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各中心主要研究方向以及导师还有研究方向

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各中心主要研究方向以及导师还有研究方向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始建于1960年,目前拥有二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及相同名称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涵盖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003年4月又获准自主设置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生物信息技术2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二级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二级学科自1995年以来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07年又获得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目前,全系下设电路与系统、通信软件与交换技术、宽带无线与多媒体系统、互联网技术与工程、微波与信息网络、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等6个研究中心及实验中心。与新、澳、美、德、港等国(境)外多所大学有稳定的合作关系。经过40多年的努力,从创办初期以无线电技术专业为主体,发展为科研与教学特色显著的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基地。70年代承担电子部重大科研项目“散射通信系统”,获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奖。90年代,“EIM-601大型局用程控交换机”荣获电子部科技进步特等奖,“某导弹指挥仪维护与诊断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近年来,获省部级奖励十余项,其中A VS视频编码技术被列入2007年中国信息产业10项重大技术之一,获2007年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奖、中国标准创新贡献一等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四十余项。包括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和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等国家级重大项目。承担国防科工委、总参、总装、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中船重工集团等单位的国防预研和国防重点项目三十余项。

现拥有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光通信与智能网络研究部、下一代互联网接入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无线接入与融合接入研究室、多谱信息处理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精细波谱与目标探测研究部、国家防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智能互联网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国家级、省部级研究基地和教学实验中心。此外,与国内外一些著名企业合作建立了Intel嵌入式系统实验室、TI DSP和模拟器件实验室、Xilinx FPGA实验室、安捷伦虚拟仪器联合实验室等基地与平台。

本系共有教授29人、副教授51人、讲师62人。经过5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支包括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国家教学名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国务院学科评审组成员、国家863计划未来移动通信重大课题负责人、国家未来移动通信FuTURE论坛理事、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标准A VS专利池管理委员会理事、教育部导航重大专项专家组成员等在内的优秀教师队伍。

本系主要研究方向是: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系统,智能互联网技术及其应用,信息安全与防伪工程,空间通信、探测与导航、非协作目标信息获取与处理,以及图像信息处理等。在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RFID技术与应用、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信息安全、先进传感、空间信息与目标获取、卫星导航技术与应用、数字媒体与图像识别、微波/毫米波阵列成像与探测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近5年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00余篇,在国外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48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23项。参加多项国家标准的规划与制定,包括国家视音频标准A VS、国家无线通信系统标准CCSA、国家网络教育标准和国家电子商务标准。

一、重点学科方向

1)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系统

该方向依托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光通信与智能网络研究部,主要研究内容为宽带通信系统与网络、光电融合的多媒体信息处理与应用技术。本研究方向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是我国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的创始理事单位之一,是国家承担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7所院校之一,是唯一获得国家无线电委员会批准3G试验频谱的学校,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宽带无线移动通信试验场,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功PDMA宽带无线IP通信系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智能互联网技术与应用

本方向依托智能互联网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多媒体内容分发、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网络教育与知识服务、网络信息处理与分析、物联网及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其应用等。作为国家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标准A VS组织成员、中国教育信息化标准组织CELTSC委员和国际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组织ISO/IEC JTC1SC36工作组成员,是国内少数几个在信息技术领域能够进入ISO相关分委员会,担任重要职务并负责具体标准研制推进工作的单位。近年来完成十余项国际和国家标准制定,获得十余项省部级奖励和发明专利。

3)媒体信息处理与智能系统、信息安全

本研究方向依托国家防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研究多媒体内容检索、信息融合、信息安全、防伪工程、图像信息处理技术及其应用、数字电视关键技术等方面内容,是我国防伪技术创新的一个源头,也是我国防伪技术产业化的一个示范基地。该方向重点针对多媒体内容检索、生物特征识别、隐通道通信、DMD数字组合全息技术、媒体水印等关键技术,在图像形状的局部匹配、物体特征提取等方面取得国际一流成果。该学科在信息安全防伪领域代表国家竞争力,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综合防伪技术上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4)被动微波遥感及无源阵列探测

