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现值、终值表与正态分布曲线的面积

现值、终值表与正态分布曲线的面积

现值、终值表与正态分布曲线的面积
现值、终值表与正态分布曲线的面积

附录1 现值、终值表和正态分布曲线的面积

附表1

复利终值系数表(F/P,i,n)=(1+i)n

续表

附表2

复利现值系数表(P/F,i,n)=(1+i)-n

续表

附表3

年金终值系数表(F A/A,i,n)=[(1+i)n-1]/i

续表

附表4

年金现值系数表(P A/A,i,n)=[1-(1+i)-n]/i

续表

曲线型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曲线型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姓名对于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问题一般将它转化为若干基本规则图形的组合,分析整体与部分的和、差关系,问题便得到解决.常用的基本方法有: 一、相加法:这种方法是将不规则图形分解转化成几个基本规则图形,分别计 算它们的面积,然后相加求出整个图形的面积。例如下图中,要求整个图形的面积,只要先求出上面半圆的面积,再求出下面正方形的面积,然后把它们相加就可以了。 30厘米 二、相减法:这种方法是将所求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看成是若干个基本规则图 形的面积之差。例如下图中,若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只需先求出正方形面积再减去里面圆的面积即可。 三、

四、 重新组合法:这种方法是将不规则图形拆开,根据具体情况和计算上的需要,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图形,设法求出这个新图形面积即可.例如,欲求下图中阴影部分面积,可以把它拆开使阴影部分分布在正方形的4个角处,这时采用相减法就可求出其面积了。 五、 辅助线法:这种方法是根据具体情况在图形中添一条或若干条辅助线,使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若干个基本规则图形,然后再采用相加、相减法解决即可.如下图,求两个正方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此题虽然可以用相减法解决,但不如添加一条辅助线后用直接法作更简便. 六、 割补法:这种方法是把原图形的一部分切割下来补在图形中的另一部分使之成为基本规则图形,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例如,如下图,欲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只需把右边弓形切割下来补在左边,这样整个阴影部分面积恰是正方形面积的一半。 七、 平移法:这种方法是将图形中某一部分切割下来平行移动到一恰当位置,使之组合成一个新的基本规则图形,便于求出面积。例如下图,欲求阴影部分面积,可先沿中间切开把左边正方形内的阴影部分平行移到右边长方形内,这样整个阴影部分恰是一个长方形。 旋转法:这种方法是将图形中某一部分切割下来之后,使之沿某一点或某一轴旋转一定角度贴补在另一图形的一侧,从而组合成一个新的基本规则的图形,便于求出面积.例如,欲求下左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可将左半图形绕B 点逆时针方向旋转180°,使A 与C 重合,从而构成如下右图(2)的样子,此时阴影部分的面积可以看成半圆面积减去中间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九、 对称添补法:这种方法是作出原图形的对称图形,从而得到一个新的基本规则图形.原来图形面积就是这个新图形面积的一半。例如,欲求下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沿AB 在原图下方作关于AB 为对称轴的对称扇形ABD.弓形CBD 的面积的一半就是所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十、 重叠法:这种方法是将所求的图形看成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图形的重叠部分,然后运用“容斥原理”(SA ∪B =SA +SB-SA ∩B )解决。例如欲求下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可先求两个扇形面积的和,减去正方形面积,因为阴影部 分的面积恰好是两个扇形重叠的部分。 10厘米 6厘米 4厘米 20厘米 8厘米 10厘米 20厘米 30厘米 10厘米

标准正态分布表

标准正态分布表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标准正态分布表

4432198653 1.80.964 1 0.964 8 0.965 6 0.966 4 0.967 2 0.967 8 0.968 6 0.969 3 0.970 0.970 6 1.90.971 3 0.971 9 0.972 6 0.973 2 0.973 8 0.974 4 0.975 0.975 6 0.976 2 0.976 7 20.977 2 0.977 8 0.978 3 0.978 8 0.979 3 0.979 8 0.980 3 0.980 8 0.981 2 0.981 7 2.10.982 1 0.982 6 0.983 0.983 4 0.983 8 0.984 2 0.984 6 0.985 0.985 4 0.985 7 2.20.986 1 0.986 4 0.986 8 0.987 1 0.987 4 0.987 8 0.988 1 0.988 4 0.988 7 0.989 2.30.989 3 0.989 6 0.989 8 0.990 1 0.990 4 0.990 6 0.990 9 0.991 1 0.991 3 0.991 6 2.40.991 8 0.992 0.992 2 0.992 5 0.992 7 0.992 9 0.993 1 0.993 2 0.993 4 0.993 6 2.50.993 8 0.994 0.994 1 0.994 3 0.994 5 0.994 6 0.994 8 0.994 9 0.995 1 0.995 2 2.60.995 3 0.995 5 0.995 6 0.995 7 0.995 9 0.996 0.996 1 0.996 2 0.996 3 0.996 4 2.70.996 5 0.996 6 0.996 7 0.996 8 0.996 9 0.997 0.997 1 0.997 2 0.997 3 0.997 4 2.80.997 4 0.997 5 0.997 6 0.997 7 0.997 7 0.997 8 0.997 9 0.997 9 0.998 0.998 1 2.90.998 1 0.998 2 0.998 2 0.998 3 0.998 4 0.998 4 0.998 5 0.998 5 0.998 6 0.998 6 x00.10.20.30.40.50.60.70.80.9 30.998 7 0.999 0.999 3 0.999 5 0.999 7 0.999 8 0.999 8 0.999 9 0.999 9 1.000 正态分布概率表 Φ( u ) =

t分布和标准规定正态分布

数理统计实验 t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 院(系): 班级: 成员:

