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EPO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专家共识解读

EPO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专家共识解读

EPO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专家共识解读
EPO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专家共识解读

EPO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专家共识解读第十三届CSCO学术年会肿瘤相关性贫血专题论坛纪实

作者:晨曦整理医师报2010-10-22 17:48:58 点击:次

【大中小】

肿瘤相关性贫血(Cancer Related Anemia, CRA)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伴发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进一步提升国内肿瘤医生对CRA的认知和诊疗水平,9月18日,在团体会员沈阳三生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的协助下,第13届CSCO学术年会特设“肿瘤相关性贫血专题论坛”,马军教授、王杰军教授、张力教授、刘文超教授共同发布了国内首个《EPO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CSCO专家共识(2010~2011版)》(以下简称“共识”),并向与会代表介绍了CRA治疗的最新观点、中国CRA现状及CRA的补铁治疗,为中国CRA 诊疗的规范化吹响了号角。

CRA普遍存在危害严重尤应重视

CRA主要指肿瘤患者在疾病发展及治疗过程中发生的贫血。王杰军教授首先介绍,CRA 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肿瘤本身因素、机体营养吸收障碍及患者接受长期、多种治疗所致。在所有实体瘤患者中,肺癌和妇科肿瘤患者的CRA发生率最高,分别为71%和65%,并随疗程的增加而增加;在血液系统肿瘤中,贫血的发生率普遍高于实体瘤,并同样受治疗强度和方案的影响。总体而言,肿瘤相关贫血可由多种因素所致,主要包括肿瘤方面的因素(如:失血、溶血、骨髓浸润)和肿瘤治疗方面的因素(如:化疗和放疗等)两个方面。

骨髓抑制是化疗和放疗的常见不良反应。细胞毒性药物,尤其是铂类药物的广泛应用,是导致CRA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细胞毒性药物的联用使临床上贫血的问题尤为突出。这些药物能促进红系细胞凋亡,同时还能损伤肾小管,导致内源性EPO生成减少,因而引起贫血。

马军教授谈到,从病理生理学的角度来看,肿瘤相关性贫血可由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失血或上述复合因素以及其他复杂原因如饮食不良、铁摄入不足(肿瘤患者常见)等所致。红细胞生成不足可能源于EPO生成细胞的缺陷、血红蛋白合成障碍、骨髓抑制或肾功能衰竭。目前,欧美国家常给予肿瘤患者常规的骨髓深度活检,旨在明确是否存在骨髓浸润及形态学的异常。因为晚期患者一旦发生骨髓浸润,其生存期将明显缩短。

王杰军教授指出,CRA与其他类型的贫血不同。首先,任何程度的贫血,CRA患者的EPO水平均较缺铁性贫血患者低;其次,肿瘤患者血红蛋白(Hb)和EPO间的反馈调节减弱,该关系以化疗患者尤为明显;再次,肿瘤患者可能更易出现贫血症状,在较高Hb值时就会出现症状,而非肿瘤患者在低Hb值才表现出症状。

国内外研究获得CRA流行病学数据

张力教授介绍,CRA的发生包括不同贫血程度患者的分布比例,贫血在不同瘤种、不同疾病分期和疾病状态以及不同抗肿瘤治疗患者间的分布情况等,均存在地区和人种间的差异。流行病学调查可了解这些差异,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手段。目前,欧洲、澳大利亚和我国均开展了有关CRA的流行病学调查。

欧洲肿瘤相关贫血调查(ECAS)在24个欧洲国家入组15 367例肿瘤患者。结果显示,总的贫血发病率为53.7%,38.9%的患者得到抗贫血治疗,其中17.4%接受EPO治疗,14.9%接受输血治疗,6.5%接受补铁治疗。患者开始接受抗贫血治疗时的平均Hb水平为9.7 g/dL。

澳大利亚相关的调查(ACAS)结果显示,总的贫血发病率为57%;不同肿瘤类型、疾病状态、治疗情况患者贫血的流行病学情况不同,其中妇科肿瘤、复发及疾病持续者最易发生贫血。176例患者入组时有贫血;36%获输血治疗,5%经补铁治疗,2%接受EPO治疗。

中国肿瘤相关性贫血调查(CCAS)为一项国内15家医院开展的回顾性研究,入组2034例肿瘤患者。结果显示,贫血患者比例为37.3%,轻度贫血为21.3%,中度贫血为9.3%,重度贫血为6.6%。女性患者贫血比例高于男性(41.4% vs. 34.3%)。大部分患者未获抗贫血治疗,经抗贫血治疗的患者仅出现在Hb<8 g/dL的人群中,其中82例(10.83%)获输血治疗,12例(1.59%)获EPO治疗,无补铁治疗的记录。因此,与欧洲数据相比,中国肿瘤贫血资料存在以下特点:(1)肿瘤贫血发生率相似;(2)女性患者重于男性;(3)国内中~重度贫血患者较多,严重影响预后和生活质量;(4)国外以EPO治疗为主,国内以输血治疗为主。

EPO治疗CRA专家共识要点解读

虽然NCCN、ASCO、ESMO等国际权威机构均有针对CRA的治疗指南或共识,但是国内的相关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马军教授介绍,国内多学科专家及相关人员基于我们自己的研究进展和相关数据,在参考国外数据及指南的基础上,制定了EPO治疗CRA中国专家共识,旨在利用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为国内临床医生诊疗CRA提供切实的指导和帮助。

CRA的诊断按严重程度分级,目前国际上的贫血诊断标准主要有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和世界卫生组织(WHO)两个贫血分级标准。马军教授介绍,欧美国家大多采用NCI贫血分级标准;两种标准仅对轻~中度贫血的分级略有差别,对重度和极重度贫血的分级是相同的。限于国内原有的贫血分级标准久未更新,不能很好适应目前的临床需要,因此本共识基本上采用NCI推荐的分类方式。

输血与病毒感染问题基于血液检验技术的改善,美国输血所致的病毒感染率(主要为HIV感染)明显下降,因此,美国FDA的肿瘤药物顾问委员会建议,EPO主要用于降低肿瘤化疗所致的贫血,并严格控制EPO的预防性使用。

马军教授谈到,中国的情况与美国不同。目前,中国输血所致的病毒感染情况应该值得关注,尤其是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输血、输血浆或血制品等,80%~90%的输血后肝炎为丙型肝炎。虽然检测技术的进步及《义务献血法》的推广都极大提升了国内血液制品的安全性,但因处于窗口期的患者仍无法检测出病毒的感染情况。所以,本共识认为,权衡肿瘤生长和输血所致病毒性肝炎风险后,作为治疗CRA的主要手段,中国EPO的使用推荐等级应强于欧美国家,仅急切需要输血挽救生命或改善症状的CRA 患者才推荐谨慎输血治疗。