本研究方向依托多谱信息处理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包括电磁理论、微波/毫米波/亚毫米等多波段的辐射机理、辐射特性、天线、阵列成像理论与技术、辐射测量技术、非协作目标信息获取、电磁兼容等方面,并在地球遥感、月球探测、反隐身探测和制导等领域获得应用,已形成明显的学科特色和优势,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并在我校建有全国唯一的微波辐射特性测试场。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二、招生计划和学制

全系2011年拟接受推荐免试生大约占硕士招生总数的40%(包括外校推免生)。

我系所有专业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年限为2.5年。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年限为2年。

三、研究生资助

1、学业奖学金用于资助研究生学费。学业奖学金由学生向导师申请,分全额奖学金和半额奖学金两种,全额奖学金资助全额学费,半额奖学金资助学费的一半,全系学术型硕士生全额学业奖学金资助比例为90%。

2、学业助学金用于资助研究生生活费。系设置研究生教学助理、科研助理和管理助理岗位。对委托培养研究生、定向培养研究生不设置研究生助理岗位。硕士生学业助学金全岗每月500元,每学年按10个月发放,全校学术型硕士生学业助学金全岗加半岗资助比例为90%。

3、单项奖学金用于奖励在科技成果、学术论文、学习成绩、社会活动等方面获得突出成绩的硕士研究生,全日制研究生均可申请单项奖学金。单项奖学金分为2000元、1000元和500元三种。

4、专业学位研究生学费和资助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属于自筹经费或委托培养学习研究生。被录取为我校的非定向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学术型研究生一样在学期内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最高额度为6000元/年,并可以享受以下资助:(1)可参与学校设立的研究生单项奖学金评定。(2)我系将设立一定的助学金给与资助,每位导师根据研究生的表现给予一定的资助。

奖学金评定和助学金、贷款资助等办法按学校有关规定实行。

欢迎各位有志于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学生报考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电子信息工程考研方向介绍

东南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 程学院081000 信息 与通信工 程 081000 信息 与通信工程 01 通信与信息系统 02 信号与信息处理 03 信息安全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1 数学一④920 专业基础综合(信号与系 统、数字电路) 报考信息安全方向的考生复试笔试科目为544信息安全, 其他方 向为526专业综 合 复试科目:526 专 业综合(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 或 544 信息安全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2 电路与系统 004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83791291,52091071) 080902 电路与系统 01 超高速集成电路研究 02 射频、微波集成电路研究 03 光电集成电路研究 04 通讯网络VLSI 研究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1 数学一④920 专业基础综合(信号与系统、数字电路) 复试科目:529 模拟电子线路 自动化学院 081101 控制 理论与控制工程 081104 模式识别 与智能系统 参考书目 科目代码 科目名称 参考书目 920 专业基础综合(信号与系统、数字电路) 《计算机结构与逻辑设计》黄正谨,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信号与线性系统》(第四版)管致中等,高 等教育出版社 921 电磁场与电磁波 《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基础》(第二

版)孙国安,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 《电磁场与电磁波》 (第四版)谢处方饶克谨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 526 专业综合(数字信号处理、通 信原理) 《数字信号处理》吴镇扬,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4年9月;《Communication Systems》(Fourth Edition)[加]Simon Haykin,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3 月 528 微波技术和微波器件《微波技术与天线》(第二版)刘学观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微波工程》(第三版)美国David M.Pozer著,张肇仪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7月 529 模拟电子线路《电子线路》(第四版)(线性部分、非线性部分,即第一章、第三章)谢嘉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544 信息安全《网络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蒋睿,胡爱群,陆哲明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11;《通信网的安全理论与技术》,王育民,刘建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5 二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人 数 考试科目备注 006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83795466) 080300 光学工程 01 光通信技术 02 微纳光电功能材料与应用技术 03 生物光子技术与应用 04 LED照明技术 05 微波光子技术及应用 06 光电集成与传感技术 07 显示科学与技术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④932 光学或955 物 理化学(化) 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报考01--06方向的考生复试科目选 择《微机系统与接口技术》或《有机 化学》或《物理学基础》,报考07方 向的考生复试科目选择《微机系统与 接口技术》 复试科目:543 微机系统与接口技术 或578 有机化学或595 物理学基 础 080901 物理电子学 01 显示科学与技术 02 光电子与光通信技术 03 光通信网络与微波/光子集成技术 04 微纳功能材料及器件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④928 电子技术基础 (数、模)或930 电磁场理论 报考01、04、07方向的考生复试科目 选择《显示技术》;报考02、05、08 方向的考生复试科目选择《微机系统 与接口技术》或《物理学基础》;报 考03、06方向的考生复试科目选择 《微机系统与接口技术》。 复试科目:543 微机系统与接口技术

