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物学教学论

生物学教学论

生物学教学论
生物学教学论

中学生物教学论复习要点

绪论

1.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一个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哪些专业知识及技能?

答:(1)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2)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3)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

(4)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5)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

(6)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

2.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物学教师?

3.课程改革的焦点聚集在“面向全体学生”和“倡导探究性学习”。

4.“面向全体学生”带来的变化是课程内容加大了灵活性和选择性,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能学到更适合他们的需求和条件的内容

5.“倡导探究性学习”则大大增加了课程中对于过程技能的要求和探究活动(或解决问题)的内容,并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物学研究的能力和引导发现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章

1.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答:性质:学科课程;科学课程;技术课程。地位:必修课程

2.生物学课程的价值

答:(1)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为学生终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3)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3.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人应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理解力,能够应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去面对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4.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国家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生物课程标准则是具体规定了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标准,并提出了教学评价及编写教材等方面的建议。它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每个中学生物学教材编写人员、生物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开展工作的依据和准绳。

5.标准和大纲的异同是什么?

标准和大纲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是教育部颁布的指令性的课程文件“编教材、教学、评估、命题”的依据,也就是常说的“4个依据”的作用。

课程标准有一些与大纲不同的特点:

(1)课程标准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后的学习成果,而大纲则强调的是具体的学习内容

(2)生物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不是最高要求,而生物教学大纲是统一的要求

(3)生物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包括了认知、情感和能力三个领域,而生物教学大纲则主要侧

重在知识方面的要求

(4)生物课程标准对于学习结果的描述是可见的行为

(5)生物课程标准隐含地指出了教师的任务是要落实课程标准,而不仅仅是教好一本教科书。

6.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什么?

答:(一)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1)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

(2)初步掌握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3)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二)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是一门学科类基础课程。学生通过高中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1)获得关于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和生物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方面的应用。

(2)养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3)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4)认识科学的性质、技术的性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5)初步了解生物科学及相关的应用领域,为日后进会生活做好必要的准备。

7.在生物新课程标准中体现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初中: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高中: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密切与生产实际相联系。8.生物学的课程目标对课程的内容、教学策略、教材、实施及评估等重大环节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它是一门课程总体水平的标志之一。课程目标要告诉生物教师为什么要教。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学到什么。课程目标为课程人员、教材编写者指出了努力的方向,也是生物教师备课、上课、分析课的出发点和依据

9.课程目标制定的依据是什么?

答:(1)基础教育阶段的每一门课程都要为实现国家教育目的、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服务(2)本学科的特点反映了课程设计人员对于生物科学的认识和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10.布鲁姆的分类方法,将目标分为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三个领域。

第二章

1.科学的特征是什么?

答:(1)定量化(2)观察与实验(3)人们在研究自然界的过程中对预期的要求

(4)在自我更正的过程中积累(5)科学过程

2.自然科学的四个维度?

答:自然科学主要由以下四个维度构成:

(1)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2)科学是一系列的思维方式

(3)科学是一套探究的方法(4)科学要与技术和社会相互作用。

3、科学素养包括了两个不同的方面:

①对科学知识、态度情感价值观及科学技能的掌握情况

②在已有基础上提高自己科学素养的能力。

4、具备科学素养的人应该:

①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情感,包括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科学的价值观念、对科学学习的正确态度②掌握了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③具有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及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及在团队中的合作能力等。

5.课程标准提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是期望学生通过生物课的学习能够在以下四个领域得到发展:

(1)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2)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

(3)科学、技术与社会(STS)(4)生物学知识和操作技能。

第三章

1.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获得知识或者引起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较持久的改变的过程。

2.行为学习理论(behavioral learning theory):把学习看作是外显行为改变的过程,是能够由选择性强化形成的,学习者外显行为改变主要显示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学习者对原本不反应的刺激而表现出反应,即表示产生了学习。因此,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外在环境对学习的影响,在教育上主张运用奖励和处罚。

3.行为学习理论中对教育影响最大的有三种

(1)巴甫洛夫—华生为代表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2)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

(3)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4.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的特征

①强调学习过程②强调直觉思维③强调内在动机④强调信息提取。

5.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

6.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坚持用实验的方法对学习行为进行客观的研究,重视学习的外部条件,重视环境对学习的影响,重视人的外在行为反应。他们对学习的实质、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规律、学习动机、学习的迁移及教学方法等进行了长期的探讨,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资料,为学习理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推动了学习理论的深入发展,其功绩和影响是不容低估的。不足之处是在研究中不考虑人们的意识问题,只是强调行为;把人的所有思维都看作是由“刺激—反应”间的联结形成的;把人和动物的学习等同起来,忽视人的学习的社会性,忽视人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7.建构主义

(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绝对正确的表征,不是放之各种情境皆准的教条,它们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而且在不同情境中,它们需要被重新建构;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容器,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他们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相应地,学习不简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强调学者的经验;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创造冲突的真实的学习情境。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

8.建构主义教学强调以下几点:(1)从学习者的经验出发

(2)角色的调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一个知识的提供者,而是一个“协助者”)(3)布置良好的学习情境(4)鼓励学习者反省和思考

(5)重视合作的学习方式。

9.概念转变理论

鄱斯纳等曾于1992年对此理论。首先,他们把将要发生转变的概念本身也看成是概念生态的一个组成部分,以体现某个具体概念与个体的经验背景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强调概念生态本身不是静止的,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具概念的改变也会对基本观念产生重要影响。其次,他们又把动机因素放到了概念生态中,包括学习动机、对某学科的性质和价值的认识等。

第四章

1.导入技能的目的:(1)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2)引起对所学课程的关注,引导进入学习情境。为学习新知识、新概念、新原理和新技能作鼓动、引子和铺垫。(3)明确学习目的,使每个学生都了解他们要做什么,他们应达到何种程度。

2.导入技能的类型

(1)直接导入(2)经验导入(3)旧知识导入(4)实验导入(5)直观导入(6)设疑导入(7)事例导入(8)悬念导入(9)故事导入

3.应用原则与要点:(1)导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强(2)导人要具有关联性

(3)导入要有趣味性,有一定艺术魅力。

4.语言技能的目的

(1)教学语言技能要保证准确、清晰地传递教学信息,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2)教学语言技能要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发展,能力得到培养,这就要求教学语言形象生动,具有启发性

(3)不断提高教学语言的水平,可以促进教师个人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5.语言技能应用原则与要点

(1)学科性和科学性原则(2)教育性和针对性原则(3)简明性、启发性原则

6.什么是提问

提问是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主要方式.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师生互动的重要教学技能.