CRA的输血治疗马军教授指出,多年来,输注全血或红细胞是国内CRA的主要治疗方式,其存在迅速升高Hb水平、可用于EPO治疗无效的患者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过敏、感染、免疫抑制、血容量增大及铁超载等缺点。所以,在CRA患者的Hb水平降至7 g/dL 之前,本共识原则上不推荐输血治疗;当Hb<7 g/dL或临床急需纠正缺氧状态时方考虑输血治疗。

CRA的EPO治疗马军教授介绍,EPO是目前治疗CRA的常用治疗方法,不但有减少输血需求、无病毒感染风险、耐受性好、可门诊应用等优点,而且还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更符合患者的生理状况。其缺点是仅对2/3的患者有效,起效需2~4周,存在高血压等副作用。

虽然学术界对EPO是否会缩短患者生存期、刺激肿瘤细胞增殖方面一直存在争议,但是最新的荟萃分析指出,既往荟萃分析的病例纳入标准不严格,因而才得出EPO具有负面效应的结论。因此,为保险起见,本共识不主张无贫血或未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使用EPO。此外,本共识也建议开展相关研究,进一步明确EPO对患者生存期、肿瘤无进展时间等方面的影响。

补铁治疗共识推荐,在使用EPO的同时建议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补铁治疗,并推荐给予静脉注射蔗糖铁。对此,刘文超教授指出,口服铁剂虽使用方便,但存在利用率低、胃肠道刺激症状严重及过敏现象,肠道外途径补充铁剂可避免上述缺点。因此,对口服铁剂不耐受或无反应的患者、以及慢性肾衰所致功能性缺铁或接受EPO类药物治疗的肿瘤患者,肠道外补铁不失为良好的选择。由于患者的耐受性好和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支持,目前推荐使用蔗糖铁进行补铁治疗。

特殊问题的处理马军教授强调,除了上述几项重要方面予以规定外,共识的制定工作尤为注重细节,针对若干临床可能遇到的特殊问题的处理也进行了规定。如,在治疗低危型MDS时,建议使用EPO,对中~高危型MDS应根据相关指南进行治疗。因为输血和使用EPO类药物均能增加患者的血栓形成风险,所以应用EPO治疗CRA时,一般Hb上升至12 g/dL时可以停药,需要注意高Hb的出现,对存在高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应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此外,国内CRA的治疗现状非常不乐观,许多观念亟需改进。如,国外将Hb<10 g/dL定为治疗CRA的指征,而国内则直至Hb<7~8 g/dL才考虑治疗。

正常性贫血的鉴别诊断

可呈正常性贫血的疾病鉴别 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 MCV) 在80 -100范围内的形态学表现的贫血称为正常细胞性贫血。 从非血液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及其他继发性疾病为切入点进行分析以下。 1、急性失血。早期因血液未被稀释,血红蛋白、红细胞及血细胞比容下降不明显,早期可以血常规常表现为正常细胞性贫血。 2、脾大和脾功能亢进。红细胞在血液循环中经过脾脏时受到机械性破坏所致。脾功能亢进患者的血常规可有一系及多系的血细胞减少,减少程度与脾大程度不一定成比例。贫血主要表现为正细胞正色素性。 3、再生障碍性贫血。贫血通常为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少数早期可表现为大细胞性贫血,机制尚不消楚。实验室检查中血常规常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淋巴细胞比例增高;骨髓象示骨髓增生低下,造血细胞减少,部分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可出现局灶性造血增生灶;活检常见脂肪组织增加,有效造血面积减少。 4、急性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在血液循环中正常寿命为90 -120天,如溶血发生快速,红细胞体积大小正常,即表现为正常细胞性贫血。 5、骨髓病性贫血白血病、部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MDS)、累及骨髓的淋巴瘤和浆细胞肿瘤等,此类贫血的主要原因是骨髓被异常增生的肿瘤细胞浸润,幼红细胞的代谢受到干扰,红细胞生成减少,贫血多数轻至中度,以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多见。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对骨髓疾病的诊断仅仅起到一个提示作用。 6、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主要以贫血为临床表现,血常规一般呈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 7、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以正常色素性贫血与脾大为主要的临床表现,还需完善骨穿、基因检测等明确。 8、继发其他系统疾病的贫血单纯的肝肾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垂体功能减退、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疾病引起的贫血常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但如伴有缺铁、缺维生素、出血、溶血等则亦可呈现小细胞性贫血或大细胞性贫血。此类贫血的病因需根据各原发疾病特点进行诊断。

癌症病人贫血该如何治疗

癌症病人贫血该如何治疗 肿瘤为慢性消耗性疾病,易导致贫血的发生。当肿瘤破溃,常引起出血而致慢性贫血,或因放、化疗导致骨髓抑制而引起贫血。因此,临床上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案.针对贫血的治疗可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当血色素低于7.5克/升时应停止放、化疗的治疗。 ②加强饮食调理:特别是应给予富含高蛋白、高糖、高维生素,富含铁质的食物。由于此时病人多消化功能较差.还应该给予调理脾胃的药物和食物.以促进机体对营养成分的吸收。 ③中医药配合治疗:贫血的病人尽管表现不同,但都有气血亏虚的证候,应用中药时当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合用补气养血的药物,如四物汤、当归补血汤等。此外,针灸治疗对改善贫血也有帮助,如针刺、艾灸足三里、三阴交、大椎等穴可刺激骨髓造血功能。 ④应用细胞因子治疗;贫血最常用的细胞因子是红细胞生成素(EPO),这种药物是采用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具有控制干细胞的分化和成熟,控制成熟红细胞从骨髓中进入外周循环的作用,是一种造血生长因子。对不同肿瘤引起的贫血都有效果。此外,重组的GM-GF、IL-3等都有一定疗效。最近几年;人们应用单采技术采集外周血干细胞群,并将之进行处理,诱生、扩充,然后应用于病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⑤输血:当贫血较严重或因出血过多时,应当给予输血。肿瘤病人的输血主张成分输血,即输入一定的血液成分以改善某种缺乏,具体如何应用,应该输什么成分,应根据情况而定,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⑥加强其它合并症特别是消化道功能紊乱的治疗、生血的治疗、合并感染及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等的治疗。 ⑦加强护理、预防感染。贫血的病人多合并白细胞减少,应参照血象偏低的措施进行治疗与护理。 本文由https://www.wendangku.net/doc/fd5654053.html,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溶血性贫血血常规指标有哪些

