2a、2b的练习,学会正确使用“is”和“has”来描述外貌。 5.出示lily的照片,通过对话描述其外貌。

关于国内外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进展综述

关于国内外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进展 综述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国内外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进展综述摘要:乡土地理课程是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主要对近十年国内期刊、学术论文中关于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文献进行梳理。通过乡土地理相关概念的界定、地理课程资源理论化、系统化的认知情况、条件性的课程资源的设施配备进行论述。 关键词: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一、概念界定及分类 早期国外研究突出方面在于理论研究,不同学者从不同视角对乡土地理这个概念进行探究,并对其进行详细分类。此期间的课程资源体现了多样化、个性化、生活化等特点。17世纪,教育理论始祖夸美纽斯亲自讲授乡土地理课程,他认为:“儿童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应该从身边的乡土地理开始。”德国柏林大学教师赫特纳也提出:“地理课程必须从乡土地理开始。”20世纪以后,发达国家和地区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尤为重视。美国着名课程专家泰勒在1944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课程资源”这一概念,他认为课程目标是对学习者和周边生活的研究,不仅明确课程资源的概念,还引导国外乡土地理研究方向。托斯顿胡森和纳维尔博斯特尔斯威特在《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对课程资源的类别进行了详尽区分,分为目标资源、教学活动资源、教学活动组织资源、制定评估资源。 国内最早出现“乡土地理”一词是在《辞海》中,“乡土地理指的是省区以下较小地区的综合地理,其内容包括本地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

壤、植被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各种自然资源的利用及改造,当地的工农业生产情况、交通运输、人文条件和人民的生活情况等”。 二、地理课程资源理论化、系统化的认知 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一再强调乡土教学,强调青年学生加强国情、省情和乡情教育的必要性。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之后,校本课程备受关注,乡土教学成为我国整体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第八次新课程改革之后十余年之中,起先一些学者仅对乡土地理、乡土地理课程、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进行概念上的界定。随之,常华锋、陈传娣、李树民、郭栋梁等学者在地理课程资源概念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原则、内容和教学意义等,并提出重视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在中学地理实际教学中的有效性和实践性。尹耀武等基于地理教学与乡土地理课程之间的关系,依据课程资源的不同分类标准指出澧县地理课程资源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最后实地调查,分析澧县在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学校、老师、社会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上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张碧霞和焦红霞等从开发和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必要性入手,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影响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各种因素,最后总结开发和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一般原则和基本策略。 三、国内外对乡土地理资源内容研究 澳大利亚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在世界上是最早的,可以说是现代乡土地理课程的雏形。他们特设“乡土地理”专题:有“土着人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和“环境教育”,并在这三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可观的成绩。

