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壳寡糖分新检测的研究进展

壳寡糖分新检测的研究进展

壳寡糖分新检测的研究进展
壳寡糖分新检测的研究进展

实验一薄层层析板的制备

实验一薄层层析板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制备薄层层析板,使叶绿素在层析板上分离显色。 二、实验原理 薄层层析,常用 TLC(Chromatography)表示,又称薄层色谱,属于液-固吸附色谱。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微量、快速而简单的色谱法,它兼备了柱色谱和纸色谱的优点。一方面适用于小量样品(几到几十微克,甚至0.01 μ g )的分离;另一方面若在制作薄层板时,把吸附层加厚,将样品点成一条线,则可分离多达 500mg 的样品。因此又可用来精制样品。故此法特别适用于挥发性较小或在较高温度易发生变化而不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物资。 薄层吸附色谱的吸附剂最常用的是氧化铝、硅胶、硅藻土、聚酰胺和纤维素。其颗粒大小,一般要求直径为10~40μm。硅胶是无定形多孔性物质,略具酸性,适用于酸性物质的分离和分析。薄层色谱用的硅胶分为:“硅胶H ”—不含粘合剂;“硅胶G ”—含煅石膏粘合剂;“硅胶HF 254 ”—含荧光物质,可用于波长为 254nm 紫外光下观察荧光;“硅胶GF 254 ”—既含煅石膏又含荧光 剂等类型。粘合剂除上述的煅石膏(半水合硫酸钙: 2CaSO 4 · H 2 O )外,还 可用淀粉、羧甲基纤维素钠。 三、实验材料、器具 1、试剂硅胶、4‰的CMC溶液(羧甲基纤维素钠) 2、实验用具:药匙、研钵、载玻片、量筒、玻棒 四、实验步骤 1、载玻片要求平滑清洁,没有划痕,在使用前可用洗涤液或肥皂水洗涤,再用水冲洗干净。(干净的标准:水不是呈股流下,而是呈瀑布状态流下。) 2、与硅胶混合:CMC-Na溶液与硅胶的比例为3:1(3ml:1g)。取CMC-Na溶液倒入研钵中,然后加入硅胶,在研钵中研磨,按一个方向研磨,自下而上,然后自上而下,以赶尽气泡为佳。 3、铺板:将载玻片置于平台上,用药匙舀取糊状硅胶,均匀地铺在载玻片表面。铺板时,可以顺着板中间倒,也可以顺着某个边缘倒,也可以用玻璃棒引着溶液平铺在玻璃板上,倒时也要注意不要引入小气泡。尤其是载板的四个角,容易高出玻璃板其他部位,所以要格外注意。后轻颠几下薄层板即可。颠好的板,表面看上去要光滑平整,没有气孔。薄层板铺好后一定要放置在平的台面上,否则难保证板面硅胶的厚度均匀。(3g硅胶大约可铺7.5×2.5cm载玻片5-6块) 4、晾干:置水平台上于室温下晾干。 5、活化:将晾干的板子在105℃烘箱中干燥30min,然后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备用。活化硅胶有利于提高硅胶的吸附性能,同时排除硅胶内部已吸收的水分及其他气体。通过活化硅胶,主要改变了硅胶内部的微孔结构,使其孔径的大小及

实验六:薄层层析与柱层析

实验六薄层层析与柱层析 实验目的 1. 了解偶氮苯的光学异构反应,加深对光化学反应的理解。 2. 掌握薄层层析的基本操作,薄层层析分离顺、反式偶氮苯。 3. 了解柱层析分离有机化合物的原理,初步掌握层析柱装填和洗脱的操作方法 4. 采用柱层析分离反式偶氮苯与靛红的混合物 实验原理 偶氮苯是最简单的芳香偶氮化合物,众多偶氮染料的母体结构。含有两个苯基分别与偶氮基-N=N~两端相连的结构。偶氮苯有毒,易燃。偶氮苯有顺(Z) -反(巳-异构体。反式为橙红色棱形晶体,蒸气为深红色,溶于乙醇、乙醚、醋酸和水。反式的热力学性质稳定。当溶于乙醇的偶氮苯用一定强度的紫外光照射时,顺式的比例逐渐增大,直至达到平衡,形成顺反异构体的混合物。偶氮苯的光致异构是很多偶氮类功能材料光响应的基础。顺式为橙红色片状晶体,不稳定,在加热或可见光照射下能够变成反式。 色谱方法是通过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分配的不同而将物质分离开。待分离混合物各组分在固定相上的吸附强度不同,与流动相一起移动的速度也不同,因此被分离开。 剂在毛细管作用下能够沿着色谱板向上移动。由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对吸附剂(固定相)的吸附能力不同,当展开剂(流动相)流经吸附剂时发生无数次吸附解附过程,吸附力弱的组分随流动相迅速向前移动,吸附力强的组分滞留在后,由于 薄层色谱属于固-液吸附色谱。薄层色谱板中的固定相中的微孔结构使得溶

各组分具有不同的移动速度,最终在固定相薄层析上分离。TLC除了用于分离外,还可以通过与已知结构的的化合物比对,鉴定少量有机混合物的组成,它也是柱色谱寻求 最佳展开剂的手段。上图中红色化合物的R f等于竖直红线的长度除以竖直蓝线的长度。 柱层析也属于固-液吸附色谱。在一根玻璃“分离柱”中进行。 管中装上适当的粉末作为国定相。待分离或纯化物质的溶液(流动 相)在重力作用下流经吸附剂时,不同物质对溶剂和吸附剂的亲和力不同,因而被吸附的程度不同,从而以 不同速度流动,使化合物得以分离。靛红与偶氮苯在极性上具有较大差异,从而 可以使用极性适中的展开剂,通过柱层析将二者分离。 仪器与试剂 分析天平,TLC,锥形瓶,毛细管,层析柱,棉花,量筒,硅胶,蒸发皿,展缸;EtOAc, CH2CI2,石油醚,靛红;请自带尺子(用于计算 R值) 颜老师在实验开始之前已经准备好的试剂:a.偶氮苯的溶液(15 mg in 1mL EtOH); b.靛红的溶液(15 mg in 1mL CH2CI2); c.靛红与偶氮苯的均匀混合物 (靛红1.4 g +偶氮苯3.5 g)。 实验内容 a)光照异构化 取0.1 g反式偶氮苯溶于5 mL无水乙醇中,将此溶液放于试管中,密封,置于可见光下二星期,以便与光照前的溶液进行对比。 b)薄层层析 取管口平整的毛细管吸取光照后的偶氮苯溶液,在离薄层板边沿约0.5 cm 的起点线上点样。再用另一毛细管吸取未经光照的反式偶氮苯溶液点样。待乙醇挥发后,将点好样品的薄层板放入内衬滤纸的展缸中。展缸内已放置展开剂(乙 酸乙酯/石油醚=1/40)。薄层板的点样端在下方,浸入展开剂,展开剂不要没过起点 Isatin 管中装上适当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