7.提问类型

(1)回忆提问(2)理解提问(3)运用提问(4)分析提问(5)综合提问(6)评价提问

8.提问原则

(1)要设计适应学生年龄和个人能力特征的多种水平问题,使多数学生能参与回答。(2)注意明确问题的重点,问题在于内容要集中。

(3)问题的表达要简明易懂,最好用学生的语言提问。

(4)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合理设计问题,并预想学生可能的回答及处理方法

(5)依照教学进展和学生的思维进程提出问题,把握提问的时机。

(6)以与学生一起思考的心情提问,不用强制回答的态度提问。

(7)提问后不要随意的解释和重复,有时用词稍微不同,问题的意思会发生微妙的变化。(8)当学生思考不充分或抓不住重点,对问题不能正确理解时,教师不要轻易代替学生回答。应从不同的侧面给予启发和引导,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教学过程中教师头脑中浮现的问题不要脱口而出,要考虑它在教学中作用与意义

9.什么是讲解技能

讲解又称讲授,它是用语言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是人们用语言交流思想、情感和知识的一种表达方式。讲解的实质是通过语言对知识的剖析和提示,剖析其组成要素和过程程序,提示其内在联系,从而使学生把握其内在规律。语言技能是讲解的一个条件,但不是讲解,讲解技能在于组织结构和表达程序。

讲解有两个特点:①在主客体信息传输中,语言是唯一的媒体;②信息传输由主体传向客体,具有单向性。

10.讲解技能的类型

(1)解释式(2)描述式(3)原理中心式(4)问题中心式

11.应用原则与要点

(一)原则(1)目标要具体、明确。(2)准备要充分,认真分析讲解的内容,明确重点和关键,搞清问题的结构要素以及要素间相互的内在联系。(3)证据和例证要充分、具体、贴切。(4)讲解的过程、结构要组织合理,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结构完整,层次分明。(5)增强针对性,如学生的年龄、性别、兴趣、能力、背景、学习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前知识掌握状况等,都是针对的内容。

(二)要点(1)注意语言技能的运用,如语速适当,语音清晰,语义准确、精练、有趣,语调亲切、抑扬动听,音量适中并富于变化等。(2)注意讲解的阶段性,一次讲解时间不要太长,一般不要超过15分钟,以10分钟以下最好,长的讲解可分几段进行。(3)注意突出主题(重点),在讲解中要对难点和关键加以提示和停顿。(4)注意变化技能的运用,这样会提高记忆效果。(5)注意反馈、控制和调节。(6)注意讲解与其他技能的合理配合。

12.什么是变化技能

变化技能是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师生相互作用和各种教学媒体、资料的转换方式。所谓变化是变化地对学生进行刺激,引起学生兴趣,是把无意注意过渡到有意注意的有效方式。它能使教学充满生气,是形成教师教学个性与风格的主要因素。

13.变化技能类型

(1)教态的变化:声音的变化、停顿、目光接触、面部表情、头部动作和手势、身体的移动(2)信息传输通道和教学媒体的变化:视觉通道和媒体、学生活动安排的变化

14.应用原则与要点

(1)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针对不同的变化技能确立具体的目的。

(2)选择变化技能时要针对学生的能力、兴趣,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的特点。

(3)变化技能之间,变化技能与其他技能之间的联接要流畅,有连续性。

(4)变化技能是引起学生注意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之后,就进入教学过程。此时变化技能如身体的移动等要慎重使用,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5)变化技能应用要有分寸,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同于戏剧表演。如果变化技能使用得过多,幅度太大就会喧宾夺主。

15.强化技能的目的

(1)引起学生的注意

(2)引起学生学习动机,激起学习兴趣

(3)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4)形成和改善学生的正确行为,如遵守纪律、正确观察等。

16.强化技能的类型(1)语言强化(2)标志强化(3)动作强化(4)活动强化(5)变换方式进行强化

17.应用原则与要点

(1)目的明确:应用一定要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学习任务上末。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帮助学生采取正确的学习行为,并以表扬为主,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

(2)注意多样化:要注意应用的灵活,并适合班级、年龄和学生能力,个别的强化要适合个别学生的接受能力,不求一律,努力在有目的的同时采用多样强化。

(3)要努力做到恰当,可靠:使用强化技能要恰到好处,恰当、可靠。如果使用不当,反

而会分散学生注意。如:采用标志强化时,使用的彩色标记过多或五颜六色,弄得眼花缭乱,没有突出关键,达不到强化的目的。(4)应用强化技能时,教师的教学情感要真诚。18.演示技能的目的

(1)为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物质及其运动形式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并巩固知识。(2)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具体问题,学会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全面地、辩证地认识问题,并运用归纳、演绎、逻辑推理等方法研讨问题。(3)由于演示是由教师很规范的操作来完成的,学生可以学到正确的操作技术和方法,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基本环节之一。(4)一个单元或一次课的开始,运用演示导入新课,能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凝聚注意力。(5)通过控制实验条件,使学生有序地观察变化过程,了解变化的来龙去脉,掌握实验的关键点,收到明显的实验教学效果。(6)在学生解答习题时,根据需要,教师可做演示实验来启发学生的思路和方法。通过演示实验向学生提出问题,可以考查学生的观念、记忆、推理和判断能力。(7)在教材内容中,有些受条件限制是肉眼看不到的,教师就可以运用适宜的直观教具,帮助学生领悟新知识和新概念。

(8)幻灯、影片和录像片可以在课堂上使演示的实物和实验化小为大,化慢为快。能开阔视野,展现真实情境。

19.演示技能的类型①分析法;②归纳法;③质疑法;④展示法;⑤声像法

20.应用原则与要点①针对性和目的性;②适用性和鲜明性;③示范性和可靠性;④演示与讲授统一性;

21.板书的设计目的

(1)提示内容,体现内容结构和教学程序。(2)激发兴趣,启发思考。

板书还能从认识过程、论证过程、操作过程(如实验)等方面来设计,因此它能启发学生积极的思考。(3)强化记忆,减轻负担。

好的板书,对学生无疑还是一种美的享受,教师漂亮的字体,巧妙的构思,不仅会使学生感受到板书的形式之美,而且会从教师的艺术创造中体会到教师的内在的品格之美。板书在激发兴趣,启发思考,强化记忆等方面的作用,也有助于学习效果提高。

22、板书的类型

①提纲式;②表格式;③图示式;④综合式;⑤计算式和方程式

23、应用原则与要点

(1)根据课程内容标准的要求,并与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设计板书。

(2)设计板书要注意启发性、条理性和简洁性。

(3)设计板书还要注意文字、语言的示范性。以字为例:①字形要正确,不能写错字。②字体要端正。③写字的笔顺要正确。除文字之外,板书的语言也要规范。书写的形式要工整,不能潦草、马虎。

(4)教师在备课时要设计板书,并把设计好的板书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写到教案上。24.什么是结束技能

结束技能是教师结束教学任务的方式,是通过归纳总结、实践活动、转化升华等教学活动,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及时的系统化、巩固和运用,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中。

25.结束技能的类型

①系统归纳;②比较异同;③集中小结;④领悟主题;⑤巩固练习。

26.什么是课堂组织技能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组织学生注意、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预定课堂目标的行为方式,称为教师的课堂组织技能

27、课堂组织技能的类型

①管理性组织;②指导性组织;③诱导性组织。

第五章1.教学策略:在教育心理学中是指教师教学时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习,从而达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一切方法。广义地理解是指一般教学上所考虑采用的教学取向。狭义的理解是指用于某种科目的教学方法。从教学取向来说,教学策略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取向策略,另一种是学生自学取向的教学策略。

2.有意义学习需要三个条件

(1)学习的材料必须概念清晰,并且以与学习者先前知识可关联的事例或语言表征出来;(2)学习者必须有相关的先前知识;(3)学习者必须选择有意义的学习方式。

3.概念图的特征

概念图的特征除了包括众多的概念以及概念或命题之间的关系之外还可以看到它的其他一些特征:概念图中的概念是按分层的形式表现的;概念图中包含着交叉连接;概念图中包含着许许多多的具体事例,这些事例有助于我们澄清所给定的概念的意义;针对同一知识领域,不同的人绘制的概念图可能有明显的不同。

4.概念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概念图在教学中有多种用途,一般来说,它可以作为三种工具:①教的工具②学的工具③评价的工具

5.绘制概念图的步骤

(1)从绘制者熟悉的知识领域开始(2)选择了知识领域之后,接下来是确定在这个领域中所要用到的概念(3)画出概念图的草图;对草图进行修正(4)草图完成后,开始寻找交叉连接。