溶血性贫血血常规指标有哪些 生活中常听人讲,某某某经常面色苍白、心悸气短、等等。后来去医院诊断,说是得了溶血性贫血。这种病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生活和健康,但是还有各位别人不明白贫血的概念。那么溶血性贫血血常规指标有哪些? 溶血性贫血血常规指标有哪些 说起贫血,这种病是不分年龄大小的,有的才刚出生几个月的宝宝,也有患有贫血的。下面我们来看看溶血性贫血的诊断标准有哪些: 1、血常规:血常规溶血性贫血是一种血液系统的疾病,所以我们常规做一下血常规的检查,血常规不可以表现为红细胞明显的减少,且寿命缩短的表现,红细胞相互融合成一片,红细胞的生存时间大大减少,如检测出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小于40mg\l都可以怀疑,可能是血管内溶血,或者是,细胞膜缺陷性贫血,再结合临床表现即可诊断为溶血性贫血。 2、骨髓象检查:以明显的表现,骨髓造血功能减少,红细胞明显减少,白细胞数尤其是中性粒细胞,是正常的,0.5倍,明显减少为原来的1/2,在配合血常规检查,临床表现,结合诊断为溶血性贫血。血清结合珠蛋白,明显减少,为原来的三分之一,所以检查标准,可以明确的作为溶血性贫血的指标。 3、联合标准:溶血性贫血分先天和后天两种, 为了更精确的诊断疾病,也会结合地域遗传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这些标准就能够明确的诊断为溶血性贫血这种疾病。 得了溶血性贫血怎么办 得了溶血性贫血,首先不要盲目的忽略一些细小的表现。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去检查。平时应该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多吃蔬菜和水果,这样我们才能够有充足的抵抗力,身体才能够健康。 去除病因和诱因极为重要。如冷型抗体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应注意防寒保暖;蚕豆病患者应避免食用蚕豆和具氧化性质的药物,药物引起的溶血,应立即停药,感染引起的溶血,应予积极抗感染治疗,继发于其他疾病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得了溶血性贫血,要先正确面对这种疾病,早发现早治疗。平时多吃些补气养血的食物,还要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作为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医。平时要培养好的生活习惯。饮食方面可以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也要给胃制造酸性环境,利于铁的吸收。

贫血的检验项目

贫血常见的指标检查项目1.血常规检查项目 正常参考值

2.网织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但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尚有核糖体、核糖核酸等嗜碱性物质残存,

经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活体染色后,胞质中可见蓝或蓝绿色枝点状甚至网织状结构。 参考值(活体染色法) 成人为0.5%~l.5%;新生儿为2%~6%;网织红细胞绝对值(24~84)×l09/L。 3.外周血涂片观察红细胞有无异形红细胞,如球形红细胞、靶形红细胞、裂殖细胞,有无红细胞大小不均,低色素和多染性红细胞,嗜碱性点彩、卡伯特球、豪-周小体等。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和形态学方面的改变,有无异常细胞。 4.骨髓检查骨髓穿刺做骨髓涂片检查,对诊断不可缺乏。要仔细观察和衡量造血组织的增生状况,各系细胞的比例,有无异常细胞。某些贫血,如巨幼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铁粒幼细胞贫血等则必须经过骨髓细胞学检查才能最后确诊。骨髓铁染色和铁粒幼细胞检查应成为骨髓常规检查的一部分,它对缺铁和非缺铁性贫血的鉴别和铁粒幼细胞贫血的诊断至为重要。骨髓穿刺如不能获得良好的样本,应即进行骨髓活检。 5.生化检查 (1)肝功能、肾功能检查 (2)其他生化指标检查:见表。 表部分生化指标名称、缩写、参考值和单位

各医院所用仪器不同,方法不同,各指标的参考值也可能不同,具体情况详见各医院报告单 6.特殊血液学试验 酸溶血试验:正常参考值为阴性。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正常参考值始溶:71.8~78.6mmol/ L;全溶:54.7~58.1mmol/L。 蔗糖水溶血试验:正常参考值为阴性。 热溶血试验:正常人无溶血现象发生。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正常人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率应超过7 5%。 7.其他检查尿常规、大便隐血及寄生虫卵等。

缺铁性贫血教案doc

课堂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缺铁性贫血 授课教师: 职称: 教研室:儿科教研室 授课对象:临床医学(5)联系电话:

教案 学科系:儿科学系授课时间:2017.12.6

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表达方式时 间 导入[导课] 从贫血的总论引出造血原料缺乏引起常见的营养性贫血 是什么? 强调:贫血是因还是果? 引出:缺铁性贫血,为什么是儿童常见的四大疾病之一? 带着问题进入学习 [概述]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nutritionalirondeficiencyanemia,NIDA)是由于体内 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所致。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 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缺铁 性贫血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贫血,以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严重危害小儿健康,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小儿常见病之一。 强调:铁缺乏、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PPT 展示图片 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缺铁性 贫血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 家都存在?而且发病率居高 不下? 问题:患儿出现缺铁性贫血的 原因可能是什么? 板书:缺铁性贫血 IDA PPT IDA的概述 3 分 钟

理解 了解[铁的代谢] 1.铁的来源:(1)从食物中摄取铁;(2)红细胞释放的铁。 2.铁的吸收和运转:食物中的铁主要以Fe2’形式在十二 指肠和空肠上段被吸收。 3.人体内铁元素的含量及其分布:总铁量中约64%用于 合成血红蛋白,3.2%合成肌红蛋白,32%以铁蛋白及含 铁血黄素形式贮存于骨髓、肝和脾内;微量(<1%)存在于 含铁酶内和以运转铁形式存在于血浆中。 4.铁的排泄正常情况下每日仅有极少量的铁排出体外。 小儿每日排出量约为15μg/kg, 5.铁的需要量:婴幼儿 1mg/kg/d 早产儿 2mg/kg/d 儿童﹤15mg/d 强调:铁的代谢图。2 分 钟

肿瘤及肿瘤化疗所致贫血_NCCN_2011年指南(中文版)

ncer Network,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NCCN肿瘤学的临床实践指南(NCCN指南TM) 癌症和化疗所致的贫血 2.2011版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d5654053.html,

