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实训6:平衡和协调功能评定

实训6:平衡和协调功能评定

实训6:平衡和协调功能评定
实训6:平衡和协调功能评定

实训平衡和协调功能评定

平衡功能评定

【实训目的和要求】

1.理解平衡功能的正常反应的表现;

2.掌握平衡功能评定的评定程序及评定方法;

3.了解平衡功能测试仪及其评定程序。

【实训器材与设备】

治疗床、治疗桌、治疗椅、平衡板、粉笔、定时钟、尺子、两张椅子、小板凳或台阶、平衡功能测试训练仪和眼睛遮盖物。

【实训步骤】

1.平衡反应评定

(1)坐位平衡反应

检查体位:被评定者取坐位。

检查方法:评定者将被评定者上肢向一侧牵拉。

结果判断:①阳性反应被评定者头部和躯干出现向中线的调整,被牵拉的一侧出现保护性反应,对侧上下肢伸展并外展;②阴性反应被评定者头部和躯干未出现向中线的调整,未出现保护性反应和平衡反应。

(2)跪位平衡反应

检查体位:被评定者取跪位。

检查方法:评定者牵拉被检查者的一侧上肢,使之倾斜。

结果判断:①阳性反应被评定者头部和躯干出现向中线的调整,被牵拉的一侧出现保护性反应,对侧上下肢伸展并外展;②阴性反应被评定者头部和躯干未出现向中线的调整,被牵拉的一侧和对侧未出现保护性反应和平衡反应。

(3)迈步反应

检查体位:被评定者站立位。

检查方法:评定者向左、右、前、后方向推动被评定者。

结果判断:①阳性反应为了保持平衡,患者快速向左、右、前、后方跨出一步,头部和躯干出现调整;②阴性反应被评定者不能为保持平衡而快速跨步,头部和躯干不出现调整。

2.Berg平衡量表评定

根据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情况,可选用不同的项目进行评定,如从坐位站起、无支持坐位、无支持站立、从站立位坐下、闭目站立、双脚并拢站立、上肢向前伸展并向前移动、从地面拾起物品、转身向后看、两脚一前一后站立、单腿站立等。Berg平衡量表评定内容及评分方法详见本章第一节。评定工具包括秒表、尺子、椅子、小板凳和台阶。

【注意事项】

1.评定时保持环境安静,不要讲话或提示;

2.患者不能安全独立完成所要求动作时,要注意予以保护以免跌倒,必要时给予帮助;

3.对于不能站立的患者,可评定其坐位平衡功能。

协调功能评定

【实训目的和要求】

1.理解协调障碍的表现;

2.掌握协调评定的评定程序及评定方法;

【实训器材与设备】

评定表、笔、定时钟、2张椅子、治疗桌和眼睛遮盖物。

【实训步骤】

1.非平衡性协调功能评定方法

(1)指鼻试验:让被评定者肩外展90°,肘伸展,用示指指尖指鼻尖。可以改变开始的体位来评定不同运动切面的动作。

(2)被评定者手指指评定者的手指:评定者和被评定者相对而坐,评定者的食指举在被评定者面前,同时让被评定者用其食指去指评定者的食指。评定者还可以变化其手指的位置来评定被评定者对改变方向、距离和速度而做出反应的能力。

(3)指指试验:两肩外展90°,两肘伸展,让被评定者将两示指在中线相触。

(4)交替指鼻和指指:让被评定者用示指交替指鼻尖和评定者的手指尖。评定者可变换位置来评估其对变换距离的应变能力。

(5)对指:让被评定者用拇指尖连续触及该手的其他指尖,可逐渐加快速度。

(6)团抓:交替地用力握拳和充分伸展各指,可逐渐加快速度。

(7)前臂旋前/旋后:上臂紧贴身体,肘屈曲90°,让被评定者手掌朝下和朝上交替翻转,可逐渐加快速度。

(8)反弹测验:被评定者于屈肘位,评定者给予足够的徒手阻力产生肱二头肌的等长收缩,突然去掉阻力,正常时,拮抗肌群(肱三头肌)将收缩和阻止肢体的运动。异常时肢体过度反弹,即前臂和拳反击患者身体。为避免异常时前臂和拳反弹击及患者头部,应加以保护。