实验4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 一、实验原理 薄层层析是一种将固定相在固体上铺成薄层进行层析的方法。由于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层析展开时间短、灵敏度高、结果可视化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医药卫生、化学工业、农业生产和食品等领域,对天然化合物的分离和鉴定也已广泛应用。 薄层层析时一般将固体吸附剂涂布在平板上形成薄层作为固定相。当液相(展开溶剂)在固定相上流动时,由于吸附剂对不同氨基酸的吸附力不一样,不同氨基酸在展开溶剂中的溶解度不一样,点在薄板上的混合氨基酸样品随着展开剂的移动速率也不同,因而可以彼此分开。即通过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的反复进行,而将样品各组分分离开。本实验应用硅胶作为固相支持物,用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粘合剂,以正丁醇、冰醋酸及水的混合液为展开剂,测定混合氨基酸中各分离斑点的R f值(R f值详见第一篇第三章第五节),以分离和鉴别混合氨基酸的成分。 氨基酸的显色反应:茚三酮水化后生成水化茚三酮,它与氨基酸发生羧基反应生成还原茚三酮、氨基醛,与此同时,还原茚三酮又与氨基茚三酮缩合生成蓝色化合物而使氨基酸斑点显色。 二、实验材料 (一)样品 1.氨基酸标准溶液: (1)0.01mol/L丙氨酸:称取丙氨酸8.9mg溶于90%异丙醇溶液至10ml。 (2)0.01mol/L精氨酸:称取精氨酸17.4mg溶于90%异丙醇溶液至10ml。 (3)0.01mol/L甘氨酸:称取甘氨酸7.5mg溶于90%异丙醇溶液至10ml。 2.混合氨基酸溶液:将0.01mol/L丙氨酸、精氨酸、甘氨酸按等体积制成混合溶液。 (二)试剂

1.硅胶G(C.P.) 2.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取羧甲基纤维素钠5g溶于1000ml蒸馏水中,煮沸,静置冷却,弃沉淀,取上清备用。 3.展开溶剂:按80:10:10比例(V/V)混合正丁醇、冰醋酸及蒸馏水,临用前配制。 4.0.1%茚三酮溶液:取茚三酮(A.R.)0.1g溶于无水丙酮(A.R.)至100ml。 5.展层-显色剂:按照10:1比例(V/V)混匀展开剂和0.1%茚三酮溶液。 (三)仪器及器材 1.层析板(6×15cm); 2.小烧杯; 3.量筒(10mL); 4.小尺子; 5.吹风机; 6.毛细玻璃管; 7.层析缸; 8.烘箱。 三、实验步骤 (一)实验流程 (二)操作步骤 1.制板 ↓(1)调浆:称取硅胶3g,加0.5%的羧甲 基纤维素钠8ml,调成均匀的糊状。 (2)涂布:取洁净的干燥玻璃板a均匀涂 a. 玻璃板要清洁平整,无油污。 b. 粘在玻璃板侧面边上的硅胶 粉应去掉,否则在层析时会有较

实验一 薄层板的制备

实验一 薄层板的制备、活度测定及应用 1. 目的要求 1.1 掌握薄层板的制备及薄层层析的操作方法 1.2 掌握吸附剂活度测定的原理及方法 1.3应用薄层层析法检测以中草药化学成分 2.实验原理 2.1薄层层析是一种微量、快速的层析方法。它不仅可以用于纯物质的鉴定,也可用于混合物的分离、提纯及含量的测定。还可以通过薄层层析来摸索和确定柱层析时的洗脱条件。根据分离的原理不同,薄层层析可以分为两类:用吸附剂铺成的薄层所进行的层析为吸附薄层层析;用纤维素粉、硅胶、硅藻土为支持剂铺成的薄层,属于分配薄层层析。薄层层析中以吸附簿层为多用,吸附薄层中常用的吸附剂为氧化销和硅胶。 2.2 吸附簿层主要是利用吸附剂对样品中各成分吸附能力不同,及展开剂对它们的解吸附能力的小同,使各成分达到分离。吸附作用主要由于物体表面作用力、氢键、络合、静电引力、范德华力等产生。吸附强度决定于吸附剂的吸附能力,还受被吸附成分的性质影响,更与展开剂的性质有关。 2.3分配簿层层析的原理是,用极性溶剂吸附在同体支持剂上所形成的混合物,铺成簿层(或装柱),然后活化、点样(或上样),再用极性较弱的展开剂(或洗脱剂)进行展开。在展开过程中,各成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作连续不断的分配。由于各成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因而可以达到相互分离的目的。 2. 4由于化合物的极性不同,吸附能力不相同,在展开剂上移动,进行不同程度的解析,根据原点至主斑点中心及展开剂前沿的距离,计算比移值(R f ): f R =溶质的最高浓度中心至原点中心的距离溶剂前沿至原点中心的距离 化合物的吸附能力与它们的极性成正比,具有较大极性的化合物吸附较强,因此R f 值较小。在给定的条件下(吸附剂、展开剂、板层厚度等),化合物移动的距离和展开剂移动的距离之比是一定的,即R f 值是化合物的物理常数,其大小只与化合物本身的结构有关,因此可以根据R f 值鉴别化合物 2.5薄层层析可适用小量样品(几到几十微克甚至0.01g μ)的分离:也可用于多达500mg 样品的分离,是近代有机化学中用于定性、定量的一种重要手段。特别适用于那些挥发性小的化合物,以及在高温下易发生化学变化而不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物质。