6.合作学习的含义

“合作”是一起工作共同完成工作目标。在合作的活动中,每个人都在寻求一个既有利于自己,也有利于团队的其他成员的结果。合作学习则是教学中通过小组的形式使学生一起学习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简单地说,合作学习是将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接受任务,然后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

7.合作学习的原则和方法

积极主动相互依赖(设置的目标具有相互依赖性;奖励具有相互依赖性;资源共享;分担角色);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成员负起责任来;人际间的社会协作技能;评价和过程监控。

8、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

9、探究教学的特征可以归纳为:

①学生对自然事物与现象主动地去研究,经过探求自然的过程获得科学上的知识。②为了研究自然而培养所需要的探求能力。③有效地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的科学概念。④培养探究未知自然的积极态度。⑤通过探究活动而学得的知识是科学概念而不是文字知识。

探究教学的目标主要有:①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或回答问题;②保持学生的好奇心;③让学生参与需要高水平认知和技能的活动;④形成积极的对待科学的态度;⑤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经验。

11、探究形式发现式探究;推理性探究;实验式探究。

第六章

1、直观教学的优点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助于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2、直观教学的类型直接直观;间接直观;语言文字直观。

3、直接直观实物;标本。

4、间接直观

模型;挂图;板书;代替物;投影和幻灯;多媒体;电影和电视。

5、直观教具对教学中的作用用于新课的起始阶段;用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用于突出教学重点;用于揭示机理;用于设置悬念;用于巩固知识。

6、直观教具的横向组合用几种教具从不同角度揭示同一知识点的内涵。有的生物学知识点内涵极其丰富,需要用多种教具来阐释。例如,进行“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道理”的教学,可先用萝卜、马铃薯等实物做演示小实验,让学生获得真切的感知;再用贴图和贴片来放大细胞图像,解释吸水和失水的道理;还可用动态投影片展示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动态过程。

7、直观教具的纵向组合让几种教具分配在不同的教学过程环节里。例如,进行“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的教学,可先用显微镜观察制成的草履虫临时玻片标本,认识自然状态下草履虫的形态;再用挂图描述草履虫的结构;用复合投影片展示各结构的功能;最后让学生设计一个小实验,提出用那些器材和用具来说明单细胞生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8、教具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检查演示的环境条件;出示教具的程序;出示教具的时机;出示教具的高度。

9、直观教具的选择原则

学习任务;学生特点;教具的特点;教学环境;经济因素。

10、简易教具制作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实用性原则;简易化原则;艺术性原则。

第八章

1、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是通过一定的仪器、设备或药品的处理对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进行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和研究的教学过程。

2、生物实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①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或直接获取生物学基础知识②有利于培养学生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④有利于帮助学生确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⑤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认真细微的学习习惯⑥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3、实验课前的准备

准备好实验材料;准备好实验设备、用具和药剂;准备好实验教学辅助教具;进行预试;培养小助手。

4、学生实验的主要特点

实验的操作者主要是学生,这是不同于教师演示实验的一个显著特点。实验课的课堂教学一般是由组织教学、指导性谈话、学生实验操作和教师现场指导、实验小结等环节构成

5、按其实验的作用来分大致有二种类型,一是通过实验结果去验证生物学的理论和规律的验证性实验;二是通过实验结果去探究生物规律的探究性实验。按照实验的组织方法来分,一般分为模仿式实验、分段实验、学生独立实验和边讲边实验。

6、演示实验的特点

①演示实验的主要操作者是教师,学生只是观察。所以,演示实验只需要套装置就能满足全班学生观察②演示实验能紧扣课堂教学环节,以其形象、生动的教学效果,灵活多变的实验方式,有效地配合生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7、演示实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演示实验必须目的明确,能说明问题;②演示实验必须现象明显,可见度高,让课堂上所有的学生都能看得清楚③演示实验装置要简单,准确可靠,确保实验成功

第九章

1、备课的意义

①加强教学的预见性和计划性

②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动

③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的成功

2、备课的依据

教学理论和方法的指导;教学目标的指向;教学对象的需要;教材内容的规定;教学经验的借鉴。

3、备学生大体包括的内容

①了解学生在接受新学习任务前的预备状态②了解学生对目标状态是否有所涉猎

③了解学生对学习新任务的情感态度④了解学生对学习新任务的自我监控能力

4、倡导的课程理念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5、备课的内容:备学生;备任务;备目标;备检测;备过程。

6、教案的编写:

题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手段;教具;课时分配;板书提纲;教学过程;课后作业。

7、书写教案的要求

①格式既规范又灵活,建议新教师最好写详细的文字式教案;②能体现出教学方法;

③层次分明,重点突出;④要反映出师生的多边活动;⑤体现出能力培养的措施;

⑥能反映出创新意识和措施;⑦书写工整。

第十章

1.教学评价的目的

(1)了解学生起点行为,适当配置学生(2)规划教学活动,调整教学进度

(3)诊断学习困难,激发学习动机(4)评定学习成就,报告学业成绩。

2.从教学评价的直接目的来划分,生物教学评价可分为

①配置性评价;②诊断性评价;③形成性评价;④终结性评价。

3.从教学评价的标准来划分,生物教学评价可分为

①效标参照评价②常模参照评价。

4.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①依据教学目标;②兼顾多重目标;

③采用多元方法;④进行多次评价;

⑤重视反应过程;⑥善用评价结果。

5.教师可以根据测验目的及教学目标的需求,以教学目标为横轴,而以教材内容为纵轴,画出一个二维度的分类表,且平均分配好试题比重或题数于表中的每个细目里,并尽量使试题的取材能够充分涵盖所要评价的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的范围,以作为编拟成就测验试题的设计蓝图,这样的一个二维度分类表便叫做双向细目表。

6.选择型试题(客观题)可分为:

①选择题;②是非题;③配合题;④填空题;⑤解释性习题等。

填充型试题(主观题)可分为:①简答题;②限制反应题;③论述题等。

7. 题干要简洁,但要将题意表达清楚,不要包含不必要的信息,造成费解

8.试题分析:难度和区分度

9.试题分析的步骤

(1)将试卷按得分的高低排列。(2)由最高分向下取全部试卷数的27%或1/3,称为高分组。(3)再由最低分向上取与高分组相同份数的试卷,作为低分组。(4)分别计算高、低分组,选答各试题每一选项的人数,记录在试题卡上。(5)计算各试题的难度,以百分

比表示,其计算方法如下:难度=(RU+RL)/2N,其中RU:高分组答对该题人数;RL:低分组答对该题人数分组人数(6)计算各试题的区分度(0),其计算方式如下:(7)评价每一试题的选项的有效性或诱答力。

10、试卷分析指标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

11、教师自编成就测验一般包括:制定编制计划,确定题型;是编拟试题;进行试题和测验的审查;试题和测验的分析;测验试卷的编辑。

12、实作评价可定义为:具相当评价专业素养的教师,编拟与学习成果应用情境相类似的仿真测验情境,或真实的测验情景,让学生表现所知、所能的学习成果的评价过程。其类型包括:纸笔表现、辨认测验、结构化表现测验、仿真表现和样品模板等。实作评价的实施步骤包括:明确实作评价的目标、确认实作评价的标准、提供适当的表现情境、选择计分和评定方法。

第十一章

1、生物学校外活动的总体目标

①亲近周围自然环境,增进对自然的了解和认识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学会在活动中自我管理。

②发展实践能力,学会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③养成主动获取、利用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善于提出革新性、创造性见解,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④善于与他人沟通、联系、合作、交流,并能与他人分享不同意见或信息,有效地利用工具和符号表达个人的主张、观点和思想感情。