华中科技大学各研究方向介绍

华中科技大学各研究方向介绍 群里某人发的,粘过来希望对大家有用,一华中科技大学保研生搜集的 帖子一 本来是想保送浙大的(已拿到offer),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本校,原因主要就是因为暑期实习是在光电这边吧,有点感情了。。。另外是因为去了浙大一趟,发现浙大计算机未必有华科好,至少硬件和环境是绝对比不上的。。 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和总结,如有偏颇请指正! 先谈谈华科和武大吧。 不是我bs武大,而是事实在那里,武大哎,计算机真的差华科很远。我最近保研闲的蛋疼就去笔试了几家比较不错的公司(包括之前暑期找实习也面过一些),一看那笔试名单或者面试名单,没办法,华科人数真的平均至少要占一半吧,很多公司过来招人直接说,在华科招满了,就不去武大了。。。情何以堪。。。我同学成绩挺差的(本科),但工资却比其他学校的,包括武大啊,理工啊,地大啊多将近1000。。像是百度啊,腾讯啊,华为啊,相当的低调(特别是华为),他妈的光电的,金海的,人直接就提走了,具体消息就不说了。。所以如果相信自己,就报华科吧,不然你找工作的时候可能会后悔的。。。当然最重要还是要看个人,只要努力干,以后什么工作找不到! 再谈谈华科内部实验室情况。现在华科内部最火的实验室应该是冯丹和金海吧,谢长生貌似人要少一点。今年保研的人数比往年少,信安原本只有20人,计算机66人左右,但是后来我们的金海院长和李院长到学校争取,最终导致信安的保研人数达到32/98,计算机74/342。今年几乎所有保外的学生去的地方只有3个:中科院(20+),北大(5+),浙大(10+)。。其余剩的人数基本上是冯丹那儿最多,然后是金海,然后是谢长生,然后是网络,图像所,数据库之类的实验室。我最终的选择是冯丹,丹丹姐,哈哈。首先谈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研究方向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研究方向 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目得就是与本科与硕士研究方向接轨 1、通信与信号处理 (1)《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与个人通信》研究第三代与三代后蜂窝移动通信与个人通信,以及新一代无线局域网、无线城域网支持宽带移动得理论、信号处理与实现技术、 (2)《未来宽带移动通信关键技术研究》主要研究未来移动通信中得多载波传输技术、多天线(复用、分集、波束成形)技术、多址技术、信道自适应技术、抗干扰技术、无线资源管理与跨层优化设计技术、新型网络结构。 (3)《移动通信与宽带无线技术》主要研究内容:无线通信网络与系统技术,移动通信中得无线传输理论及其应用技术,超宽带(UWB)无线通信技术,宽带无线接入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短距离微功率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移动通信中得分集发射与接收技术。 (4)《通信软件与网络智能》本方向研究通信网由封闭式集中控制环境转向开放式分布控制环境后得网络智能理论与软件技术、着重研究开放式API、Web Services、中间件、移动代理、遍布计算等分布计算技术在环境感知通信、自适应业务提供、可重配置网络与实时多媒体协同系统中得应用。 (5)《下一代网络》着重研究以IP为核心得下一代网络(NGN)结构、模型与关键技术,包括:多业务IP通信网络QoS理论与技术;IP多媒体系统及控制技术;智能光网络得路由与控制;3G与B3G网络结构与