(9)手拍腿:被评定者屈肘,双手同时或分别以手掌、手背交替翻转拍打膝部。速度可逐渐加快。

(10)用足拍打:被评定者坐位,足及地,让其用一足掌在地板上拍打,膝不能抬起,足跟维持接触在地板上。

(11)指和过指:评定者和被评定者相对而坐,他们都水平屈肩90°,肘伸展,伸出示指,示指相触,让被评定者充分屈肩(手指指向天花板),然后再回到水平位,使示指再次相触。

(12)足跟至膝、足跟至足趾交替:被评定者仰卧位,让其用对侧的足跟交替触膝和拇趾。

(13)足趾触检查者的手指:被评定者仰卧位,让其用大拇趾触检查者的手指,评定者可变换手指的位置以评定被评定者变换方向和判断距离的能力。

(14)跟膝胫试验:被评定者仰卧位,一侧的足跟沿对侧膝向胫骨远端上下滑动。

(15)画圆圈:让被评定者用上肢或下肢在空中画一个想象的圆圈,难度更大的测验是画“8”形图。下肢进行时被评定者可采取仰卧位。

(16)固定或位置保持:上肢:被评定者坐位或立位,评定者将其上肢保持在向前水平伸直位,突然松手,观察肢体坠落情况。下肢:被评定者仰卧位,将一侧下肢向上屈膝,脚跟着床,突然松手,瘫痪的肢体不能自动伸直,且向外倾倒;无瘫痪的肢体则呈弹跳式伸直,并能保持足垂直位。

2.平衡性协调功能评定方法

(1)在一个正常舒适的姿势下站立。

(2)两足并拢站立(窄的支撑面)。

(3)一足在另一足前面站立(即一足的拇趾触另一足的足跟)。

(4)单足站立。

(5)站立,上肢的位置交替地放在体侧、举过头、置于腰部等。

(6)站立时,突然地打破平衡(在保护患者的情况下)。

(7)站立位,躯干在前屈和还原到零位之间变换。

(8)站立位,躯干两侧侧屈。

(9)行走,将一侧足跟直接置于对侧足趾前。

(10)沿地板上所画的直线行走或行走时将足置于地板上的标记上。

(11)侧向走和退步走。

(12)原地踏步。

(13)变换步行活动的速度(增加速度将夸大协调缺陷)。

(14)步行时突然停下和突然起步。

(15)沿圆圈和变换方向步行。

(16)用足趾和足跟步行。

(17) 正常站立姿势,先观察睁眼下平衡,然后闭眼。

【注意事项】

1.评定时患者必须意识清醒,评定前要向患者说明评定目的和方法,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2.评定时要注意两侧对比;