成员: 成员: 指导老师: 日期:

目录 t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的关系 (1) 一、实验目的 (1) 二、实验原理 (1)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 四、实验器材 (6) 五、实验结果分析 (6) 六、实验结论 (6)

t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 正态分布是统计中一种很重要的理论分布,是许多统计方法的理论基础。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μ和σ,决定了正态分布的本质。为了应用和计算方便,常将一般的正态变量X通过μ变换[(X-μ)/σ]转化成标准正态变量μ,以使原来各种形态的正态分布都转换为μ=0,σ=1的标准正态分布,亦称μ分布。对于标准正态分布来说,μ是数据整体的平均值,σ是整体的标准差。但实际操作过程中,人们往往难以获得μ和σ。因此人们只能通过样本对这两个参数做出估计,用样本平均值和样本标准差代替整体的平均值和标准差,从而得出了t分布。另外从图像的层面说,正态分布的位置和形态只与μ和σ有关,而t分布不只与样本平均值和样本标准差有关,还与自由度相关。通过实验了解t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运用EXCEL软件验证t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的关系,绘制相应的统计图表进行分析。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打开Excel文件,将“t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N(0,1)”合并并居中,黑体,20字号,红色;

2.选中文件,选项,自定义功能区,加载开发工具.在开发工具中插入滚动条,调节滚动条大小; 3.设置A2单元格格式,数字自定义区”!n=#,##0;[红 色]¥-#,##0”.然后左对齐,设置为红色;

标准正态分布

标准正态分布 标准正态分布(英语:standard normal distribution,德语Standardnormalverteilung),是一个在数学、物理及工程等领域都非常重要的概率分布,在统计学的许多方面有着重大的影响力。期望值μ=0,即曲线图象对称轴为Y轴,标准差σ=1条件下的正态分布,记为N(0,1)。 定义: 标准正态分布又称为u分布,是以0为均数、以1为标准差的正态分布,记为N(0,1)。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面积分布规律是:在-1.96~+1.96范围内曲线下的面积等于0.9500,在-2.58~+2.58范围内曲线下面积为0.9900。统计学家还制定了一张统计用表(自由度为∞时),借助该表就可以估计出某些特殊u1和u2值范围内的曲线下面积。 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曲线呈钟形,因此人们又经常称之为钟形曲线。我们通常所说的标准正态分布是位置参数均数为0, 尺度参数:标准差为1的正态分布 特点: 密度函数关于平均值对称 平均值与它的众数(statistical mode)以及中位数(median)同一数值。 函数曲线下68.268949%的面积在平均数左右的一个标准差范围内。 95.449974%的面积在平均数左右两个标准差的范围内。 99.730020%的面积在平均数左右三个标准差的范围内。 99.993666%的面积在平均数左右四个标准差的范围内。 函数曲线的反曲点(inflection point)为离平均数一个标准差距离的位置。 标准偏差:

深蓝色区域是距平均值小于一个标准差之内的数值范围。在正态分布中,此范围所占比率为全部数值之68%,根据正态分布,两个标准差之内的比率合起来为95%;三个标准差之内的比率合起来为99%。 在实际应用上,常考虑一组数据具有近似于正态分布的概率分布。若其假设正确,则约68.3%数值分布在距离平均值有1个标准差之内的范围,约95.4%数值分布在距离平均值有2个标准差之内的范围,以及约99.7%数值分布在距离平均值有3个标准差之内的范围。称为“68-95-99.7法则”或“经验法则”

正态分布的概念和特征

第一节正态分布的概念和特征 一、正态分布的概念 由表的频数表资料所绘制的直方图,图(1)可以看出,高峰位于中部,左右两侧大致对称。我们设想,如果观察例数逐渐增多,组段不断分细,直方图顶端的连线就会逐渐形成一条高峰位于中央(均数所在处),两侧逐渐降低且左右对称,不与横轴相交的光滑曲线图(3)。这条曲线称为频数曲线或频率曲线,近似于数学上的正态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由于频率的总和为100%或1,故该曲线下横轴上的面积为100%或1。 图频数分布逐渐接近正态分布示意图 为了应用方便,常对正态分布变量X作变量变换。 ()