演进;固定/移动网络融合及三网融合模型与技术;IPv6技术及其在下一代网络中得应用、 (6)《宽带通信网理论与技术》着重研究面向未来得宽带通信网络理论与技术,包括:通用移动性与网络移动性技术;MPLS与GMPLS技术与应用;下一代因特网信令;家庭网络技术;基于元数据得自适应内容传递网络;无线自组织网络与传感器网络技术;可编程网络理论;宽带通信网络流量特征与理论。 (7)《光纤通信系统》主要研究光传输物理层得发展方向、新得光传输技术、新型光纤通信系统得体系架构、网络演进、控制与管理;核心网、城域网、接入网中光传输技术得新发展等,包括信号结构、传输码型、调制方式、复用方法、传输损伤、网络性能等方面得研究。 (8)《现代数字通信》主要研究因特网出现之后对数字通信得影响、新型数字编码、纠错编码、数字通信得承载新技术、新型数字通信得性能参数、多媒体与数字通信得关系、数字通信与数据通信得关系、数字通信得发展方向等、 2、信号与信息处理 开展信息与信号检测、识别、处理及系统控制等方面得研究。开展人类语言信息处理、语声识别、综合合成、图文模式识别,寻找人机交互通讯更直接更方便友善得界面系统,结合实际开展自适应噪声抑制、滤波、信号压缩恢复、人工神经网络、优质音响工程、相干检测、DSP应用、虚拟电子仪器仪表,工业控制自动化、系统稳定性研究、工业数据总路线及通信系统、工业节能调速控制技术等。

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路与系统博士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0902 授工学学位) 一、培养目标 1. 应在本门科学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要求具有深厚的数理基础,并掌握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 2. 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独立承担和完成各类研究课题,能胜任科研、教学和技术管理工作; 3. 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作出创造性成果, 4. 至少应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5. 应有严谨求实的学风,高尚的职业道德。 二、研究方向 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 现代电子设备与系统设计 2. 嵌入式系统开发与应用 3. 视音频信号处理与传输 4. 微弱信号检测与处理 5. 集成电路设计及系统集成 6. 非线性电路与系统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 1. 学习年限: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至5年,硕博连读学习年限为4至6年,直攻博研究生学习年限为5至6年。 2. 学分要求:博士生总学分要求≥32学分;硕博连读和直攻博士生的总学分要求≥54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

四、课程设置:见电路与系统学科研究生课程设置 五、培养过程的质量保证措施 1. 培养质量的责任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博士生导师负责制,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 2. 培养过程的具体要求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除课程学习以外,其他还必须包括以下环节: (1)选题报告 (2)国内外技术发展专题报告 (3)中期报告 (4)学术论文发表 (5)预答辩 (6)答辩 3.论文选题报告要求: (1)课题的来源、意义; (2)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3)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案; (4)理论与实践方面预计的创造性成果; (5)预期成果; (6)主要参考文献 4. 国内外技术发展专题报告要求: 专题研讨课是培养博士生综合能力和进入本学科前沿的重要环节,博士生应在导师确定的专题领域,查阅国内最新文献资料,撰写专题研讨报告,并公开做学术报告。 5. 中期报告的要求: 博土生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前,要向博士生指导小组或有关学者、专家报告研究工作成果,听取质疑与商讨改进意见,待创造性研究成果获得认同后,方可撰写论文。 6. 预答辩、答辩的资格审查要求 博士生申请论文答辩,应由指导教师或博士生指导小组负责进行答辩资格审查。其基本要求如下: (1)修完所规定的课程学分;

华科光电导师信息

姓名:刘德明 职称:光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光通信与光网络系主任 专业方向:光电测控技术系 个人简介: 湖北省随州人,1957年1月生。1984年研究生毕业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获硕士学位;1984-1994年在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任教;1994-1996年在德国杜伊斯堡大学与慕尼黑国防大学进修学习;1996-1999年在华中理工大学工作学习,获博士学位;1999-2000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进修学习; 1996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曾任光电子工程系主任。现兼任光纤通信与互联网络研究所所长,是信息产业部“国家信息产业十一五及中长期规划”光电子专家、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863”计划项目组外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中国宇航学会光电子专委会常务委员,华中科技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国防科技委员会委员。 目前承担国家重大基础前期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预研基金、国家外专局引智计划以及省市多个项目。取得的重要科研成果包括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教育部提名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湖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及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光纤光学》、《光网络器件与技术》国家规划教材,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 主要研究方向:光纤通信技术、光纤传感技术、光网络技术、太阳能光伏技术以及半导体照明技术等。姓名:陈长清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专业方向:集成光电子器件与微纳制造系 个人简介: 福建莆田人,1971年12月生。1992、1995年分别在武汉大学物理系取得学士、硕士学位。1997年获得德国大众物理学奖学金赴德留学,2000年在德国University of Erlangen-Nü 研究方向:GaN基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III族氮化物基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与日盲紫外探测器件、非极性面GaN和ZnO材料与器件、新型OLED光电显示材料与器件等。 联系方式:

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始建于1960年,目前拥有二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及相同名称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涵盖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003年4月又获准自主设置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生物信息技术2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二级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二级学科自1995年以来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07年又获得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目前,全系下设电路与系统、通信软件与交换技术、宽带无线与多媒体系统、互联网技术与工程、微波与信息网络、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等6个研究中心及实验中心。与新、澳、美、德、港等国(境)外多所大学有稳定的合作关系。经过40多年的努力,从创办初期以无线电技术专业为主体,发展为科研与教学特色显著的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基地。70年代承担电子部重大科研项目“散射通信系统”,获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奖。90年代,“EIM-601大型局用程控交换机”荣获电子部科技进步特等奖,“某导弹指挥仪维护与诊断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近年来,获省部级奖励十余项,其中A VS视频编码技术被列入2007年中国信息产业10项重大技术之一,获2007年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奖、中国标准创新贡献一等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四十余项。包括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和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等国家级重大项目。承担国防科工委、总参、总装、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中船重工集团等单位的国防预研和国防重点项目三十余项。 现拥有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光通信与智能网络研究部、下一代互联网接入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无线接入与融合接入研究室、多谱信息处理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精细波谱与目标探测研究部、国家防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智能互联网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国家级、省部级研究基地和教学实验中心。此外,与国内外一些著名企业合作建立了Intel嵌入式系统实验室、TI DSP和模拟器件实验室、Xilinx FPGA实验室、安捷伦虚拟仪器联合实验室等基地与平台。 本系共有教授29人、副教授51人、讲师62人。经过5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支包括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国家教学名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国务院学科评审组成员、国家863计划未来移动通信重大课题负责人、国家未来移动通信FuTURE论坛理事、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标准A VS专利池管理委员会理事、教育部导航重大专项专家组成员等在内的优秀教师队伍。

电子信息工程的核心研究方向及未来发展方向

电子信息工程的核心研究方向及未来发展方 向 电子信息工程是应用电学和信息学原理,研究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等学科的交叉学科。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研究方向也在不断扩展和深入。本文将概述电子信息工程的核心研究方向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电子信息工程的核心研究方向 1. 通信与网络技术:通信与网络技术是电子信息工程的核心研究方向之一。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通信与网络技术的研究也日益重要。该领域的研究内容包括无线通信、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等。此外,网络技术的研究也涵盖了网络架构设计、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等方面。 2. 信号处理与模式识别:信号处理与模式识别是电子信息工程的另一个核心研究方向。在现代社会中,大量的信息需要被处理和分析。信号处理与模式识别的研究内容包括图像处理、语音处理、数据压缩、模式识别等。通过提取、分析和处理信号,可以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3. 微电子技术与集成电路设计:微电子技术与集成电路设计是电子信息工程的重要研究方向。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集成电路的功能和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微电子技术研究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和工程技术,集成电路设计则研究如何设计和优化集成电路的结构和功能。 4.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物联网技术与应用是电子信息工程的新兴研究方向。物联网是指通过互联网将物体与物体、物体与人进行连接,实现信息的交流和共享。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包括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物联网通信协议等。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实际场景,可以实现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方面的发展。