3.应注意被测肢体的肌力,当肌力不足4级时,该项检查无意义。

【实训报告】

学生正确规范地写出本次实训的实训报告,内容包括:实训目的、实训器材与设备、实训方法和操作步骤、实训结果及结果分析、注意事项、实训小结。

平衡和协调功能评定

平衡和协调功能评定 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科罗予 平衡功能评定 定义 平衡是指人体不论处在某种位置,运动或受到外力推动时,只懂得调整姿势并维持所需要姿势的过程? 平衡反应,保护性伸展反应,跨步及跳跃反应,都是从小就学会的,是一种自动反应,平衡所提供的稳定性对一切技巧活动都是必需的 平衡功能的正常反应 平衡受中脑和大脑皮质控制,属于高级水平的发育性反应? 平衡反应是一种自动反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随时变化. 平衡反应可以通过训练获得,其控制要求具备完善的中枢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包括视觉,前 庭系统,本体感觉,精细触觉,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有效的肌张力,肌力和耐力,关节的灵活性? 平衡的三种状态 静态平衡 人体在无外力的情况下维持某种姿势的过程? 自我动态平衡 人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从一种姿势调整到另外一种姿势的过程 他人动态平衡 人体在外力推动作用下调整姿势的过程? 平衡反应 正常儿童形成平衡反应的时间是:俯卧,6个月;仰卧,7~8个月;坐,7~8个月;蹲起, 9~12个月;站 立,12~21个月. 平衡反应的四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患者取仰卧位,坐位或站立位,当身体的支撑点发生变化时,出现躯干向外力作用方向弯曲,同时肢体向外伸展? 第二种方式:患者取仰卧位,坐位或站位,由于身体的支撑点发生倾斜或移动面使重心移位,出 现躯干向倾斜上方弯曲,同侧肢体向外伸展,对侧保护性伸展? 第三种方式: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此时向后推患者,出现足蚓状肌先收缩,随后足趾背屈,屈髋,躯干屈曲上肢向前抬,最后头肩向前? 第四种方式: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此时向前推患者,出现足趾先屈曲,然后足跟抬起,伸髋,躯干后伸,上肢向后摆,最后肩后伸,头后仰? 保护性伸展反应 当身体受到外力作用偏离原支撑点时,上肢或下肢后伸并外展,以支持身体,防止摔倒?正常儿童形成保护性伸展反应的时间是:上肢,4~6个月;下肢,6~9个月? 保护性伸展反应 当身体受到外力作用偏离原支撑点时,上肢和/或下肢后伸并外展,以支持身体,防止摔倒? 正常儿童形成保护性伸展反应的时间是:上肢,4~6个月;下肢,6~9个月? 跨步及跳跃反应 当外力使身体明显偏离支撑点时,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向着被推方向快速跨出一步,改变支撑点而不是试图维持原有支撑点?

--平衡功能的评定

平衡功能的评定 一.概述 (一)基本概念 1.平衡平衡(balance)是指在不同的环境和情况下维持身体直立姿势的能力。一个人的平衡功能正常时,能够:①保持体位;②在随意运动中调整姿势;③安全有效地对外来干扰作出反应。为了保持平衡,人体重心(body's center of gravity ,COG)必须垂直地落在支持面上方或范围内。换言之,平衡就是维持COG于支持面上方的能力。 2.支持面支持面(support surface)指人在各种体位下(站立、坐、卧,行走)所依靠的表面,即接触面。站立时的支持面为包括两足底在内的两足间的表面。支持面的面积大小和质地均影响身体平衡。当支持面不稳定或面积小于足底面积、质地柔软或表面不规整等等情况使得双足与地面接触面积减少时,身体的稳定性下降。 3.稳定极限稳定极限(limit of stability)指正常人站立时身体倾斜的最大角度,是判断平衡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这个极限范围内,平衡不被破坏,COG能够安全地移动而无需借助挪动脚步或外部支持来防止跃倒。LOS的大小取决于支持面的大小和性质。正常人双足自然分开站在乎整而坚实的地面上时,LOS的周长围成一个椭图形。前后方向的最大摆动角度约为12.50度,左右方向为16度。当重心偏离并超出支持面范围以外,超出稳定的极限时,平衡便被破坏以致跌倒。

(二)平衡功能的分类 1.静态平衡(static balance)是指身体不动时.维持身体于某种姿势的能力,如坐、站立、单腿站立、倒立、站在平衡木上维持不动。 2.动态平(dynamic balance) 是指运动过程中调整和控制身体姿势稳定性的能力。动态平衡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了人体随意运动控制的水平。坐或站着进行各种作业活动.站起和坐下、行走等动作都需要具备动态平衡能力。 3.反应性平衡reactive balance)当身体受到外力干扰而使平衡受到威胁时,人体作出保护性调整反应以维持或建立新的平衡,如保护性伸展反应、迈步反应等。 (三)平衡的生理学机制 1.躯体感觉系统 2.视觉系统 3.前庭系统 4.骨骼肌协同运动模式 5.姿势控制中的预备性动作 6.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整合作用 (四)评定目的 1.确定是否存在影响行走或其他功能性活动的平衡障碍。 2.确定障碍的水平或程度。 3.寻找和确定平衡障碍的发生原因。 4.指导制定康复治疗计划。