壳寡糖的酶法制备和分离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

壳寡糖的酶法制备和分离技术可行性 研究报告 1

2

新苗人才计划项目 3

项目名称:壳寡糖的酶法制备和分离技术的研究 一、立项背景及意义 壳寡糖(Chitooligosaccharide),又名甲壳低聚糖,是由氨基葡萄 4

糖经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聚合度约为2-20的低聚糖,其分子量低于5000,具有稳定的三维结构。壳寡糖可运用壳聚糖经过生物酶技术降解制得。 壳聚糖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虾壳、蟹壳和真菌中,虽然有特殊的生物活性,但由于其分子量大、水溶性差,在人体内不易被吸收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作为一种生物技术产品,壳寡糖几乎包括了所有壳聚糖的所有优点,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亲水性、吸附性、生物学活性等多种理化特征以及天然、高效、毒副作用少、抗药性不显著、性能多样等特点。科学研究表明,壳寡糖的功能作用和生物活性比起壳聚糖将提高数十倍、应用领域更加广泛、人体吸收率近100%(壳聚糖吸收率6.48%),而且增加了促进钙吸收的新的功能作用,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发达国家称其为”软黄金”。 壳寡糖具有三调(免疫调节、调节pH值、调节荷尔蒙)、三降(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三排(排胆固醇、排重金属离子、排毒素)、三抑(抑制癌细胞、抑制癌细胞转移、抑制癌毒素)等功能,同时,还具有抗自由基、防辐射、抗炎、止血以及促进伤口愈合等功能。壳寡糖及其衍生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食品、日化、农业等领域。在医药保健领域具有提高免疫、活化细胞、调节血糖血脂血压胆固醇、预防治疗癌症、强化肝功、促进钙吸收、增殖肠道有益菌等功能;在食品饮料领域是一种良好的健康食 5

薄层色谱操作注意事项

薄层色谱操作注意事项 影响薄层色谱分析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样品处理方法、薄层板制备技巧、点样方法、展开剂的遴选、温湿度的掌控等等很多方面,在这里对其操作要点作一下简单介绍: 1铺制薄层板:铺板用的匀浆不宜过稠或过稀:过稠,板容易出现拖动或停顿造成的层纹;过稀,水蒸发后,板表面较粗糙。匀浆配比一般是硅胶G:水=1:2~3,硅胶G: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1:2。研磨匀浆的时间,根据经验来定,与空气湿度有关,一般通过拿起研棒时匀浆下滴的情况来判断,越稠越难下滴。匀浆的稀稠除影响板的平滑外,也影响板涂层的厚度,进一步影响上样量。涂层薄,点样易过载;涂层厚,显色不那么明显。通常,板的质量对薄层鉴别的影响不是很大,影响最大的是展开剂的配制和展开系统的饱和。 2点样:尽量用小的点样管。如果有足够的耐性,最好只用1微升的点样管。这样,点的斑点较小,展开的色谱图分离度好,颜色分明。样品溶液的含水量越小越好,样品溶液含水量大,点样斑点扩散大。样品溶液的溶剂一般是无水乙醇、甲醇、氯仿、乙酸乙酯。点好样的薄层板用电吹风的热风吹干或放入干燥器里晾干。 薄层色谱用于定量时,点样是最主要的误差来源。 供试液的溶剂均有不同程度的洗脱力,所以在点样的同时,样品在原点就可是成环形展开,原点直径的扩散促进了这种展开,Kaiser称之为“上样环形色谱效应”。如果样品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很大,原点将变成空心环。这种效应对随后的先行展开造成很不利的影响。 供试液的溶剂在原点的残留,也会改变展开的选择性,特别是供试液的溶剂与展开剂的极性相差较大时更明显。再者,亲水性溶剂残留在原点吸收大气中的水分(特别在高湿度环境)对色谱的影响也不可低估。因此点样时的同步干燥或继后干燥以除去原点残存的溶剂是需要的。但应尽可能避免高温加热,如用吹风筒加热,样品变为固态后,部分或全部强烈的吸附在吸附剂的颗粒上,而促进了硅胶的有催化作用的活性表面故态化学反应,导致样品的变性(尤其热不稳定物质),至少移动相在展开时对这部分样品的溶解速度比移动速度慢得多而形成拖尾(斑点拖尾的原因之一)。

壳寡糖产业化可行性报告

国家“九五”攻关科技成果(96-C03-01-01) 壳寡糖产业化可行性报告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天然产物与糖工程课题组 2001年7月