仅供个人使用。不准分发. 版权 ? 2010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 保留所有权利。 美国国立 综合 癌症 网络? 2.2011版NCCN 指南TM 癌症和化疗所致贫血小组成员 NCCN 指南索引 贫血目录 讨论, 参考文献 * George M. Rodgers, Ill, MD, PhD/Chair? Huntsman Cancer Institute at the University of Utah *Pamela Sue Becker, MD, PhD? T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Medical Center/ Seattle Cancer Care Alliance Charles L. Bennett, MD, PhD, MPP ? Robert H. Lurie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 of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David Cella, PhD 0 Robert H. Lurie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 of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Asher Chanan-Khan, MD ? Roswell Park Cancer Institute Charles Cleeland, PhD 0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Peter F. Coccia, MD ?€ UNMC Eppley Cancer Center at The Nebraska Medical Center Benjamin Djulbegovic, MD, PhD ? ? ζ H. Lee Moffitt Cancer Center & Research Institute Jeffrey A. Gilreath, PharmD σ Huntsman Cancer Institute at the University of Utah Eric H. Kraut, MD ?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 - James Cancer Hospital and Solove Research Institute Ursula Matulonis, MD ? Dana-Farber/Brigham and Women's Cancer Center Michael Millenson, MD ?Ь Fox Chase Cancer Center Denise Reinke, APRN, BC, AOCN # University of Michigan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 Joseph Rosenthal, MD ?€ City of Hope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 Rowena N. Schwartz, PharmD σ The Sidney Kimmel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 at Johns Hopkins Richard S. Stein, MD ? ζ Vanderbilt-Ingram Cancer Center Gordana Vlahovic, MD ? Duke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 Alva B. Weir III, MD ? St. Jude Children's Research Hospital/University of Tennessee Cancer Institute NCCN NCCN 指南小组公开

缺铁性贫血的检验指标解读

?缺铁性贫血的检验指标解读 ? ?更新时间: 2010-11-23 缺铁性贫血是常见的营养性疾病,多见于各年龄段的妇女和儿童。实验检测血液学指标对明确缺铁的分期和缺铁的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常见的实验指标主要有: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转铁蛋白饱和度(TS)、红细胞比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网织红细胞计数(Ret)。各项指标的意义如下: 1.血红蛋白:最常见最熟悉的指标。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参考值即是贫血。贫血可由很 多原因引起。血红蛋白在正常参考范围内,不能排除缺铁的可能性。贫血是严重缺铁的最终结果,因此血红蛋白浓度是缺铁的晚期指标。 2.铁蛋白:公认的反映储存铁是否充足的最敏感指标。在缺铁早期,体内储存的铁含 量减少,即可导致铁蛋白降低。此时,还没有缺铁的红细胞生成,更没有血红蛋白的减少。此时如能及时纠正缺铁,对健康的影响相对较小。对可能存在铁缺乏的妇女和儿童,应经常监测铁蛋白水平。需要注意的是铁蛋白也是急性时相蛋白,在机体有炎症或肿瘤时会增高,因此判读铁蛋白结果时应注意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铁蛋白和铁储存之间的比率关系还没确定。估计新生儿(1 μg/L血清铁蛋白约等同于2.7mg储存铁)低于成人(1 μg/L血清铁蛋白约等同于8-10mg储存铁)。 3.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转铁蛋白受体是表达于需铁细胞表面的一种跨膜糖蛋白,作 用于铁向细胞内转运的过程中。当细胞得不到足够铁时,细胞膜上转铁蛋白受体的合成会上调以使其能更有效地从环境中竞争得到铁。幼红细胞在成熟过程中,细胞膜上的转铁蛋白受体逐渐经水解被释放入血清而成为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含量的多少与骨髓红细胞生成过程中缺铁的程度以及体内铁储存状况密切相关。在评价机体早期缺铁方面,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升高不如铁蛋白降低出现得早,然而,铁蛋白在对伴炎性疾病的贫血诊断方面存在缺陷。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可以弥补铁蛋白这一不足,因为它的浓度升高或降低不受炎症的影响,只有在缺铁时才会升高。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与铁蛋白联用,既可较早地发现缺铁,又便于与其它贫血相鉴别。 4.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在缺铁进程的中期,随着骨髓储存铁的耗竭,红细胞内血红 蛋白生化合成过程中部分原卟啉分子无法与铁结合形成血红素,导致游离原卟啉增高。目前实验室检测游离原卟啉一般使用荧光法,操作较繁琐,还没有既简便快速又准确可靠的方法。 5.血清铁:血清中游离的铁,不能全面反映体内铁的贮存与代谢情况,且易受进食状 况、生理情况、实验检测时溶血及环境中铁的影响,难以测准,临床应用价值有限。 6.总铁结合力:指血清中转铁蛋白能与铁结合的总量。干扰测定准确度的因素与血清 铁的相同。 7.转铁蛋白饱和度:指血清铁与总铁结合力的比值。缺铁性贫血时降低。转铁蛋白饱 和度生理波动大,正常波动低谷与病理情况重叠,同时由于实验的干扰因素较多,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欠佳。 8.红细胞比积:由红细胞数量和大小决定。在铁缺乏的诊断方面,红细胞比积减低, 说明可能已出现小红细胞,缺铁状况已严重。红细胞比积正常也不能排除铁缺乏。 因此该指标用于铁缺乏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欠佳。

EPO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专家共识解读

EPO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专家共识解读第十三届CSCO学术年会肿瘤相关性贫血专题论坛纪实 作者:晨曦整理医师报2010-10-22 17:48:58点击:次 【大中小】 肿瘤相关性贫血(Cancer Related Anemia, CRA)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伴发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进一步提升国内肿瘤医生对CRA的认知和诊疗水平,9月18日,在团体会员沈阳三生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的协助下,第13届CSCO学术年会特设“肿瘤相关性贫血专题论坛”,马军教授、王杰军教授、张力教授、刘文超教授共同发布了国内首个《EPO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CSCO专家共识(2010~2011版)》(以下简称“共识”),并向与会代表介绍了CRA治疗的最新观点、中国CRA现状及CRA的补铁治疗,为中国CRA诊疗的规范化吹响了号角。 CRA普遍存在危害严重尤应重视 CRA主要指肿瘤患者在疾病发展及治疗过程中发生的贫血。王杰军教授首先介绍,CRA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肿瘤本身因素、机体营养吸收障碍及患者接受长期、多种治疗所致。 在所有实体瘤患者中,肺癌和妇科肿瘤患者的CRA发生率最高,分别为71%和65%,并随疗程的增加而增加;在血液系统肿瘤中,贫血的发生率普遍高于实体瘤,并同样受治疗强度和方案的影响。总体而言,肿瘤相关贫血可由多种因素所致,主要包括肿瘤方面的因素(如:失血、溶血、骨髓浸润)和肿瘤治疗方面的因素(如:化疗和放疗等)两个方面。 骨髓抑制是化疗和放疗的常见不良反应。细胞毒性药物,尤其是铂类药物的广泛应用,是导致CRA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细胞毒性药物的联用使临床上贫血的问题尤为突出。这些药物能促进红系细胞凋亡,同时还能损伤肾小管,导致内源性EPO生成减少,因而引起贫血。 马军教授谈到,从病理生理学的角度来看,肿瘤相关性贫血可由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失血或上述复合因素以及其他复杂原因如饮食不