该变换使原来的正态分布转化为标准正态分布 (standard normal distribution),亦称u分布。u被称为标准正态变量或标准正态离差(standard normal deviate)。 二、正态分布的特征: 1.正态曲线(normal curve)在横轴上方均数处最高。 2.正态分布以均数为中心,左右对称。 3.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即均数和标准差。是位置参数,当固定不变时,越大,曲线沿横轴越向右移动;反之,越小,则曲线沿横轴越向左移动。 是形状参数,当固定不变时,越大,曲线越平阔;越小,曲线越尖峭。通常用表示均数为,方差为的正态分布。用N(0,1)表示标准正态分布。 4.正态曲线下面积的分布有一定规律。 实际工作中,常需要了解正态曲线下横轴上某一区间的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数,以便估计该区间的例数占总例数的百分数(频数分布)或观察值落在该区间的概率。正态曲线下一定区间的面积可以通过附表1求得。对于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资料,已知均数和标准差,就可对其频数分布作出概约估计。 查附表1应注意:①表中曲线下面积为-∞到u的左侧累计面积;②当已知μ、σ和X时先按式()求得u值,再查表,当μ、σ未知且样本含量n足够大时,可用样本均数和标准差S分别代替μ和σ,按式求得u值,再查表;③曲线下对称于0的区间面积相等,如区间(-∞,)与区间(,∞)的面积相等,④曲线下横轴上的总面积为100%或1。

利用定积分求曲线围成的面积

12.9 利用定积分求曲线围成的面积 武汉外国语学校 汪家硕 一.复习回顾: 1.定积分的几何意义:当()0f x ≥时,积分()b a f x dx ?在几何上表示由()y f x =、x a =、 x b =与x 轴所围成的曲边梯形的面积。 当()0f x ≤时,由()y f x =、x a =、x b =与x 轴所围成的曲边梯形位于x 轴的下方。 2.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定理(微积分基本定理)如果()f x 是区间[,]a b 上的连续函数,并且'()()F x f x =,则 ()()()b a f x dx F b F a =-? 二.曲线围成的面积 1.设f 和g 是区间[,]a b 上的连续函数且对任意的[,]x a b ∈有()()f x g x ≥,则直线x a =和直线x b =以及曲线间围成的面积可以表示为: ()()()()b b b a a a f x dx g x dx f x g x dx -=-? ?? 例1.求抛物线2y x =和直线2y x =所围成的区域面积。 解:先求出P 点坐标。 解方程组22y x y x ?=?=? ? 02 x x =??=? ∴ P 点的坐标是(2,4)。 所求的面积= 2 23220 08424333x x x dx x ??-=-=-=????? 例1 ?b a f (x )dx =c a f (x )dx +b c f (x )dx 。

例2.计算曲线21y x =+和24y x =-,以及直线1x =和1x =-所围成的区域面积。 解:所求面积= 1 11322211 12144(1)32333x x x dx x dx x ---??--+=-=-=?????? 例2 2.前面的例题都是一个曲线总在另外一个曲线的上方,如果它们交叉会是什么结 果? 考虑区间112233[,],[,],[,],[,]a c c c c c c b ,阴影部分面积可以表示为: 1 23123()()()()()()()()c c c b a c c c f x g x dx g x f x dx f x g x dx g x f x dx -+-+-+-???? 例3:求3 ()f x x =和()g x x =所围成的封闭区域面积。 解:当()()f x g x =时图像的交点, 即 3320(1)0 x x x x x x =?-=?-= 01x ∴=±或 例3

一、标准正态曲线的特点.

一、标准正态曲线的特点: 1)、曲线在z=0位最高点; 2)、曲线以z=0处为中心,双侧对称。 3)、曲线从最高点向左右缓慢下降,并无限延伸,但永不与基线相交。 4)、在正态曲线下中央位置6个标准差内,包含了99.73%的数据。 二、二项试验应当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 一次试验只有两种可能结果,即成功与失败。 (2) 各次试验相互独立,几个次试验之间互不影响。 各次试验中成功的概率相等,各次试验中失败的概率自然也相等。 三、1、 解 T=10×Z+50=10×0.4+50=54 学生A 的标准T 分数为54。 四、检验 1、假设:22210:σσ=H 22211:σσ≠H 2、计算检验统计量 F=36.1) 150/(650)146/(746)1/()1/(2222221211≈-?-?=--n n n n x x σσ 3、统计决断 因为,F=1.36 0.05,因此在0.05水平上保留零假设,拒绝备择假设,结论为实验班的成绩与对照班的成绩无显著性差异。 六、检验 (1)假设:78:≤μo H 78:1 μH

