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自然静坐法

自然静坐法

自然静坐法

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

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

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

旷然忘我在,心与虚空俱。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静坐诗。从中可以清楚地领悟到静坐的要领、感受和效果。可见古人对静坐的实践和研究早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了,或许是白居易对《黄帝内经》中所谓“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等论述的实践和总结吧。

自然静坐闭目养神,可以养性,可以全命,这是众所周知的,也可说是古今中外的养生家所共同重视的一种主要方法。儒家的“存心养性”,道家的“修心炼性”;佛家的“明心见性”,说法不同,做法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的方法,就是都讲究静坐。

近代已故气功家蒋维乔著的《因是子静坐法》,近代气功师姜宗坤老人的《先天自然功》,各流派气功师讲的静坐,日本的《冈田静坐法》和京都大学教授川烟爱义的《三分钟瞑目静坐》,印度瑜伽的“超觉静坐”等等,尽管千差万别,但对静坐可以养生,而且是达到上乘功夫的必由之路,这一点是共同的。正是“法无定法。万法归一”的道理。

我根据古今中外气功家的共同点和自己多年练功实践归纳出“自然静坐法”,简单易学,效果甚好。自然静坐就是自然的进入气功态条件下的静坐。“静能生慧”

是儒家的观点。“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见《昭德新编》)。静坐进入气功态,其生理和心理效应及治病机理,许多名家有专论,勿须我赘述。这里只简述其练习方法。

一,姿势:一律采取各人自然坐法。自然是以自我感到舒适为准。坐得高低不限,有无靠背皆可,盘腿与否不定,单盘双盘不求。对姿势不做任何规定,但又不是全无要求:“舒适为准”并非个人陋习的舒服,而是合乎生理规律的舒服:肌肤舒松,筋骨舒展,身心平衡,不歪不扭,不挺不弯,自然端坐。

二,呼吸:自然呼吸。从生理上说吸气时肺扩张,中膈膜下弓,腹胸同时自然舒张,呼气时则相反。这种自然呼吸不同于其他气功流派所说的有意识地顺腹式或逆腹式呼吸,而是纯任自然的全不在意。随着练功的进展呼吸自然地达到缓、长、细、微、匀,甚至达到忘息,但那是自然结果,绝非事先所求。

三,意念:没有意念又有意念。“没有”即没有意守,没有意领,没有存想,要达到“一个身心万法同,知之须会无心诀”(见《西游记》十四回说的“无心”)。“有”即有练功治病强身的意念,有强烈的练功要求,有坚定的练功信心,有坚韧的练功毅力,即“有意练功,无意成功”中的有意。

四、注意事项:松即身体松。常言说身正气顺、体松气通,松是全身舒松并非松懈,要消除心理、生理、病理等方面种种紧张,不能故意造作。要自然柔和舒展毫不矜持,要外形舒展内神爽朗,似乎有一种我与天地融和为一体之势,全身感到无意无力。

静即神意静。常言说心静体安,意静神明:把意识活动止住,善念、恶念、常念、妄念等种种念头都止住。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起是病,不续是药”,就是说有了杂念不怕,只要你知道它是杂念就可以了。有

了杂念是病,只要你不去总想它就是治杂念的药。两念之间总有个空隙,这就是真静。随着功夫的长进,空隙逐渐拉长,就是进入高度的气功态。到时候连一意练功的念头也没有了,就是高度的静。

自然即《老子》中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地协调一致。运动中发展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人体生命这个巨系统也必须遵循这个规律。健康是人在不平衡的运动中保持自身器官平衡发展的体现。一旦失去平衡而不能恢复时就会发生疾病,平衡全部遭到破坏时,人的生命也就终结了。

自然并非放任而是按自身规律行事。要做到勿忘、勿助,勿求,勿贪。人体先天生命运动并无任何人为的东西,后来的种种练功要求往往不符自然。“越名教而任自然”,这是我国思想家嵇康说的。用于练功就是说不管什么名人规定什么东西,我都可超越它而任自然。

2。性命双修

关于性命双修众说不一,本文把性命理解为心身。古人说“性者神之始,命者气之始。性之造化系于心,命之造化系于身。”就是说性命指的是思想品德人格修养和身体素质气血保养两个方面。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性和命互不相离,二者必须同时修炼,既要有一定的方式保养身体,更要有一定的要求涵养品德。

通俗的说法是练气功应是修善心做好事和练功夫强身体同时并进,而且应把前者放在首位。一个名利熏心的人不可能练出上乘功夫。即便是一时练出一点功能,甚至达到相当高的功夫,到头来还会出问题,甚至入魔而失败。所以练气功既应注重某种方法求强身,更应重视人格修养以健心,心健才能体强。练气功应讲究真善美,培养优良品德,做到温良恭俭让,秉公处事不为名利,与人为善助

人为乐。功夫要天天练不断线,品德的修养更要寓于日常生活之中。

3. 带练结合

带指老师带功,练指个人练功。由老师带着大家一起练功可获得感应交道的作用,就是信息场、人体场的同步共振。这种个人场和众人场、强场和弱场之间的同步共振可大大提高功效。不少著名气功师带功做报告已证实这个道理。本人实践中带数百人练功比带数人练功的功效就大。所以有条件的最好请功夫较深的老师带大家练功,当然自练也可练成,只要老师告诉了方法完全可以自练。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就是说的老师带功和个人自练相结合。

4. 动静结合

提倡自然静坐并非只讲静坐。自然静坐讲的是练气功,人的生活中还有工作学习交往等等。如果说练静功是静,那么其他活动包括体育活动就是动,静坐可强健身心甚至可能开发人体潜在功能,动则从另一角度陶冶性情促进身体健康。所以应动静结合,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练气功只讲静坐不是太简单么?不,简单中包括不简单的道理,“静中乾坤大,功内日月长”,气功中许多东西要靠自己去悟。古人说“不根于虚静者即是邪术,不归于易简者即是旁门” (见《内经知要》);“格外高谈非至论,片言暗点是良医” (见《慧命经》)。

5. 锻炼时间:

一切事物的自身运动都有其自然规律,不必要人为地规定许多清规戒律。广义说练功者常处在松静状态和高尚道德的境界中,那就廿四小时都在练功,或者说除了工作学习外时时可练,处处可练,少则三分钟五分钟,多则数小时乃至更长时间。这样练功时间和地点就无须做什么规定了。笔者在乘公共汽车时、看电

视时曾试验随时进入气功态,事实证明同样可以收到练功成效。其他同道者的实践也证实有效果。

6. 收功

按自身生活日程随时插空练功,也就无所谓收功,想练就练,想停就停,因为全是纯任自然,练功中无什么特殊要求,收功也全任自然,意识想收功就转入常态,受惊也不要怕,不动身,不睁眼,有意识地放松一下身心,再转动一下眼球,就可继续练功或收功。古人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练功中出现任何“气感”都泰然处之,即可安全无忧。

7. 不用耽心静不下来

初练功者常怕静不下来,其实大可不必。用“来者不拒、去者不留”八个字对待一切杂念足够了。静的实质就是两念之间那一点间隙,那就是真静,那就是空,就是“○”。这个间隙的扩展拉长就是功夫。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