贫血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

铁(Fe) 项目名称:铁(Fe) 标本采集:血清;黄头管采集 适用疾病: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急性肝炎、肾病。 临床意义: ⑴增高: ①红细胞破坏增多时,如溶血性贫血; ②红细胞的再生或成熟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⑵降低: ①机体摄取不足,如营养不良、胃肠道病变、消化性溃疡、慢性腹泻等; ②机体失铁增加,如失血,包括大量和隐性失血,特别是肾炎、肾结核、 阴道出血、溃疡病等,泌尿生殖道和胃肠道的出血; ③体内贮存铁释放减少,如急性和慢性感染、尿毒症等均可引起铁释出减 少。 注意事项:该项目为贫血检测的基本项目,常与铁蛋白、转铁蛋白、总铁结合力、铁饱合度一起检测。 总铁结合力(TIBC) 项目名称:总铁结合力(TIBC) 标本采集:血清;黄头管采集 适用疾病: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急性肝炎、肾病。 临床意义: ①增高:缺铁性贫血、急性肝炎等; ②降低:肝硬化、肾病、尿毒症等。

注意事项:该项目为贫血检测的基本项目,常与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铁饱合度一起检测。 铁饱和度(TS%) 项目名称:铁饱和度(TS%) 标本采集:血清;黄头管采集 适用疾病:急慢性肝炎、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肾病综合征、肝硬化等。 临床意义: ①升高:溶贫、地贫、铁中毒、病毒性肝炎等; ②降低:缺铁贫、慢性感染、恶病质等。 注意事项:该项目为贫血检测的基本项目,常与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总铁结合力一起检测。 转铁蛋白(TRF) 项目名称:转铁蛋白(TRF) 标本采集:血清;黄头管采集。 适用疾病:急慢性肝炎、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肾病综合征、肝硬化等。 临床意义: ①贫血的鉴别诊断缺铁性(低血色素性)贫血时,TRF代偿性合成增加,但铁饱和度远低于30%;再生障碍性贫血时,TRF正常或低下,而铁饱和度增高; ②负性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炎症、肿瘤等急性时相反应时,与前清蛋白等同时下降;

《中国肿瘤相关性贫血共识》解读

《中国肿瘤相关性贫血共识》解读

2010年,经过五年的多次修改,肿瘤相关性贫血专家共识在CSCO年会上公布。这是中国首次公布肿瘤相关性贫血共识,引起国内血液肿瘤学专家的瞩目。笔者根据对共识的理解,进行解读供同行参考。 肿瘤相关性贫血(CRA)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伴随疾病之一。恶性肿瘤除原发肿瘤以外易见贫血、血栓、骨转移等合并症。CRA的产生是由多种原因所引起的,主要包类两类因素:肿瘤方面的因素(如:失血、溶血、骨髓受侵)或针对肿瘤治疗方面的因素(如:化疗的骨髓抑制作用、肿瘤放射治疗等)。 目前国际上已有一些针对肿瘤相关性贫血的治疗指南或共识,但是国内尚无肿瘤相关性贫血的临床治疗指南和共识,特别是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的临床使用指南。虽然在原则

上可参照国外相关治疗指南(或共识),但由于国情和经济状况的不同,加之还存在一些认识和应用上的差异。而且,根据最新研究,EPO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的临床实际应用尚存在一些争议。因此,十分有必要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肿瘤相关性贫血治疗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并以此来指导相关的临床工作和研究。 本共识的制定与其他肿瘤学共识制定的基本原则相似,主要基于目前国内外针对肿瘤相关性贫血研究的进展和相关研究数据,同时参考国外已有的肿瘤相关性贫血的治疗共识。 在制定共识的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 ★多学科的专家以及相关专业人员参与(血液科、肿瘤内科、肿瘤放疗科)

★参考公开发表的文献(截止2012年6月)和药厂提供的处方资料 ★根据文献或资料的可信等级确定某一临床问题在本共识中的推荐等级。 ★对现有资料不足但临床争议较大的问题采用“专家共识”的方法解决 共识的主要目的是利用现有的循证医学依据,为肿瘤专科医生对肿瘤相关性贫血的诊疗提供指导和帮助。 解读一了解肿瘤相关性贫血流行病学 肿瘤相关性贫血是各国肿瘤学者关注的常见肿瘤的并发疾病,美国ASCO在2000年总结的45个

贫血及其鉴别诊断

贫血及其鉴别诊断 贫血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指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的红细胞比积、红细胞数及/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值,以及全血容量减少,并由此而引发的综合症状的总称。各种动物均常发生。 贫血的分类方法,比较使用的是按引起贫血的原因,将贫血分为失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营养性贫血及再生障碍性贫血四种类型。 诊断要领 临床上给贫血下一个笼统的诊断并不困难,但要正确辨别贫血的性质,确定贫血的原因,则比较困难,诊断时应注意如下三个问题。 一诊断贫血的着眼点 临床诊断贫血,必须注意以下各点。 1 病史 除调查贫血原因外,还要着重了解贫血是急速发生还是缓慢发生?病程短急或缓长?群发、散发或个别发生?贫血症状是进行性加重还是治疗有效?等等。为进一步诊断提供有力依据。 2粘膜色彩 粘膜色彩对反映贫血及贫血程度敏感可靠,是认识贫血的窗口。在检查粘膜时,着重注意有无出血点,必要时可配合血管脆性试验加以印证。可视粘膜通常检查眼结膜。 3心肺机能障碍 贫血时,由于供血和血液携氧功能障碍,必然引起心肺机能不全,伴发心肺功能障碍症状,如心率、呼吸增数、呼吸困难等。对于反映贫血程度也是一个佐证。 4 贫血程度 贫血的程度,主要由贫血指标减少的程度和治疗效应两个方面反映出来。而这两个方面又都由外周血液和骨髓造血功能综合的反映出来。在数量变化上,仅外周血液成分减少而骨髓造血效应无变化者,贫血比较轻微;反之,外周血液成分显著减少,骨髓造血功能效应也减退者,贫血则比较重剧。治疗效应也是如此,经过治疗,外周血液成分尤其是网织红细胞增多,骨髓造血出现增生效应的,贫血比较轻微;反之,虽经施治,外周血液成分有所回升,而骨髓造血仍无增生效应,则贫血程度重剧,可能属于在生障碍性贫血。 5 贫血指标的一致性 反映血液成分的量变(数量差异)和质变(形态差异、比率变异等)的各个指标之间几乎都有一致性,例如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量,外周血液红、粒细胞比率与骨髓红、粒细胞比率,以及外周血象和骨髓象都有一致性,彼此呼应。如果相应指标之间变化不一致,则应仔细探讨其原因,尽力纠正,方可获得正确的结论。 二诊断贫血和鉴别贫血性质的指标及其临床评价 诊断贫血的指标,临床最常用的有红细胞、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红细胞象及骨髓细胞象。前三项是辨别贫血与否不可缺少的基础指标,任何一项或三项都低于正常值,即可认