⑤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发展对自然界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从而形成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变革所需求的基本品质。

2、生物学校外活动的特征

活动目标的针对性;学习资源的开放性;学习方式的自主性;活动时空的自由性;活动方法的灵活性;活动类型的多样性;效果评价的多元性。

3、生物学校外活动的功能:完善个性;提高科学素养;服务社会。

4、物学校外活动的进程中教师的工作

生物学校外活动进行的程序大致分为四个步骤:

①活动准备阶段(了解兴趣所在、提出活动要求、了解学习资源、作出整体规划)

②活动启动阶段(选定活动主题、明确具体任务、设计活动方案、开题通过评审)

③活动实施阶段(充分利用资源、认真实施方案、统筹安排时间)

④活动结束阶段(分析处理资料、写出结题文献、成果展示交流、作出公正评价)

5、课外活动选题的原则:选题应注意可行性原则、创新性原则、与生物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的原则以及服务社会的原则

第十二章

1、新的教育价值观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过程,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发展与促进社会的发展的统一,这也体现了人的个性化与人的社会化的统一,即教育要关心学生整个人生价值的实现,要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做准备。生物学基础教育将以这种新的教育价值观作为统领而进行教育改革。

2、(2)新的教学过程观

狭窄的教学过程观认为,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对知识的特殊认识过程。新的教学过程观认为,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对知识的特殊认识过程,还是一个师生共同交流、共同创造、共同分享经验、共同探求新知、共享认识成果的全面活动的过程,是师生生命价值不断得到升华的过程。生物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意把合作意识渗透给学生,把合作的行为示范给学生,使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也得益于合作。

(3)新的教师观

生物学教师不仅应从传递者、灌输者、塑造者转向组织者、帮助者、挖潜者,还应从尊贵者、训导者、强制者转向服务者、促进者、合作者;不仅应从知识的拥有者、授予者转向学习者、探索者,还应从教育工作的实践者转向研究者、创造者。

(4)新的学生观

听话的学生、服从的学生、依附于教师的学生、卷面成绩好的学生、老实的学生就是好学生的偏执学生观正在改变,新的学生观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崭新的、独特的、不可代替的、无法重复的个体,生物学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需要和选择,发现学生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正视偏才、,陆才,以热忱、平等、理解、公正、尊重、民主、信任、宽容、合作、关注的态度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激励、鼓舞、指导、忠告、建议和服务。

(5)新的教学评价观

究竟为什么评价?评价应解决什么问题?怎样去评价?这些问题将成为整体教学改革的研究热点之一。现有的教学评价往往过分地强调甄别功能,人为地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制造出许多所谓的差生,评价也成为制约、打击学生的武器。其本质不是为了改造、促进教学而评价,而是为了应付、达成评价而教学,这种本末倒置现象依然存在。新的教学评价将更好地发挥三方面功能,一是了解、诊断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好地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二是通过多元化、多层次的评价对学生起到激励的作用;三是评价作为一种教育研究的工具,用于查明在达到某一整套目的时,可供选择的程序是否同样有效。

3、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

选定研究课题;查阅有关文献;制定研究方案;搜集整理资料;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

4、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的类型

实证性的研究报告;文献性的研究报告;理论性研究报告。

5、当代生物学教师角色的转变

由知识的输出者转变为人文关怀者;由知识的移植者转变为学习方法的给予者;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者;由教学资源的垄断者转变为学生探求教学资源的引导者;由学生的领导者转变为学生的合作者;由统一施教者转变为因材施教者;由课程开发的执行者转变为教学行动的研究。

6、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

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反思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试卷第五套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试卷(第五套) 一、名词解释:(共10个,共20分) 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时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进行某一学科教学的能力基础,是教师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有意识的活动。 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的基本要求。它既指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课时计划:课时计划是教师和学生在上课时所从事的教学活动,所用的教学方法和所希望达到的教学目的的详细计划。通常称课时计划为教案。 观察力:表现在生物学科上是指善于观察生物体和生物现象的细微变化及其本质特点的能力。启发式教学:教师遵循认识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确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模象直观:模象直观是指实物、事物的模型和图像,它是实际事物的模拟品,如模型、图片、图表、图画以及幻灯、电视、电影等。 标准化考试:是按照系统的科学程序组织,具有统一的标准,并对误差作了严格控制的考试。STS教育思想:STS教育的基本精神强调理科各科教学应与本学科的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紧密结合,与当前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通过阐述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把学科教学与本学科的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获得各学科较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STS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常态记分法:或称正态记分法,即用简单文字等第或数字把学生学习成绩优劣表示出来的方法。 二、填空题:(共50个空,共25分) 1、最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主要有三个方面,分别是_面向全体学生、_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_倡导探究性学习_。 2、中学生物学的学科特点有(至少三个)_传授生物学基础知识__ 、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反映现代生物学科学水平。

生物教学论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A、教学策略 B、教学手段 C、基本理论 D、教学内容 2、下列关于生物课程标准和生物教学大纲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它们都是教育部颁布的指令性的课程文件 B、生物课程标准对于学习结果的描述都是可见的行为 C、它们都是国家制定的统一的要求 D、生物教学大纲主要侧重在知识方面的要求 3、关于生物课程标准的结构框架中内容描述正确的是() A、前言:主要介绍课程标准的制作背景和制作过程 B、课程目标:包括课程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它指出了教师在实施课程中的努力方向 C、内容标准:详细描述了不同阶段学习的具体内容和知识点 D、实施建议:提出了活动和探究的具体内容、方法及课时分配 4、下列关于科学的本质和特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科学工作定量化的特点是将科学与数学结合在了一起 B、在自然科学领域,实验是向自然界准确地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方法 C、量化的预期常常是根据假设做出的,当预期被实验验证之后,便成立了 D、自然科学包括动态和静态两个部分 5、下列哪个理论属于行为学习理论() A、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B、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 C、杜威的经验性学习 D、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论 6、下列关于概念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概念图不包含交叉连接 B、概念图不包含具体事例 C、概念图是按递进的形式表现的 D、概念图表达的是学习者个人的理解 7、下列哪项不属于传统的备课理念() A、以学生为中心 B、以书本为中心 C、以课堂为中心 D、以教师为中心 8、“用所给的材料探究……”、“通过自行设计、完成小实验、体验……”的学习活动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哪个要素及表述要求() A、行为主体 B、行为动词 C、行为条件 D、表现程度 9、下列哪种讲解模式是从一般性概括的引入开始,然后对一般性概括进行论述、推证,最后得出结论() A、解释式 B、描述式 C、原理中心式 D、问题中心式 10、以预先设定的、期待的教育目标为评价基准,来衡量评价对象达到程度的一种评价方式是()

生物学教学论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是由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等诸多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兼有文理科特点的学科课程。课程内容主要涉及中学生物学教学的基本规律,教学手段及方法。 生物教学论以中学的生物课程与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基本任务是认识生物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生物课程与教学规律,指导生物课程与教学实践。详见P3 本次课改是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生物课程改革的背景: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3、我国基础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要求基础课程改革:1)学校课程的知识本位倾向2)课程缺乏多样性和选择性3)生物科学发展迅猛,生物课程不能与之相适应4)生物课程受重视程度不够5)生物课程结构欠妥6)生物课程的安排不尽合理。详见P19 生物课程的理念和追求:1、提高生物科学的素养:发展科学态度科学世界观,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STS的教育,生物学的知识和技能2、面向全体学生:同等的学习机会,课程内容的多样性,教学因材施教,学习资源公平,教学评价必须公正3、倡导探究性学习4、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国家对学生在某一方面或领域应该具有的素质所提出的基本要求,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标准。 生物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比较:详见P29 课程目标(三级教育目标)就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是各学科、各目的对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上期望达到的程度。 教学目标(四级教育目标):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教育目标。