标准正态分布查询表

附表1. 标准正态分布表 x0.0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0.500 0 0.539 8 0.579 3 0.617 9 0.655 4 0.691 5 0.725 7 0.758 0 0.788 1 0.815 9 0.841 3 0.864 3 0.884 9 0.903 2 0.919 2 0.933 2 0.945 2 0.955 4 0.964 1 0.971 3 0.977 2 0.982 1 0.986 1 0.989 3 0.991 8 0.993 8 0.995 3 0.996 5 0.997 4 0.998 1 0.504 0 0.543 8 0.583 2 0.621 7 0.659 1 0.695 0 0.729 1 0.761 1 0.791 0 0.818 6 0.843 8 0.866 5 0.886 9 0.904 9 0.920 7 0.934 5 0.946 3 0.956 4 0.964 8 0.971 9 0.977 8 0.982 6 0.986 4 0.989 6 0.992 0 0.994 0 0.995 5 0.996 6 0.997 5 0.998 2 0.508 0 0.547 8 0.587 1 0.625 5 0.662 8 0.698 5 0.732 4 0.764 2 0.793 9 0.821 2 0.846 1 0.868 6 0.888 8 0.906 6 0.922 2 0.935 7 0.947 4 0.957 3 0.965 6 0.972 6 0.978 3 0.983 0 0.986 8 0.989 8 0.992 2 0.994 1 0.995 6 0.996 7 0.997 6 0.998 2 0.512 0 0.551 7 0.591 0 0.629 3 0.666 4 0.701 9 0.735 7 0.767 3 0.796 7 0.823 8 0.848 5 0.870 8 0.890 7 0.908 2 0.923 6 0.937 0 0.948 4 0.958 2 0.966 4 0.973 2 0.978 8 0.983 4 0.987 1 0.990 1 0.992 5 0.994 3 0.995 7 0.996 8 0.997 7 0.998 3 0.516 0 0.555 7 0.594 8 0.633 1 0.670 0 0.705 4 0.738 9 0.770 3 0.799 5 0.826 4 0.850 8 0.872 9 0.892 5 0.909 9 0.925 1 0.938 2 0.949 5 0.959 1 0.967 2 0.973 8 0.979 3 0.983 8 0.987 4 0.990 4 0.992 7 0.994 5 0.995 9 0.996 9 0.997 7 0.998 4 0.519 9 0.559 6 0.598 7 0.636 8 0.673 6 0.708 8 0.742 2 0.773 4 0.802 3 0.828 9 0.853 1 0.874 9 0.894 4 0.911 5 0.926 5 0.939 4 0.950 5 0.959 9 0.967 8 0.974 4 0.979 8 0.984 2 0.987 8 0.990 6 0.992 9 0.994 6 0.996 0 0.997 0 0.997 8 0.998 4 0.523 9 0.563 6 0.602 6 0.640 4 0.677 2 0.712 3 0.745 4 0.776 4 0.805 1 0.835 5 0.855 4 0.877 0 0.896 2 0.913 1 0.927 9 0.940 6 0.951 5 0.960 8 0.968 6 0.975 0 0.980 3 0.984 6 0.988 1 0.990 9 0.993 1 0.994 8 0.996 1 0.997 1 0.997 9 0.998 5 0.527 9 0.567 5 0.606 4 0.644 3 0.680 8 0.715 7 0.748 6 0.779 4 0.807 8 0.834 0 0.857 7 0.879 0 0.898 0 0.914 7 0.929 2 0.941 8 0.952 5 0.961 6 0.969 3 0.975 6 0.980 8 0.985 0 0.988 4 0.991 1 0.993 2 0.994 9 0.996 2 0.997 2 0.997 9 0.998 5 0.531 9 0.571 4 0.610 3 0.648 0 0.684 4 0.719 0 0.751 7 0.782 3 0.810 6 0.836 5 0.859 9 0.881 0 0.899 7 0.916 2 0.930 6 0.943 0 0.953 5 0.962 5 0.970 0 0.976 2 0.981 2 0.985 4 0.988 7 0.991 3 0.993 4 0.995 1 0.996 3 0.997 3 0.998 0 0.998 6 0.535 9 0.575 3 0.614 1 0.651 7 0.687 9 0.722 4 0.754 9 0.785 2 0.813 3 0.838 9 0.862 1 0.883 0 0.901 5 0.917 7 0.931 9 0.944 1 0.953 5 0.963 3 0.970 6 0.976 7 0.981 7 0.985 7 0.989 0 0.991 6 0.993 6 0.995 2 0.996 4 0.997 4 0.998 1 0.998 6 x0.00.10.20.30.40.50.60.70.80.9 30.998 70.999 00.999 30.999 50.999 70.999 80.999 80.999 90.999 9 1.000 0

正态分布讲解(含标准表)

2.4正态分布 复习引入: 总体密度曲线:样本容量越大,所分组数越多,各组的频率就越接近于总体在相应各组取值的概率.设想样本容量无限增大,分组的组距无限缩小,那么频率分布直方图就会无限接近于一条光滑曲线,这条曲线叫做总体密度曲线. 总体密度曲线 b 单位 O 频率/组距 a 它反映了总体在各个范围内取值的概率.根据这条曲线,可求出总体在区间(a,b)内取值的概率等于总体密度曲线,直线x=a,x=b及x轴所围图形的面积. 观察总体密度曲线的形状,它具有“两头低,中间高,左右对称”的特征,具有这种特征的总体密度曲线一般可用下面函数的图象来表示或近似表示: 2 2 () 2 , 1 (),(,) 2 x x e x μ σ μσ ? πσ - - =∈-∞+∞ 式中的实数μ、)0 (> σ σ是参数,分别表示总体的平均数与标准差,, ()x μσ ? 的图象为正态分布密度曲线,简称正态曲线. 讲解新课:

一般地,如果对于任何实数a b <,随机变量X 满足 ,()()b a P a X B x dx μσ?<≤=?, 则称 X 的分布为正态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 ) .正态分布完全由参数μ和σ确定,因此正态分布常记作),(2 σ μN .如果随机变量 X 服从正态分布,则记为X ~),(2σμN . 经验表明,一个随机变量如果是众多的、互不相干的、不分主次的偶然因素作用结果之和,它就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例如,高尔顿板试验中,小球在下落过程中要与众多小木块发生碰撞,每次碰撞的结果使得小球随机地向左或向右下落,因此小球第1次与高尔顿板底部接触时的坐标 X 是众多随机碰撞的结果,所以它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随机变量都服从或近似地服从正态分布.例如长度测量误差;某一地区同年龄人群的身高、体重、肺活量等;一定条件下生长的小麦的株高、穗长、单位面积产量等;正常生产条件下各种产品的质量指标(如零件的尺寸、纤维的纤度、电容器的电容量、电子管的使用寿命等);某地每年七月份的平均气温、平均湿度、降雨量等;一般都服从正态分布.因此,正态分布广泛存在于自然现象、生产和生活实际之中.正态分布在概率和统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说明:1参数μ是反映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水平的特征数,可以用样本均值去佑计;σ是衡量随机变量总体波动大小的特征数,可以用样本标准差去估计. 2.早在 1733 年,法国数学家棣莫弗就用n !的近似公式得到了正态分布.之后,德国数学家高斯在研究测量误差时从另一个角度导出了它,并研究了它的性质,因此,人们也称正态分布为高斯分布. 2.正态分布),(2 σ μN )是由均值μ和标准差σ唯一决定的分布 通过固定其中一个值,讨论均值与标准差对于正态曲线的影响

正态曲线

正态曲线主要内涵
主要内涵 在联系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实践背景下,我们以正态分布的本质为基础,以正态分布曲 线及面积分布图为表征 (以后谈及正态分布及正态分布论就要浮现此图) 进行抽象与提升, , 抓住其中的主要哲学内涵,归纳正态分布论(正态哲学)的主要内涵如下: 整体论 正态分布启示我们,要用整体的观点来看事物。“系统的整体观念或总体观念是系统概 念的精髓。” 正态分布曲线及面积分布图由基区、负区、正区三个区组成,各区比重不一样。 用整体来看事物才能看清楚事物的本来面貌, 才能得出事物的根本特性。 不能只见树木不见 森林,也不能以偏概全。此外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在分析各部分、各层次的基础上,还要从 整体看事物, 这是因为整体有不同于各部分的特点。 用整体观来看世界, 就是要立足在基区, 放眼负区和正区。要看到主要方面,还要看到次要方面,既要看到积极的方面还要看到事物 消极的一面, 看到事物前进的一面还要看到落后的一面。 片面看事物必然看到的是偏态或者 是变态的事物,不是真实的事物本身。 重点论 正态分布曲线及面积分布图非常清晰的展示了重点,那就是基区占 68.27%,是主体, 要重点抓,此外 95%,99%则展示了正态的全面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定要住住重点, 因为重点就是事物的主要矛盾,它对事物的发展起主要的、支配性的作用。抓住了重点才能 一举其纲,万目皆张。事物和现象纷繁复杂,在千头万绪中不抓住主要矛盾,就会陷入无限 琐碎之中。由于我们时间和精力的相对有限性,出于效率的追求,我们更应该抓住重点。在 正态分布中,基区占了主体和重点。如果我们结合 20/80 法则,我们更可以大胆的把正区也 可以看做是重点。 发展论 联系和发展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如 果我们把正态分布看做是任何一个系统或者事物的发展过程的话, 我们明显的看到这个过程 经历着从负区到基区再到正区的过程。 无论是自然、 社会还是人类的思维都明显的遵循这这 样一个过程。准确的把握事物或者事件所处的历史过程和阶段极大的有助于掌握我们对事 物、事件的特征和性质,是我们分析问题,采取对策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基础和依据。发展的 阶段不同,性质和特征也不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要与此相适应,这就是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也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乐进的精髓。正态发展的特点还启示我们,事物发 展大都是渐进的和累积的,走渐进发展的道路是事物发展的常态。例如,遗传是常态,变异 是非常态。 总之,正态分布论是科学的世界观,也是科学的方法论,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最重 要和最根本的工具之一,对我们的理论和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正态哲学认识世界,能 更好的认识和把握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以正态哲学来改造世界, 能更好的在尊重和利用客观 规律,更有效的改造世界。