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和方式

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和方式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保证地理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地理课程实施的效果和水平。过去,由于对地理课程资源的内容和价值认识不够,导致大量有教育意义的地理课程资源闲置与浪费,其教育功能和意义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与发挥。随着人们对地理新课程改革的理解,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倍受关注和重视。 一.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 1. 开发乡土地理教材 乡土地理教材即是根据本乡本土的自然资源、地理环境状况以及当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科技发展而编写的,能鲜明突出本地独特的自然、人文地理的材料,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乡土地理教材在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过程中可以起到强化作用,使学生在熟悉家乡地理事物的基础上,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增强实践操作和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通辽市地理》的编写中,设计了通辽市经济区位图,通过区位图的学习,让学生归纳出通辽市经济位置的优势。经过学生的思考、讨论、交流等过程,合作设计通辽市经济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中的地位和发展前景,使学生不仅在探究活动中培养了创新精神,而且激发了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的热情[5]。乡土地理教材开发的历史较长,在其进一步的开发过程中,乡土地理教材的编写应注意符合当地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需要,体现地方乡土特色;在科学性原则基础上,体现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多设计一些自主性、参与性、探究性活动等,从而有利于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2 . 构建情景要素信息库 情景要素信息库即是将具体事例设置为教学情景或场景,以光盘、图片等形式储存,并通过现代化手段加以再现,随时为地理课堂教学提供服务的信息资源的集合。情景要素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教学案例,即教师创新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策略等;二是教学资源,即教学中所需用的图片、材料等。由于情景要素由实际案例构成,既可以为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也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进行地理学习。例如,讲解“天气和气候”一课时,教师就可根据主题创设情景:播放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与卫星云图,判别不同天气符号,让学生争做天气预报员等,营造地理学习氛围,使本课程在情景中深化学习、深入探究。创建情景要素信息库,应针对地理课程教材、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地理事象、数据、景观图片以及歌曲、诗词等创设情景,并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储存,以便及时快速地提取,灵活机动地为地理教学服务。情景要素信息库的构建是随着地理课程改革涌现出的新生事物,在其开发过程中应注意所收集的案例应该真实、典型,所设置的情景应该具有代表性、针对性,才能激发探究欲望,实现资源共享。 3.建设地理实践基地地理实践基地是学校或地方为了全面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根据地理学科特点,精心策划而逐渐建成的地理实践场所。学生在地理实践基地开展各类实习、考察活动,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锻炼各种能力,培养科学素养。例如,重庆市的南泉实践基地,内容极其丰富,教育功能全面。围绕烈士墓的瞻仰、地史的探索、经济发展成果的参观、花溪河污染的调查和南泉经济发展的设想,可对学生进行国情、乡情、爱国主义、环保等教育;观察褶皱、断层、河流的侵蚀堆积,温泉、溶洞、植物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参观地质科普馆等,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调查等方面能力,拓展学生知识面;南泉山清水绿,石美洞异,泉奇瀑飞,景色迷人,有利于增强学生体魄,陶冶学生情操。由于地理实践基地主要是为了配合乡土地理教学,为学生提供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以及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实践环境。因此,地理实践基地应选择各具特点,各有侧重的场所,例如,缙云山侧重是植物实践基地,华莹山主要是地质实践基地等。另外,地理实践基地还应便于学生进行地理科学探究、地理考察等实践活动,一般选择在学校或所在地周边地区,可以节省开支。 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理念,对其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不断更新的过程,对其开发利用也需要在动态的探索实践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因此,地理教学中应积极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地理课程资源优势,从而有助于推动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地理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地理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地理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地理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即我们日常教学过程中准备的各种资料。地理课程资源与课程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没有地理课程资源也就没有课程可言。反之,有课程就一定要有地理课程资源作为前提。但是它们毕竟还不是一回事。地理课程资源的外延范围远远大于课程本身的外延范围,因为一方面条件性地理课程资源并不能作为素材成为课程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即使是素材性资源也不能直接构成课程,它还只能是备选材料,只有在经过加工并付诸教学时才能成为课程资源。 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充分调动和鼓励地理教师学习课程理论,提高课程资源开发意识与能力,主动开发和运用学校现有地理课程资源。 2.加强地理教师的团结与合作,相互取长补短,提高学校地理教师开发与运用地理课程资源的总体力量。 3. 因地制宜,开发和建设学校地理课程资源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差异巨大,因此全国各地,甚至同一地区的不同学校课程资源丰富程度大不相同。为此,各学校要根据自己的优势,开发和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地理课程资源。 例如:对于行星地球的教学,我们可以利用学校里的互联网,图书馆,电视,等媒体收集地球的相关信息,让学生自己组织材料向同学讲述地球的有关知识,然后教师进一步的讲解分析,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校外课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当地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本身就是一种地理课程资源。 例如:气候课程资源 在国家课程里,我们要教学“世界的气候”和“中国的气候”。主要内容有:一,气候要素特征,包括大气降水和气温的分布特点;二,气候类型特征;三,区域气候特征。这三个方面的内容都可以运用当地的气候资料,结合学生对当地气候的生活体验开展教学。 例一:在教学“气温”时,和学生一起走到室外,体验室外的温度。在体验中,可以让学生想象不同纬度地区的气温会怎样呢?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当地空气的湿度,让学生想象不同经度和不同纬度地区的湿度又会怎样呢?他们有什么差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例二:当教学气候类型或气候特征时,我们可做一下这些工作。第一,让学生去收集当地气候资料,如近20年当地气温、降水、风、气象灾害等材料。让学生学会收集材料这一过程本身就是落实新课程的教学要求。第二,让学生分析当地的气候资料,并让学生从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当学生发现当地气候要素的变化规律时,我们自然就转入到国家课程上来。 例三:通过分析概括当地气候特征,学会分析区域气候特征。国家地理新课程特别重视学习方法的培养。如在世界地理中,要求学会分析气候类型的特征、学会分析大洲、地区的气候特征。运用当地气候材料,从分析当地气候特征入手,可以帮助我们学会分析气候类型的特征,并从中学会分析气候类型的方法,从而能让学生自主地分析世界其他气候类型的特征;从分析当地区域气候特征入手,可以帮助我们学会如何分析一个区域的气候特征的方法,从而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分析其他地区(包括大洲、国家)的气候特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