我国初中阶段生物课程总目标: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定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详见P38 我国高中阶段生物课程总目标: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联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判断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详见P39 布鲁姆将目标分为:知识、技能、情感态度 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程目标的三个层次:课程的总体目标、学科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维度、过程方法维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 初中阶段内容体系。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是个内容,1、科学探究2、生物体的结构层次3、生物与环境4、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5、生物圈中的人6、动物的运动和行为7、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8、生物的多样性9、生物技术10、健康地生活详见P56 高中阶段内容体系。必修:1、分子与细胞2、遗传与进化3、稳态与环境;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2、生物科学与社会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详见P59 各国生物教材的发展趋势:详见P66 (1)分科、小综合及大综合三种教材体系并立;

生物学教学论

中学生物教学论复习要点 绪论 1.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一个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哪些专业知识及技能? 答:(1)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2)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3)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 (4)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5)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 (6)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 2.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物学教师? 3.课程改革的焦点聚集在“面向全体学生”和“倡导探究性学习”。 4.“面向全体学生”带来的变化是课程内容加大了灵活性和选择性,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能学到更适合他们的需求和条件的内容 5.“倡导探究性学习”则大大增加了课程中对于过程技能的要求和探究活动(或解决问题)的内容,并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物学研究的能力和引导发现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章 1.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答:性质:学科课程;科学课程;技术课程。地位:必修课程 2.生物学课程的价值 答:(1)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为学生终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3)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3.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人应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理解力,能够应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去面对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4.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国家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生物课程标准则是具体规定了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标准,并提出了教学评价及编写教材等方面的建议。它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每个中学生物学教材编写人员、生物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开展工作的依据和准绳。 5.标准和大纲的异同是什么? 标准和大纲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是教育部颁布的指令性的课程文件“编教材、教学、评估、命题”的依据,也就是常说的“4个依据”的作用。 课程标准有一些与大纲不同的特点: (1)课程标准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后的学习成果,而大纲则强调的是具体的学习内容 (2)生物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不是最高要求,而生物教学大纲是统一的要求 (3)生物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包括了认知、情感和能力三个领域,而生物教学大纲则主要侧

生物学教学论课程大纲 南京晓庄学院(4月5日).doc

生物学教学论课程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学分:3 课程总学时:56(28课时理论,28课时实践) 适用专业:生物教育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 1.本课程是生物教育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养成比较深厚的生物学科 教育理论的修养、形成比较娴熟的教学实践技能和独立从事生物学科教学科研的能力。从而为不断巩固献身生物教育的专业思想,教学中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知识学习与发展能力的统一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2.生物学教学论是专门研究生物学教学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它是学科教学论的重要分支, 隶属于教育学中的学科教学论范畴。生物学教学论是高师院校生物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生物学教学论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中介,它的理论建立在高师院校生物学基础课以及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等公共课的基础上,主要研究中学生物学学什么,怎样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组织教学活动,怎样训练教师的教学技能,怎样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等等。 (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 生物学教学论是生物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是一门属于教育科学体系和范畴的科学。课程设置依据教育部师范生课程纲要,课程包含理论学习和教学技能训练两部分,学分数为3,总学时56,其中理论课时28(2学分),实践课时28(1学分)。 该课程主要考核评价方式,包括平时的考勤、作业、课堂讨论、微格教学技能训练、说课、试讲等实践环节,占总成绩的50%;理论考核占总成绩的50%。

二、课程目标 生物学教学论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和师范教育的目标,培养高质量的、合格的中学生物学教师。生物学教学论课程不仅与生物专业课程结合紧密,而且贴近中学生物教学实际,是为师范生从事生物教学工作直接打基础的教学实践课程。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师范生掌握生物教育的基础理论和形成生物教学的基本技能,为师范生的教育实习服务,为师范生毕业后走上教学岗位奠定较为坚实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具体目标如下。 (一)知识目标 理解生物学教学论的有关理论,包括对教育学、学习心理学等基本理论的理解与应用、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及科学教育理论的应用。 理解初中及高中阶段的生物学国家课程标准并用以指导教学。 认识中学生物学课程教学工作及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岗位要求。 (二)能力目标 具备开展生物学教学的能力,即能依据生物学国家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运用所学生物学科及相关学科知识及中学生物学教科书等学习材料,在教师指导下制定课程教学计划、开展课堂教学设计,运用各种课堂教学技能、方法与手段模拟课堂教学过程,编制试卷等; 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与评价生物学教学活动。 (三)素质目标 发展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信念。 培养团队精神、科学精神及认真、求实、勤奋的学风。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绪论 2学时 主要内容: 1.认识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2.中学生物学教师的任务与岗位要求 3.时代的发展对生物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对本课程的学习建议

课程与教学论(生物)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汇总

课程与教学论(生物)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简介】 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学校教育中与课程、教学相关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该学科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目前正朝着新的、更高水平的理论综合和不同学科教学论专门化研究的方向发展。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同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历史学以及自然科学等学科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生物课程与教学论属于课程与教学论的分支学科,它是以现代教育科学和生物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对生物学科教育的理论、方法进行研究,培养具有现代生物学科教育理论和实践技能,从事生物教育、管理和研究的高级人才。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本专业为国家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培养思想上进、功底扎实、具有社会责任感、独立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其具体要求是: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 2.系统掌握生物学科领域的专门知识,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熟悉生物学科国内外理论研究及学校实践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胜任教学工作并具有独立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和大中小学学科教学研究的能力及独立撰写论文的能力。 3.具有健康的体格、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学习年限 本专业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4年。 三、研究方向:生物课程与教学论 本研究方向旨在培养掌握生物教育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生物实验能力,熟悉生物教学的现状和发展方向,能运用教育教学理论与教育技术组织教学的中等和高等生物教师及研究、管理人员。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 1.硕士研究生培养以课程学习为主。 2.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每个硕士研究生导师组要由3-5人组成,配合导师,充分发挥其集体培养优势。 3.培养计划要突出个性化培养,导师和研究生本人商量,在入学后3个月内完成。 4.硕士研究生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提倡采用研讨班、专题式、启发式、探究式及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及教育实践等有机结合,加大对研究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课程设置计划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1-4及参考答案(1)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第1套*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国家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 和要求。 2、多媒体:是指集图形、图象、动画、声音的输入、输出以及各种信息的加工、处理于一体的系统,能同时 获取、编辑、存储和展示两种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 3、合作学习:是将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接受任务,然后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 4、效标参照评价:指以预先设定的、期待的教育目标为评价基准,来衡量评价对象达到程度的一种评价。 5、教育实验法: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理论假说,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的,运用必要的控制方法,变革研究对象, 探索教学的因果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是由、、心理学和教育技术等诸多学科相互交叉、 渗透形成的学科课程。 2、在科学研究中,有三个环节是十分重要的,这就是、和。 3、在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生物学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目的、课程和等方面都有 了很大的改变。 4、生物教育科学研究常见的两种具体方法是和。 5、教学语言中声音的变化是指教师讲话的、、节奏和速度的变化。 6、观察是指利用视、听、味、、五种感觉和一些工具来感觉事物。 7、教育实验法最显著的两个特点是和。 8、学生应该掌握的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包括:、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 论、。 9、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教学语言、讲解、变化、强化、演示、结束、课堂 组织十个方面的技能。 三、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5分) 1、在《生物课程标准》的第三部分“容标准”中确立了 A 8个一级主题 B 10个一级主题 C 6个一级主题 D 12个一级主题 2、生物学素养的高低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这种生物学素养分为四个水平,其顺序是 A 结构化的—功能化的—肤浅的—多维的 B 肤浅的—结构化的—功能化的—多维的 C 功能化的—肤浅的—结构化的—多维的 D 肤浅的—功能化的—结构化的—多维的 3、下列各项中与讲述法的基本要求无关的是 A 科学正确,切合学生实际 B 善于组织和诱导 C 与其它教学形式相配合 D 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4、学生的能力培养 A 与智力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B 与知识增长有密切的关系 C 与非智力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D 与以上三者都有密切的关系 *来源于网络