壳寡糖产业化可行性报告 第一部分:项目背景及进展 该课题是国家科技部“九五”攻关项目,于2000年8月通过由中国科学院组织的专家鉴定,该项工艺是首次利用酶工程、生化反应分离耦合技术和纳米滤膜浓缩和纯化技术制备低聚氨基葡萄糖,经查新,国内外未见报道。首次开发出低聚氨基葡萄糖保健食品和生物农药,同时研制开发的奥利奇善胶囊获得卫生部保健食品证书,中科6号(好普)生物农药获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新农药登记证书。并率先实现了低聚氨基葡萄糖生物农药的产业化及在植物病害防治方面的应用,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意见详见成果鉴定证书)。 (一)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由于我国保护知识产权法律的制定与实施,以及加入WTO日趋临近,研制创新药物是十分迫切的任务,需要下大力气研究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药物。开发治疗重大疾病的药物,关键在于发现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或优秀的先导化合物,然后进行结构改造和优化,选择适宜的加工技术和产业化工程,进而开发出创新药物。我国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天然药物宝库,从生物资源中寻找新型先导化合物和创制新药,利用生物加工技术开发和利用我国的生物资源,从而促进生物来源药物生产的高技术化。 继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之后,糖工程已成为最引人注目的生物技术新领域。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无论是在基本的生命过程中,如受精、发生、发育、分化、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恒态维持方面,还是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如炎症及自身免疫疾病、老化、癌细胞异常增生及转移、病原菌感染等过程中,都涉及寡糖链的参与。以寡糖片段干扰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致病菌的侵染,将是从病理上的根治与预防。因此,通过多糖降解、化学合成、转化及分子修饰等手段寻找具有生理活性的天然寡糖药物已成为国际上寡糖药物开发的热点,利用该技术开发寡糖类新型药物对人类健康意义重大。 地球上两大生物群体,即细胞壁中具有甲壳质的生物和具有纤维素的生物,具有甲壳质的生物进化为菌类、节足动物,具有纤维素的生物则进化为植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生物群体彼此互相攻击、防卫,又相互利用、依存,以维持自己的生命,形成食物链。在一个多世纪前就发现了甲壳质,但它的优异功能只是在近40年,特别是近十年才被人们逐步认识,已形成了一门新兴学科—甲壳质化学。 几丁质又名甲壳质,存在于昆虫、甲壳类动物外骨骼和真菌细胞壁及一些绿藻中,它是由

薄层层析方法与注意问题

薄层层析 薄层层析是将作为固定相的支持剂均匀地铺在支持板(一般是玻璃板)上,成为薄层,把样品点到薄层上,用适宜的溶剂展开,从而使样品各组分达到分离的层析技术。如果支持剂是吸附剂,如硅胶、氧化铝、聚酰胺等,则称之为薄层吸附层析;如果支持剂是纤维素、硅藻土等,层析时的主要依据是分配系数的不同,则称之为薄层分配层析;同理,如果支持剂是离子交换剂,则称为薄层离子交换层析;薄层若由凝胶过滤剂制成,则称为薄层凝胶层析。 薄层层析的操作与纸层析相似,但比纸层析速度快,一般仅需15-30min,分辨力比纸层析高10-100倍,它既能分离0.01μg的微量样品,又能分离500mg 基至更多的样品作制备用。薄层的制备可规格化,样品滴加后可立即展开,不受温度影响。其缺点是Rf值的重现性比纸层析差,对生物大分子物质的分离效果不大理想。 一、支持剂的选择与处理 薄层层析的支持剂种类很多。使用时应根据欲分离物质的种类进行选择。 支持剂颗粒大小要适当。颗粒大,展开速度快。但颗粒过大时,分离效果不好;而颗粒过小,则展开速度太慢,容易出现拖尾现象。一般有机类支持剂如纤维素粉的颗料为70-140目(直径0.1-0.2mm),薄层厚度为1-2mm;无机类支持剂如氧化铝、硅胶等的颗粒一般为150-300目,薄层厚度为0.25-1mm。 在薄层层析中,使用较多的是硅胶、氧化铝等吸附剂,其处理方法同吸附柱层析。同样,用离子交换剂,凝胶过滤剂等为支持剂时,支持剂均要按柱层析处理填料的相应方法处理。 二、薄层板的制作 支持板要表面平整、光滑,用前应洗净、干燥。 常用的薄层板有硬板(湿板)与软板(干板)之分。在支持剂中加入粘合剂(锻石膏、淀粉、羧甲基纤维素钠盐等),调成糊状物所制成的薄层板为硬板,用粉状支持剂直接制成的薄层板为软板。硬板粘牢在支持板上,调成糊状物喷显色剂时不会冲散,可以直立展开,而软板只能接近水平展开。

氨基酸薄层层析 实验报告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年级: 组别: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名称氨基酸的薄层层析 实验日期实验地点 合作者指导老师 评分教师签名批改日期 一、实验目的 1.1.掌握薄层层析法的一般原理。 1.2.掌握氨基酸薄层层析法的基本操作技术。 1.3.掌握如何根据移动速率(Rf值)来鉴定被分离的物质(即氨基酸混合液)。 二、实验原理 2.1.薄层层析法是色谱分析技术的一种 一般是将固体吸附剂涂布在平板上形成薄层作为固定相。当液相(展开溶剂)在固定相上流动时,由于吸附剂对不同氨基酸的吸附力不一样,不同氨基酸在展开溶剂中的溶解度不一样,点在薄板上的混合氨基酸样品随着展开剂的移动速率也不同,因而可以彼此分开。(即通过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的反复进行,而将样品各组分分离开来)。 2.2.氨基酸与茚三酮的显色反应 茚三酮水化后生成水化茚三酮,它与氨基酸的羧基反应生成还原茚三酮、氨及醛,与此同时,还原茚三酮又与氨及茚三酮缩合生成紫红化合物而使氨基酸斑点显色。 2.3.混合氨基酸被分离后在薄层层析图谱上的位置用相对迁移率—Rf值来表示。 层析中,物质沿溶剂运动方向迁移的距离与溶液前沿的距离之比为Rf值。由于物质在一定溶剂中的分配系数是一定的,故移动速率(Rf值)也是恒定的,因此可以根据Rf值来鉴定被分离的物质。(Rf=斑点至原点距离/溶剂前缘至原点距离) 三、材料与方法:

3.1.实验材料: 3.1.1.实验试剂:①分析样品:氨基酸混合液;②吸附剂:硅胶;③粘合剂: 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④氨基酸的异丙醇溶液;⑤丙氨酸、精氨酸、甘氨酸;⑥展开-显色剂(正丁醇、乙酸、水、茚三酮溶液) 3.1.2.实验器材:①层析板、尺子、铅笔;②烧杯、玻棒、量筒;③吹风机;④毛细管、层析缸;⑤药匙;⑥烘箱 3.2.实验步骤: 3.2.1.制板:①调浆: 称取硅胶3克,加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 8毫升,调成均匀的糊状;②涂布:取洁净的干燥玻璃板均匀涂层;③干燥:将玻璃板水平放置,室温下自然凉干;④活化:70 ℃烘干30分钟。切断电源,待玻璃板面温度下降至不烫手时取出。 3.2.2.点样:①位置:用铅笔距底边2cm 水平线上均匀确定4个点。每个样品间相距约1cm ;②取样:用毛细管分别吸取氨基酸溶液,取样量为毛细管柱高5cm ;③点样:点样毛细管轻轻接触薄层表面点样。加样后原点扩散直径不超过2mm 。 3.2.3.层析和显色:将薄层板点样端浸入展层-显色剂,展层-显色剂液面应低于点样线。盖好层析缸盖,上行展层。当展层剂前沿离薄板顶端2cm 时,停止展层,取出薄板,用铅笔描出溶剂前沿界线,用热风吹干或在85℃下烘干,即可显出各层斑点。 3.2. 4.处理和结果分析:小心量出斑点中心至原点中心距离,再量出原点中心至溶剂前沿的距离,计算出它们的Rf 值。根据Rf 值,鉴定出混合样品中氨基酸的种类,并绘出层析图谱。 3.3.注意事项:①切勿用手直接接触薄层板面;②点样过程中必须在第一滴样品干后再点第二滴;③样品量太少,有的成分不易显示;样品量太多,易造成 斑点过大,

壳寡糖_综述

壳寡糖 1. 壳寡糖的基本概念 壳寡糖,又称寡聚氨基葡糖、甲壳低聚糖,是指2-10个氨基葡萄糖以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低聚壳聚糖,是由壳聚糖解聚而制成的。以普通虾蟹壳为原料,经脱钙、脱蛋白、脱色、及脱乙酰基反应后,运用酶生物技术和先进分离技术制备而成的氨基寡聚糖类产品。是天然糖中唯一大量存在的碱性氨基多糖,壳寡糖是甲壳素、壳聚糖系列产品的高级产品,具备水溶性好、生物活性高、功能作用大、应用领域广、易被人体吸收等突出特点,在国外素有人体第六大生命要素、软黄金之美誉,在医药、功能性食品、日化、农业等领域应用广泛。壳寡糖作为新世纪前瞻性生物技术产品,具备广泛的应用前景。 图1 壳寡糖的生产工艺工程 2.壳寡糖的生物活性 2.1 壳寡糖的免疫调节作用 壳聚糖具有激活机体系统、介导机体系统的系列生物学效应,提高吞噬细胞的系统功能。巨噬细胞表面存在着细菌多糖的受体,而壳聚糖作为细

菌多糖的类似物,能刺激巨噬细胞活化,产生如下反应:促进其吞噬功能,增强它在其它免疫应答中的协同效应,从而实现机体对T细胞、NK细胞和B细胞的调节,介导机体的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因此,壳聚糖具有对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 2.2 控制胆固醇 人类健康的最大问题之一是胆固醇,它导致许多严重的疾病。壳聚糖有两个机制降低胆固醇。一个是阻止脂肪的吸收,另一个是将人体血液内的胆固醇排泄掉。首先,壳聚糖抑制那些助于脂肪吸收的脂肪酶的活性。脂肪酶分解脂肪使人体进行吸收。另外一个是排泄胆酸。一旦胆酸排泄,则血液中的胆固醇被用于制造胆酸。这两种机制使得壳聚糖成为强胆固醇清除剂。壳聚糖是一种天然材料,具有强大的阴离子吸附力,适用于降低胆固醇而没有任何副作用。 2.3 抑制细菌活性 壳聚糖在弱酸溶剂中易于溶解,这种溶液特别含有氨基(NH2+)。这些氨基通过结合负电子来抑制细菌。壳聚糖的抑制细菌活性,使其在医药、纺织和食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4 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对高血压最有影响力的因素之一就是氯离子(Cl-)。它通常通过食盐摄入。近来许多人都过量消费盐。血管紧缩素转换酶(ACE: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产生血管紧缩素II,一种引起血管收缩的材料,其活力来自氯离子。高分子壳聚糖象膳食纤维一样发挥作用,在肠内不被吸收。壳聚糖通过自身的氯离子和氨根离子之间的吸附作用,排泄氯离子。因此,壳聚糖降低血管紧缩素II。它有助于防止高血压,特别是那些过量摄入食盐的人群。 2.5 吸附和排泄重金属 壳聚糖的一个显著特性是吸附能力。许多低分子量的材料,比如金属离子、胆固醇、甘油三酯、胆酸和有机汞等,都可以被壳聚糖吸附。特别是壳聚糖不仅可以吸附镁、钾,而且可以吸附锌、钙、汞和铀。壳聚糖的吸附活性可以有选择地发挥作用。这些金属离子在人体中浓度太高是有害的。比如,血液中铜离子(Cu2+)浓度过高会导致铜中毒,甚至产生致癌后