(完整版)平衡功能评估量表

结果分析:最高平衡评分为14分,对训练后平衡能力变化进行比较。 注:1、无支撑坐位时双足应着地;2、检查健侧伸展防护反应时,术者要从患侧向健侧轻推患者接近失衡点,观察有无反应,同理,检查患侧,要从健侧轻推。

1.坐到站:尽量不用手支撑。 ()4不用手扶持独立稳定地站起 ()3用手扶持独立地站起 ()2经过几次努力用手扶持站起 ()1需要较少的帮助站起 ()0需要中度或最大的帮助站起 2.无支撑站立:没有扶持下站立2分钟 ()4安全站立2分钟 ()3监护下站立2分钟 ()2无扶持下站立30秒 ()1经过几次努力无扶持站立30秒 ()0无扶持不能站立30秒 3.无靠背的坐位:双足稳定支撑于地板,手臂交叉维持2分钟 ()4安全坐2分钟 ()3监护下坐2分钟 ()2坐30秒 ()1坐10秒 ()0没有支撑不能坐10秒 4.站立到坐。 ()4少量用手帮助安全地坐下 ()3用手帮助控制身体下降 ()2后方的腿靠着椅子控制身体下降 ()1独立地坐但不能控制身体下降 ()0扶持下坐 5.转移:从椅到椅或床到椅 ()4少量用手帮助下安全转移 ()3大量用手帮助下安全转移 ()2口头提示或监护下转移 ()1需要一人帮助下转移 ()0需要二人帮助下转移 6.闭眼无支撑下站立:站立10秒 ()4安全站立10秒 ()3监护下站立10秒 ()2站立3秒 ()1站立稳定但闭眼不超过3秒 ()0需要帮助以防摔倒 7.双脚并拢无支撑站立 ()4自己并拢双脚安全站立1分钟 ()3自己并拢双脚监护下站立1分钟 ()2自己并拢双脚站立不超过30秒 ()1帮助下并拢双脚站立15秒 ()0帮助下并拢双脚站立不超过15秒 8.站立下向前伸手:双手向前抬高90度,尽可能向前 伸手指 ()4向前伸超过25厘米 ()3向前伸超过12.5厘米 ()2向前伸超过5厘米 ()1监护下向前伸手 ()0尝试向前伸手时失去平衡 9.站立时从地板捡起物体:物体放在双脚前方 ()4轻松安全地捡起物体 ()3监护下捡起物体 ()2离物体3-5厘米不能捡起物体但能独自保持平衡()1不能捡起物体,尝试时需要监护 ()0不能尝试或需要帮助维持平衡以防摔倒 10.站立时转身往左、右肩后看。 ()4看到双侧后方,重心转移良好 ()3看到一侧后方,另一侧缺乏重心转移 ()2只能轻微侧身,可维持平衡 ()1监护下尝试侧身 ()0帮助下尝试侧身 11.360度转身:顺时针、逆时针两个方向 ()4安全地360度转身:4秒内两个方向 ()3安全地360度转身:4秒内一个方向 ()2安全地360度转身但速度较慢 ()1口头提示或监护下转身 ()0帮助下转身 12.站立时交替抬腿置于小矮凳上:连续4次共8步()4独立安全地站立,20秒内完成8步 ()3独立站立,超过20秒完成8步 ()2没有监护下完成4步 ()1少量帮助下完成2步或以上 ()0帮助下以防摔倒或不能尝试 13.一只脚放在另一脚前方站立:步长必须超过脚的长度,步宽与该儿童平时步宽相似。 ()4双脚一前一后独立保持30秒 ()3一只脚在另一脚稍前方独立保持30秒 ()2更小的步长独立保持30秒 ()1帮助下迈步保持15秒 ()0站立或迈步时失去平衡 14.单脚站立 ()4独立单脚站立超过10秒 ()3独立单脚站立5-10秒 ()2独立单脚站立3秒或以上 ()1尝试抬腿不能保持3秒但能独立站立 ()0不能尝试或帮助下防止摔倒