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复习提纲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复习提纲 绪论 1.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一个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哪些专业知识及技能? 答:(1)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2)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3)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 (4)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5)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 (6)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 2.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物学教师? 3.课程改革的焦点聚集在“面向全体学生”和“倡导探究性学习”。 4.“面向全体学生”带来的变化是课程内容加大了灵活性和选择性,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能学到更适合他们的需求和条件的内容 5.“倡导探究性学习”则大大增加了课程中对于过程技能的要求和探究活动(或解决问题)的内容,并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物学研究的能力和引导发现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章 1.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答:性质:学科课程;科学课程;技术课程。地位:必修课程 2.生物学课程的价值

答:(1)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为学生终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3)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3.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人应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理解力,能够应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去面对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4.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国家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生物课程标准则是具体规定了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标准,并提出了教学评价及编写教材等方面的建议。它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每个中学生物学教材编写人员、生物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开展工作的依据和准绳。 5.标准和大纲的异同是什么? 标准和大纲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是教育部颁布的指令性的课程文件“编教材、教学、评估、命题”的依据,也就是常说的“4个依据”的作用。 课程标准有一些与大纲不同的特点: (1)课程标准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后的学习成果,而大纲则强调的是具体的学习内容

生物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重点

生物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要点 1、什么是科学实验?实验设计最重要的原则有哪些(2项)?科学实验与科学观察有何区别与联系? 1)科学实验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人为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的条件下,使自然过程以纯粹的、典型的形式表现出来,暴露它们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无法暴露的特性,以便通过观察和研究来探索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 2)设置对照原则、真实客观原则 3)联系:观察是实验的基础,而实验又是一种有控制的观察活动,以致实验与观察常常被合并使用;区别:观察是收集自然界所提供的东西,而实验则是从自然现象中提取人们所期望的东西。 2、生物学实验主要有哪些主要类型?请举例说明。 1)观察鉴别实验。例如实践的“观察花的结构”“观察种子的结构”,侧重于通过观察认识生物学对象,重视观察结果。 2)验证性实验。例如“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侧重于通过实验证明已有结论,实验的结果和过程并重。 3)探究实验(局部探究实验全程探究实验)。例如“探究环境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实验侧重于通过实验发现新知识和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侧重的是探究的过程和自主获得结论。 4)模拟实验。像高中的“细胞模型制作”“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是按照真实实验的原理,利用不相干的替代材料所做的实验,是根据相似性原理利用模型代替研究对象。 3、验证性实验有哪三种基本的教学模式?举例说明实验材料选择的重要性。 1)先讲后做型、先做后讲型、边讲边做型 2)正确的选材决定着实验的成败,正如孟德尔选择闭花授粉的豌豆做杂交实验,普鲁斯特利选择生长旺盛的植物做光合作用实验。 4、举例说明模拟实验的三段式教学模式。 基于原型的引入——基于模型的实验——基于原型的阐释。如“探究细胞体积大小与物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名词解释 1.课程标准:以前称为教学大纲,是以纲要的形式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1、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2.科学态度:是人基于对科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对科学发展的认识而形成的科学的信念和科学习惯 3.科学的世界观:即在其自身的体系内是没有逻辑错误或价值矛盾的理论和判断.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按其固有规律永恒运动着,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最根本的规律。生物科学所研究的是生物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这些规律也是客观规律的一部分 4.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获得知识或者引起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较持久的改变的过程。 5.概念图: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包括众多的概念,以及概念或命题之间的关系。每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连接线和连接线上的词表示。 6.合作学习:是教学中通过小组的形式使学生一起学习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教育:STS教育是科学教育改革中兴起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其宗旨是培养具有科学素质的公民。它要求面向公众,面向全体;强调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的关系;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人们生活中的应用;重视科学的价值取向,要求人们在从事任何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创造时,都要考虑社会效果,并能为科技发展带来的不良后果承担社会责任。8.演示技能:是教师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运用实物、样品、标本、模型、图画、图表、幻灯片、影片和录像带提供感性材料,以及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方式。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试题库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试题库 第二部分选择题 1.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标准确定的课程理念包括()。 A. 倡导独立性学习 B. 倡导探究性学习 C. 淡化知识系统性 D. 突出内容趣味性 2.()由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编定了《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草案)》,结束了我国中学生物教学缺乏一个完善的教学大纲的状况。 A . 1949年 B. 1950年 C. 1951年 D.1952年 3.我国中学生物学课最早是在()年之后,随着英国传教士传教活动,在中国办学开始设立的。 A. 1902年 B. 1840年 C.1912年 D.1856年 4.制定初中生物学的教学目的要求的依据是() A. 根据普通中学培养目标的需要 B. 根据中学的课程设置 C.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 D. 以上三点都是 5.选取生物学基础知识,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里指的联系实际,是指() A. 我国目前和将来生产和科学发展的实际 B. 我国社会需要的实际 C. 我国工农业生产和自然状况的实际 D. 我国学生的实际 6.从我国实际出发,生物学教学内容()。 A. 要有统一性 B. 要有多样性 C. 要有传统性 D. 既要有统一性,也应有多样性 7.初中阶段主要学习的生物学内容是() A. 偏重感性的、比较浅显的,侧重生命现象的基础知识 B. 偏重感性的,较多涉及生命本质的基础知识 C. 讲述共性的,较多涉及生命本质的基础知识 D. 讲述生物共性的,侧重生命现象的基础知识 8.衡量生物学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是()

A. 教学过程设计的合理与否 B. 教学目的要求达到与否 C. 考试分数高与否 D. 教学内容丰富与否 9.初中阶段的生物学教学内容包括() A. 植物、动物;人体生理卫生;生物的遗传进化 B. 植物、动物;生物的遗传进化;生态 C. 植物、动物;人体生理卫生;生态 D. 植物、动物;人体生理卫生;生物的遗传进化;生态 10.能力的培养与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关系是() A. 相互对立的 B. 相辅相成的 C. 知识和技能是培养能力的基础 D. 能力的发展为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创造条件 11.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都必须() A. 从科学的内容出发 B. 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来进行 C. 寓思想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 D. 单纯地进行思想教育 12.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体是() A. 教师 B. 教师和学生 C. 学生 D. 以上三点都不是 13.教学过程是学生以学习()为主的认识过程。 A. 直接经验 B. 间接经验 C. 直接和间接经验 D. 人类的认识过程 14.一位教师在讲细菌一节时,向学生介绍了有关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细菌战的罪行以及我国在解放后进行了防病治病消毒灭菌方面的成就,从而激起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了学习细菌有关知识的强烈欲望。这是根据()原则来设计的教学过程。 A. 生物学教学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B. 理论联系实际的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及参 考答案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第1套*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国家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 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2、多媒体:是指集图形、图象、动画、声音的输入、输出以及各种信息的加工、 处理于一体的系统,能同时获取、编辑、存储和展示两种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 3、合作学习:是将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接受任务,然后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 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 4、效标参照评价:指以预先设定的、期待的教育目标为评价基准,来衡量评价对 象达到程度的一种评价。 5、教育实验法: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理论假说,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的,运用必要的 控制方法,变革研究对象,探索教学的因果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是由、、心理学和教育技术等诸多 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学科课程。 2、在科学研究中,有三个环节是十分重要的,这就是、 和。 *来源于网络