二、电子信息工程的未来发展方向 1. 5G通信技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数据流量的快速增长,5G通信技术 成为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5G通信技术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更低 的延迟、更多的设备连接等特点,将极大地推动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 2.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给电子信息工程带来了新的机 遇和挑战。大数据技术能够处理和分析海量的数据,为人工智能提供有力支持。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领域包括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未来,电子信息工程将致力于将人工智能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实现更智能和高效的系统。 3. 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是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前沿研究 方向。量子通信利用量子纠缠和量子隐形传态等原理,提供了更加安全和高效的通信方式。量子计算利用量子比特的并行计算能力,可以解决一些传统计算机无法解决的问题。未来,电子信息工程将加强对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4. 绿色电子信息技术:绿色电子信息技术是电子信息工程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面对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电子信息工程需要将节能与环保理念融入到技术研究中。研究内容包括低功耗电子器件设计、能源管理和优化、环境感知与控制等。绿色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推动电子信息工程向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电子信息工程的核心研究方向包括通信与网络技术、信号处理与模 式识别、微电子技术与集成电路设计和物联网技术与应用。未来,电子信息工程将继续关注5G通信技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以及绿色电子信 息技术等领域的发展。这些方向将推动电子信息工程在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华工结构导师主要研究方向

华工结构导师主要研究方向 主要导师主要研究方向: 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现有教师64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26人,讲师16人。此外,还有名誉教授、兼职教授和顾问教授19人,其中包括双聘院士3人。现有博士生导师17人,硕士生导师50人。主要导师(按姓氏笔画排列): 1.王湛——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钢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结构优化2.王荣辉——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新型桥梁结构与高架轻轨结构理论与应用;既有桥梁结构病害诊治 3.王幼松-—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工程项目管理,建设经济分析,房地产开发与经营 4.王卫锋-—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大跨度桥梁和结构检测 5.马海涛——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有限元结构分析、优化设计理论及其工程应用,大型复杂结构的高等分析,高性能计算方法和软件实现技术等 6.苏成——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结构风致振动、结构抗震分析、结构施工监控与健康监测、结构随机分析、计算力学等 7.吴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结构抗震,结构抗火,结构振动控制与智能监测 8.房营光——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地下结构分析理论、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岩土体介质性质及地下工程施工安全监测与控制技术等 9.周小文——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岩土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10.季静——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高层建筑结构抗震研究 11.莫海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地下工程结构分析,岩土工程材料基本力学性质,新型建筑材料等

12.曹洪——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岩土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13.黄培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桥梁加固新材料及新技术,桥梁力学,疲劳与断裂力学 14.黄炎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结构分析及其可视化、既有建筑物的可靠性评估 15.韩大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大跨度结构 16.韩小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高层建筑结构、结构抗震理论 17.蔡健——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结构工程 18.颜全胜——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大跨度桥梁、桥梁结构振动与稳定、桥梁信息化管理 19.潘泓-—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深基坑支护结构分析、桥梁基础围堰计算分析、土动力学 20.魏德敏——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结构抗震、抗风、抗火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2009年工程硕士领域简介 一、学院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成立于2008年1月,是由原土木工程系和原交通学院合并成立的二级学院。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教 学工作为中心,以科研工作为重点,促进学院各项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学院党委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凝聚人心,为学院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组织保证。学院设在学校北校区,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石牌高校区。 学院涵盖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利工程5个一级学科。现有5个系;6个本科专业,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2个广东省名牌专业,2个二级学科广东省重点学科,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

光学工程博士生培养方案-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

光学工程博士生培养方案-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 光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0300 授工学学位) 一、培养目标 1. 掌握光学与光电子专业较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 2. 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能力; 3. 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信息化技术,解决本学科领域的问题并有新的见解; 4. 可胜任本学科及相近学科的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工作以及相关的科技管理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 1. 光通信系统及器件; 2. 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技术; 3. 激光技术与器件; 4. 太赫兹光电子学; 5. 微光机电技术; 6. 光电显示、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器件; 7. 生物光学成像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3年。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 总学分要求≥36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24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2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

五、课程设置:见光学工程(含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 六、研究环节与学位论文 执行学校有关规定。 光学工程(含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备注: 课程代码为×××.500~×××.799的课程属于硕士生层次课程。 课程代码为×××.800~×××.999的课程属于博士生层次课程。 六、研究环节与学位论文 执行学校有关规定。 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0320 授工学学位) 一、培养目标 1. 掌握光电子与信息专业较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 2. 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能力; 3. 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信息化技术,解决本学科领域的问题并有新的见解; 4. 可胜任本学科及相近学科的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工作以及相关的科技管理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 1. 光纤通信技术; 2. 光电传感与信息处理; 3. 光电成像与图象处理;