平衡功能评估量表

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 结果分析:最高平衡评分为14分,对训练后平衡能力变化进行比较。 注:1、无支撑坐位时双足应着地;2、检查健侧伸展防护反应时,术者要从患侧向健侧轻推患者接近失衡点,观察有无反应,同理,检查患侧,要从健侧轻推。

1.坐到站:尽量不用手支撑。 ()4不用手扶持独立稳定地站起 ()3用手扶持独立地站起 ()2经过几次努力用手扶持站起 ()1需要较少的帮助站起 ()0需要中度或最大的帮助站起 2.无支撑站立:没有扶持下站立2分钟 ()4安全站立2分钟 ()3监护下站立2分钟 ()2无扶持下站立30秒 ()1经过几次努力无扶持站立30秒 ()0无扶持不能站立30秒 3.无靠背的坐位:双足稳定支撑于地板,手臂交叉维持2分钟 ()4安全坐2分钟 ()3监护下坐2分钟 ()2坐30秒 ()1坐10秒 ()0没有支撑不能坐10秒 4.站立到坐。 ()4少量用手帮助安全地坐下 ()3用手帮助控制身体下降 ()2后方的腿靠着椅子控制身体下降 ()1独立地坐但不能控制身体下降 ()0扶持下坐 5.转移:从椅到椅或床到椅 ()4少量用手帮助下安全转移 ()3大量用手帮助下安全转移 ()2口头提示或监护下转移 ()1需要一人帮助下转移 ()0需要二人帮助下转移 6.闭眼无支撑下站立:站立10秒 ()4安全站立10秒 ()3监护下站立10秒 ()2站立3秒 ()1站立稳定但闭眼不超过3秒 ()0需要帮助以防摔倒 7.双脚并拢无支撑站立 ()4自己并拢双脚安全站立1分钟 ()3自己并拢双脚监护下站立1分钟 ()2自己并拢双脚站立不超过30秒 ()1帮助下并拢双脚站立15秒 ()0帮助下并拢双脚站立不超过15秒 8.站立下向前伸手:双手向前抬高90度,尽可能向前 伸手指 ()4向前伸超过25厘米 ()3向前伸超过12.5厘米 ()2向前伸超过5厘米 ()1监护下向前伸手 ()0尝试向前伸手时失去平衡 9.站立时从地板捡起物体:物体放在双脚前方 ()4轻松安全地捡起物体 ()3监护下捡起物体 ()2离物体3-5厘米不能捡起物体但能独自保持平衡()1不能捡起物体,尝试时需要监护 ()0不能尝试或需要帮助维持平衡以防摔倒 10.站立时转身往左、右肩后看。 ()4看到双侧后方,重心转移良好 ()3看到一侧后方,另一侧缺乏重心转移 ()2只能轻微侧身,可维持平衡 ()1监护下尝试侧身 ()0帮助下尝试侧身 11.360度转身:顺时针、逆时针两个方向 ()4安全地360度转身:4秒内两个方向 ()3安全地360度转身:4秒内一个方向 ()2安全地360度转身但速度较慢 ()1口头提示或监护下转身 ()0帮助下转身 12.站立时交替抬腿置于小矮凳上:连续4次共8步()4独立安全地站立,20秒内完成8步 ()3独立站立,超过20秒完成8步 ()2没有监护下完成4步 ()1少量帮助下完成2步或以上 ()0帮助下以防摔倒或不能尝试 13.一只脚放在另一脚前方站立:步长必须超过脚的长度,步宽与该儿童平时步宽相似。 ()4双脚一前一后独立保持30秒 ()3一只脚在另一脚稍前方独立保持30秒 ()2更小的步长独立保持30秒 ()1帮助下迈步保持15秒 ()0站立或迈步时失去平衡 14.单脚站立 ()4独立单脚站立超过10秒 ()3独立单脚站立5-10秒 ()2独立单脚站立3秒或以上 ()1尝试抬腿不能保持3秒但能独立站立 ()0不能尝试或帮助下防止摔倒