甲壳素脱乙酰酶

甲壳素脱乙酰酶的研究进展 摘要:甲壳素是一种天然含氮多糖类物质,脱乙酰基后生成壳聚糖。由于其资源丰富、结构与性能独特而被广泛应用。目前,壳聚糖的制备大多采用碱法使甲壳素脱乙酰基,由于此法所用碱液浓度高,反应时间长,产品质量不稳定,且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采用酶法可以有效避免以上问题,且利用甲壳素脱乙酰酶的作用,可制备出具有高脱乙酰度且性能独特的壳聚糖。 关键词:甲壳素;脱乙酰酶;壳聚糖。 Abstract:Chitin is a kind of natural nitrogen polysaccharides material, acetyl off to create chitosan. Because of its rich resources,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unique and widely used. At present, the preparation of chitosan is used mostly to take off the acetyl chitin exists, because this method used high concentration of lye, reaction time long, the product quality is not stable, and causing serious pollution to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enzymatic can effectively avoid above problem, and the use of chitin deacelation enzyme function, can be prepared by a high deacelation degree and performance of the unique chitosan. Key words: chitin; deacetylase; chitosan. 1. 甲壳素及壳聚糖概述 甲壳素是1811年由法国学者布拉克诺(H. Braconnot)发现的,1823年由欧吉尔(A. Odier)从甲壳动物外壳中提取出来,并命名为chitin,译名为几丁质,又名甲壳质、壳多糖,化学名称为β-(1-4)-2-乙酰氨基-2-脱氧-D-葡萄糖,是N-乙酰-D-葡萄糖胺以β-1,4糖苷键连接起来的直链多聚物[1]。甲壳素是一种天然存在的高分子多糖,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如虾、蟹、昆虫的外壳,真菌和植物的细胞壁中[2]。甲壳素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类生物材料,被科学界誉为"第六生命要素"、“动物纤维素”。 甲壳素呈晶体状态,几乎不溶于水和一般有机溶剂,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3]。壳聚糖(Chitosan)是甲壳素的N-脱乙酰基形式,由于壳聚糖分子中有大量的游离氨基,分子带正电荷,化学性质活泼,易于对其进行各种化学修饰,并且可以溶于酸性及中性水溶液中,因而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例如用于污水处理,饮用水及饮料的澄清,食品的防腐剂、增稠剂、稳定剂,可降解包装材料,化妆品保湿剂,人造皮肤,手术缝合线,反渗透膜和超滤膜,酶的固定化载体,层析材料,药物缓释剂,赋形剂等。另外,壳聚糖还有许多保健功能,可以作为膳食纤维添加到食品中,还可以降血脂,促进免疫球蛋白的产生,抗肿瘤,促进伤口愈合,促进骨胳生长等等。 2. 甲壳素脱乙酰酶(CDA) 甲壳素脱乙酰酶(chitin deacetylase, E.C.3.5.1.41,以下简称CDA)是一种催化甲壳素中N- 乙酰基- D- 葡糖胺的乙酰胺基水解的酶[4]。可以利用它代替现有的浓碱热解法生产壳聚糖,这不但可以解决目前壳聚糖生产中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且可以生产出某些用化学法不能

薄层层析及纸层析常用显色剂配制及显色方法

薄层层析及纸层析常用显色剂配制及显色方法 通用试剂 (1) 重络酸钾-硫酸:检查一般有机物. 喷洒剂:5克重络酸钾溶于100毫升40%硫酸中. 薄层检查:喷洒后加热到150℃至班点出现 (2) 荧光素-溴:检查不饱和化合物 喷洒剂:0.1克荧光素溶于100毫升乙醇中 溴试剂:5%的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喷洒后处理:喷洒荧光素溶液后,放置存有溴溶液的缸内,可于紫外线分析灯下检查荧光,荧光素与溴化和成曙红(Eosin)(无萤光),而不饱和化合物则成溴加成物,保留了原有荧光;若点样较多,则呈黄色斑点,底板呈红色. (3) 碘:检查一般有机物. 方法:a 层析谱放密闭缸内或瓷盘内,缸内预先放有碘结晶少许,大部分有机 化合物呈棕色斑点。 B 层析谱放碘蒸气中5分钟(或喷5%碘的氯仿溶液)取出置空气中待过量的碘 蒸气全部挥发后,喷1%淀粉的水溶液,斑点转成蓝色。 (4)硫酸:通用 喷洒剂:5%的浓硫酸乙醇溶液,或15%浓硫酸正丁醇溶液,或浓硫酸-醋酸(1: 1) 喷洒后处理:空气中干燥15分钟,再热至110℃直至出现颜色或荧光。 (5)硝酸银-氢氧化铵(Tollen-Zaffaroni)试剂:检查还原性物质。 溶液I : 0.1%N硝酸银; 溶液II: 5N氢氧化铵 喷洒剂: I和II以1:5混合(临用前混合) 喷洒后处理: 105℃加热5~10分钟,至深黑色斑点出现. (6)磷钼酸或磷钨酸,硅钨酸:检查还原性物质,类脂体,生物碱,甾体 喷洒剂: 5~10%磷钼酸或磷钨酸或硅钨酸乙醇溶液 喷洒后处理: 120℃加热至斑点出现. 沉淀试剂: 1克硅钨酸溶于20毫升水中,加10%盐酸至强碱性. 生物碱 (7)硫酸??=硫酸:检查生物碱及含碘化合物 喷洒剂: 0.1克硫酸?混悬于4毫升水中,加入1克三氯醋酸,加热至沸,逐滴加入 浓硫酸至澄清. 喷洒后处理: 110℃加热数分钟至斑点出现. (8)碘化铋钾(Dragendorff)试剂:检查生物碱及其他含氟化合物. 溶液I: 0.85克次硝酸铋溶于10毫升冰醋酸40毫升水中 溶剂II: 8克碘化钾溶于20毫升水中. 制备液I+II,等体积混合.可用于棕色瓶中保存较长时间,一般制备液可作沉淀试剂 用. 喷洒液: 制备液1毫升与2毫升醋酸,10毫升水混合即得 (9).碘化汞钾(Mayer)试剂: 检查生物碱. 制备液: 13.55克氯化汞和49.8克碘化钾各溶于20毫升水中,等体积混合并用水 稀释至1000毫升.

氨基酸薄层层析实验报告doc

氨基酸薄层层析实验报告 篇一:生物化学实验-氨基酸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第一部分(预习报告内容):①实验原理、 ②实验材料(包括实验样品、主要试剂、主要仪器与器材)、 ③实验步骤(包括实验流程、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评分(满分30分): XX 】 一、预习报告 ? 实验原理: 根据固定相基质的形式,层析可分为纸层析、薄层层析和柱层析。薄层层析是在玻 璃或塑料等光滑表面铺一层很薄的基质进行层析。 薄层层析(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是将吸附剂均匀地在玻璃板上铺成薄层(固定相),再把样品点在薄层板一端,再把板的这端浸入适当的溶剂(流动相)在薄层板上扩展。并在此过程中通过吸附——解吸附——再吸附——再解吸附的反复进行,而将样品各组份分离出来。 本次实验: ? 具体原理:当流动相在固定相上流动时,由于吸附剂对不同氨基酸的吸附力不 一样,不同氨基酸在展开溶剂中的溶解度不一样,点在