3、在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生物学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目的、课程和 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4、生物教育科学研究常见的两种具体方法是和。 5、教学语言中声音的变化是指教师讲话的、、节奏和速度的变化。 6、观察是指利用视、听、味、、五种感觉和一些工具来感觉事物。 7、教育实验法最显着的两个特点是和。 8、学生应该掌握的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包括:、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 证据、得出结论、。 9、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教学语言、讲解、变化、强 化、演示、结束、课堂组织十个方面的技能。 三、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5分) 1、在《生物课程标准》的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确立了 A 8个一级主题 B 10个一级主题 C 6个一级主题 D 12个一级 主题 2、生物学素养的高低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这种生物学素养分为四个水平,其顺序是 A 结构化的—功能化的—肤浅的—多维的 B 肤浅的—结构化的—功能化的—多维 的 C 功能化的—肤浅的—结构化的—多维的 D 肤浅的—功能化的—结构化的—多维 的 3、下列各项中与讲述法的基本要求无关的是 A 科学正确,切合学生实际 B 善于组织和诱导 C 与其它教学形式相配合 D 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东北师范大学 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论

东北师范大学生科院09级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题 10级杨鹏 一、生物区别教学及形式 答:生物区别教学:是一种因材施教的特殊形式,全体学生按国家规定的教学汁划和教学大纲进行学习的同时,根据主客观的需要与要求、有部分学生以自愿为原则,分别学习有关课程的加深加广的内容,其中包括实践和到校外进行各种学习活动,这就是区别教学。 形式: 1、课外小组活动(校外、校内、社团、研究性学习、小项目); 2、选修课 二、评价功能 答:教学评价的基本功能,主要有促进学生发展、鉴定水平和选拔淘汰等作用。 1、反馈——调节功能 2、动机功能 3、巩固功能 4、区分—监督功能 三、板书作用 答:板书设计的基本要求:1、教学板书的直观性表现为图文并茂。2、教学板书的条理性表现为层次分明脉络清晰。3、教学板书的简洁性表现为词语精炼,提纲挈领。4、教学板书的多样性表现为教学板书形式上的多样性。5、教学板书的启发性表现为打破板书由教师一手包揽的局面。 板书是教师教授的提纲,也是学生听课和复习的线条。它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内容和重点,了解知识的知识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从而使知识系统化,其作用表现为: 1、优化理解教学内容 2、强化信息记忆 3、增加教学趣味 四、事实、概括、应用的关系 举例说明:学习血红蛋白的特性,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别,教师做了一个小实验。这是一块已经凝固的新鲜猪血,表面和用刀剖开之后内部颜色的区别?学生通过观察,得知血块表面呈鲜红色,内部呈暗红色,为什么?引导学生分析,血块表面血红蛋白与氧结合,颜色