电子信息工程中的重要研究领域及前沿方向

电子信息工程中的重要研究领域及前沿方向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关于电磁波、电子设备以及通信技术等领域的学科,它在 现代社会的通信、计算、娱乐等方面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也在不断推进和创新。本文将介绍电子信息工程中的重要研究领域及前沿方向,涵盖了通信技术、嵌入式系统、人工智能等多个方面。 一、通信技术 通信技术是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它涉及到信息的传输和 交流。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物联网等技术的迅速发展,通信技术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在通信技术的研究领域中,5G通信、光纤通信和卫星通信是重要的 研究方向。 5G通信是近年来最受关注的通信技术之一。它可以提供超高速的数据传输速度,支持大规模设备连接和低时延通信。5G通信将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推动互 联网、物联网、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发展。 光纤通信是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利用光的传播特性进行信息传输。相比 传统的铜线传输,光纤通信具有更大的带宽和更低的信号衰减,可以实现更高速的数据传输和更远的传输距离。光纤通信技术在互联网骨干网络和数据中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卫星通信是在地球轨道上使用卫星进行通信的技术,它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 无线通信。随着卫星技术的不断进步,卫星通信将在农业、交通、航空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嵌入式系统

嵌入式系统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机系统,它通常被用于控制和监视各种设备和系统。嵌入式系统广泛应用于汽车、手机、家电等各个领域。在嵌入式系统的研究领域中,物联网和智能交通是前沿方向。 物联网是指通过互联网将各种物理设备连接起来的网络。物联网将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相连,实现了设备之间的互联和信息的共享。在嵌入式系统中,物联网的研究涉及到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处理等方面,旨在实现设备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智能交通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改善交通运行效率和安全性的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系统采用了嵌入式系统、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可以实现交通信号控制、车辆自动驾驶、智能交通管理等功能。智能交通的研究方向包括交通数据分析、交通模型建立、交通控制算法优化等内容,旨在改善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问题。 三、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模拟和实现人类智能的理论和方法的计算机科学。近年来,人工智能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涉及到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多个领域。在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中,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是重要的前沿方向。 深度学习是一种机器学习的方法,它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学习,模拟人脑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实现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任务。在电子信息工程中,深度学习被广泛应用于图像和音频处理、智能语音交互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强化学习是一种通过试错和奖惩机制来学习和优化决策的机器学习方法。它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包括自动驾驶、智能物流、机器人控制等领域。强化学习的研究方向包括基于模型和无模型的强化学习算法、深度强化学习等内容。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科研团队以及方向介绍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科研团队以及方向介绍 LT

——微波工程系(科研团队一)团队名称电磁辐射与散射 研究领域/方向 天线理论与技术、非均匀介质中的场与波、计算电磁学电磁散射与逆散射、瞬态电磁理论及应用、宽带电磁探测 负责人聂在平 团队成员 正高 聂在平、潘锦、杨峰、杨仕文、胡俊 赵延文、夏明耀、赵志钦 副高阙肖峰、屈世伟、宗显政、孙向阳、杨德强、欧阳骏中级及以下雷霖、刘贤峰、孟敏、管国云、杨鹏、何十全、颜溯团队名称电磁学与应用团队 研究领域/方向 计算电磁学、天线与传播 电磁材料、生物电磁学、纳米电磁学 负责人李乐伟 团队成员 正高李乐伟、康凯 副高唐红艳、陈涌频、班永灵中级及以下李金艳 团队名称微波毫米波集成电路与系统 研究领域/方向 微波毫米波多芯片组件(MCM) 微波毫米波单片集成电路(MMIC)微波毫米波混合集成电路与系统(HMIC) 宽禁带半导体器件与电路(WSBD&C)和太赫兹技术 负责人徐锐敏 团队成员 正高徐锐敏、张勇、延波、冯林 副高谢小强、王志刚、国云川、谢俊 中级及以下孔斌、胡江、詹铭周、夏雷、王磊、徐跃杭、杨涛团队名称毫米波技术与系统应用 研究领域/方向 微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 微波毫米波器件/电路与系统、固态THz电路与系统 负责人樊勇 团队成员 正高樊勇、张永鸿 副高何宗锐、宋开军、林先其、敬守钊、程钰间中级及以下陈其科、赵明华、张波