薄板上的混合氨基酸样品随着展开剂的移动速率也不同,因而可以彼此分开。 ? 吸附剂(固定相):硅胶(C.P.)。为使制成的薄层板不易松散,加入5%羟甲基 纤维素钠(CMCNa)作黏合剂。 ? 展开剂:正丁醇、冰醋酸和蒸馏水的混合液(80:10:10,V/V/V)。 ? 展层-显色剂:按照10:1比例(V/V)混匀的展开剂和0.1%茚三酮溶液。 ? 活化(activation):在一定温度下,对吸附剂硅胶加热去除水分。可使硅胶的活性提高,吸附能力加强。 ? 氨基酸与茚三酮的显色反应:茚三酮水化后生成的水合茚三酮在加热时被还原, 此产物与氨基酸加热分解产生的氨结合,以及另一分子水合茚三酮缩合生成紫红色化合物而使氨基酸斑点显色。 ? Rf值: Rf? 斑点中心到样品原点的距离 对应溶剂前沿到样品原点的距离 由于物质在一定溶剂中的分配系数是一定的,故移动速率(Rf值)也是恒定的, 因此可以根据Rf值来鉴定被分离的物质。 ? 实验材料:

壳寡糖与对人体健康的有利作用

近几年的最新研究发现,大分子的甲壳素经进一步脱乙酰及降解后形成的小分子化合物——壳寡糖。壳寡糖溶于水,具有更为特殊的生物功能,生物学功能研究意义重大,其产品开发市场巨大。然而目前有关壳寡糖方面的科普书籍尚缺,许多人对壳寡糖特殊的生物学功能并不了解,此次“保健时报”50期的“壳寡糖系列讲座”连载内容是在国家科技部先后在“九五”、“十五”攻关、“863”科技计划项目及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下,经过我们十多年对壳寡糖专门的研究及开发,并参阅国内外近40年(1967-2007年)的2100余篇论文及专利中的最新研究开发进展编写而成,希望能成为一部较全面、通俗、系统的介绍壳寡糖研究开发方面的科普材料,以推动壳寡糖的研究应用开发,促进我国糖工程产业的发展。 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70年代对核酸的研究以基因工程为标志,80年代对蛋白质的研究以蛋白质工程为标志,科学家们在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为人类揭示生命科学现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蛋白质、核酸和多糖是构成生命的三类大分子,蛋白质和核酸的研究已经成为生命科学中的热点问题。糖生物学之所以落后于蛋白质和基因的研究,在于以前研究人员缺乏研究糖类分子的有效工具,物理和化学分析手段的滞后,以及糖分子本身的复杂性。百余年来科学界对糖的认识几乎没有多大进展,糖类研究成了生命科学中的灰姑娘。近年来,“糖类研究”这个“灰姑娘”终于等来了属于她自己的马车。糖生物学是继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研究之后,生命科学的前沿领域。研究成果表明,糖类是生物体内除蛋白质和核酸以外的又一类重要的生物分子,尤其是一类重要的信息分子。 糖与蛋白质、脂类和核酸一样,是组成细胞的重要成份,通过对糖的研究发现,糖不但是细胞能量的主要来源,在细胞的构建、细胞的生物合成和细胞生命活动的调控中,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复杂而多变的“糖”的研究堪称生物化学的最新一个研究领域,糖生物学是继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研究之后,生命科学的最前沿的领域。糖生物学(glycobiology)这一个名词的提出是在1988年。牛津大学Dwek教授在当年的《生化年评》中撰写了以“糖生物学”为题的综述,这标志了糖生物学这一新的分支学科的诞生。 近年来在糖类研究方面已取得不少进展。研究结果已确证,糖类作为信息分子在受精、发生、发育、分化,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衡态的维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炎症和自身免疫疾病、老化、癌细胞的异常增殖和转换、病原体感染、植物和病原体相互作用、植物与根瘤菌共生等生理和病理过程都有糖类的介导。在此基础上,新兴的糖生物学正处在蓬勃发展的起点。糖生物学涉及到许多生物学科,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病理学、免疫学、神经生物学等。糖生物学研究的发展又推动了这些学科的快速前进。 将糖生物学推向生命科学前沿的重大事件发生于1990年。有3家实验室几乎同时发现血管内皮细胞-白血球粘附分子1(ELAM-1),后来改名为E-选凝素(E-selectin)。这一位于内皮细胞表面的分子能识别白血球表面的四糖Sia-LeX。当组织受到损伤时,白血球和内皮细胞粘附,并沿壁滚动,终而穿过血管壁,进入受损组织,以便杀灭入侵的异物。但是,过多的白血球则引起炎症以及继发的病变。后来又发现了这一家族中的其它成员:P-选凝素和L-选凝素。这一发现首次阐明了炎症过程有糖类和相关的糖结合蛋白参与。更令人吃惊的是,在肺癌和大肠癌细胞的表面也发现了Sia-LeX。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癌细胞可能借助了类似于上述的机制穿过血管,进而导致肿瘤的转移。紧接着又出现了以这一基础研究的成果为依据的开发和生产抗炎和抗肿瘤药物的热潮。以糖命名的药厂也应运而生。美国Scripps研究所的华裔科学家王启辉(Chi-Huey Wong),在这期间首先应用3种不同的糖基转移酶,酶促合成了Sia-LeX。 随着糖生物学基础研究的发展,用于糖生物学研究的方法和基本技术,以及把基础研究所得的成果进一步转化为生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也倍受重视,“糖工程学”的兴起也是极为自然的了。 二十一世纪生命科学的研究焦点是对多细胞生物的高层次生命现象的解释,因此,对生物体内细胞识别和调控过程的信息分子——糖类的研究是必不可缺的。糖类的研究像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又一里程碑,标志着生命科学的又一跨越式的进展,将获得更多科学家的青睐! 肥胖对人体健康有害,因此,很多人,尤其是白领丽人,非常认真地在减肥。他(她)对饮食十分讲究,特别是尽量少吃甜食,多吃甜食会肥胖。生活条件改善,加上工作繁忙紧张,患糖尿病的人越来越