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诊断要点 1.起病急骤、可突发寒战、高热、面色苍白、腰酸背痛、气促、乏力、烦燥、亦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严重者可发生神志淡漠或昏迷。 2.黄疸:皮肤及巩膜黄染加重,出现血红蛋白尿,尿色如浓红茶或酱油样。 3.肝脾肿大:以脾肿大为主,肝不大或轻度肿大,脾区疼痛或不适感。 4.出血倾向或凝血障碍。 5.并发症:急性肾衰竭、休克或心功能不全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6.溶血危象可反复发生,特别是新生儿和婴儿。个别患儿在溶血危象后,方能检查出并确诊原发性疾病。 7.实验室检查: (1)血象: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进行性降低,一般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胞显著增多,末梢血中出现幼稚红细胞;②白细胞多数升高,可见类白血病样反应,核左移现象;③血小板正常或增多。(2)骨髓:红系增生极度活跃,粒红比例倒置,中晚幼红细胞增多,可见上述血液学改变,粒系往往增生显著,可见核左移。 (3)血清间接胆红素增多。尿内尿胆原的排泄量增多 (4)血清铁、血清铁蛋白、骨髓细胞外铁和铁粒幼细胞均可增加。(5)血浆结合珠蛋白明显减少或消失。

(6)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增高。 (7)确定属于哪一种溶血性贫血的特殊试验: ①红细胞形态观察; ②红细胞脆性试验; ③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 ④酸化血清溶血试验(Ham试验); ⑤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等。 处理原则:“一阻二输三护四维” ⒈迅速终止溶血发作 ⑴病因治疗: ⑵肾上腺皮质激素:首选甲泼尼龙,5~10mg/(kg·d),最大可用到30mg/(kg·d),也可选用地塞米松0.75~1mg/(kg·d),病情平稳后改为泼尼松1~2mg/(kg·d),分3~4次口服。 注意事项:①足量②缓慢减量③监测激素的副作用 ⑶丙种球蛋白:输注量按0.2~0.4g/kg·次,连续3日。若不能终止溶血发作,可加大剂量到1g/kg·次。 ⑷免疫抑制剂 ⑸抗过氧化剂 ⒉输血支持 输血原则: ①贫血的程度:贫血重者应少输、慢输,5ml/kg·次,必要时24h后可重复输入,一般患者10~15ml/kg·次,以0.5~1.5ml/min的速度输

益血方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益血方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3-07-31T14:51:27.18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2期供稿作者:李成彪[导读] 选择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52例,包括20例男性,32例女性。年龄在20~75岁,平均年龄(52.9±11.2)岁。李成彪(武威市人医院 733000) 【中图分类号】R2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2-0385-02 【摘要】目的研究益血方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治疗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必要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益血方。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血红蛋白(Hb)比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Hb比治疗前有明显上升(P<0.05),治疗前两组Hb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Hb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益血方进行治疗,有效的提高患者Hb,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益血方肿瘤相关性贫血血红蛋白临床效果 近年来肿瘤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治疗肿瘤一般选择手术、化疗、放射等治疗方法,易造成患者贫血,严重影响肿瘤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对于肿瘤相关性盆血一般常采用输血和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治疗,效果维持时间短[2],需要不断输血和应用重组人红细胞,增加患者经济负担。所以选择有效的经济治疗方法是当近医学界需要考虑的问题。我院选择5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对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益血方,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52例,包括20例男性,32例女性。年龄在20~75岁,平均年龄(52.9±11.2)岁。患者均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期预计>3个月,1个月内未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铁制剂、叶酸、维生素B12、性激素以及输血,没有严重的心、脑、肾及内分泌系统原发性疾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治疗组2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TNM分期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组红细胞(RBC)、Hb、红细胞压积(HCT)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必要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益血方:党参、山药、薏苡仁(炒)、陈皮、法半夏、草豆蔻、大枣、绿矾、甘草[4]。连续服用5周。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象变化 通过治疗,对照组治疗前后Hb情况,治疗组治疗前后情况见表1、表2。表1 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象变化(-X±S) 表2 治疗组治疗前后血象变化(-X±S)