平衡功能评定

平衡功能评定 方法 一、平衡反应的评定 (1)坐位平衡反应:患者坐在椅子上,检查者将患者上肢向一侧牵拉。阳性反应:患者头部和躯干上部出现向中线的调整,被牵拉一侧出现保护性 反应,另一侧上、下肢伸展并外展。阴性反应:患者头部和躯干上部未 出现向中线的调整,被牵拉一侧和另一侧上、下肢未出现上述反应或仅 身体的某一部分出现阳性反应。 (2)跪位平衡反应:患者取跪位,检查者将患者上肢向一侧牵拉,使之倾斜。 阳性反应:患者头部和躯干上部出现向中线的调整,被牵拉一侧出现保 护性反应,对侧上、下肢伸展并外展。阴性反应:患者头部和躯干上部 未出现向中线的调整,被牵拉一侧和另一侧上、下肢未出现上述反应或 仅身体的某一部分出现阳性反应。 (3)站立位平衡反应:患者取站立位,检查者向左、右、前、后方向推动患者身体。阳性反应:患者脚快速向侧方、前方、后方跨出一步,头部和 躯干出现调整。阴性反应:患者不能为维持平衡而快速跨出一步,头部 和躯干不出现调整。 二、Berg平衡量表 (1)评定工具:秒表、尺子、椅子、小板凳和台阶 (2)评定标准:每项分为5级,即0、1、2、3、4.最高得4分,最低得0分,总积分最高为56分,最低分为0分。

备注:上肢向前伸展达水平位,检查者将一把尺子放在指尖末端,手指不要触 及尺子。测量的距离是被检查者身体从垂直位到最大前倾位时手指向前移动的 距离。如可能,要求被检查者伸出双臂以避免躯干的旋转。 三、注意事项 1、测试时保持环境安静,不要说话或提示。 2、采用仪器评定时,60秒直立困难的病例可进行30秒测试。 3、下肢骨折未愈合、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宜进行平衡测试。 4、受试者不能安全独立完成要求动作时,要注意予以保护和帮助以免摔倒; 必要时给予帮助。 5、对于不能站立的患者,可评定其坐位平衡功能。

实训6:平衡和协调功能评定

实训平衡和协调功能评定 平衡功能评定 【实训目的和要求】 1.理解平衡功能的正常反应的表现; 2.掌握平衡功能评定的评定程序及评定方法; 3.了解平衡功能测试仪及其评定程序。 【实训器材与设备】 治疗床、治疗桌、治疗椅、平衡板、粉笔、定时钟、尺子、两张椅子、小板凳或台阶、平衡功能测试训练仪和眼睛遮盖物。 【实训步骤】 1.平衡反应评定 (1)坐位平衡反应 检查体位:被评定者取坐位。 检查方法:评定者将被评定者上肢向一侧牵拉。 结果判断:①阳性反应被评定者头部和躯干出现向中线的调整,被牵拉的一侧出现保护性反应,对侧上下肢伸展并外展;②阴性反应被评定者头部和躯干未出现向中线的调整,未出现保护性反应和平衡反应。 (2)跪位平衡反应 检查体位:被评定者取跪位。 检查方法:评定者牵拉被检查者的一侧上肢,使之倾斜。 结果判断:①阳性反应被评定者头部和躯干出现向中线的调整,被牵拉的一侧出现保护性反应,对侧上下肢伸展并外展;②阴性反应被评定者头部和躯干未出现向中线的调整,被牵拉的一侧和对侧未出现保护性反应和平衡反应。 (3)迈步反应 检查体位:被评定者站立位。 检查方法:评定者向左、右、前、后方向推动被评定者。 结果判断:①阳性反应为了保持平衡,患者快速向左、右、前、后方跨出一步,头部和躯干出现调整;②阴性反应被评定者不能为保持平衡而快速跨步,头部和躯干不出现调整。