柱层 析、薄 层 层 析

实验名称:柱层 析、薄 层 层 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色谱法分离提纯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掌握柱层析、薄层层析的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色谱法(Chromatography )亦称色层法、层析法等。 色谱法是分离、纯化和鉴定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方法之一。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合物各组分在某一物质中的吸附或溶解性能(分配)的不同,或其亲和性的差异,使混合物的溶液流经该种物质进行反复的吸附或分配作用,从而使各组分分离。 色谱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分离混合物 一些结构类似、理化性质也相似的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一般应用化学方法分离很困难,但应用色谱法分离,有时可得到满意的结果。 2、精制提纯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中含有少量结构类似的杂质,不易除去,可利用色谱法分离以除去杂质,得到纯品。 3、鉴定化合物 在条件完全一致的情况,纯碎的化合物在薄层色谱或纸色谱中都呈现一定的移 动距离,称比移值(Rf 值),所以利用色谱法可以鉴定化合物的纯度或确定两种性质相似的化合物是否为同一物质。但影响比移值的因素很多,如薄层的厚度,吸附剂颗粒的大小,酸碱性,活性等级,外界温度和展开剂纯度、组成、挥发性等。所以,要获得重现的比移值就比较困难。为此,在测定某一试样时,最好用已知样品进行对照。 距离溶剂前沿至原点中心的点中心的距离 溶质最高浓度中心至原 f R 4、观察一些化学反应是否完成,可以利用薄层色谱或纸色谱观察原料色点的逐步消失,以证明反应完成与否。 吸附色谱主要是以氧化铝、硅胶等为吸附剂,将一些物质自溶液中吸附到它的表面上,而后用溶剂洗脱或展开,利用不同化合物受到吸附剂的不同吸附作用,和它们在溶剂中不同的溶解度,也就是利用不同化合物在吸附剂上和溶液之间分布情况的不同而得到分离。吸附色谱

【CN110038524A】一种用于分离纯化壳聚糖酶的亲和层析介质的制备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210467.1 (22)申请日 2019.03.20 (71)申请人 江西师范大学 地址 330100 江西省南昌市紫阳大道99号 (72)发明人 阳文静 游清徽 蔡险峰 徐贤柱  王曼莹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昌市平凡知识产权代理事 务所 36122 代理人 马彩凤 (51)Int.Cl. B01J 20/24(2006.01) B01J 20/28(2006.01) B01D 15/38(2006.01) B01J 20/30(2006.01) (54)发明名称一种用于分离纯化壳聚糖酶的亲和层析介质的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分离纯化壳聚糖酶的亲和层析介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首先采用琼脂糖凝胶作为基质,经高碘酸钠溶液醛基化反应,制备得到醛基化琼脂糖凝胶;S2、其次将壳寡糖进行纳滤,除去单糖和二糖,制备得到纯化壳寡糖,作为亲和配基,偶联在步骤S1制备得到的醛基化琼脂糖凝胶上;S3、再采用硼氢化钠溶液还原步骤S2制备得到的偶联产物,制备得到稳定的亲和层析介质;S4、最后将步骤S3制备得到的亲和层析介质用蒸馏水洗涤抽干,储存在乙醇溶液中备用。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原料容易获得、价格低廉、艺具简单、提纯方法稳定可靠、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和良好经济、社会效 益。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CN 110038524 A 2019.07.23 C N 110038524 A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10038524 A 1.一种用于分离纯化壳聚糖酶的亲和层析介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采用琼脂糖凝胶作为基质,经高碘酸钠溶液醛基化反应,制备得到醛基化琼脂糖凝胶; S2、其次将壳寡糖进行纳滤,除去单糖和二糖,制备得到纯化壳寡糖,作为亲和配基,偶联在步骤S1制备得到的醛基化琼脂糖凝胶上; S3、再采用硼氢化钠溶液还原步骤S2制备得到的偶联产物,制备得到稳定的亲和层析介质; S4、最后将步骤S3制备得到的亲和层析介质用蒸馏水洗涤抽干,储存在乙醇溶液中备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分离纯化壳聚糖酶的亲和层析介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将壳寡糖进行纳滤,是先将壳寡糖用蒸馏水配置成浓度为0.05-0.15g/mL的壳寡糖溶液,再用纳滤膜进行纯化,除去单糖和二糖,加入3-6倍体积的无水乙醇沉淀、冷冻干燥,制备得到纯化壳寡糖作为亲和配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分离纯化壳聚糖酶的亲和层析介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琼脂糖凝胶选自琼脂糖6FF凝胶、琼脂糖4FF凝胶、琼脂糖CL-6B凝胶、琼脂糖CL-4B凝胶、琼脂糖6B凝胶、琼脂糖4B凝胶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分离纯化壳聚糖酶的亲和层析介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琼脂糖凝胶与所述高碘酸钠的质量比10:1-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分离纯化壳聚糖酶的亲和层析介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醛基化琼脂糖凝胶与所述纯化壳寡糖的质量比为100:5-15。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用于分离纯化壳聚糖酶的亲和层析介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醛基化反应的温度为15-40℃,时间为0.5-3h,转速为100-300rpm。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用于分离纯化壳聚糖酶的亲和层析介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偶联反应的温度为25-40℃,时间为8-24h,转速为100-300rpm。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用于分离纯化壳聚糖酶的亲和层析介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还原反应的温度为2-6℃,时间为1-5h。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用于分离纯化壳聚糖酶的亲和层析介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所述亲和层析介质储存的温度为2-6℃,所述乙醇溶液的浓度为10-25%。 10.一种分离纯化壳聚糖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先将含壳聚糖酶的发酵液离心除去菌体,得到完全澄清的发酵液; S2、利用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种方法制备得到的亲和层析介质孵育步骤1)中得到的样品; S3、洗脱步骤S2中亲和层析介质吸附的壳聚糖酶。 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