轻度贫血的指标是怎样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轻度贫血的指标是怎样的 导语:贫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中以轻度贫血最多,一般来说,轻度贫血的症状也不是很明显的,因此,对于想要知道自己有没有贫血的朋友来说,了解 贫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中以轻度贫血最多,一般来说,轻度贫血的症状也不是很明显的,因此,对于想要知道自己有没有贫血的朋友来说,了解轻度贫血的指标还是挺有必要的。那么轻度贫血的指标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本文就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臧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较复杂,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Hb)浓度来代替。轻度贫血可无或有容易疲倦与头昏。 轻度贫血的指标是怎样的?我国血液病学家认为在我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孕妇Hb<100g/L就有贫血。1972年WHO制订的诊断标准认为在海平面地区Hb低于下述水平诊断为贫血:6个月到<6岁儿童110g/L,6~14岁儿童120g/L,成年男性130g/L,成年女性120g/L,孕妇110g/L。应注意,久居高原地区居民的血红蛋白正常值较海平面居民为高;在妊娠、低蛋白血症、充血性心力衰竭、脾肿大及巨球蛋白血症时,血浆容量增加,此时即使红细胞容量是正常的,但因血液被稀释,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容易被误诊为贫血;在脱水或失血等循环血容量减少时,由于血液浓缩,即使红细胞容量偏低,但因血红蛋白浓度增高,贫血容易漏诊。 轻度贫血怎么治疗?轻度贫血的治疗不一定都要补充铁剂,可以单纯采用食物补铁的方法。据营养学家介绍,含铁丰富的食物主要有动物肝脏、蛋黄、红枣、豆类、瘦肉、海带、乌鱼、虾、紫菜、黑木耳、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概述 溶血性贫血系指红细胞破坏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时发生的一类贫血。如要骨髓能够增加红细胞生成,足以代偿红细胞的生存期缩短,则不会发生贫血,这种状态称为代偿性溶血性疾病(Compensated hemolytic disease)。 分类 根据红细胞寿命缩短的原因,可分为红细胞内在缺陷和外来因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 一、红细胞内在缺陷所致的溶血性贫血 除少数外,内在缺陷是遗传性的。用Asby/技术,正常的红细胞输给病人,红细胞生存期正常,而病人的红细胞输给正常人,其红细胞生存期缩短。内在缺陷,溶血部位常在血管外。 (一)红细胞膜的缺陷红细胞膜结构的缺陷可造成膜的可渗透性、硬度异常,或不稳定和容易破碎。在大多数病例中,缺陷在于一种或一种以上骨架蛋白,红细胞形态也异常。这些遗传性膜的疾病,包括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其红细胞膜对补体异常敏感,但其膜的缺陷是一种获得性的异常。 (二)血红蛋白结构或生成缺陷血红蛋白结构异常,使血红蛋白成为不溶性或不稳定,导致红细胞僵硬,最后溶血。如镰形细胞性贫血或不稳定血红蛋白病。地中海贫血时,过多的珠蛋白链沉淀,使红细胞变硬,破坏而发生溶血性贫血。 (三)红细胞酶的缺陷为维持血红蛋白和膜的巯基(硫氢基)处于还原状态或维持足够水平的ATP 以进行阳离子交换的红细胞酶的缺乏,可导致溶血性贫血,酶的疾病可分为2类:①红细胞无氧糖酵解中酶的缺乏(如丙酮酸激酶),②红细胞磷酸已糖旁路中酶的缺乏(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二、红细胞外在缺陷所致的溶血性贫血 外部的缺陷,通常是获得性的,红细胞可受到化学的、机械的或物理因素、生物及免疫学因素的损伤而发生溶血。溶血可在血管内,也可在血管外。 引起溶血性贫血的各种主要原因见表5-2-8 溶血性贫血的病因学分类 一、红细胞内在缺陷 (一)遗传性 1、细胞膜异常: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等 2、红细胞酶异常:(1)红细胞糖无氧酵解中酶的缺乏:丙酮酸激酶缺乏等(2)红细胞磷酸已糖旁路中酶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等 3、血红蛋白中珠蛋白链异常:(1)肽链结构异常(血红蛋白病):镰形细胞性贫血、血红蛋白C、 D、E等的纯合子状态、不稳定血红蛋白等(2)肽链量的异常:海洋性贫血(地中海贫血)(二)获得性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二、红细胞外在因素 (一)免疫性:1.自体免疫(1)温抗体型;(2)冷抗体型2.新生儿同种免疫;3、血型不合输血;4、药物性 (二)机械性1.心脏创伤性;2、微血管病性;3、行军性血红蛋白尿 (三)化学、物理、生物因素①化学毒物及药物:苯、苯肼、铅、氢氧化砷、磺胺类等②大面积烧伤③感染:疟疾、产气荚膜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等④生物毒素:溶血性蛇毒、毒蕈中毒等。(四)脾机能亢进

参白扶正颗粒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

参白扶正颗粒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 发表时间:2017-10-30T17:20:23.99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29期作者:陈方姗 [导读] 肿瘤相关性贫血又被称之为癌性贫血,指的是肿瘤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或者是由于肿瘤本身所造成的一种贫血症状。(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四川泸州 646000)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参白扶正颗粒在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78例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其中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参白扶正颗粒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差异不大,P>0.05;在治疗4周和8周之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参白扶正颗粒治疗肿瘤 相关性贫血,能够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且起效快,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关键词】参白扶正颗粒;肿瘤相关性贫血;红细胞生成 【中图分类号】R25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9-0325-02 肿瘤相关性贫血又被称之为癌性贫血,指的是肿瘤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或者是由于肿瘤本身所造成的一种贫血症状,其发病率比较高,尤其是对于治疗过程中肿瘤患者来说,发病率甚至能达到90%左右。因此,肿瘤相关性贫血也能够当做是衡量患者预后的标准之一。本文主要是针对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采用参白扶正颗粒治疗,发现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78例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所有患者的入院检查结果中符合肿瘤相关性贫血的诊断标准,本次研究是在患者及其家属已知且自愿的基础上开展的,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43例;年龄在35~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32±3.61)岁;24例肺癌,19例胃癌,18例结直肠癌,6例乳腺癌,5例食管癌,6例其他恶性肿瘤;38例轻度贫血,35例中度贫血,5例重度贫血。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150IU/Kg促红细胞生成素,一周三次。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参白扶正颗粒治疗,一包(10g)一次,一天三次。在治疗期间所有患者都不联合其他特殊免疫制剂和药物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 在治疗后,患者的血红蛋白升高>20g/L,或者是血红蛋白≥120g/L且不用继续输血,符合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都表示治疗有效;如果在治疗后血红蛋白升高≤20g/L,或者是血红蛋白<120g/L且需要继续接受输血治疗,符合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都表示治疗无效。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2周、4周、8周之后的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用%表示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从下表中可以看出,在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差异不大,P>0.05;在治疗4周和8周之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对于恶性肿瘤患者来说,在治疗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之外,还需要尽可能的提高其生存质量。随着疾病的发展,恶性肿瘤患者大多都会出现贫血症状,同时在放化疗的过程中,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患者的骨髓造血系统,进而加重患者贫血程度,一方面会导致患者的放化疗敏感度降低,影响治疗效果;另一方面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在肿瘤相关性贫血的西医治疗中,主要是采取红细胞生存刺激因子治疗和输血治疗,但是由于输血治疗会造成输血反应、维持时间短、血源短缺等副反应,因此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红细胞生存刺激因子治疗,在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促红细胞生成素。通过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能够显著的减少患者对输血治疗的需求,但是对于这种治疗方法来说,起效比较慢,而且也并不是适用于所有患者。在中医中认为,贫血的根本是由于气血亏虚,重要病机是脾肾亏虚,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加强补肾填精、健脾补气,在参白扶正颗粒中的成分主要是有陈皮、砂仁、黄精、补骨脂、淫羊藿、菟丝子、女贞子、法半夏、白术、茯苓、当归、黄芪等,其中茯苓、白术、党参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黄芪的作用是补中益气,进而减轻放化疗的毒性;黄精、补骨脂、女贞子能够达到填精固本的作用,进而减轻放化疗的抑制作用。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研究组患者在治疗4周和8周后,治疗有效率分别达到了51.28%、82.05%,而参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只有28.21%、58.97%,由此可以看出,在治疗4周和8周之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参白扶正颗粒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能够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且起效快,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参考文献】 [1]王雪冰,李康.补肾健脾生血方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临床疗效观察[J/OL].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02).061. [2]马军,王杰军,张力,等.肿瘤相关性贫血临床实践指南(2015—2016版)[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5,11. [3]葛军娜,于健春,康维明,等.肿瘤相关性贫血[J].协和医学杂志,2011,01. [4]相娜娜,程继荣,邵国安.肿瘤相关性贫血的研究进展[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3,02.