鲜红;血块内部血红蛋白与氧分离,颜色暗红。由感性到理性,掌握了血红蛋白的特性,动脉血与静脉血的区别。 五、教学过程技能 答:一、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过程。 包括:有领导的认识过程、间接的认识过程、个体认识过程、认识过程的教育性。 二、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教学过程不单是一个认识过程,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知识、技能形成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教学过程是教师通过传授知识和技能,进而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和个性品质的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逐步形成……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的过程。 六、程序教学法及其发展 答:程序教学法也称程序学习,是帮助教师将课堂的集体情境改变为个人的学习情境,使用程序教材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有如下几个原则:小步子原则、减少线索原则、及时强化原则、自定速度原则、验证学习原则。 其理论基础:刺激—反应理论(S—R理论)、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 七、引起动机的方法 答:引起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有: 1、建立學生的自尊心 2、利用學生現有的動力 3、引發淺在的學習動機 4、提供良好的示範作用,以身作則。 5、創造積極的班級氣氛。 6、利用活動或輔助工具來引起興趣,例如遊戲、影片、繪本。 7、引導發問。 8、學生的接納態度。 9、老師的態度。 10、家長的鼓勵。 11、老師的教學創意 12、家長的鼓勵和讚美。 八、科学探究过程环节、您的看法 答:其一般过程包括: 1、确认和表述问题 2、根据问题提出假说 3、为检验假设而寻找证据 4、根据证据而评价假设的真实性,如有必要,对假设进行修改 5、得出结论,并将结论应用于解决相似的问题中 科学探究的题目应该源于学生觉得有意义的疑问和问题。时事所强调的科学课题是一个好的选择,而与科学和技术有关的实际问题是有意义的科学探究题目的又一选择。有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1:简答题:举例说明什么就是"前科学概念”。 参考答案: 许多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已经思考过一些在生活中所见到得生物学现象,并形成了一些想法来解释身边发生得现象,这就就是"前科学概念”。学生得前科学概念有些与科学家得认识接近或相同,但大多数就是科学界不能接受得结论,有人也将其称为"错误概念或迷思概念”。例如人们腐肉生蛆得认识。 2:简答题:请您介绍一个中学生物学教育相关得网站,并对其进行评价。 参考答案: 提供一个中学生物学教育相关得网站得网址;主要栏目、特色;简单评价。 3:简述概念图在教学中得用途。 参考答案: (1)作为教得工具,主要就是用于组织课程内容; (2)作为学得工具; (3)作为评价工具。 4:简答题:您就是如何理解教学目标与评价之间得关系得。 参考答案:教学目标就是制定评价标准得基础;评价就是围绕着目标展开,否则就就是无效得评价。 5:简答题:简要介绍导入得基本结构。 参考答案:引起注意;激起动机;组织引导;建立联系。 6:简答题:举例说明建构主义学习观得某些合理性。 参考答案: (1)强调学习者得经验(举例证明该观点得合理性); (2)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举例证明该观点得合理性); (3)创造冲突得真实得学习情境(举例证明该观点得合理性); (4)注重互动得学习方式(举例证明该观点得合理性)。 7:简答题:简述初中生物学新课程倡导得课程理念。 参考答案: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8:简答题:简述中学生物学实验得类型。 参考答案: (1)从生物学学科特点瞧,生物学实验可分为:形态学实验、解剖学实验、生理学实验与分类学实验等。 (2)从教学活动得特点瞧,可以将生物学实验分为:观察实验、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及设计与制作实验等。 9:[多选题]教态得变化包括( ) A:声音得变化B:停顿C:目光接触D:面部表情变化E:身体移动F:头手得动作变化 参考答案:ABCDEF 10:[单选题]讲授"光合作用”这部分内容时,按布鲁姆得教育目标分类,属于理解水平得问题就是( )。 A:叶绿体中含有哪两类色素B:光反应得场所C:光合作用得实质D:作物栽培要合理密植参考答案:C 11:[多选题]下列属于"模型”得特点得就是( )。 A:可用缩时得方式表现复杂得长过程得概貌B:能立体地显示结构特征与各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1-4及参考答案(1)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第1套*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国家课程标准:就是由教育部颁布得带有指令性得、重要得国家课程文件,就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得基 本规范与要求。 2、多媒体:就是指集图形、图象、动画、声音得输入、输出以及各种信息得加工、处理于一体得系统,能同 时获取、编辑、存储与展示两种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得技术. 3、合作学习:就是将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接受任务,然后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得过程。 4、效标参照评价:指以预先设定得、期待得教育目标为评价基准,来衡量评价对象达到程度得一种评价。 5、教育实验法:就是依据一定得教育理论假说,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得,运用必要得控制方法,变革研究对象, 探索教学得因果规律得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就是由、、心理学与教育技术等诸多学科 相互交叉、渗透形成得学科课程。 2、在科学研究中,有三个环节就是十分重要得,这就就是、 与。 3、在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生物学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目得、课程与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得改变. 4、生物教育科学研究常见得两种具体方法就是与。 5、教学语言中声音得变化就是指教师讲话得、、节奏与速度得变化。 6、观察就是指利用视、听、味、、五种感觉与一些工具来感觉事物。 7、教育实验法最显著得两个特点就是与 . 8、学生应该掌握得科学探究得一般技能包括: 、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 论、 . 9、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教学语言、讲解、变化、强化、演示、结束、课堂组织十个方面得技能。 三、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5分) 1、在《生物课程标准》得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确立了 A 8个一级主题 B 10个一级主题 C 6个一级主题 D 12个一级主题 2、生物学素养得高低就是一个连续变化得过程,这种生物学素养分为四个水平,其顺序就是 A 结构化得-功能化得—肤浅得-多维得 B 肤浅得—结构化得—功能化得-多维得 C 功能化得-肤浅得-结构化得-多维得 D 肤浅得—功能化得—结构化得—多维得 3、下列各项中与讲述法得基本要求无关得就是 A 科学正确,切合学生实际B善于组织与诱导 C 与其它教学形式相配合 D 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4、学生得能力培养 A 与智力因素有密切得关系B与知识增长有密切得关系 *来源于网络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的读书心得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的读书心得 古田县第一中学陈小瑾 刘恩山教授的《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学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从事中学生物学教育工作所必备的一些专业技能和持续发展自身专业素养的基本能力。它是由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等诸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兼有文、理学科特点的学科课程,通过总结中学生物教学实践经验,并吸收现代教育教学的有益成果,研究中学生物学教学的目标任务、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能力培养、考试与评价、教师备课、课外活动等问题的科学规律,把生物教学中的具体现象和问题理论化、科学化、规律化,从而形成独立的科学体系。这本书是根据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及其对生物学教师的要求而编写的,是旨在提高职前和在职生物教师理论和技能的专业教科书,它不仅可以帮助师范生克服初为人师的困难,尽快胜任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也是在职教师实践性很强的就业指导课程。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这本书中论述了当前中学生物教学的目的与任务,概述了指导生物学教育的理论和教学原则,具体介绍了生物学课堂教学的方法。全书共分12章,内容包括绪论、中学生物学课程、科学的本质与生物学素养、生物学教育有关的学习和教学理论、基本教学技能、教学策略、直观教学与直观教具、现代教育技术的利用、中学生物学实验、生物学教师的备课、中学生物学教育评价、生物学研究性学习与教学中的安全和中学生物学教师的教育研究及专业素养的发展等等。本课程注重为高师学生将来独立从事生物学教学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并帮助在职教师去面对新课程的挑战,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能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提高很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点;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 在学习了这本书之后了解到要做好一名中学生物教师要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对中学生物学课程性质和价值的认识反映了教师对自身工作特点和实质的理解,这种理解会影响教师工作中的努力方向,是对生物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生物学教育工作者对中学生生物课程的认识会随时代的前进和生物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地深入和变化。生物学教师要不断地思考这个问题,与时俱进。同时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生物学教育有两块基石:一是人们对于生物科学、对于科学的本质和特征的理解;另一个是人们对于青少年认识规律的认识。因为中学生物学课程包含了科学和技术的内容,所以生物学教师对科学和技术本质的认识有助于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根据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和技术素养。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因为学生是一个很灵活的群体,教师要掌握了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后,可以减少实际教学中的盲目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能及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有序、有效、有趣的过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素养。 通过阅读这本书也学习到一些基本的教学技能,例如:导入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变化技能、强化技能、演示技能、板书技能、结束技能、课堂组织技能等等。学习并且掌握这些技能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去传授知识,让同学们更加容易理解知识。一个老师,要想有效地传递知识给学生的前提必须要先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否则,整个教育过程将会是教师的一台独角戏罢了。刘恩山教授很详尽地告诉我们导入技能的类型有九种:直接导入、经验导入、旧知识导入、实验导入、直观导入、设疑导入、事例导入、悬念导入、故事导入。我觉得书中对这九种导入的概述是很全面的,他还强调在应用这九种导入技能的时候要注意应用的原则与要点,就是导入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强,导入要具有关联性,导入要有趣味性,有一定

生物学教学论题库完整

《生物学教学论》考试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2、科学素养:是指了解进行个人决策、参与公共和文化事务、从事经济生产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 3、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4、科学态度:是人基于对科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对科学发展的认识而形成的科学的信念和科学习惯。 5、创造力:它指的是对自己来说是初次进行的、新的、前 所未有的认识或创造。 6、频因律: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得越多,这种行为习惯的形成越快。 7、近因律:在反应频繁发生时,最近的反应总是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强化。 8、准备律:指学习者对某种刺激的反应与其准备状态有关。 9、练习律:指学习者的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牢固程度与其练习次数有关。 10、效果律:指刺激—反应联结的增强或削弱与反应后获得的是奖赏还是惩罚有关。 11、建构主义学习观:指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12、概念转变理论:是试图理解和解释那些先前概念是如何转变为科学概念的理论。 13、错误概念: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及以往的学习中形成了的那些与当前科学理论对事物的理解相违背的经验的理解。 14、导入技能: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教学活 动方式。 15、教学语言:教师在课堂上要讲解教材、传授知识、组织练习和不断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在这一过程中所运用的语言就是教学语言。 16、提问技能:是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行为方式。 17、变化技能:是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师生相互作用和 各种教学媒体、资料的转换方式。18、强化技能: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一系列促进和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和保持学习力量的方式。 19、演示技能:是教师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运用实物、样品、标本、模型、图画、图表、幻灯片、影片和录像带提供感性材料,以及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方式。 20、结束技能:是教师通过归纳总结、实践活动、转化升华来结束教学活动的方式。 21、课堂组织技能:在课堂上教师不断地组织学生注意、 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 境,帮助学生达到预定教学目标的行为方 式。 22、教学策略:是指教师教学时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习,从而达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一切方法。 23、概念图: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包括众多的概念,以及概念或命题之间的关系。每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连接线和连接线上的词表示。 24、合作学习:是将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接受任务,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 或以小组为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按小组接受任务,师生间或生生间共同完成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团体评价为标准的教学策略。 25、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26、发现式探究:是以学生本身观察和经验为基础,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自我发现学习的主要内容。27、观察:是指利用五种感觉----视、听、味、嗅、触和一些工具来感觉事物和自然现象的过程。 28、直观教学:即利用教具作为感觉传递物,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学生展示,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29、直观性原则:是指利用教学中的直观手段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效率。 6-1-130、生物标本:是生物体或其器官组织经过加工处理而保存下来的完整的或部分的生物体形态。 31、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在计算机硬件环境下,教师与学生运用事先编制的教学软件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32、搜索引擎:指的是可以对互联网信息进行关键字搜索的远程可访问程序。 33、形态学实验:是以研究生物体的外部形态为目的的实验。 34、生理学实验:是研究动植物体以及人体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机能的实验。 35、验证性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上先讲授知识,后组织学生实验,让学生用实验结论来验证已学过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实验。 36、探究性实验:教师在实验前不告诉学生实验将会出现什么现象,试验结论是什么,而是让学生带着疑问,自 .下载可编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