标准正态曲线下面积的求法

.标准正态曲线下面积的求法(查表资料1-3) 1.已知Z值求概率 ⑴.求Z=0至某一Z值之间的概率:直接查表 ⑵.求两个Z值之间的概率 ?两Z值符号相同:PZ1-Z2=PZ2-PZ1 ? ?两Z值符号相反:PZ1-Z2=PZ2+PZ1 ? ⑶.求某一Z值以上的概率 ?Z>0时,PZ-∞=0.5-PZ ? ?Z<0时,PZ-∞=0.5+PZ ? ⑷.求某一Z值以下的概率 ?Z>0时,P-∞-Z=0.5+PZ ? ?Z<0时,P-∞-Z=0.5-PZ ? 2.已知面积(概率)求Z值 ⑴.求Z=0以上或以下某一面积对应的Z值:直接查表 ⑵.求与正态曲线上端或下端某一面积P相对应的Z值:先用0.5-PZ,再查表 ⑶.求与正态曲线下中央部位某一面积相对应的Z值:先计算P/2,再查表 3.已知概率P或Z值,求概率密度Y ?直接查正态分布表就能得到相应的概率密度Y值。 ? ?如果由概率P求Y值,要注意区分已知概率是位于正态曲线的中间部分,还是两尾端部分,才能通过查表求得正确的概率密度。

(1)已知Z值求面积 如果是原始数据,要首先转化为标准分数,然后再由Z值查到面积,具体做法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情况:求Z=0至某一Z值之间的面积。可以直接查表(附表1); 如查Z=0到Z=0.50的面积。查得P=0.19146。 再如:求Z=0到Z=2之间的面积。可以直接查。查附表1。先找Z行,找到2这个值;再看P行,在2旁边的那个P值为0.47725。从而得到从Z=0到Z=2这个区域的面积为0.47725。 第二种情况:求两个Z值之间的面积; 首先要找出这两个值到Z=0的面积找出来,然后看它们的符号相同还是相反。如果相同,就用大的面积减去小的面积所得差即为所求;如果符号相反,就把两个面积加起来,所得和即为所求面积。 例如:要求Z=0.50到Z=2之间的面积。先查得Z=0到Z=0.50的面积,结果查得0.19146;在查得Z=0到Z=2之间的面积,结果查得0.47725。然后看两个Z值的符号是相同还是相同。结果发现相同。那么最终所求面积等于0.47725减去0.19146,结果得0.28579。即从Z=0.50累积到Z=2的概率为0.28579,或所求面积为0.28579。 又如:要求Z=-1.50到Z=1之间的面积。先查得Z=0到Z=-1.50的面积,结果查得0.43319;在查得Z=0到Z=1之间的面积,结果查得0.34134。然后看两个Z值的符号是相同还是相反。结果发现相同。 那么最终所求面积等于0.43319加上0.34134,结果得0.77633。即从Z=-1.50累积到Z=1的概率为 0.77633,或所求面积为0.77633。 第三种情况:求某一Z值以上或以下的面积。即左端或右端,上端或下端。 例如:求Z=2以上的面积。先查Z=0到Z=2的面积为多少,查附表1的0.47725,则Z=2以上的面积就等于半块面积减去0.47725。这时就用到标准正态曲线的对称性。即整个面积为1,则半个面积为 0.50。所以Z=2以上的面积为0.02275。同理根据对称性可以求得Z=2以下的面积,Z=-2以上或以下 的面积。 例如:某地区某年高考英语这一科的考生有46000人,经过计算平均分为56.03,标准差为19.06,假定这个分布是正态的,现在问成绩在90分以上的有多少人,60分到90分有多少人,60分以下的有多少人。 (2)已知面积求Z值 第一种情况:求Z=0以上或以下某一面积相对应的Z值; 求Z=0至某一Z值之间面积所对应的Z值。可以直接查表(附表1)。如已知Z=0往上的面积等于0.30,求所对应的Z值。先查P行,找到0.30。当然表中不一定有该数据,可以找最接近的数,其所对应的Z值就是我们所要求的。查得Z=0.84。所以从Z=0往上0.30的面积所对应的Z值为0.84。同理可得从Z=0往下的面积对应的Z值,不过要在所求得的Z值前加一个负号。

标准正态分布表

标准正态分布表 标准正态分布表怎么看 将未知量Z对应的列上的数与行所对应的数字结合查表定位 例如要查Z=1.96的标准正态分布表 首先在Z下面对应的数找到1.9 然后在Z右边的行中找到6 这两个数所对应的值为0.9750 即为所查的值 有谁知道,为什么标准正态分布表x的右边和下边都有值啊,难道一个x可以有两个值,看表是怎么看啊 那是一个精度问题,例如当x=0.12,那么应该先在x下方找到0.1,再在右边找到0.02,那么这两个同时对应的那个数就应该是你所要的! 标准正态分布的x值算出来介于两个之间,取哪一个。概论值如果介于两个间,取更大的还是更近的啊 精度要求不是很高的话,在正中取中间值,靠一边取更近的,四舍五入。 精度要求高的话用插值函数,比如在两点间作一次函数逼近。 为什么u0.025等于1.96?标准正态分布表查不到这个结果啊。u0.05是多少?u0.1是多少? 因为P{Z<1.96}=1-0.025=0.975 u0.05=1.645 因为P{Z<1.645}=1-0.05 u0.1类似 统计学中,标准正态分布表中Z值代表意义 Z值只是一个临界值,他是标准化的结果,本身没有意义,有意义的在于在标准正态分布模型中它代表的概率值。通过查表便可以知道。 标准正态分布 期望值μ=0,即曲线图象对称轴为Y轴,标准差σ=1条件下的正态分布,记为N(0,1)。 标准正态分布又称为u分布,是以0为均数、以1为标准差的正态分布,记为N(0,1)。 标准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为:

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面积分布规律是:在-1.96~+1.96范围内曲线下的面积等于0.9500,在-2.58~+2.58范围内曲线下面积为0.9900。统计学家还制定了一张统计用表(自由度为∞时),借助该表就可以估计出某些特殊u1和u2值范围内的曲线下面积。

正态曲线下面积

第二节正态曲线下面积 直方图是以直方的面积表示数量的。直方顶端连成曲线后,整个曲线下面积就表示总频数,用1或10 0%表示。一定区间曲线下面积就是出现在此区间的频数与总频数之比,或出现在该区间的各个变量的概率之和。例如以7岁男童102人为100%,则若要知道坐高在66至68cm间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只要知道曲线下横坐标为66至68cm区间内的面积就可以了。因此求出曲线下面积有其实用意义。 曲线下某区间的面积,可根据曲线方程用积分求得,但若每次应用时都要用积分计算,那是很麻烦的。前人已将标准正态曲线下0至各u值的面积计算出来的了。由于各书列的方式不完全相同,所以使用时要注意表上的图示或说明,仍用7岁男童坐高资料为例说明正态曲线下面积表(附表2)的使用方法。该表左侧及上端为u值,表中数字为横轴自0至u曲线下的面积。 例5.1根据表4.3的资料计算得坐高的X=66.72,S=2.08,试估计总体中坐高在 (1)66.72-68.80cm间。 (2)66~68cm间及(3)68~70cm间的人数各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1)求坐高在66.72~68.80cm 之间曲线下面积。 ①求u(u=(X-μ)/σ,这里分别以X、S作为μ与σ的估计值) (66.72-66.72)/2.08=0 (66.80-66.72)/2.80=1 标准正态曲线下面积见图5.3(a)。 ②查附表2,u自0至1的面积,即查u=1.00,得α/2=0.3413。坐高在此区间内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4. 13%。 (2)求坐高在66~68cm之间曲线下面积。 ①求u (66-66.72)/2.08=-0.346 (68-66.72)/2.08=0.615 标准正态曲线下面积见图5.3(b) ②查附表2u=0.346,得α/2=0.1353(经内插法求得,下同) u=0.615,得α/2=0.2308 0.1353+0.2308=0.3661

正态分布概率公式(部分)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813648679.html, For evaluation only.
图 62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的曲线 正态曲线可用方程式表示。 n 当 →∞时,可由二项分布概率函数方程推导出正态 分布曲线的方程:
fx= (61 ) () .6
式中: x—所研究的变数; fx —某一定值 x出现的函数值,一般称为概率 () 密度函数 (由于间断性分布已转变成连续性分布,因而我们只能计算变量落在某 一区间的概率, 不能计算变量取某一值, 即某一点时的概率, 所以用 “概率密度” 一词以与概率相区分),相当于曲线 x值的纵轴高度; p—常数,等于 31 .4 19……; e— 常数,等于 2788……; μ 为总体参数,是所研究总体 5 .12 的平均数, 不同的正态总体具有不同的 μ , 但对某一定总体的 μ 是一个常数; δ 也为总体参数, 表示所研究总体的标准差, 不同的正态总体具有不同的 δ , 但对某一定总体的 δ 是一个常数。 上述公式表示随机变数 x的分布叫作正态分布, 记作 N μ ,δ2 ), “具 ( 读作 2 平均数为 μ,方差为 δ 的正态分布”。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的曲线叫正态 曲线,形状见图 62。 (二)正态分布的特性
1、正态分布曲线是以 x μ 为对称轴,向左右两侧作对称分布。因 =

数值无论正负, 只要其绝对值相等, 代入公式 61 ) ( .6 所得的 fx 是相等的, () 即在平均数 μ 的左方或右方,只要距离相等,其 fx 就相等,因此其分布是 () 对称的。在正态分布下,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合一位于 μ 点上。

利用定积分求曲线围成的面积

利用定积分求曲线围成的 面积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利用定积分求曲线围成的面积 武汉外国语学校 汪家硕 一.复习回顾: 1.定积分的几何意义:当()0f x ≥时,积分()b a f x dx ?在几何上表示由()y f x =、x a =、x b =与x 轴所围成的曲边梯形的面积。 当()0f x ≤时,由()y f x =、x a =、x b =与x 轴所围成的曲边梯形位于x 轴的下方。 2.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定理(微积分基本定理)如果()f x 是区间[,]a b 上的连续函数,并且'()()F x f x =,则 二.曲线围成的面积 1.设f 和g 是区间[,]a b 上的连续函数且对任意的[,]x a b ∈有()()f x g x ≥,则直线x a =和直线x b =以及曲线间围成的面积可以表示为: ()()()()b b b a a a f x dx g x dx f x g x dx -=-??? 例1.求抛物线2y x =和直线2y x =所围成的区域面 积。 解:先求出P 点坐标。 解方程组22y x y x ?=?=? ? 02x x =??=? ∴ P 点的坐标是(2,4)。 所求的面积= 2 2322008424333x x x dx x ??-=-=-=????? 例1 例2.计算曲线21y x =+和24y x =-,以及直线1x =和1x =-所围成的区域面积。 解:所求面积= 例2 2.前面的例题都是一个曲线总在另外一个曲线的上方,如 果它们交叉会是什么结果 考虑区间112233[,],[,],[,],[,]a c c c c c c b ,阴影部分面积可以表 示为: 例3:求3()f x x =和()g x x =所围成的封闭区域面积。