贫血三项

“贫血三项”在贫血诊断中的价值 ● 贫血的定义: 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低于125g/L 成年女性的血红蛋白低于110g/L 儿童的血红蛋白低于105/L ● 根据网织红细胞计数: 大于1.5%的患者为增生性贫血 小于1.0%的患者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血清铁蛋白 缺铁性贫血 血清维生素B12 缺乏维生素B12的大细胞性贫血 血清叶酸 缺乏叶酸的大细胞性贫血 红细胞内叶酸 是一个全新的敏感的可信的检测指标 “贫血三项”是ACS:180SE 仪器上针对贫血原因诊断的血清铁蛋白、维生素B12、血清叶酸的检验组合简称,主要是为了方便临床医生和患者,使医生可以了解到患者贫血的原因,并且进行针对性地治疗。 患者血清铁蛋白检测值低于正常参考值时,可以考虑为缺铁性贫血;若高于正常参考值,则可考虑为以下疾病:慢性肝脏疾病、长期肾透析患增生性贫血诊断 贫血三项 传 统 法 血红蛋白低于100g/L 红细胞低于330T/L 红细胞压积 红细胞比值 正常细胞性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大细胞性贫血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者、体内铁过量以及恶性肿瘤等。 血清维生素B12检测值低于正常参考值时,可以考虑为VB12缺乏患者。 血清叶酸检测值低于正常参考值时,可以考虑为叶酸缺乏患者。根据最新的医学文献报道,检测红细胞内的叶酸水平含量,可以更好的诊断早期叶酸缺乏的患者。血清中叶酸水平是反映机体叶酸状态一个早期指标;但红细胞中的叶酸含量比血清中的叶酸含量能更真实地反映机体叶酸的存贮量;因此红细胞中的叶酸含量是反映机体叶酸的存贮量最可信的指标。 “贫血三项”的检测注意事项: 1、严格按照静脉采血的方法,采用“血液分析”的试管抽血3ml混合均匀。 2、“红细胞内叶酸”的检测也应该按照上述方法留取标本。 网织红细胞计数(Ret) 【原理】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到完全成熟的红细胞之间的过渡型细胞,由于其胞浆中尚存在嗜碱性的RNA物质,因而用煌焦油蓝染液进行活体染色后,胞浆中可见有蓝色网状结构,故名网织红细胞。 【参考值】相对值:正常人为0.8%~2.7%,平均1.64%,新生儿略高2%~6%。但两周后即下降到正常成人水平。 【意义】网织红细胞计数在贫血的鉴别诊断上很重要。Ret增多,表示骨髓红细胞系统增生旺盛,多见于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等。Ret减少则是骨髓红细胞系统增生低下的标志,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网织红细胞也是观察抗贫血治疗疗效的一个重要指标。

缺铁性贫血的缩写

缺铁性贫血的缩写 【篇一:缺铁性贫血的缩写】 【疾病名】缺铁性贫血【英文名】iron deficiency anemia 【缩写】【别名】【icd 号】d50 【概述】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cy anemia ,ida)是指由于体内贮存铁消耗殆尽、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 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在红细胞的产生受到限制之前,体内的 铁贮存已耗尽,此时称为缺铁。缺铁性贫血的特点是骨髓及其他组 织中缺乏可染铁,血清铁蛋白及转铁蛋白饱和度均降低,呈现小细 胞低色素性贫血。 【流行病学】缺铁性贫血在生育年龄的妇女和婴幼儿中发病较多。 据who 1985 年报道,全球约30%的人患有贫血,其中至少半数(即约5~6 亿)为缺铁性贫血。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里约有2/3 的儿童 和育龄妇女缺铁,其中1/3 为缺铁性贫血。在发达国家亦有20%的 育龄妇女及40%左右的妊娠妇女患缺铁性贫血。北京协和医院于1986~1990 年对河北、陕西、广东三省1851 岁以下儿童的调查发 现缺铁及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分别为49.0%和15.3%。 【病因】人体内的铁是呈封闭式循环的。正常情况下,铁的吸收和 排泄保持着动态的平衡,人体一般不会缺铁,只在需要增加、铁的 摄入不足及慢性失血等情况下造成长期铁的负平衡才致缺铁。造成 缺铁的病因可分为铁摄入不足和丢失过多两大类(表1)。 1.铁摄入不足最常见的原因是食物中铁的含量不足、偏食或吸收不良。 食物中的血红素铁容易被吸收,且不受食物组成及胃酸的影响。非 血红素铁则需要先变成fe 才能被吸收。蔬菜、谷类、茶叶中的磷酸盐、植酸、丹宁酸等可影响铁的吸收。成年人每天铁的需要量约为1~2mg。男性1mg/d 即够,生育年龄的妇女及生长发育的青少年 铁的需要增多,应为1.5~2mg/d。如膳食中铁含量丰富而体内贮存 铁量充足,一般极少会发生缺铁。 造成铁摄入不足的其他原因是药物或胃肠疾患影响了铁的吸收,某 些金属如镓、镁的摄入,制酸剂中的碳酸钙和硫酸镁,溃疡病时服 用的h 抑制剂等,均可抑制铁的吸收。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 手术后胃酸减少影响铁的吸收等,均是造成铁摄入不足的原因。 2.铁丢失过多正常人每天从胃肠道、泌尿道及皮肤上皮细胞中丢失 的铁约为1mg。妇女在月经期、分娩和哺乳时有较多的铁丢失。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