——微波工程系(科研团队二)团队名称微波技术与天线 研究领域/方向 微波设备、天线系统 电子系统工程、微波测量、微波器部件 负责人韩周安 团队成员 正高唐璞、王建 副高韩周安、陈波、冯梅 中级及以下庞晓凤、方宙奇、何子远、骆无穷、杨红团队名称毫米波电路与系统 研究领域/方向微波毫米波电路与系统、微波理论与技术、计算电磁学负责人唐小宏 团队成员 正高唐小宏 副高王玲、肖飞中级及以下吴涛 团队名称电磁兼容技术研究 研究领域/方向电磁兼容技术负责人胡皓全 团队成员 正高胡皓全 副高杨显清、王志敏、王园中级及以下包永芳 团队名称微波测试 研究领域/方向微波材料测试及系统、微波器件测试及系统负责人李恩 团队成员 正高李恩 副高郭高凤、陶冰洁中级及以下高源慈、郑虎

电子信息工程与通信考研方向解读

电子信息工程与通信考研方向解读 电子信息工程考研的方向其实很多的,不过大家所知道不多,笔者就搜集整理一些有关该专业的考研方向,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考研方向中不同的学科是不同的,分为一级学科,这是学科大类;二级学科是其下 的学科小类;对于学校而言,二级学科需要申请才能成为一级学科,但是可以申请成为硕士和博士学位授 予点,而一级学科一旦申请成功,其下的所有二级学科都可申请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点。例如: 0809 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 080901 物理电子学 080902 电路与系统 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08090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0810 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1 一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 081103 系统工程 08110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以下专业方向以供大家参考,共十二大类。其中有些是与物理、机械、光电、电气、自动化、计算机等 交叉的学科,但电信专业的学生可以报考。 1电路与系统 2集成电路工程 3自动控制工程 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5通信与信息系统 6信号与信息处理 7电子与通信工程 8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9光电信息工程 10物理电子学 11精密仪器及机械简介 12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01.电路与系统 电路与系统学科研究电路与系统的理论、分析、测试、设计和物理实现。它是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

与技术这两个学科之间的桥梁,又是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控制、计算机乃至电力、电子等诸方面研究和 开发的理论与技术基础。因为电路与系统学科的有力支持,才使得利用现代电子科学技术和最新元器件实现复杂、 高性能的各种信息和通信网络与系统成为现实。 学科概况 信息与通讯产业的高速发展以及微电子器件集成规模的迅速增大,使得电子电路与系统走向数字化、 集成化、多维化。电路与系统学科理论逐步由经典向现代过渡,同时和信息与通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生物电子学等学科交叠,相互渗透,形成一系列的边缘、交叉学科,如新的微处理器设计、各种软、硬件数 字信号处理系统设计、人工神经网络及其硬件实现等。 电路与系统专业排名是 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A+ 2电子科技大学A+ 3东南大学A+ 4北京邮电大学A+ 5复旦大学A+ 6清华大学A 7华中科技大学A 8北京大学A 9西北工业大学A 10南京大学A 1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A 12重庆大学A 13天津大学A 14浙江大学A 15上海交通大学A 16西安交通大学A 17安徽大学A 18华南理工大学A B+等(28个):厦门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湖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武汉大学、燕山大学、宁波大学、东北大学、杭州电子 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邮 电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郑州大学、安徽理工大学、桂林电子科 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学科研究范围 根据国内需要及本学科在国际发展趋势,具体研究方向可归纳为:电路与系统理论,语、声和图像处 理技术,数字信号处理专用电路设计,网络与滤波器理论及技术,VLSI电路与系统设计,信息与通讯系 统和网络的设计,电路与系统CAD及设计自动化,功率电子学,非线性电路与系统,自动测试系统与故 障论断,优化理论及人工神经网络应用,智能信息处理与识别。 培养目标 研究生应掌握数字、模拟、线性和非线性电路与系统的理论与技术,信号处理理论及技术,电路与系统 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现代信息与通信网络的理论与技术;在本研究方向有系统和深入的专门知识和实验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