2.Berg平衡量表评定 根据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情况,可选用不同的项目进行评定,如从坐位站起、无支持坐位、无支持站立、从站立位坐下、闭目站立、双脚并拢站立、上肢向前伸展并向前移动、从地面拾起物品、转身向后看、两脚一前一后站立、单腿站立等。Berg平衡量表评定内容及评分方法详见本章第一节。评定工具包括秒表、尺子、椅子、小板凳和台阶。 【注意事项】 1.评定时保持环境安静,不要讲话或提示; 2.患者不能安全独立完成所要求动作时,要注意予以保护以免跌倒,必要时给予帮助; 3.对于不能站立的患者,可评定其坐位平衡功能。 协调功能评定 【实训目的和要求】 1.理解协调障碍的表现; 2.掌握协调评定的评定程序及评定方法; 【实训器材与设备】 评定表、笔、定时钟、2张椅子、治疗桌和眼睛遮盖物。 【实训步骤】 1.非平衡性协调功能评定方法 (1)指鼻试验:让被评定者肩外展90°,肘伸展,用示指指尖指鼻尖。可以改变开始的体位来评定不同运动切面的动作。 (2)被评定者手指指评定者的手指:评定者和被评定者相对而坐,评定者的食指举在被评定者面前,同时让被评定者用其食指去指评定者的食指。评定者还可以变化其手指的位置来评定被评定者对改变方向、距离和速度而做出反应的能力。 (3)指指试验:两肩外展90°,两肘伸展,让被评定者将两示指在中线相触。 (4)交替指鼻和指指:让被评定者用示指交替指鼻尖和评定者的手指尖。评定者可变换位置来评估其对变换距离的应变能力。

六 平衡功能评定

第六章平衡功能评定 一、概念: 1.平衡是指人体所处的一种姿势或稳定状态以及不论处在何种位置,当运动或受到外力作 用时,能自动地调整并维持所需姿势的过程。 2.平衡功能是指当人体重心垂线偏离稳定的支撑面时,能立即通过主动的或反射性的活 动,使重心垂线返回到稳定的支撑面内的能力。 3.平衡反应:是指当身体重心或支撑面发生变化时,人体为维持平衡所做出的应对反应, 是人体为恢复原有平衡或建立新平衡的保护性反应。 二、平衡功能的分类 1、静态平衡 2、动态平衡①自动动态平衡②他动动态平衡 三、人体平衡的维持机制 1、感觉输入包括视觉系统、躯体系统和前庭系统 2、中枢整合 3、运动控制包括踝调节机制、髋调节机制和跨步调节机制 四、平衡反应、表现形式 平衡反应:是指当身体重心或支撑面发生变化时,人体为维持平衡所做出的应对反应,是人体为恢复原有平衡或建立新平衡的保护性反应。 表现形式:平衡反应主要包括身体仰卧位和俯卧位时的倾斜反应、坐位时头部和上肢的保护性伸展反应、立位时下肢及髋部跳跃反应。 五、平衡评定的内容 1、静止状态下的平衡功能 2、运动状态下的平衡功能 3、动态支撑面的平衡功能 4、姿势反射 六、平衡功能的常用评定方法(P97-99) 1、观察法 2、量表法(Berg平衡量表) 3、仪器评定法①静态平衡测试②动态平衡测试 一、Berg 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 1、评定内容 包括在坐位或站立位时进行各种作业活动、站起和坐下等,共14个项目。 2、评定方法及评分标准 14个动作项目,每个项目都分为0、1、2、3、4五个功能等级。4分表示能够正常完成所检查的动作,0分则表示不能完成或需要中等或大量帮助才能完成。最低分为0分,最高分为56分。 3、结果分析 0~20分,提示平衡功能差,患者需乘坐轮椅 21~40分,提示有一定的平衡能力,患者可在辅助下步行 41~56分,说明平衡功能较好,患者可独立步行。 <40分,提示有跌倒的危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