用Excel2007制作直方图和正态分布曲线图

用Excel2007制作直方图和正态分布曲线图 ? ?| ?浏览:3677 ?| ?更新:2014-04-15 02:39 ?| ?标签: ? 1 ? 2 ? 3 ? 4 ? 5 ? 6 ?7 在学习工作中总会有一些用到直方图、正态分布曲线图的地方,下面手把手教大家在Excel2007中制作直方图和正态分布曲线图

工具/原料 ?Excel(2007) 方法/步骤 1. 1 数据录入 新建Excel文档,录入待分析数据(本例中将数据录入A列,则在后面引用中所有的数据记为A: A); 2. 2 计算“最大值”、“最小值”、“极差”、“分组数”、“分组组距”,公式如图: 3. 3 分组 “分组”就是确定直方图的横轴坐标起止范围和每个小组的起止位置。选一个比最小值小的一个恰当的值作为第一个组的起始坐标,然后依次加上“分组组距”,直到最后一个数据值比“最大值”大为止。这时的实际分组数量可能与计算的“分组数”有一点正常的差别。类似如下图。 4. 4 统计频率 “频率”就是去统计每个分组中所包含的数据的个数。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在所有的数据中直接去统计,但当数据量很大的时候,这种方法不但费时,而且容易出错。

一般来说有两种方法来统计每个小组的数据个数:1.采用“FREQUENCY”函数;2.采用“COUNT I F”让后再去相减。 这里介绍的是“FREQUENCY”函数方法: “Date_array”:是选取要统计的数据源,就是选择原始数据的范围; “Bins_array”:是选取直方图分组的数据源,就是选择分组数据的范围; 5. 5 生成“FREQUENCY”函数公式组,步骤如下: 1. 先选中将要统计直方图每个子组中数据数量的区域 6. 6 2. 再按“F2”健,进入到“编辑”状态 7.7 3. 再同时按住“Ctrl”和“Shift”两个键,再按“回车Enter”键,最后三键同时松开,大功告成! 8.8 制作直方图 选中统计好的直方图每个小组的分布个数的数据源(就是“频率”),用“柱形图”来完成直方图: 选中频率列下所有数据(G1:G21),插入→柱形图→二维柱形图

标准正态曲线下的面积表

标准正态曲线下的面积表 0.0 .0000 .0040 .0080 .0120 .0160 .0199 .0239 .0276 .0319 .0359 0.1 .0398 .0438 .0478 .0517 .0557 .0596 .0636 .0675 .0714 .0754 0.2 .0793 .0832 .0871 .0910 .0948 .0987 .1026 .1064 .1103 .1141 0.3 .1179 .1217 .1255 .1293 .1331 .1368 .1406 .1443 .1480 .1517 0.4 .1554 .1591 .1628 .1664 .1700 .1736 .1772 .1808 .1844 .1879 0.5 .1915 .1950 .1985 .2019 .2054 .2088 .2123 .2157 .2190 .2224 0.6 .2258 .2291 .2324 .2357 .2389 .2422 .2454 .2486 .2518 .2549 0.7 .2580 .2612 .2642 .2673 .2704 .2734 .2764 .2794 .2823 .2852 0.8 .2881 .2910 .2939 .2967 .2996 .3023 .3051 .3078 .3106 .3133 0.9 .3159 .3186 .3212 .3238 .3264 .3289 .3316 .3340 .3365 .3389 1.0 .3413 .3438 .3461 .3485 .3508 .3531 .3554 .3577 .3599 .3621 1.1 .3643 .3665 .3686 .3708 .3729 .3749 .3770 .3790 .3810 .3830 1.2 .3849 .3869 .3888 .3907 .3925 .3944 .3962 .3980 .3997 .4015 1.3 .4032 .4049 .4066 .4082 .4099 .4115 .4131 .4147 .4162 .4177 1.4 .4192 .4207 .4222 .4236 .4251 .4265 .4270 .4292 .4306 .4319 1.5 .4332 .4345 .4357 .4370 .4382 .4394 .4406 .4418 .4429 .4441 1.6 .4452 .4463 .4474 .4484 .4495 .4505 .4515 .4525 .4535 .4545 1.7 .4554 .4564 .4573 .4582 .4591 .4599 .4608 .4616 .4625 .4633 1.8 .4641 .4649 .4656 .4664 .4671 .4678 .4686 .4693 .4699 .4706 1.9 .4713 .4719 .4726 .4732 .4733 .4744 .4750 .4756 .4761 .4767 2.0 .4772 .4778 .4783 .4788 .4793 .4798 .4803 .4808 .4812 .4817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